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 & Action》第四期

Page 1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第四期)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第四期 第四期


目錄

主題稿 (佈道會的反思 佈道會的反思) 佈道會的反思 佈道會還有市場嗎? 佈道會還有市場嗎? 傳福音??? 傳福音???傳 ???傳???福音 ???福音 一條關於佈道會的問題 記得我決志…… 記得我決志 《四律》 四律》── 一個僵化了的傳福音方法和內容 福音中「 福音中「愛」的信息 謹謹一宵的天路歷程── 謹謹一宵的天路歷程── 解讀大學佈道會的訊息內涵

李祖耀 健 安 林 琼 Cammy 淡 然 李夢茵 盧勁弛

3 4 5 6 7 9 11

繙譯: 繙譯:羅偉安

16

赫 席 譚麗菁

18 19

信仰與學科整合 基督徒看現代文學

佛吉尼亞. 佛吉尼亞.拉姆齊. 拉姆齊.莫倫科

交流平台 反對傳釋 為上帝做一個有內容的夢

CA 情報站 團契招募 O-Project Mentor & OC 觀星營

周婭柟 周婭柟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2-

22 23


主題: 主題:佈道會的反思 佈道會還有市場嗎? 佈道會還有市場嗎? 佈道會是一個較為直接傳福音的方法,所以不少教會甚或學校團契、教會機構, 每年都安排不同的佈道會。無論是慶典或教會節期,都有既定計劃,或按本子辦 事,傳統並例牌地有佈道會。無論是大型的、是小型的、是綜合性節目或主要宣 講見証的,但回顧近兩、三年來,大型聯合佈道會似乎有減少趨勢。 根據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所作的 2004 年香港教會普查,知道過去五年間,教會人 數持續有增長,平均每年增長 4.3%,而 2004 年平均每週有 216,739 人出席各 堂會的崇拜聚會,看其過去五年佈道策略及方法,得知關係式佈道佔 84%,聚會 式佈道 78.7%,過去三年舉辦的訓練課程,72.7%是個人佈道訓練,其次 58.4% 是栽培訓練,可見除傳統聚會之外,香港教會看重個人佈道.,重視關係式佈道, 因為單靠佈道會是有其好處,但亦有其限制。 佈道會既是撒種時刻,讓無機會聽聞福音人士,可透過佈道會了解福音,相信並 接受耶穌,又或者對基督教信仰有好感,另一方面又是收割的時機,讓那些已聽 過福音,心田預備好以至收割,有機會藉佈道會決志信主,所以佈道會既是直接 宣講,又配合現代很多新元素──影音、話劇、術棟、棟篤笑、見證、餐會等, 確實是一個難得的群體性佈道聚會,避免弟兄姊妹個別地孤軍作戰,教會整體有 氣氛,又可多動員人手,同時訓練及裝備信徒。 從佈道會的果效來看,單看決志人數有時還可接受,但能順利加入教會的郤很 少,一般是跟進轉介的工作不易做,而且那些初次接觸信仰者,縱然決志信主, 也不易融入教會這信仰群體,所以要佈道會成功有果效,一定預先做好關係佈 道,讓慕道者有機會接觸教會的弟兄姊妹,增加歸感,這樣便可減少佈道會的傷 亡流失。 李祖耀( 李祖耀(中華基督教會錦江紀念禮拜堂牧師) 中華基督教會錦江紀念禮拜堂牧師)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3-


傳福音??? 傳福音???傳 ???傳???福音 ???福音 「世界佈道事工需要整體的教會將完整的福音帶給整個世界」 (World evangelism requires the whole church to take the whole gospel to the whole world) 。完整的福音 是非個人化、非脫離社會關係的福音工作方向,包括了「宣講」 (Proclaim) , 「醫 治」 (Healing)及「教導」 (Teaching)三項職事。昔日耶穌呼召門徒作福音工作, 就差遣他們去宣講上帝的國和醫治病人(路九:2)九:6、11 及十:9 同時指傳 講和醫治,二者並行,不可分割,而醫治不單指向身體上,也包括了心靈上及被 周圍制度並社會欺壓所受的創傷。 基督徒的全人福音 當人們接受基督時,他們就重生,進入祂的國度;在這不義的世界中,必須表彰 並傳揚上帝的公義。如果我們所強調的救恩不能使我們在個人與社會的責任上有 整體的改變,這就不是上帝的救恩。「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這裡強調的救 恩並不是局限於個人的改變,而應包括對社會態度及責任上的更新。所以,我們 應小心,在傳福音的當兒,是將全面的真理傳揚去,抑或只是將割裂了的福音─ ─個人化了的得救──恃著數個某某原則,盲目地傳下去。 我們的承擔 不容否認,今日一些基督徒、教會或基督教機構只抱「口傳福音,對政治及社會 等問題避免涉及」的態度,或輕或重地忽略了全人福音。過分保守的教會及信徒, 徒然地享受著個人化了的宗教經驗,忽略了耶穌的吩咐──愛鄰舍的信仰生活表 彰。某些「先進」些的雖在概念上、神學思想上認同全人福音,但在實踐上則截 然兩回事。很多時候只顧大量舉行佈道會,希望以簡便方式吸納更多相信的人, 而忽略了福音的見證──社會上的具體表現及參與,何來有更新而變化的教導? 傳福音的目的在於使人更新,改變生活方式及態度(The objective of evangelism is conversion, and conversion implies a radial change of life- style) ,與基督、教會,及 世界建立起簇新的、嚴緊的關係,順服基督,與教會聯成一體,及對社會負起適 當的責任(responsible service in the world) 。故此,我們要謹防割裂的個人化福 音思想澎湃,應本著聖的教導,先自我信仰反省,並盡使徒的本份,促進教會的 更新(Revival of the Church) 。 健安 (改編自《 》。由於篇幅 改編自《學傳會帶給我們的反省── 學傳會帶給我們的反省──從洛桑信約談起 ──從洛桑信約談起……》 從洛桑信約談起 。由於篇幅 所限, 文章已被刪改) 所限 ,文章已被刪改 )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4-


一條關於佈道會的問題 早前在好友營中,跟一位 FES 的同工及好些第兄姊妹談論到有關佈道會的問題, 適逢港大的合一佈道週剛過,就讓我把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想想吧!當晚的對 話節錄如下: a: 「佈道會是否應該先把較整全的福音介紹給人,才呼召大家決志,以減少決志 人數遠超過真正跟隨主的人數的問題?」 b:「佈道會的時間有限,很難把福音的全部盡說出來。」 a: 「那為何要在一個人未完全明白以先,逼他/她作決定?」 我當時問的問題是:到底我們是否應該,對未信的朋友說「總之耶穌好,你先相 信吧!!信了就知衪好。」還是說「信主是要付代價的,請你先想清楚。」 到底 對福音有更深的了解是決志以先的功課,還是決志以後栽培的一部分? 為此我傻呼呼的專程去問一個決志後不願有穩定教會生活的人。她的回答如下: 「我也不知道那個才是對,我只知道那時我真的很感動。而且我真的認為耶穌是 真的,那便決志了。至今我都信爸爸(他指天父) ,會祈禱的,不過不想返教會。」 另外聽一個現在很熱心事奉的弟兄分享,他當初也是傻傻的就決志,都不知做什 麼。但後來被教會的音樂事工所吸引,繼續回教會。然後,在一次營會中真正經 歷上帝,以至生命更新改變。至於我自己,亦是在還沒有真正遇見上帝以先,便 決了志。但感恩的是要是當初沒有決志,我有事的時候也不會想起耶穌,那麼也 不可能經歷衪的真實。 把聖經翻了又翻,希望從中得到一些有關佈道的啟示。我始終都未能下任何的結 論,只知道每一個跟隨耶穌的人,都必先「遇見」這位上帝。我們沒有可能讓人 遇上上帝,只可以把耶穌介紹給他們認識,加大人跟神相遇的可能性,或 加速他們的相遇。至於他們最終是否遇上,主權還是屬上帝吧!! 橫觀普遍香港教會的佈道會,大都傾向叫人先決志。我不知道這是否最好,但只 希望這不是大家為了自己的榮耀。記得一位作家曾指出一個好的佈道會,決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5-


志後流失的人是少的。要做到這個效果,必須讓到場的人士覺得自己就像末期病 人一樣,而耶穌是他們唯一的醫生。也許,如果能更清楚明白大家的問題和需要, 對症下藥,會有更多人會自己尋找上帝吧! 林琼 文學院二年級

記得我決志…… 記得我決志 記得我決志的佈道會是在小學四年級的那一年…… 最記得當時推動我站立在眾同學中間的那股力量,令我心跳加速、面紅耳赤…… 後來牧師呼喚受聖靈感動的同學,我便站了起來,決志信主,一切都來得相當自 然、順利,感謝主。 也許自已自小就讀基督教學校,所以聽福音的機會較別人多,亦使我的信仰得以 建基於磐石上,甚少動搖對神的信心。這份堅持和忠誠同時是由於不斷參與校內 校外舉辦的佈道會,每一次靈性均有增長,不斷累積,直至現在已有十年時間, 自然與神的關係更親密。 我也算得上是佈道會的常客吧……我個人認為佈道會的目的有兩個,一為感動未 信的人信主,一為尋回那些迷失的小羔羊,讓他們回到主的懷抱中。大多數的佈 道會在呼召時,講道者會要求受感動的聽眾站起來。我覺得這項舉動大可不必, 因為這會令一些害羞、性格內向的聽眾因不敢表達自己而扼殺了那份誠意和感動, 我身邊的朋友告訴我他們還未決志的原因是因為缺乏一股勇氣……常聽牧師說 基督徒只要心裏相信、口裏承認和行為上有基督徒的樣式便足夠了。既然這樣, 牧師呼喚時大可不必強迫受聖靈感動的人站立起未,我相信這樣會令更多有心信 主的人放開自己、接受基督。 Cammy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6-


《四律》 四律》── 一個僵化了的傳福音方法和內容 (本文主要論及使用福音小冊子《 (下稱 )的弊處 本文主要論及使用福音小冊子《四個屬靈的定律》 四個屬靈的定律》 (下稱《 下稱《四律》 四律》 )的弊處, 的弊處,由 四律》 作會後陪談之用, 《四律 四律》 的弊處亦反映了佈道會的不足。) 於佈道會常以《四律 》作會後陪談之用 , 《 四律 》的弊處亦反映了佈道會的不足 。) 在聖經中我們看見耶穌傳道的時候,從沒有用同一番話對兩個不同的人宣講福 音。耶穌在井旁和那犯姦淫的女子講活水,和尼哥底母談重生,對年青富商,耶 穌便以律法和付代價為題。似乎耶穌所立下傳福音的榜樣是以「他人為中心」作 出發點,是按著宣講對象的現身環境和情況,發出一些「切身」於對方的挑戰, 講一些對方能明白的話(明白的意思,不單是字句上的明白,而是能更深入的體 會) 。 「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 律法之下,還是要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甚麼人,我就作 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得些人。」 (林前9:20-22) 聖經沒有教導我們用一種固定(patterned, prescribed, structured)的傳福音方法, 當然這並不表示我們就不須有一個經常預備的心與別人分享福音的信息(彼前 3:15) 。但是,在訓練用《四律》的方法上,是以清楚讀畢《四律》 ,繼而邀 請人決志信主為最終目標,但對於對象感到困惑的信仰問題,卻盡量避而不談, 我相信這並非我們傳福音應有的態度。試問當一個人連有沒有神,又甚至歷史上 有沒有耶穌這個人都不肯定時,我們去和他「讀」《四律》的其他部分,對他又 有甚麼意思呢?再加上在《四律》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觀念是沒有清楚的界定 和形容的,例如《四律》中的神除了是一位和公義的神外,試問祂和中國的神又 有何分別呢?《四律》中所指的罪,著實地又是指甚麼呢?在邀請一個人接受耶 穌為救主和主之前,我們必須將一個清楚明白和全面的福音信息申明,否則一個 人決志所信的神,可能並非是我們信仰中所描述的神,而他又以為自己是一個「真 正」的基督徒,到處「幫助」別人信他所信的神;又或者當他在事後發現時,那 種「被騙入教」的感受,相信對他在追尋信仰的道路上,肯定會有一定的影響。 有人會覺得只要日後有栽培工作作為事後跟進,一個「矇查查」的人先信了耶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7-


穌也可以事後「補」足,但我相信這是一個傳福音的態度問題,讓一個人清楚明 白才作出抉擇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斷不可藉詞說讓聖靈工作便減輕自己傳福音時 所應負的責任;耶穌在世時也拒絕了不少人來跟隨祂,原因就是這些人都不清楚 明白跟隨耶穌是甚麼一回事。 在這裡,我不是認為用《四律》是一種最差勁的傳福音方法,但我卻是反對在個 人佈道這樣一個最能全面接觸人,和較可以就對方的需要分享信仰的情況下,用 一種僵化的手法去宣讀一些僵化的福音信息。 不全面的信仰 耶穌基督在世上生活的時候,都沒有單一地做「直接」傳福音和「基本」門徒訓 練而已,耶穌還替多的人醫病、趕鬼、關心他們肉身上的需要,在登山寶訓中教 導門徒深入地理解舊約律法的信息,也對一些社會的問題上(如納稅給該撒), 作出了一個基督徒獨特的立場和看法;另外,在差不多每一間福音派教會都贊同 的洛桑信約中,基督徒的社會責任被認為是不可忽略的(……We therefore should share His concern for justice and reconciliation throughout human society and for the liberation of men from every kind of oppression……Here too we express penitence both for our neglect and for having sometimes regarded evangelism and social concern as mutually exclusive……) 。在幾年裡,港大團契也是在這方面不斷的探 索和反省,希望能著實地幫助大學裡的弟兄姊妹能夠在這方面實踐聖經對我們的 要求,在這個力求進步的過程中,如果我們仍然堅持一些較片面和膚淺的信仰的 時候,實在是一個可惜! 我相信作為一所教會,工作有重點是必須的,但我卻懷疑若教會只是以「直接」 傳福音為重點,漠視背後的信仰和世界觀,是否如聖經對我們的教導和要求一般 的全面和完整?我又相信,重點工作和均衡的整全教導不是互斥的,反而過分的 偏重重點工作而忽略了均衡的整全教導只會孕育出一些不整全的門徒出來,若然 基督徒的理想和標準是肯定的話,不惜任何代價去達至這願望是理所當然的。 淡然 (改編自《 改編自《學傳會帶給我們的反省── 學傳會帶給我們的反省──對學園傳道會在港大工作的看法與 ──對學園傳道會在港大工作的看法與 感受》 。由於篇幅所限 由於篇幅所限, 文章已被刪改) 感受 》。 由於篇幅所限 ,文章已被刪改 )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8-


福音中「 福音中「愛」的信息

佈道會講愛是沒有問題的,因為神就是愛!不錯,但這應該是怎麼樣的愛?「神 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云云,這個為了我們而捨命的行徑,像「鐵 達尼號」般的愛情故事,多麼動人,但除了這熾熱激昂的愛,我們還可以說些什 麼?筆者未信主之前,一看見掛在教堂處的那些「愛…愛…愛」的橫額,聽見那 些「愛…愛…愛」的歌詞,只能以「膚淺信仰」四字作回應,視之為不屑一顧的 宗教;它和那些擺放在書室架上的瓊瑤著作一樣,除了可以讓人在閒暇時候得到 一種浪漫醉人的愛情想像之外,還可有別的什麼意義,足以叫人甘願奉上一生的 精力,與這個加利利人開展關係?

「上帝的愛已被視為基督教的上帝『概念』 」 ,這說得對,我們常常說,神就是愛, 然後福音的核心信息也是愛,一愛總括全篇。換言之,我們對這「愛」的詮釋很 重要,可說是基督教信仰的重點內容。怪不得傳福音時,上帝的「愛」常常被高 舉,好像只有「愛」才能吸引人信福音:基督那澎湃的「愛」要對比世人的冷漠 疏離; 「愛」是一切問題的良藥,這世界需要「愛」 ,你和我也需要;當我們無能 力對付刁鑽的理性問題時,「愛」更成為我們最大的籌碼,是最後的一隻底牌, 因為我們深信,基督的「愛」是無人可比的,而且是人心自然的渴求,那麼人就 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心悅誠服的認信基督。可是從來沒有人發現這一切「愛」 的論述只流於抽象或抽離,也無人提問,這些「愛」的宣言具體內容是什麼?不, 勉強來說是有的,但它已變成未信者也耳熟能詳的內容: 「神愛世人嘛,我知你 想講乜,耶穌為我們死嘛,咁咪係愛囉!重係無條件添嫁,無論甘苦,佢都會響 我身邊嘛!」基督的「愛」就縮窄為「基督為我們死」這概念,這樣的福音,在 香港裡很多人都聽過了,尤其是對於後生一輩,學校又有宗教背景,甚至會考讀 過宗教科,對這「愛」的演繹他們已經無慟於中。既然這套邏輯行不通,亦無法 子被具體演繹,難怪福音事工大都傾向軟性與感性,又或是以形式凝造舒服溫馨 的氣氛,來一招混淆視聽,以造就人信主的情緒。

耶穌基督的死固然可以是一個表現「神就是愛」的高潮,但絕不應是唯一並獨立 的宣講點。神的「愛」 ,不只是對個人生命無限的寬容與保護,而更應該表達了 上帝對世情(而不只是個人生命狀況)的一種高度關注的姿態:在整個人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9-


類歷史上,祂無一刻不投入在世的工作,且無微不至,而基督的死只算為一個最 激烈及徹底的行動,藉此令我們更肯定上帝從不離棄這個敗壞了的世界,還要以 死來改變它。上帝愛的表現,不只在乎十字架上以死免了我們的罪,也在於祂一 直以來所作的事,祂的作為強調祂對我們的關注度是遍及各層面,與我們有關的 都必與祂有關,成長、家庭、教育、階級、政制、潮流、文化、宗教、社會學術 思潮等等,有受壓制與扭曲的地方,祂必拯救。福音不單是人罪得赦免、人神復 和的好消息,也因著這個復和,人人都能夠因著信直接領受上帝的呼召而跟隨 主,在任何生活層面和領域裡參與祂的救贖工作,而個人也有嶄新的生活模式與 世界觀。一個得救的人,不但對人有同情和愛心,或者懂得去愛與被愛以致受創 心靈得醫治、關係得修補,而且對任何事的取態都要扭轉,他所跟從的上帝怎樣 行事,自己就怎樣行事,他再不會以為事不關己,己不勞心,他學會關注在他目 下的世事,甚至用實際行動回應。所謂的作鹽作光,大概也是如此吧。信徒擺出 一副溫柔良善、充滿愛心的模樣,就是見證上帝嗎?筆者不能否認這個,但無疑 除了道德品格方面,很多其他的層面我們已經失守了,甚或乎不是失守,我們已 經被別人當作透明不存在,基督教已淪為純粹的個人宗教信仰,在世俗事務上(尤 其是公共領域)已毫無意義,上帝對世事的關注不為人知,那談什麼作鹽作光?

上帝的「愛」可以有很豐富的含意,也不容易講,若只片面去理解,就好像是神 的一種屬性,那神在人心目中的形象就永遠是那個和藹可親的父親,又或是一個 完美的愛人,願意為情人捨身;但「愛」也揭示了神對世界投入與積極的取態, 可以是一種非感性的關注,而信徒有這樣的態度與視野,就可把福音活生生的、 全面的展現在人前。

李夢茵( 李夢茵(文學院二年級) 文學院二年級)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 10 -


謹謹一宵的天路歷程 ──解讀大學佈道會的訊息內涵 ──解讀大學佈道會的訊息內涵 引言 不知是否錯覺,今年港大的佈道會好像特別多,無論由社堂舉辦,由學院學系舉 辦,校內基督徒團體與校外教會合辦皆有。令人不禁懷疑,到底是否有必要要辦 那麼多的佈道會?或有人建議,不如把人力資源放到栽培牧養以至文化宣教或社 區關懷則更榮神益人。 本文無意去討論辦這些佈道會的成效,因為筆者以為,在評估其成本效益之前, 必先釐清大學佈道會的訊息內涵。簡單來說,就是大學佈道會正在傳一個怎樣的 福音。為甚麼要討論這個問題呢?傳福音不就是傳神的道嗎?為甚麼要討論傳的 福音的內容呢?答案很簡單,福音既然是「傳」開來的,到底怎樣傳、在甚麼場 合傳都會影響受眾的理解。 傳福音不是一個簡單的議題,其中牽涉文化、傳理、社會學、神學等範疇。本文 只試圖以文化研究的角度,把大學裡的佈道會視為一個文化文本,藉對其形式與 大學語景的釐清,嘗試解讀這個文本在這語景下宣揚了的普遍訊息。 大學佈道會的文化語景 在討論一個佈道會的內容之前,我想先略談所為的大學佈道會的「大學」是指甚 麼。當然,大學是一個極為複習的建制環境,而每個人對大學都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視大學為一種社會重要機制,大學生應該對社會有重大的承擔,有人卻認為 大學純粹是追求過中產生活的踏腳石,與考試局無異。但不論怎樣,大學教育必 定會對學生的心智帶來一定的塑造,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基督徒應該在知識與世 界觀等方面與未受大學教育的基督徒不同。以下我先從幾個明顯的思維體系闡述 大學生的基本世界觀。 科學主義 今日的世界很難拒絕科學,只在乎怎樣去理解和信任科學。科學的主導要求人們 對其知識有嚴格的驗証,當然很多時我們對科學知識的實証可信性,往往依賴著 學術權威,這對信仰來說雖然不是一件好事,但一個大學生無疑是很難拒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 11 -


絕學術權威的。很多傳統信仰的觀念,如永恆、靈魂、自由意志等,都很難在公 開和客觀的學術場景裡宣稱。 人文關懷 今日人文學科中的主流價值與傳統信仰的矛盾處,主要基於對人的個體性、自 由、平權等觀念上的不同理解。在此,宗教信仰不能成為獨大的意識形態,唯有 與其他不同的信仰系統共存以達到共融的環境。在多元的價值中,沒有一個宗教 能夠宣稱自己是唯一的真理。 理性與獨立思考 這裡提的理性可以跟科學主義毫不相干。理性的威力在於能夠讓人抗拒一切權 威,即是說,大學生掌握了理性就可以不接受任何價值前題,例如道德、合群、 友愛都可以作為不理成的規範而將之拋棄。 面對這些大學生已接受了的主流價值,大學裡的佈道會應該講一個怎樣的訊息 呢?一般在地方教會,或流行媒體宣講信仰的調子還適用嗎?我有一個朋友,當 有人向他傳福音時說: 「神很愛你,照顧了你的一切需要。」他說這句話很可笑。 他知道上帝是不可知的,因為不能驗証其本質;他知道愛是一個多麼濫情的用 詞,很難理解。談到他的需要,他們就覺得宗教太利己主義了,人文關懷是著眼 於社會,不是著眼於一己之欲。

佈道會的形式 我們眼下的佈道會是怎樣的一回事呢?以我的觀察,大部份的佈道會不過跟慣常 的地方教會辦的佈道會形式相近。主要流程是唱詩、見証、講道與呼召。信徒們 都習慣了這種種模式,很快就投入其中,享受一夜屬靈的盛會。但,到底這樣的 佈道會模式正在傳達怎樣的訊息呢?請留心,我這裡想指出,佈道會的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 12 -


訊息並不單單在於講員講章的內容,。而是這個「形式」本身已正在塑造一個基 督徒身份。 唱詩 這是佈道會中最軟性的部份,亦是對非信徒來說最易接受的部份。因為現代的短 詩文化敬拜模式到底還是太像個音樂會!大學生們都慣了唱 K,也不妨來湊湊熱 鬧好了!詩歌傳達的無非是感性的內容,大學生不難進入一種聽流行歌的感動。 當然,詩歌與流行歌的分別在於唱詞,詩歌唱詞唱的是真理,是聖經訊息。只是, 短詩的內容都來得太浮範。大學生儘管感動,還不多在於類近唱 K 的情傷,那 又怎能像傳統基督教藝術那樣,讓人進入崇高的神聖境界。 見証 見証在今日的佈道會裡扮演了最根本的部份,我甚至認為,見証可能根本決定了 受眾是否信主。 當詩歌讓大學生放下了理性的防線,他們久違的同感心都一一浮現,因此很容易 就投入見証人的故事。見証是個劇場獨白,是「在場」(presence)的,故講述者 即下就掌握了全場的目光,也就是掌握了知識的權威(power/knowledge)。同時, 見証的內容是個敘事文本,見証者多是講述自身的親身經歷,大學生立即就能代 入(identify to)其中,藉他們講述的經歷在想像中建構一個身份形象。像看電影一 樣,見証必然同樣開啟了建立身份意識的「鏡像階段」(mirror stage)。見証者成 了一面鏡子,大學生在其中看到,以為鏡中人就是自己,基督徒意識的框架亦在 此成形。 講道 我認為講道的重要性已基本上不在於講辭中的神學內涵。事實上,講員的任務是 要讓大學生,在之前的見証環節中得到的一個身份想象,切實落實為一個現實社 會中的具體岡位。即是說,講員要傳釋的不是聖經的真理,因為身為非信徒的大 學生根本沒有接受聖經的權威,聖經的真理對他毫無意義。講員在做的是承繼了 見証人的位置,當見証人下台以後,講員就站到剛才見証人站的位置上。大學生 多數不知道講員的來歷,他們只知道,他們剛才投入的信任感轉介到這位講員身 上。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 13 -


於是講員就開始為大學生詮釋他們剛才萌芽的身份意識,以一大套宗教用語介定 他們這個意識的社會意義。大學生首先得到的是對這個意識的基本理解。以法國 精神分析學家拉康(Lacan)的用語來說,就是把那個想象的身份放進語言系統 (symbolic order)上。 呼召 當然,呼召一環仍是很重要的。但除了神學意義以外,對於基督徒身份建構也起 了決定性的作用。決志這個行為預設了自由意志的必然存在,所以當大學生果真 決心接受講員在前詮釋的身份意識後,他就會得到一個假象,以為這個基督徒身 份是必然自主的,亦強化了大學生對其主體性(agency of self)的自覺,他們頓時 會感到萬分雀躍。 最 後 , 講 員 的 宗 教 語 言 系 統 會 將 大 學 生 帶 到 一 個 現 實 的 社 會 岡 位 上 (social position)──大學生不只得到一個想象中的基督徒身份,還要成為一個地方教會 的信徒、一個大學團契的信徒、一個家庭中的信徒。一連串的責任與使命就會除 之而來。 程序以外 除了佈道會的流程以外,朋友亦是一個建構基督徒身份的環境因素。當大學生承 認了自己的基督徒身份後,就會與在場的基督徒,尤其是那位帶他到佈道會的朋 友,彼此成為了一分子。以文化研究的術語說,他們成為了想象的共同體 (imaginative community),一切的「歸屬感」就此產生。 我以上分析了身份意識和歸屬感的建構過程,不是要把基督徒這個意識變得「人 工化」。事實上,這種身份意識的建構不斷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由學校的校服 校規,到電視廣告、影院、演唱會,甚至電視的國歌升旗禮都是不斷在建構著我 們不同的身份意識的。這都是文化使然的結果,我們不能拒絕任何文化的塑造, 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更自覺地了解文化怎樣塑造我們。 我提出以上的分析無疑是把佈道會當成一個「文化活動」 ,這並不代表我否認神 在文化活動中的主動工作。我相信,一個人可以信主得救全然是來自聖靈的工 作。但是,我亦想重新讓讀者意識到,一切我們從事的聖工亦確確實實屬於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 14 -


文化的一部份。 只要把佈道會視為一個文化活動,我們才可以準確地、深入地談佈道會的意義。 一個屬於大學的佈道會? 一個屬於大學的佈道會? 繞了一大個圈子,才來到我這文章要談的重點,到底在大學中辦佈道會是在傳一 個怎樣的福音呢?我花了很多功夫去分析佈道會對基督徒身份的建構過程,但到 底這種建構模式在大學的語境中產生了一個怎樣的效果? 我認為這個佈道會建構的基督徒身份不能與以上我談到的三項學術主流價值有 任何對話。即是說,大學生在接受基督徒身份的過程中,無需要反省以上任何一 項主流價值,他們可以同是一個基督徒,亦同是一個科學主義者。最後,他們單 薄的信仰就很快受到這些價值的衝擊。或者,他們的信仰永遠無法逾越這些價值 的界限,信仰只能局限於個人的直覺、教會群體的認同而已。 文化理論相信,語言是界清社會岡位的標準,由於佈道會的見証者和講員只能以 一套簡單的基督教術語來詮釋大學生接受了的身份意識,這個身份的有效性只能 存在於與這套語言相通的教會群體中。換句話說,大學生不能在課室圖書館或其 他沒有別的基督徒的環境中當一個基督徒。他們的信仰只可以存在於狹小的團契 社群之中。 故此,我可以這樣說,佈道會的文化效力根本與任何社堂的活動無異,儘管有些 佈道會嘗試在大學的公共空間舉行,其形式根本就自絕於學術建制。直接的說, 這些佈道會並不能稱為針對大學生的福音工作,而只是針對一群在大學院校內活 動的青年人的福音工作而已。 結語 最後,筆者亦想重新提出大學的福音工作的多元性。其實,福音性研經或一些宗 教與學科對話的研討一向為建立知識份子信仰的重要事工,而這些事工往往更能 回應學術建制裡的主流價值。佈道會不過是各種佈道工具裡,表面上似有效,但 確實卻未能回應大學語境的一種工具而已。 盧勁馳 (2005(2005-04)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 15 -


信仰與學科整合 基督徒看現代文學 基督徒讀者接觸現代文學有特別的困難,因為我們現今處於現實主義時代,沒有 了前幾個世紀的束縛,一切有關邪惡、暴力、世俗、性和褻瀆的描寫都講求真實; 尤其現代文學普遍帶有非基督教或反基督教的偏見,這對基督徒讀者構成額外的 困難。然而基督徒卻不可抽身文化而躬談傳道。因此問題的關鍵並不是應否接觸 現代文學,而是如何閱讀現代文學。 基督徒與現代文學 有很多基督徒對當代藝術有濃厚的興趣,但他/她們卻要應付現代文學中的道德 價值觀問題。很多時這些人只會偷偷摸摸,猶恐被人發現,帶著半內疚的心情去 滿足閱讀興趣。而學術界中文化修養很高的基督徒通常會這樣評論這些作者: 「他 的技巧無疑十分高超,只可惜他取了這類差勁的題目來寫。」 這類讀者明顯忽略了一點:風格和內容的分野主要是人為的;形式和內容本質上 其實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形式就是內容,那麼,以下的看法便值得我們反思了: 我們是否可以貶抑福克納或其他現代作家(尤其是自然主義作家)的作品,而同 時又稱揚他們的風格呢? 那麼,基督徒讀者應以甚麼原則來看現代文學呢? 尊重作者的原意 首先,我們看每本書、每首詩或每齣戲劇時都應該根據作者的原意來作評論。要 判斷近代文學或任何文學孰優孰劣。使用這些尺度至為重要的。有涵養的作家會 從刻劃人類暴力和墮落中帶出主題,表達深意。這種做法對熟悉舊約的基督徒絕 不陌生。舊約中有關暴力的故事當然並非為暴力而暴力,而是為表達人類遠離公 義主的罪性。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 16 -


閱讀現代文學的益處 當我們閱讀一篇現代文學作品時,應該積極找尋它的價值。首先,現代文學可令 我們反省一個與我們的價值觀違背的世界觀。這方面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因為 我們可以穿破狹隘的保護層,了解我們的意形態環境以外,一些寬廣的思想,不 管我們的環境有多好,這樣的探索還是需要的(參徒七 22: 「摩西學了埃及人一 切的學問……」 ) 。這並不是說我們要接受這些相反的世界觀──或者減少我們的 敏銳性,以致我們不再排斥閱讀到的低下的道德標準。艾略特(T.S. Eliot)在其 《宗教與文學》 (Religion and Literature)一書中指出: 「只要我們意識到在我們 與大部的現代文學之間隔著一條鴻溝,〔就是說那些不承認基督教超自然次序的 文學〕,我們便或多或少能夠避免被現代文學所害,進而能從中汲取它提供給我 們的益處。」 另外,我們還可在閱讀近代文學時擴闊我們的憐憫之心。例如,威廉.福克納 (William Faulkner)在《聲音與憤怒》 (The Sound and The Fury)中描述白癡本 吉(Benjy)的意識流,我們不能肯定福克納對一個沒有發展的腦袋的猜測是否 正確,但他這般帶著憐憫的描述卻必定會增加我們對這類人的諒解。他又描述了 一個將要自殺的人混亂的意識流。這樣,我們可以了解人生中不同的情緒狀態。 我們的仁愛藉此得到深化,我們能夠更多「體會」其他人的感受,因而成長起來。 這種對人類感情的體會,還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個人問題,增加自我認識。 作者: 作者:佛吉尼亞. 佛吉尼亞.拉姆齊. 拉姆齊.莫倫科 繙譯: 繙譯:羅偉安 節錄自《 ──香港大學基督徒團契九三 香港大學基督徒團契九三、 九四年迎新文集。 (節錄自 《忙、茫、忘》── 香港大學基督徒團契九三 、九四年迎新文集 。由於 篇幅所限, 章已被刪改) 篇幅所限 ,文章已被刪改 )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 17 -


交流平台 反對傳釋 如果信仰不過是一個傳釋的過程。 我們讀聖經,只要相信此書為上帝所默示,相信其中載有真理,就可以從閱讀中 找到自己的生存意義。 但真理中的所謂真,不時讓人感到疑惑。若然那些都是真理,為甚麼我對別人宣 佈時,他們都不理睬我。當然,他們可能是不信,但他們都聲稱自己為基督徒。 聖經上說:「你們不可停止聚會。」但為甚麼當我邀請他們返團契,邀請他們事 奉,邀請他們在報道週做陪談員,他們都不理我呢?這都是合神心意的事情。 我知道他們推搪自有他們的理由,但如果我明白這些要求皆是真理,那末他們莫 非有更大的「真理」來駁斥嗎? 原來我們心中的真理各有不同。 但不客觀的真理還可會是真理嗎?答案;是! 聖經是指引我們人生的意義,神安排每個人的生命各有不同的意義。 我們相聚的時候,就會各自分享自己的領受,分享完了,我們還是各自懷著自己 的領受。因為我們不敢說自己所領受的是真理,那不過是我們各自對於真理的理 解而已。 一個弟兄和一個姊妹打算開展他們的戀情,經過一段時間的求問後,他們都各自 認定對方是神所賜與互相廝守的對象。弟兄認定了她是因為她性格隨和、姊妹認 定了他是因為他異象明確。弟兄只想有一位能照顧自己的女性來協助他實踐理 想,姊妹希望終生愛著一位上進的男性,因為他的勤奮將扼殺他所有變心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 18 -


的機會。兩人可謂各懷己見,但仍能終身融洽相處。 因為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只是若然他們遇上任何不幸,就足以 證實了他們並不愛神。 其實,愛神跟愛真理是盡不相同的。 赫席 (2005/02/16)

為上帝做一個有內容的夢 在文首之處,我想強調一點,我並沒有出席「世浸青」的「正日」(4-8/8 /2004),而是參加了「世浸青重聚日」 (11/9/2004),故以下內 容難免有偏頗之處,請各位不吝指正。 「重聚日」以唱詩開始,接著是講道,由林以諾牧師主講,主題是「為神做夢」, 然後是會聚分組做夢、為團隊命名,最後是報告及「打手印」宣誓儀式。 林牧師以自己的經驗做例子:他在澳洲歌劇院舉辦一個青少年的佈道會。因為場 地偏遠,而停車場收費又貴,其他人都不看好。但林牧師堅持為神做這個夢,結 果便宜的門票竟於一小時內沽清。 講道之後大家做夢,提議的大多是搞音樂佈道會、巡迴佈道、魔術傳道、探訪老 弱傷殘,有兄姊甚至提到要在卡拉ok唱聖詩、遊戲機以聖經做背景云云。 「為神做夢」不是一件新鮮事,但以上的「夢」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只有形式, 沒有內容。老實說,我認為這樣的夢是不足夠,甚至不能令人滿意。在交通不便 的歌劇院搞佈道會除了令人感到麻煩外,究竟有甚麼用?音樂佈道會播是甚麼詩 歌?帶出的是甚麼信息?巡迴佈道講的是否只是「信者得救」 、 「神愛世人」般的 四字真言、即食福音?魔術傳道除了帶給人歡樂之外還有甚麼?探訪老弱傷殘比 較可取,但是否寒暄幾句就急不及待地捧出《四律》?卡拉 ok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 19 -


唱聖詩、遊戲機以聖經做背景是否等於「神的國降臨、神的旨意行在地上」?我 認為在問「要做甚麼?」 、 「目的是甚麼?」之先,而問「如何做?」是沒有意義 的。 同樣地,在未有談及任何關於我們這個團隊會做的事和目的之前,為團隊命名亦 是不明智的。負責人員既不准我們用「世浸青」這個名稱,而不幸地,在座所有 人只有「世浸青參與者」這一共通點,除此之外,我們就沒有任何共通點。在沒 有任何資料之下,我們所提的名,就只有甚麼「彩虹teen軍」 、 「神僕」 、 「浸 夢大軍」 、 「穌哥軍」等,空泛而籠統。 如果上述只是一些個別例子,我也許還不會憂心痛心至此。但若參加「世浸青」 的都是熱心愛主的兄姊,是教會未來的棟樑,而他們做的夢尚且如此,更嚴重的 是,他們來自不同教會,我們可以推斷,很多教會可能或多或少已呈現同樣的問 題,這樣怎不叫人憂心痛心? 我們做一個重視內容的夢,這並不只是因為沒有內容的夢是沒有意義,更重要的 是,我們著實缺乏針對內容的夢,換言之,我們只重活動的性質而非帶出的信息。 例如討論團契的週會時,提到的就是「查經週」、「戶外週」、「影音週」,而內容 則由週會負責人自訂。但由於週會負責人沒有安排充裕的時間準備週會,安排週 會時留意的就只是何時遊戲、何時查經、如何分組等。團友沒有優質的屬靈餵養, 惡性循環,後果堪虞。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 20 -


我們要做夢,但不要做這樣的夢。重溫大使命: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 『天上 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 名,給他們施浸。凡我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 世界的末了。』 (太廿八18-20) 」 我們要去的原因是「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耶穌) 」 ,但環觀四週,現實 是主已退到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上午的教會裡,甚至乎,我們提到的「大使命」, 竟往往忽略第十八節,如不是「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耶穌」,我們「去」 來幹嗎?作為一個基督徒,在生活中尋索並主動爭取耶穌的位置是責無旁貸,這 涉及整全的福音觀及從聖經而來的世界觀。建立這樣的觀念本身就是一個夢。你 有否想過在高舉邏輯理性、可見性是主的學科範疇裡宣稱耶穌是主?你有否想過 以神的審美觀抗衡現時「美胸瘦身=完美、自信」的世俗觀?有一個青少年團體 自發在fancl house門外派單張,告訴人break & burn 的無稽及不符科學。我們基督徒明白神的審美觀,可做的事是否應該更多? 第二, 「凡我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 ,但現實是,我們傳福音往往只是用 「四律式」的「公式福音」,又或「信者得救」、「不信者死」的「武俠秘笈式福 音」,甚至只傳天堂的美好而不告訴人信主委身的代價。而導致這樣的結果,往 往因為我們本身就未曾好好了解、討論過福音。我們要認真反思信仰,才能對得 起白白賜給我們恩典的主,才能告訴人信仰的活潑,才能應付並抗衡世俗價值觀 泛濫的時代。 為上帝做一個夢不是一件易事,更不是短短十數分鐘就能做好。難的並不是因為 要有創意,難的卻是要有勇氣,要有對世界的洞察力,更要有一份從神而來的痛 心──痛心現實與聖經標準的距離、痛心神在我們的社會中漸漸失蹤、痛心「福 音」的支離破碎...你痛心,你就會急不及待地改變自己、改變世界,你的計 劃自然會有內容、有目標──這就是夢! (後記:我的確是基於一個夢去寫這篇文章,而我寫的時候也真的非常痛心(連 呼吸都感到困難),這是我第一次為教會這樣的痛心過。也許你會覺得以上的內 容有點負面,但其實我自己也有上述的問題,正因如此,我更要藉此提出,讓大 家共勉,而內容難免有偏頗之處,請各位不吝指正!) 譚麗菁( 譚麗菁(2004年 2004年9月25日 25日)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 21 -


CA 情報站 團契招募 O-Project Mentor & OC 你願意與新鮮人分享初入 HKU 的經驗,陪他們走過最迷茫的時刻嗎? 團契現正招募熱心的你作為他們的同路人,成為 mentor,詳情如下: 日期:I-Day 後至少一個半月 比例:1:1-3 (Mentor:Mentee) 將按院系分配 內容:聊天、關顧 (形式不限,但必需用愛來關心他們) 另外,你願意擔任 OC,協助我們舉辦一系列的迎新活動,包括 workshops, gatherings, worship 等,讓新鮮人盡快投入新的校園生活嗎? 如果你願意擔任 OC 或 mentor 的話,請將個人資料,包括: 1) 2)

姓名 電話

3) Email address 4) 學系和年級 5) 教會 6) 有興趣的事奉崗位 電郵至 casu@www.hku.hk,或致電 96706434 與 Christine 聯絡。我們正在等待 你!!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 22 -


觀星營 日期:七月中 地點:西貢 這是一個讓主內弟兄姊妹互相認識的好機會!! 無論你曾否參加團契活動、是否 認識港大團契,都歡迎你參加,為的是要讓我們能認識你!!! 如欲查詢或報名,請與 琪琪 94201520 或 Christine 96706434 聯絡。 我地等緊你啊,請勿錯過~~ 周婭柟 (港大團契 港大團契 文字秘書) 文字秘書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出版 督印人:林琼(團長) 文字秘書:周婭柟 文字組:(組長)譚麗菁 (組員)陳健新 李夢茵 盧勁弛 楊雅麗 出版日期:2005年6月6日 本刊所有文章,如欲轉載,請與港大團契聯絡。電郵:casu@www.hku.hk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 23 -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