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_人人都可能參與的地區規劃企畫書

Page 1

「地區綠色環境資源串連規劃」

《依山小綠洲》 人人都可能參與的地區規劃 (專業者版) 企劃書

主辦單位: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單位: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學邑工程技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0


一、活動目標/頁2 二、規劃課題/頁2 (一)社區營造操作尺度仍小,區域規劃需有新的參與式規劃方法 (二) 「都市更新計畫」應具有地區規劃(綱要性)的引導角色

三、滾動式規劃願景的浮現:六大策略地區的指認/頁4 四、人人都可能參與的地區規劃框架實驗/頁7 (一)推動流程 (二)實驗操作範圍

五、工作坊內容/頁13 六、工作坊操作方式/頁17 附錄一、社區各階段工作坊/頁23

1


一、活動目標 本活動規劃希冀將社區營造過程的生活故事與紋理,轉化為專業規劃可以理解或 納入制度中進行對話的語言,落實由下而上發展具有在地共識基礎的地區再發展規劃 願景。 三個主軸目標: 1.

建立具有歷史縱深觀點的社區規劃

2.

專業者引導的社區社群對話(參與式規劃、設計)

3.

跨專業領域的地區再發展介面對話框架(制度接軌嘗試)

二、規劃課題 (一)社區營造操作尺度仍小,區域規劃需有新的參與式規劃方法 本計畫以文山區「仙跡岩北側生活圈」作為規劃範圍,期以多樣化、在地性發展 的綠生活觀點出發,透過由下而上的參與式規劃方法發展整體地區發展空間架構。 「地 區綠色環境資源規劃」旨在回應過往社區規劃僅能處理小尺度的生活與空間問題,單 一空間或議題,點狀分佈而顯得零碎或無整體規劃之結構性之瓶頸。因此自102-103 年度啟動具有區域規劃觀點的社區營造與地方溝通規劃工作,盤點與參與經營生活圈 1

網絡的社區工作,充實台北市建成地區落實參與式規劃之案例經驗、論述與工作方

法。104年起迄今,延續地區經營的精神,以依山地區為標的,除將視角聚焦於台北 盆地環境與建成住宅地區的共生方案,還進一步將都市設計專業的規劃語彙透過工作 坊、現地溝通討論等方式,拉近與民眾的距離,以期擴大社區營造、參與式規劃的實 際應用。 劉欣蓉老師曾提問過:「台北市如何從一個有公園進行參與式設計(地改案)的經 驗,到公民與跨領域專業都可參與編修的地區尺度的計畫,之間如何斷裂與如何再推 動?」此思考與本團隊迄今對於台北市邁向一個民眾可能參與的都市規劃模式不謀而 何,劉欣蓉也的確點出了參與式規劃在不同空間尺度上的操作需邁向下一個里程碑。

1

「大同區/雙連蓬萊町生活圈」(寧夏路、興城街周邊/民權里、雙連里) 、「萬華區/東園加

蚋仔生活圈」(東園街周邊/保德里、壽得里等里) 。 2


(二)「都市更新計畫」應具有地區規劃(綱要性)的引導角色 基地要進行都市更新必須符合已劃定為「都市更新地區」或是「都市更新單元」; 「都市更新地區」是地方主管機關經調查建築物與實質環境之公共安全、公共交通、 公共衛生、都市機能、社會治安及保存維護需求等所劃設;「都市更新單元」為進行 都市更新的基本單位,由土地及合法建築物所有權人依地方主管機關所訂更新基地規 模與自行劃定更新單元評定基準等規定劃定。 都市更新條例第5條:「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就都市之發展狀況、居民 意願、原有社會、經濟關係及人文特色,進行全面調查及評估;劃定更新地區,並視 實際需要分別訂定都市更新計畫,表明下列事項,作為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之指 導…」。

3


依據都市發展局委託學邑工程技術顧問股份 有限公司研究之「市郊區 (文山區 、北投區)都市 計畫通盤檢討作業基本資料調查委託專業服務 案」統計,文山區歷年劃設之都市更新地區及都 市更新單元數量及面積,顯示具有更新誘因並達 到更新目標的地區及單元,其位置均分布於人口 密集或商業活動較密集地區。另依臺北市政府都 市更新處提供之資料,文山區登錄有案之都市更 新案計有55件,其中27件已進入執行階段,22件 尚在審議階段。99年以前案件多已進入執行階 段,100年後之案件則仍多在審議。

現行制度中,都市計畫、都市設計、都市更 新與社區規劃的介面在制度上有明顯的規範性差 異,其中以社區規劃/社區營造的人文與故事盤 點內涵,對於既有都市規劃的影響可以說是被視 為是最為枝微末節、影響力最小的。過往至多僅能

文山區歷年劃設都市更新地及

單元位置(來源:學邑工程技術顧 問股份有限公司)

落實於地區環境改造計畫中,淪為社區尺度型的 空間硬體設計。是故,本活動設計是為積極思考如何將社區營造過程中許多匯集自在 地社區社群的故事、生活紋理(廟宇、水圳遺線、生活記憶)、多元社群的需求空間 (孩童空間、社區環境教育、高齡友善共餐)等內涵,透過參與式的討論手法,創造 與都市計畫制度接軌、對話的介面。

三、滾動式規劃願景的浮現:六大策略地區的指認 本計畫整合不同空間尺度的專業介面,分為地區規劃、環境設計以及社區營造三 個面向。以情境式的工作坊於社區現場與居民、地方代表、NGO團體等面對面溝通 討論,盡可能讓潛在性的衝突意見被提前討論,並從中找到具有彈性策略的規劃設計 方案。 前期已整理出多元的溝通方式,舉辦系列性工作坊(詳參附錄一、各階段工作坊), 4


理解生活圈特性及地區居民需求,並已指認二十五種依山地區的空間類型。規劃方案 亦已指認出保全地方紋理與水綠價值之操作空間尤為關鍵。 1.

空間串連─以水綠紋理/ 文史軸帶串連具改善潛力之畸零地空間;

2.

社群串連─凝聚社區議題/ 地緣社群研提地區環境改善共識與協力方案。

依據專家學者諮詢會議討論,檢討既有都市空間 規劃的觀點多缺乏防災與氣候變遷的思考,陳亮全老 師指出:「都市更新及都市計畫之間,需要有減災觀 念地都市環境整備計畫,整體的規劃觀,再進一步建 築整建,並結合由下而上的機制對話方式。」而蔡佳 明亦以都市計畫專業的角色提出,有關本計畫範圍 「在地文史的地區特質,建議以『公共設施』為前提,

陳亮全從減災調適的專業指

出地區計畫是綜合式的跨領域整 體規劃,氣候變遷的思考需更妥 適的鑲嵌於既有制度內才是永續

納入都市計畫內思考。」

之道

檢視以都市更新處主責業務,有關淹水潛勢、地 5


震避難等公共安全課題,因涉及跨領域專業、相關資料公開性不足、非屬建築物本體 老舊之相關判斷,影響所及,民國89年、91年所指定優先更新地區之劃設基準,需與 時俱進,納入氣候變遷、社會經濟與人文的全盤思考,使能促進地方的更新具有更好 的公共性論述與帶動。

經將防災安全的地理資訊套疊進計畫規劃範圍,可以發現不同專業角度切入所能 反映的地區更新迫切性有明顯差異,如何讓更新地區的指認更真切反映問題,避免以 建築物老舊情形等單一、硬體導向觀點為主的劃設,亟需不同專業的單位及公部門整 體討論與思考。經前期滾動式參與的過程,依據不同地區綠生活的模式,在本計畫的 生活圈範圍內,已指認六個策略地區作為再發展的定位,分別為:「景美溪舊河道、 十五份與舊聚落、煤礦歷史沿線、鐵道圳道雙軸、景美老街與舊渡船頭、興隆路三段 山腳」。

6


四、人人都可能參與的地區規劃框架實驗 (一)推動流程 以納入社區規劃觀點為地區再發展目標,希望能由下而上將地區環境規劃與現行都 市規劃制度接軌,建議研擬地區尺度的再生策略。 仙跡岩生活圈地區計畫: 以地區尺度的生活圈為觀點,研擬在都市計畫及都市更新層級間的「仙跡岩生活圈 地區計畫」 。規劃原則包括: 1.

納入社區規劃觀點:

(1)歷史紋理的保全 由於地區依據城市的整體發展及脈絡,過往曾有重要的灌溉水圳設施,運有重要煤 礦產業的輕便車軌路線,現今雖然這些灌溉、運煤的行為已不在,但現卻仍保有許 多歷史紋理(包括水圳、煤礦台車路線),這些紋理隱藏在建築後巷、保甲路中。 臺北市都市更新應將其視為在第重要文化資產,依據此紋理重新劃定都市更新地區, 避免在地特色資產逐漸消逝。 (2)水與綠基盤護育 依山地區環境雖位處山區環境,擁有蟾蜍山、仙跡岩重要的生態資源,然而目前住 宅區內的公園綠地零散,缺乏連結串聯關係。 (3)氣候變遷減災防災觀點 過往都市計畫及都市更新多以防災觀點考量,納入防災公園、防災建築的避難防災 7


觀點規範。然而城市發展更該以「減災」概念思考,應納入危害、脆弱度與風險2的 評估觀念。 危害(危險)度(Hazard) 與氣候相關的物理事件、趨勢或其物理影響。造成生命損失、傷害或其它健康 影響,以及財產、基礎設施、生計、服務提供、生態系統以及環境資源的損害 和損失。 暴露度(Exposure) 造成損失等不利影響的設置與區位。 脆弱度(Vulnerability) 容易受到負面影響的傾向。通常與該區環境與社會經濟脈落相關。 風險(Risk) (=危害度 x 脆弱度) 風險通常表述為危害性事件或趨勢發生的概率,乘以這些事件或趨勢發生造 成的後果。風險是危害(暴露度)及脆弱度相互作用的結果。 2.

地區綱要性的「都市更新計畫」: 依據「歷史紋理保全、水與綠基盤、氣候變遷減災防災」之觀點,結合社區生 活圈的人文歷史紋理,發展具綱要性的「都市更新計畫」。

2

參考哥本哈根暴雨應對準則 https://www.asla.org/2016awards/171784.html 8


(二)實驗操作範圍 本團隊參考當前都市更新空間 框架中所指涉之地區範圍、計畫範 圍、劃定更新單元的空間尺度,並新 增自行定義之策略地區範圍,嘗試 模擬本計畫研提之策略點空間(#6 興福里清水祖師廟及水圳遺線周邊) 所在街廓位置與都市更新潛在可能 的相應關係。由下圖可以發現,從歷 史整體性及空間連續性來看,水圳 遺線不是一個孤立的文化意義空 間,它需要周邊配套有包括故事聚 落( 許、劉)、產業服務設施( 碾米廠)、廟宇軸線等空間關係整體思考,始能更拉近歷史 片段與空間發展的脈絡,讓都市再開發的模式更具備整體性和歷史高度。

9


1.

以水圳沿線為主要都市設計操作核心地區:

2.

示範區週邊現況課題-水圳旁私有地難以整合發 展:

1.) 水圳沿線「線性」公有土地的分佈 2.) 私有地整併開發1500平方公尺以上的建築設計 3.) 地權分割影響街廓內建築型態的發展 4.) 沿主要街道細長的地籍反應其配地區位 5.) 民國57年景美納入台北市轄內後,經過市地重 劃,地籍分割已無法呈現原有土地發展紋理

10


3.

示範區週邊現況課題-建築型態未見反應帶狀式開放

1.) 示範區範圍內建築多為無電梯公寓或透天厝 2.) 同一建案具有2種建築型態的住宅市場 3.) 基地面積大於1500平方公尺就可產生集合住宅的建築型態 4.) 基地面寬影響建築型態的發展 5.) 建築型態、外觀、材質、顏色具有同一性之建築群落

4.

示範區週邊現況課題-主要開放空間週邊缺乏 鄰里性商業活動

1.) 調查範圍具有群聚效應產業為特種零售業,包 括油漆、磁磚、建材等種類,另修理業例水電, 也常與上述特種零售業群聚。 2.) 巷內多半以住宅為主,少有其他商店,偶有零 星之雜貨店或美髮店。 3.) 商業型態多在臨主要道路之位置,靜心國小對 面尤以其他產業(補習班)為主要產業。 4.) 調查範圍中以北邊尚有閒置空地。 5.) 零星辦公使用則位於建築物之二樓。

11


5.

示範區週邊現況課題-水圳後巷無法成為良好人行空間

1.) 水圳沿線多為兩邊1-4層樓房包覆的2-3米巷道,除了社區公園綠地並無特定 的開放空間。 2.) 空間感受後巷路寬與舒適度並無絕對關係,其空間營造大部分來自於居民適應 道路走向所營造的盆栽街景 3.) 視覺層次上, 2-3米寬的後巷反而比兩邊住房少的6-8米寬後巷來的豐富。

4.) 水圳紋理而形成的「彎道」,凝聚視覺焦點,在巷弄入口處帶來秘境之感。散 步其中,過彎處眼前的「蟾蜍山」 、 「街樹」 、 「盆栽」 與「堆疊的樓房」在遠 近交錯中形成文山區特有的巷弄風景。

12


五、 工作坊內容 針對前述的本計畫課題及推動策略,希冀藉由本工作坊,邀集都市計畫、都市設計、 都市更新及建築領域的跨領域專家學者,由本團隊提供前期社區營造擾動與訪談的 現況資料,期望透過多元視角的工作坊引領,集思廣益討論「好的都市更新計畫」 如何可能落實社區規劃的觀點,由下而上的推動地區再發展的共識願景,並後續落 實於制度之中。 (一) 主題:人人都可能參與的地區規劃(專業版) (二) 時間:4/13(四)下午1:00-5:30 (三) 地點: A.基地踏查地點:萬隆捷運站 2 號出口集合 B.工作坊會場:風箏人咖啡(文山區景豐街 48 巷 1 號)

13


(四) 議程: 時間 1:00-

內容 10 分鐘

1:10 1:10-

講者

【集合:萬隆站 2 號出口】 至變電所 Ubike 站騎車

50 分鐘

2:00

【依山小綠洲微旅行】 仙跡岩北側生活圈「都市更新地區」示範範圍水圳 沿線勘查,基地現況及歷史背景介紹。 (萬隆 2 號出口→變電所 Ubike 站→點 9、10→點 3 →景美運動公園→公共住宅基地→景豐公園→點 6 →風箏人咖啡)

2:00-

10 分鐘

2:10 2:10-

【風箏人咖啡廳】 抵達工作坊會場;休息片刻

15 分鐘

2:25

計畫階段成果說明 •

劉柏宏

依山小綠洲操作流程與推動參與模式說明 陳鳴誼 (融入文山區通盤檢討先期調查成果/學 聯)

• 2:25-

都市更新計畫操作示範地區簡介

15 分鐘

意見回饋與討論

全體

10 分鐘

分組工作坊操作說明

劉柏宏

2:40 2:402:50 2:50-

(跨領域,分兩組平均分配) 40 分鐘

第一階段:十種視角分析

3:30 3:30-

界專家學 20 分鐘

分享方案(每組 10 分鐘)

20 分鐘

組6-8

第二階段:評價

個人)

4:10 4:10-

30 分鐘

第三階段:修正方案

20 分鐘

分享修正方案(每組 10 分鐘)

30 分鐘

Q&A 及回饋

4:40 4:405:00 5:00-

者 (預計一

3:50 3:50-

產官學各

5:30

14


(五) 依山小綠洲微旅行路線

15


(五)預計邀請名單(部分仍邀約中,視實際邀約情況而定) 領域

姓名

職稱

專長

都 市 規 蔡佳明

學聯不動產資訊顧問有限公司 總經 住宅及不動產市場

劃、都市

理、 「市郊區(文山區、北投區)都市計畫 分析、都市計畫、

計畫

通盤檢討作業基本資料調查」委託專 國土規劃、網站及 業服務案 計畫主持人

不動產資訊系統規 劃

楊奕泠 林靜娟

學邑工程技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協 地理資訊系統、地

臺北科技大學 建築系助理教授

建築與景觀設計、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都市設計及 都市規劃與設計、 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 委員 地域文化與空間研 (2016) 陳維斌

究、生態研究

文化大學都市計畫與開發管理學系助 環境規劃、地理資 理教授

訊系統、最適化及 區位分析、環境經 濟學、生態經濟學

蔡厚男

國立金門大學都市計畫與景觀學系副 景觀建築設計 教授

空間規劃與永續發

內政部營建署「台灣城鄉風貌整體規 展 劃示範計畫」委員

環境與公共藝術

嘉義市都市設計審議會委員(2013) 臺北市政府都市更新審議委員會委員 (2002) 陳懿欣

淡江大學建築所博士班

建築、都市計畫

《眼底城事》編輯 王寶萱

台灣大學政治系、經濟系學士

政治、參與式預算

協助柯文哲市長在「參與式預算」 、 「公 規劃 民參與」工作 建築與都 袁如瑩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副總工程司

市更新

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 自然災害風險評估

林旺根

都市更新

長、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 金會房屋委員會 召集人 陳佳蔚

耕薪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16

都市更新


領域

姓名

職稱

專長

劉憲宗

劉憲宗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

建築、都市計畫

陳 邦 畛 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講師 (陳板)

社區規劃、建築設

新北市、新竹縣、桃園縣社區營造推動 計、參與式規劃設 委員

劉 欣 蓉 淡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建築規劃、空間與

(+助理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都市設計及 社會

林宜萱)

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 委員 (2016)

劉 建 億 都市里人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蕭松

專案經 社區營造、都市計

畫、都市設計

年旁聽)

防災與氣 陳亮全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 客座 國土規劃與防災科

候變遷

教授、臺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2016)

技計畫 、社經脆弱與地區 調適、研究與防災 社區推動

孫振義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副教授

綠色建築、景觀與 環境規劃、城市綠 化、熱島效應

都市更新 經營科、企劃科、事業科等代表;都市發展局代表 處代表

17


六、工作坊操作方式 工作坊流程參考 Geodesign 透明片套疊圖資的方式,以不同觀點視角及利害關係 人的角色扮演,進行圖資的分析及擬定方案,研擬最適合的地區再發展計畫,並適當與 後續都市更新計畫相關架構相互參照對話。

(一)Geodesign 參與式規劃新方法介紹 何謂 Geodesign?Geodesign 中的「地理」 概念涵蓋整體面向的大地生存支援系統,其 中: 

大地:包括土地、水體及空氣

地表:包括地下及地上

城鄉和建築:包括都市與鄉村及室內與 室外,另外還有一些中介空間

物體:包括實物、事件、概念及關係等。 Geodesign 中的「設計」一詞可以為名詞,也可以為動詞。作為名詞,它代表一種

直覺、洞察力或精神融合。作為動詞, 「設計是包含一種實體創造的思維過程」 。而設計 的最終目的是輔助、促進而不是規定、指導生活。以上所述,Geodesign 的定義可以簡 化為一種地理空間內的設計。此定義看似簡單,實則意義深遠,所有的設計都與它所在 的特定地點有關,進而關聯的所有相關資訊。考慮到我們生活系統的特質,其交叉組合, 相互影響複雜多變。在某一地理空間的任何一些創造或改變都會影響到其它各方面,所 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而 Geodesign 不僅能聯接基於科學和特定價值的設計系統,還可 權衡利弊、提供從不同學科角度的看待問題、提供一種解決衝突的框架與方法。

18


(二)工作坊操作流程

第一階段:視角 由工作坊活動邀請相關專家學者,根據本計畫擇定水圳沿線示範區域,以下列 空間規畫不同視角(如下表),分析思考示範區域所需考量的元素及空間,擬定適宜 的願景方案計畫,方案計畫須包括: 1. 都市更新地區範圍 2. 都市更新單元(包括重建、整建維護範圍) 3. 都市更新計畫方案 各組第一階段方案: •

第一組:Vision A→簡稱 VA

第二組:Vision B→簡稱 Vb

19


十種檢視視角: 1. 定位 Identity

基地位於文山區仙跡岩北側生活圈,近興隆路二段,目前 是住宅區,可針對區位條件研擬都市更新定位。

2. 都市生態 Urban Ecology

基地位於都市近郊地區,由南至北有仙跡岩、蟾蜍山,鄰 近景美溪,基地環境內有景美運動公園、興福公園、相關 學校的開放環境空基,近郊淺山具有豐富生態資源與價 值。

3. 產業/經濟發展

基地周邊以住宅區為主,興隆路沿線有花木市場及商業

Industry/Economic Development

區。

4. 歷史意義 Historical Meaning

基地中具有重要的水路資源,瑠公圳、霧裡薛圳遺線,仙 跡岩曾有煤礦,興隆路昔日扮演重要的運煤軸線,基地內 還有在地單姓許家聚落、劉姓聚落,具有重要的資源,新 建物不斷築起,如何看待這些歷史意義資源是必須要思 考。

5. 視覺景觀 Visual Impact

基地位於蟾蜍山及仙跡岩之間,道路端點可觀看山系景 觀,而範圍內具有水圳流經,水圳沿線端點可連結周邊公 園景色。可善用水圳遺線空間營造好的視覺景觀。

6. 交通動線 Traffic/Circulation

基地東側延伸興隆路可連結至辛亥隧道,西側則為羅斯福 路,再往河濱公園路段連結環河高架快速道路,兩者為主 要聯外道路,而基地興隆路尖峰時段,交通擁擠,水圳遺 線有助於思考人本交通的可能性。

7. 人行/自行車動線串連

鄰近基地捷運萬隆站、景美站皆有微笑單車據點供大眾租

Pedestrian/Bicycle Connectivity

借,基地範圍又有水圳,如瑠公圳、霧裡薛圳遺線,對於 基地規劃綠色交通串連有一定助益。

8. 環境品質

基地周邊有學校、住宅區等使用,未來之發展將對周邊之

Environmental Quality

環境品質造成影響。

9. 公/私有土地使用

基地內水圳遺線大部分土地為公有,有助於思考與周邊住

Public and Private Use

宅間的系統性的開放空間串聯可能。

10. 在地使用者偏好 Local Interest

基地環境老年人口、幼年人口邊多,未來發展需不同使用 者之參與及意見。

20


Geodesin 十種檢視視角圖面繪製過程影像示意圖

21


第二階段:評價

各組各專家學者選擇角色,扮演六種不同的利害關係人,並對另一組的方案進行評價, 利害關係人分別如下: 各組第二階段評價:

第一組:評價 Vision B

第二組:評價 Vision A

評價:紅色表示好,非常好→2 分、好→1 分;普通→不給分;綠色表示不好,不 好→1 分,非常不好:2 分。

利害關係人角色:

角色/組別

臺北市政府

地方社區

開發商

Vision A

Vision B

●●

地主

非政府組織

空間規劃者

●●

●●

圖、空總 Geodesign 工作坊評價示意照

22


第三階段:修正方案

各組針對第二階段另一組的評價,修正原本的方案,分別修正為 VC、VD 方案 修正方案 •

第一組→VA→VC

第二組→VB→VD

圖、空總 Geodesign 工作坊擬定最終方案示意圖

23


附錄一、社區各階段工作坊

24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