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萊文訊 》第五期 五月號

Page 1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系訊 第五期 2014 年 5 月


目錄 3 系大事紀 7 研究生升學專題:訪談研究生 12 另眼看華文系:交換生在華文系專題採訪 19 華文文學講座 24 華文週:詩擊賽側記


102 學年度第 2 學期 5 月華文文學系系大事紀 【102 學年度榜單】  學士班 郭汶伶 高中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高中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邱于芳 高中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高中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文學組 林祁漢 高中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楊富民 高中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班文學暨文研究組 楊迪雅 同學高中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梁雅婷 高中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碩士班 高中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賴逸軒 高中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班文學暨文化研究組

 系友 廖宏霖 高中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班創作組 郝妮爾 高中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班創作組 張純甄 高中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班創作組

3


系大事紀 【當期系上榮譽事蹟】 恭喜: 本系學生榮獲第 14 屆東華奇萊文學獎!

現代詩

宋尚緯∣復活的羊群(第一名) 陳信傑∣無氧呼吸(第三名) 賴相儒∣再過去,仍是車站(佳作) 羅于婷∣時間並不允諾(佳作) 散文

邱常婷∣摘電的人(第二名) 

小說 李建濠∣懶(第三名)

吳金龍∣認真計畫(第一名) 郝妮爾∣心窩(佳作) 楊富民∣阮氏紅單(第二名) 梁雅婷∣失敗的女人與我的故事(佳 羅智如∣遠方的煙火(第三名) 作) 林怡君∣Impossible Split(佳作) 李建濠∣傻婆(佳作)

4


系大事紀 【當期華文文學講座】

『生活在他方』黎紫書老師主講 此次演講是由本系駐校作家黎紫書老師講述她的 生平經歷。以天才女作家之姿在文壇嶄露頭角的黎 紫書,被出版人詹宏志譽為「夢幻作家」 ,更於 1999 年將她的作品首度引進台灣,讓讀者得以接觸到她 的作品,也多次擔任文學獎評審。

『香港新詩欣賞』王良和博士主講 本次演講由王良和博士主講,張梅芳教授主 持。王良和博士,1996 年加入教院,現為中文 學系「中國語文教育榮譽學士(中學)課程」 學科統籌及沉浸統籌。獲得多項獎項,更為歷 任香港各大文學獎評判。著有詩集《驚髮》 、 《柚 燈》 、 《火山之磨》 、 《樹根頌》 、 《尚未誕生》 、 《時 間問題》 ;散文集《秋水》 、 《山水之間》 、 《魚話》 ; 小說集《魚咒》;評論集《打開詩窗──香港詩人對談》等。 5


系大事紀 【第 6 屆文學傳播與接受國際學術研討會】

承辦單位華文系主任須文蔚表示,文學可 以改變世界,透過各地學者交流擴大文學能 量。 在文學的發展中,文本的傳播與接受是極 值得注意的現象,近年華文文學研究受到文化 研究、傳播學、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影響,「文 學傳播」已成重要議題。另一方面,文學研究 內部也因接受美學、讀者反應等理論之發展, 開啟對「文學接受」此議題的熱烈探討。 第六屆會議延續八年來對此議題的關 懷,聚焦於探討世界華文文學的傳播與變遷, 並將子議題聚焦於「九七後香港文學的變 遷」、「後殖民、後遺民、移民文學等相關論 述」,以及過去較少探討的「世界華文文學出版研究」。期望透過跨國研究者對 這些議題的投注,開拓華文文學傳播與接受研究的新局。

6


研究所升學專題 *訪談研究生* 文/李中嚴

間來到五月底,又是驪歌響

不足。她說: 「因為我在大一的時候曾

起的時節。大四的學長姐們

說過想當一個書評家,可是以我現在

將要畢業,面臨人生新的階段。學弟妹

的能力來說,我頂多達到有好的思辨

們也要升入新的年級,開始新一輪的課

能力和文筆,但還沒達到讓大眾都能

業研習。

理解的地步,況且我也不覺得我的想 法特別深刻或是特別不一樣,所以我

研究所,是大學畢業後的進修選項 想要繼續再往上,看能不能奠定自己 之一,在考研究所以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在思考能力的基礎。」 與規劃,相信是很多學弟妹心中的疑 問,為此,在本期系刊,小編特地訪問

梁雅婷學姊:「會選擇繼續進修,

到三位考上研究所的學長姊─分別是郭

主要是覺得自己的知識還很貧乏,覺

汶伶、梁雅婷、賴逸軒三位同學,請他

得大學四年所學的還不夠深厚。特別

們分享準備研究所的點點滴滴。

是我之後想繼續鑽研同志文學,在研 究所可以得到更多的學識與學術資

首先我們訪問到學長姐們選擇繼 源,因此想繼續讀研究所。」 續進修的原因,郭汶伶學姊有兩個選 擇進修的原因,一個是因為十分喜愛

而賴逸軒學長對自己未來想要從

文學,第二個則是覺得自己的能力很

事的工作也有了大致的方向,也就是

7


從事出版業,他說: 「我一直覺得,出

郭汶伶學姊認為在華文系其實並

版業要閱讀到大量的書籍,只是我在

不需要特別做什麼準備,基礎打好才

這一塊不算有很深厚的底子,想做這

是最重要的。但如果真要說的話,她

行業的話,除了編輯實力上的需求,

提到最好是將每份作業重新看過、文

更重要的自己對閱讀的廣度要比一般

本讀熟,她說: 「因為考研究所,特別

文學系的還廣闊。上過編輯課的同學

是文學相關的,題目都是從這些小地

都知道,會遇到的編輯內容並不只是

方出來的。」其中比較需要準備的是

單純的文學這塊而已,有時候會被分

英文的部分。「很多大學,例如清大,

派的其他領域去,因此需要更大的閱

很重視英文,適度的加強英文,之後

讀廣度與深度。我希望透過在研究所

在考研究所時能相對輕鬆一些。」

進修,繼續增加我的閱讀量,培養我 梁雅婷學姊一開始是想要準備推 的閱讀視界。」 甄的,也堅定的選擇同志文學,主題 而榜單一揭曉,幾家歡樂幾家愁,

是邱妙津,但擬了幾個研究主題給教

榜上有名向來是人生一大樂事也,要如

授看過後,教授表示: 「現在同志文學

何金榜題名,考上理想的學校,我們也

已經是顯學了,所以即使教授不是研

請幾位學長姊來分享他們考前是如何

究這領域的,但他們仍然會接觸到其

準備的。

他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因此對這領域 多少會有一點概念,如果選擇同志文 學作為主題的話,在面試時便有可能

8


回答不出來。」而後來陸續換了幾個

到接下來研究所這個時段你要寫出甚

計畫都行不通,離面試也近了,最後

麼樣的東西,要甚麼主題、花多少時

迫於無奈放棄了推甄的這條路,轉而

間去寫,最後如何出版等等。」而研

開始投入準備筆試。她說:「比起別

究組除了研究計畫外,則必須熟讀許

人,我開始準備筆試的時間較晚,因

多相關的書籍, 「例如關鍵詞 200 字這

此我為自己排的讀書計畫滿緊湊的,

本書,有助於幫以後的研究打基礎。」

也推掉所有雜務。專心讀書那段時

熟讀文學史則是筆試過關的關鍵, 「不

間,過的是近似隱居的生活,其實那

管是古代史還是近代史最好都熟讀,

感覺是有點可怕的,有一種跟外界脫

因為題目可能會出的比較活,例如交

節的錯覺。那時我也很少上臉書,但

互比較的題型。準備全面一點,對考

是因為擔心筆試會考時事題,所以我

試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會上網看看新聞,特別是跟文學界有 研究所考試,除了筆試之外還有面 關的新聞,例如課綱調整事件,還有 試,相較於筆試,面試更考驗考生的臨 台灣文學館館長換人等等。」 場反應,為了讓同學們對面試有個基本 而賴逸軒學長分別參加了推甄以

的了解,我們訪問了有面試經驗的郭汶

及筆試,也等於考了兩次研究所。在

伶同學,請她與大家分享面試的心得與

推甄系上華文所的創作組時,寫作計

技巧。

畫是十分重要的依據。 「因為是寫作計 畫,所以要做的準備就是你必須規劃

9


在訪問中學姊說熟讀備審資料是

的賴逸軒學長,希望透過他的經驗,讓

很重要的, 「教授會先看過你的備審資

學弟妹對這個制度有個初步的認識。

料,面試時教授會問你備審資料的內 學長解釋,3+2 五年修讀計畫是在 容,因此自己的備審資料一定要看 大學時期先行申請,申請通過後對於 熟。」而備審資料外的問題當然也是 修課會有較多的便利,像是可以先修 免不了的,其中最常聽到的不外乎就 碩士班的課,還有一些獎學金的補 是「你為什麼想要選擇這個所?」學 助……等等。但要注意的是,通過 3+2 姊說: 「當真的被問到了也別慌張,冷 並不代表已經有了碩士資格,還是得 靜的呈述自己的想法就好。除此之外 考碩士,另外,選用 3+2,並不代表之 比較特別的問題,以我自己為例,我 後一定只能考華文所,還是可以去考 去面試台大時,被問到『華文系對台 其他學校。在申請資格方面,大概有 灣文學研究有甚麼可通性與互通 幾項:1.三年級才能申請;2.要至少完 性?』 ,要回答這問題,必須先了解華 成一個學程;3.班上成績要維持在前 文系的課程特色,再去思考對台灣文 20%。因此若有想要申請這個計畫者, 學有甚麼幫助,簡單來說,要對自己 學長建議從現在開始規劃之後的修課 的系有深入的了解,這點很重要。」 方向,特別是下學期的課表已經公布 本系近年來極力推廣「3+2 五年修

了,學弟妹已經可以開始思考怎麼排

讀計畫」相信很多學弟妹還不太了解這

課了。

個制度,我們特別訪問到申請通過 3+2

10


不論大學畢業後決定升學或是投

以上是這次的專訪,希望學長姐們的

入職場,相信在東台灣的求學生涯會

經驗可以幫助到學弟妹們。

是每位東華人心中最難忘的四年,在

特別感謝 豐沛教學資源與充滿人文學風的校園 環境薰陶之下,也孕育出每一位東華

華文四 郭汶伶

人蘊含學術素養的思辨內涵,相信未

(高中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 士班&高中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

來不論選擇什麼樣的道路,這樣的自

國文化研究所)

信會伴隨著我們一路前進,在職場或

華文四 梁雅婷

學術界繼續綻放光芒。

(高中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碩士班 &高中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華文四 賴逸軒 (高中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班 文學暨文化研究組)

11


另眼看華文系 *交換生在華文系專題採訪* 文/張良

著東華大學國際化的腳步,

的鄧成兵,以及大連民族學院的譚清

以及兩岸交流日趨頻繁,校

(以性氏比劃排序),在這個學期中,

園中的交換生人數連年增加,顯示著

他們都選修了華文系的課程,因此請

多元文化的校園結構已然成型。而在

他們以這學期的交換心得分享一下他

華文系中,更是年年有數位大陸學生

們對華文系的看法。

在此學習交流,而跨系修課的學生也 

選擇與機遇---來到華文系的原因

不在少數。 楊:因為學校的安排,所以我的 每當你在華文系的課堂上課聽講 交換系所是中文系。然而在台灣所擁 時,你是否曾留心發覺,這些默默伴 有的朋友中,來自於華文系的同學占 隨在你我身旁的交換生朋友?你是否 絕大多數。由於上學期貴系有同學來 曾放下心防,上前與他漫談,進行文 復旦大學中文系進行交流,成為我得 化上的交流與切磋?在本期的交換生 同班同學,從此與華文系結下緣分。 專訪中,將帶大家突破文化上的隔 也由於那位同學,我對貴系有了初步 閡,了解這群與我們一同在課堂中學 的認識,因此想體驗一下不同於傳統 習的交換生們的想法,在他們眼中, 中文系的學習經驗。 所映照出來的華文係究竟為何。我們 訪問了復旦大學的楊立婷、四川大學

12


鄧:因為華文系和中文系在課程

設置上有比較大的關聯,而且在大陸

持續聚焦---對系上課程與老師的 想法

的觀念裡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關於 楊:這學期我在華文系上所修讀 「華文」一詞卻相對較為陌生,因此 的課程是黃宗潔老師的「華文文學史 很好奇華文系所學習的課程內容與中 暨基礎閱讀(五)當代」和它的基礎 文系所學是否存在的某些概念上的差 閱讀課程。課程的配套設置和每週小 異,所以在這股好奇心的驅使下,我 考的模式都讓我倍感新鮮,當然也有 選擇了幾門華文系的課程來學習,想 一些緊張感和小壓力。每週固定的必 看看是否能在這次交換的過程中,獲 讀篇目和隨之而來的隨堂考試,讓應 得不同於以往的學習體驗。 有的文學閱讀量有了充分的保障。此 譚:因為我在原來學校就讀的是

外,在課堂中主要進行文學史的講

漢語言文學專業,類似于東華大學的

解,宗潔老師會透過相關文本進行問

中國語文學系和華文文學系的綜合。

題的探討與論述,教學內容與方式深

一開始聽到“華文”的時候一點都不

入淺出。在過去於復旦學習文學史的

瞭解,是到後來看了你們的課程表才

經驗中,從來沒有一個老師會讓我在

明白中文系偏向於古典類,華文系偏

一個學期中讀這麼多的小說文本,這

向於現當代並且創作比較多。而我對

中扎實的閱讀累積與不同於以往的學

華文系所開的課程和所學的東西是比

習模是真不得不說令我收穫頗豐。

較感興趣的,所以選擇了華文系。 13


鄧:這學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

需要幫助,然後告訴了我該怎麼走(真

門課是游宗蓉老師的「華文文學史暨

的很感動)。

基礎閱讀(二)隋唐五代兩宋」這門

第二,我也不知道後來怎麼就那

課程,以及附加的基礎閱讀。這門課

麼巧的選的兩門課都是魏貽君老師

和以往在川大學習文學史的經驗有很

的,一個「新聞採訪與寫作」 ,另一個

大的不同,尤其是基礎閱讀方面,必

是「文學藝術與思潮」 。兩門課我都很

須要花大量的時間去閱讀內容龐大的

喜歡,但是要是選擇一個的話還是新

詩詞文本,還好這些考試的內容很多

聞採訪與寫作。其實臺灣的上課方式

都是之前已經學過了,所以還撐得下

和大陸是不太一樣的,臺灣大多數課

去。而宗蓉老師的教學方式也是很好

都是小班教學,老師可以和每一個同

的,她不單單只介紹作家與作品,還

學有交流,魏貽君老師他沒有大陸老

會透過格律的講解使我們對作家作品

師那種嚴肅的面孔,更像是朋友。另

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宗蓉老師也

外魏貽君老師會認真的改我上交的每

經常關心我們學習的狀況,讀得好不

一份作業,用紅筆標注,還會一對一

好阿之類的,所以我覺得她是一位不

給我講解,這在大陸的大學課堂裏基

錯的老師。

本是見不到的,這種對負責的態度我 再次被感動。

譚:首先,當我第一天到華文系 第三,很喜歡臺灣課堂更多的是 報導時,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走,魏 實踐與創新,在大陸大多老師會直接 貽君老師看見我主動過來問我是不是

14


給我們結果,沒有了自己討論分析的

時候,會有人在旁邊指引你,而當你

過程。新聞採訪與寫作這門課,讓我

年級漸長經歷增多的時候,便將這份

寫了數不清的新聞稿,採訪了數不清

關心傳遞下去。

的人,我覺得我慢慢地學會了如何去 鄧:這裡課堂上的情境十分活 和陌生人溝通交流,學會了如何組織 絡,老師與同學經常交流互動,我覺 語言,學會了怎樣提煉出自己要的資 得這是十分難得可貴的。還有台灣的 訊,學會了另一種思考與學習的方式。 同學們也十分友善,當我在學習上有 第四,慢慢的從不同方面瞭解到魏貽

甚麼困難,例如對於考試範圍的不了

君老師的一些故事,我只能說真的是

解之類,他們都會很熱情得幫助我,

深深地敬佩他,謝謝讓我來東華的時

解釋得很詳細,這讓我很感動,覺得

候可以遇見魏貽君老師,讓我學到的

這裡的學習環境很有愛。而且我覺得

學到的遠遠比我想像的多。

這裡學習的氛圍十分足夠,周遭的同 學們對於考試相當重視,這是其中最

意外的驚喜---在華文系上最難忘 令我難忘的。 的事 譚:臺灣的同學真的很熱情很熱 楊:我非常羡慕東華大學的直屬 情,我來臺灣遇到的所有問題你們都

制度,學長姐認領學弟妹進而組成家 可以很耐心很認真的幫我解決,還會 庭,共同度過大學生活。學生間的互 主動像我介紹臺灣好吃好玩的,讓我 相幫助交流,在你迷茫不知道方向的

15


在臺灣的每一天都過的超級棒,心裏

要求,會讓人在辛苦中獲得些許的成

面一直很溫暖。

就感,對交換的短時性來說,會留下 深刻的記憶,因此有機會能在短短半

臺灣的你們大多數時候會以討論 年內收到學習的成效。 的方式增加自己的知識,你們的學習 能力、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實踐創新能

鄧:當然推薦啦,但我會根據他

力也很值得我去學習。

們對於文學的愛好與方向,看他們比 較喜歡古代文學、現代文學,還是詩

另外,還讓我比較羡慕的就是在 詞歌賦或新詩與小說,來推薦他們選 你們課堂學習中,沒有所謂的好學生 擇東華大學的中文系或華文系。不過 壞學生的標準,你們尊重每個人的價 總歸來講,我還是更傾向於建議他們 值觀和生活方式,給予你們最大的自 雖然得在這兩個系中選擇其中一個交 由度,讓你們學會怎樣學習,怎樣去 換,仍可以選修另一個系所開設的課 活出最好的自己。 程,不侷限於某種文學型態的學習, 

薪火傳承---對華文系的引薦

廣泛涉獵。

楊:經過這學期的交換經驗,我

譚:必須推薦啊~雖然平時每堂課

會向我們學校的同學推薦去華文系交

都要有書摘有作業有小考,可能對在

換。在實地體驗過華文系的課程後,

大陸平時學習一直很輕鬆的我們會有

我覺得華文系較為嚴格的課程設置和

一點點壓力,但是,絕對是值得!看

16


看上面說了那麼多好,就知道很值

清: 「很謝謝華文系,不管是

得,在華文系能學到的東西真的很

課程還是老師還是同學,真的很愛你

多,再加上可愛的華文系老師,溫暖

們,這次臺灣交換之行讓我在你們身

人心的華文系同學,還有什麼理由不

上所看到的、瞭解到的都讓我受益匪

推薦呢?!

淺,我在方方面面都學習和成長了, 讓我有了不一樣的體驗,看到了不一

感謝這幾位交換生朋友願意分享 樣的風景,我也更清楚的知道了以後 自己對華文系的觀點,讓我們了解從 的路要怎麼去走。在臺灣東華華文系 不同的視角,了解到他們對於華文系 的這些日子將是我擁有的一段在青春 的看法。以下是他們給與華文系的一 無法忘懷的美好回憶。最後,你們以 句話,期望往後在學習與發展上,仍 前瞭解的大陸和在我們身上瞭解的大 能相互砥礪前進。 陸也只是一部分,你們有機會我希望 楊立婷: 「謝謝你,讓我擁有了一 段深刻的記憶,在我半學期的交換之

你們也能來大陸感受一下不一樣的風 景。」

中留下沉澱。」

鄧成兵: 「華文文學是一個新穎的 概念,可是如果我們要把這個理念打 響的話,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 走。」

17


特別感謝:

楊立婷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漢語言專業二年級 東華中文系交換

鄧成兵 四川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基地班三年級 東華中文系交換

大連民族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漢語言文學專業二年級 東華華文系交換

18


華文文學講座 生活在他方 ─ 黎紫書生平自述側記 記錄/鄭育慧 謝承均

 兒時怡保

坐在最旁邊、靠窗的同學便火速逃離

黎紫書出生在怡保,自述這是個

了,洩漏了習題而闖下大禍,但當老

多年以來沒有什麼發展、相對落後的

師訓話時,她總是保持沉默,呆呆地

小鎮,而自己的家庭因為父親的關係

凝視老師罵人的樣子,事情便也不了

顯得複雜,媽媽是爸爸三個妻子中的

了之。

第二個老婆,英俊的父親則正如她的

事後回憶,她不語的反應學自當

小說《告別的年代》中的男主角,多

時最交心的朋友身上,他是個總被人

數時候都在吉隆坡和大老婆生活,因

欺負的智能障礙者,犯錯時只呆呆地

此家裡的經濟十分拮据,從小就遇見

看著老師,老師便也無話可說。富涵

許多人討債、收水電費,但因為媽媽

同理心的黎紫書曾多次想幫助這個同

不懂馬來語,是個文盲,只能裝作沒

學卻又不知能怎麼辦,只好在中午

人在家,將兒女帶進屋中躲藏,這樣

時,將零用錢分給他一半,請他去買

的環境將黎紫書塑造成較內向、最怕

零食,兩人再一同坐在噴水池邊默默

和人談話的小孩。

地吃,直到有次,那朋友突然從口袋

有次在走廊上遇見一個老師交給

裡拿出自己的錢去買零食回來與她分

她一疊考卷,請她轉帶給別班的老師

享,隔日就沒再回學校上課了,直到

供下一堂課測驗,但因為害怕和老師

現在,黎紫書仍然認定那位很少談話

們說話,黎紫書邊發抖邊將考卷丟給

的他,就是自己當時最交心的朋友。 19


 記者與夢的萌芽

現現實好像沒有想像中的艱難,因此

從小自認是個沒夢想、只想快找

立下志願要參加台灣的文學獎,想看

個人嫁的黎紫書,高中畢業後曾在鞋

看自己的能力到底在哪,隔年再奪得

店打工、在小吃店洗碗,之後又充當

聯合報文學獎小說組首獎,正因出其

臨時教師,總是和學生玩在一起,直

不意,黎紫書發覺人生其實有很多的

到有天在報紙上看見記者的工作,應

可能,只要願意去嘗試,開始敢去思

徵後便十分順利地立刻被錄取了。她

考「我想成為怎樣的人?我可以走得

始終內向、沒想過自己可以成為記

多遠?」 ,也因此下定決心走出較封閉

者,此時她確定自己是真心想要這份

的小鎮,立志寫出更偉大的作品。

工作,卻為了保有它,隔天上班立刻

 第一次出走 變成活潑外向的人,下班再恢復自己 不久後,她自動向上司申請離開 的寧靜人格。 怡保的小辦事處,獨自調往到吉隆坡 她說,當上記者後也沒有想過還 總社,開始獨立自主的生活,甚至瞞 可以再做些什麼,直到有天看見《星 著家人們前往東帝汶採訪當地沸騰的 洲日報》舉辦的花蹤文學獎徵稿,便 排華事件。 寫了非常多篇文章,抱著漁翁撒網、 黎紫書原本認為記者可以讓身邊 姑且一試的心態參加,原本只要看黃 的人走得更遠,也讓自己的見識增 錦樹、李天寶的作品便十分滿足的黎 廣,但在報館工作多年後,她卻發現 紫書,卻意外獲得小說組的冠軍,發 社會情況和政治問題總是不斷地在重 20


複那些沒有被解決的問題,只是換個

朋友一句: 「你這個人,就是那種被關

形式發生在不同人身上,況且馬來西

在島上(政治犯)也沒有問題的人。」

亞的政府並不是那麼民主,報導總有

這半年儘管令人愜意流連,黎紫

政治的限制,因此辭職了。

書卻也明白若持續這樣的生活,只會

為了躲避朋友和家人追問辭職的

回復既往的自閉、未來更難進入社

理由,有次朋友問要不要搬到他在山

會,因此決心離開小木屋。

上的大豪宅一起生活,黎紫書卻看中

 她方生活 大豪宅花園的一角,有間雅緻的小木 接下來的兩年半到了北京生活, 屋,朋友說從來沒有人敢在那住過任 在前往北京前,曾有段時間流連中國 何一個晚上,那裡離豪宅遠,晚上又 網站瀏覽,在博客上發表一系列〈曾 幽暗、屋裡迴盪山中奇怪的聲音,但 經以為我是中國人〉,引發激烈筆戰, 黎紫書卻只回「我根本就不怕動物, 因此她的聲名早在中國潛行發展,對 我怕人而已呀!」獨自在那間小木屋 後來《告別的年代》在大陸出版貢獻 住了半年,尤其喜歡有陽光照射進來 很大。 的浴室,十分享受,完全不想下山, 到了中國後,體會到了即使同樣 不久朋友搬回城市,留下豪宅裡的一 是華人,文化仍時常有衝突,在密集 個女傭和小木屋裡的她,每當朋友上 的都市中看見了人民的焦躁與冷漠, 山查看她們是否還活著,黎紫書甚至 在街上目睹毆打事件,卻沒有人出手 鎖起門來不願朋友來打擾,因此換來 相救,唯一能做的只有幫他撿起他掉 21


落的眼鏡;離開北京的前一天,黎紫

過一面的老闆娘看了她一眼後卻說

書將鞋盒暫時放在「偉大的音樂家鄰

「你啊,是老主顧了,就算你老價錢

居」的鞋櫃上,卻被粗魯且大力斥責,

吧!」另外,當時黎紫書在 QQ 上被視

認為他將垃圾丟在別人家,使黎紫書

為神一般地尊敬,有次需要人幫忙收

對「藝術家的修養」幻象破滅。

貨寄貨,一位小女生主動答應,但後

每個中國的朋友都對她說: 「你在

來發現那女孩需要走很遠的路才有地

這裡不要相信任何人,要把每個遇到

方寄貨,寄貨時還用前男友家傳的木

的人當成是壞人,在交往的過程中再

盒包裝,讓黎紫書莫名感動,直到離

證實他是不是壞人」但有趣的是,這

開中國仍覺得溫暖。

些互不信任的人們卻都十分信任黎紫

「往前再跨出一步,就會發現自己還能 書,只因「你不是中國人」 ,讓黎紫書

做到更多沒想過的事。」 懷疑他們是不是在那環境裡實在找不 到人信任,所以只好將所有關愛投注

在中國兩年半,偶然發現英國福

到她身上尋求依偎?

利機構要在中國設點,需要一位有傳

但兩年半的生活,仍然在中國找

播相關工作經驗的翻譯,黎紫書立刻

到人情的溫暖,例如有個冬夜搭末班

寫了一封信應徵,被錄取後開始在各

車從北京前往天津,在北京車站旁的

國體驗生活,首先到英國兩年,內斂

小攤販買了一杯熱飲,一年後,同樣

的英國人卻不太會跟他人說心事,因

冬夜再次買已漲價的相同熱飲,只見

此讓黎紫書有更多時間書寫在中國的 22


故事;在德國則經常與嚴謹又十分坦

小說,更難的是還要把身為東方人的

率的房東吵架,看清了文化差異,體

自己放進書寫中,有時卻又懷疑為何

會到文化的隔閡更難以跨越。

要把自己放進去?但若用中文寫了一

之後因為父親離世而回到怡保,

本完全記述德國人和德國的小說,讀

但想跑的衝動仍沒停下,因此前往有

者會如何解讀一個中國作家寫的德國

遠親在的加拿大,途中五天四夜的火

人?為何不直接讀德國作家筆下的德

車上,和一對老婆婆聊天,得知他們

國?

是一輩子沒有離開過加拿大的姊妹,

儘管問題仍然還沒有確切的答

想要嘗試不同的生活,讓黎紫書立

案,但她說,辭職後七八年走過的路

志,儘管老了還是要勇於嘗試新事物。

和得到的經驗,就跟這些思考一樣, 都是在馬來西亞待一輩子也得不到

 外語書寫的思考 的,因此十分寶貴,也認為人不要自 幾年的旅程,儘管提供許多寫作 我設限,必須不斷地向前伸出觸角, 題材,卻因在記憶中,這些人物都說 才會有更多可能。 著不同的語言,寫作時總像在寫翻譯

23


華文週 *詩擊賽側記*

記錄/楊郁琳 曾晴琦

手以各種各樣的表現風格(詩、和歌、

朗誦詩擊手交互朗讀各自的作品,比

俳句、川柳、作詞、散文、論述、日

看誰能傳遞更多訊息給觀眾,而觀眾

記、童話、漫畫等) 、進一步雕琢過的

代表就是評審,為這場「語言的格鬥

朗誦方法(吟詩、戲劇、舞蹈、嘻哈、

技」判定勝負。「詩擊賽」,是將自己

繞舌等各類方法交織進行)來將語言

的語言發聲的表演場。

聲象化;此外更有前所未見的表現風

謂「詩擊賽」?它就像是在拳

到目前為止在擂台上的朗誦競技

擊擂台上進行的比賽,由兩位

格的方法進行競技的朗誦手。「詩擊 音響詩人楠勝則在 1997 年 10 月 賽」可說是呈現了超異種格鬥競技的 發起日本朗誦技擊協會,開立「詩擊 面貌。但是,無論用怎麼樣的表現方 賽」由兩位朗誦詩擊手交互進行十回 法,最終追求的還是所謂的詩意。 合的朗誦賽的先例。

24


而東華的「詩擊賽」可追溯自 2003

學弟妹開始做這些事情。到了隔年的

年,約十年前。賽制是採兩階段競賽,

端午節,也就是五月底的時候,那時

朗誦結束後由觀眾會直接評分(最低

候就舉辦第一次詩擊賽。第一次的狀

一分,最高五分) ,累積分數至第二階

況還不錯,雖然大家對唸詩的方式跟

段,第二階段自選詩,參賽者自由表

後面的發展還顯得比較保守,不過第

現。第一階段每組兩人PK,唸誦過

一次參加的人還蠻多的,除了中文系

程中另一人或觀眾可以干擾、複誦、

的,還有系外的人來看。可惜的是,

和音、對話、表演,而這些會被觀眾

除了第一次的人數較多以外,後來愈

列入評分標準。過程中也歡迎觀眾亂

來愈少的人願意參加,這次是比較難

入,只要不會讓參賽者感到不受尊

得的狀況,是較陰陽調合的狀態,我

重。第二階段個人朗誦,不限朗讀作

們過去是陽盛陰衰,沒有女生想踏進

品、表現方式。

我們這個念詩的團體。」

開代元老之一的陳大中學長在開

在大家的笑聲中,他將麥克風遞

場時表示: 「那時東華大學尚未與花師

給了另一位沈嘉悅學長,沈嘉悅學長

合併,所以還未有華文系或中文系的

感慨地說道,現在他們已經算是老人

區別,它 2003 就開始了,之所以會有

了,畢業很久的他們,很高興也很開

詩擊賽的產生,是因為系上老師,子

心可以回到這裡,同時他也勉勵地告

漢老師希望能有一個常駐的、讀詩的

訴來參加詩擊賽的學弟妹們,不要太

團體、聚會,我就跟我的同學找一些

執著於文本本身。文本並不是一個神

25


聖無可侵犯的存在,它只是一個參考

詩擊賽不是演講比賽、朗誦比賽

素材,是可以去改變去超越,並不需

的那種念法,參賽者的即興演出及觀

要完全遷就於文本內容。

眾的亂入讓詩擊賽不同於其他嚴肅的

對於唸詩,大多數的人還是有許

學術交流,更像是詩的同好交流,用

多的刻板印象,許多人總認為唸詩就

自己的語言來向別人表達自己所理解

是要像演講或朗讀那樣,遵循著文

的詩的世界,每一首詩的世界,在每

本。詩擊賽創辦的理念中,其實就是

個人的眼中都不同,觸發自己的、感

希望打破這樣的既定印象,藉由參賽

動自己的也有所不同,也正因為如

者和參賽者,參賽者和觀眾的互動與

此,當你念出屬於你心中的詩的世界

亂入中,相互交流自己對詩的詮釋與

時,它已經不同於你手中的這個文本

看法。不論怎樣的詩都可以掺入自己

了。

對生活的感受與體會,既然如此,並 不需要那麼在意詩它原本是長什麼樣 子,作為一個詩的再詮釋的表演的 人,一定會有屬於自己的念法。

26


發行人:須文蔚 主編:張良 執行編輯:李中嚴、張良、楊郁琳、曾晴琦、謝承均、 鄭育如、莫文婷 美術編輯:謝承均、莫文婷 特別感謝:張梅芳老師 2014 年 5 月出版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