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燈Lighter》第二十二期上

Page 1

22th |自由不自由 |消失的文學 |大辱華時代 |斜槓人生 Slash |雙 gee 我的視頻 |佰拾貳級、佰拾參級 共同製作

燈諫 諫 燈 諫 燈燈燈燈

自由 |w消失 的文學

|斜槓 人生

燈諫 |自由不
|大辱華
時代

自 由 不 自 由

「孩子們,XX黨就是一群愛說謊的政客,所有與人民的承諾都是騙人的!回 去跟爸爸媽媽說別投他們!」

「政治、宗教什麼的都很可怕,你絕對不可以碰喔,不論是現在還是長大以後。」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遇過類似上述的情形呢?

師長們以較偏激的言論表達自身的立場,抑或是以柔性卻挾帶嚇阻的言語,來 脅迫你服從。在群體中,充斥著各種聲音,然而有些人則會在身份不平等的情況下 灌輸主觀理念,使他人認同深植自身的想法。

當你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你會怎麼做呢?

1
文/黃千綺、陳昱軒、賀晉岑、 洪珝喬、張欣翰、溫岳鋐 圖/曹瑈芠、顏妤帆
在權力與身分不對等下被打壓的自由

校園x自由

校園x自由

校園生活是影響個人思想發展頗深的一個階段。我們透過表單,統計了 496 份 的資料,其中大部分來自高中生的回覆。有超過75%的人曾經在課堂 聽過老師表達

自已的個人立場(如政治、宗教等),而在面臨想法與老師不同時,有4成的回饋

者選擇閉口不談,由這217份不願表達想法的表單回饋,可知回饋者將想法埋藏心 裡之主要原因為擔心老師對自己的印象變不好,因而為自己找來麻煩,但也有部分 的人認為只要能互相尊重,理性判斷就沒關係。

對於老師的反應,在選擇表達自己想法的人中又有四分之一的人無法接受老師 的反應,認為老師的回覆不應過度情緒化或帶有酸言酸語,像是 「雙方應互相聆聽,

不該敷衍兩句就轉移話題」、「應該正面回應而不是看到相異立場就反對。」、「各 自有各自的立場,不能因為他是老師就掩蓋著他人的想法。」

而接著我們又問了回饋者是否該保有自己的想法、立場,幾乎全部的人都選擇 應該保有,然而在面對大團體時,卻只剩半數的人覺得有辦法保有自己的立場,而 問到是否曾因為他人而改變自己的觀點更是高達94%,顯示儘管大眾普遍認為應該 保有自己的想法,然而卻可能因為環境、時間而改變,並非保有自己的立場就等於 不會更改。

2

這類問題不僅發生在校園內,也有可能發生在家庭、補習班或朋友圈。因為價 值觀與經歷的不同,父母與孩子理念難免會有不合的時候,例如:未來規劃、金錢 觀等等因而發生口角。新聞中也常報導家庭內因為彼此政治立場不合,而發生爭執。

如今我們幸運的生長在民主且擁有言論自由的世代裡,但所謂的民主自由並不是強 權,不是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甚至迫使他人接受、認同。我們應該多一份包 容,多一份理解他人的禮貌,多一份尊重他人的美德。

言論自由,是一種人權,但不是絕對的權力。1991年,獨立台灣會案促使 一〇〇行動聯盟推動廢除刑法第一百條。1992年,立法院修訂該條後,確立了思想、 學術與言論的自由。既然「言論自由」是憲法保障的人性尊嚴,那為什麼會說它不 是一種絕對的權力?大家不妨試想,師長透過課堂時間,宣傳個人政治、宗教,偏 激想法是否真的合適呢?依據表單我們得知大部分的學生,都曾面臨此類問題,明 顯可見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於生活中。

由於現今社會資訊傳遞的方式多元,難以避免的,學生十分容易接觸到爭議性 話題,而在觀看事件的角度及想法,師長更是從中帶領孩子的主要推手,該如何正 確且完整地剖析議題,培養孩子們擁有自己的感知能力,是師長的責任。但是如今 有些老師卻南轅北轍,加入個人主觀想法評斷事件,當學生面對大量的個人觀點, 很有可能產生反效果,而抹滅了學生思辨的能力。筆者認為學生應該培養獨立思考 的能力,多方閱讀不同人的觀點、想法,積極的在議題上產生見解,整理屬於自己 的思緒,才能跳脫他人事先界定的框架。

3
自由真的無所顧忌?
自由真的無所顧忌?

訪談

在這次的主題裡我們邀請了三位高雄市公立高中學生作為受訪者。 首先分享第一位受訪者的經歷

在我國中的時候,曾有一位公民老師問一名身穿紅色布鞋的 男同學是不是在性向上有問題?後來這位同學反應後,班導師 也與該公民老師討論過。但那位老師再度來我們班上課時卻開

始質疑是誰去告狀的?並且酸言酸語的對那位學生及全班的同 學,縱使我們都知道老師的言行舉止是錯誤的,但是基於他是 老師;他的地位高於我們,因此我們沒辦法用學生的力量去反 駁。不能一味地順從或認同老師的思想,但當我們有了獨立思 考的能力,就能做出更好的分析與判斷。

來自第二位受訪者的經歷

他說在2018年的公投案上曾經與長輩在意見上產生分 歧,甚至一開始長輩還強制他同意他們的觀點,但在衝突 發生後他們各自冷靜,用詞變得委婉,嘗試聆聽對方的聲 音,並互相尊重。在這件事後,他認為一個人如果能學會 換位思考,試著以不同立場看待事物,培養自身的價值觀, 會是很好的幫助。

4
訪談

來自第三位受訪者的經歷

在國中時,有一位歷史老師時常在課堂上傳教。她認為信道教的人腦子 多少都會有些問題,因為搶了神像牌位的孤魂野鬼會去影響信徒的神智。她 宣稱,臺灣的民族風氣之所以烏煙瘴氣,就是因為信道教者眾。至於佛教, 她覺得比道教稍微乾淨一點,但也沒好到哪裡去。「看看那些大師。」她說, 「還不是都在胡言亂語。」她私以為最乾淨的是阿拉,因為伊斯蘭教只有一 位神,但恐攻太多了,她也不太喜歡。她最推崇的不外乎就是在火場中救了 她的耶穌了。天天掛在口上的,不是怎麼做會上天堂,就是怎麼做會下地獄。

儘管她信仰耶穌,她卻禁止學生——甚至不是她任教班的學生——在耶 誕節互道Merry Christmas ,因為她的名字諧音是Mary。如果被她聽到, 你會被叫去她的辦公室前罰站。

除了宗教問題,她還非常重女輕男。她不允許男生擔任她的歷史小老 師,對男生的作業和上課態度也格外嚴苛。

這只是我經歷中,出格言行較為豐富的一位老師,另外還有很多零散 的、令人不敢置信出於為人師表者之口的經驗,在此就不多加贅述。除了這 種純粹輸出自己觀點的老師外,我也有遇過許多提供多方觀點的老師。希望 以後教育界中,能多些後者。

結語

不表達主觀意識或特定立場,且真正完全客觀的論述方式是不可能在課堂上出 現的,如果真的講求完全客觀,那黑板上可能只會出現各種數據、圖片,而沒有對 於這些事物的詮釋。比起一味的追求「完全客觀」,觀點的「多元並陳」更為重要, 訪談裡我們看見一雙紅鞋子,竟然成為老師攻擊學生性向的原因,雖然明顯的不合 乎邏輯,卻沒有人願意挺身而出,這樣的權力不對等,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議題。 在 無法避免接受大量且各方資訊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們可以試著培養出自己的獨立思 考能力,透過自己的眼光來剖析世界,實際付出心力去理解事物,不做人云亦云、

易被左右思緒的木偶。

獨立思考是生活中必備的能力,在這資訊量龐大、流轉變化快速的時代中,沒 有自己獨到的眼光,是非常容易淹沒在人海中的,必須透過獨立思考以褪去被強加 上的思想色彩,才不會迷失於時代洪流之中。

5
結語

消失的文學 消失的文學

圖/張恩喬、葉書辰 文/李祈嫻、王念筠、潘苡晴、方藝融、顧承祐、王珮宇

前言

近年來,網路越來越發達,網路文 學也隨之興起,與厚重笨拙的紙本文學 相比,方便閱讀了許多,那紙本文學還 有其存在意義嗎?究竟這兩者的差異為

何呢?

同為以文字呈現的藝術,網路文學 的不同在於,所有文字皆在網路上發表,

透過網路取代紙張,藉以傳播到更多人 的手上,使得閱讀更加方便。舉凡各種 小說網、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短篇故事、 詩或散文,皆是網路文學的一種。其中, 則以網路小說作為網路文學的主要形 式。

而紙本文學,顧名思義是將字詞、

文章以紙本方式出版成小說、詩集等, 利用書店、圖書館等場所,供大家閱讀。

因網路文學的興起大大改變了人們

的閱讀習慣,數位化時代的來臨,「書」

顯然已不是獲取知識最快速的管道,上

網隨手輸入想看的主題、關鍵字,便會 出現一連串相關的文章,如此方便的閱 讀方式漸漸替代了紙本書籍,也使得許 多書店面臨倒閉的危機。

一、現況

在這資訊日新月異的時代下,我們 很少有時間停下腳步去閱讀紙本書籍。 但人類仍有閱讀的需求,取而代之的便 是網路書籍。這導致人類對紙本書籍的 需求降低。

文化部統計,2019年新書出版量較 2018年少了約5.9%。需求降低所帶來的 影響並不小,書店店鋪的減少、出版社 不願為作家出書,造成作家失業……等。 而書店除了販賣書籍,偶爾還會舉辦作 者見面會,讓讀者和作者能有直接交流 的機會。這是紙本文學令人喜愛的其中 一個原因,若是少了這個誘因,那麼紙 本文學的沒落便會更加嚴重。

6
「在這個紙本需求量日漸減少的時代 中,網路文學究竟會不會成為主流?」

起初我們認為,人們對於紙本書籍 的需求量依舊大於網路書籍,網路文學

雖然興盛,但仍處在發展期,尚未超越 紙本書籍。然而,自從五月中疫情爆發

以來,踏出家門變成一件不易的事,於

是,人們使用電子書的頻率增加了,導

致紙本書籍的需求量漸減。財政部統

計,2020年電子書出版量比2019年成

長 28.10%,銷售額也提升高達 32.61%, 顯示了在疫情期間,人們大多透過電子 書來滿足閱讀需求。

書籍除了透過文字的表現,藉由聲 音和圖像閱讀的方式也逐漸興起。在台 灣,目前有「聽書」習慣的民眾只有近 3成,但人數亦在成長中。目前較廣泛

使用的聽書工具有podcast、clubhouse 等,隨著這些工具逐漸的興盛,聽書也 漸漸地存在我們生活各處中。

未來人們閱讀的方式,我們認為會 偏向電子書、聽書。畢竟,閱讀的方便 性對閱讀慾是頗有影響力的,紙本書籍

相對顯得麻煩、有負擔。至於未來非主 流的紙本書籍,可能會以收藏的形式為 主。

學的讀者則佔40.9%,為什麼仍然是由 紙本佔大多數呢?中文網路文學起源於 1990年初,至今尚未完全普及,網路文 學方便歸方便,在常用紙本的讀者裏有 九成習慣紙本的真實感,六成喜歡紙張 的味道,兩成認為透過電子產品容易對 視力造成傷害。

內容的取向也是年輕世代選擇閱讀 方式的一大原因。近年來小說程式及網 站興起,低廉甚至免費的價格就能換取 大量的文本供挑選,大受青少年歡迎, 相關廣告在社群媒體也隨處可見。可是 小說網往往審查制度鬆散,幾乎是只要 願意投稿便能供大家閱讀,使得文章的 品質良莠不齊。另一方面,簡單的創作 方式吸引了更多年輕寫手願意投入。相 比之下,傳統文學需要經過出版社的審 核把關,且耗費大量的人力與時間,雖 然無法像網路平台一樣高產量,卻能擁 有較好的品質及文學性。

除了青少年以外,現下年長者也很 依賴網路新聞及電子書所帶來的便利 性,比起傳統的電視、廣播、報紙等方 式,網路更加不受時地限制的可以取得 大量資訊。

網路文學能夠在現代佔有一席之

地,主因是具有高度的便利性,且電子 書與紙本的內容也大致相同,讓讀者有

一隻手機就能像是擁有一座圖書館。相 較之下,傳統紙本借閱或購買都需要經 過較複雜的流程,書本也相對厚重而難 以攜帶。在講求簡便輕鬆的現代,照理 來說應是由網路閱讀佔大多數。但是根 據我們針對此議題製作的表單,較常使 用紙本文學的讀者佔有59.1%,網路文

三、文學的精神

文學的價值不只是單一的象徵,它 傳承了歷史脈絡、建立社會結構。

文學的精神是以語言部署在藝術作 品中所呈現的創作理念與思想。

7
二、紙本文學與網路文學優 缺點

文學表達的方式並非全然的一脈連 結,有時會打破原則建立新的形式。盛

行於魏晉南北朝的「駢文體」,詞藻華 美、內容空洞是最常看到的評價,如果 我們以當時所處的社會風氣來解釋——

南北朝瀰漫玄學思潮,文人追隨藝術風

氣使作品較為虛空。到了初唐文士寫駢 文的風氣依然還在,中唐柳宗元、韓愈

提倡古文運動才使駢體逐漸衰落;民國

初年,胡適於陳獨秀發行的《新青年》

中大力提倡白話文學,主張建設明瞭通

俗的社會文學,此後文學的形式不再拘

泥於傳統的文言文,開啟了自由創作新

詩、現代散文的大門。綜上所述,文學 精神的演化不拘一格,文學與社會的關 聯性密不可分,風氣、文化都因些微的 改變使文學有另一種新的面貌。

現今蔚為流行的網路文學,始祖王 笑飛以「奮鬥與平等」成為第一位網路 作家,網路突破了傳播的限制,增添許 多文學的可能性,除了人文關懷與社會 寫實,網路文學較多架空的時代背景, 想像出與現實截然不同的世界,從此文 學不再是觸不可及的領域。自媒體興盛, 標註流量高的hashtag,即有許多社會議 題、國際快訊,甚至是娛樂新聞以及通 俗熱門的語錄故事大量更新,簡白易懂

的詞語讓大眾在文學裡也能找到生活中 的共鳴,然而人人皆可於網路平台創作 的世代,創作門檻大幅降低,使品質參 差不齊,為銷量、集數增加更多無謂的 無病呻吟。

文嚼字後所反思的課題。

筆者認為網路文學品質低於傳統文 學並非亙古不變與必然,網路文學的初 試啼聲想必是獲得認同,才得以成為風 潮,如同李斯所撰「諫逐客書」,是一 部結構完整,詞彙優美且內容並茂的一 篇文章,當新穎的文學形式出現,要如 何維持其品質的永久性使歷久不衰是文 學所面臨的難題。文學的精神是一致的, 作者如何以明瞭手法使讀者理解作品的 核心概念,是傳統文學與網路文學創作 者所需具備的理念。

四、調查—線上表單

在本次調查中,我們收到了367則 表單回覆。其中有約五成的高中生,四 分之一的國中國小生及15%的40歲以 上長輩。透過年齡分布範圍廣泛,我們 能夠得知不同年齡層的人們對於紙本文 學與網路文學的看法。

文學的精神是否會因傳播管道的改 變而減損其價值?科技的發展是視覺性 的直接感受,但回到文學作品本身,需 探討的是作者所創作的廣度與深度,咬

首先我們以較常使用何種方式閱讀 來開頭。經由表單得知,較常使用紙本 閱讀占比近六成(217票),反之網路 的部分則是約四成左右(150票),與 一開始我們假設的情況是相符的,顯示 紙本文學仍是主流,網路文學近年雖快 速崛起,其使用率仍尚未超越紙本。

進一步的我們探討可能原因並請填 表人勾選:在紙本文學的部分,我們發 現「有真實感」是喜歡紙本文學的群體 最主要的原因,其中也不乏喜歡書的味

8

道抑或是較不傷視力,都是顯而易見的優 點,其中也有填答者表示,能夠做筆記、 更能吸收內容、避免分心,也是紙本書籍 的好處之一,透過數據發現,現代人依然 非常重視實體書,不僅是因為有溫度有重 量,也更能用眼睛以外的感官強化接收文 字所帶出的情感。

在網路文學的部分,「閱覽方便性較 高」對使用網路文學較頻繁的人們是最重 要的。在這忙碌奔走的社會中,快速吸收 所需知識成為人們所必備的技能,為此便 衍生出了網路文學;此外,不需透過出版 商與印刷廠的審核,使得網路文學的主 題、內容豐富,提供給人們更多選擇,在 這些因素下,造就了今日紙本文學與網路 文學所交織出的新風貌。

在表單中我們也拋出了「文學」是什 麼這項問題讓大家思索,就算都是作家、 國文老師或是學生,對於文學也有不同的 看法,其中我們擷取了表單中較多人的想 法,例如:「不限字數、句數、內容,少 至單詞多至小說,只要是透過作者抒發自 己的情感與意思的語言都算在文學的範疇 內」;「對世上任何事物的表達,可以狂 熱可以悲情可以歡樂。」;「就是人類心 靈所投射的現象,抑或是人與人之間的縮 影、關係。」;「受到一個國家文化薰陶 下創作出的思想作品。」;「沒有人可以 對文學作出定義,文學就是文學。」。由

上述不同的想法,可見文學的定義因人而 異,那麼,文學對你來說,又是什麼樣的 存在呢?

有人則擔憂其衝擊造成紙本沒落;也有 人認為即便如此,紙本文學仍有不可取 代之價值,依舊會存續。

透過表單,我們發現不少人對其興 起是認同或看好的,主要因素為其閱讀 方便性與實用性,此外,也有人認為其 傳播之便利使人更易接觸文學,能提升 大眾閱讀習慣。雖如此,卻也有許多人 對其興起表示不認同,擔憂它對於紙本 文學、書店的衝擊,除了有人認為網路 文學缺乏實體書的溫度及傷眼,也有人 認為其便利反而容易造成抄襲現象,使 盜版風氣猖獗。

接著,我們詢問填表人對於近年網路 文學興起的看法,有人認為因科技進步及 網路文學的優點,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此外,也有許多對網路文學內容提 出看法的填表者。支持其興起的一些 人,認為因網路易發表作品,不但讓新 人作家更有機會曝光,亦使非主流文學 更易被看見。以下是表單中的幾則回覆: 「網絡發表的門檻較低,觀看者的回饋 更快更直接,這樣的文學表達帶來很多 元的變化,我個人樂觀看待。」;「還 不錯,讓新人作家有更多機會可以發 揮。」然而一些反對者卻對此抱持質疑, 如下:「好的文章多、但濫竽充數的更 是多。」;「大多都是個人小眾,很難 有經典文學的產生。」

從表單回覆可知,

網路文學雖對文學多元性具正面影響, 但許多人也擔憂其內容可能因此良莠不 齊,易充斥缺乏深度與美感的作品。

五、結語

文字帶來思想與情感,豐富了生 活,治癒了心靈。不論是網路文學抑或 是紙本文學,都能夠傳遞出作者所想表 達的一切事物。經各項數據統計及討

9

六、我們的看法

論,紙本文學在現代人眼裡仍是處於較重要的地位,但網路文學的興起也是不可忽 視的。在閱讀時,只要透過文字瞭解作者的想法,便是文學最大的目的,但由於文 字的影響力極大,能夠左右讀者,因此在過程中依然要保有自己的視角,才能避免 失去自我。 珮宇:對於文學呈現的方式,我傾向 於閱讀紙本文學。除了文學內容較有 使人深思的課題,也能有真實感,當 閱讀完一系列名作家的作品集,購入 放在書櫃上的滿足感是於網路文學無 法感受到的。對於我來說,網路資訊 速度是非常快速的,閱讀文學應是享 受的,紙本文學的慢速閱覽使我得以 在奔促的生活裡拾獲靜謐的美好。 近年實體書店的倒閉使能至書店閱讀 的機會減少,線上購物與閱覽,網路 充斥在日常中。然而網路文學與現代 文學並無極其的優劣之分,每一位讀 者都擁有不同遨遊文學世界的方式。 網路與紙本應取得平衡點,作者所傳 達的理念與精神都是值得被重視與珍 惜。

苡晴:在這資訊快速流動的時代,文 學不再是一個艱澀的概念,它穿梭在 各個角落,手持的行動裝置及肩上揹 負的書本帶給現代人或多或少的影響。

文學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表達作者內 涵的思想與情感,因此,不論是何種 傳遞方式,只要能使讀者瞭解作者所 想表達之事物,我認為都有其存在意 義。網路可以使我們攫取所需資料, 但瀏覽時卻僅是一晃眼的時間,

10

吸收快流逝也速,與紙本文學相比,是 否真能探究出作者內心想法,值得深 思。紙本的書香、加註以及烙印在心中 的實感,是網路文學無法替代的,往後 想起時再次翻閱,悸動的心再次使情感 掀起陣陣漣漪,也是網路文學難以超越 的境界。然若受社會影響而僵化的心及 腦能因文字產生波動,不論是何種閱讀 方式都值得我們接納與學習。

祈嫻:我認為只要是能傳達作者的情感、 想表達的事物的文字,就是一種文學,所 以其實只要讀者能因著文章的內容了解到 作者的思想,無論網路或紙本,皆有一定 的價值所在。雖說如此,但我仍偏愛以紙 本呈現的方式,論題材、觸感甚至閱讀時 的感覺及氛圍,我認為網路遠遠比不上紙 本。與其手拿著沒有溫度的手機不停地滑

呀滑,看著內容大同小異的網路小說,

我更愛體會翻書的快感、紙張的味道與觸 感,紙本也令我更想重複去閱讀、品嚐書中 的內容。如今手機的資訊太多,更新的太 快,想再看的文章若沒有特別儲存極有可能 被刷掉,再也搜尋不到。假設說是買下電子

書,好像也只是花了一堆錢得到一篇呈現在 機器裡的冷冰冰文字,相較起來,買了就能 一讀再讀還能收藏起來的紙本文學,文字似 乎也比較溫暖,也更加吸引我。

11

承祐:雖然相較於網路文學,紙本文學

的內容、深度都是相對較好的,但我認為 紙本文學的弊仍大於利。紙本文學的不方

便性、成本高等缺點,都影響著人們閱讀

的慾望。相反地,網路文學就不會有這些 問題,雖然品質可能參差不齊,但只要我

們能去蕪存菁,固定追蹤一些有深度的作

家,品質就不會成為其和紙本文學的代

溝。且在網路上閱讀的優點亦不少:

只要上網,文章幾乎唾手可得、作者和讀 者之間能透過留言、私訊的方式互相交流 想法,促成彼此的提升,這是紙本文學很 難去做到的。無論如何,不管是用紙本或 網路閱讀,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感受作 者所想表達的想法、精神,並用其來提升 自我。

念筠:文學是一種藝術,有溫度的文字可以 帶給人們幸福。可是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少人 是以文字來紀錄最真實的感受,取而代之的則 是越來越多的網路小說興起,大量的虛擬故 事、大量的作者,越來越多年輕寫手願意投身 創作一行。這也同樣意味著作品品質的降低, 很多小說網站是幾乎沒有門檻的讓網友投稿,

只要寫的稍微好一點點就能在茫茫文海中脫穎 而出,可是那種好,是不及格的好,委婉的說,

12

是與過去傳統文學的單純樸實有所不同的,華 麗的詞藻,甚至到腥羶色的刺激性內容。雖然 我支持的是傳統文學,卻也不得不思考:或許 是兩種文學,與讀者的關係本就不同?網路文 學是帶給大家放鬆的工具,傳統文本則大多是 作者孤獨的自白?網路文學著重於取材的廣泛 能否抓住讀者取向,傳統文本則是以清爽的文 學性來吸引客群。而無論你支持的是哪種,都 祝福能找到屬於你的,幸福文字。

藝融: 比較網路文學和紙本文學,雖然 前者的便利性的確是顯著的優點,網路上 亦有不少觸動我心弦的文字,但我仍偏愛 紙本文學,也許是種儀式感,在觸碰紙張、 翻開扉頁之際,不同於網路文學,紙本使 我於生活閒暇時分,得以細細思量與品味 文字,我想,那份感動在我心中是無可取 代的。然而,兩者在內容、閱讀及

傳播方式,都各自有優缺點,是以,我認 為批判之餘,不應忽視或抹殺其價值,如 同今日的網路文學,雖然品質為不少人詬 病,但相較紙本它仍有許多值得推崇之 處。

七、議題討論

1.文學的精神是否會因傳播管道的改變而減損其價值?我們在閱讀完後該如何反思 作者傳達的意念以及自身的想法?

2.由於網路傳播方便而迅速,使讀者更容易接收錯誤不實或懷有惡意、傷害他人的 資訊,釀成誤會,甚至因而被煽動,是以,在網路文學日益普及的世代,我們是否 更應擁有足夠的思辨能力呢?

13

大辱華

時代

——崛起的中國

在世界範圍的審查

辱 什 麼 華 ?

文: 潘又碩、王鼎鈞 柯品瑜、楊森智 袁子媗、黃彥齊

圖: 黃少虹

辱華,一個近期在各式新聞媒體上被頻繁使用的詞彙,

雖然時常流傳在大家耳裡,不過仍有不少人不了解其實質的 內涵。廣義的來說辱華一詞原指對華人族群的反對、排擠與 歧視。但隨著時空背景轉變,近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以下簡稱中共政府)與不少當地民眾將其擴大(扭曲)解 釋,用來表示「對中國名譽產生負面影響的行為、語言,甚 至思想」,不但在意義上明顯改變,指稱對象也隨之限縮。

由於中國人口數眾多、影響力龐大,屬於主流文化,因此大 家普遍接受「辱華」一詞的意思為後者,進而產生了「辱華」

就等於「污辱中國」。

14

2020年9月22日,美國眾議院通

過《防止強迫維吾爾勞動法》,規定禁

止進口所有來自新疆的產品,隨後「良 好棉花發展協會(BCI)」(一個全球性

非營利性組織,目的在全球21個國家

和地區推廣更好的棉花種植標準及行

動)開始倡議抵制新疆棉產品,這樣的

抵制在時尚圈引起軒然大波,也就是我

們所熟知的新疆棉花風波。事件起因為

瑞典服飾品牌H&M在2020年9月發表

了棄用新疆棉花聲明,表明「不與位於

新疆的任何服裝製造工廠合作,也不從

該地區採購產品或原材料」,被認為對

維吾爾族種族滅絕表態,也引起了全球

人民共同關注新疆人權議題,此舉動引

發了中共政府全面抵制,而中國官媒人

民日報又進一步點名像H&M一樣加入了

BCI組織的品牌,這其中包括adidas、

Nike、New Balance等許多一線時尚及

運動品牌,他們都被迫冠上「辱華」的 標籤,引發這起歷來最大的時尚圈「辱 華」事件。

近日時尚品牌的Dior也同樣深陷 「辱華」的公關危機中,中國知名攝影

師陳漫最近為Dior拍攝一組照片,因

照片中模特兒雙眼細長、妝容詭異、氛

圍陰森,遭中國網友批評是在「刻意醜 化中國人」。

各國間的互動關係。

15

但從廣義的角度來看,辱華不

只有「侮辱中國人」的現象。知名

YouTuber志祺七七也曾在影片中提過

關於Nike辱華的問題。Nike一直以來

都有類似的銷售手法,他們時常在廣告

中探討社會上較敏感的議題,雖然這樣

的行銷手段可能會使他們流失老年客

群,但同時也能吸引到更廣大的年輕客

群。此次事件是起因於Nike在日本宣

傳的廣告內容,裡面包括許多不同國家

的在日移民,在生活中飽受在地人的欺

凌,最後在運動場上找到屬於自己價值

的情結,但此影片一出,便引起日本民

眾的不滿,對日本而言「排外」的社會

風氣一直都是社會上較敏感的議題,並

且日本人的民族性不喜歡外人給予他們

的社會評價,所以對日本來說,身為西 方國家代表的Nike,自然沒有資格對

然而辱華一詞的出現,深深影響著 臺灣,且帶來相當正面的效益。位於 「辱華第一線」的臺灣,長期受到中國

的政治、經濟打壓,受中國壓迫非常 大,並且經常有相關辱華事件,涉及中 台關係。因著辱華風潮,世界開始注意 到臺灣——這個經常引起辱華爭議的島 嶼國家。世界開始注意到,同樣為華人

居多的國家,民主的台灣與獨裁的中國 有著相當大的不同。並且了解到台灣並

不屬於中國這個事實。同時世界也注意 到,在面對中國最前線的臺灣,有著一 定程度的重要性。因此,臺灣在國際的 能見度,也因辱華風潮而水漲船高。除 了我國之外,世界的注意力,同樣也放 在這個全力維護「其認定的領土完整」

的國家——中國,以及其國內的人權、 政治迫害問題。因為辱華風潮,人們開 始更加關心中國的各式負面消息,包含 人權問題以及政治迫害問題。世界開始 更深刻地意識到,中國在東突厥斯坦、

圖博等地,迫害該地人民基本人權以及 其問題的嚴重性。而政治迫害的問題, 包含在香港的普選議題、DQ大量民主 派議員,以及在中國本土,對於民主人 士、非共產黨人士、受中國政府迫害者 等參與政治上的迫害、逮捕大量政治犯 等行為,抑受到世界極高的重視。

16

由上述可知,辱華在大部分時候其

實對臺灣是正面影響,因為需要同時比

較同樣為華人世界的兩政權優劣。例如

在民主、言論自由等等人權議題上,藉 此貶低中國以達到辱華的功能,這樣同

時意味著對臺灣人民的肯定,甚至可以 藉此提升臺灣人民,對這片土地、這個 國家、這個政權的認同感。

而辱華同時也反映了世界對於整個

華人世界的分界越來越明確,不再全面

以皮膚或是語言來歸類一個族群。而是 意識到中華民族以及講中文的人之中,

還是有分為較先進的國家、以及較落後 的國家。

某知名歌手曾說過:「辱華是全世 界最容易的事」。筆者認為,的確中國

近期對於辱華的定義界線越來越模糊, 令人不禁認為,辱華似乎已成為反中共 政府的代名詞,臺灣人民可以藉由辱華 獲得許多優越感以及對本土政權的認 同,因而獲得許多快樂,但也不應該就 此滿足於現狀,我們在許多議題上還是 有很多的前進空間。

「辱華,
是全世界最容易的事。」

最後,透過一次次的辱華事件,無論受害對 象是誰,都可以讓我們反思,我國現行制度與自 己的所作所為是否恰當,從錯誤中不斷成長,才 能把握每一次受到國際矚目的機會,在需要時展

現出最好的狀態,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好,這樣便 能成為辱華事件中成為最大的得利者。

18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