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草編輯2016 05(印刷)

Page 1

上


序文 〈藺草〉是一個年代久遠又生疏的名詞,大多數人 都無法明白或了解,到底藺草是什麼植物有那些關聯,

本期詳盡蒐集,實地勘察及拜訪地方耆老及長者,以 ﹝小心求證﹞﹝謹慎踏實﹞的態度完成此第一篇藺草編 織工藝之美報導,本期從這不起眼之農作物啟始至成為 雅緻高尚之帽、蓆、鞋、墊、錢包、提袋、水壼套、動 物、小飾品、鑰匙圈…等等,琳瑯滿目,編織的如此精 緻且實用,真讓人大開眼界。 我們都了解﹝台灣﹞的確吻合﹝寶島﹞之實,以天 然之地理環境,更有勤奮打拼的﹝台灣人﹞,在此提供 最基本之農業作物,的確可以創造一片有價值且值得驕 傲的〈工藝〉,從清朝~日本殖民時期到現在,慶幸有 一群默默耕耘的無名英雄,永遠值得尊敬崇拜,祈望本 刋能帶給您更優質之新創傳承,把辛夷花之精神流傳萬 世。 〈藺草工藝之美〉下期報導日本時期帶動台灣經濟 發展排行第四名之《榻榻米》,敬請期待……

1

企劃編輯 撰文


藺草工藝之美(編織) 目 P1

序文

P2

目錄

P3

編織起源與歷史

P4~P5 創始編織珍貴之傳承史 P6~P7 藺草之種植、收割、加工肯定是有益且環保的農產作物 P8

P9~P11

從草蓆→編織→榻榻米成為具有特色之產業 介紹林惠津老師對編織投入心力過程 以教學方式為文化產業增加擴展性 如何重新規劃藺草農經產業之發展及帶動經濟效益

P12

加入藺草工藝融合成為文創系列發展

(從地理/環境/人文分析) P13

P14

藺草多元化工藝產品介紹 針對未來台灣農業資源之保存 及恢復人民願投入實質經營之有效面

2


編 織 起 源 與 歷 史 對於藺草沿革,相傳西元1727 年居住在台灣中西部海岸的大甲、苑 裡附近,道卡斯族蓬山八社中下游雙寮社平埔族婦女浦式魯禮及日南社婦女 納斯烏茂,兩人在大安溪下游濕地,摘野生大甲藺草,編成草蓆、籠子、背 袋,一些日常用品,因為製成的器物堅實耐用,具有良好的透氣性與吸水 性,非常適合同樣居住在潮溼、炎熱地區的漢人居家使用,故該地漢人向原 住民部落的婦女紛紛仿效,這種手工藝品便在「蕃社」流行起來。這是台灣 最早利用大甲藺草編織成草蓆的記載。 西元1765 年時,雙寮社另一位平埔族婦女名叫「加流阿曼」,改良編 製素材和方法,利用大甲藺草韌性,擷取晒乾後加工,編成更精緻美觀草 蓆,大甲蓆之編織是利用析製的藺草編織而成的,比起用整根藺草編成的草

蓆較細緻、柔軟,質地仍是強韌耐用,便於折疊攜帶,讓人們對它愛不釋 手,廣受歡迎」。 大甲草帽創始人洪鴦,發現藺草除了編織草帽、草蓆,還發明了很多種 編織法,西元1897年苑裡辦務署署長淺井元齡,日本岡山縣人,發現當地婦 女洪鴦的藺草編蓆技術優異,要她試編草帽,效果極佳,進一步要求她教授 其他婦女編織草帽,其編製效果頗受好評,推銷到日本。 台灣在清治時代,苑裡地區所產製的藺編產品,已有直銷至中國大陸的

紀錄;《苑裡志》載:「苑裡每歲入金,除米殼外,為草蓆一款,年可得金 二萬元左右。蓋蓆之製造,其創始則自苑裡社番;而後傳入苑裡街莊,幾於 無戶不習,然以大甲為市,故稱「大甲蓆」;又曰「蕃仔蓆」。而在日治時 代苑裡地區所製作的帽蓆產品限定全數銷往日本,其商品以煙袋、木屐底、 蒲團(坐墊)為主;大致上,當時藺草產品佔台灣特產出口的第三位,是僅 次於糖和米出口的農產品;以草蓆來說,生產值以昭和二年最高,產值高逹 157,986圓,當時藺草製造廠與員工人數也是歷年來最多,可見當时藺編商

品廣受日本人所喜愛的程度;藺草產品原以生產草蓆為主,而草帽的雛型出 現於日治初期-明治三十年,日本治台的第三年。

3


創始編織珍貴之傳承史---藺草編織阿嬤的故事 苗栗苑裡藺草文化館/圖、文

陳紅柿

出生於民國18年1月13日, 陳紅柿阿嬤 從小在苑裡山腳長大,小時候家裡很窮,從小就要幫家裡 做事,所以沒辦法唸書,八歲就開始跟著大人一起學習, 邊學邊做。陳紅柿阿嬤形容以前每天都在作藺草編織,做 完了就睡覺,睡醒了又繼續做,幾乎沒有什麼象現在小孩 童年的歡樂,有的只有一直做一直做,這就是小時候編藺 草的點點滴滴回憶。

劉幼 出生於民國19年6月11日,劉幼阿嬤從小就住 在苑裡,家中有十個小孩,劉幼阿嬤是最小也是唯一的女 孩,阿嬤說小時候家裡很窮,半個月只能分到半條猪肉, 每天主餐是地瓜籤,零嘴也是地瓜籤,魚肉皆是當時最奢 侈的食物,家裡沒有錢買鹽,她就會跟哥哥一起去很遠的 海邊擔海水回來,把海水燒開後放著,需要時候舀一點來 當鹽巴用。在當時只有過年才有木屐可以穿,平常睡覺前 洗完腳不想光著腳丫子就會去撿竹節邊的葉膜,再用藺草 當繩子綁一綁當臨時的鞋子穿,那時稱之竹鞋,依現在來 看真是多麼驚奇。

盧來春 出生於民國27年8月4日,在那年代,來春阿 嬤可是別人沒有的權利,就是念書!阿嬤笑著說:「因為我 是老么啊!以前哪有人在念書啊!女生都要幫忙做家事,我 是因為剛好是老么,所以有機會唸到書,而且我的哥哥們都 唸到大學唷!」 在當時,來春阿嬤算是晚婚,民國50年從大甲嫁到苑裡 來,當時24歲的他就跟著嫂嫂一起製做草蓆編織,以補助家 計,他告訴我們一件草蓆兩個人一起做也要花十來天,非常 的耗時,又非常累,賺的錢又有限!阿嫲對藺草編織感到厭 煩,一點都不想做,於是她轉行到製作衣服,在早期,製作 衣服是每個女生必備的手,因此她的藺草編織也就告一段 落,這一停就是40年的歲月,在這過程他的縫紉技術進步很 快,甚至同時期有好多學徒在她這裡學做衣服。這是縫紉技 術在最近成為她設計定藺草編織新品的最佳助力。

4


鄭愛子 出生於民國29年6月3日 ,出生於苑裡, 愛子阿嬤家有九個小孩,她是最大的,於是在小時候 就要照顧幼小的弟妹,和編織藺草產品來補貼家用, 沒有機會讀到書,不過也是因為這樣,練出了一生藺 草編織的好功夫。一直編到年輕的時候,愛子阿嬤也 是靠著這項好手藝在討生活,因為,在那時候,沒有 這麼多工廠可以去上班,所以要靠不斷的編織來維持 生計,一直到愛子阿嬤結婚之後才停止藺草編織, 轉 做裁縫衣服,而這一停就是40年,不過,似乎只要 是那年代的阿嬤有在編織藺草的,都忘不掉怎麼編, 就像小時候在背九九乘法表一樣,一直背,一直背, 自然而然到現在都記得,到了藺草文化館的成立的阿 嬤又開始她熟悉的藺草編織……。 洪鴦出生於西元1853年,通霄白沙屯,22歲時嫁給苑裡西 勢庄的高治,37歲時,洪鴦丈夫過世,留下她撫養5名孩 子成人。往後她改良當地道卡斯族日南社婦女的苑裡藺編 制物品,將其製成可遮陽用、以及讓頭上長有皮膚病孩童 能免於蟲子叮咬的草帽,之後便以賣草蓆、草帽,補貼家 用。 明治年間,總督府苑裡辦務署署長淺井元齡,欲發展苑裡 編織業,要求洪鴦組織當地女性,傳授藺草編織技巧。她 們生產的草帽蓆統一於大甲的帽蓆檢查所檢驗後再轉銷各 地,故草帽被稱為「大甲草帽」,廣受日本人歡迎。 之後洪鴦更受邀到各所學校開班授課,1913年曾獲臺北第三高女聘為手工藝教 師。從新竹到臺南沿海地區,約幾十萬婦女從事此項手工業。 然而,這項技藝並未讓洪鴦致富。 大兒子早逝、小兒子經商失敗後, 她僅在公學校教學的微薄薪水維持 生計。1936年,大甲草帽年銷一千 六百多萬頂,居台灣五大特產的第 三位,僅次於糖和米。洪鴦的教導 也造就苑裡女子擁有一技之長,出 嫁時聘金比其他地方高。1940年, 台灣總督府為肯定洪鴦對草帽產業 的貢獻,頒發綠綬褒章。次年,她 於苑裡辭世。 苗栗鎮藺草文化館/圖、文

5

苑裡鎮農會在苑裡藺草文化館大門口前塑立洪鴦雕像


藺草之種植、收割、加工肯定是有益且環保的農產作物 藺草到底為何種草本,特色,特性如何 「大甲藺在(本草綱目)稱為「藨草」學名稱 Scirpus Triquter Linn Palla ,中名三角擬莞,古名三角蔥,大甲藺是農藝名,土名蓆草、大甲 藺、大甲草,它的形狀呈三角形,莖長度約四到六尺, 莖肉飽滿、結實、硬 度軟硬適中,韌度強,因其性好水只繁殖於水田或沼澤地,在台灣主要生產 地在大安溪下游的大甲及苑裡附近一帶,因收草時期不同,有春草、秋草和 三冬草之分;春草莖粗長易斷裂,只適用在粗製品,價錢便宜;秋草莖短富 彈性,適於高級品的編製,價格較貴;三冬草莖細短,僅適於編製小飾物。 大甲藺草內部的氣孔及內部的細胞間腔較大且氣孔呈半開狀。具有吸濕效果 且曬乾之後散發淡淡的野草香,歷久不衰,所以它最適於編製草蓆,以便利 台灣亞熱帶氣候的人們,人們除了將它編成草蓆、草帽,亦將其拿來當手工 藝品的材料」。 (鄭玉梅 藺草編織的製作與應用之研究。民98.6)

「 三 角 藺 的 學 名 叫 Cyperus Tegetigormis Roxburgh ,在中國古 代稱「茳芏」或「芏苡」,俗稱「鹹 草」, 日本別稱它「七島藺」、 「 琉 球藺 」、「 三角 藺」 或「 豊後 藺」, 我國古代稱三角藺為茳芏, 對「茳芏」有如下記述:「茳芏、莎 草科,莎草屬,栽培於水田中,多年 生草本,高至四、五尺,有地下莖, 葉小,春月隨新葉抽莖,三菱形,梢 頭分小梗,著以細花,苞短,秋月芟 之,乾後裂而織蓆, 名見草本拾 遺」。三角藺形狀亦呈三角形,高度 比大甲藺高一些, 莖肉微凹,韌度 強,但它沒有大甲藺的草香,柔韌度 亦不及大甲藺,品質略遜於大甲藺, 乾燥後可供編製草蓆;因其多野生於 濱海含鹽的沼澤地帶,故台灣人常俗 稱它為「鹹草」, 台灣各地所栽培 的三角藺種類,除了上述品種之外, 北投地區另外尚有二種,一種是夏尾 種, 一是花仔草」。

6


藺草之種植、收割 藺草的栽種形態與水稻相近,也如插秧般將藺草幼苗間隔插入水田中。經過成 長,再依需求分三個時期進行採收應用。不同時期採收的草有不同的屬性,也有不同 的價位。苑裡農會官網所記載有關藺草的生長期別,草的質性,價位等。轉載如下: 第一期:每年農曆十二月即可開始種植,於農曆三、四月〈約國曆四、五月〉收割, 稱之為「春草」或「早草」。莖粗長易斷,不利編織,晒乾後呈金黃色,用 久易變色,品質較差,適合初學者使用。播種繁殖,生長期約100天,色澤 灰白會變色,纖維長度3.5~~5.5尺,價次貴。 第二期:於農曆七、八月〈約國曆八、九月〉收割,稱之為「秋草」或允〈ㄩㄣˇ〉 草」。纖維短而硬且富彈性,品質最佳,適合編織高級帽蓆,價格高昂。 宿根繁殖,生長期約60~70天,色澤灰白不變色,纖維長度3~~5尺,價貴。 第三期:於農曆十月〈約國曆十一月〉收割,稱之「三冬草」或「慢草」。 莖短且細,適合編織椅墊或小型紀念品(煙草袋)。宿根繁殖,生長期約 60~70天,色澤灰白不變色,纖維長度3~4尺,價稍賤。

藺草加工與編織 1.種植與收割

種植淡水草,須先選擇比較沙質的水田播種,並要除草與施肥,待其 成長開花到結子,才可收割。

2.曝曬

陽光試曝曬藺草品質的最重要條件,熱天氣部儘快甘草色成美麗的金 黃色,如遇連續雨天,藺草易發霉發爛,最後是使農民血本無歸。

3.分級

曝曬干的藺草,將其長短分級再捆紮成衣小束後,將其頭尾部份切割 整齊(台語落草)。

4.剝不完的葉

要編織一件成品,就必須經過這一過程,就是將不完全的葉剝除 (台語剝草褲)。

5.析草

不完全葉剝完後,用細針按草型的三角度,破裂為二至三枝(若草細 則不必破裂)這就是所謂的析草。

6.槌草

為了使編織過程手指不易受傷及編織速度,因此用木槌來槌打,使其 柔軟以便編織(記注要槌草之前先將藺草噴濕再槌)。

7.揉草

槌過的藺草,為求其美觀和更好的柔軟度,就必須再經過這一道手續, 通常用一小束草的另一端,用腳、膝蓋夾住,再用雙手用力搓揉。

8.舖草

編織作品時,先將整理好的藺草舖平再編織(台語起底) 。

9.編織

1.一壓一(台語底一) 3.二壓二(台語底二) 5.圖案設計(台語揀花) 7.底一揀花

10.加工

一件作品完成後,為求美觀及保管方便起見,往往會再加上一道加工 手續,就是薰硫磺、模型加壓、或用鐵熨斗燙平後,再配上彩帶或其 它裝飾品,創作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品。

7

2.底二揀花 4.摺邊 6.收尾(收臍)


從草蓆→編織→榻榻米成為具有特色之產業 藺草編織作品─天然、環保、耐用、吸水性強 →榻榻米(床墊)→座墊→草帽→手提袋等…

純天然、無毒 可回收 塑料或合纖加工─ →床墊→座墊→帽子→手提袋等…

化工或合成 輕毒、回收性差 8


介紹林惠津老師對編織投入心力過程 以教學方式為文化產業增加擴展性(1) 林惠津、湯偉珍/圖文

如今藺草的種植多以水田的方式,野生的藺草已不復存在,苑裡雖然 種植了大面積的藺草,但大甲的藺草帽蓆卻遠近馳名,因為這裡曾是藺草 製品的出口集散地,所以大甲鎮上的藺草編織也是盛極一時,許多資深的 編織師傅仍在教導藺草編織這項手藝。資深藺草編織老師林惠津從小跟在 母親身邊學習編織,2007年開始從事藺草編織教學,成立編織教室,並在 各個社團指導藺草編織,跟隨她學習編織的學生無數,但林惠津感嘆地說, 能真正堅持下來的學生並不多。

林惠津創作的「藺草衣」是2000年獲得第六屆全國編織比賽入選作品, 也是全世界用藺草做成衣服的第一人,為了這個前所未有的創意發想,花費 了長達半年的時間才編織完成。另外的入選作品還有藺草宮燈與貴婦包,都 是林惠津自己的構思,同樣花費很長時間才創作完成。 林惠津表示,她目前投入編織創意作品的時間比較少,大多以教學以主, 在社團活動中她會教導學員編織小杯墊、坐墊、或者小包包,先從簡單的手 法開始,比較容易入門。因為她覺得學這項手藝真的不容易,要有點天分, 能夠一直跟隨她學習編織的學生其實不多,現在能協助她做編織教學的學生, 都是小時候就在父母身邊學過基本手法,她們都比較年長,年輕的孩子學習 起來的確是有點困難,林惠津說:「要期待新生代在藺草編織上有新的創意, 她還看不到前景。」

9


介紹林惠津老師對編織投入心力過程 以教學方式為文化產業增加擴展性(2) 林惠津、湯偉珍/圖文

林惠津 女士與學生 共同創作的作品展

10


林惠津老師個人作品

11


如何重新規劃藺草農經產業之發展及帶動經濟效益 加入藺草工藝融合成為文創系列發展 (從地理/環境/人文分析) 藺草變成產業可以福裕多人,如產製者、種植者、使用者、 甚至形成社會文化資產,例如日本榻榻米已形成傳統,大家均愛 用必用。但是從文獻來看過去歷史,在我們這裡只能成為流行, 卻只有一陣子的光景,如童子軍帽始終無法流傳下來,被改用船 形帽替代。寄望能再形塑回來另一波的復古新創流行, 可能從 下列幾個角度做法讓他維持更好的速效,把傳承及藝術創作更形 發揮。 1.傳承是指前輩們發心投入或者在政府指導下,在學校、 社區永續深耕使藺草產品透過教學相長,傳承下去。 2.藝術創作角度,每年或定期舉行創作競賽,讓藺草產品 生命永遠留置心底再次發光。 3.個人或團隊製作藺草產品,於特定地點展售,如文化 館、藺草學會等,觀光客來時可以選購自家生產產品帽類、床用 品類、蓆類、生活小禮品如鑰匙圈、錢包、名片夾、手機套、家 用電器防塵燈照等等。 藺草產製作業的一些想法:作業者現在均坐在地上工作或 床上編織非常辛苦,能否(1)透過製具加機台的結合,讓作業員 坐著或站著在生產線旁編織,(2)研發自動機器從中心點起編織 核心部份,然後由人工做成形收尾,追求生產現代化,降低成本 形成普遍價格供應,使大家都願意買來使用,除創造就業之外還 能推動文化內化產業的動力。

12


藺草多元化工藝產品介紹 藺草變成產業可以福裕多人如產製者、種植者、使用者、甚 至形成社會文化資產,例如日本榻榻米形成傳統,大家愛用必用

13


針對未來台灣農業資源之保存及恢復人民願投入 實質經營之有效面 台灣自古以來農業是本島之根本也是基礎,清朝年代在台 灣島上即有水稻/雜糧 /蔬果之種植,在日本殖民台灣時期更 打下了雄厚基礎規劃,設置農業試驗所/農業改良場/茶葉改良 場/畜牧產業試驗所等等,對台灣農業紮根奠定良好基礎,並 做了很正確之發展,其中蔗糖/水稻/茶葉是三大主要農產 品,帶給台灣農業經濟不可抹滅的發展基石。 故﹝農業資源﹞之保存,是今後最需努力之永續產業,現 今除水稻面積仍佔首位外,茶仍是重要的農產品之一,其餘蔬 果/雜糧/果樹是精緻農業拓展的重要環節。 以﹝藺草﹞如此小規模種植之農作物要恢復農友肯投入之 實際面,必需要下列配套才能發揮最大有效面,更可帶動附加 價值也是未來推動農業經濟之起始。 一、在苑裡地區擴大契作藺草種植面積為200公頃 二、分別在苑裡/大甲兩地區成立藺草編織產銷班 三、培訓編織種子老師,每季10人以上為目標 四、製作編織用之模具如: 1木槌、 2蓆竿、 3帽仔模、 4帽仔架、 5板仔底 6噴水器、 7磚塊、 8樹子、 9細針、 10剪刀

五、研發半自動或全自動機械替代僅用人力之缺失性 六、藺草之種植及收割需加速機械化加工之研製應用

14


現今也有許多工藝家不記功名, 在各個角落默默耕耘, 像辛夷花一樣堅持傳承流程的嚮往, 提供社會共同創建學習分享的環境, 替代追求功利為首的潮流, 使成為真、善、美的新境界。 助印芳名:林惠津1200份、劉進益600份、林正國200份

出版社: 辛夷花出版社 社長 長:彭振堂 發行人:林正國 企劃編輯:林正國、彭振堂、蔡曉珍 美編:蔡曉珍 行銷總監:洪銘弘 印刷廠 廠:國大打字行 服務電話:0982182769 E-mail:successp0709@gmail.com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文創傳媒-創藝生活 http://www.ccim.tw/ 02-23636369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