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你的心靈醫師

Page 1


目錄

CONTENTS

前言──5 PART 1 耶穌比喻的醫治方法──11 1. 醫治罪惡感──16 2. 醫治內心的法官──21 3. 醫治恐懼感──25 4. 醫治嫉妒──32 5. 醫治內在敵人──37 6. 醫治內在陰暗面──41 7. 醫治幻想──45 8. 醫治失望──48 9. 渴望整全──51 10. 渴望豐盛的生命──58 11. 渴望轉變──61 12. 渴望回家──64 13. 渴望重拾所失──71 14. 渴望活出真實的自己──76


PART 2 耶穌話語的醫治方法──81 1. 引領我們到達心靈另一個層面的智慧謎言──85 2. 圖像的語言──91 3. 耶穌的挑釁語言──100 4. 鼓勵的原則──106 PART 3 耶穌醫治故事中的醫治方法──115 1. 四福音書中對於疾病與醫治的不同觀點──118 2. 耶穌設身處地接近病人──122 3. 病人主動接近耶穌──135 4. 病人被帶到耶穌面前──152 5. 相遇中的醫治──171 6. 家庭治療:除去混亂的糾葛──181 7. 醫治故事中的醫治類型──190 結語──197 附錄:瞭解古倫神父書籍的15個關鍵問答──205


編註:本書以數則福音書的經文為詮釋基礎,為讓讀者配合閱讀,特別附上 基督教聖經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經文


前 言


十年來,我在我們明斯特史瓦扎赫修道院的「心靈重整之

家」,陪伴過許多在教會相關機構工作,但卻面臨崩潰的

同工。在我開設的心靈課程中,我也常跟許多願意信任我,對 我吐露心聲的學員私下會談。自從我成為別人的心靈陪伴者之 後,我就開始試著研究,耶穌是如何陪伴他人的,如何跟他們 說話,如何對待他們,如何用話語感動他們。 當我看聖經的時候,福音書中的耶穌對我來說就是一個醫 治病人的治療師,他是與我對話,也是個說故事的人。而且, 我也發現耶穌的話語在內心對我提出挑戰。很久以來,我就想 要透過默想更暸解耶穌的治療方法,並讓他的醫治智慧可以在 今天幫助我們。首先我想要暸解的是,我們如何藉由種種耶穌 與病人的相遇經驗,獲得一個新的自我圖像,因為,我們的人 生是否幸福充實,與我們的自我圖像密切相關。另一方面,我 們今天要如何帶著我們的心理問題來與耶穌相遇,並且獲得醫 治。耶穌如何醫治病人的故事非常吸引人,但是,我們如何讓 我們的心理問題,在今天與耶穌相遇時獲得醫治呢?這也是我 很想問自己的。 所以,這本書是獻給那些想要更暸解自己的人,它對於邁 向幸福人生之路會有幫助的。同時,這本書也是提供給那些心 靈受創,並想要為傷痛找到出路的人。當然,這本書也是給我 自己,以及那些從事心靈陪伴與諮商牧靈工作的人,因為我們

.6.


前言

在心靈陪伴的工作中,也可以從耶穌的治療方法有所學習。最 後,我希望心理治療師們也能對耶穌的治療方法產生興趣,並 從中為自己的治療工作找到新的啟發。 然而,這本關於耶穌的治療方法的書並非依循特定的心理 治療學派。耶穌並沒有建立自己的治療派別。他是憑自己的直 覺來關心每個個人,他聽從自己的內心來行動。我們無法複製 耶穌的治療行為,但是我們可以從他身上獲得靈感。因為耶穌 用自己的靈裝備他的學生,並賦予他們任務,讓他們可以藉著 他的能力來醫治病人,傳揚他的福音。讓耶穌醫治的力量在今 天依然能夠臨到我們身上。 這本書並無法取代任何正規的治療。就像那些真的生病的 人去找耶穌,並且在接觸耶穌之後獲得醫治一樣,我們如果真 的發現有心理的疾病,也應該去找醫師或心理治療師,以獲得 專業的治療。雖然如此,每個受到自己心理問題所苦的人,也 都可以在默想中遇見耶穌,並感受到他的醫治力量。在醫治故 事中,有時候我們也會在自己身上經驗到醫治。如果我們讓耶 穌的話進入內心,並且細心咀嚼(以前的修士稱默想為「重新 咀嚼」),那麼,這些話就會改變我們。如果我們用耶穌的比 喻磨練自己,並且嘗試去暸解這些比喻,我們就能改變自己的 圖像與上帝的圖像。透過這些全新的視野,我們就會有煥然一 新的經驗:更整全、更自由、更充滿希望,以及更加堅強。然

.7.


而,我還是要再次強調,默想耶穌的話與行動並無法取代那些 真實疾病所需要的正規醫療行為。

耶穌用的三種醫治方法 我認為,耶穌主要用三種方法來醫治病人: 第一是講述比喻:這可視為一種「談話治療」。耶穌的話 語讓我們用新的眼光看待生命,而醫治的故事則讓我們看到耶 穌如何接近病人。耶穌透過比喻,讓人們從病態的上帝形像與 毀滅性的自己的形像中解放出來:他要指引我們一條正確的道 路,讓我們可以正確地看待自己與上帝。因為我們的人生能否 幸福充實,端視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與上帝。透過比喻,耶穌成 功地掌握了從內在轉變人們觀點的藝術,而不需要管束或教訓 他們。比喻反映出一種治療的過程,讓聽眾能夠自然而然地置 身其中。 耶穌的比喻主要並不是想教訓人,而是要醫治我們內心的 圖像。所以,我特別重視的就是,我們如何在今日重新經驗到 比喻的醫治力量。因為我在諮商與牧靈陪伴時不斷發現耶穌的 故事和比喻對人們的幫助。這些當事人都很喜歡並重視這些可 以帶給他們新觀點的故事。 第二,我們也可以從聖經記載的耶穌話語中發現耶穌的醫 治智慧。我認為,耶穌的話語主要並不是道德化的,而是具有

.8.


前言

醫治力的。耶穌在他的故事和比喻之外,也會用一些智慧話語 來開啟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見生命的真理。他要帶領我們到 達另一個層面:在這個層面中,他人傷害的話語無法進入,我 們可以在此經驗到自己就是被上帝接納的人。 第三,耶穌的醫治行為最直接的就是記載在福音書中的醫 治故事。但耶穌在這些醫治故事中,也並非用同樣的醫治方 法,而是用各種不同的治療方式來醫治病人。以前我也詮釋過 耶穌的醫治故事,但在本書中我想更系統性地分析耶穌關心病 人的各種方式。 醫治的故事邀請我們,將我們自己的苦難帶到耶穌面前, 讓兩千年前所發生的醫治,今天也實現在我們身上。醫治的故 事也是一種請求,請求我們要像耶穌與人們相遇,並運用他聖 靈的能力讓人抬頭挺胸一樣,去鼓勵他們、治癒他們。 不過,在我把耶穌的醫治故事,當成根本上的治療行為來 分析之前,我想先跟讀者默想耶穌的比喻和話語。我們每個 人,不管你是宗教方面的追尋者,還是教牧關顧者,或者是心 理治療師,都有責任與自己的形像進行辯論對話。 自己的形像通常都跟我們的上帝形像有關。例如,如果我 們的上帝形像是凶惡的,那麼我們就會自卑或恐懼。病態的上 帝形像會形成一種精神官能症的模式,並在生命中造成過度的 自我要求。

.9.


我在本書一開始要介紹的耶穌比喻與話語,是邀請大家重 新檢視我們心中的上帝形像與自己的形像,讓我們能夠建立健 康的自我關係。然後我再談到耶穌的醫治故事,這也是邀請大 家質疑自己的心理困境,並反映在與耶穌的相遇當中。 我祝各位讀者透過閱讀與默想這些聖經的內容─我希望 你們可以親自查考聖經中的每段相關經文─ 重新遇見你自 己,並更加暸解自己,也藉此經驗到內在的轉變與醫治。我也 祝所有牧靈輔導者、教牧關顧者,讓耶穌的治療方式啟發你 們,專注地陪伴你們所輔導的對象。我也希望你們一方面可以 察覺到當事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察覺到什麼會對你們身 為輔導者與陪伴者有助益,讓你們在陪伴他人的過程中不致於 不勝負荷。

.10.


PART 1 耶穌比喻的醫治方法


部分的心理治療方法都是透過談話或者對話,讓當事人

在談話中開口,引導他們說出內心出現的想法。但是,

有時候心理治療師也會透過講故事,為當事人指出一條醫治的 道路。在希臘古典時期,說故事本身就是一種治療方法。在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公主也必須不斷講故事,直到生病 的王子痊癒為止。 耶穌一再地講比喻。很明顯地,他是一個說故事的高手, 讓人百聽不厭。我們可以把比喻當成耶穌心理治療方法的一 部分,因為在比喻中隱藏著醫治的力量。耶穌在比喻中告訴人 們,如何獲得充實幸福的人生。耶穌透過比喻想要傳達一種新 的上帝圖像與自我圖像。人們在內心所抱持的圖像,會影響他 們的生命:健康的生命或病態的生命。而耶穌在比喻中試圖用 具有醫治性的圖像來取代病態的自己的形像或上帝形像。 耶穌透過比喻來吸引人,也對人提出挑戰。當他魅力十足 地談著婚宴、收穫、慶典、金錢收益的比喻時,聽眾總是聚精 會神地聽著,全神貫注。但是,在比喻當中也總有一些會激怒 我們的地方。在此,耶穌是故意要挑釁我們,讓我們暸解:我 的話語中激怒你的部分,就是你心中錯誤的自己的形像與上帝 形像,這是你必須面對的。 有時候,耶穌的比喻並不會讓人心生惱怒,而是會對於有 權勢者的失敗產生幸災樂禍的快感。但事實上,耶穌並不是要

.12.


PART 1 耶穌比喻的醫治方法

我們幸災樂禍,他想讓我們透過這種感受,領悟到我們對自己 與對上帝的真實觀點。顯然這會產生一些情緒的觸動,讓我們 揮別心中這些病態的形像。但是,要改變內心的圖像通常都得 經過一段痛苦的歷程。我們需要一些攻擊性,來遠離某些特定 的圖像:突然間,我憤怒地察覺到這些圖像已經對我產生某些 影響,以致於我的生命停滯或者引導我朝向錯誤的方向。 以前,釋經學家認為,比喻的重點是它所比照的對象。他 們認為,用一句話來總結比喻的意義就是:比較具有教育性質 的圖像表達。也就是說,比喻的本質就是教導。 就這個觀點來看,似乎比喻終究只對愚笨的人有好處,聰 明的人不需要用比喻,他們只需要直接的教導。但是,這就會 讓我們忽略了比喻的治療效果。透過耶穌所傳講的比喻,在聽 眾身上就會產生內心的轉變。比喻可以打開耶穌話語的奧祕, 因為它本身就非常吸引人。於是,耶穌就在不知不覺中,透過 他敘述的比喻帶我們到達另一個境界。於是,聽眾就會恍然大 悟,就像一道光瞬間劃過。現在,他就能夠看到完全不同的自 己。這種觀點與感受的內在轉變,是無法透過字面教導達成 的。在此就需要比喻的藝術。 詮釋出耶穌比喻中的治療藝術與醫治力量,這是德國神學 家與心理治療師德雷佛曼(Eugen Drewermann)的貢獻。他如 此描述比喻中所蘊含的轉變效果:「從心理學的層面來看,成

.13.


功地講述一個比喻,必須在字面上讓聽眾著迷,讓他們從目前 所經驗的世界中轉換到另一個世界。這個不同的世界雖然與原 本的世界互相矛盾,但卻能夠符合他們內心最深切的渴望。」 德雷佛曼提到比喻的「昇華」作用,也就是說,耶穌透過言 語,讓人們暸解自己的生命欲望與熱情。但是,藉由比喻他把 熱情的力量提昇到更高的境界,並在上帝面前、在上帝的同在 中,讓這股力量流入我們的生命當中。他寫道:「比喻的關鍵 點在於穿透這個世界,用心理學的觀察來看就是:讓所有的生 命本能動力轉向,提昇所有的本能衝動。」 在比喻當中,耶穌提到了各種不同的心理情結,也就是在 我們生命的各種情境中,轉變我們的觀點。例如,關於如何用 不同的方式面對恐懼、找到合適的方法來面對罪惡感、處理失 望的感受、檢視自己的無力感、經驗自己的陰暗面。 「比喻」處理了許多心理治療的主題。耶穌透過比喻讓人 們用不同的方式面對自己靈魂的重要課題,恐懼、罪惡感、痛 苦、撕裂、無力和被拒絕,這都是每個人關心的心理現象,但 重點在於,我們不該壓抑這些感受,而應該用建設性的方式處 理這些情緒。 然而,我們通常都是採取對自己無益的策略來處理這些主 題。否認痛苦的人,反而會備受痛苦的打擊;壓抑罪惡感的 人,反而會被擴散的罪惡感所折磨。基督徒常用「自虐性」的

.14.


PART 1 耶穌比喻的醫治方法

方式來面對痛苦與罪咎。但是,其中許多人對持續圍繞著痛苦 和罪責所產生的相對反應,就是起而反抗或強力壓抑。但這絕 不是解決的方法。耶穌讓我們暸解面對這些重要生命課題的正 確方法。 所以,我在本書中舉出一些相關的醫治主題,並且分析耶 穌所採用的創新且吸引人,但也相當具挑釁意味的治療觀點。

.15.


1 醫治罪惡感 耶穌對他的門徒說:「某財主有一個管家;有人向他 告狀,說這管家浪費主人的財物。主人就把管家叫 來,對他說:『我聽到的是怎麼一回事呢?把你經管 的帳簿交出來吧,你不能再擔任管家的職務了。』那 個管家心裡想:『主人要辭退我了,今後我去做什麼 呢?鋤地嗎?沒有力氣;討飯嗎?怕難為情。對了, 我曉得怎麼做,好使我在失業的時候有朋友肯接我 到他們家裡住。』「於是他把主人的債戶一一叫了 來。他對頭一個說:『你欠我主人多少?』他回答: 『一百桶橄欖油。』管家說:『這是你的帳,快坐下 來,改寫五十。』他問另一個說:『你呢,你欠多 少?』他回答:『一百石麥子。』管家說:『這是你 的帳,改寫八十。』「主人誇獎這個不誠實的管家的 機警行為。因為在應付世事方面,俗世的人竟比光明 的人更加精明。」 (路加福音十六章1-8節)

.16.


PART 1 耶穌比喻的醫治方法

「罪責」是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主題。以前的教會經常特 別對信徒提及罪責與罪惡,製造信徒的良心不安。但完全相 反的作法也毫無助益:如果完全不再承認自己的罪惡,這樣一 來,我們就會用其他方式表現出罪惡感,例如暴怒、恐懼、神 經質或反覆性的強迫症。 許多強迫症最後總是跟壓抑的罪惡感有關。1996年過世的 慕尼黑精神科醫生哥洛斯(Alber Görres)認為,如果失去了 對於「罪過」的感受,也就喪失了一部分人性的本質。也就是 說,他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深度,並且無法察覺他的自由與責 任。一旦無法意識到罪過的存在,那麼,「罪過」在人的內心 就不再以「良心不安的感受來呈現,而是以潛藏擴散的恐懼或 沮喪表現出來,或者轉變成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取代罪惡感 的結果就是,人們被失敗恐懼感或沮喪所折磨。 問題在於,我們如何用適當的方式來處理罪惡感呢?我該 怎麼做才不致於失去自尊呢?耶穌用聰明管家的比喻來處理 這個主題。耶穌身旁一些貧窮的聽眾的確會全神貫注地聽這個 比喻。他們發現這個管家用巧計騙過了他的主人。但是,耶穌 講這個比喻主要並不在於幸災樂禍,他想將聽眾引導到另一個 層面。有些人可能會對這個比喻感到氣惱,他們會想:「這是 不對的。這個管家所做的,根本就是不道德的事。他欺騙了主 人。」但是,這讓我們氣惱的地方,就是耶穌想跟我們說話的

.17.


地方:「仔細想一想,你的觀點是正確的嗎?你對自己和對上 帝的看法都是錯誤的。你必須學習用其他的方式面對罪責和錯 誤。因為你用不適當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罪責,所以你就會嚴 厲地批判別人。」 不管我們是否願意,我們的生活總是會不斷處於罪責或錯 誤中。這在比喻裡,就會以揮霍、浪費的圖像表現出來。我 們經常浪費自己的財產、才能或精力。問題在於,對這些浪費 和罪惡感的指責,我們該如何反應。這個管家自己告訴自己: 「主人要辭退我了,今後我去做什麼呢?鋤地嗎?沒有力氣; 討飯嗎?怕難為情。」(路加福音十六章3節) 這是我們通常面對罪惡感的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就是, 我們想要努力工作來補償。我們會下定決心,今後不再犯任何 錯誤。我們咬緊牙根、奮鬥不懈。但是,這反而會導致冷酷與 緊張。我們不但會冷酷地對待自己,也會無情地評斷他人,不 斷激動地在他人的罪責中打轉。而另一種解決方法就是懇求別 人的接納,我們一生都得披著懺悔的麻衣,為自己的存在而感 到愧疚。我們因為自我譴責而貶低自我,只能祈求他人的肯定 與關愛。因此也就喪失了自尊。 這個管家採取了第三種方法:「對了,我曉得怎麼做,好 使我在失業的時候有朋友肯接我到他們家裡住。」(路加福音 十六章4節)於是他發揮創意來處理他欠主人的債務。他把其他

.18.


PART 1 耶穌比喻的醫治方法

債戶都叫來,撤銷他們一部分的債務,讓他那有錢的主人承擔 損失。這是他唯一的辦法。最後,他也知道他根本無法償還所 有的債務:既無法透過賣力工作,也無法透過乞討。他只能夠 利用這個機會,用比較人性化的方式對待他人。他跟自己說: 我欠主人的債,你們也欠主人的債,我們一起分擔債務,互相 接待吧! 耶穌邀請我們從「個人正義」的寶座上走下來,成為眾人 的一份子。因此,耶穌自己也讓自己與當時的信仰團體「愛色 尼人」有所區別,他們稱自己為「光明的人」(路加福音十六 章8節)。愛色尼人非常敬虔。但是,若他們的團體中有人違反 規範,就馬上會被殘酷無情地排擠或逐出。耶穌說:你們跟隨 我的人不應該排擠人,而應該接納人。你們應該暸解,因為上 帝已經赦免你們了,所以你們應該用人性化的方式對待他人。 你們應該成為眾人的一份子,不應該凌駕他人之上,但也不該 卑躬屈膝。 我們不需要清償積欠上帝的債務:不必透過賣力工作,也 不必透過乞討。因為上帝的憐憫,赦免我們所有的罪過,所以 我們也應該用慈悲憐憫的態度對待自己與別人。 在牧靈輔導的過程中,我發現這個聰明管家的比喻對許多 人都很有幫助,讓他們不要一直自責或者自我貶低,而是重新 找到自己的尊嚴。他們也可以揮別讓自己不堪負荷的嚴苛道德

.19.


主義。他們體驗到耶穌的觀點是自由的,是具有醫治力的。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有些人會用自己的罪過作為藉口 來撕裂自己。他們不想面對自己的真實面與陰暗面,而是享受 著懊悔與痛悟,「就像躺在寒冷冬天早晨的羽絨被中,但我們 卻知道應該要起床一樣。」比喻會帶給我們力量,讓我們抬頭 挺胸面對生活,理直氣壯地邀請他人到我們家,但也不會卑躬 屈膝地進到別人家裡。

.20.


PART 1 耶穌比喻的醫治方法

2 醫治內心的法官 耶穌向門徒們講一個比喻,要他們常常禱告,不可灰 心。他說:「某城有一個法官,他既不敬畏上帝, 也不尊重人。那城裡有一個寡婦常常去見他,請求他 主持公道,制裁她的冤家。這個法官一直拖延,但後 來心裡想:我雖然不敬畏上帝,也不尊重人,可是這 個寡婦不斷地煩擾我,不如為她伸冤,免得她經常上 門,糾纏不休。」主接著說:「你們聽聽那不義的法 官所說的話吧!難道上帝不會替那些日夜向他求援的 子民伸冤嗎?他會延遲援助他們嗎?我告訴你們,他 一定儘快為他們伸冤。可是,人子來臨的時候,他能 在世上找到這樣的信心嗎?」 (路加福音十八章1-8節)

心理學家常提到「超我」,這個「超我」非常的僵化,且 經常在內心審判我們。在「超我」中,往往儲存著父母的意 見與規範。這些通常是有幫助的規範。然而,有時候這個「超

.21.


我」會發出強硬的批判,甚至對我們做出審判。所以就會演變 成我們內心所設立的「超我法庭」,不斷拒絕和審判我們。 我們該如何面對內心的「超我」呢?耶穌用這段寡婦與不 敬畏上帝的法官的比喻來教導我們。這個寡婦被仇敵逼迫,那 指的可能是內在的或外在的仇敵。一個沒有丈夫保護的女人, 她較難防禦某些人,因此非常容易受傷害。或者,這個仇敵可 能是一種她不想擁有的生活模式。於是這個寡婦去找法官。但 這個法官卻不想幫助她,因為對於維護他人的利益沒有興趣, 也對上帝不感興趣。因此,這個寡婦幾乎沒有機會獲得他的幫 助。但是,這個寡婦卻十分頑強地請求,絕不放棄。她為自己 和與生命的權利奮戰。她天天去找法官,最後,這個法官自言 自語:「我雖然不敬畏上帝,也不尊重人,可是這個寡婦不斷 地煩擾我,不如為她伸冤,免得她經常上門,糾纏不休。」希 臘原文則寫著:「免得她把我打得鼻青臉腫。」這個法官還是 很害怕鼻青臉腫的,他也不想頂著黑眼圈上街去。 耶穌用非常緊湊的方式講述這個比喻,讓那些想要放棄求 助與醫治希望的人重新鼓起勇氣。透過引發聽眾對於這個權威 法官不得不讓步的幸災樂禍心理,讓聽眾用不同的方式來面對 目前似乎毫無希望的情況。 耶穌讓我們看到,禱告就是勝過內心法官的好辦法。上帝 不會從外干預我們的禱告內容,直接消滅我們的敵人。我們往

.22.


PART 1 耶穌比喻的醫治方法

往不必等到禱告之後,而是在禱告中就可以經驗到我們該如何 掌握生命。在禱告中,我們可以進入內心寂靜的空間,這位尖 苛的內心法官無法進入這裡,在此他無法施展權力。禱告抵擋 了「超我」的力量。在禱告中,我們經驗到上帝充滿醫治力的 親近,並發現在我們內心,上帝國存在的地方,那個寂靜的空 間。 在講述這個比喻之前,耶穌說:「因為上帝的主權是在你 們心裡」(路加福音十七章21節)。我們內心上帝國度臨在的 地方,那個內心的法官就沒有侵襲我們的機會。在此,我們不 被他人的權勢:他們的期望、要求、評斷和指控所影響。我們 在這裡是整全的、治癒的,沒有人可以傷害我,內在與外在的 敵人都無法入侵。 就像在神話學中的象徵意涵一樣,我們也可以把寡婦當成 我們靈魂的圖像。這裡的「靈魂」不是指哲學上的意義,而是 說人們內在的空間:在人們意識中,那個閃耀著上帝光輝的地 方,也就是他身為獨一無二的上帝子女的地方。靈魂代表著人 們對自己的夢想,也意味著,自己生命充滿了價值,且上帝在 他身上展現出某些特質。那個法官代表我們內心的「超我」, 代表那個不斷在我們心中貶低自己或讓我們生病的內心法官, 因為我們對自己抱持太高的理想與期待。 在這個詮釋中,禱告就是讓我們靈魂重新獲得生命權利的

.23.


地方,也是這個內心法官無法施展權勢的地方。在禱告中,我 們感受到上帝創造時,賦予我們身為人的尊嚴,以及上帝對我 們的信任。在禱告中,我們可以接觸到自己獨特、獨一無二的 樣貌,這是上帝照著他的樣式所創造的形像。所有的自我貶低 與自我評斷都會在禱告中消失。如果我們在這個比喻的背景中 禱告,我們的禱告就會帶有完全不同的力量。如果耶穌只是直 接提醒我們必須禱告,那麼,一定不會產生這麼大的果效。比 喻會在我們內心帶來轉變。一個故事會質疑我們至今為止的生 命經驗。所以,就可能帶來新的經驗。耶穌在比喻中將這個毫 無機會的寡婦,描繪成一個絕不放棄的女性,所以,禱告的意 義就是:絕不自我放棄。 有些人常覺得,他們已經很頻繁地禱告了,但一點幫助都 沒有。上帝並沒有在他們身上成就任何事。但是,他們經常把 上帝的作為過於表面化,似乎上帝會從外干預,讓一切步入正 軌,或解決一切問題。事實上,禱告是引導我們來到一個內在 的空間,讓我們在此經驗到生命的權利、上帝的扶助與醫治。 外在的挑戰與奮鬥的必要性依然存在,但我們內心是一個沒有 爭鬥的場域。在此,我們可以安靜休息,享受生命。

.24.


PART 1 耶穌比喻的醫治方法

3 醫治恐懼感 「天國又好比以下的故事:有一個人要出外旅行, 他叫僕人來,把產業交給他們。 他按照他們各人的 才幹,一個給了五千塊金幣,一個給了兩千,一個給 了一千,然後動身走了。那領五千塊金幣的,立刻去 做生意,另外賺了五千。同樣,那領兩千塊金幣的, 另外也賺了兩千。可是那領一千塊金幣的,出去,在 地上挖了一個洞,把主人的錢埋起來。「過了許久, 那幾個僕人的主人回來,跟他們結帳。 那領五千塊 金幣的進來,帶來了另外的五千,說:『主人,你給 我五千塊金幣,你看,我另外賺了五千。』主人說: 『很好,你這又好又可靠的僕人!你在小數目上可 靠,我要委託你經管大數目。進來分享你主人的喜樂 吧!』那領兩千塊金幣的進來,說:『主人,你給我 兩千塊金幣,你看,我另外賺了兩千。』主人說: 『很好,你這又好又可靠的僕人,你在小數目上可 靠,我要委託你經管大數目。進來分享你主人的喜樂 吧!』這時候,那領一千塊金幣的僕人也進來,說:

.25.


『主人,我知道你是個嚴厲的人;沒有栽種的地方, 你要收割,沒有撒種的地方,你也要收聚。我害怕, 就把你的錢埋在地下。請看,你的錢就在這裡。』他 的主人說:『你這又壞又懶的僕人!既然你知道我在 沒有栽種的地方也要收割,沒有撒種的地方也要收 聚,你就該把我的錢存入銀行,等我回來的時候,可 以連本帶利一起收回。你們把他的金幣拿過來,給那 個有一萬塊金幣的。因為,那已經有的,要給他更 多,讓他豐富有餘;而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一點點 也要奪走。至於這個無用的僕人,把他趕到外面的黑 暗裡去;在那裡,他要哀哭,咬牙切齒。』」 (馬太福音廿五章14-30節) ✽

大家正在聽這話,耶穌又告訴他們一個比喻。這時 候,耶穌已經快到耶路撒冷,他們以為上帝的主權就 要實現。耶穌說:「有一個貴族到遠方去,要被冊封 為王,然後回來。動身以前,他把十個僕人召來,每 人給了一個金幣,說:『我不在的時候,你們拿這 錢去做生意,看看能賺多少。』他本國的人一向恨 他,打發代表隨後去說:『我們不要這個人作我們的 王。』「那貴族被冊封為王回來以後,立刻命令那些

.26.


PART 1 耶穌比喻的醫治方法

領過金幣的僕人到他面前來,要知道他們每人做生意 賺了多少。頭一個上來說:『主人,我用你給的那個 金幣賺了十個金幣。』主人說:『很好!你是個好 僕人;你既然在小事上可靠,我要委派你管理十座 城。』第二個僕人上來說:『主人,我用你給的那個 金幣賺了五個金幣。』主人對他說:『你也要管五座 城。』又有一個僕人上來說:『主人,你的金幣在這 裡;我用手帕把它包起來。我一向怕你,因為你是個 嚴厲的人。沒有存放的,你還要提取;沒有栽種的, 你還要收割。』主人對他說:『你這個壞僕人,我要 用你自己的話定你的罪!既然你知道我是一個嚴厲的 人,提取沒有存放的,收割沒有栽種的,那麼,你為 什麼不把我的錢存入銀行,讓我回來的時候,可以連 本帶利收回呢?』於是他向侍立在左右的人說:『把 他的金幣拿過來,給那個有十個金幣的僕人。』他們 對他說:『主人,他已經有十個金幣了。』主人說: 『我告訴你們,那已經有的,要給他更多;那沒有 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走。至於不要我作他們的王的 那些敵人,把他們帶來,在我面前殺掉吧!』」 (路加福音十九章11-27節)

.27.


另一個重要的心理治療課題就是「恐懼感」,以及透過全 面控制的手段,來掌握、克服恐懼感的傾向。「僕人與金幣」 的比喻就是描述這種現象。耶穌在這裡也用比喻的方式來挑戰 與吸引聽眾。前兩個僕人運用他們的金幣經商,並賺得了鉅額 報酬。然而,對於第三個僕人的描述,卻往往激起讀者對於這 個僕人被嚴厲對待感到同情與惱怒。耶穌正想告訴這些讀者: 仔細看看這第三個僕人,或許你會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很顯然地,這個僕人的問題就藏在他的自我辯護中。他把 自己跟他人比較,並因此覺得被虧待,所以,他想至少保有目 前的金幣,不受任何損失。他跟主人說:「主人,我知道你是 個嚴厲的人;沒有栽種的地方,你要收割,沒有撒種的地方, 你也要收聚。我害怕,就把你的錢埋在地下。請看,你的錢就 在這裡。」(馬太福音廿五章24節)這個僕人的問題就在於他 害怕主人。他內心有個會懲罰他的嚴厲主人的圖像。因此,他 把金幣埋在地下,以免犯了任何過失。他想要控制一切,不願 付出、不願經營冒險。但是,他這樣是無法獲利的。懂得利用 錢財的人,就懂得先支出,然後才能有所收益。但是,這個僕 人緊抓住一切,讓自己分文無損。然而,正因如此,他失去一 切,變得一無所有。 主人對待這個僕人非常嚴厲。他正是用僕人自己描繪出的 圖像來懲罰他。這個主人符合了僕人心中的圖像。他回答說:

.28.


PART 1 耶穌比喻的醫治方法

「你這又壞又懶的僕人!既然你知道我在沒有栽種的地方也要 收割,沒有撒種的地方也要收聚,你就該把我的錢存入銀行, 等我回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一起收回。你們把他的金幣拿 過來,給那個有一萬塊金幣的。因為,那已經有的,要給他更 多,讓他豐富有餘;而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一點點也要奪 走。」(馬太福音廿五章26-28節) 德雷佛曼把耶穌這種治療方法稱之為:以恐懼驅逐恐懼。 也就是說,將恐懼描繪到轉變成信任為止。耶穌想要跟第三 個僕人說:「如果你所擁有的是這種充滿恐懼的上帝形像,那 麼你現在就要哀哭並咬牙切齒了。」如果你想要控制一切,那 麼,你的生活現在就會失控了。如果你不想犯任何錯誤,那 麼,你可能也會一事無成。 有些聽眾對這個比喻的詮釋會產生這樣的反應:「耶穌難 道不能講得簡單一點嗎?」如果耶穌只是講簡單的道理,或者 直接要求我們必須鍛鍊「信任」,我們可能就只是斜躺在沙發 上說:「聽起來不錯!」但事實上,我們卻沒有任何轉變。 相反地,比喻會讓我們不致於冷漠,它會刺激我們進一步 思考,我們到底為什麼會被激怒。耶穌在此運用了一種今天稱 之為「內在強化」的治療方法。有一個擔任心理治療師的朋友 告訴我:他曾遇過很多不斷自責的病人,以前他在諮商時都會 努力讓他們用正面的態度面對人生,不過,這些病人的反應卻

.29.


都是:「我知道,但是,這對我來說還是行不通……」等等。 雖然這位治療師舌燦蓮花地舉出許多正面的觀點,病人還是難 以接受,他們身上的「『但是』幽靈」更頑強,有時候會讓他 感到絕望。之後,他在一次在職訓練中學到了一種「內在強 化」的治療法,自此之後,他對這類自怨自艾的病人所採取的 反應就改變了:「您剛剛說自己是個差勁的母親,您如此對待 孩子,這實在是太糟糕了!」 藉由心理治療師強調病人的負面觀點,這個病人就從負面 想法中回轉過來,並且開始看到生命中的正面亮光。我們在 這個比喻中也可以看到耶穌採用這個方法。他要讓我們知道, 這種充滿恐懼的控制與掌握一切的生活模式是多麼荒謬、無意 義,並引導我們走向信任之路。 在馬太福音中,第一個僕人得到五個金幣,第二個得到兩 個,第三個得到一個。第一個和第二個僕人都賺了一倍。但在 路加福音中的強調點卻有點不同。路加福音中每個僕人獲得一 個金幣。第一個僕人賺了十倍,第二個賺了五倍,只有第三個 僕人把金幣埋在土裡。 如果每個人所得到的金幣都不同,那麼,我們外人很難判 斷,他們如何面對自己的生活。因為我們不暸解他們個人的天 賦與限制。但如果他們都得到相同的金幣,這就可以看出他們 是如何掌握生命的。

.30.


PART 1 耶穌比喻的醫治方法

針對馬太福音的經文我們可以說:要找出自己的天賦,並 好好運用。你對上帝所賜予你的一切負有責任。路加福音中的 一個金幣象徵著每個人一次的生命。你在這世界上只有一次的 生命。自己活出自己的生命吧!不然,總有一天你會為了錯過 的生命而失望,那麼,你就會覺得你手中一無所有。

.31.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