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彌補34會訊

Page 14

國際合作 儲存信心儲存愛 得 福園地 愛心不落人後 活動看板 12

一定要確定,走出去時他是微笑的。」那魯 堅定地說。

基金會的一點靈 了印度排名前幾大的顱顏中心(Craniofacial Center),成員包括外科醫師、矯正牙科醫 師、麻醉師、語言治療師及社工,自1986年 成立至今,已經提供10,000個唇顎裂病患手 術治療。 雖然如此,印度唇顎裂發生率大約為 九百分之一,患者數量全球第2,在印度西 南大州Karnataka約五千三百多萬的人口裡, 就有約五萬八千多人為唇顎裂患者,醫療需 求龐大且沉重。雪上加霜的是,一般民眾普 遍沒有唇顎裂是可治癒的觀念、患童家庭貧 困的經濟狀況,還有傳統中認為唇顎裂是一 種詛咒的刻板印象,都使得唇顎裂患童無法 像在台灣一樣,一出生就接受治療照顧。因 此,唇顎裂患者平均在四到五歲才能開始接 受治療,無奈地錯過黃金治療期。 夢想與困境,驅策著那魯向前,2009 年,踏上異鄉的土地,尋找出路。

「來到台灣,我才真正了解一個團隊 如何運作,了解世界級的醫療服務如何在高 技術水平、有效率而且以病人為中心的團隊 中被提供…」來台的見證讓那魯深受感動, 讓他最為印象深刻的,就是台灣牙科護士們 的讀心術,總是能輕易預測醫師下一秒的期 待,這種效率令人驚呼「她們簡直就是醫 生!」。 勤奮跟診的結果,是能流利地說出「張 開。咬緊。哪裡痛?」,他的謙遜與執著, 將預期中的文化衝擊及語言隔閡的阻力轉化 成助力,展現努力與病人溝通連結的心意。 一份以病人至上的關懷,是那魯在長庚受訓 的這些日子裡,除了技術之外最重要的收 穫,「不管病人走進診間時有多痛苦,

「我從來沒有想過,學生們也可以是唇 顎裂患者的小幫手……」從基金會的街頭募 款─高中生快閃公益活動中,那魯得到這樣 的啟發,靈感來自於那群活力四射的青年學 子們。 回憶起家鄉的困境,那魯說,醫療技術 之外,大眾教育也十分關鍵,對唇顎裂的正 確認識,才是患童家屬主動在患童出生時, 馬上尋求協助的治本方法。「我回國後,會 到學校裡演講,連結年輕學生們的力量,將 觀念傳遞出去。」基金會的一點靈,讓身為 醫師的那魯致力於唇顎裂照護的路上,多了 同行的夥伴。

有信心就有出路 「從在台灣第一個病人對於結果的滿意 神情裡,我知道,我有能力貢獻團隊,給病 人最好的結果。」16個月的訓練,除了技術 精進、體認到團隊醫療的重要性,讓那魯成 長最多的,是自信心。「我發現自己多了一 份沉穩與自信,面對事情不輕易退縮。」。 回國之後,那魯期待將團隊醫療的模 式播種深耕,與院內團隊分享在台學習到的 最新技術,也將擔負起指導當地醫院團隊的 訓練人員,一步一步組成一個紮實的合作團 隊,不只提供更多唇顎裂病患手術治療,更 重要的是,希望每個生命的裂痕,都能用高 品質的技術縫補。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