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燈Lighter》第十九期

Page 1

108號實驗室觀察記录 入夜,補習街燈火通明 諫燈診療室-學生症候群 社群軟「禁」-

instagram | 十八 禁投票

致諫燈的新舊讀者們:

諫燈芯報告 19期

諫燈成立於2012年,迄今已來到第19期。與各校校刊不同 的是,我們是獨立於校外,撰稿、繪圖、排版、募資出刊皆為成 員們包辦。我們講述社會議題、學生主權、國際形勢和高雄在地 等主題,希望更多同儕能在閱讀後,開始關心這片土地上發生的 事,也期待能讓社會大眾更加了解學生對時事的看法,有些角 度,是學生才看得見的。

諫燈成員隨著退休輪替,此期全由佰十一級製作,也是我們 第二份參與製作的刊物。作為自發性的學生團體,我們來自高雄 各校,定期開會及策劃下,以季刊形式發行,表達學生的觀點以 及更多值得被關注的事。

我們會於書背列出的地點放置此期刊物。此外,外縣市或者 不方便索取之人,可以私訊粉絲專頁,我們有提供郵寄服務,或 是透過募資平台贊助我們,就有免費寄送喔!

第十九期最大的特色就是與「學生」更有密切相關,探討青 少年族群會面臨到的現象、議題及權利。首先,我們會先分享 「108課綱生對於新課綱的看法與感受」,以及與舊課綱的差異。

在108課綱實行後,漸漸注重素養,貌似想抑制升學主義帶給學 生的壓力,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外活動或課程,發掘自己的興趣, 及注重知識與生活的結合。108課綱的實施好似對補習班企業不 太有利,但補習班仍能以各種廣告宣傳吸引大量學生及家長。身 為在升學壓力下喘息的學生,我們是否該停下腳步,仔細思考關 於「補習」這件事?或者重新審視補習對整個教育體系及社會風 氣的影響。同樣地,受108課綱影響,治理「學生症候群」被受 重視,如何運用新增的兩堂自主學習時間?又如何讓自己擺脫拖 延的魔掌?而現代學生的拖延往往皆受3C產品的影響,社群軟 體也隨之崛起。原意是讓人們有更緊密的連結,以及拓展人脈的 社群軟體,卻似乎變質了,成為了「社群軟禁」,更加束縛了我 們。最後,我們會分享同是與青少年族群密切的議題-「18歲公 民權」,作為高中生,18歲離我們不遠了,對於我們的權利我 們需要了解及爭取,讓我們的公民權更趨完整。

19期是111級接受傳承後的第一期刊物,感謝閱讀,期待下 次相遇。

2

目錄

108號實驗室觀察記录 ── 4

108課綱生對108課綱的看法

11 入夜,補習街燈火通明

─是時候思考在補習的人潮中,有多少盲目的

身影,這一切是否真如長輩們所言那般合理?

諫燈診療室-學生症候群 ── 22

光陰易逝,豈容我待,别再耽誤 含苞待放的青春年華

29 ── 社群軟「禁」- instagram

IG粉絲數,認同還是束縛?

十八 禁投票 ── 34

這件事讓18歲以下的人都憤怒了,蛤? 我們不能投票?

3

108號實驗室觀察記錄

108課綱生對108課綱的看法

文/曾家茗、周宛霓、李珮綺、許伯諭 圖/周宛霓

108年7月,應屆高一生們有著不同的暑假,有的忙著跑補習班準備入學、有的 想要享受這個悠閒的夏天、也有的選擇出國增廣見聞。

但等到8月底,暑假倒數結束時,大家都要面臨同樣的挑戰──第一年實施的 108課綱。108課綱是教育部籌備已久的「改革」計畫,希冀放下多年的升學主義, 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正式摒除,改為實施所謂的「核心素養」宗旨 以及學生三年累積下來的「學習歷程檔案」。

根據教育部的官方定義指出:「素養代表的是一個人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面臨未

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強調學習不侷限於學科知識及技能,而應關

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

學習歷程檔案意味著學生在高中生涯裡的種種經歷,學生將這些經歷統整,記錄 校訂必修、選修、社團課程參與狀況,最後在大學招生時替代備審資料,作為衡量學 生入學標準的參考依據。108課綱上路後,學生和家長都必須轉變對學習的態度與價 值觀,到學校來不僅是為了準備大考,也要盡力讓自己的高中生涯變得多采多姿。

但是,108課綱難道沒有我們看不到的詬病嗎?升學主義的觀念真的能被拋諸腦 後嗎?課綱的教育方式對於高中生是否太過複雜?種種變數對於教育部來說都是難 關。

為了讓此次刊物更具有說服力,我們特別邀請到了高師大附中111級(百土)的 鄭壹謙同學提出他的看法。

鄭同學原為110級道明中學的學生,但在2019選擇了重考,我們對他的故事頗 有興趣,因此設計了Q&A。

Q1.請闡述您對108課綱的了解。

A:學習歷程的運作模式、招考程度的變動都有稍稍涉獵,但真正接觸前還是 稍嫌模糊。

4
一定很多人想問,何謂「核心素養」?
那什麼又是「學習歷程檔案」?

Q2.為何選擇調整過的108課綱,而非去年施行的九年一貫?

Q2.為何選擇調整過的108課綱,而非去年施行的九年一貫?

A:因為覺得本身性格適合108課綱(喜歡和人群互動,且如果是舊課綱的最後一 屆,也沒有了「重考」的機會。)

A:因為覺得本身性格適合108課綱(喜歡和人群互動,且如果是舊課綱的最後一 屆,也沒有了「重考」的機會。)

Q3.承上,您知道兩者差距嗎?

Q3.承上,您知道兩者差距嗎?

A:新課綱多了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習歷程也取代了大學端的備審資料,不用在考

A:新課綱多了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習歷程也取代了大學端的備審資料,不用在考 完學測後操心備審,而且新課綱較注重人文素養,非侷限於課內知識!

完學測後操心備審,而且新課綱較注重人文素養,非侷限於課內知識!

Q4.您覺得新課綱對於非本科課程是否有一定幫助?

Q4.您覺得新課綱對於非本科課程是否有一定幫助?

A:新舊課綱都會影響到繁星,所以覺得並無太大差異。

A:新舊課綱都會影響到繁星,所以覺得並無太大差異。

Q5.在新課綱上有碰到任何過去不曾出現的問題嗎?

Q5.在新課綱上有碰到任何過去不曾出現的問題嗎?

A:有些內容很奇怪的學習歷程作業讓我很困擾 。

A:有些內容很奇怪的學習歷程作業讓我很困擾

Q6.學習歷程檔案對您來說是必要抑或累贅?

Q6.學習歷程檔案對您來說是必要抑或累贅?

A:是必要的。且能節省準備備審資料的時間。

A:是必要的。且能節省準備備審資料的時間。

Q7.覺得新課綱有什麼漏洞或詬病嗎?

Q7.覺得新課綱有什麼漏洞或詬病嗎?

A:城鄉差距會導致作品落差、或是有些學習歷程可能是造假資料。有些老師也會 把學習歷程檔案的格式程序化。

A:城鄉差距會導致作品落差、或是有些學習歷程可能是造假資料。有些老師也會 把學習歷程檔案的格式程序化。

Q8.將新舊課綱做對照,何者對您來說是較完善且對學生有利的?

Q8.將新舊課綱做對照,何者對您來說是較完善且對學生有利的?

A:在接受過舊課綱「培養升學機器式」的教育後,答案很明顯指向「新課綱」。

A:在接受過舊課綱「培養升學機器式」的教育後,答案很明顯指向「新課綱」。

以上為學長比對新舊課綱的差異,接下來我們將從108新課綱所出現的新課程與調 整的學科做一個深入的探討。

以上為學長比對新舊課綱的差異,接下來我們將從108新課綱所出現的新課程與調 整的學科做一個深入的探討。

新課程簡介與心得:

新課程簡介與心得:

新課綱上路後,無論是家長、教師或學生都人心惶惶,大家對於如此巨大的變 動都不免有些迷惘。

新課綱上路後,無論是家長、教師或學生都人心惶惶,大家對於如此巨大的變 動都不免有些迷惘。

其中有兩項極大的變革,其一即是新增了一週兩堂校訂必修。四學分的「探究

其中有兩項極大的變革,其一即是新增了一週兩堂校訂必修。四學分的「探究

與實作」課程(以下簡稱探實)課程內容主要是針對一個開放式的主題做為方向, 發想問題並延伸成一個研究主題。

與實作」課程(以下簡稱探實)課程內容主要是針對一個開放式的主題做為方向, 發想問題並延伸成一個研究主題。

相信許多人會好奇「為何要多分出實驗課,舊課綱的自然課不就含有實驗的環 節了嗎?」為此,可以在《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綱要草案》中得到政府的回答。

相信許多人會好奇「為何要多分出實驗課,舊課綱的自然課不就含有實驗的環 節了嗎?」為此,可以在《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綱要草案》中得到政府的回答。

5

簡單來說,就是希望高中生學習自然科學的方式除了理論之外,也能與實作並 行,且能習慣在實作中發現並認識和「物質與生命世界」有關的問題並且解決它們

而後提出結論,藉以訓練表達溝通的能力。打個比方,如果自然科學是一棟建築 物,那麼前人留下的文獻理論就是它的底座及鋼架,而探實則是實心的水泥。一直 以來,臺灣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理解前者,僅有自然組、自然類社團的高中生甚 至大學相關科系的學生才有進一步實作的機會。許多人在接觸自然科學的初期便因 為抵抗不了乏味的大量資訊,對科學的興趣也隨著理論難度升高而降低。

然而,不可否認的,在熟知基礎理論後再開始實作的確可以做出更完整的實 驗。這也是許多自然科教師所反駁的「學生很多理論都還沒學好,就急著讓他們去 實作,根本無法確實做好實驗,就算做好,他們也沒辦法真正了解實驗結果所代表 的意義,歸根究柢就是走路還沒學好,就想飛。」不過探實課設立的主要目標並非 是要學生藉由實驗得到轟動科學界的發現或驚為天人的結果,而是要提供學生在分 組之前有個體驗科學探究的機會,透過歷程親自去學習。從如何發想問題到如何下 適當的結論,其中牽涉到的包含和組員溝通的能力、研判數據製作圖表的能力等多

而身為體驗過探實課一學期的新課綱應屆生,我們的心得若以一句話概述就 是:「課程設計很好,但不夠成熟。」國中還是舊課綱的我們一夕之間很難去熟悉 探實課進行的模式,畢竟大部分的學生對自然的認知還處於很呆板的資訊層面,突 然要將其轉化為知識活用,一時之間是有些轉不過來的,不過這個問題也許會漸入 佳境。

考量到每所學校實踐探實課的方式不盡相同,以及環 境因素可能帶來的影響,因此我們也採訪了就讀其他高中 的同學,詢問他們對探實課的心得又是如何?但由於每所 學校安排探實的時間不盡相同,例如鳳山高中的高一是沒 有探實課的,而是高二分組之後才以所選班群為方向設計 研究主題,小港高中、前鎮高中的同學則表示沒有聽過這 門課。因此,關於各校同學們對新課程的心得可能要等高 二才能更詳盡的說下去。

6
種表現。

另外的一項變革──彈性學習也是眾所矚目的。新課綱實施後,高中生每週都有 2-3節課需安排彈性計畫的自主學習,目的是培養個人興趣及展現自學能力。自主學 習的主題可以是課內複習,也可以探討課外主題(小論文、閱讀心得等),學習方式 也非常多元。可以選擇在教室討論,也可以參與線上課程或學校設立的微課程。

政府的立意是希望能培養學生不全然依賴學校系統、自主學習的能力,但也免不 了引起眾人質疑──這樣的課程設計是否對資源不多於市區的偏鄉學校不公,又是否 會拉開城鄉差距,使偏鄉小孩在大學入學考試上處於更不利的處境?也有人也批評這 可能發展成社會中高收入族群開始花錢為小孩買經驗的扭曲文化,對出身較貧困的家 庭來說無疑是貧富差距的擴大。

課程諮詢老師告訴我們,大學教授主要想看到的並非我們學期末的結果,而是我 們怎麼運用這兩堂課的時間執行計畫,遇到問題又如何解決。如此一來,地方高中該 如何應變呢?老師說,市區資源固然較多,但地方高中也有市區沒有的優點,他們反 而可以利用地方的優勢,去研究地方歷史、特有文化,透過地方上特殊的自然景觀及 人文特色,去瞭解自己從何而來,也會是一次很好的自主學習計畫。

至今自主學習已經實施了一個學期,

在此淺談我們目前對於彈性學習的心得

──據觀察,上學期學生們會利用這段

時間做小論文、閱讀心得等。有報名學

校微課程的雄女學生接受採訪時提到,

她們的微課程每堂都有獨立內容,因此

可以這禮拜選「玩桌遊學英文」下禮拜

又選其他的課程,並不會有課程銜接 不上的問題。

我們認為在課程設計上,中央雖然做足準備,但實施的各校方就顯得有些手忙腳 亂。我們想即使開再多堂的新課綱講座,到了實際應戰之時還是會慌張的吧!另外, 即使利用自主學習時間的選擇如此多樣,還是有學生整堂玩手機、聊天的情形出現。

因此,這個政策是否真的能落實政府當初寫下的願景,還有待觀察。

7

學科更動的簡介與心得:

我們找了實際上過的教材來監督政府是否有嚴格的審定課本,而結果令人欣慰的是, 就翰林和龍騰出版的教科書來看,每一科教授的內容都和課綱明定的相符。

美中不足的就是四大素養在數學科上連結的有點牽強,且在四堂數學的必修學分外 還可能要用額外的彈性學習來充當數學正課。但在此我們不著重在課程堂數的多寡, 而是為新舊課綱做一個比對。在108新課綱中,我們挑選了兩個改變較多且學生較 有感覺的學科進行探討,即為國文與歷史。

在國文方面,大家比較有感覺的是文言文比例向下修改,文言文從舊綱的 45%~65%調整到45%,以課文12課而言,代表從8篇文言文變成5篇文言文,而必 修文言文選文也從高中三年要讀30篇文言文變成了15篇文言文。

以上的數值足以顯示了108課綱的改變,從自身的感受以及問卷調查的結果也可 以得知,大部分的學生也都樂見這樣的改變,其中有一部份的原因是因為文言文看不 太懂,而且在生活中難以應用。比起一般文學獎會徵稿的新詩、散文、小說等現代文 類,文言文很少出現在徵稿的項目當中。除此之外,文言文也鮮少被普遍大眾利用, 生活中更不常使用文言文。

文言文其中一個部分的價值在於保存舊時代裡人們的思想,是一個與現代接軌的 管道。過去的思想之於我們並非無用,畢竟探討現代議題之時,了解過去的脈絡是一 個也很好的切入點。許許多多的歷史文本都是由文言文撰寫而成。現代學生很少觀看 文言文去解析過去的歷史,讓人覺得有些可惜,若是都以課本的白話文為主去學習, 難免會有些盲點。

總而言之,筆者覺得關於國文科的調整方式,是合理且符合時代趨勢的,下修了 文言文比例,卻沒有完全剩下白話文。

而未來國文科考題的趨勢主要有四個大方向的轉變。

一是重視閱讀理解。且文字量提升。根據統計,105年的學測閱讀理解的題數是 48%、文字量約5300,而108年的學測閱讀理解的題數是76%、文字量約為12000, 由此得知往後在這兩個方面的比重將會增加。

二是情境式命題。會有較多生活式題型,以貼近現實。 三是跨領域出題。

四是簡答題的出現。大考中心已在研議,111年學測國文將出現此類型之題目。

8

接下來我們想談的是關於國文老師對於此課綱的教法。

經過自身經歷與問卷調查後,我們發現其實許多老師,只是教學生關於文言文的 課文,白話文通常是由學生自行閱讀。在課文中,白話文通常是現代散文加上一兩篇 小說節錄,這種白話課文如何教的讓學生感興趣或者更加深入,對於老師是一大挑 戰。尤其在白話課文數量提升之後,很多教師就只是輕描淡寫的帶過白話課文,十分 可惜。

白話課文已經是白話內容,學生自行觀看也大略可以 得知其意。現代學生還是常常以觀看文言文的方式來閱讀

白話文的文本,只求看得懂作者在寫甚麼,或者只求考試

時答得出題目,卻常常忽略了白話散文重要的情感與寫作

技巧,或者更深入討論散文與小說之中的真實與虛構性之

差異,這些都是教師可以做的事情。除了教導學生文言

文,更重要的是怎麼在生看得懂文本的情況下擁有 更深入一層的文學理解。

而歷史方面,主要的變化在於中國史的減少以及編排的改變。舊課綱的高中三年

篇幅比例為1本臺灣史、1.5本中國史、1.5本世界史、2本文化史選修,新課綱為1 本臺灣史、1本東亞史、1本世界史、1本歷史學探究、2本專題史選修。從以上數據 可以得知,舊課綱把中國史獨立出一本課本,每一個朝代都仔細介紹,而新課綱則是 把中國史融進東亞史,明顯可以看出差異。

有些學生會說中國史還是偏多,但因唐代後日、韓、越、緬才陸續建國的關係, 所以中國史還是有它必要存在的意義。此課綱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多他國的歷 史,不再只是著重在中國史方面。

在編排上,從原本舊課綱編年史的方式變成了新課綱的主題式單元。主題式單元 的意思是指把經濟、政治、時代移民等等獨立成一個章節來講述,比如中國相關主題 有4個單元:「中國與東亞的交會」、「國家與社會」、「人群的移動」、「現代化 的歷程」。

舊課綱的歷史科編排方式,是按照年代或朝代的順序排,比如中國史分成「先秦 時代」、「秦漢至隋唐」、「宋、元、明與盛清」等。

9

時間拉到日治時期,台灣人因殖民當局的差別待遇政策,只能就讀和日本人所讀的小 學校有所出入的公學校,加上當局刻意忽視臺人高等教育的緣故,台灣人實在很難有接受 高等教育的機會。不過,此時出現了一些日籍教師為了展現自己的教學能力,或以幫助台 灣學生得來的成就感作為身處異鄉的慰藉,而願意無償提供學生課後教學,這種獨特的教 育途徑便是補習文化的前身。國民政府來臺後,大學考試有了新的氣象 大學聯考,它 的特色之一便是幾乎百分百以考試成績來決定是否被錄取,在這樣的環境下,許多人為了 取得更高的分數,在放學後便會前往另一個教學場所 補習班。或許有人會產生疑問:

「明明高中也會教給學生知識,為什麼還需要補習?」,事實上,師資及教學內容是兩大 重點──第一,比起公務員領固定的薪水,在補教界闖出名聲反而能得到更高的收入,以 至於部分優秀的教師紛紛投入補教界,拉大了學生間的差距;第二,補習班有著「幫你拿 高分」這明確的目標,教材的編製會更符合考試所需,舉其中一點為例,補習班可以為了 增進學生的解題能力而提前教部分大學內容,這點對沒有補習的學生而言,即是成績被遠 遠超越的原因。

聯考開始,放榜,聯考又開始……時

間的推移讓補習班走向一個更縝密的經營

模式,不同於最初的小班制補習班,商業

化的大型補習班逐漸取得霸主地位,它們 有著銷售業般的宣傳手法,也有著仔細安

排後的縝密課綱化教學,補習漸漸成為了 一種商品。

「一次報名三科折價4000,帶同 學來試聽加送介紹金喔—」,一句又一句 的廣告詞深深烙在學生腦海中,巧妙的利 用了折扣等手段招收更多學生,此外, 補習班還會找已畢業的知名大學學長姊 回來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先將成 功模板印在學生心中,再吸引那些以頂 尖大學為目標的學生們,不只如此,段 考後公布的「各校成績優異英雄榜」也

是讓學生們更努力讀書的更大推力。總 而言之,補習班可說是用盡各種手段使 學生們確信自己需要補習。

補習班的興盛在法規方面也可見一 斑,政府在2014年時就訂定了「短 期補習班設立及管理準則」來規範補習 班,換句話說,補習班的經營開始受到 約束。

但是把補習當作商品來銷售真的是 一件好事嗎?補習會不會造成學生的課 業表現和家庭經濟能力呈正相關呢?補 習不會使得學生壓力過大嗎 ……?補 習這件事仍有許多細節等著我們討論, 不過在此之前,先讓我們了解一下不同 形式的補習班與其區別。

12

大補習班

火車站前的大補習班對學生來說是再 熟悉不過的了,標榜擁有最強師資及輔導 團隊的大補習班已經成為近代高中生學習

中的一大重要角色。它們憑藉著聞名全國 的優秀教師來傳授獨家解題法給每一屆的 學生,不僅如此,他們還有著最靈通的各

界消息,最精準的猜題技術,讓莘莘學子

願意為此長途跋涉、慕名而來,而這些老 師所教出的滿分學生也成為了大補習班的 一大亮點,除了作為學弟妹學習的模範, 更在學生的心中埋下名為「理想」的種子,

給了考生目標及動力。大補習班中同時擁

有良好的環境,通常學生可以享有自修室 來讀書,有各科專業的輔導老師親自解決 學生的疑難雜症,還有可以補課的電腦教 室。在學習資源上,大補習班更是佔盡了 優勢,學生可以拿到一本本精緻的題庫, 裡面收藏了必考題、延伸題、重點題等大 補習班精心製作的附加商品,這正是許多 人被大補習班吸引的原因之一。另外,在 競爭力較大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們更容易 知道自己與他人相比的學習狀況如何,進 而調整步調。

尤其,大補習班總是能在最快的時間內熟悉教育上重要的變革,像是最新的108新課 綱,當小型補習班還在迷惘時,他們早已想好對策,並且在教學方式及內容上做出修正, 讓因面對新課綱感到不安急躁的我們能夠多一份心安,這也是許多學生和家長在考慮補習 時會特別注意的。

然而,最好的資源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首先,在

學費上一科平均下來半學期就要一萬出頭,這樣的價格並

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承受的,對一些努力學習,家庭條件卻

不太好的學生來說並不有利;再來,一個補習班內這麼多

學生要共享一定量的資源,相對來說每個人所能享有的資 源就會相當有限,有可能自修教室位子不夠,有可能每問

老師一個問題,就要排十分鐘;甚至因為學生人數太多,

老師沒辦法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需求,導致學生學習狀況

出了問題,也未必有老師會發現,這樣一來,學習除了沒有達到效果,更讓自己陷入學習

方式一錯再錯的漩渦。

13

小補習班

當然,除了我們平時聽聞的知名大補習 班之外,周邊也林立了許多家小補習班,

相較大補習班,小補習班沒有最好的學習 環境,在學習資源上更是比不上大補習班 的優渥,在同學之間競爭力也相較不足, 這樣的情況可能會使學生無法擁有最大的 效益,只有稍稍進步。然而,資源的不對

等導致這裡的學生被其他資源相對充足的 學生超越,同時也無法給學生足夠的動力 和最佳的目標。

不過,小補習班其實是個可以幫助許多

在學習上找不到辦法,學習表現相對不好

的學生,因為學生數量較少,老師可以更

容易注意到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可以為

每個學生不同的狀況提出解決辦法,提供

學生客製化的學習方式。

大補習班基本上無法常常關注每個學

生的學習狀況,通常只能用測驗來得知學 習的情況,但這不是一個很詳盡的方式, 可能無法得知真正的學習狀況,或是學生

對於課堂中的哪些部份是無法理解的。 而小型補習班不只是從測驗上去檢視

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相較起來更多的是 會從平常的上課情形去做觀察,去深入理 解每個學生所遇到的困難,並且可以客製 化的為他們擬定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找到 屬於自己最適合的學習方式。

事實上,小補習班還有一個更難得的好 處,在那樣的環境其實更容易找到跟自己 學習狀況相似,願意一起互相勉勵的讀書 夥伴,或許彼此在學習表現上都沒有很出 色,而當自己又為課業感到挫折時,有個 夥伴可以陪你再次振作,一起設立一個符 合自己能力範圍的小目標,當達成時,可 以彼此一起慶祝;當沒有達成時,則彼此 互相鼓勵,畢竟持續努力學習並非易事, 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找到一個和自己一起努 力的夥伴,對彼此都會是很大的幫助。

14
在看過大小補習班之差異之後, 我們來分析補習的好壞。

提前學習,水積成川

許多補習班老師總是急著超前進度,深怕被學校老師趕上,似乎也認為讓學生提 前學到未來要學的東西是他們的責任。事實上,提前學習是許多學生去補習的原因, 由於學校老師往往因時間不足常常趕進度,造成學生學習效果不佳,而補習班提早教

完考試範圍使學生在段考前擁有更多時間消化考試內容。

多一次學習

補習班就像是小規模的學校,提前學到就像是預習,在學校上課時較能理解,就像 學生聽了兩次課。兩次的學習也助於你吸收內容,就算其中一次沒有學會,還有一次的 機會,彷彿是對你的學習保了保險。

資源更加豐富

初至這似夜間部的地方,這裡的資源比學校更多。除了學校的講義題目外,補習班 通常也有自編的講義,收入了各種幫你整理好的題型、重點、補充及小技巧,似乎更有 一套學習脈絡助於學生的理解,而在段考前,也整理出學校歷年的經典難題或者複習 卷,甚至還會加開時段讓輔導老師幫忙解題。有的大補習班更是設立自習室供莘莘學子 讀書。

頹廢殺手與約束

有時上完八小時的學,放學後,自己還會想要讀書嗎?很明顯地,多數學生會想要 休息一下,而那一下可能就是一小時起跳,好不容易有想要讀書的想法,過程中卻不斷 被外在事物分心,導致學習效率不彰。而有的學生因補習班給予的限制及監督,怠惰 程度下降,放學後的時間拿來學習或複習,花在手機上的時間也較少。

以上四點為較為普遍認為的優點,那麼這些優點到底對我們有 什麼影響呢?補習又會有哪些負面影響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 補習對我們的影響為何。

15 「
補習之優點」

補習之影響」

補習班招到學生數的多寡往往由其學生學習之成效及師資所影響。而為了追求具有 吸引力的榜單,補習班針對學生會有許多規劃,也會施加些許的壓力,期望學生能有更 亮眼的成績。在補習班老師的高期望之下,學生通常會自我應驗預言,為了滿足他人期 望而有更多的讀書動力。在補習班教完進度後,積極的學生會緊接著複習大範圍內容, 擁有充足的時間準備,也有充足的題目練習,增進自己的做題能力。

在補習班帶領下的你,或許會對考試得心應手,但是如果沒有以正確的方式學習, 那麼補習則弊多利少。例如:補習班的功課不寫、不專注於補習班或學校課堂等,這些 都會使補習變成是浪費你的「時間」、「金錢」,而失去補習的原意,如果你符合以上 敘述,那麼你可以反思看看,當初補習的意義何在。

補習並不是萬能的,這樣的學習方法背後還是有需付出的成本。通常補習結束後都 晚上九點多了,當回到家準備要讀書時,時間就已經很晚了,除了讓自己少了許多自己 讀書運用的時間,甚至會因為不斷的熬夜,使自己睡眠不足,導致平常在學校上課時專 注力不足,頻頻打瞌睡,這樣的惡性循環並不會使自己的學習狀況有所進步,反而越來 越差。

除了讀書時間和睡眠時間不足,課業壓力上的加重更是學生的一大夢魘,平常學校 的課業就讓人吃不消了,再加上補習班額外的進度和功課,這樣的課業量對很多有補習 的學生來說已然成為負擔,不僅影響學生的健康,對學生的心靈來說更是莫大的傷害, 而當學生是被迫去補習時,往往更加難以承受這樣的壓力。在學習上的挫敗感,以及比 不上別人產生的自卑感不斷累積,容易萌生放棄學習的想法。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補習的影響不僅僅只是成績,還有可能影響到你的作息、 心理、身體狀況等,在補習的時候,應該評估自己各方面的狀況及需求,斟酌補習的必 要,而不是一味地過著補習生活。

16 「

如果你開始厭倦補習生活,或察覺到沒有補習的必要,那麼你可以考慮「不補 習」。但是要注意做到「不補習」的精髓 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對於不補習的學生來說相當重 要,擁有的時間多出很多,也可以開始為

自己讀書、休閒興趣、活動做更多的安排,

提升生活的豐富度。如果你是擅長安排計 畫並且可以按部就班的人,那麼不補習對

你而言並不是什麼壞事,擁有更多的時間

能反覆精讀及專精喜歡的科目,也能省下

幾筆補習費用,拿來投注於更有價值也更

符合自身興趣的事物。而隨著每日的時間 規劃,你會愈來愈了解自身的做事效率、

執行度及能力,在往後的實際執行會更符 合表中計畫,拖延次數會慢慢下降,對於 時間規劃的能力會更加良好。雖然自主規 劃時間增加,但其實也容易因此而怠惰, 因為你會覺得時間還很多,所以做事更有 拖延的可能性,而效率可能也因此下降。 這雖然與上方不補習的優點有矛盾,但是 不補習的後果本來就是因個性及意志力而 造成的,並非一定。

根據表單調查,學生中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有補習,幾乎60%的有補習者表示, 實際經歷過後認為補習對於學習的確是有幫助的。筆者經整理過後,歸納出學生選擇去 補習的原因如下:

1.可以學習到學校沒有教到的內容,並且在補習班可以得到的內 容是更深更廣的。

2.可以比班上其他同學提早學會內容,對於事前上過的上課內容 會更加熟悉,也有更多的消化時間。

3.同樣觀念,可以學習到不一樣的切入點。

4.有很多的題目可以練習,讓自己更加熟練。

5.可以更有方法的快速整理學習重點,省下很多時間去讀別科。

由上可以發現補習班確實給學生帶來幫助,然而這是否會使學生過於依賴補習班所

給的現成資源,而喪失自學能力,則又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17 「
不補習
目前學生的補習狀況」

選擇補習班時參考的條件很多,並不是名氣高、學生多,就是適合自己的好補習 班。每所補習班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挑選一間適合自己的補習班才是最重要的。以 下提供幾個設定條件上的建議:

教學方式

面對每個補習班不一樣的教學方式,應該要找出哪個老師的上課節奏或上課習慣, 是自己比較能接受的,抑或是哪個老師給你的學習方式最適合自己,找到一個教學方式 能使自己最快吸收學習內容的,讓自己能更容易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教學資源

找一間能夠給你足夠資源的補習班,並不是指找一 間硬體設備特別好,有很多噱頭的補習班,只要資源足

夠使用就可以了。所以你要先檢視自己需要哪些資源,

像是自修室、講義內容詳盡、題目足夠練習等,在報名 前思考一下補習班是否有你想要的資源?該資源是否具 共享性?如果你是為了能比同儕學到更多東西,那你得 檢視補習班的老師能帶給你多少的補充知識;如果是為

了能有老師輔導,可能要看看輔導老師人數是否充足到

最需要的資源條件,拿去對應每間補習班,並且找

同儕的學習狀況

能夠一對一為你輔導。將自己到 對你來說資源最充足的補習班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儕對我們是足以影響學習狀況的一大因素,若 身邊擁有一群奮發向上的同學,一起努力學習、成長,將對彼此有正面的影響;相反的, 若是身邊的同學在補習班並不是為了認真學習,而是單純拓展朋友圈,自己也很容易同流 合污。補習班是一群學生共同學習的環境,任何人的學習狀況都牽動著彼此,唯有大家彼 此認真勤學,才能打造最好的學習環境。

18 「
你選擇這間補習班為的是什麼?」

你可能會好奇講了這麼多有關補習班的條件,那我本身到底該注意什麼呢?筆者

認為判斷自己是否有補習之需要可以試著從以下幾點作考量: 個性

如果你是比較怠惰、被動的,會比較適合補習,有了監督及壓力後,會更有動

力讀書。直到積極成為你的習慣後,再斟酌不補習,在還沒有確定你是否夠自律, 對學習懷有足夠積極的態度之前就貿然停止補習的話,可能很快的又縮回以前的舒 適圈,且因太久沒放縱,反倒比往常更瘋狂的怠惰、享樂。

活動

視你的活動多寡決定。在高中總有各式各樣的活動,如果活動過多導致常常請 假的話,建議可以停止補習或減少活動。你可能會覺得請假還有補課啊!為什麼要 停止補習呢?但是線上補課流程繁瑣且又耗時間,學生容易在線上補課時專注力下 降,吸收的效果不如預期,不如專注在自讀及活動上面投資報酬率反而更高。俗話 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你勢必得做出犧牲,停止補習,或放 棄參與一些活

動的機會,否則可能會因為過勞而兩者皆失。

能力

檢視自學的能力,分析自己的吸收度、效率、時常性、專注度等,也要檢視自

己所在的補習班進度是否適合自己。能力高並不代表最適合自學,因為有可能補習 的效率更高,要選擇評估各方面後,以可以獲得最大效益的方式學習。

疲勞度

有些人動腦太久就容易感到疲倦,若你常常會在補習班打盹,建議不去補習比 較適合,因為沒有充足的睡眠就沒有好的學習品質,在家配合生理時鐘量身訂做屬

於自己的讀書計畫,也許更能提升吸收新知、複習舊學的效率。

19 「
我到底適不適合補習?」

學校老師

我們補習往往是因為學校老師教得不易理解或不符合自己的學習狀態,但補習卻成 為部分人的依賴,我們應該認真聽幾堂學校老師的課,如果那幾堂課教得顯而易見且有 脈絡,那我們最好選擇不補習,除非你想要透過聽課再複習一次上課內容。若學校老師 的能力足夠解你心頭之惑的話,那麼補習重要性就降低很多。補不補習操之在己,但學 校的課程卻是必須履行的義務教育。你會選擇專注在補習班還是專注於課堂呢?

教育價值乃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知 識普及化、增進全體人民智能等,所以教

育應該是具有公共性及普及性的。教育逐

漸有被商品化的痕跡,補習便是教育商品

化的例子之一。你可能會覺得學習繳錢是 件正常的事,拜師學藝哪可能免費?但是 補習業者成立補習班到底是把教育還是金 錢擺在第一位呢?如果成立忠旨是想讓學

生受到好的教育資源,為何部分補習班要

收取高額的學費?為何喊出折價口號讓教 育更像是件商品?為何要利用榜單招引更 多的學生來補習?是因為補習業者能發大

財嗎?「有錢才有好資源,沒錢只有學校 的教育資源」,雖然教育的公共性並不在 於全民享有最好的教育,世上也沒有真正 的平等,貧窮家庭的孩子要社會流動就得 付出更多努力,但這種金錢換資源的價值 觀會產生教育資源的階級化,也就顯現台 灣仍重視考試及升學,學生壓力也逐漸增 大,教育改革能改變這方面的問題嗎?

或許教育商品化對你來說並不是什麼重要的事,但是當學校中的教育也商品化

時,社會階層流動對偏鄉地區或貧寒家庭來說,便是天方夜譚了。

筆者希望學生能重視教育商品化,也希望補習業者的目的不在於賺取大量金錢,

在於對莘莘學子的栽培用心能促使台灣教育及社會能更加進步。

20
教育商品化」

結語」

在成績至上主義濃厚的東方社會中,補習班林立似乎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而筆者

認為補習的價值無法輕易地以好壞估量,一切端看你本身適不適合、需不需要。

真正的壞事是沒有正確的補習態度,或者過量補習,失去了補習的意義,也造成 了反效果。本文目的並非在於說服大家去不去補習,而是呼籲學生們不再盲目補習,

仔細的思考補習對自己的重要性及機能性,以及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也請讀 者重新審視自己,捫心自問

我真的,需要補習嗎?

諫燈診療室 學生症候群

「兩個禮拜後段考,最近該好好認真念書了。」小明下定決心地說。

抱著一大疊考卷、講義在圖書館振筆疾書了半小時後……

「休息一下好了。」,小明毫不猶豫地拿出手機,點開IG,回覆未讀的 訊息,接著將朋友的限時動態刷過一輪。

「來玩場遊戲好了。」,第一場遊戲開始的鐘聲拒絕了結束,贏了還想 繼續,輸了就想復仇……好不容易迎來的休息竟是因為手機沒電。

這時小明看向手錶,竟然已經快閉館了,只能心不甘情不願地收拾書包 回家。小明今天只讀了剛開始那半小時,名為良心的針正扎著地他心癢難 耐。

打球、社團、看電影、逛街……就算真的拿起書本,依舊情不自禁地打 開手機。

日復一日,每當小明下定決心不要再虛度光陰時,卻總是習慣性地找理 由逃避。

時間很快地來到段考前一天,小 明發現自己還沒讀完考試範圍,決定 開夜車苦讀。由於時間不足,每個科

目都只能快速瀏覽,再加上練習太少 以致更難找到自己的盲點,最慘的 是,平時習慣十點上床的小明,面對 突如其來的通宵夜讀,實在無法適 應,早早就不支倒地了。

隔天早上急急忙忙趕去學校還差 點遲到,考卷發下才驚覺眼前所見僅 「茫茫然」三字可以形容,昨夜苦讀

22
文/張柔淳、楊雯茹、蔡居宸 圖/陳冠云

的成果已經全部遺忘了,想當然這次考試小明被轟炸地體無完膚。

拖延的後果就像滾雪球,微小的放縱,可能會加倍拖延的後果,就算想 臨時抱佛腳,成果又不盡人意。經歷過這次考試後,小明再度下定決心要好

好讀書,你們想,下次結果又會是如何呢? 是否覺得故事中的小明和你似曾相識呢?這種認為有充裕時間但卻虛度 光陰的現象,因為經常發生在學生身上,所以被稱為「學生症候群」,也就 是俗稱的「拖延症」。

造成學生症候群有許多因素,其中一項和帕金森定律有關:「如果你等 到最後一分鐘,那麼你完成這件事只需要一分鐘」。你是不是也經常覺得把 事情延到最後一刻做會很快就完成了?讀到這裡如果你認為帕金森定律是要 肯定最後一刻才做事情的人,那你可能誤解了學生症候群的含義。 臨時抱佛腳的成果往往不盡理想,如果你也想和我們一起解決拖延,那 就繼續看下去吧!

對於事情總是猶豫不決,認為寧可拖

延,也不要出差錯,可能是因為害怕失

敗、不知如何下手,或是無法衡量事情的 優先順序,直到最後一刻才被迫做出抉

擇、行動。

23
來看看你是哪種拖延類型? 拖延大致分為以下常見五種類型:

解決方法:

1.五秒鐘法則:如果你在猶豫某件事時,試著倒數「5,4,3,2,1!」數 到一時,不要再猶豫,請馬上去做,沒有猶豫的時間,你就不會拖延。

2.先做五分鐘:心中猶豫要不要做某事時,就告訴自己「先做五分鐘試試」。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開始永遠是最難的,若是能嘗試著先做五分鐘,之後就 能進行的比較順利,如此一來遲遲無法開始的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認為最後一刻的壓力,可以促使效率

更高、花費更少時間,總是刻意挑戰死 線,但經常需要熬夜才能完成,有時甚至 會使自己瀕臨崩潰。

學生時期,這種最後一刻才動工的人 或許還可以準時完成;但進入職場後大多

績效不佳,甚至成為團隊的拖油瓶。

解決方法:

1.分割目標(GTD):若認為把事情集中在最後一刻容易手忙腳亂,不如 試著將大目標分割為小的短期目標,讓事情難易度下降,也能大大的提升品 質。

2.朋友監督: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監督,時時提醒彼此的工作進度,同 儕間的壓力有助於準時完成待辦事項。

3.思考機會成本:在大部分的時候,結果與花費時間總是成正比,付出的時 間越多,成果往往越趨近理想。

24

不甘願屈從他人的期望、指派,想握有

決定事務的主權,甚至想反抗權威,而拖延 眼前的工作。但此種類型的拖延,容易造成

事後因後悔而懷有極大的愧疚感。

解決方法:

調整心態:尋找任務本身對你的意義,

了解自己需要做的原因,提升你的內在動

機,讓自己愛上那件事。

總是被有趣的事物吸引,導致正事被拖 延。這也是最常見的拖延類型,尤其現在資 訊科技如此發達,現代人更容易因電子產品 而分心。

一接觸手機便陷入沉迷,是因為我們進 入流動狀態 。

解決方法:

1.移除誘因:遠離會使你分心的東西或者增加取得的難度,切斷網路或是和 朋友交換手機,都是可行的方法。

2.善用app:善用像是番茄鐘、Forest等app,都能使人專心,而有助於提 升執行的效率。

3.改變環境:環境壓力對人的專心度影響頗大,好環境能讓你事半功倍,吵 雜的環境容易造成專注力下降,且若處在眾人都很認真的環境下,也會因愧 疚感和羞恥心而不敢鬆懈!

25
1

4.延遲享受:每天少玩樂15分鐘,一個星期後便多出100分鐘,一個月就 多出7.5小時,將近一天的上課時間。

5.注意自己玩手機的時間:利用手機內建功能或app,定期查看手機使用量, 一方面隨時叮嚀自己,另一方面也會使自己產生罪惡感。

6.獎勵制度:將玩樂訂為任務完成的獎勵,但注意玩樂時間不要過久,否則 仍會造成拖延。

會造成拖延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好 的時間管理與規劃。

時間管理目的在提高效率和生產 力,長期按部就班的執行計畫有效減少 規劃謬誤

。 解決方法:

1.條列式清單:於前一天將隔日的任務列在清單上,省下思考所消耗時間, 通常此方法不會規劃優先順序,所以緊迫感略小,也容易達成,但可能因缺 乏排序而感到手忙腳亂。

2.會議時間法:把讀書當成開會「準時開始,準時結束」,並且要事先規劃 內容,且重要之事優先解決。

3.艾森豪法則:將事情分為「急迫且重要」、「急迫但不重要」、「不急迫 但重要」及「不急迫且不重要」四類,並依此規劃事情優先順序,就能避免 因花費過多心力在瑣事上而浪費時間。

4.黃金時段:觀察找出一天當中效率最高的時段,黃金時段內專心執行最重 要的任務,其餘時間用來完成剩餘事項。

26
2

5.神聖暫停點:在A事情和B事情中間的交界點為神聖暫停點,像是放學 及補習間的通勤時間便為暫停點,若能利用暫停點提早規劃行程,一方面能 省下猶豫的時間,另一方面有助於大腦快速進入狀況。

6.二八法則:用二成的時間創造出八成的成果,剩餘的八成時間用來產出二 成的成果,也就是把事情極簡化,給予最難且最少的部分最多時間。

7.甘特圖:可以看出進度與時間關係的條狀圖,用來監督各項目的進度,檢 核執行力、效率等,而Microsoft Excel可用來製作甘特圖,但不建議當作 每日的檢視。

結語

今日事,今日畢。光陰易逝,豈容我待。 諫燈為您提供點燃成功的火種,而旺盛的程度是由讀者您的意志力所決 定的。

「你無法控制時間,但卻可以控制你自己」,想要成功擺脫學生症候群, 終究要靠讀者們的身體力行,諫燈在此祝福每一位願意改變的讀者都能嘗到 成功果實的甜美。

你Q我A

Q1. 有沒有其他督促自己的app呢?

A:「Detox」是個限時鎖機的app, 一旦設定完鎖機時間,就不能輕易解開, 只能播接電話,操作簡單,非常適合懶人。

「 Todoist:待辦事項&備忘錄」可以輕鬆紀錄每天待辦事項,鮮明的顏 色明顯區分出重要程度,讓人一目了然,有效地追蹤任務進度,也能統計日、 週、月、年的執行效率。

Q2. 有甚麼app可以培養好習慣呢?

A:「Loop習以為常」是個非常有助於培養好習慣的app,設定每週的待

27

辦事項,它便會在設定時間主動提醒用戶,Loop會統計出日、週、月、年 的執行率、頻率、及歷史紀錄,版面舒服且表格清晰有條不紊,統計結果令 人非常有成就感。

Q3.請問我要如何製作甘特圖?

A:網上有許多甘特圖製作方式,我們推薦用Excel製作甘特圖,可以在 YouTube搜尋:「PAPAYA 電腦教室 甘特圖」

Q4.請問要擺脫拖延症需要什麼思維嗎?

A:可以試著想「明天要成為比今天更好的自己」這種正向思維通常使人積

極。其實拖延症的人通常會較為消極、負面的,在成果呈現後往往會在心中 假設比實際更差的情況,達到自我安慰的效果,例如:「還好我有讀書,不 然可能就沒有及格了。」這種我們會稱為下行假設或是反事實思維,通常會 使人安於現狀,停滯不前;而與下行假設相對的就是上行假設,比起安慰自 己,更會講眼光放遠要求自身能力,例如「如果我再多讀一點,就可以考更 好了!」積極向上的想法,使人不停超越自我,做事也較不會拖延,即使一 開始有拖延的症狀,時間久了也會自我反省改正。

這裡要特別叮嚀讀者,上行假設固然好,但在訂定目標時,不免評估自身能 力,不眼高手低,才能避免掉目標難以實現而挫敗的後果。

註解:(1)流動狀態:是一種心理狀態,在這狀態下做事會更加專注,而 正面及負面之事皆可進入流體狀態。

(2)規劃謬誤:對於未來事情所耗的時間具有偏樂觀心態,

而預估時間較實際執行時間短。

28

社群軟「禁」—Instagram

—IG粉絲數,認同還是束縛?

文∕呂宥翰、姚瀚晴、陳玉如、劉育合 圖∕黃淳翎

在這個資訊科技不斷更迭的時代,學生人手一支手機已經是司空見慣的 事,且多數學生皆有使用社群媒體的習慣。社群網站日新月異,從過去較流 行的 Facebook ,如今熱潮過渡至 Instagram 。兩者皆擁有眾多青少年使用 者,可見青少年對社群媒體的需求程度是相當大。

「Instagram的功能和正反看法」

本文主要探討的社群媒體 —— Instagram,除了圖片及視訊功能外,其 限時動態:即時抒發心情、分享生活樂趣的功能,更是吸引年輕使用者的使 用。然而,事情是一體兩面的。在經營平台的同時,為了提高粉絲人數,抑 或是想展現最完美的自己,導致Instagram的存在意義逐漸變質。對於容易 受同儕觀感影響的高中學子,社群媒體不再是隨意抒發壓力的所在,取而代 之的是變相人際關係的束縛。

「Instagram是否成為束縛的研究依據」

為了調查Instagram的使用是否成為現代學生的一種束縛,本文總計收

集了332份的問卷,當作研究的依據。其中,約 7 成的回應者為 15 到17 歲

之間,且73.2%為女性。由於此表單多為高中生所回應,我們認為統計結果

將更貼近現今學生對於社群網站的看法。我們將表單分為兩部分,以下為其 他統計過後的問題與數據:

29
「社群軟體對青少年的影響」

一、用戶基本資料

問卷第一部分為 Instagram 用戶的基本資料。

a. 帳號類型

第一個問題為:「請問您的 IG 帳號類型為何?」,大約 5 成的用戶將 帳戶設為「私人帳號」,而設為「公開帳號」及「商業帳號」得用戶各佔約 3 成 。不但如此,約 8 成的用戶會讓不認識的人追蹤自己的帳號,其比率由 設為「私人帳號」的用戶佔最多數。若要探究其中的原因,很可能也與「粉 絲數」有極大關聯;當查看使用者的個人檔案時,「公開帳號」不需追蹤就 可以隨時察看,若是「私人帳號」則必須通過對方的允許才能察看,但「公 開帳號」或是「商業帳號」對於一個公眾人物或許是較佳選擇,這類型的帳 號能查看每一篇發文的觸擊率,甚至連接觸帳號的人「來自何處」或是「性 別年齡」等相關數據。

b. 粉絲數量

第二個問題為:「請問您的帳號粉絲數量為何?」在此份表單中,我們 將粉絲人數分為 4 大區塊,分別為:「 100 人以下」、「101人–500 人」、 「501 人–999 人」 及「1000人以上」。

c. 有無小帳

第三個問題為:「您是否有辦小帳?」,將近 8 成的回應者都同意了此 項問題。且根據統計,大部分擁有小帳的用戶創辦的用意為「不想讓不熟的 人知道自己的生活」及「只想讓親近的朋友了解自己的心情」等等……。因

此我們推估,有 8 成的用戶雖然同意讓不認識的人追蹤,但他們卻不會想讓 不認識的人看見自己「真正」想發的內容。但這卻顯得有些矛盾,因大部分 的用戶同意不認識的人追蹤他的大帳,可能是盲目地追求「粉絲數」,卻也 深怕發佈的內容影響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在意他人取消關注自己,因此需 要一個只給親近的朋友追蹤的小帳,未免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覺。

30

二、粉絲人數對用戶的影響

再往下談,問卷第二部分為 Instagram 粉絲人數對於用戶的影響。

a. 粉絲數增減關心程度

此部分的第一題為:「您對於 Instagram粉絲數增減的關心程度為 何?」,約 6 成的回應為「普通偏在 意」。此題延伸出了第一小題:「若 被退追,您的想法為何?」此題大部 分的回答為「會難過」、「那我也退 追對方」等等。而我們也經由數據了 解到,約 4 成的用戶有下載可以查看 退追蹤的程式。因此我們認為,雖然 有些人在前面的題目表示自己並不在 意粉絲數,卻在之後的題目流露出對 於流失粉絲數的惆悵。

b. 是否關注別人粉絲數

第二題為:「您是否會去關注別人的粉絲數?」,有 5 成 2 的用戶是肯定

的。這也代表著,粉絲數的多寡或許在當代社會被多數人們視為認識一個人的 媒介之一。

c.是否查看有誰瀏覽限時動態

第三題為:「您會特別查看有誰瀏覽了您的限時動態嗎?」,有6 成的人

表示同意。由這個數據來看,普遍使用者會在意自己的生活被誰關注著。

31

d. 隔多久查看貼文讚數

第四題為「當自己一篇新貼文出來時,你大概每隔多久會去查看自己的貼 文讚數有無增減」約有三成的人會每隔半小時查看一次,甚至有兩成的用戶每 隔十分鐘會查看一次,足見貼文的讚數等外在象徵對一個現代人的影響至深, 假如今天這篇文的讚數沒有上一篇那麼多,心裡會產生些許的不平衡,這都是 提醒著自己不該被這些事物綁架自己的價值觀。

e. 粉絲數是否為綁架

我們的最後一個問題為 「你認為 Instagram粉絲數對於你是一種綁架 嗎?」有三成的問戶肯定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大概也是所有問題當中最為主 觀的,每個人賦予像Instagram 這樣社交軟體的意義都不同,期待得到的也有 所不同,有些人是為了與老朋友聯絡而經營 IG,有些人卻是為了認識新朋友, 所以這個問題並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也沒有對與錯之分,只有立場及觀點的 不同。

在Nadkarni 和Hofmann研究中指出:社群媒體的功能可以滿足人類的個 基本的社會需求:「歸屬需求」及「自我呈現需求」。歸屬需求所指的是渴望 與別人連結並得到認可。自我呈現則是想展現自我給他人看。

32
「社群軟體滿足人類需求」

「青少年使用Instagram的動機矛盾」

而根據我們的數據分析,可以窺見:不論是對於粉絲數增減,或者是帳 號曝光程度,多數人都是抱持著愈多愈好的心態。然而,比對「帳號型態」

的調查又顯示出,有許多人會在有公開帳號的同時,私底下再另闢一個小 帳,這表示:「多數青少年對於自己使用Instagram的動機和型態,是不明 確且存在矛盾的。」

筆者認為,使用社群網站對人際交往和 抒發心情的是相當有效益的。但倘若我們無

法認清自己使用社群媒體的目的,以及正確 地使用。它就很有可能淪為人際交往中,一

種過度包裝且充斥著謊言的媒介,失去它最

初作為分享生活的用意。而有些人也會在其中迷失自我,沉淪在虛擬的嫁衣 中。反覆滑著各種數據及他人所給予的評價,與此同時,社群媒體就成為了

而我們也誠摯地希望各位讀者「放下手機,生活才更有溫度。」在虛擬 世界中,人類的感情也不盡真實。只有在現實生活中真實地來往互動,坦蕩 蕩地做自己,才能建立一段真誠而長久的關係。

33
「認清使用社群軟體目的」
一種無形的束縛。
「認真生活及建立現實人際關係」

十八 禁投票

文∕李珮綺、邱識芸、曾祈翰、許靜玟 圖∕周邑樺、邵郁家

過去學習公民科時,相信大家都會有個疑問:為什麼法律制定的年齡標準差別 會如此之大?《刑法》成年是十八歲,《民法》是二十歲;女生可訂婚年齡是十五歲, 男生是十六歲;而十八歲可以投公投票,卻要二十歲才能投選舉票。

這種種的年齡差異除了造成我們準備考試的困擾,也不禁讓我們思考起訂立這些 年齡背後的邏輯與基準,舉幾個例子來說:

1.十六歲可合意性行為,但十八歲才能看限制級影片。

2.十八歲即可在超商購買菸酒,但在機場免稅店需滿二十歲才能買。

3.十八歲可以買大樂透,但二十歲才能買運動彩券。

4.十六歲女異性戀者可依《民法》結婚,但同齡的女同性戀者不能依《司法院釋字第

5.十八歲可以投公投票,但二十歲才能投選舉票。

6.十八歲可以當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領隊,而玉山及雪霸國家公園卻要二十歲才行。

這些年齡雖然未必和二十歲有關,但會 有這些差異的產生,則是與立法者和人民訂 立法律時所根據的法源有很大的關係。像是 《憲法》、《民法》、《刑法》這三部法律 都有各自的成年標準,而這些年齡的標準不 一,體現出整個司法體系的混亂。

由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這些法律 年齡的規定其實會讓我們覺得很混亂。在 十八歲時,我們能做什麼又不能做什麼,如 果不去查這些法規根本不會知道,而立法者 選擇用這些年齡立法的原因我們也不清楚, 這造成有些人對於這種立法方式是否合乎時 宜與是否需要更改產生疑問。

34
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1 結婚。
—這件事讓十八歲以下的人都憤怒了,蛤?我們不能投票?
「年齡差異」

在2015年,日本將投票年齡下修至十八歲,至 今已經過了兩次的選舉;在2019年,馬來西亞將投 票年齡修正為十八歲;而在2020年的一月,南韓也 宣布將投票年齡下修至十八歲,該年四月便迎來第 一次的選舉。而這五年來台灣也有所改變:2018年 《公民投票法》的修正,讓十八歲的青年可以參與

國家政策的決策,但是因為憲法的規定,我們仍無 法選出執行國家重大政策的人選。

降低投票年齡其實跟國際的趨勢非常相關,根 據美國中情局(CIA)的調查顯示,在全球235個國 家與地區中,十八歲不能參與投票的只剩下十一個 國家 也就是全球的5% ——

的民主國家。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十八歲投票是現 今國際的趨勢。

事實上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問題:在2020年, 一、二月過去了,人口都持續地呈現負成長;大約 在2026年,台灣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天在社會 上握有選票的公民有機會向政治人物提出符合自身利 益的政策,但當我們看到台灣社會整體的結構往高齡 的方向前進時,同樣的資源相對犧牲的就有可能是年 輕世代的福利政策。所以透過將投票年齡從二十歲下 修至十八歲,除了讓權利義務更平等,司法體系更一 致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台灣公民社會的發展結構更完 整。在近期的選舉中,許多政黨及候選人也都在政見 中提出要先將《民法》完全行為能力及《刑法》完全責任能力之年齡統一至十八歲,再 修憲使 十八 歲的人民具有完整的參政權。資料顯示,其實在2016年的總統大選中就已 經有候選人同意下修投票年齡了,在今年立法委員選舉後,更有91%的新任立委贊成 將投票年齡下修。這也讓「十八歲公民權」成為近期國人討論的重點議題之一,產生了 正反兩方不同的意見。

35
而其中台灣卻是唯一
「 各國年齡標準」
「台灣人口結構」

筆者在十八歲公民權的相關報導和貼文底下,發現許多持反對意見的留言:

「沒有納稅的人怎麼有資格投票?」

「十八歲連讀哪間大學都決定不了,要怎麼獨立思考?」

我們認為這類留言可能是擔憂青少年的意見聚集成選票後,會影響自身的權 利,因為尚未出社會的人,對政策的考慮或許沒有成年人全面。但支持十八歲公民 權的團體表示,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上提案和附議的族群,以十五 ~ 十八 歲 的人居多,其中有些政策也通過附議門檻,最後受到政府採納。然而反對聲浪又起:

但反對方並不盡然全盤否定十八歲國民的公民投票的權利。對贊同維持投票現 況的人來說,從部分政見的公投到全面政策的選票,是一件循序漸進且合理的事。

再來,就法律上而言,《民法》成年屬完全行為能力者,可以與他人簽訂契約, 十八歲的人不具完全行為能力,無法和政府簽訂名為「投票」的契約。最後,就現

實面的考量,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130條:「年滿二十歲者,有依法選舉之權」, 因此下修投票權勢必牽涉修憲,其花費的社會成本恐怕過高。

36
「反對十八歲公民權的立場」
「不就是因為不必承擔責任才能這樣天馬行空的提案嗎?」

或許有很多人不了解,或懷疑給予 十八 歲國民投票權的正當性與必要性, 但其實以各方面去觀察,提前公民權其實優多於劣。可能有人會問:

第一,在民法上, 十八 歲已經是能成家立業的年紀,如果民法賦予我們能 夠結婚生子的權利,那可見 十八 歲是被預期為足夠成熟並可以為自己負責的年 齡,沒有理由不能投票。

第二,如果至七十、八十歲,而投票竟然是取決於政黨而不是政見的話, 那這樣的心智年齡算成熟嗎?答案非常明顯。

筆者再舉一例:中華民國賦予 十八 歲之國民有公民投票之權利,意即我們

能決定自己的未來。那利用公民權票選出自己心中適宜的候選人,不也是決定 自己的未來嗎?筆者認為,能公投卻不能提前獲得公民權是很矛盾的。最後有 人質疑,有必要為了提前公民權而修憲嗎?其實筆者認為這修的不單單只是憲 法,而是我們中華民國的未來。先進國家都慢慢提前公民權了,我們有什麼理

由不跟進呢?

1《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簡稱《748施 行法》,是中華民國法律的同性婚姻專法。立法目的係為 達成《中華民國憲法》婚姻自由之平等保護,使同性婚姻 之關係獲法律承認。此法於2019年5月17日由立法院三 讀通過,並於同年5月24日起施行。

37
「贊成十八歲公民權之立場」
「十八歲的心智年齡夠成熟嗎?」

【點燃學聲之後】

點燃學聲之後IG

諫燈展在今年3月28號開展啦!展覽地點在以「青 年文學基地位」為一定位的高雄文學館,我們將不 定期舉辦讀書會,想了解更多消息,記得關注諫燈 及高雄文學館的粉專。我們在高雄文學館,期待您 的蒞臨。

忘憂雞蛋糕    旦 手沖咖啡店

王小姐      茶仙

進益食品行    大胖子服飾店

饋 表單 回

相信很多人已經知道諫燈是什麼,甚至已經看完整 本第18期的刊物。然而紙本刊物最常遇到的窘境

是無法受到讀者回饋,所以我們開了一個回饋表 單,希望讀者可以撥空來對諫燈進行批評指教,協

鳳城米糕小港店

我們家的早餐店

38
助諫燈變得更完整! 回饋表單 助 名單 贊
卓耕宇

發行人|佰十一級諫燈

行政|許靜玟、黃熙耘、蔡居宸

No.19

Jun.2020

公關|張景棠、呂宥翰、許靜玟、 姚瀚晴、曾家茗、黃逸芸、 楊雯茹、鄭雅甄、梁峻源、 許伯諭、葉靖宜、洪昕慧、 江謝瑾昀

粉絲專頁| 諫燈Lighter

文編|林家宇、曾祈翰、許柏諭、 劉育合、周宛霓、楊淳茹、 黃綾媛、許心瑜、張柔淳、 尤思云、陳浿佳

Instagram | 諫燈Lighter

美編|周宛霓、周邑樺、邵郁家、 黃楚芸、黃淳翎、林儷穎、 陳冠云、謝敏安

排版|黃熙耘、王莉晴、邱識芸、 陳儀靜、葉靖宜、辛侑潔

網務|陳玉如、李珮綺

線上募款平台

印刷|廣印棧

聯絡信箱|

think.with.lighter@gmail.com

39

我們是諫燈,是高雄的高中生所組成的學生獨立媒體。諫燈的願景 是促進校園中的議題討論,同時讓高中生的聲音有更多元的管道被 聽見。在未來的日子,希望能夠繼續傳承這本刊物的初衷與熱情:

放置地點:

• 三餘書店

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214號

• 散步路徑雪花冰 高雄市左營區立信路87號

• 理牢桌遊城

高雄市鼓山區裕誠路1031號2樓

• 新濱碼頭藝術空間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64號2樓

• 書店沏茶一二三亭

高雄市鼓山區鼓元街4號2樓

•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高雄市鼓山區捷興二街18號

• 高雄文學館

高雄市前金區民生二路39號

• 貓手Book&Shop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68號2 樓

• 越南中原咖啡

封面主題|少年少女的煩惱 封面設計|林儷穎

設計理念| 隨著時代的變遷 我們的學生生活越來越多元

從課業、社交到關注社會議題 都有我們的足跡 面對如此龐大的事

我們的想法是什麼呢?

高雄市三民區明仁路61號

• 雄中、雄女、 附中、鳳中校園

「以真為諫,以心為燈。」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