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sia-art.com.cn NO.27

Page 1



Asia art

遛马图 周荣生

社 址 香港九龙柯士甸路17号丰乐大厦4·H座 电 话 00852-28132518

苏 州 编 辑 部 苏州市相王路49号4-306 电 话 0512-65299488 13913060999


目 录 特别报导

6

名家名作

问 冯

远 刘大为 李荣海 卢禹舜 王 仲 吴山明 方增先 喻继高 王玉珏 安努芙里叶夫

李 江 沈民义

社 长 王振华 副 社 长 卫武广 常和林 总 编 王振华 副 总 编 黎 薇 编

俄罗斯名家

委 (按姓氏笔画排列)

丁 杰 李人毅 周雅玲 陈危冰 董小华 赵文元 顾志军

孔维克 吴团良 韦劲敏 黄 莱 叶 维 刘明秀

尹 石 范 扬 马锋辉 张志民 彭国昌 邓维东

王家训 易洪斌 徐惠泉 张培础 贾廷峰 谢天赐

画坛精英 王振华

郭禹廷 张 驰 王一凡 孙友琨 饶 永

菲律宾 法

白丰中 宇俊之 许福源 张玉馨

香港九龙柯士甸路17号丰乐大厦4·H座 00852-28132518 苏州市相王路49号4-306 0512-65299488 13913060999 wangzhenhua_001@yahoo.com.cn www.亚洲美术.com www.asia-art.com.cn

设 计 制 作 苏州博彩图文有限公 司 广 告 代 理 苏州博彩图文有限公 司 声明: 1. 本刊所发表的图文稿件涉及的著作权等问题,责任由供 稿者自负,因此而引发的任何问题均与本刊无关。 2. 本刊所发表的文章观点,并不一定代表本刊立场。 3. 凡供稿者均被认为已确认以上承诺。

本刊已经香港政府登记注册 版权不得侵犯 定价HK$ 20元

大家论坛

版画天地

刘 彬 樊 峰 蒋庆北

马新林

色彩与奥林匹克 2008·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作品选

本刊讯

17

散淡飘逸 清纯静美

27

吕云所画展学术研讨会纪要

32

重铸太行脊梁

翟 墨

34

自然者上品之上

钱来忠

43

彩墨新视角 水墨新天地

袁成亮

49

隔花人远天涯近

车前子

贾德江

RUSSIAN FAMOUS ARTISTS

丹尼洛夫·伊万·斯捷潘诺维奇

ELITES ON DRAWING 60

诗意的述说

李 柰

65

风雨人生丹青路

王振华

68

彭国昌山水画的水墨语境

贾德江

FORUM FOR A HUNDRED THOUGHTS 74

现代与传统的碰撞

陶 李

75

文人画,心境与画的交融

段文珺

GRAVING WORLD 76

实力出击

震灾有界 大爱无疆 赈灾路上 全国美术家携手向前

DIALECTIAMS AMD MASTERPIECES

52

彭国昌

特邀记者

社 址 电 话 苏州编辑部 电 话 邮 箱 网 址

周荣生 吕云所

2008年第3期

SPECIAL REPORT 4

主 办 中国美术出版社 编 辑 出 版 《亚洲美术》杂志社

CONTENTS

张天星作品

LAUNCH WITH POWER 80

沉寂无垠 气象万千

萧 鹏

86

率意灵美 艺纯且醇

马泉甫

92

大自然的歌手

李 柰


CONTENTS 封面题字

刘大为

封 面 周荣生 作品 封 底 吕云所 作品 封 二 李 江 作品 封 三 沈民义 作品

Provide disaster relief on the road nation-wide artist hand in hand forward Colours And Olympism The Third Beijing International Art Biennale, China 2008 Leisurely and graceful Pure and statically beautiful Rebuilding the ridge of Taihang Mountain Excellent works among top-grade naturalist works New angle of color New world of ink Separated by flowers, people further and the world nearer


震灾有界 大爱无疆 赈灾路上 全国美术家携手向前 Provide disaster relief on the road nation-wide artist hand in hand forward 号召广大美术工作者紧急行动起来 支援灾区已向灾区捐款

120万元 举办在京美术家赈灾笔会 本刊讯 5月17日,中国美术家 协会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万众一 心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重建家园赈灾 笔会”,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 书记、中国美协副主席冯远,中国文 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刘大为,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 长江以及百余位在京美术家参加了此 次赈灾笔会。 笔会前,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 副秘书长李荣海提议在场所有画家代表 全国的美术家,为在四川省汶川县等地 区地震中死难的同胞默哀一分钟。 冯远代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欢 迎并感谢美术家们参加此次抗震救灾

捐赠笔会。他说,从5月12日地震发 生以来,从中央到各级政府、各地政 府都紧张地投入到抗震救 中来,温 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党中央 国务院紧急动员全国开展抗震救灾活 动。作为一名艺术家,我们能够表达 我们自己心情的方式,就是通过我们 的画笔,通过我们的作品,尽可能多 地转换为资金,给抗震救灾第一线带 去我们的关爱、带去我们的帮助,为 救死扶伤和灾区重建做一些实实在在 的贡献。现在大家都说,地震无情, 人有情;一方受难,八方支援,这也 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 体现了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 冯远代表中国文联在赈灾笔会上讲话

4


特 别 报 导

SPECIAL REPORT

心共度危机的精神力量。 吴长江深情感谢美术 家们前来参加此次大型创作 活动。他说,中国美协筹划 此次活动,请大家来,是为 了通过我们的捐赠向灾区筹 集更多的善款,支持抗震救 灾第一线的人民解放军、武 警部队官兵和救援组织尽快 把灾区的民众解救出来,让 逝者安息,让生者前行,重 建家园。中国美协将对此次 笔会完成的作品和其他途径 收到的作品进行认真地登记 造册,经与赞助企业联系, 把换得的资金全部捐献给中 国红十字总会和慈善总会及 国家的慈善机构。目前,中 国美协在各省、市、自治区 的一些创作中心和中国画艺 委会等也都积极捐了款。另 外,5月15日,中国美协在深 圳的观澜版画基地,也把版 画家们现场制作的作品通过 拍卖方式筹得127万元人民 币,当即向中国红十字总会 进行了捐赠。 笔会中,100余名画家饱 沾深情的笔墨,挥素染翰, 创作出100余幅作品。有的 画家独自精心绘制的水墨作 品,有的画家参与6张丈二巨 幅作品的合作。冯远、刘大 为、吴长江、杜滋龄、谢志 高等创作的人物画《高原风 情》和吴长江、王明明、杜 滋龄、华其敏、田黎明、唐 勇力、胡伟、刘庆和、刘进 安等多达13位画家共同创作 的《高原今秋》,以纯熟的 技法和丰富的绘画语言,展 现了高原人民的生活画面。 李宝林、程振国、苗重安、 施江城等创作的山水画《万 壑明韵》,与李铁生、丘 挺、姚鸣京、田黎明等创作 的《溪岭寻幽》通过展现祖 国的山山水水,描绘了艺术 家心目中万众一心、气壮山

河的民族精神,同时也传达 出对灾区人民的祝愿和真切 关怀。张道兴、詹庚西、王 培东、李荣海等创作的花鸟 画《大地春晖》与郭怡孮 、 张立辰、苏百钧、于光华等 绘制的《清风傲骨》则通过 画面整体构图上展现出来的 壮美气势和力量感,体现出 画家们创作时的激昂之情。 大家创作时都憋了一股劲。 有的画家动情地说,汶川和 我们相隔千山万水,但我们 感觉和那里受灾的人们贴 的很近很近,他们的生死存 亡,一丝一扣都牵动着我们 的心。捐赠作品献上一份爱 心,那是我们画家义不容辞 的责任。大家看的到,每当 灾难降临时,我们的美术家 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行动起 来,捐赠作品,捐献钱物, 用自己的方式支援灾区。这 说明画家素来都是关注社 会、关注民生的,我们的创 作从来没有和国家的大事、 人民的喜爱分开过。很多画 家在得知地震的消息和受灾 的情况后,都是含着眼泪在 进行创作,并将作品带到了 赈灾笔会的现场。有的画家 则表示,前方需要志愿者, 只要能用的上,我们也去。 笔会现场,大家互相感染, 情绪高涨,这一场面感人至 深,令人难忘。 原定参与此次赈灾笔会 的画家为100名,但有很多 未列入名单的画家也闻讯赶 来,在现场或作画或捐赠作 品。参与创作《万壑鸣韵》 的几位画家联手举起作品, 自发地和在场的同道们一齐 高喊“万众一心,众志成 城,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成为此次赈灾笔会上最感 人的一幕。 之前,在5月12日四川省 汶川等地区发生8级特大地震

冯远在赈灾笔会上创作

刘大为在赈灾笔会上创作

吴长江在赈灾笔会上创作

灾害后,中国美协分党组召开紧急会议并决定,以 最快的速度通过中国红十字总会向灾区捐赠120万 元人民币救灾款;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国美术家发出 支援灾区的倡议书。同时,也给全国近万名中国美 协会员寄发了捐赠作品倡议书。目前,中国美协正 在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捐赠作品和善款。 震灾有界,大爱无疆。让艺术凝结和张扬中 华民族精神,化作抗震救灾的千钧力量,是我们美 术家正在做的。情系灾区,我们肝肠寸断,赈灾路 上,全国的美术家携手向前! 马新林 稿 2008年5月19日

5


BIAB

色彩与奥林匹克 2008·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作品选 Colours And Olympism The Third Beijing International Art Biennale, China 2008

第三届北京双年展参展国达81个,入选作者中,国内作者不乏名家,国外入选作者也基本都是 在本国很活跃的明星人物,他们多是国际展事的常客,也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

第三届北京双年展参展国家名单(81国) 亚洲(25) Armeni亚美尼亚 Bahrain巴林 Bangladesh孟加拉 Burma缅甸 Cambodia 柬埔寨 China 中国 (含香港、澳门特区及台湾省) Cyprus塞浦路斯 India印度 Indonesia印尼 Iran 伊朗 Israel 以色 列 Japan日本 Jordan约旦 Kazakstan 哈萨克 Kuwait 科威特 Malaysia 马来西亚 Mongolia蒙古 Philippine 菲律宾 Singapore 新加坡 South Korea 韩国 Syria叙利亚 Thailand泰国 Turkey土耳其 Uzbekistan 乌兹别克 Vietnam 越南 欧洲(36) Austria奥地利 Belgiu比利时 Bulgaria保加利亚 Croatia克罗地亚 Czechic捷克 Danmark丹麦 Esthonia爱沙尼亚 Finland 芬兰 France法国 Georgia格鲁吉亚 Germany德国 Great Britain英国 Greece 希腊 Hungary匈牙利 Iceland冰岛 Ireland爱尔兰 Italy意大利 Latvia拉托维亚 Liechtenstein列支敦士 登 Lithuanian 立陶宛 Macedonia马其顿 Monaco摩纳哥 Norway挪威 Porland波兰 Portugal葡萄牙 Rumania罗马尼亚 Russia俄罗斯 Sant Mario 圣马利诺 Serbia 塞尔维亚 Slovak 斯洛伐克 Slovenia 斯 洛文尼亚 Spain西班牙 Sweden瑞典 Switzerland 瑞士 Ukraine 乌克兰 White Russia白俄罗斯 非洲(6) Congo 刚果 Egypt 埃及 Kenya 肯尼亚 Mauritius 毛里求斯 Morocco 摩洛哥 Tunisia 突尼斯 美洲(12) Argentina 阿根廷 Brazi巴西 Canada加拿大 Chile智利 Colombia哥伦比亚 Cuba古巴 Ecuador 厄瓜多尔 Jamaica牙买加 Mexico墨西哥 Peru秘鲁 USA美国 Venezuela委内瑞拉 大洋州(2) Australia 澳大利亚 New Zealand 新西兰

浏览更多作品请登陆网站:www.亚洲美术.com或www.asia-art.com.cn

6


特 别 报 导

SPECIAL REPORT

尼玛泽仁《辉煌的遗迹》(中国)

董小明《墨荷》(中国)

唐勇力《敦煌之梦-青春的祈祷》(中国)

田黎明《进城》(中国)

张道兴《绿风》(中国)

7


杨力舟《骉驖奔腾》(中国)

方向《清泉》(中国)

喻慧《影子》(中国)

王颖生《风逝》(中国)

8

林容生《岁月》(中国)


丁杰《石魂》(中国)

刘庆和《临池》(中国)

孙玉敏《球》(中国)

李乃蔚《聘》(中国)

9


俞晓夫《鲁迅先生双联画2》(中国)

潘蘅生《潘德明-徒步骑车环球第一人》(中国)

闫平《有雨的日子》(中国)

10

忻东旺《龙脉》(中国)

刘仁杰《城NO.1》(中国)

闫振铎《窑洞》(中国)


冷军《肖像之相-小唐》(中国)

陆亮《屠龟》(中国)

谢东明《她们的世界》(中国)

11


王怀庆《高山流水》(中国)

徐匡《扎西和他的羊》(中国)

阿鸽《奔》(中国)

陈世英《跨世代》(中国)

吴为山 (中国)

12

文楼《8面体》(中国)

吴省奇《舞姿》(中国)


Kanak Chanda Chakma《目标》(孟加拉) 《亚洲的色彩》(斯洛伐克)

《放飞乌鸦》(菲律宾)

《生命旅程》(瑞典)

《禁忌》(约旦)

《起点》(塞尔维亚)

13


《悬崖上的男人》(希腊)

《无题》(德国)

《孩子的卫星发射基地》(立陶宛)

《运动2》(法国)

14

《娜塔沙》(俄罗斯)


《人》(埃及)

《倦》(美国)

《漂浮的爱神》(摩纳哥)

《美国风情》(古巴)

《拉拉队》(澳大利亚)

《圣火》(哥伦比亚)

《更高更快更强》(塞浦路斯)

15


周荣生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理 事 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主席

16


名 家 名 作

DIALECTIANS AND MASTERPIECES

Leisurely and graceful Pure and statically beautiful 散淡飘逸 清纯静美

一一周荣生水墨画人物赏析

贾德江

在当代中国画坛,著名画家周荣生是引 人注目的。他的中国画代表作品《兴安乌娜 吉》、《草原之梦》、《布里亚特》、《祭 敖包》、《金色圣山》在全国第六届、第七 届、第八届、第十届美展中连续获奖,致使 他声名大震,享誉画坛。 近年来,周荣生致力于写意人物画的创 作和研究。他参加全国各类大型画展的特立 独行的写意人物画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也 更加使其名重遐迩。 细读周荣生的作品,不论是表现草原风 情还是高士丽人,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 画家获得了艺术上的自我超越与升华,笔墨 间的情感更为浓烈、精神视野更为达观,形 式的朴拙寓意着睿智,意象野逸却又澄明纯 净。画面中飘逸着自信与超凡的气息,章法 结构自然天成,绝少刻意的成分,情感的 体验、笔墨的率意与情怀的直抒,意识的流 动和着笔的率性游移、墨的随意挥洒,借助 艺术的幻觉与联想,在笔墨与点线之间饱含 情思,处 处 寓 意 , 景 情 一 体 , 都 表 明 周 荣 生的作品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的艺 术风格与艺术手法。在笔墨间寻找自我的 存在,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别样的美学意 味和价值,从容地体现出画家的阅历、修 养、品格、气质。 就周荣生的笔墨意味与取向而言,他不 取唯美一路,而追求朴拙深厚的风格,返朴 归真,舍弃藻饰,不尚浮华,而注重笔墨本 体语言的流露、注重生命情感与形式语言的 合一性产生的节奏、韵律,但是画家显然 更钟情于素朴无华的表达,使人油然地滋 生亲切感和古意悠悠的情怀。无论是横幅 长卷《竹林七贤》,还是表现蒙古少女的《 花动春意浓

17


草原晨曦

骑射图

18


草原晨曦》,抑或是古代丽人的斗方 小品,都能在平实中见深厚,拙秀中 见洒脱,清淳雅正而气韵流动、锋芒 内敛而趣尽天然。就此而言,寻意趣 之源,撷情趣之本,表境趣之迹,既 是周荣生写意人物画审美品位的的美 学支点,又是其明晰的个性风格展露 的内在动因。正如宋人叶适所云:“ 怪伟伏平易中,趣味在言语之外。” 其意指得之于形迹外的美并不难,而 得之于平凡素朴外貌深处那含蓄、隽 永、悠远的意趣之美却并不容易。 周荣生的写意人物,不腻、不 火,没有乖张怪戾的变形,不作视觉 浮躁的奇崛恣纵,更无刻意雕饰的“ 制作”处理。他是一位很注意怎样 画的画家,其笔墨语言中既有学院派 的严谨,又有文人画的儒雅,还有 来自生活底层的锐气。他以他的修 养、才智着意追求表现上的精到,努

牧歌

力通过丰富多变的笔墨处理以求达到 一种艺术上的完整,虽然画面的境界 不算太大,却能在一些看似平淡的生 活场景中挖掘出一种淳朴而又宁静的 诗意来。在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 对民族绘画传统的一片深情。就中国 人物画传统而言,周荣生尤钟情于陈 洪绶、任伯年作品,他的作品里有很

多东西,比如造型的夸张、衣纹的处 理,人物画的题材选择以及与山水的 结合等等都受到这两位彪炳画史的人 物画大家的影响和启发。 中国人物画从唐代吴道子以 后,走的基本都是一条写实的路子, 虽然出现过贯休、梁楷等一些禅画 家试图用变形、简笔画的手段来打破 传统人物画的写实窠臼,但是由于禅 画题材的局限,影响都不是很大。到 了明末清初的陈洪绶才有了更为大胆 的革新,他的人物造型大多作了有意 识的夸张、变形,晚年一些作品中的 形象近乎怪诞,但力量气局超凡磊 落,真正做到了超越前人。而任伯年 的成就在于师法陈洪绶 的基础上, 发展了小写意画法,把人物画创作 拉回到现实生活里,使中国画重新 获得生活的蒙养,改变了清代绘画 的摹古之风,显示了人物画的无限

王维诗意图

19


唐女马球图


云抱青山深复深

交会两三贤

至秋红叶落新诗

倚树听流泉

21


生命力。他的画大都取材于一些 历史故事,如《女娲被天》、《 锺馗驱邪》、《风尘三侠》等, 都是很让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题 材。他的造型以线为主,绵细、 劲韧、流动、自如。显然,周荣 生的手法吸取了他们二人用线造 型的特点,人物衣纹有陈老莲的 笔调,疏密中讲究一种韵律; 人物造型也适当做些变形,但不 奇崛;用线劲挺,但不绵细、流 动。周荣生似乎更注重以书写意 味入画,用笔沉厚、生涩,讲究 笔力、笔意、笔韵,更强调“ 写”的转折、顿挫,使整个画面 笔厚墨饱、情浓意足,如同大提 琴奏出的旋律,深沉、浑厚,余 音绕梁,回味无穷。 中国文化的高境界仍是追求 平淡天真,如水穿石的阴柔文章 是其主流。由“力”而求“势” ,渐次求“韵”、求“气”,而 走向虚空的境界。但每一步都要 走得踏实,才能得到真美。浏览 周荣生的作品,从古典神话传 奇,到现代民族风情,从文人墨 客仕女图,到世俗平民百姓,从 写意到工笔,再从工笔到写意, 他凭借着自己纯熟的造型技艺和 深厚的笔墨功力,长期不懈,刻

山中岁月时来往

22

苦探索,磨炼创新。时而显高 逸、雅穆、厚重、苍润、古朴、 浑莽之风,时而见秀逸、华滋、 灵动、洒脱、清新、率真之气, 窥视他的用笔,沉着而又痛快, 酣畅而又凝练,同时他不断“取 精用弘”融会各种异质文化、民 间文化中与他相契的元素,在他 沉稳灵动的画面里适度加入了理 性的色彩——浓艳的色彩以水墨 降低纯度,艳丽不失于火,雅秀 不伤于俗,素朴显示出精神。这 种追求“力”的美而带来的创作 冲动转向一种求“势”之美,周 荣生步履坚实,渐入佳境。 悟性的周荣生不会在技巧和 形式上“打圈圈”,尽管他的画 作总是保持着一种直观、具象、 趣尽天然的形象特征,却没有向 抽象化、概念化倾向发展,他更 执意和苛刻地在意境的营造上投 入他的心气。他笔下的古典人物 题材,是对远逝的流风遗韵的追 思,是现代人的文化追问、文化 姿态;他的笔墨,穿越时空的隧 道,投射在古代人物身上,传统 有了转换,古典有了鲜活,古远 的历史和真切的现实之间有了苍 茫和厚重。他笔下的现代少数民 族人物,质朴、平实、宁静、祥


日融清露滴幽林

和,是现代人的人生感悟和文化关 怀。他的笔墨,疏离了现实尘世间的 喧嚣与骚动、鄙俗与烦扰,回归到艺 术的本体和生命的本真,连同水、色 在宣纸上幻出奇异的点、线、面的有 机组合,形成了强烈构成感的、有张 力的、有现代审美意趣的视觉艺术作 品。他笔下的山川田畴、烟岚霞霭、 古柏苍松、冷石清泉也被赋予了人格

相逢意气为君饮

化的真情和意蕴,弥漫出永恒深邃的 蕴藉,构建了物我相忘、天人合一的 纯真境界。 周荣生的作品,非常具有传统 的精神内涵,其品位、格调气息都极 为高雅,浸染着浓郁的书卷气,他很 好地把握了传统写意绘画的意境和语 言。并确立了自身模式。画家以简 约、散淡的笔墨去写古人雅士,体现

了画家基本的情趣追求。可以说,“ 散淡飘逸”是画家个人画风的突出特 点。造型在随意抒写中流露出极具 灵性的趣味,给人以放任自由的轻松 感,没有形似的约束,只求心灵的意 象表达。不管是唐诗宋词的诗意图, 还是文人墨客仕女图,不管是古代人 物的“爱梅”,还是“琴棋书画”等 怀旧情结极浓的写意人物画,周荣生

击鞠图

23


清秋八骏

赏画图

24

草原盛会


似乎特别注意用笔表现富有古典意味的恬淡的理想人生图景,营 造了一个清纯宜人、闲适静美的精神家园。这是当代中国画名家 周荣生新作所给人的最深印象。画家继承了传统水墨讲究神韵的 美学品质,其主要特征在于用线与造型的和谐统一。他的用线灵 动中不乏遒劲,形的张力赋予了画面以生气,人物造型既不生硬 死板,也不张狂无法,与用线的顿挫、转折、力度结合得天衣无 缝。正是这种造型的风格化,生发出一种内在的意蕴。看周荣生 画作是一种享受,不仅可以欣赏到他的笔墨功力之美还可以欣赏 到他的意境的诗化之美。这是一种古朴情韵的美,这是一种平和 闲淡的美,一种东方精神宁静美。在他的作品中,以娴熟技巧构 思创作的传统题材,被他再现得淋漓尽致,淳厚自如。 当今画坛派别林立,画法推陈出新。面对当前中国画的绘画 语境业已改变的现状,艺术家应以怎样的精神与姿态进行创作? 周荣生认为,画家应游走在传统积淀与现代精神之间,正如中国 画所以讲求的天人合一、虚实结合的中庸哲学基础。在技法上, 应有意回归传统,又不拘泥传统,在尽力保留中国画传统笔墨技 巧和韵味的同时,又渗融现代绘画点、线、面的新手法。由于潜 心于文人画理法的研究,周荣生既师古人,亦师造化,以其聪慧 的领悟力,不为多变的风潮所左右。 我们看到的周荣生的写意人物既立足于传统、重视笔墨,又 有自我的选择与继承有变化、有思考。在理想追求中所感受那种 可贵之至,足见其作为画家的大将风范。周荣生艺术也具有两极 的思考指向,一为传统,一为现代一为入世,一为出世;一为沉 雄博大,一为放逸简略,两者往往正是相反,他没有走向极端, 而是仍以东方式的中和态度来悠游期间。中国画这旨趣也就妙在 这“之间”上——似与不似之间,具象与抽象之间,写实与写意 之间。有哲人谈及书法贵在有“三气”,即大气、灵气、书卷 气。若以此观周荣生的画,三气俱在,在笔精墨妙中见其精神。 我们有理由相信,周荣生的艺术会走向更高的境界。 骑射图

秋猎图

25


吕云所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会 员 天 津 美 术 学 院 教 授

26


名 家 名 作

DIALECTIANS AND MASTERPIECES

吕云所画展学术研讨会纪要(摘录) Summary of Academic Symposium of Lv Yunsuo’s Art Exhibition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

我感到吕先生的画几个段落都很清楚, 从他60年代毕业创作一直到85年前后所作 的一些山水《律动》系列,一直到90年代 所作的太行纯水墨组画,在笔墨上进一步充 实、进一步丰富、进一步浑厚,这样,在当 代中国山水画坛上,我认为是独树一帜的。 近年来,特别引人注目、给人启发的是他魂 归太行的精神。他对太行热烈、深厚的情 感,与一般的外来人到太行山去体验生活是 不同的。他画的山的形、他画的笔墨都和别 人不一样,这是有真情真心在里面的。在造 型上,他抓住山的圆厚感,像石鼓般的形, 体现阳刚之气,还有平顶的山形,这一点我 曾咨询了去过太行的翟墨同志,他说太行就 这个味,我光听画家说还不行,还必须有旁 证,他是抓住了这个特点的。再一个是笔墨 上,他从简单的接近抽象的系列,进入到繁 笔密皴的深厚的积墨黑色太行系列,是一个 艺术上的升华、是最终找到了自己。我想他

夜走太行(局部)

的刻苦进取精神,他的艺术表现中所体现的 美学原则,值得我们今后深入地研究。 邓福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我觉得这几年云所创作上是往前迈了一 大步,他把深深的乡情融贯在太行山之中, 充满深情,所以说他是魂系太行,他的作品 是营造了整个太行的乡情曲,从60年代起到 他后来一部分表现抒情性的乡间的、细腻的 那种作品,都有一种很浓郁的农村气息和一 种深厚的感情,如果把他的太行作品与贾又 福相比的话,云所的作品带有动感,而贾又 福的太行好像在那里巍然屹立着,很稳的感 觉。吕云所的太行则都在那里浮动着,好象 黄河翻滚的波涛一样,实际上画的是山脉, 这是和他的艰苦探索分不开的。听说他的积 墨法每幅都得画很久,在表现手法上有很多 新的探索。在这一点上,给我一种感觉,就 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来说,循着自己的个性,

苍茫大野

27


太行天下脊

循着自己所具备的条件,即 使都表现同一个题材,同一 个主题也没关系,也可以走 出自己的风格来,这是没有 疑问的。

写生,所以在他的很多的大 幅画中,在笔墨的运用上还 是相当出色的,能够画得那 么厚,那么有分量,是很不 容易的。

张士增(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画研究》执行主编)

冯骥才(中国文联副主席、民 进中央副主席、天津文联主 席、著名作家、著名画家)

如果说已经有很多人 画太行山的话,他画太行的 特色不是把太行山经过很大 改造,或加进了很多自己的 东西去表现的,他是凭着一 种情感很直接的感受去表现 的,正因为如此,他画的太 行山就和别人不一样。60年 代初的创作很有那时的时代 特色,80年代初他曾有过 一个阶段,把笔墨及中国画 的形式抽象出来作为研究, 有那么一批作品,叫作《律 动》系列。其实,我们看起 来就是在研究线条的排列, 笔墨的变化,干、湿、浓、 淡,把中国画的某些语言、 某些成分抽象出来研究。在 这么一个阶段之后,然后他 又去画太行山,我就发现他 把这一阶段研究的收获,对 笔墨的理解用到了画太行山 上去了。他是很朴实地去 画,但又不是原原本本地去 太行云岭

28

吕老师的画集我看完 之后,非常吃惊,使我想到 前不久香港亚洲评论记者电 话采访时提到的风格问题, 我说风格是文学家最讨厌提 及的一个问题,风格是从外 部,他的读者、观众将他的 作品与别人区别的时候运用 了一个概念或者说一个词汇 叫作风格,艺术家本身追求 的决不是风格这个层面的东 西,他追求的是自己的生命 形态或叫生命状态,我翻了 吕老师的画集之后,很受 感动,他的人生遭遇非常坎 坷,他的画有一种悲壮感, 尤其与60年代他画的太行秋 色相比较的话,那时所表现 的是他眼睛里的太行,太行 的色彩、太行的景象,以及 他从小对太行的情感激发了 他表现太行的欲望,老实说 这些在当时我特别迷恋,现


太行之河

29


在看起来却很表浅,远远不如 他现在的作品,现在的作品感 到太行一种更深重的东西,他 已不是表面的形式同格的东 西,他所追求的是表现他的内 心的东西,他生命里最深刻的 东西,而太行山仅仅是他一种 依托。他太熟悉太行山了,太 行的一草一木,太行的形体、 太行的颜色、太行的声音他都 太熟悉了。太行只是一种依 托,把他的内心里的东西依托 出来,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太 行的野性=太行的艰辛,也表 现了太行的呐喊,所以我觉得 吕先生这次所推出的太行系列 是一个艺术上很大的升华。 翟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 所研究员) 太行暮韵

夏凉图

30

我通览了一下吕先生的 作品,觉得很有价值。他的第 一个阶段60-70年代的作品, 比较写实,比较具象,很注重 传统的笔墨,笔墨伴着具象而 行,这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一 个突出特点。第二阶段是85 年前后他的《律动系列》,他 有意地吸收了西方结构,把结 构和韵律吸收过来经营画面, 体验形式美、形式结构的问 题,这恰是许多中西结合的画 家终身探讨的问题。他的第三 时期即墨色太行系列时期,又 进入了回归具象,但这个具 象同他60-70年代的具象大不 一样了。这是一个吸收了80 年代结构的具象,既有笔墨又 有结构,是具象载着笔墨与结 构一块而行,这就既超越了他 的第一个阶段,又超越了第二 个阶段,进入了第三阶段。这 第三阶段,他这个路子很有典 型意义,对中国画出新很有启 发。现在有许多画家,有的停 留在第二阶段上,有的停留在 第一阶段上,真正进入第三阶 段的,确实是少数有成就的画 家。他们开始注意到。既吸收


西方的结构,又不丢掉中国的笔墨, 用结构和笔墨的结合,来体现内在的 生命潜力,这是一个主向,是21世 纪中国水墨画一个很重要的走向,健 康的方向。 郎绍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研究员)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跨越高 原停顿》,是说中年人在艺术上达到 了一定高度,像爬山一样,已经爬上 高原了,但到了高原上停顿下来了, 所以叫高原停顿,中年人如果跨过这 种高原停顿,向山峰挺进的话,就会 遇上很大的难题,这里头有过去的观 察方法、思维方式各种各样的局限, 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我觉得吕云所 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这批“黑色太行系 列”,确实有很大突破。这个突破就 像刚才很多同志已经谈到的,他这个 画已经肯定不是写生了,我也到过太 行,你拿他的画和太行山来比的话, 有那太行味,但绝不是写生,这是 一。第二,他已不是象“律动”系列

北雄之风

那么空泛的形式追求,他有一种很强 的精神力量,有一种精神力度,总的 来说很黑、很重、有点压抑,或者如 有人说有些悲壮,有一种精神的东西 在里头,他对太行的那种感情,随着 年龄的增长,随着到了中年以后,对 于自己生活的道路,对于人生命运的 思考,或者这种对人生的感受深刻化 了,他对人生感受的那种东西渗透在 画面里去了,这点我觉得特别的不容 易。 另外,这些画在语言上也站得 住。首先就是他很好地运用了积墨 法,这种积墨的方法和黄宾虹的积墨 法不一样,这点确实应该感谢我们的 老师刘君礼先生,他教的基本方法是 起了作用的。吕云所的积墨比较活, 更多地保留了传统笔墨的笔势,他的 画有一种比较灵动的气,这是比较难 的。他的画使观者感觉太行很大,但 不是当前流行的那种以各种做法、拓 法搞的那种大而空的山水,我觉得他 的这种太行山水是大,但不空,是画 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确实保留了和

板山云岭

传统的那种关系。但是又没有模仿、 重复这种传统。在这一点上,对吕云 所来说是他艺术道路上很大的突破, 对画太行来说,也应该说是个很大的 突破。所以说我觉得吕云所这批作品 达到了一个相当的层次。 刘树杞(天津工艺美院教授)

我是吕云所的老同学,对他比 较了解,他在艺术的追求上付出了巨 大的艰辛,他给我讲画太行系列过程 是非常辛苦的,例如《太行浩气》 前前后后画了四个月时间,他自己 讲是:“如牛拉犁,极苦极累!”画 完这幅画后就病倒了,在医院整整住 了40天,但这幅画却把他的个性体 现出来了,这一点我是很钦佩的,他 生在太行,长在太行,对太行情有独 钟,所以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太行的深 情,在造型上追求向内包裹的圆厚造 型美,给人感觉特别结实、厚重,气 势非常博大,是经过半生的体验抓住 的本质。

积墨云山

31


Rebuilding the ridge of Taihang Mountain 重铸太行脊梁 ——吕云所水墨太行新作解味 翟 墨

故乡月

晚霁图

晚风

曾经看过贾又福的水墨太行系列,那奔突流荡的浑 茫浩气,引我进入悠远邈渺的时空之思。 如今面对吕云所的水墨太行系列,那昂首拱背的倔 犟山脊,令我感到立地撑天的巨大张力! 天下的名山都有个性:剑阁天下险,峨嵋天下秀, 青城天下幽…… ——那么太行呢? 画家吕云所用它繁笔密皴的铮铮巍岩回答:《太行 天下脊》! 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一个“脊”字,浓缩 了“山性”和“我性”。 “脊”者,贫脊之谓也。吕云所的家乡,石厚土 薄,土地贫脊,儿时的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磨砺了画 家的骨气和人格。他两袖山野风,一身淳朴气。更上来 如太行石,犟起来像太行牛。作为大山之子,他最得太

32

沉睡的大地

行性情。 难怪人们说,他笔下《卓然独立》的太行石,就是 他的“自画像”。 “脊”者,脊梁之谓也。在艰难的人生和艺途跋 涉中,他坎坷历尽,辛苦备尝。但是他压不扁、拖不 垮、守拙不移、痴心不易。积劳、积思、积石、积墨, 将生活的土与苦升华为阳刚的《元气》、《晓塬》、《 山情》、《山月》,博大的《太行浩气》、《屹立千 秋》、《夜走太行》、《苍茫大野》…… 太行是中原大地的脊梁,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有 这样的脊梁在,也就有中国的希望在。 大山睡了而白云醒着,石头睡了而画家醒着。太 行还是那座太行,而画家人生和艺术的阅历前后却大 不一样。 过去着重描摹太行之貌,后来注重捕捉太行之魂。


过去着重拜谒太行之物神,后来注重溶铸画家之我神。 岩峭岭稠叠,白云抱幽石。如今画家笔下的太行,是他积半百人生的灵魂重铸。是传统水 墨艺术经过现代洗礼后的高层次回归。 它有着传统的笔墨功力。那斧劈皴米点皴和积墨的创造性活用,使画面具有深邃浑厚的坚 实质感和豪气。它有着现代的构成意识。那平顶收腰凸腹的庞大石鼓般造型,使山体潜藏着内 裹外绷的饱满量感和张力。 由笔墨负载具象、到结构负载抽象、到笔墨结构共同负载新的具象,画家在他的艺术三级 跳中逐步走向成熟。 在世纪末文化品位向媚俗跌落之际,看到如此巍峨峨黑茫茫的硬脊梁,令人顿解杞人之隐 忧。仿佛穿过时间隧道,窥见新世纪的初阳。 吕云所——山之“口”和画家之“口”(吕)嘘唏与共;“云”以山为“所”,相依相 成。——画家的名字里难道早已寄寓了他的成功? ……

山月

33


李 江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会 员 四 川 美 术 家 协 会 理 事

也谈李江彩墨人物画

Excellent works among top-grade naturalist works

自 然 者 上 品 之 上

钱 来 忠

北宋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将 中国画分为[逸、神、妙、能]四品,始将[ 逸格]列于[神]之上。唐代张彦远则有五品 之说:自然、神、妙、精、谨细。他把“ 自然“列为第一等,以“自然”为“上品 之上”。张彦远的“自然”和黄休复的“ 逸格”为上说,实为 同一审美理想的体 现。大抵是指出于自 然,不拘泥于形似, 笔墨简炼而神韵俱 合,达到超越理法的 自然境界、返朴归真 的作品,代表着常格 之外的特殊层次。 观李江画作, 给人的印象是深刻 的,尤为突出的是作 品中强烈的“自然” 气息。这种“自然” ,有着双重的意义。 一是题材的自然:李 江把艺术触角伸入社 会生活主流之中,作 品大多取材于她所熟 悉的四川西部农家生 东方风来

34

66×66cm

活,给人以清淳质朴而又亲切自然之感, 这与当今美术界许多人创作完全个人化的 题材和精神上的目空一切,形成了鲜明的 对照。二是表现手法的自然:对自然之物 象,不是在作浅层的描述,而是一种自 我情感状态的自然流露。没有程式化的


名 家 名 作

DIALECTIANS AND MASTERPIECES

女儿忙

135×135cm

35


花间

68×68cm

彝乡风情

36

68×68cm


套路,没有造作之工匠气息,不媚不俗,在她笔下 那些农村村姑,那些花树藤萝,都呈现出了勃勃生 机,赋予色彩与线条以生命的自然律动,充满了生 命的活力。中国画是“心灵的艺术”,上品之画, 首重精神。在李江的画中,我感到的是笔墨的灵 性,物象的鲜活,结构的自由,物我交融,妙合自 然而别具天趣。充分体现出画家的自主性,体现出 她对自然的主观诠释和进入,达到“有我之境”的 一种自由的精神境界。 李江主张“笔墨来自自然”。她说,造化入画 是自然,笔随人意也是自然,要么恣肆写去,要么 经意细描,都是为心驱使,为意左右。或渲泻、或 倾述、或意趣、或戏谑。一切都由心而造,随意而 成,自然而然。由此,显示出画家的超逸、率真、 充实而自信。 李江是一个对生活、对艺术都充满着爱和激 情的画家,她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家级大展中入选和 获奖,可谓颇有建树。她的自然之作既不是心血来 潮,逸笔草草,也不是刻意苦求,故作姿态。她既 有写实性工笔画的深厚功底也有对民间绘画的研究 和实践,更有对艺术的执着和多年的积淀。这些作 品代表着她对生活、对艺术的独特的领悟,是画家 精神达到一定高度自由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个性和风 格。 当今艺术圈是一个多元充斥的世界,无论来自 西方的文化激荡和喧嚣,还是来自本土的迷惘和躁 动,都未使李江迷失自己,她始终沿着中国绘画艺 术法意结合、崇尚自然的优良传统,脚踏实地地走 自己的路,追求自己的追求,在这一点是难能可贵 的。老子说:“大道自然”。“自然”之大道,在 李江面前,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她这样心无旁骛 地走下去,定会臻至更高的境界。

故园

135×68cm

诗情画意

45×200cm

37


38


川东旧事

240×200cm

39


好花红

40

136×68cm


碧叶摇风

阿佤欢歌

135×66cm

41


沈民义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会 员 苏 州 美 术 院 副 院 长

42


New angle of color New world of ink 彩墨新视角 水墨新天地 ——谈沈民义与他的国画创作

在美术界沈民义先生是以版画创作而名 闻遐尔的,在版画创作的同时,他将创作的 触角由版画延伸到了彩墨画上,并凭借自己 深厚的生活和艺术积淀将这方天地涂抹得绚 烂多彩,给人以独持的艺术享受。 沈民义先生的彩墨画创作依旧延续了他 版画创作小场景大气魄的特点。他善于从群 山中摄取最为精彩的华章,将其融入咫尺之 中。虽是山的片断,但其画面却给人以连绵 悠长之感。他还将版画的块面效果有机地湮 散于墨彩当中,古朴而不失现代气息,别有 一番情趣。

袁成亮

彩墨画创作最难的就是墨色处理,因 为宣纸对墨色的反应是极其复杂的,如何使 墨色在宣纸上反复交融从而达到自己所向往 的状态,这就需要靠画家的“感觉”了。沈 民义先生之所以在彩墨创作中取得令人瞩目 的成绩,凭的就是这种“感觉”,他说:“ 我画画只是跟着感觉走罢了,有时我事先 并不知道自己画的将是什么样。当笔墨与宣 纸接触的一霎那,我的笔便随感觉在宣纸上 游走,直到满意为止。”其实,沈民义先生 这种创作感觉来自他长期以来丰厚的生活积 淀,同进也得益于他那较宽的艺术视野。在

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43


沙白芦花风

轻舟已过万重山


夕阳依旧

从事版画创作之前,他画 过油画、水彩画、中国 画、搞过工艺设计,对各 类艺术元素都有着较为透 彻的理解和把握。他就像 一位经验老到的厨师,能 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任意调 配各类美术元素,将其融 入自己的绘画中,营造出 一种随心所欲的音韵,这 是那些只局限于单一画种 创作的人难以企及的。 沈民义先生初涉彩墨 画创作时,其创作主题与 版画一样,大多是江南水 乡,承载着童年的美好记 忆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近年来,他较多地将笔墨 转向大山。他说:大山 既有森林的茂盛,瀑布的 壮观,又有历经千年的沧 桑,特别能勾起像我们这 种年龄的人的情思。当沈 巍峨系列之二

巍峨系列之三

45


民义先生沉浸在大山的巍峨与 沧桑时,他又意外地将另一种 惊喜带给了我们。 那是一个夕阳斜照的傍 晚,沈民义先生和几位好友登 上了大别山山巅,当他环顾四 周时,眼前的一幕令他惊叹不 已:那大片大片的白山石被长 在石缝中的一抹抹黑郁郁的树 木分割成了各种奇妙的精美图 案,宛如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版 画。他由此萌发了将版画与水 墨元素相结合的灵感。在创作 中,他将版画的墨白技巧运用 于水墨画创作中,将山石的空 灵与岁月的沧桑表现得淋漓尽 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他 的几幅作品一经展出便引来了 同行们赞赏的目光,但沈民 义先生并没有丝毫的满足,他 说:“这只是我的初步探索, 如何使作品进一步深入,在不 断反思与追求中前进,还有很 多事情要做。”我想,凭着他 这种勤奋与不断创新的精神, 在不久的将来,沈民义先生一 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云青青兮欲雨

46

青山翠谷


巍峨系列之一


岩谷春回得气先

山中一夜

48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隔花人远天涯近 Separated by flowers, people further and the world nearer

车前子

淡绿、淡墨的水气,浓雾,渐渐地浓雾破 口,像要说出一句话来。一定是一句好话,但一 时又听不清楚。而意思就在这里。而趣味就在这 里,沈民义先生绘画的意思和趣味,我想就是这 样的。 一时听不清楚,一时看不清楚,这是艺术

的活句,禅家言:“须参活句,不参死句”,我 觉得沈民义先生的绘画,极有《西厢记》里“隔 花人远天涯近”的奥妙。《西厢记》里有这一句 么?我有点拿不准。但沈民义先生的绘画,还真 是有“隔花人远天涯近”的奥妙。中国画,是天 地之间一种奥妙,我想就是这样的。

天鑑出壑

49


丹尼洛夫·伊万·斯捷潘诺维奇 俄罗斯人民艺术家 1954年2月17日生于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别列奇村”。 1980年毕业于苏里科夫艺术学院。多年来进行肖像画、西伯利亚风景画、静物画, 俄罗斯色彩画术学派的传统和开创现代画术相结合创作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富 有表现力的色彩画术,色调的完美,流畅的造型艺术,轻微的涂色,光度感,使其作品充 满个人魅力。 1988正式进军国际画坛,参加一系列了大画国际艺术展览会。 1994年,举行个人作品回顾展,历经俄罗斯、德国、比利时、韩国、黎巴嫩、 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其中美国站的个展在世界最驰名的“perth galleries sotheby’s”索斯比艺术展览中展出。 同年,获得俄罗斯政府嘉奖,被授予功勋画家称号。 1995年,进入俄罗斯艺术科学院,任客座教授。并被破格提升为院士。 1998年,获得俄罗斯艺术界的最高荣誉“人民艺术家”称号。 达尼洛夫的艺术表现风格和他的高超技艺、深厚造诣与创作的独立性是艺术评论 家、鉴赏家们永无止境的辩论题材。


俄罗斯名家

RUSSIAN FAMOUS ARTISTS

从西伯利亚走来 伯利 俄罗斯艺术馆馆长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造型艺术具 有极美的风俗传统,拥有许多天才 画家,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特殊的 地位。艺术家伊万·丹尼洛夫的创 作可以称作具有独特的作品之一。 在这几年里他创作了数百张美丽的 作品。他的风景油画,画像,静物 写生充满了欢乐,忧伤和热情,在 各种展览会上其中包括许多城市和 国家中一些有意义,有威信的展览 会上,都已经展示了西伯利亚艺术 的魅力。 一切从性情古怪的西伯利亚美 女—马纳河岸上的克拉斯诺亚尔斯 克边疆区的柏勒奇·别列卓夫斯地 区的一个小而古老的村庄开始了, 画家于一九五四年二月十七日出生 于此处。他的家庭是个大家庭,伊 万·丹尼洛夫是老六,是斯捷潘· 米哈伊洛维奇和伊卡捷琳娜·瓦西 里耶夫娜家的倒数第二个孩子。 小伊万是所有孩子中唯一的 表现出对画画感兴趣的,家里对这 件事情非常重视。在学校里他对俄 罗斯艺术的喜爱产生了,特别是对 列宾的,在学校里经常讲述列宾并 经常看工作的幻灯片。后来丹尼洛 夫看见伟大的俄罗斯画家作品的真 迹时,他在这些彩色写生画面前鞠 躬。在学校里大家都叫他画家,在 节日前经常画招贴画,墙报。 伊万为了画画可以放弃一切。

刘明秀

他经常爬到房屋顶,从那里画柏勒 奇的风景。这样一个未来的画家诞 生了。 中学时代过去了,应该选择自 己的生活道路了。为此他去了克拉 斯诺亚尔斯克,进入克拉斯诺亚尔 斯克苏里柯夫艺术学校学习布景实 用专业。对于丹尼洛夫家很困难的 时期是父亲去世了,它不仅要自己 攒学费,而且还要帮助母亲的和兄 弟姐妹们。起初他非常困难,作为 艺术家要自己确定一切。他得到了 在列宁格勒写生画、雕塑艺术、建 筑学院毕业的安娜纳托利亚·丹尼 洛的奇·卢卡肖诺科老师的帮助。 有一次他来到为写生布置伤脑筋的 伊万这里。用手里的画笔改变了学 生的作品,丹尼洛夫大开眼界。 伊万在1980年成功的毕业了, 但没有立刻开始创作。创作道路开 始非常的困难和不平坦。作为装饰 者的工作教给了他许多东西,学会 了建立平面构图,还有许多的技 巧,这些以后对他都是需要的。但 在做艺术装饰的同时,他充满了想 创作油画的愿望,梦想着创作。有 一天他丢下了工作买了画画用的工 具,开始从事绘画。 伊万创作的《弋娜吉亚·科林 斯基》艺术家的画像成为了年青的 彩色写生画家参加边区艺术展览的 第一份作品。这第一幅画像成为他

伊万与著名美术评论家王仲、清华美院教授王铁牛等合影

俄罗斯艺术馆刘明秀馆长与丹尼洛夫·伊万·斯捷潘诺维奇合影

本刊总编王振华与伊万·丹尼洛夫等艺术家合影



在创作道路探索的卓越证明。每一 幅作品中丹尼洛夫抛开公式化的模 式,习惯性的构图,从欣赏他的油 画第一眼中总是可以感到他的对自 我表现的向往,希望在艺术中寻找 到自己的道路。 从这一年开始伊万·丹尼洛夫 成为边区艺术展览会的参加者。无论 对于每一个开始的画家还是伊万·丹 尼洛夫对此年展览会的参加是非常好 的经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中的彩色 写生画家中有许多人对丹尼洛夫的成 长有着或多或少的帮助。伊万很感谢 青年画家非常热情的乌罗左夫,爱开 玩笑地叫他丹尼洛夫大师,在展览会 上维护着他的作品。许多年后他们建 立了深厚的友谊,完成西伯利亚的许 多城市的旅行,长久生活在原始森林 里,一起可以到大自然去写生作画。 西伯利亚的锻炼使画家从各个方面都 变得更坚强了。他展出了《我的村 庄》、《安魂曲·父亲的记忆》、《 旅行者》、《边缘》,这些作品赢得 了同事们的掌声。 这次旅行可以充分认为是丹尼 洛夫近期创作的起点。从那时起画家 的创作开始了一个新阶段,对自己的 艺术存在反思和发展。 通常他的油画作品尺寸不大。 画家不需要大的尺寸来表达自己的对 描绘的态度。但小尺寸充满了不仅具 有一定心情的表达,而且还充满了深 刻的思想,无论是风景画像还是静物 写生都讲述着作者的构思。 在塞涅日旅行后的一年,伊 万·丹尼洛夫决定举行第一个个人画 展。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次画展是美丽 的不可预料的。对乡村风景画的态 度,风景在展览中占据大势,他精致 油画的彩色说明了一切。这次展览会 后大家谈论丹尼洛夫作为自己的题 目,认为他是真正的天才画家。在 1993年他成为了俄罗斯画家联盟的 成员。 丹尼洛夫作为一名吸引人的风 景抒情画家,西伯利亚的村庄成为了 画家最喜爱的主题。当然许多画家也 对乡村题目感兴趣,但丹尼洛夫对乡 村题材有自己的态度。生长在凉爽寒

裸露的姑娘 120×50cm

冷而清澈的河岸的原始森林中偏僻地 方的伊万·丹尼洛夫从小就对简单的 木制建筑的美,歪斜篱笆的菜园,安 静的日落和秋天忧郁的白桦树有着特 殊的爱。每一年他一定要回自己的家 乡几次,家乡使他有新的灵感,给予 他心灵的力量。对于他来说家乡是集 于他所有快乐与痛苦的地方。在最近 这十年里西伯利亚的村庄失去了很多 东西,在和大自然紧密结合中断续生 存。所以丹尼洛夫家乡的风景充满忧 郁和柔情,这样的作品令人感动。 乡村系列的每一批作品在1991 年的个人展览会上广泛地被展示出来

了,可以说属于丹尼洛夫独特的创作 手段诞生了,在他的油画里总是存在 一些不完整性、不全面性。他的一部 分作品可以和用省略号结束的小说相 提并论。在每一个具体作品的上下文 中都有心情的联想,具有许多意义。 忧愁与快乐,对美的欣赏与人类的痛 苦,对朝气勃勃的生活的信心和对离 开人的悲痛。 随着时间的推移画家对乡村 地区生动的美、菜园、杆子上的鸟 笼、窗下的桃李的喜爱获得了新的 认识,在油画里强烈的显现出无法 挽回的忧伤。

55


太阳岛冬景 250×150cm



冬季晴朗的一天 120×150cm

肖像 70×50cm

56

丹尼洛夫是西伯利亚的画家,他了解、 喜爱、细致的感受自己家乡的大自然。但在对 大自然绘画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自我的状态。 昏暗的原始森林,高水位的西伯利亚河流,严 峻而景色如画的山崖,叶尼塞河下游的广阔河 水,贝加尔,这些都是画家许多次西伯利亚旅 行中多次看到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它 们是他的乡村油画的忧郁和安静的继续,是心 情的颤动和变化,(《在开荒地上》、《早 安,松树》、《贝加尔湖》、《秋天·落叶的 季节》)丹尼洛夫的风景画是通过第一眼看到 或感觉到的。他最喜爱的自然状态是黄昏,春 天的泥泞,有着光秃秃的树木的晚秋。在这些 主题中画家找到了自己的形式,这些形式一 次又一次地迫使他拿起画笔。当他在德国工作 时,在古老而宏伟的城堡旁边他几乎画不出风 景画,美丽而强大,但不是他的。 白桦树——这永远是丹尼洛夫最喜爱的题 材之一。晚秋棕色色彩中它们白色的树干在发 光的《金色的时节》,冬季时节白桦小树林里 虚构的蔚蓝色的《桦树林》,在渐渐黑暗起来 的乡村房屋旁边的秋天的白桦的《九月父母的 房屋》画家描写他们很多次,但又重新回到这 里把他们作为加到自己幸福家乡的标志。到现 在画家还经常想起那些白桦树,当时他忘记世 界所有的一切来描绘它们,十个多小时不间断 的描绘不能移开视线。 最近几年画家经常画城市风景画。城市里 的生活的杂乱无章把自己带入了抒情的起点, 这个起点促成了丹尼洛夫创作的实质。可以在 宣闹的街道上强烈的运动韵律中、在愉快的夜 火中、在温暖的日落中看到城市的美丽,温暖 的日落光线覆盖在古老的房子上的《克拉斯诺 亚尔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夜晚》。 他梦想创作出城市风景画系列,在画里可以表 现自己对城市的各种各样的看法。 丹尼洛夫是一个对世界,自然的诗境充 满幻想,城市街道的宣闹以及对人都感兴趣的 画家,他的生动世界的完整性,他个人的创作 方法都在他从事的事情中再现出来。画家在创 作过程中对肖像画的态度。在画像里,甚至于 风景画中,丹尼洛夫主要的不是表达外在的相 似,而是表现出自己所画人物的特性,抓住他 的特征动作、眼光、微笑,头部的倾斜,也就 是说是抓住每个人的特征,他的内部状态。画 家自己是这样说的:“画像怎样画成我不知 道。但你能感觉到他。相似不是主要的。而要 表达状态、心情。这里有脸的颜色,眼睛的闪 烁和毛发的卷起……


第一印象的冲动性,显著性是 丹尼洛夫创作方式所具有的素质。确 定了他人物画像的创作。眼睛的颜 色、头发、画像的服装,平稳沉静或 是灵活这些都是画家所抓住的,画家 善于用扎巴落夫斯基的话说:“变化 无常的内心特征复制在油画上了“。 对于写生画家最重要的是画眼睛这是 心里的窗户,表达着内心的世界。作 者对待人物的态度总是表现的公开而 真诚,并且在这种态度中最核心的是 善良。画家特别喜欢高尚的人们,高 贵而爽朗的面貌。在他广阔的肖像画 里大部分由这样的画组成。如《罗斯 亚科夫画像》、《卡泰里娜》、《奥 里卡·玛里多娃》、《卡泰卡》等。 丹尼洛夫认为他描绘的那些 人,首先是最好的,他喜欢的人物。 在这里作者力求尽可能地描绘出人物 身上吸引了的一切。这些画像十分的 现实,为了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画家 不需要额外的工具。可以把《鲍里 斯·伊万诺维奇·诺娃科夫斯基的《 肖像》归入到这些画之列。是丹尼洛 夫父亲的朋友。胸前挂着勋章的中年 人凝视着观众。在眼里流露出善良与

智慧。战争岁月的痕迹刻画在脸上, 但仍保持美好的心灵,画家用这些来 展现他。 丹尼洛夫肖像画的人物中经常 出现孩子。他们的纯洁、天真、好奇 而自然的表情吸引着画家。可以把《 玛利亚》的肖像列入到他最好的画像 里。画家运用明暗截然不同的手法表 现。小女孩散在肩两侧的金色头发非 常光亮给人们留下金色瀑布的印象。 光线蔓延到女孩放在膝盖上的手上, 下半身处在深深的暗影里。表现出沉 寂而宁静的思想状态,可能思考着女 孩生活中的某一瞬间。 画家对女人的肖像体裁有着特 别的态度。丹尼洛夫肖像中女人的魅 力是匆匆的,捉不住的。好像是迷人 的微笑,动人的柔情,神秘的目光。 一切都隐现出来了。可以把油画《新 娘》、《梦》列入这样的作品中。 女人肖像的神秘性。作者不仅 表现裸体而且还反映出神秘。在这 些作品里,画家仿佛实现自己对女人 永恒美的梦想,但梦想是幻景,它不 可能存在,但永恒的探索是画家的追 求,女人的身体稍微显露出来,像是

穿过云层。彩色柔和的闪光背景形成 浪漫的心境,轮廓仿佛镶嵌在这彩色 背景里,油画的浪漫意义被着重突出 出来。这种抒情的特征在以下作品中 非常突出《她》、《单独两个人》、 《梦》、《草地上裸露的姑娘》。 静物写生还是伊万·丹尼洛夫 在创作刚开始时喜欢的绘画体裁。画 家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创作的范围和自 己创作的手法。他的静物写生的对象 是生气勃勃的大自然,首先是花。经 常看见的是丹尼洛夫最喜欢的花—— 这是他乡村童年的花数量不少的洋甘 菊。还有向日葵花园。他能够无止尽 地不重复的画它们,每一次都能够运 用各种颜色和各种样式。油画里充满 了生机和夏季草地上的温暖花束。 丹尼洛夫的静物写生还具有一 个特点。静物写生画里画家好像展开 自己幻想飞翔放飞自己对世界的爱, 充分渴望展现周围生活的美丽如画。 他对花束色彩幻想是无穷尽的。 他的一些静物写生油画非常精 美轻松,颜色非常协调。它们温情、 清新、结合晶莹的白色和银色的色 调,用自己极微小的特点吸引人。

冬季里的村庄 196×115cm

57


白桦林 150×250cm

在创作的这几年里, 伊万·丹尼洛夫带着自己的 作品去过欧洲、亚洲、非洲 的一些国家。十五年间他每 年都去德国,在那里有助于 工作,在荷兰展出自己的作 品。他的名字被编入德国出 版的令人羡慕的《世界艺术 家词典》他在黎巴嫩、日本 和其它国家举办过画展。画 家特别以在日本举办的画展 感到自豪,在那里他的油画 和列宾、苏里科夫的一起展 出。丹尼洛夫把他喜爱的西 伯利亚美带给各个国家的观 众,可以说,西伯利亚画家 的创作在他展现自己的艺术 的地方有很大的影响,因为 在每个国家画家的情感都是 真诚的,他对家乡和家乡人 的爱是无止尽的。 每一次国内或国外的旅 行都给画家留下了不可磨灭 的印象,但作者几乎没有讲 述这些印象的作品。画家看 见过灼热的太阳,蔚蓝的海 肖像 100×60cm

58

洋,非洲鲜艳的颜色和欧洲的古老, 而在这些旅行过后在他的油画上依然 是开着洋甘菊,出现了更多亲人和在 秋雨中渐渐变暗的乡村屋顶的油画。 在每一次有意义的旅行后,丹尼洛夫 更深刻的明白遥远而寒冷的西伯利亚 离他很近。 2005年哈尔滨的旅行成了这个 计划中的特殊情况。由克拉斯诺亚尔 斯克的画家组成的代表团的中国旅行 成为了2005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 不仅仅对伊万·丹尼洛夫来说哈尔滨 俄罗斯艺术展览馆举办了大型的克拉 斯诺亚尔斯克造型艺术展览会。展览 馆馆长刘明秀很了解克拉斯诺亚尔斯 克的画家们,他去过很多画家的画 室,个人也非常感兴趣让克拉斯诺亚 尔斯克的画家和格拉费卡艺术家在中 国展出最好的作品。 在这些画家中一些人的作品能 立刻引起中国艺术家的强大兴趣,其 中伊万·丹尼洛夫就是其中一位,而 且他的写生画吸引了中国有威望的艺 术家、著名美术评论家王仲,并继续 给他在北京举办个人展览会,现在丹 尼洛夫正认真地准备这个极为重要的


展览。 丹尼洛夫在这次旅行中学到了很多, 在哈尔滨逗留期间工作轻松而愉快,这段 时间完成了20多幅油画,其中大部份作品 将永远留在中国。 首先是城市的描绘,从哈尔滨的文 化丰富多彩,19世纪的俄罗斯文化相互 交融。画出这个城市不复的建筑物的独特 性。恰恰是这现代大城市街道上的许多传 统复杂性吸引了伊万·丹尼洛夫,哈尔 滨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高大的摩 天大楼,古老的寺院。这里的一切深深吸 引着他,甚至有阿尔巴特大街。画家创作 了一系列的哈尔滨风景画,许多油画都描 绘的是东正教索菲亚教堂,夜晚的松花江 畔,现代的摩天大楼,一切都引起作者的 赞赏。 在中国的旅行不仅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这次旅行的 主要结果是它帮助画家在思想上改变很

多。中国古老文化的认识对画家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 最近几年丹尼洛夫的创作中出现的 作品选题。不单单是具体题材吸引画家, 油画的内容更加复杂,作品充满了无限时 间,空间和宇宙的思考,作者经常关注全 人类的题材,例如:爱、痛苦、善良、灾 难、永恒…… 丹尼洛夫是作为现实派的画家开始 自己的创作道路的,他用自己的观点来对 待风景画、人物肖像画、静物写生画的体 裁,完全加入到现实派别的传统中。哈尔 滨的旅行加强了画家对无形的构图作品的 渴望。其中丹尼洛夫的油画 具有不重复性 和无限吸引的力量,在每个展览会都有这 样的现象。无论是发生在画家生活中的还 是在他创作的道路上都有秋天的桦树,家 乡房屋,洋甘菊,花束或是在他生活中出 现的善良人的面孔,每一幅新而精致的油 画和画笔的挥动将给他带来幸福的面容。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女修道院 150×150cm

59


王振华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亚洲美术》杂志总编辑

品王振华先生的人物画 ——

诗 意 的 述 说

李 柰

60

曾经在哪里见过黄永玉先生评友人画, 原文记不很清了,但大意却一直铭心,因为 恰合我赏画的心意。他说,画本无所谓好 坏,只看有没有趣味,好看的画,必得一 个“趣”字。今观王振华先生的画,最得 的,正是这个“趣”字。 “趣”,因人之不同而相异。据我看 来,王振华先生画中所得之趣,有两重不与 人同之处:一曰“微雨燕双飞”式的浅淡的 诗情;再曰“转轴拨弦三两声”式的引人入 胜的本领。 总说江南的水养人,生长在江南的画 家,天分里就透着别一种灵秀与情致。王振 华先生是江苏无锡人,生活在苏州,终日过 眼的粉墙黛瓦、奇花异木、点点轻舟,不期 然而然地陶冶着他的诗情。这种诗情为他日 后作品中流露的趣味,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王振华总结自己的丹青之路,用了“风 雨人生”四字。这四字由画家口中说出,应 该是浸透了酸甜苦辣各种滋味的。不过在我

看来,“风雨”之中却隐着几分诗情。他儿 时便喜画画,常常信笔涂抹吕布、关羽、刘 备们的“肖像”,涂抹了便贴上自家墙壁, 贴了便自我欣赏,赏了又自我陶醉,岂无诗 情?稍长,做起了画家梦,东一头西一头地 寻找着素描、速写的入门教材,然后依样画 葫芦,一边在家里的小桌摆上瓶瓶罐罐一门 心思地练素描,一边躲在早市的街角兴致勃 勃地画速写。心中有梦嘛,刻苦的过程也该 充满诗情的。 再长,开始品尝生命的艰辛——因家 贫,无缘跨入艺术院校的大门,过早地开 始了为生活奔波。他拉板车,做跑片员、打 零工,但无论境遇如何,那支多情的笔一直 在他的手中,因此浸润在内心深处的那片诗 情,也便一直能在笔底流淌,生活虽苦,生 命却甘。我想,王振华先生应该是从那时起 真真实实地把画笔作为了表达情感与诗心的 得力工具的吧。 看王振华的画,总觉得是有情节的,每


画 坛 精 英

ELITES ON DRAWING

一幅都有。他仿佛是在用画笔说故事, 一些距离我们很久远、但却很真实的故 事。讲述时,不激不励,娓娓道来。久 远处,格外新鲜;真实处,倍感亲切。 这应该是王振华一直在潜心探索并苦心 经营的一种境界。就我理解,这一番娓 娓道来的功夫,于观者看着轻松,但于 画者却不知经历了几世几劫的磨砺了。 王振华的画好看,工笔画尤其好 看。因为入画的,大都是仕女。我以 为,他钟爱仕女题材,与他骨子里那段 安恬、雅致而浅淡的诗情有关。诗情最 有翅膀,能引人穿越时空、际会古人、 思接千载;而典雅的仕女,总给人柔 韧、内敛的品咂,最适合承载丰富、细 腻的情感。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语言, 王振华偕着他的工笔仕女执著地上路 了。 从王振华的每幅工笔仕女中,都 能读出一段穿越时空的摹写,笔下人物 各当一段曼妙,娴静的、活泼的、幽怨 的、婉丽的……那定格在了某一时空的 神采,如一阕阕将好而未好的妙词, 是欲说还休的味道。其间暗伏着的情节 与故事,隐隐地道述曲折,特别撩人思 绪,几番相看之下便不由自主地随着画 家的设计扶摇而去。这,是王振华的匠 心。 王振华人物画里的情节意识,与他 十几年的连环画创作经历有关。经历了 多年艰难的动荡生活,他被安排进了一 家工厂做美术设计。他爱这份工作,一 则它给了他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再则 它拉近了他与中国画创作之间的距离。 也是这期间,他误打误撞地闯进了连环 画的世界,而且一画就是十几年,孜孜 矻矻,乐此不疲。现在回忆起来,他仍 然深有感触:连环画创作是个苦差事, 约稿函一到,必须立刻进入创作状态, 少则几十幅,多则上百幅,既要独立成 幅又须连续成篇,而且时间紧任务急, 有时得通宵达旦地干。但这样的劳动强 度,训练了他高度的画面概括能力和敏 锐的脚本意识,也就是情节意识,而且 更让他收获了过硬的造型功夫。这,也 是不期然而然的结果吧。

秋山观瀑

丽人行

觅句图

悟道图

61


现在回过头来看他的 仕女画,线条轻盈舒展, 张弛有度,柔中带韧,而 且笔笔精准。如此干净利 落、不拖泥带水的线描能 力,应该得益于那段艰 苦的连环画训练吧。再 看人物的造型,微微的夸 张像穿过雾霭的笛声,有 一种缥缈的浅浅的动荡, 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式 的收与放,这份自如的收 放也该得益于那段艰苦的 连环画训练吧。尤其是他 作品的布局,总是繁处愈 见其繁、密处愈见其密, 反复点染,穿插经营,细 心打理,不惜浓墨重彩且 一笔不苟,曲尽不厌其烦 之势,正所谓层峦叠翠之 法;而简处愈见其简,疏 处愈见其疏,尽得惜墨如 金之妙,又所谓不着一笔 尽得风流之功。这高度的 画面概括与经营能力,也 应该得益于那段艰苦的连 环画训练吧。 青花遗韵 68×68cm

马球图 68×68cm

62

晓妆图 68×68cm


玉箫一曲月正圆 68×68cm

王振华先生涉笔丹青是因“痴”而起,然后自探门 径、摸石头过河般一路走走停停地摸索过来,几十年痴 心未改。他从不讳言自己的师出无门,“没有师承,全 凭爱好,任意走自己的路,古今佳作我皆爱”是他对自 己从艺经历最扼要的概括。不过,读他的画,我却代他 有一番庆幸,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师承反而帮了他的忙, 他可以摒弃门户之见,无拘无束地兼收并蓄,担风袖月 般轻轻松松地用画笔吟咏自己心中的诗。

无法之法是为至法。王振华先生的人物画创作一直 是在无法之中探索着适合自己的法,并以自家之法讲述 着充满诗情的故事。宝剑赠知己,相信他用诗心和着丹 青抒写的一段段故事,自会赢得会心者来倾听。其实, 我与王振华先生并不十分相熟,也因此不敢就称自己 为“会心者”。不过,正因为不十分相熟,作评反而客 观。我是认真这么认为的。

63


回乡图 68×68cm

跃马图 68×68cm


风雨人生丹青路 Windy and rainy painting road in life

王振华

儿时我喜欢涂鸦,那时我家在 无锡郊县农村的一个小镇上。开始学 画是临摹洋画上的三国人物吕布、貂 婵、关公、赵子龙等,用毛笔勾好, 水彩色一涂,就往客厅的墙上一贴, 自我陶醉地欣赏起来。有年冬天,正 好解放军来农村演习,一位军官在我 家墙上看到我的画,抚着我的头赞不 绝口:“小家伙,画得像,画得 好,将来一定有出息!”一句赞 扬的话,激励无穷,我做起了美 梦,梦想将来成为一名画家。后 来到中学上美术课,才懂得什么 叫素描,于是偷偷地积蓄了3元零 用钱,来回步行四十多里赶到无 锡城里,从新华书店买回哈定先 生编著《怎样画素描》、《怎样画 人像》,这便是我的启蒙教材。兴 高采烈地照书上临摹,在家里的小 桌上摆上瓶瓶罐罐,认认真真的画 起来,有时还拿个小本本,躲在早 市的街角练习画速写,从此走上了 一条不归路。 家境贫寒使我无缘跨进艺术 院校的大门,过早地为生活而奔 波,开山拉板车、做影院的跑片 员、搬运工、画外发工艺品…… 文革时全家下放苏北农村,动荡 的岁月耗去我十年的光阴。回城 后,我被安排进一家工厂当美术 设计,总算有一个稳定的环境。 风雨坎坷的生活没有湮没我对艺 术的追求,尽管逆运跟随着我,

但画笔从未离开我身,我不断地学 习、创作。 起初我什么都画,漫无目的, 一会画油画,一会刻木刻……,渐渐 开始有木刻、独幅画在各地报刊发 表,就觉得沾沾自喜。后来无意中走 进了连环画创作的天地,一画就是十 来年,乐此不疲。眼下碰到同道,我

常自嘲“我是小儿科”(指画小人 书)。画连环画是个苦差事,犹如 马拉松赛跑,出版社约稿一来,上手 少则几十幅,多则上百幅,通宵达 旦,没完没了地画下去,吃力不讨 好,出力不出名。眼下,各种画展多 如牛毛,群体的、个人的、油画的、 国画的……此起彼伏,画展开幕时花

兴尽晚回舟 68×68cm

65


问柳 68×68cm

团锦簇,剪彩摄影,捧场喝彩,好 不风光,你只能躲在小楼里练筋磨 骨地画去吧!仿佛是参禅悟道的苦 行憎。这大运动量的线描,苦苦地 磨练,提高了我的造型能力、线描

清歌一曲月如霜 68×68cm

66

会友图 68×68cm

技能和创作水平,每当一册连环画 出版,手捧自己的作品,一种无法 言喻的甘甜涌上心头,冲走了所有 的苦楚。时至今日,我翻阅贺友直 先生的《山乡巨变》、华三川先生

的《白毛女》、赵宏本先生的《孙 悟空三打白骨精》,心情仍会激动 不已。那一幅幅精湛的线描、生动 的造型、丰富的构图、鲜明的艺术 风格,何尝不是一幅长卷式的中国 画! 岁月匆匆,壮年早已消逝。 我很笨,乃至迂拙,没有那种一挥 而就的天赋;偏爱工笔人物画,又 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活。大概苦吃 多了,自然也就不觉得苦。我没有 师承,更无门派,全凭自己喜好, 任意去走自己的路。古今佳作我皆 爱,看到一幅好画、一本好画册, 喜形于色,拍案叫绝,如饥如渴地 揣摩、借鉴,从中汲取营养,广取 博收,不亦乐亦!我试图在古典仕 女人物画中寻找一片乐土,那娴 静、凄婉、幽怨、婀娜多姿,像诗 一般的恬美,常常震撼我的心灵。 我努力用线条和色彩深情地作画, 注重立意取象、笔墨经营于稚拙中 求曲直、方圆、刚柔,追求色彩的 明丽清雅,以求得古韵风雅,画意 诗情。一个画家的作品要得到社会 承认是很难的,我没有惊世的作 品,更无长篇宏论,自知成不了大 器,只是平平淡淡地作画,平平淡 淡地做人。


竹荫奕趣图 136×68cm


彭国昌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河北画院副院长

彭国昌山水画的水墨语境 Ink-wash atmosphere of landscape paintings of Peng Guochang 贾德江 或许是因为我们同行,同在出版 社工作,做的是编辑事情,见到彭国 昌时就有几分亲近感。我们有很多共同 的话题,谈到出版社的改制、编辑的甘 苦、业余创作的艰辛乃至创作连环画的 经历,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观点、共同 的嗜好,使我们俩几乎亲密无间了。 再翻阅他的作品,细细地品读 画中的烟波浩渺、山峦起伏、壑深林 密、高天飞瀑,一股元气淋淳的墨气 迎面扑来,笔苍墨润、浓淡相间,瑰 伟神奇,情趣无穷。画家娴熟地利用 宣纸的渗化性将水墨相互浑融,产生 洇晕蓊郁的效果,使画面气韵天成、 变化莫测,一种别开生面的水墨语 境,凸现出来的是酣畅潇洒的写意, 是心灵律动之形迹。可以明显地看 出,画家已经有意识地将缤纷的现实 世界推向一种铅华褪尽的朴素,渲淡 的境界。 这种水墨语境,不邮自主地使人 们联想到石涛的“黑团团里墨团团, 空山幽居清泉下

68

黑墨团里天地宽”和黄宾虹的“山川 浑厚,草木华滋”。确实如此,彭国 昌在绘画领域里经历了几十年的摸爬 滚打,就画种而言,他画过连环画、 儿童画,画过人物、山水、花鸟;就 方法而言,他画过青绿,画过彩墨、 线绛;就画派而言,他迷恋过北派山 水的雄强壮美,也陶醉过南派山水的 清逸秀润。和所有有志于艺术事业的 年轻人一样,彭国昌经历过迷茫、彷 徨、动荡的心理历程,经历过“求师 无门,求法无边”的失落,直到四十 而“不惑”之年,才趋于稳定,趋于 成熟,最终确立了以山水画为后半生 的主攻方向。十多年来,他毫不动摇 地游走于石涛与黄宾虹的“奇山异 水”之间,自然就摆脱五色障目的困 扰,而直接进入一个纯粹、圆融、 宁静的水墨世界。其笔与墨会、与水 和,得气韵于天地之间,彭国昌创造 了属于他自己的一方黑与白、虚与实 交织布的哲学天地,仿佛江南春雨,


画 坛 精 英

ELITES ON DRAWING

古塬无言

69


润泽无声;有如鸿蒙所致,恍兮惚兮; 恰似余言绕梁,如醉如痴。设色未必艳 艳,气势未必雄壮,然而其朴实无华的 笔墨,却饱蘸着最真挚、最纯粹的美, 犹如清丽的佳人,自自然然便已超凡脱 俗。彭国昌是一位实践家、探索者,他 是“积劫才成菩萨”,而不是“一超直 入如来地”的觉者。在十多年的艺术道 路上,他亦步亦趋臻于完善,其脚步是 历历可数的。 当地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涉 足山水画以来,便面临着历史“转 型”带来的强大态势,“继往开来”

云山楼台近

70

、“承前启后”是时代对他的要求, 这当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巨大 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新的观念、新 的命题需要更加艰难的思辨过程与实 际转换的实践。彭国昌自觉需要大补 课,于是他毅然决定进京升造,希冀 在名家高师云集的京城,对山水画的 精神得到再认识,再吃透,对山水画 的技法得到再提高,再拓展。他先后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级研修班、 北京画院王明明创作大型 修班以及 国家画院龙瑞导师首届山水画精英 班。与此同时,他并没有忽视对大自

古塬

然的观察和写生。也许是受到其指导 教师龙瑞先生的影响更多些,龙瑞提 倡的“山水画非画山水,是画感受” 的理念,使他领悟到,要画出自己独 特的感受,就必须要在气象万千的大 自然中寻找、创立自己特有的表现样 式,也就是自己的艺术语言。画家因 为要画感受,也就离不开作为接受、 选择等主观条件的特定心态,因此, 事前国昌的作品已经渗入了一定程度 的主观成分。不过,从他的作品中可 见,他的着眼点实际上还在于他的感 受和印象所依据的自然对象的特征


上,或者是山峦的气势,或者是林木 错落,或者是烟云的缭绕。彭国昌在 专注于描绘自然景物的瞬间印象的这 一点上,似乎类同于西方印象派的某 些追求。印象派的画家们也是抓取、 表现对自然瞬间印象的,尽管他们一 再强调所谓科学性和客观性,而实际 上,由于从感觉出发,其中已包孕于 创作中的诸多的主观因素。与上述西 画家大大不同的是,彭国昌任藉的不 是色彩表现,而是传统的笔墨语言。 他在“师法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 支配下,讲究线之曲折、墨之浓淡、 形之疏密、境之营造。虽然面对的是 真山实水,以意取象的山川流水、林 木烟云、曲径庭院等却在画家的笔下 释放出特有的灵性与韵味,一点、一 线、一墨、一色的恣肆放纵都诠释着 画家独特而又不可替代的某种心绪。 诚如《云飘溪山心更闲》、《太行幽 深处》、《山中有禅韵》、《望云山 庄》、《江南好风景》、《古塬之 秋》等,都是这样的作品。其题材、 内容的描绘均被画家的性情本色与情 感表现所替代,以直觉想像为基本品 质,在“似与不似之间”驰骋情感, 强调的是自我心境与外部世界观的和 谐与统一。作品中的意象,既是生活 中的真实,又是胸中的丘壑,他的“ 意”不属于那种对世界的具体认识, 而是本心中的自我之象。由于性灵所 至,作品便在笔墨、点线之间含有 情、韵、趣、格、逸、谐、远、意、 味等多种因素,把水晕墨彰的点线面 形态与天赋的性灵结合在一起,成为 彭国昌山水画文本的重要特征。 在他的画面境界中可以看到, 画家的章法结构自然天成,绝少刻意 成分,是以情感体验与心灵空间的审 美体验牵引出对客观物象的艺术表现 形态的。其中情感化了的笔墨符号, 不取“唯美”一路,追求的是率意而 为的本色表露,无法之法,随心所欲 程度上的适意与自由,使他的笔墨在 得意忘形中张弛有度。 彭国昌出于性情,作品中的天 真平淡无处不在,笔法、墨法、水 法都是适意、散淡、平和、凝练的 结果。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画家人

庭院幽深

生历程的体验感受,使其得以在无 所矫饰、远离浮华而后获得的生命的 天真,并作用于笔墨语言,使之成为 心性言解的转换。彭国昌在摒弃了对 传统理法的虚亡追逐之后,把握了自 我,走向了性灵的复归,用以完成自 己笔墨语言的建构和探求。这应是彭 国昌山水画的内在逻辑结构。 在北京学习的三个阶段,对彭 国昌来说,是人生历程关键的几步 路,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1999年 在中央美院的学习,使他重新审视传 统,撷取造化之神韵,得以精读|“ 传统和大自然两本书”(李可染语) 。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临习了自范 宽、李唐以来的山水名家作品,从中 领悟颇多,获益匪浅;同时以自然为 师,对中国画的气韵、笔墨、章法、 结构、意境等要素进行选择、取舍 与整合,进行了创意性的提炼与归 纳。2003年进修于北京画院王明明 主持的高级研修班,使他在山水画创 作中,把对传统的认识、理解、感悟

与情感、理想、愿望投身于其中,让 作品中的山水树木、烟云雾霭与屋宇 村舍等源于自然的意象折射出大千世 界的无比丰富性,以寄托自身的理想 追求与 丰富情感,进一步逼进艺术规 律与艺术本质。2006年在国家画院 龙瑞工作室首届精英班的学习,使蕴 藏在他身上的水墨写意天赋被全面地 唤起和激发,使他找到自己的发展领 域,并开始以表现为主的艺术追求, 比罗多地关注于绘画自身的问题,即 他的水墨语言的探索,质言之,在彭 国昌的艺术选择中,走的是皈依内心 之路,一切物象在他那里都转换为心 象,成为对内心的体悟与对本性的叩 求。因此,他的作品及笔墨的表现性 方式偏于“意”的强调,而不是本之 于法的常规表现。从他的2006年创 作的《云山近楼台》、《苏州园林》 、《雨过陵山云不散》、《太行秋 韵》、《寒云浮天凝》、《风摇松林 韵》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

71


白云绕碧山

72


万山飘云千峰出

意”不属于那种以客观自然的再现为 目的,也不是是故弄玄虚的技巧炫 耀,而是由“意”形之于画面,从对 物抒情转为对心性、心境的寻找‘发 现与畅写,处处流露出新语境启示下 的的变化。 这里的以气运笔,以笔带墨, 放意而行,自由舒畅,以及以墨的枯 湿浓淡的沉积与叠加,产生云蒸霞蔚 的效果,是彭国昌的笔墨方式与表 现手法。这位具有典型的燕赵慷慨悲 歌性格的北方汉子,却在无形中承继 了南方浙派山水的“诗心”与“文 脉”,显示的是以湿润的笔墨去获取

清泉直下群山间

气韵的生动表现,重在水的运用恰到 好处,使画面墨色分明、层次清晰、 实处深厚、虚处空灵。彭国昌遵循“ 以气力使笔墨,以笔墨生精神”的原 则,以自己的主观自我来提炼山水意 象,来调动笔墨运用的各种手段,方 使笔之生动润泽、墨之神采粲然。又 因彭国昌作品中的笔墨及气韵是由生 命活力顺势抒发的,所以既是天然 的,又是自我的,并在气韵藏于笔 墨、笔墨皆成气韵中使自己的艺术完 成了浑然的整体把握,展示了厚积薄 发的笔墨情韵,提升了自己作品的品 格与境界。

显然,在美术学院的系统、规 范教育下,在名师的教诲与启悟下, 彭国昌的山水画艺术步入了一个新阶 段、新里程、新高度,取得了可喜的 新成果。当然,客观地评价他的作作 品与新探索,我认为彭国昌的山水正 处在从此岸向彼岸的过渡之中,仍然 处于“蓄势”的阶段,这是一个愉悦 而又艰苦的过程。然而,没有人会怀 疑彭国昌未来的潜在发展势头,因为 艺术的趋势表明,不久的将来,彭国 昌将会有一个更新的山水画风出现在 中国画坛。


大 家 论 坛

FORUM FOR A HUNDRED THOUGHTS

摘要: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 人类的生产观念产生了极大的改变, 绘画作品的审美角度也发生了变革, 现代美术也就孕育而生了。本文主要 从现代美术中的现代主义方面阐述它 与传统美术既离既合的关系。 关键字:现代美术 传统审美 冲突 工业革命的爆发将人们带入了 一个崭新的生活模式。照相和摄影技 术的产生给传统写实艺术家们以沉重 的打击,现代艺术家必然要选择和创 造新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自己所认识的 世界,现代艺术就此萌芽,从此艺术 开始更多的侧重于主观世界的表现。 ጙĂগศࡼ‫ޙ‬ၤ 1、现代主义美术 现代主义美术是以强调表现作

的表象,使表现对象符合某种生理解 剖特点和环境关系,以某种真实感唤 起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它十 分讲究明暗、透视、解剖、色度、等 科学法则。 औĂሚࡔᓍፃගၣᎧࠅᄻࡼಭᎧ੝ 现代主义美术强调表现作者的 主观感受,在造型和色彩等艺术表现 手法方面主观成分很强,对作品的题 材内容不太注意甚至完全忽视,只 是强调艺术形式本身的价值,所以千 方百计地在艺术形式上,包括造型、 线条、色彩和物质材料等方面进行探 索,寻求标新立异。 1、色彩方面。野兽派在色彩表 现上对传统有重大突破。它摆脱了物 体固有的色彩特征,运用简练的线条

现代与传统的碰撞

Collision between modernity and tradition

试论西方现代美术与传统审美

者主观感受和艺术形式探索为主要特 征的各种美术流派的总称。它的源流 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印象主义。印象 派的出现标志着与西方传统艺术的决 裂,而传统与现代派的真正衔接物则 是以表达艺术家主观情感和对艺术的 种种本质性的理解及表现作为追求目 的的后印象派。之后又衍生出了众多 现代流派,如野兽派、表现主义、立 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等。 2、传统审美 审美理想是伴随着审美认识而 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传统审 美意识主要来自古希腊及文艺复兴时 期的文化。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最 早的从形式出发,提出美在于形式的 比例对称、和谐统一。文艺复兴使人 类进入了人文主义觉醒时期,开始了 对自然的真实反映,再现一切真实美 好的事物。西方传统美术的审美趣味 在于真和美,艺术家总是在于表现由 自然规律和社会关系形成的客观事物

74

陶 李

和夸张的颜色来实现色彩的完全释放 和独立。野兽派画家们不求细节的真 实,不求准确的描绘,只求感情的真 实。这与传统绘画中要求的准确、逼 真、细腻相比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 2、造型方面。欧洲传统艺术形 态造型的彻底革命则是由立体主义运 动完成的。立体派主要是以处理形式 为主的一种大胆地背离优美、对称、 和谐的学院式风格。立体派画家作画 时多是从正面观察,再用理性思维认 识其他各个切面,将几个面的不同造 型重叠组合到一起。 3、题材内容方面。传统美术多 以体现人对神的崇拜、教会的膜拜 为主题。现代美术中描画的内容不再 只局限于人物、风景和静物等客观事 物,一系列新奇的形象出现了。在康 定斯基的作品中他通过色彩、线条、 结构、造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抽象 构图,从点、线、面、色中,我们仿 佛能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与旋律。 4、从创作目的方面来看,绘画

自产生起就具有功利性,为实用、 为神、为人的生活、为政治斗争等服 务。受现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影响,人 的思维方式有了突破性的改变,艺术 家们认为艺术就应该为完善艺术自身 而独立存在。“为艺术而艺术”等观 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 现代美术家们注重观念的改变,将自 身的的主观情感通过各种形式呈现出 来,通过绘画来传达观念和情绪,表 现内在精神的追求,从而表达对现代 社会的看法或是引起与观者在情感上 的共鸣。 5、在表现方法上,传统绘画基 本上都是规规矩矩的对客观事物作如 实描绘,给人以清新、优雅、美好的 感觉。而达达派的破坏性和随意性体 现了他们反对一切的理论主张,这种 从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出发的艺术形 式从根本上否定了在它之前的西方所 有艺术的传统。比如施维特尔用垃圾 创作的一幅拼贴画将偶然性和机遇性 运用在美术中,出现了一些一般人意 想不到的艺术作品。 ྯĂஉ൙ 20世纪是人类文化发展极为多 姿多彩的一个时代。现代美术家们, 一方面反映时代现象,一方面强烈地 表现自我,创造出崭新的作品,掀起 许多新兴的美术思潮。但是,任何一 种新事物的产生,都是由其传统的 血脉和现存的许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 的,西方现代美术也不例外。不管它 如何声称彻底否定传统,但它与传统 一脉相承的关系是不能被分割的。

参考文献: 1、范梦.西方美术史[M].太原:山西教 育出版社,1993. 2、邱正伦.艺术美学[M].重庆:西南示 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昌建.西方现代艺术欣赏[M].北 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4、朱伯雄.西方美术史十讲[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Paintings of literati, blend between mood and paintings 文人画,心境与画的交融 ——徐渭与齐白石之比较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徐渭和 齐白石两位画家的比较,来寻求文人 画的发展变化。 明代水墨写意画,其创作的高 度技巧,至徐渭的出现集其大成、成 就非凡并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直到 近现代齐白石将这一画种发扬、提 炼、升华。两位画家流露于纸上的作 品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知识财富。 关键字:文人画 大写意花鸟画 文人画,是一种不同于花鸟、 山水和人物的画种。它以其深厚的文 化精神内蕴,在中国画坛拥有着不可 替代的位置,成为中国画走向成熟的 标志。 ጙĂᆪཽઙࡼগศਜ਼಼ဥተ߅ 文人画注重笔墨情趣,体现文 人趣味。这种观点侧重于从绘画风格 及中国绘画的特质来定义文人画。它 讲究以书入画,被人称为诗情画意。 它追求返璞归真,不被物役,不被法 拘,直抒画家胸怀。文人画始于宋成 于元,明清继续流变,发展到现当 代,形式和表现语言有了更多的发展 和变化。 魏晋时期,文人崇尚老庄,在 玄理之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玄风盛 行为画家创造了一个精神氛围,因此 文人画的哲学性在画家笔下有所体 现。苏轼极力的将文人画家与画匠加 以区分,提出了“士人画”。 元代是文人画的成熟期。在元 代,文人生活、处境相当卑贱。前朝 的文人不被重用使得他们借画寄托心 中之志,文人画成为他们克服苦闷寻 求自然的良药。 明代初年形成了“吴门画派” 。明代后期,文人画在理论和实践上 都已逐渐成熟,董其昌对其进行了总 结,并提出南北宗论和文人画理论。 明末清初是文人画的鼎盛时期,在董 其昌的南北宗论及其绘画实践的影响

下,出现了一大批山水画家。 औĂ৵ࡔᆪཽઙଜ኎ᆢ 徐渭作品是明代文人画发展的 重要标志。徐渭擅长山水、花鸟、人 物画,用笔狂放,气度轩昂,笔墨淋 漓,不拘形似,惊世骇俗,自成一 家,形成了水墨写意画新风格。徐渭 开创的大写意花鸟画更加注重个性的 激发,在画中体现出他对社会的关 注,文人画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并对 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Ăதሚࡔઙଜ໡‫ڹ‬ဝ 齐白石的画成为新时代民族性 的代表,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 间”;衰年变法,绘画师从徐渭、吴 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 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 蔬菜、花、鸟、虫、鱼为工绝,与吴 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其纯 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 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 峰。新中国成立之时,很多画家都忙 于拓展新的艺术题材和手法,而齐白 石却坚持用手中的笔表现身边的事 物。齐白石笔下的大写意水墨画自 然、幽默,妙趣横生,他把对生活和 大自然的感情倾泻于笔墨之间。 ႐Ă኎ᆢᎧ໡‫ڹ‬ဝᒄ‫୷܈‬ 徐渭与齐白石都是擅长水墨大 写意,前者是创始人后者可为继承、 开拓者。齐白石受徐渭影响,作品都 有着明显的文人画特点,两人用笔都 灵活、洒脱,形象生动,给人以笔墨 淋漓,赏心悦目之感。在思想上,用 齐白石的话概括为:“作画在似与不 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 世。”两者都注重神似而非形似。他 们都有很强的书法功底,并借鉴书法 用笔用于绘画中。徐渭擅长行草,他 的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 横,貌似狂放不羁,暗含秩序,能以

段文珺

隶书笔法溶入行书。齐白石主要擅长 行书和篆书,在行书上,奔放与自然 交相辉映,在篆书上,自然洒脱,内 力腾跃而雄逸。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背景。 徐渭在明代不被重用,借画宣泄这种 不得志的情绪;齐白石遭遇战争,他 的画多表现对战争的憎恨、对人民和 生活的热爱。徐渭的作品更加酣畅淋 漓地表达画家心中的不平,齐白石作 品更透出对生活的喜爱之情。徐渭善 于以胶调墨作画,如《河蟹图》。用 胶墨的方法比掌握水容易,效果比较 润泽,缺点是墨色单调;而齐白石在 画虾上所表现的墨色则要更加丰富, 从画虾体到眼睛到脑到须、爪,笔笔 传神并区分清楚,运用墨干、湿、 浓、淡、浑厚、苍润的微妙变化在视 觉上起到了更加生动的效果。 ᇋĂቃஉ 文人画有重视笔墨趣味,体现 文人情趣,诗书画印结合,以书法入 画等特征。关于“文人画”的讨论, 是20世纪以来中国画界乃至文化界 最热门的一个话题。近代文人画也遇 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异议:有人要维护 传统艺术,坚持走传统路线;有人要 求以西方素描为基础;还有人要提倡 现代绘画,放弃中国文人画艺术。每 一条路都走出了不少的优秀艺术家, 以文人画为特质的中国传统绘画要怎 样发展至今仍难以回答,但它的历史 性和精神性是不可泯灭的,是中国传 统艺术的瑰宝。 参考书目: 1阮荣春,《中国绘画通史》,[M],南 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龚云表,《中国绘画这棵树》,[M],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 3杨仁恺,《中国书画》,[M],上海古 籍出版社,2001年

75


张天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 员,江苏版画家协会理事,江苏版画院高级画 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夕阳

76

60×60cm

丝绸春秋

60×80cm

60×90cm


版 画 天 地

醉月

GRAVING WORLD

60×75cm

霓裳岁月

90×70cm

故城情之二

30×40cm

醉秋

30×90cm

77


花之六

夏风

60×60cm

春来秋往

78

60×80cm

30×40cm

江南丝竹

60×60cm


闲情

90×110cm

79


刘彬 北京油画学会会员 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油画教研室主任

Boundless

沉寂无垠气象万千

quiescence Spectacular sights

刘彬新疆交河故城油画系列观感 —— 萧 鹏

刘彬是高我四年的学长,后来又在实 用美术学校共事多年,虽然各自离开学校 后较少联系,但感觉还是彼此了解的。 前不久刘彬乔迁新居,我和另一位学 长王晓光同去道贺,一进家门就看见了他 的新作新疆交河故城系列,一下就被吸引 住了,当时的感受很独特,平平淡淡不温 不火的就看完了一个系列,回家以后却仍 能一一回味其中的真意。 在这一系列的新作中我自以为熟悉的 那个刘彬被淡化了,他是大学同学公认的 以色彩见长的高手,学生时期的色彩写生 明快洒脱,生动 鲜活。在上世纪 八十年代末同事 的那些年里他思 维活跃,今天拿 着市面少见的毕 加索线描的复印 件来共同赏析, 明天又拿本巴尔 蒂斯的画册饶有 兴趣的研读,看 了好的展览也会 和好友分享一下 他的观感。 刘彬给同事

们的印象是沉静内敛的,但我知道他心中 对绘画的那份珍爱是虔诚的,有着一种近 似理想的热忱。正因为如此,他勤于思考 却疏于动笔,眼界高远带给自己的往往是 动辄得咎的压力和不满。 这次一下见到一批如此成熟的作品, 可以想象他心灵的火种渐燃渐旺的过程。 这个题材是九十年代初一次出差新疆的时 候收集的素材,一种强烈震憾的感觉令他 失语,有画画的冲动却无从表达。待到岁 月滤去了杂质,心路依稀可辨之时,借着 交河故城这把钥匙,心结一一开启,新画

交河故城系列之十

80

90×140cm


实 力 出 击

LAUNCH WITH POWER

交河故城系列之九

一一诞生,自然得就象本应如此 一般。他用自己独特的色彩和平 实的造型恰到好处的为我们展示 了大自然的伟力,沉寂无垠却气 象万千! 有无之间、时空杂错、感 伤怀旧、壮怀激烈、朴厚幽远、 兴衰交替、沧桑巨变、人生慨 叹…… 一个系列的新疆交河故城看 下来如人饮茶,回味无穷,冷暖 自知。在这个见怪不怪的时代, 人们己经习惯了各种形式的新奇 刺激,往往会忽略貌似写实的绘 画中所蕴藏的原创性与真感受, 艺术两字之间有着天高地远的疆 域,作什么怎么作都是自由的, 只要真正的抒发了自己,感染了 他人就是有意义的举动。多年不 见,刘彬用他的绘画印证着自己 的真挚与丰厚,早年读过的偈语 很是贴切:“诸可还者,皆非汝 心,不可还者,非汝其谁”?

交河故城系列之三

路边遗迹

96×120cm

84×104cm

交河故城系列之一

84×104cm

交河故城系列之二

82×120cm

60×90cm

81


交河故城系列之七

82

90×120cm


交河故城系列之八

90×140cm

交河故城系列之五

90×130cm

交河故城系列之四

90×130cm

83


交河故城系列之六

交河故城

84

60×50cm

90×140cm


紫竹院春雪

李家门前

26×21cm

28×21cm

山村小院

27×19cm

绍兴写生

27×19cm

柯桥写生

27×19cm

元明园小溪

48×40cm

85


率意灵美 艺纯且醇 Natural and beautiful 樊峰

读樊峰先生山水画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 山东炎黄画院副院长

当代的中国山水画坛,对图式 的重视已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凡论创新必谈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或讲笔墨,或讲构图,或讲抽象,或 讲变形,画风越趋多样,民族性却越 趋一个弃之如履的东西。中国画是一 种精神与情感的载体,一种东方式的 对于生命与生活独特的体验与经验表 达方式。没有东方式遑论中国。所幸

叠叠层峰相时起

86

Pure and pleasant art

在当代画坛仍有那么几位安贫乐道的 画家,执着于中国传统美学意蕴的表 达,固守着中国画的底线,樊峰先生 便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位。 作为一位杰出的画家,除了要 有独特的艺术语言,还要有人生的体 悟,丰厚的文化修养。樊峰先生毕业 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结庐泰山 脚下,亲近自然,朝夕观察,目识心

泉高入梦喧

马泉甫

记,同时又不忘师法古人,练习之勤 令人惊叹。樊峰先生自学生时代起就 曾研究历代画论画史。正如黄宾虹, 傅抱石大师的艺术道路,在传统的研 究中创新,理论指导于实践,故其山 水画作品深得古人苍苍茫茫之气象中 国山水画要写景,更要造境、写情、 写意,古人有写景并侧重造境的,也 有侧重写意传情的。樊峰先生深谙


实 力 出 击

LAUNCH WITH POWER

溪上烟村四五家

87


中国美术史,对古代山水画理论 和当代山水画的格局有清晰、明 确的认识。他面临者选择,是回 归文人画笔墨传统以求开拓,拟 或在写意山水中力图创新,他靠 自己的智慧做出了明确的决定: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看真山 水,写真性情,在写生的基础上 写意、写趣、写心,变古法为我 法。这也是历代大师所走的一条 道路。 品读樊峰先生的山水画作 品,会感受到一种“中和”之 美。儒家经典《中庸》把“中 和”提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 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 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中和”的自然是一个整 体和谐的宇宙。他作为儒家文化的理 想是美的标志。山水有大美而不言。 在优秀的中国山水画中,画家往往将 自然按照美的规律加以创造,从而形 成各具特色的审美作品。这一方面 反映了画家个人意识及修养达到的 水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画家对自 然的观照、领悟以及本我精神的尽 情抒发。樊先生正是凭借着自己深 厚的人文修养创造出这一宽天地、 大气象的山水美来,胸中有千古之 思;腕下具纵横之势。古树苍烟,

秋山论道图

88

云卷千峰集

群山绵亘,笔笔虚灵,神气浑然, 挺拔轻隽,沉着风雅。在苍茫的笔 墨变化中,把山水自然、和谐、静 谧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山水画多是画家人格和性情的 独白。樊峰先生那信笔自如、流走跌 宕、气脉连贯的笔致,他那静中寓动 的如生长着的群峰列 嶂。如舞蹈般的松柏竹石,都 与他的潇洒天性,与他的品性、气 质、才情甚而与修养、人品有着内在 的联系。古人说要写山水的真性情, 即山水本身藏有客观存在的真性情, 这需要艺术家去深入体验。但真正能 体验山水真性情的画家必然是具有真 性情的人。只有怀着真性情去体验山

水的真性情,才能“物我交融”才能 达到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的境 界。樊峰先生正是以他超脱于金钱和 名利之上的真性情去创作,才形成了 潇洒、豪爽、清劲、逸妙、灵动的的 个性风神。而他真性情的山水也涤化 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陶赏于大自然 无可穷尽的生命和魅力中。 观高山飞瀑之画,作穿云破雾 之思。樊峰先生以他的山水画带领我 们走向自由之境和高洁之境。幽涧飞 泉三千尺,十里犹闻奔雷声,当我们 畅游于率意灵美的山水中,亦即顿忘 俗物和家事拖累的畅神之时。可幸樊 先生给了我们这样一片净土。


数家茅屋清溪上

溪承瀑水凉

清泉石上流

雨后泉声落

89


泉落青山出白云

90


峰出半天云

溪山幽居图

91


羌塘高原

40×70cm

大 自 然 的 歌 手 Singer of the nature ——品读蒋庆北的风景画

作为油画家,蒋庆北先生 的文笔很美,是很简淡、很抒 情的美。从他的简淡、抒情的 文字中,我知道了他一往无前 地挚爱着俄罗斯著名的风景画 家列维坦。 特别凑巧,我结识油画最 先便是风景画,更凑巧,风景 画家中,最先结识的正是列维 坦。然后一发不可收地爱了风 景画,也爱上了列维坦。我总 以为,我的生命中有很多相识 都因着一个“凑巧”作机缘, 共同对列维坦的热爱,把蒋庆 北和他的风景画一起带进了我 的视野。我们相识了。 记得当年,列维坦以他画 布上那浓得化不开的忧郁抓住 我的眼睛和心灵时,我只有十 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并不懂得 品味画家隐在色彩与笔触之间 的那份大情大爱,只知道反复 摩挲着画册,傻呆呆地沉浸在

92

李 柰

蒋庆北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会员。

画家营造的诗意中,拼力吮着 荡在色块间的那一片静谧、孤 高却无限自由的空气……长大 后,我所从事的职业与中国画 紧密相关,便一头扎进了笔墨 丹青的世界,竟把风景画与列 维坦渐渐地淡忘了。 蒋庆北先生对列维坦的 执著,把我从丹青世界拽回到 了久违的风景画中。重读列维 坦,依旧怦然心动,较之少年 时代,竟多了潸然泪下的感 动。画家笔下的诗境,岂止是 单纯的抒情,根本就是对生命 与自然虔诚的敬畏和呕心沥血 的歌颂啊!蒋庆北先生敬慕列 维坦的原因,也正在于此吧。 因着列维坦,对蒋庆北先 生的风景画也反复咂摸起来。 蒋庆北的画颇耐读,反复品读 之余,读出的,是一段对家乡 的情思和对艺术的执著。著名 画家吴冠中说,学美术等于殉


实 力 出 击

LAUNCH WITH POWER

三月绿风

90×90cm

春色

90×90cm

93


道,是一场异常艰苦的旅行,在这段苦 旅中,它要求画者坚忍刻苦、独守寂寞 并恪奉良知,非有用开水浇草也浇不死 的精神,不能涉足。应该说,蒋庆北具 备了这精神。少年时代,他携着一本一 笔,终日沉浸在山洼野地,勾勒远山, 描摹桔梗花、鹅卵石,尽管既不懂明暗 也不懂构图,更没有名师指点,画出的 东西,用蒋庆北自己的话说,相当幼稚 可笑,但他却从不辍笔,并立下了将来 非做画家不可的志向。热爱,是一切成 功的基石。踏着这块基石,蒋庆北先后 就读于黑龙江省艺术学校、鲁迅美术 学院油画系,几年下来,打开了视野、 夯实了技法。与此同时,表现家乡、表 现他最熟悉最热爱的地方的冲动在他的 心中开始萌芽。也是在这个时候,列维 坦,这位仅仅活了四十岁的俄罗斯优秀 风景画家,以挥之不去的宁静、忧郁、 诗意的艺术表情占据了蒋庆北的心。

94

103×76cm

乡情,是成就优秀艺术家永远的 原动力。在蒋庆北眼里,列维坦画中的 山水草木和自己家乡的景色十分相近, 除掉钟楼、教堂和木屋,其余都是他熟 悉的,甚至连同那抒情诗一般的情调。 这种契合让他兴奋得不能自已。多少个 日日夜夜,蒋庆北钻进了列维坦营造的 画境里,与大师同呼吸,共命运,反复 研究、揣摩、临习,他收获着一步步贴 近大师的欢愉,同时苦苦寻觅着一步步 离开大师的途径。他仿佛是列维坦的 一个知己,用心聆听着大师的笔下的“ 高山流水”,浸淫在这无比美妙的意境 之中,但是,他知道自己迟早有一天会 离开这美妙的世界,因为他要走自己的 路,要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讲述自己的家 乡…… 在蒋庆北的风景画中,影影绰绰 能看到一些列维坦的影子,比如那细而 不腻、繁而不乱的色彩,那远到一片旷


野、近到一棵孤树的构图,但是,他的作品 呈现的,是列维坦而外的别一种品格与情 致:他留住了列维坦的绚丽与静谧,却离开 了列维坦的孤高与忧郁。也就是说,蒋庆北 所抒之情,不是列维坦的情感,而是画家内 心深处对自然、对家乡最朴素、最诚挚、最 难忘的情感。吴冠中最强调艺术格调,他对 优秀艺术的诠释是:“艺术就是真性情”。 这个“真性情”是说:艺术是最个性化、最 主观的东西,是画家各不相同的性格、阅 历、修养、气质,甚至感觉、情绪在作品中 留下的殊异的印记。“殊异”便是风格。应 该说,刻苦,成就画家;而殊异,成就作 品。蒋庆北是刻苦并殊异的。 蒋庆北的刻苦自不必说,他的“殊 异”则来自于他对家乡——东北农村的熟 悉、留恋、诚敬与热爱。当年,列维坦的老 师曾经满怀激情地鼓励他的学生们:“尽情 地画吧!去研究大自然,去感受它!”尽 情、研究、感受,多精彩的概括,正是一幅 风景佳作创作的全部要素。 阅读蒋庆北的画,可以说,是很有一

番“尽情”、“研究”与“感受”的——“ 每当我挥笔表现家乡景物的时候,心中总是 涌动着浓浓的亲情和深深的思念。”蒋庆北 如是说。他的“尽情”在他笔下成了一番天 高云淡的辽阔,无论远景还是近景,都蕴含 一种远离家乡的孩子张开双臂扑向母亲怀抱 的情愫,那么真切,那么诚朴,是一种忘我 的投入和感动。他的“研究”则体现在他画 面的细部处理上:以简洁的笔触讲述细节, 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像中国画中的兼 工带写,虽笔笔可见却不失精微细致,而且 色块的叠加中,每一处山石、树木、溪流似 乎都有一段经历,那应该是画家非常熟悉却 又久违了的、常忆常新的经历吧。他的“感 受”最是丰富。油画家创造的世界是多情浪 漫的世界,是画家入眼入心,用情感加工, 用智慧提炼,用修养完善,最后借助画笔喷 薄而出的精彩世界。在蒋庆北的眼中,家乡 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风景,都蕴含着大美,是 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天然交响,是生命的必 然,他要通过自己的画笔让它们更加丰富、 更加饱满、更加生机盎然……

雅鲁藏布河谷

102×75cm

95


103×76cm

秋水依依

96

103×76cm


小兴安岭风光

在列维坦的画中,我总仿佛隐隐地听到教堂里传 来的钟声,在夕阳的余晖里,在落日的小河边,悠扬、 旷远、连绵,增加了画面的忧郁、静谧与辽阔。蒋庆北 说过,他童年生活的地方没有教堂,因此,他的画中没 也有教堂。但在他画中,小溪是流淌着的,在画家雀跃 的笔触中,溪水曲曲弯弯地活泼着,淌过光滑的石头, 发出浅浅的声响,哗哗,其声如闻;驼牛是歌唱着的, 山下的戈壁或草地上,一队骆驼或几只牛羊缓缓地徜徉 着,悠然中发出高一声低一声的浅唱,也是其声如闻。 像列维坦的钟声,小溪的轻吟与牛羊的鸣唱同样增加了 蒋庆北风景画的安详与旷远。如果说贝多芬的《田园》 是用音符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卷,那么可以说,在列维

61×61cm

坦的影响下,蒋庆北用色彩谱写的是一曲曲动人的旋 律。艺术原本五花八门,有着各不相同的轨迹,但达到 一定境界时,它们便相通了。 列维坦被俄罗斯艺术界誉为“大自然的歌手”,因 为大自然在他眼中得到过滤、在他心中得到升华,重回 画布时,便成了散文诗和交响乐。蒋庆北说:“我画风 景画已经许多年。这是我热爱的事业,它使我生活的快 乐、幸福和充实。”他欣赏自己的生存方式,更重视自 己生命的质量,他的作品就是他生命质量的注脚,走进 大自然、画他心中对家乡对生命最原始的爱,就是他最 佳的生存状态。因此我觉得,蒋庆北也是“大自然的歌 手”,是中国的“大自然的歌手”。

97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