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閱誌 No2

Page 1



編者肥皂箱 近年來,風起雲湧的公民運動淹沒了媒體版面,反國光石化、軍中黑幕、核四 爭議、318 學運、婚姻平權、廢死……除了反映漸趨複雜的社會發展,原有的架 構已經容納不下日趨多元的生態,也反映人們比起以前有更充分的言論自由與 自省,開始關注弱勢權益、追求永續發展,並且用更銳利的眼光檢視主流言論 提及「正義」、「人權」、「文化」時,背後所代表的價值觀。 哈佛教授邁可桑德爾 (Michael Sandel) 的哲學公開課 --「正義」,曾經提及一個 經典且值得玩味的案例做為獨立思考的開場白:

情境一 你是電車司機,電車正在軌道上急駛,這時你驚慌的發現電車煞車功能失靈了, 但鐵軌末端有五名工人正在工作,一陣絕望中,你突然發現鐵軌末端還有一條 岔路,那邊只有一名工人,你可以選擇轉進岔路,讓電車撞向那一個人,換取 其他五個人的性命。這時你會怎麼做?為什麼?

情境二 同樣的故事,但這時你是站在天橋上的旁觀者,看著電車急速奔向那五個人, 同樣感到焦慮無助,這時,你旁邊站了一個胖子,把他推下去,剛好可以擋住 電車,挽救那五名工人。你會將胖子推下去嗎?為什麼? 從學生的反應可以明顯看到,多數人會選擇一命換五命,但不會將胖子推下天 橋。探究原因,有人說:「因為胖子本來不應該被捲進事件」( 那岔路上的工人 呢? ),有人說:「把胖子推下橋是直接、主動的選擇」( 難道改變電車方向不 是? ),緊接著,教授詼諧的延伸討論:「如果我在天橋設置一個機關,只要轉 動機關,胖子就會掉下天橋,情況類似司機拉動轉轍把手,讓電車朝向岔道,你 會願意使用那個機關,讓胖子拯救五名工人的性命嗎?」語畢,學生哄堂大笑。 是什麼造成了不同的決定?生命真的可以依數量決定價格?哲學上使用諸如功 利主義 (Utilitarianism)、絕對主義 (Absolutism)……等等,試圖理解思考上的矛盾 與困境,即使電車難題的情境設定並不複雜,仍然需要花費非常多的篇幅互相 激盪思考的火花。回頭來看我們所面臨的社會問題,複雜程度更高,真的只有

第二屆跨科際短講 7/1

非黑即白的選擇嗎?既定印象、主流論述、專家權威是否就是不可質疑的真理?

開始徵文,詳情請見

辯證的過程中,是否能保持理性,避免讓情緒激化對立,失去溝通的空間?

http://shs.ntu.edu.

無論是電車難題,還是紛擾的社會問題,相信你也有自己的見解,歡迎持續關 注跨閱誌,也歡迎你參與活動,與我們保持對話。

tw/shstalks/,或掃描 QR Code

1


音樂與科學的當代邂逅

音樂與科學的 當代邂逅 從基礎研究到醫療應用(節錄)

Photo credit:Ryan McGuire@gratisography,Free license

2

SHS

文字︱蔡振家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


跨理論 Trans-Theory

Trans-Theory 音樂研究的新契機: 現代生物學與認知科學 的興起 倡言「以人為本」的音樂研究,隨著二十世 紀現代生物學的興起而進入新的紀元。

實證研究,最常使用的刺激材料就是音樂

構聯繫起來。展望未來,音樂分析將得以在

(Benedek &Kaernbach, 2010)。俗話所說

實證基礎上力求進步,釐清音樂結構與聽

的「被音樂感動得起雞皮疙瘩」、「被某人

眾情緒的關係。

的歌聲電到」,這類巔峰情緒經驗在心理學 中稱為 chill 或thrill,有學者試圖找出能引 發此一經驗的音樂形式特徵,這方面的研 究始於1990 年代(Panksepp, 1995; Sloboda,

音樂的社會貢獻與 醫療應用

除了現代生物學之外,認知科學的興起也對

1991)。最近十年,不僅 腦 造 影技術被拿

音樂、文學與藝術,到底在人類社會中有什

於音樂研究具有推波助瀾的效果。針對人

來研究音樂所引發的情緒,較為平價、簡

麼實質的用處呢?美國波士頓音樂學院音

類心智的研究,心理學家傳統上是以內省

便的生理訊號 測量 也 跟 腦 造 影技 術一 併

樂系主任波納克(Karl Paulnack),於2004

法或觀察人的外在行為來進行,然而認知

使用(Baumgartner, Esslen,& Jäncke, 2006;

年致新生家長的歡迎詞中提到,音樂並不

科學興起之後,結合了神經科學與資訊科

Salimpoor et al., 2011; Steinbeis, Koelsch, &

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它在災難頻傳的人

學的觀念與方法,為心智研究增添了生理實

Sloboda,2006)。

類社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波納克教

當聽者被音樂引發強烈的情緒時,身體的

授提到,震驚全球的「九一一攻擊事件」,

變化會顯示在某些生理指標上面,包括:皮

是他職業生涯的一個轉捩點:

膚導電度(skin conductance)、心跳速率、

2001年9月的時候,我住在曼哈頓。12日的那個

呼吸速率、呼吸深度、手指溫度……等,其

清晨,我一下子對我所從事的藝術有了全新的

跨科際整合讓心理學如虎添翼,基礎更為

中皮 膚導電 度 的變 化 是測量 音 樂 情緒 的

認識,對於音樂跟整個世界的關聯,產生了全

紮 實,而 音 樂 心 理 學 也 有 著 類 似 的 發 展

可靠指標(Craig, 2005; Rickard, 2004)。

新的認識。[⋯]就在9月11日當晚,紐約市內第一

歷程。音樂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的革新,

由於聆聽動人的音樂可以造成膚電反應,

個有組織的大型活動是演唱會。人們在各個消

首先 體 現 於人 工智 慧 對於 音 樂 訊 息 的 運

因此有些實驗將它與特定的音樂事件作共

防隊門前歌唱,他們縱聲高歌(我們一定會勝

算。如何讓電腦軟體從聲波中抽取出音高

時性(synchronicity)的對照分析(Grewe,

利),很多人還唱起了(美麗的亞美利加)。就

訊 息,是早 期 資 訊 科 學 家 對 於 音 樂 認 知

Kopiez, &Altenmüller, 2009; Grewe, Nagel,

是在那個星期,紐約愛樂樂團在林肯中心奏響

心理學的主要貢獻(Gold, 1962; Moorer,

Kopiez, & Altenmüller, 2007; Guhn,Hamm,

了《布拉姆斯安魂曲》,就我記憶所及,這也是

1977),近年來,資訊科學家著眼於更高階

& Zentner, 2007)。最近有學者從心理學

當時舉辦的第一項公共活動。換句話說,廣大

的音樂訊息, 如: 和絃(Ni et al., 2012)、

的觀點來分析舒伯特的一些樂曲,引用情

公眾第一次組織起來表達哀思,第一次對那樣

調 性(Nol a nd & S a nd ler, 2 0 0 9)、節 奏

緒的環 狀模 型,把音樂中的恐懼、悲 傷、

的歷史悲劇抒發情感的方式,是一場音樂會。

(Cemgil, 2000)、拍節(Klapuri, Eronen, &

憤 怒、溫 柔……等 情 緒 的 心 理 反 應 及 膚

[⋯]保衛國家領空安全的責任交給了美國軍方,

Astola,2006)。

電反應,跟音樂特徵與段落設計相互印證

而引領人們走出悲痛的任務,卻交給了藝術—

(Spitzer, 2010)。這個研究論文刊登在「音

更確切地說,是交給了音樂。

驗與類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等,一些相當有力的工具,讓虛無縹緲的思 考與推理,變成可以一一解析的認知模型 與歷程。

音 樂 心 理 學 的 另 一 個 突 破,體 現 於 聽 眾情 緒 的 生理 指 標 測 量。雖 然 音 樂 的 情 緒表現力曾經 遭到某 些美學家的質疑 (Hanslick,1854),但回顧近年的情緒心理 學發展卻可以發現,有關巔峰情緒經驗的

樂分析」該領域的重要期刊,可說具有指標 性的意義,因為它鬆動了該學科的人文學 傳統,讓音樂分析不再僅止於研究者對於 樂譜文本的主觀詮釋,而是藉由客觀的生 理訊號測量,將聽眾的情緒變化跟樂曲結

以上這篇演 講,內容十分感性,在 網路上 廣為流傳。值得注意的是,神經科 學家達 馬吉歐(Antonio Damasio)在談到人類藝 術的功能時,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達馬

3


音樂與科學的當代邂逅

吉歐在《意識究竟從何而來?》一書的結

發現,年長者與重度憂鬱患者在聆聽放鬆

的情感鍵結、親代照應、依附行為,這些情

尾提到,藝術是「意識」送給人類的一份大

音樂時,他們的指溫呈現上升趨勢,年長

感聯結可以減低焦慮與恐懼,在壓力來臨

禮;由於人腦發展出反思性意識(ref lective

者偏好的紓壓音樂為國樂(Lai, 2004)。另

時避免血管功能受損與免疫力下降。

consciousness),人們開始去思考自己在宇宙

一項針對護理人員的研究顯示,聆聽紓壓

中的地位。在危急存亡之秋,人們有可能從

音樂可以降低血液中的壓力賀爾蒙、心跳

神話與宗教中獲得一股安定的力量,藝術

速率、血壓(Lai& Li, 2011)。賴惠玲教授

與音樂也由此衍生而出;藉由藝術,人們的

等人還比較了護理行為與音樂對於病患的

感覺、情緒、自我、記憶得以匯集並再現,

影響,結果發現,患者較喜歡護理人員演奏

藝術活動的參與者體悟於當下,展望未來。

二胡音樂或演奏直笛音樂;跟單純播放音

達馬吉歐借用了現代生物學中的重要觀念:

樂相比,護理人員的演奏更能減輕患者的

衡定(homeostasis),提出「社會文化衡定」

焦慮,且讓患者更容易入眠(Lai, Li, & Lee,

為中心」的護理學宗旨若合符節,在高齡化

一詞,他強調,藝術有助於維持社會的穩

2012)。慈濟大學護理學系的李麗花老師

社會中尤其具有不容忽視的發展與應用潛

定:

等人發現,讓罹患失智症的年長者以打擊

簡言之,藝術在演化中勝出是因為它們擁 有生存價值,並促進了福祉概念的發展。它 們有助於凝聚社會群體與建立社會組織;

(Sung et al., 2012)。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內 科的研究則發現,音樂可以緩解失眠症狀 (Chang et al.,2012)。

望及悲傷所造成的情緒性失衡。(Damasio,

臺北醫學大學的護理學系,近年也開始注

2012:338)

重音樂治療,研究議題包括以音樂來進行

從這個角度來看,音樂與心智科學的邂逅,

失智症患者的團體治療(Lin et al., 2010)、

似乎可以重新揭示藝術與美感教育的核心

以音樂減輕病患的焦慮(Ni et al., 2012;

意義,讓世人明瞭,數千年以來,音樂一直

Yang et al., 2012)。無獨有偶,輔仁大學的

的穩定力量。

of Music Therapy)所下的定義,所謂的音樂 治療,是利用音樂或音樂中的元素,作為醫 療與教育等場域裡的一種介入方式,這種 方式能夠讓個體、團體、家庭或社群提升 生活品質,改善其生理、社交、溝通、情緒、 智能、心靈、安適等方面的狀態。跟許多西 方國家相比之下,臺灣的音樂治療起步較 遲,其中位於花蓮的慈濟大學堪稱國內的 先驅。慈濟大學護理系的賴惠玲教授等人

4

SHS

心情(Nilsson, 2009),此外,歌唱課程也會 提升血液中的催產素(Grape et al., 2003)。 這些實驗似乎顯示,音樂就像是親友一般, 可以陪伴聽者或歌者,給 予支 持、帶 來溫 暖。音樂的這些功能,似乎跟「以人的安適

力。

京劇觀眾的手指溫度測量 中國戲曲源遠流長,綜攝了音樂、舞蹈、戲

護理學系也發現,給即將進行手術的患者 聆聽紓壓音樂,可以降低其呼吸速率、心跳 速率及血壓(Ko & Lin, 2012)。

根據世界音樂治療組織(World Federation

樂,可以提升血液中的催產素,讓他們放鬆

樂器演奏音樂,可以有效降低他們的焦慮

它們協助溝通;它們彌補了恐懼、憤怒、渴

為災難頻傳的社會,提供了一股溫柔而堅強

有實驗證明,在手術前給病患聆聽紓壓音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紓壓音樂之所以 能夠減輕聽者的焦慮,可能是透過催產素 (oxytocin)系統的作用。催產素是一種哺 乳動物特有的激素,如它的名稱所示,這個 激素在雌性哺乳動物生產時會大量釋放, 促進分娩,而母親乳汁的產生也有賴催產 素的作用。除此之外,催產素對於各種動物 行為也有相當廣泛的影響。它可以增進社 會認同、人際互信、同理心、夫妻(情侶)間

劇、服裝……等 元 素,其中以 京劇的發 展 較具革新精神,值得分析。京劇大師梅蘭芳 (1894-1961)在晚年創作了一齣《穆桂英 掛帥》,在〈捧印〉這場戲中,大膽突破文戲 與武戲的界線,以武戲鑼鼓來襯托文戲中 旦角的內心掙扎,成為他藝術生涯的壓卷之 作,而〈捧印〉這場戲,也讓筆者產生了濃 厚的研究興趣。 《穆桂英掛帥》描述的是一段發生於宋朝 的傳說故事,當時西夏王 造反,佘太君勸 穆桂英拋下與宋室朝廷的心結,為國效命; 穆桂英歷經一番內心交戰之後,欣然捧起 帥印,領兵西征。劇中,佘太君成功說服穆 桂英之後下場,便進入〈捧印〉末段的獨腳 戲。這段獨腳戲從【西皮散板】唱腔開始, 唱詞中透露,穆桂英雖然答允掛帥,但因多 年未臨戰陣,於是略感猶豫。在這段【西皮


跨理論 Trans-Theory

散板】的第三、四句之間,穆桂英擔憂著出征 的種種難題,此一內心掙扎由大段啞劇與鑼鼓 來表現,相當動人。 為了探索梅蘭芳的京劇藝術境界與其感動力 量,筆者招募了38 名喜愛戲曲的成年人,在他 們觀賞兩次〈捧印〉時紀錄其手指溫度。為了 探討戲曲熟悉度對於觀賞行為的影響,筆者請 參與者回答一些有關戲曲知識的選擇題,再將 答題總分最高的15 名與總分最低的15 名分別 歸類於「熟悉戲曲組」與「不熟悉戲曲組」,比 較這兩組參與者的手指溫度。虛線代表第一 次觀賞、實線代表第二次觀賞。由此圖可以看

界定跨科際 Framing Trans-disciplinarity

到,僅有「熟悉戲曲組」在第二次觀賞時,於第

350 秒至第500 秒有顯著的指溫升高現象,其 餘三條曲線都沒有明顯的起伏,這個有趣的結 果,透露出觀眾情緒與美感經驗的一些特質。

蔡明燁、王驥懋、唐功培 編

Isamar Carrillo Masso、王驥懋、唐功培、許晃雄、許書銘、 黃昱珽、黃俊儒、喻 溟、陳政宏、陳貽照、蔡宗翰、蔡振家、 蔡明燁、蔡瑞明 著 (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In this book 01 臺灣與國際的接軌 : 跨科際思維與科學傳播 02 跨科際研究 : 文獻回顧以及研究議題 03 跨科際思維與範例教學原則 04 跨科際課程教學的實踐與反思 05 心理疾病在威爾斯的社區照護 06 跨科際視角下的科學傳播三階段論 07 中國科學紀錄片發展歷程 08 氣候變遷的理與盲 觀賞〈捧印〉時的平均指溫曲線。黑線為「熟悉戲曲組」、 灰線為「不熟悉戲曲組」,虛線代表第一次觀賞、實線代表 第二次觀賞。四條曲線之中,僅「熟悉戲曲組」在第二次觀 賞時,於第 350 秒至第 500 秒有顯著的指溫升高現象 ( 成 對樣本的 t 檢定結果為 p<0.05)。

09 最低度開發國家的氣候變遷調適因應 10 音樂與科學的當代邂逅 11 穿領域合作時專家溝通之困難 欲了解詳情,請來信 shs.trans.100@gmail.com

這說明了什麼呢?閱讀全文,請見《界定跨科際 Faming Trans-disciplinarity》

5


環境正義與科學民主化

環境正義與科學民主化 編按:跨科際專題討論會已經邁入第八場,前幾場主要在釐清跨科際概念,這場我們邀請到范玫芳教授,從 水資源爭議直接看到跨科際知識在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前不久,天下雜誌刊登了中研院院士朱敬一先生的文 章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提及財務、法律制度導致台灣快速邁向不公平,階級無法正常流動,有 能力的後繼者無法和財大權大的家族勢力相抗衡,形成世代、財富不平等,環境正義的問題也是如此,二、 三十年前的人製造了 PM2.5 的空汙問題,新生代的人卻要跟著呼吸 PM2.5 的空氣。許多社會問題都呈現類 似的不公平現象,期盼跨科際計畫能透過一次次的專題討論,提供解決問題的方向給所有關心台灣未來的人。 講者︱ 范玫芳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曾文水庫 Photo credit:Scott Lin@flickr,CC license

6

SHS

編輯︱黃群皓


跨實踐 Trans-Practice

攝影|楊力行

什麼是環境正義?

見排除在外,導致分配不公。

環境正義(Environmental Justice)的概念緣起

近年來,有不少 STS 的學者進一步探討環境正

於80 年代的美國,當時有許多少數民族社區

義運動該如何挑戰既有的科學,因為科學知識

面臨經濟、生態不平等的問題,在此之前奠

有時候會受限於議題敏感、權力不對等、特殊

基的民權運動基礎,促使環境正義運動者連

的政治結構,無法被有效使用,例如在美國,有

結環境、種族階級、性別社會正義等議題,挑

些大型的工廠時常製造汙染,但當地居民又依

戰既有的政治、經濟權力結構。有別於更早

賴工廠提供的工作機會,如果這時候廠商又提

之前的環境主義,以白人中產階級的觀點為

供很多政治獻金給官員,我們很難期待會有研

主流,關注稀有動物保育和自然生態保育,

究經費提供給科學家,去研究工廠排放汙染與

環境正義的論述奠基在既有的社會正義、政

民眾健康的長期關聯。這種情況下,過往偏向

治哲學思想上,關注範圍更廣,舉凡人們居

靜態的程序正義已經無法做出符合正義的決

住、生活、工作、休閒等地方都算是環境,探

策。科學應該具有不確定性、變動性,如果有新

討面臨環境利益風險時應該如何公平分

的科學知識產生,我們理當賦予居民參與過程

配,以及產生污染時該由誰來承擔、人們怎

的機會與權力,例如美國有些州的大工廠必須

麼跟自然界互動。

取得執照才能營運,取得證照的前提是獲得在

為什麼少數族裔的生活環境容易受到環境 風險的不公平分配?早期的環境正義研究比 較聚焦在其關聯,例如是否有充分的證據顯

地居民同意,等於是直接民主,一旦有更多研究 數據顯示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居民也有權力撤 銷原有的同意權。

示不公平是種族階級造成的?還是這些空間

環境正義運動所倡議的正義、永續健康概念,

分布只是反映房地產價格變動的動態性?也

若能被納入科學技術生產的過程中,有助於催

就是說,是廠商先設置汙染廢棄物,導致地

生更公平的技術,有別於傳統的量化風險評估

區價格下跌,窮困者、少數族裔才搬過去居

或是致病率這類過於簡化的計算,而是全面的

住。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種族階級、原住民受

涵蓋文化關聯性來考量。以蘭嶼核廢料為例,

壓迫、社會階級等其實是多重因素交互關聯

政府認為核廢料的輻射劑量在標準範圍內,避

的。近幾年,環境正義的研究強調空間尺度

重就輕的看待污染,但卻未有涵蓋文化的全面

的動態性,也就是某一個地方的政策、居民

性評估。

活動,會造成跨越疆界的多重影響,例如氣

環境問題牽涉範圍廣泛,有學者提出民主化社

候正義、全球電子廢棄物跨疆界移動、空氣

運,讓常民知識與專家知識能完整結合,例如

汙染。在地環境的特殊性、居民的行為模式,

共同參與社區研究、爭論科學的客觀性,試圖

都會影響到他們對有毒物質的暴露程度,因

在專家知識的高牆內納入常民觀點,重新建構

此,談論環境正義不能忽視在地知識、文化

科學知識,促使知識生產民主化,真正解決環

的多樣性,當主流文化以附屬地位看待在地

境問題。

文化時,往往在進行重大決策時,將在地意 7


環境正義與科學民主化

環境正義實例— 水資源爭議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

也提及開發工程行經數個斷層皺褶帶的疑

總歸而言,從開發設計到環評,過程中有諸

慮,但水利署開發單位認為現有技術可以

多疑慮,但環評通過後卻缺乏究責的機制,

2009 年的莫拉克颱風帶來嚴重的水患,其

克服地質,不願改善,工程進行後卻發生工

政府應有預警概念,施工過程盡量避免不

中以高雄小林部落遭土石流掩埋,四百多

安意外,像這類開發前評估與實際開發後

確定性。

人死亡,災情最為嚴重。常見的滅村說法

不符的情況,充斥在政府諸多大型工程中,

是當地位處順向坡,沒有做好水土保持且

環保團體認為應該引以為戒。越域引水也

種植淺根作物,政府也缺乏監督,瞬間豪

導致水資源分配爭議,官方以穩定南部供

大雨造成土石流,但在地居民認為是曾文

水為立論基礎,但訪談在地專家與居民,卻

水庫越域引水才釀成災害。

發現不符合經濟效益,質疑真正原因是為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計畫主要內容是 在高屏溪的上游支流-荖濃溪,興建攔河

了供應南科用水,學者也質疑泥沙淤積等 經濟效益問題。

越域引水計畫也透露出對原民部落的不尊 重,環評呈現的是有形資產,未將無形的

文化資產納入考量,例如布農族將荖濃溪 視為河川之母,開發案會破壞「祖靈」的神 聖空間,政府與土木工程專家傾向將自然 與土地賦予特定的金錢價格並將水資源貨 幣化,反映出主流文化與在地文化的衝突。

堰,利用東、西兩條引水隧道分別貫穿高

水文生態方面,開發單位認為上游引水不

小林村災後重建也引起居住安全評估的爭

雄縣桃源鄉、那瑪夏鄉的玉山和阿里山山

至於影響下游水泉或生態,但在地居民表

議,專家的安全評估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

脈,再經草蘭溪輸水管線到曾文水庫。工程

示,工程開始後不久,下游野溪已經有乾涸

政府參酌後,將部落劃分為不安全的風險

開發期間需要炸開山脈,生態學專家認為

現象。水利大型工程的開發往往引自美國,

評估級數,但在地居民認為,放眼歷史,現

是炸山的土石引發小林村災情,環評報告

專家的可行性評估未必能符合在地情況。

有荖濃溪平原是幾千年來氾濫造成,應該 學習大自然的包容性,而非以人為方式強 行改變環境,在此也顯現出災後重建倚重 專家,卻又忽略社會文化的脆弱性、文化差 異、社會的關係,居民只能在決策的末端參 與,不利在地凝聚。

高屏大湖 同樣位於荖濃溪流域,莫拉克颱風過後, 水利署提出興建高屏大湖 ( 又名:吉洋人工 湖 ),預定地目前是毛豆種植專區,但 2013 年環評沒有通過,至今仍然飽受爭議。此案 例著眼於生態環境,在地農民也擔心影響 原有的毛豆種植,比較特別的是在地行動 荖濃溪十八羅漢山段 Photo credit: 阿坤 Wang kun hung@flickr,CC license

8

SHS

進一步挑戰工程細節,依照水利署的規劃,


跨實踐 Trans-Practice

蘭嶼野溪整治工程 Photo credit: 賴鵬智 @flickr,CC license

將在高雄美濃旗山、屏東里港地區的台糖

家,但高屏大湖比較特別,本身屬於地下

據需求採用不同的植被,且特殊植被有助

土地上,設五個湖區,夏季引入荖濃溪豐

水庫還是平面水庫,在水利工程界都有不

於形成生態圈。芋頭田也有特殊設計,例如

水期的餘水,到人工湖內儲存,但在地居

同看法,專家間也有模糊地帶,例如水源

U型槽能緩解水流沖刷速度,在地工法也有

民質疑:

界定困難、是否會抽取到地下水等問題。

特定的規範,和社會文化、自然環境是相互

1.人工湖採用不封底設計,可能和地下

環評時,審查委員也認為政府對居民的疑

作用生成的,居民透過分工合作完成工法,

慮沒有提出具體說法,高屏大湖的問題持

也有助於當地社會凝聚。政府則是同質化

續爭論中。

作法,認為不同場域與空間皆能適用生態

水相交,是否能達到蓄水效果?

2.六月至十一月為豐水期,只有這段時 間有較多的溢流水,枯水期該從何處引

工法,忽略氣流、水流、雨季的分布,也突顯

蘭嶼野溪整治

新技術帶來的風險,例如固床工是溪流的

2012 年,天秤颱風重創蘭嶼,官方推動蘭

員認為傳統工法不好用、使用時間不長,在

3. 豐水期 本來 就有淹 水問題,改 成引

嶼綠島整治計畫,蘭嶼六個部 落都 有工

地居民也挑戰工程人員的文化霸權,儘管

水,是否會惡化淹水的情況?

程,編列預算高達1.7億,採用生態工法進

水泥堅固,但仍然無法承受大水衝擊,不當

行野溪整治,其中東清部落有爭議,暫緩

的植被也會傷害溪流生態圈。居民形成聯

工程,原因是在地居民和環團認為水泥化

盟並且透過網路尋求援助,在地非營利團

工程沒有考量在地特殊性,徒增環境風險

體也整理在地生態歷史文化資料,希望呈

與不確定性。此個案主要在探討,在地知

現工程對當地的衝擊,最後終於促使政府

識與傳統如何和環境文化相互形構,他們

招開說明會,暫緩工程。

又如何回應政府整治工法的風險與可信

過程中,在地居民呈現異質性,有民眾認為

度。

生態工法也可以有效防洪。在地知識可被

應他們的質疑與立論。此外,當地自來水

族人和溪流有相互依存關係,例如飲水、

理解為不斷透過協商、混合產生的知識體

公司挖了十三口深水井,居民觀察到水井

洗澡、攔水接管到部落使用,生老病死都

系,這也涉及多元行動者的協商,環境治理

開挖以後,溼地變乾地,原本一天只需要

和水息息相關,他們也從生活經驗得知溪

知識是可以在社會脈絡中不斷被重新定義

兩次灌溉,其實不需要人工湖,所以居民

水的流向會隨時間改變,例如流域旁的芋

的。

和長期關注在地生態、水文的專家結盟,

頭田,大水來的時候隨時都可能淹沒,不

從三個個案可看到,環境正義帶來政治轉

並由環保團體召開研討會,邀請專家討論

適合長久經營,除非特殊祭典需要,否則

變,在尋求更永續、更正義、更民主的社會

是否有替代方案,荷蘭的專家認為,高屏

不會開墾芋頭田。

時,我們需要的是公民不服從,透過公民行

政府的整治工法不只是人為改變溪流流

動,人民獲得資訊,進而參與互動,才能重

向,還會影響灌溉水泉。在地工法是採用

新建構更美好的社會。……(全文請見SHS

水進高屏大湖,是否要抽地下水,造成 搶水?

在地居民分享經驗與觀察,認為八八風災 後環境變異,荖濃溪的水質汙濁,地下水 變少,淹水情形加劇,質疑開發效益和其 所帶來的環境影響,並且和環保團體、立 委合作,要求開發單位開挖試驗池進行試 驗,挖到地下九公尺時,發現砂湧現象, 十二公尺回填,環保團體認為某種程度回

地區的平原可以採用地下水自然補助方 式,不一定要興建大湖。 既定觀念是官方 VS.常民,環團 VS.工程專

上游沖刷下來的石頭堆砌成河堤,並且根

生態殺手,生物的幼體無法迴游。但工程人

部落格)

9


跨閱誌 Trans-Reading

獵「人」與獵「物」──

文化的歷史 形塑與推陳 文字︱ 李先達 臺灣大學 臺文所碩士班

獵生活習俗的粗淺想像。歷史上,早在日治時 期,針對臺灣原住民之舊慣調查實乃臺灣總督 府原住民統治政策中一項重要之施政作為,而 此作為之直接成果便是多冊的《蕃族調查報 告書》。例如,其指出布農族某蕃社的出草原 因包括:3

1.為了誇耀自己的勇猛。因為無人願意服 從未曾馘首者的命令。

2. 社民相信通姦者無法獵取人頭。通姦 嫌疑犯,為證明自己的清白而出草。

3.社民相信妻子若與人通姦,丈夫出草必 有所獲。故砍人頭歸來的丈夫更有理由斥 責妻子。 賽德克巴萊片場 Photo credit:sci@flickr,CC license

4.為了替父親、兄弟或親戚報仇。

人類文化形成,絕大多數源自於生活。如果不

槍」。法院的見解則終究回歸傳統習俗,摒除

再有人像你那樣活著,專屬於你群族類的那

這項爭議。

5.蒙冤者為證明自己的清白。不法之徒是 無法獵取人頭的。

種文化,是否也該跟著送葬?某種程度上,國 家的精神與意圖,嘗試保護這份多元性。

文化上,出草行為整體的記載,除了留下早期

利時,基於對傳統文化習俗,以及生活其間的

原住民生活樣貌之外,也為歷史、人類學等學

日前報載,1「原住民自製獵槍無罪」,原住民

人的尊重,原住民在特定條件限定下,可以持

科的研究提供極好的基礎。例如陳宗仁在研

「習俗獲尊重」,「法院前放狼煙慶祝」。配

有獵槍,進行狩獵,保有自身的文化。然而文

究原住民槍枝使用的文章裡,4 便根據《蕃族

合如〈獵槍的背後〉等評論文章仔細觀之,2

化與歷史是會進展的,同樣是一兩百年間會

慣習調查報告書》的描述理解泰雅族、賽夏族

事實上,原住民狩獵用的自製獵槍,早已除罪

發生的事情,從獵「人」到獵「物」,顯然「出

的用槍行為,進而引用並認同張旭宜的觀點:

化。根據《槍砲彈藥刀械許可及管理辦法》的

草」已經完全沒有 文化 上的容 身之 處。表面

「原住民出草獵人頭,並不是為了殲滅敵對族

規定,所謂「自製獵槍」,即「原住民傳統習慣

觀之,當代的、文明的有識之士當然不會放任

群或覬覦他人財物,取得人頭此一行為及其象

專供捕獵維生之生活工具,由申請人自行獨力

「殺人」成為合理的生活方式與內涵。在文化

徵意義,才是出草活動的重點,換言之,出草

或與非以營利為目的之原住民協力,在警察分

的歷史上,出草已然被代謝掉了。但如果重新

是一種儀式性的活動。」

局核准之報備地點製造完成。」報導指出,爭

細察原住民出草的底蘊,在所謂「野蠻」行徑

議在於該名排灣族男子,改造的是效能較佳

的外觀下,蘊含著不僅只是表面上林野動物狩

的「後膛槍」,有違內政部函示定義之「前膛

10

當其他中華民國國民無法擁有操持私槍的權

SHS

獵取人的首級,若是為了復仇,或者表彰戰功 與勇猛,尚屬一般文明可以直接理解的取徑。


Trans-Reading 但是說到,能夠「證明自己的清白」等情事,

在於大家均交集於對傳統的追尋與神入。」6

從獵「人」到獵「物」,原住民的傳統與生活,

則必須是該聚落文明中,長期發展下來衍生

筆者認為,傳統就在口傳的過程中,與史料

在自身的歷史進展裡面臨汰舊換新,新的價

累積的文化觀點,成為某種價值與標的在信

的累積裡,形塑了原住民族想共同記憶、區

值觀被引進,不合時宜的規條被廢止。然而,

仰中運作。文化的發展,其歷史的軌 跡,有

分彼此的本質要素。舊的元素進了新的時代

在此次的獵槍判決之中,吾人可以依稀拿捏,

賴學者專家仔細考察。初步直觀,也許出草

與社會,有了新的包裝。但傳統事物本身,仍

握有決策權的國家司法機構在面對少數、多

成功並且歸來的人,在傳統部族生活裡,理

舊是依靠原住民各族長久以來的生活習慣,

元文化的保存問題之時,依舊得回到人的本

所當然因為其「快意」與「宰制」的成果,部

與文化之多元特色來區別與樹立。光一個出

身作考量。當局自身,也需要新的、合宜的價

族間較有權力與知識詮釋行為的人,便對此

草的動機,同一原住民民族中,不同社群也

值指引,去思考人類生活的方式。除了單純

「光榮」事蹟(有益於部落發展)進行解讀,

還有不同的說法、不同的傳統。然而,這些差

以數量計數,也還有本質上的基底、是非必

使得素 樸 的 行為,漸 漸衍生 更多 的 指 涉意

異隨著文明與文化進展,在歷史中,逐漸一

須衡量。畢竟,奪走獵人的獵槍,與奪走作家

義。此中有些在時間裡固定延用了下來,成

同走向被封存的結局。

的筆、高空彈跳者的繩索,何異?

為「傳統」的基本組成。出草如此,獵取動物 在飽食與祭祀之間,有了更多的意義擺盪創 生,也是如此。是以亦有部分的漢人文明,廟 堂之內,特定節慶以越發豐腴的牲口祭拜來 表達敬意,成了約定俗成的事。 人 類學上,學者提出「異族觀 光」(Et h n ic

Tourism)的概念,闡釋原住民傳統文化在當 代觀光現象中所處的位置。5 其指出傳統的、 異族的文化,因為「異文化情調」的獨特性成 為某種表演者,供予前來觀看的人消費。

太魯閣族刀 Photo credit: MooGoo Lee@flickr,CC license

出草文化雖不可能置入異族觀光之中,然而 過往的出草事蹟,其異質性與隔閡感,實為 原住民的重要歷史特色──亦即「傳統」之 一。旁人與後人,對於出草(合法殺人)的過 程感到好奇與顫慄。如文章所言,各族的傳 統事實上是會相互競爭的,「……不同參與角

色的原住民,透過在觀光情境上的交會,所表 現出的一種族群內部的族群性再塑現象。而 這種族群意識得以再強化或再造的基礎,就

1.2013/12/18 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 headline/20131218/35515172/ 2.2013/12/25 台灣教會公報專欄社論:http://www.tcnn.org.tw/news-detail.php?nid=5995 3.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 《蕃族調查報告書.第六冊.布農族――前篇》(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8 初版), 頁 89-98。 4. 陳宗仁,〈近代臺灣原住民圖像中的槍――兼論槍枝的傳入、流通與使用〉, 《臺大歷史學報》36 期(2005,臺北)頁 87。 5. 謝世忠著,《族群人類學的宏觀探索:臺灣原住民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4 初版),頁 99-100。 6. 謝世忠著,《族群人類學的宏觀探索:臺灣原住民論集》,頁 110。

11


SHS SHS 跨閱誌

活動

達人學苑隊輔培訓營 文字︱吳奕萱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

達人學苑是一個協助學員「發揮才能、發 展技能」的營隊,過程中,隊輔需要引導 學員進行創意發想、討論與反思,既是團 隊凝聚的催化劑,也是維繫團隊氣氛的要 角。要想成為好隊輔,不只需要專業能力、 展現良好的團隊合作態度,還要能協助學 員把精采的創意在十分鐘以內的短講完 整呈現。為了確保暑期營隊的品質,並給 予學員最佳的協助,達人團隊特別籌辦兩 階段隊輔培訓營。第一階段培訓營於 5月

2日、3日揭開序幕,並在5月30日、31日進 行第二階段培訓,提供隊輔們專業的引導 能力。 鄒翔年老師利用團康遊戲做為培訓營的 歡快前奏,打破「先講授,後實作」的傳統 教學模式,以「做中學、做後學」的方式, 讓預備隊輔們先進行有趣的團康活動認

的過程中,學習的不僅是表演,更是信任

務,「說他們想聽的,才能讓他們聽你想說

識彼此,然後才介紹遊戲的名稱與要訣。

自己的能力、信任與夥伴的默契。最後,

的」,在課程中大家學著打破過去簡報的習

在融合破 冰與 學習的遊 戲中,預備隊 輔

老師以歌唱結尾,但大家的笑容自然而真

慣,在每個步驟中思考「什麼是聽眾有興趣

們能夠愉快地掌握團康遊戲的精髓,像是

誠,彷彿面對高山與海洋、聆聽蟲鳴與鳥

的、怎麼樣的說法對聽眾來說是好吸收、好

「團康的翻轉教室」,是十分跳脫框架而

吟那股純粹的快樂。

記憶的。」滿滿一天的課程,訓練換位思考

精妙的安排。

設計,並且搭配視覺效果、邏輯架構、強調 技巧的輔助,各組以三分鐘的簡報練習作

除了活絡團隊氣氛,一位引導者不可或缺

身體是快樂的,能夠有互相協助的夥伴是

的,是對自我的了解、對他人的信任以及

快樂的。肢體課程教會我們的不只是利用

突破挑戰。廖家琛老師帶領大家體驗開發

身體,「當我們認識身體是多麼脆弱後,

肢體,在廣闊的空手道室內,預備隊輔們

我們就不會輕易地去傷害彼此;當我們認

自由地伸展、表演,從肌肉、皮膚、聲音、

識身體是多麼強韌後,我們就不會輕易地

表 情,老師利用一回回快節奏的變 換 指

失去信心。」除了act out of box 以外,尊

「每位老師強調的都是『簡單』,最簡單的

令,激發大家在短時間內發想新的肢體表

重自我、尊重他人才是我們在這門課中最

元素往往是精采發想的開端,從簡單延伸

達方式,讓創意因適當的壓力而迸出新火

大的收穫。

到複雜,我們才有無窮的創造力。」短短兩

花,我們用盡身上每一個能夠說故事的部 份進行演出,體會著如何用身體與自己、 他人對話。老師不吝於鼓勵,也在大家有 困難 或卻步時 給 予空間,溫和而 耐心 地 給予提示與鼓舞,終於讓所有人都能戰勝 自我,經過幾個小時的課程後,走出體育 室的我們彷彿都已經煥然一新!開發肢體

12

「快樂,其實就是這麼簡單。」自在的運用

SHS

學會培養默契與自信後,林稚蓉老師示範 了一場精采、吸引注目的簡報應有的「五 力」。目標力、架構力、內容力、設計力、表 達力,簡報不僅是鑽研如何製作投影片的 技術性工作,更是如何表達、如何說服的 講究表演。了解聽眾是準備簡報的第一要

為最後的學習成果展現。在不到半小時的 準備時間內,或許簡報的表現不盡完美,卻 看到了所有人的成長,精采而成功地呈現了 各組的特色。

天的培訓營填滿了精采與收獲,從團康引 導、肢體表演到簡報能力,預備隊輔們學習 成為一位良好的引導員,也學著做真實的 自己、值得信任的夥伴,相信在暑期的達人 學苑中,大家能努力扮演獨當一面的引導 者,並且將所學應用在未來生活的各個面 向中,將所學內化為生命的智慧。


跨科際教師教學分享會

找回人與土的連結 -- 生態旅遊與教學 文字︱南區推動中心 因應多元化社會,許多議題須結合不同領

境並永續當地人民的意義。」陳老師以多

在上述的社區營造過程,陳老師與其他教

域的專業,才能深入議題的根源並解決問

年累積的「台灣經驗」,將生態旅遊的社

師合作,將教學、研究與之結合。在課程中

題。教師要如何結合其他領域課程,將社會

造 過 程 歸 納為四個階段:總體 資 源調

除了專業訓練,陳老師亦相當重視學生的

議題融入課程,是我們非常關心的。SHS計

查、居民及組織培力、遊程規劃設計、

調查與實踐能力,從動物調查、人文產業調

畫南區區域中心本次分享會以「生態旅遊」

建立與維持經營體系。在各階段當中,

查、實習到社區駐點等,希望藉此訓練學生

為題,邀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副教授─

陳老師特別強調第一階段「核心資源」的

的溝通協調與創意發想能力。而跨科際理

陳美惠老師,以及南華大學跨科際課程計

調查與評估,每個地方都有不同於其他

念也在這樣的課程中體現了,唯有透過實地

畫教師─旅遊管理系的許澤宇老師,與我

地方的核心資源,如此才能夠形成差異

參與,才能使生態保育、永續經營不再只是

們分享他們的課程規劃與理念。

性。以社頂部落為例,其核心資源就是梅

空談。

花鹿,港口地區則是茶文化。今天台灣許

擁有多年社區營造經驗的陳美惠老師,雖

多地方就是因為缺乏差異性,導致許多景

未參與跨科際課程計畫,但是她的課程設

點觀光內容大同小異。第二階段為凝聚共

計原本就與跨科際計畫目標相符。陳老師

識、組織分工、教育訓練等,此階段往往會

希望從教育開始,培育更多和她一樣的「生

經過「對抗衝突到合作共生」之過程。第

態保姆」。陳老師表示,台灣最特殊的地方

三階段為遊程規劃、解說服務設計和遊客

就是具有非常豐富的生物、人文多樣性,然

服務作業等,在此階段「創造」是很重要

而多數人卻不知道如何將這些多樣性轉化

的部分,須結合不同領域的人才,同時也

成文化財或環境財,不是破壞就是視而不

是建立生態旅遊服務體系的重要環節。最

見。而在推廣生態旅遊的過程中,陳老師也

後在永續經營方面,除了生態、經濟要永

常遭受社區居民的質疑。這一路儘管不容

續,陳老師也強調社會永續,希望在推廣

易,陳老師的努力已開始有了成果。

生態旅遊的同時,也能讓年輕人口回流偏 什麼是生態旅遊?根據生態旅遊協會的定

鄉,平衡人口結構。

教師分享會下半場由許澤宇老師主講,其課 程以動物餵食議題為主題,由於學生對此 議題了解較少,所以先藉由保護區場勘引起 學生興趣,並且在課程中導入相關案例及理 論。某些地方因具備動物資源,帶動觀光發 展,遊客來到這些地方想要餵食動物,本意 是良善的,但是過多的餵食或是不當對待 動物的方式反而產生弊端,例如獼猴破壞 農作物或騷擾居民生活等。由此面向切入, 帶入生態旅遊的概念,讓學生思考「環境保 護」和「創造經濟利益」是否只能是對立的 關係,並在課堂之外利用社群網路和學生討 論相關議題。

義:「到自然區域有責任感的旅遊,保護環

最後,讓學生進行田野調查並和利害關係者

生態旅遊的社造過程

圖片提供:陳美惠 重繪:黃群皓

資源 調查 第一階段 總體資源調查

核心 資源評估

訪談,藉此了解該保護區獼猴餵食的問題及 該地觀光業所面臨的挑戰,引導學生產出可 以解決問題的方案,例如在當地組成解說

監測 與保護

資源

志工團,教導大眾正確的餵食觀念;製作解 說手冊、設計紀念品義賣等。結合管理學、 生態學等學門概念,希望藉由課程讓學生

溝通與 共識凝聚

第二階段 居民及組織培力

公約及 組織運作 章程

組織 分工

組織

教育 訓練

第三階段 遊程規劃設計

遊程 規劃

解說服務 設計

以利害關係者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客觀分 析議題,進而尋求解決方案。 跨科際旨在培養學生在面對真實世界議題

遊客服務 作業

創造

時,能以多元及開放之態度,結合不同領域 之專業,共同尋求解決方式。然而跨科際教 育並非一蹴可幾,如同生態旅遊,需要參與

第四階段 建立與維持經營體系

建立 生態旅遊 服務體系

經營

者對此觀念理解與認同,方能完善跨科際 人才培育之目標。 13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