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inute read

制服底下的彩色靈魂

採訪 : 王亮云 資料彙整 : 許家瑜、林殊慧

文字 : 王亮云、許家瑜

Advertisement

攝影 ∕ 手寫字 : 王亮云

踏進文華高中大門 , 腳邊畫著一朵四色花 , 是學校經歷三年施工 ,完工時塗上的新地標 , 走廊上學生和教師們一起走過 , 形形色色各自綻放光采。

位於西屯區的文華高中具有 31 年歷史。創校之初因臺中女中與臺中 一中的學生人數有相當落差 , 考量就學權益的性別平衡 , 文華高中 首屆僅招收女學生 , 第二屆起為兼顧學區附近的男學生 , 開始招收 少量男學生 , 隨後逐漸轉為男女共學。早年男女比為 1:3.5, 近年則 趨近 1:2, 在臺灣學校屬於較少見的性別比。

臺中市第一間開放制服混穿的學校

依據一些校友及老師的看法 , 文華高中在臺中的 公立高中裡屬於年輕學校 , 校風活潑、尊重學生 意願及個人發展 , 但或許因為女學生比例高 , 容 易受傳統社會對女性的期待影響 , 希望學生專注 課業、擁有乖巧及溫柔的個性 , 因此學校在面對 社會上有爭議的議題時較為保守。

文華高中曾長達 20 年女學生夏季制服只有裙裝 , 直到 2009 年才新增夏季長褲選項。儘管已不強制 女生穿裙裝 , 但體育服有區分為男生藍色、女生 紅色的版本。學務主任謝鳳玲回憶擔任職務 4 年 來仍遇過女學生不願穿女版制服 ( 有腰身的白色 襯衫、制服裙、紅色體育服 ), 該生家長在新生 報到時向學校反應孩子狀況 , 當時因這樣需求的 學生不多而作為特殊案例處理 , 讓學生自行選擇 制服款式。事後謝主任向家長詢問 :「我們有跟 她 ( 學生媽媽 ) 說那你孩子會不會覺得怪 ? 她說 不會 , 因為他從國中就這樣了 , 只要同學能夠接 受。」而這件事也影響校方後來在面對學生需求 時傾向採取開放態度。

在校任教多年的咚老師 ( 化名 ) 提到 , 曾有學生 爭取不要根據性別來區分制服款式 , 如文華校 友、現任時代力量臺南市議員的林易瑩 , 以及 2018 年擔任臺中市政府青年事務審議會總召集 人、當時高三的學生林楷庭 , 過去都曾多次發 聲 , 但一直沒有成功。 2018 年 3 月文華高中青年自 治會 ( 學生自治組織 , 簡稱文青會 ) 舉辦第 24 屆 正副會長選舉 , 候選人胡庭睿同樣提出消除制服 性別標籤化的政見 , 在公聽會上他主張 :「如果 今天他 ( 生理女 ) 的心裡住了一個男生 …… 為什 麼他沒有權利穿自己想穿的顏色呢 ?」、「我們不能 讓性別和衣服顏色定義我們」。

學生阿 C 是跨性別男性 ( 生理為女性、心理為男 性 ), 當時在臺下的他第一次聽到制服男女混 穿 , 覺得很感動 :「即使他們一看就是世人所定 義的『正常男性』 , 他們還是為少數的人群發了 聲。」阿 C 肯定制服男女混穿能幫助和他一樣有 這樣需求的學生 , 也能讓全校師生一起破除性別 刻板印象 , 使觀念從「男藍、女紅」變成自由選 擇喜歡的顏色。

不分男女都能穿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不分男女都能穿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恰巧就在 2018 年 3 月初文青會選舉的政見公聽會 之前 , 教育部曾發函各校調查服裝儀容規定是否 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 ( 例如以性別區分服裝 顏色或款式 ), 於是在學生不斷要求放寬規定 , 以及社會風氣邁向開放等種種因素下 , 校方決定 順水推舟 , 藉著教育部來函全面開放男女制服混 穿。謝主任認為 :「我們與其讓他/ 她們被標籤 化 , 倒不如撕掉所有的標籤。」於是召開服裝委 員會討論。

依據會議記錄 , 服裝委員會共 16 名與會者 , 包含 學校各單位主任、組長、各年級導師代表 , 以及 學生、家長代表等。雖然會議上大多數人贊成開 放改革 , 議案順利通過。但會議中也有代表覺得 「不男不女」, 表示雖然尊重性別認同 , 仍希望 學校堅持傳統 :「如果隨著( 教育部推動性別平 等 ) 政策而改變 , 學生的本份、禮義廉恥慢慢不 見了 , 每個人都要多元、自由 , 後面所承擔的是 共業的責任。」由此仍然可見傳統社會觀念對於 性別界線的在乎。根據咚老師說法 , 面對制服男 女混穿 , 有些老師也覺得現在開放還太早 , 與學 生相比 , 老師群顯得相對保守。如今文華能夠成 為臺中第一間開放制服男女混穿的學校 , 堪稱一大進展。

所有顏色都是中性色

文華學生在課業外 , 對於性別平等及其他社會議 題都相當關注 , 過去文青會曾在校慶時發起聲援 婚姻平權的活動 , 第 24 屆文青會的學權長陳徹表 示 , 能夠達成制服改革並非一人在短時間內所 為 , 而是過去學長姐倡議、開會 , 以及校內輿論 等因素促成 , 他認為制服男女混穿是性別友善的 一大進步 :「因為跨性別同學能夠免於不論選擇 哪一色皆被質疑的困境 , 以及一般廣大學生們能 夠有更大程度的表意自由。」文青會為學生與校 方溝通的主要管道 , 不合時宜的制度得以改善 , 實則由關心議題及自身權益的學生們共同推動改革而成。

「覺得很自由」、「很自由開放的感覺」這是文 華高中一年級的黃國鳳及卓楷倫 , 得知學校開放 制服男女混穿時的感想 , 他 ∕ 她們覺得文華高中 很尊重學生意見、校風開放 , 也認為服儀規定十 分自由 , 會採納學生建議 , 例如原本棉質運動服 容易悶熱 , 反映後新增排汗運動衫及短褲供選 擇。制服與體育服也不必穿著整套可做混搭 ; 雖 然考量校園安全不開放穿便服 , 但班服、社服及 紀念衫經學校認可足以辨認為在校生 , 即可穿著。

《好感》透過網路問卷調查, 蒐集到 445 位校友對 於開放制服男女混穿的想法 , 大多數校友表示贊 成和支持 , 校友陳品皓留言表示 :「學校本來就 應該是個尊重多元的場域」、「制服顏色可以只 是個人的美感認同 , 不必是性別認同」。問卷中回覆 想嘗試不同性別制服的人數佔一半 , 填答者選擇的 原因多來自個人對於顏色的喜好 , 款式、版型設 計也是影響選擇的原因之一。但也有人持不同意 見 , 校友 Ruby 表示 :「我認為這樣還是會劃分性 別 , 或是反而引人猜測 , 造成不必要的眼光 , 如 果想撇除性別 , 應該統一顏色。」反對意見多是 建議可以統一顏色 , 或擔心有心人士利用混穿躲 在廁所偷窺。

不強制依性別區分制服後 , 穿著能依據個人喜 好 , 學生便有了選擇服裝的自由權 , 縱使仍然是 在被規定的選項中選擇 , 卻帶來寬闊的思考空 間 , 關於自己想呈現的樣子、制服的管束意義、 性別議題等。所有顏色都是中性色 , 端看每個人如何詮釋。

我們都一視同仁的時候沒有人需要被特別突出

在眾多的校友問卷回覆中 , 糯米是 2002 年就讀文 華高中的跨性別女性 ( 生理性別為男性、心理性 別為女性 ), 她回答想嘗試制服混穿的原因是 : 「因為我想被認為是個女孩子。」

我們無從得知沒辦法將自己套進性別角色框架裡 的人有多少、在哪裡 , 但性別本來就不該是一種 束縛。解開限制或許意味缺少秩序 , 卻也同時呈 現學生最真實、各異的樣貌 , 學校、社會應共同 擁抱這些差異。

文華高中學生曾在校慶時聲援婚姻平權

文華高中學生曾在校慶時聲援婚姻平權

除了制服男女混穿 , 文華高中也將一棟校舍三樓 的無障礙廁所改為性別友善廁所。曾有學生要 求增設 , 謝主任表示校內有需求者少且女生佔多 數 , 也擔心偷窺、偷拍等事件 , 並不打算全面開 放 , 但也同時承諾若現有設備不足 , 能再討論如 何處理。第 24 屆文青會在 2018 年的聲明稿中曾提 出 :「全校若只有一間性別友善廁所, 會有使用 者遭到標籤化、汙名化的情形產生。所以文青會 將支持校方在硬體設備能夠保障如廁安全的前提 下 , 敦促校方設置中性廁所 , 以保障 LGBTQ 族群 權益。」

性別友善 , 或許看起來是為了「特別」照顧某些 族群 ,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 其實每個人都需 要 , 讓每個人都可以自在舒適地做自己 , 這樣的 理想才是性別友善校園的目標。標示出這些地 方 , 成為一座燈塔 , 也為達到實質平等而努力 , 或許有一天也不再需要強調「性別友善」了。

責任編輯 : 王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