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計前嫌

Page 1

I.

釋題

犯錯是人生不能避免的事。最經常犯上的是小錯,但令人雞堪的往往是犯 上大。世上沒有不犯錯的人。當一個人處於以下的光境 : 在大錯已經鑄成,感到無法彌補的時候 ; 落在極大的黑暗中,認為永不得翻身的時候 ; 走進絕望幽谷,覺得前途茫茫,不見出路的時候; 在挫敗,自咎、無地自容、甚至希望了餘生,沒有顏面再見「江東父老」 的時候。 你想這個人最需要的是甚麼呢? 彼得正是落在同樣的光境中。當他在大祭司的院子中與耶穌四目交接之後,他 立時想起主的話,就出去痛哭 ! 他痛哭之後的情況又如何呢 ? 我們真想知道 他第一個「聖週」( 按 : 指耶穌復活前的一週 )的週未在哪裡度過 ? 他作了甚 麼事 ? 他心中所想的又是甚麼 ? 但聖經卻沒有滿足我們在這方面的好奇心。 雖然小說家曾用想象力推斷他當時的心路歷程,但這只有彼得本人才能揭曉。 不過有一件事是確定的 : 彼得痛哭之餘,必定心碎欲絕。他無法原諒自己 竟然三次不認主 ; 再加上他不瞭解為甚麼夫子耶穌–他所期盼要來的彌賽亞要 被人釘在十字架上。在困惑,無能、又感到滿身罪污的情況下,他經歷了人生 中最黑暗、最難過的兩天。在這段時間他最需要的是甚麼呢 ? 彼得最需要主慈 愛的手將他從深淵中拉上來,給他重新再來的機會。復活的主在提比哩亞海邊 的顯現,正是為這個緣故。 你是否也同樣落在屬靈深淵裡而不能自拔 ? 請放心,永久的膀臂仍在你身 旁 ; 無論你跌得有多深,祂都會托住你 ! 復活的主當日怎樣用慈繩愛索將彼得 牽引回來,祂怎樣用不死的愛感化灰心、軟弱、失敗的彼得 ; 祂今日照樣為你 提供再造的機會。無論你落在怎樣軟弱與黑暗的光境中,慈愛的主仍願意召你 回來,並要求你對祂的愛作出回應。 四本福音書都曾述及彼得的回轉與恢復。然而,約翰福音記載得最為詳 盡。約翰在他的福音書最後一章裡,用很長的篇幅記述復活的主如何向眾門徒 顯現,又如何將重大的職責重新託付彼得,肯定他在使徒團中領導的地位。讓 我們從這段經文看三方面的重點, Ⅱ. 經文 約翰福音二十一章 1-17 節 1 這些事以後,耶穌在提比哩亞海


邊又向門徒顯現。他怎樣顯現記在下面: 2 有西門彼得和稱為低土馬的多馬, 並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又有兩個門徒,都在一 處。 3 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他們說:「我們也和你同去。」他們 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並沒有打着甚麼。4 天將亮的時候,耶穌站在岸上, 門徒卻不知道是耶穌。5 耶穌就對他們說:「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他們 回答說:「沒有!」6 耶穌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着。」他們便 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7 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對彼得說:「是 主!」那時西門彼得赤着身子,一聽見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 裏。 8 其餘的門徒離岸不遠,約有二百肘,就在小船上把那網魚拉過來。 9 他 們上了岸,就看見那裏有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10 耶穌對他們說:「把剛 才打的魚拿幾條來。」11 西門彼得就去,把網拉到岸上,那網滿了大魚,共一 百五十三條。魚雖這樣多,網卻沒有破。 12 耶穌說:「你們來吃早飯。」門徒 中沒有一個敢問他:「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 13 耶穌就來拿餅和魚給他 們。 14 耶穌從死裏復活以後向門徒顯現,這是第三次。15 他們吃完了早飯, 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 「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 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16 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 門,你愛我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 養我的羊。」17 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 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你是 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 II. 經文的主題、結構與分段 1. 經文的主題 無論你落在任何軟弱或黑暗的光境中,慈愛的主仍願意召你回來,並要求你對 祂的愛作出回應。 2. 經文的結構與分段 1. 愛的提醒 – 耶穌用熟悉的事物間接提醒( 1-8 節 ) 2. 愛的服事 – 耶穌用愛心的服事樹立榜樣( 9-14 節 ) 3. 愛的查詢 –耶穌用重複的問題查問愛心( 15-17 節 ) Ⅳ. 釋經與現代意義 A. 愛的提醒–耶穌用熟悉的事物間接提醒( 1-8 節 ) 在門徒灰心失意的時候,耶穌用熟悉的事物提醒他們祂不變的愛,以及祂 不會落空的呼召。


耶穌復活之後,彼得不知道為了甚麼,忽然對其他六個門徒建議說:「我打 魚去。」(3 節上)他雖然曾經軟弱失敗,三次不認主,但在其他門徒的心中,仍 能發揮他一向以來領導的潛能。他們都說 : 「我們也和你同去。」(3 節中) 但那一夜他們一無所獲(3 節下)!是他們沒有經驗?不!他們雖然有多年沒有打 魚,但這仍是他們所熟悉的專業。是沒有領導人嗎?不!這次行動是彼得發起 的,他是他們的領袖。是沒有盡力嗎?不!他們經過了整夜的勞力,但仍然沒有 打著甚麼! 到底原因在哪裡呢?我相信是「天意」!是主特別的安排,藉著另外一次打 魚的神蹟來提醒他們起初對他們的呼召,在門徒一夜勞累之後,復活的主在岸 上出現(他們當時仍不知道是誰!)對他們說:「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 (6 節)他們照著主的吩咐下網,就網著一網大魚,後來數點 之下,共有大魚一百五十三條(參 11 節)。 細察之下,不難發現這段經文與路加福音五章 1-11 節的記述有許多類同的 地方。雖然約翰並沒有直接記述這事件的意義,但從兩次打魚的經歷,可以看 出耶穌藉著熟悉的情景提醒彼得有關祂的呼召。兩段經文相類似的地方可分述 如下: 1. 兩次經歷都是發生在他們整夜勞力而打不著甚麼之後(路五 5 上;約二十一 3) ; 2. 他們都依從主的吩咐,網著許多魚(路五 5 下-6;約二十一 6) ; 3. 在拉上來的時候,每次魚網都險些要破(路五 6;約二十一 11) ; 4. 在經歷打魚的神蹟後,耶穌特別向彼得發出「跟隨祂」的呼召(路五 10-11 ; 約二十一 19、22) 。 由此可見復活的主在提比哩亞海邊施行神蹟,是要門徒省察自己的光景。 他們早已放棄打魚的事業,專心跟從主!為何在這時候竟再重操故業呢?耶穌更 藉此機會教導他們,讓他們–特別是彼得–想起那起初「得人如得魚」的呼召 (參太四 18-19:可一 16-17;路五 10-11),這呼召雖然是在耶穌傳道初期發出,但 直至耶穌復活後仍沒有改變。藉著這次事件,耶穌再次顯明祂是復活大能的 主,是慈愛的主,是配得他們順服的主,更是滿有豐盛恩典的主。若然路加福 音第五章第一次打魚的神蹟是彼得的就職典禮,約翰第二十一章就是他的復職 典禮。 許多時候,當我們灰心失意,神會用一首熟悉的詩歌再次感動我們;或是透 過一個曾受主愛觸動的環境,帶領我們回到祂的懷抱;又或是遇見屬靈好友的提 醒,讓我們知道主在我們身上的計劃與心意。神所要用的人,經常都是軟弱 的,需要不斷提醒的。千萬不要因為一


次的軟弱而自暴自棄,只要經常校準方向,神的心意必能透過我們成就。 筆者認識一位基督徒,曾受過六年的神學訓練。當他受神學訓練的最後一 年,他感到信仰沒有意義,感到基督教並沒有給予他屬靈的能力,於是他放棄 了信仰,不承認自己是基督徒達五年之久。有一次他在美國參加一個聚會,會 後有位牧師為他禱告說:「神願意見你再回到祂面前!只要相信祂,不要懼怕,重 投主的懷抱吧!」在那一刻他被主的愛所感動,他知道耶穌基督要召他回轉,他 再次回到主面前,經歷主的愛。 復活的主亦同樣要向你顯現!或許你已失去起初的愛心,又或許你現在灰心 失意,已回到世界裡打滾。主提醒你,你是屬主、跟隨主的人,不要再看環 境,或再看自己的過失,要定睛在主的身上,祂對你的愛並沒有改變,改變的 可能只是你自己 B. 愛的服事–耶穌用愛心的服事樹立榜樣(9-14 節) 耶穌這次的顯現完全是出於對門徒的愛。無可否認,十字架是耶稣基督無 比的愛最高的彰顯。然而當祂從十字架下來之後,祂並沒有改變祂這愛的原則 –祂用不間斷的愛對待這一群灰心軟弱的門徒。 耶穌在復活之後仍沒有忘記這些門徒,在這個淸晨顯現在岸上,並對他們 說:「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5 節)耶穌的問法在原來的意思是期待一個「否 定」的答案,可翻譯為:「小子們,你們沒有得吃,是不是?」這不是普通的一 句問話,乃是慈母極度關切的呼喚! 以賽亞書四十九章 15 - 16 節記述耶和華說:「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 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看哪,我將你銘刻在我掌 上 ; 你的牆垣常在我眼前。」就是世上的母親也有可能會忘記自己吃奶的孩 子,主卻不會忘記我們。 復活的主在這個時候,這個場合,用這樣關切的口吻向這些軟弱的門徒顯 現,按人的常理來說實在是不必要的。耶穌應該用下面頭三種不同的方法對待 他們才是,但祂沒有用,卻用了第四種方法。 1. 責備–耶穌有十足的理由可以責問他們:「為甚麼在危急的關頭竟逃得無影 無蹤呢?」「為甚麼在我最需要支持的時候,竟不顧而去?」對於這些忘恩負 義的人,耶穌可以將他們大罵一頓。這是人性最自然的回應。 回想耶穌釘十字架的情景,若然筆者當日站在十字架下的人群之中,有 人指著耶穌對我說祂是世上


最偉大的老師,我必定不會相信!為甚麼呢?因為事實擺在眼前,經過祂三年多 的教導,十二門徒中只有一人在這重要的一刻出現,其他十一人都不知影蹤, 正好比學生在最重要的期末考試時沒有進考場考試一般。而且在這十一個人當 中,有一人竟是出賣老師的叛徒,另外一人公然三次不認祂。你說這樣的老師 能有多偉大呢? 對於這些有辱師門的學生,應該把他們大罵一頓才對。 2. 刑罰–耶穌可以用祂復活的大能使他們受些苦頭。祂既然可以行神蹟使他們 網得一百五十三條大魚,當然可以行神蹟讓他們受苦一番,領取屬靈失敗的 教訓! 在台北曾發生這樣的事。有一位教師因為駕車超速而被帶進法庭,恰巧 主審的法官正是她三十八年前曾教過的學生。法官認出她之後,想到她經常命 令全班同學寫一百遍:「我必不可在上課時講話」或一百遍:「我以後不可遲到上 堂」等,於是決定讓她回憶逝去的「美好」時光,裁決她寫一百遍 : 「我必不 可超速駕駛」。 主耶穌若是叫彼得寫一百遍 : 「我以後必不可不認主!」寫完以後,會解 決他基本的屬靈問題嗎?要改變人的本性,罰冩並不能解決問題。 3. 惡補–耶穌也可以嚴格要求這些不合格的門徒補考,強迫他們三天三夜不睡 覺,教導他們對受苦彌賽亞的身分與工作有正確的認識。其實,直至耶穌復 活之後,這些門徒依然不懂這項真理,因為在耶穌升天前他們仍在問「主 啊,祢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徒一 6)然而,耶穌沒有擔心他們對 「基督論」明白與否的問題,因為祂已說過:「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 但你們現在擔當不了(或譯:不能領會)。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祂要引導你們 明白(原文是:進入)一切的真理一,」(約十六 12-13)在五旬節的當天,他們因 著聖靈的引導對耶穌的身分果然有恍然大悟經歷(參徒二 36)。 耶穌沒有責備他們,沒有刑罰他們,也沒有要他們惡補一番,祂卻選擇用愛心 服事他們。 4. 服事–主在顯現的時候,沒有多說甚麼。祂只說了幾句話:「小子!你們有吃 的沒有?」當他們回答「沒有」之後,耶穌再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 就必得著。」(5-6 節)在關切他們需要之後,祂默然地在岸上為他們預備早 飯–有魚,有餠(9 節),表示祂對他們的愛。主後來吩咐他們將打來的魚拿 幾條來作早飯( 10 節 ),這樣作只是為了應景而已。


耶穌基督現在已經是復活的主、榮耀的主,祂帶著榮耀的身體,該受門徒的敬 拜與尊崇才對。但祂仍甘願卑微,為這些灰心、軟弱的小子做早飯( 參 12 – 13 節) 。做早飯在當時若不是傭工來做,就是愛妻或慈母為著愛而做的工作。為 著愛,主不嫌工作的卑微。耶穌為他們再次樹立謙卑服事的榜樣,正如為門徒 洗腳的時候一樣( 參約十三 1-11 )!然而,耶穌在復活之後,在門徒犯了一次嚴 重的錯失之後仍這樣作,實在太令人驚訝! 試問有誰在這樣的愛心服事之下,仍能硬著心呢?試問有甚麼方法比這樣作 更能溶化冷漠的心呢?復活的主沒有計較我們的過去,祂仍用無比的大愛,用永 不改變的愛來愛我們。無論是誰,面對這樣的愛,必然是感動到無地自容!這是 最偉大的教師最重要的教學法–以德服人,以愛感人。 C. 愛的查詢–耶穌用重複的問題查問愛心(15-17 節) 若然十字架下的考驗是最後的考驗,門徒確是徹頭徹尾失敗了!但值得慶幸 的是:十字架下的失敗並非最終的失敗,那並不是期末的大考,因此仍可有補救 的機會! 他們吃完早飯之後,耶穌特別提名向彼得發問,這行動具有深長的屬靈意 義。耶穌藉著這次向彼得的查詢,要將重大的責任重新託付他,主雖然珍惜每 一位門徒,但祂特別加強注意彼得,因為祂對他的要求比其他的門徒更高。 其實,要查問彼得屬靈的情況,有許多問題可以問。然而在耶穌的心目 中,有一個問題比其他的眾問題都來得重要。耶穌並沒有問彼得是否有能力趕 鬼;沒有問他會不會講道;沒有問他對神學的知識有多少;沒有問他是否夠膽色作 大事等等。不錯,這些問題都十分重要,然而若與耶穌心目中的問題 相比,就完全黯然失色。 1. 愛主是最重要的問題 耶穌三次問彼得有關「愛主」的問題:「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你愛我 嗎?」這是與主之間關係的問題,是屬靈品格的問題。今日許多事奉主的人失敗 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恩賜,不是因為沒有膽量,不是因為沒有神學知識; 他們基本的問題是失去起初對主的愛–那股對主熱切的、激蕩的、澎湃的愛;又 是單純的、專注的、沒有雜念的愛;更是擺上的、犧牲的、無我的愛。許多弟兄 姊妹在開始事奉時,一般都滿有熱誠和衝勁,願意為主拚命,擺上一切。但事 奉不久之後,因為看見環境差劣而灰心,遇見人事問題而失望,以致半途而


廢。原因是起初對主的愛冷卻了、黯淡了,以致心中沒有推動力,缺乏更新的 能源。 另一方面,也有弟兄姊妹在開始事奉時十分單純專一,放下自我,只因為 愛主而事奉。但久而久之,面對各樣的試探,雜念亦繼之而來。為要得著人的 稱讚,因著權位與名利的引誘,以致失去對主純真的初愛。 今天我們活在地上,要明白天上老師的心意十分容易,我們不須猜測或捕 捉到底在眾多考題中哪一題最重要,因為祂已清楚向我們顯示。相信將來在基 督的臺前,主也會先問:「你愛我嗎?」這考題是我們一生事奉與生活的基礎, 是作主門徒不可忽略的重要課題。你今天對這考題的回應,將斷定你在永恆的 期考中是否得到主的喜悅。 2. 愛主是最優先的決定 在這三次愛的查詢中,雖然同樣問及愛主的問題,但第一次問得比較仔細: 「你愛我比這些深嗎?」這是將彼得對主的愛與其他的人或事作出比較。耶穌所 說的「這些」,到底是指到哪些說的呢?在原來的文詞結構沒有淸楚的 交代,它可有三個基本不同的解釋 : (1) 指到那擺在面前的一百五十三條大說的。意思是問:「你愛我是否多於 這些打上來的魚昵?」 (2) 將彼得對那些門徒的愛與他對主的愛作出比較,意思是問:「你愛我是 否比你愛這些門徒更深呢?」 (3) 將彼得對主的愛與其他門徒對主的愛作出比較。意思是問:「你愛我是 否比這些人愛我更深呢?」 耶穌在此沒有指出實際的對象,可能是語意相關,要彼得作出深入的自我 反省。然而,我們有理由相信耶穌這樣的查問,是以彼得曾經三次不認主的事 作為背景的。 原因如下 : (1) 彼得曾在主與眾人面前說過:「眾人雖然為祢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 倒。」(太二十六 33;可十四 29)基於彼得這樣的誇口,耶穌要讓他思考 他對主的愛是否真的超過其他門徒。 (2) 彼得在耶穌第三次查問「你愛我嗎」之後,就憂愁起來。為甚麼會有這 樣的反應呢?相信他已經意會到這三次的查問,是暗中讓他想起他三次 不認主的失敗。耶穌要他用三次


對主愛的回,以彌補他三次不認主的過失。 若是這樣解釋,耶穌刻意要恢復彼得的使徒地位,給他一次重新再來的機 會。 有甚麼事情現在攔阻你愛主呢?有甚麼東西成了你的偶像,以致主在你身上 失去祂應有的崇高地位呢?是你的事業、你的學業、你的事奉、你的家人、你的 習慣、你的朋友、你的……等等? 有一個基督徒描述他重拾初愛的經歷。他說:「有一個早上,我讀到主對彼 得的問話:『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我真希望我能全心全意地像彼得一樣 的回答。但我知道我不能,因此我十分苦惱。後來有一個思想臨到我:『雖然我 不能說彼得所說的,但至少我要看看我能做些甚麼比較容易的事。』於是我對 自己說,至少有一件事我不會做的,我不會說:『主啊,祢知道我不愛祢!』 因 此我得著一點安慰。最後,我勇敢地抬起頭來說:『主啊,祢知道我願意愛祢!』 然後我開始思想祂對我的愛,祂的一生,祂的嘉言懿行,祂的十字架……。當 我想到這裡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喊著說:『主啊,祢知道我實在是愛祢的!』」 3. 愛主必定有愛人的事奉 主先問彼得:「你愛我嗎?」然後說:「你餵養我的羊!」主並沒有問彼得:「你 愛這些羊嗎?」因為有些羊實在不可愛。然而因著愛主,就有力量去愛主所託付 我們去照顧的人;因為愛主,連那些不可愛人也能夠變得下去。在三百多年前, 盧瑟福(Samuel Rutherford)曾說:「我們對主的愛最大的見證,莫過於謹慎地、忠 心地餵養祂的羊。」一個愛主的人,必定會愛主所愛的。一個文士曾問耶穌基 督:「誡命中哪是第一要緊的呢?」耶穌回答說「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 啊,你要聽,主–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 的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命更大的了。」(可十二 28-31)愛神與愛人緊密地連在一起。沒有人可以一方面說他愛天上看不見的 神,而另一方面卻說他不能愛在地上他看得見的弟兄(約壹四 20-21)。從彼得晚 年所寫的,可見他確實將主的話語存記在心,並且實行出來。他吩咐他的讀者 說:「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的旨意照管他們。」(彼前五 2)他 以一個有經驗的牧人身分教導下一代的牧人,是根據他從大牧人耶穌所領受而 來的囑咐。 在此,筆者希望對弟兄姊妹說幾句話。在這個時代,要作一個合


神心意的牧人實在不容易。在 1997 年 4 月的《今日基督教》雜誌( Christianity Today )有一篇文章,論到牧師的事奉是「工作超時,待遇微薄,少人欣賞」的 事奉(Overwork,underpaid,under-appreciated),我十分同意。我奉勸弟兄姊妹 不要作老羊、蠻羊、迷路的羊。因著大牧人主耶穌的緣故,經常與你教會的牧 者同心同工,在主裡樂意順服他們的帶領,用謙卑的心領受他們的教導,讓自 己成為牧者的喜樂與冠冕,成為沙漠的綠洲,帶來一股淸新的力量。 有一次,筆者帶領聖地考察團到提比哩亞海邊一處名叫「彼得受職堂」 (Church of Peter’s Primacy)的地方。在那裡建有一間教堂,教堂內的中央有一塊 大石,相傳是耶穌為門徒預備早飯的地方。教堂旁邊立有兩個銅像,一個是拿 著牧人手杖的耶穌,另外的是彼得,他跪在地上領受大牧人的託付。我們眾團 友圍坐在一排一排的石階上,遙望提比哩亞海,一同默想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 的信息,思考復活的主對彼得的查詢與託付。最後我們同唱「記得打魚海上」 一歌,在主面前重新立志。歌詞五節如下 : (1) 記得打魚海上,日日衝風破浪,忽聽召我慈聲,捨去小船漁網。 (2) 記得蒙主造就,領我同登高山,此時得見異象,不願再入塵寰。 (3) 記得小園禱告,前途甚覺茫茫,不能片時儆醒,讓主獨自憂傷。 (4) 記得最後晚餐,立志為主受苦,如何急難來臨,三次竟不認主。 (5) 往事不堪回首,直奔天路何疑?願主恩手帶領,甘心負軛從主。 副歌 : 主啊,你知道我愛你!主啊,你知道我愛你! 唱到第五節:「往事不堪回首,直奔天路何疑?願主恩手帶領,甘心負軛從 主!」我的眼淚已忍不住奪眶而出。想到主無比的愛,主再造之恩,主不計前 嫌,重新託付,就在那裡我們一同在主面前立志,一生要愛主、跟隨主。在 這處地方,我們被主的愛再次深深的觸動。 V. 結論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是一個年輕人求取功名利祿的主要途徑。每一個考 生在特定的時間上京考試。而考試時每人都要被關在一個像電話亭般大小的間 隔內三天三夜,認真地參加作文考試。毎個考生只能用一卷紙來書寫,弄壞了 就不能再要。許多落第的人,可能終生鬱悶而死甚或自殺,也不願面對他們的 家人和黯淡的未來。


蔡蘇娟女士的父親曾被任命為南京的主考官,每逢考試時,他都站在一個 塔頂上俯瞰無數排列整齊的考棚。 有一晚,他穿上便服到考場去巡視。發現一個考生正瑟縮在一間小屋中, 當他問考生發生甚麼事時,該考生嗚咽地回答:「我的作文紙滑掉到髒地上了, 我沒有其他的紙可寫,我不敢回家去面對窮苦的寡母,告訴她我沒考上,我想 自殺。」 蔡主考官深受感動,不顧嚴格的規定,給了這年輕人另一卷紙讓他重寫作 文。後來這考生通過考試,並且在某場合中認出蔡主考官正是他的恩人時,就 跪在蔡主考官面前叫著說:「大人,你的大恩大德,晚生有生之年絕不敢或 忘。」提比哩亞海邊的經歷,是復活的主給予彼得生命一卷新的答題紙,他可 以開啟人生新的一頁。提比哩亞的海邊,也是我們會見復活主的地方,讓我們 再次被主愛所觸動,負軛從主,直奔天路! Ⅵ. 喻道材料 本篇道材的喻道材料已加插於「IV. 釋經與現代意義」和「V. 結論」中。 例如 : 1. 一個重投主懷抱的神學生 : 參「Ⅳ.A」第 8 段; 2. 3. 4. 5.

台北法官判以前的老師罰寫 : 參「Ⅳ.B2」第 2 段 ; 一位基督徒重拾初愛的經歷 : 參「Ⅳ.C2」尾段 ; 《今日基督教》一篇發人深省的文章 : 參「Ⅳ.C3」第 4 段 ; 聖地團在「彼得受職堂」的經歷 : 參「Ⅳ.C3」第 5 段 ;

6. 詩歌 : 記得打魚海上 : 參「Ⅳ.C3」尾兩段 ; 7. 蔡蘇娟父親給考生的另一卷答題紙 : 參「V」第 1-4 段。 使用建議 1. 這次講道的經文較長,重點與高潮在最後的一段 : 15-17 節。 2. 這與上一篇「沉痛經歷的剖析」(彼得生平系列 6)同屬充滿情感的道,然而 這篇不是注重人軟弱的本性,而是注重主的愛及愛主的信息。 3. 從這篇信息的主題看來,乃屬一篇充滿盼望的道。因此,講員在結尾時,要 指引弟兄姊妹決志接受主的愛,並對主的愛有所回應,走上光明之路。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