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自有永有的獨一真神 Gott

Page 1


平信徒信仰基石系列

Gott

自有永有的獨一真神

Otfried Reinke

歐特弗立德•萊殷克 著

南與北文化出版社

李鎮鍵 譯


1章

共同的出發點

1章

第 1 章|共同的出發點 ―― 3

第 2 章|從類別的概念探討「神」―― 9

共同的出發點

第 3 章|上帝超越所有的神祇 ―― 15 第 4 章|上帝的超越性及不可測度, 是信仰的基礎也是疑問的源頭 ―― 23 第 5 章|三位一體的奧祕 ―― 39 第 6 章|上帝和存在 ―― 57

人們談到「神」的時候所呈現的場景可能是大不 相同的。先知以利亞在迦密山上和巴力的先知「鬥

第 7 章|什麼是可信任的? 尋找、發現、否認上帝 ―― 83

法」,結局是那些巴力的先知都被殺了(列王記上

第 8 章|信仰的內在 ―― 117

和群眾彼此之間的態度則顯得斯文多了(使徒行傳

第 9 章|為了讓我們能重新對話, 不要再談論上帝了? ―― 147

十七章16–34節)。

第 10 章|為上帝而爭 ―― 163

人都可以接受的觀點來處理「神」這個大題目。我在

十八章20–46節);然而,使徒保羅在雅典亞略巴古

我在這裡完全不想用爭論的方式,而是要用每個

馬丁路德的《大問答》中找到了這個出發點:「你 心繫為何,所信賴的是什麼,那就是你的『上帝』

3


1章

上帝

(神)了」。顯然馬丁路德認為,不是只有基督教

共同的出發點

神與偶像

才談論與神的關係,他同時在人們所能理解的範圍 內,對於「神」之超越性(Transzendenz)與內在性

哲學家圖根哈特(Ernst Tugendhat;1930年出

(Immanenz)的問題上也持開放的態度,因此可以

生)並不贊同用如此開放的態度來定義神。對他而

說「神」1 是人類普遍的議題。那麼,選擇要信什麼

言,提到「神」的時候,所指的僅僅是「位格的」

樣的神就隨著生活的需要而定,改信別的神也不是什

神。他說:「人需要與神之間的關係,但這卻是無法

麼困難的事了,甚至也不一定要用「神」這個稱呼。

實現的。」4 因為對他而言,自己忠於知識的態度使

義大利作家艾可(Umberto Eco)2 和米蘭的大主教馬

得這種關係無法存在。忠於知識就是說,所有的事物

丁尼(Carlo Maria Martini)也以十分開放的態度,透

都可以去探究,或者,可以被探究的,因為「人都不

過公開信的方式討論「那些不信的人都信什麼?」3,

願意生存在一個虛幻的世界裡」5。這似乎是說,那

並於1996年集結成書出版(1998年翻譯成德文版)。

些透過人們的探究而被揭露出來的知識和現實,就是

社會主義者馬特里(Claudio Martelli)在該書的附錄

馬丁路德所定義的「神」了。然而,路德又將人們所

這樣寫:「難道我們這些聲稱沒有信仰的人,真的什

依賴的各種神,區分為「神」和「偶像」,這就讓事

麼都不信嗎?(原書第131頁)」

情混淆不清了。路德所指偶像崇拜的特徵,幾乎和圖 根哈特對於一神信仰裡,相信具有位格的神大同小 異。因為路德說:「那些多神信仰的異教徒,其實是 將自己對神的幻想或夢想的圖像變作偶像,而信賴完

4

5


1章

上帝

共同的出發點

全虛無的事物」 6。認為基督宗教的上帝其實也是人

上某種力量的化身,這也是偶像。真正的神是所有可

塑造出來的形像這種看法,在圖根哈特之前的費爾巴

見與不可見事物唯一的創造者。

哈(Ludwig von Feuerbach;1804–1872年)以及在他 之後的許多人都曾經提過。但是,圖根哈特這位對當 代具有影響力的哲學家,在提出這種看法的同時,他 也看出放棄與神的關係對一個人來說有多麼困難。 不過,路德和圖根哈特的想法之間有個原則上的 差異。路德說,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神,而圖根哈特 卻說,神的概念是一個錯誤,要完全排除。這個差異 所牽涉到的顯然不單只是定義上的問題。以下的篇幅

1. 參閱 Gunther Wenz 所著 Gott ,2007年,第20頁。 2. 譯註:著名小說《玫瑰的名字》的作者。 3. 原書名:In cosa crede chi non crede?,德文版 Woran glaubt, wer nicht glaubt?,中文版《信仰或非信仰》(究竟出版 社)。 4. 參閱 Anthropologie statt Metaphysik 一書(2007年出版), 第139頁。

就是要討論除了定義以外,其他更多關於「神」的問

5. 同上,第93頁。

題。

6. 出處同3,第25頁。

首先,我們就根據路德如何區分「神」和「偶 像」來說。儘管每個人都有自己所信的神,但這位神 可能就是偶像。例如一個人如果在覺得事情不順遂的 時候,不但不去接近他所信的神,還逃開了,那麼, 這個神就是偶像;又或者某個人心中的那個神是世界

6

7


2章

從類別的概念探討「神」

2章

從類別的概念 探討「神」

在耶穌基督降生之前的世界,並沒有像路德一樣 明確地區分神是創造者,偶像是受造物的化身。當時 有許多「神」存在,有很多神存在就表示:當時的人 基本上不懷疑這些神是否真正存在,會引發爭論的只 是哪些神比較強,以及他們如何展現影響力。 要找到關於「諸神」的定義實在很難。在日耳曼 語系裡,所謂的「神」就是「被呼求的」,如此轉用 在神衹、魔鬼、祖先、靈魂、精靈及神祕的動物上也 可以。這些稱呼都是用來表示本質上的不同種類,

9


2章

上帝

但彼此之間並沒有明確區分其本質。我就以祭拜蛇

從類別的概念探討「神」

「退化作用」的表現嗎?

來說明這些概念之間的混用情形吧!一直到希西家

沒有人像奧圖(Rudolf Otto)一樣,在著作 3 裡

王的時代(約是公元前700年;參閱列王記下十八章

將這個領域的問題作為核心的議題,並且深入探討。

4節)都有在耶路撒冷的聖殿舉行祭拜蛇神尼忽士但

他的著作成功地讓人意識並感受到,每個宗教裡都有

(nachash,希伯來文的意思就是「蛇」)的儀式1,

些部分是被真實地經歷到,但在感受上卻是超越理性

以記念摩西在曠野時打造那條醫治以色列人的銅蛇

的。他說那就是「神聖減去道德的因素」,稱作「超

(民數記廿一章4–9節)。他們所記念的這種動物,

自然經驗」;是「完全自成一格的部分」,可以被探

不僅代表醫治以色列百姓的力量,也是讓他們死亡的

討,但不能被定義。因此,奧圖以「X」來稱呼,這

力量。或許祭拜的儀式也是記念天上那位像蛇、如閃

個X嚴格說來是無法教導的,只能被激起或喚醒。就

電般飛快的天使撒拉弗。

像是畏懼鬼而顫慄,有一股冷顫經過全身,或是背部

特別是在這個文化疲乏的時代,人們常懷念充

起雞皮疙瘩的經驗;也可能是毛骨悚然,毛髮都豎起

滿神祕的遠古世界,對那些神祕的事物特別感興

來了;還有像是令人感到振奮、宏偉或浩瀚之類的經

奮。有人認為,早在石器時代就發生了第一個類似

歷(我永不會忘記,有一回在西西里開車前往一處

的回歸(「退化」)期 2 。而人文主義與古典主義

高地的路上,突然間遠眺一座遼闊山谷,瑟傑斯塔

時期又重新強調希臘羅馬諸神林列的世界;赫德林

(Segesta)古希臘神殿遺跡就在山谷另一側山坡上,

(Hölderlin)及海德格說到神的時候有加定冠詞,也

我到現在都還有當時第一眼望去時,那種停止呼吸的

有用不定冠詞,或者稱為「神靈」;這些不都是那種

感覺)。

10

11


2章

上帝

從類別的概念探討「神」

奧圖在他的書裡介紹不同的超自然因素,稱作畏

並非只有「神聖的部分」對所有人類來說是既存的

懼(令人敬畏)、威嚴、活力、奧祕(完全超乎常

面向,而是那包含所有超越神聖界限的一切。田立

理)、吸引人的和驚人的,並且統稱「神聖」為一種

克(Paul Tillich)寫到:「世俗和神聖是分不開的,

「宗教先驗」,也就是說那是在所有理性、可了解事

世俗可以成為神聖的支架,屬神的可以在其內顯現出

物發生之前的可能條件。而在奧圖的解釋中最重要的

來。沒有什麼事物在本質上是世俗的,而且必然是世

一點就是,他認為在每一種宗教的核心部分都有這些

俗的。一切都有深層的面向,而這面向顯示出來的瞬

宗教經驗,基督宗教也不例外。為此,他用了十八頁

間,也顯示了神聖的部分。所有世俗的一切都有神聖

的篇幅來介紹馬丁路德。

的可能,都可能被聖化……神聖依照它的本質並未侷

奧圖在書的扉頁,引用哥德在《浮士德》所寫的 一段文字作為他的座右銘:

限在世俗範圍之外的特定領域4。 是否所有的神都消融到人類的世俗世界裡了呢? 我暫時還不想從我們現在的觀點,而想先參照歷史的

顫慄是人性中最好的一面;

發展簡要地來回答。

無論世界如何藐視這樣的情感, 激動之後就會感受到非常之事。 1. 參閱 Otfried Reinke 所著,1995年出版之 Tiere, Begleiter

但哪裡還存在著路德所說的「神」與「偶像」之 間的差別?宗教內涵的發展方向似乎與之背道而馳:

12

des Menschen in Tradition und Gegenwart,第73頁以下。 2. 同上,第69頁。 3. Rudolf Otto, Das Heilige. Über das Irrationale in der Idee

13


3章

上帝

des Göttlichen und sein Verhältnis zum Rationalen 《神聖 之事──關於神的看法中的非理性以及理性的行為》, 1936。 4. 田立克所著 Systematische Theologie,第一冊,第254頁。

上帝超越所有的神祇

3章

上帝超越 所有的神祇

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雅典的「民主」政府, 以誘拐青少年、敵對國家以及不信神等罪名判處死 刑,必須喝下毒藥。他想培養青少年(當然也不是只 有青少年而已)獨立思考的能力,並了解所有地上的 事物都是幻影和假象,只有真理、良善和屬神的才是 永恆,但這要我們的靈魂從肉體釋放後才會經驗得 到,整個多神的世界不過是個騙局。然而,他還是以 諷刺自己的方式來面對死刑,他請求在死後為他向阿 斯克勒皮俄斯神(編註:希臘神話裡的醫神)獻上一

14

15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