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見自由──親密關係的另一種觀點

Page 1

編者前言 蘇格拉底說: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生命目的就是「認識自己」。 工作、學習、旅行,是為了瞭解自己。 跟另一個人說話、共事、往來、同行、同住, 也是為了瞭解自己。 獨處時,做自己的鏡子, 在關係裡,做彼此的鏡子。 獨處時,會無聊,會恐慌嗎? 在關係裡,到底被什麼牽絆了? 不論獨處或關係,都是在照見: 「我需要什麼?我可以給別人什麼?」


越瞭解,越能夠獨立而健康的分享, 而不是被動、擔心的依賴。 從「瞭解自己」出發,探索親密關係, 不必再隨俗流轉,人云亦云。 沒有自由,不可能懂愛, 愛,是為了體現自由。


目錄

一、靈、魂、魄的三個面向 二、關係是鏡子,映著你,也照著我 三、配對 四、主體性 五、跟世間連結的慾望 六、對性慾的誤解 七、魄──您的身體,您的聖殿廟堂 八、魂──推己及人的真 九、靈──呼吸 十、台灣社會的權力位階 十一、穿透文化的壓迫性 十二、美感──生命的驅動力


一、靈、魂、魄的三個面向 認識自己,從何處下手? 靈、魂、魄,是一個很方便而清楚的認知架構。 魄(body/soma) 是身體,是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作業平台 魂(soul/ psychē) 是每個人獨特的價值系統、自我認同 靈(spirit/ pneuma) 是人性共同的嚮往,是生命至純至性的律動 每個人,都有靈、魂、魄的需求: 身體的需求是,能量流動、乾淨 魂的需求是,找到最真的自己,做最真的自己 靈的需求是,對準天地、對準最美的心 當魂接上了靈,靈灌到魂、流佈身體,我們的內心才 會有真正的寧靜,也會感覺活著的意義。


隨時隨地,都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 有沒有聆聽身體的聲音?聽到了什麼? 今天,有沒有做一件自己嚮往的事? 能不能在幾個呼吸裡,讓自己完全的安靜下來? 親密關係,需要透過靈、魂、魄三個面向來檢驗: 在關係中, 是否感覺到彼此對身體的接納、界線與自由? 在關係中, 能不能做自己最嚮往的那個人? 在關係中, 是否體驗到最自然最流動的連結?


二、關係是鏡子,映著你、也照著我 為什麼想在一起?我想要什麼? 每次親密的背後,什麼是我真正的渴望? 我知道嗎?清楚嗎? 我是怎樣的人,我不一定清楚,透過跟對方交往,才 會知道「原來我是這樣的人?!」原本以為自己很 OK 的,經過交往才知道自己心量很小,沒有安全感, 杯弓蛇影,嫉妒只是在掩飾自己的不安與沒有自信! 討厭自己的人,很容易討厭別人。對自己有很多的不 接納,對別人就會有很多的不接納。只有真的喜歡自 己,才可能不討厭自己。 喜歡自己,不是貪愛自己的魅力,不是對自己偏執或 美化自己。而是深深受用身心的狀態,在每一個當下, 感覺自己最自然最流動的狀態。 來往交流,是為了看到自己的真面目,因為對方的存 在,讓我明白自己所想所要,因此更瞭解自己。瞭解,


於是不會倚賴對方來彌補自己的空缺,瞭解,只為開 展自由的靈魂、成全彼此心中嚮往的真愛。 不論關係親密與否,人與人在一起,有兩個要件:一 個是照見自己,一是互相成全。戀愛亦然,可以更了 解自己,也可以相互成全。 戀愛,可以讓生命破繭重生,更自由更自在,前提必 須是完全接受,完全流動,有接受有流動才能體驗, 有任何抗拒就無法體驗。 嚮往什麼樣的生命? 不會喜歡自己狼吞虎嚥,吃完之後肚子脹脹的,沒有 消化得很好,或者拉肚子吧!為了減肥、又為了滿足 口慾,吃完了又去把它挖出來、吐出來,甚至故意吃 瀉藥,你不會喜歡這樣子糟蹋自己吧! 嚮往停得下來、靜得下來的自己。嚮往自然流動,與 天地、與世界有更真實往來的生命。


三、配對 在關係中可以做最真的自己,不怕失去,叫做配對; 不配對,就是無法做最真的自己。是配對就不可能擔 心會分開,一旦罹患強迫症,就會把「不會分開」當 成配對的指標,「永結同心」、「白頭偕老」就會變 成恐怖主義。 上帝造人,先要給人完全的自由,才能證明「從自由 裡會開展出最美麗的德行、性情」,在關係中,我們 需要給彼此完全的自由,才能知道彼此是否真的配對。 現在社會進展到普遍接受同居了。同居,就是可進可 退,契約不用訂終身的,隨時可以修改,可以反悔。 可以反悔不代表沒有信用,而是很認真地站在相互尊 重的基礎上,面對無常,不論分合,都相信彼此在尋 找最真的自己,沒有人喜歡在關係中看見自己的假。 契合、不適配的時候,就分開。不會黏著依賴,甚至 怨懟仇恨。


就算已經結婚了,也隨時隨地感覺契約是活的,這樣 想的時候,頭腦會變靈活,會有信心,不會再恐懼, 或抗拒無常。如果契約訂得很死,就容易死纏活纏, 恐懼不安,一旦保不住就走向玉石俱焚。 在平等的契約與無常之流中,願意一再續約,才是令 人讚嘆的真情。在活的契約裡,每個人會戰戰兢兢地 做最真、最嚮往的自己!


四、主體性 如果對方說:「我可以給你愛,但是不能給你自 由。」什麼是你的選擇? 當對方說:「我不喜歡你了。」該怎麼回答? 最好先思考過這兩個問題,再談戀愛。 要談戀愛,就要接受「大家都在找」。假設交往了五 年,才決定分手,並不是說原本很配對然後突然變心 了,而是,花了五年在嘗試,最後才確定不配對。往 好處想,五年後分手,比六年後分手,還划算吧!只 能接受「絕大部分人都不確定」,接受「不確定也可 以在一起」。如果等每個人都成熟才能去尋找,大家 不都 60 歲了! 唯一能做的準備,就是盡量讓自己更成熟,至少,感 情上可以自立,有接受分手的本事,至少,有可以給 自己幸福的本事。其實,不論是朋友關係或親密關係, 都至少要做到「不怕失去自己,不怕失去別人」。如


果你會怕,如果你禁不起分手,別人的內心會有恐懼, 會被脅迫,不敢跟你分手的。 離婚、分手,都是好事;是好事,才會分手。難捨能 捨,給彼此重生的機會,才是慈悲。 你可以決定如何對待別人,但是,不能決定別人如何 對待你,這就是主體性。有了主體性,就一定會尊重 對方的喜樂與意向,不是「要」對方尊重你的喜樂與 意向,尊重是「自然」,不是「要」。 當對方說:「我不喜歡你了。」 能夠很冷靜、很有自信地說:「你決定了嗎?」沒有 對立,在乎的是對方的主體性。 當對方說:「我可以給你愛,但是不能給你自由。」 能夠做出最忠於自己的選擇嗎?


五、跟世間連結的慾望 性,是兩情相悅?是一種飢渴?是兩小無猜的自然表 達,或精心安排的演出?是錙銖必較的算計?還是渾 然忘我的融入? 真正的性慾,是想要跟世間連結的慾望。親密關係的 對象,代表這個世界的清明,透過這個對象,照見跟 世間最真最美最流動的給予和接納。 「性」是很神聖、很美的行為,有主體性,很健康、 很乾淨,我們卻誤解了「性」,把「性」當成「你在 要,我在給」的攻防,於是,「性」失去了主體性, 無端生出好多尷尬、狼狽。 性慾,可以從屬身(魄)、屬心(魂)、屬靈的三種 層次,來切入。 屬身的性慾,就是生物本能,受賀爾蒙驅使,想要透 過對象與世間連結,在連結中照見對身體的接受度與 自由度。透過尊重身體,學習尊重生命、尊重世間。


屬心的性慾,就是愛情,想要找到另一個人互相照見 扶持鼓勵。在他眼中,看到自己可以更好;在互動裡, 看到彼此可以成長,幫助彼此做自己的最真。 屬靈的性慾,就是對準天地,生命的連結只為更流動、 更自然,圓滿彼此的至純至性。 在身心安靜、放鬆流動的狀態下,不論性慾的動力來 自身或心,都自然會還原到屬靈的層次,只要隨時隨 地,將所說所做所想對準屬靈的需求,屬心和屬身的 需求,會自然到位。 若以屬身、屬心的需求為前導,可能會為了不想失去 對方,而扭曲自我的價值觀和認同,或者,依賴對方 的愛與肯定,來獲得信心。如果在靈魂的層次上不配 對,想透過愛的承諾或性行為來拉近距離,是不可能 的。唯有以屬靈的需求為前導,自我才能感覺安定、 統合、完整,才有機會遇到真正的配對。


六、對性慾的誤解 以為只要陽具勃起、陰道分泌,就是有性慾,這其實 是後天教育造成的誤解。陽具勃起、陰道分泌,都只 是器官受刺激而充血、單純的生理現象,就像流口水 不一定就代表有食慾。 同樣的生理現象,發生在幼兒身上,他們就不會聯想 成性慾,也不會覺得困擾。然而,成長過程中,我們 學習到錯誤的觀念,啟動了錯誤的聯想,以為這些生 理現象跟性慾有關,然後,又衍伸出各種壓抑或追逐 的反應,才會感覺困擾。 就生理現象來說,只要放輕鬆、用全身感覺,局部的 緊張很容易就流動消融了。把身體現象當作性慾的原 因,那是錯把馮京當馬凉。 真正的性慾,會發生在精氣神飽滿、流動的狀態下。 如果在身心有壓力、鬱結、氣悶的狀態下,想要透過 性行為來紓壓、解悶、發洩,這比較像是漢醫所謂的


局部器官需要放血,那不是真正的性慾,而是所謂的 性飢渴,或性衝動。 這時候,其實不需要另一個人來當出口,而是透過適 度的運動、休息、放鬆,幫助自身的能量淨化與流動。 另一個對於性慾的誤解是,把動物的自然當成是人類 的自然。動物的性行為,基本上是為了繁衍後代,跟 人類較接近的黑猩猩,則會透過性行為來結盟、壯大 自己的勢力,以上動機都是跟生存有關的,與人類性 行為的意義大不相同。 人跟動物相同的部分,是以身體為作業平台,然而, 人類有自我認同(魂),動物沒有,自我認同,既是 製造人類問題的來源,也是人類之所以可貴的源頭。 有自我認同(魂),才可以對準天地(靈)。 人的自然,一定有靈魂的嚮往,如果漠視或放棄了這 個嚮往,就會活得人不像人。只為了存活,不是為愛 為自由而活著,生命就沒有尊嚴。


七、魄~您的身體,您的聖殿廟堂 《哥林多前書 6:19》:「your body, your temple(您 的身體,您的聖殿廟堂)」,身體住著您聖靈的聖殿 廟堂,對待您的身體就像對待聖靈一樣,對待您的身 體就像進入聖殿廟堂一樣。 對自己的身體有尊敬,對別人的身體有尊敬,這樣的 生命態度,叫做主體性,無關道德、無關是非對錯, 而是對自己和別人生命的源頭,很自然而然的虔敬。 當我們看到,身體是過去無數的思考、語言、行為、 感受積澱出的結晶,身體就不再只是身體,而是精神 的作業平臺,是未來無限可能性的基石。


八、魂~推己及人的真 魂,有自我延續與完成的我執,其正面價值在於,會 堅持始終如一的價值認同,有活著的原則。然而,這 個自我,易受誘惑、扭曲、脅迫,因為怕失去自己、 怕失去別人,寧可加入多數人的想法,或攀附權勢, 不敢「出櫃」,不敢做真正的自己。 男女關係、男男、女女關係,都是做真正的自己,不 怕失去自己、不怕失去別人,都是在鍛煉淬礪無我, 如果不允許「彼此活岀最真」,將去除不了控制欲、 征服欲與種種優越感、自卑感的浮浮沉沉。 讓自己先是個值得交心交重、樂意給、有心量接納別 人的好人。自己有陽光,先喜樂才能分享喜樂,先幸 福才能分享幸福。


找到自己的最自然、最自在、最幸福,用這樣的一種 水平、用這樣的一種對生命的認識,往外推出,推到 你怎麼在人與人之間給予和接納,並在給予和接納裡 面,練習完全的含容、完全的接納對方做他的最好。


九、靈──呼吸 希臘文的靈,是 pneuma,意思是「呼吸」,支持人 生命的氣息。與神同在同息叫做靈。 息這個字,就是「自心」,透過呼吸,安靜下來,我 們就會找到你我共同的真心。 東西方對呼吸和靈(真心)的認識如出一轍,可見先 人的觀察與智慧,不分東方西方。 靈,也稱作神,佛性,菩提心,真善美,是人性共同 的嚮往,生命的終極關懷。只要安靜下來,每個人都 能感覺得到,因為,那是我們生命運轉的源頭活水。 就像地球有其軸心,我們才會有季節、冷熱、明暗、 厚薄、乾濕、呼吸…等秩序,若沒有找到這個軸心、 對準這個軸心,生命就會一直失真失準。發現生命的 軸心,就是安心回神之道,就是信仰。


心靜下來,靈自會不斷地校正,讓我們的魂越來越成 熟。這樣的校正,靠的是一顆非常安靜的心。成不成 熟,沒有人可以論斷,要靠自己來界定。 真正的「自己」,是主體性,是回歸最乾淨的靈魂, 共同的心。 做真正的自己,才能精準「如己」。精準「如己」, 認知主體性,才有可能「愛人如己」。 「捨己從神」就是認識真正的靈魂,依止最真、最神 的心量,回歸「無我」的精神。


十、台灣社會的權力位階 看似屬於個人的親密關係,伴侶之間的對待方式,其 實也離不開社會互動的一個環節,甚至涉及一個社會 中權力分配的方式。 可曾思考過:台灣社會中的權力位階是什麼?為什麼 我們姓父親的姓、而不是姓母親的?為什麼父母雙方 的祖先很多,我們通常卻只認父親的父親的父親的父 親為祖先? 台灣歷代的殖民統治者中,以漢文化為主的華人統治 者最為強勢、時間也最久,因此,大部分的台灣人都 深深浸染在漢文化中。漢文化深受儒家影響,人與人 之間的倫理,以三綱(君臣、父子、夫婦)為基礎, 以男性祖先為中心,而這三綱,又有主從關係,君臣 綱大於父子綱,父子綱又大於夫婦綱。這樣的綱目, 有壓制性、有主從關係,並不是站在人格對等的基礎 上。


三綱在結婚儀式中最為明顯,婚姻的誓約通常不是對 天對地對上帝,而是邀請主婚人、證婚人來見證的。 主婚人是父母(父子綱),證婚人不是長官就是老闆 (君臣綱),如果面子不夠大、請不到長官,也會想 盡辦法在禮堂掛一些大官具名的喜幛。 除此之外,華人的婆媳問題也舉世聞名。媳婦在熬成 婆之後,通常自動忘記自己曾經受過的不公平待遇, 然後如法炮製或變本加厲地施加於自己媳婦身上。兒 子在面對父母教訓媳婦時,早已經默默接受了父母綱 高於夫妻綱的家族政治力介入。婆婆不是從女人的角 度,而是以男性權力為中心,替自己的兒子管教媳婦。 華人媳婦,甚至不能自行決定是否要生孩子、何時生 孩子,原本歸老天爺管的生男生女,公婆竟也插一手。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似乎已是過去的框框, 不再根深柢固,其實,在 21 世紀的今日台灣,威力 不減。


十一、穿透文化的壓迫性 漢文化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把道德當法律處理,把單 純的「自律」問題,當成人人自由心証口誅筆伐的 「他律」問題。仁義禮智信五常,不是個人對天地良 心交代,而是用來批判鎮懾他人的工具,這樣的社會 文化很有壓迫性。 因為深受儒家文化影響,我們的社會不重視隱私,甚 至喜歡窺伺人家的隱私,比如,女兒大了,就會有人 來問你:怎麼還沒結婚?父母也會關心你,年紀很大 了,怎麼還沒結婚啊?結了婚後,怎麼還沒生小孩? 然後,把別人的隱私當成道德在審判,還把道德法律 化,比如說:外遇,就說成通姦。這就是不允許別人 做最真的自己。把婚姻當成法律,「你不可以這樣、 那樣」! 婚姻,主要是幫助你做最真的自己。當一個風俗習慣, 違反你做最真的自己時,不是「自由」要受檢討,而 是那個制度要受檢討!


生活中真正需要限制的,是不可去妨礙別人的自由, 不可不尊重別人做最真的自己。 西方社會 2000 年來,一直在辯論:什麼是自由?做 你最真的自己,但不能妨礙別人的自由。西方社會一 直強調自由,任何人(包括皇帝、國王)都不可剝奪。 妨礙自由,就是阻撓對方做最真的自己。 有個國王問街頭哲人:「我需要幫您什麼?」 街頭哲人說:「請您不要擋我的陽光。」 真正的自己是很瀟灑的,他不會理會國王怎麼說,他 不會因為你的權大勢大,看你的臉色。 做最真的自己。才能穿透文化的壓迫性。 沒有人可以去規範你、沒有人可以來界定你的愛情不 夠真、不夠深、不夠純、不夠美,這純粹是個人的事 情,不是司法可以偵判、不是民法可以規定、不是政 治可以主張。


一切世間的倫理都看這個真心實意,只能管好自己對 人有沒有真愛,沒法由外而內去規範管理、去批判論 斷。


十二、美感──生命的驅動力 今天為什麼會迷戀上一個人?因為覺得他好美好美! 百看不厭、千看不厭、萬看不厭、億看不厭!情愛的 微妙處,就是美感的張力到最大的時候,對對方完全 沒有欲望,對方變成聖潔,愛對方會有虔誠的感覺, 在虔誠的感覺中,感覺一種強烈的生命動力!為之生、 為之死! 美感不會消失。因為不懂美,美感才會消失。因為還 不夠感動,靈魂的相契還不夠深。當聖潔、虔誠的感 覺還沒出來,美感隨時會消失。 成熟的感情,是守護也是凝視,雙方都是在給,都是 在對方眼中看到受用。真的完完全全的想對對方好, 想要成全、想要圓滿。成熟的感情,不是等人來愛你, 而是你有能力給,在給中你看到對方受用,你才得到 快樂、得到了滿足。


成熟的感情一定是無所求的,一定是零污染的。不要 放棄這個意象,即使你現在談的感情有強烈的執著, 也不要放棄對最高境界的嚮往。


結語 愛不能成為妨礙自由的藉口, 就像信仰不可違悖自由。

你很自由,然後才愛,這是真正的愛, 玉石俱焚不是愛,恐怖平衡不是愛。 你很自由,然後才有信仰,這才是真正的信仰。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