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土地諮詢 - 刊物

Page 1

棕土及私人農地:公私營合作

人口增長帶來環境破壞的壓力

公共機關應以公眾利益為最終依歸,相對地產商均以 私人利潤為最大前題。但土地小組在私人農地選項中, 只向公眾提議「公私營合作」一途,未能確立必要性 之餘,恐怕意味著公眾利益將被讓步及犧牲。

政 府 假 設 本 港 未 來 25 年 將 會 增 加 98 萬 人 口 , 得 出 「 1,200 公 頃 短 缺 」 的 結 論 。 而 當 中 的 「 房 屋 」 、 「主要特別設施」等土地需求,其實是與人口增加 直接相關:人口增加愈多,土地缺口愈大,填海的 「需求」就愈大。

土 地 諮 詢

若人口增長量減半至 49 萬,按《香港2030+》的相同 方式及因子來推算,結果發現未來土地需求減少至僅 約150公頃。「東大嶼都會」計劃擬填海近千公頃, 如果能控制人口不過份增長,也許沒有需要耗費數千 億公帑,填平如此大面積的海洋。

無 得 揀

閂水掣

源頭處理!

爆水喉

外來人口

農地或棕地如改為大型住宅,配套基建 如道路、排污、通訊等涉及巨額開支, 由政府全面出資助私人發展是否公平?

不斷搵布吸…?

不停開發…?

3. 贈送基建 不止單程證,還有大陸專才

可引用《收回土地條例》 要善用棕土不一定「公私營合作」, 其實政府尚有《收回土地條例》可直 接收回土地作公共用途,更具效益, 過去曾引用以發展屯門公屋欣田邨。 不少農地、棕土正正是地產商看準 政策漏洞,扭曲地大量「囤地」, 不少甚至放任租客違反規劃圖則地 使用,「先破壞再發展」。當局實在 有理據收回整理,改善鄉郊環境。

除此之外,不能忽視的還有每年約1萬名入境工作 「大陸專才」。他們可以帶同家眷到港,而在港期間亦 要租用單位生活,對比每年約2萬個新單位供應,確實 為一般港人租戶的競爭對手。因此在土地諮詢中,實在 需要同時檢討這批對房屋構成壓力的「專才」數字。

真正選擇 源頭減人 2018 土地諮詢 向朋友分享

環保觸覺 Green Sense

可回收紙張印刷

政 府 公 關 鋪 天 蓋 地 而 來 , 大 家 更 須 小 心 留 神 !

開 動 宣 傳 機 器 催 谷 推 銷 的 背 後 , 都 暗 藏 問 題 。 今 次

港 珠 澳 大 橋 、 廣 深 港 高 鐵 等 經 驗 告 訴 我 們 , 當 權 者

是 否 如 此 呢 ?

彷 彿 所 有 事 情 只 要 「 有 地 萬 事 足 」 。 然 而 , 事 實 又

廣 告 則 誇 張 煽 情 , 將 一 切 問 題 都 歸 咎 於 「 土 地 不 足 」 ,

諮 詢 文 件 以 「 貴 」 「 細 」 「 擠 」 三 個 問 號 包 裝 , 電 視

方 案 中 地 交 供 出 應 答公 專 案頃 。土 責 小 地 組 需 的 求 公 , 眾 要 諮 求 詢 港 已 人 經 在 開 經 始 篩 , 選 強 的 調

1,200

環保觸覺早在去年尾進行調查,大部分受訪者都明確 表示香港「太迫太多人」,贊成減少單程證、修訂人口 政策來處理。這是必須認真對待的強烈訴求,也是制訂 土地政策時不應迴避的考慮。

更多揭內頁


砂是填海及建築的必要材料,但是開採背後問題多!

斷裂的諮詢,被預設的土地需求 理想的城市建設,是首先建立官民共同願景,再經 政策實踐。奈何開發概念從來未得主流民意支持,而 今次的諮詢更是連《香港2030+》研究結果仍未出爐, 已急不及待推展,要求市民同意官方「土地需求」的 設定,繼而被迫挑選「土地答案」。 按照土地諮詢所代表的大發展主義,真的能夠回應 未來要面對的氣候環境問題?為何香港不能在問題的 源頭著手,減少移民人口及打擊炒賣?規劃是否真正 負責任地回應市民對「可持續發展」的追求,指出 正確的方向?

填海:多重破壞

Option A:海砂

在眾多開發土地的方法中,填海對環境的破壞 首屈一指。無論由開採填海原料、以至運輸、 工程都涉及不同地方、不同方面的環境傷害。 填海背後隱藏了巨大的成本。

不是永續資源,每處開採會徹底摧毀砂源地河口、海灘及海床生態。 研究亦顯示採砂已令不少海岸後退、海島被侵蝕消失…

填海所需砂料以億噸計,更需千里迢迢 由東南亞各國運來香港,運輸會引致 大量碳排放!

Option B:人工機砂

揚散至空中的粉塵 & 經水洗的石粉排入附近河流

填海 ≠有樓住

消失的「真正選項」 願景未確立,政策更加斷裂分離,例如官員忽然關心 基層住屋,卻不斷將大量土地賣予地產商炒賣。政府 自相矛盾失去公信力,官員開口就只能重複「房屋、 房屋」,以希望上樓置業的市民為人質,壓倒土地開 發以外一切方向的討論空間。 城市開發不能無止境,「將環境影響減至最低」只是 語言偽術,並非真正出路。我們必須考慮的是如何 立即減少壓力,防止情況惡化,再盡快補償過去 數十年間一面倒開發的累積破壞。

土地諮詢文件18個選項都是 土地開發,根本就沒有真正 可以有效解決問題的選擇

填海是不可修復的工程,工程期間的污染、工程後海洋生境的永久 消失,對自然生物來說都是致命打擊。

填海所得土地,在時下傾斜地產商 的政策下,非常可能會變做炒賣 謀利的豪宅單位。就像啟德大片 地皮,當局寧願高價賣予私人發展, 亦不願用作居屋供市民上車。 最終很可能是填海工程公司及地產 商得到最大益處,全民則白白付出 高昂金錢及環境成本,一無所得。 如此,香港社會為何不檢討目前 其他可用的土地,又或者在開發 壓力源頭著手呢?這些才是更有 智慧處理問題的方法!

2011 vs 2016 : 從2個中華白海豚分佈模式可見經歷工程後, 大嶼山東北海豚「被絕跡」

即使劃定海岸公園作補償,但自然未有時間及機會修復, 又已經進行機場第三跑、東涌東填海,更研究東大嶼都會、 小蠔灣、欣澳等填海,是對海域再而三的「補刀」傷害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