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U Architecture | EA1- EA3

Page 1

羅慕昕 作品集

20 12 -

20

15



ME & MYSELF 大一上 2012 秋

TKU EA-1 STUDIO


ME & MYSELF

身體是最直接反映到空間對應到活 動的最基本元素,透過對於自己的 觀察以及對於身體的探索,以身體 作為基地 對於自身做出敘述。

我以我喜歡廣泛的吸收各種知識和學習各種事情為出發點 運用水管的重新排列來傳達這個概念 水管的末端雜亂,漸漸會整、集合 傳達我像水管一樣多方向吸收學習 然後會整並進入身體裡經過處理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各方向 大量的吸收 消化整理後化為身體的一部分 別人有需要時 就可以成為一股助人的力量


選擇表現位置在手和腳是傳達 將所聽到或是所知道的事情親自力行 親自力行之後將它歸做身體的一部分





環境的敘事 大一上 2012 秋

TKU EA-1 STUDIO


環境的敘事

重建

從觀察環境開始,開啟對於環境的 認識、對事件的感知、對時間的感 覺,並且學習使用材料來重述、重 新說那個故事。

基地位於淡水重建街 重建街 連接山與海的道路 為最早的交通管道 其中樓梯為最重要媒介 必須在重建街裡找到一些可觀察參考的元素 進一步分析 然後從六畫派 (立體派、印象派、機械派、解構主義、結構主義、表現主義) 中選定一個畫派作為觀察方式,將觀察結果以模型表達出來。





在觀察基地我發現一件很特別的事情 由於重建街是小巷子 加上有樓梯 所以樓梯成了一個特殊媒介 當人在走樓梯時 無法一直看著旁邊的事物 所以會造成旁邊景物的不連續性


最後我運用解構主義的方式 跳開來從不同的角度來看 我發現人們是由自己看到的來決定環境 由於重建街的環境造成人們看到的建築物 會由小而立體漸漸變成大而平面 同時看到的部分也會越來越清楚 所看到不清楚的部分會被清楚的部分取代 看到的部位也會越來越少 所以其實重建街藉 由我們眼睛所了解的是一塊一塊不連續的


1

2 3

4

1.越靠近看會發現建築物表面越多的細節 以及真實面 2.整體模型 3.一開始看到的會小而立體(以斜面呈現立體感) 4.表達建築物離觀察者越近 看起來越不是一個完整的量體




Mutated Form Context Aisle 大一下 2013 春

TKU EA-1 STUDIO


Mutated Form Context Aisle

透過觀察、分析自然現象,來思考 建築可能的樣式,可能的構築方式 ,以及空間、活動可能使用的方式

在觀察分析中 我挑選液體隨時間沿著物體擴散的現象去做實驗 嘗試藉由不同的材質、液體、時間、物體形狀 去做實驗、做不同的觀察 藉由液體的特性以及流動的方式去思考建築的可能性







擴散實驗

單元觀察轉換

擴散分析

單元組成規則


動線

結構分析 材料的紋理 人的動線

道林紙

地形

巴莎木

+ 水順著材料紋理向上

水分子

人的停留

結構框架

+ 顏料 順著水擴散 顏料分子 表面凹凸

高度差 0cm

單元體 框架交錯

+60cm

-180cm

日照



作後的作品透過分析所得到的規則 試圖透過動線的分析 停留的創造 以及光線高低差等等 來創造一個空間



丘の幼稚園 大二下 2014 春

TKU EA-2 STUDIO


丘の幼稚園

在設計幼稚園時,必須考慮到小朋 友的尺度會與一大然有所不同,活 動的形式也不相同。透過幼稚園訓 練基本的空間組構能力。

在設計幼稚園的初期,我希望在我的幼稚園的小朋友 可以以一種最接近大自然的方式在裡面生活著 我希望可以透過空間的組構方式來達成這樣的目的 因此我在空間的排列還有上下的關係中做了許多研究 最後利用山丘去串聯所有的活動 讓空間以及活動被連成一線 使小朋友可以享受最自然,最有趣的幼稚園




















巷弄圖書館-三芝圖書館 大二下 2014 春

TKU EA-2 STUDIO


巷弄圖書館-三芝圖書館

圖書館的設計住要訓練對於大空間 以及各種活動的組織關係,在這個 訓練中,必須要顧及各個空間。

我在基地觀察的時候 我發現了三芝地區的巷弄中特有的活動方式 以及所帶來特別的空間感、使用方式 我研究歸納這樣的空間使用方式 把不同的機能透過這樣的系統進行串接 在設計的同時也有透過架構系統來思考整體組構的方式 最後我打散個個機能 透過巷弄般的動線將之串聯 讓活動可以在圖書館各處發生



交通網

城鎮紋理

基地位於三芝門戶 介於新舊擴張的邊界

隨機分布房子

發散式建築 非棋盤式 →

道路 基地 新聚落 既有聚落

室內日照 AM 9:00 東向日照

全年日照分 PM 12:00 南向日照

9:00

PM 3:00 西向日照

13

春 分

夏 至 250CM 100CM

47

夏 至

52 195CM

230CM

秋 分

冬 至

30

27

43 430CM

220CM

490CM

冬 至

正午


築紋理 →自發性生長

重複動作 但單位面積變大

後建造馬路 向外擴張

分析

基地內陰影

3:00

17:00

9:00

13:00

17:00

秋 分 冬 至

陰影進入基地 時間

春 分 下午後 陰影進入基地

午後 陰影進入基地

結論: 導入冬天中午前陽光 阻擋夏天下午的陽光


視野分析 A-A’剖面

7m

舊圖書館 15m

基地

6m

6m

速度、聲音 B

快 : 汽車 A’ 舊館

中 : 行走 散步 >

SITE >

>

A

> > >> >

> >

慢 : 等公車

>

> >>

>

>>

> >

>

>

>

>

B’

人行路線

> > > > > > >

路邊 車聲 最直接噪音

學校 下課時間 影響較小


B-B’剖面

7m

基地

分析結論

>

舊館 > > > > >

>

>

> >

>

>

>

>

>

> > >> >

增加遮陽板 過濾陽光

接開放對向舊圖書館以及空地 面向小路 把樹木當成景 人流動向

>

直接鄰近7m綠樹 鄰近大馬路 車聲吵雜


以傳統街道巷弄尺度為例 分解圖書館機能再組合

都市紋理

實際觀察

有機隨機-空間形式多樣

使用行為

樓高、街道尺

結論

交錯的尺度 更多活動可能

在不同尺

使用彎曲的路徑製造期待感


小巷尺度變化

期待性 不可看穿

有機街道

加上遮雨棚

拓展空間 桌椅 平台

家具使空間更加曲折 增加使用的空間

量體外凸 增建 產生包備感

空間被使用 活動發生

自發性生長 使用

尺度

>

>

>

>

尺度 會有不同的活動發生

在彎角加入公共 開放空間

量體高低分開 製造包覆感

量體間 視線的關係


B A’

活動區 隔離噪音

停車廣場 連結舊館

閱讀區 導入綠樹

A

從小巷導入人群

B’

藏書 空間尺度 開架書庫

尺寸

開架書庫

兒童書架

書櫃 1800*1800*500 每格 900*350*250

書櫃 1800*1200*400 每格 900*400*200

180 90

兒童書架

需要空間 需要數量

每格25本 共24格 書櫃 600本 2 200冊/1m

每格25本 共16格 書櫃 400本 2 130冊/1m

50個 2 150m

8個 2

24m

1000

1000

藏書量

100 兩櫃間


一條路的距離 導入樹的景

A-A’剖面

舊圖書館

K書 閱讀者 用樹 開放空間連結 小廣場

B-B’剖面 導入南面陽光 公共活動 教室

1000

冬天溫暖陽光 藏書室 閱讀區

停車 次入口

1F 空間連結戶外 大廳即為學習以及吸收新知的空間 方便使用

00

00 間距1M

1500

50

2F、3F 行政 閱讀 並有面相舊圖書館的獨立入口

50

















坡坎之村-淡江建築系館 大三上 2015 秋

TKU EA-3 STUDIO


坡坎之村-淡江建築系館

系館是我們生活的地方,透過對校 園涵構的觀察,以及對於活動的分 析,整理並且重新設計系館。

淡江大學位在淡水五虎崗的其中一崗上,地形多由山坡所構成, 建築物多沿山坡而建造,因此自然形成了山坡為通道, 稍微平緩的地方就是人停留的地點。而建築系館的位置於工學館的出口旁邊, 軸線從校門口一路對上來,旁邊有一個很陡的斜坡, 連接商管大樓以及藍白小鎮咖啡廳。設計的想法從坡度做為出發, 試想如果坡度不只是路徑,而是提供人可以作為活動的場所,那會是怎麼樣子呢?


軸線切割基地

將所切割的掀起

置入工作室,並將坡度崁入


於是設計從軸線開始,去分析各軸線可能對應到的活動種類以及活動範 圍,然後 將基地做切割,同時分析不同坡度所可以提供的活動類型以及每 個需求可能對應到的坡度種類,試圖將活動藉由坡度做串聯,也增加建築系 館中可以互相看見彼此,或是停留討論的空間。在實際做法上,將由軸線所 切割的不同區域、配合機能一塊一塊翻起再將主要的工作室以及辦公室放入 ,讓掀起來的坡度崁入道量體中,創造出互動以及多樣的活動空間。

樓梯=三階平台

坡度=1/6

放模型展示 睡覺 接圖 玩牌 聊天 上課

躺著休息 賓果 合照 上課 小演講 活動空間 放東西 坐著聊天 玩耍

樓梯=兩階高度 演講 評圖 做模型 休 息 吃飯 睡覺

坡度=1/12


將坡度活動納入分析方法

軸線 活動分析

空間思考應該考慮三維度

三圍維度中加入活動 成為重要條件

活動延伸 視覺道路消化 動線交會 活動停留

活動要連同坡度一起思考 增加多變性

坡度以及平台所可能對應的空間 機能 流動性 透明性

21

使用頻率

空間密度 time 00

圖書館

工作室

評圖空間

入口大廳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支撐間距

F6-F8 工作室

教室 評圖場

F5 評圖室 F4 圖書館

評圖室

F-大階梯 教室

交流活動平台

學生階梯 連接圖書館 評圖室 以及經過空橋 連接工作室 大階梯 形成迴遊動線

G-工作室樓梯 工作室

戶外欄杆

F3 設計中心

工學館

E 入口大階梯 連接3F設計中心

1/100 洩水坡度

C-後方廣場

A F2 老師交誼 1F 展覽 工廠

工學館

B

B’

D-入口大階梯

工學館旁大階梯廣場

A’

筏基


不鏽鋼支架 角鋼

不鏽鋼孔版

角鋼格柵 人可以出去活動 F 空橋 大階梯演講活動場

鋁板天花 玻璃欄杆 排水蓋板

緩斜坡 休息 看書 1/100 洩水坡度

F G 連接兩工作室的階梯

不鏽鋼吊燈

落水頭

大階梯 休息 上課

1/100 洩水坡度

串聯樓梯 視覺串聯

D 入口大階梯

平台 停留 連接新工館

斜坡 展覽空間

C E 工學館後方活動空間 連接工學館平台


1F

2F

黑 天 鵝

黑 天 鵝

新工學館

4F

5F


3F

黑 天 鵝

新工學館

6F

新工學館

7F 工作室 研究室 評圖空間 一般教室 老師辦公室 設計中心 工廠 行政空間 電腦教室 階梯教室 N

S=1/400


A-A’剖面

學生大階梯 互動空間

B-B


B’剖面

樓梯連接兩工作室


東南立面

西南立面


東北立面

西北立面





淡江建築 TKU

chitec ure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