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雜16期《為什麼要做展覽》Ox16

Page 1

16 冬季號 Winter

MOP 25

Dec 2016

為什麼要做展覽 WHY EXHIBIT

為什麼要做展覽 WHY EXHIBIT

為什麼要做展覽 WHY EXHIBIT

WHY EXHIBIT

為什麼要做展覽

隨書附送 牛房講場 2016 「改造.重生」


16

冬季號 Winter Dec 2016

ISSN 2227-0337 出版日期

2016 年 12 月

定價

25 元

編輯

施援程

平面設計

鄭志偉 @ Somethingmoon.com

文/訪問

李卓媚 施援程 郝元春 楊冠瑩 梁雄業

攝影

施援程 李少玉 李卓媚 郝元春 楊冠瑩

校對

施明坤

宣傳

郝元春

行政

周寶玲 劉嘉欣

贊助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澳門基金會

出版

牛房倉庫

印刷

華輝印刷有限公司

地址

澳門美副將大馬路與罅些喇提督大馬路交界

電話

+853 2853 0026

傳真

+853 2853 3047

電郵

oxwarehouse@gmail.com

網址

http://oxwarehouse.blogspot.com http://oxwarehouse.mysinablog.com/

Facebook

牛房倉庫 / Oxwarehouse 牛雜 / OxMagazine

本刊所刊出之圖文內容皆屬版權所有,未經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部份單元之圖文,其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 Copyright 2016©OX Ware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4

編輯的話

編輯的話

文 : 施援程

定這期的題目是因為牛雜太以牛房為中心而寫,

者的他,其實很有潛質做創作。阿春(郝元春)

想擴散多一點範圍,也不想太過以藝術家及策

將問題及展覽意念夾雜在其中,和之前的慣性寫

展人的角度做專題,覺得日常運作的工作人員守

法很相似。Lego(李卓媚 )是最早寫這個題目,

住牛房這個空間,付出的心力是我們之上,或許

但最遲交稿的人,也由原本的幾百字口述,重新

她們的表達及能力未有策展人之強,不過,這

整理變成一篇較長的討論方式文章,這種寫法不

次我親自問她們,得到的答案是有點意外,也因

易閱讀,而我覺得每種寫法都會有可勝之處,作

為欣(劉嘉欣 )及 Pauline(周寶玲)畢業後的

為藝術文章也沒有需要容易明白。Summer(楊

全職工作都是牛房,為什麼她們會選這個地方工

冠瑩)去了馬來西亞住了幾個月,她統一了被訪

作,實在感到她們是因為喜歡藝術,喜歡和不

問者內容,加了前言後記來加強觀點 。綜合三個

同的人及藝術家在一起,年紀還小的她們,正在

地方的藝術工作者對於「為什麼要做展覽 」這題

這地方滋養及成長 。沈浩然(阿 B )就是一個很

的答案。我仍然喜歡澳門人直白又單純的回答,

好的例子,當牛房還在婆仔屋時,阿 B 大學畢業

阿 B 及婉儀真的是我只問了一句,自動波的答了

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婆仔屋做佈展,還記得第

十幾分鐘,而幾個不同的角色策展人、藝術家、

一次他向我自我介紹說:「我是阿 B 」的情景 。

行政及佈展的說話竟然像是對話串連在一起,所

他和阿叔是牛房倉庫中堅份子,在婆仔屋的盛

以,那幾位順序讀像一篇連貫的文,很神奇!

放期到牛房倉庫的冷清期,一直默默的堅守及付 出。阿 B 在經過多年後的工作轉換及再進修,都

記得自己第一次做展覽,是在婆仔屋時的一個繪

離不開藝術,正確說是他一直在提昇自己,藝術

畫中途成果班,因為展出在戶外,所以,我因

工作不單是在滿足他,同時他也想將當代藝術做

應地方而畫了一幅十米長的透明膠片畫,將作品

得更好,推介給更多人欣賞。

圍繞其中一棵樹攀藤而上,也有一些大家的作品 零碎地吊在半空,及貼在外牆身,這個方案還是

本來今期連同我有 5 個人會撰文,以「為什麼要

我提出來的 。本身我讀平面設計,是因為聽人

做展覽 」去問藝術空間裡不同人員這個問題,可

說這科不需要背書又有趣,才在夜晚進修,忙碌

是經過每個人的消化及整理後,得到很不同的結

的工作加學業後,無意中來到婆仔屋這個藝文氣

果 。限度寬闊也是藝術的必要,梁雄業以作者

息很濃的地方,這裡的一切對我來說很新鮮及獨

論的方式去反這個題目,而忽略被訪者阿堅奴的

特 。因為不是科班出身,創作好像更自由。展

角色,看他的文章每次的論點都很奇特,從事記

覽一定會與平時創作很不同,到了今日我甚至是


編輯的話

5

平日不會做作品,幾乎是需要展出才會做,也由

心故事也會哭到不能制止,在路上想到一點也會

於一早已經知道展示不一定要在室內場地裡,所

哭,在家裡簡直哭成淚人,到現在我也沒法再提

以,我大部份的作品都在街頭發生,在喜愛的舊

起她們當中的任何一隻,最近有想法是透過作品

區及横巷裡,這種能接觸更多群眾,不需要受有

來表達出來,所以,藝術真是情感表達的最好出

沒有場地控制的空間,可以是很自由,不過,當

口。婉儀更是擺明的說展覽就是她的「物質生

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芥蒂越來越深,對於戶外的

活」 ,其實寫她落筆有點困難,因為與她相處時

創作也隨之越來越窄,看我的作品被街坊塗掉

間很多,知道她的要求及態度,也看過她的書,

有感,並沒有隨時代對言論及發表有更大的寛闊

就不太敢放膽寫,不過,最後還是花了點時間寫

度,真的感到很可悲! 無論我是否做塗鴉或影

出來 。

像,我覺得我的作品,都可以隨時因應展示的地 點而變化,創作就是應該把元素在場地中發揮出 來,而不是空間與作品貌合神離 。 因為 Lego 在臺北住,也知道瑾倫會去臺北做展 覽,私心之下叫了她去做了訪問,瑾倫在被訪前 還小心提醒寫文的人是否知道她的故事,這幾 位年紀很輕的寫作人,大部份也是因為牛雜這個 機會才第一次正式發表文章,還要做深度的訪問 或藝評,每次都見到很認真努力的寫,而更多的 練習是她們平時也做創作,也會關注藝術 。當妹 妹在校對時,不明白瑾倫訪問中「車撞過來就算 般傷心」的意思,其實我讀這段時已經哭了,因 為就是問毛孩們離開時會怎樣 ? 瑾倫答:「回想 養的第一隻狗狗過世後,開車的路上想著車撞過 來就算般傷心」就是傷心到覺得對面車撞過來死 了就算。前幾年貓空間駐場的貓們一隻隻因傳染 病而死,那時期我連到茶餐廳看到狗與主人開


6

為什麼要做展覽

沈浩然 澳門藝術博物館策展人

城市」 ,雖然我是讀藝術,但很少看展覽,也很 少接觸到當代藝術的展覽,單純喜歡畫畫而讀,

這個問題在我之前於牛房倉庫工作了大約三年

但那時去到婆仔屋就覺得是一個很有趣的空間,

時,是不斷問自己的問題,因為那段時間是我自

很少人及很靜像進入了第二個時空一樣,感覺時

己一個全職在牛房工作,原本一起工作的設計師

間及空氣的流動都凝住了。我相信藝術是很有價

關瑩及行政統籌阿 ( J 李銳俊)都離開了牛房 。當

值及屬於精神方面,物理上我們吃飯可以生存,

時牛房處於一個很少人來的時期,就不斷問做展

除了物質及安頓之外,我們在精神需求是很重

覽的價值在那裡 ? 當時有些展覽真的不是太好,

要,藝術能夠提供精神層面的需求。同樣地在這

但作為工作人員又要去做。會問究竟藝術對於

個時代一些快速商業的元素,例如電影或流行音

人及澳門的價值,因為我總要找個理由給自己為

樂都可以同樣提供相同的精神養份,可大部份都

何要做展覽,讓自己繼續走下去 。我又曾經將這

相對比較淺薄及在觸動你的共鳴,令到大家有共

個問題問過阿 J,我想她也許忘記了,她和我說:

鳴能有銷售市場 。但藝術除了這部份外,我覺得

「你現在還在想這個問題啊 ?」而這個問題其實

藝術是更行前一步,他會告訴你未見過的東西或

沒有解決過,到今時今日仍未有一個答案。

是被遺忘的事,所以,對於我來說,藝術對比 起流行文化及電影等是更加深層次的,當然亦有

但後來繼續做藝術工作,特別這幾年很少問這個

好的流行文化及差的藝術,中間差距未必有想象

問題,因為我是相信藝術及展覽在這個社會上有

中的大。

自己的價值,我很記得剛大學畢業從中國大陸回 來澳門時,在婆仔屋(牛房前身)第一次看展覽

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做展覽是很難的,特別是推

的感覺,應該是做「素描擴展 I 」及「看不見的

介給普羅大眾去看當代藝術,一來是四方八面的

為什麼要做展覽

澳門

文/攝影 : 施援程


為什麼要做展覽

7

訊息及文化的差異,有太多的藝術活動及資訊同

博物館策展的成份不是太多,因為很多展覽都是

時在發生。作為一位策展人,覺得好的藝術是

整個在別的地方搬過來,可以在後期再組織的

通過你去選一些相對好的藝術推介給觀眾,而在

不多,在行政聯絡上花的時間最多,這幾年我做

這個展覽場地可以提供一些展覽資訊給觀眾切入

展覽都會先看完所有作品資料,看完後看看能有

這個展覽,例如藝術家創作的時代背景,他創作

什麼感覺,覺得有什麼重點就去找資料,嘗試在

時社會發生什麼事件,這些所謂的周邊資訊都可

展覽裡抽一些訊息出來,可能是前言,可能是後

以通過展覽去統合給觀眾,而觀眾可以透過展

記,認為是重要訊息給觀眾去看,但到今時今日

覽去增加對藝術的興趣及理解,我覺得是可以通

我都覺得很難去掌握 。

過展覽去做這件事。以前的藝術地區性會大些, 最早前藝術等於宗教,大家會很明白畫什麼 。我

我覺得澳門藝術博物館是全澳門資源最多的展覽

想當代藝術相對地比較困難,特別當地域不同時

場地,但不代表能做到最好,只是有條件做得

就很需要這些資訊去幫助,展覽可以做到這些功

好的地方。我也曾經在文化局文化活動廳做過展

能,亦可以做到教育的功能,展覽及展覽場地都

覽的工作,一個人擔起所有展覽的有關部份,連

只是有百多年歷史,都是因時代及社會覺得需要

校對都要看 。但覺得最自由的時期是在牛房的

而誕生。

那段時間,沒有想太多,不要做得太過界就行, 但在藝博館相對要想的問題會多些,以及人與

我喜歡做藝術有關的工作,什麼崗位都沒有問

人合作都是一個問題,但相對是有很多人去支援

題,不一定做策展,亦可以做佈展,現在在澳門

我。

藝術博物館策展雖然是我的工作,但很多位置的 角色我都喜歡,與藝術有關的都可以。而在藝術


8

為什麼要做展覽

1.

羅婉儀 藝術家╳鉛筆畫╳雕塑╳裝置

羅婉儀 藝 術 家、鉛 筆 畫、雕 塑、裝 置

做展覽是因為想將自己作品做一個重新的整合, 用我自己的概念將其佈置出來,等自己更了解自 我思考的過程,無論什麼形式的創作都好,畫 畫、影 相或 裝 置 也好,在 創作中都需 要 思考, 是在回應自己的生活 、文化及社會等事情 。而整 合作品需要一個適當的空間作展示,以及與空間 負責人或策展人溝通怎樣可以運用展場,中間 要有妥協及協商,妥協是指雙方都可以從展覽中 得到一些東西,不是純粹滿足藝術家,如果是單 純這樣,其實在我自己的工作室作展示也可以。 所以,去到一個公共空間做展覽,我覺得協調是 很重要,能給予我多少自由度,與對方的角力及 磨合中會有多少自己的成份要改變 。之後再考慮 到看展覽的觀眾,可觀眾對於藝術家是沒有能力 去處理,涉及到本身場地的觀眾群或媒體傳播方 式,不過,這方面並不是我需要做的,因為這 是另一層的東西。所以回到展覽本身,還是從空 間的擺佈看回我整個創作過程中思考成不成熟 。 有些展出會要求不要做一些太複雜的作品,或要 求能令觀眾容易明白作品,但我覺得如果沒有深 度的事情,例如看書沒有理由看一些已經很明白 的書籍,這完全沒有得著,而是需要看本身不懂 或是令到我會去思考的書,雖然看一個展覽可以 如同看消閒書及電影去理解,可我想我的觀眾群 看我作品需要思考,至於來到看我作品的人是否 達到我的想法,這並不是我要設想的事。因為 是公眾的展場,如果場地有太多的限制,例如要 作品易明白,是否在低估觀眾的接受度 ? 藝術 又怎能比以前更多的衝擊呢 ?

1


為什麼要做展覽

9

2

周寶玲 牛房倉庫項目統籌

不一樣,各自有詮譯及理解,以我的角色來說會 是尊重不同類別的人,因為每個人對於藝術以及

一般人都覺得做展覽是把藝術品展示出來,我自

好與不好,都會有不同的定義,我是一個體驗的

己覺得怎樣去展示藝術品,帶領觀眾用另一個角

角色,看不同人以不同的方式去做藝術,去包容

度去看作品,當中的理念及故事,為何要做這些

及理解她們的做法,如果連我都接受不到,怎

作品,都是很重要的事。像我老師說策劃一個

樣去推介給觀眾解釋當代藝術或更實驗性的作

展覽像聽一首歌一樣,由觀眾入場開始,怎帶出

品。對於好及壞的定義就像看花草樹木,不一定

調子,一步步看不同展品及內容,怎樣走到一

要真的很清楚是什麼品種,感覺到美、快樂與

個最高潮位令到觀眾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東西及反

享受,不需要強求理解太多東西,當代藝術與欣

思,最後一步是很滿足的離開展場,所以,空間

賞大自然或親近動物一樣,我不需要知道貓的品

怎去展現演繹,對於展覽是有趣的 。

種,我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每個人

2.

都會有喜歡與不喜歡的理由。

周寶 玲 牛房倉庫 項目統 籌

每個策展人或是藝術家,她們對於藝術的定義都


10

為什麼要做展覽

劉嘉欣 牛房倉庫藝術行政 展覽是由不同的人想表達她們讓人知道的事情, 展出者的身份 、背景 、經歷及想法都有所不同, 如果能將之在展覽上展現出來是很有趣,因為我 喜歡在展覽上看別人怎樣想事情,會發現一些我 從前沒有想過的事,展覽是具啟發性的 。有時 看到展覽會帶給我衝擊,在日常生活上的大事情 或細微事情,之前我從沒有發現的,但就有人將 它表達出來,為什麼要做展覽是因為做展覽真是 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 當我以一個行政的角色來看展覽,能幫助藝術家 及策展人作一些文書處理及瑣碎事情讓她們更專 心做展覽,也可以見到不同的人做事方式,及用 不同形式去表達藝術,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展 覽是可以用讓我知道一個陌生人(藝術家)的想 法,看她們的作品像在溝通一樣,看藝術作品 時可能會有很多疑問,也可能從作品中令我想到

3

更多問題 。有些展覽亦可以在很短時間讓觀眾了 解到當時社會發生什麼事及別人對社會事件的看 法。

張楚誠 牛房倉庫佈展 我不想說因為想做展覽而做展覽。我覺得是什 麼形式及內容的展覽是最重要,展覽是因為有一 個空間及平台可以作為交流的地方,它是一個載 體,是容器給人交流 。這問題像問為何要做演 出,為何要寫計劃書一樣 。

馮遠之 牛房倉庫佈展 藝術是與社會有互動及聯系,沒有這些東西藝術 會很離地,展覽是因為有東西想與人分享,這是 它存在的目的 。 3. 劉嘉欣 牛房倉庫 藝 術 行政 4. 4

張楚誠 牛房倉庫佈展


為什麼要做展覽

11

阿堅奴 Aquino da Silv a 雙 魚 座。愛 好並有 志 於Hand Let ter ing A r t、C all ig r aphy及 鉛 筆 精描 創 作,同時 熱 愛 柔 道 運 動。本 地平面 設 計專 業 畢 業,實習時期 於曼谷 跨 國平面 設 計公 司工作,至今於澳 門、 香港、臺 灣 等地 進行 個 人 展 及聯展 近 2 0 餘 次。 去年 夏季 辭 去 全職 設 計 工作,決心 從 事創 作, 於同年 年底自行 策 劃並 在日本佐 賀 縣 順 利 舉 行 藝 術 交 流 展 覽。

文 : 梁雄業 攝影 : 施援程 1

阿堅奴 藝術家 英文書法 精描 工藝 為什麼要做展覽 ? 我想這是個偽命題,特別是

當然,或許這樣的確過份了點,澳門亦有不少優

站在澳門這個平台上,要辦展覽,當然就是為了

質的特色展覽,早前便去了牛房與阿堅奴先生合

生意啦,澳門媒體那麼爛,不辦哪知道你是誰,

辦的英文書法展,不大的二樓房間以寶藍作底,

但這也是小事;最重要的,還是找政府資助,不

並以紅白兩色的顏料寫上英文書法字樣,牆側還

是辦三個兩個的那種孤芳自賞,而是不斷的大型

放有與朋友借來的小型電單車,Vintage 味十足,

的平民的搞,不然你哪有本錢與政府周旋。沒

看得出是誠意之作,但,或許「資助式」展覽真

飯吃,還談創作 ? 對,也難怪近年澳門文創開

的看多了,總覺得眼前的物事乃是冰山一角,下

口閉口都是愛國愛澳,也不太理會觀眾的認受程

意識的與阿堅奴搭上三兩句,他也笑著暗表認

阿堅 奴不單是以 藝 術 家

度。話說在前,這絕對以偏蓋全,純粹個人觀

同, 「對呀,本地個人展覽,一個月下來總有幾

角色做 展 覽,由空間 構

感,但亦是普遍澳門人對本地藝文創作的感受 。

個,數量這麼多,參差不齊的情況總會出現。」

1.

建 及木工 裝 裱 等大部份 都是自己 動 手去 做。

所以應該減少展覽的數量,精益求精吧 ?「唔,


12

為什麼要做展覽

不是說只有厲害的人才辦個展,大師也有當初幼 嫩的時候,亦有稚氣未除的作品想予人分享。我 想技術含量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你是否有將心意 投入,希望將自己的努力展露人前吧。」看着阿 堅奴邊說邊把玩展位上親手製作的筆桿子,又 鉅細無遺的解說著展覽品,可見他真的這樣相信 著。 當然,阿堅奴亦承認辦得展覽,定然有着商業 上的考量,三兩宗的店舖粉飾工作皆在展覽中談 來 。但,不要說完美吧,要辦一個不失禮的展 覽,心力耗費之大,還抵不過到客戶家來個毛 遂自薦, 「加上要對支持自己的家人朋友交待的, 不能將展覽草草帶過 。」談着談着,我們還談 到創作人辦展覽前後的心態轉變,乃至自由藝術 工作者的收入多寡等,恰好筆者到訪時在上午, 觀眾不太多,真的有種想上去拍他肩膀以表支持 的衝動 。 與阿堅奴談過後,亦與不少藝文界朋友大致了解 過,站在澳門的大氣候下,懂藝術的人真的不 多,會花錢看藝術的更少,加上有的沒的社團政 治與政府藝文加持,展覽貪多務得,進而愛國 愛澳,亦是常理下的結果 。但,對,我想創作 者之所以為創作者,而不是當賭場 、保險、政 府工,也是對藝術有着壓根的渴求,乃至放棄一 點點安穩金錢亦在所不惜,而展覽正是面對自己 過去得失的舞台,一個屬於自己的孤芳自賞的堡 壘,再多的資助,再多的平民化,亦不能防礙這 藝術的本質,而這種本質與澳門的氣候角力下, 才會有目前眼見良莠不齊的結果 。 故「為什麼要做展覽 」 ,這的確是個偽命題,因 更多的是,這問題只能由創作者自己回答,選擇 融入這個氛圍,或是特立獨行於外,或是取之中 庸,謹此而已。

2


為什麼要做展覽

3

2. 文藝 起 義 ── 阿堅 奴 英 文書法 展 牛房倉庫 二樓 14/8 – 9/1 0/2 0 1 6 3. 開幕 時 阿堅 奴 即 場創 作 了一 幅 作品。

13


14

為什麼要做展覽


為什麼要做展覽

臺灣 ╳

為什麼要做展覽

澳門

文 : 郝元春 攝影 : 施援程/郝元春/李少玉

賴依欣 ╳ 黃兆琳 策展人 「莫比烏斯環 」 (德語:MÖBIUS )是一個數學概 念,也常常在藝術和文化作品中引用,作為「無

賴依欣以下稱 Nicole /黃兆琳以下稱 Natalie

限循環 」和「無限大 」的一個象徵。它最特殊的 Nicole:其實三年前已經有這個展覽的想法並且

起來很不可思議,卻又非常貼切的反映這次展覽

開始醞釀 。2011 年的時候我們在台南已經開始

的主題, 「末日」與「再生 」不再是兩個單獨的概

做一個「駐市計劃 」 ,那時提出一個(觀點 )重

念,而是在不同世代的大循環中以不同的型態變

點,就是展覽的意義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對於城

換翻轉,沒有絕對的正與負,內與外,生與死,

市的思考。把城市作為藍本,把當代藝術作為創

在大浪潮中無限循環。這個特質同時又好像在隱

作的方法 。2014 年我第一次來澳門,2015 年這

喻我們的城市生活,站在藝術研究的角度,藝術

個計劃就開始了。剛來到澳門後覺得這個城市非

家作為創作者,更是城市的觀察者,對於臺灣與

常有趣,發現從歷史脈絡來看,澳門跟臺灣有很

澳門這兩個有著微妙聯結的「島嶼型 」社會,以

多相似的地方,算是在早期大航海時代有一個連

交換進駐的方式,對置身的地方引發出各自對於

接點 。然後從這個點去思考臺灣跟澳門,應該說

城市想像的敘述,像是寓言般展示著在這個巨大

是他們能夠相互呼應或者可以做反身性思考的一

的莫比烏斯環的巨輪中人們的生存狀態。

個狀態 。我們看到澳門的許多現況,或者是它之

1. 「末日再生 」策 展 人

可以結合這次「末日再生 」的展覽來談為什麼 要做展覽 ?

性質就是:它只有單面,沒有內外。這個性質聽

賴 依 欣(臺 灣)──

15

1


16

為什麼要做展覽

2

前的殖民狀況,其實可以反過來去思考臺灣 。於

可以融入在這個過程裡面的 。

是我們就想像澳門的藝術家來到臺灣,他會不會 同樣用這樣一個反身性思考的方式去回應對臺灣

關於這個展覽,我們也沒有要批判一個狀態好或

的一些想法 。所以那時候我們就想說可不可以通

不好,就是如實的呈現一個狀態,想通過這些

過一個計劃型的交換創作的方式來組織整件事

作品,通過之前的交流互動,一系列的座談,工

情 。那時沒有想到要做展覽這麼多,剛開始應

作坊以及跟在地不一樣的人接觸,最後在展覽裡

該比較像是一個研究型的計劃,但其實是有一個

面呈現這些過程 。等於說是用駐地研究,展覽

目標,我們想像最後是會有一個展覽,因為藝術

作品的方式去討論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和城市正在

作品的創作最後還是要展示,只是說,展覽最

面臨的狀態 。

後的樣子在一開始並沒有預設。等於是讓它(作 品)在中間慢慢發展,最後我們才把它以展覽的

Nicole:我覺得 在這個計劃裡面, 「展覽 」比較

形式呈現出來 。

像是一個行動思考之後的結果,並不是只有單純 的作品。我們兩個人的角色雖然說是策展人,但

Natalie:對我來說,這不只是一個展覽項目,這

其實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們與藝術家是非常相似

也是一個做研究過程,我對這個很有興趣。我

的角色,我們是在進行同樣的事情 。只不過他們

是澳門大學的老師,覺得這個展覽項目可以讓這

是做創作,我們是做研究歸納整理以及組織整

邊的學生參與其中,同時也可以帶給藝術家不同

個活動 。在這裡面我們的合作跟研究發展是十分

的啟發,這也是做這個展覽很重要的意義 。所以

緊密的,相互間的討論是非常密切的,這是整個

我覺得藝術展覽和藝術教育可以連在一起的,是

展覽計劃有趣的地方。


為什麼要做展覽

3

2. 黃 兆 琳(澳 門)── 「末日再生 」策 展 人 3. 「其實你不懂 我 的 心」 由倪祥、邱子晏、陳 俊 宇 組 成,作品《讲 咗 朱 姐 姐呢》,作品 概 念 主 要 是以 澳 門 船廠 沒 落 形 成 的廢 荒 感 及堆 積 大 量 垃 圾,另也 結 合穿 著塑 膠 袋 的 神明及家門口有 座 土 地公 等多種 元素 結 合出來 的大 型 裝 置。

17


18

為什麼要做展覽

4

為什麼會用莫比烏斯環作形容來命名展覽的名

這是怎樣的一種生存環境,澳門人面對的是怎樣

字 ?「末日再生 」的意義是如何 對應城市現狀

的生活現狀,也許整個生存環境不像整個城市

的?

的 GDP 表現出來的那麼好 。反過來我思考的是 臺灣同樣面對的生存困境又是什麼 ? 比如說環

Nicole:來到澳門我看到一個很極端的現象:賭

境污染是非常的嚴重。那麼兩端的人民在這樣的

場到處都是,而且景觀建築都非常誇張,讀了

城市環境裡生活的困境跟過去的歷史發展以及政

一些資料都在講它(賭場 )如何影響人們的生

治,或者與經濟發展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 ?「末

活,而城市的另外一面其實只是隔了一條街,並

日再生 」這個名字就來自於在這樣的生活裡,人

且是非常 Local 和平民的生活 。於是就開始想像

民有的其實是一種末日感,困在裡面沒有辦法,

4. 《 剪黏 光 陰 》李少莊 作品


為什麼要做展覽

19

但有時候由上而下的,政 府又會給人民一些想

裡,這個過程裡他會有不一樣的想法,這種跟學

像,讓你覺得會有一種「再生 」的可能,好像是

生的互動會對最後產生的作品有一定的影響 。

一種想像、一個神話 、一個寓言。所以英文叫 做 Lost in the Möbius。它有點隱喻我們的生活,

Nicole:去年「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已經來做過

在這個無限循環裡面走不出來 。所以就把這樣的

工作坊,所以學生就不會覺得奇怪他們為什麼要

一個狀態拿來形容兩邊人民城市生活的狀態 。

用這些東西,會知道他們的創作方法是這樣 。 我們到澳門的那一天他們已經在和學生聊天,開

Natalie:我們沒有 把這個英 文 直譯成中文,而

始討論作品,這次可以做什麼樣的東西。同時他

是形容這個狀態 。你可以想像一個人只在一個

們會讓學生幫忙做一些東西,收集一些當地的材

「面 」裡行走,不知道哪個是開始哪個是結束,

料,然後再一起組裝起來 。這個部份是很難得

也沒有結束。一直走一直走,就是一種迷失的狀

的。

態。 這中間的過程很有趣的是,臺灣藝術家來到澳門 Nicole:也不只是用在澳門和臺灣身上,在很多

是進駐在澳門大學裡,所以我們接觸到很多澳門

城市都會有這種現象。 「末日再生 」或許只是一

大學的學生,這些學生有的來自澳門本地、中國

個思考的起點,未來這樣的概念也可以用來思考

大陸,還有臺灣,都各自對這個地方有不同的看

其他城市。

法,也帶著各自原有的經驗和原有的生長文化來 到這裡,在這裡產生了一種碰撞,這些學生從座

這個展覽項目很強調藝術家與在地人事物的觀

談跟工作坊裡一方面能了解這個藝術家創作的時

察與溝通 ,尤其是臺灣的藝術家,和澳門當地

候在思考什麼;另外一方面他們可以學習一些創

的學生互動很頻繁 ,可以聊聊這次兩地藝術家

作的方法,甚至直接進來一起創作;而澳門的藝

分別在進駐的過程中是如何滲透到當地的環境

術家來到臺灣,他們接觸的是在地藝術工作者,

中繼而進行創作的 ?

那些藝術工作者待在台南非常久的時間,相對 的,他們提供給澳門藝術家一些在地的文化和養

Natalie:我覺得蠻重要的,學生要跟藝術家互

份,讓他們積累足夠深厚的生活體驗去瞭解這個

動嘛,這種互動也不一定就是工作坊或座談才可

地方。所以兩邊的藝術家他們在彼此交換進駐了

以互動,學生會覺得很好玩,想了解他們在想什

以後,各自與那個地方產生了不同的碰撞。

麼 。因為我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在亞 洲地區,藝術好像是一個很遠的東西,其實藝

比如最近我參與的幾個計劃也都是跟社區社群有

術就是妳的生活啊 。但是很多人不懂這是如何發

關係,透過互動產生的創作方式去生產作品。

生的,它怎麼會是我的生活呢 ? 我的一些學生

但如果沒有花一定的時間在理念上的話,作品

會覺得,喔,原來藝術沒有那麼遠,也不止是

很難有深入的呈現。就是說駐村的時間感一定會

一幅油畫,也不止是在高大上的文化中心裡才會

呈現在作品裡。在這個計劃裡,這種互動是一

出現,它本來就是一個很貼近生活的東西。所

部份,但它不一定是必然的部份,比如說李少莊

以我覺得展覽本來就應該是教育的一部分,呈現

的作品雖然不是跟社區的人互動一起創作出來

妳生活的一部分 。並且有些藝術家在這過程裡會

的,但是她待在那邊的時間非常久,有很深刻的

改變他們的想法,會對澳門有新的思考,也會問

感受,那個時間感一定也會呈現在她的作品裡,

學生。比如「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他們會去一

這樣的作品就比較能深刻的回應當地的想法和狀

些景點訪問一些遊客,學生也會投入在這個過程

態。


20

為什麼要做展覽

6

5

李珮瑜 藝術家 陶藝

時候,大家感受到對土地的一個很暴力的狀態, 當他們再去創作的時候,直接接觸土,又是另一

可以結合你這次的作品來談為什麼要做展覽 ?

番狀態,過程是很療癒的 。

這個問題好尖銳啊 。哈哈。展覽當然有很多展

為什麼以手推車販售的方式去展示你的作品 ?

示的方式,變成一件工藝品,或者包裝成商品的

其意義是什麼 ?

方式,室內就是以展場的方式展示作品,比如這 次在牛房的展覽就是跟「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合

污染這件事情好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離得很

作,將作品放在展場的一個角落。在外部的展

遠,我在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奠定在什麼樣的基

示形式,我就是以手推車盛飯給大家吃的方式來

礎上,這些(污染)都是臺灣在工業發展的階段

流動展示,直接跟人接觸 。比如之前在臺灣的

所經歷的過程,然後再通過「吃 」這件事情讓

流動展示中還會搭配影片做播放。這次做的碗也

大家看清楚,我們離這件事並不遠。希望人可以

是讓澳大學生參與製作的,我都會帶大家到挖土

直接捧在手上接觸它,使用它,其實就是把這件

的現場,希望整個過程都可以參與到 。在挖的

事推到一個日常的狀態 。


為什麼要做展覽

霍凱盛 藝術家 針筆

21

時代,時代過後,輝煌過後,大家都在尋找新 的方向 。

可以結合你這次的作品來談為什麼要做展覽 ? 你覺得駐村的形式會對藝術家的創作產生何種 個人認為做展覽與歌手開演唱會很貼近,都是一

影響或者是意義 ? 表現在這次的作品上是怎樣

個公開展示的活動,創作人都需要這個平台 。大

的?

部分展覽都有主題,每位藝術家對主題的解說也 不一樣,以個人的方式回答一些問題,或者向大

當然不同文化對創作人的啟發很大,同時也會見

家訴說什麼 。本次展覽的主題「末日再生 」對我

識到當地創作人的創作方法或者自己未曾見過的

來說也比較感興趣,個人解讀為大家生活的地

媒材,這些都是可以啟發影響我的,也是自身閱

方或城市的盛衰更替,每個城市也會遇到這個

歷的擴張 。假如藝術家是外向性格的話更能認

循環,這個展覽前去了台南的草埕文化藝術工作

識很多朋友。這次的作品是直接畫在鹿皮上。因

室,剛好我感興趣的是台南安平古堡,這個古堡

為荷蘭、葡萄牙大航海時期,臺灣那時是出口鹿

由荷蘭人興建,而那些荷蘭人就是當時敗退澳門

皮,是當時很重要的一項出口貿易。畫的背面就

的荷蘭人,兩個不同的地方好像有了關係,我試

畫了他們當時打獵的情形。用這樣一種方式做一

著從這一點著手 。兩個城市曾經都經歷過大航海

個連接 。

5. 李 珮 瑜(臺 灣)「末日再 生 」聯 合展出藝 術 家, 她 開幕即 時 演出「請 你 吃 土 」,用澳 門挖 的 泥 做 的 碗 來 裝飯,請 大 家 來 吃。 6. 李 佩 瑜是本次 展 覽 的 特 邀 展出藝 術家。她採 集 臺 灣以 及 澳 門不同地方 有污染 的土,拿來 做 成 陶土,製 成 陶藝 作品, 並 且 駐 紮 在 流 動 的 卡車 商販中,買 滷肉飯,肉 燥 飯,用這 種 陶土製 成 的 碗 盛飯 給 大 家 吃。她 的 作品一直在 對 城 市土 地 做出回應,而且 跟 這 次 展 覽 的主 題 有 非常深 刻 貼 切 的 關 係。 7. 霍 凱 盛(澳 門)「末日再 生 」澳 門參展藝 術 家。

7


22

為什麼要做展覽

然,實際操作下也會因「嘗試 」而存在另外不必

要的隔閡,像一場又一場未知的互動遊戲,觀眾 能自由讀取或詮釋展覽想傳達的信息。

為什麼要做展覽,可以追溯到為什麼要創作,作 品是想要公開與人對話 、回應社會,還是純粹

不同的議題探討就要思考如何公開展示會達到更

私密的渲洩。在有對象的前題下公開,好的作品

理想效果,就像創作者需要了解自己的作品是面

是讓人有所啟發或在不同層面獲得,更能改變世

向哪些觀眾群般, 「展覽 」的整體本身也是一件

界,展覽是其中一個重要平台 。

作品。與其習慣把問題和困難丟給是因為沒有環 境和教育養成,倒不如好好反省如何創造一個讓

「展覽 」是對地方、社區、文化和人發生微妙關

人對展覽耳目一新的體驗,主動開啟那道被喻為

係的思辯場域,能改變生活,為溝通為觀眾而

距離的門 。降低門檻讓人親近不代表是件容易

存在。二十一世紀來臨,展覽已厭倦被動及限制

事,反之有更多需要思考、處理和克服的事。

式地呈現展品,無論是作品呈現方式還是空間運

早前,臺灣的藝術家黃博志《五百棵檸檬樹》計

用都正展開無數實驗和實踐社會參與的精神,可

劃 1;澳門的風盒子社區藝術發展協會「人人都是

以是一些計劃、論壇、戶外、市集、巡迴、跨

音樂家--街頭鋼琴」計劃 2;香港的「雨傘運動

界合作、夜宿美術館或網路直播等,都為了打開

視覺庫存」計劃 3,都是從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

框框,拆解進入藝術的廊道,產出各種可能,當

開始作出讓人驚嘆不已的嘗試,慢慢發酵著一種

為什麼要做展覽

當展覽不再局限於被動空間討論時──超乎想

臺灣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展覽改變生活之可能

從收集中觀察

臺灣二十一位藝術工作者對

﹁ 為 什 麼 要 做 展 覽 ﹂回 應

文/訪問 : 李卓媚


為什麼要做展覽

23

潛在力量,用藝術來搭建一座認識彼此的橋,既

至地方的經濟 條 件,像「格蘭比四條街區--

直接又簡單的方式影響社區,改變觀者習慣和展

「瀨戶內國際藝術 英格蘭利物浦托克斯泰斯 」4、

覽可能 。

「The Goods Line --澳大 祭--日本瀨戶內」5、 利亞雪梨 」6 等,都是深刻且成功的例子,即使

世界各地都在學習如何重新運用空間/展覽的平

如此,對澳門的忠告是:「小心濫用展覽進行觀

台來進行藝術行動與公共參與去改變生活,甚

光娛樂大 show,忘記促進文化交流之根本。」

— 1. 將展 覽 轉 換 為 募資平台,利用藝 術 世界 的資 源發 展 農 業品 牌,以 此 為資 金 活 化 新 竹、桃 園 地區 三 塊 廢 耕 地,並 且種 下五百 棵 檸 檬 樹 進而 釀 造檸 檬 酒。 2 . 以 巡 迴 方 式 把一台二手 鋼 琴 推 進 澳 門最 缺 乏 資 源 的 貧 窮區 主 動與 居民 共享,意 外地 回響 熱 烈。 3 . 雨傘 運 動 結 束 滿 一年,重 新展 示佔 領 區 數以百 計 的藝 術品暫存倉庫,包括 橫 額、海 報、雕 塑,帶 領 觀 眾像 重 返 現 場 為「 革命 回憶 」再定義。 4. 是 維 多利亞時期富有多元 文化 和 歷 史 的 街 區,也是全 英 最 貧困的 地區 之一。在 19 8 1年的 托 克 斯 泰 斯暴 動(Tox tet h r iot s) 後,居民被 撤離,排屋也被計劃拆除。當地居民不願就 此放棄格蘭比,因而成立社區土地信 託(Communit y L and Trust),委 託 建 築 及設 計 團體「A s s emble」協 助,在 現有的建 物基 礎 上,因應 居民 需求,為 街 區帶回新 生命。在「A s s emble」介入前, 當地 居民已發 起 壁 畫 及市集活 動。 5. 島上隨 高齡化、人口過 稀而 漸 失 活力,以 瀨 戶內海 各島為中心 展 示 美 術 作品、各種 藝 術、劇 團、樂 團活 動,同時 結 合 當地 傳 統 技藝、祭典 所構成,並 邀 請 參展 者 帶 著地 道小食為當地 居民 作教學。 6. 將 過 去 通往雪梨 海港 現在已 經 廢 棄 的 Ult imo 貨 運 鐵 道 航 線 改 造為 城 市綠色公 共 空間。


24

為什麼要做展覽

受訪者 (按文章順序排列 ) : ( A ) 孫瑞鴻 錄像裝置及表演藝術影像設計 ( B ) 黃海欣 藝術家 視覺 ( C ) 陳依純 藝術家 新媒體 ( D ) 王志文 雕塑家 ( E ) 吳尚霖 藝術家 視覺 跨領域 行為 ( F ) 王福瑞 聲音藝術家兼策展人 ( G ) 張子隆 雕塑家 ( H ) 方彥翔 TC AC 策展人 (I )

林靖傑 電影導演及作家

(J )

黃彥榕 藝術行政工作者

( K ) 葉竹盛 抽象表現主義 畫家

1

( L ) 陳敬寶 攝影家 ( M ) 張徐展 藝術家 新媒體 動畫 ( N ) 林芝宇 攝影家 ( O ) 修天容 尊彩藝術中心展覽企劃主管 ( P ) 陳佳暖 藝術行政工作者 ( Q ) 陳菁螢 大內藝術協會會長兼尊彩藝術中心總經理 ( S ) 羅禾淋 新媒體創作者兼策展人 ( T ) 黃義雄 策展人 大懿是吉有限公司創作總監 ( U ) 吳芊頤 藝術家 複合媒材 ( V ) 陳宣穎 藝術行政工作者

以訪問之名的文字辯論

演著相當重要之角色。」 (B )/「是用以討論經 過藝術家對生活中的人事物及聆聽眾人聲音所觀

近年臺灣展覽琳琅滿目,雖然普遍藝術依然被壓

察後的社會狀態,內心沉澱後,在展覽裡創作出

制於強大的商業框架底下,但越來越多不同性質

精心的作品或物件來對大眾作出回應 。最可貴是

的策展有意識地挑戰社會對一般展覽的印象。以

有效性,在適當地點發出適當聲音,會有相關媒

下是透過收集方式,用訪問的方式,盡量保持原

體吸引相關的政治人物或相關機構的人事聆聽,

句前提下重新編排,邀請了二十一位不同時代、

以至於藝術家為何做作品。」 (C )/「同時能充

不同領域和不同背景的藝術家、策展人、藝術行

分展示創作時期的不同想法和面向,不同的展示

政、藝廊經理及創意總監進行文字論壇,以一

會有相對氛圍,進一步與觀眾對話 。觀眾是第

句話或一段話描述「為什麼要做展覽 」 ,在這些

三者,會延伸出屬於自己的想法,在互動的過程

回應當中,會有相異或共同在面對思考的事情,

中,形成不同層次,獲得新想法 。」 (D )

「嘗試 」開放式地讓讀者站在不同身份和角色之 間自主地觀察,了解他們的思路,對他們的觀點

「從視覺創作角度來看,創作過程中很少機會能

和立場作思辯 。為了不想有先入為主的閱讀,以

把作品完整攤開,好好檢視及面對,總是需要因

代號代替,與看展時願觀者先閱讀作品一樣 。

地制宜的考慮空間與媒材之間的問題 。就算有工 作室也礙於空間大小的限制難以完整舒服地靜靜

展覽在臺灣藝術工作者心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觀看,而展覽卻提供這樣機會。」 (E )/「從聲 音創作角度來看,展覽與表演不同,有些作品需

「展覽是一個對話的空間,觀者與藝術作品交

要透過裝置或展覽才有辦法實現想法 。」 (F )

流的場域。」 (A )/「一種將世間(暫時)難以 歸類的事物、想法、感官以視覺重新詮釋呈現,

「不同展覽之形成有不同意義,一般最常見的分

激盪人類大腦的方式。故,展覽對人類進步扮

類來說:像美術館裡的展覽必須要有推廣及教育


為什麼要做展覽

2 1. ( A)孫 瑞 鴻 擅長 處 理 劇 場 影像,作品充滿 各種 隨 機 的實 驗 性, 圖示:《b et we en _ af ter》 展場 C al A r t s , center for inte g r ate d me dia( 美 國洛杉 磯) 2. (B)黃 海 欣常以粗 略 梗概 的 圖象 描 繪 對 於生 命裡 的 各種 荒 謬片刻 圖 示:黃 海 欣(右) 上 海 膠 囊 畫 廊老闆Enr ico (左 ) 「when we b e come us 忘物志 」-《 大 都會》 3. (左 ) (C)陳 依 純(右) (S)羅 禾 淋 兩位作品 多以 影像和互 動 裝 置為 主,涉及 抗 拒體 制,挑 戰社會及 網 路 等無 形 框 架,曾在 臺 北當代 藝 術 館合 作《 無 盡 的 儀 式》 雙 個 展,圖示:臺 北 國 際 藝 術 博覽 會

3

25


26

4

5

為什麼要做展覽


為什麼要做展覽

27

功能;年度展是團體成員在一年當中挑最好的作

個體,與,群體(整體 );不動,與,流動;死

品作成果發表,互相切磋;聯展是數個較有默契

的,與,活過來 。」 (I )

且會一起討論作品的朋友,讓別人了解他們平常 在做甚麼;個展是集合幾年所做的事情作發表,

如何觀看展覽的存在必要

觀眾會提出各種意見,是最好的交流和學習的機 會。」 (G )/「而在當代社會中是一種像社運般

「當某些知識需要被定義時,不管是知識的系統

的力量,能擔當著可以同時存在很多元的狀況中

還是感性的系統,都需要經過策展的方法被整

的一種表達媒介 。可以運用這個媒介進行很多事

理,讓人更容易接受,甚至會因此去創造一個新

情,不論是知識的傳遞、整理或是感覺、感性

的場域模式。」 (H )/「藝術本身提供我們各種

的喚起,甚至學術討論,都可以應用這個媒介去

觀看世界的可能性,而正是因為這種神秘及不可

達到、去影響社會推動的事情 。」 (H )/「處理

預料,展覽就有一直存在的必要性,若眼下所見

一檔展覽有時間和空間性的挑戰,現在的藝術家

人生就是一切,生活也未免太無趣了。」 ( J )/

不像以往單純以繪畫或雕塑形式呈現作品,把完

「加上藝術家平常在自己的空間是充滿天馬行空

成好的作品帶到展覽空間,約定俗成地將燈光 、

的表現,很難看到創作全貌,透過展覽規劃把

作品安置就完成佈展覽作業。我特別在乎一個地

作品、議題、表現重新整理來重新檢視完整度;

錄 像、行為等跨 領域 創

方或地點背後所承載的內容,空間屬性、不同國

對畫家而言,公開展覽時,是必須面對觀眾和

作 研究

家或環境等條件、空間建築給人的感覺,以及

藝評家的檢驗,收集不同看法後歸納,對自我了

5.

會吸引到甚麼樣的年齡及身份的觀眾皆對於作品

解和認識作修正,也能與跨界的朋友做交流及對

(F)王褔 瑞,臺 灣

產生全新的對照。」 (E )

話 。透過觀察觀眾在當下閱讀作品的感覺,會對

4. (E)吳尚霖 從 事 攝 影、

當代聲 音 藝 術 代

自己起警怯或鼓勵的作用。」 (K )/「就像是以

表 人物:Re alt ime Audio -V ide o _ S ound P er for mance @ A ntena, 芝 加哥

假如以一句詩來總結:「分看外,跟,看內;自

一己之力開闢的戰場,與人論藝 。只是在臺灣,

己,跟,他者;生命源頭,跟,對未來的摸索;

一般辦個展的效應不大;近年來,有些朋友如果


28

為什麼要做展覽

只有一筆有限的經費,也許會考慮出版。」 (L )

展覽之必要可以不面向當代觀眾,而是『未來的

/「所以展覽也可以說不是必要,是載體,作品

觀眾 』 ,我想把展覽的詮釋權盡量留給未來的語

還是可以以不同方式呈現,像影展或繪本,最

言,在自己當下的時間和當代的觀眾間,選擇前

重要是如何把事情傳出去,但當選擇以展覽展

者,並不知道這算不算企圖和時代語言剝離,但

示時,是基於作品需要在『空間 』裡呈現的重

每一代的創作者都經歷和時代親暱又叛逃的矛盾

要 。」 (M )

關係,我也正在這樣嘗試著 。」 (N )

「而我則想要成為那種一生中展覽很少很少的

不同身分對展覽的理想與實踐

作者:今年看了一檔法國大皇宮為葡萄牙藝術家 Amadeo de Souza-Cardoso 策 的 個 展, 之前沒

展覽企劃/行政角度去看:「做展覽就是為了完成

聽過這位藝術家,查了才發現:Amadeo 人生只

藝術家的夢想,把他們想要傳達的執行出來,在

有辦過兩次個展,一次是在 1958 年,一次則是

策劃過程中能了解到藝術家對藝術的想法和更深

2016 年,這讓我深深地羨慕著,這在當代很難

入的社會議題,引起不同效應 。」 (O )&(P )

讓人理解,因為當代網路潮流讓我們把自己的生

/「像編輯一本書,讓觀眾能因此閱讀到更大的

活獻祭成包裝過的『實境展覽 』 ,展覽的形式和

世界和發現內在。」 (Q )/「好的作品必須要有

邊界也漸漸軟化,一方面展覽變得多樣性,另一

好的呈現,而藝術行政就是要讓事情達到最理

方面,展覽的本質和帶給人最根本的感動正在慢

想的情況。或者創作者就是把創作做好;策展人

慢消失,我羨慕 Amadeo 可以專心一意地活在自

把論述寫好,但呈現的好壞會影響作品本身被觀

己的世界裡,細細整理自己的脈絡與表現細節,

看的方式。」 (P )

Amadeo 在創作上每一極其緩慢且細微的延展, 都讓人覺得『啊…這是慢慢靜下心來,和巨大的

策展人的企圖心:「想要挑戰:時間、空間、條

孤離一起 整理 好的決 定 』 ,Amadeo 提醒了我,

件、運作模式、對話模式;觀察集體或個體的狀


為什麼要做展覽

態;物品與人的一些當代生產關係考察,像挖掘

29

(S )/「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的對象,比起其他

式的展覽,形式上很難被定義或歸類,目前在

行業,藝術很個人,需要自尊,需要更多協調,

進行的一些策展像大雜燴,路線是探討『人的

雖然苦多於樂,但完成後異常滿足,然後永遠都

物品 』 。而我認同當代所產出的臨場性或各種推

有新的事情再來,是一條不歸路 。我們可以針

論的方法都可以連結,一起被討論,那是無可置

對藝術家本身的賣點或創作模式,打造明星效應

疑的,但並不是熟悉範疇,要先把握現實條件,

再來推銷作品,這是一種方法一個品牌,臺灣

能做可以完成的程度。 」 (H )/「展覽是要讓

最大的問題是藝術產業沒有家傳戶曉的『明星 』 ,

兩個以上不同領域的人在共同場域裡彼此交集,

再有名都只是圈內人知道,導致市場無法擴大,

擁有新對話,開拓新領域交流的可能 。每個展

藝術家也難以獲得最大的收益 。」 (T )

覽都會有不同目的,一種是收取門票或藝廊銷售 的商業行為,另一種,是文化累積,臺灣比其他

對創作者所關心的:「我習慣依據展場的周邊環

亞洲國家較好是辦展不需要經過任何審查,策

境或戶外公共空間,重新進行在地性的作品主

展人能自由對展覽這件事有很多試驗性,時至今

題之延伸呈現,與『地 』和『人 』發生重要關

日,一般臺灣大眾還是認為藝廊是賣名牌賣精品

係,尋找緊密的文化連結及身分認同,當地人也

的地方,但透過一些方法,例如藝術節,讓他

會產生共鳴去解讀互動,並非消費作品地做一次

們進藝廊的行為合理化,踏出第一步;策劃跨領

又一次曝光 。展覽能讓更多人關注相關議題進行

域的展覽:動漫與當代藝術結合--當漫畫介入

討論,同時為作品聚集觀眾群,有持續發酵的功

社會,經歷太陽花學運後,很多漫畫家用畫筆來

能 。」 (U )/「藝術講求精神性,一件作品要花

談公民責任,這與當代藝術要有社會問題意識完

好幾個月才能做出來,每次都抱著賣靈魂或嫁女

全相符,我把兩者並置一起,產生效應,對不

兒的心情,當然會衡量婆家是怎樣的人和藝術品

同領域族群而言,重新思考『漫畫 』的可能,能

放置的空間 。我以往的做法,買家買回去後會協

嚴肅能作為武器,不再單純大眾文化的娛樂 。」

助他們規劃展示空間和燈光投射等,這也是社會


30

為什麼要做展覽

責任,把專業透過不同機會去影響他人。」 (G )

話,即便藝術市場規模特小但還是朝向商業化路 線所定位。」 (H )/「但市場生態又無法健康循

目前臺灣的展覽生態

環,在藏家不夠多元的情況底下,無法產出有 效的市場性,當需求單一時供應也會隨之墮進

「在臺灣近十年,由於早期文化部參考特別是英

惡性循環,藏家要目光如炬,有所突破市場才能

國與其他西方國家所提倡的文化創意產業等相對

培養起來 。」 (P )/「但假如一開始心態是以賣

傳統工業外移的策略,人們慢慢開始學習利用

作品去辦展,實際上會像百貨公司的周年慶大拍

週末逛展覽,之前在臺灣沒有這麼豐富的展覽可

賣。」 (G )

以看,或讓藝術家有更多機會去跟群眾討論「為 什麼要做創作」 ,雖然目前還是有很多人對純藝

「臺灣藝術市場不具創新能力,無法擺脫商業模

術不理解或有距離感,但情況在改變,是正面

式框架,到目前為止,幾乎與 30 年前營運模式

的 。」 (E )/「不過對創作者來說,在臺灣的展

一樣,雖然開始國際化,但沒有達到一個因應

覽環境最常見的狀況是創作無法維持生計,很

新時代新人類必須出現的新模式。臺灣市場小,

容易被經濟考量中斷,因此技術養成很重要 。」

年青人普遍認為在消耗青春年華,25 歲進入行

(D )/「其實藝廊要主動推不同面向的藝術家給

業,30 歲決定離開,好不容易培養的人力資本

藏家認識,互惠關係,前提下是好的藝術家。

無聲消失,能留在這個行業是需要很強大的理想

以香港為例,因為資本雄厚,經各大國際藝廊

性,企圖透過藝術提供社會新看法、改變社會

6

進駐,他們能推所喜愛的藝術家(不一定是亞洲

的力量 。」 (T )/「對於我入行半年的新鮮人來

人 );非牟利團體能靠著銀行(金融業 )支撐金

說,雖然剛開始會因為過程中有很多細節要顧慮

6.

錢來源;本土藝術家也會獨自經營藝術空間,形

或修正感到枯燥,但展覽有趣的地方是能與很多

(U)吳 芊頤常以 紙 膠

成流通狀態 。」 (V )/「相比起其他亞洲和東南

人認識交流和溝通,產生很多新想法,了解對方

亞國家,臺灣的展覽狀態基本上是比較體制化,

思考模式,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V )/「我想

文化,2 0 1 6臺 北 國 際 藝

除了要包含結合學院、機構發展的生產和國際對

繼續精進自己,為藝術行業帶來改變 。」 (P )

薦 區《窗景 的空間 詩》

帶為媒 材 拼 貼出生 活取 材的 各 式商品及 鐵 窗花 術 博覽 會 MI T 新人 推


為什麼要做展覽

31


32

為什麼要做展覽

為什麼要做展覽

馬來西亞

文/攝影 : 楊冠瑩 相片提供 楊兩興 : 照片取自 P u b l i k A r t 面子書 章永佳 : 張敏華攝 周盈貞和李嘉霓 : 主辦方及受訪者提供

近年,文化藝術活動在澳門這座小城愈發多姿多彩,早已有別於昔日藝術工作者缺乏表達平台,辦 藝術活動需要以「打遊擊 」的方法來找展演場地的狀況。要舉辦藝術文化活動,不再是那麼困難的 事。然而,當一件事情越來越容易做到,就很容易忽略了「為什麼要做 ?」這個明明在最初應該要 想到的基本問題 。 展覽只是展示 ? 現在是網絡普及甚至可以說網絡是新生代「必需品 」的世代,在網上散佈資訊難度低 、速度快、廣 度大。如果任何人希望展示作品或想法,相信能夠透過廣無邊際的虛擬空間來滿足,就算是三維的 作品,以目前虛擬實境的進度來看,也不再是困難的事。 上一期的牛雜,主題是藝術空間,當中紀錄了「藝術空間進化論 」論壇上的幾位藝術空間代表所提 到對虛擬空間的看法 。即使虛擬空間有其便捷的功能和有待發掘的用途,又儘管各位代表並沒有明 確指出實體空間的優勢,然而卻一致認為實體空間有其特殊的魅力。以上種種也許可以看作(實體 ) 展覽除了展示,也存在著其他意義的初步論證 。 展覽從概念到呈現,( 比較理想的情況是 ) 需要藝術家和策展人相輔相成。故此,此篇訪問結合了幾 位馬來西亞的策展人和藝術家,以各自的身分表達他們對展覽的看法 。


為什麼要做展覽

章永佳 藝術家 繪畫

33

質的精神性。因為我關注的主題是人與日常的對 話,這包括了「一個人 」的文化背景及生命歷程

我是來自馬來西亞吉隆坡的章永佳,1996 年畢

所揉和而成的日常。

業於馬來西亞藝術學院美術系。曾參加日本福岡 三年展、橫 濱 美術館 + 熊本美術館「歡迎來到

我透過一種刻意的緩慢且獨自完成的創作過程,

叢林」及法國里昂當代美術館「公海」等國際展

來平衡目前快速旋轉的生活步調以及龐大消費

覽;也曾被邀往印度、韓國、日本、臺灣等地參

/耗的生活方式。由於這種創作理念,我強調

與藝術駐場;在 2011 年入圍新加坡亞太藝術大

手工,我希望以自己的雙手慢慢地、漸漸地把日

獎 (Signature Art Prize) 決審 。

常物件轉化/換,讓它們擁有第二人生 (Second life),讓它們重生 (Rebirth),成為可促使人凝視、

我接受的是專業繪畫訓練,我的思考方式像畫

沉思進而反省的藝術品。人們或許透過它們可看

家,但我的創作方式並不像畫家。除了借繪畫反

見投射其中的希望、慾望及恐懼等 。

芻個人經驗,我更著重思考繪畫材料到底是由甚 麼製作而成,也思索各種材料本身的象徵意義 。

你覺得展覽是 ?

我在日常生活的經驗裏尋找材料,像從我個人或 他人日常食物殘留下來的骨頭、貝殼以及丟棄的

對於我,展覽是一個讓藝術作品展示的有機空

東西。我運用不起眼的日常用品,不過卻強調材

間 。在一個有所限制的實體空間裏,在視覺上具


34

為什麼要做展覽

體地呈現及表達藝術家或策展人所累積的想法及

為藝術家的沃土。矛盾的是,這同時導致地價、

感受,而觀眾以直面的方式與藝術品對話,並

物價、社會人口結構的變動,最終也驅使許多藝

在展場裏產生有機的組合理解 。尤其是一個主

術家離開城市。因此,其他形式的展覽方式出現

題性的展覽,是一個讓思想及觀念得以多面向提

了,尤其是網絡 。我記得曾有段時間,在吉隆坡

出,進而有所討論、爭論及評論的平台 。無論

可輕易地找到免費的展示空間,如今這是越來越

如何,不管是身為展覽者還是觀賞者,目前最令

艱難的 。

我滿意的展覽還是藝術家的個展,因為個展往 往得以較整體展示出一名藝術家生命歷程中的思

今年參與的展覽

維及情愫,甚至在明顯地透露出其優缺點之際, 更能體會到藝術的人性化。

今年 2 月我在日本東京 Art-U room 舉辦了個展 「水象 」(Body of Water),以黑白油畫來表達馬來

當藝術持續地演變時,展覽的方式亦然。城市不

西亞的濕度,以及種種有關水的自然環境是如何

同地區的中產階級化 (Gentrification) 曾促使許

影響這片土地上人們的過去與現在。

多大小藝術空間成立,讓大眾較易接觸藝術展覽 進而對藝術有更大的接受度,這樣的城市曾被視


為什麼要做展覽

周盈貞 藝術家 錄像裝置

35

代。就像把英文 Adaptation 翻譯成片假名アダ プテーション,再把アダプテーション寫成日文的

我是周盈貞 (Okuilala),來自馬來西亞檳城,新

羅馬拼音 Adapu-teishon,它長得很像英文,但

媒體畢業。我父親的家族說英語,母親說華語,

可能英語使用者也認不出它是 Adaptation。語言

我就讀華文學校,從小卻偏向閱讀英語書本,目

尚是如此,更何況是文化。

前也主要以英語寫作。以華人身分來說,我的背 景和語言可能不算「標準」 。故此,華人這個身

作品是錄像裝置,在一個日式房間裡,鋪著在日

分曾經讓我很疑惑 。然而就像馬來西亞這個國

本最普遍不過的榻榻米,但仔細一看,榻榻米的

家,她是個多種族社會,本身就是各種語言和文

「縁 」 (邊緣)是用各式各樣的布製成,它們來自

化的大熔爐。同時作為一個國際城巿,外來者和

不同的人和地方,展現各種民族特色。作品中榻

外來文化也一直在此流動 。我成長在文化如此豐

榻米代表日本文化, 「縁 」代表外來文化,文化

富的地方,無論是英語 、華語 、福建話,其實

融入,但不「適応」其中,因為文化以至每個獨

都是代表著我自己和馬來西亞的文化。在赴吉隆

立個體,都有自己的邊緣 。

坡讀大學時,這些感受和反思對我影響非常大, 更使我關注身份 (Identities) 和遷移 (Migration) 等命題,並透過創作進行溝通,透過作品產生

註:片假名,是日語中表音符 號(音節文字)的 一種。書寫外 來 語、外 國 人 或 地方名、專 有名詞 等 情 況下使 用。

對話 。

楊兩興 策展人 你覺得展覽是 ? 我是學美術出身,在馬來西亞就讀版畫系畢業。 我的作品偏向與他人共同完成。獨自創作是一個

一開始的想法大概是當個畫家、藝術家,並沒

「人 」 ,可以隨心所欲;當和另一方合作,就是兩

有很關心社會。後來在藝術學院求學時期,發

個人「从 」 (從 ) ,這樣的關係需要溝通妥協,同

現本地的藝術圈很不活躍,與鄰近地區如新加

時產生對話;而展覽是把兩個「人 」的對話,傳

坡、印尼、泰國相形之下,顯得頗為落後,處於

達給第三個「人 」 ,也就是「众 」 (眾) 。第三個

一個相當被動和被遺忘的處境。當時為了想推動

「人 」不只是觀眾,也包括了展覽和空間本身,

藝術,就開始辦藝術節,然而受眾大部分是圈內

因為有了第三方的觀看,出現了新的觀點,並讓

人,一般群眾只佔少數。當中覺醒到的是,如果

對話持續 。

你跟土地和群眾沒有連結的話,這樣的藝術沒有 意思。我認為藝術還有更多的可能,因此開始探

今年參與的展覽

討藝術與人和土地的關係和連結,開始對社會議 題感興趣。當然,社會議題很廣,而我會花比

今 年 九 月 我 參 與 了 日 本 的 Saitama Triennale

較多的時間在人文、社區和少數人的權益上。另

2016,作品名稱是「Adapu-teishon アダプテー

外也包括人文歷史的部分,馬來亞西面臨一個情

ション」 ,是來自英文 Adaptation(適應)的片假

況,在我們的角度來看,執政者正把原本的歷史

名(註 ) 。日語中也有漢字「適応 」 ,但那在日本

用另一種詮釋去傳達他們認為正確的歷史訊息。

是使之同一化的意思,日本是一個單一民族特色

尤其是馬來西亞華人一直被國家認為是二等公民

的地方,對於外來者,日本人要求他們「成為 」

或外來者的狀況下,會常思考為什麼我們對國家

日本人,也就是所謂的「適応 」 。然而,我認為

的認同需要被質疑。

每個人乃至每個文化,有其獨特之處,難以替


36

為什麼要做展覽

所以我們在做社區計劃時,會特別著重於口述歷

當然,這樣的方式確實很耗時間和人力,但如果

史,同時收集當地老照片和故事,也繪製地圖,

以後還有機會,我還是很希望可以這麼做。對我

之後把這些歷史資料在社區裡面展出。馬來西亞

來說,策展是從構思到整個過程;而完整的展覽

獨立將近六十年,在建國時,華族和印度族也

則應該包括整個製作、呈現和觀眾參與的過程 。

跟馬來族(馬來西亞三大種族)一樣為國家付出 和犠牲。但書寫歷史時, (比起馬來同胞 )其他

今年策劃的展覽

種族同胞的貢獻是缺失的部分 。因此保存被忽略 的歷史非常重要 。

今年參與策劃了一項由 Lab DNA 管理的公共藝術 計 劃「PublikArt 」 , 由 Khazanah Nasional( 馬

你覺得展覽是 ?

來西亞的國庫控股 )支援 。旨在增加 Iskandar Puteri( 馬來西亞南部地方名 ) 的文化活力。

我比較喜歡的展覽形式是參觀者可以參與的,可 以 互 動的 。像 是我們 的社區計劃,走 進社區,

李嘉霓 策展人

把社區裡的閒置空間重新改頭換面成展覽空間, 然後將收集回來的歷史資料和居民使用過的物品 放在展覽空間 。同時這個展覽是持續性的,社

我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就學時期

區居民可以針對展出的史料提供意見,像是如果

開始策展活動,也參與一些藝術計劃 。回國後,

他們認出老相片的人物地點,就可以幫我們增加

在 2014 年 參 與了日本 國 際 交 流 基 金 會 RUN &

展場的史料;他們可以把家裡適合展示的物品帶

LEARN: New Curatorial Constellation 交流計劃,

到展覽空間;有些居民對某個年代的街道面貌很

並在檳城喬治市的老社區推動長達半年的「藝寫

有印象,可以畫出來 。這就是互動性高的,大眾

市跡」藝術家駐村計劃 。隔年邀請並為臺灣當代

可以參與的展覽。這個展場是一直在變動的,直

藝術中心藝術家王德瑜策劃了「相信你的感覺 」

到展覽結束那天到來以前,每天來到展場都會有

個展。

一些變化,這是我認為非常理想的展覽形式。


為什麼要做展覽

37

由於是美術系出身,目前一般以視覺藝術相關的 展覽為主。回馬後由於接觸很多在地古蹟文化相 關計劃,也希望可以嘗試用視覺藝術去說故事, 同時期許自己可以用更寬闊的視角去回看在地的 文化、傳統 、儀式等,也提供更寬闊的視角給 觀眾。 目前在策展時比較傾向能夠連結觀眾與藝術作 品,尤其希望吸引較少觀展習慣的觀眾。期望透 過展覽,藝術家或作品能夠引起大眾好奇,與之

漸意識到展覽甚至可能成為釋放、解放自己的場

建立連結,進而促成對話的機會。這樣的對話

域。大環境的壓迫無法獲得呼吸的狀態,使得

可能是與自己對話或與作品對話或是產生其他對

一些觀眾來到展場尤其是藝術相關的展覽,會如

話的可能 。至於展覽的主題方向、創作媒介和空

同找到出口一樣,身體自然得到宣洩舒展。

間並不是我主要的考量,目前沒有固定的做法, 也希望嘗試更多可能 。

今年策劃的展覽

你覺得展覽是 ?

今 年 有 參 與 策 劃 的 是 和 一 個 NGO 合 作 的 happymove「農 耕 光 盤 」 的 成 果 展。 「農 耕 光

在學習和實踐策展的過程中,我發現展覽可以作

盤 」計劃透過在學校推動光盤行動和菜園農耕

為一種態度/形式/行動的可能 。展覽不應該只

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食物安全 、環保等

限於展示 、呈現和表達,而是可以成為一種形成

課題,提倡愛惜食物 。學生在成果展裡展示自

「眾 」的空間,可以自由對話溝通的場域,可以

己的創意記錄小本子,也在展場和大家分享學習

讓個體或意識上的各種差異與觀點在這裡相見,

心得 。

重新被詮釋 。在檳城策展時一直觀察觀眾,漸

港澳臺地區對於東南亞各國,除了新加坡較有認識,大多是霧裡看花,印象片面 。期望這篇訪問能 使澳門對鄰近地區的藝術文化有更多了解,從中發現兩地的相似和相異之處。 馬來西亞的民間團體舉辦藝術活動,一般不受政府資助,主辦方需要自己籌錢,例如找基金會或企 業資助 。當地的獨立藝術空間,主要靠成員湊合營運經費。因此,在資源短缺的環境底下,舉辦藝 術活動和經營空間都不是容易的事。然而,正因為如此困難,於是也讓人必需清楚自己為甚麼做和 要怎麼做,不斷反思和改進。 對於創作者,創作也許是個人的事,然而展覽卻是關乎大眾的事。尤其是在藝術文化不夠普及的地 區,即使缺乏思考的藝術展出也可能在無形中影響了公眾對藝術的印象、社會的觀察,甚至人生的 理解 。職是之故,藝術家所能體現的社會責任和藝術創作的社會價值是否需要作出重新審視 ? 無論 如何,策展人和藝術家必需自覺到,藝術作為一種精神現象,對於社會具有相當的影響力,身在藝 術領域的一份子,我們應該把握甚至慎用這種力量 。


38

展覽及活動專訪

「我和我一起旅行 」 ──李瑾倫沒有目的畫展 一句玻璃門外的問好 , 敲響屬於「我」的創作之旅 。

文/攝影 : 李卓媚 圖片由李瑾倫提供

過往印象,瑾倫老師總與動物形影不離,常以

要的 。」這些感知、感受和感覺,她都衷於內

輕鬆的插畫方式帶出一個個對弱小生命的探索和

在的坦白與真誠 。回想與老師第一次見面交談,

反思,而這次展覽卻有著不同類型的觀察,十

眼睛圓圓亮亮,無時無刻炯炯有神地聆聽對方

分驚喜 。在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方向不明的時

的話,溫柔相待, 「尊重 」是她對每個人送的第

候,機會不分大小,就是會適時提著一把給予動

一份禮物 。

力的鑰匙,在生活裡調味搞拌,把原本屬於被 動式的「出走 」和「來去 」打開,於是便展開

畫圖之旅是怎樣開始的 ?

個展 。 展覽的來由是去年臺中的「實心裡 」 (生活什物 「我 」是主角,是「我 」和「我 」一起的旅行,

店 )夫婦,大概兩年前已經邀展,他們希望我

看見了嘗試用不同的視角來刻畫各種微妙的關係

的圖畫可以讓人收藏,我從來沒有賣過畫,也一

和細節,甚至投射出另一個似曾相識卻不熟悉的

直很抗拒這事情 。後來去了旅行,想著畫些沒有

自己。風格時兒調皮,時兒寂靜,對事物渴求的

動物進去的圖便可以賣,每畫一張就加深肯定,

目光像是用力凝固著一個個重要的「當下」 ,每

但最後還是沒辦法割捨,所以這次旅行是有目

張圖畫都有很強烈的注視感。

的,原本是要下定決心畫一批準備賣的畫 。

「抗拒的,接受並開始嘗試的,肯定的,無法割 捨的,喜歡的,驚喜的,重要的,默默的,想

為什麼會選擇以展覽形式呈現 ?


展覽及活動專訪

39

1

1. 李 瑾倫(Chinlun Le e) 英 國皇 家 藝 術 學院畢 業,主修 插 畫。 與 李 瑾倫工作 室 大 家 庭

會選擇展覽形式,其實是自己個性「懶 」 ,之前

為與作品產生感情,不忍心去定價,已經無法以

沒有想過要做展覽,是因為這次的邀請機會。

金額衡量價值,反之以送給欣賞的人會更開心。

雖然沒有特定計劃怎樣實行,但所獲得的超乎預

而出版書籍則不是談定價這件事,我常認為創

期,有很多驚喜,暫時忘記品牌和商店的事,能

作是透過不同形式去表達自己對世界和事物的解

回到最純粹的創作,好好面對這創作的三個月。

釋,而書籍是媒介 、是工具、是方式,去拉更

旅行並不是了不起的事情,過程卻讓我感激地有

多的人與我成為一夥人,有同理念,有同興趣,

機會重新看看自己,有機會再讓自己變更強壯,

所以我沒有以商業去計算所做的事情 。

這樣的感覺很喜歡。除此之外,很感謝伙伴們 能讓我像拋妻棄子似地專心出走畫畫,簡單地拿

明天會擺出來一系列《尋貓啟事 》 (還在創作的

著一疊紙和水彩。

繪本)的明信片商品,這批明信片的印製則是有 著使命感,希望藉由「尋貓啟事」來喚醒人對街

共同照 顧曾經 無家 的 毛 孩。專 職 插 畫、工作 室 品 牌撥 撥 橘 與 本東 倉

作品與商品是如何拿捏及取其平衡 ?

信片上喊口號,而是用圖畫安靜的力量來讓人注

庫 等 商店 經 營,多 將 生 活中動 物入 畫,藉由插

貓 / 社區貓 / 家貓 / 迷路貓的關注。並不是在明

對我而言印成商品的選擇方向有幾點:1. 非常喜

意貓的面孔與神情,與貓有連結,於是進一步

理 想 期 待,期 待 插 畫 與

歡的也相信有很多人喜歡的 。2. 喜歡也有一些人

注意我期待可以引導到的主題 。

文字力量可以 改 變 世界

喜歡。3. 喜歡但欣賞的應該不多 。

畫 語言 詮 釋 對 世界 的

一 點 點。

能聊聊這三個月在歐洲的創作過程 ? 和有趣的

繪 本作品 翻 譯 有多國 文 字,書 本出版 持 續中。 臺 北出生長 大,現 居 高 雄。

我是以作品為主,商品為輔,在作品裡挑選能變 成商品,並沒有刻意去規定,而無法賣原作是因

事情嗎 ?


40

展覽及活動專訪

在這三個月裡,每天都會迫不及待出門,想要很 認真 地觀察,會 從早上 11 時前開始走一 整天, 大致會訂一個方向,接著棋盤式地走,故意繞 進各種巷子,能遇到甚麼就甚麼,最後拍照下 來 。走路的時候會一直有個聲音與自己對話,比 方說,當我遇到你的時候,心裡會默念:如果將 你畫下會是甚麼顏色 ? 用力記住對方穿的衣服, 尋找有趣的部分,然後再反問自己為什麼覺得有 趣 ? 這過程像是喃喃自語 。當一天下來,回到 住所,有些自以為白天看過一定會記得的東西, 在再次翻閱照片時,其實都早已忘記,幸好有拍 下來,所以很多時候所拍的照都不是只為了尋找 繪畫主題,更像紀錄 。 「今天結束後最想要畫甚 麼 ?」這是給自己的功課,開始畫的時候不會完 全對照相片,先很仔細地在心裡想一遍,再讓圖 像慢慢朦朧地進來 。 大概每天如是,有時候覺得在外面走路的時間比 畫圖的時間更重要,都會走到滿足才回去 。甚至 到睡覺時還會想,今天還有怎樣的景物和顏色很 深刻很想畫,例如這張「清潔隊員制服 」 ,原本 周圍有很多雜物,但只挑這部分來畫,這是巴黎 清潔工人的背心局部,我對這個黃色印象非常深 刻。 也很喜歡巴黎的藥妝店,雖然每個藥妝所擺放 的東西不一樣,但一定會在櫥窗擺放梳子,法國 梳子很有名,他們會把梳子放在一塊大板子上排

2

得很漂亮,不停地想怎樣能把這些井井有序的梳 子完整地畫出來 。在畫第一張「梳子」時,無論 怎樣畫都無法表現新梳子的盛大感,於是展開第 二張,卻發現永遠都無法畫出很整齊的刺,最後 我放棄了,然而心裡有把聲音繼續說:「妳畫完 了嗎 ?」另一把奇怪的聲音回答:「對,我畫完 了。」曾經有個朋友問,怎樣去判別圖畫的完成 度 ? 怎樣才算是完成或可以呈現 ? 是不是就等 於畫得越仔細 ? 對我而言是一種感覺,有時候 感覺再畫下去也就那樣,不要再勉強了。 3


展覽及活動專訪

41

4

這張「咖啡桌面 」是跟英國的朋友看完設計展

為 什 麼 這 次 與 以往 不 同 , 多了 動 物 以 外 的 景

後,選坐在木頭吧臺喝著咖啡,在侍應服務的時

物?

候拍下照片,畫完後發現,桌上的每樣東西剛好 都只有一個,像是煮咖啡的人、朋友和我,都是

其實這些東西常在腦海裡,只是沒有畫出來 。

獨立個體,那一刻會相聚一起,下一刻又會再次

有一陣子會決定不了自己的方向,對過去五年所

離散,不知之後還能不能再一起,彷彿是一種不

做的事情快要麻痺,很想要跳出來,幸好伙伴

清楚的關係,有距離又似乎很親近。

們都很支持說:老闆妳趕快去旅行!所以就有了 三個月可以非常專心的時間 。剛開始還設定說:

2. 《 清 潔 隊員制服 》 3. 《 藥 妝 店梳子二》 4. 《咖 啡 桌面 》

那時居住的地方養了一隻叫 Jack 的狗,剛認識的

好!我要完成的事情是,眼睛不要再只看著動物

時候完全不理我,無論怎樣推牠都沒有反應,後

了,應該要好好看看動物以外的世界是怎樣,卻

來去阿諛奉承牠,現在變成很好的朋友,然後每

看到最後還是會回到動物裡。

天會在畫中「Jake 在廚房 」這個地方很開心地 等我,於是很想把這個地方記下來,用筆去解釋

當時住在巴黎的十六區 11 樓,在頂樓上能遠眺

一遍,當時只拍下這個景,然後在圖畫上把 Jack

到全景的巴黎鐵塔,內心想著如果孩子們(小動

置入,在實際的景物裡省略一些對畫面不重要的

物們)能擠在這邊有多好,幻想著為牠們拍大合

東西,我只想畫出只有牠的感覺 。

照的樣子是怎樣 。 「一起去威尼斯」這是一列開


42

展覽及活動專訪

5

6

往威尼斯的火車,原本背景空無一人,也想把牠們畫進去 。 不過這次畫圖之旅最驚訝的部分, 「自畫像 」是這次旅行才開始畫,是從 畫一張與狗狗 Tony 合照才開始畫的,想仔細看清楚自己,結果並沒有太成 功。 其實街貓是我們動物協會一直想要照顧的貓,牠屬於社區,住在附近,自 由的來自由的走,我們不要街貓對我們太好,牠們能繼續保持一種能自足 的野性,生病的時候讓我們把藥放進食物裡吃得到就好 。我很喜歡鹽埕 區(本東倉庫與灰灰商店的所在地) ,覺得是高雄最有友善動物的區域,甚

7


展覽及活動專訪

43

至覺得在那區貓真的不需要結紮,因為有些結 紮完的貓會喪失戰鬥力,不過這區的夭折率還是 很高,比如野狗、天生的疾病、環境等,所以 牠們的壽命不會很長,剛出生的幼貓還是會找不 到食物,居民不會對牠們怎樣,但牠們就是會夭 折,聊動物是讓我最開心的事。 每次遇到孩子們離開會如何渡過 ? 回想養的第一隻狗狗過世後,開車的路上想著車 撞過來就算般傷心,然後半年以內都無法去面對 認識牠的人,假如你認識牠但不知道牠已經去世, 我卻很清楚牠已經不在了,會忍不住在旁邊哭, 經歷很多次後,現在不會了,就是必須要渡過。 對這次展覽有甚麼期許嗎 ? 相信每個人看圖時所讀到的都不同,觀眾會在 圖中尋找與自己的相似點,可能當下會讓他們沉 思,產生一些想法,我們也不可能會知道那些是 甚麼,但就是隨意地讓他而去,不強求緊密的關 係,單純默默的力量就是我想要的 。我發現會喜 歡我作品的人同樣會喜歡動物外,他們就像是潛 在水底我也不知道是誰,是比較害羞 、比較安 靜的一群,然後久久出來跟我說:「我一直都有 在關注你的圖畫 。」 展覽結束後 ,未來有甚麼計劃嗎 ? 也因為這次,想要計劃未來每年都留些時間出走 與自己獨處,這很重要 。明年的計劃或許還是 以歐洲為主,但其實很想去非洲畫動物,目前來

5.

看似乎還不能實現,但期待有一天可以有段日子

《 Jake 在 廚房》

(一個月)在那邊 。

6. 《巴 黎 鐵 塔 前合 照 》 7. 《一 起去威 尼斯》 8. 《自畫 像 》

8


44

展覽及活動專訪

碎片是生活的延伸 ──羅婉儀

1

文/攝影 : 施援程

婉儀的文字不易明白,很多時我要反芻再反芻 才能消化。她的字精簡,突然接上或斷句,文 字對話時,一句 A,一句 B,沒有開關引號冒號, 要很集中的看才分清楚是誰在說,說什麼 。 「物 質生活──羅婉儀的繪畫碎片」展覽由前期、佈 展及撤展,我都有參與其中,但在寫這篇文時, 才想到,還有一些沒有細看,甚至沒有看到,只 能從相片中翻看 。她的作品細細碎碎,白白灰灰 矇矇,看似簡簡單單,實際複雜而細密,要閱 讀實在要花不少時間 。

2

木箱、貝殼及爛碗等,畫了很多幅不同樣的鉛 實際我沒有問太多,差不多是沒有問過任何作品

筆畫,大的細的,正面側面,一個或二個或三

的事,當然她已經對我說了很多,她作為老師或

個 。做了不同的質感,有紙 、鋁、鋁片、銀箔

者是覺得與共事的人,需要把東西解釋得很明

及陶瓷等 。都是在重複不同形態及面向,硬的軟

白,需要我了解 。如果作為一個觀眾,我覺得

的陰的陽的黑的白的 。

我知道太多了,甚至乎在「對話 」系列裡,有以 中或英文字於回收木上做的作品,這些她對藝

近年她的作品轉向在訴說生活,瑣碎又片段,很

術 、繪畫和生活的理 解或 記載裡,C、W 及 CW

多回憶,有關父親及母親,另一些不想說不想

應該就是我吧! 我沒有問是否在寫我,為何要

提的事情,會裝在透明的玻璃瓶裡,這些已經

給我化三個簡稱,是因為她記載的人物裡稱號沒

燒為灰燼的灰及碎片,是一些文字、信件、草

有重複,可實際人物都是重複,如她畫的檸檬、

稿、木塊及鐵枝等,盛載著過去的情感,封存


展覽及活動專訪

45

之始,很可惜是我們都是到了一定年齡才懂這回 事。 我很喜歡檸檬系列,包括鉛筆畫的說明「一天, 我在一些檸檬前坐下來並開始繪畫 」單純這句直 白的話語,簡單到不得了的話,就覺得純粹是如 此珍貴,但我們又不懂掌握,為何要做一些以為 很驚天動地的事情,才覺得是作品? 為何不能 用一支筆畫好一幅畫 ? 生活本來就是平淡,可 3

1, 2 .

以好實在的反應出來 。從小我們被灌輸了一種生 在瓶子裡,有些話不必說出口或做得太白,但如

活模式,被虛浮及誇張帶領,但又大部份人做

同自身重要的經歷一樣,有必要成為作品展示出

不到,活在幻想與崇拜角度裡,永遠追求。我

來 。時間與消逝已成為婉儀拿捏得最好的創作,

覺得 80 ﹪的主流廣播媒體宣道的事情都有問題

「(我保存)爸爸的毛衣 」 、 「(我以為)我長大了

甚至錯誤的,無非是要帶出價值觀(地區傳統流

會穿上媽媽的高跟鞋 」 、 「封存的高跟鞋 」及「爸

傳,但大部份都被現代扭曲) 、消費、炒作及話

爸的工具 」這幾件作品,或許人物已經不存在,

題,令大家日子看似不要這樣沉悶,令大家心煩

或許事情已經不復回,物件有意或無意中保存,

氣躁 。婉儀的作品有生活質感,簡單小件很多

我們有時也不為意,到了整理時才發現時間會成

白,放在澳門藝術博物館三樓的展場裡,感覺分

重 生(系列)

為最好的證明,這些將父母的隨身物再創作再

散又細碎,在大部份展示效果要以大幅一堆的視

灰燼 玻璃樽

詮譯,擺佈在展場重要的位置,是對家的想象,

覺效果來吸引之下,有與眾不同之別 。作品散亂

構建生活上的大小事情的支柱,也是自己生命

但整齊,有高有低,燈光特意不打在畫作上,而

對話 鉛 筆 米 紙 丙烯 凝 膠 回收 木 大小尺寸不定 2 0 14 ~ ( 進行中) 3.

大小尺寸不定 2 0 1 2 ~ ( 進行中)


46

展覽及活動專訪

4

是用來作一個氣氛點綴之用,觀眾一定要走到前 方才能看清作品,遊走之間,細細閱讀,有令人 心情靜下來之感。

5

展覽是一個令觀眾可以閱讀藝術家作品的場地, 是一個令藝術家將作品重新整理的地方,作為一 個以做作品為日常的人,於工作室的展示效果,

4.

這種不經意的擺放,我覺得才是婉儀作品的最好

羅 婉 儀 在 香港、意 大 利、英 國 修 讀 設 計及藝

展出,有著最真實又隨性的舖排,不特別的作分

的 創 作以 鉛 筆 繪 畫和 視 覺 人 類學 為 核心,

類,交錯重疊,光線空間感覺,比空洞冷冰的展

題 材關 係 著文字圖 像、陳 舊文物;她 的書寫

場溫暖得多 。 「物質生活 」是表像詞語,表達生

術;現從 事 藝 術 創 作、寫作及教學工作。她

議 題 關涉 藝 術與 文化、女 性 主義 和口述 歷 史。她曾在 香港 明報發表有關藝 術與 生 活

活態度及模式,卻又把內心收藏,或者其中有隱

的文章,其中76篇結集出版《文字.繪畫》,

喻,不直接的剖白,如鎖匙模樣的鋁片在玻璃器

藝 術 家 的 2 1封信》、《 房間》、《一 冊女書

其他書 籍 有:《 穿越 世 紀 的 情書:寫給巴 黎

瓶之內保存,隨著時間氧化,猶如生命隨時間消

筆 記:探尋中國 湖南省 江 永 縣 上 江 墟 鄉 女

逝而殘舊退色,往日的所有心頭及所思所想,也

舉 辦 個 展 及參與聯展。現任 教 於澳 門大學

只不過是過去的痕跡 。

書》等。她曾於澳 門、香港、臺 灣、英 國等地 教 育學院。


展覽及活動專訪

6

7.

5.

6.

左:(我 以為)我長 大了會穿上 媽媽 的高跟鞋

無 論是家 或是 工作 室,

鉛筆紙本

其實已 經 可以 成 為最 好

5 0 x 7 0 cm

的展 示空間,日常 婉 儀

2 0 14

也是 整 齊 的 排列 作品, 作 為最 好看的家具品。

右:(我 保 存)爸 爸 的 毛衣 鉛筆紙本

7.

5 0 x 7 0 cm

展出的空間 結 構及枱 都

2 0 15

是 參 考 婉 儀 的工作 室 而 做出來,但 之間的 溫 度

下:一 些 鎖 和匙(系列) 鋁片 凝 膠 回收 木 玻 璃 瓶 水 大小尺寸不定 2 0 15 -2 0 1 6

總 是 有很 大 的 差 距。

47


48

展覽及活動專訪

牛房兒童藝術樂園2 0 1 6 ──影話戲 回歸純樸嬉戲 , 編織孩子想像力的故事

文 : 李卓媚 攝影 : 施援程 受訪者 : 麗香-麗/ G o o - G 訪問 : 李卓媚- L

1

「 踩 ! 踩 ! 踩 」 追 逐 影 子, 與 她 共 舞, 光 的

國,而「影話戲 」除了可以訓練肌力和創意外,

聚焦讓每個人能化身成為操縱影子的最佳表演

需要空間不大,一面牆,一個手電筒,幾張廢紙

者。傳統藝術中「影子戲 」歷史上與宗教和靈

/運用身體,兩三個觀眾,即便在家裡天天都能

魂有密切關係,也用於心理治療,透過直線投

上演鬼馬的連續劇 。

射照見自己,分享彼此世界。 麗香和 Goo 從檳城來的兩位導師,以「影話戲 」 孩子像黏土,對於環境和家庭的影響通通照單全

作為工作坊,透過一連串兒童想像力開發,簡單

收,生於電子產品和流行文化風行的速食年代,

的表演技巧和演出,讓大家無負擔地接觸表演

前輩常說:「現在小朋友真幸福,以前哪有這麼

藝術 。

多高級 娛 樂 ? 都是 打打 球,跳 跳 橡 皮筋 ...... 」 關於「幸福 」 ,現在的孩子真的幸福嗎 ? 憶起童

L:當初是如何發想「影話戲 」工作坊 ?

年,回鄉時,的確憑著簡單的集體遊戲便滿足 良久,笑聲不斷,在城裡,跟鄰居小孩很親近,

麗:我們早前在 檳城做 用塑料 為 材料 的影子戲

在大廈走廊到處亂竄。現在能給小孩用力跑的

(G 負責操作偶,麗負責美術設計) ,一直堅持用

空間越來越少,公園坐落著一式一樣的塑膠地

廢材再利用的觀念創作,後來 Cora(施援程 策

和塑膠設施,家長不願走路想著難以找來的停

展人 )得知演出,加上去年有在牛房教環保藝

車位,又怎能怪孩子全心投入在局限的螢幕裡 ?

術,便邀請我們參與這次關於兒童表演的展覽項

與 其限制小孩,不如親身 做 起 戒掉機 不離手,

目。

簡單陪伴,多花心思築起屬於孩子們的理想王


展覽及活動專訪

49

2

麗:跟「影子」嬉戲是與生俱來的天性,加上製

(滿足小孩渴望在地板畫畫的慾望) ,小孩都很迅

陳 麗香(左):馬來西

作簡單,舞台和紙卡全是撿回來改裝,很想推動

速地從碗變成兔子,從格子盒變成五層巴士(本

亞,檳 城。畢 業 於國 立

家長把這些概念帶回家。

來想畫 100 層) ,從水瓶變成救火車(水聯想起

1.

臺 灣 藝 術 大學美 術系。

救火 ) ,我們再負責把設計臨摹和剪出來,引導

創 作 方向為 裝 置藝 術、 攝 影、繪 畫、影子戲 表 演 等多元領域,除 此之 外也參與一 些社區藝 術

L:介紹一下工作坊內容和實際上課情況 ,過程

G +麗:上 課 方 式分為 小班( 4.5-7 歲 ) 和 大 班

計 劃,比如以學習與實 踐 場 域 的藝 術 家 駐 村 計 劃 及 給 予青少年 在 地 學

G:以表演和故事為前題,從物件延伸到創造角

習的 社區計 劃。

色與自己對話,把兒童的想像世界搬出來,再以

吳 專選(右):馬來西 亞,檳 城。喜 歡 在物 件 的身上 找故事。近 年 來,專注 於偶 劇 劇 種 的 探 索,致 力挑 戰 偶 的可 能 性。曾向當地 和英 國 偶師 們學習不同形式、 當代 與傳 統 的 操 偶方

的兒 童 戲 劇 教學訓 練。 2. 影 話戲有一場 開幕 演出 及兩場 公 開演出。

( 8-10 歲) :

接龍形式將大家的故事合而為一 。我們設計很多

小班思維比較單純,唯獨有一名學生設計了一把

熱身遊戲,比如「想像課 」:訓練小朋友對「看

槍,直接槍殺動物來解決問題,我們從旁引導,

見 」和「看不見 」的想像,傳遞小球,從一顆

教導不能如此暴力,把沒邏輯的地方用反問方式

珍貴而真實的球到球累了消失成假想的球,引導

讓小孩重新想像,最後演變成:白兔用筆在畫畫

「看不見 」的存在。

不小心掉到洞裡去,撿回來時拿錯槍,引起火 災,救火車出現 ......

式,也曾參與「 洪 姐 姐 工作 室 」,為 期 三個月

他們親自為每個角色串連成一個故事。

中有難忘或困難的事嗎 ?

麗:過程中小朋友很可愛表示:「我看得見它,我 看得見它!」小心翼翼地把球捧在手上。接著是

大班會相對需要挑戰性,我們先建立主題,採

「物 件 延伸 」:從一 些 物 件,像 鉛 筆盒、鐵 尺、

取討論形式,以熟悉的人和動物相處議題作出

碗等等,設計成全新的物件,直接描繪在地上

發:假如我們是住在森林的動物,人類把我們的


50

展覽及活動專訪

3

家夷平發展,失去住處該怎麼辦 ? 他們會過於

開始會對學生爬上爬下玩 ipad 感到沮喪,上課

誇張,設計殺人和報復情節,即使復仇和戰爭實

時間緊湊,表演課既要活潑,又要收放自如地自

際發生著,但我們不能支持,要指引他們怎樣能

律表演,堅信故事真實發生才會成立,還好他們

柔化解決問題,後來他們提出把人類房子推去垃

記性過人能牢記所有流程和物件的故事順序,其

圾堆的想法,讓他們體驗同等生活再來協商把森

間我們請教了在兒童教育有經驗的 Bonnie 老師

林還給我們,最後大家共融生活 。

(梁慕貞 ) ,她給了一 些很 好的建議,尤其「溝 通」 ,有些學生會過於活躍干擾到別人,累積多

3. 在兩位 導 師 輔 導 下,小 朋友 即 場 做 影 話戲。起 初還 擔 心 在 短 短 時間內

雖然這些故事不可能在現實發生,但在孩子們邏

次後我們以嚴肅語氣告訴他後果和嚴重性,練習

輯是成立的,學習目的是互相尊重和溝通 。

不同場合該有的配合;有些學生會反駁你所說的

後發 現 小朋友 的大 膽 及

話,以叛逆的態度挑戰你,說:「我給你十塊,

自信是 大 人 應 該 要 學習

G +麗:其實每個階段都有需要克服的問題,剛

你讓我出去 ...... 」但 這些使壞都只是想得到別

是 否真的 能 做 演出,最

的,在他們 心 裡 是 沒有 不成 功 的。


展覽及活動專訪

51

人關注,我們調整過後讓他來當小幫手,給他

格和方向會比較一致;檳城則是開放性,有甚麼

責任,理解並鼓勵,後來他與同學的關係也轉

展甚麼,連續舉辦的展覽會有性質和形式上差

變了,會分享零食和幫別人綁鞋帶,從而產生友

距,容易導致看展體驗參差,另一種有明確定位

誼,最後學生們都能超出意料從頭到尾把作品完

的,就會做一列系差不多的展覽。

成。 L:你們平常 會做 兒童相 關 的 事情 嗎 ? 未 來會 L:經 過 這 次 接 觸 到 的 小 孩 跟 家長 , 與 馬 來西

繼續嗎 ?

亞有甚麼差異嗎 ? G:因為偶戲關係,我會接觸比較多小學生和中 麗:兩者地區的小孩沒有太大差異,如果要歸納

學生,幼兒反而是第一次,也是第一次除劇場創

成兩種,一種是偏向城市:習慣活在屏幕裡資訊

作以外我和麗香教學的第一次合作。之前在吉隆

很快,容易沒耐性和接觸到暴力,講一些遊戲術

坡參加了「兒童戲劇教學」的課程,過後有幫忙

語之類;另一種是偏向鄉鎮,會有明顯差異。其

當助教,但當時覺得自己無法處理學生的問題,

實澳門家長蠻用心的,而且都很年輕生小孩,還

試過幾種方法,就是找不到與孩子溝通的更好方

以為是他們的弟弟妹妹,在檳城晚婚或不結婚很

法,後來只專注在偶戲上,這次工作坊讓我看見

常見,就算生也只會生一個 。

小孩的率直,回想過去很多事情是自己複雜化, 也提醒起與小孩相處是很愉快的時光,思考接下

L:在檳城多見這樣的藝文活動或平台嗎 ? 麗:有類似的,目前規模很小。不同於牛房有固 定班底的策展人去運作,每年有固定規劃,風

來會繼續做與兒童相關的事情 。






56

牛房倉庫2015年1-4月活動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