新聞學原理

Page 1

新聞學 原理 Journalism


新 聞 定 義 本質與功能

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

定義新聞Ⅰ 記者出身的

及時性的

Robert Park

• • • • •

非系統性的 瞬間即逝 不尋常的 具新聞價值 可預測

可販售的商品

表面而膚淺的

簡單化的事實

客觀的

行動取向的

有趣的

1940

Warren Breed

1956

Bernard Roshco

1975

時效性是新聞的重要元素 •

recency(新鮮度)

immediacy(即時性)

currency(時事性)

定義新聞Ⅱ Denis McQuail

1987

Brooks 等人總結

1987

新聞三屬性 •

新聞 vs. 戲劇

個人可以創造新聞嗎

發佈新聞的專業組織需有何特色

「新聞」並無一簡單、放諸四海皆準的定義,因 定義會隨時空不斷改變。 有經驗的記者及學者都反對新聞該有固定的定義 但新聞定義仍有跡可尋。


有一百顆星星等級的覺得必考 !

新聞價值 不同記者、編輯、教授、及新聞學著作對新聞價 值都各有不同標準。但以下幾點是一般的共識:

1. 影響性:有多少人會受影響? 2. 接近性:事件發生地與讀者的距離? 3. 及時性:今天的新聞到明天即成舊聞。 4. 顯要性:人物名氣愈大,新聞價值愈高。 5. 異常性:人咬狗才是新聞。 6. 衝突性:戰爭、政治、犯罪…。 Brooks 等人(1987) 九○年代每一種發行的刊物、聲音、影像都強烈 的競爭,以吸引忙碌的現代人,故報導須符合以 下特質:

1. 相關性 2. 實用性 3. 讀者的興趣 知識爆炸的年代,新聞價值的範圍已須擴充,且 包含生活中的各種資訊。

新聞的功能 1. 告知 2. 第四權:監督政府 3. 教育 4. 娛樂

結語 何謂「新聞」?端視產製者與接收者而定。 幾種新聞價值的判斷標準。 新聞在民主社會中扮演的角色與功能。


新 聞 報 導 的 演 進

新聞報導的眼鏡 >

客觀性報導

解釋性報導

新新聞學

1. 二次大戰、經濟大恐慌、羅 斯福新政,讀者需要更多新

起源

1. 對政黨報業時期的反省

聞內容以因應社會鉅變 ( 歷

2. 工業革命發展後教育普及

史因素 )

產生客觀概念

2. 時代雜誌發行人 Henry

3. 1844 年電報發明

Luce:事實 + 意見才符合深

4. 1848 年美聯社出現

度報導

5. 對黃色新聞的集體修正 *

1. 延續寫作者重視優美文 寫作技巧的傳統

2. 對傳統客觀性報導的反

認為 1 客觀性新聞本不

以發掘真相,2 傳統客觀

報導被謔稱為「荒疏文學

3. 廣播出現,讀者流失,需要

文字粗糙。

增加深度。 4. 受麥卡錫主義的刺激 *

特性

1. 置身事外冷眼旁觀,超黨派 中立。 2. 意見與事實分開,純新聞。 3. 倒寶塔式寫作方式。

1. 事件意見解釋分析合一 2. 強調深度報導,提供背景資 料。 3. 相信事實無法不證自明,須 靠記者揭露事實分析。

1. 應對事件提供背景資料並解 1. 記者並無足夠能力對複雜

批評

2. 新聞流程中可能影響客觀 性,不可能全然客觀 3. 社會主流價值影響仍大 4. 客觀中立只是記者保護傘 5. 增加強勢者與弱勢者新聞能

事件提出適當解釋 2. 記者預設立場,可能會誤導 讀者 3. 記者不自覺自我膨脹,成為 導演事件的鼓吹者

見度之落差

1. 2. 3. 4. 5.

小說筆法寫新聞。 容許記者涉入參與事件 重視場景的描述。 強調密集採訪。 並強調記者必須與事件 關的環境或人物長時間 觸的「全身涉入」

1. 易於偽造事實 2. 太主觀,而且感情太過偏 3. 記者變成新聞事件的主 或導演事件的正常發展 4. 新聞可運用文學技巧,但 基於事實、客觀。報導文 能否融合「文學的主觀 」 「新聞的客觀」?

客觀性報導

解釋性報導

新新聞學

Objective

Interpretative

New

Reporting

Reporting

Journalism

1830

1930

1960


文學

反動,

不足

觀性

學」

件相 間接

偏倚 主角 展 但須 文學 」與

調查性報導

小報新聞學

1. Gripsrud(2000):小報 1. 延續扒糞運動,及傳統上「第

(tabloid)與 tablet(藥片)

四權」、「無冕王」的概念,

2. 世界首份小報始自 1903 年。

2. 社會動盪,記者不信任政府,

簡要故事、大量圖片、駭人

認為有職責去發掘真實。 3. 「水門案」達致高峰,捧紅了

聽聞的標題,廣受市場歡迎。 3. 小報電視延伸、擴展 Tabloid 之意涵,成為一種特殊的報

《華盛頓郵報》記者。

導形式。 1. 鼓吹者意理,目的在維護社 會正義。 2. 重視證據。 3. 重視文件的蒐集、分析及解 釋。 4. 須花很長時間去調查事件 的來龍去脈。 5. 鼓吹人民有接近機密的權 利。 1. 記者有強烈預存立場,對政 府充滿敵意,可能造成不客 觀 2. 可能偽造證據、事實 3. 媒介批評家認為記者無足 夠能力與知識去調查或辨 別內幕資料,易受利用 4. 曠日廢時,易妨害一般常態 性的新聞報導,只能偶一為 之,故不能發揮大效

1. 起於美國喬治亞州哥倫布 市的報紙。 2. 主編 Jack Swift 主導「公元 2000 年後的哥倫布市:開啟 進步的議程」系列報導。找 來 400 位住戶就種族關係、 就業、醫療保健、地方經濟 事務諸多議題,展開意見調 查,進行報導。

1. 商業策略導向:嘩眾取寵、 煽情主義、個人情感,訴求 風格。 2. 不惜偽造新聞,支票新聞學 *。 3. 鍥而不捨的狗仔隊 (paparazzi)精神。

Bourdieu (1996)的憂心 •

電視新聞商品化、弱智化

商業壓力影響新聞事業體 的報導形式,新聞媒體嘩眾 取寵、個人化、仰賴粗糙膚 淺的主題、排除嚴肅議題之 探討 新聞事業不僅生產與傳播 新聞,對文化發展影響至鉅

公共新聞學 審議式新聞報導

1. 聽眾為公民,而非消費者; 旨於改善公共討論空間、強 化公民文化。 2. 新聞工作者為參與者、鼓吹 者,而非旁觀者;媒體應扮 演主動角色協助民主運作。 3. 認為須結合平面與電子媒 體、學術界及相關組織的力 量共同推廣。 1. 美國有些地方推行成效不 彰。公共新聞增加公民議題 知識及參與程度的情況,只 較適用於政治興趣高、高度 媒介使用者。 2. 即使美國新聞業確實瑣碎、 煽情,但公眾有更多選擇也 是不爭事實。 3. 公共新聞學有可能成為商 業行銷的另一手段,也可能 有新聞置入性行銷(政府)

調查性報導

小報新聞學

公共新聞學 /

Investigative/

Tabloid

審議式新聞報導

Evaluative Reportin

Journalism

1960

首份小報 1903

Public Journalism Deliberative Eporting

1989


客觀性報導與 解釋性報導部分- 黃色新聞學 Yellow Journalism 麥卡錫主義 McCarthyism 美國參議員麥卡錫(Joseph R. McCarthy):國 務院有一個共產黨的間諜網(205 人),許多 公務員在「安全有顧慮」等罪名下遭監控、解 僱、囚禁。 但是新聞界沒人見過那份名單、名單人數不斷 變動。 麥卡錫主義:通稱那些公開指控某人有親共而 不忠於國家之行為,卻無充份證據者。

解釋性報導與客觀報導之差異 1883 年普立茲(Joseph Pulitzer)購買紐約《New York World》,利用活潑、聳動的報導方式,贏 得全國最高銷售量。 1895 年赫斯特( William Randolph Hearst )買 下《New York Journal》,並挖角普立茲旗下為《星 期日世界報》畫 “Yellow Kid”的漫畫家,兩報形 成激烈的競爭。 後引發貲議,經報界自律及莊重報紙(serious newspapers)出現後,才逐漸式微。

擴大 5W1H。 Who: 不僅是當事人,還加入直接、間接的關係人 What, When, Where, How: 深究事件細節 Why:強調原因 →近因 + 遠因 + 旁因 由各種不同角度分析、解釋事件的各類反映、 意見、看法與意義。 解釋性新聞又稱:深度報導、新聞分析、特稿。

普立茲獎

小報新聞學部分-

普立茲浪子回頭,設立普立茲獎為彌補。

支票新聞學 Checkbook Journalism

普立茲獎建立現代報業的基本目標, 主張以下幾點: 1. 新聞及社論要忠實 2. 揭發社會不公、政治腐敗、維護公共利益與 一般群眾的權利 3. 獨立自由不受政治黨派或財團影響

花錢買消息的新聞手段 例如:黛妃前管家巴瑞爾大爆王室內幕,據稱 拿了《每日鏡報》約上千萬台幣的酬金。 英國王室前男僕史密斯亦曾拿《星期郵報》高 達約新台幣 370 萬元的酬勞,謊稱查爾斯王 子曾與男僕有同性戀情結。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