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空虛人生

Page 1

I.

釋題

II.

經文 傳道書十一章 1 節-十二章 8 節

III. 背景與經文脈絡 A. 背景 B. 經文脈絡 IV.

釋經

V.

現代意義 A. 佈道──及時行樂? B. C.

崇拜──人生無常,神權永固 培靈──記念造你的主

VI. 喻道材料 1. 誰是最好的主? 2. 我的最愛 3. 威斯敏斯特信條第一條 4.

基督徒為甚麼要謝飯?

使用建議 I. 釋題 本篇道針對人生的兩大現實:世事之「無常」及人生之「有限」,聽而可 知,這是「傳道者」的世界觀及人生觀。經文採自傳道書最後兩章。筆者認為 這兩章除了提及世事和人生,至緊要的是指向神;如「神必審問你」(十一 9)、「記念造你的主」(十二 1)。故此,這篇道不僅在剖析現實,更在於幫助聽 者面對及進一步除去現實帶來的困惑,其方法就是敬畏神(十二 13) 。講題可 以按聽眾的需要和興趣而修飾。筆者過去較喜歡以「記念造你的主」為題來講 這道,因為意思較正面;但若面對世途坎坷的信眾,或許以「虛空的人生」或 「何用唏噓」為題更為適切。對非基督徒講則可以「無常世事」或「行樂須 知」之類為題。 II. 經文 傳道書十一章 1 節-十二章 8 節


第十一章 1 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 因為日久必能得著。 2 你要分給七人,或分給八人, 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有甚麼災禍臨到地上。 3 雲若滿了雨,就必傾倒在地上。 樹若向南倒,或向北倒, 樹倒在何處,就存在何處。 4 看風的,必不撒種; 望雲的,必不收割。 5 風從何道來,骨頭在懷孕婦人的胎中如何長成,你尚且不得知道;這樣,行 萬事之神的作為,你更不得知道。 6 早晨要撒你的種,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為你不知道哪一樣發旺;或是早 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兩樣都好。 7 光本是佳美的,眼見日光也是可悅的。 8 人活多年,就當快樂多年;然而也當想到黑暗的日子。因為這日子必多,所 要來的都是虛空。 9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 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神必審問你。 10 所以,你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 時,都是虛空的。 第十二章 1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 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2 不要等到日頭、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 暗,雨後雲彩反回,3 看守房屋的發顫,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從 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4 街門關閉,推磨的響聲微小,雀鳥一叫,人就起來, 唱歌的女子也都衰微。5 人怕高處,路上有驚慌,杏樹開花,蚱蜢成為重擔, 人所願的也都廢掉;因為人歸他永遠的家,弔喪的在街上往來。6 銀鍊折斷, 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井口破爛,7 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 靈的神。8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III. 背景與經文脈絡 A. 背景 按傳統,傳道書是所羅門所寫,此說以一章 1、12 節為根據;但亦有人指


出,所羅門其名並未正式出現於書中,而傳道書的「唏噓」與所羅門的尊貴並 不吻合,故提出「傳道者」只是掛名之說,借此名顯出人生的虛空是富貴者也 不能倖免的。然而有關作者是誰,不必在講道中強調。 傳道書這篇經文是在何種歷史背景中寫成,實難以考究。有經文顯示當時 的政治氣候或民生狀況頗不穩定(四 13-16,九 13-16,十 16-17),故可能是後 期,即希利尼期之作。然而傳道書屬智慧文學,內中有格言或箴言出現,也不 一定是背景使然。此書具散文式的結構,故雖有零碎的格言穿插其中,仍一氣 呵成地表達作者的總論:「這虛空的一切,與人有甚麼益處呢?」(參六 12) 傳道書自九章 1 節(「我將這一切事放在心上,詳細考究就知道……」)開 始,由本來是探問的語氣轉為論說和勸勉的語氣,而這末後一大段(九至十二 章)可說是將傳道書的總論帶進高潮,要旨乃是:「不但世事虛空,就連人看破 世事的所謂智慧,也都是有限的」(參十 1)。而十一章 1 節至十二章 8 節便是 這末後一段的壓軸,是一段有教導性質的智慧文字,也是對讀者的呼召。 B. 經文脈絡 十一章 1 節至十二章 8 節可分前後兩截。前截為十一章 1-6 節,承接上 文,是由格言式句子組合而成的一小段散文;主題與上文的「智慧」有關,要 旨是指出人類知識的有限;多次提及大自然景物:水、雲、雨、風、樹、地、 種籽,以此作為文學素材。此段的平衡結構非常清晰:先來一連三組的同義平 衡句(十一 1-2;十一 3;十一 4),繼而是「以神為至高」的一句進展式平衡 (十一 5);最後一句(十一 6)則與開頭一對(十一 1-2)格式相同,首尾呼 應。 後截(十一章 7 節至十二章 8 節)是段正面的教導,指出人在日光中活著 之時(十一 7)應當如何:一方面要快樂,另方面要對黑暗的日子有所準備 (十一 8),而準備之法就是「知道神的審問」(十一 9)和「記念這位造你的 主」(十二 1)。這個信息說得清楚不過,因為先後重複了三次:十一章 8 節, 十一章 9 節,十一章 10 節至十二章 1 節,都是用平衡的句法和前後對比的方式 表達出來的。 十二章 2 節開始描述人的衰老和死亡,是一段不易明白,而解說起來卻令 人同意的一首哀歌(十二 2-7),使用許多文學上的比喻,如:日、月、星、 雲、雨(與前截相同),又如:房屋、窗戶、街門等,句子原是短而工整的平衡 句。然而,這首詩雖是獨特的單元,其意思卻其實附屬經文的後截,作用是把 「黑暗的日子」(十一 8)、「衰敗的日子」(十二 1)等描述得淋漓盡致。


IV. 釋經 前截經文較難理解,若能在講道時加以生動說明,則必引人入勝,令人讚 歎傳道書的實用性及生活化。十一章 1-2 節是命題,意思與十一章 6 節(本截 結語)一樣,即:「我們手所作的工有何果效?實無保障,然而我們要不問成果 地繼續做下去。」所謂「糧食撒在水面」(十一 1),看來是古代人所共知的說 法,按阿拉伯傳統,這話是指「行善必有好報」;也有註釋者認為此語是指貿易 投資,糧食代表貨品,水是航道運輸。但無論採用哪說法,都離不開「分發與 回報」這個主題。十一章 2 節和十一章 6 節的意思都是一樣的,只是十一章 2 節用負面的後果來襯托出回報之無常(「不知道將來有甚麼災禍……」)。十一章 3-5 節則用另一些句語和比喻指出同一個要點:雲雨和樹倒(十一 3)代表無常 的困苦;撒種和收割(十一 4)是耕者不問風雲努力去做的事;而風和胎(十 一 5)的來龍去脈是超乎人的智慧所能通曉的,襯托出神的最高主權:惟有祂 管控萬事,而人的智慧卻無從悉破世事之無常。 後截與前截是相對而又互相平衡的:「世事固然無常,做人仍要努力;活著 固然快樂,做人仍要警醒。」前者看似消極,實則積極;後者看似樂觀(「活多 年,快樂多年」,十一 8),實則悲觀(「當想到黑暗的日子」,十一 8)。因著神 的緣故,消極的至終是積極的,這正是傳道書精要所在。有學者指出,傳道書 的哲學是「首先在一切欺哄人的事上失望,然後才能在那些不欺哄人的事上有 盼望」。(可惜近代學者有許多都忽視或否定這個哲學,以致把傳道者解釋為憤 世和不滿的,並認為其神觀與舊約別的書卷有別,屬不正統的。) 十一章 7 節至十二章 1 節的釋經並不困難,在此不擬詳述,卻只提出兩 點:1.「虛空」是全書的主題,講道的人必須從傳道者的角度去瞭解「虛空」 是甚麼意思,從本截經文看來,至少包括「無常」和「有限」兩方面的含義; 2.第 10 節中「除掉愁煩」和「克去邪惡」該屬同義平衡,所以「邪惡」不一定 是道德上的邪惡,也可以是不暢快、不健康的意思。無論如何,本截經文的要 點與前截(十一 1-6)一樣,在於「神」,神是審問的(十一 9);主是造你的 (十二 1),所以在無常有限的人生中,祂是舵、是錨、是終點(「靈仍歸於賜 靈的神」,十二 7)。 末後一段描述「衰敗的日子」(十二 2-7) ,有寓意亦有字義。寓意的,如: 「看守房屋的」(3 節)代表雙手,「有力的」(3 節)代表大腿或腰,「推磨的」 (3 節)代表牙齒,「窗戶往外看的」(3 節)代表眼睛,這等經文若在未認識這 段經文的信徒中解說,一般都會引起興趣和共鳴。字義方面,有「弔喪的在街 上往來」(5 節),是死喪的寫實。筆者每講此道,總能在「人所願的也都廢


掉」(5 節)以及「銀鍊折斷,金罐破裂」(6 節)等絕佳句子上得到聽眾全神貫 注。 V. 現代意義 人生的虛空古今如一。以下指出只是在今天講道時可用的方法。 A. 佈道──及時行樂? 用於佈道時宜採後截經文,因為前截的難解處太多,會分散聽眾的注意 力。題目可以是「及時行樂?」,內容大綱如下: 1.

神賜給世人的享樂(十一 7、8 上、9 上、10 上)

2. a.

(在此澄清基督徒是享受生命的人) 行樂總要有智慧(十一 8 下、9 下、10 下) 認識當守的準則(神必審問;參林前六 12-20,十 23-24)

b. 認識享樂人生的虛空:有限的、不永恆的(十二 2-8) 3. 如何能盡興地享受你的人生? 認識造你的主(十二 1)──祂才是能夠令我們感到滿足的人生目標 a. 誰是這位主? b. 怎樣記念祂? (在此介紹耶穌基督) 傳道書是舊約書卷,未能仔細表達耶穌基督的福音,但這段經文提供極佳 的預工材料,能喚醒聽眾,使他們認識聖經所說的是何等真實,從而可在最後 一點介紹這位主是耶穌基督,並說明認識祂和與祂同行的方法(參上文 V.A.3a,3b)。 B. 崇拜──人生無常,神權永固 用於崇拜講道時,宜強調神的主權。如是者可從三個段落說明神的至高無 上及其對人生的重要。題目可以是「傳道書的神觀」或「人生無常,神權永 固」之類,內容大綱如下: 1.

神是行萬事的神(十一 1-6) 人生無常,因為神的主權非人可測透

2.

神是人生的主(十一 7 –十二 1) 賜人快樂的主(十一 7)


審問的主(十一 9) 創造的主(十二 1) 3. 神是拯救的主(十二 2-8) 人的衰敗是今生的現實(十二 2-6) 惟有神在掌管末世,拯救人類(十二 7 ) C. 培靈──記念造你的主 教會如舉行培靈會(或在崇拜時作培靈講道),可以教導信服生活中應有的 態度。題目方面可考慮「記念造你的主」,或「面對人生波折」,或「注目於永 恆」之類。經文可以按聽眾程度加以剪裁,即強調前半截而刪減末後一段哀 歌,或強調後半截而省略十一章 1-6 節。以「記念造你的主」為例,內容大綱 如下: 1. a.

在行樂中記念主 基督徒與享樂

b. 2. a. b.

享樂的限度與準則 在衰敗時更親近主 為何人生的享樂是虛空的? 主能使我的人生盡興

VI. 喻道材料 (可用於 V.A, V.B 或 V.C) 1. 誰是最好的主? 東家和西家都買了同一個牌子的電飯煲和電冰箱。東家的不到五年便都用 舊壞掉了;西家的人很顧惜保養他們的物品,那兩件東西用了十多二十年還如 常地操作。 設若你是個煲或是輛汽車,你希望有哪一個主人來使用你或駛動你?答案 是:那位造你和愛惜保守你的主,最配使用你! 當你享受你這人生時,不要忘記由祂來作你生命之主。 2. 我的最愛 幾位朋友閒聊中分享以前曾喜愛過的事或物,如孩童時愛「過年」,少年時


愛劇烈的運動或露營,青年時拍拖看戲,各有所愛,在各個年齡階段有不同的 愛好。只有一點是大家都相同的:心之所愛大多會改變,至少也不是永恆的。 要尋索人生意義或方向,不可能只從心之所願去想,必須認識那位審問我 們的人生之主。 3.

威斯敏斯特信條(Westminster Confession)第一條 人活著的至高目標,就是要豐豐滿滿、永永遠遠地敬拜神,並且享受祂。

4. 基督徒為甚麼要謝飯? 聽說北歐某基督教國家的謝飯儀式不是在飯前舉行的,而是在飯後!飯前 謝飯可能是感謝主的供應,而飯後則為那食物的可口及那飽餐的享受而感恩。 筆者也有習慣在吃到可口食品時隨時感謝神,在購買到喜悅的東西時感謝神, 或在疲倦時能抱頭大睡而感謝神。 基督徒的人生其實是享樂的人生!若能認識主,更感人生是一大享受! 使用建議 1. 這篇道材的「釋經」部分是講道者的根底工夫,必須詳究,然而,不一定 要在講台上詳述。講時必須簡潔扼要,以及適合聽者吸收。 2. 這篇道(無論採用哪個重點)極宜配合生活例證。例證愈是適切,引起的 共鳴愈大,聖經所說的就愈為人所領悟。近月有亞洲金融風暴造成的經濟不 景,講者在講道時(尤其是十一 1-6)如把經文的信息應用在這個處境中,相信 效果很好。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