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 曙光 98期 7月

Page 1

第4版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一日第九十八期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一日第九十八期 第1版

7㈪份活動㆒覽表

端午飄香 - 美學志工六月份月例會暨端午節包粽研習 酷熱的盛夏,烈㈰晒得㆟們都躲入了冷氣房,老㆟ 家却說:「㈤㈪粽抹呷,破裘嘸甘放」。端午節在㆗國 節氣㆗佔㈲極重要的㆞位,但現㈹㆟更熱衷的是端午節 划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划龍舟對我們這些老骨頭來說,僅在電視裡看看就 好,包粽子、吃粽子可就不能免的哦!所以在半個多㈪ 前,推廣組長官就很積極的安排館內志工在6㈪3㈰辦理 的「㈥㈪份㈪例會暨端午節包粽研習」活動。消息㆒傳 出,夥伴們都熱烈的報㈴參加,平㈰大家各忙各的,因值 班時間不同,碰面的機會不多,所以只要㈲相聚的機 會,當然都不會錯過的囉! 是㈰,㆘午2點不到,在鯉魚山㆘的「台東救國團活 動 ㆗ 心 」,夥 伴 們 就 陸 續 的 到 達 會 場 , 很 高 興 看 到 李 老 師、莊大哥和玉蘭姐,還㈲平㈰很少見到的好友們早就 到了,連因車禍受傷久未露面的思逸姐也來了,大家歡

中華民國 105 年 7 月 1 日 編輯委員: 鍾肇騰 徐慶東 江 愚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 陳輝春 朱春霞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1F展覽室 王芬玉

喜的寒喧道好,會場頓時熱鬧起來,溫度比戶外還要熱 呢! 就在眾㆟忙著聊現在道從前時,引㆟垂涎的香味撲 鼻而來,原來是備料的工作㆟員已把包粽的材料都準備 好了,㆒時間夥伴們不管是如美鳳姐、招華姐之流的料 理高手,或像何東誠、童嫦政從來不進廚房的老爺們, 都不落㆟後的紛紛挽起了袖子,拿粽葉、綁粽子,㆒點 都不輸專業的總舖師。加㆖笑語不斷,這個美㈻志工大 家庭實在是太可愛了!沒㆒會兒功夫,㈩幾串香噴噴的 肉粽就大功告成了! 接㆘來當然是辦正事…開㈪例會囉!館長和江組長早 就入座,在感性的開場白後,會議進入正題,新任的副 團長揭曉,果然是由眾望所歸的李錦綿擔任。關於㊰間 志工的招募和安排、身障㆟士的導覽解說工作、新落成 美㈻大樓的揭牌儀式和正式啟用,都需要大家合力來執 行和㈿助,夥伴們對往後在 值勤㆗該㊟意的事㊠,也都 做了㆒些㉂我的期許。 會㆗發言熱絡,笑聲連 連,是該到犒賞的時候了! 因為豐盛的點心和熱騰騰的 粽子已準備在會場,夥伴們 在 溫 馨的氣氛㆗,享受著美 食。歡樂時光總是過得很 快,大家在㆒邊吃粽子、炒 米粉和可口的丸子湯,㆒邊 暢談㆗又到了該互道珍重的 時刻,捧著親手製作的粽 子,各㉂回 溫暖的家了。

臺東字第123號

發行者: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發行人: 李吉崇 總編輯: 陳安川

原生虹彩 Lermaliz吳信和創作展 展期 : 6㈪18㈰~7㈪6㈰ 生長於東排灣族Kalarulan」(新 園)部落的Lermaliz(吳信和),經歷 了40年遠赴外地就學就業的生活, 再回到故鄉從事繪畫創作,以家族 名「lalivanlau」(意即「彩虹」)為 畫展主題「原生虹彩」,回首峰迴 路轉,卻也多采多姿的繪畫之路。

從東海岸到巴黎㊧岸 黃新明㆟文影像展 展期 : 7㈪9㈰~7㈪27㈰ 黃新明現於臺東市區經營「後山紀實影像館」,用超 過十年的時間拍攝臺東人文,懷舊風濃厚的黑白影像 是一貫的風格,將故鄉臺東在地原汁原味的人文生活 紀實入鏡;本次展出以記錄多年的東海岸人文影像, 對照嚮往巴黎的心,以地景與人互相映照、擦撞出不 一樣的火花。

希望藝廊

熱島樂謠沖花東 - 2016島嶼音樂季

國立國父紀念館105年巡迴展 孫㆗山生平事蹟展 展期 : 6㈪18㈰~7㈪20㈰ 本展以年代序劃分為10個單元,每個單元分述國父孫 中山先生各時期的重要事蹟,並編選展示多幀歷史圖 片。另特別播放與國史館共同發行之歷史紀錄片「永 不放棄-孫中山北上與逝世」讓國人對國父有更深一層 的認識。

1

2

3

4

佶佬 卑南鄉文創作品展 展期 : 7㈪23㈰~8㈪24㈰

實驗藝廊 國立國父紀念館105年巡迴展 孫㆗山生平事蹟展

張溥騰 提倡「大㆞倫理」(The Land Ethics)的近㈹環境保育之 父李奧波(Aldo Leopold)㈲㆒段被奉為圭臬的㈴言:「當㆒ 件事情傾向於保存生物群落的完整、穩定和美感時,這 便是㆒件㊜當的事情,反之則是不㊜當的。」李奧波大 ㆞ 倫 理 的 概 念 就 是 把 ㆟ 類 ㈳ 區 擴 大 成 生 物 ㈳ 區( b i o t i c community),包括㈯壤、空氣、㈬、植物、動物,通稱為 大㆞,所以他將大㆞視為生物㈳區㆗最重要的㆒份子, 認為大㆞應該受到愛惜和尊重,如此㆟類與㉂然才能共 榮共存。 ㈰本為了㆞域振興而舉辦的「越後妻㈲大㆞藝術 ㉀」與「瀨戶內國際藝術㉀」體現了「大㆞倫理」核心 價值的實踐;台東縣㈲著最美麗的山景㆞貌與壯闊的海 洋景觀,更㈲區域性獨㈵的㆟文歷史和生態㈾源,也同 樣㆞非常㊜合舉辦大㆞藝術季,與各㆞進行對話與交 流。國立臺東生活美㈻館與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 會,共同舉辦了「環境、㆞域與文化共生的大㆞藝術工 作營」,邀請台灣歷史㈾源經理㈻會㊙書長丘如華、㆗ 華民國視覺藝術㈿會理事長胡朝聖以及關渡國際㉂然裝 置藝術季策展㆟吳㈮玲㆔位專家,來分享如何透過大㆞ 藝術季這類的大型活動達成㆞域振興的目的。除此之

大家認真聽取講師分享如何透過大㆞藝術季的大型活動達成對 ㆞域振興的目的

外,為了讓大㆞藝術的核心價值能在㈳區與部落持續擴 展,活動㈵別主動邀請在㆞的藝術策展㆟、藝術家、㈳ 區發展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㆒起參與這個工作營,希望 透過專家們對大㆞藝術實際參與及操作的經驗分享,讓 台東在㆞民眾對大㆞藝術的核心價值㈲更深入的理解, 進而轉為行動持續參與在㆞發聲。 當㆝活動在台東大㈻美術產業系張溥騰老師的引言 介紹㆘展開,首先由丘如華㊙書長多年來參與㈰本大㆞ 藝術㉀的觀察,談論㆞域創生的大㆞藝術「大㆞藝術㉀ ㆔年展」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的啟示,讓與會來賓 們瞭解策展㆟北川富朗如何運用“藝術”為工具,來活 化㆞方並重新找回在㆞的㉂信。緊接著由策展㆟吳㈮玲 分享如何透過關渡國際㉂然裝置藝術進行環境生態教 育,以㉂然藝術為媒介,打造㆟與藝術、㉂然的對話空 間,持續探討「㆟與㉂然的關係」。接續由胡朝聖理事 長以藝術大㆞為題,藉由當㈹城市美㈻的藝術創作與㈳ 區美㈻進行參照,提醒策展㆟必須以在㆞觀點來思考如 何和世界接軌。 最後活動進入大㆞藝術工作營的重頭戲,由鄭漢文 校長主持,讓與會來賓就㆔位專家各㉂不同的領域分成 ㆔組,小組成員在專家的引導㆘彼此交換意見。過程 ㆗,藝術家、策展㆟、教育工作者與㈳區發展工作者發 出在㆞的聲音,表達對家鄉的期許與願景,讓公共藝術 成為連結彼此的媒介,開啟對話的大門。 未來在部落、㈳區落㆞生根的大㆞藝術季能否成 功,靠的絕對不是藝術作品能否吸引觀光客的目光,而 是在㆞民眾的參與以及持續的關㊟,才是藝術作品乃㉃ 於藝術活動能否永續的關鍵。因為最終只㈲留㆘來守護 這些作品的㆟,能夠譜成㆒篇又㆒篇的在㆞故事,持續 傳唱分享給來訪的朋友。

展期 : 6㈪18㈰~7㈪20㈰ 本展以年代序劃分為10個單元,每個單元分述國父孫 中山先生各時期的重要事蹟,並編選展示多幀歷史圖 片。另特別播放與國史館共同發行之歷史紀錄片「永 不放棄-孫中山北上與逝世」讓國人對國父有更深一層 的認識。

光彩 楊光繪畫個展 展期 : 7㈪23㈰~8㈪24㈰ 一位名叫「楊光」的女孩帶來生涯首次個展,以繪畫 創作表達她對藝術的想法、領悟和她鍾愛的色彩;畫 展名稱取她名字中的「光」和本次展出的主角「色 彩」,合為「光彩」,期望觀者能從她的色彩中,找 到屬於自己的光彩人生。

表演時間:晚㆖7:30~9:00 你來欣賞 我們買單 不但免費 還附送一個令您永生難忘的 浪漫台東夜

表演日期

表演團體

演出內容

7月 1日(五)

長春陶笛

樂器演奏

7月 2日(六)

一個小團體

歌唱

7月 3日(日)

邁入第㆔年的2016島嶼音樂季 (H.O.T. islands music festival)邀請沖繩音 樂創作音樂㆟,知花 海、HIGA AYUMI、佐喜真淳、Yoshitoo、當山貴 史、Jujumo等㆟前來花東與東冬侯溫帶 領的兒路團體、阿努、達卡鬧、巴賴、 阿修、塘芽等音樂創作㆟交流,此次的 交流演出,引領了沖繩、花蓮、臺東㆔ ㆞音樂㆟及當㆞民眾深入體驗了來㉂不 同㆞域的生命力與文化美。為期㈩㆝的 島嶼音樂季交流活動,由沖繩的伊禮武 志先生及都蘭部落的Homi小姐共同策劃 交流行程,活動大致分為「音樂交流 會」、「部落巡禮」、「手作體驗」、 「交流座談會」,今年增加「音樂創 作」部分,為活動留㆘了美好的根,開 創了新的友誼。 音樂交流會暨部落巡禮-銅門、大港 口、都蘭、桃源巴喜告、花蓮文創園

區、臺東鐵花村 音樂旋律的力量,牽動著內心的悸 動,不受語言的隔閡,將你我的情感流 露宣洩。 每個部落㈲著不同風情,在在令㆟ 感受到「㈲朋㉂遠方來」的那份情誼。 猶記去年㉃沖繩辦理島嶼音樂季交流, 我們走訪音樂㆟的生活區域,從村落到 鬧區,每個細節處的用心安排,留㆘許 多的驚艷與感動,說好明年再相會。今 年沖繩的音樂㆟如期相會,從北到南㆒ 路拜訪幾位花東音樂㆟的部落,每個部 落發動部落村民㆒同前來參與,將部落 文化真實的呈現分享,其㆗拜訪了阿美 族、排灣族、太魯閣族、布農族等部 落,同樣生活在山海環境,沖繩朋友們 感到非常親切。無論是部落階級制度、 歌謠、飲食以及母語,原來彼此的生活 環境和文化竟如此的相近,除了㆞緣㆖

的相近,在歷史㆖,臺灣與㈰本曾經的 互動,也深深影響著臺灣原住民的文 化,沖花東的音樂㆟透過交流㈻習,漸 漸對彼此的認同,相信深植在彼此心㆗ 的養分,在往後的發展悄悄發芽。 島嶼音樂季音樂創作-都蘭愛人音樂錄 音室 創作㆒首歌不容易,尤其是不同語 言共同創作,㆗間的過程雖然艱辛,是 體力和腦力的考驗,大夥為了追求完 美,潛心討論修改,利用短短㆕個㊰晚 就完成詞和曲,大合唱考驗彼此培養的 感情和默契,第㈥㆝花了半㆝的時間彩 排和正式錄製,〈島嶼之歌〉聽來是種 澎湃的溫潤感。 填詞的過程㆗,分為花東組和沖繩 組,最後分享彼此的創作發現,歌詞㆗ 沒㈲因為語言不同而㈲違和感,像沖繩 組的「橫渡大海,翻過山嶺。牽住你的 手,初次見面卻感到懷念,遙遠卻又相 近的島嶼。對照花東組的「搖曳的㈪桃 花香,浪花的弦律,音樂讓我們緊緊在 ㆒起。海浪拍打的聲音,緊緊連繫的島 嶼,音樂讓我們相遇在㆒起。」老實 說,這樣的相遇很動心。 交流座談會-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沖繩㈹表為 谷村渡慶次區的小橋 川清史以及儀間區的知花辰樹,簡介沖 繩的㆞理文化,對於㆔次的文化交流給 予肯定,深刻的交流才正要開始,經過 交流發現其實沖繩及花東同樣面臨到文 化傳承及保留的問題,應該要正視這個 部分。花東㈹表邀請大港口阿努分享了

在大港口部落交流的過程並給予㈷福。 內本鹿的那布,建議交流部落臺灣與南 島民族交流長遠的規劃,這是㆒個開 始。這樣的交流不只是辦音樂會,而是 更深入的面對㆞理、歷史,交流會重要 的是分享、愛,這是每個㆟的責任。 李吉崇館長提出對於辦理島嶼音樂 季的交流回應:「交流從平易近㆟的音 樂展開,進而漸漸擴展到其他層面,每 次的交流都是㆒個機會,如何在㈲限的 經費和時間之㆘,做到最大化,每㆒次 的交流採取不同主題,朝向多元發展, 深根在花東㆞區,除了文化保存以外, 也需要開創出當㆘的文化。」 沖花東交流留下的足跡 花蓮、臺東和沖繩同樣是沿著太平 洋熱帶洋流共生的親海島族,發展出相 近的文化生活圈,即便說著不同的族 語,樂㆝奔放的㈵質,透過音樂文化交 流,串起彼此的關係,相互了解文化, 提供創作養分激盪出靈感,為當㆘的作 為留㆘足跡。 圖說: 1.島嶼座談會與談㆟沖繩縣儀間區知花 辰樹先生。 2 .沖 花 東 音 樂 ㆟ 共 同 創 作 錄 製 島 嶼 之 歌。 3.大港口舒米如妮與母㆒同示範阿美族 小米酒釀製過程。 4.參觀都蘭藝術家希巨蘇飛工作室。 5.巴喜告部落祈福。 6.夏㈰炎炎花蓮民眾綠茵草㆞聽音樂。

台灣世界展望會綜合才藝成果展-才華揚藝

7月 9日(六)

仁愛陶笛

樂器演奏

7月15日(五)

周家薇

歌唱

7月16日(六)

藍魂投幣LIVE

7月22日(五)

MAMATERASU

7月23日(六)

許家綺

沿著熱帶洋流共生的親海島族們 音樂和熱情成了共通的交流語言 享受獨有的太平洋熱島樂謠之美 融化在沖花東三地音樂人的創作吟唱

由卑南鄉公所籌畫,集結鄉內精彩文創作品,充滿在 地精神與創意巧思,值得細細玩賞。

環境、㆞域與文化共生的大㆞藝術

執行編輯: 傅傑偉 李素瑞 刊頭題字:姜一涵 陳瑞鵬 刊頭照片:黃俊銘 地址:臺東市大同路254號 電話:089-322248 資訊網站:www.ttcsec.gov.tw 排版印刷:法宜斯企業行 電話:(089)351905

日本創作團體

蝦米樂團 樂器演奏、歌唱 雲舞集國標舞舞蹈團

7月25日(一)

Sahaja Yoga團

音樂靜坐

7月26日(二)

Sahaja Yoga團

音樂靜坐

7月30日(六)

京都嵐

歌唱

5

6


第2版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一日第九十八期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一日第九十八期 第3版

點亮臺灣文化新里程 海岸線㆖布農族的返鄉青年 張瀠之

小馬(左)打獵的英姿

布農族的小馬-馬中原,家鄉在台十一線上 靠海的磯崎村高山部落,海岸線上的布農族是

「臺灣的文化究竟該呈現什麼樣的樣 貌?」今年總統大選期間,新任文化部長鄭 麗君參與了文化政策白皮書起草,勾勒了對 於臺灣文化政策的想像。㈲著留法、唸哲㈻ 背景的文化部長,深受法國文化古都的影 響,加㆖擔任立委時期,在教育文化委員會 長期關㊟教育、文化、修憲等議題,同時仿 效巴黎哲㈻咖啡館,經營㆒家咖啡館,提供 平台與空間,討論哲㈻與公共議題,因此對 臺灣文化政策的公共性與市場性,㈲著清楚 的思考脈絡,強調文化是㆒切施政環節的根 本,惟㈲對㉂己的文化認同,才能以㉂身文 化為基礎,方能建構起獨㆒無㆓的臺灣文 化。 「文化政策的核心就是文化扎根」,之 所以提出這樣的概念,是因為她留㈻法國期 間體現歐洲民眾生活在㆒個充滿文化感、歷 史感、美感的㈳會環境,無形㆗成為滋養的 沃㈯。反觀臺灣㆟民普遍對於㉂己生長的㈯

慕哲咖啡館的沉思

㆞、歷史、文化㈾產等文化成就是陌生的, 如今臺灣㈳會走向多元文化發展,只㈲累積 更多的文化內涵,才㈲機會對外發聲。因 此,未來文化部將以「厚植文化力,帶動文 化參與」的政策理念,結合㈤大施政主軸: 包括「再造文化治理,建構藝術㉂由支持體 系」、「連結與再現㈯㆞與㆟民的歷史記 憶」、「深化㈳區營造,發揚在㆞文化」、 「以提升文化內涵提振文化經濟」、「重視 青年創意,強化數位革新,創造國際連 結」,帶動國民整體的文化參與。 文化施政重點,強調「以㆟為本」的新思 維,首先要翻轉由㆖而㆘的傳統文化治理模 式,讓文化事務得由㆘而㆖推動,透過全國 文化會議的舉辦,讓㆟民提供意見,擴大民 眾參與,落實文化公民權。政府單位由行政 院設置文化會報,進行跨部會㈿調,首重與 教育單位的合作,設計教材與課程,同時讓 藝文團隊進駐㈳區閒置空間,共同打造藝術

文化教育㈻習環境,讓文化從教育扎根開 始。政府㈾源㆘放,透過專業㆗介組織推動 藝文及文化經濟發展,打造平等參與之多元 文化環境。 文化㈾產分為㈲形與無形㈾產,㈲形文 化㈾產保存了過去歷史記憶,同時建構過去 歷史的存在;無形文化㈾產包含傳統藝術、 工藝、知識等,兩者都急需㈲制度的保存、 維護與活化再現,透過㆗央與㆞方合作的文 化整體保存政策,賦予全新文化意義。保存 機制強化後,以現階段「國民記憶庫」為統 籌,持續鼓勵民眾書㊢,藉以盤整㆞方文史 ㈾料。此外,以文化近用權的概念,以㆞方 為區域,以文化部轄㆘國立博物館為核心, 執行大館帶小館的模式,支援㆞方文化空 間,建構MLA整合平台,創造㈳區核心文 化。 臺灣㈳區總體營造已跨越20個年頭,這 是由㆘而㆖推動國家㈳會轉型的具體作法,

陳怡君 除保㈲在㆞居民集體經營㈳區,同時結合政 府㈽業等㈾源,創造永續經營環境,讓在㆞ 青年留鄉與回鄉,堅實在㆞㈳區組織,形成 以在㆞為主體的「㆞方㈻」,以達到越在㆞ 越國際的差異性。 以文化強勢輸出國為借鏡,㆒個流行文 化的輸出同時是價值的輸出,也是生活方式 的輸出,文化經濟其核心價值是文化,惟㈲ 提升文化內涵,創造文化價值,才能提振文 化經濟。政府政策需重新定位,藉由補助與 投㈾「雙軌㈾㈮」的挹㊟,扶植影視音產 業,進㆒步㈿助開拓通路,提升㉂製節目能 見度;建構文化實驗室,延續我國青年創意 及新銳藝術成為㆘㆒㈹創作的精神養分,且 展開國家品牌運動支援產業升級,提高臺灣 文化能見度,以品質、產值、附加價值提高 文化觀光整體價值。 文化部未來將籌辦文化科技司的成立, 推動「文化科技施政計畫」,從文化㈾產的

修復,延伸到歷史記憶傳承,使用先進技 術,發揮科技運用的功能,擴大文化參與。 同時藉由「青文化萌芽計畫」,給年輕世㈹ 更豐富的㈯壤,鼓勵文化新血的投入,全面 支持創意及新興的表現形式,㈿助年輕世㈹ 走㆖創作生涯的第㆒哩路。另外,在文化外 交㆖,擴大既㈲藝文國際交流,促進兩岸文 化交流及產業輸出,善用文化軟實力,以臺 灣㈵色文化與國際接軌,達成國際合作在㆞ 化,將臺灣文化創作推向世界,以文化行銷 臺灣的國家品牌,達成在㆞文化國際化。 ㈲著豐富的政治歷練與文化底蘊的新任 文化部長,為臺灣的文化政策勾勒了明確的 施政願景,部長不斷強調:文化的主體是㆟ 民,藝術創作的主體也是㆟民,文化是由㆟ 民來創造,也是由㆟民來發展,政府所要做 得是創造㆒個支持體系,帶領整體施政團隊 引領臺灣㆟民,共同創造文化藝術新里程。

東海岸的少數族群,居住在當地的主要族群是 阿美族,小馬的祖父馬大山原本是居住在萬榮 馬遠部落的布農族,那時在家鄉的生活困窘, 某次打獵時,翻過海岸山脈來到現今的居住的 磯崎村高山部落,根據小馬的說法,當時祖父 初來此地就發現土地非常肥沃,地上的作物都 長得非常肥大,而且還沒有人開墾過的痕跡, 祖父馬大山就決定就舉家遷居到此。 小馬在靠海的磯崎村長大,有著堅定宗教 信仰的父母,相當要求七個孩子的品行和教 育,在父母的嚴格教育與宗教的信仰下,養成 小馬凡事感恩與回饋的性格。在磯崎村的生 活,小馬也結識了一些其他部落的朋友,小馬 說,在這個海岸線上,我們布農族是少數的, 但是不同部落之間大家都互相幫忙,現在和小 馬一起為返鄉打拼的夥伴陳健瓏,就是阿美族

點石成「精」 石雕・生活-花蓮縣石彫協會會員聯展

族社會運動,深深的震撼小馬,開始思考自己 的族群認同,為日後返鄉埋下種子。出社會後 小馬投入軍旅生涯,為了生活遠離家鄉,而父 親位於高山的農耕地因無人耕作,逐漸變成次 原生林,曾經產出肥沃作物的梯田,埋沒在荒 煙蔓草之中。 在近幾年,小馬開始興起返鄉為部落打拼 的念頭,開始在休假時回到磯崎當「假日農 夫」,他一邊耕種一邊思考如何運用家鄉的土 地與資源,變成一個成功的微經濟,在複製成 功的經驗分享給部落的人,減少族人返鄉經營 失敗的過程。另一方面,小馬到各處去上農業 課程,吸收大量的知識,在高山的成功栽種出 有機綠竹筍,廣受好評,但最後卻因人力不足 無法及時採收而停止耕種。 返鄉的路有多重挑戰,小馬思考上天賜予

田芷芸

《居無》 新書發表行旅

每㆒件展品從設計到製作過程都是㆒則

吳姵璇

蘭美幸

故事,如:黃清輝的《源》以白玉石雕成橫

尋求他們在池㆖的種種。 晚㆖吳俞萱帶領粉絲㆒同在大坡池畔的樂

臥的蝸牛殼,正㆗安㆒座㈮箔敷飾的小房

賞音樂館觀賞〈南方的野獸樂園〉,映後彼此

屋,在房屋的㆕周彷彿㈲濃稠的白色泉㈬湧

分享觀賞心得。吳俞萱希望透過影片,讓粉絲

「山在做工,海在捕魚,avuwan㆖菜了!

戲,同㈻們用多種趣味好玩的遊戲方式,創造

食光在時光㆗穿梭,兒時的回憶,哼成㆒道詩

出詩與美食更多的樣貌,帶領參加的民眾,用

香滿溢的菜,譜出㆒首狂想曲。」 臺東第㈤屆詩歌節,在鐵花村炒成㆒道青

「玩」的方式,認識詩歌,親近台東。而闖關 完成後,還能到㆒旁的古早味柑仔店,兌換童

出、溢流到蝸牛殼的外緣,象徵家所帶來源

省思㉂己身能否在現實的條條框框之外,勇敢

春的菜餚。㉂2009年㉃今,在臺東大㈻華語系

玩與零食,藉此讓親子間縮短年齡與時光的隔

源不絕的生命能量。堅硬的玉石在巧手打磨

做㉂己,但又能與別㆟、與大㉂然㈲和諧的關

的主辦㆘,老師帶領著㈻生們,激盪出文㈻的

閡,彷彿坐㆖時光機,㆒起重溫兒時的食光回

㆘,竟展現出宛如鮮奶油般綿密、豐厚的柔

係。誠如影評㆟ALLEN所言:「為什麼㆟們要

創意及延伸性。今年詩歌節㈵別與臺東大㈻

軟質感,彷彿真的要從檯面㆖滴落㆘來;陳

隔離這片孕育萬物的大㆞,為何不用身體去感

「avuwan灶咖跨域創造計畫」的概念,將平常

憶。 在㊰晚到來前,由臺東當㆞高㆗職的青青

秋㆗《圓滿的親情》以童年記憶㆗盛裝米飯

受㉂然的語言?而㆟們卻對這樣的行為習以為

與我們密不可分的食物,㊟入在文㈻之㆗,並

㈻子們,帶來好食趣的青春朗誦,這也是詩歌

的㈭桶為主題,用石材㆒比㆒的雕出㆒個

常,總是用著不相襯的刻板㊞象,套用在每個

雜揉㈻生們的活力與熱情,為這㆒道㈴為詩的

節首次邀請臺東高㆗職的㈻生們參與,譜出㆒

5㈪底,在花蓮知㈴師雕家廖清雲老師

「石頭㈭桶」,連㈭桶㆖的㈭材紋理都維妙

㆟的身㆖,那不是㆒種希望能更好的期許,而

道道美味的飲食詩。在文㈻的微醺之㊰㆗,臺

的引薦㆘,主展覽室迎來了「石雕•生活-花

維肖,並以茶葉將原本灰色的石心石浸潤出

蓮縣石彫㈿會會員聯展」這場年度大展,由

溫潤的原㈭色澤,巧奪㆝工的程度,讓㆟不

是㆒種禁錮。」 觀影後吳俞萱跟粉絲還去大坡池㊰遊呢,

美食饗宴,倒入了青春的調味料。 在瓦藍的㆝空㆗,陽光緩緩加熱的早晨 ㆘,由臺東大㈻熱音㈳先為食光帶來㆒道詩的

㆒群來㉂石頭的故鄉-花蓮的石雕藝術家們,

敢相信㉂己的眼睛。當然,還㈲更多的精彩

她說他們要在星空㆘走進全部的黑,重新體驗

開胃菜,兩首與美食㈲關的歌,在樟廊步道㆖

為此次詩歌節劃㆘㆒個圓滿的句點。 在這㆒場以食光為主題的詩歌節㆗,參與

展出逾㆕㈩件石雕精品,讓㆟㆒窺石雕家的

展品不容我㆒㆒詳述,石雕藝術家們點石成

浪漫演出。伴隨著詩㆟的到來,為我們獻㆖文

策展的華語系㈻生們,不僅在活動策畫、行

生活與生活㆗的石雕。 花蓮縣石雕㈿會是國內少數以石雕為主的

「精」的高超手法,保證讓每㆒位參觀者都

在黑暗㆗摸索的感覺。 我們在湖畔赤腳跳舞!第㆓㆝的行旅是吳

㈻的的拿手好菜。今年活動邀請到管管、吳

政、宣傳等方面溝通㈿調,也真正體認到團隊

俞萱引導粉絲在大坡池,想像㉂己如同㆒片葉

晟、林梵、孫大川、焦桐、陳益源、向陽、林

合作的重要性,突破㉂我的設限與創造出更多

子在風㆗隨意擺動,想像著㉂己正在飄,而每

志興、顏艾琳、吳懷晨、蔡政良、崔舜華、董

文㈻無限的可能。詩不僅能創作、能頌、能

部落的青年。 小馬在大學時期正好遇到一連串的原住民

食光回味,詩歌時光

吳俞萱池㆖行走

㈿會總幹事為志工講解馮朝㊪理事長的作品《調和》

東原住民歌手達卡鬧與李德筠,詠唱著詩歌,

創作㈳團,會員㈲長年從事石雕創作的前輩藝

帶著期待而來,滿載驚嘆而歸。 《詩經》云:「我心匪石,不可轉

術家、㈲承先啟後的青壯藝術家、還㈲初入石

也。」,描㊢比石頭更堅定的心意;我想石

池㆖太美,尤其在雨後,㈲㆒種超清新脫

㆒個㆟是「我是你的支柱,你是我的扶持」,

恕明、簡齊儒、蔡琳森、陳柏伶、黃璽等多位

唱,也能吃,在詩歌節㆗,詩的變化可以無止

雕殿堂的年輕創作者,他們㈲著打磨石材的厚

雕藝術也是如此:但凡遇㆖了藝術家的雙

彼此用身體的律動對話。這個遊戲讓彼此打破

手,再剛硬的頑石也要點頭、化為㆒件件動

詩㆟及㈻者,與我們分享詩與文㈻的邂逅。 在葉縫㆗穿梭的陽光,透射在臺東大㈻華

境的擴大。在時光與食光的碰撞㆗,不禁想

實雙手,以及從石塊㆗綻現生命的敏銳藝術眼

俗之美﹗ 作家吳俞萱《居無》新書發表,6㈪11㈰冒

起,我們㈲多久沒㈲好好靜㆘心來回味兒時的

光,創作的細緻與巧思令㆟驚嘆。

㆟的藝術傑作。

雨在池㆖鄉稻田㆗的觀望亭舉行別開生面作家

語系同㈻的臉㆖,他們帶來充滿活力及㈲趣的

㉂己,倘若遺忘了,不如用食物來喚起那份純

與讀者面對面。連假交通的擁擠及連㈰的大

閡,也使㆟與這片㈯㆞㈲更多的對話。 午后在池㆖後㈫車站的稻田隨意走走並玩

健康操,串聯著詩與動作,帶來跳躍的文㈻之

真的時光吧!

雨 , 絲 毫 沒 ㈲ 減 低3 0位 來 ㉂ 台 北 、 ㆗ 壢 、 花

㈬,彼此分享這短暫的2㆝㆒㊰的心得。吳俞萱

美。艷陽㆘的草原㆖,佈滿㆒道道的闖關遊

蓮、高雄的粉絲的興緻,他們與吳俞萱在「田

說:「池㆖生活的㆒年半,我常棄㉂己於荒野,

原住民土地的意義,他認為離開部落的原住民

邊俱樂部-錦園洗衣亭」㆒起完成「沒㈲目

想把握那㆒份㆝㆞㉂㈲的親密。我在局外,珍重

就是放棄了自己的優勢,使得前輩打拼的成果

㆞看。不思不想,避免語言阻隔在我們之間。每

無法累積,更進一步的說,其實部落是有相當

的」的目的〜放空! ㆒開始的相見歡就打破刻板的流㈬帳,吳

的產業,需要的不是改變既有的生活,而是珍

俞萱以「我最難忘的畫面」開啟粉絲作最㈵別

感到它們原是㆒個相應的整體,我便蛻去㆒層

惜現有的各式人文山林資源,並將其轉譯為具

的㉂我介紹,果然引發許多動㆟的故事,如:

皮,㈲了㆒副能夠守候「漸漸」的身心。景物漸

有競爭力生存方式,這是在都市和部落間奔波

窗前的風景,拒絕考試去登第㆒次山、海的㊞

漸聚合,而我全數掉落,成為它們的㆒部分,落

十餘年的小馬得到的心得。

陌生,也打破了每㆒個㉂己與大㆞之間的隔

㈰我重新識山識雲識光線,當我掉入㆒個縫隙,

象、思念外婆、黃昏的鄉愁、我㊢作的模

㆞行走。」於是她㊢了99篇在台東池㆖認識的㆝

小馬已經決定在退伍後回到家鄉磯崎,全

樣…,哇!他們的故事精彩得像㆒篇篇小說,

㆞、認識的孩子、認識的生生滅滅。同時她厭倦

力為家鄉努力,也希望自己能夠成功開拓出一 條路,吸引更多部落青年回鄉。更多的「 海岸 線 上 布 農 族 的 返 鄉 青 年」 , 請 上 國 民 記 憶 庫 「臺灣故事島」網站 http://www.storytaiwan.tw 觀賞更多!

這批粉絲不簡單,個個是文青。 ㉂我介紹之後,㆝色漸暗,吳俞萱請粉絲

了坐在書店談㉂己的新書,所以便構思了此次的

們用㉂己的方式回到池㆖街區。我看到㈲㆟踽

㆖。她渴望與粉絲們在湖畔赤腳跳舞,在稻穀成

踽獨行稻浪小徑、㈲㆟駐足眺望稻海、㈲㆟㆔

穗的田野㊢詩,㆒起冒險,㆒起吃食…,並與她

㈤成群漫步田間,沒㈲目的的晃晃,尋求或不

㆒起分享最新散文集《居無》。

陳秋㆗《圓滿的親情》用石材雕出擬真「石頭㈭桶」,茶葉染成的逼真原㈭色澤吸引眾㆟目光

活動,最主要是想帶粉絲們走㆒趟她喜愛的池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