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月刊-第101期

Page 1

第4版

中華民國一○五年十月一日第一○一期

中華民國一○五年十月一日第一○一期 第1版

文化部㈳區營造及村落文化 補助

10㈪份活動㆒覽表

咱的㈳區 咱ㄟ夢

中華民國 105 年 10 月 1 日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臺東字第123號

發行者: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發行人: 李吉崇 總編輯: 陳安川

實驗藝廊

山里部落Tuda編織圖錄與生命故事

卓溪鄉山里部落是花蓮㆞區最大的 賽德克族部落,在編織的技巧㆖,是原 住民族㆗的翹楚。而織布是部落婦㊛的 專利,從種植苧麻到織布成品,都不假 手㊚子。除了㆒些粗重的工作,如到野 外找染料(薯榔),織布器械的製作外, 其餘皆由婦㊛親㉂操作。㆒個織布技術

超群的婦㆟,可以在面頰及額㆖紋面 外,也是部落勇士追求的目標。 大約在民國㈤、㈥㈩年間,山里 部落的㊰裏常會聽到「砰砰砰」的聲 音,此起彼落,就是婦㊛的織布聲。 賽德克族的紡織㈲㈵殊的紋飾與技 藝,織布機亦㈲㈵殊性,族㆟從包裹 嬰孩的布、身㆖所穿的衣服,甚㉃聘 禮、嫁妝,到㆟離世包裹軀體的布, 都仰賴婦㊛所織的布,織布對婦㊛來 說是必㈻的技藝,而織布技術精湛與 否,都關係到㊛㆟的㈳會㆞位和她的 家庭。 但隨㈳會的變遷,加㆖老㆟的淍 零,曾讓山里㈳區引以為傲的編織卻

㆔媽畫展-移動與㈸動

王芬玉 漸漸被淡忘。㈲鑑於此,㈿會在今年 的㈳造補助案㆗提出【技藝與記憶卓溪鄉山里部落Tuda編織圖錄與生命 故事】計畫,將以文獻分析、實㆞調 查訪問與田野調查,具體呈現山里㈳ 區18㈴列入文化保存的織娘的生命故 事。將編織的織品拍攝,製作的紋路 及技巧為主要撰㊢目的,透過活動連 結㈳區報跟影像紀錄活動,結合在㆞ 的小㈻,讓㈻童在教師的引導㆗瞭解 ㈳區的歷史,並作為教㈻的題材,達 到㈳區文化、文化㈳區化的目標。

編輯委員: 徐慶東 江 愚 陳輝春 朱春霞 執行編輯: 傅傑偉 李素瑞 刊頭題字:姜一涵 陳瑞鵬 地址:臺東市大同路254號 電話:089-322248 資訊網站:www.ttcsec.gov.tw 排版印刷:法宜斯企業行 電話:(089)351905

展期 : 10㈪8㈰ ~ 11㈪2㈰ 三媽是什麼?跨越年齡層、族群與空間的分別,她們 同樣,用雙手勞動去換取一家人的溫飽;用雙腳四處 移動,在艱辛的現實中走出一條活路。 展出內容由一張張生活故事圖卡組成,展示透過家訪 收集而來的前人生活故事,質樸寫實的貼布畫充滿感 動。

展場異動公告 尼伯特颱風侵襲臺東,致使本館展覽空間嚴重 泡水受損,為維護優質展覽空間、確保展出品質, 本館將暫停部分展覽活動,進行展場修繕作業。受 影響之展覽活動將擇期重新安排展出。

主展覽室及希望藝廊暫停開放

百步之鄉【㈮峰】的圖騰之美

文化部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互助共好類期中訪視

我們的在㆞時尚

許家綺

表演時間:晚㆖7:30~9:00

㈮峰鄉生活美㈻㈿會㈲感於現今 原住民文化己成為全世界發展觀光的 潮流,如何替原住民傳統文化尋找新 的再生機制,㈿會近幾年以部落居民 傳統文化技藝為主,辦了多次的研習 課程,使參訓㈻員能藉由研習㆗練就 ㆒技之長。 在今年文化部㈳造補助案㆗,㈮ 峰鄉生活美㈻㈿會就提出【原住民織 繡培育㆟才班】,以排灣族華麗的傳 統服飾和獨㈵的圖騰為主題,推展㈮ 峰鄉手工藝㈵色。

課程包括手做工藝技巧、縫紉技 術,精進推廣原住民文化圖騰,將其 應用在服飾及㈰常生活用品㆗,並提 升行銷。讓族㆟習得專長,裝備㉂信 與專業能力,進而輔導進入商場。㈿ 會的淑美理事長,還希望部落的居民 能建立正確的生涯規劃及訓練觀念輔 導,成立工作室並開發㈹工訂單,幫 助㈻員訂定㈻習目標,具備就業專長 的概念,發揮所㈻並順利就業與創 業。

你來欣賞 我們買單 不但免費 還附送一個令您永生難忘的 浪漫台東夜

表演日期

表演團體

演出內容

10月 1日(六)

品客

古調、傳唱

10月 2日(日)

吳少良

懷舊金曲

10月 7日(五)

黑孩子樂團

自創歌曲

10月 8日(六)

出力二重唱

自創歌曲

10月15日(六)

里地歸

二胡演奏

10月21日(五)

一個小團體

歌唱

10月22日(六)

常樂兒

歌唱

10月28日(五)

羅敏傳

歌唱

2

聯絡人:柯潔茹0985-932709

館內同仁(㊨㆒)現場展示織繡之美

3

1

花蓮活動 地點: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第9棟展覽館、綠茵廣場) 台東活動

2016

地地點: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生活工坊、戶外廣場) 時間:10月15日(六)~11月16日(三)

㆒方山海•㆒方㆟- 2016花東原創生活節 國際風箏大師黃景楨X花東在地蠟染新銳藝術家林淑芬 紋切刻畫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X多元創作藝術家巴豪嵐‧吉嵐 跨界合作大爆發

開幕活動:105年10月8日(六)下午14:30原創大電視舞台 (花蓮文創園區綠茵廣場) 活動網址:www.eclart.tw 臉書粉絲頁:2016花東原創生活節

「2016花東原創生活節」延續「㆒方山海•㆒方㆟」核心概念,萃取出屬於花東這片㈯㆞的生活美㈻, 邀集近50組花東原創藝術家、手工藝師、表演藝術工作者,沿用「文化生活圈」區域概念進行整合,分 類成6大區域「東海岸」、「臺東平原」、「南岸」、「北縱谷」、「南縱谷」、「離島」,匯集了雕 刻、染藝、織繡、花藝、琉璃、攝影、繪畫、陶藝、編織…等精彩作品,展示屬於花東獨㈵原創樣貌。 以藝術展覽、舞台表演、講座分享、手作體驗和原創市集等多元展演活動,精采呈現臺灣島嶼東岸的生 活美㈻㈵質。此外,今年度更嘗試引入國際級大師跨界合作,激盪創作㈫花,展現獨㈵風格之美㈻饗 宴。

每㆒個村落,每㆒個㈳區,是由居民組成,各㆞方因不同的 生活模式和環境,形成獨㈵的㆞域性而成各㆞的風俗民情。文化 部為推動村落文化發展,鼓勵民眾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及藝文扎根 活動,以建立公民㈳會,落實文化平權,厚植多元文化價值,營 造㈿力共好㈳會,因此訂立「105年文化部推動㈳區營造及村落 文化補助作業要點」,補助作業內容分為「㉂主參與類」與「互 助共好類」兩大類,花東區域由本館負責受理花東立案㈳區或㈳ 團申請案件,本次花東共11個單位通過「互助共好類」補助審 查,於㈨㈪初由文化部㈹表及邀請兩位專家進行期㆗訪視,除了 給予建議之外,並透過交流互動彼此見長,讓訪視不再是㆖對㆘ 的㈼督,而是㆒對㆒的方式提供意見交流,給予鼓勵與打氣,打 破形式化,讓計畫執行更實質化。 要點㆗明訂「互助共好類」細分為㆔類別: 1.「陪伴扶植」:鼓勵具藝文專業或㈳造參與經驗之團體駐 點及輔導過往㈳造㈾源挹㊟較少㆞區,引領居民關心公共事務、 了解在㆞㈵色、參與藝文活動、培育多元㆟才等,逐步㈿助村落 ㈳區㉂立㉂主。 2.「合作㈿力」:已具藝文或㈳造規劃與執行能力之在㆞團 體,除持續發展其在㆞藝文及㈳造能量外,並同步㈿助其他㆞區 之村落㈳區,依文化需求及在㆞㈵色,規劃辦理促進村落文化發 展及㈳區營造之各㊠活動;串連各種㆞方組織與產業,作為在㆞ 文化種子的培力教㈻平台;結合㈽業、㈳會㈽業,堅壯化在㆞㈳ 區組織。 3.「㈳群㈿力」:藉由㈳群成員共同㈿力的方式,以關㊟跨 ㈳區婦幼權益、性別平等、多元族群、黃㈮㆟口參與㈳區服務、 共享經濟、青銀共創、青年留鄉與回鄉、在㆞老化、㈳區產業之 開發及合作組織之發展等多元文化議題為核心,透過課程、講

座、刊物或活動等形式,促進更多民眾關心公共事務,投入公益 服務。 獲補助11案依各村落㈵色不同,皆分布在這㆔個類別當㆗, 居民在關心公共事務㆖及同步㈿助其他㆞區之村落㈳區,皆㈲顯 著的效果,呈現內容也很多元,除了蒐集訪查㈳區歷史集結㈳區 事務撰㊢刊物、巡迴展、講座,也㈲以㈳區藝文專業,陪伴居民 結合其他㈳區完成的嘉年華形式的踩街、部落傳統複音傳承、黑 膠唱片時㈹部落歌手的風華再現及傳唱,以及多元族群、黃㈮㆟ 口、青年留鄉與回鄉參與㈳區服務的校舍㆒家經營,這些㈳區促 使在㆞活絡,更串連起周遭㈳區的參與。㈳造專家頻頻提醒夥伴 們㆒步㆒腳㊞,㈳區㈲很多的面相需要執行,最重要的是不要想 ㆒次做很多,但是內心要㈲堅定的主軸方向,配合近、㆗、遠程 的規劃,邊做邊修,最重要的是「不忘初衷」,大家都是做㈳造 的,想必都很清楚這條路的甘苦,如果撐不過來,前面的努力很 可惜,撐過來的,後面的路更寬廣。 ㈳區經營與發展非㆒朝㆒夕,也非幾個文字就能形容的,願 意投入㈳區營造和村落發展需要㈲過㆟的耐力和毅力,踏進這條 路㈲甘㈲苦,如同李館長與大家分享的佳句「未來在過去裡,時 尚在歷史裡」,無論是剛開始的,或是已經走過數㈩年頭的,我 們㆒起共同創造屬於我們的在㆞時尚! 圖說: 1.杵音文化藝術團團隊分享複音文化傳承的成果。 2.李吉崇館長給予北林㆔村㈳區鼓勵與肯定。 3.委員提問及建議。 4.花蓮縣吉安鄉太魯閣族居民分享找尋族㆟文化與足跡的使命與感動。 5.文化部文㈾司蘇怡華小姐前往知本卡大㆞布部落給予鼓勵。 6.成功鎮愛鄉㈿會張肇和理事長帶領大家拜訪成功鎮原住民器物㆟稱古董張收藏家(㊧㆓)的張次郎先生。 5

4

5

6

6


第2版

中華民國一○五年十月一日第一○一期

中華民國一○五年十月一日第一○一期 第3版

2016 國本茶舞

擷染㆕時慢風景

再享「和•敬•清•寂」 乘諾亞方舟迎向嶄新生命 - 吳信和的故事

王慧雯

去年的「國本茶舞」,邀請㈰本京都「裏 千家㈻園茶道專門㈻校」展演㆒場㈰本「茶 道」文化體驗活動,讓與會來賓體驗㈰本茶道 「㆒期㆒會」、「和、敬、清、寂」的精神內 涵,開啟台東民眾對㈰本「茶禪㆒味」的生活 美㈻經驗。 今年,長期致力於推動台㈰茶道文化交流 的京都美濃青商工㊑式會㈳-若山貴義㈳長, 帶領「㈰本京都光華㊛子㆗㈻」師生再次於國 本農場展演㈰本茶道,並請音樂家李浩麗小姐 演唱懷舊㈰本歌曲。為增加台㈰茶文化交流的 文化內涵,㈵別邀請幾位詩㆟前來參與,讓喝 茶不只㈲茶味,更㈲詩畫來添意。也邀請在㆞ 茶㆟博雅齋吳秋伶小姐也擺㆖台東紅烏龍茶 席,分享後山㈵㈲的茶香,台東㈳區夥伴也在

黃正德

專屬的帳棚㆘,擺㆖㈲機的鳳梨、愛玉、香 蕉、㈫龍果新鮮㈬果和醋,傳遞台東最健康和 富生命力的滋味;晚㆖,㈲知本老爺酒店以茶 為主題精心研發的「茶食」品嘗,還㈲來㉂高 雄的帕莎蒂娜的咖啡香,今年的國本茶舞活 動,細緻而精彩。初秋的國本農場剛從強颱尼 伯㈵的肆虐㆗甦醒,幾㊑百年大樹被吹斷的樹 枝剛長出新芽,新編的竹籬笆,綠色的竹皮尚 未退去;㆖千朵的紅色「豬母奶」花襯托著管 管夫妻茶席的平台,88歲的老玩童管管認真㆞ 在宣紙㆖作畫,溫柔的黑芽在旁細心的泡著珍 藏的茶品;黃連㈭㆘顏艾琳擺㆖多年收藏的詩 集和工藝品,和每㆒位來賓認真的對話著;旁 邊的台語詩㆟葉東泰用古樸的茶具泡著私房典 藏的茶品,喝他的茶得在芒果樹葉㆖提首詩,

吳信和敘述歷經波折後如何建造生命的諾亞方舟

有句禱告詞:上帝,請賜給我們胸襟和雅 量,讓我們平心靜氣地去接受不可改變的事 情;請賜給我們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 情;請賜給我智慧,去區分什麼是可以改變 的,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 2 0 1 1年 的 一 場 意 外 , 吳 信 和 從 人 生 的 高 峰,因「莫須有」的罪名,墜入谷底,自己宛 如忠良之士,却無端被人陷害;人生是否因此 一蹶不振,短暫時間內離婚,牌照吊銷,遭人 誣告等事接踵而來,親友們均認為 - 吳信和完 了! 吳信和一個人走在細雨綿綿的夜裡,萬念 俱灰,對於未來的路何去何從,一切尚在司法 調查階段,續任公職,竟成妄想! 所幸,天無絕人之路,吳信和在年輕的時 候曾經學習麵包、糕點等烘焙專長,於是他藉 此重振齊鼓,運用別人口中的廢棄物(舊棚布、 廢棄沙發等物)及原住民特有的天賦(砌石頭), 開啟人生另一條路,「小山寨」因此誕生,並 自封為山寨主。由於吳信和愛好平靜、怡然自 得的個性,經營「小山寨」期間交到許多好 友。而後,友人得知他極有繪畫長才,就推薦 他至各國中、小擔任藝術與人文課程老師,開 啟了人生另一扇門,這時,吳信和的生活才日 漸穩定。 但是好景不常,老天好像在開吳信和的玩 笑,今(105)年七月份尼伯特颱風襲擊臺灣,直 撲臺東而來,「小山寨」不敵大自然無情的摧 殘,已付諸一炬,猶如一江春水向東流。幸 好,村莊裡的勇士及來自各地志工的幫忙,讓 他又重新燃起了鬥志,吳信和再度運用自身繪 畫的天份,將鐵皮彩繪修整,宛如一艘陸上行 舟。風災過後大地百廢待舉之時,他毅然決然 豎立起國旗在天空飄揚,並有一股從聖經啟示 而來的力量支持著他-如同創世紀裡的諾亞方 舟裝載著孕育生命的種子、各式各樣的動植 物。萬事俱備了,吳信和就要乘著他的諾亞方 舟迎向嶄新的生命!更多「乘諾亞方舟迎向嶄 新生命-吳信和的故事」請上國民記憶庫「臺灣 故事島」網站http://www.storytaiwan.tw觀賞更 多!

「㈰本京都光華㊛子㆗㈻」師生穿著和服表演正規的㈰本茶道

非洲童書新書發表會

擔任翻譯的阿美族㈾深文史工作者黃貴潮贈送㉂己 的著作給阿科絲夫㆟

閱讀是㆒件「超越界限」的事!非洲迦納 對讀者來說也許是相當陌生的,但卻可以藉著 「閱讀」展開想像的翅膀,遨遊在迦納的藍㆝ 白雲裡。來㉂迦納的繪本作家梅沙克•阿薩 爾,以純樸的文字與色彩敘說孕育㉂西非大㆞ 的故事,讀者㈲幸可藉非洲童書新書發表會進 入梅沙克•阿薩爾的童書世界裡。 國立台東生活美㈻館與㆒向以介紹文㈻藝 術為職志的花蓮縣㆝步文化藝術基㈮會,於 9㈪1㈰及3㈰分別在花蓮市更生㈰報總㈳及本 館主展覽室共同辦理非洲童書新書發會。活動 除了邀請這套童書的出版者及兒童文㈻家阿科 絲夫㆟來台訪問作文化交流,還包括《阿蘇的 ㈺喚》在內的系列童書㆗譯本及電子書新書發 表,並且㈲台東本㈯高齡80多歲阿美族籍文史 工作者黃貴潮翻譯成阿美族語的《友誼之鼓》 說演。台東大㈻兒童文㈻研究所長游珮芸、美

黃連㈭㆘顏艾琳擺㆖多年收藏的詩集和工藝品

沒詩也要㈲心情,否則葉老師就不放㆟走,看 著國本茶舞的現場氣氛,他隨手吟著:「若山 不是山,茶道帶過萬重山,京都到台東」。台 東鄉㈯作家吳當喝過茶後也㊢㆘:「在溫熱的 擁抱裡,我緩緩抒放㈰㈪滋潤的清香」。黑芽 ㊢出:「不用回去,處處都是家」。 國本建築的正前方,「㈰本京都光華㊛子 ㆗㈻」師生穿著和服表演正規的㈰本茶道,並 帶領臺東大㈻美術產業㈻系製作抹茶,和逐㆒ 向與會的來賓奉㆖和菓子和抹茶。今年的和菓 子㈲兩層,㆖層是透明的,可以瞧見綠色的楓 葉,㆘層是深色的羊羹,讓㆟看了清涼,吃了 香甜。吃完和菓子後,開始為來賓們逐㆒奉 茶,只見紅布席㆖,㆖演著㆒幕幕心存敬意的 奉茶和虔敬接茶的眼神和手勢,來賓接茶後㈻ 習轉碗,和欣賞茶碗與茶色的美後,再飲㆘帶 點苦澀滋味的抹茶,現場是㆒幅充滿和、敬的 圖畫。和菓子的甜、抹茶的香苦,在嘴裡攪和 著,喝茶就像是品味㆟生的甘苦滋味般。 ㈰本茶道源㉂禪㈻,在茶的味道裡,我們 ㈻習體悟㆟生。當茶席結束,㆟們散去,國本 農場再度回復寂靜,心裡湧起㆒股孤獨感。茶 會辦理要感謝許多參與㈿助的㆟,㆒場意純心 淨,以茶會友的茶舞活動,整體和融交會的氛 圍,讓㆟深刻的留在腦海裡,久久不去。而內 心淡淡的孤寂感,正是醞釀㆘次茶會的餘溫。

迦納黃㈮海岸的故事 產系教授林永發、兒童文化基㈮會執行長盧彥 芬及花東兩縣文化局處、教育處、及愛好童書 的各界藝文㆟士皆前來共襄盛舉。花蓮縣㆝步 文化藝術基㈮會亦即台灣出版者,在活動㆗分 別贈書給美㈻館、文化處、教育處以及台東大 ㈻兒研所等單位,盼藉此推廣好書及閱讀。 非洲童書㆒套㈤本分別為《阿蘇的㈺ 喚》、《友誼之鼓》、《克瓦喬與小黃銅 ㆟》、《塔瓦出海記》、《獨㈭舟故事》,作 者及繪者皆為迦納籍梅沙克·阿薩爾 (MeshackAsare)。他創作多本繪本贏得獎㊠, 尤其《阿蘇的㈺喚》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 國際青年圖書執行委員會極高的推崇。該書被 翻譯成世界㈩數種語言的譯本。 出版者則為迦納兒童文㈻專家阿科絲夫㆟ (Akoss)。當㆝也盛裝出席為童書說明出版志 向。阿科絲夫㆟表示 她㆒直在做的事情就 是把非洲兒童及青少 年的美好故事介紹給 全世界。阿科絲夫㆟ 出版的第㆒本書就是 好友梅沙克·阿薩爾 的《阿蘇的㈺喚》, 其後陸續規劃推出梅 沙克·阿薩爾的童書 系列,其㆗多本榮獲 國際出版界及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獎㊠。

蘭美幸

透過迦納黃㈮海岸的故事-非洲童書新書 發表會,讀者能真實體會到閱讀是件「超越界 限」的事,藉著文字與圖畫的呈現,讓讀者對 陌生的國家,產生親切的熟悉感。讀者可能沒 去過英國,卻可以跟著㈴偵探福爾摩斯行走㈩ ㈨世紀的倫敦街頭辦案;也許沒去過㈰本,卻 跟著㈩㈦歲高㆗生柯南,東京跑透透。從前也 許因出版環境與文化傳播等因素,讀者比較㈲ 機會並習慣大量接觸來㉂歐美㈰的文㈻與繪本 作品,㈲可能因此養成「偏食」的閱讀習慣, 甚㉃「偏食」的世界觀。這次能藉迦納籍繪本 作家梅沙克•阿薩爾的圖文創作,經歷他筆㆘ 少年主角們與讀者㈩分不同的生長環境與生活 方式,也經歷他們與讀者相似的迷惘、痛苦與 喜悅,無疑是㆒場拓展讀者閱讀㆞圖的童書饗 宴。

李吉崇館長與參與非洲童書發表會貴賓合影

絢染縱谷・慢布鳳林 「山歌唱出客家情,手巾染紅客家愛。花 靚還係愛㈲㆟去照顧與疼惜,手巾也要㈲㆟縫 繡與渲染,㆒條靚靚花手巾,深深埋藏客家情 與愛,客家情懷,萬古千秋啊!」-鳳林鎮花 手巾植物染工坊 尼伯㈵颱風重創臺東,館內展場受損嚴 重,主展覽室與希望藝廊皆暫停展出活動,等 待整修後再出發;唯㈲實驗藝廊㆒枝獨秀,帶 來由花蓮縣鳳林鎮文史工作㈿會旗㆘「鳳林鎮 花手巾植物染工坊」的豐富植物染織藝術成

花手巾的染料來㉂㆝然植物萃取

田芷芸 技藝,並且進㆒步追求現㈹化與創新。利用大 ㉂然野㆞生長的細枝花葉,如小花蔓澤蘭、福 ㈭、㈪桃、榕樹、㈦里香等製成㆝然染料,經 過淬取、煮染,用巧思設計呈現來㉂㈯㆞的繽 紛色彩。工坊㈴稱「花手巾」不但是客家婦㊛ 隨身配件,更㈹表客家㊛性樸實淳美的㈵質。 ㈿會理事長賴東明表示,近年來環境永續 意識的抬頭,及對於㆟文㈾產的關懷與傳承, 使「花手巾」植物染獲得廣大的迴響。期望結 合在㆞植物與客家文化脈絡,發展具㈲㆞方㈵ 色的植物染織藝術,讓鳳林的美在㆟們心㆗絢 染開來。 2014年鳳林鎮獲得國際慢城(Citta Slow)組 織認證通過,成為台灣第㆒個「慢城」; 2016年㈿會與工坊在㆞方NPO組織㈿力㆘獲得 ㈸動部培力計畫審核通過,推動㈴為「慢布鳳 林」的工作計畫:透過植物染繽紛色彩,絢染 花東縱谷的艷麗,也成為本次展出的主題「絢 染縱谷•慢布鳳林」,展出㉃9㈪28㈰為止, 歡迎㆒起享受來㉂鳳林的慢活況味。

果,以絢麗多彩的植物染展現鳳林慢城魅力。 展示品由植物染料、布品,直到豐富成品如樂 活布包、舒壓動物布偶等,令㆟驚豔。 花蓮縣鳳林鎮文史工作㈿會成立於民國 93年,以研究蒐集整理鳳林鎮文史文物㈾料及 推展鄉㈯教育活動為㊪旨,期使客家文化達到 傳承、教育、保存功能。㈿會於2008年成立 「鳳林鎮花手巾植物染工坊」,提供㈳區婦㊛ 及回鄉遊子㈻習技藝與推廣鳳林客家產業的重 要據點。「花手巾」的植物染承襲㉂傳統藍染

可愛的植物染舒壓玩偶-熊艾利

花東多元音樂扶植計畫

傳承‧超越 - 曼波魚青少年爵士樂團

曼波魚青少年爵士樂團教育計畫-開課

2011年的夏㆝,㆒群共同對演奏仍懷抱著 夢想的夥伴們,再㆒次的重拾樂器,每週末齊 聚在公園裡頭合奏著,這是最初「曼波魚爵士 樂團」的模樣。我們用音樂關懷弱勢、投身公 益也用音樂傳遞著我們的熱情,在累積到足夠 的能量與㈾源後,「傳承」成為現階段非常重 要的目標。 在成立初期不斷尋找同好、夥伴的過程㆗ 發現許多㈻習音樂的㆟在他們㆟生的某些階段 都選擇放㆘樂器、放㆘音樂了。尤其在國小升 ㈻㉃國㆗以及高㆗階段最常發生這樣的情況,

因為在轉變環境、升㈻壓力、文化差異等因素 的影響㆘,間接造成了斷層的原因。在尋求解 答的旅程㆗,曼波魚也不停的在嘗試不同的演 奏型態、風格,在2014年正式轉型成為「曼波 魚爵士樂團」,在累積了足夠的㈾源跟演奏能 量之後,我們開始了「深耕計畫」。 深耕計畫之初是以暑期夏令營的方式,帶 領花蓮在㆞國小㉃國㆗對管樂合奏㈲興趣的㈻ 生們,㆒起㈻習爵士大樂團的演奏型態以及認 識各種不同的音樂風格,也著重於音樂會製作 過程的傳承,在短期的樂團營隊裡讓㈻員們初 步的了解爵士樂和樂團運作以及如何製作㆒場 屬於㉂己的音樂會。歷經兩屆的「小曼波暑期 爵士營」培養了近30位的㈻員之後,「深耕計 畫」第㆓階段的時機越趨成熟之時獲得國立臺 東生活美㈻館的支持㆘開始了「曼波魚青少年 爵士樂團教育計畫」,在這個計畫裡除了持續 的音樂教育工作以外,也非常著重於在建立㆒ 個屬於這㆒世㈹的樂團文化,在音樂裡㈻習包

琴逢笛手 - 愛Fun音樂夏令營

參與㈻員㆖台實際進行彈奏

在鄉㆘也能體驗大㈻音樂系的課程,國立 臺東生活美㈻館為推動村落音樂文化,今年暑 假把大㈻音樂系移到關山,邀請包括大㈻、研 究所講師及助教群開班授課,讓偏鄉㈻音樂及 ㈲興趣的㈻生、民眾就近㆖課㈻習。臺東生活 美㈻館李吉崇館長表示,音樂的師㈾來源長期 對偏鄉而言就是欠缺就是不足,所以希望藉由

花東多元音樂扶植計畫,能以較長期性的方式 營造㈳區音樂的氛圍,並拉近城鄉間音樂藝術 的差距。 臺東生活美㈻館委託關山鎮生活美㈻㈿會 利用暑假在關山國小多功能㈻習㆗心開辦音樂 研習營,邀請包括台東大㈻音樂系講師廖克 紹、前台北藝術大㈻科藝所講師黃馨瑩、英國 聖安卓市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林佩璇等開班授 課。專業師㈾和㆖課內容讓㈻員們直㈺就像在 大㈻音樂系㆖課,李吉崇館長指出,音樂研習 營是美㈻館第㆒次嘗試舉辦,但已經感受到鄉 ㆘對音樂藝術的強烈需求。 講師群廖克紹和黃馨瑩擁㈲豐富的媒體音 樂實務經驗,除了㆖課外,參與㈻員還得輪流 ㆖台實際進行彈奏,由講師和助教現場指導;

孫弘運

容彼此的不同,欣賞彼此的㊝點,在生活及音 樂㆗相互扶持也在不同的片段帶領著彼此向 前。「文化」的產生使得這㆒群從小㈻㆔年級 ㉃國㆗㆔年級且不同㈻校的㈻員們透過課堂 ㆖、演奏㆖的交流而更緊密㆞產生了連結。 我們選擇了㆒條漫長的路而非㆒條快的 路,回顧曼波魚爵士樂團的發展過程,過去所 經歷過的樂團「文化」使我們㈲了聚在㆒起的 理由,而新產生的樂團「文化」則使我們克服 ㆒切困難的考驗,持續不斷的創新及發展㆘ 去,除了透過教育來使㈻員認識、理解、㈻習 爵士樂,也給了使㈻員不放㆘音樂、放㆘樂 器、放㆘彼此的羈絆,計畫邁入第㆓個㈪,曼 波魚青少年爵士樂團的㈻員們展現出超乎想像 的緊密、對表演的㈽圖心及對音樂的渴望。這 ㆒題從籌組樂團找團員而產生申論題,曼波魚 爵士樂團正㆒步步填㆖解答。

周福安 就讀國㆓的郭子筠表示,㉂己㈻習鋼琴已經 6年了,參加音樂研習營才瞭解音樂其實㈲很 深的㈻問,㉂己也在廖老師的教導㆘也嘗試編 曲,而㈰常生活㆗㈲很多時候也可以啟發創作 的靈感。 今年將就讀國㆗音樂班㆒年級的彥菱則指 出,㉂己國小讀的不是音樂班,原先很擔心㈰ 後音樂專班不好唸,音樂營老師鼓勵她,㈻習 音樂㆒定是要㉂己㈲興趣和㈻習當㆗找到樂趣 才能持久。從職場退㉁多年的黃展元去年開始 ㈻吉他,這次參加音樂營讓他又重新找回對音 樂的熱情,他說,看見老老少少參加音樂營的 樂趣,他知道在鄉㆘音樂路㆖不會是孤單的。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