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41] 台灣體質人類學研究的發展與回顧─葉惠媛

Page 4

˙˙˙˙˙˙˙˙˙˙˙˙˙˙˙˙˙˙˙˙˙˙˙˙˙˙˙˙˙˙˙˙˙˙˙˙˙˙˙˙˙˙˙˙˙˙˙˙˙˙ 99 臺灣體質人類學研究的發展與回顧 ˙˙˙˙˙˙˙˙˙˙˙˙˙˙˙˙˙˙˙˙˙˙˙˙˙˙˙˙˙˙˙˙˙˙˙˙˙˙˙˙˙˙˙˙˙˙˙˙˙˙

之含量推算其絕對年代為距今二萬至三萬年之間 7(連照 美 1981: 58)。而人類齒牙化石共有兩件(標本1及標本 2),經過測量之後所得的數據與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的安陽殷墟人骨齒牙、現代中國人與現代日本人齒牙進行 比較,連照美認為左鎮化石人齒標本1與標本2皆為現代智 人,尤其標本2可能為女性個體所有(連照美 1981: 6162)。 除了上述關於舊石器時代人骨的體質研究之外,位於 台灣南部墾丁遺址與東部卑南遺址亦出土豐富人骨,然 而這些材料尚未進行正式的體質人類學研究,目前僅對墓 葬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而臺大人類學系研究生對於體質的 分析主要有王道還與張菁芳的兩篇碩士論文。王道還所作 的「川南懸棺頭骨之研究」與亞洲各族群比較,得出之結 論為懸棺標本與南亞群較相關,然而因其標本數量太少無 法得到什麼肯定的結論(王道還 1980)。總之,該論文 主要探討的問題是種系上的問題。而張菁芳的研究則選了 十三行遺址中的32具成年男女之人骨(男性17具,女性15 具),以測量及觀察的方法針對其形態學及病理學特徵作 初步分析,並配合統計學的方法作族群關係之研究(張菁 芳 1993)。張菁芳的碩士論文突破以往台灣體質人類學 界的研究,將考古學文化納入體質人類學研究一併討論。 該論文除了對於體質人類學家所關心的種系問題進行討論 之外,其對於十三行人骨的病理現象更作了深入的分析, 甚至進一步說明十三行遺址居民之性別分工的可能性,該 論文可說為台灣體質人類學研究樹立了承先啟後的良好典 範。 除了臺大解剖學科與臺大人類學系對於體質人類學所 進行的調查研究之外,1949年遷臺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 研究所帶來了一批極為珍貴的材料—安陽殷墟頭骨。除了 李濟與楊希枚對其作過相關研究,尚有許澤民對於顱頂 間骨的研究(1966)、林純玉對於腦容量的討論(1973) 以及臧振華對其箕形門齒的分析(1974)等…。根據臧 振華所觀察的872枚門齒(包括上門齒469枚,下門齒403 枚),其顯示箕形門齒出現的頻率相當高,說明殷墟頭骨 所含的人種成分基本上屬蒙古人種 (Mongoloid)(臧振 華 1974: 79)。截至這個階段為止種系問題仍是體質人 類學研究所關心的重點,無論是臺大解剖學研究室抑或是 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的殷墟頭骨研究。也就是說早期的體質 人類學研究偏向人種學研究。此外,早期的研究多由醫學

相關背景者或解剖學家獨占市場,使得體質人類學的研究 走向多朝向人種學等遺傳議題的研究方向,故缺乏考古學 等相關脈絡的探討。 隨著分子生物學日益興起,到了80年代體質人類學的 型態學研究取向卻漸漸乏人問津,80年代之後僅張菁芳的 碩士論文(1993)進行體質人類學的研究。無論是解剖學 科還是中研院對於人骨標本的研究都漸趨式微,取而代 之的是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方式。此時的形態學研究卻被認 為是落伍的、過時的研究。但事實上形態學的研究是體質 人類學,甚至是解剖學科的研究基礎,現代的體質人類學 研究亦可稱為生物人類學研究,雖分子生物學是現代生命 科學領域的研究重點,但對於形態學的了解仍是基本的知 識。 隨著這波在解剖學科中的新潮流,傳統體質人類學的 研究才漸漸由解剖學家、醫生獨霸的研究轉移至人類學 家手中。此外,值得慶幸的是,體質人類學的形態學研究 於近代發展成法醫人類學科(又稱刑事人類學 forensic anthropology),也就是以往體質人類學的研究概念被應 用至犯罪學的領域中,成為鑑識科學中一項重要的發展。 然而,台灣於這方面的研究與專家皆闕如,僅王道還於紀 念殷墟八十週年學術研討會發表了相關的研究,其借用了 法醫人類學的技術探討了殷墟祭祀坑裡的人頭如何遭受砍 切以及砍切方式的過程。王道還認為這是「有計劃的集體 暴力」,因為殷墟祭祀坑的頭骨絕大多數都有創傷,超過 一半都有複創傷。此外,這些人應是先被打死或打暈,然 後再被砍頭。殷墟的祭祀和殺人應是分開的,是在不同的 場所,將屍體和頭骨收集後才進行祭祀(王道還 2008: 269-275)。相似的研究同樣也是針對殷墟人骨進行法醫 人類學鑑定的中國學者韓康信與台灣學者何傳坤,兩位 聯合對殷墟人骨進行砍痕鑑定(宋文薰、李亦園、張光 直 2002: 199-200)。韓康信與何傳坤鑑定殷墟祭祀坑的 頭骨為砍刀所致,然該工具與史料記載有所出入,殷代並 無砍刀且史實記載先秦時以斧鉞實行斬刑(王道還 2008: 270)。從這樣的研究看來,無論是法醫人類學,抑或是 傳統的體質人類學研究,除了本身技術上所提供的重要線 索外,參考與人類學科相關的脈絡資料是不可少的,如此 才能為人類學的學問提供健全的視野。同樣仍不可否認法 醫人類學同時也為傳統體質人類學開啟了一道光明的前程 與發展方向。

骨質中的氟、錳元素會因骨質或泥土的條件而有變化,故可作為相對年代的測定,但此前提假設為台灣與日本的條件相仿的情況下所進行的 推斷,故有學者認為借用日本的環境所含之氟量討論台灣左鎮人的年代之可信度尚待商榷。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