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rchist Gardener Issue Two HK special 安那其建築園丁港深建築雙城雙年展特別版

Page 20

20 Anarchist Gardener

Ruin Academy · Hong Kong & Shenzhen Bi-city Biennale of Urbanism \ Architecture

文·攝|康寧馨

2

005 年末的日本兵庫縣相生市,適合關東煮的季節,尋常瀝青路面中異軍 突起一株白蘿蔔,蒸蒸日上,綠葉華美,強韌生命力使人們封這株特異的 植物為「勇氣蘿蔔」, 暱稱「大大」,大大一夕成名,生長處成了熱門 景點,掙破柏油路面生長的蘿蔔吸引了全日本的目光。好景不常,不久大大被人 惡意折斷隨手丟棄,柏油路面下的根部也慘遭掘出。人們拾起殘株,想方設法維 繫大大生命,舉國關注下,電視台特意轉播市公所人員復育過程,初初略見起 色,稍後急轉直下,最後,大大已近彌留,命懸一線時,透過細胞複製技術,人 們留存了基因,打算複製繁殖這株蘿蔔商品化。原生長地不但設立紀念石碑,其 上雕刻蘿蔔圖案,相生市也出現周邊商品、食 品,祝福考試合格的蘿蔔圖騰祈 願餅乾、鑰匙圈、吊飾、卡片等等,勇氣蘿蔔的故事還以繪本流傳。兩年後,克 隆蘿蔔繁盛,身型四十到六十公分大小的白蘿蔔,農 民迫不及待把大大的子孫 切塊,做成關東煮,嚐嚐勇氣白蘿蔔的滋味,希望藉此讓大大的勇氣代代傳承。 這則人造物叢林裡的日式神話,不禁使人好奇,何以一株白蘿蔔的身世,能 引發現代社會裡人類的強烈驚嘆?而從唯一獨有的勇氣蘿蔔,到不分彼此的勇氣 養動物體內生理情況,與該種健康生物相當不同。而如此集約化飼養方式,亦無 蘿蔔們;從想方設法助其保小命,到迫不及待切塊燉關東煮,人們又展現了怎樣 助於全球糧食均衡分布,不符合節能減碳原則。昔日的狩獵行為隨工業化發展已 的復古風情? 轉型商業狩獵,動機已非因為食物缺乏,而是歸屬於饕餮放横,愛食野味的獵奇 心理,造成了人類與動物間病毒突變傳播的最佳途徑,觸發大規模流病 危機。 暫且回到台灣。2008 - 2009 年台北雙年展中,有支旗幟鮮明的「綠色游擊隊 哲學家費爾巴哈有言:「吃甚麼,就是甚麼樣的人。 (Der Mensch ist, was er 伍」--由本土藝術家吳瑪悧與「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OURs)所合作的 isst)」,於是乎你成為你自己所不知道的一種動物,帶著生命的悲涼殘酷,外 藝術計畫:《台北明天還是 一個湖》,子計畫《台北好好吃》與《台北綠一點》 加大把藥劑、致病蛋白、抗生素,還有病毒。 關注「都市農耕」議題,從糧食危機、減碳生活、食物里程與都市綠化切入,提 倡「可食地景」的概念,強調有機栽培,並鼓勵合適的市民團體及鄰里單位,將 現代都市有意無意替人們濾除的不只工廠化飼養,與商業化狩獵的真相。推 周遭閒置的社區空地、城市角落、陽台頂樓等,改造為一畝畝的景觀菜園。其中 土機、瀝青、水泥、鋼筋,人造物封印了沃土肥田,身 處於人造都市,這等康 農園城市小組發動「吃掉 CO2 -再現台北的土地生產力」為名綠色藝術行 斯 勒(James Howard Kunstler) 所 謂 的「 無 以 名 狀 之 地 」 (geography of 動,於台北市街頭發送菜苗,以隨地擺攤的方式宣導「吃掉 CO2」的主張。 nowhere)中,人們越來越難從日常所見意識到生活運作與自然的關連,食物生 勇氣白蘿蔔軼事,或者雙年展藝術計畫《台北明天還是一個湖》,皆與 「吃」息息相關。歷史學家菲利普 . 費南得茲 - 阿梅斯托曾於《食物的歷史》 書中如此分析: 「食物不僅可以維持生命,也能增進生命力,有時則會侵蝕生 命。它可以讓吃的人好轉或變壞,它能帶來精神上、形體上、道德上的影響,並 有變質的效果。不過說 來也怪,最能凸顯這項發現的最佳範本竟然是食人 族 ....。」 過去對於若干南美與斐濟食人部落的研究顯示,許多時候食人行為不 僅僅為了獲取營養,大多數例 子牽涉其他目的,如書中所舉「自我轉化、挪用 權力、食人者與被食者之間關係的儀式化」,食人族享用本族死者,以保存珍貴 的生命液體;食人族認為敵人就是「他們的獵物」,食人是為了「捕捉靈魂」,以 補償失去的戰士。不約而同地,人們欲透過食用,獲得蘿蔔的勇氣毅力,帶有完 善自我的意涵;人們想透過都市農耕,象徵地吃掉敵人 CO2, 藉以支配地球上 的二氧化碳總量,再現台北的土地生產力。食人族與現代社會人們皆為食物賦予 了超越物質性的意義,飲食即文化的轉化行為。菲利普 . 費南得茲 - 阿梅斯托 言:「加諸於食物的含意,就像一切事物的含意,都是約定俗成,最終是自由心 證。」於是,飲食可表喜怒哀樂、婚喪喜慶,也可表認同、明心志,可分我族與 他者,可以顯示仇恨或愛,可以是一種宗教,也可以是苦痛焦慮乃至於幸福的展 現。 人類歷史中的畜牧隨工業化發展,成了集約養殖經濟動物,與生產現場、輸 送過程漸行漸遠下,人們若不費心留意,難以得知真相絕不如大眾傳播媒介上的 牧場綠油油、動物和樂齊歌唱。被工廠化飼養做為人類肉食的動物,遭遇比野外 生長或者畜牧空間較大而開放的動物,來得更為悲慘,自出生開始,完全被人類 剝奪了生命的 樂趣。存活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只是為了活著被宰殺為人類食 物。也因此,工廠化飼養不僅殘虐動物身心,也因需要急速生長,動物平均壽命 不長之故,飼養中添 加許多有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只求存活至被宰殺的瞬 間,動物體健康與否,消費者很難接觸或判斷),或因長期精神受虐,工廠化飼

產過程、水、電力、廢棄物、污水處理系統漸趨隱蔽,人們不能直觀地了解 自 己生活所需要、所製造、所排放的物質對大自然的影響,慢慢地所謂的「自 然」在人們的認識論中成為抽象的符號,也從道德判斷中消失。而人造都市裡常 見的設計, 總是涇渭分明的邊緣,缺乏大自然中更為常見的生物型態、地理形 狀(如碎形),缺乏自然曲折而自我相似的線條,提醒人們大自然具各種尺度 的連結,因而人們習於只由單向度思考、解決問題,無能連結不同尺度的需 求。人們日漸耽溺於自身所創造的物品構築的「超現實」中:電腦、網際網 路、手機、虛擬遊戲 ...... 自肉身所處的環境中抽離,也逐漸失去了本有的生物 秩序,忘了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以此作為切入視角,綜觀近年興起一波種植有機蔬果的綠色風潮,鼓勵人們 利用周邊閒置土地生產蔬果,自家露台頂樓也可變成迷你蔬菜園,除了欲效法古 巴哈瓦那 「都市農耕」經驗,為因應能源危機、石油短缺,繼而可能造成運輸 困難、貿易鏈中斷早做準備,強調在地生產、在地消費,或全球氣候劇變使人類 不得不關注的環 境議題之外,各地天災頻仍,自上世紀末延續的末日說,工業 化生產食品導致大規模有毒食物透過商業傳輸迅速流通,諸現象導致的緊迫 感,更使人們想要自行決定食物的成分內容,更欲控制整副糧食生產過程。現代 人對所處環境的不安全感與日俱增。由此,進一步提倡自耕自食、區域性消 費,間接強化了人們種植蔬果糧食的 風氣。歐美已行之有年的「農夫市集」 (farmers market),晚近在台灣各地漸次興起,類似傳統市場集散地,主題卻 更明確,固定日期或假日時,由小農聚集設攤,販售新鮮有機蔬果,與果醬、釀 造醋等 加工品,透過與農人及生產者面對面接觸,消費者可直接求教於攤位園 丁,瞭解作物種植與衍生商品製作過程,得知其生產理念和動機,增進對土地生 產的認識。農夫市集也意味著自主與多樣選擇,小農種植喜愛的作物,並且自行 販售,避開盤商層層剝削,消費者亦有機會尋獲不同於大賣場制式化的農作 物,買賣行為往來之間 有著更多人際情感互動。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