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Page 1


佛 陀 教 育 網 路 ㈻ 院 ㈻ 生 整 理



佛陀教育網路㈻院㈻生整理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阿難 問 事佛 吉凶 經 ❷

也要 從這部經講起�

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學佛�應當從這部經學起;講經�

本經說明了做人�學佛的基本道理�是初學入門的教材�雖 然是人天小教�實際上卻是大乘佛法的根基�此經在整個佛法教

習 佛 法 �有人 得吉 祥如 意 �有人卻 遭 受凶 災 困苦 的道理 和 方法 �

這 部 經 典 是 敘 述 阿 難 尊 者 請 問 釋 迦 牟尼 佛 有 關 承 事 佛 陀 教 誡 � 修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阿 難 : 人 名 � 阿 難 是 梵 語 音 譯 � 義 為 歡 喜 � 慶 喜 � 阿 難 是 釋 迦 牟尼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佛的堂弟�生於佛成道之夜�二十五歲時出家�出家之後�做佛

的侍者�在諸大弟子中�他是著名的多聞第一�阿難是佛傳法之 人 �對 佛 法 的承 傳 有極 大 的貢 獻 �

問 : 在 佛 法 中 有 五 種 問 法 � 一 �不 解 故 問 � 於 事 理 不 明 而 問 � 二 �

事佛:﹁事﹂是承事�奉事�﹁事佛﹂是接受佛陀教育�修習佛

處即 屬利 樂有情故問 �

眾內心有疑�又不知如何發問�於是為利益眾生�代為發問�此

提出問題�五�利樂有情故問�這是自己並無疑惑�只是看到大

帶有試探或考驗 的發問�四 �輕 觸故問�即漫不 經心�隨隨便便

疑惑故問�見聞生疑�思惟起惑�故作請教�三�試驗故問�即

吉 凶 : 稱 心 如 意 � 事 事 如 願 一 類 的 稱 ﹁ 吉 ﹂ ; 違 背 意願 �不 吉 祥 �

法�

不 順 心 �乃至 災害 禍 端 一 類 的稱 ﹁凶 ﹂ �


經 : 指 佛 所 說 的 道 理 � 方 法 �不 受 時 間 � 空 間 的 限 制 �

後漢 沙門 安世高 譯

本 經是東 漢 時代 的三 藏 法 師安 世 高 主持 翻譯 的 �

後 漢 :即東 漢 ︵公 元二 五 ─ 二二 0年︶� 沙門 :梵 語 音 譯 �譯 為 ﹁勤 息 ﹂ �即 勤 修 戒 定 慧 �息 滅 貪 瞋 痴 � 這

安 世 高 :大 師 是 安 息 國 人 �以 國 為 姓 � 名 清 �字 世 高 �安 息 國 唐 朝

法師﹂�

是早期譯經尚未制度化�大師謙虛自稱﹁沙門﹂�其實是﹁三藏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承王位不 到一年�讓位給叔父�自己 出家修道�在東 漢桓 帝建和

有德行�多才藝�精通天文�醫理�還懂得鳥獸的語言�他繼

時稱為波斯 �現 在稱為 伊朗�大師為安 息國的王 子�至 孝聰慧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年︵公元一四八年︶�經西域諸國而至 洛陽�從事翻譯工作 �

至 靈帝建寧三年︵公元一七0年︶�共二十餘年�晉代道安編纂

︽眾經目錄︾�列舉大師的譯本 �共有三十五 部�四 十一卷 �他 是 中 國佛 教初期譯 經史 上 �最著 名的一位 大師 �

阿難白佛言 �有人事佛得富貴諧偶者 �有衰耗不諧偶 者�云何不等同耶�願天中天 普為說之� ❸

白 :陳 述 �說 明 �下 對 上 的一 種 尊稱 �

然不 同 的 果 報 呢 ?願 佛 慈悲 � 普 為 我 等 說 出 其 中 的 道 理 �

意�但也有人財富衰耗�地位喪失�一切不如意�為何有如此截

阿難恭敬的向佛請教:有人承事佛陀教誡�得富貴長壽�事事如

諧 偶 :漢朝當時 所用 的一般術 語 �﹁諧 ﹂是 和諧 �﹁偶 ﹂是如 意 �

❶ ❷


諧 偶即 事事 稱 心如 意 �

天中天 :佛弟子對佛陀的尊稱 �意思是 讚嘆佛為諸天 人中 的天 人 �

佛告阿難�有人奉佛 �從明師受戒 �專信不犯 �精 進奉行 �不失所受�

而為諸天共同尊敬�故稱天中天 �

奉 :奉 行佛陀的教誨�

本 段經文說明 學佛要選擇 真善知識 �學生要奉 行事師之道�

毫 無 違 背 � 精 進 奉 行 � 日 日 進 步 � 永不 退 失 �

佛對阿 難說 �有人 學習佛法 �親近明師 �至 誠 信受老師的教誡 �

明 師 :具 正 知 正 見 � 對 佛 法 及 世 間 法 的 理 事 因 果 �圓 滿 通 達 無 礙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有 修 有 證 的 老 師 � 受戒 :以 誠 敬 之 心 �接 受 老 師 的 教誡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精進 : ﹁精 ﹂是 純而不 雜 � ﹁進 ﹂是 進 步 �絕不 退 轉 �精進 就是 選

不 犯 �是 事 師 之 道 �亦是 親近明 師 受教 的首要 條 件 �

專 信不 犯 : 一 心 奉 行 �深 信 無 疑 �不 違 教 誨 �不 為 外 境 所 動 � 專 信

形像鮮明 �朝暮禮拜 �恭敬然燈 �淨施所安 �不違 道禁 �齋戒不厭 �心中欣欣 �

定正 確目標 �精純 專一 �勇 猛 向 前 �而不 退 轉 �

本段經文說明學佛人如理如法供養禮拜佛菩薩�所得的真實

不 厭 �法喜充滿�

身心安穩 �如 教修 行�一切 妄念自然止息�從而 勤修齋戒 �不 疲

利生的精神�以清淨心�平等心修布施�斷除迷障�明理達事�

讀誦禮拜�恆 無間斷�並能以恭敬心�學習佛菩薩無私奉獻濟世

學佛之人�供養佛菩薩形像�要時常保持整潔莊嚴 �早 晚定課�


受用 �

形 像 鮮 明 : 形 像 � 指 佛 菩 薩 像 � 供 養 佛 菩 薩 形 像不 是 迷 信 � 是 高 度

朝 暮 禮 拜 : 學 佛 之 人 � 應 定早 晚二 課 � 誦 經 念 佛 禮 拜 ;而 且 從 朝至

生慕 道 學習 之 心 � ﹁鮮明 ﹂是整 潔 明 亮 �表 心地 清淨 �

一�知恩報恩�感念諸佛菩薩教化之恩�二�見賢思齊�睹像而

藝術化的教學�是代表我們自己本性的無盡德能�供養有二義:

燃燈:燈代表智慧�光明�表我們性德本具的智慧光和慈悲的熱

暮須 端 身正 意 �懺 悔改 過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淨 施 :施是 布 施 �放 下 �淨 施是 指以 清淨 心修 布 施 �即 大 乘佛 法中

獻精神�

慧之光�破迷開悟;對一切眾生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無私奉

忱�燃燈表示燃燒自己 �照耀�溫暖別人�對自己要開啟自性智

❸ ❹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所說 的離相 布 施 �就是不 求 報 答 � 無條 件 的 施捨 � 道禁 :指 佛 所說 的道理 和禁 戒 �如五 戒 �十 善等 �

齋戒 :齋 �事 上是 指 過中不 食 �理 上是 指 心地 清淨 �戒 �防非 止惡

心 中 欣 欣 : 是 指 修 真 實 功 德 � 法 喜 充 滿 �不 亦 悅 乎 的 真 實 受 用 �

之 義 �即 止 息 一切 妄念 �習 氣 �煩 惱 �恢 復本 性 的 清 淨 德用 �

常為諸天善神擁護 �所向諧偶 �百事增倍�為天龍鬼 神眾人所敬 �後必得道 �是善男子善女人�真佛弟子 也�

人�亦為現前當來大眾之所敬仰效法�將來定能成就究竟圓 滿的

事順 遂 �百 業興 旺而 無障 礙 �不 僅天 龍 八 部 �護 法鬼 神 �敬護 其

神的擁戴和保護�無論做什麼事�心行所向�皆能稱心如意�事

一個具有良好學習態度�如教修行的佛弟子�必然得到諸天善


佛果�按以上所說的�如理如法�學習佛陀教育的善男信女�方 是 真正 的佛 弟 子 �

本 段經文說明 �如 法修 學不 僅現前獲益 �將來還能 得究竟圓 滿的果 報 �

諸天 :即 欲界 � 色界 � 無 色界 �三 界 有二 十 八 層 天 �

所向諧 偶 :向是 趣向 �所向 就是 從事 各 行各業 �諧 偶是 稱 心如 意 �

天 龍 鬼 神 : 統 指 護 法 神 眾 �是 和 我 們位 於不 同 空間 維 次 的 眾 生 �

得 道 :就是 成 佛 �成 就 究 竟圓 滿 的 智 慧 德 能 及相 好 莊嚴 �

有人事佛�不值善師 �不見經教 �受戒而已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不 能正確理解佛經教義�在生活中仍是隨順 煩惱習氣�於戒的實

有人學習佛法�沒有遇到好老師的教導�對於經典�縱然讀誦卻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〇

不 值 明 師 �品 行 學 ─

質 內 涵 �不 甚 明 瞭 � 只 是 徒 有 皈 依 受 戒 的 形 式 罷 了 � 本段經文是說學佛不如法的第一個原因 問 從何建立!

不 值 :沒 有遇到 �即 使 遇到好 老師而不 誠 心接 受老師 的 教誡 �也是

不 見經 教 :指不 解經 義 �縱然 每日 讀 誦經 典 �若不 解如來 真實義 �

不 值 之 意 � 善師 :即 明 師 �

戒 : 指 戒 律 � 戒 之 根 本 在 心 �不 但 惡 事 不 可 做 � 就 是 惡 的 念 頭 也 不

等於是不 見 經 教 �

示有戒名 �憒塞不信 �違犯戒律 �乍信乍不信�心

菩薩戒等�

許有�律之種類甚多�大致分為出家戒�在家五戒�八關齋戒及


意猶豫�亦無經像恭恪之心 �既不燒香然燈禮拜�恒懷 狐疑�瞋恚罵詈 �惡口嫉賢 � ❹

本段經文是說學佛不如法的第二 個原因 敬 � 常 為 煩 惱 所 牽 絆 � 雖 修 而 徒勞 無功 !

一一

憒塞犯戒�心無恭 ─

罵詈 �惡 口 �嫉 賢妒 能 等煩 惱習 氣時 時 起現 行 �

行�不 修真誠清淨平 等正 覺慈悲 心�反而 常常懷疑聖教�瞋恚�

無尊重恭敬之心�燒香�燃燈�禮拜�早晚課誦�也不能如法奉

不相信�心中充滿了疑惑�猶豫�對於經典佛像�隨便對待�毫

的教導不 生信解�違背戒律;對於佛菩薩教誨�有時相 信�有時

有些學佛人�雖有受戒之名�而無受戒之實�迷惑不 覺�於師友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示 :表現 �顯現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二

戒 律 :佛 陀 教導我 們待人 處世接物 的原 理原 則 �也 就是 學佛人 的生

對 佛 陀 教 誨不 理 解 �不 明 了 �

憒 塞 : 憒 是 昏 憒 � 即 糊 塗 �不 能 覺 悟 � 塞 是 閉 塞 �不 通 � 此 處 是 指

恪:謹 慎�恭敬 �

活規範 �

瞋 恚 :生 氣�發怒 �罵詈 :都是指罵 人 �當面罵 人稱 ﹁罵 ﹂�背 後

惡 口 :口 出粗 惡語 傷害 他 人 �十惡 之一 �

罵 人 稱 為 ﹁詈 ﹂ �

又不六齋 �殺生趣手 �不敬佛經�持著弊篋 �衣服 不淨之中�或著妻子床上不淨之處�或持掛壁 �無有座 席恭敬之心 �與世間凡書無異�

又不能修持六齋以培養心地的清淨�平等�慈悲�還自己動手或


教他人殺害眾生�以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將佛經隨便放置在破

爛的竹箱裡;或者與髒亂不乾淨的衣物放在一起;或放置於夫妻

床上等不 淨之處;或懸掛於牆壁之上�無有專用經櫥書架�毫無 恭 敬 心 �視 佛 經 與世間 凡 書 無異 �

不修慈悲�清淨 本段經文是說學佛不如法的第三個原因 ─ 心 � 反而 殺害 生 靈 � 褻瀆 經 典 � 無有誠 敬 心 �豈 能 增長 福 慧 !

六 齋 :是 佛 教 導 在家 弟 子淨 化身 心的一 種修 學方法 �六 齋日 �是 指

念 佛 � 放 生 布 施 等 善 行 �不 做 殺 盜 淫 妄 的 行 為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三

以選擇在休 假時日�做淨化身心的修學行為�如讀聖賢書�誦經

培養清淨光明的心地�做修身養性的工夫�對於現代人來說�可

三十�則加上二十八︶�每月這幾天應當戒絕酒肉�誦經禮佛�

農曆初八�十四 �十五�廿三�廿九�三十等六日�︵若小月無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四

弊篋 :弊 �破爛 的 �舊 的 ;篋 �指 竹 子 編的箱 子 �弊篋 �這裡指 家

和 清淨 心 �造 很重的罪 業 �

殺生 趣 手 :自己 動 手或 者 吩咐 別 人 動 手 殺生 �嚴 重的 破壞 了 慈悲 心

掛 壁 : 將 書本 鑽 個洞 �穿 上 線 �掛 在牆 壁上 �

中 存 放 物品 的 器 具 �

座 席 : 座 席是 主 人 特 意 為客 人 準備安 設 的 席位 �以 表 敬 意 �此 處是

若疾病者 �狐疑不信�便呼巫師 �卜問解奏 �祠祀 邪神 �天神離遠�不得善護�妖魅日進�惡鬼屯門 � 令之衰耗�所向不諧�或從宿行惡道中來 �現世罪人也 �非佛弟子�

比 喻經櫥 �書架�

❺ ❹

有些學佛人�若遇到疾病纏身�信心就動搖了�懷疑佛陀教誨;


或求助於巫師�占卜問卦�預測禍福�或作法解奏釋冤�祭祀

惡鬼邪神�如此一來 �諸天 善神自然遠離�不 再福佑善護其人 ;

凶神惡鬼乘機而入�屯聚於家門�使其身心遭受傷害�事業衰

敗 �家財損耗 �無論做什 麼事 都不 稱心�不順 利 �這是藉著 學佛

之名�實是迷信鬼神所遭受的果報�這些人�或是從三惡道中轉

狐疑不 信�卜問解 ─

生為人�惡習尚存�今生仍然業障深重�惡行諸多�縱有學佛之 名 � 而 名不 副 實 �不 是 真 正 的 佛 弟 子 � 本段經文是說學佛不如法的第四 個原因 奏 �接 近 邪 神惡 鬼 �災未 消而 禍 已至 矣 !

疾病:疾病的根源大致分為三大類:一是由於飲食�起居�性情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五

病�三是過去世或是今生造作極重罪業所得的宿業病�治病的根

不調引起的生理疾病�二是過去生中怨親債主前來找麻煩的冤業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六

本是信受佛陀教誨�修清淨慈悲心�同時輔助藥物治療�則萬病 總治�身心康樂�

巫 師 :專門 與鬼 神打 交 道的人 �男 的稱作 覡 �神 漢 ;女的稱作 巫 �

卜 問 : 占卜 問 卦 � 解奏 : 解是 解冤 �奏 是 以 文 疏 報 告 鬼 神 � 解奏 是

巫婆�

祠 祀 邪 神 : 世 俗 所 謂以 許願 �還願 等 形 式而 祭 祀 那 些不 應該 祭 祀 的

寫 文 疏 祈 求 鬼 神 幫 助 � 解冤 釋 結 � 期 望 病 情 轉 好 � 消 災 免 難 �

屯 :聚 集�

鬼神 �這是 民間迷信的做法 �

宿行:指過去生中的邪見惡習�惡道:指地獄道�惡鬼道�畜生

罪 人 :指 業障深 重 �心思 憒 塞 �縱然接 觸了佛 法 �依 舊不 覺悟 的糊

道�

塗人�


死當入泥犁中被拷掠治 �由其罪故�現自衰耗�後復受 殃�死趣惡道�輾轉受痛�酷不可言�皆由積惡�其行不 善�

一七

泥 犁 :即 地 獄 �印 度梵 文 音譯 �意思 是 苦地 �沒 有 樂只 有苦 �掠 :

本段經文總結以上所說�學佛不如法�迷信�盲目修學�所 得的果 報 �應為 學佛者切戒 之!

於 其 生 前 累 積 的 業因 � 今 生不 善 行 為 感 得 的果 報 �

將來 遭受惡 殃 �死 趣三 途惡 道�輾 轉輪迴 �苦不 可言 �這都是由

獄�被拷打治罪�由於造作罪業的緣故�現世家業衰耗不如意�

如前所說�邪知邪見�迷信鬼神的假佛弟子�命終之後�墮入地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用棍 子或 者鞭子打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八

愚人盲盲 �不思宿行因緣所之�精神報應 �根本從 來�謂言事佛致是衰耗�不止前世宿祚無功 �怨憎天 地�責聖咎天 �世人迷惑�不達乃爾� ❹

本 段經文是說 世間愚 人 �迷惑 顛倒�不 識因果 �不 辨 善惡利 害 � 反而 怨天 尤 人 �如 此 學 佛 � 豈不 可 歎 !

達事理 �竟到如此地步!

怨天責地 �怪罪 老天 無眼�佛菩薩不 靈�世間人迷惑顛倒�不 通

因乃是過去生中不修福�今生又不能止惡修善�改過自新�反而

的認為是 學佛導致其 種種不 稱 心�不 如 意�這些人不 知 真正 的原

在所受皆是過去生中業因 所感 �不 明因果 報應的事實真相 �錯誤

世間一些愚 痴之人 �心無正知正 見 �不 辨是非 邪正 �不 去 反省現


愚 人 盲 盲 : ﹁愚 人 ﹂ �在佛 法中說 有五 義 :一 �沈迷五 欲 �貪著五

精神 報 應 :指 神識 的 受報 �神識 迷 惑 顛 倒 �是輪 迴 現 象 之由來 �

無 正 知 見 � 二 是 眼 盲 �不 能 辨 別 是 非 � 吉 凶 � 禍 福 �

五 �從惡道中出�惡習氣未 除�﹁盲盲﹂一是心盲�心思昏迷�

欲六 塵的享 受�二 �是非 顛倒�三 �喜惡 憎善�四 �聞道不 解�

宿 祚 無功 : 祚 � 福 祿 �指 過 去 世 沒 有 修 福 � 今 生 就 沒 有 福 報 �

咎 :怪 罪 �

不達之人 �心懷不定�而不堅固�進退失理�違負佛 恩�而無返覆 �遂為三塗所見綴縛 �自作禍福�罪識 之緣 �種之得本 �不可不慎�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一九

定的信心�做人處世�進退失據�辜負佛恩�執迷不悟�不思

不明理之人�心思猶豫不定�對佛菩薩聖賢教誨�不能生起堅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〇

悔改�於是為三途之邪知邪見所纏縛累贅�一切禍福皆是自作自

受�罪業種子�邪惡習氣�因緣聚會�必有惡報�因此對於存心 行事不 可不 慎 !

本段經文是說不達事理真相之人�為邪知見所纏縛�自作禍 福 � 學佛 之 人存 心 行事 �豈 能不 慎 ! 不 達 之 人 :不 明 理 �不 曉 得 事 實 真 相 的 人 �

無 返 覆 : 指 執 迷 不 悟 �不 肯 回 頭 �不 知 懺 悔 �

三 塗 所見 :是指 趨向三 惡 道的邪見 業因 �如 名聞利 養 �貪瞋 痴慢 �

罪 識 :指罪 業 種子 �邪惡 習 氣�因 凡 夫 藏識 種子 �惡 多善少 �故稱

自 私自利 �損 人利己 等 �綴 縛 : ﹁綴 ﹂是 累 贅 � ﹁縛 ﹂是 纏縛 �

種 之 得本 : 就 是 我 們平 常 思 想 �見 解 � 言 語 造作 �落 在阿 賴耶 識 裡

罪識�

❹ ❺


面 就變 成 種 子 �惡 的 種 子 遇 到 惡 緣 即 現 惡 果 �本 :罪 業 的根 本 �

十惡怨家 �十善厚友 �安神得道 �皆從善生�善為 大鎧 �不畏刀兵 �善為大船�可以度水�有能守信� 室內和安�福報自然�從善至善�非神授與也�今復不信 者�從後轉復劇矣� ❶

愈趨慘烈啊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一

予�如果不能信受善惡因果之教誨�往後的苦報必是轉復加重�

是行善積德自然感得的善果�都是自修自得�非神仙佛菩薩所授

超越生死苦海�如能信守十善�則家和安樂�福報自然現前�這

真實果 報�善猶如 鎧甲 �不 畏一切刀 兵戰禍 ;善猶如船筏 �可以

身心安穩�將來 得生淨土�圓 成佛道�這都是 從斷惡修善而生的

學佛之人�遠離十惡怨家�親近十善厚友�順道而行�則現前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二

本段經文是佛教我們遠惡親善�認識善惡的標準�旨在教導 我們﹁諸惡莫作 �眾 善奉 行﹂�

十惡怨家:一切惡業歸納為十類�身之惡有三�殺生�偷盜�

十善厚友:十惡的反面即是十善�厚友:友�五倫之一�志同道

家﹂�

貪慳�瞋恚�愚痴�十惡違背性德�是性德之賊�故稱為﹁怨

邪淫;口之惡有四�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之惡有三�

安 神 :是 指 現 前 所 得的果 報 �即 身 心安 穩 � 得道 :證 入佛果 � 得悟

厚友�

善友�能幫助我們斷十惡�修戒定慧�所以稱十善為世出世間的

合�患難相助�成就世間功 業�厚友則是純善無惡 �善友之中的

聖道�


鎧 : 古 時 候 作 戰 所 用 的 鎧 甲 � 可 以 防 禦 刀 槍 �保 護 身 體 � ﹁ 大 鎧 ﹂

刀 兵 :即 戰 爭 �此 處 喻指 貪瞋 痴三 毒 煩 惱 �

害 ;如 大 船 可 度 生死 大 海 �達涅 槃 彼 岸 �

及﹁大船﹂�比喻十善如鎧甲可防護身心�不受十惡怨家之侵

佛言�阿難�善惡追人�如影逐形�不可得離�罪福之 事�亦皆如是�勿作狐疑�自墮惡道�罪福分明 �諦信 不迷 �所在常安�佛語至誠�終不欺人�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三

而不 為邪說物欲所迷�則所在之處�恒常安康�吉祥如意�佛語

免招致墮落惡道的苦果 �罪 福分明�絲毫不 爽�應當至 誠信受�

報�亦復如是�對善惡報應之事理�萬萬不可懷疑�否則�就難

可逃避之理�造惡業遭禍殃�修善業得福報�所受善惡罪福之果

佛告訴阿難�善惡報應�追逼於人�如影子伴隨著身形�絕無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真誠 無妄 �絕不 欺 人 �

二四

本 段經文是佛陀真誠告誡我等辨善惡 �明禍福�深 信因緣果 報 �絲毫不 爽 之理 �

罪福分明:種善因得善果�造惡業必受惡報�罪福之報�明明白

諦信:意為﹁正智信﹂�指真正有智慧的相信�沒有一絲毫的懷

白 �毫不 含糊 �

佛復告阿難�佛無二言 �佛世難值 �經法難聞 �汝 宿有福�今得侍佛�

疑�

遇�佛的經法亦難聽聞�阿難你過去生修善得大福報�今生方能

佛接著又對阿難說:佛語至誠�絕無二言�與佛共世的機緣難


作 佛的侍者�親聆佛陀教誨�

本段經文是說三寶難逢�宿有福因方得聽聞佛法�學佛人知 此 � 當 自 愛 自 重 � 自 強 自 勉 � 努 力 修 學 �不 負 佛 恩 � 二 言 :即 妄語 �是 指不 誠 實 � 虛 偽 無信 的言 論 �

佛 世 :指 佛 陀 住 世 的 時 間 �現 在 雖 然 佛不 住世 了 � 但佛 的 教 法 留存

經 法 :是 指 佛 陀 所說 的宇 宙人 生 的事 實 真相 �主要 包括 經 �論 �律

在世間 �若 能如 教奉 行 �與佛 住世 無異 �

當念報恩 �頒宣法教 �示現人民 �為作福田 �信者 得植�後生無憂 �阿難受教�奉行普聞 �

依據�

三藏;經�論是修正我們知見的準則�戒律則是修正我們行為的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五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六

阿 難�你應當念念存 知恩 報恩 之心�弘 揚佛陀的教法 �解行相

應�做人天師範�為眾生的依止和福田�令見聞信受者�培植善

根 福德 �當來 必能安 樂無憂 �往生極 樂�不 退成佛�阿 難尊者敬

受佛陀的教誡�依教奉行�將佛法傳播於十方�令一切眾生普聞 生信�破迷開悟 得真實利 益 �

本 段經文是 佛 教導我 們應當知恩 報恩 �頒 宣教法 �普令 一切 眾生信受奉行�經文從開端至 此�佛為我們講述 了事佛得吉祥凶

禍 的種種原因 �經中 所說 的種種不 如 法之事 �正是 今時 學者所犯

之大病�可謂是痛切時弊�當頭棒喝�警醒我等夢中之人�應如 法 學習 �做眾生榜 樣 �

報 恩 :知 恩 報 恩 �恩 有四 重義 :一 是 父母 恩 �於 我 有 養 育 之恩 ;二

是師長恩�於我有教導之恩;三是國家恩�政府有保 護人民安和


樂利之恩;四是眾生之恩 �一切眾生�有各盡智能�互為依存 � 創 造美滿 社 會�幸 福環 境 之恩 � 頒 宣 :頒 �頒 布 � 宣 � 宣 揚 � 普 遍 傳 播 �

示 現 :以 身作 則 �作 示 範 �好 榜 樣 �現 身說 法 �

福田 :喻能 生 福之田 �即 指 培植 善根 � 種諸 福德 之田 �福田 有三 �

後 生 無憂 : 有 兩 層 意 思 � 第 一 是 未 得 道 而 命 終 �來 生 以 福 德 深 厚 �

曰 敬田 �恩田 �悲 田 �

奉 行 普 聞 : 指 受 持 讀 誦 � 為 人 演 說 � 普 遍弘 傳 佛 陀 教 誨 � 利 益 廣 大

證 真 � 永 脫輪 迴 � 得究 竟圓 滿 的果 報 �

必生天享 福�身心安 樂無憂 �第二是 道業成就 �明 心見性 �斷惑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七

阿難復白佛言�人不自手殺者�不自手殺為無罪耶�佛

眾生�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八

言�阿難�教人殺生 �重於自殺也�何以故�或是奴 婢愚小下人 �不知罪福�或為縣官所見促逼 �不自出 意�雖獲其罪�事意不同 �輕重有差� ❶

本段經文是阿難啟請殺業責任輕重�佛陀開示教殺罪業重於 自 手 殺 �令 我 等 能 舉 一 反三 �明 因 果 輕 重有別 �

獲罪 的輕 重也 就 差別不 同 了 �

生�並非 出自本 意�雖然都有罪過�但殺生的造作 與存 心不 同�

生 �自己卻是愚昧 無知 �不 明罪 福�或是執行縣官命令 �親手殺

的人�或是家庭中地位低下的奴婢愚小下人�聽從主人指使而殺

生的罪過�重於自己親手殺生�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親手殺生

人不 親手殺生 �不 親手殺是否 無罪 呢?佛告訴阿 難�教唆別人殺

阿難聞佛解答事佛吉凶緣由之後�又恭敬的向佛陀請教:假若有


殺生 :即 殺害 生 靈 �乃至 微細 的蟲 蟻 等一切 有 情識 之生命 � 殺生 分

奴 婢 :奴 �男 性 ;婢 �女性 �古 時 候作 奴 婢 的 � 多半是 犯 了罪 �或

親手殺�教他 殺�見 殺心喜 �

縣 官 :古 時 候 縣 官也 是 法 官 �縣 官判 處 犯 人死 刑 � 劊 子 手 行刑 � 劊

下 人 �指 地位 低下 之人 �

役的男女�愚小下人:愚小�是指愚昧無知者或不懂事的小孩;

是沒有自由�要聽從主人的命令行事�後泛指喪失自由�被人奴

是父母長輩犯罪�其兒女被發配懲罰�做官吏家裡的傭人�奴婢

事 意不 同 :事 是 造作 � 執 行 �指 殺 生 之 事 � 意 �是 指 存 心 �如 縣 官

子 手 雖 然 是 親 手 殺 生 � 但不 是 出 自 本 意 �

所以 罪 業輕 重有別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二九

與劊子手�雖然這兩 個人都有罪 �但是兩者的執行和存 心不 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〇

教人殺者�知而故犯�陰懷愚惡 �趣手害生 �無有 慈心�欺罔三尊 �負於自然神 �傷生杌命 �其罪莫 大� ❶

愚 惡 : 愚 痴 無 智 慧 �不 明 因 果 事 理 � 而 造 作 一 切 惡 行 �

本段經文是佛陀開示殺生罪業中故犯�欺罔為重�當力存仁 慈之 心 �莫 造 殺業 !

負 良 心 �令 一 切 眾 生 身 心不 得安 寧 � 其 罪 甚 大 !

愚痴瞋恚�趣手害生�造作惡業�無有慈悲之心�欺騙三寶�虧

教唆他人殺生的人�明知殺生有罪而故意唆使他人�心懷陰險�

趣 手害 生 :雖然自己 沒 有 親自 動手 �但教 唆�命令 他 人 殺生 �大致

有三種因素�一是瞋心習氣重�二是不明因果�三是邪見所致�


故常殺生食肉或為祭祀祖先� 三 尊 :即 佛 �法 �僧三 寶 �

自 然 神 :指 良 心 良知 �是 人 性 的本 善 �

杌 命 : 傷 害 眾 生 生 命 � 讓 眾 生 身 心 感 到 威 脅不 安 �杌 :枯 樹 � 表 身

❹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一

本段經文是佛說明殺生所得的現世果報�佛眼所見�眾生殺 業冤 冤 相 報 � 永 無休 止 的 實 況 �

常 遭 逢 凶 險不 吉 祥 的 災 難 �

報�生生世世沒 完沒 了�現前身心不 安 �常懷憂 慮�恐怖�又時

殺生所結的冤家對頭�互相 報復�一次比一次慘酷嚴 重�冤冤相

怨對相報�世世受殃�無有斷絕�現世不安�數逢災凶�

心不 安 的 意 思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二

死入地獄�出離人形�當墮畜中�為人屠截�三塗八難 �巨億萬劫 �以肉供人�未有竟時�令身困苦�噉草 飲泉� ❶

三塗:即三惡道的別名�又作三途�即血塗�刀塗�火塗�血塗

本段經文是佛說明現在殺生�後世將遭受三途八難�永無止 盡 的苦 報 的 真相 �

草 �飲 污水 �身 心 困迫 �苦不 堪 言 !

得解脫�常以血肉之軀償還命債�無有休止�在畜生道中�吃雜

在畜生道中 �被人屠 宰割截 ;巨 億萬劫 遭受三 途八 難的苦報�難

造作 殺業之人 �死 後墮入地獄 �地獄報滿出來還不 得人身�當墮

是畜生道�因畜生常在被殺或互相吞食之處;刀塗是餓鬼道�因


餓鬼常在饑餓或刀劍杖逼迫之處;火塗是地獄道�因地獄常在寒

冰或猛火燒煎之處�八難:指眾生於此八處�見佛聞法有障難�

一�畜生道�二 �餓鬼道�三 �地獄道�四 �北俱盧洲 �五 �長

壽天 �六 � 盲 聾喑 啞 �七 �世 智辯 聰 �八 �佛 前 佛 後 � 巨 億萬劫 :形容時間 很長 �

今世現有是輩畜獸�皆由前世得為人時�暴逆無道 � 陰害傷生 �不信致此�世世為怨�還相報償�神同形異 �罪深如是�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三

生世世的怨恨 �彼此互相酬償還債�沒完沒了�﹁神識﹂原本是

誨�不 信因果 報應�造作 種種罪 業�而招致現世的苦報 �結下生

時 �不 通達事理 �殘暴忤 逆�陰險懷惡 �殺傷眾生�不 信聖賢教

現前世間這些畜牲 禽獸�都是由於前世�或 多生多劫前�在做人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四

一�但隨所造善惡業力 �輪迴在六道中的身形卻是千差萬別�這 就是 殺生罪 業深 重 �輾 轉 受 報 的事 實 真相 �

本段經文是佛為我等說明現前畜生道的前因�即前世為人 時 �暴 逆 無道 � 陰害 眾 生 �這也是 佛 對 殺生 責 任一 大 段 的總 結 � 無 道 :不 通 達 事 實 真 相 �不 相 信 因 果 報 應 的 道 理 �

陰害 傷生 :指 陰險懷惡 �常存 謀害 眾生 的念頭 及 行為 �﹁陰﹂�指

神 同 形異 :是 指 神 識 為 同 一 個 � 但隨著 善惡 業力 �輪 迴 在六 道 中 �

暗 處 �即 存 心 傷害 眾 生 �

狀�

作 主公﹂�投胎它先來 �死 時它最 後走�形�六 道眾生的身體形

稱為﹁神識﹂�即阿賴耶識�佛在經論中告訴我們:﹁來先去後

所受苦樂果報的身形卻是千差萬別�神:俗稱﹁靈魂﹂�佛法中


阿難復白佛言�世間人及弟子 �惡意向師及道德之人 �其罪云何� ❶

弟子:即在學的學生�包括曾經聽過老師的課�接受過老師教誨

夠知本 分 �盡本 分 �則 近 道 矣 �

本段經文是阿難尊者向佛請教的第三個問題�即老師跟學生 之間的關係�其宗旨是在告誡世間人及做學生的事師之理�人能

有道德 的人 �會有什 麼 樣的罪 過 呢?

阿難又向佛請教:假若有人或是學生�惡意對老師�或是惡意對

惡 意向 師 :是 指以 輕 慢 �瞋恨 �嫉 妒 �背 叛 �陷害 等惡 意 �惡 行 �

的�都稱為﹁弟子﹂�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五

惡言對待老師�或者不聽從老師的教誨�陽奉陰違�不依教奉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六

行�道德之人:指通達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瞭大道之理的人�道

是自然法則�是一切凡聖皆共同遵行之大道�德通﹁得﹂�行道

有得於身�有得於心�謂之﹁德﹂�人能修持戒定慧三 學�力 行 孝 悌忠 信等一切 善法 �都可稱作 ﹁道德 之人 ﹂�

佛語阿難�夫為人者�當愛樂人善 �不可嫉之�人有惡 意�向道德之人善師者 �是惡意向佛無異也� ❶

本段經文佛陀教誡為人之道�當愛樂人善�慎勿嫉妒�告誡 我 等 �若惡 意向 師 及道德 之人 �等同惡 意向 佛 無異 �

意對佛沒 有兩 樣�

莫嫉妒障礙�如果有人心存惡意�對待道德之人或善師�這與惡

佛對阿難說�為人之道�應當歡喜讚歎他人之善�成人之美�切


愛樂人 善 :歡喜 看到 人 行善 �愛護 讚歎 善人 善事 �﹁樂 ﹂是 歡喜 �

善師 :道德 學問圓 備 �教 化一 方 的 善知 識 �其 言 行是 社 會大 眾 的模

愛好 �

寧持萬石弩自射身 �不可惡意向之�佛言�阿難�自 射身為痛不�阿難言�甚痛甚痛�世尊 �佛言�人持惡 意�向道德人�其善師者�痛劇弩射身也�

範榜 樣 �猶如 暗路明 燈 �航 海指 南 �

啊!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七

老師及有道德的人�將來果報的痛苦�將遠遠超過弩箭射身之痛

回答說:很痛!很痛!世尊�佛又接著說:如果有人用惡意對待

道德之人�佛問阿難�拿著弩弓射自己的身體�痛不痛呢?阿難

寧願 拿著 強而 有力 的弩弓 自射己 身�也不 可以用惡 意對待老師及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八

本段經文是佛以萬石強弩射身之苦�說明惡意向老師及道德 之人 �所感 得果 報 �決 定 在阿 鼻地 獄 �痛 劇萬石 強弩 射 身 !

萬 石 弩 : 形 容 弩 弓 的 威 力 大 � 射 程 遠 �石 � 古 時 候 一百 二 十 斤 為 一

世 尊 : 佛 的 十 種 稱 號 之 一 � 此 處 指 對 釋 迦 牟尼 佛 的 尊 稱 �

的利器 �

石�弩弓�是一種同時可以發射多支箭的機械弓�是古代兵器中

為人弟子�不可輕慢其師�惡意向道德人�當視之如佛� 不可輕嫉�見善代其歡喜�人有戒德者 �感動諸天�天 龍鬼神�莫不敬尊�寧投身火中�利劍割肉�慎莫嫉妒人 之善�其罪不小�慎之慎之�

為人弟子�絕對不 可以輕慢老師�及用惡意對待道德之人�應當


視 老師和道德之人 �同佛一般的恭敬 �不 可輕慢嫉妒 �若見善行

善事�應隨喜讚歎�盡心盡力助成善行�人能持戒清淨�其戒德

品 行就能感動諸天神明�天龍鬼神莫不恭敬尊重�寧可自己投身

大火�利劍自割己身�也千萬不要嫉妒善人善事�而造作罪業� 謹 慎啊 謹 慎 !

本 段經文 �說 明 善 心 善 行 �感 動天 神 � 慎 勿嫉 妒 �

戒 德 : 因 持 戒 而 有 得 於 心 � 有 得 於 身 � 而 形 諸 於 外 的 高 尚品 行 �

阿難復白佛言�為人師者�為可得呵遏弟子 �不從道 理�以有小過�遂之成大�可無罪不�佛言�不可不可� 師弟子義 �義感自然�當相訊厚 �視彼如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三九

阿難繼續向佛請教:作為老師�如果任意呵斥�遏制 學生�而不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〇

依從正 當的理由;或是 學生犯了小過�故意宣揚為大過�會不 會

有罪 呢?佛說 :不 可不 可 �為人老師 �不 可以 無理隨便呵斥 處罰

學生�也不可以將學生的小過失說成大過�師生恩德情義�合乎

性德 �順 乎自然 �彼此情誼交感 �恩同骨肉�應常相 問訊�存 心 厚道 �學生敬老師如 父兄 �老師愛學生如 子弟 �

本 段經文是 講為人師者應有的態度�不 可任意呵遏 學生�當 相 訊厚 �親如 父子� 呵 遏 :呵 斥 �壓制 �

師 弟 子義 :指 師 生 之間 的道 義 �情義 �恩 德 �義 者 宜也 �就是 應該

訊厚 : 訊是 問 候 道安 �厚 是 心地 厚 道 �指 師 生 間 應 當 彼 此 關 懷 �互

做 的 � 決 定不 能 違 背 �

相 尊 重 �至 誠 相 待 �


黜之以理 �教之以道�己所不行�勿施於人�弘崇禮律 �不使怨訟 � ❶

黜 :責罰 �理 :合 乎道理 �即 合 情 �合 理 �合 法 �面 面 顧 到 �

本段經文是佛陀開示老師應以身作則�教導學生行正道守規 矩 �勿使 學生心懷 怨尤�

律 �不 使 學 生 存 怨 恨 不 平 � 爭 訟 之 心 �

聖 賢 大 道 � 己 所不 欲 � 勿 施 於 人 � 以 身 作 則 �弘 揚 禮 儀 � 尊 崇 戒

學生有過失�老師對他的責罰一定要合乎常理�要教導學生行

弘 :弘 揚 � 崇 : 推 崇 � 禮 律 : 指 德 行 教 育 � 是 做 人 的 根 本 教 育 � 儒

實踐 �在儒家有五 常八德 �在佛家有五戒十 善等�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一

家講禮�佛說戒律�禮主和�律主嚴�禮律是聖賢大道的根本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二

為人弟子�當孝順於善師�慎莫舉惡意向師�惡意向師�

本 段 經 文 是 佛 陀 戒 勸 師 生 雙 方不 可 互 相 誹 謗 �

者還 是 自己 �

成為大罪�師生之間�如此惡意相向�就像引火焚身一樣�受害

善師及道德之人;而做老師的�因為學生犯了一點小過�就渲染

的本分�千萬不可以互相誹謗�如果做學生的�心懷惡意�對待

義自然�做老師的要像老師�做學生的要像學生�各人要守各人

做學生的�也必須遵從禮律�尊師重道�師生雙方恩義真誠�道

弟子亦爾�二義真誠�師當如師�弟子當如弟子�勿相誹 謗�含毒致怨�以小成大�還自燒身�

怨 : 心 裡 埋 怨 �不 平 � 訟 : 口 頭 辯 駁 �


是惡意向佛 向法 向比丘僧 向父母無異�天所不覆� 地所不載� ❷

佛 : 佛 者 覺 也 � 覺而不 迷 � 覺 有三 義 � 自 覺 � 覺 他 � 覺 行圓 滿 � 徹

本段經文是說明學生背師叛道的結果�是佛解答師弟本分一 段經文的總結�

無異 �為鬼 神 所厭 棄 �天 地 所 難容 �

對待老師�若惡意對待老師�與惡意對佛法僧三寶�惡意對父母

作為學生�應當以孝順 父母 的心來孝敬老師�千萬不 可心懷惡意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三

法 :法 者 �正 也 �正 而不 邪 �即 佛 所說 的 一切 教 法 �真理 �是 應眾

釋�

底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九界導師�此註似應置於最初經題解

❶ ❷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生之機而 施的法藥 �

四四

比 丘僧 :比 丘是梵 文 音譯 �專指 勤修戒 定 慧 �熄滅 貪瞋 痴 的出 家修

觀末世人 �諸惡人輩�不忠 不孝 �無有仁義 �不順 人道 �

佛 法僧三 寶是 一切 眾 生 真正 的 福田 �應當恭 敬 供 養 �

釋�︶

用﹁出家眾﹂�而非﹁團體﹂;否則�應以﹁演義﹂方式延伸解

僧眾多指出家眾�此處的﹁註﹂若是以辭典性質而置�則應明確

四人以上信受佛陀教育�依六和敬而修行的團體�︵在辭典中�

心希求出離三界�令魔王心生恐怖�僧是梵語�意譯為和合眾�

惡�破貪�瞋�痴�慢等煩惱惡;三�怖魔�比丘專心修道�一

道之人�比丘有三義:一�乞士�乞食養身�乞法養心;二�破

❸ ❺


觀察末 法時代 的人 �諸 多惡 人 �不 忠�不 孝 �不 仁�不 義 �不 行 人 倫大 道 �現 世 喪 失 人格 �來 生 必 墮三 途 無 疑 �

本 段經文 �是說末 世四 惡 �不 忠�不 孝�不 仁�不 義�棄離 倫常�正是今日社會的真實寫照�我等有幸逢讀此經者�豈能不 勉勵 �警愓 哉 !

末世:佛的法運為一萬二千年�自佛陀滅度二千年後�為末法時

忠 :是 心中正 �對一切 人事物 � 無偏 心邪 念 �

故稱末 世 �

期�即今之時�因此時期人心墮落�世風日下�背棄倫常大道�

孝 :是 會意字 �上 為 老下 為 子 �指 上一代 與下 一代 �融 為一 體 �故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五

仁義 : 仁是 仁慈 �指 人 與人 之間 的相 互 友 愛 �互 助 �義 者 宜也 �處

以 父 母 為 尊 � 盡 心 奉 養 �順 從 親 心 �

❸ ❹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事合 情合理合 法 �

四六

人道:做人之道�儒家講五 常八德 �佛門講五戒十善�皆是人所行

魔世比丘 四數之中 �但念他惡�不自止惡�嫉賢妒 善 �更 相沮壞�不 念行善 �強梁 嫉賢 �既不 能為 �復毀 敗人�斷絕道意�令不得行�

五 戒 �就 會失去人 身 �墮於三 惡 道中 �

之道�若能遵而行之�就能得人身;若悖而違之�棄離五常�破

礙 他 人弘 護 正 法 � 破 壞 佛 教 的 形 象 �使 眾 生 對 佛 法 失 去 信 心 � 斷

蠻 橫 無 理 � 妒 賢 嫉 能 � 自 己 既 不 能 為 善 行 道 �弘 法 利 生 � 反 而 障

止反省�嫉妒賢善�阻撓破壞善行善事 ;心無善念 �不 行佛道�

破壞佛法�他們唯見別人作惡�對自己一切過失惡行�卻不知禁

末法時代�人心敗壞�魔王當道�魔子魔孫趁機滲透清淨佛門�


絕了大眾入道修行的門徑�令眾生長淪苦海�不得出離六道輪 迴� 本 段 經 文 是 佛 敘 說 末 法 比 丘 諸 多不 如 法 之 事 � 魔 世 :指 世 道人 心敗壞 �邪知 邪 見 充斥 之時 �

四 數 : 即 比 丘 � 比 丘尼 � 沙 彌 � 沙 彌尼 四 類 出 家 眾 �

強 梁 :指 強 橫 � 蠻不 講 理 � 橫 行 霸 道 �

貪欲務俗�多求利業�積財自喪�厚財賤道�死墮惡趣 �大泥犁中 �餓鬼畜生�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七

墮 入地 獄 � 餓鬼 � 畜 生 �三 惡 道 中 �長劫 受苦 �痛不 可 言 !

業�積財而 喪失清淨道心�重錢財且輕 賤道業�無出離心�死 後

如前所說 的魔世比 丘�貪圖 五 欲六 塵的享 受�追求 名聞利養的事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本 段經文是 佛說魔世比 丘�積財 喪道 �自招苦果 � 惡 趣 :即 三 惡 道 �地 獄 � 餓鬼 � 畜生 �

四八

大泥犁:是印度話�意思是無間地獄�是地獄最極苦的地方�無

五 逆 罪 者 �死 後 必 墮 無 間 地 獄 �

至百 千萬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暫歇而不可得�凡造

身的間隔 �剎那 之頃 便入此獄 �五 �﹁命 無間 ﹂�從初入此獄 �

間所受之苦 無有間斷�四 �﹁趣果 無間 ﹂�命終之後�無有中陰

間﹂�墮入此獄�直至罪畢出獄�地獄裡種種的刑罰一起受�其

多大�其身形就有多大�身形遍滿地獄而無間隙�三�﹁受苦無

地獄時間很長�日夜受罪�無有間絕�二�﹁形無間﹂�地獄有

間有五義�亦稱五無間地獄:一�﹁時無間﹂�從墮地獄到離開


未當有此�於世何求�念報佛恩�當持經戒 �相率以 道 �道不可不學�經不可不讀�善不可不行�行善布德 �濟神離苦�超出生死� ❷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四九

本段經文是佛勉勵佛弟子要念報佛恩�明經守戒�自行化 他 � 脫離 生死 輪 迴 �

滅的境界 �

生�方能普濟群迷�遠離一切苦厄�超出生死輪迴 �以達不 生不

培德積福的善事不可不 行�以諸善行惠施眾生�以大威德感化眾

以 �至 善圓 滿的成佛之道不 可不 學�開 啟智慧的經典不 可不 讀 �

應當念報佛恩�明經持戒�斷惡行善�統率大眾�教之以道�所

行�應當放下五欲名利�那麼�佛弟子在世間究竟有何所求呢?

既然發心出家�就不該作如上所說世俗事務�更不可有惡心惡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〇

相 率以 道 : ﹁ 率 ﹂是 率 領 �佛 弟 子 應 當 明 經 守 戒 �斷惡 行 善 �為 世

經 戒 :指 佛 陀四 十 九 年 所說 的 一 切 經 法 教誡 �

布德 :指 菩 薩以 大威 德感 化眾 生 �惠 施眾 生 真 實利 益 �

人作 表 率 �榜 樣 � 率 領 大 眾 行菩 薩 道 �

見賢勿慢�見善勿謗�不以小過證入大罪�違法失理 � 其罪莫大�罪福有證�可不慎耶�

不如理�又不 契機�則學生不 得其教學之利益�其罪之大不 可思

令 其心生 怨恨 �如 此便是 摧殘後代而非 培 育�若是 教學不 依法�

育棟 梁 �盡心盡力 �不 可 將學生的小過 渲染 成大罪 �處以 重罰 �

可毀謗阻礙�為人師長�應如理如法的教導學生�為國家民族培

學佛弟子�見到賢德善師�不可輕慢嫉妒;見到善人善行�不


議�因果報應�罪福分明�經論史實�皆可為證�這難道還不足 以 警愓 我 們要 小心謹 慎嗎?

本段經文是佛勸誡我們革除舊習�改造心理�這也是佛對 ﹁師弟之分﹂�這一段經文的總結�

違 法 失 理 :是 指 為 人 師 者不 依 法 理 教 導 學 生 � 其 教 學又不 適合 現 前

阿難復白佛言�末世弟子�因緣相生 �理家之事�身口 之累 �當云何�天中天�

理是道理�是佛陀所親證的真理 平 ─等心�清淨心�慈悲心�

之 所需 �致 使 學生 學而不 得其 益 �法 �是 佛 的 教 法 �佛 陀 的 教 學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一

常為世間因緣而忙碌奔波�為理家之事�衣食需求所束縛拖累�

阿難又向佛陀請教�末法時期的學佛弟子�尤其是在家學佛人�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二

從而妨礙了修行�為此�佛弟子應當如何對待�才能獲得兩全其 美 的 修 學 效 果 呢 ?願 佛 為 我 們 開 示 !

本段經文以下是阿難向佛陀請教�﹁疑世出世抵觸﹂�即世 人疑慮世法與佛法相抵觸�阿難尊者大慈大悲�代眾生向佛請教

學佛與世俗日常生活�究竟有無妨礙?有無抵觸?這是經文全部 內 容 的核 心 問 題 � 分 為四 段 �訓 示 我 等 �

因 緣相 生 :佛 經說 �萬 法因 緣生 �因 是 身 �語 �意三 業 的造作 �緣

身 口 之 累 : 累 是 束 縛 �不 自 在 � 人 生 在 世 � 為 營 治 生 計 � 衣 食 住 行

故稱因 緣相 生 �

世間因緣會合�結世間果報;出世間因緣會合�結出世間果報�

是人事環境�物 質環境�萬事萬物 �皆由自因與助緣和合而成�

等 種 種 世 俗 雜 事 所束 縛 累 贅 � 生 活不 得 自 在 �


佛言�阿難�有受佛禁戒 �誠信奉行�順孝畏慎 �敬 歸三尊�養親盡忠 �內外謹善 �心口相應 �可得為 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 ❶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三

禁 戒 :佛 弟 子自 律 處眾 的 行為規範 �如三 皈依 �五 戒 十 善 �菩 薩戒

本段經文�是佛陀教導我等要務本盡誠�要從根本修�可為 世 間 事 �不 可 存 世 間 意 �

一 � 佛 弟 子 可 以 做 世 間 事 � 但不 可 以 存 世 間 意 �

內孝養雙親�在外奉公盡責�身心恭謹善良�常念善法�表裡如

信�順 從奉 行�畏因 慎果 �遵循佛菩薩 教誨�恭敬歸依三 寶 �在

佛告誡說�阿難�若有人發心學佛�接受佛陀禁戒�應該至誠諦

等 �都是 生 活的教育�行為的教學�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四

養 親 :孝養雙 親 �善事 父母 �善養父母 之身 �身 康健 ;善養父母 之

謹言 慎行�斷惡 修善�

畏慎:畏因果 �慎言行�學佛弟子要 在起心動念處畏懼因果報應�

內外 謹 善 :指 身語 意三 業 �表 裡一 致 �待 人 對己 �謹 慎向 善 �

應 勸 導 父 母 發願 念 佛 � 求 生 淨 土 � 方 盡 到 圓 滿 的 孝 養 �

心�心安樂;善養父母之志�勿負於父母的期望�在佛法而言�

心 口 相 應 : 心 地 清 淨 � 言 行 一 致 � 心 行 與 諸 佛 菩 薩 心願 德 行 相 應 �

佛言�為佛弟子�可得商販營生利業�平斗直尺 �不可

間 意 ? 世 間 事 與 世 間 意 � 有 何 區 別 ?願 佛 慈悲 開 示 �

阿難聽了佛的教誡�於是恭敬的向佛請教:何謂世間事?何謂世

阿難言�世間事�世間意�云何耶�天中天�


罔於人 �施行以理�不違神明自然之理 �葬送之事� 移徙姻娶�是為世間事也�

本段經文佛略舉一些事例說明什麼是世間事�令我等舉一反 三 �聞 一 知 十 � 覺悟 佛 法不 離 世 間 法 � 佛 法 也不 妨 礙 世 間 法 �

送 葬 祭 拜 �遷 居 婚 娶 等 � 都 屬 於 世 間 事 啊 !

心�合情合理合法�合乎道義�有利於社會的事�都可以做�如

外財�絕不可欺人�害人�以謀取不 當利益�凡是不違背天理良

買賣公平�斗要平�尺要直�貨真價實�但取仁中利�莫求義

營商業�販賣貨物�從事各種生產營利的事業�皆應誠實守信�

佛告訴阿 難:做佛陀的學生 �學習佛法 �不 妨 礙世間事 �可以 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五

平 斗 直尺 :斗 �古 時 候 的 容量 單位 �十 升 為一斗 �尺 �計 量長 度 的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六

單 位 � 經 商 買 賣 � 斗 要 平 � 尺 要 直 � 貨 真 價 實 �不 欺 詐 人 � 罔 :欺 騙 �

神 明 自 然 之 理 : 指 天 理 良 心 � 即 做 事 不 昧 心 �不 妄 求 � 是 一 切 眾 生

世間意者�為佛弟子�不得卜問 請祟 符咒 厭怪 祠祀 解奏 �亦不得擇良日良時 �

本 性至 善 之 理 �

本段經文是說明何謂世間意�佛之教化�以真理啟人正智� 破 除迷 信 �絕不 教人 諂媚巴 結鬼 神 �

時 等 �習 俗 所尚 之迷 信作 為 �

驅鬼�邪術厭怪 �奉事邪鬼邪神�疏表解奏 �亦不 可選擇良日良

所謂世間 意�就是指 學佛之人 �不 可卜 卦算命 �駕乩扶 鸞�畫符


卜 問 : 包 括 卦 � 測 字 � 看相 � 算 命 � 風 水 �預 卜 吉 凶 禍 福 等 世 俗 習

請祟 :民間 所講 的 ﹁請神 ﹂�是指巫 婆 �覡童 ︵乩童 ︶�扶 鸞�駕

氣�

符咒 :此 處 的咒 並非 佛 法 的咒 語 �而 是 指 民間 一些 畫符 念咒 �驅鬼

乩 延 請 鬼 神 狐 仙 占 卜 問 疑 �預 測 吉 凶 禍 福 �

厭怪 :這是 一 種鎮壓 迫害別 人 的邪術 邪 法 �如 雕些木 頭 小人放 在屋

治病之事 �

祠 祀 : 此 處 所 說 的 祠 祀 是 指 奉 事 邪 鬼 � 邪 神 � 拜 拜 � 許願 �還願 之

樑 �柱 角 上 � 使 主 人 入 住不 安 的 一 些 怪 術 �

解奏 :即 以 疏 文 上奏 天 帝 鬼 神 �以 求 解 釋 怨 仇 �

類的迷信�

擇 良日 良時 : 這是 世 間 習 俗 �世 人 凡 所作 為 �總要 選 個黃 道 吉日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七

擇 個好 時辰 �而 真正 學佛 皈依三 寶 �日 日 是 好 日 �時 時是 良時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八

受佛五戒 �福德人也 �有所施作�當啟三尊 �佛之 玄通 �無細不知� ❶

五 戒 : 是 在 家 居 士 所 受 持 的 根 本 戒 律 � 一 �不 殺 生 : 凡 是 一 切 有 生

本段經文是佛陀開示教導佛弟子有所施作 �應當啟白三寶� 依 教修 學�定 得感通 �

能�

與佛相 應�佛陀圓 滿通達一切因果事理真相 �無所不 知�無所不

中 �凡 所作 為�當依三 寶 �不 違經訓 �做事合 乎天理 良心�自然

受持佛之五戒�依教修學者�必然是有福德的人�在日常生活之

見 殺而 隨喜讚歎 �二 �不 偷盜 :對於公共財物 �私人財物 �寺廟

命者�乃至蜎 飛蠕動�微細昆蟲�皆不 得親手殺�或教他殺�或


和僧眾之財物 �皆不 得侵 佔�乃至 一針 一草 �不 與而自取 �或竊

取 �或詐取 �乃至 違反世法偷 稅漏 稅�無票乘車 �冒 名頂 替�貪

汙 舞弊等�均不 應為�不 自盜 �亦不 教他盜 �不 見盜 隨喜 �應清

心寡欲 �勤儉持家 �廉潔自愛�三 �不 邪淫:在家居士�除正 式

配 偶外 �不 得有任何淫穢行為�四 �不 妄語 :妄語 有四 �一者妄

言�即口是心非 �欺誑不 實;二者綺語 �花言巧語 �傷風敗俗;

三 者惡口 �辱罵毀謗�惡語傷人;四 者兩舌 �挑撥是非 �鬥亂兩

頭 � 五 �不 飲 酒 : 一 切 酒 乃 至 含 有 麻 醉 人 性 的 酒 類 及 毒品 � 學 佛 人 皆不 可 飲 �

福德 :指 過 去 世 及現 在世 所修 一切 善 行 �而 感 得的殊 勝果 報 �如 :

宙人生一切事理通達無礙�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五九

玄 通 : 玄是深 奧 �通 是 通 達 �指 佛 的 智 慧 德 能 達 到 究 竟圓 滿 � 對 宇

長 壽 �富 貴 �康寧等 �

❷ ❸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〇

戒德之人�道護為強�役使諸天�天龍鬼神�無不敬伏� 戒貴則尊�無往不吉�豈有忌諱不善者耶�

能夠守持佛戒�有得於心的道德之人�道德隨其修學�日日提

升�諸天天神更為擁護�使其道德格外具足威重�能夠感動天人

為其服 役�一切天龍鬼神�見到持戒修道的人�無不 恭敬擁護 �

戒德 之人 �持戒 精嚴 �至 尊至 貴 �一切作 為 �實 在是 無往不 利 � 哪 裡 還 有 什 麼忌 諱 或 不 善 不 利 的 事 呢 ?

本段經文是佛陀為我們說明一切行為中�唯有道德戒行�最 為諸天鬼神尊崇恭敬�唯有行善�積德�修道�最為安全�無往 不 吉也 �

道之含覆�包弘天地�不達之人�自作罣礙 �


一切眾生的真如本性含覆虛空法界�包容天地萬物�這是世出世

間一切法的真實相 �可惜一般人不 明了此理 �不 見此事實�故而 起惑 造 業 �自己 障 礙自己 罷 了 !

本 段經文是佛陀為我們說明不 達之人�不 識真心�自作障 礙 的道理 � 罣 礙 :即 掛 礙 � 心有牽掛 � 行有障 礙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一

本 段 經 文 是 佛 陀說 明 善惡 在於 人 心 �果 報則 如 影 隨 形 �

響 必 有 回 應 那 樣 真 實不 虛 �

因禍殃�心造身受�絲毫不爽�就如同影子追逐著身形�空谷音

善惡 之事 �取 決於人心所作 �禍 福果 報由人自招 �善因 福果 �惡

善惡之事�由人心作�禍福由人�如影追形�響之應聲�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二

戒行之德�應之自然�諸天所護�願不意違�感動十方� 與天參德 �功勳巍巍�眾聖嗟歎�難可稱量�

與天參德:指心行稱性�自然流露�與天地萬物融合成一體�參

本段經文是佛盛讚戒行功德�難可稱量�勸勉我等真修實 學 � 自 然 有願 必 成 �

切 聖 賢 無不 讚 歎 � 戒 善 之 德 不 可 思 議 � 讚 歎不 盡 �

性�無為無作 �與天地萬物融合一體�自行化他�功德浩大�一

他的心同佛心�口如佛言�身同佛行�必定感動十方�心行稱

念�諸天善神所擁護�故凡所作為�事事順 心如願 �有求必應�

真正持戒行善有德之人�自然與佛菩薩感應�為諸佛菩薩所護

與天地化育之大德�天指自然無為的法則�天然的性德�參是契


入�

智士達命 �沒身不邪 �善如佛教�可得度世之道� ❷

沒 身 :即 終 身 �盡 形壽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三

智士 :指 有智慧 �明事理 的人 �達命 :指 通 達明 瞭因 緣生法 �自然

本段經文說明唯有智慧之士�才知道如教奉行�在家學佛本 無妨 礙 �只要如 理如 法 �同 樣可 得度世之道 �

他 �必 可 證 得出世間 的菩提 大 道 �

邪 行�理明 心定�一切作 為�順 從佛陀至 善圓 滿的教誨�自 行化

唯有真實智慧之人�通達事理�終身決定無有邪知邪見�邪思

之理 �知天 命也 �

❶ ❷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四

阿難聞佛說�更整袈裟 �頭腦著地 �唯然世尊�我等 有福�得值如來�普恩慈大�愍念一切�為作福田�令得 脫苦� ❷

本段經文是說阿難尊者聽了佛以上四番開示之後�自幸得值 佛 世 �並 慶幸眾 生 有 此機 緣聞 法 脫苦 �表 達自己 感 恩 之 心 �

得樂�

無上真正福田�凡得遇佛法�依教奉行者�必能破迷開悟�離苦

等�大慈�大悲之心�憐憫護念九法界一切有情�為一切眾生作

眾�宿福深厚�有此機緣得遇如來 �幸聞妙法�佛恩浩蕩�以平

地�向佛行最敬之禮�說道:誠然如是�世尊�我們與會的大

阿難聽聞了佛陀上來的四番開示以後�起身整理袈裟�五體投


袈裟:指僧眾身上所著之法衣�有不正色�壞色�染色等意義�

頭 腦著 地 :即 五 體投 地 �是 佛門 最 恭 敬 的 禮 儀 �

畔 �故又 名割 截 衣或田相 衣 �亦稱 福田 衣 �

名的�又因其形狀為許多長方形割截的小布塊縫合而成�有如田

因出家比丘所穿的法衣�都要染成濁色�故袈裟是依染色而立

佛言至真 �而信者少�是世多惡�眾生相詛 �甚可痛 哉�若有信者�若一若兩�奈何世惡�乃弊如此 �

竟到如此地步!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五

者�千萬人當中不過是一�二而已!奈何世間濁惡�世風敗壞�

悲可痛的事啊!即使相信佛陀教育的人�有堅定信心並依教奉行

少之又少�當今世人�廣造十惡業�互相詛咒�謾罵�這真是可

佛陀的教法�真實之極�絕無虛妄�而世人能相信佛陀教誨的卻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六

本段經文是阿難尊者悲憫世人多惡少信�尤以歎惜末世最為 濁惡 �值 得我等警惕 與反省�

至 真:指佛的言語真實到了極處�如︽金剛經︾云:如來是真語

相 詛 :相 互 謾 罵 �詛 咒 �

者 � 實 語 者 � 如 語 者 �不 誑 語 者 �不 異 語 者 �

弊:弊惡 �敗壞 �

佛滅度後 �經法雖存�而無信者�漸衰滅矣�嗚呼痛 哉�將何恃怙 �惟願世尊�為眾黎故 �未可取泥洹 �

相信�接受�如教奉行者希少�佛陀教育勢必漸漸趨向衰滅�嗚

一旦世尊示現入滅之後�雖然佛的經典教法存在世間�但是真正


呼痛哉!佛法式微�愚迷苦難的眾生今後將以 何作依靠呢?為了

一切 迷 惑 顛 倒 的眾 生 �祈 請 世 尊 �常 住世間 � 勿 入涅 槃 �

本段經文是阿難尊者悲憫執迷不悟的苦難眾生�請佛常住世 間 �化導群迷�

滅 度 : 永遠滅 盡 生死 �而 度 脫一切 煩 惱 � 無明 之苦 �即圓 寂 �涅 槃

恃怙 :依 靠 �信賴 �

之意�

眾 黎 : 眾 指 一 切 眾 生 之 類 ; 黎 則 專 指 平 民百 姓 �

泥 洹 :也 稱 做涅 槃 �是 印 度梵 語 � 意 為圓 寂 �乃功 德圓 滿 � 清 淨 寂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七

阿難因而諫頌曰 �佛為三界護�恩廣普慈大�願為一切

滅 之義 �此 處是 指 與世長 辭而 示 現 入寂 滅 的 意思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故�未可取泥洹�

六八

阿難為悲憫眾生而以偈頌向佛進諫說:佛陀是三界六道眾生真

正的守護者�是一切眾生的真正皈依處�佛的恩德廣大無邊�平

等 �大 慈悲 �被及九界 眾生 �願 佛 慈憫 �為 了一切沉迷 受苦 �無 以 自 拔 的 眾 生 �不 要 入 般 涅 槃 �

自本段起�是阿難尊者作五言頌�向佛報告自己受教的心 得�以及規勸當時和後世的佛弟子要誠信佛言�依教奉行�共二 十 八 首 偈頌 � 分七 個 段 落 � 這是 第 一 首 請 佛 住 世 �

頌 :即 偈頌 �是 佛 經 的三 大 類 ︵長 行 � 偈頌 �密咒 ︶ 體裁 之 一 �類

仄 �形式有三言�四 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不 等�其句法

似我國的詩歌 �有押韻 �但不 像中國律詩那麼嚴格 �亦不 重視平


整齊�每四 句為一首�可以和曲合唱�偈頌有二義:一是重複佛

陀的教誨�以便讓後來者也能聽到佛前面所說的重要開示�二是

類 似詩歌的 形式�歌歎佛德宏深 �便於 銘記 佛陀教誨�

值法者亦少�盲盲不別真�痛矣不識者�罪深乃如是�

佛法難聞 難遇 �而 眾生心智不 開 �心盲眼盲�不 能辨別 真正 的佛

值法者�若一若有兩�經法稍稍替 �當復何恃

法�自己障礙了聞法的機緣�痛惜啊�眾生罪障竟深 重到如此地 步!

宿福 怙�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六九

萬 分 之 一 二 而 已 � 佛 弟 子 若 不 能 發 大 心 �弘 揚 佛 法 � 則 正 法 漸 漸

即使有宿福得遇佛法�真正具足信解行證的人�為數也不過是億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衰滅 �眾生失去 解脫的機緣 �將依靠什 麼自拔自救呢?

七〇

以上三首偈頌為第一段�講﹁請佛住世﹂�是阿難尊者痛惜 眾 生罪 障深 重 �佛 魔不 別 ;更悲 痛弘 法 者 少 �佛 法 衰 滅 � 故 請 佛

住世�庇護眾生�今去佛己遠�我等幸得善師道德之人�亦應效

法阿難尊者�懇請善師住世�得益人天�方不 負佛陀�阿難教導 之恩 ! 宿 福 :過 去 生 中 修 的 福報 �善根 福德 �

稍 稍 替 :漸 漸 衰 微 �廢 滅 �

佛恩非不大�罪由眾生故�法鼓震三千 �如何不得聞�

礙�隔離了聖人大道�十方三世諸佛菩薩無時無處不說法�法音

佛說法度生�恩澤眾機�由於眾生罪業深 重�自劃界限�自作障


如 鼓 � 遠 震 三 千 大 千 世 界 �因 眾 生 罪 業 障 自 本 性 �以 故不 聞 �

法 鼓 震 三 千 : 法 鼓 � 比 喻 佛 說 法 的 音 聲 如 鼓 一 樣 �不 僅 遠 聞 �且 能

世濁多惡人 �還自墮顛倒�諛諂諀訾聖 �邪媚毀正真 �

大 千 世界 稱 為 ﹁三 千大 千 世界 ﹂ �

個中千世界合稱為一個大千世界�千數經過三次相乘�所以一個

稱為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稱為一個中千世界�一千

以須彌山為中心的一個單位世界�稱為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合

警眾修善�三千�即三千大千世界�佛經上說�眾生所住的國土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一

聞利養�假意奉事佛教�惡言詆毀佛法聖賢人�不 擇 手段破壞正

五濁世間�多有造作十惡業者�這些人知見顛倒錯亂�貪圖名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法 � 毀 滅 真 理 �而 正 法 真 理 � 永恆 不 變 � 決 定不 滅 �

七二

世濁:濁是濁惡�染著�包括五方面:一劫濁;二命濁;三眾生

諛 諂 :巴 結 �討好 �阿 諛奉承 �此處是指 假意奉事 佛 教 �實為 名聞

紜 �莫 衷一是 �在此世界 �有此五 濁 �故稱 世濁 �

爭鬥 �虛誑不 已 �﹁見濁 ﹂是世人知見不 正 �不 行正 道�異說紛

惡 �身心不 淨 �不 通達義理 �﹁煩惱濁 ﹂是 世人貪於愛欲�瞋怒

生因煩惱叢集�身心交瘁�壽命短促�﹁眾生濁﹂是世人每多弊

疫戰爭等災難相續而起�生靈塗炭�永無寧日�﹁命濁﹂是眾

濁;四煩惱濁;五見濁�﹁劫濁﹂是喻亂世惡苦時代�饑饉疾

邪 媚 毀正 真 :以不 正 當 的 手 段 方 法 �破壞 正 法 �毀 滅 真理 �

毀 謗 � 詆 毀 �非 議 �

利養�諀訾聖:指存心有意謗佛法�謗聖賢人�諀是惡言�訾是

❷ ❸


不信世有佛�言佛非大道�是人是非人 �自作眾罪本 �

智 信 � 佛 教 的五 戒 十 善 業 � 皆不 依 教 奉 行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三

是 人是非 人 : 雖外 具 人 形 �其 實已 失 去 人格 根 本 �如 儒 家 的 仁義 禮

受 重 罪 的 根 本 原 因 � 就 是 不 信 佛 法 �不 順 聖 賢 的 教 誨 �

心�斷送眾生破迷啟悟�離苦得樂的機緣�故結重罪�而眾生遭

以 上三 首為第二 段�﹁疑謗 重罪 ﹂�一是眾生自身障 重�不 得聞法�二是世間惡人造作懷疑�毀謗佛法之罪�令眾生失去信

格 �不 順 人 道 � 造 作 邪 惡 言 行 � 是 為 自 受 三 途 重 罪 苦 報 的 根 本 �

道�不 信之人 �雖然外具 人 形�而 棄五 常 �廢五戒 �實已 喪失人

邪見之人 �不 信世間有佛 �否 認佛是大智大覺者�妄說佛法非 大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四

命盡往無擇 �刀劍解身形�食鬼好伐殺 �鑊湯涌其中 �

作妄為�

自作 眾罪本 :造作 種 種罪 惡 的根 本 業因 �堅 固 執著 自己 的成 見 �胡

無擇 :即 無間 地 獄 �

種罪 報 苦 刑 � 無 有 間 隙 �說 之不 盡 �

刀山劍樹肢解身形�餓鬼夜叉伐戮殘殺�油鍋鼎沸倍受煎熬�種

造作這些重罪之人�命終之後�墮入無間地獄�受盡地獄之苦�

食鬼 :是 指 地 獄 裡 的那些 鬼 族 �性 情 兇惡 � 殘忍 好 殺 �

鑊 湯 :油 鍋 �油鼎 �是 地 獄 裡 的一 種刑具 �鑊是 古代 的一 種大 鍋 �

❷ ❸


婬泆抱銅柱 �大火相燒然�誹謗清高士 �鐵鉗拔其 舌�

銅 柱 :相 當 於 古 時 候 的 炮 烙刑 罰 �把銅 柱 燒 熱 後 � 讓罪 人 抱 此 灼 熱

善師道德之人 �命 終墮於拔舌地獄 �遭受鐵鉗拔舌 之苦 �

剎那之間變為猛火燃燒的銅柱 �全身燒得焦爛�屍無完膚�誹謗

造作邪淫重罪之人�墮入銅柱地獄�錯認美色當前�立刻去抱�

活 貧乏 � ﹁高 ﹂是 指 德 行 學問 高深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五

清高士 :指 出家 在家 �學佛有成 就 的高僧大德 �﹁清 ﹂是指物 質生

銅柱 當成 美 色擁 抱 �

的銅柱�造作邪淫之罪的人�由其自心業力所現�將大火燃燒的

❶ ❷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六

亂酒無禮節�迷惑失人道�死入地獄中�洋銅沃其口 �

洋銅沃其口:銅在高溫下溶化成銅汁�灌入造作罪業人的口中�

失 人 身 �死 後 墮 入 地 獄 中 � 感 召 滾 燙 銅 汁 灌 口 之 慘 痛 苦 報 �

飲酒無節制的人�醉後亂性而失禮�必然迷惑顛倒�造諸不 善而

遭逢眾厄難 �毒痛不可言�若生還為人�下賤貧窮中�

沃 :灌 �淹�

以上四 首偈頌為第三段�講﹁各罪別報﹂�略舉邪淫�亂酒

窮的報應�

痛苦無以言表�三途報盡生到人間�也因惡習未斷�感得下賤貧

這是講破五戒�必將遭受地獄餓鬼畜牲三途的災難�身心受到的


及造作口業所感的地獄苦報�一旦墮入地獄�痛不可言�即使報

盡�生在人道�也是貧賤困苦�以此警惕我們千萬不能破戒�造 作 地 獄 之罪 � 厄 難:苦 難 �災 難�

不婬香清淨�身體鮮苾芬 �光影常奕奕 �上則為大 王�

報 � 錢 財 永不 匱 乏 � 受用 自 在 �

不 殺生 得長壽的果 報 �身無病苦 �健康�強壯 �不 偷盜 得大富果

不殺得長壽�無病常康強�不盜後大富�錢財恒自滿�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七

不淫欲得身體清香淨潔的果報�身強體壯�氣度不凡�光彩照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人 �聲 名遠聞 � 將來 貴 為 國 主或 者 上 升 天 上而 為天 王 � 苾 芬 :是 香 氣遠聞 �

至誠不欺詐 敬�

�為眾所奉承

七八

�不醉後明了�德慧所尊 ❷

至 誠 :真誠到極 處 �

保 持 身 心 清 淨 � 定 慧圓 明 �為 道 德 智 慧 之 人 所 尊 敬 �

心地至 誠無欺�必能受到大眾的敬順擁戴�受持不 飲酒戒�則能

奕奕:形容人的精神 煥發�充滿光采 �

❶ ❷

奉 承 :奉 事順 從 �尊 敬擁 護 �

❶ ❷


五福超法出 �天人同儔類 �所生億萬倍�真諦甚分明 � ❶

大 富 ;不 邪 淫 得 清 淨 ;不 妄 語 得 眾 奉 ;不 飲 酒 得 德 慧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七九

五 福 : 受 持 五 戒 所 感 的 五 種殊 勝 福 德 � 即 不 殺 生 得 長 壽 ;不 偷 盜 得

方能效佛度生�

享 之不 盡 �作 為佛弟子尤其要具 足誠 信 �持戒 精嚴 �至 誠感通 �

以上四 首偈頌為第四 段�是講受持五戒所得的福報�戒善是 因�福慧是果�只要依佛教誨修學�必定福慧增長�生生世世�

量 無邊 �戒因 福果 �甚為 分明 �善惡 報 應 �清清楚楚 �

間而與天人等同�修戒善之因�必得福慧之果�生生世世福壽無

能嚴持五戒�勤修十善的人�福德智慧日日增長�以至 超越人世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真 諦 :此 處是 講五 戒 十 善 為 真理 �是 做 人 的根 本 �

同儔:同類 �

八〇

末世諸惡人�不信多狐疑�愚痴不別道�罪深更逮冥 �

逮 : 及 � 達 到 �冥 :黑 暗 �

愈黑 暗 了 �

覺悟之道�反而以偽詐機巧之心用事�真是罪上加罪�前途愈來

信�愚 痴之人 �不 能明辨真妄是非 �善惡利害 的真實道理 �不 行

末法時期造作種種惡業的眾生�對於佛所說的因果事理狐疑不

蔽聖毀正覺�死入大鐵城 �識神處其中�頭上戴鐵輪�

末世愚人�障蔽聖教�毀滅佛法�斷眾生法身慧命�造如是重


�矛戟相毒刺 �軀體恒殘

罪�命終之後神識墮入無間地獄中�頭戴火熱大鐵輪等種種刑 罰 �苦不 堪 言 ! 大 鐵城 :指 無間 地 獄 �

求死不得死�須臾已變形 截�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一

法 � 善 心 善 意 善 行 �以 免 墮 落 地 獄 �果 報 悽 慘 出 離 無期 �

以上三首偈為第五段�講疑罪果報�世人不信罪福報應� 而疑惑障道所得之地獄惡果�學佛之人�明瞭此事�定當勤修善

斬截割裂 �碎屍萬 段�種種酷刑同時俱受�無有間 斷 �

之人�自感身形遍滿地獄�遭受無數長矛鐵戟殘酷殺戮�肢體被

墮入無間地獄�求死不 得�求生不 能�一日之中萬死萬生�受罪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二

矛 戟 :指 矛 和 戟 �以 青 銅 或 鐵 製 成 �既 能 直 刺 �又 能 橫 擊 的 兵 器 �

須 臾 :指 時間非 常 短暫 �

死墮十八處 �經歷黑繩獄 �八難為界首 �得復人身 難�

至 殺生 祭 祀 �毫 無 仁慈之 心 �害 人害己 �只是 增加罪 過罷 了 !

看相 �以圖 僥倖免禍�護佑得福�而不誠心正意�自求多福�甚

違背佛陀正 教�信奉邪鬼邪神邪法�喜歡解奏 �卜 問占卦�算命

阿 難尊者感歎 �為何世人如 此迷惑 顛倒�不 辨真偽呢?皆因眾生

奈何世如是�背正信鬼神�解奏好卜問�祭祀傷不仁�

造諸重惡業者�死後墮入十八地獄�及遭受黑繩地獄凌遲處死


之刑法�其慘痛無法形容�八難是障礙眾生�見佛聞法的首要因

素�以致遇不 到解脫的機會�想要再從惡道出離�復得人身�真 是 難之又 難!

十 八 處 :即 十 八 層地 獄 �有泥 犁 �刀 山 �鑊 湯 �鐵 床烊銅 等境 遇 �

黑 繩 獄 :根 本 地 獄 �八 熱 地 獄 之 一 � 此 獄 中 人 � 遭 受以 黑 繩 量 畫 其

皆是罪 人造惡 自感 的果 報現象 �

界 首 :界 �差別 �指 八 難為 種 種差別 因 緣 之首 �

形容�

身�按量畫寸寸刀鋸之�即所謂的凌遲處死 的刑法�其慘痛無法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三

若時得為人�蠻狄無義理 �癡駿無孔竅 �跛躄 不語 �矇矓不達事 �惡惡相牽拘�

❸ ❸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四

縱使在地獄中罪報受滿之後�再轉生到人道�奈何惡習深�惡緣

多�常逢災難;或投生於文 化落後之地 �不 明 倫常道德 �愚 痴不

開化;或五 官不 全 �腳殘腿 瘸�口啞不 能言;或 心思迷糊 �不 明

是非�胡作妄為�如此種種�惡因牽惡果�惡果又作惡因�因果 循環 �如 繩 鎖牽 拘 � 難以 解 脫 �

蠻 狄 :此 處是 指 文 化落 後 �沒 有聖 賢 教 化 的 邊 遠地 區 �

痴:愚痴�﹁駿﹂�是個錯字�應為騃字�痴呆�︵佛經以及古

跛 : 一 條 腿 殘 廢 � 躄 : 雙 腿 都 殘 廢 不 能 走 � 瘂不 語 :不 能 說 話 �

殘 缺 � 亦 形 容 有 眼不 能 辨 別 是 非 利 害 � 有耳 聽不 懂 聖 賢 教 誨 �

失�可以 注在旁邊�這是個常識�︶無孔竅:指五官不 全�天生

書�如果發現有錯字�不能夠隨意把它改動�改經文有很大過

矇 矓 :糊 塗 �

❸ ❹


展轉眾徒聚�禽獸六畜形�為人所屠割�剝皮視其喉 � 歸償宿怨對�以肉給還人�

剝 皮視 其 喉 :指 家 畜被 殺時 的 慘狀 � 宰 殺的時 候 �刀 手總要 看 看其

償還 宿債 �

無不 是過去生中結下的怨仇�而 今生以 自己 的血肉 �為人充食�

禽獸�或為家養六畜�被屠殺宰割�剝皮割喉�究其因果根源�

地獄果報受滿之後�又為積習相牽而投生在畜生道中�或為野生

無道墮惡道 �求脫甚為難�人身既難得�佛經難得聞�

喉嚨 有沒 有斷 �血有沒 有流 盡�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五

如果一個人喪失了為人的倫常之道�必定要墮惡道�一旦墮落惡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六

道�想要脫離苦難�求出無期!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縱然

遇佛聞法�若不 能信解�等於不 遇�縱使能信能解�而不 能依教 奉 行 � 持 之以 恆 � 精 進不 退 � 亦不 得 成 就 �

以上六首偈頌為第六段�講﹁世意惡報﹂�說明世間意是眾 惡之因�八難是遭遇劫 難之首�末世惡人造惡 �墮入地獄受報�

報滿轉畜生道繼續償還宿怨�幸得人身�依舊惡習未盡�或先天

六根不具 �或生邊地遭遇種種災難�故得人身�聞佛法�真是百

千萬劫難遭遇�更難得是遇上難信之法 ─ 淨宗法門�我等應惜之 慎之�認真努力 依教修行�這一生決定往生淨土�圓 成佛道�以 報佛恩�

無 道 : 道 就 世 間 法 而 言 �五 倫 十 義 �四 維 八 德 是 為 世 間 大 道 ; 就 佛

法而言�五戒十善�慈悲喜捨四 無量心�是為人天大道�無道就


是違背倫常八德之理 �

世尊為眾祐�三界皆蒙恩�敷動甘露法 �令人普奉行�

敷動甘露法:比喻佛陀展開教學方法的善巧 �說法的微妙�有如

轉教 化 �恩 澤一切 �

心�除煩惱熱�得清涼自在�福慧增長�令人普遍奉持推行�展

恩�佛為法界眾生廣宣妙法�能令一切聽受者�有如甘露滋潤身

佛陀以教學祐護一切眾生�三界六道�一切有情�莫不蒙受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七

蜜 �是 天 人 所 食 的不 死 之 藥 � 古 印 度 稱 之 為 起死 回 生 的 妙 藥 �

展開之意�敷動即展開教學活動�甘露:梵語阿密哩 多�味甘如

甘露滋潤身心�能令一切聽受者�除煩惱熱�得清涼自在�敷是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八

哀哉已得慧�愍念群萌故 �開通示道徑�黠者 即度 苦� ❶

世間�為眾生開顯一條通路�指示離苦得樂的解脫大道�令一切

慧�還以 無盡的慈悲心�憐憫一切迷惑顛倒的眾生�依然示現在

阿難尊者感歎說�偉大的佛菩薩啊!你們已得究竟圓 滿的福德智

具有深厚善根�智慧福德之人脫離生死煩惱苦海�到達真正智慧 的彼岸� 群萌 :指 一切 眾 生 �

黠 者 :具 有深 厚 善根 � 智 慧 福德 �能 依 教奉 行 的 人 �

福人在向向 �見諦學不生�自歸大護田 �植種不死地


向向:第一個﹁向﹂是動詞�動向�第二個﹁向﹂是名詞�方

生不 滅 � 常 樂 我 淨 的圓 滿 果 報 �

的真相 �至 誠 皈依佛法僧三 寶 無上 福田 �才 能使我 們真正 獲 得不

依循佛菩薩教誨�學習不生不滅的大法�必然能夠通達宇宙人生

真正有善根福德因緣之人�一生當中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田�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八九

大護田 :比 喻佛 法僧是 真正 護 佑眾 生 �離苦 得樂 �生 福生 慧 的大 福

福 �六 和 �三 學 �六 度 � 普 賢 十願 是 我 們 修 行 的 方 向 �

方向;佛法中�釋迦�彌陀�觀音�普賢是我們師法的目標 �三

向�世法中�孔子�孟子是我們師法的目標�倫常八德是心行的

❶ ❷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九〇

恩大莫過佛�世祐轉法輪 �願使一切人�得服甘露漿�

脫 ︶ �以 及 常 � 樂 �我 �淨四 淨 德 � 這是 學佛 的 終極 目標 �

不死地:是指一切眾生自性本有的三德密藏︵法身�般若�解

轉 法輪 :指 佛 陀 講 經 說 法 的 教 學 活 動 �如 軸 輪 一 樣 常 轉不 息 � 法輪

如飲甘露漿�證得清淨樂�

平 等教化�護祐一切眾生 �普願 一切眾生 �皆能接 受佛陀教育�

念念不捨�故恩德之大�莫過於佛�佛在五濁惡世�大轉法輪�

佛菩薩之恩是生生世世�眾生在六道之中�頭出頭沒�佛菩薩都

我們身命得自父母 �慧命得自佛菩薩�父母之恩是一生一世�而

而常轉�其義有三:︵一︶摧輾之義�如今之壓路機就是輾的進

是佛教所用 的標 誌�輪 為圓 形�圓 心為空而不 動�圓周依於圓 心


化�它能夠把路壓平�比喻佛說的一切法�能將眾生心地壓平�

聽聞佛法�能淨化人心�心平氣和�常生平等心�︵二︶運載之

義�比喻佛法猶如車輪輾轉不 停�說明眾生從生死 此岸運載到不

生不滅的涅盤彼岸�如我們修學淨宗 法門 �淨土五經一論能幫助

我們從娑婆世界運載到西方極樂世界�︵三︶圓滿之義�輪有

心�有輻條�有輪圈 �表佛所說之教法圓 滿無缺�故以輪之圓 滿

喻之�佛講真理�空有不二 �事有理無�相有體無�啟發我們心

�彼我無有二�發願無上

要 定�身要 動�心寂 靜�生智慧�

慧船到彼岸 �法磐引大千 真�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九一

同登涅槃彼岸�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都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無

佛法是究竟圓 滿的智慧教學�能夠引 導三 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九二

有分別�自他不二�願我等皆發大心大願 �真信篤行�如教奉 行 �必 能成 就 無上菩提 �

以上五首偈頌為第七段�講﹁結語勸學﹂�是阿難尊者讚 佛恩�並結勸我等學佛之人�要﹁求真實果報﹂�﹁種正因﹂� ﹁ 發 大願 ﹂ � 自 度而 後 度 他 �

慧 船 :比 喻 佛 法是 智 慧 的寶 舟 �能 幫 助 眾 生 渡 脫生死 煩 惱 的苦 海 �

法磬:比喻佛陀教育如大磬之聲催人醒悟 �引 導眾生�脫生死 苦

阿難頌如是已�諸會大眾�一時信解 �皆發無上正真之 道�僧那大鎧甘露之意 �

海�證究 竟涅 槃 �

阿難尊者說完以上偈頌 �參與法會的大眾�對於佛陀的訓誡�以


及阿難尊者的勸導�皆能信解奉行�並發無上真正道心�以精進 勇 猛 的 行 持 � 實 踐 無 上 菩 提 之 誓願 �

此段經文是總結阿難尊者的二十八首偈頌 �勸導與會大眾� 包括 我 們有 幸 得聞 者 �皆 應信 受奉 行佛 陀 教 育 � 一 時 : 師 資 道 合 � 信 解相 應 之 時 �

僧 那 大 鎧 : 此 指 發 心 學佛 �就 應 發 大弘 誓 �如 披 甲 戰 士 �勇 猛 精

香薰三千 �從是得度�開示道地 �為作橋樑�

進 � 趨 向 菩 提 �不 畏 艱 難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九三

脫﹂�由解脫而有﹁解脫知見﹂�將五蘊身心�轉化為清淨法

法身�由﹁戒﹂而生﹁定﹂�由定而生﹁慧﹂�由慧而得﹁解

願必有行�方能滿願�行必由斷煩惱始�斷煩惱必以勤修五分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九四

身�以此德香自利利他�為一切眾生開示無上真正之道�作一切 眾生 得度之橋樑 �

此段經文著重告誡佛弟子�自己德行學問成就後�要效法佛 菩薩 �念念幫助一切苦 難的眾生 �

香:即五分法身之香�五分法身:一�戒法身�指身�口�意三

道地:﹁道﹂是指道路�聲聞緣覺之道�菩薩之道�成佛之道�

智�

五�解脫知見法身�證知真心本來無染�已實解脫�即指後得

即指根本 智�四 �解脫法身�真心之體無繫累�解脫一切束 縛�

妄念�三�慧法身�真心靈明洞徹�自性圓明無闇�觀達法性�

業遠離一切過非�二�定法身�真心寂靜�自性無動�遠離一切

﹁地﹂是地位�小乘有四果四向�大乘從初信到等覺有五十一個


階位 �

國王臣民�天龍鬼神�聞經歡喜�阿難所說�且悲且恐� 稽首佛足 �及禮阿難�受教而去�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

九五

稽 首 :佛門 最極 恭 敬 的 禮 節 �以 頭 額 觸地 �以 兩 掌伸 向 被 禮 拜 者 之

此 段經文是 講大眾投 身歸命佛 陀 �歡 喜 受教而 去 �

尊者 �信 受而 去 �

喜交集�誠惶誠恐�大家頭面著地�向佛行最敬禮�並禮謝阿難

法的眾生 �不 免沉 淪之苦 �又 唯恐自己 迷失正 道而 墮落 �真是悲

尊者的勸導�無比歡喜�同時�悲憫一切業習深 重�無緣見佛聞

參與法會的國王臣 民和天龍鬼神等聽眾�親聞佛陀的教誨及阿難

雙 足 �故又 稱接 足 禮 �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