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1060021_paper_v1

Page 1

論述一: 在看完第一章和第二十五章後,我覺得所謂的設計圖是設計師在初步想設計所繪 製出來的大概圖而已,並沒有一定正確的尺寸,而且是用手繪方式呈現很粗糙, 還有不會考慮到實際性、使用的材質等方面,所以設計圖並不適用於給施工單位 看,所以才需要另外畫施工圖(詳細設計圖),施工圖簡單來說就是整棟建築物 每一個構件都詳細標註,並且填上了所需要的材料,詳細的施工圖上面要有正確 的尺寸不能有任何的錯誤,還要填上每個構件所需要的材料,而且要設計合理性 不能有任何的不合理性,不然會增加施工現場的困難,並且要詳細的表達空間的 使用性,就像課本講的:「符合完整、簡潔明白、可理解、技術指導等功能才是 良好的施工圖」(第一章第 9 頁),如果施工圖缺少任何一樣的話,將不是良好 的施工圖,更可能造成無法施工,這就是施工圖的重要性,而我們在設計課上學 的設計圖和施工課的施工圖,雖然這兩個是不一樣的圖,但還是有相關的東西, 都是由無變成有的東西,而且大致的結構都是一樣的,而且都是詳細的了解建築 物的本身才能畫出來的圖,而且在畫設計圖時我覺得就跟施工圖一樣要詳細對好 尺寸才不會在做模型時有任何的錯誤,所以我覺得施工圖和設計圖還是有相同之 處,但也有不同之處,就在設計課上的設計圖並不用標示尺寸、材料等,並且是 用手繪方式呈現,也會要求畫出質感的感覺,但在施工圖就要求精準,不管哪個 地方都要標示清楚,不能有少標的地方,跟設計圖要求的差很多,但施工圖起源 還是來自設計圖,然後我覺得在目前大專院校的教學很多都是以現有的圖當作教


學像是抄圖,但並未實際了解這棟建築物本身,也缺少了實際去看建築物,導致 對圖會有許多不了解,加上學生本身不敢提問等方面問題,出社會後到了要操作 繪圖時卻不會,只能靠經驗慢慢摸索而來的,我覺得這是從高職開始就有的弊端, 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話,我覺得就要拿現有建築物當作範例,讓學生去觀察實 際走訪,讓學生畫出這棟建築物的施工圖,還有讓學生去工地現場看看,了解建 築是怎麼施工完成的,我覺得這樣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閱覽人:王濬承、林宜湘、王品蓁、宋宛蓁 林宜湘:閱讀文本的重點有把握住,且利用自己的話敘述得淺顯易懂,讓別人可以 更簡單的瞭解且閱讀

王品蓁:解釋的淺顯易懂,也提出許多我們其他同學不會太注意到的學習方式。

王濬承:雖然前面的想法跟我略有不同但是我覺得能也是一種見解,畢竟事情是 見仁見智,我認為這位同學有好好的閱讀課本並有吸收到引用的部分也十分恰當, 最後的見解我也十分認同,不敢問問題是慢慢累積下來的,所以我覺得做人要勇 於發問,愛因斯坦也說過:「我沒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過是喜歡尋根刨底地 追究問題罷了。」 我閱讀的文章:王品蓁、林宜湘、黃姿娸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