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Page 1


编 委 会 主

王立翔

白国庆

副主任 张伟生

陈斌斌

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琳 王少伟 王立翔 方向乐 白国庆 兰

朱莘莘 江宇华 李

平 严先机 沈丽珠 张卫国

张伟生 张芳天 张恒烟 陆 陈斌斌 邵仄炯 季 梁晓军 魏炬明

本册撰文 李明桓

施锡斌

本册责任编辑 张恒烟

本册审读 朱莘莘

炫 陈

俊 陈伟平

怀 金国明 郑继红 凌云之君


出版前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这对推进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持续科学发展,对全面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具有极其重 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群众性美术活动的普及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 分。近年来,在党和国家政府部门的关心和努力下,运用艺术等级考试的方式 来支持、指导和规范艺术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是文化部关于《社会艺 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的颁布和执行,使社会美术教育和学习有了更为明确的 方向和衡定的准则。 为了进一步推动美术等级考试工作的开展,文化部下属中国艺术科技研 究所美术考级中心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合作,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在广泛调查研 究、分析和总结历年考级经验的基础上,共同编写出版这套简明扼要、深入浅 出、图文并茂、针对性强的美术考级教材。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立足考纲要求,强调分级的指导性。本套教材依循各个系列逐级递进 的考级要求,把十个等级分为四个层次(1-3级、4-6级、7-8级、9-10级), 并据此将各系列分编为四本分册(篆刻除外)。在每本分册中,都对考纲作了 比较详尽、透彻的阐释,以指导应考者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考纲的要旨,循序渐 进地制定自己的考级方略。 二、立足艺术特性,突出专业的辅导性。本套教材根据各个艺术专业(中 国画、书法、硬笔书法、篆刻、素描、速写、水粉、油画、水彩、漫画)的特 性,注重考级实战,从系统学习的原则出发,提出了有关的学习途径、方法、 要领,概要地阐述了相关常识,便于应考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训练。 三、立足实例评析,提供考级的参照性。本套教材调阅了全国各地历年不


同系列、不同级别、有代表性的考卷,逐件进行了分析点评,评骘得失,界定 等级准则,可供应考者在对照比较中,衡定自己报考的定位,以及进一步学习 和进修的方向。 本套教材分为八大系列,二十九本书,分别为: 中国画系列,四本;书法系列,四本;硬笔书法系列,四本;素描系列, 四本;速写系列,四本;色彩(水粉、水彩、油画)系列,四本;漫画系列, 四本;篆刻,一本。 本套美术考级教材的面世,凝聚了编著者大量的心血,在此一并表示感 谢。对尚存在的不足之处,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上海书画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

考纲阐述................................1

第一节

毛笔书法4级考纲阐述........................1

第二节

毛笔书法5级考纲阐述........................2

第三节

毛笔书法6级考纲阐述........................3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5

第一节

楷书技法指导...............................5

第二节

隶书技法指导..............................24

第三节

行书技法指导..............................31

第四节

经典碑帖介绍..............................39

第五节

考级范作参考..............................43

第三章

历年试卷评析...........................49

第一节

毛笔书法4级历年试卷评析...................49

第二节

毛笔书法5级历年试卷评析...................53

第三节

毛笔书法6级历年试卷评析...................58


全国美术考级大纲·书法

级别

画纸规格

考 试 大 纲

时间

1级

66×33 或 66×45

①“永字八法”中的点画要求能准确地予以表达。 ②能较好地运用书法中的一般书写技能,如提笔、顿笔、按笔、挫笔等。 ③能平衡点画之间的关系,字形结构较为平正。 ④字与字之间的安排合理,初步具备协调作品整体布局的意识。 (临摹作品必须在十字以上,创作作品不得少于八字。内容自选,必须成句。)

90 分钟

2级

66×33 或 66×45

①点画分明,能较熟练地运用书法中一般的书写技能。 ②结构平正,能初步协调点画之间粗细、轻重等关系。 ①字与字之间的安排合理,有明显的协调作品整体布局的意识。 (临摹作品必须在十字以上,创作作品不得少于八字。内容自选,必须成句。)

90 分钟

3级

66×33 或 66×45

①用笔手法较为多样,且能根据点画的不同表现特征加以运用。 ②点画之间粗细、长短、轻重的关系处理较为明确,结构安排合理。 ③初步协调作品内文与落款的位置关系,整体布局较为统一和完整。 ④临摹作品要求能根据字帖所示的特点,加以充分的表现。 (临摹作品必须在十字以上,创作作品不得少于八字。内容自选,必须成句。)

120 分钟

4级

66×33 或 66×45

①用笔的手法较为多样,且能根据点画的特点来调整书写时间和速度的关系(轻重缓急)。 ②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处理较为明确,已初步掌握笔势的运用手法。 ②字距与行距之间的空间关系处理得体,且布局上落款字的大小和位置与正文相协调,整体布 局相对完整、统一。 (临摹作品必须在十五字以上,创作作品不得少于十字。内容自选,必须成句。)

120 分钟

5级

66×33 或 66×45

①点画分明,笔法合度,能较合理地控制书写时的速度关系(轻重缓急)。 ②点画之间轻重长短、伸缩避让的关系处理明确,笔势的引带较为生动,结构安排合理。 ③字距与行距之间的空间关系处理较为得体,作品正文与落款的大小、比例较协调,整体布局 完整。 (临摹作品必须在十五字以上,创作作品不得少于十字。内容自选,必须成句。)

120 分钟

6级

66×33 或 66×45

①用笔精到,具有较强的控制书写速度(轻重缓急)的能力。 ②点画之间轻重长短、伸缩避让的关系处理较为明确且多样。 ③结构安排合理,且能通过笔势的引带来丰富造型的变化。 ④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处理较合理,能充分运用落款字的大小比例(包括印章的大小比例)来协 调作品的布局,作品整体的布局完整。 ⑤行书作品可适当放宽标准,以是否掌握其一般规律为准则。 (临摹作品必须在十五字以上,创作作品不得少于十字。内容自选,必须成句。)

120 分钟

7级

66×33 或 66×45 或 四尺整张

①笔画丰润劲爽,粗细、长短等变化自然,具有较强的点画造型方面的能力。 ②用笔精到,能在合理控制书写速度的同时将节奏的表现性(动感)加以强调。 ③点画之间伸缩避让的关系处理较明确生动。字形结构的疏密关系处理较为得体,且能通过笔 势的引带来丰富造型的变化。 ④字距行距错落有致,疏密关系处理和谐、自然。 ⑤能充分运用落款字的大小比例(包括印章大小比例)来协调作品的布局,作品整体布局完 整。(注:命题作品,楷书一件和任选书体一件。)

120 分钟

8级

66×33 或 66×45 或 四尺整张

本级具体内容可参照前一级的标准,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标准的层次,即要求作品在整体上必 须具有较强的表现个性色彩,局部处理上能合理地渗入个人的理解成分(如线条枯、湿、浓、 淡的质感处理,字形结构以虚当实、化实为虚的造型组合等),表现书写者较高的书写水平及 较强的结构造型能力。(注:命题作品,楷书一件和任选书体一件。)

120 分钟

9级

66×33 或 66×45 或 四尺整张

命题: ①对不同变化的线条具有较高的悟性,且表现手段多样、灵活,有较浓烈的个性化色彩。 ②结构安排合理,且充满生机和活力。 ③作品布局从正文、落款到盖印和谐、完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④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中任选三种,其中一件必须是楷书,并掌握三种书体的一般规 律,尤其注意篆书和草书的书写规范。 (注:命题作品,可带篆书、草书字典进入考场。)

180 分钟

10级

66×33 或 66×45 或 四尺整张

命题:①具体要求可按照第9级的参考标准。 ②在前一基础上,适当提高标准层次,要求线条具有笔力之美、结构具有构筑之美、章法具有 和谐之美。 ③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中任选三种,其中一件必须是楷书。 (注:通过点画的伸缩避让来丰富变化。具体内容,如用笔、结构等,可参照前几级的考级标 准,另外篆书和草书作品如出现错字,将影响考级的水平。)

180 分钟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节 级 别

4 级

考纲阐述

考纲阐述

毛笔书法4级考纲阐述

画纸规格

考 试 大 纲

时间

66×33 或 66×45

①用笔的手法较为多样,且能根据点画的特点来调整书写时 间和速度的关系(轻重缓急)。 ②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处理较为明确,已初步掌握笔势的运 用手法。 ②字距与行距之间的空间关系处理得体,且布局上落款字的 大小和位置与正文相协调,整体布局相对完整、统一。 (临摹作品必须在十五字以上,创作作品不得少于十字。内 容自选,必须成句。)

120 分钟

1. 用笔的手法较为多样,且能根据点画的特点来强调书写时的速度关系 “用笔”是书法的基本技法,指通过指、腕、肘的驱动,使毛笔在纸张上留下特定的艺 术效果。“用笔”的具体手法有很多,包括“中锋”、“侧锋”、“藏锋”、“露锋”、“提 按”、“顿挫”、“方圆”、“轻重”、“缓急”等等。 “中锋”和“侧锋”:“中锋”是与“侧锋”相对的概念,具体指在行笔过程中笔毫的 尖端没有保持在笔画的中间,而是侧上或者侧下,这种手法的合理运用能使笔画更富有表现 力,富于变化。 “藏锋”和“露锋”:“藏锋”多指笔画的起笔、收笔处笔锋包含在笔画中,没有露出 来,给人一种含蓄、稳重的感觉,具体手法是逆锋起笔和回锋收笔。“露锋”正好相反,是起 笔、收笔处的笔锋露出来,给人一种外露、潇洒的感觉,具体手法是侧锋起笔和顿挫收笔。典 型的如颜体以“藏锋”为主,褚体以“露锋”为主。 “提按”是最基础的用笔,指的是通过指、腕、肘的驱动调整使得笔毫在纸上接触的面 积有所变化,“提”则面积小,“按”则面积大。在书写的过程中“提”和“按”是不能割裂 开来的,是一个连续性的动作,要做到“提中有按、按中有提”。典型的如颜体以“按笔”为 主,褚体以“提笔”为主。 “顿挫”,在起笔、转折和收笔阶段,都要通过“顿挫”来将笔锋调整到位,以丰富点 画形态,加强力度。 “方圆”,“方笔”的效果刚健,“圆笔”的效果婉转,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注意 “方圆”的结合,“方中带圆、圆中寓方”,才能丰富自己的作品。典型的如颜体以“圆笔” 为主,欧体以“方笔”为主。 4级的要求是对用笔的手法有一定的掌握,特别是对“中锋”、“提按”、“顿挫”、 “方圆”等用笔手法能有一定的理解和运用,并且有意识地在书写过程中调节“轻重”、“缓 急”,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1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2. 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处理较为明确,已初步掌握笔势的运用手法 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有很多,本质上都是由“笔势”所决定的,所以要理解“笔势”的 含义。 所谓“笔势”,是指写字时毛笔的走向、趋势及书法作品的点画、结构、章法等的组合 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动态形势。“笔势”的产生即这种动态的形势产生之后,点画之间自然而然 地产生了一定的关系,这就是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比如三点水的写法,三个点虽然分开,但 是彼此都有关系,使得写出来的字富有动态,不呆板。 4级的要求是在对笔势的初步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明确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使得作品 气息连贯,静中有动。

3. 字距与行距之间的空间关系处理得体,且布局上落款字的大小和位置与正 文相协调,整体布局相对完整、统一 4级的要求是对章法有初步的掌握,关键是对作品整体效果的把握,要求疏密得当、和谐 统一。太密空间不够疏朗,太疏则气息不够连贯。可以仔细观察字帖的安排布局,认真体会。 临摹作品必须在十五字以上,创作作品不得少于十字,内容自选,必须成句。古代法帖内容均 是古文或古诗词,品读法帖内容不仅有利于我们对书法文化背景的了解,也能提高我们的文学 修养。根据考纲要求“临摹十五字以上并且必须成句”,创作时可以选择一些古代诗词作品或 名人名言。 正文最好折格子书写,以保持卷面整齐统一。落款一般来说必须要有独立的空间,字体 要相对正文略小,使作品有大小和疏密的变化。

第二节 级 别

5 级

毛笔书法5级考纲阐述

画纸规格

考 试 大 纲

时间

66×33 或 66×45

①点画分明,笔法合度,能较合理地控制书写时的速度关系 (轻重缓急)。 ②点画之间轻重长短、伸缩避让的关系处理明确,笔势的引 带较为生动,结构安排合理。 ③字距与行距之间的空间关系处理较为得体,作品正文与落 款的大小、比例较协调、整体布局完整。 (临摹作品必须在十五字以上,创作作品不得少于十字。内 容自选,必须成句。)

120 分钟

1. 点画分明,笔法合度,能较合理地控制书写时的速度关系 5级的要求是点画分明。具体来说就是“永字八法”中的各个点画“侧(点)、勒 (横)、努(竖)、趯(钩)、策(长撇)、啄(短撇)、磔(捺)”都能书写到位、准确。 还需要控制墨与纸的关系,点画不能含糊不清。 在运用“中锋”、“侧锋”、“藏锋”、“露锋”、“提按”、“顿挫”、“方圆”等 多种笔法的同时强调度的把握,注意笔法使用的合理性。能在作品中合理体现轻重缓急,比4 级有更高的要求。 2


第一章

考纲阐述

2. 点画之间轻重长短、伸缩避让的关系处理明确,笔势的引带较为生动,结 构安排合理 5级的要求是能丰富点画呼应的内容,关注到点画之间的轻重关系、伸缩避让的关系,并 且做出明确的处理。这就对作者的结字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古代法帖中有很多很微妙的结 字关系,点画之间轻重长短和伸缩避让使得作品能够平中见奇、静中有动。 对笔势也要求较为生动,即笔势要自然多变,不刻意。这就要求作者在大量的书写基础 上,熟练清晰地表现模仿对象的精神面貌和整体气息。

3. 字距与行距之间的空间关系处理较为得体,作品正文与落款的大小、比例 较协调,整体布局完整 5级在章法上的要求和4级没有太大变化,关键对作品整体效果的把握,要求疏密得当, 和谐统一。如果是正书(楷书、篆书、隶书)的话,最好折格子书写,以保持卷面整齐统一。 最好是根据仿作对象的布局特征来进行章法处理。如果是行、草书,建议只折竖条格子,以使 作品既整齐又有变化。 注意落款的位置和大小与整体效果的关系。落款一般来说必须要有独立的空间,字体要 相对正文略小,使作品有大小和疏密的变化。临摹作品必须在十五字以上,创作作品不得少于 十字,内容自选,必须成句。

第三节 级 别

6 级

毛笔书法6级考纲阐述

画纸规格

考 试 大 纲

时间

66×33 或 66×45

①用笔精到,具有较强的控制书写速度(轻重缓急)的能 力。 ②点画之间轻重长短、伸缩避让的关系处理较为明确且多 样。 ③结构安排合理,且能通过笔势的引带来丰富造型的变化。 ④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处理较合理,能充分运用落款字的大小 比例(包括印章的大小比例)来协调作品的布局,作品整体 的布局完整。 ⑤行书作品可适当放宽标准,以是否掌握其一般规律为准 则。 (临摹作品必须在十五字以上,创作作品不得少于十字。内 容自选,必须成句。)

120 分钟

1. 用笔精到,具有较强的控制书写速度(轻重缓急)的能力。 6级对用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时临摹时就应当仔细观察碑帖的用笔变化和细部特 征,在创作中也能很好地运用,达到用笔精到的要求。较强控制轻重缓急的能力也被明确提 出,所以在书写时要时刻体会这种关系。具体来说就是每个点画都要准确、到位,不能有丝毫 模糊。 3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此外,在书写时还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一般来说短促的点画可沉着缓慢些,长线可迅 速肯定些。

2. 点画之间轻重长短、伸缩避让的关系处理得较为明确且多样 6级对点画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要注意点画之间轻重长短关系和伸缩避让关系自身的丰富 性,并在作品中加以表现。这就要求在总结模仿对象轻重长短、伸缩避让关系的基础上,能很 好地加以运用,并做到举一反三。

3. 结构安排合理,能通过笔势的引带来丰富造型的变化 6级要求结构合理,对笔势的理解较为深入,合理地控制变化笔势来表现丰富的造型变 化。可以通过临摹体会古代碑帖的笔势关系并将其掌握,再将这一笔势关系运用到创作中,以 丰富造型的变化。

4. 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处理较合理,能充分运用落款字的大小比例(包括印章的 大小比例)来协调作品的布局,作品整体的布局完整 6级在章法上的要求除了在总体效果上需要合理统一外,强调了对落款和印章的要求。通过 对落款大小比例和印章的大小比例来与正文呼应,协调整体,使得布局完整统一。落款一般来 说必须要有独立的空间,字体要相对正文略小,基本比正文小一倍左右,使作品主次分明,并 有大小和疏密的变化。印章一般和落款字体大小一致,盖于落款之后,也可在作品正文的起首 处钤盖“引首印”,印章大小要略小于落款之印章,且以朱文居多,以增加作品的丰富性。

5. 行书作品可适当放宽标准,以是否掌握其一般规律为准则 行书相对于楷书的技法难度更大,所以一般将行书定位6级及以上的标准来测量。 6级对行书提出了基本要求,只需要掌握其一般的规律,包括用笔的丰富性,结构的攲侧 避让和章法上的疏密开合关系等。

4


第二章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

练习与应试指导

书法考级中,不同的级别检验的主要方面也有所侧重。1至3级中,以点画的完整书写及 结构的基本平正为主,其考查的层次还是相对粗浅的。4到6级便逐步加深,对用笔的精到之处 及结体的准确程度都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用笔的方式我们在1至3级一册中已具体而细致地 分析过,要达到深一层次的进步,大家加意临摹先贤各碑各帖,自然有进境。本册里面着重对 点画的多形态变化,结体的一些组合规律,进行指导性的归纳、总结。对前一册中尚未涉及的 隶书与行书,从初步的点画书写也做了符合考试级的阐述与解说。望朋友们以此为参照,找到 自己的学习与应试套路。 在章法方面,请参看“考级范作参考”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第一节

楷书技法指导

为了帮助应考者学习和掌握楷书的基础技法,拟重点解析唐代欧阳询书法的特点。

一、欧体楷书点画的变化 挑点:分上挑点和下挑点。上挑点行笔时入锋下笔向右下角顿笔,再向右上角行笔出 锋,如“心”字中间的点和“尚”字左上角的点。下挑点行笔时入锋下笔向右下角顿笔,再向 左下角行笔出锋,如“尚”字右上角的点和“武”字右上角的点。

竖点:有两种不同的行笔。第一种是入锋直接向下行笔一顿,然后回锋,如“令”字下 面的点。还有一种是入锋后先向右下行笔一顿,然后向下行笔再回锋,如“京”字上面的点和 “汉”字三点水旁中间的一点。

5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长横:长横的行笔是先逆锋起笔向右下一顿后向右行笔,然后回锋。整个过程要干净利 落,有张力。如“上”、“五”等字的最后一笔和“青”字中间一笔。

短横:和长横的行笔没有太大差别,起笔时可以直接入锋。如“非”字的诸多短横, “在”字的诸多短横和“上”字的短横等。

点横:欧体中有不少字的笔画应是横而写作点的,如“龙”字右下角的三横,“阙”字 门字框中的横和“甘”字中间的横。

垂露竖:欧体中绝大部分的竖都属于垂露竖,行笔方法是逆锋起笔后一顿,向下行笔, 然后回锋。整根线条必须饱满,不露锋。如:“下”、“本”等字中间的一笔,“神”字右边 的竖等。

6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

悬针竖:欧体中也有少量的悬针竖出现,行笔方法是逆锋起笔后一顿,向下行笔,然后 缓慢提笔出锋。如“年”、“千”等字的中间一笔。

短竖:短竖其实是垂露竖的一部分,往往是夹在两横之间,行笔方式也和垂露竖基本相同。 如“日”字左边的一笔,“戒”字中间的一笔和“取”字左边的一笔。

直撇:行笔的方式是逆锋起笔,向右下角一顿,然后向左下角行笔且不断提笔,直到 出锋。需要注意的是直撇不一定非常直,只是相对于弯撇的一个概念。如“为”、“勒”、 “步”等字中的撇。

弯撇:弯撇是相对于直撇的一个概念,其行笔的方式和直撇没有区别,只是行笔的路径 相对直撇要弯。如“天”、“更”、“奉”等字中的撇。

7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短撇:是字的笔画中较短的撇,行笔方法与直撇相似。短撇处在字的不同位置时行笔的 方向也会不同,往往在上面的短撇较平,在下面则较斜。如“往”字的两撇,“乏”字顶上的 一撇和“六”字左下角的一撇。

斜捺:欧体中最常用的一种捺,行笔是逆锋起笔后向右下角行笔并且缓缓按笔,按到一 定程度后向右提笔出锋。如“念”、“泰”、“永”等字中的捺。

平捺:行笔的过程和斜捺相同,只是角度较平,往往出现在字的最下方。如“游 (遊)”、“随”、“庭”的捺。

反捺:反捺就是行笔过程像点的捺。这种捺没有捺角,直接回锋收尾。如“深”、 “袭”、“饮”等字的捺。

8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

提:行笔过程是逆锋起笔,向右下角一顿,再向右上角提笔行笔出锋。如“皆”、 “挹”、“我”中的提。

横折(一):行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横和竖连起来写,逆锋起笔后向右下一顿然后 向右行笔,到了转折处提笔一顿后调回中锋向下行笔,直至最后收笔。如“则”、“贵”、 “循”等字中的横折。

横折(二):还有一种横折,它的折笔的行笔过程不是向下而是向左下的。如“东 (东)”、“重”等字中的横折和“事”字下面的一个横折。

竖钩:起笔作竖式,至钩处稍微提起调锋后再按笔顺势向左上勾出。如:“未”、 “于”、“接”等字中的竖钩。

9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横折钩:行笔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横折加上一个竖钩的组合,当然这个竖钩的方向并不 一定要竖直向下,其长短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明”、“卿”、“弗”等字中的横折钩, 虽然是一个笔画但是又各不相同。

竖弯钩:起笔作竖式,可略向左倾斜,到拐弯处缓慢调锋,再向右行笔,逐渐按笔,最 后向右上角勾出。如“光”、“记”、“纯”等字中的竖弯钩。应当重视转弯过程中的笔锋调 整和钩的形状。

戈钩:逆锋起笔取纵势斜向右下方行笔,行笔路径略曲,然后调锋顿笔向上或向右上勾 出。欧体戈钩中的斜笔和钩笔的角度较小,值得注意。如“咸”、“我”、“城”等字中的戈 钩。

卧钩:直接下笔入锋后向右下方作曲笔,整个过程要渐行渐按,最后调锋顿笔向上勾 出。在不同的字中曲笔的弯曲程度会有变化,应该细心观察。如“必”、“忘”、“虑”等字 中的卧钩。

10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

二、欧体楷书常用部首举例 文字头:上面一点有时作下挑点,有时只是斜点。横的长短则根据字下半部分的繁简决 定,一般下半部分简则横长,如“文”、“玄”等字;下半部分繁则横短,如“高”、“变” 等字。点与横多虚接。

单人旁:竖笔从短撇的中间部分开始起笔,而且两个笔画一般不会实接。有时候竖笔甚 至有曲势。如“但”、“休”、“亿”、“停”等字。

立刀旁:短竖也可作点,左边部分到短竖的距离和短竖到竖钩的距离基本一致。短竖的 高度在竖钩的中间偏上处。如:“利”、“列”、“刑”、“则”等字。

左耳旁:横折、弯钩和竖笔多虚接或不接,使得密集的空间疏朗开来。竖笔都是垂露 竖。如“降”、“坠”、“阳”、“随”等字。

11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力字旁:有时候位于字的下部,如“劳”等字;有时候在字的一侧,如“功”、 “勃”、“勤”等字。撇的顶端超出横折钩的部分非常少,必须注意。

人字头:人字头其实就是人字的变形,捺的时候从撇的起笔处起笔,也即撇捺的起笔重 叠,就成了人字头。如:“今”、“令”、“含”等字。

提手旁:欧体的提手旁中横一般都较短,竖钩右侧只露出横和提很少的一部分。如 “挹”、“持”、“握”、“抚”等字。

国字框:欧体的国子框四周都接上,下面一横有时是虚接。整个框显得方正,右边一竖 略长,但没有钩。如“固”、“国”、“图”、“因”等字。

12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

口字旁:起笔的竖有时候也作竖点,在字的上部或下部时略扁。如“呈”、“品”、 “名”等字;在字的一侧则或方或长,如“唯”等字。

山字旁:右侧一竖往往不接或虚接。中间一竖高高突起,格外长。在字的上部分时略 扁,如“岂”、“崇”等字,在字的一侧时较长,且往往写在偏上的位置,如“峥”、“嵘” 等字。

双人旁:第一撇写得很短,且较平,第二撇斜而长。竖的起笔位置向上正好对应第一撇 的收笔位置,且于第二撇不接或虚接。如“后”、“德”、“得”、“微”等字。

女字旁:在字侧时撇点的撇角度很大,逼近竖的感觉,撇点的点较短,而撇又较长,向 左伸展,横作提,如“如”、“始”等字。在字下时撇点的点很长,如“安”、“屡”等字。

13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宝盖头:两个点都是竖点,且中间的点起笔较重,贯穿横钩。左边的点起笔较轻。横钩 要劲挺有力。如“宇”、“官”、“实”、“宝”等字。

广字头:点一般都是斜点,横要短,撇要长。点、横、撇都不相连或虚连。如“历”、 “庶”、“廊”、“鹿”等字。

提土旁:横和提都较短且上下基本是垂直对正,竖较长且被横一分为等长的两部分。如 “地”、“坤”、“城”、“坏”等字。

竖心旁:竖都是垂露竖。左边的点为竖点,且收笔处与竖的中间位置齐平。右边的点比 左边的点略高一些,大多是斜点,如“惜”、“怀”、“性”等字;有时候也作下挑点,如另 一个“性”字。

14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

三点水:欧体的三点水旁形式较为多样,上面一点有时候作斜点有时候作挑点。下面两 个点上下对齐,上面一个点略靠里。如“池”、“海”、“流”、“洁”等字。

反文旁:短撇与撇有时候回锋顿笔,有时候却直接入锋下笔。横短而斜。撇从横的中 间偏左处起笔,且与横虚接或不接。撇捺的收笔处几乎在一个高度。如“改”、“效”、 “微”、澈”等字。

草字头:两横有对称关系,都向中间上斜。两竖较长,被横分割的部分也是上长下短, 收笔处较轻,右边的一竖几乎成了撇。如“赫”、“葛”、“旧”、“藉”等字。

走之底:点作斜点或下挑点,与折笔分开一定距离,且与折笔右侧对齐。捺都是平捺, 修长舒展。如“运”、“遝”、“远”、“迈”等字。

15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日字旁:在字上或字下时较扁,且竖和横折的折笔都向中间斜,显得上宽下窄。如“书 (书)”等字。在字侧时较长,横折的折笔很长。最下面的横作提,左边实接而右边虚接或不 接。如“皎”、“映”、“晖”等字。

欠字旁:第一个撇有时候作弯撇,且弯曲度较大。横钩从撇的中下部分起笔,比较短促 有力。下面的撇多先作竖式,然后一个拐弯撇出锋,是特殊的弯撇。捺多作反捺,与撇不接或 虚接,如“欧”、“欲”、“饮”等字。有时候也直接作斜捺,且与撇实接,如另一个“饮” 的写法。

木字旁:竖从短横的中间偏右处穿过,露在横上面的还有较长一段,竖有时候也作竖 钩,且勾出很小的一点。撇的收笔处和横的起笔处对齐或比横的起笔处稍里一些。点作斜点且 起笔处比撇的起笔处低一些。笔画都是实接。如“相”、“极”、“榭”、“栉”等字。

示字旁:两个点都是斜点,横与撇分开写而不是一个连贯的横撇的笔画。竖的起笔处和 撇的起笔处重叠,横、撇、竖都是实接。

16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

四点底:四点底的写法比较多样,点或作斜点或作竖点或作挑点,但是四个点的大小相 近,距离相等。如“兼”、“然”、“照”、“庶”等字。

足字旁:其中的“口”字下面一横左端宜出头,和单纯的口的写法不同。口的下面写作 “止”字,且短横变成斜点或下挑点。“口”字和“止”字虚接或不接。如“蹈”、“躇”、 “趾”、“踰”等字。

心字底:心字底的写法和“心”字几乎相同,关键在于卧钩的掌握。左边的点的收笔处 和卧钩的最低处齐平。中间的点被卧钩包裹着。右边的点要高出中间一点,居于右上方。如 “心”、“思”、“恩”、“感”等字。

禾字旁:第一撇要短而平,横与撇的右端宜与撇上下对齐。竖笔有时候也写作竖钩,但 是钩要短促。如“和”、“移”、“魏”等字。

17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页字旁:横较短。中间作一“目”“字”,且“目”字最下面一横左边出头。下面的撇 从“目”字最下面一横的中间位置起笔,右点顺势而成。如“颂”、“颓”、“类(类)”、 “显(显)”等字。

金字旁:写在左侧时撇较长,变捺为点。下面两个点分别作上挑点和下挑点。如 “针”、“铭”、“钜”等字。写在字下时撇捺舒展,空间比较开阔,整体比较平正。如 “鉴”等字。

言字旁:点作斜点,位置在横的中间偏右。三横第一横最长,第二横最短,且间距相 等。下面作“口”字,宽度和第三横基本一致。如“训”、“词”、“询”、“谓”等字。

雨字头:第一横为短横,然后在短横左边延长一倍的地方起笔写竖点。从竖点中间左右 的位置高度上写横钩,横长而且有曲意。竖与短横可实接可虚接。四个点基本上都是斜点,而 且分割的空间也较均匀。如“云”、“霄”、“霞”等字。

18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

见字旁:先作一“目”字,最下面的短横左边出头。撇从短横的中间位置起笔,依笔势 再作竖弯钩,这一笔要伸展。撇的收笔处和竖弯钩的最低处齐平。欧体的竖弯钩很有特点,应 该非常重视。如“睹(覩)”、“觉”、“览”、“观”等字。

绞丝旁:先作撇点,再作撇折,撇折的起笔处在撇点起笔处的右下角。再作一斜点或上 挑点,和撇折的起笔处上下对齐。下面作一“小”字或三点,如“绝”、“纪”、“续”、 “编”等字。

门字框:左部中间的横可以作点,下面的横皆变为提。注意横竖之间空间划分的比例, 整个部首偏长。如“闲”、“开”、“间”、“闻”等字。

19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三、欧体楷书基本结构 1、左右结构 “时”字是典型的左小右大的左右结 构。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字横画很多,且 基本上以同角度向右上倾斜,借助较长的竖 钩来维持平衡。

“斯”字是典型的左高右低的左右结 构。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些点画的对齐关系。 左边的“其”中的横更是以均等的分间布 白关系排列,整个字由较长的竖钩来维持平 衡。

“代”字左右两部分的空间关系如图所 示。左右两部分一正一攲,相互倚恃,达到 了险中求稳的艺术效果。

“敕”字左右两部分的空间关系如图所 示。左高右低,一大一小,一主一次,一正 一攲,结体紧固而不松散。

“竭”字左右两部分在斜向上也有对 齐的关系,如图所示。左侧“立”字蹙之令 小,使其居于上部,依附于右半部分,从属 关系明确而合理。

20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

2、上下结构

“宇”字是典型的上宽下窄的上下结 构。从图示可以看出,上下两部分的中心仍 在同一竖轴线上,点画之间的位置关系较为 匀称。

“吉”字也是典型的上宽下窄的上下 结构,上部分的“土”外轮廓成三角形,稳 健而厚重。“土”中短横的两端和下部分 “口”的两竖纵向对齐。

“宜”字最大的特点是“且”除了长横 之外的部分被写得很窄,上面的秃宝盖和底 下的长横等宽,整个字中的横线几乎是等距 的平行线。

“泉”字是典型的上窄下宽的上下结 构。上部分的“白”写得较为平正,下部分 的“水”却有很强的动势,形成了动与静的 对比。

“霞”字的整体较为平正,上部分的横 钩和下部分的捺被有意拉长,形成了收与放 的对比。

21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3、左中右结构

“砌”字的中间部分被压缩得很窄,甚至 连提笔都被省略了。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字的 一些点画在水平方向上对齐,右边的“刀”整 体偏下。

“凝”字的左边和中间的两部分写得较 窄,为右边部分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从图中可 以看出整个字的一些点画的基本走势,最后以 捺来维持平衡。

“职(职)”字的左、中、右三部分被一 根长横串联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从图中可 以看出点画之间存在着放射状的关系。

4、上中下结构

“葛”字的上、中两部分被结合在一起形 成一个整体,和下部分形成一个上窄下宽的关 系,如图所示。

“实(实)”字的上、中两部分被结合在 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和下部分形成一个上宽下 窄的关系,如图所示。

22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

“当(当)”字的外轮廓上宽下窄形成一 个倒梯形的结构,如图所示。且其中的一些点 画在纵向上对齐,使整个字显得堂正大方。

5、半包围结构

“遗”字的半包围结构以“贵”为主 体,占据着最中心的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 走之底的前两笔分得较开,与“贵”的上方 一长横形成让位穿插关系。结体紧凑而不拥 挤。

“疾”字的上面和左侧都较为方正齐 整,只有右下角的部分伸出,使整个字的外 轮廓变成梯形结构,如图所示。

“气(气)”字的最大特点是“气”的 斜势和“米”的平正之间形成的正与攲的对 比,如图所示。而且“米”字左侧有很大部 分没有被包围。

6、全包围结构 “因”字作为典型的全包围结构写得十分 平正。从图中可以看出横线之间几乎是等距的 平行线的关系。

23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第二节

隶书技法指导

汉代是隶书的成熟时期,学习隶书就是要临摹汉碑。这里重点解析《曹全碑》的技法, 兼《张迁碑》、《礼器碑》。

一、《曹全碑》的基本笔画 《曹全碑》在汉代隶书中属秀美一路的典型代表。点画轻灵有张力,结体疏密变化强 烈,横势很强,点画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有非常舒展的燕尾,而且燕尾的变化非常丰富。点画之 间的接笔有实有虚,虚接往往容易被忽略。这些虚接的大量使用,使得《曹全碑》中单字的空 间显得虚实相生,“气韵生动”,这与整体效果的秀美是相契合的。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是横势很强,这与舒展的燕尾和较长的富有张力的横画有很直接的关 系。左右结构的字左右部分分得较开,这与我们平时的书写习惯不一样,所以在学习时要十分注意。 在章法上,《曹全碑》的字距较大而行距(竖行)较小,这样的空间关系与单字的空间 关系互相映照。我们在书写时可以将格子折成长方形,便于达到这样的章法效果。 竖点:竖点是《曹全碑》中最常用的点,运笔过程是逆锋起笔,向下行笔轻收,饱满滋 润。如“位”字右上角的点、“膏”字上面的点和“效”字左上角的点。

横点:横点在《曹全碑》中也极为常见,中锋行笔,起收处回锋。如“讳”字、“亲” 字和“部”字左上角的点。

挑点:《曹全碑》中的挑点往往出现在字侧或者字中,而且多为上挑点,运笔过程逆锋起 笔,向右上角行笔轻提。如“治”字的三点水旁,“时”右下角的点和“谒”字右下角的点。

24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

燕尾横:是《曹全碑》中最重要的横,起笔逆锋,行笔利用手腕的力量形成自然的曲 线,最后挑笔出锋,做到蚕头燕尾,修长富有张力。如“且”字下面的横,“右”字上面的横 和“西”字上面的横。

长横:长横比燕尾横少了燕尾,往往被运用在一个字的其他笔画比横更适合出燕尾的时 候,如“不”、“文”字上面的横。广字头中的横也写成长横,如“廓”上面的横。

短横:短横是相对于长横较短的横,行笔过程和横点相似,要表现出含蓄滋润的特点, 如“同”字中间的横,“或”字左下角的横和“产”字中的横。

垂露竖:垂露竖的行笔过程是逆锋起笔后向下中锋行笔,然后回锋,线条凝练。如 “章”字中间的竖,“肆”字右边的竖和“不”字中间的竖。

25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悬针竖:悬针竖的行笔过程是逆锋起笔后向下中锋行笔,最后轻提出锋。需要注意的是 出锋的部分非常短促,线条总体上较为饱满。如“服”、“杨”、“秉”字中的竖。

回锋撇:回锋撇是《曹全碑》中最常见的撇,起收处藏锋,形成收势,行笔过程根据不 同情况有时偏直,有时略曲。如“幸”、“秦”、“廉”字中的撇。

露锋撇:露锋撇和藏锋撇的区别是在收笔处直接提笔出锋,行笔过程根据不同情况有时 偏直,有时略曲。如“胄”、“余”、“凤”字中的撇。

平撇:平撇的特点是平而且短促,往往写在最顶端,运笔过程和露锋撇相似,如 “季”、“勋(勲)”、“重”字中的撇。

26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

带钩撇:带钩撇的特点是在回锋撇的基础上,在收笔处向上挑出形成收势,又改变了势 的方向。如“父”字下方的撇、“史”字中的撇和“令”字中的撇。

短捺:行笔的方式是逆锋起笔,向右下角一顿,然后向右行笔且不断提笔,直到出锋。 行笔过程较为短促,线条饱满。如“掾”、“分”、“敬”字中的捺。

长捺:长捺和短捺的区别在于长捺较为修长舒展,能够充分体现隶书取横势的特点。如 “长”、“令”、“父”字中的捺。

横折:横折的运笔过程是先写一短横,再在收笔处顺势另起一笔写垂露竖。要注意转折 处的自然和圆转。如“君”、“曰”、“己”字中的横折。

27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竖钩:竖钩的运笔过程是逆锋起笔后向下行笔,待合适位置时逐渐转到向左行笔,最后 回锋收笔。要注意转弯时细节的把握。如“掾”、“事”、“宁”字中的竖钩。

横钩:横钩的运笔过程是逆锋起笔后向右行笔,到一定程度再顺势另起一笔,向下或斜 向下行笔轻提。如“安”、“守”、“官”字中的横钩。

戈钩:戈钩的运笔方式和捺笔类似,只是笔画中间短的曲度有所区别。如“伐”、 “城”、“或”字中的戈钩。

竖弯钩:竖弯钩的行笔过程是逆锋起笔后向下运笔,到一定程度后顿笔并向右下方行笔 且渐行渐重,最后转向右上角提笔出锋。如“也”、“竟”、“陇”字中的竖弯钩。

28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

二、《曹全碑》的基本结构 1、左右结构 “峨”字是典型的左低右高的左右结 构。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字旁在整个字的重心 偏上的位置,右边拉长的戈笔使得整个字的 横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谬”字左右两部分等大,但是从图中 可以看出左右两部分分得较开,很多横画都 是向两侧下斜,中间拱起,显得非常舒展。

2、上下结构

“惠”字是典型的上小下大的上下结 构,而且从图中可以看出上面部分和下面部 分有很明显的错位,这种手法在遇到有心字 底的字时较为常用。

“贡”字是典型的上大下小的上下结 构,而且从图中可以看出上面部分和下面部 分都较为居中、对称,较长的燕尾横展现出 了整个字的横势特征。

3、左中右结构

“织(织)”字的左、中、右三部分较 为独立,而且大小也相当,如图所示。这种情 况本身已经能体现出横势,不需要太复杂的技 巧。 29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4、上中下结构

“宁(宁)”字是典型的中间窄、上下宽 的上中下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上下两部分 的宽度较为一致,没有为了造成横势而有意把 整个字写扁。

“旧( )”字是典型的上面宽、中下窄 的上中下结构,如图所示。这种情况可以把中 下两部分看作一个整体,则可以作上下结构分 析。上面部分中较长的燕尾横展现出了整个字 的横势特征。

5、半包围结构

“廉”字的左侧被完全包住,但是下面 却没有。从图中可以看出回锋撇的行笔过程 较平,和中间的“兼”之间留下一块很大的 空白。

“延”字的主体部分被压缩在整个字的 左上角,很长的捺笔则一直延伸到右下角, 这种手法在遇到有走之底的字时较为常用。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其中存在着的比例关系。

6、全包围结构

“国”字的外框上宽下窄,从图中可以 看出点画之间存在着较为均匀的排列关系。

30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

第三节 行书技法指导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所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点画非常细腻精巧,几乎没 有固定的形式,都是自然书写而成的。点画之间的映带牵丝流转通畅,活泼生动。 《兰亭序》的字型结构也富有变化,在学习时应当十分注意其中的收放、疏密和呼应关系。 《兰亭序》的章法非常和谐统一。字与字之间的大小、攲侧、粗细、长短的对比,行与 行之间的呼应,疏密的对比,极为丰富,而在总体上又显得笔势连贯,酣畅淋漓。需要强调的 是,行草书和楷书最大的区别是字和字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行草书常常都是几个字为一组进 行书写的,单字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绝对不能单独割裂。当然在临摹阶段可以先单字后整行 的逐步推进学习。 传世的《兰亭序》除了冯承素的双钩描摹本之外,还有许多书法大家的临本,如虞世 南、褚遂良等的临本,另有刻本《定武兰亭》,都可以作参考。

一、《兰亭序》的基本笔画 单点:行笔过程一般为入锋后向右下角行笔,重顿后收笔回锋,有时也会写作挑点。如 “云”、“之”、“宇”字中的点。

双点:双点往往是由一个上挑点和一个下挑点相互呼应组成的,在书写时要注意到意到 笔不到的关系。如“与(与)”、“未”、“其”字中的点。

三点:三点的关系最普遍地出现在三点水旁中。《兰亭序》的三点往往把第二点和第三 点连起来形成一个竖提的样子。如“清”、“流”、“激”字中的点。

31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四点:《兰亭序》中的四点底往往写成三个点连写的形式,在书写时要注意每一个点的 到位和三个点之间的节奏变化。如“无(无)”、“骋(骋)”、“为(为)”字中的点。

长横:长横的行笔是直接露锋起笔向右下一顿后向右行笔,然后回锋收笔。整个过程要 干净利落,线条有张力。如“一”字和“有”、“大”字中的长横。

带钩横:带钩横是在长横的基础上在收笔时没有回锋,而是向左下挑出。在书写时要注 意和下一笔形成呼应,不能使带钩横孤立出来。如“事”字上面的横,“言”字上面的横和 “长”字中间的横。

悬针竖:《兰亭序》中的悬针竖的一大特点是在结尾出锋的时候往往在线条的一侧出 锋,而不是在正中间。如“年”、“毕”、“带”字中的竖。

32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

垂露竖:起笔处往往较为随意多变,要根据前一个笔画来选择与之呼应的起笔方式。收 笔处回锋,外轮廓有时较方,有时较重。如“随”字耳朵旁中的竖,“初”字衣字旁中的竖和 “引”字右边的竖。

变形竖:《兰亭序》中还有很多竖的形状非常奇怪,这是受到周围点画影响形成的,在 行书中这种点画的夸张变化是很常见的。如“少”、“不”、“悼”字中的竖。

斜撇:斜撇的特点是起笔处有一个很明显的丁头,行笔过程是露锋起笔后向右下方行笔 且渐行渐重,到了一定程度后转向左下角行笔且渐行渐提,最终出锋。如“有”、“九”、 “集”字中的撇。

平撇:平撇是指短而平的撇,行笔的方式是逆峰起笔,向右下角一顿,然后向左下角行 笔且不断提笔,直到出锋。如“和”、“ 禊”、“稽”字中的撇。

33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带钩撇:带钩撇往往直接露锋起笔,在收笔处向上挑出并映带着下一笔,如“岁 (岁)”、“风”字中的撇。也有的时候在起笔处有调锋的动作,如“咸”字中的撇。

出锋捺:出锋捺往往直接露锋下笔,向右下角行笔且渐行渐重,到了一定程度后向右行 笔且渐行渐提,最终出锋。如“峻”、“又”、“林”字中的捺。

回锋捺:回锋捺也是直接露锋下笔,向右下角行笔且渐行渐重,到了一定程度后向右行 笔且渐行渐提,最后却向左回锋。如“天”、“人”、“之”字中的捺。

反捺:反捺就是行笔过程像点的捺。这种捺没有捺角,直接回锋收尾。如“足”、 “外”、“后(後)”等字中的反捺。

34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

竖折:竖折是竖和横自然相接的笔画,起笔处往往直接露锋下笔,有时候又有细微的调 锋动作,收笔处较重,有时还向上挑出,映带着下一笔。如“世”、“山”、“此”字中的竖 折。

横折钩:横折钩在整体上都非常圆转,没有很生硬的折笔,起笔处往往直接露锋下笔。 如“为”、“畅”、“犹(犹)”字中的横折钩。

竖钩:起笔处有时藏锋有时露锋,向右下方一顿之后向下行笔,到适当位置时转向左下 方行笔且提笔出锋。如“亭”、“可”、“静”字中的竖钩。

横钩:横钩的起笔往往露锋,有时候会有回锋的动作,向右行笔到了一定程度后顿笔向 左下方渐行渐提,最后出锋。如“察”、“当(当)”、“管”字中的横钩。

35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戈钩:戈钩在起笔处的处理较为丰富,会根据前面笔画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起笔方式,然 后斜向右下方行笔,行笔路径略曲,最后调锋顿笔向上或向右上勾出。如“盛”、“哉”、 “或”字中的戈钩。

卧钩:卧钩的运笔过程是直接入锋下笔后向右下方做曲笔,整个过程要渐行渐按,最后 调锋顿笔向上勾出。如“惠”、“悲”、“听(听)”字中的卧钩。

二、《兰亭序》的基本结构 1、左右结构

“于(於)”字左右两部分大小均等,而且分得较 开,中间留有很大的空白,是行书中较为常用的手法,如 图所示。

“怀(懐)”字的右边部分被写成上窄下宽的结构, 和左边的竖心旁形成正攲的对比关系,如图所示。

“时(时)”字右边“寺”的外轮廓呈现出菱形结 构,而且“寸”中的点有意地写得非常偏下,在“寸”的中 间就留出了一块空白,形成了疏密的对比关系,如图所示。

36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

“喻” 字的左右结构最大的特点是运用穿 插打破了简单的空间关系,右边“俞”的撇向左 伸展并撑起口字旁,撇和捺的下面都留出了一块 很大的空白。

2、上下结构

“契”字最大的特点是点画从字的中心向四 周做放射状,如图所示。

“昔”字是典型的上宽下窄的上下结构。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上面部分的外轮廓接近三角 形,下面部分和上面部分还有一定程度的错位关 系。

“每”字是典型的上小下大的上下结构。从 图示中可以看出,很多横向的点画从左向右成放 射状,这种手法能使一个字的结构显得不呆板。

3、左中右结构

“仰”字虽然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有牵丝 连在一起,但是左、中、右三部分还是相对独立 的。从图示中可以看出除了竖以外的部分的外轮 廓在两个方向上对齐。

“修”字的左边部分和中间部分被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整体,而且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这一整体 比右边部分小,略微倾斜地依附在右边部分上。 37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4、上中下结构

“尝(甞)”字的上面部分和中间部分被 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而且从图中可以看出这 一整体比下面部分要宽,整个字都向左倾斜。

“岂(岂)”字的中间部分和下面部分被 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而且从图中可以看出 上面部分略宽,下面的这一整体略窄。

5、半包围结构

“迁(迁)”字的中间部分写在字的正中 间而且略微向左倾斜。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些点 画在斜向上的方向上对齐,通过捺笔来平衡整 个字的重心。

“痛”字的中间部分略微偏右,从图中可 以看出很多竖向的线条之间的排列关系都接近 等距的平行线。

6、全包围结构

“固”字中间的“古”贴近方框的左侧, 右侧则留有一定的空白,形成疏与密的对比关 系。而且从图中可以看出很多横向的线条之间 的排列关系都是接近等距的平行线。 38


第二章

第四节

练习与应试指导

经典碑帖介绍

(一)《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此碑较人们熟知的《玄秘塔碑》的书法风格 更成熟,更具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运笔方圆兼施,运用 自如。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典型地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正 如岑宗旦《书评》云,柳书“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读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对“颜筋柳骨” 这种艺术概括的理解。《神策军碑》原石立在皇宫的禁地,一般人难以进去摹拓,因此拓本传 世极少。现存世有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北宋拓本。 39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二)《石门颂》 《石门颂》摩崖石刻是我国著名汉刻之一,此摩崖书法古拙自然,富于变化。每笔起处以 毫端逆锋,含蓄蕴藉;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通篇字势挥洒自 如,奇趣逸宕,素有“隶中草书”之称。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 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石门颂》是东汉隶书的极品,又是摩崖石刻的代表作。它 对后来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清代张祖翼评说:“三百 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也。” 40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

(三)《兰亭序》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一些文人来 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 手稿。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全文 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 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历代书家都推 《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41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四)《集王圣教序》 “集王”一格,首推《圣教序》。其碑字由怀仁借存世王羲之真迹,历时二十余年集募 而成,故为世所重。清王澍曾言此碑有唐拓,但未流传。碑石宋以后中断,随着捶拓日久,笔 画渐细,后曾洗剜。历代摹刻颇多。现存宋拓本较多。传世宋拓有墨皇本,现藏天津市艺术博 物馆;明代刘正宗藏本,现藏陕西博物馆;1972年在西安碑林石缝间发现整幅宋拓本;其他还 有郭尚先藏本等。均有影印本行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是唐人敬重王羲之书法的体 现,也是众多集王羲之书法碑刻中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一通。 42


第二章

第五节

练习与应试指导

考级范作参考

林静潇临《颜勤礼碑》 43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王宜明书 44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

陆嘉磊书 45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王宜明书 46


第二章

练习与应试指导

林静潇书 47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林静潇临米芾《李太师帖》 48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一节

历年试卷评析

历年试卷评析

毛笔书法4级历年试卷评析 试卷评析:这是一件《颜勤礼碑》的临作, 它的优点在于整体章法匀称统一,结体宽 博,结字较为合理,比较好地掌握了颜体的 书风特征,可见作者对书写已有一定的熟练 度。 但恰恰由于注重熟练度,而忽视了颜真 卿书法的细微变化,用笔上的厚重感有所欠 缺。另外,章法上没有体会到颜书的饱满雄 浑,略显松散。

考生:蒋巧凡

试卷评析:这是一件《元倪墓志》的临摹作品。用笔果 敢,点画形态也较为丰富,且丰腴饱满,圆润秀美的基 调大致把握得不错。结构攲侧多姿,章法上空灵清俊, 富有趣味,基本掌握了魏墓志的特点。 不足之处在于下笔略轻,整体略细。临摹碑刻时应 注意范本的选择,由于风化和年代的原因,一般碑刻拓 本要比原先真迹细一些。此外,此作结字略显松散,整 体上略显单薄。落款略斜,尚欠严谨。 考生:谢金玉 49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试卷评析:这件作品带有明显的颜真卿的 书法风格,用笔比较硬朗,通篇结字稳 当,整体较为统一协调。 不足之处是此作对颜真卿书法的雄浑 之美未有体现,“雄”应有力度,“浑”应 有气势和章法。具体来说,用笔还应加粗, 增强作品的力度,作品中带捺笔画的字结构 处理相对生疏,可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字内 空间留白过多,导致总体章法上略显松散。 “干(幹)”、“不”等字结构有待推敲。 落款显得过短,使得作品左下角显得比较 空。此外,如能增加正文中的提按、粗细变 化,那将使作品锦上添花。

考生:陈嘉慧

试卷评析:这是一件取法赵孟頫书法风格的 作品。整体比较统一,点画形状较为准确, 字型结构方正平稳。点画之间的呼应比较自 然。“客”、“日”、“近”等字书写较到 位。特别是两方印章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 完整性。 不足在于用笔纤弱,力度不够。许多字 形偏长,并非赵孟頫字形特征。特别是赵孟 頫书法的流畅劲健、圆转流美等特点不够明 显,当于提按、缓急方面再下功夫。 考生:王建楠 50


第三章

历年试卷评析

试卷评析:这是一件仿柳公权书法风格的作 品。作者对柳体的点画特征有一定的理解, 基本掌握了柳书的向背关系,结构上总体处 理都较平稳。整体章法也处理得比较合理。 “漠”、“燕”等字书写较为精彩。 不足是方笔的运用描摹痕迹太重,应当 写得再自然些,这或许与书写的不熟练有 关。点画“骨”多“肉”少,可适当加粗。 如“雪”、“快”等个别字的结构还需要推 敲。章法上由于行距不齐,略显凌乱,建议 在书写时控制好单字在格子中的位置。

考生:金孟莉

试卷评析:这是一件褚体风格的作品,作者在风 格的把握上已经有一定能力,特别是对褚体笔势 的理解,颇有体会,这使得整幅作品十分统一和 谐。“年”、“癸”等字书写较为到位。落款的 小字写得不错,与正文颇为协调。 褚遂良的书法较为细劲,所以学褚书容易生 细弱乏力之弊,这一点也是作者需要注意的。另 外,很多字的结构处理还欠功夫,收放关系显得 过于拘谨,作品中的捺笔出锋都太过僵硬,不够 舒展。平时在临摹时应该多注意点画之间的关 系,增强笔势的连贯性。 考生:郑佳纯 51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试卷评析:这是一件《曹全碑》的临 摹作品。隶书特征大致具备。藏锋用 笔,点画圆润,燕尾也较为开张。 不足之处是对隶书用笔的力度掌 握不够,点画略显乏力,线条的弹性 表现欠缺,且点画书写略显刻板,应 该注意在书写时手腕的运用。对《曹 全碑》的收放关系,点画之间的提 按、粗细关系还有待于更细致的体会 和表现。《曹全碑》轻盈飘逸的感觉 做得不够,燕尾略显臃肿,结构处理 上中宫部分还可收紧。落款文字可以 再小些,位置略上移,当更为协调。

考生:王思策

试卷评析:这件作品是以《张迁碑》为主导风格 的作品。把《张迁碑》的宽博表现得比较到位, 枯湿变化也很大胆。作者还特别融入了清代隶书 的意味,显得生动有韵致。整体的章法较匀称, “兴”、“问”等字写得大气雄浑。 但点画方圆略显含糊,影响了作品的精神, 而《张迁碑》雄浑和古拙也没有能够表现出来。 点画过于单一追求粗和直,提按粗细、方圆曲 直、大小收放等关系未有表现。落款与正文字体 欠匹配,位置可上提。 考生:陈恒安 52


第三章

历年试卷评析

第二节 毛笔书法5级历年试卷评析 试卷评析:这件作品取法欧阳 询,点画饱满,结构平稳,章法 统一,可见已经有了不错的基本 功。用笔较为有力,字形结构比 较到位。 不足是对欧体的用笔圆润之 意表现不足,作者在点画的书写 过于谨慎,导致用笔上略显刻 板,几个捺角缺少变化。落款字 形偏大了些,总体来看是件不错 的欧体仿作作品。

考生:田薇

试卷评析:这是一件颜体书风的仿作。从作品整体 看,作者对颜真卿书法风格有比较好的理解,用笔 和结构的特征也把握得较好。气息较为雄浑,结构 上没有明显不合理的单字,粗细提按上也做得比较 好,在点画之间的笔势关系上处理基本到位。落款 的行书也十分熟练,章法统一合理,可见其基本功 是比较扎实的。 不足在于用笔略显肥软,单字收放关系不合 理,如“寒”、“万(万)”上窄下宽。正文章法 略显空旷,如缩小正文空间当会更加出彩。 考生:廖移位 53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试卷评析:此件作品,对 欧体的方笔把握较好。收 放关系较合理。用笔干 净,字形结构统一和谐, 没有明显败笔,“下”、 “问”、“言”等字均写 到位。 不足在于很多字形结 构尚欠精准,欧体中宫紧 结的特征表现不够,字形 的内部空间留白过多,导 致总体章法上略显松散。 落款写得太大太满。

考生:傅叶一舟

试卷评析:这是一件模仿柳公权书法风 格的作品,作者把柳体挺拔的味道表现 得很到位。用笔有力,结构稳中有险, 可见作者对柳书已有较高的熟练度。 “月”、“下”、“扬”、“际”等字 的结构都很准确。独体字的处理也非常 有经验。 不足在于作品底部的几个字有些杂 乱以及点画收笔处露锋过于尖刻,视觉 上比较扎眼。“鹤”字的简体略显突 兀,宜用繁体。此外,如能加强点画间 的笔势关系,那作品将更加生动活泼。 考生:车晓阳 54


第三章

历年试卷评析

试卷评析:这是一件带有颜体风格的 作品,通幅饱满、宽绰,结构稳重 敦厚,颜体用笔上的浑厚感也表现得 不错。可以看出作者参考了清代钱沣 的书法。通过前贤已有的学颜成果来 帮助自己理解颜真卿是一个不错的选 择。但要注意的是不能被已有的程式 捆束,以避免远离颜真卿书法的本 质。 不足之处在于字与字直接的提按 关系不够明显,有些点画显得臃肿。 如能加强点画间的笔势关系当更为精 彩。“荣”字宜改用繁体。

考生:陈思雨

试卷评析:这是一件模仿赵孟頫书法风格的作 品。作者在结构、章法的处理上都比较到位。 特别是点画间笔势的表现较为老到,“海”、 “流”、“层”等字写得较为精彩,明确表现 了赵体的行书笔意。 不足之处是作品的点画缺乏力度,很多点 画行笔时调锋动作滞后,故而有仓促之感,赵 书劲健的风貌没有体现。点画之间、字与字之 间的提按、粗细变化不足。落款位置显得略 空,可尝试两行落款的形式。 考生:李金鑫 55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试卷评析:此件汉隶《张迁碑》的仿 作,粗线条显得粗犷有力,厚实奔 放;细线条显得含蓄深沉,内敛雄 浑。在平直的线条为主的情况下,也 掺入一些圆转的笔调。疏密关系处理 得很到位,且字和字之间也有一定的 呼应关系。结构上大小错落,富有变 化。对《张迁碑》古拙苍茫的气息有 较好的掌握。 不足之处在于点画略显简单,没 有运用“裹锋”用笔来增加汉碑的金 石味。起笔过于单一求方,应该再仔 细观察《张迁碑》中点画形状的丰富 变化,这样会有更大的提高。

考生:朱晋赐

试卷评析:这件仿褚遂良《阴符经》的作品在 结构、提按的处理上都比较到位,点画之间也 有一定的呼应关系,行笔极为灵活,点画、转 折、行笔带有行书笔意。作者十分注意点画间 的笔势,使得作品活泼生动,不刻板。 不足之处在于收笔过快,不够从容。重笔显 得有些臃肿,没有处理好墨和纸的关系。牵丝 连带有些生硬,字与字之间缺少呼应。建议加 快书写速度。 考生:王心雨 56


第三章

历年试卷评析

试卷评析:这是一件《曹全 碑》的仿作作品。作者在字的 点画形态、结构上都有了很好 的把握。第二、三行出现的大 量“燕尾”,作者也加以变 化,使作品变得丰富生动。 不足之处在于字与字之间 的提按、粗细变化不够,部分 字的收放不够自如,显得平 淡。特别是没有注意到《曹全 碑》点画中的虚实关系,稍乏 汉碑气息。在章法上,列与列 空间太大,而行之间的距离不 够,使作品章法略显松散。

考生:郑彤

试卷评析:这件《峄山刻石》的临摹作品 在整体章法上比较和谐,对“铁线”的线 条已经有了一定的控制力。秦篆结体瘦长 的特征把握到位。落款的小字和正文比较 协调,印章的使用给作品也增色不少。 不足之处在于点画的凝练度还有待提 高,点画的弹性和力度还不够,“笔笔正 锋”的控制力还需加强。应该注意体会手 腕在书写过程中的作用。字形结构上不精 到。此外,单字结构的内部空间处理得也 不够匀称。 考生:谷莎菲 57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第三节 毛笔书法6级历年试卷评析 试卷评析:这件作品在用笔上把欧体方笔的特点 处理得恰到好处,风格把握也比较到位。用笔有 力,字形结构上,收放有度,对于欧阳询书法的 险劲也有不错的表现。字距、行距控制也比较合 理,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协调而统一。 不足在于线条描摹的痕迹略重,自然书写的 成分不够,刻板味偏重。需要加强点画之间的笔 势关系。字的大小、位置略显突兀,如“成”字 太小,“勤”字略下了一点。

考生:赵子哲

试卷评析:这件作品在总体章法上比较统一。已 经能运用典型的欧体写法,如“鬼”、“雄”、 “肯”等字,说明在临摹上有一定基础。用笔较 为有力,提按、粗细恰到好处,欧书的圆润也有 所体现。落款及印章也增加了作品的丰富性。 不足在于字的结构写得太过平直方正,缺少 一种动态的变化,没有写出欧体的险劲。此外, 点画之间的笔势关系是作者有待加强的。 考生:张吴薇 58


第三章

历年试卷评析

试卷评析:这件《张黑女墓志》 作品写得较为疏朗大方,点画自 然有变化,结字内紧外松,字型 生动有趣,整体关系得体,收放 关系处理得较好,章法和谐统 一。 不足之处在于《张黑女墓 志》多带隶书意味,结构扁方具 有块面感,而作品隶书意味不 足,字形结构略微过长,不够紧 凑,且缺少块面感,建议整体加 粗,以增加严密感。

考生:雷怡萌

试卷评析:这是一件欧体风格的作品。点画 分明有力,字体结构大方,较好地掌握了欧 阳询书法的向背特征,章法匀称整齐。落款 的字形大小也恰到好处。 缺点在于作者对风格的整体把握还有待 加强。欧体点画虽然瘦硬,但其神采丰润饱 满,此作点画不够饱满,略显僵硬。字与字 之间的收放变化稍单一,一些字的结构还不 够准确,如“图”、“恨”等字。欧体法式 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作品结字过于 平整,缺少平中寓险的变化。 考生:艾捷 59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书法考级(4-6级)

试卷评析:这件《张迁碑》的临摹作品字 形方正,用笔饱满,点画以方为主,于方 直中寓圆厚,“裹锋”的运用增强了作品 的金石味。特别是多处收笔苍茫自然,笔 不到意到,可见作者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和 线条表现力。字与字之间的大小也错落有 致,虽然每个字占有一格,但却不刻板, 把《张迁碑》的古拙和雄厚表现得较为到 位。作者还注意到了用墨的枯湿,使得整 幅作品丰富多彩。 不足之处在于用笔不够清晰干净。点 画之间的提按轻重的处理尚欠丰富。章法 上欠缺的地方是落款超出了作品正文的长 度,且字形过大,显得突兀,若能换一书 体落款则更好。

考生:陈丹艳

试卷评析:这件《礼器碑》的临摹作 品,用笔较为挺劲,单字的结构都比较 到位。结体严谨,整体章法也得体,纵 有序,横有列。字距宽,行距密,在捺 的处理上也有一定的变化,较好地体现 了原作的精神面貌。 不足之处是字与字之间的提按关系 不够明确,收和放不够自如。礼器碑的 笔画虽然以方为主,却又不是全为方 笔,作品缺少圆笔的运用,以致有呆板 的感觉。如能增加点画间的笔势关系, 当更上层楼。 考生:欧阳维钊 60


第三章

历年试卷评析

试卷评析:这是一件米芾行书《苕 溪诗帖》的临摹作品,作者对整体 的提按把握、字与字之间的 攲 侧关 系、大小关系已经有了不错的把 握。用笔较为肯定有力。点画间的 笔势关系掌握得也较为熟练。整幅 作品的提按粗细也变化有致。两方 印章的钤盖为作品增色不少。 不足之处在于一些点画用笔方 法过于简单、草率,书写速度过快 使得部分比较纤细的笔画和字与字 之间的牵丝显得单薄。

考生:欧阳维钊

试卷评析:这件是临摹米芾《蜀素 帖》的作品。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比较 强的临摹能力,各点画之间的提按合 度,映带自然,笔势流动。通篇较为 协调统一。 如果在作品的一些细节处略做调 整,如“作”字的牵丝和竖画让其更 自然,“新”字的最后一笔能做得更 加到位,每个字的收放以及提按更加 明显,字与字之间的 攲 侧关系更加明 确,则会使整件作品更上一个台阶。 考生:黄伟 61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