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eaming Lyrics 030

Page 1

Streaming Lyrics 第三十號 2012 年 7 月 15 日 發行人:胡又天

夜來香──1944 年,黎錦光在後院閒坐時寫下此曲,後交由李香蘭演繹成 為經典名作。然而,在優美的詞曲底下,作者和歌手分別隱藏著什麼心事?請看 本期。 本刊網頁:https://sites.google.com/site/youtien/Home/liu-xing-ci-hua 線上閱讀:http://issuu.com/streaming_lyrics 電郵:youtien@gmail.com 臉書:http://www.facebook.com/youtien 微博:http://weibo.com/u/1374223475


夜來香,我為你思量……思量什麼? 老歌歌詞用字有一些和現在我們習慣的不太一樣,例如 陳歌辛〈薔薇處處開〉 : 「春天是一個美的新娘 滿地薔薇是 她的嫁粧」,如今已經沒有「美的」這種用法,但那個時代 似乎並不少見(可能是受徐志摩等人的影響);我看起來感 覺彆扭,那麼,是我不習慣、不能接受這種修辭呢,還是它 確實不好,所以後來被歷史淘汰了?在這個例子上,我覺得 是後者。 但當然,也有一些歌詞是確有深意存焉,而後人或許沒 去發掘它,只以為「大概那時候他們習慣這樣寫吧」或根本 不多想,就放過了。如〈夜來香〉 「那夜鶯啼聲悽愴」,為什 麼用「悽愴」?「我為你思量」又是在思量什麼?我最近才 發現這裡面有秘密,請看本期分解。 我們對字詞常有習焉不察、人云亦云的缺失,只曉得表 面的、常人慣用的一團模糊意思(「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 如此應付日常溝通尚可,要作精練的文章、詩詞就不太夠了。 要補充這個缺失也不難,只要建立基本的文字學知識(有中 學程度再讀幾篇入門文章即可),然後勤查字典,每用到一 個自己並不真正熟悉的字,都把源流、本義和衍義查個明白 再用,就可以慢慢積累起來,知道一個字詞為什麼要這樣寫, 而不再只是死背硬記。也有速成的方法,就是花一年半載去 把文字學的典籍啃一遍,搭配修課更佳,不過我一直沒這樣 幹,而是有問題就現查現學現賣,到現在十幾年也還是時時 能有新問題、新發現。是故本期也談談「心無旁騖/鶩」 「脈 絡」還有「啟人疑竇」的「竇」字。 1


本期目錄 【前言】

夜來香,我為你思量……思量什麼?

1

【漫畫】 【詞作】 【論說】 【論說】

目錄 還是靠自己吧 海巡報案一一八 論歌唱的咬字問題 Livehouse 使叢生於野地的人文亦能茁壯

2 3 4 6 18

鄧麗君、蔡琴未能掌握的〈夜來香〉的悽愴 金曲論壇:我的電影中的音樂元素 金曲論壇:流行音樂與偶像劇 讀書筆記 黃友棣音樂文集 張大春:臺灣人已經不會說話了

21 24 33 41 41

隨筆雜記 「脈絡」與 context 的對譯 「歷時」「共時」當可改譯為「歷代」「同時」 心無旁「騖」還是「鶩」? 可以用「節度」譯 music director 乎?

49 49 50 51 52

朱元璋的機場 上聯:欲使梁朝萎 啟人疑竇,疑你老竇

53 53 54

【詞話】 【報導】 【資料】 【轉載】 【雜文】

46

過刊下載連結 以下連結須有新浪微博帳號方能下載,不欲註冊者可至 Google 頁面抓。

一至四期

五至八期

九至十二期

十三至十六期

二十一期

二十二期

二十三期

二十四期

二十五期

二十六期

二十七期

二十八期

十七至二十期

二十九期

2


3


海巡報案一一八 2006 年初,我在台東服役,巡防官問我能否寫首宣導海 巡署一一八報案電話的詩,我覺得有趣,便答應了。想:這 種東西用什麼體裁最好?七言打油詩吧。如何下筆?嗯,民 眾最期望公家機關什麼?──效率。那就這麼寫吧!十分鐘 後,湊出四句: 海巡報案一一八 有求必應不拖拉 解困排難立時到 犯紀違法馬上抓 這是有玄機的──海巡署三項工作範圍:海域執法、海 事服務、海洋事務,我就照顧到了至少兩項半。詞句上,第 一句開門見山;第二句有求必應,但不保證滿意;第三句立 時到,但不保證解決;第四句馬上抓──也不保證抓到。 公家機關,最要緊場面話說漂亮,但總也保留餘地。而 最高境界當是:這一切的滑頭都是無可挑剔的誠實──說實 在話,又有誰能保證?所以還好我沒繼續當官。 上個月去聽金曲論壇時,突然靈機一動,把這首舊作配 上了兒歌〈妹妹背著洋娃娃〉的曲,改了幾個音符,唱起來 倒還滿蠢滿好玩的。簡譜如下:

4


海巡報案一一八 C 大調

4/4 0

(答數)一!

二!

|三!

四!

53

(唱)|海

巡報

|一

21 求必

5 ‧ |不

6 ‧ 拖

5 ‧ 拉

|有

6 ‧ 應

6 ‧ |解

‧ 61 ‧ 困排

6 ‧ 難

|立

25

|犯

紀違

|馬

| 0 |

為配合聲調、氣勢,原曲第一句尾「321」改為「3 32」,末句「321」改成「231」。這詞和這曲配起來 還多有倒字,但隨意之作,就不講究那麼多了。

5


論歌唱的咬字問題 上個月在 PTT 三金討論版(Golden-award,包含電影的 金馬獎、音樂的金曲獎、電視節目與戲劇的金鐘獎),又有 一些網友在討論歌手的咬字問題;台灣網友對此類問題有一 個名詞叫「月經文」或「月經題」。什麼意思呢?梁俊平學 弟說:「所謂月經題就是會反覆出現,每次都會流血,但都 生產不出什麼東西。」這回談咬字問題,也不意外地再次流 於隻字片語的各說各話:有人說這些重要,有人說那些不重 要,有人說誰誰誰還好誰誰誰真的不好,然後也當然有人說 「這都取決於各人主觀」之類沒有營養的結論。我一時意動, 就回了一篇比較全面的,不過其中引文也是從先前寫的那篇 〈華語流行歌詞相關論著綜述〉中摘出,仍不算完整。以下 將兩篇討論以及我的回文貼出。 第一篇 作者: madaco (馬達可) 看板: Golden-Award 標題: [評論] 咬字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時間: Tue Jun 19 13:30:26 2012

剛剛上一篇看到娃娃的咬字被拿出來討論 這讓我想到幾年前的周杰倫 當時他的咬字也是飽受批評 但我覺得 歌手的咬字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啊 音樂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品 如果每一個歌手都用很清楚的咬字去詮釋該藝術品 那就不是藝術品 而是一種公式 其實我還滿喜歡那種咬字有自己特色的藝人 就是因為他們的咬字特色 才會使得他們的音樂更為特別 6


上面說的僅限於歌唱歌手 但如果是唱饒舌的 mc 那咬字真的就要很清楚 畢竟歌詞才是他們傳達理念最主要的工具 我真心的覺得 對於一個有特色的歌手來說 咬字真的不是很重要~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9.124.31 → jaykinki:咬字重不重要是看聽者舒服問題 周杰倫也沒因為咬字沒得獎

06/19 13:31

推 hot5566:你自己都說你喜歡咬字有自己特色的藝人,就表示咬字是影響

06/19 13:37

→ hot5566:喜歡與否的因素之一,又說咬字其實沒那麼重要,你這不是前

06/19 13:38

→ hot5566:後矛盾嗎

06/19 13:38

→ classes:咬字很重要,喜不喜歡看人,你喜歡就聽,別人不喜歡就不聽

06/19 13:49

→ classes:沒有什麼對錯的問題

06/19 13:50

推 checkmater:這很主觀啊~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囉~

06/19 13:51

推 thouloveme:既然是歌曲 有歌詞 就要唱清楚 不然歌詞白寫了

06/19 13:53

→ thouloveme:寫了歌詞 咬字不清楚 聽者還得再去翻歌詞

06/19 13:53

→ thouloveme:這不是辜負了作詞者 = =+

06/19 13:53

→ thouloveme:不然乾脆就做成曲子好了 反正歌詞都被你唱不清楚

06/19 13:54

→ thouloveme:我聽了也是白聽

06/19 13:54

→ checkmater:可是我覺得娃娃的咬字不會不清楚欸,倒是嚴爵...

06/19 13:57

推 Jessicaching:我覺得流行歌曲本來就不一定要有歌詞 而且娃娃只是咬

06/19 14:07

→ Jessicaching:字特殊並不是不清楚 他的詞大多也是自己寫的 如果他

06/19 14:10

→ Jessicaching:想這樣詮釋當然也是她喜歡的表演方式 有何不可

06/19 14:11

推 weiike:當然重要="=

06/19 14:16

→ weiike:可以把它當特色,也可以把它當缺失,端看你愛不愛

06/19 14:17

推 Jessicaching:補充 我覺得咬字很重要 那都關乎詮釋方式 會影響主觀

06/19 14:24

→ Jessicaching:喜好 不介意而亂咬字 跟營造特殊效果的咬字是不同的

06/19 14:25

推 she192224:ABSOLUTELY 不重要!!

06/19 14:59

→ shouyi1989:咬字很重要,是歌手辨識度的指標之一。唱國語歌至少要

06/19 15:15

→ shouyi1989:大概知道歌詞在唱什

吧……像 waa 這種喜歡的人就說是特

06/19 15:17

→ shouyi1989:色,不喜歡的人就說是做作= =

06/19 15:18

推 yangyx:隨著年代的演進 咬字被看重的部分由清晰度轉為辨識度

06/19 15:21

→ yangyx:很久以前周最常被嫌的就是咬字 但是現在對咬字的接受度很高

06/19 15:23

→ yangyx:不過我覺得咬字要配合歌曲 有的歌曲強調情感 歌詞細膩的

06/19 15:24

7


→ yangyx:清晰度就很重要 強調節奏或特殊曲風的 就可以玩弄咬字

06/19 15:25

→ huo70:其實不光是咬字,音準,音質,也不重要

06/19 15:37

→ huo70:如果歌手都用準確的音準詮釋歌曲,唱歌就不是藝術了

06/19 15:38

→ huo70:而是一種公式。對唱戲的人來說,音準是很重要的,因為曲調是

06/19 15:40

推 mited:樓上的,初音未來在你背後非常的火(戰)

06/19 15:40

→ huo70:固定的,對普通歌手來說,有人喜歡就好,唱得再爛也沒關系。

06/19 15:41

→ huo70:我還蠻喜歡那種唱歌走調非常有特色的歌手,對我來說,有特色

06/19 15:43

推 kzzoz80:那他可以是很好的幕後音樂人 你要唱就要有一定的水準

06/19 15:43

→ huo70:總比按照公式完美詮釋一首歌曲有意思的多。

06/19 15:43

→ kzzoz80:你要自己寫自己唱也沒問題 但不要得獎

06/19 15:44

推 thouloveme:你唱歌咬字不清楚是要聽眾聽什麼>???

06/19 15:51

推 lb00202549:咬字不標準和換氣聲明顯都會讓我聽不下去!

06/19 16:04

→ thouloveme:咬字標準真的很重要 = =

06/19 16:05

→ thouloveme:當年一掛香港來的歌手 捲舌部捲舌音就是個問題

06/19 16:05

→ thouloveme:例如 鄭秀文 雖然最後變成他們的特色 OTZ

06/19 16:06

→ kzzoz80:張 學友就被評審說因為咬字不能得獎 但某人除了咬字還一堆

06/19 16:20

→ kzzoz80:問題呢

06/19 16:20

→ kzzoz80:我也贊同音樂是一種藝術 所以我很喜歡伍佰和陳昇.羅大佑等

06/19 16:21

→ kzzoz80:但伍佰說他從來都不想拿最佳男演唱人獎 這就是差別

06/19 16:21

推 shengju1029:伍佰拿男演唱人的那一年 完全看不出來他不想拿耶 XD

06/19 16:40

→ thouloveme:伍佰咬字雖然不標準 但是還是聽得出來內容是什麼

06/19 16:41

→ thouloveme:周就不同了 oTZ

06/19 16:41

推 kzzoz80:是伍佰訪問時親口說的 他希望是整個樂團和專輯得獎

06/19 16:45

→ kzzoz80:但可能不是他得獎那一年的事

06/19 16:46

推 shengju1029:我沒有貶義啦 但是唱片公司都不幫 CHINA BLUE 報名樂團

06/19 16:47

→ shengju1029:伍佰的專輯都是用個人獎項報名 也是我覺得奇怪的地方

06/19 16:48

推 thouloveme:結果是其他成員不想加入報名???

06/19 16:48

推 yakultsundae:也可能只是為了受訪才這樣說呀

06/19 17:17

推 Theshadow:咬字超重要+1 太含糊或太刻意的咬字我都聽不下去

06/20 00:15

→ thedhier:有時明明詞寫的很漂亮 曲寫得很好聽 但不看歌詞就不知道

06/20 01:10

→ thedhier:在唱什麼 真的很可惜

06/20 01:11

推 recx:所以特色就是雙面刃啊 要看當屆評審喜不喜歡

06/20 01:12

→ recx:周是很幸運幾乎每次評審都不討厭才有辦法入圍

06/20 01:13

推 maydayfans5:咬字我個人覺還好 特色的咬字我覺很讚 像莫文蔚

06/20 17:12

推 lovegu0317:我比較介意字念錯音 XD 中文系職業病會發作哈哈

06/20 17:37

推 stanleymao:伍佰的咬字是另一種層次,是很典型的台灣鄉下人口音,

06/20 18:08

→ stanleymao:就是生活上很容易聽到的台灣國語,這種咬字有另一種親

06/20 18:09

→ stanleymao:切感。

06/20 18:09 8


推 BlueMoonss:咬字不清我覺得很能接受,但是咬字噁爛我就很不行

06/22 12:33

→ jajoy:不重要 一堆人喜歡聽英文歌但真的聽得懂嗎?

06/22 22:37

推 knme:不重要 歌詞固然是歌曲的一部分,但歌手的詮釋才是他的靈魂

06/23 17:02

第二篇 作者: mited (太郎) 看板: Golden-Award 標題: Re: [評論] 咬字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時間: Tue Jun 19 13:59:48 2012

※ 引述《madaco (馬達可)》之銘言: : 剛剛上一篇看到娃娃的咬字被拿出來討論 : 這讓我想到幾年前的周杰倫 : 當時他的咬字也是飽受批評 : 但我覺得 : 歌手的咬字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啊 : 音樂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品 : 如果每一個歌手都用很清楚的咬字去詮釋該藝術品 : 那就不是藝術品 : 而是一種公式 : 對於一個有特色的歌手來說 : 咬字真的不是很重要~

就我而言,咬字可以說很重要也可以說很不重要 相較咬字清晰度,我更在意的是有沒有刻意感 一讓我感覺有刻意感 不論是刻意咬得更清楚或更不清楚 都會讓我很容易從聽歌情緒中迅速抽離

就魏如萱而言,自然捲時期的咬字就很自然 但後來越來越嚴重 尤其是把「ㄧ」很刻意地咬字成「ㄩ」 像是「今天」會咬字成「鈞天」 雖然多了唇齒音聽起來是更好聽 聽起來也似乎多了點文藝腔 不過會讓我迅速抽離 林宥嘉近期也是有這種症狀 9


嚴爵與吳克群也是那種咬字讓我很不自在

這種我想稱之為文藝腔的咬字法 就是那種標準愛者恆愛,厭者恆厭

至於提到周杰倫的咬字 因為他原本咬字就囫圇不清 所以雖然咬字不正,但並不會讓我有抽離感 反而周杰倫唱青花瓷那首歌,我的抽離感就出現了

所以我說咬字可以很重要也可以很不重要 更重要的是咬字的刻意感 一有刻意感,我就會有抽離感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04.21 ※ 編輯: mited

來自: 118.168.104.21

(06/19 14:00)

推 classes:同意

06/19 14:05

推 forttryon:原 po 這麼一提才想到,真的,自然捲時期好像沒那麼"特殊" → RONDY:林宥嘉越來越嚴重+1

06/19 14:38 06/19 15:00

推 Alphaforgood:早年很愛把結束唱成結素 真的會如原 PO 所言的抽離 XD

06/19 15:03

→ Alphaforgood:咬字跟唱腔應該是兩回事 支持這一篇 XD

06/19 15:03

推 yangyx:這種東西真的是見仁見智 看個人接受度吧

06/19 15:27

推 zealeliot:覺得周咬字是他特色 他要也是可以很清楚 像千山萬水

06/19 15:30

推 c98518:正要在上篇回類似的 XD 聽過自然捲真的覺得現在太刻意...

06/19 15:30

→ c98518:還有花草團的貓吼式唱法現在也很氾濫...聽了超不舒服~"~

06/19 15:35

→ c98518:備註:貓吼式並非指 Waa,而是我看一些表演的感受

06/19 15:36

推 cccccc73:總之就是各有所好囉 每種唱法都有人愛得要死 恨得要命

06/19 15:40

→ kzzoz80:最近才仔細聽一遍千里之外周杰倫唱的部份 實在很痛苦 一堆

06/19 15:46

推 lb00202549:說道咬字 女歌手想推王心凌 雖然她不算實力派

06/19 15:49

→ lb00202549:但是我還蠻喜歡她的咬字 很標準甜美

06/19 15:50

推 shengju1029:聽過自然捲覺得現在太過刻意+1

06/19 16:01

推 thouloveme:沒人戰 阿霈 XDD

06/19 16:03

→ thouloveme:阿霈的歌曲有些咬字過於刻意 XD 但是還是清楚好聽

06/19 16:04

→ thouloveme:算是特色之一

06/19 16:04

推 classes:NO,我不覺得阿霈的"清楚好聽",聽久會覺得夠了、很煩.

06/19 16:07

10


→ classes:(樓下開放訂雞排珍奶 XD)

06/19 16:08

推 thouloveme:比起 JAY 不清 阿霈算是咬字清楚但是刻意咬出某種咬法的

06/19 16:09

推 YSsnake:推王心凌 走甜美路線咬字還算舒服不刻意很難得!!!

06/19 16:31

→ aba00:同意+1

06/19 16:35

像伍佰也沒標準過 XDD

自然才會讓人想繼續聽下去

→ aba00:有些很會唱的但唱的很刻意的也不喜歡

不管是咬字或唱腔..

06/19 16:44

推 classes:王心凌是嗓子的問題...

06/19 16:58

推 hardear:回去聽娃第一張很甜很順沒錯少了態度 就是這樣順順的唱

06/19 17:41

→ hardear:很喜歡她這張 或許咬字也是情緒一種 孫燕姿的咬字也很特別

06/19 17:55

推 allyp7985:推

06/19 18:33

→ c98518:滿好奇態度的定義是...?

06/19 19:10

→ mited:應該是少了文青的態度(無誤)

06/19 19:24

推 weiike:態度 X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06/19 19:28

推 thouloveme:這樣好嗎?XD

06/19 19:28

推 stanleymao:同意

06/19 20:32

推 preppie:周杰倫剛出道時咬字也沒那麼不清楚,自從咬字變成他的特色

06/19 21:01

→ preppie:就愈來愈不清楚

06/19 21:01

推 dblsesame:好像是ㄒ一的音會捲舌 所以「心」「想」「息」「氣」

06/19 21:12

→ dblsesame:都聽起來怪怪的

06/19 21:13

推 dblsesame:文青的態度 XD

06/19 21:27

推 fenglingling:近年來周有很多首歌都唱蠻清楚的

06/19 21:36

推 felixgm:嚴爵的咬字像是國文沒學好;吳克群已經刻意到噁心的地步..

06/19 21:53

→ mited:吳克群咬字無時無刻透露出「我很帥...我很帥...(無限循環)」

06/19 21:59

→ mited:嚴爵咬字也跟吳克群很像,賣弄感很重

06/19 22:01

→ JOBAjohnson:吳克

但沒吳那麼誇張

搥胸男 沒關係(搥胸) 我們分了沒關係(搥胸)

06/19 22:08

推 yangyx:我記得可愛女人就很不清楚啊 周杰倫應該是一直都不清楚吧 XD

06/19 23:13

→ yangyx:嚴爵中文是真得不好 國外長大的 咬字不清晰應該可以原諒

06/19 23:14

推 lb00202549:吳很刻意+1

06/19 23:32

→ checkmater:吳的咬字透漏我很帥害我整個大笑哈哈哈哈

06/20 00:35

→ checkmater:杰倫剛出道時真的也很不清楚,但近期我覺得好很多~

06/20 00:36

推 kentingyanzi:孫燕姿咬字特別但是他講話本來就是這樣,才不覺得做作

06/20 00:45

推 mapple9:林宥嘉星光期間的咬字還能接受 這兩張專輯真的嚴重到聽不

06/20 01:21

→ mapple9:下去 不然我還滿喜歡他的......

06/20 01:22

推 a75290208:我也完全不能接受林宥嘉的咬字@@

06/20 02:18

推 sprewellmins:林宥嘉那種咬字真的不太能接受+1

06/20 04:06

推 iamcute:阿妹咬字算很自然了 但我對"都什麼時候了"那個"G 不 G 寞"

06/20 05:01

→ iamcute:非常反感

06/20 05:01

→ RONDY:我覺得曾靜玟的《不快樂》,副歌的咬字怪到讓人真的很不快樂

06/20 05:56

→ c98518:我也有注意到 iamcute 說的"G 寞"XD 初次聽到時有點傻眼... 11

06/20 07:23


→ c98518:不過阿妹咬字真的比太多人自然就沒很在意了 XD

06/20 07:24

→ c98518:文青的態度 XDDDD

06/20 07:24

→ recx:致敬王的咬字不是最先需要吐槽的地方 XDDDD

06/20 07:58

→ mited:張惠妹的"勇敢" 裡面那句"明白是 G 寞" 也讓我很抽離

06/20 09:00

→ ting28:同意魏如萱咬字特別,但不覺得林宥嘉刻意@@

06/20 10:13

推 forttryon:講咬字沒人提蔡依林?

06/20 16:15

→ recx:刻意很多張大家也就無視 反正入不了圍 XDD

06/20 16:26

→ checkmater:蔡依林講話就已經很...........

06/20 21:07

→ weiike:拿講話論別人唱歌,要不多扯一點?狗叫聲如何?

06/20 22:07

→ checkmater:話都講不好要唱啥歌 你怎麼把蔡跟狗比這樣好嗎?

06/20 23:11

推 purely:我也不覺得林宥嘉咬字有刻意耶@@只是這兩張專輯唱腔改變了

06/21 17:05

→ huo70:沒有抽離感?如此說,一個結巴唱歌也結巴,你也沒有抽離感?

06/21 23:31

→ mited:這麼說好了 就我而言有兩個層次 先好不好聽 再自然不刻意

06/21 23:41

→ mited:如果結巴唱歌能夠好聽又自然不刻意 那的確是沒有抽離感無誤

06/21 23:41

→ mited:但是有唱歌結結巴巴又還會好聽的嗎? 我是很懷疑

06/21 23:42

→ mited:當然魏如萱唱歌很好聽這是沒話講 只是刻意唱腔讓我很抽離

06/21 23:44

推 BlueMoonss:完全同感,咬字不要做作都很能接受

06/22 12:36

→ guanghagrid:林 yoga 玩迷幻風格玩到有點走火入魔了,我覺得太刻意 → guanghagrid:魏就是真的很自溺的咬字,我完全聽不習慣

06/22 15:10 06/22 15:11

推 woodeniron:林宥嘉最新這張ㄕ都變 sh 了…這張好難習慣,可能要聽現

06/22 19:31

→ woodeniron:場吧

06/22 19:31

推 nicedog:嚴爵和吳克群的咬字聽了真的會生氣....

06/23 08:04

→ nicedog:yoga 和魏如萱也是愈聽愈覺得 有必要唱成這樣嗎...

06/23 08:05

→ nicedog:看到原 po 說的阿妹勇敢"明白是 g 寞 特地聽了一下 聽不出來@@

06/23 08:07

推 woodeniron:嘛...應該是比較的關係吧,聽完前四人,再聽阿妹的,就

06/23 15:19

→ woodeniron:覺得超標準的。畢竟是五燈

06/23 15:22

出(拖走

推 stanleymao:都什麼時候了 這首裡的 G 寞就很明顯

06/23 16:37

推 nicedog:都什麼時候了 G 寞很明顯+1 XD

06/24 01:59

我的回應: 咬字問題,我想有三個層次: 1. 字詞的讀音是否符合該種語言的習慣、標準; 2. 能否自然、適當地表情達意; 12


3. 能否表現出該種語言、音樂,及其族群歷史文化中 的特色、精蘊,而讓人覺得,這就能代表那個時代、那些人、 那種生活。 談第一個層次,我們不必死守某一種國語或閩、粵、客 語的標準讀音,你要用台灣國語、廣東口音的國語、ABC 口 音的國語,東南亞口音的國語(如〈外籍新娘識字班之歌〉) 或是自創一種新腔調,只要能達到第二層「自然、適當地表 情達意」也沒什麼不可以,有時候不標準的口音甚至是必須。 但如果作不到這個基本,那再怎麼故作變化也是無益的,就 不用多談了。 又「咬字」和「行腔」當有些區別。咬字屬於讀音,行 腔屬於旋律、音色的變化,如 1930、40 年代的上海,中國 第一代的流行歌手與作者,一方面注重國語讀音之標準,一 方面也引入了爵士樂的唱腔,結合得很妥貼,而據說有些衛 道人士很厭惡(我還沒找到第一手的證言);然而,同一時 間,學院派唱藝術歌曲的,也有一些人把歐洲歌劇的咬字方 法拿來唱中文歌,以為人家那樣高雅就學著唱,結果弄得不 倫不類。參見 1937 年趙元任於《音樂月刊》發表的〈歌詞 中的國音〉:

……我們現在唱歌,應該用什麼樣的音作為讀字的標準 吶?皮黃昆曲的音當然用不著提的。從語言學上看起來, 那些所謂中州音也是「中」得莫名其妙的。……不過以 國音為根據,是不是完全就用平常說話讀書時所用的字 音?為了聲樂上特別的情形,是否對於字音上略有改變 13


的需要或是有改變的好處?…… 現在有許多學過唱西文歌的,他們唱中國歌時,把ㄅ b、 ㄉ d、ㄍ g、ㄐ j、ㄓ zh、ㄗ z 六個聲母不用國音而用 英法文的 b、d、g、j(i)、j、dz 一類的濁音,例如「寶 貝」國音應該讀 ㄅㄠˇㄅㄟˋbaobai,國際音標[pau][bei],但是這派 的唱法把它讀作[baobei],猶如英國人用 bow bay 兩個 英文字來讀中國的「寶貝」那樣聲音。……唱歌須求最 自然的讀音加上最音樂化的唱音。換言之,唱歌的訓練 不可為求唱音音樂化的緣故而過份犧牲讀音的自然。 ……我們現在不妨保存我們固有的自然讀音法(是指一 般人,不是指「中州音」之類),而同時把功夫用在嗓 音本身的訓練上,特別是不必拿外國音來讀中國字,沒 什麼榮耀! 我認為「為了聲樂上特別的情形」,改變咬字行腔,是 很可以的(但音樂家黃友棣認為不該改變,應該嚴格遵守音 韻,令我頗意外)。所以聽到那些讀音不標準的歌曲時,我 們該問的,是它是否「有改變的需要或是有改變的好處」。 流行歌曲之父黎錦暉在 1959 年發表的〈語調和音調問題〉 也說: 作曲結合四聲並不是拘泥於「單音」的字音……如拘泥 於單音的字音,一方面會妨害多音節語句的音調自然進 行,另一方面也會使曲調單調化或貧弱化。但是,倘若 全然不管四聲,聽任倒字、拗腔夾雜歌中,使語調和音 調高低相反、輕重倒置,咬音不準、吐字不清,行腔遠 14


離口語,韻味無法表現,不但難懂,也很刺耳,更不必 提起悅耳動人了。

1990 年代以來,我們出現了陶喆的節奏藍調唱腔,也出 現了許多嘻哈的 rap,我發現很有趣的一點:都是從美國黑 人來的,爵士也是美國黑人發明的!有些人一味模仿,把黑 人饒舌的口音拿來作國語饒舌歌,這就是趙元任所說「拿外 國音來讀中國字」,或許能模仿出那種感覺了,但那是否需 要、必要?這就有待商榷。至周杰倫,他自創唱腔,雖亦或 有「看歌詞也不知道他在唱什麼」的問題,但他至少不是盲 目模仿,而是有他自己的風格。 但是否有自己的風格就算是好呢?這就要談到第三個 層次了。「拿外國音來讀中國字」終究難以成為「我們自己 的歌」 ,而周杰倫和現在許多詞曲創作者,他們的語言文字, 也已離開了漢語、漢文固有的美學;你或許可以說他們引領 了這一代青年人的新風,但這是否經得起時間淘洗,很難講; 周杰倫方文山作「中國風」,但是讀過古典文學的一看一聽 就知道不對,他們只是在營造販售一種想像。至此,問題就 不在語言也不在音樂,而是在不同文化觀的矛盾:你不贊同 他的態度,就不會贊同他的語言和音樂;他不贊同你的態度, 就不會聽你意見去改變他的語言、音樂。 從上海時代到 1990 年代,許多歌手都唱到了第三個層 次,乃至保育了他們的語言,如文夏、郭金發、陳達、陳芬 蘭、江蕙、陳雷、葉啟田、伍佰等之於台灣閩南語,羅文、 許冠傑等之於粵語,及林生祥等之於客語,他們或醇厚、或 15


生猛地體現了語言的芬芳。2000 年代後,除了客語歌曲方興 未艾,還在實驗發展,其他語種的歌曲、歌手,味道(即台 語所稱「氣口」)大都淡了,即使老一輩出來再作新歌(如 鄭進一、豬哥亮),也已大不如前。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每 個人都能說上幾句,但都很難釐清。 我想,討論這個問題時,可以抓住一個關鍵:如何才能 「表現出該種語言、音樂,及其族群歷史文化中的特色、精 蘊,而讓人覺得,這就能代表那個時代、那些人、那種生活」? 如果我們能抓到要領,就能從自己開始把歌唱好,把你的語 言、音樂與文化給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解釋一下「語言芬芳」,參見李劼〈胡適的語言革命和 林紓的逆流姿態〉,《從曾國藩到毛澤東》(1994 年,現載於 http://blog.boxun.com/hero/2006/lijie/19_3.shtml): 當我們把語言看作是世界的最後界限和存在的終極圍困 時,我們同時揭示了語言的另一意味,即對生命資訊和 文化精神的攜帶和傳播。所謂語言的芬芳,就是這樣的 生命資訊和文化精神。 近年的樂團與創作,對編曲與氛圍(「感覺」)的偏重常 常大過歌詞,但有多少人有在「人聲」這把樂器上用功呢? 或者該問,有多少人知道有幾種唱腔可學、可用在華語歌曲, 並且知道怎麼去學呢?這方面,一直很缺乏研究推廣──不 是沒有研究,但相關論著很少有得到推廣的。兩岸三地的樂 評,也很少聚焦在這個問題上深入討論,認真者也多把精力 放在社會學意義上的論述,對語言芬芳的關注就很少。 16


古人重視文字,論歌曲,也重視唱出「字」的美感;今 人的品味多樣了,對這方面漸漸淡忘了。這時候,看看古人 怎麼講歌唱的,或許有些助益。很多論著都會引到沈括《夢 溪筆談》這一段: 古之善歌者有語,謂「當使聲中無字,字中有聲。」凡 曲,止是一聲清濁高下如縈縷耳,字則有喉、唇、齒、 舌等音不同。當使字字舉本皆輕圓,悉融入聲中,令轉 換處無大塊,此謂「聲中無字」,古人謂之「如貫珠」, 今謂之「善過度」是也。如宮聲字而曲合用商聲,則能 轉宮為商歌之,此「字中有聲」也,善歌者謂之「內時 聲」。不善歌者,聲無抑揚,謂之「念曲」;聲無含韞, 謂之「叫曲」。 這是講究連接轉折,然後可以在此技術基礎之上承載情 感,承載那傳統之中的生命資訊和文化精神。今天的流行歌 曲不必學古人,也不必特意追求繁複的技巧、高雅的形象, 但「不去」和「不能」是兩回事。我觀近年歌唱比賽節目, 發現參賽者與評審多追求「外放」 ,乃至誇張、煽情的表現; 這和 1980 年代起 KTV、K 歌的興盛當是一脈相承,能靜下心 來講求含韞的歌曲漸少,今人唱起老歌似乎也就愈來愈不能 唱出那正宗的芬芳了。但是憑什麼前人能做到的我們做不到? 只要多聽多學多比較,我相信我們這一代一定也能有穿透種 種咬字行腔問題,達到第三層次的歌手熬煉出世。

17


Livehouse 使叢生於野地的人文亦能茁壯

7 月 9 日,在地下社會負責人何東洪號召下,台灣 400 多名獨立音樂人到立法院,為 livehouse 請命(圖片取自立報 報導)。我摘了三段上期所刊的金曲論壇記錄,稍加闡述, 也寫了一篇,刊登在 12 日的聯合報民意論壇上。見報標題 為〈Livehouse 使野地的人文茁壯〉,內文略有刪修,下面貼 出原文。對此議題有興趣者還可參閱〈破報〉這篇〈迎向純 真消逝的年代—地下社會青年紀事〉,它點出地下社會之歇 業是由於「師大商圈附近居民與商家之間的戰爭」,而引申 到「都市開發歷史中不斷出現的土地縉紳化問題」,我因為 不太瞭解內情,所以未多著墨,只暗示了一下而已。 Livehouse 使野地的人文茁壯 「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地下室,還 有 7-11,這三個地方有什麼共通點呢?就是都有賣啤酒。但 為什麼在 livehouse 裡賣酒就會被歸類成特種行業?」6 月 16 日,Legacy Taipei 總監陳彥豪在金曲論壇上說: 「現在上面希 18


望我們不要賣酒;其實餐飲只佔我們整年營業額不到 3%, 我大可關掉吧檯,還可省下一些人事成本,但我認為全世界 的 livehouse 都有這樣的文化:看表演就是要手上有一罐啤酒 或飲料,所以我們要保衛在 Legacy 裡面喝啤酒的權利。」 在這場題為「音樂就是態度」的論壇上,他和河岸留言 負責人林正如、這牆音樂執行長 Orbis 講述了 2000 年以來他 們經營 livehouse──現場藝文/音樂展演空間的成功經驗、 發展前景、文化意義,以及政策的缺失與窒礙。林正如認為 台灣社會已進入文化消費階段,台北大可容納 50 到 100 家 livehosue,南部也應該要有許多能幫助藝人發展的空間。 「問 題在於,你是什麼文化背景,你要提供什麼文化主張給社 會? 」而現有法規、環境的不健全,也讓許多玩團青年在 畢業、兵役後未敢繼續投入這個行業,將技藝練到純熟,乃 至成一家言。 Orbis 說:「過去這些年來,每年都會有好幾家新的空間 出現,每年都會有一個大型財團進入這個行業……一開始面 臨夾殺時,我們也很焦慮,他們的通路、銀彈、資源都更多, 但什麼都靠自己的我們還是支持到了現在。」言下之意,他 不怕競爭,因為最能得到樂迷認同的,還是將此作為文化志 業而非營利事業的經營者。「日本的財團已經來台灣找地方 要蓋 livehouse,外國的也有,我認為這是好現象。」這番自 信宣言很有諷諭的意味:近年有許多藉「文創」大旗率意投 資這個、規劃那個的政商人士,以為能跟上時代潮流,面子 裡子兼得,其實根本不瞭解這一行的精神──「態度」與「認 同」的營售。

19


觀眾覺得你做的是真東西,是實事,就會願意買帳,乃 至共同參與完善這個環境;觀眾覺得你只是在耍花招牟取虛 名浮利,就不會以你為然。近年來台灣內耗不止,文藝卻愈 發讓大陸、香港及海外華人嚮往,就是因為台灣相對來說最 自由,能吸引人家的寄託。我政府應該善加維護這樣的生機, 協調各部門,修訂規章,使叢生於野地的人文亦能茁壯。然 而,當局回應起近日「地下社會」歇業引發的「Livehouse 正 名活動」,能超脫管制的思維、敷衍塞責的慣習,以及寓圖 利管道於招標規則之類的舉止嗎?不能樂觀,所以民間大概 也只能加緊努力,完善己方的論述和議案,爭取成為主流、 大勢,並且在各種名詞、概念的詮釋上取得公信,才好推動 外寬內忌的主政者了。

地下社會的標誌。 20


鄧麗君、蔡琴未能掌握的〈夜來香〉的悽愴

〈夜來香〉中日文版。日文版是李香蘭回復原名山口淑子後約於 1959 年錄的。

看蔡琴唱〈夜來香〉的影片,與鄧麗君及原唱李香蘭的 版本比較,我靈光一閃,發現她們沒唱好的地方了:「那夜 鶯啼聲淒愴」,鄧麗君唱得甜美,蔡琴唱得典雅,卻都沒有 「淒愴」之情。李香蘭的原版呢?她唱得亮堂堂,唱出了「月 光光,心慌慌」的對比,把第一段「淒愴」和第二段「我愛 那夜色茫茫」之中茫茫、惘惘的恐怖唱出來了。 我們還要看看這首歌創作時間,那是黎錦光在抗戰期間 的孤島上海所寫的,所以「淒愴」「茫茫」應該都有對應著 時代氛圍;曲末「夜來香 我為你歌唱 我為你思量」,思量 什麼?作者沒有明說,但歌者和聽眾都可以自然連繫到:自 己的命運、大時代潮流下的人的命運!繁華與貧病、至善與 極惡交織,是上海時代曲最重要的文化背景。李香蘭身處這 21


個時空,她也有心事:受命於偽滿的她一直隱瞞著自己是日 本人的事實,而在受中國觀眾歡迎時經常感到痛苦。日本在 戰局中每況愈下,黎錦光可能想這日子什麼時候才會結束? 李香蘭可能想以後怎麼辦?或許他們也沒想那麼多,但那種 惘惘的威脅(張愛玲名句在此正合用)自然會浸透到他們的 精神裡面,也許連他們本人也沒有意識到,然而,李香蘭演 繹的〈夜來香〉,就有了「清涼」和「淒愴」兩重意蘊。 水晶《流行歌曲滄桑記》特別寫道:雖然鄧麗君也唱得 很好,但他還是偏愛李香蘭的原版,尤其她在尾聲中使用了 花腔女高音的唱法,拉出了一道氣如游絲的餘韻,實在是黯 然銷魂(大意如此,原文待查)。 是可見,鄧麗君、蔡琴一輩只把握到老歌美善的一面, 再後來者,有些就連一面都掌握不到了。近年王若琳也唱過 它,換了個曲風,歌詞則記成「那夜鶯啼聲輕唱」,這就完 全沒有了原詞的含蘊。這就不是什麼「另一種演繹」,而只 是把那詞曲拿來作成她的另一首歌了。 以前我不太瞭解原作者為什麼要用「淒愴」這樣恐怖的 詞,會不會太過?現在我終於發現了它的關鍵,從此以後, 我知道這首歌該怎麼唱了! 再查閱李香蘭《在中國的日子》,頁 244-245: 當百代公司請黎氏作曲時,他想起了那清秀芳香的「夜 來香」,正像它的別名「月下香」那樣,是月下在院子裡開 放的白色芳香的花。每晚到花壇賞花的時候,就會產生那支 22


曲子的靈趕。中國民謠小調有《賣夜來香》和古歌《夜來香》, 他雖然參考了那些,但旋律和節奏完全採用了歐美風格,譜 成了輕快的慢倫巴,後半部的疊句部份則用中國風格: 那南風吹來清涼,那夜鶯啼聲凄愴, 月下的花兒都入夢,只有那夜來香, 吐露著芬芳。 我愛這夜色茫茫, 也愛這夜鶯歌唱,更愛那花一般的夢, 擁抱著夜來香,吻著夜來香。 夜來香

我為你歌唱,夜來香

我為你思量

啊……我為你歌唱 我為你思量 夜來香 夜來香 夜來香……。 藤浦洸的譯詞是以「風啊慢慢地、慢慢地吹動的南風」 開始,佐伯孝夫則以「向著那哀憐的春風,悲嘆的夜鶯唷」 開始,兩個譯詞都和原文有微妙的不同。歌詞雖然沒有什麼 特別的地方,但是能夠使因戰爭而疲憊不堪的人感到欣慰的 這「清涼的南風」,只有在原詞裡才能體會到這層意思。 很有趣,歌手自己也沒寫到我聽出來的「淒愴」。聽日 文版,她的歌藝比十幾年前更純熟豐滿了(1944 年版還有一 些青澀),然而「淒愴」 、 「茫茫」之情也不再像原曲那樣料 峭可感。到底時代不同了。 又「淒愴」或作「悽愴」、「凄愴」,皆可,古代人就混 著用了,現在也沒必要硬去區分,大家自可看心情和場合選 用。 23


金曲論壇:我的電影中的音樂元素

徐文:陳駿霖是《一頁台北》導演,我是其電影配樂,所以 我來問他配樂問題滿奇怪的,所以希望大家踴躍發問……你 為什麼會想拍電影? 陳駿霖:大學時回來台灣,覺得這裡產業雖不太好,但環境 滿不錯的。後來 2006 年拍畢業作品〈美〉,也在台北。 ……音樂是抽象的東西,我選曲時會聽很多音樂,各種風格 的,花時間比寫劇本還多。沒有音樂的話,我很難抓到感覺 確定要寫什麼。……當我要做一部電影的 playlist,我就先把 音樂收集好。 寫《一頁台北》時,我很想做一種有點復古的 30 年代的現 場的味道,我就問徐文做不做得了,徐文正好有一群玩爵士 的朋友。 (播放〈Dinah〉,《Joe Venuti And Eddie Lang》) 徐文:以前科技不發達時都是現場錄音,現在由於製作速度 需要,常是吉他手錄好,給貝斯錄,再配唱,最後再混音…… 我們這次恢復現場錄音的做法,就要做很多前製工作,而樂 手的技術要過關,不能剪接。 24


(播放 915_1_3,台灣的爵士樂手所奏)這是我們當時練團 時隨興錄的。音樂有時不只是旋律,徐文就去找了一些台灣 樂手,試試看我們能否做出那感覺。 (播放 Au Revoir Taipei)這就是徐文寫的成品,抓我們那時 討論出的風格。 徐文:參考是一回事,你不能抄。Dinah 是一首老歌,但它 不是台灣的,還是法國的味道。所以你旋律的走向還是要能 與台北搭在一起。 陳:過程中我們參考 40 年代的什麼什麼,之後還是要… 徐:常有人問我為何你會做這樣的音樂,我會說你要去問導 演。打從頭,導演構想跟劇本配合的音樂,我會跟他討論、 嘗試、試誤,最後剩下大家聽到的成品。 會到主持人身分,你最近的作品是去年的《10+10》中的〈256 巷〉,下星期這會在電視上演。 陳:我拍的是男主角和張韶涵在巷子裡正在搬家具到樓上新 家… 徐:20 個導演感興趣的故事天差地遠,而都關乎台灣。你做 五分鐘短片和 90 分鐘長片是完全不一樣的。陳和我討論的 時候就問什麼事台灣?有一次他在迪化街看到有一戶人家 在吊洗衣機,下面的人很緊張怕洗衣機掉下來,他就覺得這 25


很台灣。美國沒有迪化街這種地方,也不會有吊洗衣機這種 事,於是他就拍了這樣一部片。你只有一兩個場景,要怎麼 呈現這個故事? 陳:而從音樂上,我覺得參考的樂團就要現代一點,最後發 現錯了,我們要的是節奏而非旋律。 徐:音樂、影像有很多變數,計畫中天氣很好,拍的時候下 大雨,你調整光線,音樂也就要變。當我們實際在執行時, 很多地方就保留一點點節奏。 陳:故事有兩條線,一條是男女主角,一條是外面的人。 (放 0802_middle)這都沒有旋律,只有節奏,鼓點,至樓 梯間停下。這和一頁台北是完全兩個風格。 徐:請陳導談談接下來兩週要開拍的片。 陳:這電影叫《下午茶》 ,講愛情、家庭、社會、還有愛情…… 這次不會刻意把台北的特性拍得太明顯,要寫成它可以發生 在任何都市。這次我比《一頁台北》還需要音樂帶動,題材 聽起來很無聊,但其實是部荒謬的喜劇片。什麼音樂適合這 片?我只想到 50 年代美國歌舞劇,我把劇本給別人看,人 家也覺得好像也只有那個適合。 徐: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楊德昌導演的《一一》?說實話, 《一一》我只看到一半,但感覺那就是我,我小學時候的台 北,公車座椅被刀片劃開,用立可白在上面寫髒話……我看 26


到就覺得這是很實際的台北,沒有做任何裝飾,但又可以把 種種情緒抓在裡面。《一頁台北》把台北拍得很漂亮,台北 是很漂亮,但台北也有另外一面,如 8:30 你要送小孩去上課, 然後要趕到公司,來不及吃早飯,去等公車,然後又下雨…… 你看到的會是另外一個台北。這次陳導要抓的可能是這樣一 面的感覺。……(透露劇情人物設定)……那個樣子的台北, 我們想要執行的音樂是那個樣子。 (放〈Overture〉 , 《Rex harrison, Julie Andrews: My Fair Lady》) 大概是這個意思。這和眼鏡行、藥局有什麼相關?我們拭目 以待。 徐:電影拍完、剪接好後,音樂開始走,配完再去做聲音後 製。當然在這之前我們就會討論要做什麼樣的音樂。各位可 以試試看在看《變形金剛》時把聲音關掉,配一個法國的爵 士之類,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陳:我不太喜歡理所當然的音樂,有時候我就會想做到一些 意外的配搭。…… (討論劇情設計, 《一頁台北》沒有白天的戲,都在夜晚…) 徐:美國、印度有電影工業,影業有管弦樂團,可以隨劇情 需要,即時在音樂上作變化。樂器上有很多細節可為導演所 用,而作曲家的風格也容易突顯。……台灣現在的電影量其 實不小, 《賽德克巴萊》去澳洲、 《當愛來的時候》去維也納、 《被遺忘的時光》《那些年》去北京,為什麼不在台灣?就 我所知,現在台灣的交響樂團也不少,為什麼不找本地的? 27


──因為台北沒有能容納一整個交響樂團五六十人的錄音 室,如果有的話請告訴我。只有一個蘆洲功學社,有國際認 證……台灣有很強的錄音師,也有樂手,但現在大家都習慣 了出去錄,這會造成本地人經驗無法培養起來。最近一部國 片《寶米恰恰》在台灣錄,但不是錄整個樂團,只是十幾把 弦樂,這在台灣還是可以的。 五六十個人的管弦樂團,錄時樂手要翻譜,翻譜不能有聲音, 這就要有助理,再加錄音師,這樣就是七八十個人的事情。 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北京的樂團每天在錄,台灣上海 北京的人都去北京錄,經驗就這樣累積;台灣如果沒有人開 始率先做這件事,就很難成長。……如果所有作曲人都能在 台灣錄音,我們的成長就可以期待。 陳:電影好玩的就是在過程中解決各種困難。 徐:有時候很痛苦,但大部份很有趣。 陳:如果不去做也可以直接買一些音樂版權,然而也就不會 有成就。 徐:現在請觀眾發問。 男:請問你拍的片為何都關於台北?音樂和城市要如何連 結? 陳:這部《下午茶》其實會淡化台北,只將之作為背景。

28


徐:音樂和城市的連結,對我來說是很直覺的。現在韓國音 樂是什麼樣子?我就會蹦出 Wonder Girls, Super Junior。日韓 音樂在語言之外有何區別?你講到巴黎、紐約,你就大概感 覺到那個感覺。……我從小在台北長大,我知道台北的味道, 你今天給我紐約巴黎的音樂,我會說那不是台北。……這是 刪去法,你直接要形容台北怎樣,很難;我則會把它和別的 城市比較,如東京,我到現在沒去過日本,但我聽很多日本 音樂,我知道那是怎樣……音樂有地域性,每個地域性有分 別,每一個地區喜歡的東西,會有一個集體潛意識在那邊作 用。這樣有回答到你問題嗎? 胡又天:請問你們如果要配歌詞的話會怎麼考量,怎麼寫, 找誰寫? 陳:《一頁台北》只一首歌有歌詞,剛好那演員是歌手,想 寫那個詞才給她寫。 徐:我的答案是不一定,還是要看情況。 陳:市場考量的話,是要有一首主題曲能在廣播上放比較好, 但也不能硬塞。 徐:要看歌手是誰,歌是什麼,才能去執行歌詞。 陳:可以透露的是這部片男女主角都會是歌手。 女:為什麼陳導構思電影時先想音樂再想畫面?

29


陳:我覺得還是音樂最容易讓我抓到氛圍。 女:音樂比視覺抽象,那你如何和配樂溝通? 陳:劇本未出時我只會跟徐文說,這裡有些歌可以給你聽一 聽;較具體後會問這種風格能執行否;有劇本後會愈來愈具 體。 徐:音樂的麻煩是你很難講,很難形容。如剛放的一頁台北 參考的 Dinah,若要我形容之,我很難講,我只能說這是 30 年代的 Jazz,巴黎的感覺,然後滿有味道的,它的吉他是那 種 Jazz 的吉他……工作時,我們會先做樣品,一步步討論, 越抓越細,直到最後成品。 陳:(談一些國內劇場界、電影界的音樂工作者)我和王希 文的溝通方式有點不一樣,但也都先從角色和劇情的設計開 始發想。 男:每個導演的主題不一樣,如盧貝松在節奏,有些人在視 覺,而導演你的特色要在哪邊? 陳:沒有一個導演什麼都會、什麼都喜歡,電影只是工具, 拍出來一定和他的個性有關……我個性比較重視氛圍,不知 道為什麼就都會講愛情。我比較喜歡的導演,是我能看出他 的個性、風格和世界觀者。 女:配樂最後在哪裡混音?

30


徐:我是在美國音樂學院,然後回台灣。說實話,台灣器材 並沒有比較差,人才也有國際水準的,但關鍵就在你找不找 得到他。所以我喜歡在台灣:如果可以在本地,你幹嘛去美 國?除非你要錄的東西只有國外有,如馬友友住國外,你就 得飛過去找他。 混音是很複雜的事情,我有些簡單的東西會自己做。(複雜 的就要與錄音師合作) 陳:電影還有各種音效和配音,所以還要多過幾道。 徐:如《冰原歷險記》中所有音樂、音效、聲音都跟著畫面 走,這是很複雜的事。 女:你如何選擇作配樂的伙伴?對有志進入配樂界的後進有 何建議? 陳:我和徐文之前不認識,至《一頁台北》才認識。小珮是 他的太太,我問小珮有沒有認識能寫配樂的人,她說正好我 先生要從國外回來,於是我們聊了一下,討論後他給我聽了 幾首歌,我覺得還不錯,就開始合作。 有些導演喜歡每次找不同人,我喜歡和同一個人合作,除非 上次合作不愉快,或是這次我要做的東西他不適合。 徐:對於後進,每個人長處都不一樣,但我能有的建議就是 最簡單的:要累積作品。你不能只和導演說我會什麼,你要 有作品給人看。你東西不一定要很完整,當時我打開電腦給 31


陳導聽一段很簡單的 demo,知道的人就知道了。 男:能否簡單介紹配樂的思考模式?我們平常接觸的音樂都 有人聲,而我要做配樂時我就不知怎麼思考。 徐:第一件事,你要知道那配樂要幹嘛,是配什麼片。就電 影而言,你要對的是劇情、環境,抓到那個導演想呈現的世 界(視界)。然後是確定感覺,如你要寫難過,難過有很多 種;快樂也有很多種。廣告對的是商品,如我們講大眾銀行 好了,它和花旗銀行的樣子就不一樣;可口可樂和康師傅不 一樣,你就要去包裝。如果康師傅用柏林的電子舞曲就很奇 怪。 陳:最後再放一首歌─徐文唱的,還沒有歌詞。還很 rough, 但真滿好聽的。 (播放 Rough Demo,結束)

32


金曲論壇:流行音樂與偶像劇

劉衛莉:近年音樂市場不景氣,但還是有不少有趣的音樂話 題;音樂與戲劇的關係尤其密不可分。滾石多年來推出過非 常多電視電影主題曲,如〈滾滾紅塵〉,到去年最紅的《犀 利人妻》主題曲捧紅郁可唯和林凡。今天就請到王珮華小姐 來開講。 王珮華:大家好。…… 劉:最近在忙些什麼? 王:去年是我們團隊豐收的一年,感謝觀眾支持,《犀利人 妻》滿風光的,今年 8 月 17 日我們要上映《犀利人妻》電 影版最終回,另外我還在忙電視劇《向前走,向愛走》。 劉:珮華還做了很多好戲如《光陰的故事》。請說一下《犀 利人妻》進度。 王:2 月 15 日殺青了,現在一直在加、一直在修,電影的速 度比電視劇慢很多,電視劇都搶時間,搶天光,電影都在等, 可以磨電視人的耐性。 劉:但大家終於還是要等到了。先前主題曲很轟動,現在電 33


影呢?去年電視劇的成功當有些不為人知的過程,請問當初 就決定找隋棠演的嗎? 王:第一人選確不是她,當然她每次聽到這答案都很生氣。 她先前是名模,刻板印象中模特兒不適合演戲,然而第一印 象並不一定是最好的答案。後來找她來看、來談後我覺得她 很特別,她第一句話說她可以素顏,很多人都不敢素顏的, 這點讓我很放心。我不是很重視外表的人,而演員如果不敢 釋放,不敢交給我們,我們也不好用她。……後來素顏了三 天後,我想還是不行,還是要貼幾根睫毛。至於服裝我就真 是去路邊攤挑的,她身材穿什麼都好,我們就找看來穿較久 的衣服,盡心呈現出一個糟糠之妻的形象。先前《光陰的故 事》服裝,我們也呈現出那種土味…… 劉:故亦可見隋棠見劇本好,而能力爭演出耶?(這句是我 為求速記,寫成文言文的,後同。) 王:是可見其不宥於成見。很多偶像演員不願演出有小孩的 角色,而她不在意。 劉:如何選到郁、林之歌來搭配此劇? 王:我很愛唱歌,當年很迷林青霞、劉文正,現在每聽到那 些歌就覺得我國小的歲月回來了。歌很重要,但怎麼和戲結 合?我們詞曲創意人很棒,當時我們劇本才兩集,他就以其 想像力選出了好多首歌讓我們來挑。那時我們聽了好幾首, 第一首挑到的就是〈重傷〉 :「愛那麼重」……這就是後面一 定會外遇嘛,我就覺得這〈重傷〉最符合謝安真的角色。再 34


挑到郁〈指望〉,但覺得不該片頭片尾都重,所以我們想片 頭開心一點,片尾哀傷一點,到十點結束,讓大家能安心, 不要晚上睡不著。〈五天幾年〉感覺輕快一點,節奏不會那 麼沉重。……然後到劇終「瑞凡,我回不去了」 ,就接到〈指 望〉了,直接歌唱下去,劇本都不用再編了,歌一下大家淚 就流下來。 所以我覺得一首歌歌詞非常重要,它幫了我們很多的忙。 劉:林、郁歌聲還是有些不一樣,會否安排以配不同的角色? 王:我們給每人都用一主題曲,如〈重傷〉就是要給元配, 不會給小三。給小三什麼?我們歌名就到〈這樣愛你好可怕〉, 當她和溫昇豪在雨中接吻的時候這條歌就出來。我們台詞 「在愛情裡面不被愛的人才是第三者」出來後接到很多主婦 來電說這句話很傷人,傷到她們。而這歌就配合這樣的劇情, 歌和戲的魅力就在這裡。 劉:今天珮華也帶了十分鐘 VCR 來讓大家先睹為快。 王:……我們也新寫了一首歌〈幸福難不難〉,描寫四年以 後,安真的種種歷程與反思……請問滾石可以先偷偷在這邊 播嗎?可以喔!好…… (播放《光陰的故事》同名主題曲。歸還 146 封信片段,插 曲〈忘了我是誰〉 。放《犀利人妻》薇恩的信被安真發現, 〈重 傷〉出。安真回憶片段,配〈指望〉。最終回劇終時,〈幸福 難不難〉:「如果說這是愛 這愛好像夢一場 如果說這是愛 35


我情願被遺忘……」) 王:剛剛放的片段可以看到歌曲的襯托作用。 (播放電影版預告片。後半段歌曲:「一句話一輩子幸福難 不難……」) 劉:很精彩喔。能否再透露一點? 王:原班人馬一起,走過四年,各人都在改變,繼續糾結。…… 劉:這首歌作詞作曲是誰? 王:滾石安排的……我們想問的問題是:幸福就這麼簡單嗎? 我覺得女人可以要更多一點,這就是這部電影想讓大家思考 的地方。而演員都原班人馬了,唱者自然也要原班人馬,且 林凡也都唱出了歌曲的精神,我們聽了 demo 以後都非常喜 歡。 演員在現場演較難的戲時我們會放幾首歌,演員聽後都更能 投入;〈幸福難不難〉演員也很喜歡。 劉:有沒有演員會想把歌搶來唱的? 王:人紅了好像歌也會唱得好,溫瑞凡、宥勝現在都要準備 出唱片。我覺得唱歌不在於歌聲好,而在情感。真誠的感情 比什麼都重要。

36


劉:這幾位演員有在原聲帶中初試啼聲嗎? 王:他們還在練,想把最好的留到自己專輯,現在若和林、 郁一起還是很有壓力。…… 戲會動人,歌功不可沒;觀眾在看戲之外有另一空間去感受 情感,我覺得很重要。 劉:在將推出的原聲帶裡還會有什麼? 王:有一首英文歌我真的很喜歡,現在還不便透露太多。…… 英文歌有些旋律能帶出不同情緒,我覺得都能嘗試配合。 我們也不只放現在的流行歌,《光陰的故事》劇名之定,就 是因為我覺得一定要放這首歌,不管滾石和羅大佑怎麼想, 我無論如何都要用它,我覺得那首就是流行在每人心目中的 流行歌。在座或許沒經過那個年代,但聽那歌再配畫面,你 們就能有很多想像。 劉:珮華常和滾石合作,以前花系列就用了很多歌。(花系 列:1990 年代中視拍的一系列名為《太陽花》 《XX 花》的家 庭倫理愛情劇) 王:是也。作電視的人速度很快,常一兩個月就要推出,我 們和滾石長期合作,彼此熟悉,就不必有很長磨合期,能迅 速找出最適合的歌。 劉:和滾石合作三十年了,所以還好滾石沒有賣掉。 37


王:真的很感謝滾石。 劉:請觀眾發問。 王:在我知道的範圍裡當知無不言。 工商時報記者:《犀利人妻》從電視走向電影,有沒有考慮 到不同族群,你們這次嘗試有特別考慮到什麼? 王:你說到我心中的痛。這片殺青後我們演員每個都紅…… (段鍾沂插嘴:我們歌手也都開賓士了。)日本進步得比我 們快,我們也參考他們《交響情人夢》等偶像劇改編電影的 經驗。看偶像劇很多都年輕人,再來是群聚關係,而家庭主 婦較不會說「哎小三我們一起去看電影吧」,老公也比較會 去看打鬥片。當初三立認為這部戲的客群只在三十歲以上, 不如《新兵日記》通吃,這戲老公老婆一起看會很為難,跟 公婆一起更為難。他們認為我們該加點搞笑什麼的,但我們 堅持。我想一家裡餐廳和搖控器誰控制的?一定是女人,所 以我們就說不怕、不怕,「犀利」就是不怕嘛。我就跟隋棠 說不要怕,我們一定要贏他《新兵日記》。後來答案告訴我 們,只有貼近人們感情和生活的故事,才能有機會。最後我 們贏了《新兵日記》,把那群男人全部打趴了,女人鼓掌一 下!(女性觀眾鼓掌) 讓安真陪著一些失婚、失戀、失去愛的能力的女性同胞們在 電影裡面找回幸福的能力;這是我電影的主題,愛需要勇氣 與冒險,我們抓住這點,不去刻意考量族群之分。 38


劉:這樣講我才想到《犀》一開始收視率不好(1%),後來 才爆紅。……不過我也很好奇,電視劇和電影成本不同,這 方面情況如何? 王:錢多不一定好辦事,對的人就好辦事。很多人來找我, 我不先問你要拿多少錢給我,我先問「你有沒有感動」,你 對我的理念有沒有感動,我要做一個讓人能有所感動並將感 動傳播開來的戲。……對的事情加起來就會很棒,並不一定 要大場面,不一定要 3D,我們要 3D 幹嘛?飛刀一大堆飛向 老公?(眾笑)這不是我們重點。 劉:這部電影成本是? 王:電視二十幾集,電影才一百分鐘,差滿多的啦,演員也 都已賺錢,收的都是搏感情的價,讓我們省很多,也可以到 關島去拍。我就為人家說台灣電影很少能出國拍,我就出去 拍。談起來好快,當地的、中華航空的知道是我們,配合起 來都很快。很多人喜歡,也促成我們電影比較好拍,你只要 看到那個主管是女的就安心一半,男的就會有些害怕,有個 老闆就跟我說「拜託你們不要再演了好不好?」我就說不要 這樣說嘛,老婆的幸福很重要。 劉:歌手有沒有調價錢? 王:倒沒有,我還凹她們一下:你看你們歌這麼紅了。林凡 也跟記者說,她熬了很多年,到《犀利人妻》才對自己演藝 生涯有信心起來;所以我凹一下,這裡加些那裡加一點,她 39


們都很配合。 (凹:本字為「拗」ㄋㄧㄡˋniu4,扭曲、扭轉 或作分外的要求,有許多人寫作「凹」 ,也很合理。此從俗。) 女:請問在隋棠之前設定的是誰? 王:我是第一個人選……當時我們想找年紀大些的,我說找 不到乾脆我自己來演……事實上我們很多工作人員都想演, 但我都不讓,因為你當了演員就不是工作人員了,我們缺工 作人員。後來考量很多角色後就覺沒有比隋棠好的。 劉:有沒有被設定的人選拒絕掉? 王:有,溫昇豪那個角色,不過我不能說是誰。有一天溫上 菜市場,被人罵「你咁有對恁某卡歹……」(你怎麼能對你 老婆這麼壞)他走在路上被唾棄,壓力很大,連廣告商都拋 棄他,讓他沒了五百萬,所以現在我想在電影補償它。 劉:最後一問,在場男士有人要問嗎?怎麼沒有?……(點 一位男性觀眾) 男:呃,那之後會推出犀利人夫系列嗎?(眾笑) 王:去年我在美國,就聽一個男的跟我說「其實我們男人更 可憐……」我聽完他故事,真的滿可憐的。後面兩位(段鍾 沂和旁邊一位)在光鮮背後也有不為人知的辛酸,以後我也 希望這些故事能讓我們講出來。 (司儀宣布結束。這場真好玩。) 40


讀書筆記

黃友棣音樂文集 《音樂人生》、 《琴台碎語》 、 《樂林蓽露》、 《樂谷鳴泉》、 《樂 韻飄香》、 《樂圃長春》、 《樂苑春回》、 《樂風泱泱》、 《樂境花 開》、《樂浦珠還》、《樂海無涯》、《樂教流芳》,台北:滄海 叢刊,1975 年至 1998 年。 上個月在新開的台中圖書館讀到《音樂人生》及《樂浦 珠還》,後來找一天到台大圖書館把餘下約十冊也翻完了。 黃友棣(1912-2010)先生畢生秉行樂教,作曲極多,2005 年我入伍服役時還聽到他為抗戰勝利六十週年與詞人莊奴 合作的新歌〈邁向成功〉 ,相當好。他對流行歌曲、民俗音 41


樂的意見也中肯,可惜在這一系列文集中,他有自傳、樂論、 詞論,還有對自己作品的講解,但都沒有談論分析流行歌曲, 對話的範圍都在教育界同仁之中,這就沒能和當時的大眾文 化形成有益的對話。 不過,他博洽經史,通曉古典詩詞,因能對中國古代音 樂和詩歌作出許多內行的解釋,在我們讀中文系的人看來非 常可貴。如他講〈短歌行〉「對酒當歌」的「當」是唱和、 應對而非「應當」,此句應解作「對酒對歌」,這我以前都不 知道。他也以音樂的美感和通融的道德觀重新講解了《詩經》 裡被宋儒說成的「淫詩」,又說「淫」是講其聲音(配樂、 聲部)繁富而非「淫亂」之謂,是皆正解。 可惜,他所對治的那些老古板的衛道見解,已非今日世 界之主流;而今日後現代的世界,怕也已對此等論述無興趣 了。他再三強調,今日的作詞作曲家應該熟讀古典詩詞,勤 查字典,這我是百分之二百地贊同,因為我就是這麼做的, 雖然比起前人來我還遠遠不夠。但如果你問一個不熟古典文 學或不感興趣的人,他或許就會跟你說:「為什麼一定要死 抱那些經典?現代文學、外國文學也有很多好東西,而且那 些古文和我們當代的生活與文化又有什麼關係……」這樣給 你戴一頂「厚古薄今」的帽子。 我想,這或許是出於防衛心理,常人大都不樂見自己的 舒適圈被侵犯、質疑,所以總會找一些理由去堵掉異端。然 而黃友棣先生的思想,也未免侷限在他們那「傳統倫理道德 加現代國族主義」的舒適圈裡面;我讀他們的回憶錄,看他 們在革命動亂與抗戰浩劫中的經歷與感想,漸漸能理解我們 42


祖父這一代人持正守節、但又無奈上樑不正的情操。國民黨 失能失德,共產黨翻天覆地,他們也就只能退守自己一方學 問的天地,而著述又要顧慮人情世故,所以也難怪他們的身 影與聲音,到 1990 年代以後就漸漸凋零、沉寂下去了。 然而,近年大陸民間興起「民國熱」,許多同胞嚮往著 失落的傳統文化與淑世精神,也不滿學院音樂和流行音樂;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有人把黃友棣先生這一系列論著引進 大陸的公共論壇,興許能煥發一些光彩。 我在圖書館也讀了他的《中國風格和聲與作曲》,據說 這是一本很有名的作曲教範,不過我現在樂理知識和技能還 不夠,啃不下去,立此存照,來日當再研讀。 貼幾段筆記,以備查考: 《樂風泱泱》 〈唐宋詩詞合唱曲中的詩樂合一〉解說了許多術語與概 念。 〈抗戰歌曲之分析〉談了抗戰時期歌詞的缺失:「詩人 自由創作的歌詞,本來可以擺脫按譜填詞的種種束縛;但詩 人常用《詩經》的雅頌句法為範本,使詞藻艱深,字韻欠響 喨,句法裡充溢著書卷氣息。詩人作出文縐縐的詞,樂人則 配以西洋風味的曲;這是由於經驗尚淺之故。要使歌詞具有 文學價值而且口語化,要使樂曲具有藝術價值而且中國化; 還要走一段很長的路。」 (頁 274)可惜他沒細講當時、後來 比較好的作品(如〈旗正飄飄〉)是好在哪裡、怎麼個好法。 43


《樂谷鳴泉》 〈俚語歌曲之檢討〉、〈應用歌曲之編作〉談到廣告歌、 活動歌曲的歌詞作法。

《樂圃長春》 〈中詞西曲〉將許多隨意找西洋曲來填中文詞的人批為 「乞兒的性格、扒手的作風、任性的行為、忘本的習慣」, 他未指明是藝術歌曲還是流行歌曲,但想來都有,而流行歌 較多。並不是反對中詞西曲,而是反對粗糙草率與不知長 進。 〈韋瀚章先生的歌詞創作〉引述了韋瀚章歸納的三項作 詞原則:「一、聲調和諧悅耳,以加強音樂效果。二、句度 長短相間,以避去呆滯句法。三、押韻恰稱詞情,使詞與樂 更配合。」和前人、今人說的好像也沒什麼不同。為什麼呢? 因為聲韻的基本原則的確就是這麼簡單,幾句話就可以講完 了。然而韋先生在此沒有講到「結構」的問題。我以為辭章 的結構也要能與樂章相稱,方為圓滿;黃先生也未談到這一 層。 〈抗戰期中的樂教工作並懷念創作歌詞的詩人們〉,回 憶他們當時的創作與教學景況,可與〈抗戰歌曲之分析〉合 看。

《樂境花開》 〈從樂教立場分析詩經裡的「淫詩」〉 ,如前所述,是一 44


篇能帶入音樂觀念來重述《詩經》的講義,且有對照宋詞與 今天流傳的民歌。他多處將詩中的「兮」 「有」等虛字剔除, 展示其核心的簡單面目,說明:如果沒有這些具節奏的虛字 形成音樂美,那歌詞也就沒什麼可觀的。 可惜他並沒有連繫到〈抗戰歌曲之分析〉中對時人濫以 雅頌句法作歌的批評;只要稍微再開展一下,我們就可以循 此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現代新音樂的歌詞如果還用「兮」 「夫」等等《詩經》時代的虛字(不少人還把它填成實字, 甚至用在強拍),那就是食古不化。只要再多講幾段,他就 可以整理出今天作詞作曲,應該怎麼篩選這些句法,又該如 何與樂句相合的!

忘記是在哪裡 引用了唐憲宗元和年間的《元和韻譜》:「平聲哀而安, 上聲厲而舉,去聲輕而遠,入聲直而促」與明朝釋真空的《玉 鑰匙歌訣》 :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 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說明旋律和聲調配合的問題。很 多老師、書籍都有引過這兩首講四聲的口訣,但一般人若沒 修過中文系課程,可能就沒聽過。那到底這旋律和聲調要怎 麼配合?黃先生沒有詳細去講,但其實也不須細講,唱起來 感覺對,不要太難懂或招致誤解,也就是了。真的。

45


張大春:臺灣人已經不會說話了 張大春先生此文原名〈我可愛,我說不清楚〉,這篇談 到當前台灣以及整個大中華地區語言環境退化的問題,亟須 注意。人如果連話也說不好,也就很難期望他能唱出好歌, 謹此轉載如下。 http://www.guancha.cn/comment/2012_07_09_83461.shtml 總之是因緣際會之故,在過往兩年之間,四位導演和我 在聚會閒談或節目訪問中都提及了臺灣社會語言環境敗壞 的問題。 作為電影導演,不能不考慮作為整體表演重要環節的語 言能力該如何鞏固和培養,但是每每看著綺年玉貌的明日之 星,脫口而出的居然都是童子語甚至娃娃語,語言內容之淺 薄貧乏固無足論,就連正確、堅定的語氣都無從掌握。關於 國語語境的崩潰、淪喪,陳可辛搖頭表示震驚;王家衛說他 只能感覺到那是一種“懶音”——從字面上說,就是“懶得 發出聲音”的說話;馮小剛則認為現在這種說起話來軟溜溜、 黏糊糊、不清不楚的調調兒連大陸年輕人都學上了,蔚為時 尚流風。侯孝賢說得更明白:臺灣演員根本上已經“不會說 話”了。 壞語言不容易被察覺,乃是因為大家都使用這種語言。 人們長期浸泡在不準確的發音環境裏無甚講究,總以為“聽 得懂意思就好”。一旦想到“發音字正腔圓、聲調抑揚頓挫” 就不免想到小學生演講比賽,以為那是裝腔作勢。的確,我 46


自己打從小學開始聽人比賽演講就渾身起雞皮疙瘩,那顯然 是一種類似刑罰的處境。然而在誇飾的演說和準確的言詞之 間,還是有很明顯的差別,只不過我們大多數的人寧可不講 究。 常民語言之敗壞總可以歸咎於大眾傳媒。我昨晚看電視 新聞,當 TVBS 某女記者在一所醫院裏說出下面這兩句話的 時候,我立刻關掉了電視機:“目前還沒有查出車禍受傷的 老阿伯是什麼人,老阿伯還處於一個無名氏的狀態。”看起 來沒什麼謬誤的語言之所以會令我不安,是因為我很怕自己 不知不覺受其蠱惑,墮入冗贅、支離、繁瑣且邏輯錯亂的文 法之中,難以自拔。一如:“前領導人夫人吳淑珍此刻正前 往臺北看守所對陳水扁進行一個探視的動作。”一如:“李 老闆終於在所謂的金融海嘯之中,憑藉自己所謂的毅力和所 謂的發明,開創了一片所謂的自己的天空。”也不只是主播、 記者滿口胼詞贅語,不論餐廳裏做的是什麼菜,吃得滿臉油 光接受訪問的民眾似乎只會這兩句:“口感滿順的,對啊。 湯頭也超贊的,對啊。絕對物超所值,對啊──耶!”你知 道他腦袋裏的辭彙不夠用,所以最後只能用手指比畫兩個 “V”字對著鏡頭“耶”一下,表示努力助興了。 人們總願意在瘦身、減重、美白、化妝和服飾上儘量讓 自己顯得美好,卻很少花時間反省自己的語言是不是平順或 準確,人們一點兒也不希望、不追求自己是個能流利運用字 句的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之中,總是任由自己完全接受大眾 媒體慣用詞藻和語氣的操控,隨波逐流。我們在彩妝和名牌 手提包上似乎很強調個性,但是說起話來千篇一律,眾口一 聲,而渾然不覺得“喪失了自我”。這不是很荒謬錯亂的心 47


態嗎? 我長期觀察吾人所生活的語境,在它最敗壞的期間養兒 育女,忽然略有所悟:原來這樣的常民語言和我八歲左右的 孩子——也就是正在逐漸脫離兒語的年紀——相當接近。換 言之:大部分你我身邊五十歲以下的成人平日交談的狀態, 從未離開過自己八歲左右的情境。 孩子們在這個階段,依然備受呵護,不大挨得起嚴厲的 指責,一旦吵鬧過度而受到訓斥的時候,還時時以囁嚅支吾 之態,表達天真爛漫之情,企圖免責。 說穿了,成年的男女耍幼稚、混含糊,本質上是一種力 圖以“可愛”為遮掩、為修飾的偽裝;當這種“扮小免責” 之情普及整個成人社會,就不要談什麼品質、品味了。我跟 十足憂心這個“語言返童現象”的馮小剛說:“這叫‘可愛 文化’,如果連對岸的成人也這麼說話,一切沒治!”馮小 剛的臉垮了下來,他一定在擔心,也許觀眾根本看不懂“非 誠勿擾”四個字。

48


隨筆雜記 「脈絡」與 context 的對譯 大一開始就經常碰到「脈絡」一詞,老師說要重視脈絡, 書上也說要重視事物底下的社會脈絡、文化脈絡、學術史脈 絡;沒有人跟我解釋過到底「脈絡」是什麼意思,但是一百 篇文章都有用到它,我似也就大概懂得了。 後來我學到「脈絡」是英文 context 的一種譯法,那麼 context 是什麼意思?按理講我該自己去查的,不過我讀的不 是哲學或社會科學,所以我也未求甚解,只存了一個鬼打牆 的概念:「context 就是脈絡,脈絡就是 context」。 直到最近寫論文,我也要用上「脈絡」時,突然發現, 當代西學譯著裡面常出現的「歷時」diachronic「共時」 synchronic 兩個概念,正好就可以用「脈」 「絡」兩個漢字來 形容!「脈」形容歷時的一脈相傳,「絡」形容共時的經緯 交錯,都能既形且容。 這個想法對不對?我終於去查了 context 的字義,發現 它正好融攝著歷時、共時的觀念,而英漢詞典或只簡譯為「上 下文」,也對,但就不及「脈絡」能統括形容它在當代學術 所引伸出來的用意。 查「脈絡」原謂人體經絡或植物的葉脈;我想:當年以 「脈絡」譯 context 的先生實在是高手,讓人望文生義就能 大致不錯地理解;詳察原義之後,更能純熟運用。如果要說 49


有什麼缺點的話,就是它太簡潔明瞭,容易讓人習焉不察了, 不像「歷時性」「共時性」那麼拗口陌生,讓人不得不去查 書,然後按其教範以沿襲。我初見 diachronic、synchronic 也 以為當有精深意蘊存焉,必須下苦功研習才能掌握;但是查 了一下,才發現,它說的和中文固有的「縱橫」「經緯」好 像也沒什麼不同,我國中歷史課就學過了嘛。吾聞之:學問 可以精深,字詞的內涵可以發展得很複雜,但基礎概念必須 簡單。於是我完成了對「歷時」「共時」兩字的袪魅功課, 以後我再不會以為會用這些詞就有什麼特別的了。 而今「脈絡」一詞已經普及各門學科及報刊政論,我想 其中應該沒有多少人查過它的本義、它與 context 的對譯關 係,及當代西學中歷時、共時兩字;但印象中我也沒看過有 誰用錯,也沒看過有誰批別人用錯「脈絡」的意思,這真是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大德不彰,形容之功效有過於原文。 但如果我不是對漢字特別敏感,大概也不會注意到這些。

「歷時」「共時」當可改譯為「歷代」「同時」 我又想, 「歷時」 「共時」若欲改譯為比較平順的中文, 或可作「歷代」 「同時」,以杜詩〈詠懷古蹟〉所云「蕭條異 代不同時」記憶可也。 「歷」的圖形是把稻禾在場(厂)上排列開來,本字只 有「厤」 ,後來分化為「歷」 「曆」兩字派為歷史、曆法之用, 簡化字又把兩字合為「历」 ,形義盡失。 「歷」雖能形容發展, 但還不太夠,加一個蘊含「更迭」的「代」字就能相輔相成, 大致包括 diachronic 的意思了。又因為 diachronic 和 synchronic 經常一起出現,所以也不用擔心「代」不夠表達 chronic,因 50


為後面就有一個「同時」的「時」字能與之互文見義。 至於「共」「同」有什麼不同?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 注》,說共:「 」 「同」則是:「 𠔼 」所以「共」比較適合用在主動態(active) 的場合,如「共有」「共襄盛舉」;「同」比較適合用在被動 態(passive)的場合,如「同樣」 「同喜同悲」 。或者換個說法, 「共」是從下而上,大家一起來的;「同」是由上而下,大 家都籠罩在什麼(ㄇ)之下的。這種思路似乎比什麼 active、 passive 之別更易學可取。可能有例外,但大致應該不錯。 準此,Synchronic 譯為「同時」 「同時的」 「同時性」 ,當 比「共時」 「共時的」 「共時性」更為恰當。或曰「同時」太 常見,不能彰顯 synchronic 的特別意涵,但我認為學術譯名 也該盡量淺近,若有特別意涵,多補充兩句也就是了。

心無旁「騖」還是「鶩」? 林珈宏在臉書發問:「『心無旁ㄨˋ』,大家是用『騖』 還是『鶩』呢?」 我答:「看你挺馬還是挺鳥。」 林珈宏大笑。宋冷補白:「我認為馬挺鳥。」 經查,正解是「騖」 。以前老師有講「心無旁騖」和「好 高鶩遠」之別,很多考卷也有拿這來出題,但大家還是常常 51


忘記。為什麼呢?大概是因為課堂上沒教你為什麼要那樣寫, 這兩字本來是什麼意思,又能引申為什麼意思吧;官員和學 者討論起來,也多只是引經據典,沒回到圖像思維去推理。 我以前的記憶方法:「鶩」是鳥,所以跟「高」連在一 起;但我沒有用同樣的道理說「『騖』是馬,所以跟『旁』 連在一起」──這關係弱了一點,所以我是直接死記「『騖』 是事情的意思」。直到剛剛才查到「騖」是「追求」之謂, 如「馳騖」 「東馳西騖」,這再和它的字首「務」連起來,就 不會忘了。然而,如果循同理把「鶩」也當作動詞,而不只 是一種鳥類的名稱,那麼「旁鶩」好像也講得通,所以教育 部還曾經把這成語的寫法「更正」為「心無旁鶩」,稍後有 人覺得不對,再加考證一番,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才認錯 改了回來。詳見這篇〈「心無旁鶩」抑或「心無旁騖」?〉: http://tw.myblog.yahoo.com/ccjhlcp@kimo.com/article?mid=702&prev=710&next= 701

可以用「節度」譯 music director 乎? 上週一與王希文學長談,學長說台灣影劇中該有 Music director 這樣一個角色:「影片要有導演,為什麼音樂不該有 導演?」他詳細說明了這角色的性質(待我整理成文) ,說: 「我們討論過用『音樂執導』來翻譯它,但又覺得會與『指 導』混到。」我想了一下,說:「不如翻作『節度』?就像 隋唐時的『節度使』,而『節』、『度』也都可以作音樂術語 解。」學長笑笑說「好像滿屌的」。 我越想越覺得這詞好。談完我說:「這篇文章標題就叫 『節度之必要』吧!當然要下個副標。」回家後又在《三國 52


志》諸葛亮傳上讀到「(馬)謖違亮節度...」更見這詞古已有 之,相當通用。將來,會不會有一部戲的製作名單上,出現 「音樂節度」或「總節度」之類的職稱呢?

朱元璋的機場 前幾天早上夢到參觀一座機場,導覽說,明太祖朱元璋 打天下時,一個洋人來跟他說可以造出飛機,於是就用了很 多錢來蓋這個機場,蓋好以後,沒有飛機。朱元璋大怒,而 洋人不知跑到哪裡去了,這機場就成了蚊子館,直到六百年 後終於有了飛機還是沒能啟用,因為跑道規格不合。 然後第二個節目就是在這機場裡坐小飛機玩一遍低空 飛行,感覺像坐雲霄飛車,這也就算是「古蹟活化」了。

上聯:欲使梁朝萎 梁振英上任,帶領著一批啟人疑竇的人事案,香港報紙 稱之「梁朝」,我想到一個上聯:欲使梁朝萎。貼在臉書上 徵下聯,國小同學陳曉玟馬上對出:「請按劉家鈴」。 故此,今後當注意有哪個姓劉的掌握梁朝班子的死穴。 此下聯雖二、四字平仄未與上聯相對,然而我們廣大的政治 嘲諷愛好者也當能想出一個解釋,就如當年袁世凱死後有人 撰輓聯: 「袁世凱千古/中華民國萬歲」 ,別人質疑這六字和 五字怎麼對得起?答曰: 「袁世凱本來就對不起中華民國。」 剛剛又收到信:老媽將此聯告知劉炯朗校長,劉校長對 出人名「馬家灰」 (香港作家馬家輝)與「溫家暴」 (或「爆」 ), 53


不過沒想好前面要用什麼動詞。我說:用本名就好!「請看 馬家輝」/「請聽馬家輝」,正可給馬先生電台節目作廣告 詞。要改字的話也有「香港梁朝萎/台灣馬家隳」(隳:毀 壞、動搖),或者「溫家□」的,唉,大吉利是!不說了。

啟人疑竇,疑你老竇 梁振英上任,帶領著一批啟人疑竇的人事案(某人剛上 台沒多久就下台了)──粵語謂父親為「老竇」 ,故「疑竇」 在此可引伸為「疑其背後阿爺」也。 《康熙字典》 : 「 爲 」段玉 裁注「竇」:「 爲 」 簡言之,「竇」就是「空洞」 「漏洞」「管道」「渠道」的 意思,下面的「賣」是聲符(不唸賣東西的賣,而是讀、牘、 瀆等字的音)。啟人疑竇,就是可以廣泛運用在一切有內幕 的人事時地物的一句成語,而今之香港、粵語又能在此本義 上更添一句文雅的粗口「疑你老竇」矣。 (本期完)

54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