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痛與醫治--病人與陪伴者的實務手冊

Page 1


Spirituell mit Krankheit

umgehen

病痛與醫治 病人與陪伴者的實務手冊 Anselm Grün

古倫神父、吳信如 著 鄭玉英 譯

南與北文化出版社出版



目次

前言| 以屬靈的態度面對病痛 ―病人與陪伴者筆記 ___ 4 引言 ___ 6 1 疾病的意義 ___ 9 2 以靈性的態度面對疾病 ___ 39 3 陪伴生病的人 ___ 57 4 結語:陪伴帶來雙方的祝福 ___ 81 5 給病人的祝福 ___ 85 6 陪伴病人的實用儀式 ___ 93


前言 以屬靈的態度面對病痛 ―病人與陪伴者筆記

基於在台灣一起演講的經驗,我們(吳信如女士與 古倫神父)一起為病人和陪伴者撰寫這本小書。這本書 的原意在於:為病人寫一本書,以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 病痛並以靈性的態度去面對它。同時,這本書也邀請病 人去思索關於自己患病的意義何在,回想自己經歷的每 一次病痛。我們也邀請病人寫日記,將病痛中浮現於自 己腦海中的每一個想法記錄下來。 讓我們寫這本書的靈感不僅來自於我們自己生病 的經歷,以及身為陪伴者的經驗,更來自盧俊義牧師在 一次共同演講中提到一位在生病期間寫下自己想法的女 士。在這位女士的葬禮上,其親屬誦唸了這本日記的部 分內容。所有在場的參與者,都深受這位女士在病痛中

4


的想法,以及她為自己和家人所寫下的內容所感動。 這本書也是為陪伴者、醫院關懷師、探訪病人的 教會成員,以及病患的家屬所寫的。在這本書裡,陪伴 者可以找到幫助他們在陪伴病人和以靈性態度面對病痛 的一些想法。書中還有關於儀式的建議,他們可以和病 人一起進行這些儀式。此外,還有默想以及對病人的祝 福。病人在病痛中需要能抓得住的儀式、圖像和話語, 他們也渴望陪伴不僅是透過話語進行,更可以透過比話 語更深層的儀式來進行。 因此,我們希望這本書能為病人在面對病痛時帶來 實質可行的幫助。我們也希望陪伴者能從書中找到可以 幫助他們陪伴病人的靈感。本書的內容是我們經由討論 和交換想法後得出的成果,藉著這些共同的經驗,我們 希望能幫助病人和陪伴者更加了解自己的經驗,並且更 認真專注地去體驗這些經驗。

吳信如

古倫神父

5


引言 耶穌以特殊的方式去關懷病人並醫治他們,而且他 也託付我們基督徒一個使命:要我們去照顧病人,甚至 醫治他們。在派遣門徒們時,耶穌將這個使命託付給他 們:「所到的地方要宣講:『天國快實現了!』你們要 醫治病患,叫死人復活,潔淨痲瘋病人,趕鬼。」(馬 太福音十章7節以下)病痛得到治癒是天國臨近的記號, 當上帝在人身上掌權時,人就能變得健康。這意思不是 身體的所有病痛馬上就會被治好,而是指人的心靈獲得 平安與整全。耶穌這樣要求:基督徒應該要散發出一種 有療癒力的光芒到其他人身上。基督徒應該要喚醒內心 已死的人,應該使痲瘋病人潔淨。這意思是:基督徒應 該透過慈愛的關懷,使不能接受自己的人接受自己,並 覺得自己是潔淨的。此外,還應該趕走魔鬼,讓人脫離 使人生病的邪靈、污染人類思想和感覺的污穢邪靈。我 們應該幫助人擺脫各種內心的枷鎖,獲得自由。 耶穌走向病人。福音書作者馬太將耶穌醫治的作為 指向以賽亞先知的話:「他這樣做正應驗了先知以賽亞

6


所說的:他背負了我們的軟弱,擔當了我們的疾病。」 (馬太福音八章17節;以賽亞書五十三章4節)彼得前 書從先知的話如此理解耶穌的作為:「由於他所受的創 傷,你們得到了醫治。」(彼得前書二章24節;以賽亞 書五十三章5節)藉此,彼得讓我們看到一種仿傚耶穌, 以靈性的態度去面對病痛的方式。而且耶穌要求我們基 督徒去探訪病人,並在他們病痛的過程中陪伴他們。因 此,我想依據聖經的圖像談以下三個主題:(一) 疾病 的意義;(二)以靈性的態度面對病痛;(三)以基督 宗教的方式陪伴病人。

7


8


1

疾病的意義

9


生病

的時候,我們內心總會感到不安,會

一直問自己各種問題:「為何偏偏是

我?我不是一直用健康的方式來生活嗎?不是一直好 好照顧著自己的健康嗎?為什麼偏偏得了這種病?我 到底哪裡做錯了?我飲食的方式不對嗎?還是公司裡 的種種不順或婚姻裡的不愉快使我生病了?」我們總 是尋找讓自己生病的原因。有時候還會把上帝扯進 來:「為什麼上帝會讓這種事發生?他怎麼可以這麼 殘忍?我到目前為止所服事的,到底是怎樣的一位上 帝?我錯估上帝了嗎?因為我沒有按照上帝的意思去 生活,所以他要藉著病痛懲罰我嗎?」

10


當中,沒有人能免於生病。即使我們

我們

的生活方式很健康,也很注意吃養生

的食品,並且足夠的運動,但還是無法保證自己能不 受病痛侵擾。生病的時候,我們不僅有責任要去看醫 生,儘量利用各種醫療資源,還必須深入思考自己的 病痛。我們必須把疾病視為一個可以讓自己成長的功 課,甚至必須將它視為一個靈修的功課。但生病的靈 修功課到底是什麼?

11


向我提出問題,提出很多問題。第一個

疾病

問題是關於正確的生活態度:我的病

痛是否指出,我忽略了一些事?我沒有依照自己的真 實情況生活?我是否讓自己負擔過重?工作太多?是 否把太多事隱忍在心裡?是否忽視了自己身體、心靈 發出的重要訊息?這個病痛又想告訴我什麼?我該改 變什麼?在自己的生活面向中,我應該還要重視其他 的領域嗎?我生活中的核心是什麼?我該活得步調更 慢、更謹慎、更小心嗎?朋友和家人對我而言有多重 要?我在哪一方面疏忽了他們?如果我所剩和他們相 處的時間有限,我該如何與他們相處?生病是一個重 新思考自己的生命、重新設定生命重點的契機。

12


你的疾病要告訴你什麼?病痛改變了你哪些生活 觀點?到目前為止,病痛在什麼事上削弱了你所依據 的分寸,並給了你不一樣的標準?……

13


應該如何與疾病對話?

許多人尋求自己生病的原因,他們自問:「我做 錯了什麼?我飲食的方式不對嗎?」這種詮釋疾病的 方式符合心理分析創始人佛洛依德的「原因化約詮 釋模式」(kausal-reduktiv Deutungsmodell),也就是 將疾病減化到過去的某個原因,這種詮釋模式當然可 以解釋一些重要的事。若我的飲食方式不對,那麼我 知道,這就是造成我生病的原因。但若將這個模式 普及化,我等於是在告訴每一個病人:「你之所以 生病,都是你自己的錯。」在新世紀運動(New Age Bewegung)中,人們常說這句傷人的話:「造成你生 病的原因,就是你自己。」一旦說出這句話,我就可 能使病人受傷,而且這對於他的情況而言很不公平, 我只是添加了他的罪惡感。因著這種罪惡感,我反而 讓他的病情變得更嚴重,使他的健康狀況更加惡化。

14


美國心理學家威爾伯(Ken Wilber)與妻子崔雅 (Treya)共同寫了一本書《恩寵與勇氣》,裡面描述 他們如何面對崔雅得乳癌這件事。在他們婚後一個 月,崔雅在一次健康檢查時被診斷得了乳癌,她非常 震驚,但更讓她感到受傷的,是她友人的反應。她的 許多朋友都像她一樣,是心理學者,而且他們很快就 下了診斷:「妳之所以得癌症,是因為妳將許多怨恨 壓抑在心裡。」這讓崔雅和威爾伯感到很生氣,他們 互相討論對疾病的詮釋,並且發現:「只要有人想用 理論來解釋病人的病,這人就等於是在拒絕接受患者 的疾病。他之所以將一個理論擺在他和病人之間,就 是不願意真正去理解患者的疾病和面對病人。」因 此,我們應該小心謹慎,不要在陪伴時,馬上就想要 詮釋疾病。 我們也應該禁止自己從過去尋找病因,因為我們 並不能改變過去。如果不斷追溯過往尋找病因,我們 會一直用罪惡感來撕裂自己。

15


比佛洛依德更有療癒力的詮釋模式,是榮格 的詮釋模式,被稱為「目的詮釋模式」(finale Deutungsmodell)。榮格不問過去的原因,反而與自 己的疾病對話:「你想帶給我的未來什麼啟示?」如 此一來,我不會以罪惡感折磨自己,而是接受這個疾 病,好能更有意識和更謹慎地生活,好能改變自己生 活中的一些事。我聆聽自己疾病發出的訊息,它要告 訴我一些事,它是我未來的啟示。 榮 格 也 將 目 的 詮 釋 模 式 與 「 同 時 性 」 (Synchronizität)產生連結。有時候,心理與身體症狀 會同時出現,但同時性並沒有因果關係。我們無法以 因果關係去解釋心理問題與身體疾病的同時出現。舉 個例子,有一位年輕女士問我:「肌腱裂傷是心理問 題造成的嗎?」我對這個問題感到非常驚訝,於是她 告訴我說,她和一位年輕男子交往,但後來分手了, 分手那一晚,她在練排球時肌腱裂傷了。我們根本無 法解釋這兩件事的因果關係,但這卻是常常可以觀察

16


得到的現象,有時候,內心撕裂會與一起外在的意外 同時發生。我們可以將這種意外視為一種象徵,但不 是去尋找其關連性。 若我們接受榮格的目的詮釋模式,就可以在病痛 中問以下的問題:「當生命有限、當生命受傷時,生 命是什麼?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上帝想透過這個疾 病告訴我什麼?我依靠什麼來生活?病痛強迫我與某 些錯覺告別,我經驗到自己的有限、不堪一擊,我到 目前為止的成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只有當我思索真 實的自我時,我才能在內心的平安中戰勝這個疾病。 我最內在的核心是什麼?所有外在的東西都會消失不 見,身體不再正常運作,外表也不再美麗。所以,我 必須走向通往內心的路,並在那裡發現自我。當所有 外在威脅和衰弱出現時,我內心有一個空間,在那裡 面我是健康整全的,那是上帝親自住在我內心的寧靜 空間。我必須退回這個空間裡面,把注意力集中在最 根本的事上,其他的一切都要消逝無蹤。」

17


人在生病時還會想到其他問題:我的生命還會剩 下什麼?我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我所留下的足跡是什 麼?所以,疾病邀請我重新有意識地去生活。我想透 過自己的生命傳達什麼訊息?我想為所愛的人留下什 麼根本的訊息?所有曾經緊緊擁抱的一切,我都必須 放下:放下自己的健康、放下工作和職業,放下曾經 愛過的人。疾病將我孤立起來,使我必須去面對我自 己。即使我所愛的人陪著我走了最後一段路,那道死 亡的大門,我還是必須獨自跨越。疾病是面對死亡的 練習。

我聆聽自己疾病發出的訊息, 它要告訴我一些事,它是我未來的啟示。

18


你想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什麼樣的足跡?你想透過 自己的生命傳達什麼訊息?你期望別人對你有什麼評 價?從你身上應該散發出什麼樣的光芒?……

19


可以顯示我受靈修的影響多深。我認識

病痛

一些有深刻靈修操練的人,在病痛中,

所有敏銳的感受都一一浮現,他們只能自私地想著自 己。他們變得很不知足,對照顧他們的人而言,他們 簡直難以相處、不可理喻。我不能保證自己生病時會 變得怎麼樣,當痛楚來襲時,我不知道自己會有何反 應。病痛啟示我的心靈,同時它也邀請我放掉自己所 抱持的一切錯覺。我必須放掉認為自己在任何情況中 都能自我把持、從容面對的錯覺,放掉認為自己即使 在病痛中,仍然能夠與自己保持和諧一致的錯覺。只 有在自己的無能中,我才能屈服在上帝面前,並請求 他在病痛中引領我,也帶領我走過這場病。

20


病使我向上帝敞開自己」,這是天主教作家

「疾

施耐德(Reinhold Schneider, 1903-1958)所經

驗到的,他一再受病痛折磨,而且後來還罹患了憂鬱 症。最後,他接受了自己的疾病,這疾病不僅成為他 創作的靈感,還形塑了他心中的上帝圖像,就是「受 苦的基督」這個上帝圖像。生病使他體悟到:「人們 以為:我們的病痛是帶有意義的,否則這病痛就不會 來到我們身邊。這個訊息本身是矛盾的。」關於病痛 的觀點,施耐德參考的是法國哲學家和尋求上帝者帕 斯卡(Blaise Pascal, 1623-1662)的想法。充滿熱情和野 心的帕斯卡經驗到病痛是「將他從世界的桎梏中釋放 出來並帶到上帝面前」的一種力量。

21


聖徒赫德嘉(Hildegard von Bingen, 1908-1179)也以 類似的方式詮釋疾病。雖然赫德嘉寫了許多關於養生 飲食和健康生活之道的書,但她卻不斷生病。她體驗 到生病是一種重生,是靈修生活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法國作家紀德(Andre Gide, 1869-1951, 1947年諾貝爾 文學獎得主)就以這種意義去詮釋病痛,他認為病痛 是一把鑰匙,它開啟人存在的奧祕之門。他根據自己 的經驗寫道:「我相信,病痛是能為我們打開某些大 門的鑰匙。我相信,有一些大門只有病痛才能打開。 無論如何,有一種健康狀況不允許我們去了解所有的 事。也許病痛將我們鎖在某些事的外面,就像健康將 我們鎖在某些事之外一樣。」

我相信, 病痛是能為我們打開某些大門的鑰匙。

22


視病痛為鑰匙時,它為我打開了內在寧

當我

靜空間的門,在這裡面,我接觸到自己

真正的自我,那個沒有被疾病感染的自我,那個在我 裡面符合上帝原始樣貌的自我。在這裡,也就是上帝 在我內心之處,我是健康且整全的。在這裡面,我是 我自己,而且我在上帝這裡找到家的歸屬感。在病痛 當中,我經驗到這個內在空間是一個庇護所,一個我 有安全感的地方。

23


疾病為你打開了哪一扇門?這扇門裡面有哪些你 以前不曾發現的寶藏?

24


關於疼痛

生病的其中一個面向,就是我們所感受到的疼 痛。因此,我想談談關於疼痛的本質。疼痛是人的命 運。聖經上記載,當夏娃被趕出伊甸園時,上帝對 她說:「妳將在疼痛中生產孩子。」(創世記三章16 節,依德文直譯)聖經將疼痛與被驅離天堂的狀態連 結在一起。天堂的應許是沒有疼痛,但只要我們活 著,就會經驗到疼痛,不管是身體或心靈的痛。聖經 上也提到一種慢性病痛。約伯說:「夜間我全身骨頭 酸痛,劇痛不斷地咬著我。」(約伯記三十章17節) 天主教聖經的德訓篇(譯註:Jesus Sirach之智慧書,拉 丁文Ecclesiasticus,新教聖經中沒有收錄)中也記載了 藥物的治療效果:「醫生用藥治病,減少人的痛苦」 (德訓篇三十八章7節)。 德訓篇將希臘與猶太的智 慧連結在一起,希臘醫師遵守的原則是:「Divinum est

25


sedare dolorem(減少疼痛是神聖的任務)」。我們可以 翻譯成:減少疼痛是上帝賦予醫生的使命,因為疼痛 會使人受不了。 根據統計,德國境內大約有五百萬人受慢性疼 痛之苦。問題在於,我們如何從道德和靈修的觀點去 面對疼痛。醫生的職責之一是儘量減少病人的痛苦, 今天的疼痛治療已大有進步。尤其是安寧緩和醫療 (Palliativmedizin)已經可以做到,使人不必再在疼痛中 經歷死亡的恐懼。然而,疼痛治療也有其極限。疼痛常 常是一種正「心身症」(psychosomatisch),然而,如 果醫生視病人的疼痛為心身症而予以忽略,並告訴病人 這不是真的痛感,而是幻想出來的痛感時,這會對病 人造成很深的傷害。儘管如今我們知道,許多疼痛是 由心理因素造成,但在詮釋疼痛時還是必須小心。即 使這類疼痛不是生理的原因造成,它也不是幻想出來 的痛感,是病人真實經驗到的痛感。因此,以適當的 方式接受疼痛並儘可能減少疼痛,這極為重要。

26


你身上是否常感覺到一些疼痛?是慢性或急性 的?你通常如何面對與處理?當你感受到疼痛的時 候,你心裡會浮現那些想法?這些想法能幫助你克服 疼痛嗎?

27


疼痛的身心意義

人所經驗到的一切都有其意義,疼痛也是。疼痛 的原始意義是向人暗示疾病的存在,警告人有危險, 並告誡人要改變自己的生活。當特定的身體姿勢帶來 疼痛時,這疼痛是在邀請我去改變自己的姿勢。所 以,疼痛是有意義的。一方面,它幫助我們去認識這 個疼痛讓我們看到的傷害;另一方面,這個疼痛要鼓 勵我們去防止傷害的發生。就這層意義而言,我們絕 對可以將疼痛視為上帝賞賜的禮物。當我們不再感受 到疼痛時,例如在中風之後,我們會發覺自己的生命 在消逝,我們失去了能感知到威脅自己健康之原因的 能力。沒有了疼痛,生命變得失去感知的能力。 但也有一些讓我很難過的疼痛。即使我已聽到它 要發出的訊息,它還是不消失。另外,還有慢性的疼 痛。在對付慢性疼痛方面,醫學也已經到了極限。於

28


是今日醫界應用心理學方式,讓人與疼痛為友,與疼 痛和好,並以這種方式讓疼痛不再主控我的生活。今 日的疼痛醫療釋放的訊息是:不要背逆著疼痛生活, 不要對抗疼痛,而是與之共存。被疼痛折磨的病人常 常已有如山的資料夾,搜集了他們曾經用來對抗疼痛 的各種方法。他們換了一個又一個醫生,但仍一再感 到失望。他們必須學會去了解疼痛發出的訊息:為什 麼我如今會受這種慢性疼痛之苦?它想告訴我什麼? 我又該如何面對它?我的疼痛根源是什麼?這疼痛的 生理根源為何?心理原因是什麼?社會環境又造成了 什麼樣的影響?當疼痛患者明白其慢性疼痛的意義之 後,他才能以適當的方式對付它。

29


你身上的疼痛對你的生命發出什麼訊息?你曾否 勇於傾聽?如果沒有,請空出一段時間,在你可以專 注思考時,與你的疼痛對話。

30


疼痛的靈修意義

除了心理學上的詮釋之外,對疼痛和疾病還有靈 修上的詮釋。在基督宗教傳統裡,對疾病和疼痛有自 己的詮釋模式。聖經讓我們看到不同的疾病詮釋模 式,其中一種是使徒保羅的詮釋模式,他視疾病為與 耶穌同在的一種表達方式。在病痛中,保羅將耶穌的 死亡標記帶在身上,「為要使耶穌的生命也同時顯明 在我們身上」(哥林多後書四章10節)。疾病讓我們 看到另一種生命方式,看到耶穌那不可摧毀的生命。 保羅以這句話表達這種情況:「雖然我們外在的軀體 漸漸衰敗,我們內在的生命卻日日更新。 」(哥林 多後書四章16節)外在的疾痛耗盡人的精力,但在內 心,我們認識到一些透過疾病而發出內在光芒的事 物。生病一直讓保羅看到復活的基督,這復活的生命 在保羅身上也逐漸顯明。

31


在哥林多後書十二章,保羅又提供了另一種詮 釋。他提到肉中之刺,又提到撒但的使者刺痛他,好 讓他不要高舉自己(哥林多後書十二章7節)。解經 學家們一直猜測,肉中之刺指的是什麼。許多人認為 那是一種疾病,有些人認為那是癲癎,另一些人則認 為是嚴重偏頭病。無論如何,這種疾病都使保羅體力 衰弱。他本來以為,上帝會使他免於病痛,好讓他更 能為上帝的國度工作,但上帝卻如此回答他:「你只 要有我的恩典就夠了;因為我的能力在你軟弱的時候 顯得最剛強。」(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節)在保羅看 來,疾病是一種記號,顯示所有的祝福都是透過上帝 而來,而不是透過自己的能力。我們可以說:「疾病 使我們變得謙遜。它能打開我們,好讓上帝能滲透我 們,而不是我們誇耀自己的能力。」

32


我在路加福音中發現另一種詮釋模式。在與以馬 忤斯的門徒們談話的過程當中,耶穌說:「基督不是 必須經歷這一切才進入榮耀嗎?」(路加福音二十四 章26節)我會這樣詮釋:有時候疾病會侵襲到我們身 上,以便粉碎我們,並帶領我們進到「doxa」,也就是 榮耀真正的樣貌,那是一種原始的圖像,是那個上帝 為我們創造的原始形像。疾病粉碎了我對自己、對生 活、對上帝的想法。當我讓自己的理念被粉碎時,我 就會為真正的自我打開自己,為生活的新機會,為其 他人,並為那位完全不一樣、難以理解的上帝打開自 己。 有一位女士生活得很健康,吃得很養生,又做運 動,但醫生卻診斷出她得了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於是 她馬上問自己:「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我拒絕自己、 對抗自己了嗎?」我告訴她:「不要去詮釋了。我們 不知道妳為什麼會得這種病,它就這樣找上妳了。」 疾病粉碎了我能保證自己一定會健康的這種錯覺。吃

33


得健康是件好事,但我無法保證自己的健康。疾病可 以從外面向我襲來,粉碎我的自我形像,讓我知道, 我不是什麼都會、什麼都不怕的女強人。我是有限 的。這時我們會問:「我到底是誰?我真正的身分到 底是什麼?」於是,我們對生活的理念就這麼粉碎 了。這位女士是一位登山專家,結果她必須放棄攀登 高山的念頭。她心中的上帝圖像也被粉碎了,上帝不 再只是能滿足她心中願望的上帝,同時也是無法理解 的上帝。 當我讓自己對自己、對生命、和對上帝的錯誤想 法被粉碎時,我就會為自己真正的自我打開自己,為 生命的新機會,為那位奧妙難解的上帝打開自己。若 我一直緊抓著自己的理念不放,我就是在反叛自己、 反叛生命,並且反叛上帝,並抱怨這一切,認為我之 所以生病都是他們的錯。我會把錯推到誤診我的疾 病,或給我錯誤諮詢的醫師頭上。我會到處尋找代罪 羔羊,但自己卻感到萬分苦澀。於是我會被自己的疾

34


病擊垮。可是,如果我讓自己的想法被粉碎,我會為 其他人開放自己。我會以不一樣的方式和他們相遇, 在判斷他們時,也會更溫和、更小心。

在每一次聖餐的擘餅時,我們就在表達基督宗教 對疾病的詮釋。我們擘開基督的身體,他已為我們在 十字架上被擊碎,好讓我們不必因為那些否定我們, 以及從外面襲擊我們的不幸事件而粉碎,而是能為 自己真正的自我、為我們的兄弟姐妹、為上帝打開自 己。我們撕裂基督的身體,好讓基督擊碎我們圍繞在 自己內心四周所建造的盔甲,建造這個盔甲的原始目 的是將我們自己關起來,不顧其他人的苦難。然後, 我們將一片撕碎的麵餅浸到象徵復活的聖杯中,這象 徵著上帝將我們身上那破碎和粉碎的部分浸到他聖神 的愛中,好讓我們能藉著他的愛變得整全並獲得醫

35


治。 疾病讓我質疑自己心中的上帝圖像。它在問我: 對我而言,上帝是誰?在我健康時,心中的上帝圖像 是怎麼樣的一個圖像?如今在病痛中,我心中又浮現 什麼樣的上帝圖像?我的上帝圖像受了各種投射的影 響嗎?這位上帝到底是誰?如果他讓我生這個病,我 又如何理解他?在病痛中,我還能相信上帝的愛嗎? 我願意將自己託付給這位上帝嗎?我相信,病痛的自 己仍然在他慈愛的手裡嗎?即使受著各種疼痛折磨, 我還是被他慈愛和有療癒力的親近包圍著嗎?

36


你的疾病擊碎了你自己對自己、對生命、和對上 帝的哪些圖像?你的疾病又為你開啟了哪些新契機? 你會重新向上帝這份無法理解的愛打開自己嗎?還是 你的疾病將你自己關閉起來,與上帝隔絕?……

37


38


2

以靈性的態度 面對疾病 39


性的態度面對疾病的意思是,把自己的

以靈

病當成是一種靈修上的挑戰。我問自

己,上帝要透過這疾病告訴我什麼?然後我把這疾病 視為一份邀請來接受,邀請我完完全全為上帝開放自 己,邀請我降服於上帝裡面。唯有讓上帝站在我生命 中的第一位,在自己的無能中將自己捧到上帝面前, 並讓自己受上帝的靈滲透,這時,我才能以靈性的態 度掌握這個疾病。

把這個疾病視為一份邀請來接受, 邀請我完完全全為上帝開放自己, 邀請我降服於上帝裡面。

40


常常在我們內心引起負面情緒。我們會

疾病

對上帝感到懷疑。心裡也會產生恐懼,

害怕這個病會愈來愈嚴重,或甚至導致死亡。我們控 訴上帝,起而反抗這個疾病。所以,在生病時,我們 常常會變得帶有攻擊性。有時候,我們也會失去所有 的自信,並覺得自己因為什麼都做不了而變得毫無價 值。

41


性的態度面對疾病的意思是,要正視所

以靈

有這些負面情緒並與之對話。這些感覺

要告訴我什麼?藉著與自己的懷疑對話,我可以問自 己:如今在病痛中,真正支持著我的是什麼?我真的 相信詩篇第二十三篇說的「上主是我的牧者;我一無 缺乏」這句話嗎?如果這句話是對的,我又如何看待 自己的疾病?我也和自己的恐懼對話。的確,感到恐 懼是很合理的,因為我並無法保證自己會再度康復。 但藉著和自己的恐懼對話,它帶領我進到一種新的信 任境界。帶著自己的恐懼,我將自己放到上帝仁慈的 手中,讓自己被上帝仁慈的手擁抱著。這不會消除我 的恐懼。但在自己的恐懼當中,我感到安詳並覺得自 己被托在手上,這恐懼讓我看到上帝。在病痛中出現 在我身上的攻擊性,我應該將它轉化成一種獲得健康 的鬥志,我可以與自己的疾病搏鬥,我可以靠著上帝 的幫助去為自己的康復奮鬥。為了讓自己勝過這場疾 病,我會動員自己所有內在的力量。

42


將疾病變成禱告的具體步驟

以靈性的態度面對疾病的一種方式,就是將病痛 放在禱告中。是的,我讓病痛本身成為一種禱告。我 的禱告有不同的階段,在此,我想描述禱告的五個階 段。 在第一個階段裡,我會非常積極祈求上帝,願他 能使我趕快遠離這個疾病。我祈求上帝,願他能讓我 生命中所夢想的一切實現。同時我承諾會按照他的旨 意生活,會更認真、更謹慎地生活,並注意生命中最 根本的事。我可以為自己的健康禱告,並請求別人也 為我禱告,好讓我能再度康復。許多人都經驗過,禱 告的確能夠治癒人,但禱告並不保證我能夠健康。 因此,在禱告的第二階段,我會不斷在禱告中表 示我已準備好,讓上帝的旨意在我身上實現,表示我

43


已準備好要遵從他的旨意。我和橄欖山上的耶穌一起 向上帝討價還價:「我的父親哪,若是可以,求你不 要讓我喝這苦杯!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 的旨意。」(馬太福音二十六章39節)在禱告中,我 和自己以及我的自我之間產生一種內在距離。我把自 己交給上帝。 禱告的第三階段,是讓這疾病本身成為一種禱 告。許多病人告訴我,他們無法再祈禱,也無法再集 中精神,因為疼痛太強烈了,他們的腦海常常一片空 白。這時候,我們的任務就是讓病痛本身成為禱告。 因著接受自己的病痛,接受自己是一個無法再能理智 思考的病人,並將這樣的自己捧到上帝面前,我就是 以自己的整個存在來禱告。我不再為對抗自己的疾病 而禱告,而是與自己的病痛一起,在病痛中,透過病 痛禱告。於是,對我而言,我的病痛成了我走向上帝 的途徑,它不斷帶領我更深入他那無法言喻的奧祕 中。我的母親曾經每天為兒孫們唸兩串玫瑰經(譯

44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