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號 第三期

Page 1


走鋼線的事奉 4/ 為何要上團契莊?—事奉者心態的再思 8/ 兩種哭泣 12/ 發夢·追夢·為主發夢 14/ 我思故我...... 16/ 沒有文字的信仰 20/

冒號,意指說話,表達意見 發出自己的一把聲音


港 大 團 契

冒 號

第 三 期

/3


4/

走鋼線的事奉 團長 林旭東

港 大 團 契

冒 號

第 三 期

我信主時間不長,只有3年多,但 感恩自己有幸能在各方面上都有能力,也 有機會服侍弟兄姊妹,也能於當中事奉上 帝。 從被上帝呼召成門徒事奉祂到現在, 我能在這主的禾場內收割拾穗,心內應充 滿喜樂、更新,成長,心內對明天的事奉 生活滿有盼望的。我想的「理想事奉生 活」應該如此,但事實上事奉如走鋼線一 樣,險象環生,需要步步為營,因為現實 中的事奉是充滿試探的,一有差錯就是遠 離上帝,也遠離那個起初一心討天父喜樂 的自己,所以今次小弟藉此短文分享其中 的一些試探。 我們去事奉的時候,難免要接觸別 人。無論是弟兄姊妹,抑或是一些非信 徒,是熟識的親友,抑或是素未謀面的陌 路人,我們都少不免要跟他們有交流。我 們常掛在嘴邊要如何服侍身邊的人,藉此 討神的喜悅劃上等號,好像我們跟隨主的 教訓,找出誰是「我的鄰舍」或成為「別 人的鄰舍」,然後愛鄰如己就完成了這神 聖的事奉。 誠然,這些事都是我們跟隨聖 經的教訓及應行出來的,筆者也不是執筆

去批評服侍人的事及行為,實際上也沒有 甚麼可批評。但是在這服侍當中卻很可能 暗藏了我們察驗得到或未能察驗的試探。

自義的誘惑 作為信徒,我們被召成為一個受差 遣到群體當中服侍及宣揚聖道的僕人。 但我們很容易被「幫助別人」四字沖昏頭 腦。我不是說幫助別人本質上不對,而是 我們對「幫助別人」有過多的慾望,及對 自己的能耐過份的自信,會容易使軟弱的 我們「偏行己路」,成了自義的服侍者。 自義的服事從來離我們不遠,不要 以為自己沒有在自義的束縛中,反要時常 警醒。自義的服事以自我為中心,不論是 好是壞,都是出於個人的判斷及自以為義 而做的服侍。其中一個特點是來自人為的 努力。它使我們用著一切的努力、精力去 思考、設計如何提供、實踐服事。這是一 種自以為是,卻不問箇中為何的習慣,往


往就是慢慢帶我們進入一種喘不過氣、不 能自拔的糖衣毒藥,就是慢慢磨滅原有對 人的同情心,或起初幫助人的熱誠的荊棘 之路。有人是沒經過思考、禱告,不知不 覺的盲目服侍別人;有的是後知後覺的發 現,但因為責任的緣故卻騎虎難下;有的 卻是知道,但甘於掛著「甘心樂意」的招 牌去盡用、燃燒自己。但以上不同的人都 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當中的服侍都是出於 肉體的熱情及慾望,而非心靈裡的聲音、 引導。

們尋求人們看見自己行為的欣賞、讚美或 同情自己所作的努力。同時,亦使我們等 待、期望受服侍的人的回應、甚或回報, 當回應、回報不符期望就感到難過。這種 的服侍終歸只是滿足自己,把自己塑造成 一個表現出外顯的「謙卑」人群中的英 雄。這是比上文提及尋找自我價值,成為 相關的人更具破壞力的結果。這種追求成 為「謙卑」英雄、期望回應,會使人大大 遠離服侍的原意,也帶給服侍的群體,對 象不少的壓力。

這種自義的服侍甚或引導我們到一 個個人主義。首先是這種服侍往往依賴自 我。在這種服侍中久而久之就會靠賴自己 的經驗,知識,聲望,關係,技功,勞 力。我們會嘗試塑造自己成為一個高一等 的角色去扶助下面的人群,我們會問自 己:我還能給予甚麼呢,我還有甚麼可以 醫治別人呢,減輕人的痛苦呢。我們若不 警醒察驗自己,屬肉體的慾望很快就將服 侍變為「個人的服侍」,不知不覺我們是 為了能盡用盡顯自己的能力給予自己一個 交代:我在這群體都有所貢獻,我自己都 有其價值,能成為相關的人。這種從自我 出發的服侍常會導致兩種極端的結果。一 是自我放大,於服侍群體中消費,藉著服 侍的付出及服侍群體中生活中尋找自身價 值;或者即使自己儘使已盡一切努力,忙 得廢寢忘餐,卻發現自己沒影響力、不受 認同、枉然勞力,最終自暴自棄。

約翰福音五章裡,耶穌有關作見 證的教導說到:「41我不接受從人來的 榮耀,42但我知道,你們沒有愛上帝的 心。43我奉我父的名來了,你們並不接納 我;若有別人奉自己的名來,你們倒會接 納他。44你們互相受榮耀,卻不尋求從獨 一上帝來的榮耀,怎能信我呢?」我們互 相透過「服侍」、「事奉」之名去彼此恭 維、受榮耀,去滿足自己正正阻礙信仰, 因為人為了追求自義,便不再是尋找神 了。所以我們不要再以自己為聰明,不要 再抬舉自己的計劃,不要再單單以自己幫 助人的熱誠為服侍的動力泉源。我們需要 粉碎自己的意願,要學懂忍耐,要聆聽神 真正的呼召,及專心的事奉。

個人主義達到極致更使我們沉醉於 英雄主義。起初,我們可能出於主的呼召 及服侍人的愛心,但日子一長,軟弱的我們 很容易會墮入要求外表報償及期望收獲。 自義的服侍使我們留意別人的目光,叫我

港 大 團 契

冒 號

第 三 期

服侍的操練說起來容易,但我們有 不少的功課、操練需要我們學習的。

勒住舌頭 首先,正如潘霍華在《團契生活》 裡提及,我們要克服邪惡思想,而要克服 /5


港 大 團 契

冒 號

第 三 期

6/

自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讓它宣之於口。 我們要勒住舌頭,好讓能控制全身真正的 服侍人。雅各於雅各書四章提醒我們不可 論斷人 「11弟兄們,不可彼此詆毀。詆 毀弟兄或評斷弟兄的人,就是詆毀律法, 評斷律法;你若評斷律法,就不是遵行律 法,而是評斷者了。12立法者和審判者只 有一位;他就是那能拯救人也能毀滅人 的。你是誰,竟敢評斷你的鄰舍!」。 筆者認識一位弟兄常以「我唔論斷 人的」為口頭禪,雖然他多是以開玩笑性 質說出的,但卻使我思考此教導的意義。 我發現一個不互相論斷人的群體,能給我 們有更大、更闊的空間去認識自己(也包 括別人)被神所造的形象的可能性。因為 我們不再捆縛在別人的目光,別人的評 價,甚至別人的審判及定罪,不用在受那 充滿惡意及罪性的處境下思考自己的形象 應是如何。尤其對今天活在群體生活裡, 卻有著個人主義觀念的我們,勒住舌頭就 是對自己,對別人的一種釋放。勒住舌頭 的功課既使我們能更自由地真正服侍事 奉,本身也是群體服侍的一種。

靈裡的聆聽 嘴上的功課之後是聆聽的操練,正 如我們因聆聽神的道而愛祂一樣,我們要 愛我們的鄰舍也需要聆聽。比起一些無謀 的勞力,「離地」的宣講,聆聽對方更能 做到真正的服事。當我們從神感到愛後, 我們往往很有充勁,滿腔熱誠的想「幫助 別人」好使我能傳揚神的大愛,然後就會 問自己能貢獻甚麼。但真正的服事不是個

人的,我們須要聆聽受眾。透過聆聽我們 才明白對方的處境、需要。更重要的是透 過持久、忍耐的聆聽,就能帶給對方幫 助。 這是一種付出時間,專注的服侍, 而非視自己時間為寶貴,不願聆聽或不對 題的敷衍。有趣的是聆聽並非一種容易計 算的服侍。若我們只想簡簡單單的把「幫 助別人」的熱誠能有所「發揮」,往往我 們會選擇追求更有效率,更實質可見,更 能「給自己交代」的服侍。當中我們便會 忽視真正聆聽的重要性。為了不浪費這美 好的熱誠,我們除了聆聽主的呼召外,也 不能忽視服侍當中聆聽的「無用之用」。 實際上,愛心的聆聽就是神給予我們工具 及任務,透過富有深度、尊重的聆聽使彼 此都能接受神的恩典。所以,讓我們都於 每次服侍時都祈求張開我們屬靈的、肉體 的耳朵,將自己與對方一同帶到主面前受 醫治。

群體的服侍 或許你讀到這裡會發現筆者很強調 服侍時的群體性。不錯,我認為作耶穌的 門徒服侍是需要學習事奉是在群體中,共 同的、相互的事奉。如盧雲在他的《奉耶 穌的名》裡一再提醒我們耶穌派遣門徒是 「兩個兩個的」派遣出去。我們服侍人時 是與弟兄姊妹一起同工的。我們是共同的 為著主的緣故去事奉,去宣講祂的道。以 群體為單位的服侍,讓我們更能可見是耶 穌宣講真理,而非自己,是耶穌醫治別 人,而非自己。我們必須承認(筆者在團


契事奉時也是)我們是何其軟弱,就算是 奉主的名做事也不見得我們忠於耶穌。 但馬太福音十八章裡耶穌卻說:「9 我又實在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 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甚麼事,我在天上 的父必為他們成全。20因為,哪裏有兩三 個人奉我的名聚會,哪裏就有我在他們中 間。」正如筆者在《冒號》第一期寫道「 團契、禱告是神憐憫我們軟弱而給我們的 恩典」,我們雖然軟弱,然而神的恩典就 在此顯明,唯透過弟兄姊妹,服侍的伙伴 的禱告、支持,才使我們能緊靠主道,使 人看見我們是奉主的名而不是奉自己的名 而來的。 最後又最重要的操練是:操練自己 成為服侍人的人同時也是樂於被服侍的 人。正正因我們不是個人服侍而是服侍群 體,我們更需學習被服侍。約翰福音十三 章,主耶穌就要我們被服侍,否則便與他 無份,可見被服侍的重要性。「6到了西 門‧彼得跟前,彼得對他說:『主啊,你 洗我的腳嗎?』7耶穌回答他說:『我所做 的,你現在不知道,但以後會明白。』8彼 得對他說:『你絕對不可以洗我的腳!』 耶穌回答他:『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 份了。』」

義的試探,我們就要樂於接受別人對自己 的服侍、恩惠,並因此常存感恩的心。我 們彼此要透過互相督察、責備、勉勵,也 要謙卑接受、互相認罪、饒恕,才能使我 們能在自義面前站立得穩。

港 大 團 契

共同的活祭 最後,容讓我以羅馬書十二章 (NASB version)作結:1 Therefore I urge you, brethren, by the mercies of God, to present your bodies a living and holy sacrifice, [a] acceptable to God, which is your [b]spiritual service of worship.

冒 號

第 三 期

從英文的譯本觀察,我們更能看出 神所喜悅的、我們理應的事奉是由我們眾 人多個的身體(your bodies)獻上當作一個 活祭(a living and holy sacrifice)。我們嘗試 一人將自己奉上,在事奉的鋼線路上難免 忽左忽右失平衡,墮進左邊,因自義服侍 而自我膨脹;或往右邊跌倒,因熱情磨滅 而自暴自棄。唯有與旁邊鋼線上的伙伴同 行作「鋼線行者」,依靠神的帶領才能於 這路上繼續前行,共勉之。

其後耶穌教導我們要如此彼此服 侍。「14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老師,尚 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應當彼此洗腳。15 我給你們作了榜樣,為要你們照著我為 你們所做的去做。16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 們,僕人不大於主人;奉差的人也不大於 差他的人。17你們既知道這些事,若是去 實行就有福了。」換句話說,為了克服自 /7


港 大 團 契

冒 號

第 三 期

8/

為何要上團契莊? —事奉者心態的再思 Luke Wu 港大團契2015-16年度去屆代表 序言﹕這不是宣傳稿,這不是宣傳 稿,這不是宣傳稿。相信我,先看下去吧。 每年到了十月、十一月的時候,剛回 學不足個半月,CA又開始密鑼緊鼓地籌備 招募新一屆團契職員(通稱招莊),由招募 到真正成莊,約有三、四個月的時間讓團契 的弟兄姊妹不斷思考、不斷求問上帝、尋索 是否在來年以職員身份承擔在團契的事奉。 我們固然要為上帝親自揀選衪在大學團契的 工人而感恩,同時也感謝有心志者肯為團契 的無條件付出。本文副題為「事奉者心態的 再思」,筆者無意評價任何一位有志在團契 事奉者的想法,只是希望藉此機會,分享昔 日筆者在團契事奉的觀察,藉此給予正在考 慮「上團契莊」的弟兄姊妹幾點獻議;同時 也時刻提醒自己別把本文寫為一般的宣傳繕 稿,希望有志者能不致立刻把這文省略掉。 雖然很順理成章地說「感謝來屆職員 的付出」,但現實上往往不是這般順利地保 證團契內一定有弟兄姊妹願意成為莊員。不 少曾有考慮過「上莊」與否的弟兄姊妹,都 曾有一定的掙扎和攔阻,以下是幾個弟兄姊 妹在考慮不上莊的「我無」原因﹕

1)「我無時間,上莊好chur,教會的事奉又 忙到透不了氣。」 答﹕的確,CA不是一支hea的莊,如果想上 莊「撻皮」的話,我倒勸你打道回府。要認 真想的問題是,衡量我們事奉與否的尺度是 否僅限於此。時間、工作量是現實的考量, 我不相信憑信心神就會供應時間、能力的虛 話,每個人都需仔細考慮清楚能否有心力負 擔「額外」的莊務;不過,除非你是矢志「 爆四」或兼職王的工作狂,相信你計劃不上 莊的空餘時間總會慢慢被其他東西滲入,真 正歸回學習時間的比律有多少?大家心中有 數。而且,如果大家是愛CA這個團契的話, 每星期恆常回週會、小組花的時間難道又不 是chur嗎?為何大家依然肯恆常付上?倘若 你覺得只要不上莊就能花少些時間在團契, 平常聚會可返可不返、弟兄姊妹可見可不見 的話,那返CA對於你來說又是甚麼?肯定的 是,上團契莊的問題你最好先放在一旁。 至於教會事奉與團契事奉的拉扯,這 又是確確實實的兩難題。筆者不是在宣揚為


了在團契事奉就要放棄教會的事奉。真的, 兩者沒輕重之分,甚至如果當我們說CA是 扮演教會先鋒的角色1,CA人理應受差遣, 致力在教會參與及事奉。如果教會的事奉真 的忙到負擔不起額外的事奉,不要緊,把在 CA所學所得與教會的弟兄姊妹分享。如果有 空間選擇的,不妨想想在兩處事奉的分別。 大學團契的弟兄姊妹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學 科、不同宗派,但有著共同大學生基督徒的 身份,比起教會團契,這裏的弟兄姊妹有著 更為類似和同質的處境、思考能力,乃至由 身份建基出的使命,因此所得。假設我們一 生都會奉獻教會,那麼在大學三四年中抽點 時間,嘗試別樣的事奉和群體,也未嘗不是 新的選擇吧。2 2)「我無能力、無方向,不懂怎帶週會,又 沒甚麼鴻圖大志想在CA做。」 答:不知從何時開始,團契間彷彿流傳一種 共同期望,總是認為那些表現出眾,善於在 群眾中主動地發言(通常內容十分長),敢 於在公開的禱告會內領禱,對團契事務具獨 到見解,又滿有屬靈恩賜、神學知識,凡事 感謝主,這類得到不少弟兄姊妹欣賞的人才 適合做莊員,當中能力最強、最「Champ」 者便是當團長的材料了。CA老鬼蕭壽華牧 師早在70年代已稱這種現象為團契的「猛人 觀」,他分析「猛人」的好見證吸引了弟兄 姊妹爭相模仿和膜拜。3 我們在團契事奉中渴 求恩賜,崇尚所謂的「Champ」,當我們致 力在CA這信仰團體活出有別於大學文化的見 證,難道這不是大學文化中精英主義的翻版 嗎?團契又是如世俗般事事評價、把人分層 分級的地方嗎? 「我若能說人間的方言,甚至天使的 語言,卻沒有愛,我就成為鳴的鑼、響的鈸 一般。我若有先知講道的能力,也明白各樣 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齊備的信心, 使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了什 麼。我若將所有的財產救濟窮人,又犧牲自 己的身體讓人誇讚,卻沒有愛,仍然對我無 益。」(林前13:1-3),整篇哥林多前書十三 章致力把愛與恩賜、能力、行為分開,不是

說事奉時的能力與恩賜是不重要,但在時間 性及整全度上,愛比一切的能力、恩賜都要 長久和完整。要承擔團契職員的工作,一些 實務是必須要處理,也有些技巧是需要去學 習,但在籌算這些之先,我們又有否真正的 愛團契內的弟兄姊妹,以愛彼此服侍、以生 命對待生命?團契(Fellowship)一義包含合 一的感受,愛心的分享及與信徒的相交。4 我 相信在愛的群體中,職員能力縱有欠缺,弟 兄姊妹都會樂意包容、互相「補位」。 蕭牧師就如此訓勉﹕「今天的學生 團契,不單需要一些對各樣事情有真知灼見 的「猛人」,更需要一些深切地愛神愛人的 信徒,能夠生動和積極地去作一些多不為群 眾所知曉的關心,照顧的工作。倘若「彼此 相愛」不能成為基督徒團契的特質,它所傳 講的「客觀事實」、「主觀經歷」都只是一 些空洞的言詞而已。多少時候,我們對肢體 的關心,常是一些被動的反射作用。當別人 的困難被公開出來的時候,我們才開始去著 急、去擔心、去關懷,這種關懷通常只能維 持片刻。那真正的關懷,並非一時感情的激 動,卻是一種意志上的決定,時刻主動地去 瞭解別人的情況與需要;並且考慮他們會遇 到的問題,給他們幫助,提醒和勤告。」5

港 大 團 契

冒 號

第 三 期

3)「我無腦,那些信仰問題好深,自覺不是 信仰反思的材料。」 答﹕要說金句式的安慰說話,是很容易的, 「人人要照自己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 各種恩賜的好管家。若有人講道,他要按著 神的聖言講;若有人服事,他要按著神所賜 的力量服事……」(彼前4:10-11)神會賜下不同 恩賜的人彼此服侍,所以不懂信仰反思是不 要緊。 但很抱歉,這不是我的心底話。作 為大學團契的一分子,擁有著大學生身份的 基督徒群體,我還是會對大家的智慧有點期 望。無論是否團契職員,都會最低限度期盼 大家回來時能以大學生應有的知性及思考, 認真地對待及建立自己的信仰,不人云亦 云,不把福音簡化為四條律及五粒珠。如果

/9


港 大 團 契

冒 號

第 三 期

10 /

要承擔莊員的職責,一定的信仰知識追求是 必須,這方面我相信偉大的FES(香港基督 徒學生福音團契)的門徒訓練絕對能幫助大 家。最重要的是別怕犯錯、別怕所講的看似 不正確、也別怕衝突;大學團契就是一個這 樣平等、開放的平台,沒有傳道人給予的 最終答案,彼此在釋經、信仰問題、生活掙 扎中互相思辯、尋索,共同建立「第一手信 仰」6 。 即使滿腦子信仰反思,所謂的「神學 猛人」,往往在「落地」帶領、甚至是參與 團契,亦不代表是成功的保證。這些人不會 開口就是經文、閉口是巴特的言說上帝,但 總覺得自己有一定神哲學的知識,與一般團 友水平有別,藉著所學的查經、讀書組、屬 靈操練等的幾道板斧,盡了教導的職責,就 以為盡了做莊員的本份。7 同時,當這種自視 為教導者、高人一等的心態乍現時,他便與 這個屬靈群體越走越遠,表面上滿有屬靈的 教導,但實際上這種把人分等分級的心態把 自己視為高於這群體之上,更不會開放自己 內心一同進入這個有形的團契 8。同時,信反 同樣會使CA人墮入犬儒(Cynical)的陷阱, 一些追隨信仰反省的人發展出自義和自憐的 傾向,也忘記了信仰反省很多時要有信仰實 踐作基礎,於是流於整日空談,凡事批判, 不去體驗,不作行動。9 筆者以此聞足自誡, 共勉之。 我深受CA 六十一莊的事奉經歷感動, 這群年輕的小伙子雖然不如現莊(62莊)般 成熟又聰明,最擅長的東西不是信仰反思, 但在他們身上我看到每人的生命在團契經歷 中得以成長和改變,在群體中互相勉勵。上 莊不是單純的工作和責任,開放自己的生命 在事奉路中讓上帝陶造也是重要的一環,僅 是藉此機會褒揚一番吧。 4)「我無上帝給我明顯的上莊啟示。」 答:不如嘗試換一個角度去想,如果有人說 上帝有明顯啟示他一定要在團契事奉,倒是 件頗讓人吃驚的事。要不是他滿受恩寵,上 主憐愛他而賜他驚天動地、凡人可能看不到

的「絕對要」上莊印證,就是有別樣不純正 的可能性。同時按這樣的邏輯,如果其他人 沒清晰的啟示而最終上了莊,我只是害怕這 些人會被上帝擊殺,AGM(周年會員大會) 時會被雷劈死。哎呀,上莊很危險。 話說回頭,為何我們愛在上莊這些看 似「重大關頭」就求上帝的啟示?其實如果 我們視上團契莊如同一致如其他為神而擺上 的事奉時,我們可有否在其他事奉上求上帝 指引,例如做迎新營/夏令營籌委、查經組 組長、敬拜時擔任琴手、甚至按Powerpoint、 負責搬椅子的場務,我們會否因沒有啟示就 不做?筆者不是否定祈禱求問的重要性, 只是想指出如果我們太執著於見到實在的啟 示才決定我們的選擇,無疑把信心本末倒 置。10 上帝是大能、掌管時間的上帝,無論 我們怎樣選擇,衪的靈都會為我們引導最美 的道路,何謂最美,也只有父知道。筆者相 信我們很少為自己是否參與CA而求問,難道 我們能回到CA這個大家庭又不是衪的美意? 順帶一提,曾有些啟示是「神叫我今 年在CA/港大事奉衪,所以我要上莊。」至 於這個召命與CA這個「團契」的弟兄姊妹有 何關係?「想不到,都是搞好週會、做好宣 傳吧。」那落了莊你會如何?「神叫我今年 在CA吧,沒說明年,那當然是離開CA吧。」 想說的是,如果團契的事奉抽空了弟兄姊妹 間「團契」(fellowship)彼此關係的處境, 視個人召命與團契內弟兄姊妹的生命亳無關 連的話,這或許是上帝、或是你一廂情願的 期望,視房角石的群體為個人的踏腳石。團 契生活不是為上莊而存在,反而是有了弟 兄姊妹彼此結連的團契生活,才願意以上莊 (其中一個)的方式來彼此服侍。上莊不是 團契的根本,弟兄姊妹間的團契生活才叫團 契。將心比己,我們也很難想像有教會會容 許有人當事奉時才回來,完了任期就離開教 會吧?那為何團契又可以? 5)「我自覺自己適合上莊。」 答﹕這可能是全文的總結。讀到這裏,你可 能覺得我在「趕客」多過像招人上莊;說過


了,這不是宣傳稿,而是事奉心態的再思。 老實說,我不認為人人皆適合上團契莊,或 者正確點說,不是此時此刻就適合上團契莊 事奉。當然我沒資格論斷誰人適合與否,清 楚的只有當事人自己與上帝。 無論現時的你是對上團契莊毫無認 知、在猶豫自己能否承擔、還是已信心滿 滿、準備就緒,都嘗試給自己停一停、靜一 靜、想多一想,或許你會有新的想法和得 著,畢竟還有時間。上面幾則羅生門反例, 如果看罷後有點不是味兒的感覺,希望別只 對我念念不忘;相反,我寄望有志事奉者不 因此而放棄、或自覺被否定而耿耿於懷,而 是仔細思考嘴嚼,發現有改善空間就及早改 正。 末了的話:

當一早已決定不會上莊,或是最終決

定不上莊的你,或許看到這裏未免納悶。團 契是一個共施、共享、共有的合一群體。11 港大團契的將來不僅是莊員的事,而是每一 個團友也有其位份及職責。事實上,團友可 在AGM上除了被通知候選莊員的年度報告 及人事任命,更可主動地提案、或在工作報 告給予意見修改,使AGM再不是單單用來 「Cam人」,年度報告也不再是只屬於該屆 莊員的報告,而是真正每一個團友都能共同 分享、共同參與、共同建構CA這個有形和實 體的群體。即使誰人擔任莊員,大專團契所 能做的,仍是培養開放,互相接納的氣氛, 讓人的尊嚴得以重新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隔 閡得以消除﹕是「叻」與「不叻」的隔閡、 「在位」與「不在位」的隔閡。沒有甚麼 特別的活動可以促成這種氣氛,但教導、反 省、互相認罪,每一個領袖的敏感、每一個 團友的努力,卻是必要的。12

港 大 團 契

讓團契成為真正的團契,共勉之!

冒 號

1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憲章,2.1.3項,2011年版本 2 詳參FES大專部《福音校園 2 ——佈道理念.佈道策劃.多元佈道》,(香港,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 契,2007年) 3 源於「可能是團友渴慕長進,也可能是由於他們渴望能夠擠身於「猛人」之列,得到「猛人」所得的讚 賞;因此團契內「猛人」的表現,追求方向並他們的言語行為,對整個團契都有直接影響……更有人認為一 個團契的興衰,是決定於這個團契內「猛人」的數目,並他們「威猛」的程度……」 蕭壽華,《猛人》,大專基督徒日報,原載於(《橄欖》第四期(1979年七月) 及 第五期(1976年六月)) https://collegechristiandaily.wordpress.com/2015/11/10/%E7%8C%9B%E4%BA%BA/ 4 譚偉德﹕《團契狂想曲》,(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92年),頁13 5 蕭壽華,《猛人》,大專基督徒日報,原載於(《橄欖》第四期(1979年七月) 及 第五期(1976年六月)) 6 詳參FES大專部《福音校園 2 ——佈道理念.佈道策劃.多元佈道》,(香港,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 契,2007年) 7 蕭壽華牧師也就此批評﹕「然而這種「教導」、「勸勉」似乎已經與聖經所說的,有很大分別。保羅告訴 帖撒羅尼迦的教會說:「我們怎樣勸勉你們,囑咐你們,安慰你們,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一種沒 有帶著愛心,缺乏那份強烈地盼望對方能得到幫助的「提醒」,只會築起肢體間的壁壘,令那些「受教者」 、「被鋤者」,對「猛人」產生一種畏懼感。縱或不至於此,也會令一些團友不自覺地在他們面前隱藏自己 的弱點,以挽回個人自尊,因而阻礙肢體間的真誠相交。」 蕭壽華,《猛人》,大專基督徒日報,原載於(《橄欖》第四期(1979年七月) 及 第五期(1976年六月)) https://collegechristiandaily.wordpress.com/2015/11/10/%E7%8C%9B%E4%BA%BA/ 8 譚偉德﹕《團契狂想曲》,(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92年),頁16、36-39 9 關啟文﹕《培育神學思考是港大團契的使命嗎?》,2002年,「關懷.啟示.文化」──關啟文個人網頁 http://kwankaiman.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11.html 10 詳參 梁家麟﹕《憑誰意行》,(香港,基道出版社,1992年) 11 譚偉德﹕《團契狂想曲》,(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92年),頁14 12 陳士齊﹕《理想中的大專團契》,原載於陳士齊、霍玉蓮的《思想列車》,(香港,宣道出版社,1993 年),頁166

第 三 期

/ 11


12 /

兩種哭泣

港 大 團 契

冒 號

第 三 期

每當雨天的時候 我的心總會不由自主的憂傷 每當黑幕垂下 我會聽見那從遠處傳來的音樂 那似曾相識 仿佛在出生以前便已聽過的歌調 耳畔輕唱 伸出一根令人難以忍耐的手指撥動我心底 最脆弱敏感的一根弦 扭開音響 播出歡快激動的舞曲 讓它去掩蓋那幽怨的悲歌 為何我心仍在淌淚?我的鼻子仍是酸酸的? 哀愁遊蕩於的身體每一寸地方 猶如化為石頭的岩漿 化為堅冰的冰河 充斥我每一條血管 每動一下手和腳都真切感受到它的存在 衪說,不要憂愁 衪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淚水閉塞了我的耳朵 疼痛使我的神經麻木 輕輕躍進漩渦 尋找那一點希望 那怕只是一點點 即使我一點也看不見 它帶著我翻騰 上下顛倒世界 時間和空間的意義與我愈來愈遠 連皮膚皺起來也毫不知情 衪的手將我從死潭中拿出來 可能是拉出來 也可能是托出來 反正我沒有絲毫印象 我回轉 回望衪 所有的情緒都融合結晶成一綴清淚 劃過臉頰 是不一樣的哭泣


港 大 團 契

冒 號

第 三 期

/ 13


14 /

發夢‧追夢‧為主發夢 上帝所愛的「壞人」

港 大 團 契

冒 號

第 三 期

大學是甚麼?

大學是發夢、追夢的時機。大學生的 時間有彈性,可以自由的安排自己的行程, 不用受到成人面對工作的掣肘。中學生需要 按著時間表上課,大學生則可以隨心蹺課, 只須按時候交功課就可以。對不介意GPA的 朋友或者天才級的同學,大學的學業應該對 他們是零煩惱的。 那大學與追夢有甚麼關係?當然有! 自由的時間表讓我們能夠按照自己的需要及 喜好隨意編排每日的行程。想打波?加入校 隊日打夜打也無妨。想上莊?大把莊有得你 上!(例如CA莊啦、NDSG莊啦…) 想出pool? 出到咪出囉!XD基本上,大學生涯真的是容 讓大家「為所欲為」的大好機會。 可是,作為基督徒的你,有想過如何 為主發夢、追夢嗎? 我不是在批評上述的事情是不應作 的。做運動、上莊、拍拖…這一切都是好 的;不過,我的問題是,上帝有沒有參與我

們的大學生涯呢?換言之,我是在慫恿大家 要上CA莊?要加入NDSG?要參與校園事 奉?以上的事奉故然是美事,但如果你沒有 感動參與其中,一切都是徒然。事實上,事 奉有很多種。為學校參與運動比賽,贏了, 將榮耀歸於神;輸了,有運動精神,學習欣 賞對方,同時反省自身的不足。上莊,不會 因為莊務繁重放棄教會生活,甚至向莊友分 享福音,讓福音的種子埋在其中。拍拖,只 要雙方能夠見證從上帝而來愛,那又何嘗不 是美事呢?那我又如何追夢呢?感謝主,上 帝讓孩子先有一年在NDSG事奉的機會,認 識內地生。接著的這一年,雖然我沒有繼續 參與HKU NDSG的事奉,幽默的上帝卻讓我 開展另一種內地生事工:我開始了義補的生 活。 那個孩子,在別人面前我會稱之為「 仔」或者「細佬」,是在我的中學認識的。 長話短說,就是我看到他做英文功課吃力 的樣子,然後在課堂上又沒有足夠的時間教 他,而且他沒有很多資源,我亦知道學校沒 有可能會出一筆金錢給我教他一個人,我就 說我願意免費教他。那個時候,我有很多晚


NDSG 內地生小組是港大團契的功能小組之一,專門服侍港大的內地同學。他們以「不 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為宗旨,盼望以基督的愛服侍他們。他們希望藉著不同活動, 包括廣東話班、信仰探索小組和生活小組,跟內地同學建立關係,幫助他們適應新環 境、認識香港,並與他們同行,更希望給他們更多認識信仰的機會。

上都在麥當勞渡過。初時身邊有很多不同的 聲音:家人會覺得我太「搏」,怕我麻煩到 孩子;有些朋友就擔心我壓力太大,自己都 照顧不了自己還要多照顧一個人;然後我自 己很在意有些人會覺得我笨 (雖然沒有人在我 面前這樣笑我啦)。不知不覺間,原來我已經 教了他8個多月了,經歷了兩次考試。順帶一 提,我最瘋癲的時候是一整天都呆在他家裡 陪他讀書的(我會開玩笑說,幸好是義補,要 不他的家人一定哭著給補習費!)。還有,因 為後來跟他的家人也越來越熟,我又因為看 不過眼,連他的姐姐們都有在教。 有些朋友會說,你好愛他們喔。當 然!我把他們視為自己的親生兄弟姐妹, 他們也把我看作半個家人了。不過,對我而 言,這不是上帝讓我愛他人的機會;這是上 帝讓我經歷愛和認識愛的機會。 起初我會因為很在乎他們而用盡自己 的方法表達關心及提供幫助,但有時候不但 他們未必能夠真正獲得幫助,我自己也會吃 不消而崩潰。慢慢日子久了,我才發現,如 果我不是藉著上帝去愛他們,那我作的豈不 是枉然的嗎?如果我因為愛他們而沒有愛自 己的空間,這真的是愛嗎?感謝主,上帝讓 我不停的感受到祂的愛和孩子們的體諒及關 懷。如今我會不時提醒自己,上帝愛我,上 帝也愛這些孩子。我們愛,因為神先愛。

孩子跟他的家人都知道我是基督徒, 但我很少會特意跟他們分享福音(孩子初期有 跟我一起返教會,但他覺得有點悶所以後來 沒有再返了)。上面這句說話竟然從孩子口 中而出,我那時真的感動得差點落淚:原來 上帝一直都在工作!感謝主!我相信總有一 天,他們一家必定會相信主耶穌的—畢竟上 帝愛他們!

港 大 團 契

我不是說要你立刻找個人義補,我亦 相信這不是太有可能的。我只是想提出一個 問題,你有想過如何為主作夢嗎?你對哪些 群體有感動?好好為這件事交托禱告,我相 信神一定會讓我們一同與主高飛,邁向我們 與主的夢想。

冒 號

第 三 期

詩歌「讓我高飛」最後一句是「或 會再沒有造夢者,仍要一生振翅」。追夢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主追夢更是一件讓人 難以理解的事。這個追夢的過程我流過很多 淚水,可能有一公升以上吧?只是這個追夢 的過程還未結束,其實也不會有結束的一天 吧—我可是要跟他們一生同行的呢!哈哈!

共勉之。

+

最近孩子他要一考,其中一科是宗 教,那天我就跟他一起看看聖經課課本,向 他講解所羅門及以利亞的故事。 「其實呢我成日都覺得咩佛教呀個D 唔真,我覺得呢個神真D囉!媽,你知唔知邊 個係上帝?你知唔知邊個係耶穌?」

/ 15


16 /

我思故我...... CA文字人

港 大 團 契

冒 號

第 三 期

今年的CA莊在週會中加入了不少信仰 討論的元素,不時就一個特定主題拋出反思 問題,希望推動我們從信仰角度思考,而近 期的一次週會中,我們更試圖討論「思考」 這行為本身的意義與基礎。90年代以前,CA 盛行有濃厚「信仰反思」氛圍的信徒生命, 活躍的「信反」文字工作更造就了既有深度 又富爭議性的《橄欖》,對筆者來說,那是 傳說一般的時代。香港人生活在文化沙漠, 而現代年青人則是安於其中的仙人掌,這 是不少上輩的宣稱,但我又不盡認同。同輩 之間的交流讓我肯定當今年青人確實有屬於 自己的主見和思維模式,只是想法往往在還 幼嫩之時便被眾多的主流文化媒體沖刷,最 後無法鞏固、整合以至用文字或行動表達, 對年輕信徒來說更是如此。我認為在這種瞬 息萬變的時代,「信仰反思」應該重拾其地 位,以鼓勵年青人尋找屬於自己的信仰思考 模式。不過作為建立信仰基礎的工具,「信 反」本身亦擁有一定的危險性。 筆者覺得「信仰反思」給人一種很飄 渺的感覺。假如說是「信仰思考」,我起碼 能將其理解為: 從信仰角度或聖經基礎去思考 如何根據信仰回應社會現況以及實踐信仰。

反思卻帶有一種自我質疑、挑戰的口吻,用 於個人生命上倒可帶來反省、自省的效果, 但當觸及到信仰本質、聖經的真理時,反思 的底線應如何定斷? 當我們說信仰是生命一 部份,那麼透過反思信仰,我們其實是想達 到甚麼目標? 有甚麼信仰元素是反思可以觸 及又有哪些需要敬而遠之? 筆者提出這些問 題的原因有二 ── 一方面是由衷希望基督 徒除了能以感性的「我愛你,你愛我,人人 愛人人」方式連繫,亦能多點用理性而認真 的對話互相建立; 另一方面是回想起末代《橄 欖》由於「信反」的緣故導致信徒放棄信仰 的可怕景象,而希望質問「信反」的本質和 實踐方向。不過筆者也是一棵幼苗,要說提 出擲地有聲的論點,實不敢為,只能拋出零 亂的說詞(留下討論空間?),但我相信這也是 實踐反思的好機會。 首先,問「思考重不重要?」實在是 廢話(抽下莊水)。基本上人類除了「食痾 瞓」之外,只懂得思考,但這不代表我們 「善於」思考。有時我們思考途中會變成釣 魚,魂遊太虛;有時我們思考會鑽牛角尖, 執著單一答案;有時思考像一潭死水;有時 卻像翻天巨浪;最可怕的是,我們不是將片


作為港大團契的功能小組,文字組自建立以來的數十年間,一直以信仰反思作為文字組 出版刊物的特色。通過組員們通過閱讀各類文章和書籍,分析其中的內容,沉澱自己的 思緒和從神而來的啟示,最後以文字在刊物上向讀者傳達,期望能使無論作者還是讀者 在信仰上都有更深入的反思和激蕩。

刻情緒化的思考變為破壞性的行為,便是因 缺乏或過份思考而失去了行動的決心。 所以 問題應集中在「我們為甚麼思考? 為了甚麼思 考? 和如何思考?」的問題上。 說到我會想甚麼,我絕不會含糊其詞 ── 我大多數時間在想我在乎的東西,我相 信讀者應該或多或少都是這樣。這是人的天 性! 上lecture教考試範圍外的東西時總會用上 1/3教考試有關exercise的腦筋,空餘時間無聊 search下openrice也不會思考世界和平、糧食 危機之類的「大」事。這是理所當然的也無 可指責。 當大家都著重解決自己的問題時, 世界就順利運作了,可惜事實並非如此…… 故此,我們的思考過程往往起源於我們心意 的定位 - 我care故我思。但是我們要分清楚「 在乎」和「有感覺」,很多時候我們是純以 感覺去「理解」一件事情,去作最低限度的 回應,而並非真正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可以 輕易把FB頭像換成三色以表對患難中的人的 支持,但我們不會因此開始思考恐怖主義、 帝國主義和暴力的底蘊,不會因此「在乎」 走出這種爭鬥的方法。你可能會說這又是一 個雞先蛋先的問題,究竟是因在乎而思考還 是思考過後才在乎? 不過筆者看下去是前者 多於後者。重點是,有時我們連自己都欺騙 了,以為世界上的人都在思考世界大事,但 其實大家只是一時感情用事,發下感情電波 罷了。所以保羅在腓立比書說「各人不要 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時用的「 顧」字實在太精彩了,耶穌正正是想我們既 逆天性又順本性的實踐信仰。要學習愛人如 己,我們必須學習思考自身以外的事,但是 要思考在外的事,我們必須先「在乎」別人 的事(而不是霎時感動),可是這是有違我們 自私的天性,所以我們需要救恩,以基督的 心為心,因為耶穌已經以行動示範了如何放 下自己去全心顧念別人(罪人)的事。當然,懂

得思考不等於懂得反思。舉個例,考試分數 不如意時我很容易先會思考試卷的內容是否 不恰當、評卷過程是否出了錯或者老師講課 時是否有遺漏,但會有點抗拒反思自己在溫 習時所下的功夫以及態度。 事實上,思考不一定需要在乎一件 事才會出現,有時候思考是一種自我實現的 行動,即是我們可以為了思考而思考,為了 延續思考的空間而創造思考的需要! 這種思 考模式對信仰的整全是有一定的危險性。為 思考而思考而最後達致一個可觀的答案是一 種古希臘式的哲學理念,思考不需要有切身 的感情推動都能延續下去,例如將用於建築 的幾何美學發展成為理解宇宙空間的理論, 一切皆出自「thought experiment」。古希臘 的思維確實豐富了不少人類對自然的理解但 在於理解信仰的層面上有一定使用的難度和 危險性。因此,當我們想實踐信仰反思時, 我們必須時常檢視自己的出發點。首先,我 相信基督信仰不是一個單靠邏輯思考便能理 解的信仰,而是一個需要用「心」「思」去 「體」「會」的生命歷程,必須窮一生去認 識,既用信心去體驗,亦以思考去領會。我 一直強調是體驗和領會,因為既然上帝的話 語是真理,就不需要順從我們的假設或者擁 有既定的答案,答案是和問題相對的,根據 問題的問法和前設可以有對錯,但真理卻不 能。我們在思考信仰問題時,必須時常留意 自己是懷著甚麼目的出發。我們想找出解決 所有因難的百答? 我們想驗證信仰的真偽? 我 們想知道事情背後的意義? 抑或純粹想更加了 解上帝的本質? 沒有一個出發點是完全正確或 完全錯誤,否則信仰反思只會是另一種機械 式的信仰實踐,不過偏執任何一方都會做成 偏頗的信徒生命。更重要是單憑一個在乎的 心去反思並不能讓人更完整認識信仰,因為 耶穌說過自己既是「真理」亦是「道路」和

港 大 團 契

冒 號

第 三 期

/ 17


港 大 團 契

冒 號

第 三 期

18 /

「生命」,這道路需要我們去切身行走,這 生命則需要有聖靈內住的心去感受。 我們應該如何思考也和反思的心態 牽上關係。保羅在叫我們顧別人的事以前 強調我們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 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而且要「存心謙 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這幾節經文為 「顧」(以及思考)這個行動下了前提。那麼 這代不代表基督徒應該有一致的思考模式, 接受填鴨式的思維訓練? 這好像和我對反思 的理解有所相違。我覺得這幾句文字給我的 提醒是,若要實踐「信反」和尋找合乎中道 的「信反」模式,我們必須一起去思考,一 起去討論,一起承受反思帶來的衝擊。另外 信仰反思的目的並非在於擊垮別人的論說, 而是以謙卑造就雙方的生命。靠著一個健康 的群體生命去盛載「信反」能收三方面的效 果: 1).藉群體效應帶動,幫助不習慣思考的信 徒認清反思的重要性。 2).創造空間讓我們有 更充分的機會實踐「顧」別人而生的思考。 3).靠這群體去回應反思所得的結論,以致我 們的反思能得著生命和意義而非停留於為思 考而思考的層面上。筆者正正在CA的文字組 中深深體會到理性的信仰交流是何等美好而 有裨益的信徒生命實踐。 若然我所寫的都不盡「無」用,能藉 此淺陋的見解激勵大家和身邊的弟兄姊妹建 立認真而堅穩的信仰對話,一起體會上帝創 造的精奇、細嚐主真理的奧妙,就真的最好 不過了!


港 大 團 契

冒 號

第 三 期

/ 19


20 /

沒有文字的信仰 唐家裕

港 大 團 契

冒 號

第 三 期

兩三年前,身邊的人或網絡討論時 會出現一個問題:你上次看書是什麼時候? 於那一時候,有一種氣氛,像贖罪一樣,反 省一個沒有文字的世代,恐懼一個沒有文化 的香港。的確,踏入二十一世紀,假日以至 平日的休閒活動不再局限於閱讀,上網、打 機、hea是更不費吹灰之力來消磨時間的方 法。我們生活中閱讀的時間愈來愈少,特別 是擁有多姿多采又忙碌生活的大學生。

那我們的信仰呢?

我個人觀察,大部分教會都有敬拜 隊、詩班、侍奉隊這些協助崇拜進行的侍 奉人員。對外則有社關組、佈道組、宣教組 等服務社區及傳福音的群組。當然,教會 亦有團契小組,讓基督徒互相認識,成長, 勉勵。文字似乎並不明顯的出現於教會生活 中。這多多少少解釋為何香港基督教最大的 文字媒體多年來仍在苦苦支撐,可算是反映 香港基督教文字風氣愈趨息微的現象。 實際上,文字在默默地承托著信仰。 我們有讀經的時間; 崇拜講員的道,都是基 於聖經、神學思想,基於閱讀; 靈修材料中

的故事、反省,以及一些生命見證都是文字 產物。但除了讀經外,香港的基督教文字風 氣好像只局限於教牧、神學院、文字事工群 體,而與信徒之間的關係並不明顯。 文字,卻於建構信仰上,佔了重要的 地位。 與上帝最接近的文字,當然是聖經。 聖經是上帝啟示先知及門徒寫下的文字,是 我們認識耶穌在世時所作所為的唯一途徑, 蘊藏著祂的道。提摩太後書三章十六節: 「16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 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我們的 信仰需要聖經,更必需要以聖經作其根基。 在讀經之後,我們往往吸收了大量的 道理、比喻,卻不明白。理解聖經一般需要 資深屬靈領袖的意見及知識,或可以閱讀更 多書籍如解經書等去解決疑難。另外, 閱讀更 能讓我們檢視自己信仰。例如聖餐,初信時 我們可能明白是紀念耶穌為世人的罪受死。 但一兩個月前我讀了羅雲•威廉斯的《作主 門徒》,當中講及聖餐紀念復活的主的重要 性,以及當中耶穌邀請我接待祂及我開放自


己接待耶穌的意義等。這次經歷擴闊了我對 聖餐的認識,把它與我生命的狀態,罪,以 至對待其他人,這些生活中遇上的事連結一 起。閱讀更多,可讓我們更明白上帝的道的 奇妙及其意義,使其更扎根於生命。 文字亦把我們與前人結連,掌握上 帝揭示給他們的道。上帝賜予智慧給前人, 讓他們經歷神,並且揭示祂的道給他們。但 他們沒有把所接收的信息私有,而是把其分 享給弟兄姊妹,以至是下一代。藉著他們思 考後產生的文字,我們可以獲得這些內容, 反思自己。當然,異端、偏差無處不在,因 此我們需要基於聖經及上帝給予的智慧去判 斷對錯。而且作為大學生,特別是香港大學 學生,我們是更有能力的一群去學習,去判 斷。

住,心中卻沒有聖靈,不能察覺到上帝,失 去信仰的根。我個人正正就是經歷過脫離文 字的恐怖,才需要藉此文提醒自己再次失去 透過文字的危險。 文字與我們的距離,其實亦沒有那麼 遠,更不只是於facebook、網上媒體中存在。 我自己的教會,於每週的程序表上都有教牧 所寫的牧者心聲,當中經常會有一些貼近我 們身邊人和事的信仰反思、威受。或者,靈 修分享等都是一個用文字啟發信仰的途徑; 但若果希望有更多思考,想尋求更多時,不 妨走一趟基督教書室,書架上的書籍可能讓 你再一次認識信仰。最重要的,當然是讀上 帝啟示先知,賜予我們的聖經吧!

港 大 團 契

冒 號

第 三 期

讀了那麼多,想了那麼多,又是為了 什麼?首先,我們若認耶穌基督為救主,卻 沒有去更認識祂及祂的道,我認為這是匪而 所思及荒謬的。我們更認識主的道,能使祂 的道對我們生命有更大的影響,更能察覺祂 的作為。這影響是包括思想上,心靈上,更 擴展至行動上的。實踐上,我們按著所接收 的去行動,向世界展現基督徒群體的生活, 去回應這個世界。提摩太後書三章十六至十 七節: 「16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 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17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 事。」 至此,可能有讀者以為我是在道德 高地上責罵其他信徒,甚至責罵教牧、教 會。其實,我自己都正透過這篇文章去反省 自己信仰的狀況。我個人曾經歷脫離聖經、 文字,只有詩歌、敬拜、團契的信仰生活。 那個光景,我好像被上帝、耶穌的名字包圍

/ 21


港 大 團 契

冒 號

第 三 期

22 /


關於港大團契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顧名思義就 是由港大基督徒學生組成的團契,成立於 1953年,至今已有六十多年歷史。我們十 分重視信仰反思,屬靈操練和合一精神。 我們希望能在港大裏作鹽作光,聯繫其他 校內的基督徒群體,同心將福音傳揚出 去。我們舉辦恆常週會、祈禱會,讓港 大弟兄姊妹一起敬拜上帝、相交相愛。此 外,我們舉辦福音週、邀請講員講道、舉 行工作坊和設立攤位等等,讓港大同學有 更多接觸福音和親近神的機會。

了解更多 www.casu.hkusu.hku.hk www.facebook.com/cahkusu www.instagram.com/cahkusu www.issuu.com/cahkusu

聯絡我們 cahkusu@gmail.com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團訊 冒號 第三期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號 © 2015年11月 香港大學學生會基督徒團契 Christian Association, HKUSU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