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回顧誌 Vol.3 紙上花園 台大文學獎閱讀展

Page 1



4/11~5/31 臺大文學獎閱讀展 4/28 (日) 花園裡的版印工作坊 14:00 指導| 北藝大美術系講師

林仁信

4/30(二) 講座「晚近新種蔬果對我的提示」 19:00 講者 | 自然生態作家、菜市場觀察家 劉克襄 5/15(三) 講座「歐洲修道院的香草花園」 19:00 講者 | 臺大歷史系教授 花亦芬 「詩中有戲:文學獎得獎新詩迷你展演」 演出 | 話劇社、現代詩社成員:栢玔 x 芯亦 x 華安


目錄


關於展覽

1

文學獎與插畫家

2

教堂裡 閱讀與空間設計

3

教堂外 花園與園丁計畫

5

學生參與

8

活動側記

9

附錄-展出插畫集錦

15


關於展覽 文學創作與園圃照料的共通點即是培育,讓生 命及故事成長、蔓延。

從第十屆起自文學院接手、由藝文中心主辦的「臺大文學獎」是孕育作家的創作搖籃,得獎同 學來自各個學院,展現文學的生命力。臺大文學獎即將邁入第16屆,我們以歷屆得獎作品作為策展文 本,結合我們親自在雅頌坊廣場種植、照料的植栽地景,打造一間文學花園。在這裡你可以打開一本 書,也可以認識一株香草,漫步在獨特的閱讀空間。這是一場展覽,更是一次種植計畫。 藝文中心小教堂(雅頌坊)的空間與歷史感,令人不禁想像美軍離開後蔓生的荒草,與建築交 織的場景。這棟自園藝系實驗果園成為美軍用地、再成為藝文中心表演空間的教堂,穿過了時間、溜 過了不同管理人的手心,在不同時空展現功能與意義。藝文中心邀請花藝社與臺大農場,合力復興小 教堂前的綠色風景,將文學與種植主題牽在一起。如德國作家赫塞所言: 「依照自己的想像去構建一小塊生意盎然的大自然。園丁所做的事,就像詩人運用詞彙一樣, 他把那些素材整合起來:使它們變得新穎而獨特,同時首次產生了自己的意義和內涵。」

小教堂的空間回憶史 |日本殖民時代| 臺北帝國大學農學院的林學實驗室 |戰後初期| 國防部徵收當時屬於臺灣大學農業試驗場園藝分場 的土地,從1995年起由美軍「第十三航空特遣隊」 所接管,推測是在1960~1975年間建造小教堂,隸 屬於駐臺美軍顧問團(MAAG)底下。國軍1966年改 組為「第327航空師」,一直到1976年基地才完全撤 離,小教堂自此閒置 |西元2008| 小教堂翻修完成,命名「雅頌坊」 (The Odeum) |西元2009| 臺大藝文中心進駐雅頌坊辦公,舉辦校內藝文展演 活動 1


關於臺大文學獎 臺大文學獎,原是由學生社團自主創辦的文學創作活動,學生社團的參與雖然展現出臺大學生 的自主精神,也曾出版幾冊得獎作品集,但仍出現未能年年如期舉行的斷層現象。從第十屆起,改由 臺大藝文中心主辦,加上校內其他協力單位共同參與,使臺大文學獎的活動內容越趨完備,規模也日 漸擴大。臺大文學獎,一向遵循嚴謹、審慎的評審制度,歷屆均由臺大教授與國內外著名藝文作家組 成專業的評審委員會,經過初審、複審,層層討論與審核,以深入且多元角度的觀點,共同評議,擇 選具有創意且扣人心弦的文學作品。隨著此項文學傳統與歷史的逐步積累,臺大文學獎成為孕育作家 的創作搖籃,帶動校內創作風氣,並且吸引各院系喜愛文學的同學參與,成為臺灣大學最具指標性的 文學獎項。得獎同學來自於各個不同領域的學院,足見文學生命力之鼎盛。

關於插畫家 謝祖華(Daniel Hsieh) 喝茶的插畫家、愛樂人、攝影迷。筆鋒常帶自然靈 性之美。繪有《帝國末日的山水畫:老殘遊記》、《風島 飛起來了》、《我愛藍樹林》以及英譯本《橘子紅了》等 書。 開幕當天插畫家Daniel Hsieh也來到了現場,(其 實前一天我們就一起佈展到半夜,真是難忘的經驗呀!) 這次的展覽除了展出臺大文學獎歷屆得獎作品,我們也精 選出一些段落給Daniel發揮、創作,由文字轉換成圖像。 文本頓時活了過來。前幾天幾位外國朋友來看展,雖不認 得中文字,卻也享受著美好的插畫。這一張張精緻小巧的 插畫都是Daniel的原稿呢! 左-插畫家Daniel Hsieh 右-展覽策畫王學寧 2


教堂裡 閱讀與空間設計

以閱讀森林為概念,搭配教堂的挑 高空間,以鋼筋做為樹幹骨架,懸 吊插畫與文學作品,並以植物作為 光,點亮氣氛。鋼筋連接著由實木 組成的椅車,讓觀眾能隨機坐下閱 讀,裝有輪子的椅車也增加了展場 的變化性,有活動、講座時能隨時 調整。

上圖| 曾經荒廢多年的小教堂 下圖| 最初對於展場的想像:結 合植栽與閱讀物件,塑造 一個可散步的展覽空間

3



教堂外

花園與園丁計畫

展覽空間的起點:劉媽的花園

劉媽是台大花藝社的指導老師,個子 小小的卻充滿活力。只要是關於植物 的事,她總是乘上她暱稱「小賓士」 的腳踏車,立刻趕到。腳踏車後座的 籃子經常載著兩三株植物,可能是朋 友託她帶回去「急救」的小苗,也可 能是她在台大校園發現的一株小草。 對她來說,台大的一草一木都是這麼 不同,我可以想見同樣望見一片綠, 她眼中所見的必是和我不同。她觀察 的更仔細,眼裡的花園也更細緻。 我告訴她我喜歡藝文中心小教堂(雅 頌坊)的空間與歷史感,我經常想像 美軍離開後蔓生的荒草,與建築交織 的場景。這棟自園藝系實驗果園成為 美軍用地、再成為藝文中心表演空間 的教堂,度過了時間;溜過了不同管理 人的手心,在不同時空展現功能與意 義。劉媽可愛的說:「我以前就是混 台大廢墟的,大概都知道以前教堂裡 都長些什麼植物。」 上圖| 教堂外花園建造中 下圖| 台大花藝社指導老師劉媽

5


當我們有能力環遊世界,也別 忘了腳下的土地,那小小的園 圃已經預告了世界的秩序。

藝文中心所在地過去曾是園藝系的實 驗果園,綠意盎然,藉著這次的展覽 計畫,我們實際復興、創造自然景觀 ,尋回植物的記憶。成果展覽「紙上 花園」則搭配臺大文學獎歷屆的得獎 作品展出。自然給藝術家什麼啟發? 作家筆下的自然又是什麼樣子呢?諾 貝爾文學獎得主赫曼•赫塞一生都在 經營園地,在他的文章《夢中的家》 中他寫道: 「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了。老人這麼想 著,臉上出現一抹微笑。他在這一生 當中從事過無數工作,擔當過多少重 要的高級職位,曾經環遊世界,卻始 終抱著一腔回歸自我的強烈渴望,正 如歌德所說的『每一道陽光和每一棵 樹,每一處海岸和每一個夢想,全部 在他心底裡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如今 他退處自家花園一隅,那裏的一草一 木、一叢一畦全都信靠他,歸他所有 ,叨他照顧,由他設計,靠著他的培 育、建構和引導而存活著。花園帶給 他的充實滿足感從未減少過,而對一 個人的心靈而言,一畦玫瑰之取之不 盡、用之不竭,並不遜於任何一處海 洋或大千世界。」

上圖| 展覽的最後幾天,每天中午12:30 都有免費水生植物盆景教學

中圖| 搬運花草的園丁們 下圖| 4/2萵苣採收日!大家吃著新鮮採 收的蔬菜的沙拉party

6


學生參與

花 園 主 打 星

7


佈展期間藝文中心彷彿成了工作 營現場,「藍領設計」與志工同 學們搭建起一個獨特空間,外觀 是一個六角形的木結構,兩側開 啟畫框般的入口,如同寫作的人 經常處在孤寂中,一個獨立的空 間讓人靜下來思考,讓故事成形 。在這裡,可以仰頭看看藍色的 天;觀察透過彩色壓克力片映照 的美麗的光。你也可以蹲下來向 外望,欣賞不同視角帶來的花園 景色。

心理系 洪新雅為展覽手冊 繪製的插圖,讓觀眾除了看 展,也可認識花園裡的植物, 植物的資訊也是由森林系及 生科系的志工們共同整理完成

9


一場活的展覽 Things are Scattered;We Pick them Up

開展10天後,原以為一開展展覽就差不多定型, 沒想到植物讓展覽活了起來,每天都有不的變化 ,我們為這些變化忙碌著,也享受著。桌上、畫 框旁的小盆景每隔幾天就會「輪班」,輪流出去 曬太陽或是喝水,讓展覽裡的植物隨時保持在最 佳的狀態。每株小盆景都是花藝社指導老師劉媽 的小巧思,幾個月下來,她用最自然的方式,教 我們如何用簡單的方法把綠意帶進生活裡。觀眾 在這除了能閱讀歷屆臺大文學獎的得獎作品,還 能欣賞各式各樣的植物。 有觀眾來了第二次,說「你們這裡又不一樣了喔 !」植物為我們變換每天不一樣的景色,也營造 了獨特的展場空間。現在科技、網路發達,許多 藝術品能在線上尋得圖片、甚至來場3D逛展,讓 我不禁思考怎麼樣的展場讓人必須「親臨現場」 ,"Be there."

9

每一次的佈展我們都與展場設計充分溝通,希望除了 能完整呈現展品,還能營造獨特的氛圍,一種觀眾來 了立即能感受到的氛圍,不論是視覺、嗅覺、聽覺或 是觸覺,讓人覺得能花時間,坐下,覺得來到現場是 值得的。我們想提供的是一個心靈休憩的空間。 這次的展場設計是以前大學的學長,建築背景的他, 所用的材料是舊電線桿橫木、鋼筋、鐵件等原本應是 剛硬的材料,不過透過他的全新詮釋、重組,將藝文 中心的小教堂大改造,成了一個鋼筋森林,和下頭懸 吊著的手繪插畫、植物,成了有創意的對比。 我將紙上花園定義為一場「散步型」的展覽,蜿蜒在 我們設計的走道,可坐可站,可閱讀一篇文章,可欣 賞一株植栽,也可以仰頭觀賞教堂的空間與光線。展 場裡的小東西很多、很零散,今天騎著腳踏車,邊想 著展覽的種種特質,心頭忽然冒出一句話:"When Things are Scattered, We Pick them Up ." 很多時 候思緒零散一地,唯有我們彎下腰來,一一拾起、重 新觀看,一切才有了意義。


講座與活動 植物色彩工作坊 捕捉顏色的人各就各位!

當時在廣播裡聽到:「無論自然還是藝術 ,都是在談生命、生死興衰。」這次的展 覽主題:植物與文學獎,是兩個同樣具有 生長意象的主題,說明了我們為什麼希望 這個展覽在春天,此時此刻到來。詩人說 春天是欲望的季節,而我們花園的繽紛證 實了這件事,迷人的顏色誕生在宜人的季 節。不論形狀姿態,它們都屬於春天,而 且渴望被看見。

都市酵母的Yaya帶領大家分析採集回來的顏色,試著 讓大家用不同的感官想像顏色的可能性。「這個顏色 給你什麼感覺?聯想到什麼?顏色有沒有味道呢?」 保育社的參與學員詠鈞、偉豪則是從旁補充許多植物 小知識,幾乎沒什麼植物 是他們認不出來的,讓大家佩服不已。學員們的研究 成果將展示在「紙上花園-臺大文學獎閱讀展」中,歡 迎一起來觀色、捉色。

本次展覽的焦點搭配活動-「臺大春色」 工作坊,是我們第一次邀請都市酵母來到 臺大藝文中心,那次是演講,這次則是一 次校園歷險,都市酵母團隊以設計師的觀 點,重新帶學生審視平常所處的環境,顏 色是什麼?自然中的顏色透過細微觀察能 有多細緻? 參與的學員在一天之中需在校園採集植物 樣本、拍照,比對植物色彩與色票,並重 組、擺放、排列不同的花朵、果實,最後 各組歸納出他們心中所認同的臺大春色。 那天天氣正好,備好帽子、放大鏡、筆記 本、水壺、相機、採集袋及色票,各組展 開蒐集色彩之旅。同學告訴我:「好多植 物都好有趣,平常怎麼會都這樣走過去沒 注意到?」如同都市酵母總監 Agua所說: 「顏色觀察是一次洗禮的過程。」邊走邊 欣賞自然的顏色,像是洗過眼睛一般,我 們的眼光因為看見新奇的事物而更新。

延伸閱讀 / 都市酵母官網http://www.cityyeast.com/ 臺大春色FB https://www.facebook.com/cityyeastxspringcolor?fref=ts 10


04/28花園裡的版印工作坊

那天在捷運上,看到這首台北文學獎的得獎作 品,很符合紙上花園展覽的意境呢!短短的詩 描寫了對於都市裡的時光、居住地、陌生人的 想像。「日光不來你將盆栽輕柔抱起。梳理, 傾聽它的乾渴」,我們的花園經過幾個月的成 長,也是經歷了日曬風雨,自然的美像是一面 鏡子,經常映照著照料者的心境。花藝老師劉 媽總是說:「植物是活的,活生生的展品。」 她邊說話邊撥一撥身旁的植物,像是在安撫他 們,與他們對話。我們是如此幸運,能在大大 的都市裡,有一畝小小的菜園與花園,而我們 的心情也隨之漸強又漸弱,像一首季節的歌, 啦啦啦啦。

那天是陰雨季中唯一有太陽的一天,我們舉辦了 一場版印工作坊。利用短暫的雨停時間,大家輪 流到廣場等待太陽,等待自己的設計經過陽光的 洗禮,魔法般地顯影。帶領我們的是勤跑各地推 廣版畫藝術的仁信老師,他說這是第一次在沒有 版畫教室的場地辦顯影版畫工作坊。一切工具、 器材都是簡易DIY完成,大家仍是玩得不亦樂乎。 參與的人有臺大學生職員、附近居民,還有學校 職員的小朋友,不論是誰,心中都有一片花花世 界,採集植物、排版、上色,呈現各自不同的成 果,每個人的方巾都是最自然的時尚。

11


12


點景人物新詩展演

置身時間之外

新詩介紹 /

無數個你在這裡、也在那裡 在暗燈裡玻璃櫥窗外 在我身體裡、渺小的心之外 只有在偶然的夢境中相遇 我可以自在來回城市與城市 穿越星星們洗臉的惺忪河面、穿越空曠高架橋 佇立於華燈車河 不再需要被任何人發現 你也不介意

作者余玉琦畢業於師大國文系、臺大藝術史研究 所。《點景人物》是她對於明代浙派繪畫,以及 畫作因為歷史、政治因素流散、甚至遭到篡改的 一些省思。中國山水畫中的景是畫家心中的景, 那意境是畫家心裡的畫面。作者換個角度想像住 在畫裡的小人物,經過漫長的等待、穿梭時光, 到了今天,我們在美術館中隔著玻璃欣賞畫作, 他們也透過他們的景框視角觀察著看畫的人。作 者不禁想像,畫中的人在不同的時空之中,經歷 了哪些風景呢?

變成一片更小的紅葉 劃過盛大秋天 輕輕飄下來 在我肩上睡著 -擷自第13屆臺大文學獎新詩組得獎作品 余玉琦點景人物

13


寫作就是想像一個特殊場景、一幅圖像的過程。感謝詩人將句子化作一幅畫,我們 穿梭字裡行間,閱讀風景。話劇社、現代詩社的成員將臺大文學獎得獎新詩《點景 人物》改編,5/26在紙上花園展場登場。這是一個關於水墨畫與畫中人、賞畫的人 之間的故事。 藝文中心特別以紙上花園展場為空間前提,邀請同學就地演出這場結合畫作與新詩 的戲作,機會實屬難得! 日期

5/26 (日) 14:00~15:00

地點

雅頌坊紙上花園展覽現場

點景人物作者

余玉琦(臺大藝術史研究所畢)

演員、編劇

臺大話劇社、現代詩社成員栢玔x芯亦x華安

水墨佈景創作

艸文子

關於畫家 艸文子 (Wenzee Tsao) 有著書畫與設計雙重背景與才華的 艸文子,因這次藝文中心的邀約, 重拾了畫畫的感覺。攤開長長的紙 捲,深夜裡文子忙碌地趕工。她說 以前大學時不喜歡畫山水,覺得它 太虛無飄渺,像是憑空捏出一個沙 堡。這次邊畫邊想,重新感受到 山水畫之所以迷人,正因它的虛無 飄渺,就像詩中所說的,山水畫經 常留白,為的是給人想像、給人遨 遊。


第15屆墨響劇本組 經濟系/林建勳

最後一首是速度很快的圓舞曲。跳舞的人們都瘋狂地轉著圈

《演樹的男孩》

們最後竟然是繞著我和班長旋轉。他們沿著舞台邊緣,快速

圈,他們自己旋轉,也互相繞著對方旋轉。但是我發現,他 地一圈又一圈轉著,全部人都圍著我們跳舞。他們不停繞啊 繞,繞啊繞,好像在中間跑出了一道氣流。那道氣流在中間 集中,抬著我們向上飛。我又閉上眼睛,閉上耳朵,只感覺 到自己不斷向上飛,穿破了有好多管線的天花板,一直一直 往上飛。好像綠野仙蹤的故事一樣,巫婆和樹木乘著龍捲風 飛走了,永遠永遠,彷彿只要音樂不停止,我們就永遠不會 回來。我在舞台上,就這樣永遠地變成了一棵樹。

15


生編織一個又一個美好的顏色故事。他們幻想古老年代以

第10屆發光體小說組 哲學系/張雅晴

前所形容的顏色的樣貌,不是詳細的去描述紅是如何的紅

《愛你的顏色》

天真爛漫的黃小姐總是發揮她的想像力,耐心地陪著藍先

、藍是如何的藍、黃是如何的黃;而是模糊的側寫出對顏 色的許多綺麗幻想,這一顆一顆的珍珠,緩慢地被他們串 起,漸漸成形成漂亮的珍珠項鍊。 對藍先生來說,黃小姐就像是他的繆思女神,豐富了他的 想像世界。

16


第10屆 發光體 新詩組 中文系/蔣闊宇

《秋歌》 明朗的午後也有人 忙著曝晒堆積的夢想 比對成長的拼圖 像一棵巨大的榕樹 生活的旅館堂皇而 無可奈何,而持續重建翻修 一座花園我越走越深 夥同圍繞的向日葵一起怒放 微笑,面向和煦的陽光

18


第10屆文脈新詩組 政治系/黃彥瑄

《馬鈴薯魚的誕生》 馬鈴薯魚的誕生

雲朵遮蓋天上的十字架

是那樣帶著圓圓的夢在土裡

迷路的孩子找不到故鄉的方向

也是圓圓的夢在傻呼呼的樹蔭下

馬鈴薯在砲聲嚇得長不大

餘燼裡的平靜恰若晚陽

浸在火藥味裡的是再也回不來的童年時光

小小的手掌裡是挑剩的馬鈴薯

履帶壓過了兄弟姐妹

小販說不用錢的小小馬鈴薯

馬鈴薯綠綠的葉被淚水洗得發黃

矮矮的男孩堅持拿出存了一星期的零用錢

小男孩給馬鈴薯雕上了鰓

小小的馬鈴薯在他眼裡是胖胖的月亮

倚著鰓的是薄薄的鰭

盈握掌中是淡淡的月光

伸不出芽的芽眼是天生的魚鱗

他帶回了淡淡的月光

無法端上桌的小小馬鈴薯成了小小的魚

向晚的菜場對著他的背影微笑

褐色的皮裡是純白的心

小小的馬鈴薯蜷在男孩的口袋

小小的魚搖搖尾巴

五顆彈珠、三條橡皮筋和一隻沉睡的蚯蚓

划著風宛如新木做的風鈴

扁扁的馬鈴薯在陰影之中哭泣

小男孩在清澈的曲裡入睡

小男孩的夢裡曾有戰火

粼粼的水光中有兩雙溫柔的眼睛

斷成三截的路是無法回家的悲傷

19


第12屆家族旅行散文組 臺文所/陳姿瑾

第一天上課你就迷路了,偌大的校園只有椰林大道與小椰林道有名

《記憶地圖》

榕道、楓香道、桃花心木道、欒樹道……但是即使他們有了名字你

字,幾年後才有好事者幫忙命名,蒲葵道、水杉道、楓香道、垂葉 還是不記得。 你記得太多沒有被列入的道路,你自己心裡畫有一張植物地圖,隨 著季節而改版顏色。春天的時候杜鵑花粉色白色桃紅色喧鬧開場, 桃花豔豔開在文學院的中庭引你出神,你每年期待流疏在大門口帶 來一場春日雪,欖仁樹換葉前老葉必先轉紅落地,你特愛文學院旁 小葉欖仁冒出新芽的嫩綠,夏日傅鐘旁鳳凰木火紅燎原送走方帽黑 衣。

20


們的作品,古典現代東方西方你沒個放過。閱畢,你挑選

第10屆發光體散文組 財金系/林佑軒

一頁最精彩的撕下帶走。然後你食用它們。依據風格典型

《非天才及一些尋找》

你說你曾以某種罪惡的姿態潛入圖書館,狂暴地閱讀作家

的不同而有不同食用方法,傷春悲秋鬼地民歌散文駢文韻 文祭文新詩悲劇喜劇鄉土傷痕武俠黑幕後現代意識流。孟 浩然輕快新鮮,你把書頁夾入田園三明治,文字與萵苣一 同進食。黃春明那一頁,你在吃巷口肉圓乾麵時偷偷撕碎 了灑進紅白醬裡。楚辭是濃香,琦君是淡香,你分別配上 玫瑰和桂花油炸,油墨增添花瓣的深度。

21


第11屆賦思小說組 臺文所/張簡士湋

《下午》 風沒有滾動木瓜果,男孩走到馬路上, 拿起果子,果子表面有擦傷的痕跡, 冒出幾抹的白色的汁液。 男孩拿著那顆果實, 他想做的就是看清楚生命的真貌。

22


第13屆純粹散文組 哲學系/張雅晴

《馬尾》 死亡,大概就是一片落葉吧,殞落被當作飛 翔。綠葉或枯葉,落於何方,碎於誰足,沒 有誰說得準。也許從我那天在文學院的走廊 上踩死一隻蝴蝶之後,我開始對自己的存在 感到更加地小心翼翼。如果消亡是必然的, 那我又何必為蝴蝶哀悼。

23


第11屆 賦思 新詩組 社會系/李昀真

《回家》

宇宙正在被窩裡生成,有一個家 通往銀河的列車等待廊下 陽光下傷感連同廢土傾倒窗外 低頭你看見精靈們都在花園裡跳舞 有一個家,草創傳說的藤蔓漫漫 時間靜止煎蛋不曾燒焦 書籍們私語地閱讀彼此,觀賞著 那些曾一再被人類覆誦、抄寫過的詩句

24


第1屆 彩排 小說組 (1991) 幼獅文化事業出版 政治系/褚士瑩

《彩排》

彩排的那個下午,晴燦得很不得了。 白色舞衣的反光,照映在阿蓮娜綻開的臉上, 像一朵很大的粉色山桃,忽然打開了, 立在山溪,溪裡粼粼的石頭反光, 打在蟬翼一般巧薄的瓣蕊上,也跳跳躍躍著。


第7屆青春交響曲小說組 新聞所/張茵惠

《花瓣》 後來當我再去的時候, 小房間已經搬空了。 只遺留下白日破碎割人的光線, 和廉價花瓶裡那束紙摺的花朵。 充任管理員的歐巴桑拿來一個信箋給我, 我站在空洞的玄關, 開始讀她最後的音息。 26


第13屆純粹新詩組 牙醫系/林禹瑄

《牆外—於柏林圍牆倒塌二十週年》 「最好倒下。」他們有了新的說法 關於愛和信仰 或這道牆,被塗鴉割據 被酒精淹沒,搗成碎片 再收編進歷史的玻璃櫃 僅僅一個黑夜,他們說 他們拆除了所有昨天 並為此創建了眾多節慶與花園 而我們仍舊逐日醒來,逐日 被困在一個個太美麗的明天 26



出版 日期 文字 美編

| | | |

臺大藝文中心 2013年 4-5月 王學寧 孫宜君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