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 Yan OU | ARCHITECTURE PORTFOLIO (2014-2019)

Page 1

P O R T F O L I O

U XIN YAN 2014 - 2019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SHIH CHIEN UNIVERSITY




CONTENTS

TABLE OF

THESIS DESIGN 9

VERTICAL EXISTENCE | 在都市中爬山 JUL. 2018 — JUN. 2019

Advisor : Yu Chang LIANG

STUDIO DESIGN SECOND YEAR

45

1 :1 | 人‧亭 JUL. 2015 — NOV. 2015

Advisor : Tsung Hsuan HSU

53

遊戲箱宅 NOV. 2015 — JAN. 2016

Advisor : Tsung Hsuan HSU

61

兩人居所 MAR. 2016 — APR. 2016

Advisor : Justine LIN

67

貴德街未來風景 APR. 2016 — JUN. 2016

Advisor : Justine LIN

THIRD YEAR

79

陽明山的私密世界 SEP. 2016 — JAN. 2017

Advisor : Yi Li HE

89

9 x 9 x 9 光空間 FEB. 2017 — APR. 2017

Advisor : Yu Chang LIANG

95

月涵堂增建 ART LAB APR. 2017 — JUN. 2017

Advisor : Yu Chang LIANG

105 115

FOURTH YEAR Structure as a Problem in Architecture SEP. 2017 — JAN. 2018

Advisor : Thomas Young Kyong HAN

華德福實驗中小學設計 FEB. 2018 — JUN. 2018

Advisor : Yi Wen LIOU

4


DESIGN FUNDAMENTAL (I)(II) FIRST YEAR

131

RE-SOUND SEP. 2014 — JAN. 2015

Advisor : YAO Chung Han

133

秩序影展 FEB. 2015 — APR. 2015

Advisor : YAO Chung Han

135

避風港 | SAFE-HARBOR MAR. 2015 — JUL. 2015

Advisor : YAO Chung Han

WORKSHOP 139

THE ISLAND OF THE DAY BEFORE | 昨日之島 SEP. 2015 — OCT. 2015

141

ONISHIMAKI INTERNATIONAL ARCHITECT' DESIGN WORHSHOP

跨年級競圖全系競圖

大二全年級工作坊

JUN. 2016 — JUN. 2016

INTERNSHIP 145

TECTONIC BECOMING | 實構築 2018 AUG. 2018 — SEP. 2018

151

新竹市東門及南門市場建築改造先期計畫 AUG. 2019 — SEP. 2019

159

基隆美術館展場提升計畫工程委託技術服務案 SEP. 2019 — NOV. 2019

AWARDS 169

亞洲建築新人戰在台灣 2016 遠東建築新人獎—入選獎 兩人居所 X 貴德街未來風景

171

ADA 建築世代會 108 年度畢業成果展獎學金 VERTICAL EXISTENCE | 在都市中爬山

5


THE SIS DE SIGN


七邊未明 這未明世界的每一條線都是由無限個點構成, 然而這條水平線也不例外。 我沿著這條線已經來回走了好幾年,不斷地撿拾點與放下, 在這杳無人煙的線上進行一個人的遊戲。 某一天天色轉亮,頭頂上和腳下竟出現弧,水平線有了盡頭, 兩個端點就這樣被連接起來,世界似乎開始顫動、改變。 從那時起我開始試著上拋這些點而後連線, 最終能獲得一條線段, 只要連續拄著它七次便能從地平線的端點 繞行一圈回到起點。

7



VERTICAL EXISTENCE 在都市中爬山

9


ARCHITECTURE PORTFOLIO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XIN YAN OU

PROLOGUE - Why is Nature so Attractive to Human?

外木山漁港

陽明海運貨櫃場

牛稠港

基隆港

10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PROLOGUE - Why is Nature so Attractive to Human? ARTIFICIAL NATURE or NARURAL ARTIFACT

協和社區

一開始對於自然的觀察| 矛盾 人們面對自然的態度先築起能夠保護自己的邊界,因著各種經濟性、利益性、功能性在自然增加 不同新的邊界,同時也不段的破壞自然。 人們依著自然所形塑出的邊界而居,因必須支撐起群體生活 (Community),而發展出了有系統性的 Infrastructure,而這些基礎設施也開始在無形與有形之中擾動 著人與自然間那條模糊的邊界,但矛盾的是,人們卻極度嚮往著自己設下邊界外的自然。

11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PROLOGUE - Why is Nature so Attractive to Human?

對基地上時間性的觀察—潮汐 海岸線的潮汐高度變化、陽光與山陰投影面積的變化 平日與假日人潮多寡的變化、面對發電廠即將除役的時間變化 對基地上空間性的觀察—邊界 消波塊、圍牆、步道、階梯

海興游泳池

DIAGRAM - TEMPORALITY

12

A A' SECTION

Scale : 1/200 Unit : CM

HIGH TIDE

A A' SECTION

Scale : 1/200 Unit : CM

LOW TIDE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BOUNDARY INFRASTRUCTURE

13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PROLOGUE - Why is Nature so Attractive to Human? If Our City is a Concrete Hill, How Should We RE-READ the CITY ?

對都市空間經驗的提問| 可能性 對於我們日常所閱讀或是漫步在都市空間中時,為什麼我們只能夠在一個平面上高度行走?也許 有部分的空橋來連結空間的兩端讓我們暫時享受到高度與身體經驗性的差異。 如果我將都市的剖面看作是一座水泥山丘,在自然的經驗中我們有著人為建築起的步道,帶著我 們去享受連續的高度變化,視野因著不同的轉折處有著不同的風景。那麼在著茂密的水林叢林裡,應 該也可以有一個新的可能性創造那樣的空間經驗與感受。

14


ARCHITECTURE PORTFOLIO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XIN YAN OU

DIAGRAM

在自然中爬山是個開放探索的過程,但回 到了都市中的垂直動線,全部都被收納在一個 垂直的服務盒裡,因此我希望透過畢業設計, 重新對垂直動線有一個新的思考與定義,試圖 設計一個新的垂直型態去介入與打破這些原本 單純的垂直水平的連結,。

PROTOTYPE

TYPE I

TYPE II

15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16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設計的基地是位於新興國中旁的新興綜合市場,希望透過改變建築 內部原有的垂直動線企圖影響東西向都市街道的介面與面對新興國中的 後巷空間,在原本建築內部建立一個新的垂直型態去回應基地上建築本 身的存在與面對都市的尺度與型態。

17


ARCHITECTURE PORTFOLIO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XIN YAN OU

民 權 東 路 一 段 林 森 北 路 公宅陽台空間空間與學校關係

建築與學校邊界的後巷關係

低樓層商業空間與街道關係

公宅戶外共享空間與街道關係

18


ARCHITECTURE PORTFOLIO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XIN YAN OU

建築內部對外的連接地下車道

林 森 北 路 485 巷

新 生 北

新生高架橋與基地的高程關係

路 二 段

公宅空間內部的中央連接走道

SITE PLAN

sacle:1/500 unit:cm

19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戶外公共空間 中央走道空間 公宅空間

旅館空間

商業空間 旅館空間

機房空間 停車空間

20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3-5F PLAN

XIN YAN OU

sacle:1/200 unit:cm

2F PLAN

sacle:1/200 unit:cm

1F PLAN

sacle:1/200 unit:cm

B1F PLAN

sacle:1/200 unit:cm

21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22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A A' SECTION

sacle:1/200 unit:cm

B B' SECTION

sacle:1/200 unit:cm

23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24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C C' SECTION

sacle:1/200 unit:cm

D D' SECTION

sacle:1/200 unit:cm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25


ARCHITECTURE PORTFOLIO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DIAGRAM

DIAGRAM

26

XIN YAN OU


ARCHITECTURE PORTFOLIO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XIN YAN OU

DIAGRAM

27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28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LEVEL +250 PLAN

sacle:1/200 unit:cm

LEVEL +140 PLAN

sacle:1/200 unit:cm

LEVEL -50 PLAN

sacle:1/200 unit:cm

29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30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LEVEL +1100 PLAN

XIN YAN OU

sacle:1/200 unit:cm

LEVEL +800 PLAN

sacle:1/200 unit:cm

LEVEL +550 PLAN

sacle:1/200 unit:cm

31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32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LEVEL +2000 PLAN

sacle:1/200 unit:cm

LEVEL +1700 PLAN

sacle:1/200 unit:cm

LEVEL +1400 PLAN

sacle:1/200 unit:cm

33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34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LEVEL +2000 PLAN

sacle:1/200 unit:cm

LEVEL +1700 PLAN

sacle:1/200 unit:cm

LEVEL +1400 PLAN

sacle:1/200 unit:cm

35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RENDER IMAGE

36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MODEL PHOTO

37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MODEL PHOHO

38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MODEL PHOTO

39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EXHIBITION PHOHO

40

XIN YAN OU


THESIS DESIGN 在都市中爬山 VERTICAL EXISTENC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PRESENTATION PHOTO

41


STUDIO DE SIGN


43



亭 ‧

實踐建築大二 人

STUDIO DESIGN I

45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I 人 ‧ 亭

XIN YAN OU

人‧亭 工業化後的社會下,人們對於環境的溫度轉為漠視;規格化後,實用性導致過於僵硬。 對於中繼站的一角,人被限制在限有的空間停留數分鐘,假裝休息的坐著,等待著出發的信號。踏出這的一步,瓦解了脆弱 的庇護,窒息的步調趁著這裂縫又將襲來。 藉由曲線漸層的變化,且提供移動的空間來轉換人的思考方向,舒緩有趣的氛圍給予人們肉體和心靈的放鬆,企圖從都市的 枷鎖中跳脫出來。 利用自然元素與有趣的型態變化結合陽光和樹,營造仿生的外型,賦予這中繼站新的意念及變化性。

SKETCH

46

SKETCH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I 人 ‧ 亭

XIN YAN OU

DIAGRAM

形的轉變

結構的穩定

人的曲度

環境的互動性

47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I 人 ‧ 亭

XIN YAN OU

形的轉變 在 此 計 畫 中, 觀 察 北 市 的 公 車 亭 發 現, 公 車 亭 需 具 備 堅 固 耐 久 且 容 易 生 產, 導 致 公 車 亭 趨 近 規 格 化。 材 質 選 用 耐 久 的 金 屬 材 質, 材 質 的 冰 冷 和 生 硬 的 結 構, 使 人 與 公 車 亭 的 關 係 只 局 限 於 最 低 限 度 的 使 用。 透 過 材 質 與 型 態 的 變 化, 探 討 人 與 公 車 亭 之 間 的 可 能 性。

結構的穩定 結構的穩固與整體的輕重之間取的平衡,利用不連續面的 加強,補足個要點的結構的不穩定。透過每一片片狀的重量 配置,將重心集中在整體結構的中心,在無人為的情況下 保持平衡。當使用者施力於每一片狀時,透過主結構與片 狀之間的擋片,增強片狀的穩定性,提升使用的安全性。

人的曲度 以人的姿勢出發,選擇膝蓋、屁股、尾椎、背、肩膀,頭 這六個點做為人坐下時感受最重要的部分。連接六個點形 成舒適的曲線,藉由這條曲線給予人被蛹包覆的安全感。

環境的互動性 結 構 的 穩 固 與 整 體 的 輕 重 之 間 取 的 平 衡, 利 用 不 連 續 面 的 加 強, 補 足 個 要 點 的 結 構 的 不 穩 定。 透 過 每 一 片 片 狀 的 重 量 配 置, 將 重 心 集 中 在 整 體 結 構 的 中 心。 以 搖 晃 主 體為契機,增加公車亭本身的趣味、玩性。擺脫以往公車 亭 生 硬 的 印 象, 進 而 拉 近 人 與 人, 人 與 公 車 亭 的 距 離。

48


STUDIO DESIGN I 人 ‧ 亭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ISOLATED MOTION

49


STUDIO DESIGN I 人 ‧ 亭

ARCHITECTURE PORTFOLIO

PROGRESSIVE PHOTO

50

XIN YAN OU


STUDIO DESIGN I 人 ‧ 亭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51



實踐建築大二 遊戲箱宅

STUDIO DESIGN II

53


STUDIO DESIGN II 遊戲箱宅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小建築 – 遊戲箱宅 設計一個與一般貨櫃大小一樣的 240 x 600 x 300 長方體空間,投射某個居住者在內,以居住者特性設計這個長方體空 間,假設可接水電,能拖運,可在各地旅行。

CONCEPT | 重複的空間,重複的動作 疲倦與無力,讓人開始逃避與幻想 透過量體內的空間分割與牆面的翻轉、移動 在這長方體的空間內進行一場遊戲 與這個空間到處旅行,改變立面的方式 與過去的回憶摩擦,視覺已不再依舊

PROCESS | 一開始先思考個性這個部分,而不是旅行,因為我覺得旅行的過程不是很重要,因為移動方面是利用拖板車,這讓我覺得旅 行停頓的點比過程還要重要。思考個性這個部分有兩種,一部分是投射自己,另一種是假設第三者。一開始,我想到的是假 設一位導演或一位熱愛挑戰極限運動的人,後來在深入思考時才發現我最了解的一定是自己,對於前面想假設的兩種人我都 不夠瞭解他們,所以我反思自己,發現其實我給人的印象或是個性都是規律、保守的,但其實我自己的內心並不是這樣的, 我喜歡幻想、瘋狂地做任何事,我覺得自己的人生很無聊,沒有什麼驚喜,每天好秀都是在重複做一樣的事,做什麼事情好 像都少了一些衝勁,常常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完之後就不知道要做些什麼了。

54


STUDIO DESIGN II 遊戲箱宅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DRAFT & PROGRESSIVE MODEL

55


STUDIO DESIGN II 遊戲箱宅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PROGRAM | 旅行,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過程另一個是目的地,過程我認為不重要,因為旅行的開始是當你到 達目的地之後所發生 的,因此我先從旅行的停頓點開始,我挑了一些之前去過的地方和 想去的地方作為這段旅行的停頓點。接下來內部的空間變 化,從個性出發,因為每天重複的空間重複的動作與重複的人事物,讓我開始感到倦怠,甚至想要逃離,所以我想利用空間 的變化來改變這件事情。在這個空間中安排了四個機能空間進去裡面,其餘的是安排了大小不一樣的牆面規劃出數條動線到 這四個機能空間。裡頭的牆面並不全部是固定的,有部分是可以透過翻轉、推拉,進入到不同的空間,因此空間不再是像之 前所熟悉的,必須透過強跟牆之間的移動,而去發現空間的路線,而藉由人體尺度上的變化,改變本身對於空間的既定印象。 整個空間分成兩個大部分,公空間與私空間,私空間包括洗澡與睡覺這兩件事情,進入私空間時的牆面的材質變化也不太一 樣, 因為這兩件事情讓我覺得在旅行中是非常神聖的,不像其他的空間,所以在材質方面選用玻璃鏡面。因為我自己的責任 感,所以讓我的生活少了一點刺激,我渴望幻想、瘋狂地做任何事,打破自己的界定的那個圓圈。因此在這段旅行之中,我 安排了一個隱藏空間,透過活動牆面的移動,這個隱藏空間將會被構築出來,而這個空間也代表著我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所 在尋找的一種跳脫框架的方法,可能這段旅行結束後這個空間還沒被找到,或許是當你在其他空間移動時這個隱藏空間已經 自然形成,你自己也沒有發現。

56


STUDIO DESIGN II 遊戲箱宅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ARCHITECTURAL DRAWING

57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II 遊戲箱宅

MODEL PHOHO

58

XIN YAN OU


STUDIO DESIGN II 遊戲箱宅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59



實踐建築大二 兩人居所

STUDIO DESIGN III

61


STUDIO DESIGN III 兩人居所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小建築 – 兩人居所 SITUATION | 兩人的狀態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雖然是從大學之後才認識的,但卻不需要特別的磨合就很聊得來, 從音樂、電影、書籍、遊戲,慢慢瞭解。但兩個人還是有不太一樣的地方,我個性比較急躁,不喜歡 等待,且想要有效率的把事情做完,另一個人做事情從不匆忙,喜歡慢活在自己的步調裡,做事情容 易耽擱。但因為這一點,我們兩個對於生活的感受上也不一樣。

CONDITION | 假設說現在要住在一起,大概需要臥室、工作室、廚房、餐廳與健身房這些空間。提到基地的話, 我們都希望可以住在看的到森林的地方,但他有另一個要求是要在大湖的旁邊或可以在湖上,然後會 有一大片的落地窗可以望向湖泊。房間的空間型態,我們兩個的需求就非常的不同,他希望房間是有 一點斑駁破舊的,而且比較冰冷帶有一些工業的風格,但我些希望自己的房間,是可以具有溫度的。 但我們兩個在房間裡頭最常做的事情都一樣,看書、聽音樂與看電影,而且房間中一定要有可以投影 電影的牆面。 客廳的需求性?對我來說客廳是非常的重要,因為他是家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聯絡情感與聊天的地方, 它是寬闊的且較少遮蔽物的,不希望客廳裡面有電視,因為電視會影響大家在聊天討論中的一個狀態。

CONCEPT | 兩個不同的個體 , 雖然擁有相同的嗜好 , 但擁有不同的個性 , 生活上的快慢互相的交織。 快與慢的 空間延伸到量體與量體的連結 , 也間接影響了立面的表現方式。而快慢並不是只出現在空間中 , 而是當 你在移動轉換空間時 , 所產生出的相對快慢 , 改變主要的廊道 , 與其他空間互相連接 , 透過間接的光影 變化 , 視覺狀態也在移動的時候有所改變。

62


STUDIO DESIGN III 兩人居所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ARCHITECTURAL DRAWING

63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III 兩人居所

MODEL PHOTO

64

XIN YAN OU


STUDIO DESIGN III 兩人居所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65



實踐建築大二 貴德街未來風景

STUDIO DESIGN IV ELIMINATE THE BOUNDARY

67


STUDIO DESIGN IV 貴德街未來風景 ELIMINATE THE BOUMDARY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貴德街未來風景 EILMINIATE THE BOUNDARY SITE | 親自走了一趟貴德街發現了台北市東西區的差別,因為都市化的結果,早期興盛的貴德街已不復 在現在只能以剩下的歷史建物去拼湊出過去的盛況。現在的貴德街緊鄰著吵雜的環河北路,但貴德街 卻非常的寂靜,即使白天也只有零星的送貨車經過。所以我選在環河北路與貴德街相交的三角地帶, 也是因為這個路口可以明顯地看到強烈的對比關係,對比關係小到兩條街的安靜與吵雜,大到東西區 的興盛與沒落而這點正是吸引我的。 貴德街的基地與環河北路的安靜與吵雜,從原本的聽覺影響了我對這個基地的威受,貴德街與堤 防內的公園空間是屬於緩慢的空間,讓人覺得放鬆且悠閒,而環河北路讓我威覺到急促的速度威, 讓 人無法突然慢下腳步因為他已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節奏。但我不希望這兩個相對緩慢的空間是直接被 斷開的,我希望貴德街與堤內空間是能夠相互連結有對話的,但同時也保留了原本急促的環河道路。

68

現存歷史古蹟

設計基地

新闢路線串聯基地

HISTORICAL SITE

DESIGN SITE

NEW LOOP


STUDIO DESIGN IV 貴德街未來風景 ELIMINATE THE BOUMDARY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SITE PHOTO

69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IV 貴德街未來風景 ELIMINATE THE BOUMDARY

ARCHITECTURAL DRAWING

堤防 SITE PLAN

Scale : 1/200 Unit : CM

堤防 EAST ELEVATION

堤防 WEST ELEVATION

70

Scale : 1/100 Unit : CM

Scale : 1/100 Unit : CM

XIN YAN OU


STUDIO DESIGN IV 貴德街未來風景 ELIMINATE THE BOUMDARY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破堤 PROGRAM | 由於城市迅速擴張、陸運發達取代水運,淡水河的航運慢慢的也停止了,每天,往來環河快速道 路的大量車流,所看到的是水泥防洪圍牆,人們往往不知牆外正是與這座城市共生息的淡水河,也因 為築起了堤防,不只是人們與和的聯絡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往來也跟著減少了。 所以想打破人們遠本對於堤防的成見,讓人們走上去堤坊,好好看看現在的淡水河風光,藉由樓 梯的空間轉移,提供一些休憩的空間像是涼亭之類的,或是一些展演的空間,增加人與人往來的互動。

71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IV 貴德街未來風景 ELIMINATE THE BOUMDARY

ARCHITECTURAL DRAWING

三角街區 SITE PLAN

Scale : 1/200 Unit : CM

三角街區 EAST ELEVATION

三角街區 WEST ELEVATION

72

Scale : 1/100 Unit : CM

Scale : 1/100 Unit : CM

XIN YAN OU


STUDIO DESIGN IV 貴德街未來風景 ELIMINATE THE BOUMDARY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觀憩 PROGRAM | 在原有的貴德街三角地帶上置入新的設計,建立新的平台,提供人們新的聚集的空間,平台是休 憩的場所,同時也因為錯落構築成了導覽貴德街歷史的新路線。最後透過環河北路上的空橋與堤防上 的新空間連結,串成了一條新的動線。 利用三面牆的引導讓經過的人進入貴德街,同時與堤防上的空間相互呼應,平台的建立是順應原 本三角地帶上的樹木作築構,高地錯落讓在看貴德街的人有新的觀看視角體驗。與堤防上的錯落空間 不同,在三角地帶上利用大塊的木板加鋼構所構成,增加人在上面停留的時間,樓梯相對較少且深度 增加,希望人在這裡的行為是相對較緩慢的。

73


STUDIO DESIGN IV 貴德街未來風景 ELIMINATE THE BOUMDARY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EXPLOSIVE DIAGRAM

三角街區 ROOF

三角街區 +450cm

三角街區 +350cm

三角街區 +250cm

三角街區 +150cm

74


STUDIO DESIGN IV 貴德街未來風景 ELIMINATE THE BOUMDARY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ARCHITECTURAL DRAWING

三角街區 +150cm

Scale : 1/200 Unit : CM

三角街區 +250cm

Scale : 1/100 Unit : CM

三角街區 +350cm

Scale : 1/100 Unit : CM

三角街區 +450cm

Scale : 1/100 Unit : CM

75


STUDIO DESIGN IV 貴德街未來風景 ELIMINATE THE BOUMDARY

76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STUDIO DESIGN IV 貴德街未來風景 ELIMINATE THE BOUMDARY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77



實踐建築大三 STUDIO DESIGN V

陽明山的私密世界

79


STUDIO DESIGN V 陽明山的私密世界

ARCHITECTURE PORTFOLIO

CASE STUDY 中國美術學院民俗藝術博物館

80

XIN YAN OU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V 陽明山的私密世界

XIN YAN OU

SITE & DRAWING

81


STUDIO DESIGN V 陽明山的私密世界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ITE PHOTO

82

XIN YAN OU


STUDIO DESIGN V 陽明山的私密世界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陽明山的私密世界 SITE | 這次的基地位於陽明山的半山腰之間,此設計希望藉由前一個案例分析的 concept 來 Re-Design 這 個基地,希望可以用「動線即是空間,空間即是動線」這一個概念來做設計,透過基地的切割與空間 大小的比例以及垂直高度的變化來回應在山林間穿梭身體經驗,Program 設定為社區活動中心,透過 斜坡與階梯使人感受到垂直高度的變化,利用不規則切割的空間量體適時地在銳角空間開設水平窗試 圖將室內的空間像外延伸連結。

83


STUDIO DESIGN V 陽明山的私密世界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ARCHITECTURAL DRAWING

sw i mmi ng pool

d in in g r o o m r es t aur ant

1F Plan Scale: 1/ 100 單位:cm

2 F Plan S cale:1/100 單 位 : cm

garden

3F Plan Scale:1/10 0 單位:cm

84

ROOF Plan S cale:1/100 單 位 : cm


STUDIO DESIGN V 陽明山的私密世界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ARCHITECTURAL DRAWING A

B

A’

B’

C

D

C’

D’

85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V 陽明山的私密世界

MODEL PHOTO

86

XIN YAN OU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V 陽明山的私密世界

XIN YAN OU

MODEL DETAIL

DRAFT MODEL

87



實踐建築大三 9 x 9 x光 9 空間

STUDIO DESIGN VI

89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VI 9 x 9 x 9 光空間

MODEL PHOTO

90

XIN YAN OU


STUDIO DESIGN VI 9 x 9 x 9 光空間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9 x 9 x 9 光空間 CONCEPT | 光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假設如果沒有光,我們將看不到所有的東西,因為我們看得到的所有東西都 是透過光線的反射到我們的眼睛。如果人每一天都需要光,有沒有什麼時候是人不需要光甚至不想看 見光?當眼睛長時間沒有接受光線時,在張開來的那一剎那眼睛是很排斥光線的,眼睛為了適應光線, 會產生一小段雜訊後,才漸漸地看的清眼前的東西。在這段過程中,短短的幾秒鐘內,會覺得周遭的 空間距離被放大了的錯覺。 將原本開關燈的生活行為轉化成建築的空間構成,概念模利用不同盒子的堆疊組合在這 9x9x9 的 空間裡,在一部分的重疊空間裡開口,打破原本盒子的組合,建立新的空間型態,創造出虛實交織的 空間狀態,來回應對光的錯覺經驗。 PROGRAM | 錯覺只停留在那短短的一剎那,如何記錄下來當下視覺所感受到的?我希望是以平面的影像紀錄 呈現,在這個虛實交織的空間裡穿梭,希望利用牆面與屋頂的空間界定達到在裡面穿梭的錯覺感,也 利用同樣手法區分觀看展覽的人與參加工作坊的人。

91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VI 9 x 9 x 9 光空間

A’A’

A’A’

A’

A’

XIN YAN OU

ARCHITECTURAL DRAWING

11

22

22

2

2

11

B’B’

B’B’

B’

B’

11

11

1

1 11

1

1

11

Scale:1:50 單位:cm 單位:cm

1. 2. 3. 4.

33

1

展覽空間 1. 展覽空間 交流平台 2. 交流平台 工作坊空間 3. 工作坊空間 攝影棚暗房 4. 攝影棚暗房

11

A

A

+400 平面圖 +400

11

11

1

1

1. 2. 3. 平面圖 Scale:1:50 Scale:1:50 單位:cm 單位:cm4.

1.1.展覽空間 1.1.展覽空間 展覽空間 展覽空間 2.2.交流平台 2.2.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3.3.工作坊空間 3.3.工作坊空間 工作坊空間 工作坊空間 4.4.攝影棚暗房 4.4.攝影棚暗房 攝影棚暗房 攝影棚暗房

Scale:1:50 單位:cm 單位:cm

AAA’ AAA’ Scale:1:50 單位:cm A’Section Section A’Section Section Scale:1:50Scale:1:50 Scale:1:50 單位:cm單位:cm 單位:cm

A A’ Section A A’ Section Scale:1:50

44

44

4

4

展覽空間 1. 展覽空間 交流平台 2. 交流平台 工作坊空間 3. 工作坊空間 攝影棚暗房 4. 攝影棚暗房

3

1. 2. 3. 4.

92

AA

33

+550 +550 Scale:1:50 單位:cm +550平面圖 平面圖 +550平面圖 平面圖 Scale:1:50Scale:1:50 Scale:1:50 單位:cm單位:cm 單位:cm

+550 平面圖 +550 平面圖 Scale:1:50

3

B

1

AA

1 3

3

B

1.1.展覽空間 1.1.展覽空間 展覽空間 展覽空間 2.2.交流平台 2.2.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3.3.工作坊空間 3.3.工作坊空間 工作坊空間 工作坊空間 4.4.攝影棚暗房 4.4.攝影棚暗房 +400 +400 Scale:1:50 單位:cm 攝影棚暗房 攝影棚暗房 +400平面圖 平面圖 +400平面圖 平面圖 Scale:1:50Scale:1:50 Scale:1:50 單位:cm單位:cm 單位:cm

1. 展覽空間 1. 展覽空間 2.2.交流平台 2.2.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3.3.工作坊空間 3.3.工作坊空間 工作坊空間 工作坊空間 4.4.攝影棚暗房 4.4.攝影棚暗房 攝影棚暗房 攝影棚暗房

+150 平面圖 +150 平面圖 Scale:1:50

33

BB

11

1

+150 +150 Scale:1:50 單位:cm +150平面圖 平面圖 +150平面圖 平面圖 Scale:1:50Scale:1:50 Scale:1:50 單位:cm單位:cm 單位:cm 1. 展覽空間 1. 展覽空間

33

BB

Scale:1:50 單位:cm 單位:cm

+750 +750 Scale:1:50 單位:cm +750平面圖 平面圖 +750平面圖 平面圖 Scale:1:50Scale:1:50 Scale:1:50 單位:cm單位:cm 單位:cm

+750 平面圖 +750 平面圖 Scale:1:50

1.1.展覽空間 1.1.展覽空間 展覽空間 展覽空間 2.2.交流平台 2.2.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3.3.工作坊空間 3.3.工作坊空間 工作坊空間 工作坊空間 4.4.攝影棚暗房 4.4.攝影棚暗房 攝影棚暗房 攝影棚暗房

Scale:1:50 單位:cm 單位:cm

1. 2. 3. 4.

展覽空間 1. 展覽空間 交流平台 2. 交流平台 工作坊空間 3. 工作坊空間 攝影棚暗房 4. 攝影棚暗房

BBB’ BBB’ Scale:1:50 單位:cm B’Section Section B’Section Section Scale:1:50Scale:1:50 Scale:1:50 單位:cm單位:cm 單位:cm

B B’ Section B B’ Section Scale:1:50

Scale:1:50 單位:cm 單位:cm

展覽空間 1. 展覽空間 交流平台 2. 交流平台 工作坊空間 3. 工作坊空間 攝影棚暗房 4. 攝影棚暗房


STUDIO DESIGN VI 9 x 9 x 9 光空間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93



實踐建築大三 月涵堂增建

STUDIO DESIGN VII ART LAB

95


STUDIO DESIGN VII 月涵堂增建 ART LAB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月涵堂增建 ART LAB SITE | 月涵堂在建築形式上反映了 1960 年代世界現代建築發展之特色:白色方形建築體、落地玻璃窗牆、 橫向彩帶窗、外部鏤空的水泥版塊具雅緻的國際現代主義雕塑性、點綴以極富在地特色的實砌紅磚。 台北現代建築學會於 2014 年提報文資鑑定,台北市文化局 2015 年 2 月啟動文化資產價值鑑定會勘 後認具文資價值,2015 年 5 月 26 日文資審議會討論後,同意登錄月涵堂為歷史建築。 這次建築設計希望以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ART LAB 為空間內容,建立一個空間敘事,藉由這個新 的空間事件介入,建構一個對月涵堂增建及新的都市公共空間型態的想像。 須藉由這空間模型和基地現況之間種種狀態及活動的關係,以 ART LAB 為空間內容建立一空間劇 本,想像一種新的都市公共空間的界定狀態,及與歷史建物月涵堂的新的空間組構關係,並選取適當 材料發展為一構築形式。

96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VII 月涵堂增建 ART LAB

XIN YAN OU

SITE PHOTO

97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VII 月涵堂增建 ART LAB

XIN YAN OU

ARCHITECTURAL DRAWING

3

2

1

3

1. 2. 3. 4. 5. 6. 7.

Coffee Book Store Exhibition Office WorkShop Auditorium Photo Studio

Plan Level +300 Scale:1/150 單位:cm

3

4

3

1. 2. 3. 4. 5. 6. 7.

98

Coffee Book Store Exhibition Office WorkShop Auditorium Photo Studio

Plan Level +500 Scale:1/150 單位:cm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VII 月涵堂增建 ART LAB

XIN YAN OU

ARCHITECTURAL DRAWING

5

5

5

1. 2. 3. 4. 5. 6. 7.

Coffee Book Store Exhibition Office WorkShop Auditorium Photo Studio

Plan Level +900 Scale:1/150 單位:cm

4

6

1. 2. 3. 4. 5. 6. 7.

Coffee Book Store Exhibition Office WorkShop Auditorium Photo Studio

Plan Level +1500 Scale:1/150 單位:cm

99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VII 月涵堂增建 ART LAB

ARCHITECTURAL DRAWING

7

7

7

7

1. 2. 3. 4. 5. 6. 7.

Coffee Book Store Exhibition Office WorkShop Auditorium Photo Studio

7

Plan Level +1800 Scale:1/150 單位:cm

Roof Plan Level +2020 Scale:1/150 單位:cm

100

XIN YAN OU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VII 月涵堂增建 ART LAB

XIN YAN OU

ARCHITECTURAL DRAWING 7

7

6

4

7

7

5 6

4 4

3

53 1

4

3

3

1. 2. 3. 4. 5. 6. 7.

Coffee 1 Book Store Exhibition Office WorkShop Auditorium Photo Studio

AA’Section Scale:1/150 單位:cm

1. 2. 3. 4. 5. 6. 7.

Coffee Book Store Exhibition Office WorkShop Auditorium Photo Studio

AA’Section Scale:1/150 單位:cm

7

7

6 4

7

7

5 6 4 4

5 2 1

3

4

1. 2. 3. 4. 5. 6. 7.

Coffee 1 Book Store Exhibition Office WorkShop Auditorium Photo Studio

1. 2. 3. 4. 5. 6. 7.

Coffee Book Store Exhibition Office WorkShop Auditorium Photo Studio

2

3 BB’Section Scale:1/150 單位:cm

BB’Section Scale:1/150 單位:cm

101


STUDIO DESIGN VII 月涵堂增建 ART LAB

ARCHITECTURE PORTFOLIO

RENDERING DIAGRAM

102

XIN YAN OU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VII 月涵堂增建 ART LAB

XIN YAN OU

MODEL PHOTO

103



實踐建築大四 STUDIO DESIGN VIII

Structure as a Problem in Architecture

105


STUDIO DESIGN VIII Structure as a Problem in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SYLLABUS

Structure as a Problem in Architecture HOW does an architect creatively transform this fact into a creativityspurring challenge and an architectural problem?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following : How and Why… of STRUCTURE in relation to CONSTRUCTION and SPACE 5 PROJECTS: … of increasing complexity.

* Note: ( A = Architecture )

Project 1 : A as a problem of Conceptualization: PLANE as a structural component Materials: 5* 10*mm Pearl Board / Stiff Paper Board / Basswood sticks / String (or thread) / 3 VOLUMES, X ,Y , and Z : X = (7 x 7 x 7 cm) ; Y = (4 x 8 x 16 cm) ; Z = (Your choice – can be any form)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architectural form-AS-structure, and structure-AS architectural form: Make a “wall” (Height: 30 cm x Width: 20 cm x Thickness: 4 cm, and a Base(30 cm x 30 cm x Thickness: 3cm) Support the three volumes using the wall to integrate the cantilever structures into a SYSTEM. The volumes MAY NOT touch the wall, or one another. Use only linear elements to make cantilever. The “vertical” plane may be may have holes (or “windows”) – any number,any shape, any size, but the holes together cannot exceed 25% of the plane’s surface area. Project 2 : A as a problem of SYSTEMS: Re-do project #1 – but make the structural system rational and coherent AS a system: Materials: Drawing only, printed on A3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as a unified system, despite itsdiversity of elements: Align all the elements to cooperate within a geometric system – for economy and elegance. Unify all the details by establishing a taxonomic system of relevant parts thatcan be interchangeable. Project 3 : A as a problem of DESIGN (2 - 3 weeks): Material and Aesthetics Materials: Concrete, Aluminum, Acrylic, Wood, Steel cables, etc.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how weight changes the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and thus,form: Design your own structure using this same set of parameters: A vertical plane + 3 volumes. Size and forms – to be discussed in class, one-on-one. Project 4 : A as a problem of CONSTRUCTION: (3-4 weeks) Materials: Concrete, Aluminum, Acrylic, Wood, Steel cables, etc.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how weight changes the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and thus,form. • Full scale model + Drawings. Project 5 : A as a problem of “PRESENTATION of IDEA”: (3-4 weeks)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how the presentation of DRAWINGS and MODELS changes the PERCEPTION of the idea, thus the FUTURE possibility of the design’s path to becoming real. • Full scale model + Drawings.

106


STUDIO DESIGN VIII Structure as a Problem in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REFERENCE

107


STUDIO DESIGN VIII Structure as a Problem in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THREE VOLUMES FORM

108

XIN YAN OU


STUDIO DESIGN VIII Structure as a Problem in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THREE VOLUMES MODEL

MATERIAL PIECE

109


STUDIO DESIGN VIII Structure as a Problem in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PROGRESSIVE MODEL PHOTO

MODEL PHOTO

110

XIN YAN OU


STUDIO DESIGN VIII Structure as a Problem in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RENDERING IMAGE

111


STUDIO DESIGN VIII Structure as a Problem in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EXHIBITION PHOTO

112

XIN YAN OU


STUDIO DESIGN VIII Structure as a Problem in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113



實踐建築大四 STUDIO DESIGN IX

華德福實驗中小學設計

115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IX 華德福實驗中小學設計

SYLLABUS

116

XIN YAN OU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IX 華德福實驗中小學設計

XIN YAN OU

SITE PHOTO

117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IX 華德福實驗中小學設計

XIN YAN OU

28 PROTOTYPE

小學

中學

中學

小學

專科教室

專科教室

集會中心

集會中心 行政

行政 廚房

廚房

游泳池

游泳池

風雨操場

風雨操場

圖書館

圖書館

農場

農場

生態池

生態池

廣場

廣場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N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小學

中學

中學

小學

專科教室

專科教室

集會中心 行政

行政 廚房

廚房

游泳池

游泳池

風雨操場

風雨操場

圖書館

圖書館

農場

農場

生態池

生態池

廣場

廣場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118

集會中心

N

N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IX 華德福實驗中小學設計

XIN YAN OU

28 PROTOTYPE 小學

中學

中學

小學

專科教室

專科教室

集會中心

集會中心 行政

行政 廚房

廚房

游泳池

游泳池

風雨操場

風雨操場

圖書館

圖書館

農場

農場

生態池

生態池

廣場

廣場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N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小學

中學

中學

小學

專科教室

專科教室

集會中心

集會中心 行政

行政

廚房

廚房

游泳池

游泳池

風雨操場

風雨操場

圖書館

圖書館

農場

農場

生態池

生態池

廣場

廣場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N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小學

中學

中學

小學

專科教室

集會中心 行政

行政

廚房

廚房

游泳池

游泳池

風雨操場

風雨操場

圖書館

圖書館

農場

農場

生態池

生態池

廣場

廣場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N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小學

中學

中學

小學

專科教室

集會中心 行政

行政

廚房

廚房

游泳池

游泳池

風雨操場

風雨操場

圖書館

圖書館

農場

農場

生態池

生態池

廣場

廣場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N

專科教室

集會中心

N

專科教室

集會中心

N

N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N

119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IX 華德福實驗中小學設計

XIN YAN OU

28 PROTOTYPE 小學

中學

中學

小學

專科教室

專科教室

集會中心

集會中心 行政

行政 廚房

廚房

游泳池

游泳池

風雨操場

風雨操場

圖書館

圖書館

農場

農場

生態池

生態池

廣場

廣場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N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小學

中學

中學

小學

專科教室

專科教室

集會中心

集會中心 行政

行政

廚房

廚房

游泳池

游泳池

風雨操場

風雨操場

圖書館

圖書館

農場

農場

生態池

生態池

廣場

廣場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N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小學

中學

中學

小學

專科教室

集會中心 行政

行政

廚房

廚房

游泳池

游泳池

風雨操場

風雨操場

圖書館

圖書館

農場

農場

生態池

生態池

廣場

廣場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N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小學

中學

中學

小學

專科教室

集會中心

行政

廚房

廚房

游泳池

游泳池

風雨操場

風雨操場

圖書館

圖書館

農場

農場

生態池

生態池

廣場

廣場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120

行政

N

專科教室

集會中心

N

專科教室

集會中心

N

N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IX 華德福實驗中小學設計

XIN YAN OU

28 PROTOTYPE 小學

中學

中學

小學

專科教室

專科教室

集會中心

集會中心 行政

行政 廚房

廚房

游泳池

游泳池

風雨操場

風雨操場

圖書館

圖書館

農場

農場

生態池

生態池

廣場

廣場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N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小學

中學

中學

小學

專科教室

專科教室

集會中心

集會中心 行政

行政

廚房

廚房

游泳池

游泳池

風雨操場

風雨操場

圖書館

圖書館

農場

農場

生態池

生態池

廣場

廣場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N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小學

中學

中學

小學

專科教室

集會中心 行政

行政

廚房

廚房

游泳池

游泳池

風雨操場

風雨操場

圖書館

圖書館

農場

農場

生態池

生態池

廣場

廣場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N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小學

中學

中學

小學

集會中心

集會中心 行政

行政

廚房

廚房

游泳池

游泳池

風雨操場

風雨操場

圖書館

圖書館

農場

農場

生態池

生態池

廣場

廣場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N

專科教室

專科教室

N

專科教室

集會中心

N

N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N

121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IX 華德福實驗中小學設計

XIN YAN OU

ANALYSIS 項次 教室對外型

內容

涵構

公共、教室分割型

核心廣場型

核心廣場型變形

教室群體坐北朝南符合背風向陽

教室群體坐北朝南符合背風向陽

教室群體坐北朝南符合背風向陽

教室群體坐北朝南符合背風向陽

教室群體

外動內靜,教室群體不符合

外動內靜,教室群體符合

外動內靜,教室群體符合

外動內靜,教室群體不符合

外動內靜

小學部、中學部與專科教室各自拆開成 三個群體為核心向外發散集會中心+優 律詩美為一組風雨操場+游泳池為一組 已東西向軸線來分割公共與教室群,學 生較不容易被外在環境所影響

小學部、中學部、專科教室各自拆開分 散行政中心+圖書館+小學部為一組 集會中心+優律詩美為一組 風雨操場+游泳池為一組 中學部+專課教室為一組 學部靠外中學部靠內,兩個互不影響, 小學部對外隔著生態池與農田也比較不 會被外在環境影響

小學部與中學部、專科教室拆開分散 行政中心+圖書館+中學部為一組 集會中心+優律詩美+風雨操場+游泳 池為一群組,放在基地的內部 小學部+農田自成一格,中學部與專科 教室排列的方式引導一個動線,小學部 對外隔著農田也比較不會被外在環境影 響,且自己形成一個小廣場區域

小學部、 分散 行政 中學部為 為一組 生 為一組, 繞著廣場 所以放在

動線是輻射型,從基地主要道路作為入 口,走 進廣場後開始向外分散

動線是輻射型,從基地主要道路作為入 口,有兩側入口分別引導到教學區與公 共區

背 風 向 陽 動 靜 地 割 小學部+優律詩美為一個群組,中學部 +專科教室為一個群組。行政區+圖書 館為一個群組,向內管理生態池、游泳 池與風雨操場

使用

小學部與中學部因身體尺度與下課時間 不同所以用集會中心去分開

使 用 群 組

動線是線型,已東西向軸線分界,有兩 個入口,對公共一個對教學區一個

動線是漩渦型,從中學部做為主入口, 透過動線到達行政區、風雨操場與游泳 池,而小學部可以利用基地上的主動線 直接進入教學區

分 區

動線是輻 入口,走 邊是教學

東 路

動 線

體量 開 放 空 間 小學

大 建 物

中學 專科教室

集會中心

行政 廚房 游泳池 風雨操場 圖書館

造 型 類 型

農場 生態池 廣場

N

CLASS TYPE

122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IX 華德福實驗中小學設計

XIN YAN OU

ANALYSIS

教室對內型

教室群體型

包圍廣場型

線性排列型

背風向陽

教室群體坐北朝南符合背風向陽

教室群體坐北朝南符合背風向陽

教室群體坐北朝南符合背風向陽

教室群體坐北朝南符合背風向陽

教室群體坐北朝南符合背風向陽

符合

外動內靜,教室群體符合

外動內靜,教室群體符合

外動內靜,教室群體符合

外動內靜,教室群體符合

外動內靜,教室群體符合

小學部、中學部、專科教室各自拆開 又透過行政中心、圖書館、為連接為 校園核心集會中心+優律詩美+風雨 操場為一組,教學區與行政區分隔了 基地兩側然後與其他公共區域圍繞著 主要廣場,小學部+生態池+農田自 成一格,中學部也與專科教室+風雨 操場+游泳池為一群組

小學部與中學部、專科教室拆開分散 行政中心+圖書館為一組,集會中心 +優律詩美+小學部為一群組,放在 基地靠外面的主道路旁,專科教室+ 農田+中學部自成一格,整個配置依 照著南北走向,將中小學部利用廣場 做區分向外有風雨操場,向內有游泳 池與生態池

小學部與中學部、專科教室拆開分散 行政中心+圖書館為一組,集會中心 +優律詩美+小學部為一群組,放在 基地靠外面的主道路旁圍繞成一個小 廣場,專科教室+中學部自成一格面 向著主廣場,整個配置依照著南北走 向,將中小學部利用廣場做區分向外 有風雨操場,向內有游泳池與生態池

動線是輻射型,從基地主要道路作為 入口,走進廣場後開始向外分散

動線是線型,從基地主要道路作為入 口,向內可以往教學區或是公共區

動線是線型,從基地主要道路作為入 口,向內可以往教學區或是公共區

小學部、中學部、專科教室各自拆開 分散 行政中心+圖書館+小學部與 中學部為一組 集會中心+優律詩美 為一組 生態池+專課教室+游泳池 為一組,小學部與中學部與行政區圍 繞著廣場,專科教室因為使用率不高 所以放在另外一側

開分散 一組 場+游泳

部與專科 ,小學部 在環境影 域

動線是輻射型,從基地主要道路作為 入口,走進廣場後開始向外分散,一 邊是教學區,一邊是公共區

路作為入 學區與公

小學部、中學部、專科教室各自拆開 又透過行政中心、圖書館、為連接為 校園核心 集會中心+優律詩美+風雨 操場為一組教學區與行政區分隔了基 地兩側,主要廣場偏了一邊,讓出左 邊的空間來放集會中心與風雨操場 動線是輻射型+線型,以基地主要道 路有兩個入口,右邊走進廣場後開始 向外分散,一邊是教學區,一邊是行 政區,左側入口進去一邊是教學區一 邊是公共區

線性排列型變形

小學

中學

中學

小學

專科教室

專科教室

行政

集會中心

行政 廚房

游泳池

游泳池

風雨操場

風雨操場

圖書館

圖書館

農場

農場

生態池

生態池

廣場

集會中心

廚房

廣場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N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N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小學

中學 專科教室

集會中心

行政 廚房 游泳池 風雨操場 圖書館 農場 生態池 廣場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1000 單位:CM

N

CLASS TYPE

123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IX 華德福實驗中小學設計

XIN YAN OU

華德福學校設計 坐東朝西 | 建築模式語言 128、159 安排好每個教室的位置,使他的外部至少有室外空間,然後在這些是外牆上開出兩扇窗戶,使自然光可 以從不同的方向射進每間教室。在背陰面的處理選擇用階梯的方式,讓陰影延伸下來,也在背陰面的地方 設置一些可以休憩的座椅可以提供學生在下午的時候避免西曬的問題或是測髓與樓梯間這種服務性的空間。

曲折通幽 | 建築模式語言 101、110、130、160 在建築物的邊緣建造一些小路、露臺和台階,使建築物與其周遭的大地相連。再進行布局配置時有意識 地使邊界模糊不清,這樣就不能說清楚那是建築物的邊緣或大地的開始。將整個學校的入口設置在集會中 心下方,進入學校第一個可以看到的是行政中心,向左通往中學部向右通往小學部,利用光線、方向與高 度上不同的變化,使整體校園與外面的主要道路產生一個過渡空間。

林中小屋 | 建築模式語言 115、169、171 在學校四周與內部種植樹木,使樹木形成圍和、林蔭道、廣場、小樹林及向這空地的中心伸展的一些單 科樹木,使附近建築物造型與樹木互相協調,這樣樹木本身以及建築物一起行程學生可以利用的空間。學 校除了有一小片的森林之外,在教室走廊旁也會穿插著一些樹木讓學生在上課時間或是在走廊玩耍時也可 以感受到大自然,彷彿置身在大自然中上課的感覺。

城 東 路 隘

華德福基地配置圖 S:1/300 單位:CM

124

N


STUDIO DESIGN IX 華德福實驗中小學設計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華德福學校設計 創型帶勢 | 建築模式語言 95、102、126、133 完全透明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超現代建築對人或是結構來說都沒有特別的意義。他們只表達了人們過分 注重他們的生產方法和手段產生固執的慾望和幻想。因此華德福學校有自己的一套教室平面,他們非常注 重每一個年級學生的心智階段以及學生與老師在不同年紀的互動關係。而我也利用了不同高度的教室空間 以及垂直性移動的台階或是階梯,讓人可以更清楚的感受到那個形勢的存在與力量。

迷幻色彩 | 建築模式語言 172、174、250 在建築物或是表面尋找發現那些需要強調需要結合能量的邊緣。角隅、材料相接的地方或是門框、窗、 主入口、牆相連的地方、欄杆,這些都需要裝飾的合理位置。像是華德福學校教室內的牆面就是粉刷不同 顏色的油漆,也是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心智去決定的,門窗或是屋頂形狀與外牆材質也皆是有思考過後選 用的,所以材質本身的顏色也是非常重要的。

迷幻色彩 | 建築模式語言 73、118、168、192、243 為華德福學校的學生建立一個遊戲場地。他不是裝修成新的有鋪滿瀝青地面與設有鞦韆那樣子制式的遊 戲場所,而是一塊堆放各式各樣原料的地方,讓學生們可以利用這些原料創造出屬於他們自己獨一無二的 遊戲場地。設計也因為台階高低差的不同創造了許多的小徑以及屋頂的花園與北方、東北方的防風林皆是 可以讓學生們自由玩耍的場所。

125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TUDIO DESIGN IX 華德福實驗中小學設計

MODEL PHOTO

126

XIN YAN OU


STUDIO DESIGN IX 華德福實驗中小學設計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EXHIBITION PHOHO

127


DE SIGN FUNDAME NTAL


姚組發表會 陳佩妤 蔡真如 陳允安 歐欣彥 陳姿宇 陳柔安 楊庭 蘇祐霆 李依學 沈惠鈴 施俞如

129


ARCHITECTURE PORTFOLIO

DESIGN FUNDAMENTAL RE-SOUND

RE-SOUND

130

XIN YAN OU


ARCHITECTURE PORTFOLIO

DESIGN FUNDAMENTAL RE-SOUND

XIN YAN OU

RE-SOUND

131


DESIGN FUNDAMENTAL 秩序影展

132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DESIGN FUNDAMENTAL 秩序影展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133


DESIGN FUNDAMENTAL SAFE-HARBOR

134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DESIGN FUNDAMENTAL SAFE-HARBOR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避風港 SAFE-HARBOR 透過排列錯縱的正四面與正八面體組合而成的錐子形狀,每一個面向都有銳利的尖角,代表我刻 意武裝自己不讓自己受傷,延伸到上面的球體,是由截半立方體延伸到扭稜立方體,慢慢接近球的形 狀,且也銳利的尖角也逐漸消失,象徵著家庭給我的溫暖與保護。

135


WORKSHOP


137


ARCHITECTURE PORTFOLIO

昨日之島競圖 The Island of The Day Before

LAYOUT

138

XIN YAN OU


ARCHITECTURE PORTFOLIO

昨日之島競圖 The Island of The Day Before

XIN YAN OU

LAYOUT

139


ONISHIMAKI INTERNATIONAL ARCHITECT' DESIGN WORHSHOP

LAYOUT

MODEL

140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ONISHIMAKI INTERNATIONAL ARCHITECT' DESIGN WORHSHOP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SITE

EXHIBITION

141


INTE RN SHIP


143



實構築 流亭

TECTONIC BECOMING 2018

145


實構築 _ 流亭 Tectonic Becoming 2018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樓,從高省,丁聲。 < 說文 > 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 釋名 > 亭的傳統空間形態,是在流動性的園林空間之中或風塵僕僕的道路旁,置入靜止休憩的點。在這企圖重新定義亭,使亭變成 流動穿梭性的空間,讓光線、時間、活動和人,創造一種安靜且流動的尺度。

146


實構築 _ 流亭 Tectonic Becoming 2018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147


實構築 _ 流亭 Tectonic Becoming 2018

148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實構築 _ 流亭 Tectonic Becoming 2018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149



展場提升計畫工程委託技術服務案 基隆美術館

151


基隆美術館展場提升計畫工程委託技術服務案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基地街廓現況分析 文化中心與基隆市政府位處同一街廓,不同時代的建築樣式並存成為我們觀察基隆都市發展過程的線索,也是紀錄城市重 要發展歷史的實體建築空間。 南邊面向人潮聚集的東岸商場,以及兩街廓間的市民廣場,加上文化中心南側的廣場,提供了人潮來往足夠的緩衝開放空 間,在串聯都市公共空間上具有相當大的潛力;未來串聯海港邊開放空間的計畫,亦將基地周圍的人行空間更進一步地延 伸展開,完整了在水岸邊步行系統與公共空間的串接。 基地街廓四周人行空間充足,但地面順平度與活動場所感卻相當不佳。文化中心內部的汽機車停車空間由中正路側進出, 車道開口明顯地影響了騎樓地面的連續與順平,在騎樓空間的行走安全更受到進出的車輛影響,南側廣場與西側的行人空 間也因機車道設置的位置明顯被切分開來,缺少應有的連續。 文化中心與市政府建築物群形成了一內院落,但皆以建築物背向面對院落空間,空間營造與使用上皆較為消極,主要作市 府停車場空間使用,建築物間缺少互動對話關係與空間性的連結。 文化中心在東向、南向、西向各有一處出入口,但內部於地面層高度無法直接相通,因此地面層空間被切割成三處獨立大廳, 在作為都市中主要的公共活動場所時,空間的流動性與可及性功能明顯不足。

基隆城市美術館重塑與文化客廳再造 具備展覽、公共活動、圖書館、演藝廳等機能於一身,過去文化中心便是基隆地區重要的文化基地,更是市民所熟悉的公 共起居空間 : 蘊藏了各式各樣關於文化與藝術的資源,文化中心不再僅僅是單純的公共展演空間,更是城市中日常生活的容 器與文化資訊傳遞的複合式空間載體。 未來,文化中心空間在再活化的改造下,將會擁有更當代的樣貌,以及更好都市公共性;從過去時代的文化啟蒙角色,再 深化成現代多元定位的城市美術館,承先啟後,成為在不同的時代所需要,不同的意義的基隆城市文化客廳。

152


基隆美術館展場提升計畫工程委託技術服務案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153


基隆美術館展場提升計畫工程委託技術服務案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新增金屬水平厚版

市政府 新設展間 ( 基隆故事館 )

新設展間

迎賓大樓梯改造 半圓形樓梯 / 光塔改造

金屬擴張網牆面 電子看板螢幕

154


基隆美術館展場提升計畫工程委託技術服務案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155


基隆美術館展場提升計畫工程委託技術服務案

156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基隆美術館展場提升計畫工程委託技術服務案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157


東門市場


及南門市場建築改造先期計畫 新竹市東門市場

159


新竹市東門及南門市場建築改造先期計畫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東 門 市 場 空 間 課題 近年來,餐飲店家開始進駐東門市場一樓,但原作為傳統市場的販售空間,並無法支持餐飲空間所需的運作機制,如油煙及廢 氣排放等處理問題,餐飲的空間使用模式漸漸地取代了販售攤位的需求;二樓仍有部分住戶與商家駐留,使得空間的管理與使 用相對複雜;三樓則除了外周有住戶外,中央十字通廊及其兩側空間已收回為公有,目前作為青創基地空間使用。 地下室空間除車道開口外,封閉的空間不利於通風、採光,也造成使用上的條件限制。

160


ARCHITECTURE PORTFOLIO

新竹市東門及南門市場建築改造先期計畫

XIN YAN OU

現有動線系統 建築量體的配置主要圍繞在天井周圍,隔絕了內部走道的採 光和通風。而在一樓的部分設置了大量的出入口,具有高度 的流動性,二三樓則因空間較完整且穩定,形成洄游空間。 垂直動線主要位在出入口附近與天井周圍,並平均分布於市 場內,已停用的原始單向手扶梯設置於空間的核心 - 十字通 廊交會點上,也是當時全台灣第一座市場內的手扶梯。電梯 因原本作為貨梯使用,且樓梯多為封閉動線,市場內的垂直 動線空間就使用品質而言並不理想且隱蔽。

樓梯 電梯 / 手扶梯

161


新竹市東門及南門市場建築改造先期計畫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立面構成 建築原始構成和型態中,市場內部呈現的早期住商混和建築形式及使用模式 - 下方為店鋪、上方為倉儲或住宅用途。

Plan

Front Elevation

住 商

住 商

住 商

SECTION

162


新竹市東門及南門市場建築改造先期計畫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東 門 市 場 規 劃 策略 地面層空間活化 將一樓的樓地板打通,使天井的光線能夠到達地下室,重新活化地下室的空間,使原本獨立的地下室能夠再被定義成為公共活 動空間的一部分;打開天井旁的樓梯間,使原本較封閉的梯間開始與外部空間產生更多對話。除了原本的手扶梯外,在天井的 位置新增了上下行的手扶梯系統,使垂直動線經驗更豐富。

打開樓梯間 將一樓的地平打開, 活化空間下層空間 新增上下行手扶梯系統

1FL 改建

二樓空間活化 新增上下行手扶梯系統串聯市場各層公共空間,營造垂直化的活動場域,開啟上下樓層的互動關係,打開圍閉天井的兩處店鋪 單元,讓中庭的開放空間帶入光線與新鮮空氣,使樓層空間與外部環境連結,讓空間層次更加豐富,加上十字通廊空間上規劃 的青創基地與展演空間,將使二樓空間改頭換面,形成不同樣貌的都市公共場域。

青創及其他公共空間 多用途展演廣場

打開樓梯間 新增上下行手扶梯系統

2FL 改建

163


新竹市東門及南門市場建築改造先期計畫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三樓空間活化 以主要的十字動線為基準向四方設置的公共通廊空間分別設置展演場地和青創基地空間,讓這兩個類型的使用能夠更有效串 連,增加兩者相互作用的互利關係,為市場內部注入更多年輕活力,也重新定義、改造了市場空間的用途,進一步增進舊有空 間的轉型與再利用,跳脫以往大眾對市場的想像,使市場空間能以新姿態重回日常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青創及其他公共空間 多用途展演廣場

打開樓梯間 新增上下行手扶梯系統

3FL 改建

屋頂層空間活化 原有的篷架因並不利於通風及採光,建議重新規劃中庭棚架,使陽光、空氣能夠挹注進入下層市場空間,並整理安排管線設置 需求,期待中庭天井空間再度被打開後,可以成為新市場空間和空間亮點與核心。

增設活動平台

重新設計中庭棚架, 改善通風及管線需求

RFL 改建

164


ARCHITECTURE PORTFOLIO

新竹市東門及南門市場建築改造先期計畫

B'

挑空天井 將部分天井區域再造,打開一樓樓地板,讓光線

XIN YAN OU

A

A'

和新鮮空氣能夠進入市場內部及地下室空間,使 其重新活化,打破各層樓面的絕對區隔,營造市 場空間的垂直互動空間。並藉由天井與垂直動線 的結合,及部分空間的打開,使市場內部空間與 外部環境產生更多連結,豐富垂直動線、內部環 境及天井的空間經驗與層次。

天井

B

A A' Section

B B' Section

165


AWARDS


167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LAYOUT | 037

破堤 Concept

堤防 West Elevation scale: 1/100 單位:cm

| 貴德街的基地與環河北路的安靜與吵雜, 從原本的聽覺影響了我

對這個基地的感受,貴德街與堤防內的公園空間是屬於緩慢的空間,讓人覺得放鬆且悠 閒,而環河北路讓我感覺到急促的速度感, 讓人無法突然慢下腳步因為他已經擁有了屬 於自己的節奏。但我不希望這兩個相對緩慢的空間是直接被斷開的,我希望貴德街與堤 內空間是能夠相互連結有對話的, 但同時也保留了原本急促的環河道路。

堤防 East Elevation scale: 1/100 單位:cm

Site | 親自走了一趟貴德街發現了台北市東西區的差別,因為都市化的結果,早期興盛 的貴德街已不復在現在只能以剩下的歷史建物去拼湊出過去的盛況。 現在的貴德街緊鄰著 吵雜的環河北路, 但貴德街卻非常的寂靜, 即使白天也只有零星的送貨車經過。 所以我選在 環河北路與貴德街相交的三角地帶, 也是因為這個路口可以明顯地看到強烈的對比關係, 對比關係小到兩條街的安靜與吵雜, 大到東西區的興盛與沒落而這點正是吸引我的。

三角地帶 Roof Plan scale: 1/100 單位:cm

三角地帶 West Elevation scale: 1/100 單位:cm

觀憩

三角地帶 East Elevation scale: 1/100 單位:cm

Roof

三角地帶 4F Plan scale: 1/100 單位:cm

Concept | 在原有的貴德街三角地帶上置入新的設計,建立新的平台,提供人們新 的聚集的空間, 平台是休憩的場所, 同時也因為錯落構築成了導覽貴德街歷史的新路線。最後

4F platform

透過環河北路上的空橋與堤防上的新空間連結, 串成了一條新的動線。 利用三面牆的引導讓經過的人進入貴德街, 同時與堤防上的空間相互呼應,平台的建立 是順應原本三角地帶上的樹木作築構, 高地錯落讓在看貴德街的人有新的觀看視角體驗。

3F platform

Diagram 2F platform

Environment

現存歷史古蹟

168

設計基地

新闢路線串聯基地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169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LAYOUT |

VERTICAL EXISTENCE|在都市裡爬山 為 什 麼 大 自 然 如 此 令 人 嚮 往?

CONCEPT MODEL

一 開 始 對 於 自 然 的 觀 察| 矛 盾 原基地建築內部有5支樓梯間與2支電梯共7個垂直移動的動線 因為樓梯間的連結產生出帶狀水平的機能空間,所以我透過重 新定義在都市中垂直移動的方式試圖回應問題的核心--在都市 中爬山

人 們 面 對 自 然 的 態 度 先 築 起 能 夠 保 護 自 己 的 邊 界 ,因 著 各 種 經 濟 性 、利 益 性 、功 能 性 在 自 然 增 加 不 同 新 的 邊 界 ,同 時 也 不 段 的 破 壞 自 然 。 人 們 依 著 自 然 所 形 塑 出 的 邊 界 而 居 ,因 必 須 支 撐 起 群 體 生 活 ( C o m m u n i t y ) ,而 發 展 出 了 有 系 統 性 的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而 這 些 基 礎 設 施 也 開 始 在 無 形 與 有 形 之 中 擾 動 著 人 與 自 然 間 那 條模糊的邊界。

對 都 市 空 間 經 驗 的 提 問| 可 能 性 3-5F 舊教師宿舍

對 於 我 們 日 常 所 閱 讀 或 是 漫 步 在 都 市 空 間 中 時 ,為 什 麼 我 們 只 能 夠 在 一 個 平 面 上 高 度

2F 舊旅館空間 1F 舊商業空間

行 走?也 許 有 部 分 的 空 橋 來 連 結 空 間 的 兩 端 讓 我 們 暫 時 享 受 到 高 度 與 視 野 的 差 異 。

B1F 舊停車空間

如 果 我 將 都 市 的 剖 面 看 作 是 一 座 水 泥 山 丘 ,在 自 然 的 經 驗 中 我 們 有 著 人 為 建 築 起 的 步 道 ,帶 著 我 們 去 享 受 連 續 的 高 度 變 化 ,視 野 因 著 不 同 的 轉 折 處 有 著 不 同 的 風 景 。 那 麼 在 著 茂 密 的 水 林 叢 林 裡 ,應 該 也 可 以 有 一 個 新 的 可 能 性 創 造 那 樣 的 空 間 經 驗 與 感 受 。

N

新 高

3-5F 舊教師宿舍 透過一條完整的中央走廊貫穿連結所有的住宅單元

新 生

N

原基地建築B1的前半段作為停車場使用,而後半段為完全未使用 所以我試圖透過設計讓學校的空間能夠延伸到這座建築裡,模糊 校園的圍牆邊界

如果假想我們生活的都市是一座水泥山丘 將自然與都市疊合在同一個平面上時,在都市裡是否能尋找一種新的身體經驗與自然對話

日常中的垂直動線 | 樓梯間

現有垂直系統創造出的帶狀水平分層

DIAGRAM

MODEL PHOTO

原建築的結構框架系統

結構模組的單元性

將重新介入的單元量體旋轉45度後,同時與巷弄間圍塑出新的三角形公共過度空間, 另一方面與學校的邊界也同時被重新定義·

原建築剖面

170


ARCHITECTURE PORTFOLIO

XIN YAN OU

171


2 0 1 4 2 0 1 9 ARCHITECTURE PORTFOLIO O U X I N Y A N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SHIH CHIEN UNIVERSITY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