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抽了海洋的水

Page 1

9

誰抽了海洋的水 我們從不覺得自己需要對海洋負上任何責任。

789888 073702 本書誌採用環保大豆油墨印刷

Breakazine! 021

ISBN:978-988-8073-70-2

突 破 書 誌 |www.breakazine.com|Volume21|HK$29|

021

她只是人類的附屬品、消費品, 是用來看的、吃的、炒的、玩的。 我們逼她吞下千萬噸的垃圾, 再要求她不斷吐出海鮮。

對,這故事很殘忍─

但我們就是對海洋予取予求, 只因她不會發聲,除了緩緩浪花拍岸。 海洋像香港一樣,正在死亡。 我們還來得及醒覺嗎? 在這關鍵時刻,Breakazine!選擇離開城市內陸,走到岸邊海上,

誰抽了

海 洋 的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旅行家、生態協會 協作

謙卑認識真實的海洋世界,再思岸上人對海的無理侵佔; 為即將被單一發展吞噬的泥灘生物發聲,

城市人吞噬海洋的殘酷故事

為走投無路的中華白海豚呼喊,

香港百年填海史

記錄香港漁民對本土水域最深切的觀察。

P.10

海洋 = 海鮮?水族館?垃圾箱? P.20

站在茫茫大海中心,我們呼喚你同來守護海洋……

填可 海持 、續 漁發 業展 與

填 海 、 漁 業 與 可 持 續 發 展

4 種海洋持分者的最後呼喊

P.30

100人拯救龍尾大行動

P.96


目錄 Contents 誰抽了海洋的水 序 /4

Part A : 被埋葬的海洋 昔日,天后門前是一片海 /6 今天,維港只剩下一條河 /8 4 個兩岸發脹的故事 /10 現在,我們在夾縫下看海 /12 未來,我們繼續埋葬海洋 /14 密鑼緊鼓的填海大計 /16

Part B : 被吃掉的海洋 海鮮哪裏抓? /20 魚在哪裏養? /22 海產吃什麼? /24 魚樂無窮麼? /26 填海用什麼? /28

Part C : 被抽水的海洋 被消失的龍尾 /32 不能轉彎的海豚 /38 誰能從海裏種出魚來? /44 我們還能靠海吃海嗎? /50 小結 /56


顛覆.Arte / 鄺志傑:潛水雕塑 /60 生活.Xphotos / Samson:愚公填海 /62 集體.Memories / 勇先:填出「多啦 A 夢」的僭建國度 /64 大國.In person / 包記:一個海島的意義 /66 社會.XYZ / 陳劍青: 「增加土地供應」的荒謬 /68 信仰.Liberator / 陳家富:人不是大地的主宰 /70 電影.Move It / 拉容:在極地重建敬畏 /72

通識 Helper

聯想.Mindmap / Costa Chan:香港有海洋教育嗎? /74 海洋.Q&A /76 關於海洋的延伸閱讀 /78 Further Project /80 海洋.Keywords /81

結語:站在海洋中間發聲 /82


text/ 梁柏堅

失去生命的 【埋葬】把 東 西( 如 屍 體)掩埋在土裏,亦可解作滅 絕,例句:林姍姍說: 「願把 愛情埋葬化作塵埃」 。

被埋葬的 自 主、 亦 非 自 【被】非 願, 描 述 個 體 的 個人自主權受制於外來權 力,例句: 李旺陽被自殺, 艾未未被失蹤。

4


一場風災突襲,150 公噸聚丙烯膠粒隨海四

如何成為填海的百搭理據?愈問下去,我們愈

散,把我們的目光帶到海洋生境的保育。

是看見政經權力的赤裸。

幾條海豚怠工,拒絕在不斷倍增的旅客前聽令

在利字當頭的發展權力面前,任何仁慈憐憫都

表演,我們開始驚覺海洋生物並不是我們慾望

被藐視。我們看着海洋被活生生地埋葬,即使

的奴隸。

旁人呼喊得聲嘶力竭,殘酷不仁的故事仍然照 着原來的劇本,一幕一幕的發生。

但當我們開始重新關心海洋,卻發現這個百多 年前仍是漁村的香港,漁業已被趕絕;無敵豪

風災激發起很多青年人對海洋的關心,自發走

宅海景、傾倒基建廢料,成為肆意填海的絕對

到海灘清理膠粒,這是一場公民覺醒運動的萌

理由;中華白海豚在新機場跑道的工程面前,

芽。隨着愈來愈多人響應呼召,今天無視海洋

將被驅逐出境;能在 200 米範圍養活 200 多

呼冤求救的名字,將被記住,有一天要為海洋

種生物的龍尾泥灘,竟不及改建成千篇一律的

的死亡,負上全責。

人工沙灘,更合符地主期望…… 今天,我們選擇為海洋站台,為海洋發聲。 據說,我們地少人多,不填海不成;但我們的 土地到底是不足夠,還是被誰扣起了?我們的

你,一起來,好嗎?

人口增長為何一而再的被錯誤高估?這高估又

021

5


被埋葬的海洋

text/ 山地 photo/ andy model/ louis

今天,維港只剩下一條河 8


個半世紀以來,香港土地不斷被人工膨脹。 昔日維港水深港闊,兩岸相距 2,300 米; 今天已大幅收窄,只剩下 930 米。 7 步上欄的劉翔,每步距離 1.96 米, 500 步之內,就能由灣仔跑到尖沙咀。

7 步上欄的劉翔:步幅 1.96m,只需 474 步就到彼 岸,假如每秒一步,8 分鐘便完成。

香港男士:平均步幅 0.63m,步頻以每秒一步計, 行 1,476 步,需時 25 分鐘可達彼岸。

香港女士:平均步幅 0.57m,步頻以每秒一步計, 行 1,631 步,需時 27 分鐘可達彼岸。#

#

註: 一 般 人 的 步 幅 為 身 高 的 37%, 香 港 男 士 平 均 身 高 為 1.71m,故平常步幅為 0.63m;女士平均身高則為 1.58m, 平均每步幅為 0.58m。劉翔跑 110 米跨欄,能跑 7 步便上 欄,比一般人的 8 步為快,平均步幅可達 1.96m,超越他 1.88m 的身高。可能因此,經常拉傷腳筋。

021

9


掉: 除 【吃掉】吃 了解作把 東西咽下,也有把東西奪 去(主席把善款吃掉了) 和消滅(我們要把敵人通 通吃掉)的意思。

被吃掉的 自 主、 亦 非 自 【被】非 願,描述個體的個 人自主權受制於外來權力, 例句:李旺陽被自殺,艾未 未被失蹤。

18


我們以為只有海鮮才會被吃掉,誰知我們的胃液正在消化海洋。 我們以為海洋是個大魚缸,可放在櫥窗給我們消費娛樂,誰知我們正在消滅海洋。 我們以為汪洋大海永遠海量汪涵,大方吞盡所有垃圾,誰知她已消化不良。 我們以為海洋永無止盡,誰知我們慾望永無窮盡,不斷挪移地界,吃掉海洋。 請暫離陸地,進入海洋,換個角度,去看海洋怎樣被吃掉─

p.20 海鮮哪裏抓?

p.22 魚在哪裏養?

p.24 海產吃什麼?

p.26 魚樂無窮麼?

p.28 填海用什麼?

021 19


被吃掉的海洋

text/ dydy illustration/ benjamin

魚在哪裏養?

西

海鮮,香港人吃得很「俺尖」。例如,魚一定要活要大,要 罕有,最好還要是野生,因為「養殖魚點夠野生魚彈牙、鮮 甜呀」!但現實是,我們哪來這麼多野生海魚?(參考上一 頁的資料)就算你再挑剔,也只得接受,我們未來的海鮮水 產,大多是從養魚場出來的。此時,世界各國的養殖業也正 在高速發展;但香港的魚排卻因為無人繼承、海水污染,正 逐漸沒落。

東 南

新界

現 時 香 港 有 26 個 養 魚 區,1,015 個 養 魚 戶, 佔香港海域總面積約 209 公頃。 因為香港西面水域受珠江較混濁的淡水影響, 水 質 不 佳, 所 以 魚 排 集 中 在 東 面 海 域, 如 西 貢、大埔、南丫島等對出的海灣。

A. 沙頭角 B. 鴨洲 C. 吉澳 D. 澳背塘 E. 西流江 F. 往灣 G. 塔門 H. 較流灣 I. 深灣

J. 老虎笏 K. 榕樹灣 L. 糧船灣 M. 吊彬灣 N. 大頭洲 O. 雞龍灣 P. 滘西 Q. 廟南笏 R. 布袋澳

V

S. 蒲台 T. 索古灣 U. 蘆萩灣 V. 馬灣 W. 鹽田仔 X. 長沙灣 Y. 鹽田仔 ( 東 ) Z. 東龍洲

當 香 港 養 魚 業 步 入 黃 昏, 世 界 各 國 正 積 極 發 展 本 土 養 魚 業。面對海洋資源枯竭、污染增加等等,未來捕撈漁業只 會每況愈下,人類將需要更多依賴養殖業提供的海產。根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2012 年全球漁業的總生產量將達 1 億 5,730 萬噸,當中 6,730 萬噸為養殖的,約佔 42%。

大嶼山 芝麻灣

X

目前 5 大水產養殖國為: 越南 (4.46%) 中國 (61.35%)

現時全球養殖水產,9 成來自亞洲。當中以中國佔大多數, 每年共養出 3,670 多萬噸水產,佔全世界的生產超過 6 成! 印度 (7.76%)

22

印尼 (3.85%) 孟加拉 (2.19%)


沙頭角海

香港的海岸線 全 長 1,100 公 里, 有 不 少 天 然 海 灣。 船 灣 海、 企 嶺 下 海、 糧 船 灣、 牛 尾 海 等, 全 都 背 山 面 海, 平 靜 而 水 深, 最適合養魚。

吉澳海

B

A

C D E

大埔

F

Y

G

赤門海峽

J 船灣海

70、80 年代為本地養魚業高峯 期。1988 年, 全 港 有 28 個 養 魚 區, 超 過 1,800 個 養 魚 戶, 還 有 近 1,300 人 等 候 申 請 養 魚。 魚 排 多 為 家 庭 式 作 業, 一 家 人 合 力 打 理 一 至 兩 個 魚 排, 面積不超過 300 平方米。

H

大灘海

I

企嶺下海

K

W

西貢 養魚戶會把收成魚批 發, 賣 給 海 鮮 船 或 鄰 近 海 鮮 酒 家。 他 們 亦 會 於 假 日, 在 碼 頭 附 近 出 售 給 遊 人, 如 西 貢 碼 頭 周 六、 日 常 聚 滿 漁 民 小 艇, 向 遊 人 招 手, 好 不 熱鬧。

N

O 西貢海

M

Q

L 牛尾海

糧船灣

P

現 時 剩 下 的 本 地 漁 戶, 多 會 選 擇 養 高 價 魚, 如 龍 躉、 石 斑 類, 早 已 不 會 再 養 黃 腳 𩶘 或 黃 立䱽等便宜的貨色。

九龍 清水灣

東博寮海峽

香港島

U T

南丫島

1990 年 起, 政 府 怕 養 魚 業 持 續 發 展, 令 海 水 水 質 變 壞, 所 以 停 止 發 出 養 魚 牌。 面 對 內 地 魚 競 爭, 加 上 本 地 漁 民 年 紀 漸 大, 政 府 支 援 不 足, 養 魚 業 開 始 式 微, 部 分 漁 民 索 性 出 售 魚 排,轉為岸上人。

R

香港人喜愛吃的本地養魚: 花尾龍躉

Z 藍塘海峽

紅鮪

S 老虎斑

聯 合 國 估 計 2020 年, 我 們 吃 的 海 鮮 供 應,有超過一半來自養殖;未來發展下 去,養殖的魚蝦蟹甚至會超越飼養的牛 羊豬,成為人類的主要糧食供應。

其實,香港除了發展地產,是不是更應 該依從地利,發展水產業?

青斑

火點

021 23


被抽水的海洋

text / 山地 research/ 冰 photo / andy + 山地 + samson + ike + cyril

30


被消失的龍尾 去過大埔的大美督,總會留意到燒烤場外,有一 片泥灘。其貌不揚,也名不經傳,稱為「龍尾」 。 龍尾之名,原指八仙嶺大龍脈之邊陲,意象吉 祥。既是邊陲,就盡收八仙嶺 7 條河流的滋養, 也盡得吐露港羣島的守護,是海洋的聚寶盤。 短短 200 多米的泥灘,孕育超過 200 種海岸生物; 但尋寶者發掘的,卻是這地的經濟價值。 話說,早在 90 年代末,有人想龍尾揚名立萬,建 議來個泥灘大翻新,把它「發展」成人工沙灘, 打造成「大埔淺水灣」 ,甚至是「港版芭提雅」 。 如此,經濟被帶動,地價勢必翻幾番。2007 年特 首拍板,鄉紳拍掌,地產商熱列歡迎,就連環評 公司,也舉手支持。今年 11 月,工程進行,龍尾 將被消失,誰還能阻人發達? 「這是怎樣的發展思維?」Dickson, 「自然生態論 壇」發言人,卻要阻人發達,守護這天然寶地。 他說,他不是環保人士,只是一個愛海洋的陸地 人類。因為看不過眼,要為海洋說句良心話。

021 31


被抽水的海洋

龍尾的生命觸動 「我們填海會諮詢公眾,但從不諮詢海洋,她才是真正 的持分者。」

為海洋作媒 Dickson回憶說,他與海洋的第一次邂逅,是在東坪洲。

Dickson,黃志俊,自 2007 年起,就多次與版友組織 社會行動,反對龍尾建沙灘;今年起,更四出主持講

「若不是跟大學老師到東坪洲浮潛,我不知道,香港原

座,反對政府 2039 年的填海計劃。他說: 「我不能不

來有這麼美的珊瑚。」因着那一次,從沒想過進修的

為香港的海洋發聲。」

他,用了兩年半時間研究東坪洲的石珊瑚;之後做過 環境顧問,也試過在海上尋覓海豚。近年從事環境教

怎樣發聲?他說最佳方法,是帶人親身接觸,讓海洋

育,平日的工作,就是帶同學到野外考察。

親自說話。 「當你親手接觸過海洋的生物,親眼看過海 洋的美麗,你也會被觸動,愛上海洋。」 所以他從不介意做媒。這些年來,帶人走到龍尾,去 發掘海岸生物之奇,與海洋邂逅,已不下數十次。 32

半生也與海洋結緣的他,無法不為海洋發聲。 「但我跟你們一樣,都是陸地生活的人,即使我讀生 態,也經常潛水,始終對海洋所知甚少。」


Dickson,黃志俊, 網名「清心」

他是謙卑,也是慨嘆。香港是漁港,擁有豐富的海洋

泥上的黑點,原是會蠕動的螺;蠕動得快的,是扮螺

資源,但我們對香港海域的生物所知甚少,本地的海

的寄居蟹。地上的一粒粒黃泥,是股窗蟹留下的痕

洋生態學家更是屈指可算。 「世界各國的政府都知道要

跡。隨意翻開一塊石頭,即見蟹仔急速躲逃,Dickson

保護海岸線,視之為資源,香港政府就只知道填海,

說「起碼有 7 隻 BB 蟹」 。龍尾果然是海洋的育嬰場。

隨便把海岸線拉直,把它石屎化。」 沒想到,一班怕熱怕濕的大人變成了小孩,在泥中發 Dickson 沒好氣地說,對於海岸,我們的概念就只有

掘新玩意。我第一次拿着活的海星,看牠百隻管足

沙灘,只有娛樂,所以龍尾要變成沙灘,歸康文處管

舞動;把海膽放在手,感受牠短刺的搔癢。附近釣

理,還要加個防鯊網!

魚的村民,見我們玩得高興,找來了一尾綠色的雞 泡。 「嘩,好靚!我都是第一次親眼見這稀有品種。」

但生物學上,海岸潮澗帶雖狹小,卻最富動力,也是

Dickson 是嘖嘖稱奇,說每次來龍尾都有新的驚喜。

濕地的一種。 「香港人只認識紅樹林濕地,所以龍尾 700 米外的汀九被認定為具特殊科學價值。但其實龍

第二次再來,時近黃昏。看着潮水漸退,先是一池海

尾泥灘位處鹹淡水交界,生境多變;加上是內港中的

膽,然後是一地海星乍現,有的還在糾纏交疊,像在

內港,水流緩慢,適合生物繁殖,是海洋的聚寶盤。」

交配。天漸黑時,四處也見蟹影閃動,體型比白天見 的更大,槍蝦的槍聲也更響。Dickson 在潮池發現海

於是,這個夏天,跟 Dickson 去了 4 次龍尾尋寶。

牛產卵,還有蝦虎魚在求偶。黑夜的龍尾,仿如一個 神祕國度,生機盎然得有點駭人。

與龍尾邂逅

連續兩次的邂逅,叫人驚豔,但帶來的,也是一份難以

第一次是 6 月一個晴朗的下午,太陽高照。踏足此

釋懷的憤怒─如此寶藏,為何被剷去?雖然今年 11

地,坦白說,第一印像是:一地石蠔,一腳爛泥,一

月工程便開始,我們仍是決定第三次去龍尾,還要找來

身汗臭。但跟他蹲下,定睛細看,驟見一地生命。

100 人一同去找 100 種生物,讓更多人與海洋邂逅。

021 33


雜色角孔海膽 x 森森

海鞘 x Andy

端鞭水母 x Joel 飛白楓海星 x 心竹

不明蠔殼 x Roger

飛白楓海星 x Andrew 雜色角孔海膽 x 阿航

不明幼蟹 x Choman

100人在龍尾 隆線強蟹 x Vibian

斑砂海星 x Hidy

不明生物 x Sam

沙粒中的生命 x Kee

飛白楓海星 x Stephine

雜色角孔海膽 x Jay

端鞭水母 x Carol 海鞘 x Michael

寄居蟹 x Roder

鉗蛤 x Avril 端鞭水母 x 雀仔

飛白楓海星 x 峯

寄居蟹 x Milchel 雜色角孔海膽 x Pam

沙鰍 x Edward

海鞘 x Wing

端鞭水母 x 傑


鼓窗蟹 x King Man

雜色角孔海膽 x Terry

無刺槍蝦 x KK

寄居蟹 x Triooper

縱帶灘棲螺 & 寄居蟹 x 小聰

飛白楓海星 x 穎彤

寄居蟹 x Iris

平軸螺 x KK

東方殼蛞蝓 x Carol

飛白楓海星 x 舒瑤

無刺槍蝦 x Bill

中華海參 x Nelson

100種生命觸動 飛白楓海星 x Cloris

寬額大額蟹 x Andromeda 雜色角孔海膽 x Andy

遠海梭子蟹 x Caren

寬額大額蟹 x Connie

黑海參 x Joan

飛白楓海星 x 小吉 海鞘 x 佳佳

縱帶灘棲螺 x 姍

斑頭肩鰓䲁 x Sid

鈍齒短槳蟹 x 梓然

雙斑舌蝦虎魚 x Betty

海膽殼 x Alvin 以上圖片攝自7月21日「100人再救龍尾行動」,詳情請看本書p.30-37。


社會.XYZ text/ 陳劍青

「增加土地供應」的荒謬

68


一說到 填 海, 總與 土 地供 應相關。 近年, 「 增加 土 地

難道香港會爆發另一場的嬰兒潮?似乎,我們「科學」

供應」成為政府、發展商、政黨常掛在口邊的關鍵詞,

的官方人口估算比小說還要科幻。

被視為是解決社會居住及人口問題的萬靈丹。然而, 我們 有 沒有 想 清 楚, 這看 似 順 理 成 章的「 增加 土 地 供應」 ,意味着什麼?

政府助長發展商炒賣 事實上,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置於一個沒有基本知識的

不能承受的 4%

基礎下,討論土地問題。

根據政府的如意算盤,未來 20 年內希望開發近 4,500

我們沒有為合理人口定上限的政策,沒有準確的人口增

公頃的土地,以應付人口增長。4,500 公頃,約佔全港

長估算,更不知有多少土地儲備,從何談增加土地供應

4% 的土地面積;4%,說出來很輕,其實代價沉重。

呢?我們的政府,一直不願公開政府在市區內擁有多少 土地儲備,只見到賣地表內的土地,像一匹布般長。

這 4% 意味着,我們的城市範圍將會擴充 17.4%,約兩 個半九龍半島的面積;意味着需要進一步填海,以製造

進一步說,不斷將市民推往私營房地產市場的房屋政策

千多公頃的土地,並要向新界徵收近 2,000 公頃的農

合理嗎?把 34% 的房屋土地分給丁屋、45% 撥作私樓,

地,佔現有農地面積的 1/3。這也意味着要向非原居民

只留下 21% 的土地作公屋,這政策合理嗎?如此看來,

進行 10 多次的殺村,現時 20 多萬低下層寮屋戶,將會

我們今天的居住問題,是因土地不足,還是土地錯配?

人人自危。郊野地帶進一步被發展,由新界西北的濕地 帶(如南生圍、豐樂圍)至新界東部西貢內的郊野公園

即或人口真的增多 140 萬,若果以啓德新發展區的模

(如白腊、白沙澳、深涌等) ,珍貴的自然環境將被破壞。

式,每 9.2 公頃的土地面積就能令 3.4 萬人安居樂業, 即多開發 380 公頃已經可以滿足到 140 萬人的需要,

如果我們接受了「增加土地供應」這說法,意味着我們認

為何又要多開發 4,500 公頃土地?

同了以上所有開發的合理性。但這是合理,還是荒謬? 政府刻意高估,又把反映現實的數字收藏,只不斷重

「科學」的人口估算

複,加強香 港地少人多、農地荒 廢的印象,我想目的 是顯而易見的─令增加土地供應的說法,不脛而走,

可能有人會說: 「未來人口增長這麼多,開發也是無可

合理化更多的土地開發,令發展商繼續在城市中進行

避免的事。」作為城市的一員,我倒要反問:每一個城

炒賣的地產發展─這是炒賣,與居住需求無關。

市不是有其人口上限嗎?官方估算 2039 年香港人口達 890 萬(現已修改至 2041 年有 847 萬) ,比現時再多

這叫我想起法國社會學家及哲學家 Jean Baudrillard 的

140 萬人口。這就等於我們要全盤接受人口過度增長?

話:我們失去了基本地理認知作參照,只能說純粹的

人口增長問題不應先以人口政策解決嗎?

象徵與符號。我們已墮入了後現代深淵,的確不知所云。

再者,過去政府 10 多年的未來人口估算,都出現「樂觀

註:詳細數字,請參考本土研究社的相關報告: www.facebook.com/localresearch

性高估」 。如 99 年曾經估計 2011 年將有 830 萬人口, 以合理化各種房地產及土地開發。但去年香港實質人口 只有 707 萬,只增長 30 多萬;而隨着零雙非政策的實 施,我們將會減少每年約 3 萬的人口增長。官方是憑什 麼科學理據,估算 30 多年後香港還可增多 140 萬人口?

陳劍青,浸大地理系哲學碩士,專研城市、土地及環境問題,本土研究社成 員、土地正義聯盟執委、反對香港被規劃行動組成員。愛閱讀、偵查、考察、 研究、分享、論述,認為讀地理,就是要彰顯地方的道理。 021 69


結語

text/ 梁柏堅

站在海洋中間發聲 說到城市發展和自然保育,道理是淺顯明白的,但結

目的之好壞,在自然世界的生機盎然中,插下一刀

果往往是荒謬的。

又一刀無法逆轉的傷害,把無法自辯的生命一步一步 推向死亡。

雖然香港三面環海,大小海島無數,但我們對海洋的 認識卻十分有限。從原初毫不認識,到親身走到泥灘

經濟發展的方向一門獨大,老是對海洋打着填海的主

近距離接觸,到發現生命的興奮和喜悅,到閱讀了解

意,覷覦臨海豪宅的地產價值,海洋生命就這樣被人

政府文件和決策程序,到緊張、憤怒,然後哀傷。這

類的慾望悄悄地淘盡了。戈爾(Al Gore)在《絕望真

是我們這次探索海洋時所走過的心路。

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曾提及,科技的革 新能把人類的力量倍增,對自然世界帶來難以預料的

發展與界限 (Development and Boundary)

巨大轉變,同坐地球這條船的人類自也不能倖免。那 麼,當人類慾望以雷霆萬鈞之勢染指自然資源,我們 應當如何為慾望設限,讓人類和自然得以並存呢?

我們看見,發展的步伐勢如破竹,擋者披靡,誰提出 異議就是死板固執的發展罪人。但發展是為了什麼?

正如曾任環境顧問的黃志俊Dickson說,舉凡有什麼影 響環境的發展,都應該有3個階段的評估抉擇:一,為

82

這個社會用各式各樣的發展神話,把慾望包裝成需要,

了環境,不作發展;二,若真需要,先考慮其他可替

把私利包裝成公益;而擔當城市領導崗位的,公帑運

代的方法;三,若真要發展,也要找最合適的地點,

用因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求程序的完成,不問

把破壞減到最低。


然而,環評制度雖設定了,如何執行,仍有很多魔鬼

的前景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細節。時刻審視執行上的漏洞,不厭其煩地修正程序 的偏差,為制度把關,是我們這個社會每一個公民都

當金融地產成為城市發展的主調,其他行業的發展就

當盡的義務。

被犧牲棄守,他們的聲音、行業的掙扎就不再被重 視;當漁農業無法再提供本地每日基本的飲食,必須

無聲者的聲音 (Voice for the Voiceless)

從外地進口食材,處處受制的我們,就很難說得上可 持續發展。

土地開發,取易不取難。但什麼叫做易?什麼叫做

重視無聲者的弱勢聲音,不獨獨是由於社會公義,更

難?我們這個社會的邏輯是:反對聲音小就是容易,

是由於在這些微聲呼喊中,往往深藏着對我們每一個

反對聲音大就是困難。但海洋生物在推土機前求救無

人都很重要的珍寶─就像,當我們踏足過也許快要

門,牠們可以怎樣發聲?一向「靠海食海」的漁民,

「被消失」的龍尾泥灘,彎身觸摸過活生生的海膽海

四海為家,他們又能怎樣發聲?

星海參小蟹,我們才發現香港的獨特之處、值得我們 引以自豪的地方。

漁業的萎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隨隨便便說漁業沒 有前途、不值得發展,卻未必與事實相符─至少, 我們在全哥的魚排,看着交易以千萬元計、逆向銷售 往日本鹿兒島作魚生的鱆紅魚,就知道這個行業本來 021 83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