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黃昏的貓頭鷹》線上試閱

Page 1

目 次 「臺灣研究先行者」序言 ........................................................................ iii 圖版目次 .......................................................................................................... xi 前 言 臺灣社會科學的伏流 ............................................................... 1 第一章 從汐止到東京:家庭背景與成長經驗(1906 1928) .... 21 陳德星堂中的陳紹馨 ............................................................... 22 汐止陳家的發展 25 陳定國的政治與經濟事業 ..................................................... 30 宗族的思索 .................................................................................. 41 乙未世代的 1920 ....................................................................... 45 新生學會 55 第二章 社會的探求:東北帝國大學時期(1929-1936)........ 61 東北帝國大學學風.................................................................... 62 日本社會學史中的新明正道 ................................................ 67 東北帝大時期的學術活動 ..................................................... 72 德國社會思想研究 84 作為社會學前史的市民社會思想 92 歷史化現代性:東北帝大時期的學思遺緒 ................... 99 返臺 .................................................................................................103

viii  不待黃昏的貓頭鷹 第三章 從臺灣而生:殖民末期的學思(1937-1945) ............109 殖民末期的臺灣文化社群 110 《民俗臺灣》與民俗學思想 ................................................122 《陳夫人》與臺灣文學場域的爭鬥 .................................135 語言與家族生活:俚諺研究 ................................................146 從民俗學到俗民社會:殖民末期學思的遺緒 150 第四章 繼往開來:從帝大到臺大(1945-1951) ......................157 最好的時光 ..................................................................................158 從奴化論爭到二二八 ...............................................................164 臺灣文化協進會與《臺灣文化》 ......................................168 死亡現象的社會學 175 人類學傳承與瑞岩調查團 .....................................................182 新學術體制的確立....................................................................191 第五章 到經驗主義之路:與美國社會科學的交會 (1952-1958) ............................................................................195 美國之行與學術轉向 196 美國連結與社會調查的開展 ................................................205 臺灣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 .....................................................223 生育調查與世界人口問題 .....................................................234 到經驗主義之路 244 第六章 〈實驗室〉臺灣(1959-1966) ..........................................251 學術生涯的開展 ........................................................................252 美國「中國社會」人類學的開展 ......................................257

目 次 ix 臺大社會學系成立....................................................................263 省通志稿與臺灣史社群 ..........................................................272 〈實驗室〉臺灣 278 離世 .................................................................................................287 結 語 不待黃昏的貓頭鷹 ....................................................................293 對陳紹馨的遺忘與再發現 .....................................................294 陳紹馨學思的當代意義 ..........................................................310 後 記 317 附錄一:陳紹馨簡譜 323 附錄二:陳紹馨著作 327 附錄三:陳紹馨紀念及評述文獻目錄 ...............................................333 附錄四:訪談一覽(含面訪、電訪及電郵通信) .......................335 圖版出處 ..........................................................................................................337 徵引書目 ..........................................................................................................339 索 引 ..........................................................................................................353

前言 臺 灣 社 會 科 學 的 伏 流

2 不待黃昏的貓頭鷹 陳 紹 馨 ( 1 9 0 6 - 1 9 6 6 ) 在 臺 灣 的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中 具 有 非 常 特 殊 的 地 位 。 他 是 臺 灣 史 、 民 俗 學 與 人 類 學 、 社 會 學 、 人 口 學 、 人 文 地 理 學 以 及 哲 學 等 的 臺 灣 人 先 驅 , 曾 參 與 創 辦 第 一 份 臺 灣 人 廣 泛 參 與 的 文 化 雜 誌 《 民 俗 臺 灣 》 、 帶 領 臺 灣 戰 後 第 一 個 原 住 民 研 究 的 田 野 調 查 團 , 很 早 關 注 到 荷 治 時 期 臺 灣 歷 史 以 及 進 行 嚴 謹 的 城 鄉 社 會 調 查 , 最 早 進 行 死 因 分 析 以 及 社 會 階 層 化 與 都 市 化 的 研 究 , 也 是 戰 後 漢 人 社 會 研 究 最 早 期 的 推 動 者 。 就 臺 灣 哲 學 的 系 譜 而 言 , 他 與 洪 耀 勳 ( 1 9 0 3 - 1 9 8 6 ) 、 廖 文 奎 ( 1 9 0 51 9 5 2 ) 等 人 均 為 臺 灣 最 早 從 事 西 方 思 想 研 究 的 學 人 ; 與 戴 炎 輝 ( 1 9 0 8 1 9 9 2 ) 、 楊 雲 萍 ( 1 9 0 6 2 0 0 0 ) 與 黃 得 時 ( 1 9 0 9 1 9 9 9 ) 等 人 也 是 最 早 從 事 臺 灣 歷 史 與 文 化 研 究 的 世 代 。 戰 後 他 與 李 濟 ( 1 8 9 6 1 9 7 9 ) 、 董 作 賓 ( 1 8 9 5 1 9 6 3 ) 等 人 創 辦 臺 灣 大 學 考 古 人 類 學 系 ,並 與 龍 冠 海( 1 9 0 6 1 9 8 3 )等 人 創 辦 臺 灣 大 學 社 會 學 系 。 兩 系 創 辦 過 程 中 , 他 是 唯 一 的 本 省 籍 學 者 , 在 外 省 籍 學 者 主 導 臺 灣 人 文 社 會 學 科 發 展 的 時 代 獨 樹 一 幟 。 陳 紹 馨 在 世 時 學 術 能 力 也 廣 受 國 外 學 者 讚 譽 : 1 9 3 0 年 代 於 東 北 帝 國 大 學 求 學 以 及 擔 任 助 手 的 時 期 , 受 到 老 師 , 也 就 是 曾 任 日 本 社 會 學 會 會 長 的 新 明 正 道 ( 1 8 9 8 1 9 8 4 ) 極 大 的 讚 譽 , 認 為 他 如 果 繼 續 留 在 日 本 , 應 當 可 以 在 戰 後 成 為 重 要 大 學 中 獨 當 一 面 的 學 者 。 1 戰 後 在 政 治 與 文 化 體 制 徹 底 轉 換 下 ,他 很 快 轉 換 以 流 暢 的 中 文 與 英 文 寫 作 , 並 得 到 美 國 學 術 與 開 發 機 構 的 信 任 而 緊 密 合 作 , 接 上 美 國 社 會 1 見 新 明 正 道 , 〈 陳 紹 馨 博 士 の 逝 去 を 悼 む 〉 , 《 社 会 学 研 究 》 28 期 ( 1967 ) , 頁 100 101 。

前言 臺灣社會科學的伏流 3 科 學 界 正 在 開 展 的 學 術 典 範 。 他 在 1 9 5 0 至 1 9 6 0 年 代 對 臺 灣 社 會 變 遷 與 人 口 的 研 究 得 到 包 括 美 國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人 類 學 者 傅 瑞 德 ( Mo r t o n Fr i e d , 1 9 2 3 1 9 8 6 ) 、 英 國 人 類 學 者 傅 利 曼 ( Ma u r i c e Fre e d m a n , 1 9 2 0 1 9 7 5 ) 以 及 美 國 普 林 斯 頓 大 學 人 口 學 者 陶 柏 ( Ire n e B . Ta e u b e r, 1 9 0 6 - 1 9 7 4 ) 等 重 量 級 學 者 的 稱 許 , 而 被 認 為 是 臺 灣 最 具 代 表 性 以 及 最 具 國 際 影 響 力 的 社 會 科 學 學 者 之 一 。 2 隨 著 1 9 9 0 年 代 臺 灣 民 主 化 , 本 土 意 識 抬 頭 , 作 為 第 一 位 臺 灣 人 社 會 學 博 士 , 陳 紹 馨 的 名 字 不 斷 出 現 在 各 類 回 顧 臺 灣 歷 史 重 要 人 物 的 書 寫 。 3 當 時 臺 北 縣 立 文 化 中 心 也 在 前 縣 長 尤 清 4 任 內 於 陳 紹 馨 母 校 汐 止 國 小 為 他 樹 立 銅 像 ( 圖 1 ) , 以 表 彰 其 歷 史 地 位 。 2 見 M o r t o n F r i e d “ C h i n a ” , i n J o s e p h S R o u c e k ( e d ) , Contemporary Sociology. ( N e w Yo r k :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 L i b r a r y, 1 9 5 8 ) , p p . 9 9 3 1 0 1 2 ; Maurice Freedman. “Sociology in and out of China”,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13:2(1962), pp 106 116 。 1966 年 陳 紹 馨 因 病 無 法 出 席 原 定 擔 任 社 會 科 學 部 門 主 席 的 亞 洲 太 平 洋 學 術 會 議 時 , 陶 柏 即 表 示 : 「 大 會 以 發 表 陳 紹 馨 教 授 論 文 為 榮 。 」 關 於 這 段 記 敘 , 見 陳 奇 祿 , 〈 序 〉 , 收 錄 於 陳 紹 馨 ,《 臺 灣 的 人 口 變 遷 與 社 會 變 遷 》( 臺 北:聯 經 ,1979 ),頁 1 3 。 3 這 些 書 籍 包 括 張 炎 憲 、 李 筱 峯 、 莊 永 明 , 《 近 代 臺 灣 名 人 誌 》 ( 臺 北 : 自 立 晚 報 出 版 社 ,1987 );財 團 法 人 臺 美 文 化 交 流 基 金 會 ,《 島 國 顯 影 》 ( 臺 北 : 創 意 力 , 1999 ) ; 晏 山 農 、 范 燕 秋 、 陳 純 瑩 , 《 臺 灣 放 輕 鬆 學 術 臺 灣 人 》 ( 臺 北 : 遠 流 , 2002 ) 。 4 尤 清 的 父 親 尤 水 得 是 陳 紹 馨 在 高 雄 大 樹 經 營 統 嶺 農 場 時 的 得 力 幹 部 , 尤 清 在 臺 北 就 讀 大 學 時 常 出 入 陳 家 , 也 自 陳 是 從 陳 紹 馨 處 認 識 到 韋 伯 , 才 立 志 留 學 海 德 堡 大 學 。 設 置 銅 像 並 非 針 對 陳 紹 馨 : 縣 立 文 化 中 心 針 對 包 括 楊 三 郎 與 杜 聰 明 等 十 多 位 臺 北 縣 出 生 的 重 要 歷 史 人 物 就 讀 小 學 之 處 設 置 銅 像 。 尤 清 訪 談 。

4 不待黃昏的貓頭鷹 圖 1:汐 止 國 小 之 陳 紹 馨 銅 像( 上 ), 其 說 明 牌 上「 不 要 輕 易 相 信 未 經 科 學 證實的事物」為陳紹馨遺言(下)。

前言 臺灣社會科學的伏流 5 然 而 另 一 方 面 , 陳 紹 馨 在 臺 灣 社 會 科 學 界 的 實 質 地 位 經 歷 非 常 複 雜 的 變 化 。 如 同 黃 應 貴 所 指 出 , 陳 紹 馨 從 未 成 為 臺 灣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界 的 主 流 , 而 是 影 響 綿 長 而 深 遠 的 伏 流 。 5 陳 紹 馨 的 研 究 雖 然 在 他 在 世 時 引 起 國 外 學 者 注 意 , 卻 沒 有 在 臺 灣 引 起 同 等 關 注 , 更 從 未 有 機 會 真 正 領 導 系 統 性 的 學 術 運 動 。 甚 至 到 今 天 , 他 的 形 象 仍 停 留 在 本 土 研 究 的 提 倡 者 , 而 非 臺 灣 現 代 社 會 科 學 的 創 建 者 。 他 從 過 世 到 1 9 8 0 年 代 為 止 幾 乎 被 臺 灣 學 界 徹 底 遺 忘 , 之 所 以 能 維 持 伏 流 的 地 位 主 要 來 自 生 涯 最 後 的 著 名 短 文 〈 中 國 社 會 文 化 研 究 的 實 驗 室:臺 灣 〉( 以 下 稱〈 實 驗 室 〉); 由 於 其 出 版 正 值 臺 灣 史 與 人 類 學 社 群 展 開 在 地 社 會 研 究 的 時 刻 , 為 當 時 仍 受 冷 落 的 臺 灣 研 究 提 供 正 當 性 , 因 而 在 關 心 臺 灣 文 史 的 師 生 間 緩 慢 流 傳 。 該 文 最 早 的 迴 響 出 現 在 人 類 學 界 : 1 9 6 5 年 臺 灣 人 類 學 界 開 始 進 行 漢 人 社 區 的 研 究 , 陳 紹 馨 同 時 期 的 人 類 學 者 凌 純 聲 ( 1 9 0 1 - 1 9 7 8 ) 、 衛 惠 林 ( 1 9 0 4 - 1 9 9 2 ) 6 與 學 生 輩 的 李 亦 園 ( 1 9 3 1 2 0 1 7 ) 都 認 為 這 篇 短 文 提 供 重 要 的 理 論 基 礎 , 7 後 5 伏 流 這 個 比 喻 來 自 黃 應 貴 回 顧 戰 後 臺 灣 人 類 學 發 展 時 對 陳 紹 馨 的 描 述 , 筆 者 認 為 相 當 貼 切 。 黃 應 貴 , 〈 光 復 後 臺 灣 地 區 人 類 學 研 究 的 發 展 〉 , 《 中 央 研 究 院 民 族 學 研 究 所 集 刊 》 55 期 ( 1984 年 6 月 ) , 頁 105 146 。 6 凌 純 聲 與 衛 惠 林 對 這 篇 文 章 的 態 度 , 見 衛 惠 林 , 〈 悼 念 陳 紹 馨 先 生 〉 , 《 中 國 民 族 學 通 訊 》 6 號 ( 1967 ) , 頁 11 。 7 李 亦 園 就 讀 臺 大 考 古 人 類 學 系 時 以 及 畢 業 後 主 要 追 隨 李 濟 , 但 也 受 業 於 陳 紹 馨 , 日 後 更 曾 多 次 表 達 陳 紹 馨 〈 實 驗 室 〉 一 文 對 他 從 事 臺 灣 以 及 東 南 亞 漢 人 社 會 研 究 的 啟 發 。見 黃 克 武 ,《 李 亦 園 先 生 訪 問 紀 錄 》( 臺 北: 中 研 院 近 史 所 , 2005 ) , 頁 56 。 2009 年 的 訪 談 中 , 李 亦 園 再 次 強 調 陳 紹 馨 的 概 念 可 以 界 定 臺 灣 研 究 在 國 際 漢 學 研 究 的 定 位 。 見 耿 立 群 , 〈 漢 學 推 手 二 十 載 李 亦 園 院 士 與 蔣 經 國 基 金 會 〉 , 《 漢 學 研 究 通 訊 》 28 : 3 ( 2009 年 8 月 ) , 頁 48 53 。

6 不待黃昏的貓頭鷹 輩 人 類 學 者 陳 其 南 也 認 為 這 篇 文 章 在 臺 灣 漢 人 社 會 研 究 中 起 了 繼 往 開 來 的 作 用 , 承 接 日 治 時 期 到 戰 後 的 研 究 傳 統 , 甚 至 謙 稱 自 身 研 究 只 是 他 的 註 腳 。 8 開 拓 臺 灣 歷 史 地 理 學 的 學 者 施 添 福 則 認 為 陳 紹 馨 開 啟 戰 後 漢 人 聚 落 發 展 的 研 究 , 9 黃 應 貴 在 前 述 文 章 則 是 從 學 科 知 識 累 積 的 角 度 , 討 論 他 對 臺 灣 人 類 學 界 被 低 估 的 貢 獻 。 另 一 方 面 , 陳 紹 馨 所 屬 的 社 會 學 界 則 在 他 過 世 二 十 多 年 間 近 乎 完 全 遺 忘 這 位 先 驅 者 。 10 直 到 1 9 9 0 年 代 隨 著 臺 灣 研 究 的 主 體 性 議 題 開 始 引 起 熱 烈 討 論 , 透 過 徐 正 光 與 謝 國 雄 等 學 者 重 新 詮 釋 才 開 始 取 得 關 注 。 11 陳 紹 馨 先 驅 者 的 角 色 在 1 9 9 0 年 代 陸 續 得 到 更 多 社 會 學 次 領 域 的 承 認 : 葉 秀 珍 與 陳 寬 政 將 陳 紹 馨 視 為 臺 灣 社 會 學 研 究 的 鼻 祖 , 認 為 他 引 領 臺 灣 人 口 學 的 快 速 發 展 。 12 2 0 0 5 年 臺 灣 社 會 學 界 回 顧 戰 後 社 會 學 知 識 發 展 , 陳 紹 馨 在 社 會 階 層 以 及 建 構 臺 灣 本 土 社 會 理 論 的 先 驅 角 色 也 重 新 受 到 注 意 。 13 8 陳 其 南 , 《 臺 灣 的 傳 統 中 國 社 會 》 ( 臺 北 : 允 晨 , 1978 ) , 頁 7 。 9 施 添 福 , 〈 臺 灣 聚 落 研 究 及 史 料 分 析 以 日 治 時 期 地 形 圖 為 例 〉 , 收 錄 於 張 炎 憲 、陳 美 蓉 編 ,《 臺 灣 史 及 臺 灣 史 料 》( 臺 北:自 立 晚 報 出 版 社 , 1993 ) , 頁 131 184 。 10 關 於 社 會 學 界 對 陳 紹 馨 的 遺 忘 與 再 發 現 , 筆 者 在 本 書 〈 結 語 〉 有 比 較 完 整 的 討 論 。 11 見 徐 正 光 , 〈 一 個 研 究 典 範 的 形 成 與 變 遷 : 陳 紹 馨 「 中 國 社 會 文 化 研 究 的 實 驗 室 臺 灣 」 一 文 的 重 探 〉 。 《 中 國 社 會 學 刊 》 15 期 ( 1991 ) , 頁 29 40 ; 謝 國 雄 , 《 茶 鄉 社 會 誌 》 ( 臺 北 : 中 研 院 , 1999 ) 。 12 葉 秀 珍 、 陳 寬 政 , 〈 社 會 學 與 社 會 工 作 學 術 研 究 的 現 況 與 發 展 〉 , 《 臺 灣 社 會 學 刊 》 21 期 ( 1998 ) , 頁 21 57 。 13 關 於 陳 紹 馨 在 社 會 階 層 化 研 究 上 的 先 驅 角 色 , 見 蔡 瑞 明 , 〈 臺 灣 社 會 階

前言 臺灣社會科學的伏流 7 2 0 0 6 年 臺 灣 大 學 社 會 學 系 舉 辦 陳 紹 馨 百 歲 冥 誕 紀 念 研 討 會 , 就 人 口 學 、 歷 史 社 會 學 、 社 區 研 究 以 及 學 術 公 共 參 與 等 幾 個 面 向 進 行 廣 泛 的 討 論 。 14 另 一 方 面 , 〈 實 驗 室 〉 一 文 也 形 成 思 考 臺 灣 知 識 發 展 的 架 構 : 中 國 上 古 史 學 者 杜 正 勝 即 認 為 陳 紹 馨 的 思 考 架 構 提 供 他 回 顧 中 國 史 在 戰 後 臺 灣 的 發 展 的 思 考 基 礎 。 15 根 據 統 計 ,陳 紹 馨 逝 世 十 三 年 後 所 出 版 的《 臺 灣 人 口 變 遷 與 社 會 變 遷 》 一 書 是 臺 灣 社 會 學 界 引 用 最 多 的 單 一 作 品 , 至 2 0 2 0 年 止 共 計 被 期 刊 論 文 引 用 1 5 9 次 、 博 士 論 文 6 7 次 、 專 書 引 用 7 7 次 以 及 專 書 論 文 引 用 4 0 次 。 16 這 對 很 少 引 用 國 內 同 行 著 作 的 臺 灣 社 會 學 學 者 而 言 是 相 當 特 殊 的 案 例 , 顯 示 出 他 的 獨 特 地 位 。 令 人 驚 訝 的 是 , 儘 管 陳 紹 馨 作 為 本 土 研 究 先 驅 的 角 色 廣 獲 承 認 , 但 臺 灣 學 界 的 理 解 大 抵 上 也 只 停 留 在 此 , 對 他 實 質 學 術 工 作 的 認 知 仍 相 當 模 糊 。 除 了 中 生 勝 美 對 他 在 政 權 轉 換 過 程 中 處 境 的 回 顧 外 , 17 至 今 仍 缺 少 針 對 陳 紹 馨 學 術 生 命 的 完 整 討 論, 階 層 與 社 會 流 動 的 研 究 一 個 倒 U 字 型 的 發 展 〉 , 收 錄 於 謝 國 雄 編 , 《 群 學 爭 鳴 臺 灣 社 會 學 發 展 史 》 ( 臺 北 : 群 學 , 2008 ) , 頁 137 175 ; 關 於 理 論 建 構 上 的 角 色 , 見 湯 志 傑 , 〈 本 土 社 會 學 傳 統 的 建 構 與 重 構 〉 , 收 錄 於 謝 國 雄 編 , 《 群 學 爭 鳴 臺 灣 社 會 學 發 展 史 》 , 頁 553-630 。 14 臺 大 社 會 學 系 , 〈 從 實 驗 室 的 臺 灣 到 臺 灣 硏 究 的 深 化 : 紀 念 陳 紹 馨 教 授 百 年 冥 誕 硏 討 會 〉 ( 2006 ) , 未 出 版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 15 杜 正 勝 , 〈 新 史 學 之 路 : 兼 論 臺 灣 50 年 來 的 史 學 發 展 〉 。 《 新 史 學 》 13 : 3 ( 2002 年 9 月 ) , 頁 21 42 。 16 見 陳 東 升 , 〈 專 業 組 織 的 持 續 組 裝 與 知 識 創 新 : 臺 大 社 會 學 系 60 年 的 變 遷 〉 , 《 臺 灣 社 會 學 》 39 期 ( 2020 ) , 頁 167 192 。 17 中 生 勝 美 , 〈 陳 紹 馨 の 人 と 学 問 : 台 湾 知 識 人 の 戦 前 と 戦 後 〉 , 《 桜 美 林 大 学 紀 要 : 日 中 言 語 文 化 》 7 期 ( 2009 ) , 頁 53 93 。

8 不待黃昏的貓頭鷹 更 遑 論 傳 記 。 除 了 臺 灣 研 究 在 陳 紹 馨 逝 世 時 仍 受 到 的 漠 視 外 , 陳 紹 馨 本 人 沒 有 留 下 任 何 回 憶 錄 、 日 記 、 書 信 集 , 也 沒 有 機 會 編 纂 自 己 橫 跨 不 同 時 期 的 研 究 即 逝 世 也 是 重 要 原 因 。慶 幸 的 是 , 隨 著 近 年 臺 灣 史 研 究 的 蓬 勃 發 展 , 相 關 文 獻 與 討 論 大 量 增 加 , 降 低 重 探 陳 紹 馨 思 想 與 學 術 生 命 的 難 度 ,也 提 供 本 書 重 要 基 礎 。 臺 灣 哲 學 社 群 近 幾 年 發 起 「 日 治 臺 灣 哲 學 與 實 存 運 動 」 計 畫 , 18 挖 掘 出 陳 紹 馨 1 9 3 2 至 1 9 3 6 年 間 在 東 北 帝 大 擔 任 助 手 期 間 所 留 下 對 歐 洲 社 會 理 論 , 特 別 是 黑 格 爾 市 民 社 會 理 論 的 討 論 , 19 提 供 檢 視 他 戰 前 學 思 的 絕 佳 起 點 。 陳 紹 馨 1 9 3 6 年 返 臺 到 1 9 4 5 年 日 本 戰 敗 投 降 以 日 文 進 行 的 知 識 活 動 , 包 括 1 9 4 1 年 參 與 發 起 《 民 俗 臺 灣 》 20 及 新 文 學 運 動 , 在 晚 近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的 蓬 勃 發 展 下 也 有 了 更 多 的 資 訊 。而 陳 紹 馨 於 1 9 4 5 年 政 權 交 替 期 間 學 思 的 轉 折 , 在 中 生 勝 美 的 研 究 中 獲 得 更 清 楚 的 圖 像 , 21 加 上 臺 灣 社 會 學 界 數 18 請 見 中 央 研 究 院 主 題 計 畫 ( 2017 2019 ) : 日 治 臺 灣 哲 學 與 實 存 運 動 。 計 畫 網 站 : https://twphilo blogspot com/ , 取 用 自 2021/09/20 。 19 對 陳 紹 馨 黑 格 爾 研 究 的 討 論 , 見 張 政 遠 , 〈 陳 紹 馨 的 哲 學 思 想 〉 , 收 錄 於 洪 子 偉 編 , 《 存 在 交 涉 : 日 治 時 期 的 臺 灣 哲 學 》 ( 臺 北 : 聯 經 , 2016 ),頁 235 250;黃 柏 誠 ,〈 陳 紹 馨 的 黑 格 爾 市 民 社 會 理 論 的 成 立 〉、 〈 「 作 為 中 國 社 會 文 化 研 究 實 驗 室 的 臺 灣 」 之 概 念 〉 , 收 錄 於 洪 子 偉 、 鄧 敦 民 編 ,《 啟 蒙 與 反 叛:臺 灣 哲 學 的 百 年 浪 潮 》( 臺 北:臺 大 出 版 中 心 , 2019 ) , 頁 205 253 。 20 對 《 民 俗 臺 灣 》 的 討 論 , 見 戴 文 鋒 , 〈 日 治 晚 期 的 民 俗 議 題 與 臺 灣 民 俗 學 : 以 《 民 俗 臺 灣 》 為 分 析 場 域 〉 ( 嘉 義 :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歷 史 學 研 究 所 博 士 論 文 , 1999 ) ; 張 隆 志 , 〈 從 「 舊 慣 」 到 「 民 俗 」 : 日 本 近 代 知 識 生 產 與 殖 民 地 臺 灣 的 文 化 政 治 〉 , 《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集 刊 》 2 期 ( 2006 年 11 月 ) , 頁 33 58 。 21 見 中 生 勝 美 , 〈 陳 紹 馨 の 人 と 学 問 : 台 湾 知 識 人 の 戦 前 と 戦 後 〉 。

前言 臺灣社會科學的伏流 9 位 典 藏 的 推 動 , 22 特 別 是 對 陳 紹 馨《 臺 灣 的 人 口 變 遷 與 社 會 變 遷 》 書 之 外 的 作 品 彙 整 , 提 供 接 近 其 學 思 的 重 要 管 道 。 許 多 曾 與 陳 紹 馨 交 遊 的 師 生 、 友 人 的 回 憶 錄 、 口 述 歷 史 與 日 記 相 繼 出 版 甚 至 數 位 化 , 豐 富 了 對 陳 紹 馨 生 平 的 理 解 。 因 此 , 雖 然 目 前 筆 者 尚 未 發 現 陳 紹 馨 的 手 稿 、 書 信 與 日 記 , 數 量 龐 大 的 藏 書 也 在 過 世 後 四 散 , 透 過 檢 視 陳 紹 馨 發 表 的 期 刊 論 文 、 研 討 會 論 文 、 研 究 報 告 、 報 紙 投 書 、 通 訊 短 文 、 書 評 以 及 文 藝 評 論 , 仍 然 提 供 定 程 度 掌 握 陳 紹 馨 完 整 學 術 生 命 的 線 索 。 一 旦 將 視 角 從 〈 實 驗 室 〉 一 文 延 伸 到 整 體 學 術 生 涯 , 便 可 見 一 幅 更 為 深 厚 的 陳 紹 馨 圖 像 : 他 不 僅 是 本 土 研 究 先 驅 , 更 是 從 臺 灣 而 生 的 古 典 社 會 學 之 子 。 如 同 西 方 古 典 社 會 學 起 源 自 對 十 八 、 十 九 世 紀 歐 洲 現 代 性 開 展 過 程 中 社 會 鉅 變 的 反 思 , 陳 紹 馨 被 後 世 所 遺 忘 的 學 術 關 懷 也 正 是 社 會 現 代 性 從 二 十 世 紀 初 期 開 始 在 臺 灣 開 展 的 過 程 。 23 現 代 性 是 個 多 元 、 歧 異 而 不 斷 變 化 的 概 念 , 24 而 社 會 現 代 性 具 體 內 涵 包 括 社 會 產 生 一 定 程 度 的 功 能 分 22 見 h t t p s : / / w w w i o s s i n i c a e d u t w / p e o p l e / s o c i o l o g i s t s p h p 。 取 用 日 期 : 2 0 2 1 / 0 4 / 2 0 。 23 陳 紹 馨 日 後 的 中 文 文 章 中 , 多 數 使 用 「 現 代 化 」 , 少 部 分 用 現 代 性 。 然 而 , 由 於 陳 紹 馨 過 世 後 美 國 現 代 化 理 論 的 影 響 下 , 現 代 化 多 半 已 指 稱 缺 乏 歷 史 過 程 的 「 傳 統 / 現 代 」 二 分 法 建 構 , 具 歷 史 意 涵 的 現 代 性 概 念 反 倒 比 較 接 近 陳 紹 馨 所 承 襲 的 歐 洲 古 典 社 會 學 傳 統 , 因 此 筆 者 採 用 陳 紹 馨 較 少 使 用 的 「 現 代 性 」 來 指 稱 其 學 術 關 懷 。 24 黃 崇 憲 將 現 代 性 分 為 歷 史 分 期、 社 會 學 概 念、 文 化 美 學、 規 範 性 等 四 個 向度,本書主要取其作為古典社會知識探求對象的角度。見黃崇憲,〈「現 代性」的多義性/多重向度〉,收錄於黃金麟、汪宏倫、黃崇憲編,《帝 國邊緣 臺灣現代性的考察》(臺北:群學,2010),頁 23 62。

10 不待黃昏的貓頭鷹 化 、成 員 離 開 傳 統 社 群 而 日 益 個 體 化 、產 生 具 有 一 定 自 主 性 、獨 立 於 國 家 之 外 的 市 場 、協 會 等 各 式 有 機 人 群 結 合 ,以 及 思 想 文 化 上 產 生 對 既 有 傳 統 秩 序 有 意 識 地 挑 戰 與 超 越 。 25 傳 統 上 , 對 現 代 性 概 念 的 討 論 高 度 局 限 在 歐 美 的 歷 史 脈 絡 ,晚 近 學 界 對 現 代 性 概 念 的 西 方 中 心 則 傾 向 多 所 批 判 , 產 生 更 多 不 同 歷 史 脈 絡 下 的 定 義 與 論 述 。 2 6 有 趣 的 是 , 約 半 世 紀 之 前 辭 世 的 陳 紹 馨 其 學 術 關 懷 ,恰 恰 就 是 刻 劃 臺 灣 歷 史 脈 絡 下 社 會 現 代 性 開 展 的 具 體 樣 態 。 他 主 張 臺 灣 社 會 在 日 治 時 期 出 現 功 能 分 化 的 整 體 變 遷 之 下 , 產 生 包 括 死 亡 率 及 出 生 率 的 顯 著 降 低 與 死 因 的 轉 變 、血 緣 與 地 緣 組 織 的 弱 化 及 自 願 性 組 織 興 起 、天 命 觀 念 衰 退 與 科 學 觀 念 的 昂 揚 、 新 學 藝 的 出 現 與 普 及 、 經 濟 生 活 更 進 一 步 捲 入 全 球 性 的 景 氣 循 環 、 反 抗 運 動 轉 向 社 會 文 化 等 諸 多 面 向 的 動 態 變 化 。 27 對 陳 紹 馨 而 言 ,臺 灣 社 會 現 代 性 的 開 展 固 然 是 在 殖 民 體 制 由 上 而 下 的 後 發 歷 程 , 但 這 個 歷 程 正 好 提 供 臺 灣 研 究 貢 獻 於 更 普 遍 的 社 會 科 學 知 識 的 獨 特 機 會 。 由 於 古 典 社 會 學 面 臨 黑 格 爾 知 名 諺 語 「 密 諾 瓦 的 貓 頭 鷹 黃 昏 才 飛 」 ( d i e Eu l e d e r Mi n e r va b e g i n n t e r s t m i t d e r e i n b re c h e n d e n Da e m m e r u n g i h re n Fl u g ) 所 顯 示 的 限 制 , 也 就 是 必 25 對 現 代 性 討 論 的 西 方 中 心 代 表 性 論 著 , 見 Anthony Giddens,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Cambridge: Polity, 1990 。 26 從 臺 灣 出 發 對 西 方 中 心 現 代 性 概 念 的 檢 討 , 見 湯 志 傑 , 〈 導 論 〉 , 收 錄 於 湯 志 傑 編 , 《 交 互 比 較 視 野 下 的 現 代 性 從 臺 灣 出 發 的 反 省 》 ( 臺 北 : 臺 大 出 版 中 心 , 2019 ) , 頁 3 44 。 27 必 須 留 意 的 是 , 陳 紹 馨 所 指 的 市 民 社 會 比 較 接 近 黑 格 爾 的 定 義 , 也 就 是 獨 立 於 國 家 的 布 爾 喬 亞 社 會 , 而 與 當 代 受 哈 伯 瑪 斯 與 葛 蘭 西 等 人 理 論 架 構 下 更 具 批 判 性 的 概 念 有 定 差 異 。 本 書 第 二 章 將 會 作 更 仔 細 的 討 論 。

前言 臺灣社會科學的伏流 11 須 到 一 個 歷 史 階 段 結 束 之 際 方 能 開 始 意 識 到 該 階 段 的 發 展 。 臺 灣 後 發 的 現 代 性 以 及 日 治 時 期 乃 至 更 早 歷 史 階 段 所 留 下 的 詳 實 資 料 恰 恰 得 以 克 服 這 個 限 制 , 而 能 更 完 整 掌 握 現 代 性 開 展 之 初 甚 至 之 前 開 始 的 變 遷 歷 程 ,對 產 生 社 會 科 學 更 普 遍 的 知 識 貢 獻 。 他 看 似 分 歧 的 諸 多 學 術 工 作 , 背 後 正 是 這 個 來 自 古 典 社 會 學 的 視 野 。 可 惜 陳 紹 馨 未 及 完 成 這 個 知 識 計 畫 即 過 世 , 他 對 臺 灣 社 會 現 代 性 的 思 考 也 因 而 遭 到 遺 忘 。 這 本 傳 記 所 希 望 呈 現 的 除 了 陳 紹 馨 的 學 術 生 命 外 , 更 包 括 他 這 個 被 遺 忘 的 視 野 。 本 書 書 寫 有 三 個 策 略 。 首 先 是 用 較 大 篇 幅 呈 現 陳 紹 馨 著 作 的 具 體 內 容 。 原 因 在 於 陳 紹 馨 的 知 名 度 雖 然 不 低 , 但 臺 灣 學 界 對 他 的 著 作 , 特 別 是 早 年 在 日 本 的 著 作 相 當 陌 生 , 必 須 用 較 多 篇 幅 描 述 , 方 能 讓 讀 者 理 解 他 學 術 生 命 的 具 體 進 程 。 第 二 , 本 書 主 要 採 取 傳 統 的 歷 時 性 書 寫 方 式 , 主 因 在 於 陳 紹 馨 的 學 術 生 涯 受 到 外 在 政 治 以 及 學 術 體 制 變 動 非 常 大 的 影 響 , 歷 時 性 的 架 構 較 能 呈 現 他 學 思 的 演 化 以 及 所 面 臨 的 體 制 變 遷 。然 而 ,由 於 陳 紹 馨 仍 有 不 少 學 術 活 動 橫 跨 不 同 時 期 ,筆 者 基 於 主 題 的 完 整 性 , 在 歷 時 性 的 架 構 交 雜 部 分 跨 時 期 的 主 題 。 第 三 , 在 此 借 用 學 術 史 學 者 林 格 ( Fr i t z R i n g e r, 1 9 3 4 - 2 0 0 6 ) 分 析 韋 伯 以 及 德 法 學 術 史 時 所 採 用 的 「 知 識 的 歷 史 社 會 學 」 ( h i s t o r i c a l s o c i o l o g y o f k n ow l e d g e )途 徑 。林 格 借 助 於 包 括 韋 伯 、 布 迪 厄 以 及 曼 海 姆 等 社 會 學 者 的 概 念 , 強 調 知 識 跟 思 想 的 發 展 必 須 放 在 特 定 時 空 的 知 識 場 域 (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fi e l d ) , 分 析 文 本 、

12 不待黃昏的貓頭鷹 理 念 與 行 動 者 在 其 中 的 相 對 位 置 與 關 係 , 才 能 正 確 理 解 個 人 與 群 體 的 學 術 發 展 。 28 知 識 場 域 固 然 受 外 在 政 治 與 社 會 環 境 深 刻 影 響 , 但 也 具 一 定 自 主 的 內 在 邏 輯 。 知 識 場 域 中 抱 持 不 同 立 場 的 群 體 的 爭 鬥 是 常 態 , 並 分 化 成 具 支 配 性 的 集 團 與 抗 爭 的 少 數 集 團 。然 而 這 些 爭 鬥 往 往 仍 然 建 立 在 場 域 中 各 種 隱 含 的「 前 理 論 」 的 共 通 假 設 與 世 界 觀 。 換 言 之 , 對 思 想 的 掌 握 除 了 針 對 文 本 本 身 的 解 讀 外 , 更 要 放 在 知 識 場 域 中 檢 視 與 其 他 文 本 和 作 者 間 的 關 係 , 釐 清 場 域 中 未 言 明 的 預 設 與 模 式 , 方 能 得 到 完 整 理 解 。 在 陳 紹 馨 的 案 例 中 , 對 知 識 場 域 的 分 析 有 一 個 不 同 於 林 格 著 作 的 焦 點 。 林 格 所 著 墨 的 韋 伯 以 及 其 他 多 數 學 術 傳 記 傳 主 , 若 非 身 處 單 一 穩 定 場 域 , 就 是 面 臨 相 對 單 純 的 場 域 變 化 , 因 此 傳 記 的 重 心 往 往 放 在 傳 主 與 所 屬 場 域 的 長 時 期 互 動 。 陳 紹 馨 學 術 生 涯 的 特 色 正 好 是 不 斷 在 多 重 的 知 識 場 域 間 移 動 , 因 而 必 須 不 斷 回 應 不 同 的 知 識 預 設 以 及 不 同 對 話 對 象 , 甚 至 陳 紹 馨 過 世 後 對 他 的 遺 忘 與 再 發 現 , 也 受 到 臺 灣 相 關 知 識 場 域 變 遷 的 深 刻 影 響 。 是 以 , 唯 有 理 解 他 所 參 與 的 多 樣 場 域 , 方 能 掌 握 他 看 似 分 歧 的 作 品 背 後 共 通 的 知 識 關 懷 。 這 個 多 重 知 識 場 域 的 現 象 首 要 原 因 自 然 是 臺 灣 曲 折 的 近 代 史 , 使 得 他 在 學 術 生 涯 面 對 來 自 28 林 格 的 分 析 架 構 綜 合 Pierre Bourdieu 的 知 識 場 域 概 念 以 及 Karl Manheim 的 知 識 社 會 學 。 由 於 本 書 是 思 想 傳 記 , 林 格 的 分 析 架 構 比 原 版 的 布 迪 厄 概 念 更 適 於 討 論 。 林 格 的 架 構 見 Fritz Ringer, “The Intellectual Field,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H i s t o r y, a n d t h e S o c i o l o g y o f K n o w l e d g e ” , Theory & Society 19:3(1990), pp 269 294 。

前言 臺灣社會科學的伏流 13 日 本 、 中 國 與 美 國 等 迥 異 的 研 究 傳 統 與 學 術 體 制 , 同 時 在 戰 前 與 戰 後 各 種 思 想 禁 制 下 找 尋 出 路 。然 而 除 了 臺 灣 歷 史 脈 絡 之 外 , 在 二 十 世 紀 中 葉 ,社 會 科 學 ,特 別 是 社 會 學 的 巨 大 轉 折 ,也 是 陳 紹 馨 學 術 發 展 的 重 要 背 景 。 他 不 僅 在 臺 灣 脈 絡 下 橫 跨 戰 前 戰 後 迥 然 不 同 的 知 識 典 範 , 就 國 際 學 術 脈 絡 中 也 親 身 經 歷 多 個 知 識 場 域 發 展 重 大 轉 換 的 歷 史 時 刻 ; 也 嘗 試 以 臺 灣 經 驗 為 出 發 點 做 出 回 應 與 貢 獻 。換 言 之 ,他 的 學 術 生 命 不 僅 反 映 臺 灣 的 學 術 史 , 也 反 映 更 深 廣 的 社 會 科 學 知 識 典 範 變 遷 。 因 此 , 他 在 這 個 轉 折 期 試 圖 建 立 臺 灣 研 究 的 未 竟 知 識 計 畫 , 提 供 檢 視 當 代 社 會 科 學 整 體 發 展 的 參 照 。 具 體 生 涯 與 著 作 目 錄 方 面 , 筆 者 主 要 參 照 幾 份 陳 紹 馨 家 人 參 與 的 年 譜 , 包 括 《 臺 灣 人 口 變 遷 與 社 會 變 遷 》 附 錄 由 長 子 陳 學 潛 所 提 供 的 版 本 、 29《 臺 大 社 會 學 刊 》 中 臺 大 助 教 李 增 祿 根 據 遺 孀 黃 阿 嬌 女 士 ( 1 9 1 2 1 9 8 8 ) 提 供 資 料 所 編 輯 的 版 本 、 30《 臺 大 考 古 人 類 學 刊 》 與 《 島 國 顯 影 》 中 根 據 三 子 陳 學 而 所 提 供 資 訊 的 版 本 , 31 以 及 中 生 勝 美 根 據 所 蒐 集 臺 北 帝 大 以 及 東 北 帝 大 的 紀 錄 所 形 成 版 本 。 32 其 中 最 完 整 的 是 《 臺 大 社 會 學 刊 》 版 本 , 包 含 陳 紹 馨 在 東 北 帝 大 時 期 的 主 要 論 文 以 及 參 與 文 化 協 會 的 紀 錄 , 29 《 臺 灣 人 口 變 遷 與 社 會 變 遷 》 , 頁 571 578 。 30 李 增 祿 , 〈 陳 故 教 授 紹 馨 先 生 生 平 事 略 〉 , 《 臺 大 社 會 學 刊 》 3 期 ( 1967 ) , 頁 217 222 。 31 臺 美 文 化 基 金 會 , 《 島 國 顯 影 第 三 輯 》 , 頁 272 299 。 32 中 生 勝 美 , 〈 陳 紹 馨 の 人 と 学 問 : 台 湾 知 識 人 の 戦 前 と 戦 後 〉 。

14 不待黃昏的貓頭鷹 但 他 多 次 參 加 日 本 社 會 學 會 年 會 所 發 表 的 論 文 仍 不 在 其 中 。筆 者 透 過 檢 視 日 本 國 會 圖 書 館 相 關 目 錄 ,以 及 利 用 日 本 各 圖 書 館 的 線 上 資 源 找 尋 臺 灣 所 遺 漏 的 陳 紹 馨 著 作 ,得 以 更 清 楚 掌 握 其 留 日 期 間 的 思 想 歷 程 。 除 此 之 外 , 筆 者 也 訪 談 陳 紹 馨 長 女 陳 清 清 、 長 子 陳 學 潛 、 三 子 陳 學 而 , 以 及 女 婿 陳 喬 治 ( Ge o r g e C e r n a d a ) , 並 取 得 陳 清 清 女 士 自 刊 的 回 憶 錄 , 補 足 陳 紹 馨 部 分 生 平 。 同 時 訪 談 陳 紹 馨 指 導 學 生 江 樹 生 教 授 、《 臺 灣 人 口 變 遷 與 社 會 變 遷 》 編 者 林 載 爵 以 及 主 要 譯 者 林 滿 紅 教 授 、 曾 受 業 於 陳 紹 馨 的 莊 英 章 教 授 、 徐 正 光 教 授 , 受 陳 紹 馨 啟 發 的 黃 應 貴 教 授 、 在 臺 田 野 工 作 期 間 與 陳 紹 馨 有 過 互 動 的 孔 邁 隆 ( My ro n C o h e n ) 教 授 、 葛 伯 納 ( Be r n a rd Ga l l i n ) 教 授 , 以 及 與 陳 紹 馨 家 族 來 往 密 切 的 前 臺 北 縣 長 尤 清 , 補 足 文 獻 不 足 之 處 。 中 研 院 臺 史 所 持 續 建 置 的 包 括 日 記 資 料 庫 , 以 及 國 史 館 、 中 研 院 臺 史 所 加 上 其 他 機 構 所 出 版 與 陳 紹 馨 有 過 緊 密 互 動 的 吳 新 榮 、林 衡 道、黃 天 橫 、陳 奇 祿 、 李 亦 園 等 人 的 日 記 與 回 憶 錄 , 也 提 供 重 要 資 訊 。 中 研 院 臺 史 所 典 藏 的 《 臺 北 汐 止 陳 定 國 家 族 文 書 與 教 會 資 料 》 ( 以 下 稱 《 陳 定 國 文 書 》 ) , 提 供 關 於 陳 紹 馨 家 庭 背 景 非 常 重 要 的 資 訊 。 本 書 章 節 安 排 如 下 。 第 一 章 〈 從 汐 止 到 東 京 〉 聚 焦 在 陳 紹 馨 的 家 庭 背 景 以 及 在 赴 東 北 帝 國 大 學 就 學 前 的 成 長 經 歷 。 陳 紹 馨 出 身 於 汐 止 地 區 首 屈 指 的 地 主 家 族 , 這 個 背 景 不 僅 提 供 他 從 事 學 術 工 作 的 物 質 基 礎 , 也 提 供 他 對 臺 灣 社 會 、 特 別 是 宗 族 組 織 第 一 手 觀 察 的 機 會 。 另 一 方 面 , 他 也 屬 於 周 婉 窈 所 稱 「 乙 未 世 代 」 , 也 就 是 1 8 9 5 年 後 出 生 , 成 長 時 面 對 日 本 統 治 , 但 在

前言 臺灣社會科學的伏流 15 戰 爭 以 及 政 權 替 換 時 期 邁 入 中 年 的 世 代 。 33 這 個 世 代 的 知 識 人 是 臺 灣 第 個 廣 泛 接 受 現 代 西 式 教 育 的 群 體 ,培 養 出 以 日 文 甚 至 歐 洲 語 言 廣 泛 吸 收 知 識 的 能 力 ,殖 民 的 矛 盾 處 境 下 在 文 學 、藝 術 、 人 文 思 想 乃 至 於 社 會 科 學 上 都 留 下 可 觀 的 成 績 。 陳 紹 馨 成 長 時 正 逢 臺 灣 1 9 2 0 年 代 風 起 雲 湧 的 文 化 啟 蒙 與 政 治 反 抗 運 動 , 他 以 較 溫 和 的 方 式 參 與 這 些 運 動 , 日 後 也 持 續 與 運 動 中 所 結 交 的 友 人 互 動 。 成 長 期 間 所 觀 察 的 家 族 變 化 以 及 參 與 社 會 文 化 運 動 的 歷 程 , 深 刻 影 響 他 對 社 會 學 以 及 臺 灣 社 會 變 遷 的 想 法 。 第 二 章 〈 社 會 的 探 求 〉 主 要 討 論 陳 紹 馨 在 東 北 帝 大 時 期 , 特 別 是 畢 業 留 校 擔 任 副 手 與 助 手 期 間 的 知 識 活 動 。 進 入 東 北 帝 大 之 後 , 他 接 受 高 度 受 德 國 影 響 的 日 本 文 科 菁 英 教 育 , 透 過 非 常 廣 博 的 閱 讀 掌 握 與 當 時 歐 洲 近 乎 同 步 的 思 想 研 究 。 筆 者 也 找 出 多 篇 陳 紹 馨 在 日 治 時 期 的 會 議 與 期 刊 論 文 , 進 一 步 勾 勒 出 其 在 東 北 帝 大 時 期 的 學 術 與 思 想 軌 跡 。 陳 紹 馨 此 時 期 在 指 導 教 授 新 明 正 道 帶 領 下 , 以 馬 克 思 的 意 識 形 態 理 論 架 構 進 行 德 國 思 想 的 考 察 , 並 開 展 對 佛 格 森 ( Ad a m Fe r g u s o n , 1 7 2 3 - 1 8 1 6 ) 與 黑 格 爾 等 理 論 家 關 於 市 民 社 會 理 論 的 討 論 。 雖 然 離 開 東 北 帝 大 後 再 也 沒 有 發 表 過 社 會 理 論 的 論 文 , 但 這 段 期 間 所 養 成 的 思 考 模 式 對 他 日 後 學 術 發 展 具 有 非 常 深 刻 的 影 響 。 33 見 周 婉 窈 , 〈 「 世 代 」 概 念 和 日 本 殖 民 統 治 時 期 臺 灣 史 的 研 究 〉 , 《 海 行 兮 的 年 代 日 本 殖 民 統 治 末 期 臺 灣 史 論 集 》 ( 臺 北 : 允 晨 , 2003 ),頁 1-13 。周 婉 窈 使 用「 乙 未 新 世 代 」,筆 者 簡 化 為「 乙 未 世 代 」。

16 不待黃昏的貓頭鷹 第 三 章 〈 從 臺 灣 而 生 〉 , 筆 者 討 論 陳 紹 馨 在 日 本 殖 民 末 期 於 臺 北 帝 國 大 學 任 職 期 間 的 知 識 活 動 。相 對 於 東 北 帝 大 時 期 專 注 於 歐 洲 社 會 理 論 的 知 識 風 格 ,回 到 臺 灣 的 陳 紹 馨 則 是 面 臨 殖 民 政 府 「 由 上 而 下 」 的 現 代 性 、 34 以 種 族 為 基 礎 的 歧 視 壓 迫 , 以 及 大 半 社 會 仍 在 俗 民 社 會 的 現 實 。特 別 在 殖 民 末 期 戰 爭 動 員 體 制 下 , 日 本 殖 民 政 府 的 文 化 治 理 進 入 新 階 段 , 皇 民 化 運 動 以 及 其 他 高 度 壓 制 性 的 文 化 政 策 帶 給 臺 灣 知 識 人 更 為 艱 難 複 雜 的 處 境 , 也 促 成 陳 紹 馨 對 臺 灣 社 會 文 化 進 步 的 思 考 。 陳 紹 馨 1 9 3 6 年 返 臺 後 , 先 到 高 雄 大 樹 地 區 經 營 父 親 所 設 立 的 統 嶺 農 場 , 1 9 4 1 年 與 金 關 丈 夫 ( 1 8 9 7 1 9 8 3 ) 等 人 共 同 發 起 《 民 俗 臺 灣 》 雜 誌 , 以 及 1 9 4 2 年 以 囑 託 身 分 受 聘 於 臺 北 帝 大 土 俗 人 種 學 研 究 室 , 成 為 臺 北 帝 大 極 少 數 的 臺 灣 人 學 人 。陳 紹 馨 一 方 面 開 展 對 臺 灣 民 俗 特 別 是 俚 諺 的 研 究 ,另 一 方 面 也 深 刻 參 與 這 個 時 期 的 臺 灣 文 化 社 群 , 對 臺 灣 社 會 文 化 形 成 更 明 確 的 看 法 , 並 緩 步 展 開 其 經 驗 轉 向 。 第 四 章 〈 繼 往 開 來 〉 , 筆 者 討 論 陳 紹 馨 在 1 9 4 5 年 日 本 投 降 ,臺 灣 進 入 中 華 民 國 版 圖 這 個 重 大 歷 史 轉 折 期 間 的 學 術 活 動 。 在 這 段 動 盪 的 歷 史 時 刻 , 臺 灣 知 識 人 初 期 狂 喜 於 掙 脫 殖 民 枷 鎖 而 可 以 當 家 作 主 , 但 隨 著 接 收 過 程 種 種 腐 敗 、 壓 制 以 及 二 二 八 事 件 和 白 色 恐 怖 , 迎 來 緊 縮 的 學 術 空 間 與 臺 灣 研 究 更 趨 邊 緣 化 的 處 境 。 而 這 段 時 間 臺 灣 整 體 文 化 體 制 進 入 黃 英 哲 所 指 出 「 再 中 國 化 」 時 期 , 35 嚴 重 衝 擊 陳 紹 馨 世 代 的 知 識 人 : 不 僅 前 半 生 以 34 見 本 書 第 六 章 對 〈 實 驗 室 〉 的 討 論 。 35 關 於 這 個 時 期 整 體 文 化 體 制 再 中 國 化 的 發 展 , 見 黃 英 哲 , 《 「 去 日 本

前言 臺灣社會科學的伏流 17 日 文 的 累 積 近 乎 作 廢 , 殖 民 時 期 所 開 始 累 積 的 臺 灣 研 究 也 被 進 步 邊 緣 化 。陳 紹 馨 在 這 個 變 局 中 除 了 順 利 轉 換 到 中 文 寫 作 外 , 也 積 極 嘗 試 傳 承 日 治 時 期 所 成 形 的 臺 灣 研 究 , 包 括 傳 承 臺 北 帝 大 土 俗 人 種 學 研 究 室 的 研 究 成 果 到 臺 大 考 古 人 類 學 系 、接 辦《 民 俗 臺 灣 》、接 手《 臺 灣 文 化 》並 轉 型 為 專 業 臺 灣 研 究 學 術 期 刊 等 , 然 而 這 些 行 動 都 碰 到 重 大 挫 折 而 無 以 為 繼 。 另 一 方 面 , 在 回 顧 日 本 殖 民 五 十 年 間 的 臺 灣 社 會 變 遷 的 思 考 下 , 陳 紹 馨 完 成 第 一 篇 人 口 學 論 文 。 陳 紹 馨 敏 銳 地 掌 握 到 臺 灣 在 日 治 時 期 人 口 轉 型 與 死 因 轉 型 的 現 象 ,開 啟 作 為 他 日 後 主 要 形 象 的 人 口 學 家 生 涯 , 並 與 甫 發 展 出 人 口 轉 型 概 念 的 美 國 人 口 學 者 開 始 深 刻 互 動 。 第 五 章 〈 到 經 驗 主 義 之 路 〉 討 論 陳 紹 馨 1 9 5 2 年 第 一 次 赴 美 考 察 到 1 9 5 9 年 第 二 次 赴 美 考 察 前 的 學 術 發 展 。 陳 紹 馨 傳 世 的 人 口 學 家 形 象 以 及 《 臺 灣 的 人 口 變 遷 與 社 會 變 遷 》 的 主 要 作 品 都 來 自 這 個 時 期 。 在 這 段 期 間 , 臺 灣 殖 民 時 期 的 學 術 遺 緒 近 乎 消 失 殆 盡 , 但 冷 戰 下 美 國 發 展 機 構 與 學 術 機 構 對 臺 灣 社 會 相 關 知 識 的 需 求 , 提 供 陳 紹 馨 新 的 機 會 。 透 過 陳 紹 馨 參 與 執 行 臺 灣 第 一 次 大 規 模 社 會 調 查 , 得 以 更 完 整 掌 握 臺 灣 全 島 整 體 的 狀 況 。 陳 紹 馨 透 過 檢 視 日 治 時 期 到 當 時 的 臺 灣 人 口 與 社 會 變 遷 , 更 明 確 提 出 臺 灣 從 日 治 中 葉 所 開 始 的 具 體 社 會 變 遷 , 進 一 步 確 立 他 對 臺 灣 社 會 現 代 性 開 展 過 程 的 基 本 觀 點 。 同 時 陳 紹 馨 也 意 識 到 其 研 究 在 英 語 世 界 中 的 潛 力 ,開 始 以 英 語 為 主 要 學 術 發 表 語 言 , 化 」、「 再 中 國 化 」 戰 後 臺 灣 文 化 重 建 ,1945 1947 》( 臺 北:麥 田 , 2007 ) 。

18 不待黃昏的貓頭鷹 特 別 是 對 臺 灣 整 體 人 口 與 社 會 變 遷 的 討 論 , 為 他 取 得 國 外 知 名 度 以 及 與 重 要 學 者 進 步 合 作 的 機 會 。 陳 紹 馨 也 在 這 個 階 段 對 經 驗 主 義 的 知 識 發 展 產 生 更 深 的 信 念 。 第 六 章 〈 實 驗 室 臺 灣 〉 討 論 陳 紹 馨 1 9 5 9 年 赴 普 林 斯 頓 大 學 進 修 到 1 9 6 6 年 過 世 這 段 期 間 的 學 思 發 展 。 這 個 時 期 是 陳 紹 馨 學 術 生 涯 最 活 躍 的 階 段 。 1 9 5 9 年 陳 紹 馨 在 紐 約 人 口 局 ( O ffi c e o f Po p u l a t i o n Re s e a rc h ) 贊 助 下 赴 普 林 斯 頓 大 學 人 口 研 究 中 心 進 修 一 年 , 更 進 一 步 與 美 國 學 界 連 結 。 返 臺 後 陳 紹 馨 面 對 臺 灣 研 究 發 展 的 嶄 新 機 會 ; 臺 大 社 會 學 系 的 成 立 標 示 著 制 度 性 研 究 臺 灣 現 代 社 會 的 機 構 出 現 , 而 研 究 中 國 社 會 的 英 、 美 人 類 學 者 受 限 於 冷 戰 無 法 進 入 中 國 , 開 始 將 臺 灣 視 為 田 野 工 作 的 代 替 品 。 大 大 提 高 臺 灣 在 國 際 學 界 的 重 要 性 與 能 見 度 。 另 一 方 面 , 包 含 陳 紹 馨 在 內 , 日 治 時 期 所 成 形 的 臺 灣 文 史 研 究 社 群 則 透 過 文 獻 會 的 成 立 以 及 省 通 志 稿 的 出 版 , 獲 得 微 弱 的 新 機 會 。 陳 紹 馨 學 術 生 涯 最 著 名 的 〈 實 驗 室 〉 一 文 , 即 為 對 這 幾 個 趨 勢 下 , 臺 灣 研 究 的 機 會 與 限 制 的 回 應 。 透 過 釐 清 該 文 中 、 英 文 兩 個 版 本 , 筆 者 指 出 他 的 知 識 計 畫 呈 現 在 〈 實 驗 室 〉 英 文 版 中 所 引 用 黑 格 爾 著 名 諺 語 「 密 諾 瓦 的 貓 頭 鷹 黃 昏 才 飛 」 , 36 亦 即 一 個 歷 史 階 段 的 意 義 與 動 態 要 到 快 結 束 的 時 刻 才 能 被 了 解 ,臺 灣 這 個「 實 驗 室 」 36 中 文 版 並 沒 有 這 句 話 , 因 此 多 數 〈 實 驗 室 〉 的 讀 者 並 不 清 楚 陳 紹 馨 這 個 從 黑 格 爾 而 來 的 想 法 。 英 文 版 則 直 接 引 用 德 文 原 文 。 見 Shao Hsing C h e n , 〈 Ta i w a n a s A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 T h e S t u d y o f C h i n e s e S o c i e t y a n d Culture ( 中 國 社 會 文 化 研 究 的 實 驗 室 : 臺 灣 ) 〉 , 《 中 央 研 究 院 民 族 學 研 究 所 集 刊 》 14 期 ( 1966 ) , 頁 70 。

前言 臺灣社會科學的伏流 19 知 識 價 值 恰 恰 在 於 能 避 免 這 個 狀 態 , 因 而 可 以 檢 視 重 要 的 社 會 科 學 理 論 。 很 遺 憾 地 , 陳 紹 馨 在 該 文 發 表 年 後 就 過 世 , 未 能 真 正 推 動 他 的 知 識 計 畫 。 結 語 〈 不 待 黃 昏 的 貓 頭 鷹 〉 總 結 陳 紹 馨 在 當 代 臺 灣 社 會 科 學 中 的 意 義 。 筆 者 首 先 討 論 陳 紹 馨 學 術 生 命 的 歷 史 意 義 , 指 出 陳 紹 馨 除 了 一 般 所 認 知 的 本 土 研 究 外 ,無 論 在 社 會 學 、人 口 學 、 人 類 學 、史 學 以 及 政 治 思 想 等 領 域 上 都 具 有 先 驅 的 地 位 。他 許 多 不 亞 於 國 外 學 人 的 學 術 洞 見 以 及 多 次 嘗 試 建 立 臺 灣 研 究 的 行 動 , 更 不 應 被 臺 灣 學 界 所 遺 忘 。 其 次 , 筆 者 討 論 臺 灣 學 界 對 陳 紹 馨 的 遺 忘 與 記 憶 , 他 過 世 後 地 位 的 升 降 反 映 出 臺 灣 研 究 在 戰 後 臺 灣 的 複 雜 發 展 。 陳 紹 馨 過 世 後 之 所 以 被 遺 忘 , 除 了 驟 逝 以 及 缺 乏 傳 承 外 , 他 在 世 時 在 臺 灣 學 院 中 的 邊 緣 位 置 、 所 屬 世 代 的 生 命 經 驗 在 臺 灣 學 院 及 公 共 領 域 被 徹 底 消 音 、 社 會 科 學 知 識 場 域 的 根 本 變 化 , 以 及 臺 灣 年 輕 世 代 以 中 國 近 代 史 為 基 調 的 歷 史 意 識 是 重 要 因 素 。 而 對 他 的 再 發 現 來 自 於 臺 灣 研 究 的 發 展 , 記 憶 的 方 式 與 內 容 仍 然 高 度 受 到 不 同 時 期 對 臺 灣 研 究 的 思 維 所 影 響 。 最 後 , 筆 者 試 圖 指 出 陳 紹 馨 學 術 的 當 代 價 值 。 儘 管 在 陳 紹 馨 辭 世 半 世 紀 之 後 , 其 具 體 研 究 結 論 多 半 過 時 , 臺 灣 研 究 也 早 已 不 再 是 禁 忌 而 成 為 顯 學 , 但 他 所 念 茲 在 茲 臺 灣 社 會 作 為 一 個 整 體 所 經 歷 的 現 代 性 歷 程 , 仍 然 是 臺 灣 社 會 學 界 甚 至 更 廣 的 社 會 科 學 界 所 持 續 面 臨 的 重 要 課 題 。 思 考 這 個 問 題 的 先 驅 者 陳 紹 馨 的 學 思 歷 程 , 在 當 代 仍 然 具 有 重 要 價 值 。

作 者 鄭力軒 叢書主編 黃英哲、梅家玲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不待黃昏的貓頭鷹 : 陳紹馨的學術生命與臺灣研究 / 鄭力軒著 . 初 版 .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發行 , 2022 10 面 ; 公分 ( 臺灣研究先行者叢書 ; 6) ISBN 978-986-350-634-8(平裝) 1.CST: 陳紹馨 2.CST: 學術思想 3.CST: 社會學 4.CST: 臺灣傳記 783.3886 111011759 總 監 張俊哲 內頁排版 張碧娟 責任編輯 蔡旻峻 封面設計 兒日 編輯協力 宋柏成 發 行 人 管中閔 發 行 所 國立臺灣大學 出 版 者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法律顧問 賴文智律師 印 製 皇輝印刷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22 年 10 月初版 刷 定 價 新臺幣 520 元整 展 售 處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臺北市 106319 羅斯福路四段 1 號 電話:(02)2365 9286 傳真:(02)2363 6905 臺北市 100047 思源街 18 號澄思樓 1 樓 電話:(02)3366 3991~3 轉 18 傳真:(02)3366 9986 https://press.ntu.edu.tw E mail:ntuprs@ntu.edu.tw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臺北市 104472 松江路 209 號 1 樓 電話:(02)2518 0207 國家網路書店 http://www.govbooks.com.tw 五南文化廣場 臺中市 400002 中區中山路 6 號 電話:(04)2226 0330 http://www wunanbooks com tw G P N :1011101103 ISBN:978 986 350 634 8 著作權所有.翻印必究 本書已通過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學術審查 臺灣研究先行者叢書 06 不待黃昏的貓頭鷹:陳紹馨的學術生命與臺灣研究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