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_NTUArt Summer Zine

Page 1

what if... 如果藝術是動詞 如果你愛這座城

如果型男主廚來我家 如果每天中午都野餐 如果腳踏車輪是透明的 如果能與鄰居共種一棵樹

如果乘降落傘往下一跳

如果你給世界一個擁抱

如果在市立植物園裡喝下午茶

如果在菜市場裡舉辦時裝秀

如果眼鏡鏡片如萬花筒 世界在旋轉

如果今天的想像力是明天的幸福

如果我們的想法可以交換

如果我們擁有一樣的歌聲

如果你當時對我說

如果天空不是藍色

如果咖啡加檸檬

如果我的心跳有節奏

如果城市中心有畝田

如果後院是間咖啡館

如果屋頂是表演舞台

NTUART 臺大藝文中心 講堂專刊 2012 夏 《把藝術當作動詞》

如果有專送驚喜的快遞 如果有可以打包回家的美術館

如果可以在街上跟人分享自己做的食物 如果有一場街頭派對

如果每天迫不及待想醒來

如果能自己安排生活裡的角色

如果不再怕迷路。


誰 來 藝文中心

3 月 博物館學專家 劉惠媛

專長為美術史與美術館,藝術評論,博物館展示規畫與設計。著有《博物館的美學經濟》、《把藝術

當作動詞》、《影像的閱讀》、《繆斯共和國》、《沒有圍牆的美術館》以及《旅遊指南上找不到的 藝術地圖》等專書。曾任博物館副館長、藝術雜誌總編輯,以及公共電視「大家來逛博物館」系列節 目主持人。2002 以《沒有圍牆的美術館》一書獲金鼎獎優良圖書獎。2003 年拍攝【台灣博物館 -- 文 化座標】紀錄片榮獲兩項國際影展銀牌獎。多年來從事藝術評論及寫作,並致力於推廣藝術教育。

4 月 水越設計 / 都市酵母總監 周育如 Agua 尋找運用「創意」建立地方獨特文化 360 面向的方法,這個計畫稱為都市酵母。 都市酵母希望吸引有能力、有才華的人一起創造黏性的魅力都市,幫助我們自己、家人、鄰居、朋 友與同事,都有對生長都市產生驕傲與認同。讓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共同為都市注入創意,活絡都市, 涵蓋都市建設、都市生活、都市活動、都市商品等不同內容,從各個需求角落找到都市黏性的可能, 以設計的方式改善生活,進而讓我們的都市更加的美好。

5 月 舞蹈家 許芳宜 宜蘭市人。許芳宜從小即喜愛跳舞,就讀於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跟隨瑪莎.葛蘭姆舞團 (Martha Graham Dance Company) 首 席 舞 者 羅 斯. 帕 克 斯(Ross Parkes) 學 習。2005 年, 美 國《 舞 蹈 雜 誌 》(Dance Magazine)將許芳宜列為當年「最引人注目的 25 位舞者」之一,並且成為封面人物,同年獲總統頒贈五等景星 勳章。2007 年獲國家文藝獎舞蹈類,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受獎者。2008 年獲選歐洲《舞蹈雜誌》(Ballettanz magazine) 贊許為「傑出女性舞蹈家」。

小小目錄│城市探險物件

Page02 指南針

01 《把藝術當動詞》

Page03 筆記本

Page05 好走的鞋

Page09 相機 Page07 望遠鏡

Page10 靈感的籃子


關於「把藝術當作動詞」講堂 「藝文中心舉辦活動的意義無非是希望能幫助學生把感覺找回來,藝術其實在生活之中。」 ─ 臺大藝文中心主任 劉少雄

走出教室,時時大學 藝術不在美術館中,而是在那些小小的「經過」、「走過」的日常之中。這是「把藝術當作動詞」講堂的初衷,在美麗的 春夏之際,每月邀請一位文化藝術圈中強調實踐、行動力的講者。這些人他們旅行,漫遊在不同的城市與風景。 「把藝術當作動詞」來自劉惠媛老師幾年前出版過的書的書名。( 田園城市出版 ,2006),她的專長是藝術教育及公共藝術, 書中談她在歐洲與文化城市的相遇,以及如何透過自己的行動、旅行來發現美。劉老師是講堂的第一堂講者,具引言的作用。 「都市酵母」團隊則一直以來推動著城市發想,不論是陽台計畫、大稻埕百珍圖、到最近的瓢蟲記、捕雲計畫,都令我 們印象深刻,都市酵母似乎有「用行動令人會心一笑」的特質,而我們認為這種積極的城市發想很值得與學生們分享,提醒 他們還有更多事情可以用心去觀察、進而做出改變。都市酵母因為現在駐村在寶藏巖,其實也是我們的鄰居,邀請他們來, 對臺大而言又多了一層與社區互動的意義。 五月的壓軸講者則是舞蹈家許芳宜。曾擔任美國頂尖舞團瑪莎、葛蘭姆首席舞者、雲門舞者並為台灣國家文藝獎歷年來 最年輕的得主的許芳宜,近年來致力於校園推廣,分享追夢的過程與故事、鼓勵年輕人。希望能將她那份對於自我及藝術追 求的「行動力」感染給學生們。就如同許芳宜說過的那句話:「我可以,你為什麼不行?」 所謂的大學,不應只是我們所認知的 university,更是「Big Learn」,鼓勵年輕人自學、自己發掘喜歡的事物的地方。 我們往往缺乏的是一種對於生活的好奇心與觀察、學習力。希望透過這三場講堂,帶給大家一些「Big Learn」的刺激,走 出教室,時時大學。 02


三場講堂大綱彙集。 「走一條曲折的路吧!」 這是一位同學聽完演講後的心得。很高興講堂能促 使同學試著用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以及試 走一條新的路。藝術是一個新的可能,藝術是肯嘗 試的勇氣。 走遍世界各地的劉惠媛,推薦了許多世界著名的美 術館,如位於法國艾克斯的畫家塞尚工作室,運用 「博物館劇場」的概念,強調環境、場景的再現, 而不是文字說明。塞尚當年所戴的帽子及披肩也還 掛在畫室中,讓人頓時覺得畫家離自己不遙遠,我 們端詳著的是一部生動的創作場景。 劉惠媛推薦的美術景點還包含「法國尼斯當代藝術 館」、日本第一座戶外美術館「箱根雕刻森林美術 館」、以及有歐洲的客廳之稱的威尼斯聖馬可廣 場。 劉惠媛說:「面對看不懂的藝術作品時,先不要生 氣,練習面對陌生感,並且要有幽默感,觀察、體 會。」這點和許芳宜面對看不慣現代舞的觀眾的回 答相似:「掌握一種『無為的』感受能力,那個當 下就只有自己與作品,誠實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當自己以一雙最樸素的眼光觀察事物時,那些不熟 悉的景物漸會自然擁抱你。「如果迷路,我希望在 美術館裡迷路,因為裡頭的人都是愛美、懂得欣賞 美的人。」劉惠媛笑著告訴我們。

03 《把藝術當動詞》

美是一種整體性,牽涉政府政策、細緻的規劃,欣賞 作品時也要放在當時的社會框架中才會有趣。人們喜 歡巴黎,不只因那裏有羅浮宮、有巴黎鐵塔,而是整 個社會氣息及文化氛圍,而那些美麗的廣場、穿廊、 與空間設計,往往是政府的城市規劃師一點一滴打造 出來的。Agua 所帶領的都市酵母團隊則證明了民間 的設計力也是能與政府的大方針雙管齊下,共為城市 帶來美好。都市酵母的設計總是給人希望與積極的力 量,他們是城市的設計師,不旦解決問題,也把問題 拋給我們: 家裡屋頂能不能種植物?都市中能不能露營?能不能 與動物一起下午茶?城市裡的天空有多少種雲?清道 夫能不能有更時尚且有尊嚴的制服?

劉惠媛老師

許芳宜老師

Agua 老師


都市酵母透過群體發想,集 結各種不同背景的人,討論 各種都市議題,並且嘗試用 創 意、 幽 默 的 方 式 看 待。 「如果明天太陽不再升起, 我們還能做什麼 ?」Agua 的 答案是:「即使漆黑一片, 依然生機勃勃。」都市裡的 人在抱怨生活環境不佳時, 或許也該學習他們的精神: “我也來為自己居住的地方 做點什麼吧!” 有些人長期居住在一個城 市,有些人則不斷的游移, 許芳宜就是這樣的例子。這 幾年她旅居於台北、紐約及 倫 敦。19 歲 決 定 要 跳 舞, 40 歲決定專注於創作,許芳

宜的人生是不同的夢串連起 來的。許芳宜笑稱自己「閒 不下來」,總是想要做點什 麼。即使忙於與國外頂尖舞 者排舞、創作,許芳宜仍利 用一點點的空檔跑校園、跑 偏遠小學。「我以前就一直 認為學校怎麼不教人作夢 呢?」 目 前 她 正 執 行 一 個 「秘密種子」計畫,鼓勵孩 子寫下自己的心願,並一步 步完成它。看到孩子發亮的 眼神,她也充滿成就感。許 芳宜相信我們能做到,因為 她也一直努力著。她說:「要 相信,要相信,做這行的人 很富有,因為走過來的經驗 別人拿不走,是一段滋養自 己的過程。」

04


“於是,城市裡有了希望” 4/22 拜訪都市酵母

05 《把藝術當動詞》


a lovely weekend with CITY YEAST.

Agua,週間作設計,週末有空則至寶藏巖都市酵母的展間與志工一同值班,親自與觀眾互動,解說都市酵 母各種令人心動的 projects。星期一到星期天,水越設計 / 都市酵母總監 Agua 的生活被設計與創意充滿 著,她滿足的告訴我們: 「每個人都是酵母,當大家都發揮自己的創意時,城市就有了希望。」 自聚落的腰際,攀至最高點,Agua 帶我們探尋他們的黃色椅子裝置,也順道沿途拜訪其他的駐村好友、左 鄰右舍。站在村落最高處的鐵皮屋頂上,我們眺望新店溪與高架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對 Agua 來說,週 末來到寶藏巖像是休息,暫時把一周的忙碌生活放在旁邊,享受片刻的輕鬆。 寶藏巖也是之前都市酵母舉辦「與動物一起下午茶」、「黃色椅子計畫」等活動的地點, Agua 說她經常 看到同樣的小孩來參加他們的活動,「有些已成為參與我們活動的固定班底了。」先不論在寶藏巖是不是 個適合居住的社區,Agua 認為能在這裡長大的小孩很幸福,因為天天與藝術家為伍,享受各種生活的可能 性。 僅有 8 個人的都市酵母團隊,自 2006 年來每年、每季推出新的都市行動、展覽或是討論會,活動多到許 多人常問他們:「這麼小的編制怎麼有辦法作這麼多的事情?」Agua 的回答很簡單:「覺得重要的事情, 就去做吧!」她知道人都有弱點,好點子若不去執行,一旦工作瑣事一多起來,很容易就被擱置在一旁了。 因此,要讓生活更美好,第一步就是增強自己的實踐力。時時刻刻有如他們 Logo 那片愉悅的雲,用亮眼 的黃色妝點我們習以為常的城市風景,帶來驚喜。 都市酵母每週二舉辦研究班,與社會上各種不同背景的人一同討論城市的議題,此外,也有來自不同國家 的實習生踴躍參與都市酵母的內部工作,日本、中國媒體也相繼採訪,相信都市酵母的力量已漸漸向世界 擴散。結束一下午的探訪,我們沒找到寶藏,心靈卻豐收了,如鋪上了一層金箔,心裡的許多新點子也開 始閃閃發光。 台大藝文中心成員

Ning Wang

06


望見國外好點子 La Blogothèque/ Take-Away show 城市中的音樂 現場 “Come, stay a while, and be taken away.” 「MV」(music video) 是我們這個世代 所習慣收看的音樂附加產物,不論是 電視、Youtube,或卡拉 OK,我們心中 的流行音樂記憶也多少伴隨著 MV 裡的 劇情、畫面。 MV 乍看之下屬於歌曲的「延伸產物」, 但仔細一想,那些令人覺得好看、備 受吸引的 MV 其實是導演的再創作,即 使不了解影片中的歌手,也可單獨欣 賞那些因旋律、歌詞的內容發想出的 連續影像。 電影製作團隊中,有配樂這個腳色; 而 MV 這個領域則是顛倒過來,由影像 工作者為音樂搭配影像,使音符化作 更生動的故事。在臺灣,我們的 MV 往 往是跟著歌詞劇情走,加上內容往往

07 《把藝術當動詞》

關於愛情,使得 MV 經常走向唯美、

於 2006,一群喜歡拍 MV 的藝術家,每

以俊男美女為主角的風格。

隔一段時間他們邀請一位音樂人或一

曾有外國朋友問我:「你們的 MV 怎

個樂團在街頭、游泳池、咖啡廳、教

麼都給人感覺差不多?」

室、捷運上或任何公共場所表演,拍

由法國藝術家 Chryde 發起的「Take

攝、放到他們建立的影像集結網站:

Away Show」 是 一 個 顛 覆 我 對 於 MV

La Blogothèque( 英 文 名 : Take-

想像的影像團隊。光是這名字就很吸

Away Show)。 他們強調「音樂的發生、

引我,多麼機動、流動的表演形式,

現場,與即時」,認為藝術就應該這

「可外帶的表演」。這個計畫開始

樣自然的發生在生活中的各種場景,


而不是選一個最美麗的地方。所以他

成為鼓手的樂器之一。或許藝術家本

有才華的獨立音樂人受到注意。影像

們拍的影像都保留現場音,是一種近

該漂流,將藝術傳遞給更多的人,以

的魅力與藝術價值反倒成了音樂的助

乎是紀錄片的影像美學,你可以看到

一種偶然的、隨機的方式。這種介於

力,在網路上廣為宣傳。快拜訪他們

音樂家私底下的一面。

彩排與表演之間、正式與隨興之間的

的網站,體驗另一種 MV 的模式吧!

像是我最喜歡的 Beirut Band,主

模式,富含了各種可能性,但也考驗

唱隨性的走在法國街頭,路人問他等

了音樂家「玩音樂」的能力,是否能

一下要在哪裡表演,他說:「我也不

與街上的景物隨機互動。這樣的 MV

知道,但我們有發現一個不錯的垃圾

不需要導演,因為現場經過的人與音

場。」哈,他就這樣走到了一面塗鴉

樂家間的互動就是現成的街頭劇本。

牆前,和他的樂隊表演起來,垃圾桶

厲害的是,因為這個影像平台,許多

http://en.blogotheque.net/

08


1

Graffiti Knitting 常民技藝延伸至街頭中

Graffiti Knitting- 「 編 織 塗 鴉」是去年我在歐洲街頭藝術中 所發現最重有趣的事之一。一位 瑞士的藝術家朋友 Kathrin 告訴 我她在許多歐洲城市都看到這種 「為城市穿上衣服」的新穎塗鴉 創作,她訝異為什麼居住的城市 巴塞爾 (Basel) 沒有呢?於是我 親自經歷了她發起巴塞爾的街頭 編織運動。Kathrin 已經 60 歲, 看到她仍充滿動力,積極的打電 話給她所有會編織的好朋友一起 加入這個計畫。 編織,對於歐洲這樣寒冷氣候的 地域來說,在傳統文化上是重要 的,像 Kathrin 這樣的老太太, 在他們的年代,不僅在學校必須 學習,在家也經常跟著母親編些 能保暖小物。編織可說是常民技 藝。Kathrin 藉 由 這 次 的 計 畫, 希望能多帶些年輕人一起織,用

09 《把藝術當動詞》

一 種 有 趣 的 方 式 傳 承 老 傳 統。 「我的夢想就是帶著年輕人在萊 茵 河 邊 悠 哉 的 編 織。」Kathrin 可愛的說。 萊茵河是穿過巴塞爾市中心的大 河,城裡的人視她為每天生活的 舞台,穿梭、往返河的兩岸。去 年 6 月,Kathrin 便 在 橋 的 兩 端 欄杆上編上了美麗的顏色。為了 放 到 一 定 的 高 度, 她 甚 至 還 自 己 集 資 租 來 了 升 降 機, 冒 著 危 險 ( 被警察抓走以及墜入河中的 雙重危險 ) 將織好的布料掛上欄 杆。掛上去一個禮拜後,不僅沒 有被拆除,還吸引了學校及媒體 的注意,希望能採訪她。Kathrin 也開始了長期的創作計畫,每周 三與想要一起編織的人一起相約 河邊,交流也教學。她的精神讓 我想起都市酵母總監 Agua 所喜歡 的那些地景藝術家,他們做的事

情實在也說不出個所以然,「為什 麼要做這件事?」許多人會問。但 對於他們而言,與其問「Why」不 如 說「Why not」。 他 們 的 心 願 就 是為城市帶來一些些不同、一些美 感。毛線本來就是溫暖的,如同他 們的作品。 Graffitti Knitting 始 於 2004 年,歐美國家各大城市陸續出現以 編織、以色彩為公共空間增添美感 與趣味,近年來更是發展至裝置藝 術、集體編織的游擊藝術行為。兩 個具代表性的編織團隊網站與大家 分享: http://knitthecity.com/ http://yarnbombing.com/

右 上 1-3 Graffiti Knitting 將城市妝點上編織品。 右下 4-5 在 BASEL 河畔參 加者忙著編織手中的毛線。

4


2

3

Graffiti Knitting !!

劉惠媛老師給 大家的練習題

(一)注視和觀看 請花一點心思,注意你不常關注或不 熟悉的事物,所帶給你的新奇感受。 花一點時間跟這個陌生感在一起,看 這專注的片刻,會讓你產生什麼思 緒?當你有感受時,試著醞釀畫出一 個「符號」,或寫下你連結的「創意」 和「發想」。

(二)凝視和轉化 請在臺大校園裡尋找任一件公共藝術 品,花一點時間觀察和感受,然後請 你以圖片、文字或音樂來形容它。

5

10


Sure on this shining night For you I decide to write Draw a picture of my mind to make the idea bright

See the stars and try to hold them tight

NTUART 臺大藝文中心 講堂專刊 2012 夏 《把藝術當作動詞》

The sky is mine and I won't cry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