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rchist Gardener Issue One 安那其建築園丁

Page 1

Who cares wins

安那其建築園丁 Anarchist Gardener

“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

Let's get this done!


Anarchist Gardener

2

2010 Ruin Academy

廢墟建築學院

5th Floor Sauna

廢墟建築學院是研究建立第三代都市知識建構所成立實驗性平台,主旨在 於要將現存工業城市廢墟化。學院以人文環境和都市作為研究主體,提供跨 領域交流和公共論域的空間。不將論述焦點放在個別藝術和科學領域,學院 著重地方知識的累積、常人的生活智慧和潛層的記憶故事。有別於教育場 所,廢墟建築學院是 PUB 的原型,一座對外開放公共客廳。或者更像芬蘭 國淬三溫暖,無論警察或是總統一律得脫掉外衣,才能進入公共桑拿間無絆 享受,人人皆平等。 定要在建築學院築座公共三溫暖。 為更美好的都市、人民和大自然,廢墟建築學院面向大眾,徵集對城市環 境未來的意見。廢墟,是當人造的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需要更進一步 理解台北城廢墟化的過程。人們藉著在地知識將工業城市廢墟化。誰會是台 北在地知識專家教授?他們應當來廢墟建築學院做酒保。

4th Floor Lounge

廢墟建築學院提供自主而獨立的平台,讓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生團體和有志 同心者互相交流。學院本身就是知識建構的載體,這裡是座工地也是廢 墟,兩者同時並存發生。雖尚不能預知我們會發現何種新鮮事,但將城市廢 墟化,破壞現存方盒空間會是建構學院的第一步。我們不管學術理論的統制 操縱,卻要邀請大自然自由入門,在廢墟中有機共生,大自然是唯一皈依的 準則。這裡是大伙兒的客廳,我們同在的 PUB。

Ruin Academy

3rd Floor Professors Dek

The Ruin Academy is an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knowledge building on the way towards the Third Generation City – the ruin of the industrial city. The Academy offers a public sphere for cross-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general field of built human environment, city. We don’t focus in the different disciplines of art and science. We focus on local knowledge, people and stories. The Academy is more like a Pub than a University – or like a public sauna in Finland, where everybody is stripped naked from the President to the Police. We must build a public sauna to the Ruin Academy.

2nd Floor Student Dormitory

1st floor

The Ruin Academy sends an open call to think on the urban environment – the city, the people and the nature. We want to understand the ruining processes in Taipei. Ruin is when man-made has become part of nature. People are ruining the industrial city; this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cal knowledge. Who are the professors of the Local Knowledge in Taipei? They should be the bar-tenders of the Ruin Academy. The Ruin Academy is an independent and free platform where the different student groups and other players can meet. The Academy is about knowledge building. It is a simultaneous construction site and a ruin. We don’t know what we will find but the first step is to break the box, ruin the city. What comes to the academic control, we will give up in order to let nature step into our ruin. There is no other discipline than nature. There is our Pub.


安那其建築園丁

廢墟建築學院

3

手繪 Drawing | Marco Casagrande


Anarchist Gardener

4

2010 Ruin Academy

台北有機 活氣針灸 Taipei Organic Acupuncture

文攝|馬可.卡薩格蘭 Marco Casagrande 翻譯|林宜珍 Lea Yi-Chen Lin

Acupuncture 針灸是將針插入身體上不同穴位,藉此紓緩疼痛或達到療效的一種程

角落處總有細縫使風起 李維史托( Lévi-Strauss)相信人類之美來自於成為自然的一部

分, 霍 克 海 默( Max Horkheimer)與阿多諾( Theodor Adorno) 則

序。

對工業化發展完全失去希望,並認為這完全違反啟蒙運動時代為始

Urban Planning

開啟的思想解放, 並且使人性腐朽。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潛行者》

都市計劃結合土地利用以及交通規劃,增進改善建築、經濟與社會環

(Mosfilm 出品 , 1979 年 ) 帶領著人們進入一種境地,在那裏他們最

境的品質。

深層的希求得以實現,對比著周遭工業化的現實環境,這境是個有

Urban Design 都市設計的關注於城鎮的各種公共基礎設施的安排、外觀與機能,特

機 的 廢 墟, 對 俄 國 科 幻 小 說 家 史 楚 加 茨 基 兄 弟( Strugatsky

brothers) 阿爾卡地( Arkady)及包里斯( Boris) 來說,這個境地 則幻化為其小說作品《路邊野餐》 ( Roadside Picnic) 。

別是都市公共空間的形塑。 台北的社區花園簡直就是《路邊野餐》的翻版,老阿嬤們就如同電

Environmental art 環境藝術則是指與生態議題相關,探索存在於政治、歷史及社會脈絡 中各種可能性的藝術。

影 裡 那 位「 潛 行 者 」 一 般, 帶 領 我 們 到 達 那 使 美 夢 都 能 成 真 的 Zone,崇高的李維史托可以在此展開新的人類學研究,探討這類都 市堆肥菜園文化與周遭城市之間的並行關係 - 這可說是種反轉的現代

化,並且聚焦於一種在地智慧。霍克海默與阿多諾的墳墓應該要被移

Sociology

到這其中一個台北都市針灸穴裡來,即使如他們般思考的人,也能在

社會學是門理解人類社會關係行為之科學。

這無價值的現代化與冷硬的工業主義環繞中找到一絲希望。 哈寧安

Anarchy

無政府 ( 安那其 ) 是毋須等待指揮指示與任何正式允許即產生行動,無 政府主義是根源自一股自己來做的衝動:其他所有一切都來源於此。

提拉( Jaakko Hämeen-Anttila) 教授曾說 :「現今社會中無用無價值

的項目,將被某種體制之外行為準則塞滿 : 就如同牆角處難免有隙 縫,使角落處總是能有空氣灌進原本窒息的空間之中。」於是藉由尋 找出台北城市各處的都市農場及社區菜園,台北有了自己的角落。 在角落裡,是甚麼樣的行為準則,推動隱身的秩序進入到城市之

北市裡的社區菜園以及都市農園令人驚艷,它們如野菇般地在

中 ? 或許可被稱為「在地智慧」,是因地制宜針對現代人類及自然

都市中衰敗、被忽略或沉睡中的角落,可喻為城市的養料。這

之間所建立起來的溝通橋樑。台北這些如針灸穴位的點狀菜園,正滲

些區域位於官方都市規範或正常經濟機制介入的範圍,它們是卡在社

透過都市的工業化表面,進入最初始的層面,自發性的社區菜園就是

區活動節點之間的城市縫隙,並且透過菜園的施作表達呈現無政府平

能穿刺台北都市的灸針。 「在地智慧」與第一代城市連結著,當現

台。

有建立的人文環境依賴自然,並受自然控制,這些無政府園丁們也正 同時控制著工業城市。

無政府菜園形成的網絡呈現出一種正面的社會失序,增進了台北都 市的活力,是樂觀的恐怖主義。它們將工業城市轉向有機,轉向不可

佔領無人之域

預期,並且逐漸毀滅現代的都市主義。它們是點狀的有機革命,以及 「第三代城市」的種子,工業城市的有機廢墟。

社區菜園佔領著廢棄的工地以及荒廢的住宅區域、為了等到合宜時 機開發而騰空的空地街廓、河岸邊泛洪區,甚至荒老的墓園,其中許


安那其建築園丁

多是發生在土地產權不明確的地點。有時候花園只會存在幾年,如那 些位在待開發土地上的案例,而有些卻是世代延續下來,例如位在忠

廢墟建築學院

5

類誤闖乾淨的冷氣室。他們為何要這樣做 ? 為什麼自然想要侵入這 座機器 ?

孝橋及中興橋之間河岸或小島上的田地。花園越小就越容易佔領都市 中的閒置角落,靈活積極地佔領無人之境。

地產開發商才是真正的城市編輯者,他們與都市官方及政治力量連 線,並且真正編輯著城市的面貌。建築師則位在第二線 - 有點像是跟

在台北的都市農業社群之中,最著名的是寶藏巖社區,最早是個由

在剛狩獵成功的獅子後頭等吃的土狼,金錢是開發商在進行編輯都市

跟隨國民黨撤退來台的老兵所組成的非法違建社區。在設法使其合法

紋理時的動力與參考值,這並不像是都市針灸而是類似西方的醫學手

化的過程中,寶藏巖隨著名氣高漲,最後竟導致原生社群被市政府逐

術 - 在身體上開刀,切除、更換或維護一些器官 – 或甚至是整形手術

出,而房舍卻轉交給藝術家以及藝術相關組織,過程中所有的農地皆

( 喔 ! 上海的胸部比台北的大 )。身體並不被視為是一個完整的有機

毀於一旦。似乎是都市對戰著都市針灸術。在它是非法身分的時

體。

候,寶藏巖本身具自給自足的強大力量,社區居民自力建造房舍以及 所屬農場,並且訂下安定社群的種種協調規範。官方城市意圖排擠掉

在這個粗暴的編輯過程中,無政府園丁們卻如一個微型編輯者般運

這個極具競爭力的非正式有機對手,一些非政府組織則發現了這個地

作,像是依附著大型開發周遭的小型生活圈,他們佔領了城市中不怎

方的魅力,開始介入想保住這個地區,最後這些非政府組織及藝術家

麼美觀的地區,切入沉寂的開發閒置區域。例如 - 開發商欲從眾多地

接管了這個如今已成名的社區,但也與政府掛勾在一起。那些都會農

主手中購買下一整個街廓,而因為必須經過冗長的溝通,整個過程是

夫們因不再能融入這新的改變中,而必須離開。現在在寶藏巖原本種

非常緩慢的,當進度拖延時,這些都市園丁們就會趁隙而入開始耕耘

菜的地方,矗著黃色塑膠充氣大帳棚,裡頭有 DJ 播放嘻哈, 「在地

這些區域。開發商因為不希望節外生枝而默許這樣的情形發生,畢竟

智慧」在此地已壽終就寢。

取得整個街廓的使用權可能必須耗時 3-5 年的時間,在這段期間這些 點就成為了社區的共有花園,而當開發案開始時,園丁們可能已經尋

但寶藏巖不孤單,都會農事在各種社會階層以及城市各個角落中都

找到另一個閒置的地點重新佔領。

發生著,那些勇於挑戰社會規則的市民們隨時準備好佔領土地,前仆 後繼地開墾社區菜園。某些針灸點發生了作用,並且豐富著周遭環境 逐漸消逝中的都市紋理,城市的工業化表面會經常出現斷裂,這些香 草與蔬菜就栽植在這樣的縫隙當中。人們正在毀壞這個工業城市,而 當這些人造物回歸自然之中時就成為廢墟。

第三代城市 第一代城市的概念是人類直接與自然連結相依,豐饒的台北盆地提 供了這類居所完美的環境,河流中充滿著魚,也利於當作運輸要 道,而周遭的山嶺保護著中央的耕作平原不受颱風直接肆虐。

城市編輯者

第二代城市是工業化城市,宣告著人類從自然中獨立 - 一個機械體 制環境可以提供人類一切所需,自然被視為不需要的東西甚至是具有

與西方城市相較,台北所扮演的角色十分特別,整座城市的美感被

敵意的 - 自然被阻隔在工業現實之外。

一個巨大的共同機器所控制著,都市機能頻繁地被編修著,如同一部 不時更換晶片以達最強功能的超級電腦,城市中的資料即是居民,也

第三代城市是工業化城市的有機廢墟,台北城市中的社區花園是第

是這部機器需要處理的對象。大多是時候他可以運轉順利,但也有人

三代城市主義中的碎片,與周遭的工業環境共存。 「在地智慧」有

感染了病毒 - 他們聚在一起產生一些自發性的舉動,例如一起打太極

機會在都市中呈現,這也是廢墟建築學院探索的焦點。城市園丁之中

改善都市中的角落,臨時占用街道或一些角落發起特別的市集,他們

有許多擁有台北在地智慧的教授,當一座城市認同自己的在地智慧並

也創造農場 – 他們將有機的素材擠進這個大機器中,彷彿是個爬蟲

且讓自己成為自然的一部分時,第三代城市得以實踐。


Anarchist Gardener

6

2010 Ruin Academy

Taipei Organic Acupuncture

Text.Photo | Marco Casagrande Acupuncture is the procedure of inserting and manipulating needles into various points on the body to relieve pain or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Urban planning integrates land use planning and transportation

- it had corrupted humanity. Andrei Tarkovsky’s Stalke (Mosfilm, 1979) is taking sophisticated people into the Zone, where their deepest wishes may come true. The Zone which is the organic ruin mirroring the surrounding mechanical reality. For the Strugatsky brothers (Arkady & Boris) the Zone was a Roadside Picnic.

planning to improve the built,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of communities.

Urban design concerns the arrangement, appearance and functionality

The community gardens of Taipei are Roadside Picnic. Grandmothers can take us there, like Stalker. The honorable Lévi-Strauss could be happy to start new ethnographical research between the parallel realities of the

of towns and cities, and in particular the shaping and uses of urban public

cultures of the urban compost gardens and the surrounding city – the

space.

reversed modernization and focusing in Local Knowledge. Horkheimers

Environmental art is art dealing with ecological issues and possibly in

political, historical or social context.

& Adorno’s graves should be moved in one of these urban acupuncture spots of Taipei. Here even they would find hope, surrounded by the valueless modernity and hard industrialism. Prof. Jaakko Hämeen-Anttila has said: “The valueless void of the society of today will be filled with

Sociology is a science of human social activity.

Anarchy is acting without waiting for instructions or official permission.

ethics: the corners are windy.” With the recognition of the urban farms and community gardens Taipei has found its corners.

The root of anarchism is the single impulse to do it yourself: everything

What is the ethics then pushing through these corners into the city? It

else follows from this.

could be called Local Knowledge, site-specific reactions building a bridge

T

between the modern man and nature. The gardens of Taipei, these

he community gardens and urban farms of Taipei are astonishing.

acupuncture points, are penetrating through the industrial surface of

They pop up like mushrooms on the degenerated, neglected or

the city and reaching the original ground. The self organized community

sleeping areas of the city, which could be referred to as urban composts.

gardens are the urban acupuncture needles of Taipei. Local Knowledge i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first generation city, when the built human

These areas are operating outside the official urban control or the

environment was dependent on nature and regulated by nature. Now the

economic standard mechanisms. They are voids in the urban structure

anarchist gardeners are regulating the industrial city.

that suck in ad-hoc community actions and present a platform for anarchy through gardening.

Dominate the no-man’s land

For the vitality of Taipei, the networks of the anarchist gardens seem to

The community gardens are taking over abandoned construction sites and

provide a positive social disorder; positive terrorism. They are tuning the

ruined housing areas, empty city-blocks waiting for development, flood

industrial city towards the organic, towards accident and in this sense they

banks of the rivers and even grave-yards out of fashion. In many cases

are ruining the modern urbanism. They are punctual organic revolutions

the gardens are flourishing on spots of land where the land-owner issues

and the seeds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City, the organic ruin of the

are unsettle or complicated. Sometimes the garden will stay in the spot

industrial city.

for only a couple of years, as in the cases of soon to be developed areas

Corners are windy Claude Lévi-Strauss believes in the beauty of the human nature as part

and sometimes the urban farming has decades long traditions as with the river flood plains or on the island in-between Zhongxiao and Zhongshing bridges. The smaller urban farms are flexible and eager to overtake the empty spots of the city, eager to dominate the no-man’s land.

of nature. Max Horkheimer and Theodor Adorno lost all the hope for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said it has failed the promise of the Enlightment

One of the more famous urban farming communities of Taipei was the


安那其建築園丁

廢墟建築學院

7

Urban garden near Taipei 101 Photo by 余宜家·王榆鈞 Treasure Hill settlement, originally an illegal community of KMT veterans.

after the lions have made the kill. Money is a good consultant and the

During its legitimating process Treasure Hill became so famous that

generating force of the developer run urban editing process. This is not

eventually the original community was kicked away by the city government

urban acupuncture though; it is more like a western style medical practice

and the houses were taken over by artists and art related organizations.

– operations on the body removing, changing or maintaining parts – or

All the farms were destroyed on the process. Sounds like urban warfare

even plastic surgery. (Oh, Shanghai has bigger tits than Taipei.) The body

against urban acupuncture. Treasure Hill was powerful and self-sustained

is not necessarily seen as one big organism.

when it was illegal. The community built its own houses and its own farms and it made its own rules. The official city wanted to eliminate this

In this rough editing process the anarchist gardeners seem to act as

unofficial organic rival. NGOs found the issue sexy and stepped in to

micro-editors, parasites benefiting of the slow circles of the big-scale

protect and legitimize the settlement. In the end the NGOs and artists took

development. They occupy the not so sexy areas of the city and they jump

over the now-famous community and hooked up with the city government.

in the more sleepy parts of the development cycle. For example – the

The original urban farmers didn’t fit the picture anymore and had to leave.

developer buys a whole city block with originally many land-owners. The

Now you can listen gansta-rap in a yellow plastic tent where the gardens

process is slow because he has to negotiate with all of them. While the

used to be. Local knowledge died.

process is dragging behind the urban farmers step in and start farming the area. The developer doesn’t want to cause any more fuss and let it

But Treasure Hill is not alone. Urban farming happens through different

happen. It takes 3-5 years before the developer has got all the area to his

social classes and through out the city. The socially disordered citizens are

possession and those same years the site acts as the community garden.

ready to occupy land and start the community farms over and over again.

When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starts the gardeners have already occupied

Some acupuncture spots get hot and benefit the surrounding urban tissue

a next vacant spot in the city.

while others fade away. The industrial surface of the city keeps constantly being broken up and herbs and vegetables are planted into the cracks. People are ruining the industrial city. Ruin is when man-made has become part of nature.

Urban Editors Compared to Western cities Taipei plays in quite different rules. The

Third Generation City First generation city was the human settlement in straight connection with nature and dependent on nature. The fertile and rich Taipei basing provided a fruitful environment for such a settlement. The rivers were full of fish and good for transportation and the mountains protected the farmed plains from the straightest hits of the frequent typhoons.

aesthetics of the city is dominated by the functionality of a big collective machine and the urban mechanism is constantly being edited and

The second generation city is the industrial city. Industrialism claimed

rendered as with changing the micro-chips or other parts of a super-

the citizens independence from nature – a mechanical environment

computer into more powerful ones. The urban data is people and this is

could provide human everything needed. Nature was seen as something

what the machine needs to process. Mostly it goes smoothly, but also

un-necessary or as something hostile – it was walled away from the

people get viruses – they get together to spontaneous demonstrations,

mechanical reality.

they do tai-chi in improvised city-corners, they launch ad-hoc night markets or under-bridge sales on temporarily occupied streets or city corners. And

Third Generation City is the organic ruin of the industrial city. The

they do farms – they are squeezing organic material into the machine like

community gardens of Taipei are fragments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a creeper crawling into an air-conditioning box. Why they do this? Why

urbanism when they exist together with the industrial surroundings.

does the nature want to break the machine?

Local Knowledge is present in the city and this is where Ruin Academy focuses its research. Among the urban gardeners are the local knowledge

Developers are the true urban editors. They are linked with the city

professors of Taipei. Third Generation City is true when the city recognizes

authorities and necessary political powers and they make the urban

its local knowledge and allows itself to be part of nature.

editing. Architects are in a secondary role – something like the hyenas


Anarchist Gardener

8

2010 Ruin Academy

喫 文·攝|康寧馨

2

005 年末的日本兵庫縣相生市,適合關

會侵蝕生命。它可以讓吃的人好轉或變壞,它

東煮的季節,尋常瀝青路面中異軍突起

能帶來精神上、形體上、道德上的影響,並有

一株白蘿蔔,蒸蒸日上,綠葉華美,強

變質的效果。不過說 來也怪,最能凸顯這項

現代都市有意無意替人們濾除的不只工廠化

韌生命力使人們封這株特異的植物為「勇氣蘿

發現的最佳範本竟然是食人族 ....。」 過去對

飼 養, 與 商 業 化 狩 獵 的 真 相。 推 土 機、 瀝

蔔」, 暱稱「大大」,大大一夕成名,生長

於若干南美與斐濟食人部落的研究顯示,許多

青、水泥、鋼筋,人造物封印了沃土肥田,身

處成了熱門景點,掙破柏油路面生長的蘿蔔吸

時候食人行為不僅僅為了獲取營養,大多數例

處於人造都市,這等康斯勒( James Howard

引了全日本的目光。好景不常,不久大大被人

子牽涉其他目的,如書中所舉「自我轉化、挪

惡意折斷隨手丟棄,柏油路面下的根部也慘遭

用 權 力、 食 人 者 與 被 食 者 之 間 關 係 的 儀 式

( geography of nowhere) 中, 人 們 越 來 越

掘出。人們拾起殘株,想方設法維繫大大生

化」,食人族享用本族死者,以保存珍貴的生

難從日常所見意識到生活運作與自然的關

命,舉國關注下,電視台特意轉播市公所人員

命 液 體; 食 人 族 認 為 敵 人 就 是 「 他 們 的 獵

連,食物生產過程、水、電力、廢棄物、污水

復育過程,初初略見起色,稍後急轉直下,最

物」,食人是為了「捕捉靈魂」,以補償失去

處理系統漸趨隱蔽,人們不能直觀地了解 自

後,大大已近彌留,命懸一線時,透過細胞複

的戰士。不約而同地,人們欲透過食用,獲得

己生活所需要、所製造、所排放的物質對大自

製技術,人們留存了基因,打算複製繁殖這株

蘿蔔的勇氣毅力,帶有完善自我的意涵;人們

然的影響,慢慢地所謂的「自然」在人們的認

蘿蔔商品化。原生長地不但設立紀念石碑,其

想透過都市農耕,象徵地吃掉敵人 CO2, 藉

識論中成為抽象的符號,也從道德判斷中消

上雕刻蘿蔔圖案,相生市也出現周邊商品、食

以支配地球上的二氧化碳總量,再現台北的土

失。而人造都市裡常見的設計, 總是涇渭分

品,祝福考試合格的蘿蔔圖騰祈願餅乾、鑰匙

地生產力。食人族與現代社會人們皆為食物賦

明的邊緣,缺乏大自然中更為常見的生物型

圈、吊飾、卡片等等,勇氣蘿蔔的故事還以繪

予了超越物質性的意義,飲食即文化的轉化行

態、地理形狀( 如碎形),缺乏自然曲折而

本流傳。兩年後,克隆蘿蔔繁盛,身型四十到

為。菲利普 • 費南得茲 - 阿梅斯托言:「加

自我相似的線條,提醒人們大自然具各種尺度

六十公分大小的白蘿蔔,農 民迫不及待把大

諸於食物的含意,就像一切事物的含意,都是

的連結,因而人們習於只由單向度思考、解決

大的子孫切塊,做成關東煮,嚐嚐勇氣白蘿蔔

約定俗成,最終是自由心證。」於是,飲食可

問題,無能連結不同尺度的需求。人們日漸耽

的滋味,希望藉此讓大大的勇氣代代傳承。

表喜怒哀樂、婚喪喜慶,也可表認同、明心

溺於自身所創造的物品構築的「超現實」

志,可分我族與他者,可以顯示仇恨或愛,可

中:電腦、網際網路、手機、虛擬遊戲 ......

以是一種宗教,也可以是苦痛焦慮乃至於幸福

自肉身所處的環境中抽離,也逐漸失去了本有

的展現。

的生物秩序,忘了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這則人造物叢林裡的日式神話,不禁使人好 奇,何以一株白蘿蔔的身世,能引發現代社會

白、抗生素,還有病毒。

Kunstler) 所 謂 的「 無 以 名 狀 之 地 」

裡人類的強烈驚嘆?而從唯一獨有的勇氣蘿 蔔,到不分彼此的勇氣蘿蔔們;從想方設法助

人類歷史中的畜牧隨工業化發展,成了集約

以此作為切入視角,綜觀近年興起一波種

其保小命,到迫不及待切塊燉關東煮,人們又

養殖經濟動物,與生產現場、輸送過程漸行漸

植有機蔬果的綠色風潮,鼓勵人們利用周邊

展現了怎樣的復古風情?

遠下,人們若不費心留意,難以得知真相絕不

閒置土地生產蔬果,自家露台頂樓也可變成

如大眾傳播媒介上的牧場綠油油、動物和樂齊

迷你蔬菜園,除了欲效法古巴哈瓦那 「都市

暫且回到台灣。2008 - 2009 年台北雙年展

歌唱。被工廠化飼養做為人類肉食的動物,遭

農 耕 」 經 驗, 為 因 應 能 源 危 機、 石 油 短

中,有支旗幟鮮明的「綠色游擊隊伍」--由

遇比野外生長或者畜牧空間較大而開放的動

缺,繼而可能造成運輸困難、貿易鏈中斷早

本 土 藝 術 家 吳 瑪 悧 與「 專 業 者 都 市 改 革 組

物,來得更為悲慘,自出生開始,完全被人類

做準備,強調在地生產、在地消費,或全球

織」 ( OURs)所合作的藝術計畫:《台北

剝 奪 了 生 命 的 樂 趣。 存 活 到 生 命 的 最 後 一

氣候劇變使人類不得不關注的環 境議題之

明天還是 一個湖》,子計畫《台北好好吃》

刻,也只是為了活著被宰殺為人類食物。也因

外,各地天災頻仍,自上世紀末延續的末日

與《台北綠一點》關注「都市農耕」議題,從

此,工廠化飼養不僅殘虐動物身心,也因需要

說,工業化生產食品導致大規模有毒食物透過

糧食危機、減碳生活、食物里程與都市綠化切

急速生長,動物平均壽命不長之故,飼養中添

商業傳輸迅速流通,諸現象導致的緊迫感,更

入,提倡「可食地景」的概念,強調有機栽

加許多有害人體健康的物質( 只求存活至被

使人們想要自行決定食物的成分內容,更欲控

培,並鼓勵合適的市民團體及鄰里單位,將周

宰殺的瞬間,動物體健康與否,消費者很難接

制整副糧食生產過程。現代人對所處環境的不

遭 閒 置 的 社 區 空 地、 城 市 角 落、 陽 台 頂 樓

觸或判斷),或因長期精神受虐,工廠化飼養

安全感與日俱增。由此,進一步提倡自耕自

等,改造為一畝畝的景觀菜園。其中農園城市

動物體內生理情況,與該種健康生物相當不

食、區域性消費,間接強化了人們種植蔬果糧

小組發動「吃掉 CO2 -再現台北的土地生產

同。而如此集約化飼養方式,亦無助於全球糧

食的 風氣。歐美已行之有年的「農夫市集」

力」為名綠色藝術行動,於台北市街頭發送菜

食均衡分布,不符合節能減碳原則。昔日的狩

苗,以隨地擺攤的方式宣導「吃掉 CO2」的

( farmers market),晚近在台灣各地漸次興

獵行為隨工業化發展已轉型商業狩獵,動機已

起,類似傳統市場集散地,主題卻更明確,固

主張。

非因為食物缺乏,而是歸屬於饕餮放横,愛食

定日期或假日時,由小農聚集設攤,販售新鮮

野味的獵奇心理,造成了人類與動物間病毒突

有機蔬果,與果醬、釀造醋等 加工品,透過

變傳播的最佳途徑,觸發大規模流病 危機。

與農人及生產者面對面接觸,消費者可直接求

北 明 天 還 是 一 個 湖 》, 皆 與「 吃 」 息 息 相

哲學家費爾巴哈有言:「吃甚麼,就是甚麼樣

教於攤位園丁,瞭解作物種植與衍生商品製作

關。歷史學家菲利普 • 費南得茲 - 阿梅斯托

的人。 ( Der Mensch ist, was er isst)」,於

過程,得知其生產理念和動機,增進對土地生

曾於《食物的歷史》書中如此分析: 「食物

是乎你成為你自己所不知道的一種動物,帶著

產的認識。農夫市集也意味著自主與多樣選

不僅可以維持生命,也能增進生命力,有時則

生 命 的 悲 涼 殘 酷, 外 加 大 把 藥 劑、 致 病 蛋

擇,小農種植喜愛的作物,並且自行販售,避

勇氣白蘿蔔軼事,或者雙年展藝術計畫《台


安那其建築園丁

廢墟建築學院

9

開盤商層層剝削,消費者亦有機會尋獲不同於大賣場制式化的農作物,買賣行為往來之間 有著更多人際情感互動。

左二圖

圖二

圖三

生活於封印之上的人們,除了充滿規訓意味的公園、行道樹、河堤綠地、校園、擺設般 的植生牆面,唯剩無意中偶遇的都市菜園,趁著建設營造業江河日下,土地閒置或產權爭

左二圖

議之時,在安全的偏離中佔領基地,召喚從生活中消失的自然,豐饒假借人類之手復

筆者自種蔬食花菜

甦,卻也似進入了或短暫或漫長的告別儀式,直到再度被人造物捫蓋封印。勇氣蘿蔔之吸 引人,不僅在於突破了瀝青封印,更因為其存在突然地揭開了人們對周遭環境的習焉不

圖二

察,瞬時觸動了一些遺忘已久的失落困乏。

台北市信義區世貿一館對面,也是台北101 大樓斜對 街,有塊橫跨一整個街廓的閒置地,佔地2554坪,據

人們就是他們所攝入之物,可視為人是他們由外界所吸納、轉化的總和,意即人類與周 遭其他生物、環境互動後留存的沈積。人攝入的除了物質性食物粒子,還有超越 物質並 與自身依存的外在環境。故此,反思工業化影響後,生態設計建築主張導入自然,希望人 們雖身處人造結構物中,卻能感受外界光影變化、時節遞嬗、氣候溫差等,刺激或喚醒人

傳市值台幣150億元,民眾自發佔領種植,成為阡陌 縱橫的蔬果園。置身其中,耳聽蟲鳴鳥兒歡唱,使人 難以想像身處信義區。與菜園相鄰的信義區著名豪宅 〈新世界〉裡的某住戶,則認為此地耕種的菜農地主 才是「真正的有錢人」,可以閒置地利(當然,指的

類已近遲鈍的知覺感官,體驗氣味、顏色、聲音、形狀,並強調親生物性( biophila),

是開發利潤的「利」),浪漫地在市中心無水電之地

崇尚生命的複雜與多樣,設計時連貫各尺度思考、處理問題,以達永續。生態設計可視為

享受耕作,並歡欣表示「他們賣菜很便宜唷,十元

企圖與星球同步的其一嘗試,藉由於設計裡重新擁抱自然,人們可望攝入一些時脈,一些

好大一把」。相片攝於2009 年底,本路段正興建捷

規律,一些順序與一些韻律,調整破碎、零散的工業化習性,潛移默化使自身生活更為平

運,作業人員居住在施工線旁的臨時屋裡,受環境感

衡與連續。

召,也開始一享田園樂。

「樸門農藝」 ( permaculture)和「園藝療法」 ( horticulture therapy)皆為上述概

其實,這塊土地最大的地主就是多年前因財務危機而消

( 農業)和「culture」 ( 文化)的縮寫,亦即永續栽培,1970 年代由澳洲的比爾 • 莫

下擁有的1300坪成為頂級豪宅,後又因與銀行產權糾

裏森( Bill Mollison)和大衛 • 霍姆格倫( David Holmgren)所提出,觀察大自然如何

紛,土地閒置。引述提及此事的報導文句:「未來這位

念的實作範例。樸門農藝( permaculture)是「permanent」 ( 永恆的)、「agriculture」 聲匿跡的前僑泰建設董事長陳居德,原本打算開發名

運作以維持多樣複雜的生態系統,研究某些古老的傳統耕作方法,以大自然為師,模仿大

最大地主和富邦銀行將簽署合作計畫,要同心協力把不

自然的運作模式設計庭園與運作生活,主張回返自然,是一種簡樸的農耕作法,一類設計

起眼的菜園,變成身價上百億的高級樂園。」弔詭的

方法,一項大原則,也是面對生活的基本態度與哲學,強調省力維護、節省灌溉資源、有 機、自足共享, 也有人稱之為「懶人農法」 。園藝療法( horticulture therapy)為一種 非傳統醫療領域的輔助療法,藉由接觸植物、庭園環境來接近自然,透過知覺( 觸 覺、味覺、聽覺、視覺、嗅覺)來心領神會,或自培育照 顧植物過程平衡身心,此類藉 特殊設計以抒解現代人身心困擾的療癒庭園,因與現代身心流病發展趨勢若合符節,亦被 稱為未來庭園。 在這艘看似新穎、企望和諧共存的方舟上某處,現代洛哈思主義( LOHAS)與食人族

是,或許這片菜園才是周遭唯一使人感覺生機之處,而 頂級豪宅不過是失樂園。 圖三 俯瞰全台最昂貴的蔬菜園隔鄰,為四四南村舊址。眷村 拆遷後,現為台北市信義區公民會館。鋼架上,架空的 貼皮綠地,人們於地面高度親臨現場時,時常對於設計 上奇怪的起伏不知所以。唯有從信義區高級住宅高樓往 下望,或人造衛星拍攝,才能略略領會設計奧義----模

無 與倫比地相似( only anthropophagy unites us?),摩登復古大行其道,人們巍顫顫地

仿眷村拆遷後重新修補過的建築頂部。雖看似深具紀念

眺望未來,重新經歷前人崇拜大地豐饒與生產力的讚嘆時刻,感動近乎宗教修行。也

或悼念意義,綠地平整劃一,分佈在場域空間裡,實則

許,凝視佛塔花椰菜、羽衣甘藍與過溝菜蕨那些精細、無窮回歸式的碎形構造而出神

不符合人的尺度(human-scale),裝飾性遠勝實際互

時,人們更易感於自身與宇宙間的聯繫,益發明白現今許多問題起於人類自身,不假外

動功能,依然是失落之地。

求, 「你必須在方向不明的大海裡冒險,而這個沒有方向的大海就是你自己」 。


Anarchist Gardener

10

2010 Ruin Academy

廢墟建築學院 向綠手指阿媽們學習!

文|巫祈麟 圖|Marco Casagrande 台北城中,基本上由一干老婆婆們佔領都市裡畸零或尚待開發的土

廢墟建築學院第二回工作營與台大社會學系的田野調查合作便十

地上,種植整理出來的菜埔與花園,將是本回廢墟建築學院工作營

分難能可貴。社會學工作注重分析,以各種不同的專業學術手

田 野 調 查 研 究 的 主 要 對 象。 據 芬 蘭 建 築 師 馬 可. 卡 薩 格 蘭( Marco

法,理解人的現象。建築除滿足人最原始頭上需遮風避雨的需求

Casagrande)這幾年間在台北城裡時常調查和探訪,老婆婆們的組織能力

外,經一代又一代的精進美學,成為營造空間的專業技術。兩者

高強,顯現有別於官方文件上呈現與日常生活眼見的台北。

都有自架象牙塔和背離常人生活的封閉性。第二回工作營的舉行 最大期待便是要讓建築和社會學兩者之間截長補短互為所用。為

舉例來說,阿婆們如何召集社群共同維護菜園?誰有榮幸入選作共同經

期兩個禮拜的工作營,學生們在吳嘉苓教授和 Marco 的指導下分

營菜園的嘉賓,機制為何?耕種食蔬,必要能方便取水澆溉,她們如何佈

組,關注各方菜園。以 Marco 的觀察為基礎作建築性的田野調

防管線?是偷偷接來由都市提供免費的自來水?還是另有傳統妙方?就

查,其中包括菜園測繪,植物品相調查、構築工事和主事的老婆

Marco 的幾點觀察,老婆婆服膺著大自然付出最小的氣力得到最大的果效

婆們深度的訪談,探問她們的菜園經營學。各組的資料經過整理

動物恆轉機制,她們整理出來的菜園和當下以男性作為主要設計群,建構

歸納,由具有建築/都市專業背景園丁,繪製為台北施以《都市

出來的都市建築有著極大的不同。老婆婆如蜂蟻昆蟲,總以最不費力的方

針灸術》的第一道人層紋理圖像和模型。這將是發展建立理想

法滿足建立菜園的結構工程。她們可能用幾道繩子,與回收而來的各類型

中,師法大自然尊重常人在地智慧所建立之《第三代城市》 (3rd

塑膠帆布上,疊幾塊石頭或絕大部分使用建築廢料如破水泥塊或爛磚,巧

Generation City)的重要參考標的。

手推疊綑綁,便能成就堆放農具的避雨小間或方便種植瓜類和採收的瓜 棚。依節氣變化,菜園在老婆婆的關照下總是非常熱鬧,按著社群的需求

現時恰好又是台北市舉行花博開幕的時間點,對於花博的營建手

按時產出蔬果。她們以農民曆為本作種植作物的參考?還是會依照菜市場

法或南花北運營造節慶種種機制,按下不表意見。這群日日夜夜為

裡時下潮流,復育世界上東西跨越地域蔬食?

台北自動自發披上綠意節能減碳,順應從產地到餐桌世界小資潮 流,長者的智慧和身影,更理應有機會被強調出來。終而希望歸納

然而這些僅僅只是 Marco 個人分析後的幾道小標線。其中更為細緻的細 節更待有心人們通力合作,才能描繪出一方菜園裡蘊涵的處處天機。於是

廢墟建築學院第二回工作營

「都市針灸」 工頭:Marco Casagrande 、吳嘉苓(Wu Chia-Ling) 田野調查園丁: 台大社會學系《科技與社會II》課程 楊宜靜 劉翼慈 張閔俞 施力麒 余宜家 張敬偉 金姿婷 馮苡桐 姚宇川 宋思潁 王榆鈞 童智偉 許月苓 李柏昇 羅德興 張嘉芮 陳仁偉 台北菜花園偵察行動園丁: 王禹婁、Isis Kang、趙文愷、洪宜玲、巫祈麟 特別感謝:Monika Treut、Patricia Kortmann

與理解敬田愛人的在地經驗,整理成珍貴智庫,並有機會結合現今 建築技術和設計手法,創造屬於台灣的新當代文化軟硬體。


安那其建築園丁

廢墟建築學院

台北 101 菜園 文圖|余宜家、王榆鈞

塊位於信義區的菜圃,緊鄰台

塊地屬於十三個地主,其中有四個是

北 101,在世貿中心與信義公

大地主,因為大家還喬不攏所以沒有

民會館之間。乍看之下,真令人不敢

辦法進行建設;有人指出這塊地是許

相信台北居然有這樣的一塊菜圃。

多人持有的;也有人指出這塊地即將

瞧!大片大片的綠,在櫻花紅的世貿

賣給大陸商人;有人指出這塊地以前

中心、映射著天空藍的一零一、雪

是兵工廠;也有人說這塊地以前是眷

白的南山人壽間,顯得是多麼的搶

村。

眼。經過這塊地方的行人,無不好奇 的對田裡面的農人多張望幾眼,甚至

這麼短的時間內,我們難以判斷究

還拿出手機或相機拍照。旁邊的公民

竟這塊土地是屬於哪裡的,但是我們

會館是曾經的四四南眷村,現在已保

了解到對於這些農民,這塊地的所有

存成立為眷村文物紀念中心,則是另

權一點也不重要。他們在這塊土地上

一抹綠與灰。

建立了另一個親密的人際關係,在這 塊土地上耕種等於加入了另一種互動

來走走吧,走出被超級市場凝結的

緊密的社群;土地提供飯桌上的營

綠,來看看這片隨著清晨、黃昏;艷

養,而人們則為土地帶來了笑聲。

陽、陰雨變化表情的菜圃,看著大大

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彼此之間沒有

小小的綠,如何對著太陽微笑。田裡

血緣關係,但是彼此之前的互動良

的阿伯注意到我在菜圃周圍徘徊,

好,情感連帶關係高,就像舊時代農

便中氣十足的對我說, 「不准拍我

村中,居民發揮守望相助、團結的感

喔,我不給人家照相的」說完之後,

覺,這個團體是很有凝聚力的,大家

一面問著要不要吃菜,另一面手都已

聚在一起只是因為對於農耕的共同興

經準備好拔菜了。誰說都市人沒有熱

趣。

情的!你們如果親自走一遭,一定也 可以感受到這片菜園的溫暖。這片菜

田裡面的一位阿姨說,大家在這

圃分成了許多塊大大小小的田地,田

邊種菜就像鄰居一樣。我們也確實感

裡面種滿了地瓜葉、絲瓜、小白菜、

受到她們的那份親近,大家彼此之間

青江菜、莧菜,還有蔥和韭菜;番

都熱絡的打招呼,見面的時候也是玩

茄、辣椒、木瓜樹、甘蔗、紫蘇……放

笑幾句,嘻笑不斷。彼此之間更互相

眼望去一片深綠、淺綠點綴著一些紫

幫忙農事,遇到問題就互相討論,分

與紅。田裡的農夫們認真的向我們介

享有用的小偏方, 「鋤頭要泡水比

紹蔥和韭菜的不同。灌溉水主要的來

較不會滑動啦!」有經驗的人帶領沒

源是地下水,田間的排水設施、溝渠

有經驗的人。有人帶小孩去田裡,小

都是靠農夫們自己親手砍竹子打造的

孩就在田間開心的跑來跑去,所有的

溝渠、排水設施、簡易的農舍,讓人

叔叔阿姨也和小孩很親近,幫忙著一

無不驚嘆,這就是田園!

起照顧小孩。

以我們這些外行人的眼光,第一個

當太陽快下山的時候,大家就搬著

問題就是,在信義區的黃金地帶,為

板凳坐在田埂上聊天,聊著晚上要煮

什麼這塊地會被用來種東西?我們通

些什麼當晚餐、這期之後要種什麼農

常會認為這塊地是祖產,這塊地的主

作物,聊著聊著也聊到誰家的小孩又

人等到這塊地漲到滿意的價錢才肯賣

發生了什麼事了、誰家中又發生什麼

出去或做其他形式的利用,而在裡面

事情,大家七嘴八舌熱烈的分享彼此

耕種的農夫都是富人。而一位農夫也

的生活點滴,她們之前的情感不言而

表示,他曾經被人勒索,因為人家認

喻。土地究竟是屬於誰的,根本不是

為他能在這裡種東西,這田一定是他

她們所在乎的事情,這是塊能讓她們

的,他一定很有錢。但是我們訪問農

能夠重溫農村的人情溫暖的土地,更

夫的結果,顯示出大家對於這塊地的

是這水泥都市的綠色氣孔。下次你經

所有權的認知紛歧。有人指出這塊地

過的時候,可別忘了可以停下腳步跟

是屬於某家私人銀行的;有人指出這

正在忙碌的農夫打聲招呼。

11


Anarchist Gardener

12

台北人,向後轉!

文|施力麒 攝|Marco Casagrande 是一條直通市中心的大馬路,在城市外緣

的路之末端,繫著一座半月型的社區,其

弧面依著向南的緩坡面朝陽光,而東西無遮,陽 光在巷弄裡鎮日行走。日出,車流湧入都心,山 腳下的一天也正要開始。 日出東隅,那便從這裡說起。

的泉水,蜿蜒在整片精細營造的田裡,成為一個 精良的渠道系統,是幾次「實驗」後的結果。阡

東邊是建於五零年代的墓地,旁邊緊緊挨著一

陌之中超過三十種的作物,並不是大地主一個人

個小小的聚落,覆以鐵皮屋頂,家家相鄰,後門

的功勞。在他之上其實有一個真正的地主,不想

一開便是一座座也緊緊挨著的墓塚,不時可見鮮

把土地拿去開發賣錢,因為是祖產,所以就跟親

花素果,和剛剛燃盡的香,然而,那已是四十年

人朋友一起種田。繼續走在水邊的田埂上,他捻

前的光景了。長眠於此的多是老兵,而早已沒有

著 一 蕊 紫 蘇 花, 直 道 是 救 命 草, 浸 酒 可 治 貧

可按時祭祀的家屬,加以政府有計畫地執行禁葬

血。 「你把這條寫下來,以後回去要記得種這

政 策, 墓 地 飽 和, 和 獎 勵 火 化、 遷 墓 多 管 齊

個可以救人」我們此時已在田中央,抬頭望上緊

下,祖先們紛紛在二十年前開始「搬家」 。福

鄰的公寓,午後時分,幾個奶奶看到我們將喊聲

地便就此空了下來,而新一批人開始搬進,那是

問 我 們「 在 銃 啥 」 。 我 有 點 知 道 這 裡 的 秘 密

這裡的居民。幾個人開始重新「裝潢」這些空掉

了,除了農耕技術外,更重要的是另一種較為緊

的穴塚,翻新墓土, 「然後就想種什麼就種什

密的人際關係。田土不只養育作物,也栽種溫暖

麼」一個七十幾歲的伯伯回憶起九零年代末的這

的人情。

起「搬家記」 。 「並不特別害怕,因為我種這 些也帶來新的生命」他在南面的順坡上依地勢搭

「我們大家都會聊天,走過來就看看打聲招

起高低錯落的棚架,各式菜圃排排站好。從家中

呼」, 「有些人把木瓜子灑在這裡,可是樹都

拉出水管,日出澆水遇雨則罷,一種便是數十寒

種不了」之後大家就會來討論,以前不熟的後來

暑。起初, 「當然也有人不要,拿給他菜他們

就會熟了。這塊田雖然是由少數人管裡,但卻是

還不要咧」附近的鄰居一開始並不是每個人都能

可以站在路邊就像下眺望到整片田園的,這是向

接受墳丘裡的蔬果。但伯伯也不是永遠孤獨的

社區開放的,更重要的是,地主們並不會將收成

「古墓派」,由於菜圃就在路邊,他說「每天

售於市場, 「你拿去賣,就會有價錢,送人別

種,每天種,大家看久也會習慣,會好奇」接著

人就會想說拍謝不好意思收」,所以從來沒賣過

便會開始聊起莊稼知識,最後,就算有人不願搬

錢。因此這裡的作物並不是商品,而是一種人情

進 去 一 起 種, 「 也 會 在 厝 邊 擺 幾 個 保 麗 龍

溝通的媒介,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開啟對話的平

盒,自己種」 。到頭來,東邊已經有快十個在

台。

自家附近種菜的人了。 日漸西沉,我記不起三十幾種作物的名字,但 耕作越勤,卻沒料到,政府對廢棄墓地的管制

我 知 道 這 裡 有 一 種 特 別 的 人 際 關 係, 是 可 親

和再利用的腳步也催緊了。我指著政府派人貼出

的,而這些是在這幾十年的共同耕作和社區互動

的違規告示,伯伯笑我窮緊張,問我「咁有人會

過程裡結成果實的。這裡的活力不表現在花俏的

通永遠抵一塊地上?我們也經拿到很多了,有朋

競選看板和旗幟,也不在自利的市場競爭中,相

友, 有 健 康 」, 伯 伯 將 割 下 的 龍 鬚 菜 放 入 籃

反的,這裡的農人網絡試著在國家和市場之外另

裡,笑著說。

闢讓活力萌芽的空間,在都市裡重回土地。他們 的網架瓜果纍纍,在我看來,一種都市裡另類的

第二次回來這裡,是幾天後的下午,太陽往西

人際關係也在開花結果

邊走去,那裏有另一張同樣精彩的農人網絡。 日 落 了, 台 北 人, 你 下 班 了 嗎? 回 家 的 時 「你去找大地主」 。白色上衫,大地主踏上單

候,轉過去在巷弄繞繞,看看有沒有都市裡的田

車領我去他的菜園,不,簡直是農場。在另一端

土,和農人,跟他 / 她們一起停下來,我們種菜

的山腳下,一個巷弄的幅寬,在山緣下的開闊處

去。

往後延綿百餘公尺停在下一個山緣。從山上引下

2010 Ruin Academy


安那其建築園丁

廢墟建築學院

13

Ei kuutamokaan julkaise ihmisiä värikuvan perusteella / Not even the moonlight prints humans based on a color picture 2009 JUHA-PEKKA HEIKKINEN THE PRESIDENT of FOREST! Fisherman. Hunter. Shaman. Artist. CEO of his Private Mental Hospital. www.mattijaliisakoti.com


Anarchist Gardener

14

2010 Ruin Academy

土地改革的遺產 : 中崙都市菜圃 文攝|李柏昇 根據我們的訪問,這塊地是由大約十多個人所共同擁有。這樣的情 形雖然不多見但是也不是很稀罕,通常一塊地的所有權會很複雜都是 因為以前的大地主將地切割成一塊一塊分給小孩。而有些農地不好切 割所以就變成共同擁有。時至今日,地主的子女又把地分給子女,造 成有些畸零地的地權所有關係混亂而難以變更地目。 這樣的脈絡讓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這裡有一塊既不能做停車場,也 不能併入後方大樓的畸零地出現在這兒。然而這塊畸零地為什麼是種 菜呢 ? 原因很簡單,這塊地的地目是農用,不種白不種,菜圃就這 樣繼續存在繁華的中崙。 而這樣小塊的地想當然爾也不會是做商業用途,都市裡小塊的菜圃 通常是自己吃以及敦親睦鄰用的。這塊菜圃也不例外:縱使是在菜市 中地理考題就會問說崙代表著什麼 ? 然後穿著制服的高中生就

會乖乖的寫下答案 C--- 沙丘。時至今日,大部分台北市民對於

場旁邊,縱使種菜的農夫是菜市場的攤販,這塊菜圃仍舊是以自己食 用為主。

中崙的印象大概就變成只限於台北小巨蛋以及台視。如果是需要買菜 的家庭主婦或許會知道那裏有一個市場以及家樂福。很少有人會注意

土地改革的遺產,代結論

到在八德路後方的小巷弄裡,有一塊大約三十來坪照顧良好的菜圃。 這樣的菜圃對於一些台北市民或許見怪不怪,有時在公寓旁的空地就

半世紀以前的土地改革,從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到公地放領等

會出現一塊小菜圃。這菜圃或許是私人土地,由地主耕種,或許是公

等政策,主要為了要增加農夫取得耕作的自主性。但是這歷史進程到

有土地,老爺爺與老婆婆看到空地沒有利用覺得很可惜而去耕作。但

了現在已經看不到痕跡了。當年的農地所有人,有些可能順著都市開

是做為菜圃的街坊鄰居,我們大概都沒有真正的弄清楚菜圃的由來。

發的列車以及發展主義的邏輯,將地目變更,蓋成高樓大廈。這樣的

到底在這個發達的現代都市,為什麼會有這麼前現代的地景,而這樣

發展過程,讓生活在其中的個體與土地、空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這塊

的前現代的菜圃與現代的摩天大樓又構築稱一種拼貼奇觀式的後現代

都市鬧區裡的小菜圃對於地主來說,或許是個很彆扭的土地問題。無

景觀。這一篇短短的報導就是要探究中崙這裡小菜圃的歷史脈絡以及

法將這塊地整合進都市商圈裡頭,這中間得利潤不知道少了多少。但

當今的狀況。

是對於整個社區,或是台北市民來說,這樣的菜園正代表了某種歷史 的痕跡,代表著這個都市過去歷史的一點證據。這證據不是躺在冰冷

前一陣子吵得沸沸揚揚的農村再生條例,大概讓大家對「地目」這

的博物館裡供人觀看,而是在日常生活不斷實踐當中持續出現。只要

個詞有一點熟悉。地目也就是這塊地到底能做甚麼用途,登記之後就

都市的菜圃還在,我們就會記得中崙曾經是一大片農地,公館也曾經

只能做那個用途,如果要變更用途需要申請。地目在這個菜圃的歷史

是一塊沃土,而新生南路曾經灌溉著整個台北。藉由探查都市針灸

脈絡裡是一個關鍵詞,這裡會有一塊菜圃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地目變

術,我們讓大家重新發現台北的歷史,以及這座城市曾經與農作的土

更的問題。

地,那麼地靠近。

OLIVER’S CITY HOROSCOPES Aries - Shenzhen Sports is always good and it keeps you skinny, if after work you don’t eat, but put the sneakers on and take some fresh air by walking, jogging or running. Healthy life style always wins. Eat at 19.00 hours.

Taurus – Sao Paolo Anybody wants to breathe fresh air. Favour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because the monthly ticket will be just a friction of what you spend on car, especially if you get insurance.

Gemini - Taipei Bicycle is the cheapest way to move around faster than running. They will build more bicycle roads, when people bicycle more.

- Oliver Salminen, Futurist

Cancer – Kinshasa Culture is a hobby that will increase general knowledge. You can read free newspapers in internet or in any library. Know more, you guess less.


安那其建築園丁

廢墟建築學院

15

江子翠長江路菜圃――「港仔嘴ㄟ」蔬菜的家 文攝|楊宜靜

知道嗎,一種被稱作「港仔嘴ㄟ」的蔬菜,在萬華、板橋附近

除了農友阿伯父親過去發現的「要輪作不同的蔬菜,土才不會變

的菜市場(像是府中站附近的湳仔市場、還有萬華的環南市場

酸」、 「依照季節種植不同的蔬菜」以外,挑選優良的品種種植、在

)已經風行了好一陣子!這些「港仔嘴ㄟ」的蔬菜,主要因為北部氣

田邊保留至少一株優良品種的植株預備隔年繼續種…,這些都是農友

候較南部要冷,因此菜葉較嫩,且較少病蟲害。「港仔嘴ㄟ」的蔬菜

阿伯自己慢慢從耕種的經驗中摸索出來的。為了達到輪作,也為了讓

不只一種――夏天有番薯葉(地瓜葉)跟冬瓜,冬天則主要是格蘭菜

整年的收入無虞,所以農友阿伯把他的田地分成三區,依照順序進行

(芥藍菜),另外也零星生產空心菜、蔥、九層塔。它們全都長在大

不同的種植階段。例如,假如你是在九月來拜訪這塊田,你大概會看

漢橋靠板橋這一側的河堤附近,如果你從台北市來,下了華江橋後轉

到這樣的景象:第一區的格蘭菜幼苗在努力長大,第三區的地瓜葉繼

進長江路,看到「新北大橋」的綠底白字指標後右轉,你就會遇到一

續蔓長,而農友阿伯正在第二區的田裡除著屬於夏蔬的地瓜葉、準備

大田野囉。

接下來灑種籽換種冬蔬--格蘭菜。

在這大片田地中,位於長江路二段 311 巷接近河堤那端、兩側的

但是大概已經沒有下一個九月的田野風光了。靠近河堤的這一大片

四分( 約 1000 坪左右,一坪大約等於一張雙人床的大小)田地,所

田地,包括農友阿伯的這塊四分地,都已經被劃入板橋的都市計畫

種的格蘭菜和地瓜葉,是照管這片田地的農友阿伯經過好幾年的精挑

中,並且已經完成土地徵收,預計興建住宅以及都市公園。這次灑

細選和育種,找出最好吃的品種後,一直種植至今的。這塊地是世居

種,或許是農友阿伯這輩子最後一次種格蘭菜,我在田邊遇見他

板橋的農友阿伯的祖先留下來的,他的家族幾代以來都依賴這附近田

時,他正在除去田裡最後一株地瓜葉。 「不用留了。」他說。未來

地的收成維生,而他自己則是在十年前失業後,重新踏入這塊「祖

某天,你若途經這裡,並且正好有空駐足、舉目四望,也許你根本不

地」,依靠土地生活。

會憶起這裡以前曾經是一大片田地,而「港仔嘴ㄟ菜」細嫩的口感恐 怕也早已不復記憶。

Leo - Kabul

Sagittarius – Port Au Prince

You are happy when your dream has come true. In many newspaper you can send a comment concerning news. If you know a better idea, write it down. If it gets accepted, it will come true.

Fish is for free, and it is one of the healthiest foods. Find out, where the fish run to spawn and get your weekend dose from there to your family. The sport-shops will give you advise, how to fish by yourself.

Virgo - Vancouver

Capricorn - Moscow

Your neighborhood forests will not be cleared out for housing, because many people refresh in the woods. You can always breathe fresh air in nature. You can relax in nature by listening to the quietness.

Many people are happy then, when you have enough money. Find out, where to eat cheap everyday food. In the free-time you can favour free hobbies, such as taking a metro to the last station and doing some outdoor activities there. Also reading in internet and in library is a good idea.

Libra - London It is depressing to be unemployed, but you get rid of it by going to the unemployment office to ask, where is something to do. Accept this information and you will get some meaning to your boring everyday life.

Aquarius - Mumbai

Scorpio - Berlin

Pisces – New York

The surrounding are changing all the time. Houses get demolished and new ones get built. These are public conclusions. If the new way is not satisfying, you can always complain, if your idea is good enough.

General knowledge is an excellent thing to study. Then you know, what is better somewhere else than where you live.

When you have saved enough money, it is refreshing to travel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Preferably take all your family with you and do enjoy the pleasures of the new experiences.


Anarchist Gardener

16

2010 Ruin Academy

廢墟建築學院番外篇 文|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展覽組組長 洪宜玲 攝| Nikita Wu

2

010 年初,C 實驗室( Casagrande Laboratory, C-Lab )進駐 UrbanCore 城中藝術街區,來自芬蘭的實驗室主持人建築師馬可 ‧ 卡薩格蘭

( Marco Casagrande)和其台灣籍身兼專案經理妻子巫祈麟,在一次與 基金會相談甚歡的會面中,討論街區未來拆除前後,可執行的有趣且具 實驗性的計畫。當時,Marco 提及 2007 年建蓋三芝陳宅時,在廢墟工 地瞥見泥壺蜂偷運修補屋頂的水泥,混和唾液和泥土築窩,啟發他以自 然為師,因此,構思回收爛磚破水泥與彎曲鋼條,於街區合體實踐人為 廢墟,其歸結為「第三代城市」的都市理論藍本,強調人造之物和大自 然合為一體,共相生息。依此為前提,基金會與 C 實驗室決定共同籌 畫另類建築學院,是為「廢墟建築學院」之誕生。 時間回溯到 2003 年 10 月,一座長期隱匿在台北盆地境內小山頭的寶 藏巖聚落,來了一位芬蘭異鄉光頭怪客,手持火炬帶領著黑衣特種部 隊,從繁鬧的汀州路拐進幽暗長狹小路,以劇場式的藝術行動,自寶 藏巖頹圯立面的屋舍間竄出火光,點亮台北都市計畫畫外之地的寶藏 巖。那晚畫面令我震撼且深刻,並對 Marco 這位奇人的創作方式深深著 迷。而今,我的身分從單純觀看表演的大眾,變成推展計畫共事合作夥 伴,過程轉折的機緣與巧合,實有一股難掩莫名的興奮。 廢墟建築學院期望藉由一系列議題性探討的工作營,展開對台北市研 究與觀察,以探討都市更新下的老街區未來發展的更多實驗可能。每期 工作營預計三至四周,確立工作執行後,Marco 便開始與之前他曾任教 過的學校或熟捻的學者朋友聯繫,告知廢墟建築學院擘畫藍圖,並探詢 跨領域、跨國際合作可能,而往往徵詢信件一寄出,不久即收到熱烈的 意願回覆,有些學校甚至願意自挑腰包帶學生飛來參與,這樣的訊息著 實為我們打了劑強力信心針。學院基地選定在正對環保署的巷弄中,地

至後來幾天他和妻子Nikita就乾脆睡在基地,體會廢墟與自然共生的無

址是中華路一段 85 巷 2 號,左臨防火巷,右側是一間專做東吳大學城

盡藏。我很少遇到一位像Marco這樣凡事身體力行的建築師,親自帶領

區部學生生意的豆花店,每回進入這棟沈寂無人跡的基地勘查,手動拉

著我們搬運板材、敲釘翻土、操作機具,在建造過程中不大干預或阻斷

起佈滿蜘蛛網和灰塵的鐵捲門,總被生鏽斑落的鐵屑弄得全身狼狽,刺

園丁們的設計想法,而是給予一些關鍵性的提醒回饋,雖然過程無可避

激眼睛分泌淚線直流。一樓空間使用機能歷經豆漿店和麵店,二至五樓

免地嘗試錯誤,卻能藉由實際印證瞭悟設計問題的癥結點。這也讓參

的頂樓加蓋,則被切隔成數間三坪不到的小房間,遮蔽了原本可以長驅

與的園丁們重新翻轉對建築學習的認知,不應過度依賴圖面設計的框

直入的陽光,愈後面的房間愈像住在密閉的黑盒裡,毫無生活品質可

架,而是實地走入空間感受尺度,化繁為簡構築真正符合需求的機能。

言,散亂一地的籃球雜誌、法律書籍、廉價三層櫃及貼皮書桌,不難推

套句工頭Marco所言:「設計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更多問題。」

測之前都是分租給學生的雅房,無意瞥見一張貼在木板牆上的 97 年課 表,顯示房子已經空蕩兩年多之久了。

過去,基金會也舉辦幾場建築設計工作營,有幸和國內外具學術專業 地位的建築師、相關領域學者合作,自計畫萌芽、內容溝通規劃,至對

廢墟建築學院首期工作營,希望招募十五名建築設計、景觀、社會

外公開報名招募、處理行政執行瑣碎,以迄進場協調張羅,解決不時意

學、美術等背景的熱血建築園丁,協力進行基地空間整頓。當時,我們

外冒出來的突發狀況,熟悉流程後似乎也累積了一套工作營教戰手冊;

擔心這種勞動苦力的粗活,恐怕吸引不到幾位來報名,Nikita 反而樂觀

但是,這次和 Marco 的合作,卻有別於先前工作經驗方式,以自力營造

地說:即使沒有志工,我們也會把廢墟空間整理完成的。沒想到招募宣

開闢學院研究的實驗基石,不僅考驗基金會現場施工與備料時的應變能

言經公告轉貼,不稍幾天信箱大量湧入報名的信件,詢問細節的電話此

力,對平常習慣坐辦公室電腦作業的企劃人來說,更是場長時間與肌耐

起彼落,還有一名熱血父親在兒子不知情的狀況下主動幫其報名,甚至

力的拔河。

在報名表上大字註記“吃苦耐操,身強體健“,後來這位建築園丁告訴 我,其實父親想參加的欲望比他還積極強烈呢!最後,建築園丁因報名

回想那段密集二十一天的魔鬼工作營,彷彿重溫大學時期與同學連

踴躍,增額錄取到二十五名,期間雖然有不堪體力而離開者,但陸續都

夜趕圖做模型的青春時光,說真的,經過這次跟在 Marco 身邊學習的

有再加入的夥伴,彼此建立開放自主的信任關係,共享上工揮汗下工啤

歷練,對於現場執行功力至少提升數倍,而過程中幸有母公司作為營

酒的成就感。

造諮詢和資源提供的後備,讓一切可以如此順遂。感謝基金會同事、 Nikita,以及園丁夥伴們的協力,讓廢墟建築學院的成果獲得各方高度

扮演校長兼敲鐘的Marco,總是每天最晚離開卻又最早到基地工作,甚

評價與實質肯定,並為我們未來生活型態開創了另一種實踐的視野。


安那其建築園丁

廢墟建築學院

廢墟建築學院 2010 聚像錄 攝 | 蔡明輝 AdDa

4th Floor Lounge

5th Floor Sauna

4th Floor Lounge

3rd Floor Professors Deck

2nd Floor Student Dormitory

1st floor

5th Floor Sauna

17


Anarchist Gardener

18

2010 Ruin Academy

Lea Lin 林宜珍 Calvin Lin 林宗品 Wang Yu-Lou 王禹婁

Hsu Wen-Ching 許紋菁

Wayne Gretton 韋恩 AdDa 蔡明輝 Chang Hsiao-Wen 張曉雯

Wu Yi-Lun 吳宜倫

Chan Bo-Yu 詹博喻

Shuai Wen Hao 帥文浩

Tseng Wei-Chen 曾偉真

Chao Wen-Kai 趙文愷

Wang Hsiao-Wei 王曉瑋

Wang Chun-Ping 王淳平

Chang Yu-Shan 張玉姍 Frank Chen 陳右昇


安那其建築園丁

廢墟建築學院

19

Marco Casagrande Teng Yu- Chang 鄧煜璋

Nikita Wu 巫祈麟 Huang Chih-Jen 黃致仁

Lin Yu-Chin 林郁芩

Hsieh An-Pang 謝安邦

Chen Sho-Shi陳昭志

Jan Tyrpekl Chiu Yu-Chen 邱郁晨 Vicki Hsiao 蕭芳珣

Hung Yi-Ling 洪宜玲

Chang Ting-Ting 張婷婷

Liu Che-Wei 劉哲瑋

Li Li-Cheng 李立丞 She Ming-Hong 佘明鴻 Gia Liang梁雅婷 She Chien-Hsun 佘建勳

Lin Chien-Ju 林倩如

Chen Mei-Ju 陳玫儒



安那其建築園丁

廢墟建築學院

21


Anarchist Gardener

22

2010 Ruin Academy

為進行UrbanCore 城中藝術街區的關係我和同

事們在這一年半內陸續進入到中華路這個街塊

中許多廢棄已久的房舍裡勘查,幾乎所有這裡已經取

關於廢墟建築學院 之起始 文|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秘書 林宜珍 攝| AdDa 蔡明輝

得產權的房子,我們都一層一層實地看過,以便評估 如何媒合需要空間的團隊。UrbanCore 計畫地點就在 東吳城區部與文大推廣部前面,偏偏週遭又是環保署 與國立圖書館分館,學生們的住宿與用餐問題,多半 隻能靠這個街區來解決,因此這裡沿街四面所有的連 棟透天屋,幾乎都將一樓做小吃,二樓以上隔間成雅 房出租。 總公司目前沒有資產管理的部門,因此為了避免管理麻 煩以及不想負擔額外開銷,也因為是打算等到開發時刻一 次全數打掉清除,取得所有權後對於內部的屋況與物件完 全不做任何處理,照原樣降下鐵捲門申請斷水斷電。 我們屢次是拉鐵鍊升起鐵捲門,穿長褲長袖持手電筒逐 層探看,忍受悶熱以及陳年灰塵,偶有遇到先前被流浪漢 侵入過的空間,現場極度髒亂,必須要戴口罩及噴防蚊液 進入,甚至持雨傘打探地面雜物的狀態。 已經是細長狀的街屋,為了隔出最多的房間提高出租 報酬率,每層樓都僅留一條蜿蜒的狹窄走道,隔絕掉原 有窗戶,不難想像以前學生們開門上樓後經過一盞幽微 黃燈的引導,走進自己蝸居小室的景象。而小房間裡也 不 見 甚 麼 好 風 景, 約 莫 3 米 平 方 的 大 小, 沒 有 對 外 窗,即使有窗子看出去卻是防火巷,陽台擴建的房間窗 沿明顯經常滲漏水,頂樓加建的既低矮又炎熱。房間裡 廉價的基本家具都還在,數年間放著任其敗壞,居住者 亦好像總是搬離得匆忙,經常可見為數不少的個人物 品、衣物,仔細查看的話就能對前住戶的生活瞭解上幾 分。 房 子 後 側 公 共 浴 室 裡 仍 有 著 臉 盆、 沐 浴 乳、 毛 巾 等,時空就這麼停止在他們撤退的那一天,真讓人有侵 入別人住所的錯覺。 每次勘查其實在我心裡都留下不小的震撼,看見的儘 是一個個空間如何被痛苦地扭曲與切割,而願意窩在這 裡的人又是如何將自己對於生活空間的需求降低至此等 地步。印象中最讓人震驚的一戶,是屋主在已經極度狹 小 的 雅 房 中, 加 建 了 衛 浴 設 施, 藉 此「 升 級 」 成 為 套 房, 但 廁 所 的 牆 壁 僅 高 約 200 公 分, 未 連 貫 至 天 花 板,整體像是衣櫃一般尺寸,內部進去只有一個轉身空 間,與洗手台共用水龍頭出水淋浴,可想見使用時濕氣 蔓延房內的情況。有幾間房裡的牆壁貼滿與廁所相同的 磁磚,簡直是就住在廁所裡了。不知道當初的住戶躺在 這只放得下床與一張書桌的貧瘠空間裡,瞪著天花板上 的慘白日光燈管,是否有對」居住」這件事情做些甚麼 樣的想像與期待?這讓我聯想起多年前看過一位漫畫家 的連載,描繪每個公廁隔間內,使用者都有個痛苦的姿 勢,而這裡每個房間框限住的不只是尊嚴盡失的生活品 質,更是斷絕了人與空間、自然的感應。 UrbanCore 進 駐 團 隊 C-Lab 的 主 持 人 芬 蘭 籍 建 築 師

Marco Casagrande, 對 我 們 提 出 進 行「 廢 墟 建 築 學 院」的想法,適時地與上述感嘆有了呼應,他長期奮戰 於探索都市及自然間的距離,以實體勞動驗證生命與空

間的存在,見著了這批老房子幾乎被附加物給滿溢 噎住

廢墟建築學院前

的姿態,決心替他們清洗淨空,將建築削減回歸到最純 粹的狀況,讓原有空間以及自然綠意重為主宰,預言未


安那其建築園丁

廢墟建築學院

23

廢墟建築學院後 來自然之大舉反撲都市時,我們勢必要走向人、自然與建築平衡共存

予目前藝文環境中有需要的團體一些助力。而「廢墟建築學院」,以及

的「第三代城市」 。

我們兩年前就已經持續進行,目前因內容龐雜而尚待突破性發展的 MVRDV「垂直村落」計畫,卻是要假設時光往前推移數十年,甚至更

在八月中帶領著首批志工學員探查「廢墟建築學院」的實驗基地 時,一二樓已經被雇工拆除掉所有隔間、窗戶與雜物而顯得寬敞舒

久,來實驗那時候的城市以及人們生活狀態的某些可能性,做為將來發 展也做為現在修正的一種參考值。

適,先前勘查時迎面的悶臭濕熱也都完全不見了。Marco 興奮地揮著雙 臂說道:光線進來了,風也進來了,接著我們要把大自然也帶回這個空

回首台灣住宅發展史,從平房、街屋、公寓到現在所謂的超高層豪

間的縫隙中,你能看到這個空間的品質,感覺到這房子的快樂,彷彿它

宅,對於空間使用的需求跟呈現,正以超乎我們以為的速度改變著,對

重新復活了一樣!

於「未來」,我們不該輕忽,也不該停止想像,它與「現在」是同等重 要。

在遙遠的芬蘭,自然從來就不是與人不相干的事情,即使在都會中也 承受著四季劇烈的氣候變化,台灣其實也是一樣,然而我們越是想要隔

每位建築師或多或少對未來的城市樣貌都有自己一套見解跟想像,我

絕、悖離自然的主宰,惡劣地對待環境,便會受到更暴虐極端的對待。

們很榮幸能認識一些保有冒險精神,又擁有超強意志力的少數,願意把 時間與精力託付給我們,一起來進行這樣有趣的實驗計畫。而每次我們

C- Lab 團隊、我辛苦但雀躍的同事們,以及從各方來參與的園丁志

也極度期待這些參與其中的各方學子、年輕人,得以從制式課程與生活

工們在這棟逐漸被「廢墟化」的空間裡,逐項設計、加建、改造各個角

中短暫解放自己的腦力,享受讓想像力和邏輯碰撞的樂趣,進而對自己

落,做出與菜圃共享的客廳、盛裝一群探出窗外的竹子的工作桌、可稍

的思考態度有所影響跟改變。

微遮風蔽雨的木造大床,在地板上一個個挖下通透的圓洞,好讓光和雨 水滲入,未來還會出現可以簡單烹煮的廚房,甚至是利用舊頂樓加蓋改

猶記得首次向園丁志工做說明會的那天,騎樓外下著滂沱大雨,Marco

造的桑拿浴室( 當然這或許來自於 Marco 本人的生活文化偏好,但蒸

大約是感受到有些人對於自己一身功夫卻要來搬磚鋸木,而對別人看他

氣浴卻也正好是讓人裸身面對自然的一種狀態) 。每天上工都很可能

們可能的眼光感到猶豫,他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鼓勵。他說,你們要認

有新手加入,彼此原本都不認識的這批人,在少了舊房舍隔間遮蔽躲藏

真、尊重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即使它是這麼簡單,旁邊的鄰居或其他人

的狀況下,都非常自然地開始交談、合作、溝通。

可能無法理解你在做甚麼,但他感受到你的慎重,就會尊敬你在做的事 情;若你的態度輕浮猶豫,那麼別人更會認定你是漫無目的。

一點一滴,他們在這裡實驗除了與自然對抗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方式 能獲得良好品質的生活方式,我們試著降低需求,給大自然進入、生存 的空間,或能得到彼此善待共存的結局?

從事基金會工作以來,可以感受到各界的反應不一,即便我們認定自 己是努力的,但某些時候仍不免會遭遇誤解。Marco 這席話倒是很激勵 了我們,只要夠堅持、夠真誠,陸續有人就會被我們的意志所打動,而

城市裡的「終極廢墟」、大自然點狀進駐的「都市針灸術」,以及三 方共存的「第三代城市」,這些名詞聽起來既科幻又遙遠,許多人便好

願意理解我們推動這些事情的本意,因此在允許的範圍內,我們會一直 努力下去。

奇我工作的基金會為何要支持這樣的怪奇計畫,與母公司開發商的身份 看來毫不相干。

希望這裡敘述的情節能讓各位進一步瞭解我們推行這項計畫的起始意 念,非常感念各界的支持鼓勵。

事實上,像 UrbanCore 這樣的計畫,是善用母公司閒置的資源,給


Anarchist Gardener

24

2010 Ruin Academy

週記廢墟學院疾走 文|林倩如 攝| AdDa 蔡明輝.Nikita Wu

六傍晚,廢墟建築學院第一期工作營慶

(Ruin Academy),外於僵化教育體制,提供

祝 完 成、 正 式 開 放, 鄰 近 的 台 北 當 代

的是自主而獨立的實驗性平台,志同道合者來

藝術中心 TCAC 所籌辦的「台灣當代藝術論

自不同領域卻召喚遇合。它不是真的學校,不

壇雙年展」也在同一時間活動開幕。那個周

是虛幻的交流空間,做好不會被昭告嘉獎,做

SAUNA, 回 歸 廢 墟, 人、 建 築、 自 然 共

末,台北城因著雙年展,聯動忙著。不過,這

壞也不會記大過,隨時隨地都在進行作業呈

生,僅賦予基本設計,如此「少即是多」的觀

裡相聚純屬低調,沒有盛大的排場及不生熟

繳,首先從把一根釘子釘好。

念,和一般建築學院豪奢或細緻多旨在「增

B1( 本 來 還 想 飼 養 羊 ), 二 樓 菜 圃 加 工 作 室、三樓花圃加老師房 ( 二三樓均附有簡易廚

房 和 床 組 )、 四 樓 LOUNGE、 五 樓

的社交空話,多數是參與志工的臉龐映照,火

而 Marco 在〈終極廢墟〉(Ultra Ruin) 一文

堆前,一塊塊肉烤著遞著,一瓶瓶啤酒冰著

中並提到:“建立「第三代城市」對廢墟的定

的體會和刺激。猶記得 Marco 常提醒:「不

傳著;上頂樓,一個個人進出桑拿享受著馨

義 便 是 人 與 自 然 共 存。 人 是 大 自 然 的 一 部

要製造問題,而是解決問題」之原則,就讀土

香蒸氣與冷水交替,我們,不是曾一起扛運

分,廢墟便是當人造之物成為大自然的一部

木系 A 同學就表示:「對啊,我們看到這種

勞動手工協作,就是曾一起溝通設計、曾一

分……. 當建築除去不必要的裝飾、華而不實的

連棟透天屋,一開始總會想朝怎麼樣增加功

起暢飲下工後解勞的可樂或啤酒,我們,在

機械、無關緊要的整理修繕後,便是廢墟。廢

能,比如整棟打通之類或形式好看等方向去玩

一起。隔壁鄰居進駐劇團莫比斯圓環創作公

墟是殘餘,不隨摩登時尚搖擺,是亙古的光

設 計, 跟 Marco 這 種 叢 林 化 做 法 完 全 不 一

社演出即興,美麗大提琴手古典共鳴,DJ 播

影、空間、元素材料、構造、和時間。”

樣,因此學到很多!」

量」的教授重點大相逕庭,帶給建築園丁深刻

送電子節奏,直到宴磬。三週內不同時間點 人們出出入入,但只要重回到這一處空間,即

中華路一段 85 巷 2 號,五層樓原身為雞籠

同 Marco 一 樣 慣 穿 迷 彩 褲, 翻 譯、 側

觸動身體記憶開展彼此對話的微妙默契,貫

學生雅房,隔間雖已打掉人為跡痕還在,不難

拍、協調、勞力活兒裡裡外外忙上忙下的巫祈

穿成為廢墟建築學院集體的誕生意志。

溯想蝸居尺寸的逼仄和共用廚房廁浴的雜亂景

麟說:「超乎預期竟不少人報名參加 ( 笑 ),只

況,房東、水電、鑰匙行電話,垃圾清運時間

好不得不有些條件篩選,但基本上當然歡迎所

與提醒、治安快訊等等公共通則,隨意寫貼於

有人。其實原來的設定,所有的工作就算只有

牆面,衰敗的閒置空屋,工地即廢墟,在結局

我們兩個人也得完成它!」通常一天的上工流

之前耳聞 Marco 想辦建築學院,像改造廢

之前,不等於沒有未來。廢墟不提倡緬懷,空

程 是 這 樣 的, 九 點 集 合, 早 上 一 個 暖 身 操

棄船艦同時可巡航世界港口,雖然酷,不過多

間連同記憶原貌全面裸露,建築師大膽打破形

練,可能是搬紅磚、沙包、木料等重物;午餐

少仍覺得這個目標有些遙遠;且十年以來他陸

式與功能間所謂的必然連結,透過感受到的事

後實作工事,組裝桑拿房、收納式餐桌、床

續在全球十四個國家三十餘所建築和藝術相關

物本身秩序來設計。

架、廚房料理台等設計,五點左右下工,配著

如果,一個廢墟

冷飲、一夥人分享心得感想。園丁大半仍是建

科系大學任教,在淡江不也是教過了嗎,還要 自個兒開辦?沒想到,C 實驗室 (C-Lab) 和忠

園丁們

築相關背景,倒是女生和男生差不多比例,甚 至更主動積極搶活兒做呢。現場充滿彈性,沒

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籌劃,以都市及人 文環境為研究主體、 「第三代城市」都市理

Marco 獨特風格多只使用紅色、黑色的手

有誰發號派令,新來的可以先觀察一陣再加入

論為題,真的搞出了這個另類的廢墟建築學院

繪 草 稿 圖 公 告 在 牆 壁 上, 一 樓 下 挖 探 空

感興趣的組別,老鳥也絕不會倚老賣老,各種


安那其建築園丁

廢墟建築學院

25

進 度 是 得 完 工 沒 錯,Marco 依 舊 語 出 幽

又 因 著 相 對 靠 近 的 身 體 勞 動 體 現, 一 方

教育在教導的同時,理應進行培育,工頭

默:「用最省力的方式,能多懶就多懶。」這

面,園丁之間勢必建立關係,另一方面,身心

校長強調個人自由、團體合作所催生的廢墟

也的確是真的,舉例來說,有回須運送大批木

一旦專注,感官也隨著放開且敏感起來,除了

建築學院,實踐跨學科的教學方法,游離於

料上三四樓,狹窄的長條樓梯,園丁組成一條

人的味道,還有建物、竹子、木頭、街道、天

建 築 設 計、 生 態 都 市 規 劃 及 環 境 藝 術 之

人 鍊 (chain) 傳 輸, 初 始 眾 人 累 得 一 再 喊 休

空等各式味道;釘子、槌子、鑿洞、工業風

間, 提 供 跨 領 域 交 流 和 公 共 論 域 的 對 話 傳

息, 然 而, 幾 階 幾 階 縮 短 或 延 長 調 整 間 距

扇、話語的聲音,瘋狂組合成一個嘈雜卻穩定

遞。 不 禁 令 人 聯 想 到 萊 特 (Frank LIoyd

後,慢慢地變成幾乎不太費力,效率亦加快許

的和諧氛圍;有時,什麼都安靜下來,那麼就

Wright) 創立塔列辛 (Taliesin) 的經驗,年輕

多,還可悠哉聊天。當你投入動作重複的肢體

細 看 竹 子、 百 香 果、 山 蘇 的 生 長, 埋 在 馬

建築家或是期望成為建築家的學生,因仰慕

節奏,從施力錯誤到自動修正,為什麼他打斜

桶、工地帽裡的植物有沒有健康,防火巷那棵

大師來到塔列辛,他們親手建造自己設計的

釘漂亮又順手?為什麼她用鋸子快速又輕鬆?

根生壁面聳高大樹綠意拔勃的姿樣;最經典的

建築,在這裡共同生活且一邊學習建築,塔

一切邊看邊學邊問,身體及勞作,各身懷絕技

當然是由五樓打到一樓的洞,是「洞」―它引

列辛 的教育方針,落實著「生活即建築」的

的園丁們,同時相互學習。當下望過去,彷彿

來風、流動水、透露光。Marco 說要在地面上

道理。萊特在指導學生時,不只是讓他們接

機 械 工 業 時 代 的 背 光 剪 影, 汗 水 止 不 住 汗

打洞,以為是說笑,當一台洗石器出現,是

受建築教育或參加設計活動,還讓他們參與

水,肉體在具體過程裡直接碰撞真實的建築的

的,玩真的,洞一顆顆地打,欲罷不能還打到

農耕、煮飯、打掃及施工,因為,如果都沒

質量,拌過水泥、挑過磚頭之後,明白並非粗

牆上。廢墟學院避免人造光,藉由洞群穿上導

辦法獨立生活,又怎麼有辦法建造出承擔人

重而是現代文明造成痠痛僵硬。

下,內部視效驚人,外部則接通生態介面,白

類 精 神 與 肉 體 的 建 築? 塔 列 辛 之 所 以 偉

天黑夜光影的流轉,想必更添一番場所的詩意

大,是因為它作為培育人的場域,提出單純

譯寫。

「自由」的可能性。

味道 ‧ 聲音 ‧ 植物 ‧ 洞光 因著大家都是酸臭得好聞,辨識出幹勁十

工頭的教育

與其講得一口好設計,也許 Marco 反而要 求園丁練習造一盆好火。向昆蟲學習,與有

足,實際上,不管園丁來自什麼地方,來到廢 墟 學 院, 便 沒 有 差 別 待 遇, 一 樣 要 弄 髒 衣

他一直與園丁們同在,比任何人都早到工

機共生,廢墟化現存工業城市,迎向第三代

服、使喚手腳,儘可能做很多與建築人格調落

地,為植物澆水,比任何人都晚離開,趕工或

城市,人、建築、自然的共存,你準備好了

差、不願意沾手的基層工作,比方挑一桶桶水

備料。今天只能做昨天沒做完的事,今天沒做

嗎?有什麼樣的行動想像?不妨來學院晃晃。

上樓。也因為如此,聽說嚇跑了一些原本報名

完的事明天要做,一步步推演。Marco 不組織

的 志 工。 而 這 正 是 Marco 企 圖 批 判 的 挑

不命令,總是拿開設計圖,饒富興趣地鼓勵志

戰,撇開紙上談設計,唯有身體力行建築,才

工討論參與推翻原案,廢料矮凳、組合餐桌是

能學會如何謙卑地踏入一個環境,再運用所學

這麼來的,桑拿火爐也是這麼來的,他只給前

1 資料來源參考自《在建築中發現夢想:安藤

回應後工業化城市的失衡處境。

提,其他請園丁創作發想並執行。

忠雄談建築》,安藤忠雄著,如果出版,2009


Anarchist Gardener

26

2010 Ruin Academy

作品《逃脫的地景》(Land(e)scape)

是誰揮灑基進詩意 -小談芬蘭建築師馬可·卡薩格蘭(Marco Casagrande) 之建築操作 文|巫祈麟 圖| C 實驗室 Casagrande Laboratory 原刊於內地《城市環境設計》雜誌社 2010 八月號

可.卡薩格蘭(Marco Casagrande)是當今非常受人稱道 的芬蘭建築師,對於實踐空間美學有著獨到基進(radical)

概念。馬可在世界各地建築作品獲獎無數,亦是建築和藝術展 經常參展人。曾於 2000 年至 2006 年間連續三屆受威尼斯建築 雙年展主辦方、丹麥館和台灣館之邀參展。建築操作一出手,往 往被集成專業教課書裡的經典教材。作品定有迷人的故事,絮說 著人與大地和都市之間的情節。媒體造神建築大師身影總一身 黑,他也穿,倒不是想攀附虛名,比較拘謹正式場合長袖黑衣遮 掉刺青,他的右臂纏紋著一條龍和八仙過海。 1971 年出生圖爾庫( Turku),小時成長於芬蘭最臨北極圈的 小村落,過了僅一條大街的村子,便是地凍天寒的凍原。和北歐薩 米族獵人為鄰,是他兒童時期的大玩伴,帶著小鬼混跡遊走森林湖 泊。肇始馬可尊崇自然為一生導師。天生反骨,確是個安靜的小 孩,從三歲就與紙筆和樂高積木為伴,揭續命定建築師生涯。又好 動, 十五歲當上全芬蘭最年輕的柔道教練。都市,對他來說很陌 生。直到南下首都鳳毛麟角地考上赫爾辛基科技大學建築系,這才 見識城裡熱鬧喧囂。 芬蘭建築師最少十年專業建築養成教育顯得漫長,他等不及畢業 就和同學薩米·林塔拉合組建築事務所接案,借錢買傳真機和接電 話,設計小案接踵而來頗為興隆。馬可回憶這時期,他真實面對市 場的現實性,設計往往需要做出大幅妥協讓步,成品早離初始設計


安那其建築園丁

廢墟建築學院

作品《六十分鐘人》(60 Minute Man)

27

作品《千百旗》(1000 White Flages)

觀點十萬八千變為四不像。這點令他煩擾,一

眶, 此 時 跨 越 現 實 邊 境 與 意 識 流 電 光 碰

來訪多是建築藝評、策展人和媒體記者,不

度想轉行當建築工人。 照芬蘭政府高所得高

觸,神聖空間猶然建立。穀倉建築裝置系列

少出入世界建築盛會腳蹬高跟鞋女士,晃完

稅收的社會福利主義政策,建築師和建築工完

照片,隔日成芬蘭報紙頭版新聞,不久,影

公園走到最後一處角落,看到有塊白色大理

稅後的收入,算來可能差不多。當建築工少有

像廣傳國際媒體。本來打算就此收山的年輕

石刻著「您現正踩在威尼斯人 60 分鐘所產

裝腔作勢的樣態,圖耳根清靜,倒好。準備把

建築師,隨即吸引世界建築圈的眼球,同年

生的有機廢料之上」後,立即花容失色尷尬

事務所結束,操作一件極度「純粹」的建築裝

獲 得 最 具 權 威 老 牌 建 築 評 論 雜 誌( The

不知如何走回上岸。本件作品得到策展人力

置,這個案子裡,沒有業主與合約的牽絆利 誘,亦無任何商業市場考量。

Arch itectural Review)與英國皇家建築協會 評選新銳建築獎( AR Awards for Emerging

位建築師尚出道太嫩,終局投反對票, 把獅

遇到馬可還是打趣酸他,建築師以設計蓋房

報 著 名 建 築 評 論 家 赫 伯 特 穆 象( Herbert

Architecture ) 。直到十年後的今天,有人

為自然人文環境擊鼓戰鬥

薦推舉得建築雙年展金獅獎,評審團以這兩

聞名,你倒放火燒房登台亮相。

子給了讓·努維 爾( Jean Nouvel) 。紐約時 Muschamp) 則 在 專 文 力 贊《 六 十 分 鐘

人》:「 2000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最佳實踐

馬可短暫都市生活,令他反思當時芬蘭現

作品!」扳回一城。

代都市和農村間的問題,原本住在農村人們

隔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策展人福克薩斯

愛往都市移居生活掙錢,都市光鮮真是現代

( Massimiliano Fuksas) 邀 請 他 們 切 適 配

人居住的唯一選項?他體認若芬蘭人都擠到

合當屆雙年展主題「城市:少一點美學, 多

森林密佈湖光山色的自然景色一直是芬蘭

城市去,那麼這樣的芬蘭,便不再是他熟悉

一 點 倫 理 」 ( Città: less aesthetics, more

引以為傲的國家代表風光,尋常人家熱愛倘

模樣的故鄉。以此為題,1999 年他們在芬蘭 東部薩翁林納( Savonlinna),回收改裝三

ethics)於義大利拉古娜區丘吉亞,預定租 一艘五十公尺大型廢用之貨櫃駁船作內

佯其間採莓拔菇,商人愛作開發搾取得利。 馬 可 某 日 看 報, 在 克 利 自 然 公 園 ( Koli

座廢棄穀倉, 高架在十公尺長的木樁上,完

裝,稍微轉化廢船定成廢鐵的不歸路成為公

成 作 品《 逃 脫 的 地 景 》 ( Land(e)

Nature Park)有人把整片山谷買下,官方當

園。當時馬可想,若僅是把空間的使用功能

局發核可執照,砍樹準備投資滑雪場。此舉

scape) 。放眼望去荒蕪農田,穀倉似靈氣

暫時代換,立意雖好,還得加些料,讓作品

引來居民強烈不滿,在芬蘭砍樹是件違反道

上身,遙遙呼喚著早把它們遺忘的農民,意

力道更完整。於是他扮偵探,查出威尼斯城

德的事,而滑雪場砍的剛好又是原住民傳統

境 盎 然。 馬 可 想, 踩 高 蹺 的 穀 倉 美 則 美

裡每戶人家沖馬桶,人為的有機廢料入下水

認定祖靈居住的所在。居民既惱又氣,用盡

矣,隨時間季節轉換,穀倉會腐會爛,與注

溝渠後,旅程終點是城外廢水處理廠,經過

所有抗議手段阻止砍伐,甚至把身子綁在樹

定被遺忘的命運重疊。為要讓作品說出的話

幾道環保衛生程序,城中人有機排放物,部

上,若電鋸落下便和樹生死與共。馬可看完

更加響亮,他在報紙登小幅廣告,明載秋季

分 會 處 理 堆 肥 成 壤 土。 馬 可 覺 得 這 事 有

新 聞, 決 定 站 在 雞 蛋 的 一 方, 買 一 千 條 床

傳統舉行慶豐年殺牲節當日,於作品展出基

趣,小作算術算出威尼斯城人裡一個小時排

單,到一家精神療養院把新床單免費換院民

地,舉行節慶派對,免費供應烤香腸佐伏特

到處理廠裡廢棄物量,向廠方商借同等份壤

使用過的舊床單。每條舊床單綁在一根細鐵

加,歡迎公眾參加。可能是美酒和小食太過

土。披進在船板底層,植上二十二株橡樹後

柱 上, 到 案 發 現 場, 在 每 棵 樹 倒 下 的 地

吸引人,舉行活動當日居然有六千人從各處

在 鋪 上 碎 白 石, 花 七 星 期 製 作《 六 十 分 鐘

方, 插 上 一 根 旗。 作 品 題 名《 千 白 旗 》

趕來湊熱鬧擠滿會場。席間邀現代舞者著瑞 尤 克 拉( Reijo Kela), 舉 著 火 炬 即 興 起

人》 (60 Minute Man),雙年展開幕,浩

(1000 White Flags),照片透過媒體變成新

浩蕩蕩駛進威尼斯軍械庫海灣,展期間成為

聞 輿 論 紛 紛, 此 時 商 家 忽 然 表 示 抽 手 開 發

舞, 火 苗 隨 舞 漸 燃 穀 倉 此 刻 天 地 若 太 初 甦

一 座 供 公 眾 使 用 之 綠 化 公 園。 對 於 馬 可 來

案,願意道歉把砍下的樹再種回去。徐志摩

醒, 長 著 腳 的 穀 倉 似 發 出 熾 焰 怒 吼, 還 會

說,作品意義在於,把森林的意象和資源再

說:「數大便是美」 《千白旗》極簡直接不

動,正搖搖晃晃地往南方城市走去。觀眾先

利用接合成異質地景空間,所有應用到的材

囉 唆, 挽 回 一 片 森 林。 馬 可 的 建 築 裝 置 作

是以為意外,但隨即被這等充滿儀式性的景

料都是暫時借來的,展期結束繼續分解循環

品,精準達到定能構著美學高度,毫無畏懼

象感染,看到發火穀倉頭和身驅變成火球漸

利用,而非製造垃圾,產生人類危害自然最

的實現建築語彙昇華底藴精神。

次墜落化為灰燼,觀眾發出驚嘆也有淚水盈

惡的罪狀。馬可回憶,正式揭幕酒會那天,


28

Anarchist Gardener

喜歡自己流汗的建築

2010 Ruin Academy

屋主對馬可設計讚譽有加。建築完成以後,屋主曾對建築結構能否 遮擋每年都來台灣報到的颱風季有些存疑。 「馬可長期在基地上工 作,果然將基地條件學習透徹。主屋和偏房有條中空的小走廊,當颱

曾和馬可多次合作的建築師謝英俊曾說最欣賞他是個動手之人。動

風來襲,狂風吹,風順著走廊快速越過,主屋反而感受不到風的強

嘴賣弄風尚的建築師如過江之鯽,會下崗和夥伴一道勞動則是奇

力。夏天中午農園燠熱無法下田,走廊和牆面上間隔有致的空隙,能

談。設計建築自己蓋,事必躬親對馬可來說是實踐設計理念的一部

攔截風與溪水和田地互通涼氣,主屋的睡床確是涼快,剛好睡午

份,過程包含無數創造性的思考。他大量手繪草圖,從不輕易信任電

覺。果然,是棟和自然共生的好宅!」陳夫婦說。

腦檔案,3D 模型圖對他來說是單薄的廣告,寧自作大小模型閱讀真 實空間光影。他咸認建築應該擁有手作獨一無二的質感,流汗者總會

未來城市的廢墟學

有自個兒的體悟。 2004 年為始馬可成立個人建築事務所 C 實驗室 ( Casagrande

2008 年位於台北建築作品《三芝陳宅》 ( Chen House)則是手

Laboratory, C-Lab ),按專案所需集結建築、都市規劃、藝術、社

感建築的最佳案例。這棟花費不到台北一般普通公寓基本室內裝修造

會學和科學等各領域專家共謀合作。他在幾年間陸續提出「第三代城

價的農舍,以柳安紅木和水泥地基為材料,以馬可提出「終極廢

市」、 「終極廢墟」、 「都市針灸術」等建築思想,以尊重「在地

墟」為設計策略和與屋主一起施工,連續抱走世界建築社群獎、世界

知識」 ( Local knowledge )為本,寓言建築未來。近期他將和台

建 築 獎 最 佳 單 體 房 舍 提 名 和 建 築 評 論 雜 誌( The Architectural

Review) 主辦 2010 ARHouse 建築獎特別推薦。建築評論雜誌一般 視台灣為建築沙漠,幾乎沒有任何建築作品獲得任何版面書文,當年

灣「忠泰建築藝術文化基金會」合作,在台北即將拆除老舊街區 裡, 構 築 獨 立 於 僵 化 教 育 體 制 之 外 的 廢 墟 建 築 學 院( Ruin Academy) 。最後回收拆除後的建築廢料,師法昆蟲建築的方法蓋

台北 101 大樓完工終能短暫榮任世界第一高樓時,雜誌還揶揄了一

「蟲洞」作為臨時性展演空間。若問馬可最想設計的建築為何?他總

番, 小 傷 台 灣 建 築 信 心, 《 三 芝 陳 宅 》 難 得 受 青 睞, 資 深 編 輯

笑答,目前尚還未有任何甲方有勇氣, 讓他設計購物商場或摩天大

Catherine Slessor 為此富含詩意美學之作,為文說道:「這棟木造

樓。若有此機會,他也早在腦裡構築建築藍圖「廢墟,一座經設計過

小屋,具適應各式天候條件的能力。在馬可強調輕盈的設計手法

後與大自然共生的廢墟!」馬可說。香港詩人陳智德有篇《詩幻留形·

下,呈現如船一般既幽然又優美之意境形體。」

詩與公眾世界》 文中評論文學的公共意義,試將他的嘉言用「建

陳宅完工約一年後,筆者有幸再度受邀小宅和屋主歡聚。陳宅和剛

築」代換「文藝」為關鍵字,得句「以建築的美來抗衡時代主潮的暴

完工時所照土地略顯貧瘠的相片比起,徹底換了模樣。陳夫婦兩人熱

虐和醜陋,以建築的真去揭露潮流的偽假和遮蔽性」謹以此作為馬可

愛鄉村生活,在每寸土地植上滿溢的果樹時蔬花草,又挖一池水

在建築思想操作上的小注。

塘,養數隻看門吃草的凶鵝,過著舒眉悠閒的退休生活。


安那其建築園丁

C - L a b

廢墟建築學院

精 選 作 品

1999《逃脫的地景》(Land(e)scape)| Finland

夏日劇院(uunisaari summer theatre)| Finland

2006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遊園》( You-Yuan) La Biennale di Venezia | Italy

·

S e l e c t e d

29

W o r k

最後的飛龍 (Quetzalcoatlus) | Cuba

漂浮三溫暖(Floating Sauna)| Norway

謝英俊+阮慶岳+馬可= Weak! 弱 2009 深圳香港建築雙年展《繭》(Bug Dome)| China


Anarchist Gardener

30

2010 Ruin Academy

觀望對角交叉引火線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李彥良 X 馬可.卡薩格蘭對話錄 提問|巫祈麟.吳牧青 記錄|Nikita Wu ·Frank Chen

人對談的時間是暴雨後的夏日下午,離

理由,除了單純了解,還能領受到作品背後

跟現在已經都不一樣。對建築或是空間的概

廢墟建築學院開幕日僅剩兩天。園丁們

的真意。Marco 往後的其他作品也一樣,有

念也應該跟著時代前進不斷改變,所以我想

還在上下來回的在五樓各層間進行改裝工

種直指人心的單純力道。

保持彈性,保持面對改變活力。以一種有信 心又自在從容姿態,面對新的未來。

程,芬蘭三溫暖才用紅磚疊好了基礎。Marco 火力全開的勞動全身髒臭,李彥良亦是在忙碌

這 給 我 很 大 的 刺 激, 住 在 都 市 或 做 建

的公務間,單身抽空前來探訪學院。兩人皆有

築,其實很少有如此難得的感動存在。若能

些疲憊,坐定剛剛釘好可在房間各處自由滑動

把 對 於 空 間 和 建 築, 這 般 簡 單 深 遠 地 感

的木床,對談前相視而笑,先開瓶台啤再說!

動,傳遞到住在建築物裡的人也能同等深刻

兩位皆生於 1971 年各成長於東西兩洲,似乎

感 受。 那 麼 就 會 補 強 現 今 建 築 所 缺 少 的 元

李:小時候的記憶 .... 我們大概都同一個世

都在作與自己既定的建築專業角色上跨界與跨

素。我很想試著去把這些令人體味感動的分

代,在台灣成長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念書、補

領域的事,用更人性的角度貼緊世界,反轉建

子,融入都市水泥建築中。

習、就學壓力。那我小時候比較多的記憶是不

築界裡的常規和因襲。正都向著未來跨出自己 的路數,窮盡氣力往下一代的建築走去。

■你們小時候的成長經驗如何?在記憶裡 如何看待那時候的城市居住經驗?

斷搬家,每兩到三年就會搬一次家。老是不停 因此聽完他的分享,心裡就想我一定要跟

的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地。每移居一處就會對

這個人合作。也許他有刺激的人生經歷,或

那個地點的不同之處吸引,譬如曾經住在昌吉

■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和國家你們兩位怎麼

許多看來瘋狂想法,但他似乎都不畏困難有

街,以前那有屠宰豬廠,每天都會聽到豬的

看待彼此?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勇氣去追逐。我覺得這會激勵我自己,能夠

哀號聲,再來就是目擊一條條掛在杆子上,被

在當下的環境去做更多事,還有很多未境之

扒了皮的豬,那是一個印象。也住過飛機場旁

地等著我去發掘。我想不管用各種方式來跟

兩、三年,所以記憶就是聽飛機起降,剛搬過

這有點狂的人合作。

去的時候很不習慣,沒法入睡也沒法念書,沒

( 以下馬可.卡薩格蘭簡稱 M ,李彥良簡稱李) M: 我覺得他是個充滿正面驚奇的人。一直以

辦法做任何事情。等我搬離之後,試著回想那

來我對地產開發商很有成見,從一個建築師

M:通常經營地產開發較與人的敏感性相對。

段過去,我不太記得有聽過任何其他的聲音。

的角度點來看,地產開發某種程度,腐化收

但我感覺,彥良他不是守舊的墨守成規坐享其

人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力,在一個環境時間一

買建築,使建築看來很糟。最理想的狀況是

成而已,他仍然保有對人事物可貴而直接敏感

長,就不覺得噪音公害是有問題。我有些同學

每個人都能依照自己的需要蓋自己的屋舍,使

度。我很難知道這樣特出的特質,會不會因為

住在菜市場裡面,功課很厲害都拿第一名。邊

建築隨人永續發展。但現況是,地產開發就是

長期在商場打滾後而漸失。他成立基金會,好

賣魚、賣菜但一樣讀書。我也住菜市場,那時

要從你身上賺錢。所以我們之間現在的合作是

像就是想維繫著某種敏感的厚度,我覺得這很

感覺菜市場什麼東西都有,我買的第一個打火

蠻難得,好像身處另一個世界般。我知道他的

有意思。基金會可能不像本體事業一樣會賺

機,抽的第一口香煙,吃的第一顆檳榔都是住

本業是地產開發,但我不覺得他僅在作地產開

錢,有點像繁葉茂盛的粗枝上附生依存的藤蔓

在菜市場的記憶。大概是國二之後,最後一次

發,或者我們之間跟房產有什麼關係。像他主

一般,兩者間和諧共生互補有無。基金會也許

搬家,直住到現在,在那個之後,就是另外一

持的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就是一例,我覺

不是賺錢機器,但輪轉運作間卻照料人的潛意

段成長歲月。

得基金會是他某種個人理想性的意志延伸。又

識和敏感性。我想,在他眼底看來,我是一株

看到基金會的成員們如何對待工作,他們正在

菟絲。

Marco:我兒時住在靠北極拉普蘭 Ylitonio 小 村莊,村裡僅一條大街供人聚集的地方,鄰人

發酵著新思惟且頗具水準,我亦見證到認識他 李: 其 實 透 過 像 跟 Marco 這 樣 的 有 才 華 和

還有養乳牛。過了街或說村外就是遊牧民族薩

性格的人合作,是可以讓自己一直去保持對

米族人的地盤。我父親是警長,所以全家住在

事情的感受力,我從小是一個感受力比較強

村裡政府為公務人員蓋唯一一棟公寓裡。小時

另一友人開車,半路就碰到阮慶岳跟 Marco

的人,但透過教育歷程和工作鍛鍊,我常覺

後就發覺遊牧民族和村裡人有著不一樣的行

拿著啤酒走在路上。我跟那時候同行的友人也

得這種感受力越見遲鈍退化。面對工作大小

事處事態度。薩米人自成一套律法,我父親雖

在車上喝著啤酒,正同往相同朋友家。那時就

空間,老是周旋於跟人接觸往來或是商業條

也是那地薩米人的警長。但薩米人卻視政府單

覺得 Marco 這個人是可以當朋友的,大家都

件能否賺錢這些事情上面,亦發覺我越來越

位為無物,也不喜歡在村裡停留。薩米人一生

愛邊走路邊喝啤酒嘛(笑),不知道他還記不

遲鈍,漸失對世界的感受性。和 Marco 在一

和大地為伍,不需識字。但根據芬蘭法律,若

記得?到那位共同朋友家後,我們就還是聊天

起,可以找回自己那種比較…我覺得與其說因

要開車就要考駕照,代表你認字。發照的政府

喝酒,便聊到 Marco 的作品。

為認識 Marco 而去開發很多新面向,不如說

機關正是警察。這當然也是父親職務之一,有

是時刻提點著自己保持一種赤子純真。在快要

一兩回看到薩米族人來到辦公室,申請駕照。

被木化的境況中,保持吸收力柔軟度。並期許

明明早會開車但總卡在認字關。他們問父親若

自己用這樣的一種方式,不要變成別人眼中既

你是全村裡最有資格發照的人,代表很有權

定的角色。

力,那就發給我們那張小紙片就好。父親總要

的短短時間之中,他的轉變。 李:我第一次碰到 Marco 是去朋友家,我與

第一個作品便是《大地的逃脫》 ( Land(e)

scape),三個穀倉往城市的方向走之後被燒 掉的東西。我有很深的感受,我覺得 Marco

勸他們不是他有權力,而是要服膺法律。但最

的 東 西 都 很 簡 單 清 楚。 在 他 的 感 情 思 惟 也 好,力量也好,都很大。即使我第一次接觸

但這也極有可能是對於未來可能性的潛

他或第一次了解他做 Land(e)scape 的原因跟

望,其實世代轉變,很多東西在我們小時候

後父親還是發照給他們。我記得那時打開門就 遇見大自然,一派天地寬廣。


安那其建築園丁

全家人頭一回到南方城市圖爾庫( Turku)

廢墟建築學院

31

奇怪的是,我父親希望我能變成他,某個程

比 如 說, 會 不 會 倒 掉 啦! 成 本 會 不 會 有 問

探望祖母。以現代都市尺度來說,根本是迷你

度上,我也意望著兒子能成另一個自己。不知

題 ... 因 為, 我 覺 得 案 子 能 得 真 正 落 實, 很

小城。我發現城裡充滿約束,父母叫我不能亂

道是受傳統影響或是何種因素因果牽連?當然

像英文字母的大寫 A 一樣,需要兩隻腳,一

走, 因 為 路 上 車 多, 我 完 全 不 知 如 何 過 馬

知 道 自 己 是 一 個 獨 立 的 個 體, 有 著 完 整 生

個要踩在能力,一個站在感性。可能多數創

路,他們教我看紅綠燈,小紅人停小綠人行之

命。 但 冥 冥 中, 總 想 著 若 兒 子 傳 承 我 的 人

意者,感性的地方佔多些。那我們就在比較

類,我覺得頭一次瞭解村外的薩米族人為什麼

生,在我能提供的保護羽翼中和我活過的經驗

理 性 這 一 面。 重 點 是, 是 屬 於 比 較 支 持、

不想進村裡,腳長在自己身上,要到哪兒都行

裡,能教他趨吉避凶善辨好壞。

support 的角色,它不能跨到上面去。如果 理性往上跨,那麼偏感性的理想特質,很容

才 對。 從 此, 我 對 城 市 總 是 抱 著 遲 疑 的 態 還有另一點,在中國人或華人的父親,老是

易會被現實給壓抑。不管執行任何案子,一

覺得好像一代不如一代,父親對於兒子好像總

旦要做,就是要讓創意發想者/執行者,盡

是覺得不夠。我父親也可能覺得我不夠,再想

情發揮。我們就在重點上作提醒,比如安全

我爺爺可能也覺得我父親不夠,回頭再看我兒

問 題。 這 案 子 Marco 希 望 挖 洞, 好, 雖 然

子我也覺得他需要精進些。後來對於這事情有

有點怕,可是結構技師說沒有問題,還是挖

個比較釋懷的想法。我認為每個下一代所面對

吧!譬如說,桑拿要有火,那我就提醒,那

M:首先,我要說我一點也不擔心未來的世

的環境,與所需生存技能,要面對解決的問題

就 備 幾 支 滅 火 器! 希 望 Marco 在 這 些 基 礎

界。我希望孩子是能適應各種環境的野蠻人。

可 能 不 太 一 樣。 就 是 說, 你 不 一 定 要 追 著

上,可以很順利把他的設計概念呈現出來。

可在蠻荒中生存,能適應芬蘭氣候環境。在森

他,好像什麼東西不如你一樣,反而是看著

不要加進去任何附加的想法,而致整個計畫

林裡知曉採野菇野梅、打獵、釣魚,如何生火

他,有些東西是你沒有的。我覺得我慢慢說服

變的歪斜或扭曲,重點是協助整場計畫實現

煮食,在下雨或下雪的自然環境下露營。同

自己,需要看到那個部份,這部份也許是下一

出來,這是我們扮演的角色。

時,也知道世界上存在很多不同的價值觀。但

世代最重要,最具精神力的特質。你沒法自己

人們卻分享著某一種在地智慧,而這不管在芬

跳下來挑戰他世界裡的事。

度, 一 定 有 什 麼 事 情 出 了 錯, 所 以 不 能 自 由。這是我兒時記憶。

■兩位都為人父,請問你對小朋友們面對 未來世界有何期待?

蘭、在捷克或在台灣各處那都一樣。這是讓人

M:當我和彥良一起作事。是建立在互相信 任和賭注上,我們下海一道兒賭。知道我是

頭腦發想的基準錨點,走到哪兒都能生存。這

M:我了解這可能會是對父親與兒子間的關係

機遇的遇合。有時候,我提出的方案猛看缺

是我對孩子們的期望。

很奇怪的回應。因為對我來說生命存在的價值

乏合理性,但我只道出真感實受。當我第一

就是不斷的創作。若我沒法創造,就終結了

次來到廢墟建築學院的現址,五層樓的空間

李:我跟 Marco 有點不太一樣,我還沒有當

任何可能性。不管我有機會蓋座五層高的建

全被隔滿小小的學生雅房,居住的品質很像

父母之前,就是父母的兒子,對於世界並不關

築,或基地的尺度僅是一盤沙,我都能創作。

豬圈集中營或雞舍。簡直是地獄!所以第一

心,因為天塌下來還有父母可以扛。但當我有

創作使我有意義,避免發瘋。對我來說,童年

件要務,就是把隔層夾板全打掉連窗戶也拆

小孩,變為父母後,我變得很關心世界,因為

就是我創作力的泉源。幼時的我,如住在身體

光,讓屋子的空氣再度流通呼吸。跟彥良和

我們做的任何事或是型塑的世界,都會跟小孩

裡的小爸爸一樣,照護著我的創作力。我珍視

基金會首提的設計方案。他說OK ,但又想

子將來產生緊密的關聯。我有一兒一女。傳統

著長駐心頭兒時的記憶,那迷你的阿爸。

了一下:「我們還是找結構技師來看一下好 了」。技師覺得打洞沒結構上的顧慮。所以

觀念對於女兒跟兒子的期待,都有些不同。有 回跟 Marco 吃飯也講到這事,女兒總歸就留 在身旁就好,以後最好不要嫁了(笑),嫁誰

■當 Marco 提出這個廢墟建築學院的計 畫,彥良在第一時間上有什麼回應?

在坐的三樓,大木床上輪子,可以隨時依照 需求推到房間的各處去。廢墟建築學院沒有

都不對。他跟我講這種心情,後來我回去想一 想,好像我也是這樣子。

,現在雨水可以在各樓層中竄流。像我們現

李:找合作對象,基本上就是對他做的事情

主事者支持和全然理解,我們今天就不會在

完 全 信 任。 我 從 旁 考 量 比 較 務 實 的 問 題。

這兒把酒言歡。


32

Anarchist Gardener

寶 藏 巖· 一 個 或 能 讓 菜 園 和藝 術 共 生 之方案

2010 Ruin Academy

方案設計|Marco Casagrande 文|巫祈麟 圖|Jan Luxus、陳右昇、邱郁晨

藏巖經過二年多的鐵皮圈圍,保安警衛禁 止閒雜人等流連,居民告別暫居的中繼住

宅,回到自己建換了起的屋舍。2010年十月二日換 了 閃 亮 的 寶 藏 巖「 國 際 藝 術 村 」 名 號 重 新 換 身 開 放。前些夜,回到現時寶藏巖,人事早全非了但還 是想找尋熟悉的點滴。當然尋不著菜園、木梯與老 友。 「精靈天梯」( GENIE STEPS )是為寶藏巖現存 社區聚落和現代都市化台北間的中介媒介。所設計 的公共藝術作品,將獻給原先在寶藏巖熱愛都市農 耕原生居民,與即將和寶藏巖產生聯結諸如新定居 者、遊客、藝術家和狗兒,作為新來舊有兩代之間 和諧共存相互對話永續構築的新平台。 本公共藝術服膺減法設計的提案建議,低調極 簡設計手法,引介市民聚合視覺焦點人氣場域與生 態綠化復原兩大設計目標。結合台灣引以為傲的光 電 、 玻 璃 、 綠 能等 新 興 科 技 產 業 的 現 存 技 術 , 加 上芬蘭領先全球的生態復育資源回收裝置(MBCT Unit)。全面復原寶藏巖六十多年存續都市農耕傳 統 , 使 作 品 映 照時 序 變 化 產 生 各 季 不 同 的 視 覺 景 觀。活化公共藝術,讓寶藏巖成為台北市自給自足 未來生態綠化的實驗示範小區。在新店溪河濱腳踏 車道及萬勝溪邊並設置愛狗小園,荒地將變身成為 狗主人和狗兒互動的處所。 以玻璃為建築空間的主要元素,因地制宜適切規 劃串連廢墟立面的走道、階梯、供各式現場表演的 舞台,提供寶藏巖不規則山坡基地和新店溪鄰水區 間能無礙貫聯的樞紐新氣象。 在日光大好時刻,玻璃映照天色,但不打擾現存 寶藏巖聚落獨立遺世攀山而居的建築地景。夜晚時 分,暗藏在大方玻璃中的 LED 燈,開始綻放光芒。 如鋪著紅毯邀請過客駐足,探索寶藏巖在廢墟與自 然間的共生共存之獨出環境氛圍。鏡花水月般的夜 景,適切融入寶藏巖名稱帶來的意象含義,在夜色 下打開被人遺忘已久的真愛寶貝盒,兀自發光傳述 記憶故事。 芬蘭建築師/地景環境藝術家馬可·卡薩格蘭 (Marco Casagrande)早在 2003年 9月受台北市文 化局邀請,初次來到寶藏巖參與「GAPP-全球藝 術行動者參與實驗計畫」和「歐洲論壇 -都市有機 層」時,憑其獨到美學眼光和建築專業敏感度,與


安那其建築園丁

台大城鄉所、淡大建築系、寶藏巖居民和建築師謝英 俊,以「台北有機層」(The Organic Layer_Taipei) 為名,共同創造建築行動藝術「地景詩的變奏」、「閣 樓之光——引火渡書遊行」、「天梯」等建築和藝術 行動作品,躁動了市民和知識份子對寶藏巖的關注。 往後幾年間馬可非常關心寶藏巖的發展,多次以寶藏 巖為題發表《Academy : 寶藏巖歷史聚落設置藝術村 2003》、《都市針灸術》(URBAN ACUPUNCTURE, 2006建築師雜誌)、《跨建築與第三代城市》 (CROSS-OVER ARCHITECTURE AND THE THIRD GENERATION CITY, 2008)等多篇專文。 他提出,此地的居民多隨國民黨政府從中國各地 播遷來台,在外表摩登的台北市裡,寶藏嚴的耕作農 園,隨處可見中國農作的文化正悄悄延續傳統的生活 樣態。這塊無人聞問懶得理,無章雜亂卻自有規矩的 廢墟,現在可能成為永續生態環境的沃土。在寶藏嚴 耙土的現代農夫,顯現了台灣都市朝向後工業生態復 興的可能性。城市是人類共享的空間,人類工作、生 活與交流,傳遞訊息,構築集體價值觀,也不斷賦予 它新的意涵。因此隨著時間的累積,每個城市形成自 己獨特的歷史、記憶、文化與環境脈絡,人類必須發 揮想像力,從取之不盡的過往陳跡,對應當代社會發 展思潮,捕捉現代訊息,體現城市的哲理與詩意。人 與城市共構,城市成為一個有機實體,通過這個實 體,呈現一種動態平衡。 城市硬體和潛意識深受社會環境 (social)、科技進 步 (technology)、經濟型態 (economics)、自然生態 (environment)、政策選擇 (politics) 與價值偏好 (value) 等六大因素交互作用影響。依此觀點,單是無機的硬 體建設無法組構一個完整的城市體系。因而現代城市 許多大手筆的硬體規劃,缺少軟體的植入,徒具空 架,無法體現城市的獨特性。簡單地說,不同城市展 現截然不同的個性、品味,而不同的個性與品味可以 透過文化藝術的媒介,表現不同層次的城市紋里和樣 貌。 馬可 ‧卡薩格蘭 (Marco Casagrande),以臺北這個 城市為思考平台,相信都市是一個有機生命體,選擇 位於城市邊緣交混著公共空間/私密空間的違建場域 寶藏巖聚落,構築無污染、配合高科技及自足系統觀 念的微生態環境。藉由藝術創作行動,呈現臺北多層 的都市紋里。讓寶藏巖保留市民的集體記憶,接合新 構築的空間和組合物件,完成一個充滿生命、充滿氣 息,一個有機生命體。

廢墟建築學院

33


34

Anarchist Gardener

2010 Ruin Academy

「UrbanCore -城中藝術街區」的計畫基地為中華路一段與延平南路 之間的完整區塊,座落著一群屋齡超過幾十年的老房舍,是基金會母 體企業忠泰建設待建中的閒置空間。基地位置原屬舊臺北城的「城中 財 團 法 人 忠 泰 建 築 文 化 藝 術 基 金 會(JUT Foundation for Arts and

區」(UrbanCore),計畫定名為「UrbanCore」,不只因為基地位於這

Architecture)由台灣忠泰集團(JUT Group)成立於 2007 年,以推動

座城市的核心地帶,這個老舊街區在都市發展的進程下失去了昔日光

建築、藝術與文化之優良生活空間創造、藝術展演推廣、以及文化

華,如同甜美果實啃食殆盡後剩下的破敗果核(Core),在這個時代

教育推動為主要宗旨。

與記憶的邊陲上,「UrbanCore -城中藝術街區」將以藝術文化作為媒 介,讓果核再度萌發生機。

透過建築師、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的立體面向整合,並以深度扎根 及廣度拓展為基本發展依據,本基金會希冀結合母體企業於建築領

「UrbanCore -城中藝術街區」是一個為期近 2 年的中長期計畫,在

域之專業知識,應用於都市居住環境文化之發展與關懷,延伸至藝

2011 年 9 月底之前,開放基地上的閒置房舍,邀請藝文相關的非營

術、創意產業及文化的活化與創新能量,以展覽、競賽、講座、出

利組織與創作團體入駐,目前進駐團隊共有 UrbanCore Gallery 、MOT/

版計劃,具體落實於日常生活中,藉由跨領域合作,激發並提升大

ARTS 藝術七門町、UrbanCore Café & Bookshelf、台灣設計師連線、都市

眾對生活空間美學的想像與實踐,使藝術與文化的發芽滋長,在以

再生工作坊、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打開 - 當代藝術工作站、芬蘭

建築為本的基礎上,獲得相互滲透感染與多方位面向推進的互動與

建築團隊 C 實驗室、台灣攝影博物館預備館、豪華朗機工、台北當代

行動平台。

藝術中心、廢墟建築學院、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河床劇團、黑眼睛 跨劇團等 15 個單位,整個街區共計設有 7 個對外展覽空間,將不定

基金會於 2007 年起陸續舉辦「明日博物館」系列展覽、國際建築

期以多元性的展演活動,以及街區公共領域的藝術化營造,使各種創

論壇及大型演講;並從 2009 年開始計畫透過建築動畫、建築電

作專業彼此相互對話,並與台北城市更加接近。

影等不同的展覽型態,試圖以另一種觀察建築的角度(Alternative Architecture),為台灣建築注入新的觸媒;2010 年更正式推動藝術

進駐街區的各團隊,從修復老屋的一盞燈、一扇門、一道牆開始自由

進駐計畫等活動,為都市再生投注民間力量。

實驗創作,不只建立起涵納國內外藝術創作的交流平台,更將為城市 營造一個全新的藝文生活網絡,跳脫一般藝術特區、美術館舍、文化 公園的界定性,UrbanCore 的能量將走出工作室或圍牆、真實表現在巷 弄之間,這正是本計畫與所有優秀團隊進駐聚結的珍貴價值——共構

www.jut-arts.org.tw / Facebook 搜尋 " 忠泰基金會 "

一場跨越領域的城市再生活動,


安那其建築園丁

廢墟建築學院

I

n 2007, JUT Foundation for Arts and Architecture came into formation branching from its core architectural corporation. The

intent is to combine the energies garnered from art, creative industry

01 UrbanCore Gallery

and culture to create outstanding and multifunctional living spaces and to promote artistic presentations and cultural education. Same

02 MOT/ARTS x CHI-mending 藝術七門町 03 UrbanCore Café & Bookshelf 04 Taiwan Designer&Web 台灣設計師連線 05 Urban Regeneration Studio 都市再生工作坊 06 Association of the Visual Arts in Taiwan 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 07 Open-Contemporary Art Center 打開 - 當代藝術工作站 08 CASAGRANDE LABORARTORY C 實驗室 (C-Lab) 09 Taiwan Photography Museum 台灣攝影博物館預備館

year the “MUSEUM of TOMORROW” project was also launched, and it is based on the idea of “A Better Tomorrow”. In the past few years,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architects have been invited to host symposiums and lectures to introduce thier ways of thinking on architecture and urban issues. “UrbanCore Arts Block” project started from the spring of 2010. It is an experimental project that intended to useing arts as a new element to bring in vitalities to an old city neighborhood. Free empty houses was provided by parent company JUT Land Development Group. The block is a complete area among at Zhonghua Rd. and Yanping South Rd in Taipei city, Taiwan. The spot used to be included in the old “city center” of Taipei, thus the name “UrbanCore.” “Core” also means the core of fruit, referring the old city center to an eaten and corrupted fruit core. History has been forgotten, but we hope this plan can nurture the land with art and culture, bringing the core into life again. “UrbanCore Arts Block” is an almost two years plan. Before September of 2011, non-profit art and culture associations and creative groups will be invited to the site and exert their creation laboratory freely.

10 Luxury Logico 豪華朗機工

The current participant teams are: UrbanCore Gallery, MOT/ARTS x CHI-mending, UrbanCore Café & Bookshelf, Taiwan Designer’s Web, Urban Regeneration Studio, Association of the Visual Arts in Taiwan,

11 Taipei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Open-Contemporary Art Center, CASAGRANDE LABORARTORY, Taiwan Photography Museum, Luxury Logico (an artist group), Taipei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Ruin Academy, Möbius Strip Theater,

12 Ruin Academy 廢墟建築學院

Riverbed theatre and Dark Eyes Theatre...etc. This laboratory of originality allows artists to ferment their ideas and establish an artistic interactive platform for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ocieties, and

13 Möbius Strip Theater

further elicits conversation with the public in the communities in order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to practice art and culture locally. The power of “UrbanCore Arts Block” will break the wall and spread it into near by alleys. It is a great urban

14 Riverbed Theatre 河床劇團 15 Dark Eyes Performance Lab 黒眼睛跨劇團

regeneration activity across the area, and we absolutely needs your participation!

Find more on www.jut-arts.org.tw , "JUT Foundation" Facebook fanspage

35


Anarchist Gardener

36

蛋 堡 Fort EGG Needs you!

2010 Ruin Academy

is a challenging bio-climatic bamboo 蛋造,係一服膺生態之綠建 FortdomeEGGconstruction on an organic farmland 堡頂著特出竹製圓頂構

築。基地面對著太平洋,坐落於 facing the Pacific Ocean in Dulan, South-Taiwan. 台東都蘭某有機農園,其建築工 法十分具有挑戰性。 The stealth structure has to cope with heavy typhoons hitting straight from the Ocean, with 一般建築總用水泥覆蓋屋體結 flooding waters and with earthquakes. A normal 構,如座不會呼吸碉堡,將大自 reaction would be to build a concrete bunker and 然擋在建築物之外。蛋堡則用最 keep the nature out of the architecture. Fort EGG 精簡的材料建造。由六根桂竹捆 is constructed though with a minimal amount of 成的圓拱作為主要結構,並交錯 material. The primary structure is out of bamboo 雙層拱勒交織成圓頂,其間鋪設 arches that are combined of 6 bamboos each tied 防水材料。隱形的構造,須能在 together. The arches are then wrapped around 應付夏秋之交時常發生的颱風 with two layers of bamboo mending surfaces with 與可能的水災與危急難測的地 a waterproofing layer in-between. Creepers are 震,爬藤植物將能攀附蔓生於外 allowed to grow on top of the outer bamboo layer 層竹圓頂為蛋披層綠意。 to cool off the building. 蛋堡已於 2010 年夏天全面開 工,目前正在建造主體結構,並 且將會持續好些時間。誠摯歡 迎志願軍加入手感愛建築的行 列,一道舉起屬於自己的圓拱 吧!

To test the structure we made a model 1:3 on the site. The construction was started in summer 2010 and will take quite a while. Everything is hand-made with love. The project accepts volunteers for construction work. Big hand for the dedicated Workshop 1 operators, who rose up the primary arches!

Contact Us @C-lab Facebook fanspages Casagrande Laboratory C 實驗室 Architect: Marco Casagrande C-LAB EGGmen: MC, 巫祈麟(Nikita Wu), Jan Luksic, Sibylle Papillon, Jan Tyrpekl, 陳右昇 Client: Barry & Sonja Godfather: 阮慶岳(Roan Ching-yueh)

Location:Dulan, South-Taiwan 台東都蘭 Site:: 4000 m2 terraced farm land Building foot print: 160m2 main house + 100 m2 workshop + 150 m2 guest housing + 200 m2 lounge Materials: Bamboo, mahogany, concrete, rammed earth


安那其建築園丁

廢墟建築學院

By JAN LUKSIK Student of Art and Architecture on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Liberec, in Czech Republic.

Pictures by Jan Luksik & Sibylle Papillon

THE CONSTRUCTION The previous version was circled, now modified to an egg shape. But still the main bamboo construction making a pentagon window on top. This window is good for the air flow through the whole house. Here are using 6 to 7 meters long bam boo sticks. For each arch is used only two pieces of bamboo connected on thicker part together. The sticks are fixed by iron wire and all these arches are fixed on every cross. It makes the construction very strong and stable!

FOR FOUNDATION Bigger bamboo,sort of flag pole holder, with top enforced by iron wire. Every piece of foundations bamboos is hammered into the ground with a specific angle.

FOR DRAINAGE I made a hole on end of every bamboo pipe. Next step was to make a BAMBOO MATRACE all over. Within space for door and window. For matrace are used bamboo strips made from bamboo sticks by special tool.

AND WHAT IF IT RAINS? The easiest way how to make a shelter waterproof is to use the asphalt paper. The kind we used is glued on one side. Because the surface of the shelter wasn’t straight, every one meter we made a wave for connection of the direction.Moreover, for better stability of asphalt paper, we used on top of every layer one strip of bamboo. Next layer of asphalt paper is over this place.

37


Anarchist Gardener

38

2010 Ruin Academy

離鄉雅房裡的青年人生 文|早洩兄

假日的中午,我都會睡眼惺忪站在家門口,眺望淡水河。往事歷歷在 目,八年前為了實現夢想,選擇到台北城「打拼」,那年暑假考上大 學,爸爸開車載著我離開台南;我在這物價高及收入高的城市念書、工作、 衝撞體制,現在換來一身空虛寂寞與疲累。台北不是我安身的家,我租的地 方位於鬧區頂樓加蓋。 八年前,我歡喜北上念書,沒抽到宿舍那一刻,發現找房子多麼困難。學 校附近自助餐店老闆是大地主,有時候老闆會化身為房東,舉著紅色招租看 板,熱情看著學生;學生走進招租的屋子,才發現好端端房子改建成「集合 旅館」,客廳消失了,窄窄的玄關布滿各式帆布鞋、高跟鞋、球鞋,牆上掛 滿電表。房東熱情說,我們這裡不會吵,適合「一個人」念書工作,而且很 公平,有每個房間一個電表,公共空間一個電表」,此外房間特別裝潢,地 板都換上木磚,價錢很合理,一學期只要新台幣六萬五千元 ( 不含水電費 )。 我摸一下牆壁, 「果然一間好好的家被打通,換上木板漆上白漆,三房 一廳變成六房,每個房間不時傳來音樂聲,還有電腦嗡嗡叫的聲音,原來離 鄉生活就是這樣阿」 。 為 了 節 省 開 銷, 我 拼 命 找 便 宜 又 能 身 的 地 方, 「 一 個 月 八 千 元、 七千五百元、六千八百元、五千元!」終於找到了,不過那個房東沒提供洗 衣機和廚房,於是我每周到學校宿舍洗衣服,也開始吃八年的便當,我常常 在想「來這城市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了廚房與洗衣機,我又搬家了,住到 士林福港街老舊社區四樓,房東是一對八十歲老夫婦,老伯伯常常跑去大 陸,阿嬤很孤獨,每晚看電視;老夫婦對於我的到來感到開心,不過無法容 忍我夜歸、晚上聽音樂、抽菸,於是我又搬家了。 我開始意識到,若要享受自己的生活,就只能住在都市邊緣地帶。輾轉好 幾年從學生變成上班族,也從四樓雅房搬到陽明山小套房、新店的小房間; 二OO七年台北房價飆漲,我再搬到板橋的頂樓加蓋屋。某天爬到鐵皮屋 頂,看著一望無際的板橋、中和、永和、土城,原來頂樓加蓋裡面住一群像 我一樣的上班族、學生。 有數十萬個跟我一樣的「新台北人」不吃不喝卅年,還買不起房子,我們 的戶籍在家鄉,卻在台北縣市當個藍領、白領勞工,大城市裡一座座鋼筋水 泥樓就像一間間小型工廠,而我們租的地方不像家,比較像是旅館的房間、 下班睡覺的地方。已經習慣不花心思裝飾房間或掩飾牆壁上的壁癌,房間擺 設非常簡單,只有書桌、衣櫃、垃圾桶、筆記型電腦、文件、黃埔包 ( 軍用 大背包,搬家是何等容易且有效率 );房間地板總是一層灰塵、空酒瓶、寶 特瓶還有幾根陰毛,桌上也只有一盒盒名片和菸灰缸。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和所有人的目的一樣,來這裡只是為了賺錢,總有一 天會離開這裡。

TOP 10 1.Stalker / Andrei Tarkovsky / 1979 / Soviet Union

RU I N

Films

潛行者 塔可夫斯基 2.Fata Morgana / Werner Herzog / 1969 / Germany 創世紀 荷索 3.Apocalypse Now! / Francis Ford Coppola / 1979 / USA 現代啟示錄 法蘭西斯柯波拉 4.Dersu Uzala / Akira Kurozawa / 1975 / Japan - Soviet Union 蘇烏扎拉 黑澤明 5.Man Without the Past / Aki Kaurismäki / 2002 / Finland 沒有過去的男人 阿基郭利斯馬基 6.Metropolis / Fritz Lang / 1927 / Germany 大都會 佛立茲朗 7.2001: A Space Odyssey / Stanley Kubric / 1968 / USA 2001 太空漫遊 史丹利庫柏力克 8.Seventh Seal / Ingmar Bergman / 1957 / Sweden 第七封印 柏格曼 9.Little Otik / Jan Svankmajor / 2000 / Czech Republic 貪吃樹 楊 • 斯凡克梅耶 10.Deliverance / John Boorman / 1972 / USA 激流四勇士 約翰 • 保曼

現在每個月有新台幣三萬元的薪水,但要扣掉一千一百四十五元的機車 燃料、五百元的電費瓦斯費用,五千八百八十元的伙食費、五千元的房租、 健保費、稅金,為了維持生活愉快,解除焦慮感,免不了三千元的香菸與酒 精。至於電磁爐、地毯、沙發、電視、櫃子、裝飾品,都是多餘的,如果沒 存到錢,在城市活著就毫無意義,因此生活中一切都要斤斤計較。開始像個 浪子,生活沒有品質,活著只是為了慾望和存錢,而存錢是為了回家鄉過好 生活。 很多人存到一百萬元,就要在城市落地生根,把一百萬元當做頭期款買 房子,但落地生根的代價是一輩子為房貸而活,住在城市牢籠裡,為公司賣 命一輩子也出賣的自由,我想如果能存夠錢回到溫暖的家鄉,做什麼都好, 「黑手都可以變頭家」,我想我也能成功。 但令我驚訝的是,為了存一百萬元,我得在台北順利工作十一年,同時付 出七十萬元到九十二萬元的房租;如果要存三百萬元,我得在城市工作廿五年 到卅年,也同時付出兩百萬元到三百萬元的租金。 於是我大膽地擬出「廿年賺三百萬元的移工生活」計畫,「每天穿著體面 襯衫上班,下班回到凌亂的房間」,週而復始,不想在這城市留下感情、建立 家,存夠錢就脫身。每天風景如一的街道只通往三個地方:公司、房間、可以 發洩壓力的地方。 台北市與台北縣共同生活圈,也是遊子上班、喘息、吃喝拉撒、建立夢想 的異鄉,這塊巨大水泥地上住滿一、兩百萬外來者。卅年前離開家鄉的人會 唱《孤女的願望》,廿年後改唱林強的《向前行》,現在的城市只有五光十色 的霓虹燈,沒有主旋律。房間裡的人非常寂寞,晚上活在各自的異想世界裡。

TOP 10

R UI N

Books

1. Roadside Picknic, 1972 Arkady & Boris Strugatsky 《路邊野餐》阿爾卡地及包里斯史加茨基兄弟 2. Heart of Darkness, 1902 Joseph Conrad 《黑暗之心》約瑟夫·康拉德 3. Tristes Tropiques , 1955 Claude Lévi-Strauss 《憂鬱的熱帶》李維史陀 4. Dialectic of Enlightment, 1944 Otto Adorno & Max Horkheimer 《啟蒙辯證法》 霍克海默、阿多諾 5. God and the State, 1871 Mikhail Bakunin 《上帝與國家》米哈伊爾·巴枯寧 6. Master and Man, 1895 Leo Tolstoy 《主與僕》托爾斯泰 7. Towards a Poor Theatre, 1968 Jerzy Grotowski 《邁向貧窮劇場 》葛羅托斯基 8. Go Rin No Sho, 1645 Miyamoto Musashi 《五輪書 》宮本武藏 9. The Organic Machine, 2005 Richard White 《有機的機器》 理查懷德 10. Anti-Oedipus, 1972 Gilles Deleuze & Félix Guattari 《反伊底帕斯》德勒茲、菲利克斯瓜塔里


安那其建築園丁

TRAKTORFAN

廢墟建築學院

by Marco

Let everything that has been planned come true. Let them believe. And let them have a laugh at their passions.

安那其建築園丁 Anarchist Gardener

Because what they call passion actually is not some emotional energy

Contributions:

but just a friction between their souls and the outside world.

林宜珍 Lea Yi-Chen Lin

And most important: let them believe in themselves. Let them be helpless like children, because: weakness is a great thing and strength is nothing. - "Stalker' Andrei Tarkovsky 讓所有計畫成真。讓他們相信與嘲笑自身的豪邁熱情。他們所謂的熱 情,其實不帶情感,而是他們靈魂和現實世界之間所產生的拉距與摩 擦。除此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相信自己。讓他們無助如同孩子一樣, 因為敏感軟弱是偉大的,徒有氣力仍是虛無。 - 《潛行者》塔科夫斯基

39

洪宜玲 Yi-Ling Hung 黃舜忠 Hans Huang

康寧馨 Isis Kang

2010 Ruin Academy Taipei Illustration: Taiwan

Hans(p18-19)

Taiwan

(p20,21,40)

Taiwan Taiwan

林倩如 Lara Lin

Taiwan

吳牧青 Ouch Wu

Taiwan

蔡明輝 AdDa

陳右昇 Frank Chen

Taiwan

Taiwan

Frank Chen

Jan Luxus(p37) Editor in Chief

Nikita, Wu Chi-Ling

邱郁晨 Chiu Yu-Chen

Taiwan

Find More

Jan Luxus

Cz e c h

on Facebook

郭安家 Kuo An-Chia

Oliver Salminen JP Heikkinen

Taiwan

Finland

Finland

“Ruin Academy” Fanspage Kiitos


本計畫由

贊助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