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O 2014/15 樂季手冊

Page 1


NSO 2014/2015 國家交響樂團 樂季手冊 發行所 發行人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陳國慈

企劃出版 國家交響樂團 企劃統籌 邱瑗 執行編輯 撰述 專文作者 中譯 視覺設計 攝影

吳孟珊 王思懿 焦元溥 羅基敏 焦元溥 張皓閔 鄭可喬 賴曉俐 Innate Design 生形設計 王永年 林德培 林勝發 林敬原 顏涵正 Carole Parodi Thomas Bartilla

兩廳院售票系統 NTCH Ticketing Service http://www.artsticket.com.tw 國家交響樂團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100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1號 No.21-1, Chung-Shan S. Rd., Taipei, Taiwan, R.O.C. TEL:+886-2-3393-9888 FAX:+886-2-3393-9669 http://nso.npac-ntch.org 2014年6月出版 本團保留演出異動權 All details are correct at the time of printing. NSO reserves the rights to further changes. 本書曲目寫法依據 David Daniels: Orchestral Music, 4th edition


2014 /15 SEASON


2


目次 音樂總監前言

4

樂季總表

6

12

音樂總監 呂紹嘉

14

桂冠指揮 赫比希

認識 NSO

16

立足當代,放眼天下: 請聽 NSO 自信又獨特的好聲音! 文/焦元溥

22

樂季音樂會介紹

26

NSO 歌劇專文: 貝多芬《費黛里歐》的多元歷史意義 文/羅基敏

51

NSO 歌劇製作《費黛里歐》

54

NSO 講座及室內樂系列

呂紹嘉時間

56 63

NSO 樂團學苑

64

認識客席音樂家

65

NSO 樂季套票 74

NSO 錄音發行 生活中的 NSO 票價席次圖

76 78

80

3


音樂總監前言

知性與感性的探索

2013 年底,NSO 行了一趟遠路,重返睽違 16 年的歐洲舞臺。 我們以多元的曲目,精熟的演繹,著實的向世界奏出充滿自信與 深具主體性的臺灣之聲,也讓我們精神更團結,步履更穩健的迎 向新的樂季。

2014/15 樂季,我們仍秉持「精緻、深刻、悸動」的信念,以多 元主題的貫穿設計,希望給大家帶來兼具廣度與深度,智性與感

芬 》、 波 蘭 指 揮 大 師 維 特(A. Wit) 與 鋼 琴 家 亞 布 隆 斯 基 (P. Jablonski)將帶來難得一聞的《東歐瑰寶》、甫獲法

國貝桑頌指揮首獎的吳曜宇與鋼琴名家巴托( T . Barto) 合 作《 交 錯 的 軸 線 ─ 新 大 陸 x 古 羅 馬 》、 丹 麥 當 紅 指 揮

道 斯 加 德(T. Dausgaard) 首 度 來 臺 展 演《 斯 拉 夫 彩 繪 》、 堪 稱 現 今 第 一「 小 號 公 主 」 - 來 自 挪 威 的 韓 塞 絲

性的精采曲目:

(T. T. Helseth)將與朗 - 萊辛(S. Lang-Lessing)在《號

「史詩般的壯闊,革命性的創見,入無人之境的情感訴求與藝術

鋼琴大賽首獎的張昊辰將於《終章 再起》獻上拉二鋼琴協奏

價值」,這是我對「里程碑」系列的定義。貝多芬的《英雄》、

曲,及前維也納愛樂首席帕拉希克弗夫(V. Paraschkevov)

聲響起》中獻上兩首小號經典、19 歲時即獲范 • 克萊本國際

馬勒第九、布魯克納第八、蕭斯塔科維契第八、荀貝格的《古勒

(與 NSO 單簧管首席朱玫玲)將在首席絃樂團年度演出《弓

之歌》,各以其獨特的姿態,都是屹立不搖的劃時代「里程碑」。

絃上的莫札特》同臺展藝。

而與之絕佳對比的是「交響詩」及「斯拉夫」系列:在此,您是 翱翔在大塊文章交響曲外,另一片無邊無際,多彩繽紛的管絃樂 天空。延續前樂季對理查 • 史特勞斯 150 週年的作品禮讚,本

樂季以《唐吉軻德》(由楊文信與 NSO 中提琴首席黃瑞儀聯手)、 《 家 庭 交 響 曲 》、《 最 後 四 首 歌 》( 三 度 來 臺 的 女 高 音 伊 凡

(C. Iven))等展現理查 • 史特勞斯不凡的交響詩與歌樂。同時我

多位已與 NSO 建立絕佳默契的藝術家將繼續與我們共創更美 好、更沉澱的音樂。本樂季重訪的五位大提琴家,幾乎囊括目 前國際樂壇最活躍、最閃亮的巨星,除了前述的卡普頌、蓋哈 特、楊文信外,還有繆勒 - 修特(D. Müller-Schott)、伊瑟

利斯( S. Isserlis )。此外,聲名如日高昇的小提琴家絲凱德

們也將呈現雷史畢基、西貝流士及大量東歐與俄羅斯音詩傑作。

(B. Skride) 與 哈 察 特 楊(S. Khachatryan), 揚 名 美 歐

此 外, 另 一 重 要 軸 線 穿 梭 於 整 年 曲 目 上 的, 就 是「 當 代 音

(F. Angelico)及大家所敬愛的老大師赫比希,勢必再次帶

樂 」: 多 位 一 流 獨 奏 家 將 獻 演 當 代 重 要 協 奏 曲, 包 括 卡 普 頌

給愛樂者驚奇難忘的心靈宴響。

(G. Capuçon)、 楊 文 信、 蓋 哈 特(A. Gerhardt) 演 奏 陳 其

一年一度的歌劇盛會,這次推出的是與蘇黎士歌劇院跨國合作

新 一 代 中 提 琴 翹 楚 雷 薩 諾 夫( M. Rysanov ) 帶 來 舒 尼 特 克

由的高貴情操,及它身為貝多芬唯一的歌劇創作,在歌劇史上

鋼、李格替(G. Ligeti)與陳銀淑(U. Chin)的大提琴協奏曲;

(A. Schnittke)協奏曲;譚盾將親自指揮新創低音提琴協奏曲 的世界巡迴首演(由 NSO 低音提琴首席傅永和主奏),並以他 的《大自然的眼淚》擊樂協奏曲與朱宗慶打擊樂團合作演出。國

人作品有潘皇龍的《玉芙蓉》(小提琴家宗緒嫻、笙演奏家黃朧 逸)以及林京美為 NSO 新樂季開季而創作的《舞詠曙光》世界 首演。

的華裔指揮陳美安與洪毅全、傑出的義大利指揮安傑立科

的《費黛里歐》(Fidelio )。《費黛里歐》以其崇尚、捍衛自 傲然獨立。導演荷穆齊(A. Homoki)與 NSO 將以突破性、 獨樹一幟的方式來呈現,且讓大家拭目以待! 一如往常,各式講座、室內樂、助理指揮張尹芳帶領的家庭與 兒童音樂會,及別開生面的萬聖節音樂會,呈現的是 NSO 另 類、親密、多樣的活潑風貌,我們期待藉由不同的交流場域, 讓音樂更親近您的生活。

在 客 席 指 揮 及 獨 奏 家 方 面, 可 說 是 洋 洋 灑 灑、 眾 星 雲 集。 首 次 與 NSO 同 臺 的 藝 術 家 包 括: 前 柏 林 愛 樂 首 席 布 拉 赫

(K. Blacher) 將 獨 奏 與 領 奏( 不 設 指 揮 )《 布 拉 赫 的 貝 多

4

誠摯地邀請您!



樂 季 總表

SEASON CALENDAR

9

What is Composition? Lecture Concerts

9.27

主 講 焦元溥 女高音 女中音 范婷玉 鋼 琴 與 NSO 樂團學苑

Sat. 19:30

SHAO-CHIA LÜ, conductor 林京美:《舞詠曙光》(NSO 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 馬勒:第九號交響曲 CHING-MEI LIN: Dancing Morning Sunlight (World Premiere) G. MAHLER: Symphony No. 9, D major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p.26

交響詩系列 Symphonic Poem Series

9.26-27

Fri./Sat. 19:30

時間之流 Reflection in Time 指揮 呂紹嘉 大提琴 葛替耶 ‧ 卡普頌 SHAO-CHIA LÜ, conductor GAUTIER CAPUÇON, cello

6

p.56

10 .4

Sat. 19:30

唐吉軻德 Don Quixote Rides Again

p.28

紀蒙 ‧ 巴托

伯恩斯坦:《憨第德》序曲 蓋希文:F 大調鋼琴協奏曲 雷史畢基:《羅馬之泉》、《羅馬之松》 L. BERNSTEIN: Candide Overture G. GERSHWIN: Piano Concerto, F major O. RESPIGHI: Fontane di Roma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p.30

NSO 首席絃樂團 NSO String Ensemble

10.24 小提琴 單簧管

Fri. 19:30

費瑟林 ‧ 帕拉希克弗夫 朱玫玲 NSO 首席絃樂團

VESSELIN PARASCHKEVOV, violin MAY-LIN JU, clarinet NSO STRING ENSEMBLE

SHAO-CHIA LÜ, conductor WEN-SINN YANG, cello GRACE HUANG, viola 海頓:第六十號交響曲 李格替:大提琴協奏曲 理查 • 史特勞斯:《唐吉軻德》 J. HAYDN: Symphony No. 60, C major G. LIGETI: Cello Concerto R. STRAUSS: Don Quixote , Op. 35

p.29

NSO 探索頻道

Music Discovery Lecture Concerts

Sun. 14:30

莫札特 李哲藝:《小星星變奏曲》(絃樂團版本) 莫札特: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 柴科夫斯基:旋律,選自《深愛之地的回憶》 詼諧圓舞曲 莫札特:A 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小夜曲,作品 K. 525 W. A. MOZART/ LEE CHE-YI: 12 Variations on "Ah, vous dirai-je, Maman", K. 265/300e(arr. for string orchestra) W. A. MOZART: Violin Concerto No. 5, K. 219, A major P. I. TCHAIKOVSKY: Melodie from Souvenir d'un lieu cher Valse-Scherzo W. A. MOZART: Clarinet Concerto, K. 622, A major Serenade K. 525, G major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來去匈牙利聽民謠 Hungarian Sounds

p.31

NSO 探索頻道

Music Discovery Lecture Concerts

主 講、鋼 琴 顏名秀 小提琴 李宜錦、鄧皓敦 中提琴 黃瑞儀 大提琴 連亦先 鋼 琴 王佩瑤 國家演奏廳 400

吳曜宇 鋼琴

YAO-YU WU, conductor TZIMON BARTO, piano

弓絃上的莫札特 Mozart on the Strings

指揮 呂紹嘉 大提琴 楊文信 中提琴 黃瑞儀

10.12

Fri. 19:30

Pini di Roma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西貝流士:《夜騎與日出》 陳其鋼:《逝去的時光》(臺北場) 德沃札克:大提琴協奏曲(高雄場) 西貝流士:第二號交響曲 J. SIBELIUS: Night Ride and Sunrise, Op. 55 QIGANG CHEN: Reflet d'un temps disparu (9.26) A. DVOŘÁK: Cello Concerto, Op. 104, B minor (9.27) J. SIBELIUS: Symphony No. 2, Op. 43, D major 國家音樂廳 (9.26)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9.27) 400 600 800 1000

指揮

交響詩系列 Symphonic Poem Series

呂紹嘉

10.17

交錯的軸線―新大陸 x 古羅馬 New Found Land & Glorious Roman

蔡宜軒 蔡世豪

國家演奏廳 400

開季音樂會―馬勒第九 Season Opening Concert – A Ninth to Remember 指揮

Sat. 14:30

德沃札克的波希米亞傳奇 Dvořák’s Bohemian Legends

交響里程碑 Symphonic Milestone

.20

交響詩系列 Symphonic Poem Series

NSO 焦點講座

p.58

10.25

Sat. 14:30

致帕格尼尼-槍桿下的音樂花朵 A Paganini-Lutosławski & Schnittke 主 講 陳惠湄 小提琴 單簧管 孫正茸 鋼 琴 與 NSO 樂團學苑 國家演奏廳 400

鄧皓敦 許毓婷、黃時為

p.58


14

20 10.31-11.1Fri./Sat. 19:30

/ 15

萬聖派對 I&J I&J’s Little Scary Night

小提琴 阿雷格西 ‧ 伊古德斯曼 鋼琴 朱鉉基 ALEKSEY IGUDESMAN, violin HYUNG-KI JOO, piano

伊古德斯曼與朱鉉基改編之古典經典 Twists and turns of classical master pieces by IGUDESMAN & JOO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1000 1500 1800 2400 3000 ( 企業贊助 ) p.32

11.8

Sat. 19:30

終章 再起 Arise from Despair 陳美安 鋼琴

張昊辰

MEI-ANN CHEN, conductor HAOCHEN ZHANG, piano

德沃札克:《狂歡節》序曲 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蕭斯塔科維契:第十五號交響曲 A. DVOŘÁK: Carnival Overture, Op. 92 S.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2, Op. 18, C minor D.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 15, Op. 141, A major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p.33

張尹芳 說書人

What is Composition? Lecture Concerts

11.8

Sat. 14:30

樂讀村上春樹 The Musical Murakami Haruki 主 講 大提琴

焦元溥 小提琴 黃日昇 鋼 琴

國家演奏廳 400

陳偉泓 黃時為 p.56

梁坤豪

YIN-FANG CHANG, conductor KUN-HAO LIANG, narrator

海頓 : 第四十五號交響曲 《告別》 貝多芬 : 第二號交響曲 斯特拉溫斯基 : 《春之祭》選段 拉威爾:《波麗露》 J. HAYDN: Symphony No. 45, F-sharp minor, Farewell L. v. BEETHOVEN: Symphony No. 2, Op.36, D major I. STRAVINSKY: Selections from The Rite of Spring M. RAVEL: Boléro 國家音樂廳 400

11.22-23 Sat./Sun. 19:30 布拉赫的貝多芬 Play & Lead – Blacher’s Beethoven Night 小提琴、領奏

NSO 焦點講座

Sat. 14:30

MSI 古典音樂穿越劇 Music Scene Investigation 指揮

斯拉夫系列 Slavonic Series

指揮

11.15

柯爾亞 ‧ 布拉赫

KOLJA BLACHER, violin / direct

巴爾托克:嬉遊曲 貝多芬:第一號交響曲 D 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B. BARTÓK: Divertimento L. v. BEETHOVEN: Symphony No. 1, Op. 21, C major Violin Concerto, Op. 61, D major 國家音樂廳 (11.22)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藝文中心演藝廳 (11.23) 400 600 800 1000 p.34

NSO 室內樂集 NSO Chamber Concerts

11.30

Sun. 14:30

華麗木管 5 X 2 The Splendid Woodwind 5 X 2 長笛 安德石、宮崎千佳 雙簧管 王怡靜、李明怡 單簧管 朱玫玲、孫正茸 低音管 簡凱玉、陳奕秀 法國號 劉宜欣、黃任賢 國家演奏廳 400

p.60

12 .6

斯拉夫系列 Slavonic Series

Sat. 19:30

東歐瑰寶 Treasures from Eastern Europe – Mo. Wit & NSO 指揮 鋼琴

安東尼 ‧ 維特 彼德 ‧ 亞布隆斯基

ANTONI WIT, conductor PETER JABLONSKI, piano

卡爾洛維契: 交響詩《奧斯威辛的史坦尼斯拉夫與安娜》 李斯特: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魯托斯拉夫斯基:《帕格尼尼變奏曲》 楊納捷克:小交響曲 M. KARŁOWICZ: Stanis ław and Anna of O świ ęcim , Op. 12 F. LISZT: Piano Concerto No. 1, S. 124, E-flat major W. LUTOSŁAWSKI: Paganini Variations L. JANÁČEK: Sinfonietta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p.35

7


樂 季 總表

SEASON CALENDAR

1 .9-11

交響詩系列 Symphonic Poem Series

12.11

NSO 實驗音場 Sound-Box Theater

Thu. 19:30

家庭交響曲 An Orchestral Spectacular

Fri. 19:30/ Sat. 19:30/Sun. 14:30 指尖上的幻象 Illusion

指揮 呂紹嘉 小提琴 貝芭 ‧ 絲凱德

SHAO-CHIA LÜ, conductor BAIBA SKRIDE, violin 理查 • 史特勞斯:《家庭交響曲》 布拉姆斯:D 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R. STRAUSS: Symphonia domestica, Op. 53 J. BRAHMS: Violin Concerto, Op. 77, D major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p.36

NSO 室內樂集 NSO Chamber Concerts

12.19

Fri. 19:30

鄧皓敦、陳偉泓 陳猶白 黃日昇

國家演奏廳 400

p.60

交響詩系列 Symphonic Poem Series

12.21

Sun. 19:30

2015

12.31-1.1 Wed. 22:00/ Thu. 19:30 NSO 跨 / 新年音樂會―《古勒之歌》 NSO 2015 New Year Concert – Gurre-Lieder

指揮 呂紹嘉 大提琴 阿爾班 ‧ 蓋哈特 SHAO-CHIA LÜ, conductor ALBAN GERHARDT, cello

陳銀淑:大提琴協奏曲 德沃札克:《捷克組曲》 史麥塔納: 〈莫爾道河〉、〈薩爾卡〉,選自《我的祖國》 UNSUK CHIN: Cello Concerto A. DVOŘÁK: Czech Suite , Op. 39 B. SMETANA: 'Vltava' & 'Sárka' from Má Vlast

p.37

1.10

p.61

Sat. 14:00、17:00

小提琴、說書人 小提琴 鄧皓敦 中提琴 黃瑞儀 大提琴 連亦先

SHAO-CHIA LÜ, conductor ANNA-KATHARINA BEHNKE, Tove JO-PEI WENG, Waldtaube DANIEL KIRCH, Waldemar FA-KAI TANG, Klaus-Narr MARTIN NG, Bauer WIELAND SATTER, narrator

李宜錦、梁坤豪

國家演奏廳 350

p.62

斯拉夫系列 Slavonic Series

1.16

Fri. 19:30

斯拉夫彩繪 Picture This! 指揮 湯瑪斯 ‧ 道斯加德 大提琴 丹尼爾 ‧ 繆勒 - 修特

THOMAS DAUSGAARD, conductor DANIEL MÜLLER-SCHOTT, cello

YUN-HONG CHEN, chorus master BAMBOOSA MALE CHOIR CHINYUN CHORUS MÜLLER CHAMBER CHOIR NTU ALUMNI CHORUS TAIPEI TEACHER’S CHOIR 荀貝格:《古勒之歌》 A. SCHOENBERG: Gurre-Lieder 國家音樂廳 2014/12/31 500 800 1200 1600 2000 2500 3200 ( 企業贊助 ) 2015/1/1 400 600 1000 1500 1800 2400 3000 ( 企業贊助 ) p.38

8

實驗劇場 500

媽媽說故事―頑皮的莫札特 Little Mozart for Little Ones

合唱指導 陳雲紅 新韻竹男聲合唱團 青韵合唱團 木樓男聲合唱團 臺大校友合唱團 臺北教師合唱團

我的祖國 Musical Manifesto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2014

指揮 呂紹嘉 多薇 安娜 - 卡塔琳娜 ‧ 班克 林中鴿 翁若珮 瓦德瑪 丹尼爾 ‧ 柯西 克勞斯小丑 湯發凱 農夫 吳翰衛 朗誦者 維蘭 ‧ 薩特

樂來 ‧ 樂想 From Haydn to Tchaikovsky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交響里程碑 Symphonic Milestone

編導 王靖惇 光影設計 石佩玉 舞臺及影像設計 陳建蓉 演員 梁允睿、劉廷芳 女高音 林孟君 NSO 獨奏家群 解瑄、安德石、黃日昇、陳廷銓 燈光設計 鄧振威 服裝設計 李育昇

馬替努:第六號交響曲 柴科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穆梭斯基:《展覽會之畫》(拉威爾改編) B. MARTINŮ: Symphony No. 6 (Fantaisies symphoniques ) P. I. TCHAIKOVSKY: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 Op. 33 M. 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orchestrated by M. Ravel)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p.40


3

3.20 TIFA 2015 台灣國際藝術節

.6

Fri. 19:30

理查 • 史特勞斯: 絃樂六重奏,選自歌劇《綺想曲》(絃樂團版) 《最後四首歌》 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R. STRAUSS: String Sextet from Capriccio , Op. 85 (for string orchestra)

TAN DUN, conductor YONG-HO FU, double bass MAY-LIN JU, clarinet JU PERCUSSION GROUP

Vier letzte Lieder G. MAHLER: Symphony No. 4, G major

德布西:單簧管狂想曲 譚盾:《大自然的眼淚》擊樂協奏曲 譚盾:低音提琴協奏曲(世界首演 @ 亞洲) 拉威爾:《波麗露》 C. DEBUSSY: Rhapsody for Clarinet and Orchestra TAN DUN: Percussion Concerto The Tears of Nature TAN DUN: Double Bass Concerto (Asia Premiere) M. RAVEL: Boléro

p.41

NSO 焦點講座

What is Composition? Lecture Concerts

焦元溥 唐鶯綺

國家演奏廳 400

女高音 鋼 琴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林玲慧 嚴俊傑

p.57

p.42

NSO 探索頻道

3.28

Sat. 14:30

主 講、鋼 琴 顏名秀 小提琴 陳逸群、陳怡茹 中提琴 呂昭瑩 大提琴 唐鶯綺 鋼 琴 許惠品

p.59

斯拉夫系列 Slavonic Series

Sun. 19:30

指 揮 張尹芳 說書人 梁坤豪 動畫製作 張恩光

A. VIVALDI: Excerpts from The Four Seasons P. I. TCHAIKOVSKY: Excerpts from The Seasons , Op. 37b A. GLAZUNOV: Excerpts from The Seasons, Op. 67 MING-HSIU YEN: Dear Dots And symphonic excerpts that tell the story...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詩人獨白 The World of Manfred

p.50

NSO 探索頻道

Music Discovery Lecture Concerts

指揮 呂紹嘉 中提琴 馬辛 ‧ 雷薩諾夫

4.11

SHAO-CHIA LÜ, conductor MAXIM RYSANOV, viola

Sat. 14:30

愛與希望:貝多芬 Love & Hope: Beethoven

舒尼特克:中提琴協奏曲 柴科夫斯基:《曼弗雷德》交響曲 A. SCHNITTKE: Viola Concerto P. I. TCHAIKOVSKY: Manfred Symphony, Op. 58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Fri. 19:30/ Sat. 14:00、17:00 NSO & 信誼 永遠的童話系列― 小黃點與四季 NSO & Hsin-Yi Forever Tales Dear Dots & Four Seasons

韋瓦第:《四季》選段 柴科夫斯基:《四季》選段 葛拉祖諾夫:《四季》選段 顏名秀:《點點點…》 以及配合音樂故事的交響樂選曲

旌旗下的燦爛樂章 Voices under the Flag

3.29

4 .10-11

TIFA 2015 台灣國際藝術節

YIN-FANG CHANG, conductor KUN-HAO LIANG, narrator ROLAND CHANG, animation

Music Discovery Lecture Concerts

國家演奏廳 400

Sun. 14:30

超技與哲思:李斯特的音樂人生 Virtuoso and Philosopher: Liszt’s Music and Life 主 講 大提琴

歌樂交響 Music from Heaven

SHAO-CHIA LÜ, conductor CHRISTIANE IVEN, soprano

指揮 譚盾 低音提琴 傅永和 單簧管 朱玫玲 朱宗慶打擊樂團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Fri. 19:30

指揮 呂紹嘉 女高音 克莉絲緹安 ‧ 伊凡

譚盾與朋友們 Tan Dun & Friends

3.8

15

2014 /

主 講 小提琴

車炎江 陳偉泓

國家演奏廳 400 p.43

女高音 鋼 琴

林慈音 蔡世豪

p.59

9


樂 季 總表

SEASON CALENDAR 交響詩系列 Symphonic Poem Series

4.17

Fri. 19:30

小提琴、說書人 李宜錦、梁坤豪 小提琴 鄧皓敦 中提琴 黃瑞儀 大提琴 連亦先

指揮 洪毅全 小提琴 宗緒嫻 笙 黃朧逸

DARRELL ANG, conductor NANCY TSUNG, violin LONG-YI HUANG, sheng

國家演奏廳 350

德沃札克:《水怪》 潘皇龍:《玉芙蓉》,為獨奏小提琴、笙 與管絃樂團的雙協奏曲(世界首演) 蕭斯塔科維契:第十二號交響曲 A. DVOŘÁK: The Water Goblin , Op. 107 HWANG-LONG PAN: Double Concerto for Solo Violin, Sheng and Orchestra (World Premiere) D.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 12, Op. 112, D minor

4.25

p.44

Sat. 19:30

號聲響起 Hail to the Trumpet! 指揮 塞巴斯汀 ‧ 朗 - 萊辛 小號 泰妮 - 辛 ‧ 韓塞絲

SEBASTIAN LANG-LESSING, conductor TINE THING HELSETH, trumpet 莫札特:第二十五號交響曲 胡麥爾:小號協奏曲 海頓:小號協奏曲 理查 • 史特勞斯:《玫瑰騎士》組曲 W. A. MOZART: Symphony No. 25, K. 183, G minor J. N. HUMMEL: Trumpet Concerto J. HAYDN: Trumpet Concerto R. STRAUSS: Der Rosenkavalier Suite, TrV 227d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5 .3

p.62

斯拉夫系列 Slavonic Series

Sun. 14:30

英雄與女巫 A Hero & A Witch 指揮 法蘭契斯可 ‧ 安傑立科 大提琴 史蒂芬 ‧ 伊瑟利斯

FRANCESCO ANGELICO, conductor STEVEN ISSERLIS, cello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p.46

NSO 焦點講座

What is Composition? Lecture Concerts

5.9

Sat. 14:30

歌劇與小說: 基督山伯爵與包法利夫人 The Operas in the Novels: Monte Cristo and Madame Bovary

p.45

交響里程碑 Symphonic Milestone

5.15-16

Fri./Sat. 19:30

英雄 Eroica 指揮 根特 ‧ 赫比希 小提琴 瑟吉 ‧ 哈察特楊

GÜNTHER HERBIG, conductor SERGEY KHACHATRYAN, violin 華格納:《唐懷瑟》序曲 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R. WAGNER: Tannhäuser Overture M. BRUCH: Violin Concerto No. 1, Op. 26, G minor L. v. BEETHOVEN: Symphony No. 3, Op. 55, E-flat major, Eroica 國家音樂廳 (5.15)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 (5.16) 400 600 800 1000

p.47

巴爾托克:舞蹈組曲 卡巴列夫斯基: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 德沃札克:《正午女巫》 楊納捷克:《塔拉斯 • 布巴》狂想曲 B. BARTÓK: Dance Suite D. KABALEVSKY: Cello Concerto No. 2, Op. 77, C major A. DVOŘÁK: Polednice (The Noon Witch ), Op. 108 L. JANÁČEK: Taras Bulba

主講 長笛 鋼琴

焦元溥 宮崎千佳 盧易之

國家演奏廳 400

10

Sun. 14:00、17:00

媽媽說故事―頑皮的莫札特 Little Mozart for Little Ones

水影 ‧ 黎明—敘事交響詩 Dawn of Humanity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4.26

女高音 雙簧管

羅明芳 阮黃松

交響里程碑 Symphonic Milestone

5.21

Thu. 19:30

烽火蕭八 Reflections on War 指揮

根特 ‧ 赫比希

GÜNTHER HERBIG, conductor 李斯特:《前奏曲》 蕭斯塔科維契:第八號交響曲 F. LISZT: Les Préludes D.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 8, Op. 65, C minor

p.57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p.48


15 7

2014 /

6

交響里程碑 Symphonic Milestone

5.28

Thu. 19:30

.18-28

布魯克納第八 Bruckner’s Magnum Opus 指揮

呂紹嘉

SHAO-CHIA LÜ, conductor 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 A. BRUCKNER:

Symphony No. 8, C minor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p.49

NSO 歌劇 NSO Opera

.22. 24. 26

Wed. 19:30/ Fri. 19:30/ Sun. 14:30 《費黛里歐》 Beethoven’s Hymn to Freedom – Fidelio

東北亞巡演 Asia Tour

指揮 導演

指揮 呂紹嘉 大提琴 葛替耶 ‧ 卡普頌 小提琴 鄭京和

SHAO-CHIA LÜ, conductor ANDREAS HOMOKI, stage director

SHAO-CHIA LÜ, conductor GAUTIER CAPUÇON, cello KYUNG-WHA CHUNG, violin

呂紹嘉 安德理亞 ‧ 荷穆齊 2013 年蘇黎世歌劇院製作 OPERNHAUS ZÜRICH

雷歐諾拉 安 ‧ 匹德森 弗洛雷斯坦 柯 - 強 ‧ 杜塞吉 皮查洛 米克羅 ‧ 賽巴斯汀 瑪彩琳娜 林慈音 洛可 蔡文浩 費南多 巫白玉璽 賈奇諾 洪宜德

ANN PETERSEN, Leonore KOR-JAN DUSSELJEE, Florestan MIKLÓS SEBESTYÉN, Don Pizarro GRACE LIN, Marzelline WEN-HAO TSAI, Rocco WU BAI-YU-HSI, Don Fernando YI-TE HUNG, Jaquino

聲樂詮釋指導 馬丁 ‧ 安德森 臺北愛樂合唱團

MARTIN ANDERSSON, vocal coach TAIPEI PHILHARMONIC CHORUS 貝多芬:《費黛里歐》

L. v. BEETHOVEN: Fidelio 國家戲劇院 500 800 1200 1800 2400 3000 3600 5000 ( 企業贊助 )

p.54

11


Shao - Chia Lü 音樂總監 呂紹嘉

MUSIC DIRECTOR

「指揮家呂紹嘉是位傳達樂音之間意境氛圍的大師」―― 《南德日報》 「在呂紹嘉指揮下,NSO 將十九世紀末的音樂傳神地演繹。他不僅引導出團員的光與熱, 更將史特勞斯(《艾蕾克特拉》)引人入勝的樂曲發揮地淋漓盡致。」―― 英國《歌劇》雜誌

呂紹嘉出生臺灣新竹縣,自幼學習鋼琴。

員及愛樂者的愛戴,他並曾帶領該團於北

就讀臺大心理系期間,受陳秋盛先生之啟

京、上海、義大利米蘭等地巡迴演奏。呂紹

發開始鑽研指揮藝術。先後赴美國印第

嘉於 2004 年五月獲德國文化部長頒贈象徵

安那大學及維也納國立音樂院主修鋼琴

該省文化最高榮譽的 Peter Cornelius 獎章。

與指揮。曾入義大利 Accademia Musicale

在出任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期

Chigiana di Siena 指 揮 班, 隨 大 師 G. Rozhdestvensky 學習。

德奧及義大利歌劇外,他成功的推出了楊納

連續贏得法國貝桑頌、義大利佩卓地和

捷克及德布西的作品,使得劇院的名聲更推

荷蘭孔德拉辛三大國際指揮大賽首獎後,

展至國際化的層次。他所指揮的德布西歌劇

呂紹嘉展開他在歐洲璀燦的指揮生涯。

《佩利亞與梅麗桑》,於 2004 年獲邀在舉

他先後獲聘擔任柏林喜歌劇院首席駐團

世聞名的維也納音樂節及愛丁堡藝術季演出

指揮、德國萊茵愛樂交響樂團暨科布倫

多場,獲得極高讚譽。

茲市立歌劇院音樂總監、德國漢諾威國 家歌劇院音樂總監,並受邀在英國國家、 挪威皇家、布魯塞爾皇家、澳洲雪梨、 瑞典哥特堡、德國司徒加特、柏林德意 志、漢堡、法蘭克福等歌劇院及維也納 夏 季 音 樂 節(Klangbogen) 擔 任 客 席 指 揮。此外,他也曾率領柏林喜歌劇院於 挪威貝爾根國際音樂節和日本東京及名 古屋演出《霍夫曼的故事》。 任職德國國家萊茵愛樂交響樂團與柯布 倫茲市立歌劇院音樂總監期間,呂紹嘉 以無數精采深刻的音樂詮釋,獲得了團

12

間,呂紹嘉大力拓寬劇院劇碼。除了傳統的

歌劇領域之外,呂紹嘉與眾多世界知名交響 樂團也經常合作,包括:慕尼黑愛樂、柏 林、西南德、中德、巴伐利亞、維也納廣 播、法國國家、里昂、杜魯士、史特拉斯堡 交響、英國利物浦愛樂、奧斯陸愛樂、貝爾 根(Bergen)愛樂、赫爾辛基愛樂、瑞典廣 播、挪威廣播、哥特堡、羅馬聖西西里亞、 阿姆斯特丹大會堂、日本 NHK、新日本愛 樂等交響樂團。 呂紹嘉於 2010 年秋返鄉接任國家交響樂團 (NSO)音樂總監,期盼以「精緻.深刻. 悸動」之信念,深耕臺灣樂壇。


13


Günther Herbig 桂冠指揮 根特 ‧ 赫比希

CONDUCTOR LAUREATE

「樂團在赫比希的帶領下演奏得非常壯麗動人,在舒曼的第四號交響曲中,他以一種 自律動人地演出作了既聰明又溫暖適意的詮釋!」 ―― 《太陽報》 「如果你認為那些偉大指揮家的黃金年代已經不再,最好三思一下。赫比希昨晚指揮柴科 夫斯基的交響曲《悲愴》充滿了高貴、激情與力量的詮釋,讓我聯想起巴畢羅里與楊頌斯。」 ―― 《曼徹斯特晚報》

赫比希在 1984 年從東德移居美國之後,開始在 歐洲和北美洲地區快速活躍起來。期間,他也

團合作錄製了將近 40 張專輯,其中包括海頓

親臨亞洲 20 多次,並與東京的幾個知名樂團,

和布拉姆斯的交響曲系列。他的近期錄音,包

以及香港、新加坡和臺灣等地樂團合作演出。

括了與英國國家廣播公司愛樂管絃樂團合作錄

1984 至 1994 年間,他先後擔任了底特律交響

製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第五號交響曲、舒伯

樂團和多倫多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職務。

特第八號交響曲、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馬

赫比希在中歐開始了他的音樂教育,事師赫曼. 阿本德羅斯、赫伯.馮.卡拉揚與赫曼.舍爾 興。他的音樂事業則是開始於東德的威瑪與波 茨坦。1972 年,他成為德勒斯登愛樂管絃樂團 音樂總監;1977 至 1983 年間,他則轉任為柏 林交響樂團音樂總監。1979 年轉赴西歐的他,

勒第五號交響曲、理查.史特勞斯《英雄的生 涯》交響詩,以及和其他倫敦的管絃樂團所一 起合作的錄音作品。在 2001 至 2006 年擔任沙 爾布魯克廣播交響管絃樂團首席指揮期間,他 也和樂團一起錄製了馬勒與蕭斯塔科維契的重 要交響曲作品。

受邀擔任英國國家廣播公司愛樂管絃樂團的首

2008-2010 年樂季赫比希擔任國家交響樂團藝

席客座指揮。很快地,他開始受邀與英國主要

術顧問與首席客座指揮。在和國家交響樂團合

的樂團合作,包括倫敦交響、倫敦皇家愛樂、

作的二年裡,不僅合作演出挑戰性高的經典作

倫敦愛樂、巴黎管絃、以色列愛樂,以及其他

品,並以 NSO LIVE 品牌實況錄音發行馬勒

主要城市的知名樂團等等。

第六號、第九號及布魯克納第九號交響曲。自

在美國,他的音樂事業首先開始於受邀擔任達

2010 年起,接受 NSO 音樂總監呂紹嘉邀請成

拉斯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隨後並於各大城 市與多個知名樂團合作,足跡遍至紐約、芝加 哥、波士頓、費城、克里夫蘭、舊金山、洛杉磯、 多倫多、巴爾的摩等地。

14

在 1984 年離開東德之前,他與東德各主要樂

為桂冠指揮迄今。


15


自信而精銳

國家交響樂團 「(呂紹嘉)帶領著樂團在 ( 柏林 ) 愛樂廳呈現了近乎完美的演出。」 ―― 德國《每日鏡報》2013.11 「銅管清亮的音色、絃樂流暢的律動、木管無瑕的音準、擊樂群無比的精準,臺灣愛樂 毫無疑問是一流的樂團!」―― 《協奏曲網》2013.11 「樂團所有聲部在德沃札克第八號交響曲呈現了清新的活力及優美樂句,營造出一個 精緻氛圍,特別在終曲輕快如跳舞般的旋律更為顯著。」―― 《音樂美國》2013.11

交響樂團在每個國家有不同的形成背景,在沒有西方管絃樂傳統的臺灣,過去樂團都以文化教育體系營運。經 過二十多年耕耘,我們可以驕傲的說,國家交響樂團(NSO),從交響樂、室內樂到歌劇,是一自信、精銳, 有文化意識的「臺灣之音」。 國家交響樂團的前身「聯合實驗管絃樂團」,是教育部於 1986 年集合優秀新生代音樂家,以打造頂尖交響樂 團為目標所成立。2005 年成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附設團隊,2014 年 4 月改隸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以「臺灣 愛樂」立足國際。歷任常任指揮為 Gerad Akoka、Urs Schneider 及音樂總監包括許常惠、張大勝、林望傑、 簡文彬等人。近十年來 NSO 銳意求變,大步朝專業、開放、勇於創新的職業樂團發展,2010 年 8 月,旅德 知名指揮呂紹嘉接任 NSO 音樂總監,更將樂團打造為亞洲地區最具指標性樂團之一。 樂團現有 96 名團員,每年樂季演出約 80 場次。前任總監簡文彬任內(2001-2007)為樂團系統性拓展曲目, 以各種跨界製作開創多項國內先例;2006 年《尼貝龍指環》四部連篇歌劇演出寫下亞洲歌劇演出里程碑。 前底特律及多倫多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赫比希(Günther Herbig)為 NSO 藝術顧問暨首席客座指揮(2008-

2010),為 NSO 訓練出堅實的演奏實力與動人音樂性,建立駐團作曲家計畫,提供國人作品更多發表空間。 2010 年起,音樂總監呂紹嘉以多元化主題貫穿樂季,整合與對比並存的廣博曲目,本著「精緻、深刻、悸動」 的信念琢磨出樂團多變細膩的音色與深刻撼人的音樂表現;歌劇演出從跨國製作到深耕國內:《艾蕾克特拉》 (2011)、《蝴蝶夫人》(2012)、《女武神》(2013)、《莎樂美》(2014),次次展現令國際樂評驚 豔的製作。呂紹嘉不僅積極拓展樂團演奏近代管絃樂作品的能力,更致力於鞏固精鍊古典經典名作,同時持續 國人管絃樂創作之演出、錄音。2011 年起,呂紹嘉帶領樂團積極展開海外巡演,「2013 歐洲巡演」獲得德 法義樂評的高度讚譽。 近三十年來與 NSO 合作過的客席指揮家:馬捷爾、巴夏、潘德瑞茨基、史拉特金、羅斯托波維奇、柯米希奧 納、羅許德茲特溫斯基、霍格伍德、譚盾、麥可 • 桑德林等;及聲樂家芙雷妮、柯楚芭絲、帕瓦洛帝、多明哥、 卡瑞拉斯、庫拉、特菲爾、波伽利、吉他大師耶佩斯、鋼琴家傅聰、拉羅嘉、提博德、魯迪、賀夫、巴佛傑、 寇瓦謝維契、齊柏絲坦、洛提、歐森、白建宇、拉貝克姐妹、鄧泰山、薩洛等;大提琴家馬友友、顧德曼、麥 斯基、卡普頌、王健、伊瑟利斯、繆勒 - 修特、嘉碧妲;小提琴家林昭亮、胡乃元、夏漢、明茲、列賓、希拉 蕊 • 韓、宓多里、絲凱德、林以信、哈格納;擊樂家葛蘭妮、葛魯賓格及其他器樂家莎賓 • 梅耶、巴伯羅柯、 弗黎崔希等逾八百位音樂家。

16


_____

│樂團首席 吳庭毓

出生於高雄,1982 年畢業於國立藝專音樂科 ( 現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曾任國防部示範樂隊、 臺 北 市 立 交 響 樂 團 首 席,1988 年 赴 法 國 馬 爾 梅 頌 國 立 音 樂 院 (Conservatoire National de Région de Rueil-Malmaison) 最高級班留學,隨教授 Melle Brignon 學琴。1989 年畢業返國 後,擔任國家交響樂團首席至今。累積 25 年豐富的舞臺經驗,經常獲邀至國內外演出。2002 年應法國在臺協會之邀錄製法國三百年繪畫展音樂 CD 以及音樂會演出,並與俄羅斯愛樂室內 樂團錄製韋瓦第的《四季》專輯;2007 年起擔任「夏綠 臺灣」(Salut Taiwan) 國際音樂節的音 樂總監,2008 年創立「NSO 首席絃樂團 」,其淋漓盡致的演奏技術備受肯定。除了各項音樂 活動及指揮演出,吳庭毓也積極致力於教學工作,目前任教於交大研究所、輔大、北藝大以及 臺藝大音樂系。

_____

│樂團首席 李宜錦

2002 年以碩士學術科特優獎畢業於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同年成為國家交響樂團副首席, 2004 年受聘為樂團首席至今。精湛琴藝屢獲國際樂壇肯定,包括榮獲 Musicorda Concerto Competition 首獎、Fischoff International Chamber Music Competition 銀牌;亦受邀參加 泛太平洋音樂節 (1998)、坦格鎢音樂節 (2000)、德國什列斯威-霍爾斯坦音樂節 (2001) 及 日本霧島國際音樂祭 (2014)。除樂團演奏之外,李宜錦亦致力於推廣現代音樂及涉獵各領域 演出,受邀發表美國現代作曲家 Alan Fletche、第 34 屆葛萊美得主 John Corgliano 及 John Harbison 等人之作品,並亞洲首演美國作曲家蘇珊.鮑提小提琴協奏曲《在黑暗中》(Within Darkness )。應小提琴家胡乃元之邀成為 Taiwan Connection 創團成員之一,並參與雲門舞集 II《跳 TONE》及奇美藝術基金會數位典藏計畫示範演奏名琴,致力推廣音樂到每個角落。

_____

│助理指揮 張尹芳

2004 年獲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原國立藝術學院 ) 碩士學位。指揮啟蒙於楊仁傑教授,並先後師 事於徐頌仁及陳秋盛教授。畢業後,隨即任職於高雄市青少年交響樂團與臺大杏林室內樂團; 2006 年獲聘為 NSO 助理指揮至今,其參與規劃、指揮的「NSO 永遠的童話」系列節目與各種 大型音樂會演出,皆深受好評與肯定。2012 年 3 月,於「高雄春天藝術節」替臨時身體不適的 俄國指揮大師羅許德茲特溫斯基 (Gennady Rozhdestvensky) 代打指揮蕭斯塔科維契第八號交 響曲,受到樂界極大肯定;同年 5 月並受臺北市立國樂團邀請指揮《反景入深林─向周文中致敬》 音樂會,世界首演多首委託創作。2012 年 NSO 起擔任樂團學苑常任指揮,負責樂團訓練規劃 及演出,成果斐然。

17


國家交響樂團

音樂總監 呂紹嘉 桂冠指揮 根特 ‧ 赫比希 樂團首席 吳庭毓 李宜錦 樂團副首席 鄧皓敦 助理指揮 張尹芳

第一小提琴 ○陳逸群 郭昱麟 林基弘 梁坤豪 陳逸農 卓曉青 方俊人 黃佳頎 李庭芳 賴佳奇 林孟穎 李家豪 第二小提琴 ●陳怡茹 ◎孫正玫 吳怡慧 李京熹 黃衍繹 顧慈美 于爾恩 康信榮 李梅箋 鍾仁甫 蔡孟峰 洪章文 陳偉泓 王致翔 中提琴 ●黃瑞儀 ◎鄧啟全 ○呂昭瑩 黃雅琪 李靖宜 謝君玲 劉國蘭 呂孟珊 李思琪 陳猶白 蔡秉璋 大提琴 ●熊士蘭 ◎連亦先 ○韋智盈 呂明美 周幼雯 陳怡婷 林宜嫺 黃日昇 蘇酩惠 唐鶯綺 低音提琴 ●傅永和 ○周春祥 王淑瑜 黃筱清 王淑宜 連珮致 蔡歆婕

●首席 ◎副首席 ○助理首席 ▲樂季合約人員

18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長笛 ●安德石 ◎宮崎千佳 李 浚

短笛 鐘美川

雙簧管 ●王怡靜 ◎阮黃松 楊舒婷

英國管 李明怡

單簧管 ●朱玫玲 ◎張凱婷 朱偉誼 孫正茸

低音管 ●簡凱玉 ◎陳奕秀 高靈風

倍低音管 簡恩義

法國號 ●劉宜欣 ○黃任賢 國田朋宏 王婉如 曹予勉 小號 ●宇新樂 ◎陳長伯 張景民 長號 ●宋光清 ◎邵恆發 陳中昇 低音長號 彭曉昀

低音號 ●宮西純

定音鼓 ●連雅文 ◎陳廷銓

打擊樂 ●陳哲輝 陳振馨 楊璧慈

豎琴 ●解 瑄

鍵盤 ▲許毓婷

執行長 企劃製作經理 公關專案經理 企劃行銷 企劃 / 音樂總監特助 企劃專員 整合行銷專員 行銷專員 演出及行政 舞台監督 人事組長 譜務專員 行政專員 助理舞監 法律顧問 音樂諮詢 錄音製作

邱⺀瑗 杜佳舫 王承禹 黃毓棻 吳孟珊 賴曉俐 陳卜湄 林欣儀 王思懿 陳世傑 林碧珠 高婉瑜 溫慧雯 陳玠維 林信和 焦元溥

賴盈帆

鄭巧琪 曾柏雄

高冠勳

19


樂季

20

會 樂 音



立足當代,放眼天下: 請聽 NSO 自信又獨特的好聲音! 焦元溥 從系列到繁星,國家交響樂團近年來樂季曲目 不斷求新求變,也年復一年自我超越。在即將 到來的新樂季中,更再度獻上增進團員能力與 擴展聽眾視野的精彩音樂菜單。不僅在亞洲樂 團中顯得秀異出眾,放眼全球樂壇也少見如此 大膽規畫:以馬勒第九號交響曲與臺灣作曲家 林京美《舞詠曙光》世界首演開季,以布魯克 納恢弘深刻的第八號交響曲作結,光是如此首 尾,就已預告一整年的風起雲湧,內容更是多 采多姿。 放眼整季曲目,可說是以貝多芬的精神進行探 索,一路延展至二十一世紀當代創作。我們 要怎麼看貝多芬?文學評論家卜倫(Harold Bloom,1930-)以「影響詩學」試圖證明, 詩人都在回應之前的大詩人。後輩如果要和前 輩一爭長短,讓自己出類拔萃,就必須透過焦 慮、反抗、嫉妒、壓抑或啟發等方式,去「誤 讀」前輩強勢詩家的作品。在其理論中,對前 輩的依賴和崇拜,其實和否定與漠視一體兩 面,都是面對強勢大家的反應。重點是後輩如 何自處,如何以「創造性的修正」讓自己也列 入大家之林。你要不是吸收前輩的成就,開出 類似的花朵,要不就是趁早另闢蹊徑,成果則 視你的路走得有多好。

22

卜倫的觀點在文學中可議,卻逼真反映出貝多芬後 一代的作曲家處境。這位巨匠寫得太多又太好,從 第一號交響曲第一個和絃就顯示他的別出心裁和大 膽創意,更在《英雄》交響曲之後大破大立。他不 斷超越自己,更遠遠超越他的時代。對於貝多芬, 蕭邦刻意避開,舒伯特全然膜拜,舒曼在模仿之外, 努力思考貝多芬尚未寫過的形式而另闢蹊徑。少年 老成的布拉姆斯對古典、巴洛克、文藝復興音樂都 有深刻鑽研,延續古典形式和絕對音樂傳統向貝多 芬致敬。但華格納索性認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已經終結交響曲:但別擔心,第九號有管絃有獨唱 有合唱,提示作曲家應該創作歌劇。 華格納的確從歌劇走出自己的路,影響更廣達各個 層面,是十九世紀後半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也因 成就如此出眾,這位崇拜貝多芬的作曲家,最後也 成為另一個貝多芬,讓同代與後輩不得不做出回應。 布魯克納極為敬仰華格納。雖然他還是繼續創作交 響曲,卻從貝多芬的結構格局裡發展華格納的樂風, 音響也常呈現自己熟悉的管風琴式音栓思考。雖有 宗教情懷,布魯克納音樂裡更有凶險晦暗與糾結掙 扎,成為後世諸多配樂師法的對象。第八號交響曲 第四樂章就被用到「銀河英雄傳說」,聲響之開闔 起伏果然是宇宙波濤。別擔心聽不懂布魯克納,其 實你早就已經熟悉他! 和華格納關係最微妙的則是李斯特。華格納從李斯 特作品中偷了不少想法與和絃,寫成作品後又回過 頭來影響李斯特。但無論如何,李斯特也是不朽巨 擘。他是史上最傳奇的演奏家,也是浪漫主義的代 表:不僅努力涉獵文史哲學,更不斷精修作曲技法, 以「主題變形」開展影響巨大的音樂寫作,又將音 樂與文學結合而成「交響詩」。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展現鋼琴高超技法,但全曲其實不過是由幾個簡單 主題變化而成。交響詩《前奏曲》以貝多芬最後一


楊納捷克 (L. JANÁČEK,1854-1928)

首絃樂四重奏的「必須如此嗎?」音樂問句為主題, 透過重重變化訴說人生各個階段,在貝多芬之後又 開創出新穎寫法,和華格納的動機設計可謂各有千 秋。

也從北歐、東歐與俄國等原本邊陲地區,我們看到 十九世紀後半以降最繽紛多彩的表現。天下分久必 合, 合 久 必 分。 古 典 時 期 成 形 的 齊 一 式 風 格, 到 十九世紀中又開始變化出民俗特色。西歐音樂主流 傳統仍然影響東歐與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就熟 知西方曲式技法,而在德沃札克作品中,我們更可 同時看到華格納和布拉姆斯的身影。但他們可有過 人旋律才華,美麗曲調好似用之不盡,創作屢屢豐 富西方音樂的語彙。也有作曲家另闢蹊徑,俄國的 穆梭斯基和波希米亞的楊納捷克都致力結合音樂和 語言,讓旋律宛如人聲說話,寫出最草根也最動人, 自成一格而迥異於西歐的音樂創作。前者的《展覽 會之畫》有濃厚俄羅斯情懷,也有細膩的主題連貫。 後者的小交響曲其實編制甚大,樂念極其特別,被 村上春樹寫進小說《1Q84》成為串連全局的主題曲, 果然是作家的聰明選擇。

說到交響詩,這個曲類在十九世紀後半可是一門顯 學,形式變化之多令人目不暇給。波西米亞作曲家 史麥塔納的《我的祖國》六曲不見得都有詩或故事, 卻合力展現捷克地區的風土人情與村野鄉談。德沃 札克的《捷克組曲》和《狂歡節》序曲也有迷人情懷, 交響詩則是驚悚恐怖的民俗傳說:《正午女巫》堪 稱捷克版虎姑婆,而《水怪》的殘忍無情,或許也 有絃外之音?若我們放大解釋,柴科夫斯基《曼弗 雷德》交響曲以拜倫詩作發想,哀愁執念宛如白遼 士《幻想交響曲》翻版,楊納捷克《塔拉斯 • 布巴》 以狂想曲譜寫傳奇英雄,不凡史詩格局恢弘壯闊, 都是讓人讚嘆的「交響詩」。 同樣以民俗題材寫作,西貝流士的交響詩更引用北 歐神話,但也能有《夜騎與日出》如此抽象性的作 品。他從德國與俄國風格中摸索,最後不但找出自 己的音樂技法,更成為芬蘭的國家英雄,深深影響 整個北歐的音樂創作。師承一代配器大師李姆斯基 – 柯薩科夫的雷史畢基,果然也對管絃樂法具有高深 研究,為自己的國家寫下嶄新的音樂典範。他的《羅 馬之泉》和《羅馬之松》雖未提到文學作品,甚至 沒有故事而是因景發想、抒情憶往,可燦爛無雙的 萬變音色和生動鮮明的情景描寫,都能使聽者身歷 其境,進而自行想像出一則則動人故事,也是廣義 交響詩的不朽經典。

《 基 輔 城 門 》, 為 俄 國 畫 家 哈 特 曼 (Viktor Hartmann,18341873) 所繪製,穆梭斯基寫下鋼琴組曲《展覽會之畫》,靈感即來 自哈特曼的畫作。

23


古勒城堡遺址 (Ruins of Gurre Castle),《古勒之歌》劇情主角丹麥國王瓦德 瑪所寵愛的多薇公主所居住的城堡

古勒城堡遺址平面圖

自此開始,東歐與俄國出現源源不絕的作曲大師,甚至引領樂壇動向:俄羅斯的史特拉汶斯基解放節奏又探索 過去,以新古典主義影響整個世代。匈牙利的巴爾托克精研傳統,作品受新古典主義影響但也探索不諧和音, 更和柯大宜一起採集研究匈牙利與周邊國家民俗音樂,將之整理成自己的創作語彙。他在當時並未受到重視, 現在觀之卻是不折不扣的偉大成就,作品更直指人心最幽微的角落。 只是說到開創,我們還是不得不把目光放到世紀末的維也納。馬勒是錙銖必較的管絃效果家,音樂將深邃龐雜 與簡約樸實合而為一,各種衝突元素皆能置於他的交響曲,第四號交響曲就同時出現人間與天堂,天使與死亡。 由於他對調性內涵的感受不同,因此交響曲結束時的調往往不同於開始的調,也進一步質疑調性常規的約束。 綜觀整個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的音樂創作,其實就是調性崩解的過程,但當中最關鍵的推手,要屬天縱奇才 的荀貝格。他敏銳至極的耳朵,最終化成無懈可擊的管絃配器與和聲寫作,既奇亦廣的音樂筆法更是罕見敵手。 他在十九世紀最後十年寫出不可思議的世紀末大型後浪漫交響樂,掀翻無邊無際的激情,之後更有曠世絕作, 編制超越馬勒《千人》交響曲的《古勒之歌》,將浪漫派推至難以超越的頂峰。 如果浪漫派已到頂峰,作曲家下一步又該怎麼辦?經過多方嘗試,荀貝格正式走入無調性,不變的是音樂裡強 烈又強悍的情感、毫無保留的表現主義。但傳統技法仍在延續:長壽且多產的理查 • 史特勞斯和荀貝格一樣接 受了布拉姆斯與華格納的洗禮,最後卻將浪漫派傳統一路寫到二十世紀中期。他以絕佳寫作技巧譜出諸多偉大 歌曲、交響詩和歌劇,也能用極其複雜的和聲玩弄調性的解離。史特勞斯什麼都能寫,可以在《唐吉軻德》裡 描繪夢幻騎士的異想與冒險,也能把自己一家三口的尋常生活寫成妙不可言,編制巨大的《家庭交響曲》。而 在他最晚年的創作中,無論是歌劇《綺想曲》或是《最後四首歌》,作曲家把人聲和器樂合而為一,筆法無入 而不自得,寫下浪漫派最迷人也最感人的餘暉。 從二十世紀至今,我們目睹音樂史上風格最多元的時代,作曲家更可在人生不同階段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寫作。 波蘭的魯托斯拉夫斯基就是如此:雖然筆法可見東歐美好傳統一脈相承,最後卻發展出獨樹一幟的作曲方法。

24


此外,西方作曲家大量從非西方文化吸取養分,出身匈牙利的李格替後來甚至從非洲音樂獲 得靈感與技巧 ,歐美之外的作曲家也逐漸成為國際樂壇要角。例如當年和梅湘學習的陳其 鋼,或是在美國和周文中學習的譚盾,都是現在炙手可熱的作曲名家,韓國的陳銀淑也有令 人眼亮的成績。「古典音樂」不只和各種音樂文化交流結合(包括流行音樂),更和各種藝 術互相整合,在媒介、表演與表現方式等面向上都有高度互動,優游於古典與通俗之間的伯 恩斯坦就是非常有趣的例子,《憨第德》甚至改編自伏爾泰小說,可說毫無古今界限,既是 音樂劇也是歌劇;就如同蓋希文是流行也是經典,鋼琴協奏曲運用爵士旋律素材,卻也是古 典音樂會上的熱門曲一樣。 但也在二十世紀,我們看到政治力對藝術最大的干預。蘇聯要求作曲家為農工兵服務,樂曲 必須「通俗易懂」,只是什麼是「通俗易懂」,最後還是上級說了算。卡巴列夫斯基服膺共 黨指示,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卻安排了薩克斯管獨奏,或許是他最大的叛逆。蕭斯塔科維契 年輕時也能嬉笑怒罵,爵士樂和馬勒皆可玩弄於股掌之間,更有一般作曲家難以企及,掌握 巨型結構的能力。可惜專制政權不容他繼續實驗,從此作品開創受到限制。即使如此,其樂 曲中的精神深度與精練筆法,仍使他足列偉大作曲家之林。第十二號交響曲就有作曲家不為 人知的心事,第十五號交響曲更是大玩拼貼,既是蕭斯塔科維契的音樂墓誌銘,也有他最私 密坦白的人生回顧。如此寫法又讓人不得不想到在他之後的舒尼特克。他的作品以風格並置 聞名於世,在嘲諷與無奈中擺盪,現實卻仍懷抱夢想,中提琴協奏曲堪稱經典中的經典,聽 一次心靈就被震撼一次。 若說這段黑暗歷史告訴我們什麼教訓,那就是自由永遠是必須被維護的價值,公平正義更是 需要被彰顯實踐的主張。在紛亂時局裡,我們聽蕭斯塔科維契與舒尼特克的人生悲劇,也要 回顧貝多芬的不朽精神與永恆嚮往。在樂季最後,國家交響樂團獻上貝多芬唯一一部歌劇《費 黛里歐》,帶來蘇黎世歌劇院於 2013 年 12 月首演,手法新穎的新製作。內容有諧趣也有 感動,讓我們看見暴力與邪惡,更歌頌光明與崇高。無論世道多險,讓國家交響樂團招喚出 貝多芬的精神,陪伴你我迎向未來。 雖然還是有古典樂派的海頓,德奧傳統名曲也不缺席,但綜觀 2014/15 樂季,這是臺灣樂團, 甚至是亞洲樂團有史以來,所排出最前進大膽,最特別有趣,也最切合國際脈動的曲目規畫。 有不惜工本的超大編制曲目和扣人心絃的交響詩系列,也有探索斯拉夫與當代音樂等諸多專 題。歡迎大家一起來見證並參與這不凡的新樂季,聆賞國家交響樂團自信且獨特的聲音! 焦元溥,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

《 憨 第 德 》( 法 語:Candide, ou l'Optimisme) 是 1759 年哲學家伏爾泰所著的一部法國諷刺小說。這是 1759 年版本的封面,其寫著:「憨第德,或樂觀主義。 譯自德國的雷爾夫博士。」

25


26


2014

9.20 交響里程碑 Symphonic Milestone

Sat. 19:30

Season Opening Concert ─ A Ninth to Remember

國家音樂廳 National Concert Hall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開季音樂會―馬勒第九 指揮

呂紹嘉 Shao-Chia Lü, conductor

林京美:《舞詠曙光》(NSO 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 馬勒:第九號交響曲 CHING-MEI LIN: Dancing Morning Sunlight (World Premiere)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 9, D major

最糾結的情感、最複雜的心事、最狂亂的激越與最深沉的愛情—作為馬勒最後 完整寫成的交響曲,第九號技法通透多元、內涵豐富精采,堪稱馬勒所有作品 之巔,也是世紀末維也納最偉大的創作。掏心掏肺的音樂是指揮與樂團的至高 考驗,更讓聆聽者經歷了一番地獄天堂,靈魂被洗過一次。「飛機衝破雲層的 瞬間,曙光一掃密布的陰霾,彷若將人生所有的痛苦掙扎,昇華為充滿希望的 堅定信念。」臺東的純淨,帶給林京美充沛的能量與力量。NSO 開季音樂會, 有《舞詠曙光》世界首演,也有馬勒經典再次呈現,歡迎大家把握機會,一起 感受非凡作品的極致魅力。

27


2014 交響詩系列 Symphonic Poem Series

9.26 -27

Reflection in Time 時間之流

Fri. 19:30 / Sat. 19:30 國家音樂廳

/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400 600 800 1000

呂紹嘉 Shao-Chia Lü, conductor

指揮 大提琴

葛替耶.卡普頌 Gautier Capuçon, cello

西貝流士:《夜騎與日出》 陳其鋼:《逝去的時光》(臺北場) 德沃札克:大提琴協奏曲(高雄場) 西貝流士:第二號交響曲

JEAN SIBELIUS: Night Ride and Sunrise, Op. 55 QIGANG CHEN: Reflet d'un temps disparu (9.26) ANTONÍN DVOŘÁK: Cello Concerto, Op. 104, B minor (9.27) JEAN SIBELIUS: Symphony No. 2, Op. 43, D major

「這位才華洋溢的大提琴家擁有連練習音階都能讓聽眾著迷:溫柔且明亮、 扎實又深沉、燦爛、強壯且有力的音色。」──《舊金山信使報》

從德國與俄國風格中摸索,最後寫出 獨一無二、森冷卻富有色彩的細膩管 絃聲響,西貝流士對形式與結構的反 覆思索,不只讓他交出具高度原創性 的作品,更影響整個北歐的音樂寫作。 《夜騎與日出》以奇幻筆法寫出自然 變化,風格特殊迷人而盡現北國風光。 第二號交響曲旋律悅耳,既有明媚動 人的清新曲調,結尾更化國族悲情為 蒼涼史詩,不愧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交 響巨作。大提琴名家卡普頌此次第三 度和 NSO 合作,帶來陳其鋼意味深 長、絲絲入扣的《逝去的時光》和膾 炙人口的德沃札克大提琴協奏曲,多 才多藝而宜古宜今,要讓北高兩地愛 樂人大飽耳福!

©Gregory Batardon

高雄場贊助:

28


2014 交響詩系列 Symphonic Poem Series

10.4

Don Quixote Rides Again 唐吉軻德

Sat. 19:30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呂紹嘉 Shao-Chia Lü, conductor

指揮 大提琴

楊文信 Wen-Sinn Yang, cello

中提琴

黃瑞儀 Grace Huang, viola

海頓:第六十號交響曲 李格替:大提琴協奏曲 理查 • 史特勞斯:《唐吉軻德》

FRANZ JOSEPH HAYDN: Symphony No. 60, C major GYÖRGY LIGETI: Cello Concerto RICHARD STRAUSS: Don Quixote , Op. 35

「他 ( 楊文信 ) 的演奏技巧出神入化,有著極其美妙又厚實飽滿的音質, 還有那無懈可擊的音準。他的樂句處理極為敏銳,在表現樂曲的哲學面 向時有著過人的領悟力。」── 羅林 ‧ 馬捷爾 海頓作品總是由常規中帶出驚奇,充滿 機 智 趣 味, 轉 調 也 多 見 新 奇 之 舉。 第 六十號交響曲出自他叫好又叫座的同名 戲劇音樂《分心的人》,改成六樂章交 響曲後仍保留對劇中恍神大師的挖苦玩 笑,讓人聽了莞爾開心。李格替的大提 琴協奏曲也有出乎意料的驚人手筆,光 是開頭那長達一分半的大提琴單音,就 讓聽眾重新思考旋律的意義,管絃寫作 更有層出不窮的創意。理查 • 史特勞斯 的《唐吉軻德》則以大提琴和中提琴分 別扮演騎士與僕從,透過妙不可言的主 題變奏與豐富配器使名家與樂團精彩獻 藝,帶領聽眾參與天馬行空的浪漫冒險, 叫人流連忘返而大呼過癮。

29


2014 交響詩系列 Symphonic Poem Series

10.17 Fri. 19:30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指揮

吳曜宇 Yao-Yu Wu, conductor

鋼琴

紀蒙.巴托 Tzimon Barto, piano

伯恩斯坦:《憨第德》序曲 蓋希文:F 大調鋼琴協奏曲 雷史畢基:《羅馬之泉》、《羅馬之松》

New Found Land & Glorious Roman 交錯的軸線― 新大陸 x 古羅馬 LEONARD BERNSTEIN: Candide Overture GEORGE GERSHWIN: Piano Concerto, F major OTTORINO RESPIGHI: Fontane di Roma Pini di Roma

「吳曜宇在決賽時的表現非常出色,當他指揮斯特拉溫斯基《火鳥》時, 他那優雅、講究的手勢鼓舞了樂團的熱情。 」──《費加洛時報》 「紀蒙 ‧ 巴托掌握了譜上帶來的每一個挑戰。他偶爾用拳或前臂演奏, 但他極度靈敏的手指讓他表現出極為複雜的樂段。」──《倫敦旗幟晚報》 以伏爾泰諷刺小說為本,伯恩斯坦的音樂劇《憨第德》幽默有趣,精心編寫的曼妙唱腔名聞遐邇, 生猛勁爆的序曲更是音樂會的熱門寵兒。以《藍色狂想曲》驚艷紐約之後,蓋希文的 F 大調鋼琴 協奏曲成功挑戰古典形式,以爵士和藍調旋律寫出素材環環相扣,又歡樂又嚴謹的精彩創作。同 樣向古典取法,雷史畢基的《羅馬之泉》和《羅馬之松》追想這歷史大城的昔日風華,以典雅旋 律搭配燦爛管絃,寫出令人目眩神迷的音色和環場繚繞的音響。這場演奏請來美國鋼琴大師巴托, 加上勇奪貝桑松大賽冠軍的吳曜宇,青春俊彥與老練名家,定要帶來四射火花!

©Eric Brissaud

30


2014 NSO 首席絃樂團 NSO String Ensemble

Mozart on the Strings 弓絃上的莫札特

10.24 Fri. 19:30

國家音樂廳 小提琴

費瑟林.帕拉希克弗夫 Vesselin Paraschkevov, violin

單簧管

朱玫玲 May-Lin Ju, clarinet

NSO 首席絃樂團 NSO String Ensemble 莫札特 李哲藝:《小星星變奏曲》(絃樂團版本) 莫札特: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 柴科夫斯基: 旋律,選自《深愛之地的回憶》 詼諧圓舞曲 莫札特:A 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小夜曲,作品 K. 525

400 600 800 1000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LEE CHE-YI: 12 Variations on "Ah, vous dirai-je, Maman", K. 265/300e (arr. for string orchestra)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Violin Concerto No. 5, K. 219, A major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Melodie from Souvenir d'un lieu cher Valse-Scherzo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Clarinet Concerto, K. 622, A major Serenade K. 525, G major

不只鋼琴,莫札特也會演奏小提琴, 五首小提琴協奏曲當年皆由他親自 演奏,第五號又以終樂章出乎意料 的民族樂風而特別知名。以莫札特 為偶像,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創作在 各方面皆有佳績,果然和前輩並駕 齊驅。《深愛之地的回憶》優美迷 人並充分發揮絃樂特長,是其為小 提琴譜下的經典小品。在前維也納 愛樂首席帕拉希克弗夫帶領下,除 了俄國懷舊溫煦名曲,NSO 首席絃 樂團亦將呈現莫札特諸多代表性經 典,從家喻戶曉的小夜晚音樂、協 奏曲告別之作,到樂思澄明而真摯 感人的單簧管協奏曲,讓您徹底陶 醉於俄羅斯與維也納的浪漫與美麗。

「費瑟林精湛的技巧與扣人心絃的演出,讓現場觀眾 振奮不已…」──《南德日報》

31


2014

10.31-11.1 Fri. 19:30 / Sat. 19:30

I&J's Little Scary Night 萬聖派對 I&J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1000 1500 1800 2400 3000 ( 企業贊助 )

阿雷格西.伊古德斯曼 Aleksey Igudesman, violin

小提琴 鋼琴

朱鉉基 Hyung-Ki Joo, piano

伊古德斯曼與朱鉉基改編之古典經典

Twists and turns of classical master pieces by IGUDESMAN & JOO

「伊古德斯曼與朱以獨特的個人風格,將(音樂)技巧忠誠且自然的融入, 展現了完美的喜劇效果…」─《洛杉磯時報》 今年的萬聖節好怕好怕!繼 2012 年《古典音樂駭客之夜》,I&J 再 度回到臺灣,這一次的「噩夢」是 一場可怕的音樂會。為什麼可怕? 因為觀眾會對於他們能夠笑到腹 痛並同時享受音樂感到震驚。《萬 聖派對》曲目將包括不堪入耳的經 典,如 I&J 重新為鋼琴與交響樂 團改編的聖桑《骷髏之舞》和拉 威爾《加斯巴之夜》( 世界首演 )。 其他搞笑曲目包括由他們創作之 《恐怖電影》、《笑拉拉》以及 在 YouTube 上爆紅、自 2009 年他 們和基頓. 克雷默來臺後便未曾 公開演出的《遙控器在哪?!》。 這會是一場音樂與趣味的慶典, 但是要記住,在音樂廳內鋪天蓋 地的笑聲中,沒有人能聽到你的 尖叫……

32


2014 斯拉夫系列 Slavonic Series

11.8

Arise from Despair 終章 再起

Sat. 19:30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指揮

陳美安 Mei-Ann Chen, conductor

鋼琴

張昊辰 Haochen Zhang, piano

德沃札克:《狂歡節》序曲 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蕭斯塔科維契:第十五號交響曲

ANTONÍN DVOŘÁK: Carnival Overture, Op. 92 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2, Op. 18, C minor DMITRI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 15, Op. 141, A major

「張昊辰如此迷人、細膩的抒情性、以及催化人的力量的結合, 是非常少見的。」──《耶路撒冷郵報》 自深沉鐘聲開始,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就以 悠長旋律撼動人心。不但樂思刻骨銘心,鋼琴技法輝煌, 更道盡因受心理打擊,三年無法提筆作曲的內在創傷。一 樣是心靈日記,蕭斯塔科維契的第十五號交響曲則是其音 樂墓誌銘。作曲家引用諸多前人創作以傾訴一生滄桑,娓 娓道來言語難說的心路歷程。高雄子弟陳美安不但獲得 指揮大獎,細膩精湛的詮釋更讓她在美國樂壇站穩一席之 地。范克萊本大賽冠軍張昊辰不但技巧過人,思考亦能理 性深刻,實為當今樂壇少見的才俊。音樂會由熱力四射的 《狂歡節》序曲開場,歡喜悲傷、七情六慾為您一網打盡!

©Rosalie O'Connor

©B Ealovega

「陳美安讓人完全相信她是一個活力十足的指揮。此外,她對於每一個細 節的處理態度,就好像是已經幾乎不可能有任何更接近完美的境界了。」 ──挪威《Adresseavisen》時報 33

©


2014 Play & Lead─

11.22-23 Sat. 19:30 / Sun. 19:30 國家音樂廳

/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藝文中心演藝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

小提琴、領奏

Blacher’s Beethoven Night 布拉赫的貝多芬

400 600 800 1000

柯爾亞.布拉赫 Kolja Blacher, violin / direct

巴爾托克:嬉遊曲 貝多芬:第一號交響曲 D 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BÉLA BARTÓK: Divertimento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1, Op. 21, C major Violin Concerto, Op. 61, D major

「當布拉赫的獨奏加入時,又帶來全新的聽覺體驗 ── 他小提琴的音色是如此地有張力, 並有著一股幾乎被遺忘的直接表現力。」──《法蘭克福匯報》

「你現在要去維也納實現長久受 阻的願望」─貝多芬果然沒有辜 負朋友的期待,在奧匈帝國首都 綻放光芒萬丈。他的第一號交響 曲處處設局,開頭就是逗弄聽眾 期待的玩笑,小步舞曲樂章也寫 得爆衝奇突,就是要讓聽眾知道 他的大膽創新。其著名的小提琴 協奏曲不只旋律動人,筆法更是 截然異於流俗,屏除無謂炫技而 展現莊正大氣,是典範中的典範。 巴爾托克為絃樂團所寫的嬉遊曲 則巧妙融合維也納與吉普賽兩大 傳統並提出繽紛奇想,刺激帶電 而 銳 利 非 常。 這 場 NSO 請 到 絃 樂名家布拉赫,領奏、指揮、獨 奏樣樣皆來,定能帶給大家全方 面的音樂震撼。

服部洋一

34


2014 斯拉夫系列 Slavonic Series

Treasures from Eastern Europe─ Mo. Wit & NSO

12.6 Sat. 19:30

國家音樂廳

東歐瑰寶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指揮

安東尼.維特 Antoni Wit, conductor

鋼琴

彼德.亞布隆斯基 Peter Jablonski, piano

卡爾洛維契:交響詩《奧斯威辛的史坦尼斯拉夫與安娜》 李斯特: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魯托斯拉夫斯基:《帕格尼尼變奏曲》 楊納捷克:小交響曲

別被騙了,楊納捷克小交響曲可一點都不小! 這是需要 25 件銅管,光是小號就得用上 12 把 的大編制作品,演出堪稱舞臺奇觀!不但充滿 民俗特色,此曲更洋溢異想,曲調感性又魔幻, 無怪乎成為貫穿村上春樹小說《1Q84》的主題。

MIECZYSŁAW KARŁOWICZ: Stanis ł aw and Anna of Oświęcim , Op. 12 FRANZ LISZT: Piano Concerto No. 1, S. 124, E-flat major WITOLD LUTOSŁAWSKI: Paganini Variations LEOŠ JANÁČEK: Sinfonietta

「安東尼 ‧ 維特無疑是當前極為出色卻被埋沒的指 揮家之一,手上握有一個優秀的樂團。以《重生》 交響曲為例,其和諧的演奏是如此不同凡響。在維 特指揮下,這部作品呈現意義深遠的戲劇感。」 ──《今日古典》

睽違臺灣多年,錄音等身的波蘭指揮大師維特 首次和 NSO 合作,除了搭配波蘭裔的瑞典鋼琴 名家亞布隆斯基帶來絢爛李斯特,更獻上家鄉 早逝天才卡爾洛維契淒美深情,宛如東歐羅密 歐與茱麗葉的精彩交響詩,以及一代巨擘魯托 斯拉夫斯基以現代技法改編的《帕格尼尼變奏 曲》。大師、名家、金曲皆備,絕讚陣容絕對 讓您耳目一新。

「亞布隆斯基的演奏展現全部所需的力量。除了清澈透明的開 頭和雷霆萬鈞的結尾之外,最令人激賞的,是他在這兩個極端 之間,對於鋼琴色彩的細膩掌控。如此的演奏,讓我們見識到 拉赫瑪尼諾夫歷久不衰的吸引力。」──《電訊報》 服部洋一

35

©J.M


2014 交響詩系列 Symphonic Poem Series

12.11 Thu. 19:30

An Orchestral Spectacular 家庭交響曲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呂紹嘉 Shao-Chia Lü, conductor

指揮 小提琴

貝芭.絲凱德 Baiba Skride, violin

理查.史特勞斯:《家庭交響曲》 布拉姆斯:D 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RICHARD STRAUSS: Symphonia domestica , Op. 53 JOHANNES BRAHMS: Violin Concerto, Op. 77, D major

「貝芭.絲凱德的詮釋無比地聰穎慧頡,她熟練精湛的琴技, 將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的情感面充分地展現出來。」 ──《國際唱片評鑑》 理查 • 史特勞斯的《家庭交響曲》標 題看似溫馨,其實是不懷好意的音樂 玩笑:自以為風趣的先生,潑辣易怒 的太太,還有不知世事的小兒子,如 此平凡的作曲家日常,被史特勞斯以 塞滿舞臺的特大編制管絃樂團,盡情 鬼扯大寫特寫。只有現場目睹各種樂 器忙亂異常,累得半死只為了描寫主 人翁起床吃早餐,才能真正體會此曲 獨一無二的妙處。布拉姆斯的小提琴 協奏曲結構巍峨而氣勢雄渾,樂念卻 也婉轉幽微,非有頂尖技巧否則無以 駕馭。呂紹嘉氣韻深長且勁力強韌的 史特勞斯詮釋,搭配演奏大氣又細膩 的伊麗莎白大賽冠軍絲凱德,必是令 人難忘的經典演出。

服部洋一

36

©Marco Borggreve


2014 交響詩系列 Symphonic Poem Series

12.21

Musical Manifesto 我的祖國

Sun. 19:30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呂紹嘉 Shao-Chia Lü, conductor

指揮 大提琴

阿爾班.蓋哈特 Alban Gerhardt, cello

陳銀淑:大提琴協奏曲 德沃札克:《捷克組曲》 史麥塔納:〈莫爾道河〉、〈薩爾卡〉,選自《我的祖國》

UNSUK CHIN: Cello Concerto ANTONÍN DVOŘÁK: Czech Suite , Op. 39 BEDŘICH SMETANA: 'Vltava' & 'Sarka' from Má Vlast

「蓋哈特的演奏柔軟靈活、色彩豐富,並以最細緻的方式 呈現音樂。」──《每日電訊報》

國民樂派在十九世紀後半大放異彩, 波西米亞尤其展現獨特風光。史麥塔 納《我的祖國》以六段各自獨立的管 絃樂曲訴說故鄉風土傳說,和德沃札 克《捷克組曲》互相輝映。娘子軍傳 奇〈薩爾卡〉訴說被遺棄的婦女拿起 武器向男人復仇,不只奪回自身權利, 更以美人計殲滅進犯來兵。〈莫爾道 河〉從涓滴細流寫到壯闊峽谷,兼敘 林野風光與鄉村生活,曲調之通俗感 人堪稱捷克第二國歌,也是最受歡迎 的古典名曲。經過多年錘鍊,韓國作 曲家陳銀淑已是當代大師,上個樂季 初登場就帶來驚奇,這次將以為蓋哈 特譜寫的大提琴協奏曲再度震撼國人, 令人萬分翹首期待。

服部洋一

©Thomas Rabsch

37


2014/2015

12.31 1.1

交響里程碑 Symphonic Milestone

Wed. 22:00 Thu. 19:30 國家音樂廳 National Concert Hall

NSO 2015 New Year Concert ─ Gurre-Lieder

NSO 跨 / 新年音樂會―《古勒之歌》 指揮

2014.12.31--------------------

呂紹嘉 Shao-Chia Lü, conductor

多薇

500 800 1200 1600 2000 2500 3200 ( 企業贊助 )

安娜 - 卡塔琳娜.班克 Anna-Katharina Behnke, Tove

林中鴿

翁若珮 Jo-Pei Weng, Waldtaube

瓦德瑪

丹尼爾.柯西 Daniel Kirch, Waldemar

克勞斯小丑 2015.1.1-------------------------

農夫

400 600 1000 1500 1800 2400 3000 ( 企業贊助 )

朗誦者

湯發凱 Fa-Kai Tang, Klaus-Narr

吳翰衛 Martin Ng, Bauer 維蘭.薩特 Wieland Satter, narrator

合唱指導

陳雲紅 Yun-Hong Chen, chorus master

新韻竹男聲合唱團 Bamboosa Male Choir 青韵合唱團 Chinyun Chorus 木樓男聲合唱團 Müller Chamber Choir 臺大校友合唱團 NTU Alumni Chorus 臺北教師合唱團 Taipei Teacher's Choir

38


荀貝格:《古勒之歌》 ARNOLD SCHOENBERG: Gurre-Lieder 以為馬勒《千人》交響曲就是管絃樂極限了嗎?那快來聽聽 《古勒之歌》!此曲編制更勝馬勒,要求特大型管絃樂團,三 組男聲四部合唱,八部男女混聲合唱,五位獨唱歌手和一位朗 誦,舞臺上動輒塞滿四、五百人,才能表現荀貝格最濃烈的愛 情、最痛苦的憤怒,以及曲終將缺憾還諸天地的無垠壯闊。有 蕩氣迴腸的情話綿綿,有恐怖陰森的亡靈大軍,還有諷刺戲謔 的調侃與歌詠自然的頌讚,作曲家以美到難以置信的音樂寫出 後浪漫登峰造極的典範,聲響居然還清澄透明,色彩調配之妙 宛如魔術。這是史上最偉大卻也最難上演的音樂奇蹟之作,您 絕對不能錯過!

39


2015 斯拉夫系列 Slavonic Series

1.16

Picture This! 斯拉夫彩繪

Fri. 19:30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湯瑪斯.道斯加德 Thomas Dausgaard, conductor

指揮 大提琴

丹尼爾.繆勒 - 修特 Daniel Müller-Schott, cello

BOHUSLAV MARTINŮ: Symphony No. 6 (Fantaisies symphoniques ) 馬替努:第六號交響曲 柴科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 Op. 33 MODEST 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orchestrated by M. Ravel) 穆梭斯基:《展覽會之畫》 (拉威爾改編)

「繆勒 - 修特的演奏,經由他豔麗而精準控制抑揚頓挫的音色,以及 極具戲劇化的音樂表情,使得大提琴的質感更充滿了朝氣蓬勃的形象。 他優雅地證明自己是極具天份的創造者。」──《法蘭克福廣訊報》 柴科夫斯基和穆梭斯基都是不世出的大天才,創作美 學卻非常不同:前者沿用西歐曲式,技巧出類拔萃且 精益求精;後者追求本土原創,曲調密合語韻並探索 新法。柴科夫斯基以《洛可可主題變奏曲》向莫札特 致敬,穆梭斯基則用《展覽會之畫》為故友送別。兩 曲都是深受喜愛的經典,展現各自殊異的音樂觀。他 們的斯拉夫後輩,捷克作曲家馬替努的第六號交響曲, 樂曲寫在形式輪廓與無際幻想的交界,迷人又惑人, 充滿難以言喻的東歐美感。丹麥指揮名家道斯加德, 詮釋熱情且充滿巧思,加上大提琴名家繆勒 - 修特獻 藝,妙不可言的斯拉夫音樂之旅就要啟程。

©Uwe Arens

「湯瑪斯 ‧ 道斯加德 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指揮家,他散發著充滿能 量的靈光,樂手們可以非常直接地感受到他希望他們奏出何種音樂色 彩。」── 德國《新新聞》報紙 40


2015 TIFA 2015 台灣國際藝術節

3.6

Tan Dun & Friends 譚盾與朋友們

Fri. 19:30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譚盾 Tan Dun, conductor

指揮

傅永和 Yong-Ho Fu, double bass

低音提琴 單簧管

朱玫玲 May-Lin Ju, clarinet

朱宗慶打擊樂團 Ju Percussion Group 德布西:單簧管狂想曲 譚盾:《大自然的眼淚》擊樂協奏曲 譚盾:低音提琴協奏曲(世界首演 @ 亞洲) 拉威爾:《波麗露》

CLAUDE DEBUSSY: Rhapsody for Clarinet and Orchestra TAN DUN: Percussion Concerto The Tears of Nature TAN DUN: Double Bass Concerto (Asia Premiere) MAURICE RAVEL: Boléro

好久不見的譚盾,這次帶來由阿姆斯特丹皇家管絃、 皇家利物浦愛樂、聖路易交響、澳洲塔斯馬尼亞交響 與 NSO 等世界五地樂團,共同委託創作的低音提琴協 奏曲,並由 NSO 低音提琴首席、名家傅永和擔任世 界首演亞洲場。全球樂壇亮點在臺灣,歡迎愛樂者共 襄盛舉!除了話題新曲,這場音樂會也要呈現譚盾感 懷中國與日本地震災變的《大自然的眼淚》擊樂協奏 曲,並搭配德布西寫於 1910 年的單簧管狂想曲和拉威 爾 1928 年的《波麗露》。自西徂東,從十九世紀末到 二十一世紀初,NSO 與譚盾為我們對照這橫跨三世紀 的音樂創作,讓我們立足臺灣,傾聽世界的聲音。

服部洋一 © 陳子平

©Tan Dun Online

41


2015

3.20

Music from Heaven 歌樂交響

Fri. 19:30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呂紹嘉 Shao-Chia Lü, conductor

指揮 女高音

克莉絲緹安.伊凡 Christiane Iven, soprano

理查.史特勞斯: 絃樂六重奏,選自歌劇《綺想曲》(絃樂團版) 《最後四首歌》 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RICHARD STRAUSS: String Sextet from Capriccio, Op. 85 (for string orchestra) Vier letzte Lieder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 4, G major

「伊凡優美、強而有力且具有豐沛色彩 的美聲依然帶著少女般的光輝,嘹亮精 采 華 麗 動 人, 且 隱 含 著 豐 富 的 戲 劇 張 力。」 ──《南德意志日報》 永遠徬徨,於無止盡的自我質疑中訴 說充盈宇宙的感傷—在世紀之交,眼 見美好時代即將離去,馬勒逃往童年 尋找失落樂土。第四號交響曲將歡笑 與淚水、死亡與嘲弄融合為一,終樂 章是孩童眼中的天堂,即使現實威脅 依然 存 在。 也 是 指揮大師的理查 • 史特勞斯在交響詩與歌劇裡自在遨 遊,晚年將器樂與人聲整合為一,歌 劇《綺想曲》氣韻深長而情感動人, 《最後四首歌》更有絕美旋律與神奇 配器,是藝術歌曲的永恆典範。這場 演出邀請廣受愛戴的克莉絲緹安 • 伊 凡三度來訪,在凝練美聲中詠嘆世界 末的雋永歌調與老大師的澄澈樂想, 和聽眾預約一晚感動。

©Christine Schneider

42

服部洋一


2015 斯拉夫系列 Slavonic Series

The World of Manfred 詩人獨白

3.29

Sun. 19:30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呂紹嘉 Shao-Chia Lü, conductor

指揮 中提琴

馬辛.雷薩諾夫 Maxim Rysanov, viola

舒尼特克:中提琴協奏曲 柴科夫斯基:《曼弗雷德》交響曲

ALFRED SCHNITTKE: Viola Concerto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Manfred Symphony, Op. 58

「曼弗雷德在阿爾卑斯山間徘徊…過 去罪惡的回憶折磨著他…他深知魔法 奧秘,能和地獄之魔通話,但魔鬼或 世上任何力量都不能讓他喪失記憶。 他熱愛的阿絲塔特已經逝去,回憶撕 裂他的心。」以拜倫作品發想,柴科 夫斯基《曼弗雷德》交響曲充滿驚人 想像,第二樂章的瀑布彩虹、第三樂 章的田園隨想與終樂章的群魔亂舞, 都有令人驚嘆的管絃筆法。舒尼特克 的中提琴協奏曲是當代經典,作曲家 獨到的風格並置在此亦有巧妙發揮, 是具體而微又鞭辟入裡的蘇聯生活 史。雷薩諾夫是近年來迅速竄紅的中 提琴新星,技巧精湛而音色優美,敬 請愛樂者特別注目!

「雷薩諾夫是個令人讚嘆的提琴演奏家;中 提琴各個音域的特殊音色,在他手中獲得完 全的發揮,持續傳遞出情感上與音色上的美 麗變化。」──《留聲機雜誌》 Irina Kazhevnikov ©

服部洋一

43


2015 交響詩系列 Symphonic Poem Series

4.17

Dawn of Humanity 水影 ‧ 黎明—敘事交響詩

Fri. 19:30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洪毅全 Darrell Ang, conductor

指揮 小提琴 笙

宗緒嫻 Nancy Tsung, violin

黃朧逸 Long-Yi Huang, sheng

德沃札克:《水怪》 潘皇龍:《玉芙蓉》,為獨奏小提琴、笙 與管絃樂團的雙協奏曲(世界首演) 蕭斯塔科維契:第十二號交響曲

ANTONÍN DVOŘÁK: The Water Goblin, Op. 107 HWANG-LONG PAN: Double Concerto for Solo Violin, Sheng and Orchestra (World Premiere) DMITRI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 12, Op. 112, D minor

德沃札克四首音樂敘事詩,內容皆是 質樸且草根的民俗傳說。《水怪》訴 說湖中精怪渴望愛情而強擄人間女子 為妻,女子回家探訪母親後遲遲不 歸,水怪挾狂風暴雨追來,最後將其 孩子撕碎擲於門口的驚悚故事。同樣 是說故事,蕭斯塔科維契的第十二號 交響曲則以四樂章紀念列寧與其事 蹟,從列寧格勒的革命肇始一路寫到 人性曙光,音樂感人內省而管絃效果 精湛,史詩格局裡更有作曲家的微言 大義。前輩作曲家潘皇龍持續創作不 懈,新作《玉芙蓉》自傳統音樂獲得

「笙這樣古老的樂器,透過黃朧 音,小提琴與笙的編制更令人期待, 逸精湛的演繹,展現出迷人的風 采…」──《休士頓記事報》 歡迎大家一起探索驚奇。 靈感,以新穎聲響寫下當代臺灣的聲

「( 宗緒嫻 ) 充滿活力、熱情洋溢的演奏及大匠的琴藝 ...... 自信與技巧成熟的樂風,一種毫無隱瞞的表現,誠實 明朗地展現了多種風格之韻味……」 ──《紐約時報》

「新加坡青年指揮家洪毅全正以光速之快崛起」 ──法國《西南日報》 44

服部洋一


2015

4.25

Hail to the Trumpet! 號聲響起

Sat. 19:30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指揮

塞巴斯汀.朗 - 萊辛 Sebastian Lang-Lessing, conductor

小號

泰妮 - 辛.韓塞絲 Tine Thing Helseth, trumpet

莫札特:第二十五號交響曲 胡麥爾:小號協奏曲 海頓:小號協奏曲 理查 • 史特勞斯:《玫瑰騎士》組曲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Symphony No. 25, K. 183, G minor JOHANN NEPOMUK HUMMEL: Trumpet Concerto JOSEPH HAYDN: Trumpet Concerto RICHARD STRAUSS: Der Rosenkavalier Suite,TrV 227d

「她能夠將小號的銅管音色轉化為輕軟、柔順、 如歌般又令人愉快的聲音,親自聆賞後便能相信」 ──《倫敦標準晚報》 是電影《阿瑪迪斯》驚心動魄的開頭,也是「狂飆運動」風 潮的典型代表,莫札特第二十五號交響曲因為電影而家喻戶 曉,但多數愛樂者很可能不知道,那竟是作曲家 17 歲的創 作,讓人驚嘆莫札特的面貌何其豐富多元,怎能僅以「神童」 二字稱之。史特勞斯的迷人巨作《玫瑰騎士》,將諧趣與深 思融合為一。組曲選擇其著名橋段改編,旋律煥發水漾金光 而流動七彩豔調,又以嬉鬧圓舞曲熱情結尾,向來討人喜愛。 除了兩大交響傑作,這場音樂會還請到小號名家韓塞絲演奏 胡麥爾與海頓兩首明亮燦爛的小號協奏曲,堪稱名家名曲大 會串,必然是令人難以忘懷的欣賞經驗。

「樂團表現非凡,聽來他們似乎在 指揮塞巴斯汀 ‧ 朗 - 萊辛身上找到 了非同凡響的靈感。這位指揮品味 了威爾第總譜上每個色彩豐富的細 節,同時亦平衡地調配演出時的張 力與感受度。」 ──《巴爾的摩太 陽報》

服部 ©Obswevw Rtoriet

45


2015 斯拉夫系列 Slavonic Series

5.3

A Hero & A Witch 英雄與女巫

Sun. 14:30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法蘭契斯可.安傑立科 Francesco Angelico, conductor

指揮 大提琴

史蒂芬.伊瑟利斯 Steven Isserlis, cello

巴爾托克:舞蹈組曲 卡巴列夫斯基: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 德沃札克:《正午女巫》 楊納捷克:《塔拉斯 • 布巴》狂想曲

BÉLA BARTÓK: Dance Suite DMITRI KABALEVSKY: Cello Concerto No. 2, Op. 77, C major ANTONÍN DVOŘÁK: Polednice (The Noon Witch ), Op. 108 LEOŠ JANÁČEK: Taras Bulba

「伊瑟利斯精湛的演奏技巧加上他對作 品的喜愛,讓他的演奏在各方面都臻至 完美。」──《澳洲人報》 「你若不乖,就叫女巫來抓你!」本是媽媽嚇 孩子的恐嚇,誰知魔鬼還真來敲門!同樣出自 四首音樂敘事詩,《正午女巫》有孩子嬉鬧、 母親崩潰、女巫追獵和最後的哀傷結局,再度 證明德沃札克的傑出寫作。《塔拉斯 • 布巴》 則是楊納捷克寫下的戰國群雄風雲史,三段音 樂皆是豪傑肖像,讓人聽了為之神往。不讓捷 克前輩專美,巴爾托克的舞蹈組曲也充滿匈牙 利民俗元素,活潑生動而別具丰姿。大提琴名 家伊瑟利斯再度和 NSO 合作,帶來他私心最 愛的卡巴列夫斯基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東歐 名作配上俄國經典,又有大師獻上獨家絕活, 機會難得切勿錯過!

©Satoshi Aoyagi

「安傑立科讓整個樂團奏出感動人的喜悅以及充滿 精彩獨奏:了不起的演出!」─《特里爾日報》 46


2015 交響里程碑 Symphonic Milestone

5.15- 16

Eroica 英雄

Fri. 19:30 / Sat. 19:30 國家音樂廳

/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

/

400 600 800 1000

根特.赫比希 Günther Herbig, conductor

指揮 小提琴

瑟吉.哈察特楊 Sergey Khachatryan, violin

華格納:《唐懷瑟》序曲 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RICHARD WAGNER: Tannhäuser Overture MAX BRUCH: Violin Concerto No. 1, Op. 26, G minor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3, Op. 55, E-flat major, Eroica

「一位擁有驚人控制力的小提琴家, 他無疑地是一位最傑出的音樂家。」 ── 加拿大《卡加里先鋒報》 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不只是其個人寫 作的大突破,更足稱音樂史的分水嶺。此曲 規模恢弘且概念獨到,以抽象筆法描繪英雄 的自我實現。第二樂章的送葬進行曲更是領 先時代的手筆,內蘊深厚而情韻綿長,是偉 人功業更是時代縮影。但「英雄」不能只是 歌功頌德,華格納歌劇《唐懷瑟》就寫下從 墮落到悔悟,幾經徬徨最終獲得救贖的英雄 傳說。德勒斯登版序曲是神性與魔性的對 抗,愛情與色慾各顯神通。赫比希繼續帶領

NSO 挑戰經典,更有技藝絕佳、琴音柔韌 哀婉又能強勁挺拔的哈察特楊演奏拿手的布 魯赫。資深大師對上少年名家,讓我們一起 見證英雄!

服部洋一 服部洋一

©Marco Borggreve

47


20

交響里程碑 Symphonic Milestone

Reflections on War 烽火蕭八

5.21 Thu. 19:30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指揮 根特.赫比希 Günther Herbig, conductor 李斯特:《前奏曲》 蕭斯塔科維契:第八號交響曲 FRANZ LISZT: Les Préludes

DMITRI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 8, Op. 65, C minor

「我們的一生,不就是死神以 莊嚴音符所譜寫的無言之歌的 前奏?」《前奏曲》是李斯特 最著名的交響詩,卻在樂曲完 成後才選了拉馬汀的詩作為 題,文字不過是表達樂思的象 徵。作曲家寫青春幻想、人生 奮鬥、愛情曙光與現實折磨, 雖然在狂風暴雨後尋求田園寧 靜, 當 號 角 響 起, 又 積 極 振 作、繼續奮鬥!蕭斯塔科維契 第八號交響曲則是更慘烈無情 的戰場,以控訴之筆寫盡納粹 與蘇聯的生死纏鬥,從最深沉 的創痛到最猛暴的怒吼,作曲 家帶我們經歷二次大戰最悲涼 的 一 役。 在 赫 比 希 領 軍 下,

NSO 再次探索李斯特與蕭斯 塔科維契的音樂靈魂,黑暗中 望見人性光輝。

48


15 5.28 Thu. 19:30

交響里程碑 Symphonic Milestone

Bruckner’s Magnum Opus 布魯克納第八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指揮 呂紹嘉 Shao-Chia Lü, conductor 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 ANTON BRUCKNER: Symphony No. 8, C minor

作曲大器晚成的布魯克納深深 敬仰華格納。他以貝多芬第九 號為模範持續創作交響曲,帶 入華格納樂風而開展新局。雖 有宗教情懷,那音樂裡更有凶 險晦暗與糾結掙扎,成為後世 諸多電影配樂師法的對象。第 八號交響曲是布魯克納最後一 首完成的交響曲,不但規模宏 大、和聲豐富飽滿、銅管運用 再創高峰,音樂之內涵深邃與 衝突激烈,讓聽者瞠目結舌又 大呼過癮,驚愕中充滿讚嘆。 呂紹嘉 1994 年臨危受命,代 打傑利畢達克指揮慕尼黑愛樂 演 奏 此 曲 而 大 獲 成 功。 轉 眼 二十年過去,此次率領 NSO 重探大師名作,既是其藝術成 長的見證,更是樂壇難得的感 人盛會。

服部洋一

49


2015 TIFA 2015 台灣國際藝術節

4.10- 11

Fri. 19:30 /

NSO & Hsin-Yi Forever Tales Dear Dots & Four Seasons Sat. 14:00、17:00 NSO & 信誼 永遠的童話系列

國家音樂廳 400 600 800

―小黃點與四季

張尹芳 Yin-Fang Chang, conductor

指揮

梁坤豪 Kun-Hao Liang, narrator

說書人 動畫製作

張恩光 Roland Chang, animation

韋瓦第:《四季》選段 柴科夫斯基:《四季》選段 葛拉祖諾夫:《四季》選段 顏名秀:《點點點…》 以及配合音樂故事的交響樂選曲

ANTONIO VIVALDI: Excerpts from The Four Seasons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Excerpts from The Seasons, Op. 37b ALEXANDER GLAZUNOV: Excerpts from The Seasons , Op.67 MING-HSIU YEN: Dear Dots And symphonic excerpts that tell the story…

2014 年《小太陽的音樂屋》大獲好評,加演不斷;2015 年 NSO 與信誼基金會將再度攜手推出結合音樂與繪本 的《小黃點與四季》。這次「一起來看畫」單元將以「四季」為主題讓不同風格的音樂與繪畫形式現場互動;從 繪本讓大朋友、小朋友們一起閱讀「音樂故事書」;最後,廣受小朋友喜愛的繪本《小黃點》將幻化成多彩音符 成為全場焦點,它會在音樂廳發展出什麼令人驚奇的效果呢?這次《小黃點》結合音樂創作的《點點點…》,將 帶動小朋友對音樂節奏、旋律與色彩的無限想像。是不是很令人期待呀!

服部洋一

50

© 繪本圖片引用自《小黃點》,作者赫威.托雷 (Herve Tullet),上誼文化提供


貝多芬《費黛里歐》 的多元歷史意義 羅基敏 ©T & T Fotografie / Toni Suter

一位打算揭發不法的人士,被壞人發現其意圖。為掩 飾罪行,壞人將正義之士關入牢裡。正義之士的妻子 女扮男裝,來到監獄工作,希望能打聽到丈夫的下落。 壞人打算殺人滅口,千鈞一髮之際,妻子挺身而出, 護衛丈夫,正義終獲彰顯。 這是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唯一的歌劇《費黛里歐》(Fidelio )的劇情,他在「十九 世紀初」於「維也納」以「德語」完成這部作品,時間、 地點、語言與選材,在歐洲史、也在音樂史與歌劇史 上,都有著多元的歷史意義。

1789 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社會動盪不安,許多人 的人生有了重大的改變,這些故事成了文學與戲劇的 題材,一時蔚為風尚。1798 年,劇作家布依(Jean Nicolas Bouilly, 1763-1842) 的 歌 劇 劇 本《 雷 歐 諾 拉 或 結 髮 之 愛 》(Léonore ou L'amour conjugal ) 被 作 曲 家 加 沃(Pierre Gaveaux, 1761-1825) 譜 成 歌劇,在巴黎首演後,甚受歡迎;數年後,同一個劇 本亦成了貝多芬歌劇創作的素材來源。類似的劇情模 式在十八世紀 90 年代的法語歌劇中,屢見不鮮:夫 妻中的一人被壞人囚禁,另一位跋山涉水,想盡方法 打探下落,終於見到對方時,兩人卻同時面臨死亡的 威脅,值此之際,幸有貴人相救,好人獲釋,壞人遭 懲罰。在歌劇史上,將這一類劇情的歌劇稱為「拯救 歌 劇 」( 英 rescue opera; 德 Rettungsoper; 法 opéra de sauvetage),倍受貝多芬推崇的作曲家凱 如 賓 尼(Luigi Cherubini, 1760-1842) 的《 樓 斗 伊 斯 卡 》(Lodoïska , 1791) 與《 兩 日 》(Les deux journées , 1800)為其中佳例。這類歌劇源出十八世紀 後半的法語「喜歌劇」(opéra comique ),經常取

材自當代的法語文學,口語的對白與獨唱、重唱、合 唱等單曲交替,推動劇情進行,是這類歌劇的特色。 貝多芬的《費黛里歐》雖以德語寫作,看似當時逐漸 成氣候的德語「歌唱劇」(das Singspiel),就其取 材與音樂內容而言,實可視為以德語寫的喜歌劇。時 至今日,十八世紀的法語喜歌劇成為歌劇世界的稀有 劇目,亦導致今人理解《費黛里歐》的困難。 十八世紀啟蒙主義的風潮,很早就在歌劇的發展中 顯現。以希臘羅馬題材為主的義語「莊劇」(opera seria)於一家獨大,引領風騷百年後,十八世紀裡, 歌劇取材開始加入市民階級,以有別於莊劇的單一貴 族階級;同時間,各國作曲家開始以其母語嚐試寫作 歌劇,為十九世紀歌劇的多語言發展,打下了基礎。 除了前述的法語喜歌劇與德語歌唱劇之外,以市民階 級 為 主 角 的 義 語「 諧 劇 」(opera buffa) 在 命 名 上 即有別於莊劇,經常有雙名的情形,二者間以「或」 (ossia)相連,是其特點。諧劇中採用拯救歌劇模式 的劇情時,則不時以「半莊劇」(opera semiseria) 標示,由此亦可見當時各種語言歌劇發展的交互影響。 維也納一向為義語歌劇的重鎮,十八世紀後 30 年裡, 在統治者約瑟夫二世的大力推動下,發展德語歌唱劇。 受到法語喜歌劇的影響,德語歌唱劇亦有口語的對白, 以與獨唱、重唱、合唱等單曲交替。另一方面,德語歌 唱劇的音樂中,莊劇、諧劇的影響亦清楚可見,莫札 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的《魔 笛》(Die Zauberflöte , 1791 年於維也納首演)為一 佳例,他取材童話,成功地融合各個劇種特質,有其 獨特成就,對日後的德語歌劇發展影響至深。《魔笛》 也是貝多芬最欣賞的莫札特歌劇,只是,貝多芬欣賞 的是劇中的道德倫理觀,而不是作品的音樂戲劇特質。

51


相對地,貝多芬亦曾表示,他無法想像寫作像《唐 • 喬望尼》(Don Giovanni )那樣的題材。由是觀之, 貝多芬會被布依的劇本吸引,以十餘年的時間一修再 修,主因亦在於題材頌贊的崇高人性以及正義終獲伸 張。 貝 多 芬 由 1803 年 開 始 創 作, 劇 本 出 自 宋 萊 特 納 (Joseph Ferdinand Sonnleithner, 1766-1835) 之 手,他將布依原作改寫為德文版,沖淡原作的革命氣 息,完成的作品名曰《費黛里歐或結髮之愛》(Fidelio oder Die eheliche Liebe ), 於 1805 年 11 月 20 日 在 維 也 納 河 畔 劇 院(Theater an der Wien) 首 演, 並 不 成 功。 一 般 認 為, 演 出 不 成 功 有 外 在 的 原 因。 首演兩週前,拿破崙的軍隊攻入維也納,貴族及眾多 人士逃離維也納,導致首演時,這些懂得欣賞貝多芬 的知音不在場。演出三次後,貝多芬撤回總譜,並著 手 改 寫, 由 布 朗 寧(Stephan von Breuning, 17741827)協助他刪改劇本,這個版本改名《雷歐諾拉或 結髮之愛的勝利》(Leonora oder Der Trumph der ehelichen Liebe ), 於 1806 年 3 月 29 日 在 同 一 劇 院推出,一般反應差強人意。八年後,有三位歌者請 貝多芬為他們的音樂會改寫歌劇,作曲家掌握機會, 與 特 萊 渠 克(Georg Friedrich Treitschke, 17761842)合作,再次大舉修改劇本與音樂,1814 年 5 月 23 日,這個版本《費黛里歐》於維也納凱特納門劇院 (Kärtnerthortheater)首演,獲得一致正面的評價, 這個版本亦是今日經常被演出的版本;為了區別第一 個與第三個版本,今日習將第一版稱作《雷歐諾拉》 (Leonore )。雷歐諾拉為劇中救夫女主角之名,她喬 妝男性時,則以費黛里歐為名。

52

貝多芬以女主角的不同名字為歌劇命名,是有原因的。 在貝多芬埋首寫作歌劇的同時,布依的劇本亦獲得當 時兩位著名的歌劇作曲家青睞,寫成義語歌劇:帕艾 爾(Ferdinando Paër, 1771-1839)的《雷歐諾拉或 結髮之愛》(Leonora, ossia L'Amor conjugale )於 1804 年在德勒斯登(Dresden)首演,1809 年亦在 維 也 納 演 出; 麥 爾(Giovanni Simone Mayr, 17631845)的獨幕劇《結髮之愛》(L'amor conjugale ) 1805 年在義大利帕度瓦(Padova)推出。貝多芬不 見得知道麥爾的作品,但一定接觸了帕艾爾的「半莊 劇」,為了要和帕艾爾區別,他必須以《費黛里歐》稱 呼 1814 年的版本。 在改寫的過程中,人物或主要劇情並未有所更動。主要 的改變在於刪減過於冗長的音樂;第一個版本為三幕結 構,後兩個版本皆為兩幕,亦即是將第一個版本的第 一、二幕濃縮成第一幕,大幅刪減次要角色的內容,得 以將劇情進行集中在男女主角身上,應是改寫成功的一 個原因。作曲家曾經對友人表示,1814 年的版本裡, 幾乎沒有一首曲子與原來的相同,容或有些誇張,亦可 見改寫過程的辛苦與掙扎。 除了歌劇本身外,貝多芬對於序曲亦花了許多心神,前 後寫了四首不同的曲子,今日習稱為第一、二、三號《雷 歐諾拉》序曲以及《費黛里歐》序曲。第一號很可能 係為原打算於 1806 年秋天在布拉格的演出而寫,雖然 最後並未能演出,作曲家依舊在 1807 年初完成了這首 《雷歐諾拉》序曲。今日習稱第二號《雷歐諾拉》序曲 其實是最早寫的,係 1805 年歌劇版本的序曲,由於已 經有了第一號,原本的歌劇序曲只能稱第二號。第三號


©T & T Fotografie / Toni Suter

係為 1806 年第二版歌劇寫的序曲,規模龐大,當年即 倍受注意,一般認為係太長的歌劇序曲。1814 年新寫 的《費黛里歐》序曲即是所謂的第四號。1841 年,作 曲家及指揮家尼可萊(Otto Nicolai, 1810-1849)在第 二幕開始前,加上了第三號《雷歐諾拉》序曲,形成演 出《費黛里歐》的傳統。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接掌維也納國家劇院時,將第三號《雷歐諾拉》 序曲移至第二幕第二景前演奏,成為第一幕囚房場景與 終曲之間轉換的音樂,效果非凡,至今依舊被沿用。這 一首當初被嫌太長的歌劇序曲,今日不但為歌劇演出加 分,也成為音樂會中經常被演出的曲目。 貝多芬寫下四首序曲,呈現他對於序曲在歌劇扮演角色 的慎重思考:序曲不應僅只是一段讓觀眾準備看戲的音 樂。前三首序曲均為 C 大調,《費黛里歐》序曲則是 E 大調。調性的選取反應了歌劇版本改寫的重大改變, 第一、二版皆以典獄長洛可(Rocco)的女兒瑪彩琳娜 (Marzelline)的 c 小調獨唱曲開始,之後接她與愛慕 她的獄卒賈奇諾(Jaquino)的 A 大調二重唱。第三版 則將兩曲對調,以二重唱開始,其中,瑪彩琳娜拒絕賈 奇諾的追求,並帶入費黛里歐的存在,之後,瑪彩琳娜 在獨唱曲中表達她對費黛里歐的愛意。這一個更動讓歌 劇在小市民的天地裡熱鬧開場,再一路走向嚴肅道德訴 求的場域,是《費黛里歐》終於成功的主因。由於第一 曲的調性不同,貝多芬重新寫了序曲,展現他將序曲視 為歌劇一體的藝術觀點。 第 一 幕 甚 受 囑 目 的 是「 犯 人 合 唱 」(Chor der Gefangenen),亦是貝多芬最早開始寫作的音樂,展 現作曲家的人道關懷。洛可在費黛里歐與瑪彩琳娜的請

求下,善心大發,決定違反上級規定,讓牢裡的犯人們 出來透透氣。這一首男聲四部合唱開啟了第一幕的終曲 (Finale),進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劇情高潮, 壞人皮查洛(Don Pizarro)上場,要洛可幫忙殺害敵 人等等,不僅呈現一個反派角色,也指向雷歐諾拉夫君 的可能下落。這種以重唱、合唱為主,接力完成的長大 終曲 形式,係諧劇的重大成就,在十九世紀歌劇發展 裡,有其後續的影響。 《費黛里歐》裡,直到第二幕開始,男主角弗洛雷斯坦 (Florestan)才以一首詠嘆調上場,展現他的男主角 地位。這一景在囚房中進行,是所謂的「囚房場景」 (Kerkerszene),在莊劇裡已屢見不鮮。貝多芬以傳 統的宣敘調接詠嘆調的形式寫作,但在宣敘調之前加上 長大的器樂段落,以「導奏與詠嘆調」(Introduktion und Arie)稱這一曲。在 32 小節「沈重」(Grave) 的器樂導奏後,弗洛雷斯坦在 g2 的高音上,唱出二拍 半的「天啊」(Gott),痛苦的心聲直入人心,聞者難 以不動容。第二幕終曲的重唱加合唱,氣勢非凡,已預 示日後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的情景。 由第一版到第三版,首演的評論裡,都可見到對人聲要 與器樂抗爭的質疑。《費黛里歐》雖綜合當代多種歌劇 種類的形式,但在人聲與器樂的處理上,卻難有前例可 循。以今日角度觀之,這一部成於十九世紀初的作品, 無法以莫札特或羅西尼(Gioacchino Rossini, 17921868)歌劇歌者來演唱,卻得用所謂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歌者擔綱,才能展現歌劇超乎 其時代的一面,無怪乎華格納於其文章中,假託貝多芬 之口告訴他,大師真正想寫的歌劇是什麼,期待華格納 為其實現。 羅基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

53


2015

NSO 歌劇 NSO Opera

Beethoven’s Hymn to Freedom─ Fidelio

7.22. 24. 26 Wed. 19:30 Fri. 19:30 Sun. 14:30 國家戲劇院

500 800 1200 1800 2400 3000 3600 5000 ( 企業贊助 )

《費黛里歐》 貝多芬:《費黛里歐》

LUDWIG VAN BEETHOVEN: Fidelio

受誣遭陷死牢苟活,勇婦扮裝入獄救夫,貝多芬唯一的歌劇《費黛里歐》在驚險情節中歌頌人性 光明,既有千鈞一髮的緊急刺激,也有抒情逗趣的詼諧橋段。光是序曲就四度易稿,經過千錘百 鍊,那正氣凜然的音樂是貝多芬念茲在茲的信念,更成就歌劇史上光輝耀眼的名作。在時局動盪、 社會議題多所論辯的當下,NSO 和蘇黎世歌劇院跨國合作,與名導荷穆齊一起為國人獻上這部經 典歌劇的劇院版臺灣首演。不只要體會貝多芬偉大感人的創作,更期盼透過音樂,讓我們攜手追 求公理正義、捍衛自由真價,招喚溫柔的內心與深藏的勇氣,向更好的明天昂首前行!

54


呂紹嘉

安 ‧ 匹德森

柯 - 強 ‧ 杜塞吉

米克羅 ‧ 賽巴斯汀

安德理亞 ‧ 荷穆齊

林慈音

蔡文浩

巫白玉璽

指揮

呂紹嘉 Shao-Chia Lü, conductor

瑪彩琳娜

導演

安德理亞 • 荷穆齊 Andreas Homoki, stage director

洛可

2013 年蘇黎世歌劇院製作 OPERNHAUS ZÜRICH 安 • 匹德森 Ann Petersen, Leonore

雷歐諾拉 弗洛雷斯坦 皮查洛

柯 - 強 • 杜塞吉 Kor-Jan Dusseljee, Florestan

洪宜德

林慈音 Grace Lin, Marzelline

蔡文浩 Wen-Hao Tsai, Rocco

費南多

巫白玉璽 Wu Bai-Yu-Hsi, Don Fernando

賈奇諾

洪宜德 Yi-Te Hung, Jaquino

聲樂詮釋指導

馬丁 • 安德森 Martin Andersson, vocal coach

米克羅 • 賽巴斯汀 Miklós Sebestyén, Don Pizarro 臺北愛樂合唱團 Taipei Philharmonic Chorus

©T & T Fotografie / Toni Suter

55


焦點講座音樂會 What is Composition?

國家演奏廳

* 演講以中文進行 Lectures in Mandarin * 節目總長約 120 分鐘,無中場休息

Lecture Concerts

2014

9.27

Sat. 14:30

11.8

Sat. 14:30

德沃札克的波希米亞傳奇

樂讀村上春樹

Dvořák’s Bohemian Legends

The Musical Murakami Haruki

主 講 焦元溥 女高音 小提琴 張暐姍* 大提琴 * NSO 樂團學苑

蔡宜軒 女中音 李 茜* 鋼 琴

范婷玉 蔡世豪

德沃札克: 〈寂靜的森林〉,選自《來自波希米亞的森林》,作品 68、 第七號幽默曲,作品 101、第四號鋼琴三重奏《悲歌》*、 歌劇《露莎卡》第一幕選段 * ANTONÍN DVOŘÁK: 'Silent Wood' from The Bohemian Forest, Op. 68 Humoresque No. 7 in G-Flat major, Op. 101 Piano Trio No.4, in E minor, Dumky , Op. 90 Excepts from Rusalka , Act I * 以上曲目將依講座需求選部分樂章演出

400

主 講 大提琴

焦元溥 小提琴 黃日昇 鋼 琴

陳偉泓 黃時為

* 元智大學駐校藝術家系列活動 2014/11/3 Mon. 19:00 元智大學有庠廳

貝多芬:第七號鋼琴三重奏 * 舒曼:〈入口〉、〈埋伏的獵人〉、〈不祥的地方〉、 〈預言鳥〉,選自《森林情景》 李斯特:〈鄉愁〉,選自《巡禮之年》首部《第一年:瑞士》、 鋼琴三重奏《悲傷》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Trio No. 7, Op. 97 ROBERT SCHUMANN: 'Eintritt', 'Jäger auf der Lauer', 'Verrufene Stelle', 'Vogel als Prophet' from Waldszenen FRANZ LISZT: 'Le mal du pays' from Années de Pèlerinage: Première année: Suisse Piano Trio, Trista * 以上曲目將依講座需求選部分樂章演出

深受布拉姆斯與華格納影響,卻又能展現自己的聲音,德沃札 克延續捷克前輩的道路,以罕見旋律奇才寫下波希米亞一則則 動人的音樂詩篇。在這場音樂會,我們將先欣賞他的室內樂作 品,聽他如何將民俗特色融入嚴謹創作,深刻表現「悲歌」此 類型作品。最後為大家獻上其歌劇《露莎卡》第一幕選段:這 是融合安徒生《小美人魚》和歐洲水精靈傳說而成的淒美故事, 更有獨到的東歐童話風情,另將從膾炙人口的〈月亮之歌〉一 路欣賞露莎卡與女巫的對唱,音樂奇幻美麗且賺人熱淚,是聽 過就不會忘記的經典,歡迎大家一起來認識德沃札克筆下的鄉 野傳奇! 56

「書和音樂就是我人生的兩個最大關鍵。」即使從爵士咖啡館老 闆轉變成專職作家,村上春樹從來沒有離開過音樂。古典、爵士、 搖滾他都欣賞,也皆出現在其作品之中。但搖滾歌曲畢竟有歌詞 可循,爵士樂還有他編寫的《爵士群像》可查,倒是古典音樂卻 往往因為理解不易而被自動忽略,似乎是場景中可任意替換的家 具。這堂演講將為大家介紹村上春樹的古典音樂引用。不但要聆 賞其小說中所出現過的古典音樂,聽村上雖未言明,其實也是和 其小說為音樂互文的作品,讓你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一邊聽 音樂,一邊讀村上春樹!


焦元溥 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 博 士, 著 有《 遊 藝 黑 白》、《聽見蕭邦》、 《樂來樂想》等八本專 書,台中古典音樂電台 和 Taipei Bravo 都 會 生活台節目主持人。

2015

3.8

Sun. 14:30

5.9

Sat. 14:30

超技與哲思:李斯特的音樂人生

歌劇與小說: 基督山伯爵與包法利夫人

Virtuoso and Philosopher: Liszt’s Music and Life

The Operas in the Novels: Monte Cristo and Madame Bovary

主 講 大提琴

主 講 焦元溥 女高音 羅明芳 長 笛 雙簧管 阮黃松 鋼 琴 盧易之

焦元溥 女高音 唐鶯綺 鋼 琴

林玲慧 嚴俊傑

李斯特: 《羅蕾萊》、《噢!當我入睡時》、《我無法平靜》、〈耙雪〉, 選自《超技練習曲》、《愛之死》、《悲傷鳳尾船》、〈艾斯特 莊園的噴泉〉,選自《巡禮之年》之《第三年》、第十五號匈牙 利狂想曲《拉科奇進行曲》(霍洛維茲改編版)

宮崎千佳

董尼采第:〈四周多麼寂靜〉選自歌劇《拉梅墨的露琪亞》 梅耶貝爾:〈羅伯特,我愛你〉選自歌劇《魔鬼羅伯特》 德麥斯曼:《威廉泰爾幻想曲》 李斯特:《地獄圓舞曲》(《魔鬼羅伯特的回憶》)

FRANZ LISZT: Die Lorelei / Oh, quand je dors / Pace Non Trovo / 'Chasse neige' from Études d'exécution transcendante / Liebestod / La Lugubre Gondola / 'Les jeux d'eau a la villa d'este' from Années de Pèlerinage: Troisième année / Hungarian Rhapsody No. 15 Rakoczy March (V. Horowitz Version)

GAERANO DONIZETTI: 'Regnava nel silencio...Quando rapito in estasi' from Lucia di Lammermoor GIACOMO MEYERBEER: 'Robert, toi que j'aime' from Robert le Diable JULES DEMERSSEMAN: Guillaume Tell Fantasy FRANZ LISZT: Valse Infernale (Réminiscences de Robert le Diable)

身為「交響詩」的創立者,李斯特堪稱浪漫主義的代表,其多采 多姿又長壽的一生,更使他成為歐洲音樂的權威與先知。這場音 樂會將透過歌曲、室內樂與鋼琴獨奏作品具體而微地介紹李斯特 的音樂人生,曲目包括他以海涅、雨果和佩脫拉克詩詞譜寫而成 的藝術歌曲,盡展浪漫主義神髓與挑戰演奏技巧極限的《超技練 習曲》壓軸作〈耙雪〉,歌劇改編曲《愛之死》,以及晚年預言 印象派到來的〈艾斯特莊園的噴泉〉與滿溢孤寂心事的《悲傷鳳 尾船》。最後以霍洛維茲改編的第十五號匈牙利狂想曲作結,向 這位超絕技巧擁有者與改編作品大師致敬!

法國不只是文學重鎮,巴黎更是十九世紀最重要的歌劇舞台。歌 劇院既是花都社交生活的重心,小說又往往反映生活,那麼也就 不用驚訝,有那麼多法國小說把歌劇場景寫進劇情,甚至成為情 節的轉捩點。在這場演講中,我們將回溯花都歌劇生活與歌劇文 化,討論大仲馬《基督山恩仇記》如何引用梅耶貝爾《魔鬼羅伯 特》與羅西尼《威廉泰爾》,以及福樓拜如何承先啟後,將歌劇 《拉梅墨的露琪亞》置入小說《包法利夫人》,使歌劇成為不可 或缺的情節轉捩點。歡迎喜愛閱讀與音樂的朋友,一起追根究柢, 欣賞經典文學與歌劇的精彩互動! 57


Music Discovery Lecture Concerts 2014

10.12

Sun. 14:30

國家演奏廳

400

* 演講以中文進行 Lectures in Mandarin

10.25

Sat. 14:30

來去匈牙利聽民謠

致帕格尼尼-槍桿下的音樂花朵

Hungarian Sounds

A Paganini-Lutosławski & Schnittke

主 講、鋼琴 顏名秀 小提琴 李宜錦、鄧皓敦 大提琴 連亦先

主 講 陳惠湄 小提琴 中提琴 羅培菁* 大提琴 單簧管 孫正茸 鋼 琴 * NSO 樂團學苑

中提琴 鋼 琴

黃瑞儀 王佩瑤

鄧皓敦、藍胤萱*、玉 珊* 李 茜* 許毓婷、黃時為

高大宜:《間奏曲》絃樂三重奏 巴爾托克:《十五首匈牙利農民歌曲》*、第一號小提琴狂想曲 * 李格替:絃樂四重奏,行板與小快板 *、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 * 巴爾托克:第四號絃樂四重奏 *

李斯特:《帕格尼尼練習曲》第六首 A 小調 魯托斯拉夫斯基:《帕格尼尼變奏曲》(雙鋼琴版)、《舞蹈前奏曲》 (單簧管獨奏與鋼琴版) 舒尼特克:《前奏曲-紀念蕭斯塔科維契》、《致帕格尼尼》、 第三號絃樂四重奏 *、絃樂四重奏變奏曲

ZOLTÁN KODÁLY: Intermezzo for string trio BÉLA BARTÓK: 15 Hungarian Peasant Songs for piano Rhapsody No. 1 for violin and piano GYÖRGY LIGETI: Andante and Allegretto for string quartet Sonata for cello solo BÉLA BARTÓK: String Quartet No. 4

FRANZ LISZT: Grandes études de Paganini No. 6 in A minor WITOLD LUTOSŁAWSKI: Paganini Variations / Dance Préludes for clarinet and piano ALFRED SCHNITTKE: Prelude in Memoriam Dmitri Shostakovich for two violins / A Paganini , for solo violin / String Quartet No. 3 / Variations for string quartet

* 以上曲目將依講座需求選部分樂章演出

每塊土地在滋養生命的同時,也孕育出當地獨特的藝術文化。 二十世紀初,在眾多作曲家一心求新求變的呼聲中,匈牙利作曲 家高大宜卻開始鑽研起匈牙利民謠音樂的特色;而身為鋼琴家、 作曲家、音樂學家的巴爾托克,深入東歐眾多鄉村採集民謠音樂, 從中吸取養分後再結合現代創作手法,將這些「在地」的元素運 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師承高大宜的李格替,學生時期便受到前輩 們的啓迪,其早期創作便結合匈牙利音樂元素與前衛創作技巧。 匈牙利「在地」文化的傳承,將再次娓娓奏出,歡迎您一同「來 去匈牙利聽民謠」!

58

* 以上曲目將依講座需求選部分樂章演出

讓政治的歸政治,藝術的歸藝術?但是音樂史卻告訴我們,政治 和藝術是分不開的。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波蘭作曲家魯托斯拉 夫斯基,以及猶太裔俄羅斯-德國作曲家舒尼特克,在他們一生 的創作過程中都曾受到蘇聯體制的壓迫。即使如此,他們仍然留 下了大量受到世人喜愛的作品。帕格尼尼的隨想曲向來引發許多 作曲家的創作靈感,本講座從李斯特開始,企圖以帕格尼尼作為 連結,來介紹這兩位二十世紀作曲家的浪漫音樂作品。


* 節目總長約 120 分鐘,無中場休息

顏名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專任助理教授,美國密西根大學作曲博士。 陳惠湄│巴黎索邦大學二十世紀音樂學博士 車炎江│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博士

2015

3.28

Sat. 14:30

4.11

Sat. 14:30

旌旗下的燦爛樂章

愛與希望:貝多芬

Voices under the Flag

Love & Hope: Beethoven

主 講、鋼 琴 顏名秀 小提琴 陳逸群、陳怡茹 中提琴 呂昭瑩 大提琴 唐鶯綺 鋼琴 許惠品

主 講 車炎江 女高音 小提琴 陳偉泓 鋼 琴

霍爾斯特:〈火星〉選自《行星組曲》(雙鋼琴版) 拉威爾:《庫普蘭之墓》* 蕭斯塔科維契: 第二號鋼琴三重奏,作品 67*、第八號絃樂四重奏,作品 110* 巴伯:絃樂四重奏,作品 11*

貝多芬:F 大調華爾茲舞曲《信、望、愛:告別鋼琴》、藝術歌曲《致 希望》、《我愛你》、《致遠方的愛人》、〈可憎之人!你往哪 裡逃?…來吧,希望〉選自《費黛里歐》 格雷崔:浪漫曲〈熾烈的狂熱〉,選自喜歌劇《獅心王理查》* 貝多芬:〈熾烈的狂熱〉主題與八段變奏、F 大調小提琴浪漫曲

GUSTAV HOLST: 'Mars – Binger of War' from The Planets MAURICE RAVEL: Le tombeau de Couperin for solo piano DMITRI SHOSTAKOVICH: Piano Trio, No. 2 / String Quartet, No. 8 in C minor, Op. 110 SAMUEL BARBER: String Quartet, Op. 11

LUDWIG VAN BEETHOVEN: Waltz for Piano in F major: "Glaube, Liebe, und Hoffnung: Abschied vom Klavier,anh15" / An die Hoffnung , Op. 94 / Ich liebe dich, WoO 123 / An die ferne Geliebte, Op. 98 / "Abscheulicher! Wo eilst du hin?... Komm, Hoffnung", from Fidelio, Op. 72 ANDRÉ GRÉTRY: Blondel's Romance "Une fièvre brûlante" (selection), from Richard Coeur-de-Lion

* 以上曲目將依講座需求選部分樂章演出

林慈音 蔡世豪

LUDWIG VAN BEETHOVEN: 8 Variations on the Theme 'Une fièvre brûlante', WoO 72 / Romance in F major, Op. 50 * 以上曲目將依講座需求選部分樂章演出

《行星組曲》中的〈火星〉為戰爭使者,樂曲開頭就以頑固的節 奏營造迎戰的氣氛;拉威爾《庫普蘭之墓》是為紀念在大戰中犧 牲的友人,其中《前奏曲》充滿著流動的線條、活潑的節奏貫穿 了《觸技曲》。生活在蘇聯極權統治下的蕭斯塔科維契,一輩子 都掙扎於個人與共黨的理念之間,有苦難言下只能把「暗號」埋 藏在音符中,做無言的抵抗。 巴伯《絃樂四重奏》第二樂章既抒 情又哀傷的色彩極具安撫情緒的功能,改編為絃樂團版本後,更 因電影《前進高棉》使用其當配樂後聲名大噪。這些旌旗下寫實 的記錄,將帶您一窺作曲家的心靈深處!

是否還記得 1984 年上映的電影《阿瑪迪斯》裡,莫札特那一段 語驚四座、為己樹敵無數的對白內容?「你們義大利人不懂真愛… 德國人才懂。」不禁令人好奇:音樂藝術對於「飲食男女、人之 大欲」的愛情詮釋所在多有,落在德奧音樂家的手裡又能有什麼 不同呢?即使身處戰爭頻仍、棄百姓如草芥的時代,貝多芬依然 透過樂音,表達普世真愛的崇高理念。那是歷經生命試鍊後,用 寬恕、犧牲和救贖換得的真愛,謳歌全人類永恆的希望,並且成 為莫札特觀點的鐵證。它昇華後的美感,滋養後世芸芸眾生的心 靈,持續鼓舞失喪信念之人,得以無視險惡的大環境,毫不猶豫 付出我們的愛作為回報。

59


NSO 室內 樂 集 NSO Chamber Concerts 國家演奏廳

2014

400

Sun. 14:30

11.30 華麗木管 5 X 2

The Splendid Woodwind 5 X 2

長 笛 安德石、宮崎千佳 雙簧管 王怡靜、李明怡 單簧管 低音管 簡凱玉、陳奕秀 法國號

朱玫玲、孫正茸 劉宜欣、黃任賢

德布西:小組曲,為雙重木管五重奏而作 瓦雷斯:奏鳴曲,為雙簧管、單簧管、低音管而作 德沃札克:《捷克組曲》 蓋希文:《波吉與貝絲》木管八重奏 楊納捷克:《蘭吉亞舞曲》

CLAUDE DEBUSSY: Petite Suite for double woodwind quintet SÁNDOR VERESS: Sonata for oboe, clarinet and bassoon ANTONÍN DVOŘÁK: Czech Suite , Op. 39 for double woodwind quintet GEORGE GERSHWIN : Porgy and Bess for woodwind octet LEOŠ JANÁČEK: Lachian Dances for double woodwind quintet

起源於十八世紀維也納宮庭的管樂合奏音樂(Harmoniemusik,通常為兩支單簧管、兩支雙簧管、兩支低音管與兩支法國 號組成),受到海頓的室內樂作品的影響,啟發了許多作曲家運用更精緻的形式來寫作室內樂,亦直接影響管樂器在交響 樂中的運用與發展。二十世紀初,由三種簧片木管樂器所組成的簧片三重奏(Trio d'anches)也成為精緻室內樂的一種 代表性組合。這場以「雙」木管五重奏、木管八重奏和三重奏的組合,以不同風格面貌的音樂與您一同體驗木管室內樂的 細膩轉折、極具獨立性格卻又能互相包融的豐富音色,以及能如低聲呢喃般拂過耳際,瞬間卻又能交響樂團般的飽滿壯闊。

2014

Fri. 19:30

12.19

樂來 ‧ 樂想

From Haydn to Tchaikovsky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鄧皓敦、陳偉泓 陳猶白 黃日昇

* 元智大學駐校藝術家系列活動 2014/12/16 Tue. 19:00 元智大學有庠廳

海頓:第二十三號絃樂四重奏,作品 20 貝多芬:第七號絃樂四重奏《拉茲莫夫斯基》, 作品 59-1 柴科夫斯基:第一號絃樂四重奏,作品 11

JOSEPH HAYDN: String Quartet No. 23 in F minor, Op. 20, No. 5,

Hob.III:35

LUDWIG VAN BEETHOVEN: String Quartet No. 7 in F major, Op. 59, Razumovsky , No. 1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 1 in D major, Op. 11

「絃樂四重奏之父」海頓在兩百多年前創作了近百首作品,讓絃樂四重奏從此在室內樂形式中有著無法動搖的地位。海頓 讓四把絃樂器的表現更平均、更「交響化」,從他的第二十三號絃樂四重奏可窺見一般。貝多芬承先啟後,以更宏偉的規 模寫作了十六首絃樂四重奏作品;他的第七號絃樂四重奏擺脫過去的古典風格,呈現更大的對比、更深沈的內在、更成熟 的性格。柴科夫斯基則在音樂中注入了俄羅斯民謠旋律與民俗舞蹈節奏,使得他的作品優美且平易近人,第一號絃樂四重 奏就是最佳範例。其中第二樂章如歌行板的主題,以烏克蘭民歌讓大文豪托爾斯泰感動落淚,也成為史上最受歡迎的四重 奏樂曲之一。 60


NSO 實 驗音 場 Sound-Box Theater 實驗劇場

500

1. 9-11

Fri. 19:30/ Sat. 19:30/Sun. 14:30

Illusion

《指尖上的幻象》 編導/王靖惇 光影設計/石佩玉 舞臺及影像設計/陳建蓉 演員/梁允睿、劉廷芳 NSO 獨奏家群/解 瑄、安德石、黃日昇、陳廷銓 女高音/林孟君 舞 監/林岱蓉 副導演/孫自怡 燈光設計/鄧振威 服裝設計/李育昇 喬治.克朗:《牧歌》,第三集 拉威爾:《魔笛》 舒曼:三首浪漫曲 佛瑞:《夢後》 若利韋:小組曲 蕭邦:《幻想即興曲》

GEORGE CRUMB: Madrigals , Book III MAURICE RAVEL: La flute enchantee ROBERT SCHUMANN: Three Romances, Op. 94 GABRIEL FAURÉ: Apres un Reve (After a dream ) ANDRÉ JOACHIM: Petite Suite FRÉDÉRIC CHOPIN: Fantaisie-Impromptu * 以上曲目將依節目需求選部分樂章演出

1848 年,在一封蕭邦寫給情人之女的信裡,他提到當他在倫敦演奏 B 小調奏鳴曲時,他看見一堆怪物從他使用的鋼琴裡竄出來。強烈的幻象 使蕭邦不得不停下演奏、離開舞台,等到重新平靜後,才能再度開始演 奏。當我們用指尖按撫琴弦、遊走琴鍵,當我們用指尖揮動筆桿、敲打 鍵盤,旋律、文字、色彩便從藝術家的幻象中誕生出來。《指尖上的幻象》 邀請劇場導演王靖惇,結合光影、戲劇及詩文,讓演奏家們談談他們曾 在音樂中窺見的迷人風景,那是一個不經意的回頭、一罐被打翻的墨水、 一綻剛凋零的花朵、或是一雙帶著淚水的眼眸?又或者,偉大的藝術家 都曾看見指尖上的小人,在他們的手指上不斷的狂歡歌舞,嘲笑每一滴 他們曾因緊張而滴下的汗水?

61


1.10 4.26

Sat. 14:00、17:00 Sun. 14:00、17:00

國家演奏廳

350

媽媽說故事―頑皮的莫札特

Little Mozart for Little Ones 小提琴 & 說書人 小提琴 鄧皓敦

李宜錦、梁坤豪 中提琴 黃瑞儀

大提琴

莫札特: 《小星星變奏曲》 小夜曲,作品 K. 525 第二十一號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 《費加洛婚禮》序曲 〈這聽起來多麼愉快〉,選自歌劇《魔笛》 F 大調嬉遊曲,第一樂章 《土耳其進行曲》

* 節目總長約 60 分鐘,無中場休息 NSO 音樂家「馬麻」、「把拔」要 說故事∼ 這次說的是音樂神童莫札 特。莫札特三歲開始學鋼琴、四歲 寫曲子、六歲就在歐洲各地旅行演 奏了。他把旅行中的觀察、心裡的 感受都以音符寫成了多首好聽的樂 曲。有很多樂曲都是我們在日常生 活中常常聽到的……這些音樂的裡 藏著許多小故事,不知道小朋友們 是不是能從他的音樂裡聽到開心的 心情、驚奇的經驗,還是更多更多 的想像呢?宜錦阿姨、小毛叔叔將 把「頑皮的莫札特」說給大家聽、 演奏給大家看!

62

連亦先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Twelve Variations on "Ah vous dirai-je, Maman", K. 265/300e Serenade in G major, K. 525 Violin Sonata No. 21 in E minor, K. 304: II. Tempo di menuetto Le nozze di Figaro, K. 492: Overture 'Das klingt so herrlich' from Die Zauberflöte Divertimento in F major, K. 138: I. Allegro Rondo alla turca


Meet Maestro Lü 呂紹嘉時間

6.30 Mon. 19:30

2014

新樂季巡禮 ― 沙龍音樂會 主講 呂紹嘉 與談人 焦元溥

演出者 NSO 獨奏家群 李宜錦、鄧皓敦、黃瑞儀、陳猶白、連亦先、林宜嫺 聲樂/林慈音、林孟君、翁若珮、洪宜德、巫白玉璽 鋼琴/盧易之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請由國家戲劇院 G 樓 3 號門旁之實驗劇場入口進場) ※ 免費入場,200 席座位,額滿為止。

9.17 Wed. 19:30

7.04 Sat. 14:00

2014

樂語―馬勒九與舞詠曙光 主講 呂紹嘉 與談人 林京美

地點:NSO 三樓排練室(請由國家音樂廳 G 樓 3 號門演職人員出入口進場) ※ 憑 2014/9/20《開季音樂會─馬勒第九》票券進場,150 席座位,額滿為止。

貝多芬歌劇《費黛里歐》

2015

主講 呂紹嘉 地點:國家戲劇院四樓交誼廳(請由國家戲劇院 G 樓 1 號門入口進場) ※ 憑 2015/7/22, 24, 26《費黛里歐》票券進場,100 席座位,額滿為止。 63


NSO Orchestra Academy NSO 樂團學苑

為培養下一代管絃樂團演奏人才及延續國家交響樂團傳統音色,NSO 於 2012 年 9 月成立「NSO 樂團學 苑」(NSO Orchestra Academy),期望將學校的科班訓練與職業樂團的專業演奏間,架起一個以實務演練 為主的「跨越」計畫(Leaping Program),讓國內年輕學子能藉由參與樂團或分部排練(Tutti)、重奏訓練 (Ensemble)、音樂會及室內樂演出(Performance)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職業樂團的夥伴關係與專業精神 (fellowship and professionalism)。此外,學員並將接受國際知名指揮及獨奏家的指導,曾邀請到包括林以信、

Sergei Nakariakov、Viviane Hagner、Jan Vogler、黃心芸、Alexei Ogrintchouk、Jörgen van Rijen、Johannes Moser 舉辦大師班以及客席指揮 Fabien Gabel、Nicholas Milton、John Axelrod、關琦安(Carolyn Kuan)、Michael

Sanderling、André de Ridder 等的排練指導。由張尹芳擔任本學苑之常任指揮,負責樂團學苑課程規劃及樂團 定期排練指導,此外 NSO 各聲部首席也參與不定期之培訓指導,希望讓每位菁英學員在樂團演奏的專業領 域上獲得充分提升,並藉由一脈傳承,讓 NSO 的音色及精神得以延續。

64


認識客席音樂家

©Tan Dun Online


1 2

_____ 1 葛替耶 ‧ 卡普頌│大提琴

Gautier Capuçon, cello

3

4

5

6

_____ 4 紀蒙 ‧ 巴托│鋼琴

2014/9/26-27

1981 年生於法國善貝里,卡普頌五歲開始學習大提琴。就讀於國立

Tzimon Barto, piano

2014/10/17

生長於佛羅里達的紀蒙 • 巴托,被認為是同世代中最優秀的美國鋼琴

巴黎高等音樂學院,師從 Philippe Muller 與 Annie Cochet-Zakine,

家之一。曾就讀茱莉亞音樂學院,亦曾是美國歌劇中心的指揮及聲韻教

大賽首獎肯定,其中包括獲得土魯斯的納瓦拉大賽冠軍;於 2001 年

藝術節演出,自此在國際間打響名號。此後他經常與世界各地的頂尖

頌獲頒有法國葛萊美獎之稱的「音樂之光」的「年度新秀獎」,並於

樂團合作,其中包括紐約愛樂、克里夫蘭管絃、費城管絃、芝加哥交響、

2004 年贏得 BB 信託(Burlotti-Buitoni Trust)藝術家大獎,以及其 後的數座德國古典回聲唱片大獎。卡普頌經常與世界各大樂團合作演 出,並成為指揮家如:葛濟夫、比契科夫、海汀克、鄭明勳、杜特華、 艾森巴赫、杜達美、尼爾森斯最喜愛的獨奏家之一。2013/14 樂季, 卡普頌在比契科夫指揮下與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波雷柯 指揮下與紐約愛樂、艾森巴赫指揮下與德勒斯登國家管絃樂團首次同 臺演出。他為維京唱片(Virgin Classics)專屬錄音合約音樂家。

舊金山交響、巴黎管絃、馬林斯基劇院管絃、柏林愛樂、德勒斯登國家

其後並於維也納跟隨 Heinrich Schiff 學習大提琴。他曾獲得許多國際

____ 2 2 楊文信│大提琴

Wen-Sinn Yang, cello

管絃、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維也納交響、西班牙國立管絃、NHK 等 交響樂團。巴爾托曾灌錄無數專輯,包括拉摩、拉威爾、海頓、蕭邦、 舒曼、李斯特的作品,以及普羅科菲夫、拉赫瑪尼諾夫、李斯特、法雅、 聖桑、蕭邦、巴爾托克、拉威爾、蓋希文、柴科夫斯基和浦費茲納的 協奏曲。除了鋼琴家的身分之外,巴托亦是一位作家。他的第一本著 作《希臘血統的女人》(A Lady of Greek Origin )出版於 2001 年。 _____ 5 費瑟林 ‧ 帕拉希克弗夫│小提琴

2014/10/4

1989 年,24 歲的楊文信成為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大提琴首席, 於 2005 年轉任為慕尼黑音樂院大提琴教授。自 1991 年楊文信獲得 日內瓦國際音樂大賽首獎後,便受邀於全球各地演出,並積極的推廣 二十世紀音樂。楊文信曾經與許多指揮大師合作,包括馬捷爾、柯林. 戴維斯爵士、沙瓦利許、畢契科夫、泰密卡諾夫以及楊頌斯;演奏足 跡遍及歐洲、加拿大及遠東,並經常於各大音樂節客座演出。楊文信 灌錄發行的 CD 已超過 20 張,曲目包括海頓、德沃札克、玻凱利尼 的協奏曲以及萊曼完整的室內樂作品。另外,他於巴伐利亞教堂錄製 的巴赫大提琴組曲錄音,亦極受推崇。 _____ 3 吳曜宇│指揮

Yao-Yu Wu, conductor

師。1980 年中期,巴托於在卡拉揚邀請下於維也納黃金廳及薩爾茲堡

2014/10/17

Vesselin Paraschkevov, violin

2014/10/24

費瑟林.帕拉希克弗夫是當代最傑出的小提琴家之一。四歲開始習 琴,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跟隨米夏.韋曼學習,以優秀成績完成學業, 隨 後 在 維 也 納 和 日 內 瓦 跟 隨 謝 霖 之 大 師 班 課 程。1973 年 帕 拉 希 克

弗 夫 受 聘 為 維 也 納 愛 樂 管 絃 樂 團 首 席。1980 年 開 始 擔 任 德 國 埃 森 福克旺音樂院小提琴教授,並多次榮獲國家(保加利亞)及國際獎 項。帕拉希克弗夫曾與許多頂尖音樂家合作演出,其中包括指揮家 汪 德(Günter Wand)、 阿 布 瑞 契(Gerd Albrecht)、 塔 巴 克 夫

(Emil Tabakov)、楊諾維斯(Marek Janowski)、哈格(Leopold Hager)等,音樂會活動邀約不斷,足跡遍及歐洲、俄國、亞洲、美國 及全球各地。目前使用的小提琴為 1710 年 Guarnieri 名琴。 _____ 6 阿雷克西 ‧ 伊古德斯曼│小提琴

自資訊傳播學系畢業後,吳曜宇以第一名成績考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Aleksey Igudesman, violin

音樂研究所指揮組,師從徐頌仁教授,並於在校期間首演為數眾多的

伊古德斯曼出生於列寧格勒,從未贏過任何比賽,因為他不曾參賽。

現代音樂。近年曾參與德尼.溫瑟爾、安德裏斯 • 戴爾夫斯、呂紹嘉、

就讀於曼紐因音樂院期間,讀完蕭伯納、王爾德及契訶夫的戲劇全集,

尼可拉斯 • 帕斯克、Dominique Roits 指揮大師班,並獲得一致的肯

雖這對他的小提琴琴藝並無幫助,但讓他愚蠢地自覺比那些沒那麼聰

2014/10/31 & 11/1

定。2013 年,吳曜宇初試啼聲以 24 歲的學生身份贏得了第 53 屆貝

明但勤於練習的同儕更高一等。於維也納音樂院師事鮑利斯.庫胥納,

桑頌國際青年指揮大賽首獎,並同時獲得「觀眾獎」及「樂團獎」,

在許多朋友紛紛表示擔憂他的前途後,他展開成功的音樂生涯,為他的

隨即亦收到世界各地樂團的邀約。2014 年間於聖彼得堡國際音樂奧

絃樂三重奏團「三部曲」演奏、作曲及編曲。他們為 BMG 錄製多張專

林匹克音樂節指揮演出,並將受邀與洛林國家交響樂團、波爾多國家

輯,赴好萊塢與奧斯卡金像獎得主漢斯.季默共事,並與鮑比.麥克菲

交響樂團、波爾多國家歌劇院、杜埃管絃樂團、維也納室內樂團以及

林、朱利安.拉赫林及簡琳.詹森同臺演出。伊古德斯曼與朱鉉基在英

NSO 國家交響樂團合作。2014 年 8 月,吳曜宇受邀擔任兩廳院歌劇 工作坊指揮,將演出胡伯定克《糖果屋》。

國的曼紐因音樂學校相識,之後就一直是好友兼創作夥伴。阿雷格西. 伊古德斯曼使用由維也納第一銀行慷慨借予的 1717 年製「聖撒拉弗」 小提琴。

66


7 8

_____ 7 朱鉉基│鋼琴

Hyung-Ki Joo, piano

10 9

11 12

布拉赫離開樂團,以獨奏家身分活躍於世界各地。他演出的曲目包含

2014/10/31 & 11/1

自巴赫到貝里歐的小提琴獨奏作品、古典與浪漫的核心曲目,以及寫

朱鉉基在襁褓時期即展現出喜劇本能,不久之後更顯露出對音樂的愛

給小提琴和管絃樂的當代音樂。過去五年,「領奏」音樂會成為布拉

好。他的父母發現他流連唱片行數小時,傾聽從莫札特到比吉斯合唱

赫藝術活動的新焦點;做為領奏者 ── 於首席的位置同時擔任獨奏

團的音樂。8 歲開始學鋼琴,兩年半後獲得曼紐因音樂院的入學許可,

者與指揮者 ── 他定期與為數眾多的樂團合作。除了獨奏家的身分

但他發現同學們不是天才就是神童,讓他不時擔心自己程度太差,會 被退學。事實上,他沒被退學,而是被老師及同學們踢來踢去,沒有 老師想教他,也沒有同學想和他同組,這些痛苦的經驗讓朱鉉基發展

之外,他也和鋼琴家格爾斯坦(Kirill Gerstein)以及大提琴家哈根

(Clemens Hagen)組成鋼琴三重奏。布拉赫現與家人住在柏林,

並任教於柏林漢斯.艾斯勒音樂學院。他演奏的 1730 年史特拉底瓦

出他稱之為「空手道鋼琴」的全新演奏方式。他也了解到古典音樂世

里名琴「特利頓」,是來自鮑爾斯(Kimiko Powers)女士的慷慨出

界與音樂精髓不太相關,於是他開始構想如何將古典音樂帶給更多的

借。

新聽眾─在他推出的《來一點夢魘音樂》中終於實現夢想。

_____ 11 安東尼 ‧ 維特│指揮

_____8 8 陳美安│指揮

Mei-Ann Chen, conductor

Antoni Wit, conductor 2014/11/8

陳美安是目前美國最有活力的年輕指揮家之一。2010 年她擔任曼菲

斯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並同步於 2011 年接下芝加哥小交響樂團音樂

總監。她為這兩個樂團注入精力、熱情和高層次的音樂性,獲得觀眾 的一致好評。陳美安在 2013/14 樂季的演出遍及全美各地,以及加

2014/12/6

安東尼 • 維特是最受尊崇的波蘭指揮家之一,也是波蘭音樂的倡護 者。他擔任華沙愛樂的行政與藝術總監直至 2012/13 樂季結束為止, 前後共十二年。他的合作對象囊括了歐美及東亞各地的頂尖樂團,其 前後共十二年。他的合作對象囊括了歐美及東亞各地的頂尖樂團, 其中包括德勒斯登國家、科隆西德廣播( 中包括德勒斯登國家、科隆西德廣播( WDR WDR )、蘇黎世音樂廳管絃, )、蘇黎世音樂廳管 以及蒙特婁交響、中國愛樂、皇家愛樂、愛樂管絃和英國廣播公司 絃,以及蒙特婁交響、中國愛樂、皇家愛樂、愛樂管絃和 BBC 等

拿大、瑞典和奧地利,其中包括與底特律交響、溫哥華交響、奧地利

(BBC)等交響樂團。近期與未來將合作的樂團包括斯圖加廣播交 交響樂團。近期與未來將合作的樂團包括斯圖加廣播交響、柏林愛

格拉茨大交響、加拿大卡爾加里愛樂、瑞典哥德堡交響和諾爾蘭歌劇

樂、布達佩斯節慶管絃、馬來西亞愛樂、斯卡拉愛樂、布拉格廣播交 響、柏林愛樂、布達佩斯節慶管絃、馬來西亞愛樂、斯卡拉愛樂、布

院。她近期曾與芝加哥交響、舊金山交響、休斯頓交響、辛辛那提交

響、里昂國立管絃、巴塞隆納交響、聖彼得堡愛樂、布宜諾斯艾利斯 拉格廣播交響、里昂國立管絃、巴塞隆納交響、聖彼得堡愛樂、布宜

響、荷蘭愛樂等樂團首次合作。出生於臺灣,陳美安自 1989 年後定

哥倫布劇院、香港愛樂以及布魯塞爾國立管絃樂團。維特曾與百代 諾斯艾利斯哥倫布劇院、香港愛樂以及布魯塞爾國立管絃樂團。維特

居於美國,她是新英格蘭音樂學院有史以來首位同時獲得小提琴和指

( 曾與百代( EMI)、索尼( EMI)、索尼( Sony)和拿索斯( Sony)和拿索斯( Naxos)等唱片公司合作,灌 Naxos)等唱片公司

揮碩士學位之人,其後於密西根大學獲得指揮博士學位。

合作,灌錄超過一百五十張專輯,並且六度入圍葛萊美獎。他在拿索 錄超過一百五十張專輯,並且六度入圍葛萊美獎。他在拿索斯公司的 斯公司的唱片銷量已近五百萬張。 唱片銷量已近五百萬張。

_____ 9 張昊辰│鋼琴

Haochen Zhang, piano

2014/11/8

張昊辰曾於上海音樂學院附小及深圳藝術學院學習,其後畢業於費城 柯蒂斯音樂學院,師從蓋瑞 • 葛拉夫曼。自 2009 年獲得了第十三 屆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金獎後,張昊辰深受美國、歐洲以及亞洲的

_____ 12 彼德 ‧ 亞布隆斯基│鋼琴

Peter Jablonski, piano

2014/12/6

彼德 • 亞布隆斯基出生於瑞典,父親是波蘭人、母親是瑞典人。他 在馬爾摩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和擊樂,其後進入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學習

樂迷的喜愛。他合作的樂團包括費城愛樂、慕尼黑愛樂、舊金山交

鋼琴和指揮。自 1992 年於美國華府、1993 年於倫敦皇家節慶廳初

響、以色列愛樂、倫敦愛樂以及日本愛樂樂團。13/14 樂季,張昊辰

次登臺以後,亞布隆斯基和許多舉世聞名的樂團共同演出及錄音,包

首次登臺演出協奏曲、於瑞士韋比爾音樂節演出首場獨奏會、與香港

商大廈管絃、皇家斯德哥爾摩愛樂、斯卡拉愛樂和 NHK 交響樂團等。

管弦樂團的再度合作,以及於北美及亞洲的獨奏會及室內樂音樂會演

他曾和多位知名指揮家合作,如:阿胥肯納吉、夏伊、鄭明勳、杜特

為上海交響樂團駐團音樂家;他的重要演出包括在 BBC 逍遙音樂節

括:愛樂管絃樂團、BBC 交響、費城管絃、洛杉磯愛樂、萊比錫布

出。此外,張昊辰亦是一位熱衷於室內樂演出的鋼琴家,合作團體包

華、葛濟夫和薩洛寧。他與 Decca、Altara 和 Octavia 唱片公司合

括上海弦樂四重奏,並經常受邀於美國室內樂音樂節演出。

作發行唱片,以獲獎新作的發行與錄製新作品為特色。亞布隆斯基與 阿胥肯納吉和皇家愛樂共同合作,所錄製的蕭斯塔科維奇、拉赫瑪尼

_____ 10 柯爾亞 ‧ 布拉赫│小提琴、領奏

Kolja Blacher, violin / direct

諾夫及盧托斯瓦夫斯基作品專輯,獲得他夢寐以求的愛迪生大獎肯

2014/11/22-23

布拉赫生於柏林,曾於茱莉亞音樂學院師事狄蕾 (Dorothy DeLay),

定。亞布隆斯基亦熱衷於室內樂演出,並為瑞典卡爾斯克魯納室內樂 節的創辦人及藝術總監。

其後於薩爾茲堡師從威格 (Sandor Vegh)。於柏林愛樂任職六年後,

67


13

18

14 15 16 17

_____ 13 貝芭.絲凱德│小提琴

Baiba Skride, violin

布呂肯國家劇院演出《納克索斯島的阿麗亞德妮》一劇的主角,並在

2014/12/11

貝芭.絲凱德合作的樂團包括柏林愛樂、巴伐利亞廣播交響、萊比錫 布商大廈管絃、波士頓交響、蘇黎世音樂廳管絃、巴黎管絃和倫敦愛 樂樂團。與她定期合作的指揮包括,包括帕沃 • 亞維、尼姆 • 亞維、 尼爾森斯、約翰.史托加德和馬利歐.凡薩戈。她最近在彼得連科指 揮下與奧斯陸愛樂合作,於 BBC 逍遙音樂節首次登臺。絲凱德的錄 音包括與丹麥國家交響樂團合作的舒曼專輯,與威爾斯 BBC 交響樂

團錄製的史特拉汶斯基及馬坦小提琴協奏曲、歐拉莫指揮下與斯德哥 爾摩愛樂錄製的布拉姆斯專輯、尼爾森斯指揮下與英國伯明罕交響樂 團錄製的柴科夫斯基專輯以及她與妹妹的二重奏專輯。絲凱德出生於 里加,來自一個拉脫維亞音樂家庭,2001 年贏得了伊麗莎白女王大

賽首獎。目前使用基頓.克萊曼出借於她的 1734 年製史特拉底瓦里

小提琴(Ex Baron Feilitzsch)。

_____14 14 阿爾班.蓋哈特│大提琴

Alban Gerhardt, cello

2014/12/21

近 10 年來,蓋哈特被認為是當代最偉大的大提琴家之一。他擅長超

佩特連科的指揮下,於里斯本演唱《齊格菲》的布倫希爾德一角。 _____ 16 翁若珮│ 次女高音

Jo-Pei Weng, mezzo-soprano

2014/12/31 & 2015/1/1

翁若珮於 2005 年取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蒂音樂院碩士文

憑,同年 10 月更獲得第四屆建華愛樂古典菁英聲樂首獎。2007 年 5 月赴日本橫須賀參加第十二屆新聲歌唱大賽,榮獲亞洲區優勝。曾 參與重要演出包括馬斯卡尼歌劇《鄉村騎士》;浦契尼歌劇《修女安 潔莉卡》、《強尼史基基》、《蝴蝶夫人》、《瑪儂.雷斯柯》;漢 普丁歌劇《韓賽與葛麗特》;華格納歌劇《尼貝龍指環》;莫札特 歌劇《魔笛》、《費加洛婚禮》;小約翰史特勞斯歌劇《蝙蝠》;韓 德爾神劇《猶大馬加比斯》、《彌賽亞》、《所羅門》等,並於金希 文歌劇《黑鬚馬偕》及錢南章歌劇《畫魂》世界首演中擔綱演出。 2012 年她獲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頒發傑出校友獎。 _____ 17 丹尼爾 ‧ 柯西│男高音

Daniel Kirch, tenor

2014/12/31 & 2015/1/1

過 70 首大提琴協奏曲,喜愛推介較不為人知的罕見作品。2009 年,

丹尼爾 • 柯西於科隆音樂大學主修聲樂,師從男低音漢斯.索丁,

蓋哈特於英國倫敦逍遙音樂節中世界首演了陳銀淑為他而作的大提

起至 2004 年,為柏林喜歌劇院駐院歌手。柯西曾合作的指揮家包括:

琴協奏曲;這首作品由 BBC 交響樂團委託創作,其後他陸續在荷蘭 (阿姆斯特丹大提琴雙年音樂節)、德國(長野健指揮巴伐利亞國家 管絃樂團、史坦茲指揮科隆愛樂樂團)、亞洲(首爾愛樂)、挪威(奧 斯陸愛樂)、美國(波士頓交響)演出此作品,並且將在拉圖指揮下 與柏林愛樂、馬姬指揮下與斯德哥爾摩愛樂以及柯尼西指揮葡萄牙波 多音樂廳交響樂團下共同演出。蓋哈特的唱片錄音亦極受肯定,曾獲 得 3 座德國古典回聲唱片大獎。他為英國唱片 Hyperion 專屬音樂家; 其布瑞頓大提琴作品全集錄音,於 2013 年獲得留聲機大獎提名的肯

定。

2014/12/31& 2015/1/1

奧地利籍女高音安娜 - 卡塔琳娜 • 班克出生於烏帕塔,身為歌唱家 的女兒,班克在慕尼黑音樂暨戲劇學院就學時,已於維也納室內歌劇 院初次登臺,演出歌劇《費加洛婚禮》蘇珊娜一角。2002 年首度於 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演出,飾《莎樂美》一劇主角;其後受邀於羅馬歌 劇院、夏特雷劇院、巴黎巴士底歌劇院、莫斯科波修瓦大劇院、聖彼 得堡馬林斯基劇院、日內瓦大劇院、斯圖加特國家劇院、卡爾斯魯赫 巴登國家劇院及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演出。2011 年,班克在波爾札諾 及拉文納參與了《費黛里歐》的新製作,演唱主角,並首次在東京日 本新國立劇場演出《玫瑰騎士》,飾演元帥夫人瑪夏琳。她另在薩爾 68

祖賓.梅塔、亞諾夫斯基、鄔爾夫.施默、米赫爾.基倫、長野健、 殷巴爾、葛濟夫、雅克伯斯、提勒曼、阿巴多;曾合作的劇場導演包括: 羅伯特.卡森、安德列阿斯.何莫基、彼得.孔維茲尼、昆特.卡拉 蒙、哈利.庫佛、基斯多夫.羅依、大衛.龐特尼;客席演出的足跡 包括:柏林國家歌劇院、蘇黎世歌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萊比錫 歌劇院、科隆國立歌劇院、杜塞朵夫歌劇院、布魯塞爾皇家鑄幣局劇 院、巴塞隆納里契歐大劇院、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2013/14 樂季,柯西在萊比錫演出帕西法爾一角,並在科堡飾演羅恩格林。 _____ 18 18 湯發凱│男高音

_____ 15 安娜 - 卡塔琳娜.班克│女高音

Anna-Katharina Behnke, soprano

另在柏林向伊姆加德.哈特曼 - 德雷斯勒學習,他自 1997/98 樂季

Fa-Kai Tang , tenor

2014/12/31 & 2015/1/1

曾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暨研究所,曾師事鄧吉龍、何康婷、唐鎮; 鋼琴師事林香蒂及林和惠。2012 年獲得德國國立漢堡音樂暨戲劇學

院歌劇碩士,並以優秀成績畢業;於 2013 年獲取該校之歌劇類最

高演唱文憑。湯發凱獲得獎項無數,包括 2007 年參加 Francesco

Palo Tosti 聲樂大賽獲最佳亞洲獎與日本歌曲獎;同年 11 月,再獲 得第一屆新唐人國際聲樂大賽最佳演唱獎及關渡新聲協奏曲比賽優 勝、2008 年獲香港國際青年合唱及獨唱大賽金獎、2011 年獲漢堡 莫札特聲樂大賽第二獎、2012 年獲臺南奇美藝術獎。目前任教於私 立天主教光仁中學表演藝術專任教師,為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八角塔 男聲合唱團及輔大合唱團聲樂指導。


19 20 21

_____ 19 吳翰衛│低男中音

Martin Ng, bass-baritone

2014/12/31 & 2015/1/1

出生於新加坡,師承朱苔麗教授。曾於新加坡歌劇院國際聲樂比賽、 第 六 屆 Rassegna Concertistica di Montichiari 大 賽 獲 獎, 並 進 入

_____ 22 丹尼爾.繆勒 - 修特│大提琴

Daniel Müller-Schott, cello

22 23 24

2015/1/16

丹尼爾 • 繆勒 - 修特被視為現今同世代中最優秀的大提琴家之一。

人》的欽差大臣與亞瑪多禮王子。此外,吳翰衛於 2013 年在義大利 Maggio Fiorentino 演唱珀瑟爾歌劇《仙后》裡的睡眠和科利敦,並 將在 Teatro Comunale di Guastalla 演唱羅西尼的理髮師裡的唐巴托 羅。 唱劇演出包括莫扎特《安魂曲》、《C 小調彌撒》、《加冕彌撒》, 巴赫《聖母讚主曲》和《約翰受難曲》、佛瑞《安魂曲》以及孟德爾 頌《以利亞》。

2014 年 1 月,他在吉伯特指揮下完成了與柏林愛樂亮眼的首次合 作。繆勒 - 修特於 2013/14 樂季的重要演出包括在杜特華指揮下與 紐約愛樂、波斯頓交響合作、在馬捷爾指揮下與慕尼黑愛樂演出、 在伊凡 • 費雪指揮下與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巡演,以及在尼爾 森斯指揮下與英國伯明罕交響樂團演出開季音樂會。繆勒 - 修特錄 製相當多的唱片,並獲得無數獎項的肯定。1976 年生於慕尼黑, 繆勒 - 修特曾向諾塔斯、席夫、伊瑟利斯特學習大提琴,並獲得安 蘇菲 • 慕特基金會的獎學金。1992 年繆勒 - 修特以 15 歲之齡贏 得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青年音樂家大賽第一獎,引起國際矚目。繆勒 修特目前使用的大提琴是製琴名家馬泰奧.葛弗瑞勒於 1727 年所 製作的「夏皮洛」名琴。

_____ 20 維蘭 ‧ 薩特│朗誦者

_____ 23 23 譚盾│指揮

第一屆 Jole de Maria 國際聲樂大賽決賽。歌劇演唱角色包括《波希 米亞人》的柯林、《遊唱詩人》的費蘭多、《杜蘭朵》的帖木兒、

《托斯卡》的安吉羅提、《茶花女》的格林維爾、《莎樂美》的第 一納匝肋人、《魔笛》的薩拉斯特羅、《唐璜》的馬賽托、《蝴蝶夫

Wieland Satter, narrator

2014/12/31 & 2015/1/1

Tan Dun, conductor

2015/3/6

維蘭.薩特在法蘭克福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修習音樂教育,主修長笛

譚盾的音樂跨越了古典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多媒體與表演藝術的

及合唱指揮,完成學業並獲得教師資格證書後,轉於威瑪李斯特音樂

眾多界限。他已贏得多項當今世界最具影響與眾望的音樂大獎,包

學院主修聲樂。演出生涯早期,薩特曾在帕紹、霍夫、凱澤斯勞滕、

括格萊美獎、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和格文美爾古典作曲大獎,獲

林茲、奧格斯堡、卡賽爾、摩德納、皮亞琴察等地的歌劇院演出,亦

得美國音樂協會授予年度「最佳作曲家」、德國漢堡「巴赫大獎」、

曾於里昂歌劇院及布雷根茲音樂節獻藝。薩特曾獲得巴登市法蘭茲 •

莫斯科「蕭斯塔科維契大獎」。譚盾的作品被世界最重要的交響樂

舒伯特音樂院頒發之獎學金,亦是戈特洛布 • 弗里克國際大賽優勝

團、歌劇院、藝術節、廣播和電視廣泛演播。身兼作曲家及指揮家,

者,自 2012/13 樂季起,他成為法爾茲劇院駐院歌手,同時擔任土耳

譚盾曾與世界最著名樂團合作演出,其中包括:荷蘭皇家大會堂管

其伊茲密爾音樂院客座教授。2013/14 樂季裡,薩特於莫斯科波修瓦 劇院演出華格納《漂泊的荷蘭人》一劇主角,並在蒂羅爾歌劇院演出

絃樂團、倫敦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柏林愛樂、費城交響樂團、波 士頓交響樂團、法國國家交響樂團、BBC 交響樂團、米蘭斯卡拉

歌劇院樂團、慕尼黑愛樂、西西里亞管絃樂團等。2010 年,譚盾

《帕西法爾》劇中的安佛塔斯一角。

於上海世博會擔任全球文化大使。

_____ 21 湯瑪斯.道斯加德│指揮

湯瑪斯.道斯加德現為瑞典室內樂團首席指揮及丹麥國家交響樂團榮

_____ 24 朱宗慶打擊樂團 Ju Percussion Group

譽指揮。自 2014/15 樂季起,他亦將擔任西雅圖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

從臺灣第一個職業打擊樂團,到世界頂尖打擊樂團,朱宗慶打擊樂

Langgaard)及尼爾森(Carl Nielsen)之音樂、以及多量的錄音專 輯著名。曾與國際上各大交響樂團合作,近幾個樂季合作對象包括慕 尼黑愛樂、克里夫蘭管絃樂團、倫敦交響樂團、BBC 交響樂團、法國 廣播愛樂、斯德哥爾摩皇家愛樂、瑞典廣播交響樂團、多倫多交響樂 團、西雅圖交響樂團、香港管絃樂團及雪梨交響樂團。道斯加德錄有 超過 50 張廣受好評之唱片,他與瑞典室內樂團錄製的貝多芬和舒曼 交響樂全集,以及與丹麥國家交響樂團合作的郎加德作品專輯特別受 到樂界的讚賞。

家,演出超過 2,500 場,深獲國際好評,紐約時報:「擁有高熱誠、

Thomas Dausgaard, conductor

2015/1/16

揮。道斯加德以充滿創新的節目編排、精通丹麥作曲家郎加德(Rued

2015/3/6

團 28 年來持續以臺灣為家、世界為舞臺,足跡遍及全球 27 個國 活力,團員具高度競爭力」、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特刊:「塑造了

國際上打擊樂藝術節的卓越模範」。為扎根臺灣,打造多面向風格, 每季皆有創新突破,包括打擊樂與京劇融合的《擊樂劇場─木蘭》、 挑戰萬人場地的《小巨蛋音樂會》等,不斷挖掘擊樂潛能,走在世 界潮流的前端!

69


25 27 29 26 28 30

_____ 25 克莉絲緹安.伊凡│女高音

Christiane Iven, soprano

_____ 28 宗緒嫻│小提琴

2015/3/20

伊凡於家鄉漢堡,向茱迪絲.貝克曼學習聲樂,其後曾向費雪迪斯 考學習德國藝術歌曲詮釋。身為斯圖加特國家歌劇院的一員,伊凡

Nancy Tsung, violin

2015/4/17

華裔小提琴家宗緒嫻,畢業於紐約茱麗亞音樂學院。1987 年首次回 臺後,曾為 NSO 國家交響樂團首席,並數次擔任國際巨星音樂節「節

在各個角色上的精湛演出讓觀眾深深著迷。她的演唱生涯始於布萊

慶管弦樂團」首席。1997 年榮獲第 38 屆「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

梅歌劇院開其後再轉至曼海姆國家歌劇院及漢諾威國家歌劇院,並

之傑出音樂演奏獎。宗緒嫻演出經驗豐富,曾以獨奏及室內樂家身份

曾獲得下薩克森州藝術成就獎。在過去幾年中,她客席於歐洲各

至美國卡內基廳、甘迺迪中心、波士頓交響廳、艾弗里.費雪廳等重

大歌劇院。伊凡曾經贏得德國音樂大賽與其他幾項國際大賽的獎

要場地演出;並曾與波蘭阿瑪迪斯室內樂團、紐約絃樂團、昆士蘭交

項,亦曾與多位著名指揮合作,包括馬利納爵士、哈農庫特、路易

響樂團、亞斯本巴洛克樂團、NSO 國家交響樂團等國內外樂團合作

西、夏伊等。自 2011 年以來,她曾受邀至斯圖加特音樂節、柏林

演出協奏曲。同臺合作演出音樂家包括傅聰、林昭亮、胡乃元、夏漢、

RIAS 室內合唱團、柏林喜歌劇院、倫敦威格摩爾音樂廳以及瓦倫 西亞、斯特拉斯堡、布達佩斯演唱。伊凡自 2013/14 冬季學期開始, 成為慕尼黑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聲樂教授。

邀至中國北京長城國際音樂夏令營演出及任教。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

_____ 26 馬辛 ‧ 雷薩諾夫│中提琴

_____ 29 29 黃朧逸│笙

Maxim Rysanov, viola

2015/3/29

及巴洛克小提琴家 Simon Standage 等。自 2008 年起,宗緒嫻應 學音樂系教授,亦同時稱職地扮演五個小孩的母親。

Long-Yi Huang, sheng

2015/4/17

烏克蘭籍的馬辛.雷薩諾夫畢業於英國市政廳音樂及戲劇學院與莫

黃朧逸畢業於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

斯科中央音樂院,曾獲得多項重要國際大獎的肯定,其中包括:英

曾二度獲得臺灣區音樂比賽笙獨奏第一名。1998 年獲選為兩廳院樂

國《留聲機》雜誌年度最佳青年演奏家獎、BBC 電臺第三臺新秀

壇新秀,於國家演奏廳舉辦獨奏會。2003 年獲邀於維也納演出笙獨

獎,並在日內瓦、萊諾.特提斯、瓦倫提諾.布基三項國際中提琴

奏會,2009 年受文建會推薦赴美國德州代表臺灣參加「聖安東尼奧∼

大賽中獲得首獎。雷薩諾夫近期演出包括與法蘭克福廣播(菲利

手風琴藝術節」,並演出六場笙獨奏會。黃朧逸擅長傳統樂曲之演繹,

浦 • 赫爾維格)、德國廣播(愛文德 • 加爾伯格 • 楊森)、科

並長期接觸現代音樂,曾獲邀至歐、亞、美各國演出。參與過的藝術

隆愛樂(艾爾德爵士)、卡斯提亞與里昂(佩特連科)、BBC(貝

節包含法國 Grenoble 現代音樂節、英國 Huddersfield 現代音樂節、

羅拉維克)、布拉格廣播(尤拉.瓦庫)等交響樂團同臺合作。雷

柏林三月音樂節、維也納 Viktring 現代音樂節。近年來創辦笙樂團,

薩諾夫對新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並有作曲家為他譜寫新作;除了

不斷從事笙專業演奏及研究,並為國內外作曲家首演多首當代作品。

中提琴演出之外,目前亦從事指揮工作。雷薩諾夫目前使用由艾莉

現為臺北和樂集團長暨藝術總監,並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

絲 • 瑪蒂爾德基金會出借之 1780 年製瓜奈里中提琴。

系、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系、復興高中音樂班、華岡藝校國樂 科。

_____ 27 洪毅全│指揮

出生於新加坡,洪毅全畢業於聖彼得堡國立音樂學院及美國耶魯大

_____ 30 塞巴斯汀 ‧ 朗 - 萊辛│指揮 Sebastian Lang-Lessing, conductor

學,並曾向馬捷爾、戴維斯爵士、薩洛寧、亞維學習指揮。他曾獲

德國指揮家塞巴斯汀.朗 - 萊辛是他同輩中最具各方面才華,且素養

Darrell Ang, conductor

2015/4/17

2015/4/25

得貝桑頌國際青年指揮大賽首獎、安東尼 • 佩特羅帝指揮大賽、

深厚的音樂家之一。24 歲於柏林獲得弗利克賽(Ferenc Fricsay)

托斯卡尼尼國際指揮家大賽、以及安聯文化基金會指揮獎項的肯

大獎後,隨即至漢堡國家歌劇院指揮演出。過去他曾擔任柏林德意志

定;並因此與愛樂樂團及倫敦愛樂有緊密的合作。自 2012 年起,

歌劇院駐團指揮長達八年,亦於法國南錫市歌劇院暨交響樂團擔任首

洪毅全接任為布列塔尼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並經常受邀與歐亞洲重 要樂團擔任客席指揮,其中包括法國廣播愛樂、倫敦愛樂、以及愛 樂樂團(Philharmonia Orchestra)。洪毅全為當代亞洲交響音樂 最重要的詮釋者之一,並為 Naxos 及 ARS Produktion 唱片進行

中國與法國作曲家作品錄音計畫。

席指揮與藝術總監達七年。自 2004 至 2012 年,他亦擔任澳洲塔斯

馬尼亞交響樂團首席指揮與藝術總監。朗 - 萊辛曾與國際間各大樂團

客席合作,其中包括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巴黎管絃樂團、法國 廣播愛樂管絃樂團、里昂歌劇院管絃樂團、馬拉加愛樂管絃樂團,以 及澳洲的頂尖樂團。他在 2010/11 樂季開始了他在聖安東尼奧交響 樂團的音樂總監任期,是該樂團第八位音樂總監。

70


34 35 36 31 32 33

_____ 31 泰妮 - 辛 ‧ 韓塞絲│小號

Tine Thing Helseth, trumpet

_____ 34 瑟吉 ‧ 哈察特楊│小提琴

2015/4/25

泰妮 - 辛 • 韓塞絲為同世代中傑出小號獨奏家之一,她高超的演奏

技巧備受肯定,歷年來獲得多項大獎,其中包括 2013 年德國古典回 聲最佳新人獎、2009 年 BB 信託獎學金、2007 年挪威葛萊美獎最

佳新人獎(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古典樂手)、2006 年的歐洲青少年音 樂大賽亞軍。韓塞絲曾經合作的樂團包括:皇家愛樂管絃樂團、卑 爾根愛樂、布拉格廣播交響樂團、盧森堡愛樂、奧斯陸愛樂、德勒 斯登愛樂、科隆愛樂以及布萊梅愛樂樂團。韓塞絲首次於 BBC 逍遙

音樂節登臺,便是與 BBC 蘇格蘭交響樂團在皇家亞伯特廳演出馬西 亞斯.品撤寫給兩隻小號及交響樂團的作品《流星》。同時,她在

BBC 逍遙室內音樂節中亦帶領自己組成的女子銅管樂團「十全十美」 (tenThing),於卡杜根廳首次登臺演出。 2015/5/3

出生於西西里島的卡爾塔吉羅,法蘭切斯科.安傑立科在完成大提琴 出生於西西里島的卡爾塔吉羅,法蘭契斯可.安傑立科在完成大提琴 演奏文憑後,轉為鑽研指揮。2009 年,安傑立科贏得了哥本哈根馬 爾科國際青年指揮大賽第二名,同時也榮獲「萊比錫歌劇院德國輕歌 劇青年指揮首獎」。同年,亦贏得了為表揚傑出青年指揮家所頒發的 「萊茵莫塞大獎」。在他與蘇黎士音樂廳管絃及北德廣播愛樂首次合 作後,他陸續收到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波鴻交響樂團、挪威史塔凡 傑交響等樂團之首次合作邀請。2013 年安傑立科首次登上巴伐利亞 國家歌劇院指揮臺,成功地演出了亨策的《青年戀人的哀歌》後,他 經常受邀至米蘭史卡拉劇院學院邀請,近期並演出了羅西尼《賽維里 亞理髮師》。安傑立科現為茵斯布魯克提羅爾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_____ 33 史蒂芬 ‧ 伊瑟利斯│大提琴

Steven Isserlis, cello

2015/5/3

俄裔英籍大提琴演奏家史蒂芬.伊瑟利斯,以高超的演奏技巧和過人 的音樂素養享譽國際樂壇;他不僅是一位獨奏家,亦是位室內樂演奏 家及音樂教育家。他經常與國際各大樂團及指揮合作演出協奏曲;不 論對於正宗古樂或是現代音樂曲目,伊瑟利斯都興趣濃厚,屢次參加 當代作曲家的作品首演。除了繁重的音樂會演出,伊瑟利斯也喜歡為 兒童寫書、演奏音樂,向兒童介紹古典音樂和著名作曲家的生平;曾 與鋼琴家霍夫錄製《孩子的大提琴》,由北歐 BIS 唱片公司發行; 亦與作曲家安.達德利合作出版兒童音樂故事。伊瑟利斯獲獎無數, 他的錄音一方面反映他在音樂曲目上的廣博造詣,另一方面也成為古 典錄音重要獎項的常勝軍。伊瑟利斯目前演奏的大提琴,是由英國皇 家音樂院出借的 1726 年史特拉底瓦里名琴。

2015/5/15

亞美尼亞小提琴家瑟吉.哈察特楊 2000 年時以 15 歲之齡贏得了

西貝流士小提琴大賽第一名,2005 年又拿下伊麗莎白女王小提琴

大賽首獎。近幾個樂季,哈察特楊曾在布隆斯泰特及喬納森 • 諾特 指揮下與與班貝格交響樂團、詹姆斯 • 賈斐甘/慕尼黑愛樂、尤 漢 • 沃祖哈/瑞典廣播交響樂團、葛濟夫/馬林斯基樂團,以及 尼爾森斯/巴黎交響樂團同臺演出。並曾與柏林愛樂、阿姆斯特丹 皇家大會堂管絃、法國國家交響、倫敦交響、倫敦愛樂,以及 NHK 交響樂團共同合作。哈察特楊最近在美國則與西雅圖交響樂和位於 華盛頓的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特里安是瑞士信貸青年藝術家獎

2014 年獲得者。哈察特楊使用的樂器是由日本音樂基金會所出借

的 1740 年「易薩伊」瓜奈里小提琴。 _____ 35 安德理亞 ‧ 荷穆齊│導演

_____ 32 法蘭契斯可.安傑立科│指揮

Francesco Angelico, conductor

Sergey Khachatryan, violin

Andreas Homoki, stage director

2015/7/22, 24, 26

出生於一個音樂世家,安德理亞 • 荷穆齊曾就讀於柏林藝術大學。 在學期間,他即在柏林喜歌劇院及薩爾茲堡音樂節協助哈利 • 庫 佛製作歌劇。自 1987 至 1993 年,荷穆齊擔任科隆歌劇院助理導演。

1992 年,他在日內瓦完成第一部歌劇製作──理查 • 史特勞斯《沒

有影子的女人》,此作品並於 1994 年獲得法國歌劇評論年度最佳

製作。2002 年,荷穆齊成為哈利 • 庫佛的接班人,被任命為柏

林喜歌劇院首席導演,2004 年並成為該歌劇院之藝術總監,直到 2011/12 樂季卸任為止。在他的帶領下,柏林喜歌劇院於 2007 年 被德國《歌劇世界》雜誌提名為「年度最佳歌劇院」。自 2012/13 樂季起,荷穆齊接任為蘇黎世歌劇院藝術總監;2013/14 樂季他於 該歌劇院執導新製作《費黛里歐》。 _____ 36 安 ‧ 匹德森│女高音

Ann Petersen, soprano

2015/7/22, 24, 26

安 • 匹德森出生於丹麥,1999 年以《魔笛》中第一侍女的角色, 在丹麥皇家歌劇院首度登臺,隨後很快地建立起聲望,成為華格納 及理查 • 史特勞斯歌劇的女高音首選。近年重要的演出包括:於 史特拉斯堡演出《萊茵黃金》佛萊亞一角,丹麥皇家歌劇院及科隆 演出《羅恩格林》的艾爾莎、與丹麥皇家歌劇團及格拉茨歌劇團合 作演出《玫瑰騎士》瑪莎琳夫人,亦在格拉茨首度出演《納克索斯 島的阿麗亞德妮》主角。此外,匹德森亦在丹麥皇家歌劇團合作演 出《死之城》瑪麗耶塔一角及《沒有影子的女人》中的皇后,於柏 林喜歌劇院演出貝多芬《費黛里歐》的雷歐諾拉、在里昂歌劇院演 出《崔斯坦與伊索德》的伊索德;近來亦與威爾斯國家歌劇團合作 演出崔劇,飾演伊索德一角,獲得樂評一致好評。來年,匹德森將 受邀與達拉斯歌劇院合作。 71


38 39 40 41 37 _____ 37 林慈音│女高音

Grace Lin, soprano

2015/7/22, 24, 26

出生於新加坡,洪毅全畢業於聖彼得堡國立音樂學院及美國耶魯大 英國皇家音樂院特優演唱文憑,英國皇家音樂院音樂學士學位,國 英國皇家音樂院特優演唱文憑,英國皇家音樂院音樂學士學位,國 立藝專音樂科畢業。自 2000 年返臺以來,活躍於國內外歌劇、神

立藝專音樂科畢業。自 劇、藝術歌曲等演唱領域,近期演出包括《女武神》、孟德爾頌 2000 年返臺以來,活躍於國內外歌劇、神 《以利亞》、《佛瑞安魂曲》、《丑角》、《修女安潔莉卡》、《聖 劇、藝術歌曲等演唱領域,近期演出包括《女武神》、孟德爾頌 馬太受難曲》(臺灣首演)、馬勒第二號交響曲、《莎弗》等。 《以利亞》、《佛瑞安魂曲》、《丑角》、《修女安潔莉卡》、《聖 馬太受難曲》(臺灣首演)、馬勒第二號交響曲、《莎弗》等。 2010 年間受澳門樂團之邀,參與演出《彌賽亞》,同年並與 NSO 2010 年間受澳門樂團之邀,參與演出《彌賽亞》,同年並與 演出馬勒第四號交響曲、孟德爾頌第二號交響曲和《詩篇 42 NSO 篇》 等。歌劇演出包括《霍夫曼的故事》、《糖果屋》、《唐.喬望 演出馬勒第四號交響曲、孟德爾頌第二號交響曲和《詩篇 42 篇》 尼》、《茶花女》、《指環》、《女人皆如此》、《強尼史基基》、 等。歌劇演出包括《霍夫曼的故事》、《糖果屋》、《唐.喬望 《鄉村騎士》、《夢遊女》、《魔笛》、《黛朵與艾涅斯》等。林 尼》、《茶花女》、《指環》、《女人皆如此》、《強尼史基基》、 慈音對藝術歌曲推廣也不遺餘力,除了個人獨唱會之外,並參與室 《鄉村騎士》、《夢遊女》、《魔笛》、《黛朵與艾涅斯》等。林 內樂、講座音樂會,備受好評。 慈音對藝術歌曲推廣也不遺餘力,除了個人獨唱會之外,並參與室 內樂、講座音樂會,備受好評。 _____ 38 柯 - 強 ‧ 杜塞吉│男高音

Kor-Jan Dusseljee, tenor

2015/7/22, 24, 26

柯 - 強 • 杜塞吉曾就讀荷蘭烏特勒支音樂院。1987 年獲得了第三 屆克雷蒙 - 費蘭國際歌者大賽桂冠榮銜,為他贏得來自各國的多場 音樂會邀約,包括法國貝桑松音樂節、荷蘭廣播與電視、芬蘭薩翁 林納音樂節,以及瑞士與德國的多場演出。杜塞吉與許多著名指揮 家合作,如諾塞達、亞諾夫斯基、佩特連科與葛濟夫。他亦與許多 樂團合作,如鹿特丹愛樂、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絃、蘇格蘭室 內管絃、德勒斯登國家管絃與邦貝格等交響樂團。他的重大傑出表 現包括:曾於德國柏林喜歌劇院與義大利都靈皇家劇院演出柴可夫 斯基《黑桃皇后》中的赫曼、曾於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演出威爾第 《奧泰羅》、於布朗史威克國家劇院演出華格納《羅恩格林》。受 法國土倫歌劇院之邀聘,擔綱演出理查 • 史特勞斯《納克索斯島 的阿麗亞德妮》新製作中酒神一角。曾在倫敦於涅托皮爾(Tomas

Netopil)指揮下與倫敦愛樂管絃樂團演出楊納捷克《格拉高利彌 撒》。 _____ 39 洪宜德/ 男高音

Yi-Te Hung, tentor

術博士,曾師事倪百聰教授、唐鎮教授、Fred Carama 及 Randall

Scarlata。曾與國家交響樂團、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以及國內外交響 樂團合作歌劇演出,劇目包括莫札特《唐 • 喬望尼》、《女人皆如 此》、《費加洛婚禮》、卡瓦里《埃利奧加巴洛》、達爾戈梅斯基《石 《費加洛婚禮》、卡瓦里《埃利奥加巴洛》、達爾戈梅斯基《石 客》、貝多芬《費黛里歐》。音樂會曾演出巴哈《聖誕神劇》,莫札 特《安魂曲》、古諾《聖西西里彌撒》、韓德爾的《彌賽亞》、孟德 爾頌《以利亞》,並曾導演歌劇《魔笛》,深獲好評。洪宜德現任教 於屏東教育大學音樂系、高雄餐旅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及臺南神學院音 樂系。

_____40 40 巫白玉璽│男中音

Wu Bai-Yu-Hsi, baritone

2015/7/22, 24, 26

「一位具優越成就的聲樂家,兼具機智敏捷而自信。」《臺北時報》 「一位具優越成就的聲樂家,兼具機智敏捷而自信。」《臺北時 報》 ( Taipei Taipei Times Times ) 的藝文評論曾如此讚譽巫白玉璽的演出。男中音 的藝文評論曾如此讚譽巫白玉璽的演出。男中音 巫白玉璽曾為多屆國內音樂比賽及臺北市傳統藝術季民歌大賽首獎 得主。1989 年獲選為國家戲劇院歌劇工作室成員,並隨導演 Dr. Bernhard Hermich、Mr. Winfried Bauerfeind 及唱法指導 Joseph Giardina、Herman Bauer、Frank Maus 等教授研習歌劇理論及舞 臺表演,並同時展開職業演唱工作。1996 年以幾近滿分取得義大利 國立米蘭威爾第音樂院演唱文憑,回國後與國家交響樂團、臺北市立 交響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臺北愛樂交響樂團、 高雄市立交響樂團、臺北樂興之時管絃樂團等有多次合作經驗,多年 來累積上百場次的演出。目前任教於實踐大學音樂系、國防大學應用 藝術系及新店高中音樂班。 _____ 41 米克羅 ‧ 賽巴斯汀│低男中音

Miklós Sebestyén, bass-baritone

2015/7/22, 24, 26

低男中音米克羅 • 賽巴斯汀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他為 2010 年維 也納美景宮聲樂比賽第三獎得主,隨後並於各大歌劇院登臺演唱,如: 萊茵德意志歌劇院、柏林喜歌劇院、萊比錫歌劇院和紐倫堡劇院;並 且與多位當代指揮大師合作,如:路易西、費雪 (Adam Fischer)、

馬捷爾、夏伊和席爾默(Ulf Schirmer)等。2012 年,賽巴斯汀初 次於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登臺,飾唱威爾第《阿伊達》埃及國王;此製

2015/7/22, 24, 26

作透過大都會高解析度直播(Live HD from the MET)在世界各地

曾獲全臺灣大專音樂比賽男高音專業組第一名、臺北國際德文藝 術歌曲青年組第二獎及臺北愛樂樂壇新秀,洪宜德畢業於臺北藝

音樂會方面,賽巴斯汀曾演唱包括巴赫、莫札特、韓德爾、海頓、貝

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以全額獎學金取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音樂藝

的戲院放映。2013 年他亦在大都會飾唱《唐卡羅》的修士角色。在

多芬、本海姆(Paul Ben-Heim)與斯特拉溫斯基等神劇;以及舒伯 )與史特拉汶斯基等神劇;以及舒伯 特、舒曼、布拉姆斯、沃爾夫與穆索斯基等歌曲。

72


_____ 45 青韵合唱團

Ching-Yun Choir

42

2014/12/31 & 2015/1/1

青韵合唱團成立於 1973 年,為建中、北一女校友合唱團。歷年來承

43

蒙陳建中、饒韻華、陳樹熙、陸蘋、洪綺玲、李葭儀、翁佳芬、戴怡 音、張成璞指導。近年演出的大型曲目包括史特拉汶斯基《詩篇交響 曲》、舒伯特《G 大調彌撒》、拉米雷茲《中南美彌撒》等。受邀與 樂團合作演出的曲目有《布蘭詩歌》、《難忘的潑水節》等。此外, 青韵合唱團亦深耕中文新創作曲目,首演發表陳樹熙《一種年輕的雀 躍自遠方奔來》,李子聲《水龍吟》,周鑫泉《雪花的快樂》、《城 南送別》,任真慧《故事》、《離岸三首》等。 _____46 46 木樓男聲合唱團

Müller Chamber Choir

_____ 42 蔡文浩│低男中音

Wen-Hao Tsai, bass baritone

2015/7/22, 24, 26

英國伯明翰音樂院表演及教學文憑。1992 年獲不列顛音樂信託舉 辦之聲樂比賽第二獎及英國音樂學會聲樂比賽第一獎。同年受邀 在倫敦南岸中心 Royal Festival Hall 演出巴赫清唱劇;次年參與 第 43 屆 King's Lynn 音樂節「仲夏夜之頌」藝術歌曲聯合獨唱音

樂會之演出。目前旅居倫敦,在英曾演出歌劇及擔任多齣神劇與 彌撒之獨唱,除受邀赴美演唱各國藝術歌曲,亦曾參與現代舞團 Dance Continuuuum 舞碼《Artsong》中之音樂及舞蹈演出。多 次應邀於國內演出包括《費加洛婚禮》、《後宮誘逃》、《奧泰羅》、 《阿依達》、《杜蘭多公主》等劇之主要角色;並曾擔任韓德爾《彌 賽亞》、貝多芬《合唱交響曲》、白遼士《莊嚴彌撒》等神劇、彌 撒、大型合唱作品之獨唱,均獲好評。曾參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錄 製之中國藝術歌曲唱片及福爾摩沙合唱團錄製之蕭泰然清唱劇《浪 子》唱片之獨唱。 _____ 43 馬丁 ‧ 安德森│ 聲樂詮釋指導

Martin Andersson, vocal coach

2015/7/22, 24, 26

馬丁 • 安德森在瑞典為首屈一指的歌劇聲樂指導,專門教導歌手 演唱德文與義大利藝術歌曲。安德森早年習琴,後在倫敦師事於阿 格麗希的老師─彼得 • 佛耶特旺格─門下,並跟隨漢斯 • 葛拉夫 學習指揮,演出足跡遍布維也納、義大利與捷克。安德森在學生時

2014/12/31 & 2015/1/1

創立於 1999 年 , 木樓合唱團曾於 2007 年赴日參加寶塚國際室內合

唱比賽 , 獲得民謠組金牌、浪漫組銀牌及綜合成績第二名之佳績。

2012 年中赴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曼谷等地巡迴演出 , 廣受好評。

自 2011 年推出「合唱劇場」型式的音樂會《致愛》大受喜愛後 ,2012

年更以「台灣文壇的代表文學家」為主題創作全新製作《文學與音樂 的對話》,2013 年則邀請國內頂尖作曲家─冉天豪、周鑫泉、蔡凌蕙

等老師打造屬於台灣在地的聲音。「木樓」之名 , 源自建國中學古老 的木造音樂教室。經歷蘇慶俊、翁建民、古育仲、張成璞、戴怡音、 唐天鳴、戴宇音、翁佳芬、彭孟賢等老師們的指導 , 出版數張專輯且 得到金曲獎入圍的肯定。 _____ 47 臺大校友合唱團

NTU Alumni Chorus

2014/12/31 & 2015/1/1

成立於 2004 年,由戴金泉教授擔任音樂總監,莊舜旭教授擔任駐團 指揮。除每年舉行年度公演,亦多次受邀參加「國際合唱音樂節」; 2005 年 7 月曾赴美西巡迴,並曾與國內外多個合唱團聯演;2013 年與臺大校友交響樂團演出《彌賽亞》選曲。合唱團成立的宗旨,在 追求卓越音樂品質,並聯繫校友情誼。合唱是融合聲音的技巧,更是 交契心靈的藝術,臺大校友合唱團正是這樣一個和睦融洽,聲情並美 的大家庭。 _____ 48 臺北市教師合唱團

期已是專業的歌劇演唱家,並在加入歌德堡歌劇合唱團後,成為了

Taipei Teachers Chorus

該團的合唱指揮達 10 年之久。在榮獲交響工作坊大賽歌劇指揮組

臺北市教師合唱團成立於 1973 年 4 月,在台北市教育局輔導下,由

的首獎後,安德森獲義大利、捷克、法國等地的邀約演出;近年仍

致力於合唱教育的教師們組成。團內成員平時教學相長,課餘鑽研合

2014/12/31 & 2015/1/1

以歌德堡為主要據點,活躍於瑞典卡爾斯塔德瓦姆蘭歌劇院,致力

唱音樂,40 年不曾間斷。該團曾受邀至多國演出或參加國際合唱比

以歌劇音樂會型式,呈現鮮少被演出的優秀歌劇。

賽、亦致力國內合唱推廣,在國家音樂廳、社教館、中山堂…等地都

_____ 44 新韻竹男聲合唱團

Bamboosa Male Choir

有演出。近年更走入校園巡迴演唱,受到各界肯定。在專業合唱指揮

2014/12/31 & 2015/1/1

創立於 2011 年 9 月,由新竹高中一群喜好歌唱、熱愛音樂的畢業 學生組成,成員遍佈全臺大專院校,由音樂顧問孫清吉、指揮高雅 芳指導。這群從新竹高中時代就不斷地在男聲合唱上努力耕耘的成 員,期待透過團隊的創建,能讓他們的聲音、以及傳統與創新能被 更多人看見,並為臺灣的男聲合唱注入一股熱情且強大的向上能 量。

家—陳雲紅教授的礪鍊下,並拓展多元曲目,望能替合唱音樂推廣與 教育扎根,在社會心靈深處傳誦優美樂章。 _____ 49 臺北愛樂合唱團

Taipei Philharmonic Chorus

2015/7/22, 24, 26

1972 年創立,1983 年由杜黑擔任藝術總監至今,現由古育仲擔任 常任指揮。1993 年成立「臺北愛樂室內合唱團」,每年獲邀參與國 際音樂節演出。曾與 NSO 合作演出威爾第《安魂曲》、貝多芬第九 號交響曲、比才歌劇《卡門》、布瑞頓《戰爭安魂曲》、韓德爾《彌 賽亞》、孟德爾頌《以利亞》、馬勒第二、三、八號交響曲、浦契尼 歌劇《蝴蝶夫人》等;國人作品首演方面,如錢南章《馬蘭姑娘》、 歌劇《畫魂》、《十二生肖》、馬水龍《無形的神殿》、金希文歌劇 《黑鬚馬偕》等。歷年出版專輯屢獲金曲獎肯定。

73


MY 愛樂套票

2014 15 SEASON 樂季精選 2014 10.24 2014 10.31 2014 11.22 2015 3.6 2015 3.20 2015 4.25 2015 7.22

交響里程碑系列 2014 2015 2015 2015 2015

9.20 1.1 5.15 5.21 5.28

Sat. 19:30

開季音樂會─馬勒第九

Thu. 19:30

新年音樂會─古勒之歌

Fri. 19:30

英雄

Thu. 19:30

烽火蕭八

Thu. 19:30

布魯克納第八

交響詩系列 2014 9.26 Fri. 19:30 2014 10.4 Sat. 19:30 2014 10.17 Fri. 19:30 2014 12.11 Thu. 19:30 2014 12.21 Sun. 19:30 2015 4.17 Fri. 19:30

Fri. 19:30

萬聖派對 I&J

Sat. 19:30

布拉赫的貝多芬

Fri. 19:30

譚盾與朋友們

Fri. 19:30

歌樂交響

Sat. 19:30

號聲響起

Wed. 19:30

NSO歌劇─《費黛里歐》

我的祖國

3大系 列 23套曲目 7/2-20 熱烈啟售 限時不限量

水影•黎明—敘事交響詩

● 購買「交響里程碑系列」、「交響詩系列」、

唐吉軻德 交錯的軸線─新大陸 x 古羅馬 家庭交響曲

折優 惠 7.5 , ● 購買上述任一系列+任選5場 (含) 以上節目可享 7 折優惠 並加贈【精選好禮】 「斯拉夫系列」任一系列之套票,皆可享

2014

Sat. 19:30

終章 再起

2014

Sat. 19:30

東歐瑰寶

Fri. 19:30

斯拉夫彩繪

Sun. 19:30

詩人獨白

Sun. 14:30

英雄與女巫

主辦單位|

弓絃上的莫札特

時間之流

斯拉夫系列 11.8 12.6 2015 1.16 2015 3.29 2015 5.3

Fri. 19:30

6

● 任選20場 (含) 以上可享 折優惠,並加贈【Bravo好禮】

買套票,贈好禮 【精選好禮】 MyNSO隨聽隨寫隨身本

演出地點|國 家音樂廳╱國家戲劇院

兩廳院售票系統 www.artsticket.com.tw 02-3393-9888

特別感謝|

【Bravo好禮 】 【Bravo好禮】 MyNSO隨聽隨寫隨身本 MyNSO隨聽隨樂隨身碟

「本團保留演出異動權」

NSO reserves the rights to further changes.

票價及多場次的演出時間依各場次公告為準,單場於2014/8/1起陸續啟售

套票不得單場退換票


系 列 之 外 自選場次 交響樂新鮮人、品味深沈的資深樂迷、喜愛呼群引伴的愛樂朋友, 自選場次怎麼選? ! 內線消息這麼說~

NSO 樂團首席李宜錦 為熱情愛樂朋友推薦 1. 開季音樂會─馬勒第九 2. 唐吉軻德

3. 交錯的軸線─新大陸 X 古羅馬 4. 萬聖派對 I&J

5. 終章 再起

「馬勒第九屬於馬勒最私密、情感最外露的作品,常帶來內心澎 湃的變化;《唐吉軻德》由好朋友楊文信及黃瑞儀擔任獨奏 ( 當 然不能錯過 ),而楊文信豐富的音樂內涵,任何艱深的樂曲都變 得生龍活虎,令人嚮往。兩位優秀臺灣指揮家陳美安、吳曜宇, 非常令我期待與他們合作。跨年的《古勒之歌》是荀貝格花了十 年光陰的創世經典,期待在跨年倒數中迎向 2015。每年與赫比 希老大師定期回來分享他的音樂與人生智慧,都讓我有如沐春風 的感覺;最後,在古典曲目之外,與 IGUDESMAN & JOO 共同攜 手「遊戲人間」的萬聖音樂會是放鬆開懷的一晚!」

6. 新年音樂會─古勒之歌 7. 英雄

8. 烽火蕭八

NSO 執行長邱 瑗 為愛樂新鮮人精挑 1. 交錯的軸線─新大陸 X 古羅馬 2. 家庭交響曲 3. 斯拉夫彩繪

4. 號聲響起 5. 英雄

+ 萬聖派對 I&J

NSO 樂團首席吳庭毓 為品味資深樂迷細選 1. 開季音樂會─馬勒第九 2. 布拉赫的貝多芬 3. 東歐瑰寶

4. 弓絃上的莫札特 5. 歌樂交響

6. 英雄與女巫 7. 烽火蕭八

「甚麼 ? 只能選幾場推薦 ? 那…來幫 NSO 新朋友─交響樂新鮮 人選幾場富有想像力與畫面的好聽音樂會 ( 相隔一個月來一次, 有點想念但壓力又不會大 )。【交錯的軸線】的每首樂曲,從爵 士、舞曲到恢弘羅馬古城風景遍遍;【家庭交響曲】、【斯拉夫 彩繪】規模龐大又充滿各種故事畫面的聲音想像,是 3D 立體聲 音體驗,兩場音樂會中的小提琴與大提琴協奏曲更是精典中『非 聽不可』曲目;【號聲響起】,優雅的小號,不一樣的演出形式, 但是,絕對好聽: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更是交響新鮮人的必 修 ! 還有,試試一場不用正襟危坐的──瘋狂扮裝音樂會—【萬 聖派對 I&J 】!」

「馬勒第九展現了他在精神與創作上的昇華,做為開季對樂團 有一定宣誓效應。小提琴泰斗布拉赫以領奏方式肩負獨奏與 『指揮』,是近年傑出小提琴家重返十九世紀展演形式的挑戰, 非常令人期待。波蘭指揮家維特是現今國際樂壇最活躍的指揮 家之一,由他來詮釋東歐經典真是『原汁原味』!理查 ‧ 史 特勞斯過世前創作的《最後四首歌》,充滿音樂詩意,是歌樂 美聲與交響樂的黃金組合。【英雄與女巫】充滿東歐民俗音樂 色彩的故事,相信二次來台的指揮安傑立科必能與樂團再次點 燃繽紛音樂火花。創作於風火無情中的蕭斯塔科維契第八號交 響曲,是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老大師赫比希將人生體驗完 全融入音樂中的深沉感悟。最後,NSO 首席絃樂團【弓絃上的 莫札特】,以 easy listening 的優雅古典呈現絃樂團成軍七年來 的絕佳默契,當然必選。」 75


NSO 錄音產品

October 2013

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

Discography of the Taiwan Philharmonic, NSO

MU130002

理查 • 史特勞斯:《狄爾愉快的惡作劇》

nso021

指揮/呂紹嘉

L. V. Beethoven: 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 92 R. Strauss: Till Eulenspiegels lustige Streiche , Op. 28 Shao-Chia Lü, conductor

下列錄音皆可於拿索斯網上唱片室(Naxos Music Library)聆聽,或於 ClassicsOnline 下載;實體 CD 請至 par.npac-ntch.org/publish/ 線上訂購。

To download: www.classicsonline.com/ To purchase: par.npac-ntch.org/publish/

October 2013

普羅科菲夫 第三號交響曲 《灰姑娘》第一號組曲選段

MU130003 nso023

《塞西亞組曲》

指揮/呂紹嘉

Prokofiev Album S. Prokofiev: Symphony No. 3 Excerpts from Cinderella Suite No.1, Op. 107 Scythian Suite, Op. 20 Shao-Chia Lü, conductor

NSO 法國系列

October 2013 MU130004

德布西:《海》 法朗克:《賽姬》 拉威爾:《圓舞曲》 《達夫尼與克蘿伊》第二號組曲

nso024

指揮/呂紹嘉

French Works C. Debussy: La mer / M. Ravel: La Valse, poème chorègraphique C. Franck: Psyché / M. Ravel: Daphnis et Chloé Suite No.2 Shao-Chia Lü, conductor

呂紹嘉與 NSO LIVE 2012

October 2012 MU 120003

布魯克納:第四號交響曲《浪漫》 西貝流士:《圖奈拉之天鵝》 荀貝格:《佩利亞與梅麗桑》

指揮/根特 ‧ 赫比希

指揮/呂紹嘉

Günther Herbig, conductor

Shao-Chia Lü & NSO LIVE 2012

May 2010

安東 ‧ 布魯克納:第九號交響曲

nso017

Anton Bruckner: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A. Bruckner: Symphony No. 4, Romantic / J. Sibelius: The Swan of Tuonela / A. Schoenberg: Pélleas und Mélisande Shao-Chia Lü, conductor

古斯塔夫 ‧ 馬勒:第九號交響曲 古斯塔夫 ‧ 馬勒:第六號交響曲 指揮/根特 ‧ 赫比希

October 2009 nso011-nso012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 6 in A minor

指揮/根特 ‧ 赫比希

May 2010 nso015-nso016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 9 in D major Günther Herbig, conductor

Günther Herbig, conductor October 2008

呂紹嘉與 NSO LIVE 蕭斯塔可維奇:第四號交響曲

指揮/呂紹嘉

nso007-8

理查.史特勞斯:《英雄生涯》

小提琴/李宜錦

簡文彬與 NSO LIVE 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指揮/簡文彬

蕭斯塔可維奇:第八號交響曲

女高音/吳青

Shao-Chia Lü & NSO LIVE

Wen-Pin Chien & NSO LIVE

D.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 4 / R. Strauss: Ein Heldenleben Shao-Chia Lü, conductor I-Ching Li, violin

G. Mahler: Symphony No. 4 / D.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 8 Wen-Pin Chien, conductor Ching Wu, soprano

76

January 2008 nso005-6


May 2014 MD010

楊聰賢:失落之歌 洪崇焜:《Vox Naturae》 曾毓忠:《光影》 鍾耀光:北管交響曲

樂典 09 -王怡雯、李元貞、洪千惠

December 2013 MD009

指揮/呂紹嘉、尼可拉斯 ‧ 米爾頓、鄭立彬 二胡/王銘裕嘉 箏/葉娟礽嘉 長笛/安德石 王怡雯:《台灣雙連畫》 李元貞:《間奏曲:商》 洪千惠:《默娘傳奇》

樂典 08 -錢南章

June 2012 MD008

女高音/林孟君、林玲慧

珍 —藏當代台灣的聲音

指揮/林望傑、呂紹嘉、鄭立彬 雙簧管/謝宛臻

指揮/呂紹嘉

樂典

樂典 10 -楊聰賢、洪崇焜、曾毓忠、鍾耀光

錢南章:《常動曲》、《詩經五曲》、《四首原住民藝術歌曲》 March 2012 MD007

指揮/簡文彬 女高音/林慈音、陳美玲 男中音/林中光 臺北市立國樂團 台北愛樂合唱團 台北華新兒童合唱團 許常惠:《葬花吟》為女高音獨唱、女聲合唱、引磬、木魚,作品 13 慶典序曲《錦繡乾坤》,作品 18 舞劇音樂《嫦娥奔月》,為管弦樂團,作品 22 歌劇《白蛇傳》,作品 33,序幕 清唱劇《獅頭山的孩子》,作品 37 舞劇音樂《桃花姑娘》,作品 38

樂典 06 -郭芝苑、徐頌仁 指揮/簡文彬、洪毅全

December 2011 MD006

鋼琴/許惠品

郭芝苑:管絃樂組曲《回憶》、《民歌與採茶舞》、管絃樂曲《三首台灣民間音樂》 徐頌仁:鋼琴協奏曲-《落大雨》主題變奏 徐頌仁:《客家平板調》 April 2010

樂典 05 -蕭泰然 指揮/林望傑、簡文彬

The Voices of Taiwan

樂典 07 -許常惠

MD005

小提琴/林以信

大提琴/熊士蘭

鋼琴/張巧縈

蕭泰然:D 調小提琴協奏曲、C 小調鋼琴協奏曲、C 調大提琴協奏曲

樂典 04 -盧炎 指揮/簡文彬

April 2010 MD004

鋼琴/諸大明

盧炎: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管絃幻想曲 II《撫劍吟》、《憶江南》

樂典 03 -賴德和 指揮/簡文彬

December 2009 MD003

琵琶/王乙曲

賴德和:《紅樓夢》交響曲、《鄉音 IV》

樂典 02 -潘皇龍 指揮/簡文彬

December 2009 MD002

潘皇龍:《普天樂》

樂典 01 -馬水龍 指揮/簡文彬

鋼琴/林佳靜

December 2009

古箏/黃好吟

梆笛/劉貞伶

馬水龍:鋼琴協奏曲《關渡隨想》、古箏協奏曲《尋》、梆笛協奏曲

MD001

錄音製作

邱火榮 & 亂彈嬌北管劇團


in Your D 隨時在您身邊的

NSO國家交響樂團

I-bon 取票

nsofilm

NSO LIVE 雲端音樂廳 臺北都會音樂台 FM 91.3 臺中古典音樂台 FM 97.7


Daily Life NSO 企業快遞

我們要去參加 NSO秘密樂園

NSO校園講座


國家音樂廳座位圖

國家戲劇院座位圖

National Concert Hall Seating Plan

National Theater Hall Seating Plan

舞台 STAGE

舞台 STAGE

樂池 ORCHESTRA PIT

C

A

B

B

A D

D

D

E

D

E

C

B C

E

D

1F

E

E

E F

D

D

F

2F

E D

D

2F F

C

E D

C D

C

E D

H G

F

G

3F G

D

F

H

3F

D

F

F

F

D

F

4F A 1500 B 1200 C 1000 D 800 E 600 F 400

NSO 樂季音樂會 NSO Season Concerts

F

G

G

H

4F A 5000 B 3600 C 3000 D 2400 E 1800 F 1200 G 800 H 500

NSO 歌劇 --《費黛里歐》 Beethoven's Hymn to Freedom ― Fidelio

* 除上述票級外,各場次請依售票網公告為準 80









C

M

Y

CM

MY

CY

CMY

K







誠摯期待您的支持 將這代表「臺灣聲音」的樂團從亞洲推向世界舞台 親愛的朋友 :

2013 年 11 月我們以「臺灣愛樂」之名重返睽違了 16 年的歐洲古典音樂舞台,巴黎《解放報》以 「臺灣愛樂,龍回來了 !」四頁專題報導,柏林《每日鏡報》的樂評說「(NSO) 在柏林愛樂廳呈現 了一場近乎完美的演出」。在種種國內外的困境中我們征服了最挑剔的歐洲古典音樂聽眾 ! 我們希望讓 NSO 這群臺灣音樂菁英從亞洲頂尖樂團之一,成為世界樂壇不可忽視的「臺灣的聲 音」。誠摯期待您的支持,也希望藉由音樂的療癒力,帶給您生活及工作上更多的活力與靈感。

國家交響樂團 執行長

Partner of NSO 藝企夥伴 NT$250,000 以上 票券回饋

得禮遇國家音樂廳貴賓包廂 VIP Family 計畫, 或 NSO 全樂季節目 50 張貴賓票券。

愛樂回禮

獲邀參加 NSO 節慶酒會。 得安排至企業或團體進行專屬音樂導聆課程二次。 NSO 守護者愛樂回禮。

Patron of NSO 守護者 NT$100,000 以上 票券回饋

獲得 NSO 樂季節目 20 張貴賓票券。

愛樂回禮

得安排專屬至企業或團體音樂導聆課程一次。 獲得心儀音樂家「To Dear Friend」簽名 NSO 樂季冊二款。 或另案依贊助者需求客製回禮。 NSO 好朋友愛樂回禮。

Pal of NSO 好朋友 NT$50,000 以上 票券回饋

獲得 NSO 樂季節目 10 張貴賓票券。

愛樂回禮

可於票券啟售前,享指定座位等尊榮會員服務。 獲得 NSO 製作之限量紀念品及 CD、DVD…等。 於 NSO 樂季手冊及音樂會節目單上,冠名感謝。 NSO 築夢者愛樂回禮。

Star of NSO 築夢者 NT$1,000 ~ NT$49,999 愛樂回禮

於 NSO 樂季手冊及音樂會節目單上,冠名感謝。 於 NSO 音樂會中場休息時使用知音沙龍。

請上 NSO 網頁下載捐款單,成為 NSO「愛樂知音」贊助人! NSO 愛樂知音贊助專線 02-3393-9661 02-3393-9663


感謝以下機構及個人對 NSO 國家交響樂團的支持 藝企夥伴 Partner of NSO

財團法人美安文教基金會

文生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北都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桃園縣武陵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許遠東先生暨夫人紀念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杜萬全慈善公益基金會

王思涵 李光陸 林百里 孫玫兒 陳建平 陳致遠 楊文貞 蔣雅淇 賴英里

守護者 Patron of NSO

三和耐火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紀廷董事長 安信商務法律事務所 財團法人建弘文教基金會 國巨股份有限公司陳泰銘董事長 喬商廣告股份有限公司 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劉思楨 / 許永川皮膚科診所 關東鑫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nna Hu 王志榮 王哲祥 王靜雯 王鎮華 王儷玲 何念慈 何麗梅 吳昕紘 / 黃欣潔 吳昕達 / 李玉斐 巫慧燕 李松季 李春美 李博文 李鎗吉 卓永財 林嘉明 / 吳欣璦 邱 瑗 邱泰翰 侯錦雄 胡 蘭 翁國榮 張定民 / 黃尚莉 陳宜鋒 / 鍾宜珊 陳致超 陳藹玲 馮寄台 彭鴻俊 黃國倫 雷 輝 樓海鳥 盤 龍 蔡明忠 蔡淑惠 鄭炎為

好朋友 Pal of NSO

CHAUMET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永大文教公益基金會 華新麗華股份有限公司 新光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粟明德 榮成紙業股份有限公司 曦爵股份有限公司

築夢者 Star of NSO

中華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台大 EMBA101C 台灣資生堂集團 正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米迦勒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保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義美藝術教育基金會 晶華國際酒店股份有限公司 黃課教育基金會 愛笙企業有限公司 新竹汽車客運 瑞興銀行文化基金會 輔仁大學 龍邦國際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龍華科技大學 施峻中律師事務所 泉瑞股份有限公司

王植熙 王雅麗 余忠直 吳慧珍 李倩文 李鐘培 周宜勝 林青穀 林政雄 林惠宜 林鴻志 邱垂元 邱曉誠 施振榮 張慧珠 郭明鑑 郭惠文 陳文榮 陳百宗 陳國和 伉儷 陳陽光 陳福川 陳鳳文 曾繁城 黃冠華 / 洪嘉秀 鄒開蓮 劉豪上 鄭 玲 戴勝益 薛昌煒

Derek 翁振國 王中詩 王文洋 王文傑 王佩雲 王定乾 王為訓 王振芳 / 畢效麗 王偉忠 王敏錡 王筱卿 王勳聖 王關生 石可玉 伍永文 朱 平 朱 媛 江國裕 何薇玲 余育宗 余倩雯 吳如英 吳志明 吳岱豪 吳俊彥 邱元逸 / 吳昭慧 吳皇旗 吳美春 吳明章 吳惠容 吳慧娟 宋以芳 李 梅 李世欣 李四端 李正文 李雅康 李幹樂 李震華 周化宇 周邦基 周俊吉 周龍田 孟國慶 林保田 / 張慧慈 林信誠 林政憲 林崑輝 林琦敏 花錦綿 邱佩玲 邱羅火 施養浩 施養謙 柯弘季 柯尊仁 胡漢良 范瑋琪 唐雅君 徐寶玲 翁祖立 耿桂英 袁自玉 高大任 高志嘉 張文正 張文倩 張正森 / 洪秀連 張昌輝 張剛綸 張景松 張耀煌 曹于寧 曹冠亮 梁白玲 梁曉華 許勝雄 郭瑞嵩 陳立恆 陳宏守 / 李素真 陳秀惠 陳宜君 陳俐玲 陳勁宇 陳思徹 陳美彤 陳飛龍 陳媛玟 陳嵐舒 陳翔立 陳瑋叡 陳標春 曾祥娟 焦平海 童兆勤 黃仁宗 黃元輔 林欣蓓 黃日燦 黃育仁 黃秋永 黃國晉 黃勝源 楊文慶 楊國彥 楊銀明 楊靜芬 葉光裕 詹正田 廖正賢 趙心綺 趙國帥 劉日中 劉再媛 劉松原 趙樂雯 劉純穎 劉漢玉 蔡佳樺 鄧福吉 鄭欽明 鄭誠禎 鄭蓓菁 蕭敦仁 賴佳誼 賴源河 / 糠速儀 錢田玲玲 錢國維 薛昭信 謝君玲 謝桂鈴 謝萬來 韓昆舉 簡靜惠 藍伯廷 魏啓林 魏應交 蘇志偉 蘇慧君 鐘美川 顧曉君 *以上依筆畫排序


愛樂知音贊助回函 Donation Form 請將此單填寫後傳真到 02-3393-9669, 我們會主動與您聯絡 Please FAX to 02-3393-9669

捐款人基本資料 Basic Information 捐款日期 Donation Date:

年 Year

月 Month

日 Day 先生 / 女士 / 小姐 (Mr. / Mrs. / Ms.)

捐款者姓名 Name of Donor: 電子信箱 Email Address: 請務必填寫,以便我們確認及聯繫,且隨時將最新消息提供給您 Please check if you want to receive our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

□訂閱 NSO 電子報 通訊地址 Mailing Address: 電話 Tel: (O)

開立收據相關資料 Donor's data

行動電話 Cell phone:

(H)

請留下至少一個能聯繫到您的電話,以方便我們在資料核對時能和您聯絡 It's important for us to be in contact with you.

因捐款收據可以抵稅,請您將以下資料詳細填好,我們會在收到捐款後近期內將收據寄給您。且會將此份資 料保密好,不做其他用途。 The donation is tax-deductible. Please fill up all blanks in detail. All information will be kept confidential. 收據抬頭 Donor's name:

捐款人姓名或欲開立之其他姓名、公司 Please fill in the name to be shown in the official (tax deductable) receipt.

身分證字號 I.D. / 公司統一編號 Tax serial numbers:

捐款金額 With donation of NT$: 捐款方式 Ways of Donation 1. 銀行匯款 2. 信用卡 3. 現金 / 支票 ( 請擇一在以下方框內打勾 )。 如有任何問題,請與我們聯絡。王承禹 02-3393-9661 陳卜湄 02-3393-9663 You can make a donation by one of the following ways: 1.Bank Transfer 2. Credit card 3. Cash/Cheque. Please contact Paul Wang at 02-3393-9661 for further assistance. □銀行匯款捐款 Bank transfer:( 匯款完成請連同憑證一起傳真至 02-3393-9669) 匯款銀行:臺灣銀行南門分行 Bank of Taiwan, Nanmen Branch 戶名 Account Name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 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Center National Theater & Concert Hall 匯款帳號 Account NO./033004123972 □信用卡捐款 Credit card:□ VISA □ MASTER □ JCB 信用卡卡號 Card numb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 Month 年 Year 有效日期 Expiry Dat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持卡人簽名 Signat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須與信用卡上簽名相同 ) □現金 Cash / 支票捐款 Cheque

96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