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萊文訊》第25期2018年5月號

Page 1


目錄 駐校作家張系國

2

微、醺、魔、幻──湖畔三樓新空間:樓上-Lâu-tíng

4

文字的光和影——小說系列改編

6

超越時空的說書人——自媒體 Youtuber

9

詩專欄

42

任明信:澤下之雷

47

文學與音樂

58

華文大事記

61

1


駐校作家張系國

文/林姿旻 張系國先生現任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1975 年的長篇作品《棋王》在當時 獲得廣大迴響,並改編電影,以科幻小說聞名的他同時也是計算機和電腦專家, 涉及領域廣泛,除了作品創作外,也主編了一本《當代科幻小說選》,首開台灣 科幻小說的先例,因此在相關論文中也是被引用的熱門常客之一。 一次次重新訴說故事 張系國教授抽空了一週左右的時間來東華大學演講,頗具知名度的他也在短 短幾天內排滿 4 場演講,密集度雖高,內容卻完全不失趣味和豐富。 3 月 6 日在東華大學進行了第一場演講—張系國的小說創作理論,主要闡述 關於自己小說創作歷程和一些基礎理論。 在演講中教授這麼說:「常有讀者問我,也常有評論家問我,為什麼寫作方 向從早期的寫實小說變為後期的科幻小說,更常有讀者問我,為什麼不再寫些大 家愛看的小說?(什麼是大家愛看的小說?) 對各種問題我其實只有一個答覆:「小說家是說故事的人,而我只會說一個 故事,一輩子就是反反覆覆重新訴說這個故事。你看上去是寫實小說也好、科幻 小說也好,我都是在一次次重新訴說這個故事。每次覺得沒說好,覺得不滿意, 就換個方法再說一次。」

2


尋找奇幻 而校內第二場演講則是張系國的科幻小說工作坊—如何尋找「奇幻因素」, 活動時間有兩小時,但教授只花了半小時演講,簡潔有力的說明了改變觀點、除 掉標籤和徹底的異化這三個要素,剩餘時間則是讓台下同學進行實際創作,大大 的螢幕上是木乃伊、總統選舉、英雄塚三個不同的題材,除了讓學生在台下現場 進行創作,對於創作過程陷入瓶頸的學生也會提出建議和方向,並在最後留了時 間讓學生分享當場創作的內容和心得。 經邀請之後,教授也接受了東華榮譽校務顧問一職,他無窮的創造力以及開 闊的國際觀,作為東華大學跨領域教學的典範,相信在未來也能帶來一定程度的 良性影響。 著名作品介紹:《棋王》 這本書榮獲世界百強第 79 名的榮譽,以一天才兒童的奇幻遭遇為經,以七 零年代經濟剛起飛的臺北為緯,深入描寫想像世界的幽玄和現實社會的波譎,人 生百態,淋漓盡致。故事表面寫一名天才兒童的故事,內裡卻是刻劃了人類的拜 金主義、社會的崎嶇心理。神童擁有預知未來的神力,而人們樂於把他當成搖錢 樹, 「有了錢,就有自由」 ,對於金錢的追求埋沒了道德觀,失去神力後聚集在神 童周圍的眾人立刻便四散,也正凸顯了人類的貪婪和自私。 誰都想不勞而獲,但成敗得失,最終還是得依靠自己,就像神童在小說中不 止一次提到「我自己會下」,並在最後獲得勝利是一樣的道理。

3


微、醺、魔、幻──湖畔三樓新空間: 樓上-Lâu-tíng 文/潘文真 略帶環境音的喧囂、無聲的靜謐,你對舒適空間的想像是什麼?走入湖畔三 樓,這是一個剛落成的新空間。店內不定時舉辦公民議題相關講座,範圍從勞權、 核能到綠色能源不等,過去也曾在東華大學前任校長吳茂昆擔任教育部長後舉辦 「我對於吳茂昆擔任教育部長的期待」座談。

聲光與酒水 空間裡有不少座位,一走進去便可看見吧台,角落處更有舒適的沙發椅。店 內販售正當冰,光是口味就有百香果、嘉寶果、烏梅等八種口味可選擇,輕食則 提供熱壓土司及鬆餅,另有販賣咖啡及酒水。作為校內罕見販賣多種酒的地方, 自然吸引了不少人來利用中午或晚上時間前來小酌。樓上引入禾餘麥酒,這次造 訪時月光麥酒已銷售一空,剩下只有白玉麥酒。 選了角落的沙發區,微醺的燈光渲染下,吧台和散落幾區的人們各自圍成一 個不被打擾的世界。耳邊傳來節奏輕快的饒舌、J-POP 和流行西洋曲風,偶爾有 幾首中文歌曲。整體氣氛適合趕報告和與人談話。 正當冰的嘉寶果酸甜交雜,也是獨特口味。嘉寶果別稱樹葡萄,也許有人無 法接受它漸變的口感,卻是相當難忘的滋味。鬆餅淋上巧克力醬,嚐起來能感受 到外皮的酥脆。

4


隱蔽之地 樓上有意打造一個讓人放鬆的魔幻空間,像是抹去了正常時間的行走。你幾 乎不大容易在這裡遇到熟人,除非他與你一同來到樓上,或他曾經來過。這大概 也是讓這裡成為隱蔽之地的關鍵之一。暫緩腳步,來樓上吧。休息也好,耍廢也 好,或是認真趕報告,和一群人體驗思想碰撞,在東華畢竟難得有如此地方,能 讓渴望夜談的人找到去處。

5


文字的光和影

小說系列改編 文/石卓勳

從黑白到彩色的時代,文字總會出現在電影中,或明或暗。電影再創造文字 的樣貌,甚至為作品的面容重新定型。影像對文學的塑造在小說系列作品最為明 顯。它握着光和影剖開紋理,注入更多的顏料,削去段和段、章與章間的骨骼。

1.鬼店(The Shinning) 鬼店(The shinning)於 1980 年發行, 由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拍攝。鬼店由著 名小說家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改編。

鬼店的神秘力量 〈鬼店〉原是史蒂芬·金小說世界的一部 分,連接着《黑塔》小說系列。原著主角 傑克·托倫斯(Jack Torrance)和電影主 角最大不同之處是,作者史蒂芬投射自己 的人生到角色中。史蒂芬把酗酒的經歷融 入主角,以角色在〈鬼店〉和神秘力量間 的掙扎,道出自身面對酒精的痛苦。酒精 帶來的憤怒使傑克失去甚至殘害家庭,鬼 店的神秘力量只是把失控的情緒放大。幻 覺、鬼魂和所有恐怖都只不過是一小部分,所有的真實的傷害都是由醉酒傑克所 造成的。史蒂芬利用他的恐怖小說世界,強化他面對酗酒時的恐懼。小說《鬼店》 的可怕並非來自外力,而是從人心而來的。

專屬訂製的恐怖飯店 導演史丹利的改造卻明顯地走另一取態。酗酒的事實被隱藏下來,以電影的佈景、 色彩和音效去演繹那種精神上的恐怖。觀眾在重新體驗〈鬼店〉時,被畫面層層 圍困的侷促感、被豔麗的深紅壓住呼吸、被持續地刺入耳蝸的鋸聲拉緊神經的每 一吋。從影像世界我們得到小說〈鬼店〉的顏色、聲音和觸感。使小說重新被定 型的還有傑克‧尼克遜。演員對小說的重構是最直接的。傑克精神上的瘋狂在小 說裏是最重要的,它為所有事物注入傑克式的恐怖。它是鬼店的燈光、鬼店的牆

6


壁和鬼店每一平方內的空氣。與其說鬼店控制了傑克,不如說鬼店根據傑克的瘋 狂訂造了只屬於他的恐怖飯店。傑克·尼克遜的表情和聲調就為小說內瘋狂帶來 不同的表情。

2.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 年上映,導演強納森·德米改編湯 瑪斯·哈里斯的同名作品。小說《沉默的 羔羊》原於《人魔》系列中第二部小說, 主要講述新進探員克麗絲·史達琳如何 在漢尼拔·萊克特的指導下,追緝剝皮殺 人狂詹姆·甘。

矛盾的綜合 《人魔》小說系列和電影沉默的羔羊有着 不可彌補的差距。食人魔漢尼拔·萊克特 在小說系列中是完整且有着不可言的魅 力。完整的人物原形令電影處於一個無可 插手的地步。漢尼拔·萊克特在前兩部小 說《紅龍》和《沉默的羔羊》中,就已建立極富戲劇性的元素。對人的心理、精 神狀態的掌控和完美理解,如同他在用餐時把人腦一吋一吋剖下來。對社會禮儀 有着偏執狂的要求,但同時完全反社會地把人視為食物。他矛盾地綜合人類最為 高尚和最為低下的慾望,食慾與求知慾。文字上的漢尼拔·萊克特已擁有骨架和 肉體,為往後不斷的改編電影和電視劇定位。

精準的笑容 面對有血有肉的漢尼拔·萊克特,電影沉默的羔羊為角色帶來一個恰如其分的笑 容,一個混雜享受、冷酷、高貴和紀律的笑容。如若特別留意安東尼·霍普金斯 的演出,他比小說版的漢尼拔·萊克特多出一個只有影像才能表現的笑容。安東 尼·霍普金斯不論在殺人和會客,笑容從一不變,不露齒而拉動面頰的肌肉,不 多不少地向上的唇角。從這個準確的笑容,它使影像版的漢尼拔·萊克特走向小 說般完整,它透露着漢尼拔·萊克特的所有特性。特別可和邁茲·米克森演出的

7


版本相比,安東尼·霍普金斯的人魔形象總是更貼近小說一點,顯得更具魔性和 人性。

3.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 第三部是 2001 至 2003 年的魔戒電影三部 曲,改編著名古典奇幻作家約翰·羅納 德·魯埃爾·托爾金(J·R·R·托爾金) 的作品。 來到第三部電影,魔戒轉到另一道路。史 詩式小說或大世界觀作品和影像是一個天 生的搭配,影像拉起文字裏的空間和時間 到三維、四維的層面。文字的線性、跳躍、 扭曲及其他各種形態被剪接技術再現。

史詩的再現 電影魔戒三部曲極盡其事地把字山字海實 體化,除了是動畫和特效技術應用,更是 把人和人的關係拉成巨網。這才是史詩式 小說在銀幕上最巨大之處,一張包含整個世界的人物網捕捉住觀眾的想像。一開 始提及,重塑文本是史詩式小說和影像間最常出現的現象。電影極為具像地把概 念轉換成現實,令往後的觀眾幾乎把 J·R·R·托爾金的《魔戒》和電影版劃上 等號。但 J·R·R·托爾金的《魔戒》只是他的宇宙中的一小部分,中土世界有 着更深遠的時空,從創世到盛世回歸到毀滅,它在我們的文字底下創造不曾出現 文字、音樂、歴史甚至宗教。J·R·R·托爾金試圖以各種文體,令中土世界有 其獨立完整性。

現實的限制 魔戒電影三部曲在影像作品中,仍然是出色和宏大的。它的電影配樂主導着整套 電影,以致觀眾聽到電影配樂就再次飛往位於某時空平面的中土大陸,哈比人、 倭人、精靈和巫師的身影隨之而來。但可惜的是電影受資源、人力所限而只能實 現這世界的一部分,它歴史中的一個片段。J·R·R·托爾金的奇幻仍有一部分 留在他的書頁間。

8


文/潘宜枚、張簡麗雯 多媒體的時代來臨,全球進入行動影音世代 人們只要一機在手就能隨時隨地自主選擇想看的影音內容 在作品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創作者必須掌握如何抓住觀眾眼球

引發共鳴——

台灣人每天滑手機 台灣人平均每天花

205

的時間是看電視的

2倍

分鐘滑手機

99

71% 習慣在手機上看影音


資策會在 2016 年針對 2400 位台灣 12 歲以上的智慧型手機用戶調查, 顯示近年來民眾的收視習慣不僅由電視轉為電腦,更反映到了手機身上, 而這些影音不只有娛樂性質,更可以發展出傳達知識和教育的性質。

以下介紹三位知識型 youtuber 是如何將文學帶入影音媒體中——

10 10


Youtuber 們如何做書評?

讀書

決定是否有推薦的價值

構思影片呈現方式

拍片

若有

事先釐清書的綱要與意涵

編輯影片(剪輯)

上傳至 Youtube

(製作動畫豐富內容)

構思影片呈現方式: 包括需要加上什麼動畫、插畫做更清楚的解釋,以及斟酌讀後感、延伸思考這些較 主觀的書評含量。可能有推薦作品的誠意,也可能批評、否認文中某些觀念和做法 (可能因作者非台灣人,論點不適合台灣社會) 前面的綱要大意偏向於理性的「述」,而讀後感偏向於「感悟」, 既主觀又感性,小心不可過於偏離主題,以免曲解原意。

11 11


囧星人 訂閱人數:490,787

一、翹鬍子的囧星球世界 1986 年生於臺灣臺北市, 畢業於中國上海東華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理工學院。 曾是藝術設計本科的前網站工程師, 擔任過遊戲基地 Gamebase 採訪編輯、 尖端出版集團產品營運主任、茂為數位科技前端工程師。

二、投身於知識型創作者的動機 因為喜歡分享,囧星人自 2005 年開始經營部落格, 分享她每天看到的新奇內容,後來陸續也開始發表了影評等等。 2013 年囧星人決定用影音分享她的評論,也才開始經營了 Youtube 頻道, 直到 2016 年,囧星人才真正把工作辭掉,成為了全職的 YouTuber。

「人類因多元而美麗,不然我們和機械有什麼分別?」

12

12


三、挑選愛書縱身躍入吧! (1)讓沉重的愛得到喘息《好想殺死父母》 作者:石藏文信 半數以上的殺人案發生在家人之間, 作者以醫生的角度分享他所聽到的患者們的故事, 分析造成患者如此痛苦的原因

疲於父母症候群 簡單的「血緣」兩字 卻是另類的暴力

親子關係

長期照護 社會老齡化 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重大課題 在強調「孝道」的東方社會 該課題衍生的負面影響格外嚴重

有毒母親

有毒父親

以愛為名的過強控制慾

絕對的威權式教育

情緒勒索

對家人冷漠 對妻小言語或態度上的精神虐待 外遇

13 13


全書要旨: 人們的生活日漸豐足,家人間的糾紛卻越來越多, 正因關係越親密就越容易發生摩擦。 而親子的問題格外難解,每個人都有親子關係,且是持續一輩子的, 情緒上、法律上,都無法斬斷。

疲於父母症候群 作者將現代人身處父母關係中而感到痛苦的現象稱為「疲於父母症候群」, 分為親子關係和長期照護兩方面,又在親子關係分為有毒母親和有毒父親。 有毒母親的「我都是為你好。」或有毒父親的極端放任或者極端權威, 令孩子備感壓力,某些父母把孩子視為自己的分身, 寄託希望於孩子身上來滿足自己的心願。

女性在家人關係中常常受害更深 女性比男性對感情通常較於敏感,她們善於讀取別人話語被後潛藏的感情, 會把若干的言語舉動,經過某種邏輯連結起來,進一步解釋, 有時候這個因果並不是事實,可是一旦出現相符合的地方, 就令人難以接受,「事實」就因此被斷定了。

14

14


體諒他們的出身背景 父母因為自小的教育而讓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可能他們也備受這種壓力而長大, 或者時代的壓迫讓他們保守、傳統觀念深刻, 我們可以從各方面去「體諒」父母,為什麼是這樣的樣貌, 為什麼明明愛我們,卻又如此傷害我們, 逼迫我們產生了希望父母不存在的想法。 但不要因為心裡出現這些念頭而感到內疚。 疲於父母的人往往是因為他們比自己以為的還更愛父母, 因此無法擺脫精神上的依存狀態,本身沒有意識到,所以才痛苦不堪。

體諒寬恕後,也放過自己 1

不需要去原諒父母,不和解也沒關係

在分辨是非對錯之前,坦承的看清楚,你的心靈已經千瘡百孔 必須原諒這樣的自己,多愛自己一點。 試著擺脫無論如何都想得到父母的認同,否則無所適從的狀態。 2

盡快做到「經濟獨立」,你才能「精神獨立」

和父母保持有著距離的資本, 不用切斷關係 但不讓父母過度的干涉自己。 也不再讓他們用任何情緒或物質的理由來勒索自己。 3

明確的拒絕!對他們發洩也沒有關係

強勢一些,當他們試圖超越界線去控制你的生活時, 請無情的對他們說,這是我的事情,是我要做的決定。 對他們發洩不滿,告訴他們,你才是你人生中的主人。

15 15


長期照護問題 「照顧年老的父母是孩子必盡的責任,否則就是不孝。」 即使是在年輕世代,傳統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兄弟姊妹或親戚施予的壓力,也在這個議題上火上加油, 使得照護者喪失了選擇權。 其實,當事人不必太在意環境的壓力, 把父母送到專門機構去照護,絕對不是不孝, 老人能在機構裡獲得更周全專業的照顧,子女也能重拾自由和健康, 這才是對兩代人最好的選擇。 把所有別人的想法放到一邊去,原諒自己吧!

你「希望父母不存在」的想法, 起於父母的過度干涉、控制、威權壓迫或長照壓力—— 只要是普通人總有被逼到絕境的時候。 請你們意識到這點,及時地從懸崖邊退回來, 原諒滿身瘡痍的自己,也原諒別人吧,人都是需要感同身受和互相體諒的。 希望能給所有被沉重的愛壓到幾乎無法喘息的人們,一點慰藉的出口。

16 16


延伸思考 本書作者是日本人,因此不是所有觀點都適合台灣。 為何將老人送進安養院會和不孝畫上等號? 台灣的安養院在一般人眼裡, 大多是昏黃的燈光、護理人員粗暴的對待、又髒又舊的設備, 環境之差令人難以想像如何在這個環境居住。 而環境較優良的高級養護之家,卻又因照護成本太高而讓許多家庭負擔不起。 安養院要聘請護理師、社工、廚師,還要餐點、營運的水電、稅金、建物的維護 成本,加上醫療、輔具、尿布,管灌的營養品費用極高, 只好從減少照顧人力,降低照顧品質, 種種的原因造成了養護老人的問題,人民常嚴重低估了照顧成本。 台灣的老人社會福利以及相關補助非常不足, 就算有心想要把長輩換到環境更好的安養中心 真正的頤養天年, 卻往往囿於經濟因素而沒辦法達成。 一個正在高齡化的國家,相關法規要盡快完善, 才能釋放年輕一輩的扶養壓力,否則身為子女的負擔只會愈來愈大, 且因醫療的進步,擔負重任的時間也只會愈來愈長。

長 照 支出頻率 一次性費用 長期性 看護費用 (每月)

長期性耗材費 用(每月)

壓 垮

家 庭 經 濟 最 大 風 險

支出項目

費用

特殊衛浴設備、輪椅、電動床、氣墊

4~20 萬元

家人自行照顧

工作收入損失

聘請本國看護(分日間、全天)

3~7 萬元

聘請外國看護

約 2.4 萬

社區照顧(日間照護,另有家人照護成本)

1.5~2 萬元

機構照護(護理之家、長照機構、安養院)

2~4 萬元

營養食品、成人紙尿布、寢具、衣服、交通 約 4000 元~ 費、衛生醫療用品(濕紙巾、手套…)

7000 元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17 17


「久病床前無孝子」, 子女受不了經濟壓力偷偷拔管拔點滴、 試圖餓死悶死老人的悲哀狀況在社會上不少見, 然而他們不見得是真的不愛了,而是面對自己的人生跟下一代的壓力, 扭曲了價值觀,兩邊不斷拉扯著。 由於環境髒亂的安養院, 台灣某些家庭寧可請看護或自己進行不專業又累人的照護, 亞洲文化對於家庭關係的定義和盡孝的觀念與歐美不同, 歐美有些長輩退休後竟可以開心的拿著自己的退休金, 夫妻倆一起進駐有專業人員照顧起居的老人公寓。 完善社福除了給這些子女喘息的空間,也給了長輩們一個不同的人生去處, 當安養院變得不再恐怖時,它可以是一個全新的社交環境。

18

18


(2)讓阿德勒治療你的玻璃心:

究竟 出版

經濟 新潮社

《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你真的有被討厭的勇氣嗎》岩井俊憲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向後千春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Alfred Adler 譯者:吳書榆

近年來各個書局颳起了「阿德勒旋風」,夯到不行的阿德勒系列總佔據著書架, 囧星人這部影片就介紹了其中四本作導讀,她認為這些書與虛無飄渺的心靈雞湯 勵志書有差別,說服力也足夠。

「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 阿德勒是 19 世紀奧地利的精神分析學者, 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也是第一個呼籲兩性平等 和重視女性主義的心理學者。早期阿德勒和榮格、佛洛 伊德都奠定了臨床心理學的基礎,但長久以來阿德勒的 名號一直不如另外兩位響亮。阿德勒理論一直在社會中 產生影響,如著名的「卡內基理論」有不少見解是以阿 德勒心理學作為基礎,但作為源頭的阿德勒一直鮮為人 知。

19 19


《被討厭的勇氣》是本通俗心靈勵志兼入門心理 學的書籍,充滿正能量的呼籲,教導人不該在意他 人的看法,從擁有「被討厭的勇氣」開始,減少不 必要的煩惱,繼而朝著美滿的人生邁進。採取一對 一對話的方式,讀者跟書中年輕人思考的同步率格 外重要,通過一個性格叛逆的年輕人(其扮演的角 色就等同於我們這些對人生懷有疑問的讀者) ,在五 個夜晚對長者層層遞進的質問,逐步由淺入深,穩 紮穩打的引導讀者了解阿德勒心理學的中心思想。

全書要旨: 否定心理創傷:認為心理創傷是不存在的,有些人吃苦以後,性格變

第一夜

得扭曲,把一切不勇敢、不努力都歸罪於心理創傷,找很多「不去努 力的理由」並且合理化。而有些人即使走過悲慘遭遇,反而變得越來 越積極正向,最後走向成功。阿德勒較輕忽外在事物的影軮力,認為 所有人都可以改變自己,改變對事物的看法,進而改變人生。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排除生活過的窮苦的狀況,幾乎所有

第二夜

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如果我們不在意他人的看法言語,人生可以 快樂許多。 割捨別人的課題:人自己不開心,或者讓他人不開心,都是因為去干

第三夜

涉到了不應該干涉到的事,「為什麼他討厭我?」、「我什麼都沒有做 呀。」其實誰要對你有什麼看法,都是別人的事,那是改變不了的, 不要為了滿足誰的期望而活,只需要在意自己有能力控制的東西,割 捨掉那些無謂的在意,就能減輕煩惱。

20 20


世界的中心在哪裡?完全只在乎「別人是如何看我」的這種生活方式,

第四夜

其實正是以自我為中心,只關心「我」的生活型態。所有執著於「我」 的人,要把「對自己的執著」轉成為「對別人的關心」。

認真活在「當下」:不論你怎麼度過每一個剎那,就算有人討厭你,

第五夜

只要「貢獻他人」這顆導引之星還在,就不會徬徨,做什麼都可以。 誰要是討厭你,就讓他討厭好了,只要活得自由就行。 人生的意義,只有當你徹底認真地舞動在「此時、此刻」,才會顯現 出來。只要「我」改變了,「世界」就會改變。所謂的世界,不是其 他什麼人可以改變的,而是只有「我」才能改變它。

作者認為,人的年紀越大性格越容易定型,越晚受到啟蒙就要花越多的時間去改 變想法,因此要獲得幸福就要盡早讓自己接受阿德勒心理學。

◀尼克胡哲: 「雖然我天生沒有四肢, 但我用我的心毫無保留地擁抱你們!」 第一夜的例證:心理創傷並不存在

2121


囧星人另推薦了兩本讓人加速深入理解阿德勒心理學的書,漫畫和文字混合編 排,以故事來加深理論的好理解程度,與寓言故事是相同的手法。

《你真的有被討厭的勇氣嗎》 從理論套用到實際生活,充滿各式各樣的評量表,因人而異 的結果讓讀者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 是本實用度高的書。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強化了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的這個理論, 知識性強,附上幫助理解的插圖。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是阿德勒「本人」親自寫的書,雖是學者用來傳達觀念所 寫下的講義,卻淺顯易懂,沒有充斥著專有名詞。 心理學是門科學,為了證明自己的說法,書中會有大量的 案例來支持作者的學說,擺出大量的實證,這些案例最終 都會回歸阿德勒理論,而這些理論勢必對認識自己是很有 幫助的。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自卑情結、優越情節、早 期記憶與現在的性格、夢的解析、婚姻、愛情和性等等, 能夠非常全面的認識阿德勒心理學。

22 22


啾啾鞋 訂閱人數:642,755

一、 一探啾竟 本名謝任杰,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化學系,身兼 YouTuber 和業餘譯者。 其影片以科普、書評等內容為主。 與 PressPlay 平台合作,推出付費訂閱方案,「啾啾鞋!幫你的大腦開外掛」 訂閱總金額為新台幣 12.2 萬元,都是讀者支持他而積累而成的好成果。

二、投身於知識型創作者的動機 大學時期他在網路上翻譯歐美各種有趣梗圖和影片,並創建自己的翻譯部落格。 然而,當自己的作品大受歡迎時, 他卻發覺自己的名聲似乎是全來自於他人的創作, 此外,由於網路翻譯容易被隨意轉載,加上侵害著作權的法律風險, 他決定自製內容,並嘗試各種題材的創作,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化學」, 以「科學方法解釋生活冷知識」做為主打內容。 畢業後當完兵,啾啾鞋在「就業」與「興趣」徘徊,最後,他與爸媽約定, 用一年時間全力衝刺 Youtuber 事業,目標每月能有三萬收入; 如果一年後還是不成,那就老老實實地去化工產業找工作。 他深信這一代人可以走出和上一代截然不同的一條路, 所以投身新興自媒體,希望能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大家做自己內心所向的事。

「反正就算做自己討厭的事,還是有可能會失敗, 那還不如去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吧!」

2323


三、挑選愛書縱身躍入吧! (1)Think outside the box 跳出思考框架

作者:稲垣公夫

《深思快想 : 瞬間看透事物「本質」的豐田思考術》

啾啾鞋在影片中專注討論其中的一個章節:跳出框架思考 將思考的深度提升,從現實、淺薄的思考轉向抽象、深度的思考, 並且利用抽象思考的類比來達成跳出框架、跨領域的思考方式, 進而解決問題。

章節要旨:

第一步

全盤理解現實面 理解問題的現實面,把新事物用已知事物連接起來、用熟悉的事 物去描述一個我們不熟悉的事物,也就是用類比的方式來描述一 個事物,形容一個戲劇是「現代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即是一例, 清楚快速的讓人了解不同事物有著如何的風格和形式。 而對一件事物理解的深淺之分,就取決於能用多少已知事物, 去和未知事物做連結,連結的越多理解越深,連結越少即理解越 少。

第二步

找出現實面的主要結構 將思考從現實面拉往抽象,需要鍛鍊深度思考與抽象化的能力, 將各種可能性連接在一起。

24 24


第三步

第四步

精簡出這件事物的本質

類比其他領域但本質相同的事物 找出背後有相同運作模式的東西,借用另一個領域的方法, 兩相對照後參考實踐,再套用。

關鍵是三個能力的整合:理解、抽象化、類比

25 25


(2)刻意練習 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 羅伯特‧普爾

Anders Ericsson,

Robert Pool 

大意:不管是任何領域,一定區分成兩種人,一種就是泛 泛之輩,雖然在這個領域有一定的專業程度,但是通常在 這之後就停止進步了。另一種就是所謂的「高手」,他們 通常永遠處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並且不斷的在引領這個領 域的進步。這本書教你如何從泛泛之輩變成高手,如果只 是單純看過去,那就是學到了一個新知識罷了,但是若把 書中所說拿來實際應用的話,這本書是有可能改變你的人 生的!

全書要旨: 一萬小時法則: 只要努力的練習一萬個小時,就能成為高手! 這個法則可以說成也在「一萬」 ,敗也在「一萬」 ,這的確帶給我們很大的希望, 人人相信只要單純的努力一萬個小時就能成為高手,因此這個法則被廣泛流傳。 許多人沒有了解這個法則背後更深的一層原理,也是此書的書名《刻意練習》。 我們身邊不乏那些在某個領域裡,已經花了超過一萬小時以上,卻還是業餘的人。 很多人其實在無形中都花了超過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在某件事情上,但卻還只是 個「業餘愛好者」、「泛泛之輩」,這個原因在於這樣的練習並不是這本書所說的 「刻意練習」。

26

26


天真練習法

對於技術的進步毫無意義,能夠學會一件事情,但無法成為專 家,更不用說是一名高手。常見的天真練習法像是:怎樣打籃 球才會進步?那就每天找人打啊!怎樣數學才會進步?那就 瘋狂解題目就好了啊!很多人在面臨這些困難時,第一直覺都 是靠這種天真練習法來進行突破,但結果往往是打球打半天只 有系隊等級,考試永遠低空飛過。

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的四大要素: 明確的目標、即時回饋、高度的專注、待在「學習圈」

第一要素:明確的目標 練習的過程必須以「目標」做為導向,而不是以「知識」為導向。 在成為最強的這個過程當中,自然會去獲取所需的知識,但獲取知識卻不一定能 夠幫助你成為最強。 第二要素:即時回饋 讓自己身處在高手環繞的環境,並且找一個好老師,讓自己不管做任何練習都能 得到即時的回饋,高手能夠讓自己知道哪裡不足,而老師能夠告訴你該怎麼強化 自己的優勢、補足自己的劣勢。 第三要素:高度專注 業餘愛好者和職業人員的差別就是,職業人員每天需要大量且高度專注的訓練, 而業餘愛好者就是沒有高度專注的訓練。 第四要素:待在「學習圈」 職業人員永遠都「不滿足於現狀」 ,也就是要「脫離舒適圈」 。有 時候不一定是他們本身的意願,而是因為他們處在高手環繞的環 境,所以不得不使自己進步,但是這也讓他永遠處在持續學習的 一個狀態。業餘愛好者之所以是業餘愛好者,最大的原因就是因 為他們都「安於現狀」,只有不安於現狀的人才能夠持續進步。 在舒適圈與恐懼圈當中,有一個恰到好處的「學習圈」,找到學 習圈並且待在那裡,就是持續進步的秘訣!

27 27


世界上其實沒有真正的「天才」,那只是旁觀者只看到結果之後妄下的結論, 所有的高手都是通過無數次的「刻意練習」才能成就的。 我們在任何一個領域想要成為一名高手,只要掌握正確方法就一定能達成, 只是看你願不願意「刻意練習」而已。

如何成為高手?

舒適圈 不斷修正

挑戰自己能力

讓學習區變成舒適區

能夠承受的學習區

反饋

學習區

大量重複和刻意的練習 達到熟練

28 28


閱部客 訂閱人數:161,227

一、水丰刀與有祐的閱說書 閱部客為兩人水丰刀與有祐合力經營的頻道, 致力於透過閱讀的智慧帶領大家有所思考、行動以及改變, 節目類型包含說書、知識、雜談、大學系列。 ♂【閱知識】有祐致力於知識的傳遞,其中包含著冷知識、科普的知識, 讓大家在平凡的日子中,能吸收到不平凡的資訊。 ♀【閱說書】水丰刀專注於推廣學習的樂趣,以及其他「知識」,分享生活中大 大小小碰到的難題。主要是分享一本書的精華,以有趣的方式呈現給觀眾, 讓聽者們能從中汲取到知識、與重拾學習熱枕,幫讀者挑書、大腦開發。 「年輕可以成就的事情比你想得多,同樣財富累積不是準則!」

二、投身於知識型創作者的動機 他們希望讓觀看他們影片的人能夠愛上閱讀、重拾學習的美好, 並從中汲取到知識,讓它改變你我的生活,一起翻轉生命。 「這世界上沒有標準答案,端看你想要怎樣的人生,

你對自己沒有要求,就沒有資格對這個世界要求什麼。」

29 29


三、挑選愛書縱身躍入吧! 1.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

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

作者:凱莉.麥高尼格 Kelly McGonigal 

大意:以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講義 25 堂做出發,敘述社會 現象或是大眾的心裡,以及社會既定認知的相關故事,帶 出心理學的研究分析原因以及解釋。

全書要旨: 閱部客在這本書挑幾個比較有感觸的作為分享: 第一課:成長心態與小鴨症候群 美國矽谷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孕育創業家的重要搖籃, 其中擔任培養人才重要的角色的就是位於矽谷中心的史丹佛大學, 第一課就是在談究竟史丹佛大學學生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那些學生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有「不厭惡失敗的心態」。 史丹佛大學在學生一入學就灌輸了「成長心態」這個觀念: 要發揮個人潛力,別無他法,只有親身挑戰。 眼前的困難正是自我成長的絕佳機會,即使失敗或是沒有達到目標, 都不是因為自己的無能造成的。

30 30


成長心態

研究指出,抱持「成長心態」的人能忍受困難,找出工作的意義, 長期下來比較容易成功。

定型心態

多數的史丹佛大學學生入學時都是抱持「定型心態」: 他們深信自己的能力、智力與才能都是固定不變的, 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被稱讚,當人持續接受自己比他人優秀 時,會逐漸養成脆弱的玻璃心,喪失承擔風險的意志力。 因此為了教導學生要抱持「成長心態」, 提出了「史丹佛的小鴨症候群」。

小鴨症候群包含兩種症狀,會妨礙到成長心態。 第一種是「深信所謂的成功就是以最優秀成績畢業」 第二種是「深信必須使別人認為自己從不費力追求成功」 表面上看起來泳姿相當優雅,但水面下卻是用腳拼命划水, 努力地不讓自己溺水並且向前行。 這些學生大多被訓練成只讓別人看見他們的優點,迴避失敗的想法。 當不表現自己努力吃苦的一面成為了目標,就會離成功越來越遙遠。

3131


第二課:為何拖延、忙碌反而生產力高 所謂提高生產力的最佳方法,其實並非有計畫性地安排各種待辦清單,重要的是 「允許自己以自己的方法與步調來著手任何事,不需要將『正確方法』奉為準則」 。 研究顯示:即使繁忙程度被迫超過可負荷範圍,人還是會因為忙碌而感到幸福。 學習時間管理,不一定要把必要的事情「當作最優先」。 (對作者而言,作者接納自己會把事情延後的習慣,對她來說,把必要之事拖到 最後才能做出最棒的成果,她把這個現象稱為「高生產力延後作業」。 但「高生產力延後作業」並不是適用於所有人,而是適用於像作者這般個性。) 與其說是在管理時間,更重要的是在管理自己的個性。 要先了解「自己是如何行動,什麼事情會變成自己的動力」, 要先掌握自己是如何運用自己的時間跟體力的,不是一味的尋找標準答案, 而是專心找出符合自己性格,會讓事情順利的關鍵。

32 32


第三課:擺脫「失敗反應」的惡性循環 大部分的人都會記得自己的失敗或是弱點,很少在意自己的成功或是強處。 「失敗反應」是從感覺到失敗與拒絕情緒後開始的「惡性循環」, 會讓我們開始誤以為我們只是哪種人,所以只能做到哪些事。 在面對這些「惡性循環」的時候,先回想自己的初衷。 「不要再去在意!……」這是剛開始陷入「惡性循環」中可能會浮現的念頭, 因為在意會使自己痛苦,所以故意告訴自己「這沒什麼,這一點都不重要」。 這是錯誤的想法。 想要擺脫「失敗反應」最重要的就是重拾對事情的在意感, 回想這件事對自己來說為何重要的理由,如此改變自己的想法後, 就可以較能從沒自信中轉移注意力,幫助自己重新回到樂觀動機的軌道上。 我們也能從失敗或他人的反饋中,獲得讓自己升級的必要情報, 學到的並非只是「了解自己成長到何種程度」, 也能夠體會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

3333


2.《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作者:慕顏歌 

大意:在這個社會上我們越長大會發現我們其實越 來越不需要的是一個溫柔的「慰藉」 ,而是一種「坦 承」跟「直白」 。這本書也許所講到的一些事情與我 們現在生活的困境有所相關, 「善良」這一個名詞其 實是人類蘊含溫柔而有力量的情愫,可以讓缺乏安 全感的陌生人放下心生的防備,也可以溫暖別人的 心靈。善良是一種選擇沒錯,但是應該了解自己的 底線在哪裡,不是縱容他人、委屈自己,應知道自 己的界限在哪裡,並適時地說出拒絕,在適當的時 候選擇善良。經過歲月的磨練之後我們會發現,善 良有稜角的話可以容面對生活以及未來做人處事上的各種事情。

全書要旨: 閱部客在這本書挑四點作為分享: 第一點:與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場鮮明 在這個社會上,我們群體是由很多人組成,不是只有我們一個人,所以我們不得 不用一些經歷處理人際關係。所以自己的立場一定要很鮮明地表現出來,絕對不 可以模糊不清。 第二點:好說話是你沒原則 一個人如果很容易被他人所指使,就是把「寬容」跟「沒原則」錯當作了「胸懷」。 若一個人從小被人稱讚文文靜靜、很聽話、很乖, 盡量避免跟別人發生衝突,在很多事情上面, 別人看似該生氣的時侯沒有選擇生氣,沒有自己的原則和被觸碰的界線, 周遭的人容易變得不再那麼的對他重視、珍惜。 等到在工作職場上的人際關係一次又一次的受傷害之後, 會發現,個性鮮明、會發脾氣的人過得更好。

34

34


很多時候人都是錯把「沒有原則的寬容」當成「胸懷」,所以不懂得去拒絕。 像這一類不願意去說「不」的這一群人, 其實相對的也是害怕別人向他們說「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所以盡可能答應對方,盡量滿足對方的需求, 但是對方不一定會去感謝你,以對方來講, 其實就算我們拒絕了,他也不會覺得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若因此而不愉快,那也不是我們該承擔的責任。

第三點:善良不過只是弱者的擋箭牌 有許多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 不會去問事情的前後以及起源, 自然而然地站在看似比較弱勢的一方, 動不動就標榜「善良」這一點,這其實是自私的。 做一個善良的人比做一個講道理的人還要來得輕鬆, 因此任何事情都站在弱勢的一方去做判斷。 到最後,善良卻變成了不講道理的擋箭牌。

35 35


第四點:醜話講在前面並不醜 我們一直努力成全別人, 卻忘了,最該成全的人是自己。 明明自己有想法,卻在事情上面常常礙於 對方的情面不把事情先講清楚, 最後結果卻是傷人傷己。 有時候我們必須要先把醜話講在前面, 「先小人、後君子」,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勉強自己去做, 一味的「忍讓」跟「取悅」並不是一種「善良」。 在能力的範圍內,如果是能夠做到的事情就伸手幫忙, 沒有辦法做到的事,就應該果斷地拒絕。 雖然醜話說出來不好聽,但是可以讓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回歸到理性, 消除溝通上面的資訊不對稱的失望與憤怒。 表達真實的想法,且「不依賴」、「不取悅」, 可以從別人手中拿回我們自己的生活, 拿回我們自己應該要爭取的東西。 「聰明是一種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 「善良」,代表了對一件事情的「同理心」跟「包容」以及對他人的「尊重」, 所以其實真正的善良,是在「審視」之後去做出一個可以帶來最好決定的選擇。

如果習慣了吃虧、習慣了委曲求全、習慣了不懂得怎麼拒絕別人, 便會忘記其實可以有「態度」、有「立場」,可以過自己真正想要過的生活。 每個人都很難在這個社會中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因為我們難免都會受到其他人的的指指點點, 或是我們會受到其他事情的規範,但是真正的善良不是把它當成擋箭牌, 不是以善良的名義站在弱勢的一方而不問對與錯, 更不是總是讓自己吃虧、摸不清楚自己的底線在哪裡,去迎合他人的需求。 我們都應該要當那個善良的人,但是善良的人一定要是有足夠力量的人。

36

36


讓視線穿透「壓榨」與「濃縮」的精華背後 看似與時代脫軌卻又緊密連接 現已不是傳統電視時代,全家在客廳當中 只能看一個內容, 社會中影音形式的媒體形式逐漸擴大,人的生活逐漸被 3C 產品填滿, 各個平台上的優質影片層出不窮,不斷被轉傳、引用、下載。 其中娛樂性質的創作是最為大家所關切的。 但為了展現「社會關懷」,也為了將自己的「興趣專長」和「事業」緊緊結合, 知識型 youtuber 將娛樂與學習並存, 希望讓沉迷於手機的人們在玩樂和學習達到平衡狀態。 「做什麼內容,就吸引什麼人」 令人心酸的是,做知識型影片會比較辛苦。 觀眾的廣度總是一個問題,它可以比較深刻的影響到一些人, 但上網目的是為了「吸取知識」的人只是小眾,讀者群相對較少, 這讓他們的創作成為了非主流的文化。 週而復始的不被看見也會讓創作的熱情慢慢被消磨掉...

37 37


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有機會與眾不同! 在選擇非主流的主題下,知識型 Youtuber 化身為「指路人」的角色, 開創了「非」以營利為目的一條創作路, 發佈了一個個具教育性質的影音。 許多人只看見他們將書的精華展現的片段, 其實他們掩藏於後的辛酸是一種吃力不討好的必要, 也因處於似可有似可無的狀態,能撐過低潮而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

抵抗書與知識的商品化 YouTube 的媒介特色顛覆了廣告與消費者的分野。 不少人藉這個平台「推銷」商品、推銷自己,甚至為政客宣傳, 行銷再不需依賴傳統媒體及廣告機構。 它打破了地域、文化及種族界限,短片擺脫「本土化」, 使用者在這個世界村緊密接觸,加促了全球化的步伐。 這樣的特色令商人抓緊了商機,積極與竄紅的 Youtuber 合作, 「書」也難逃劫數,然而並非所有創作者都會盲目地接下「業務配合」, 他們時時刻刻謹記初衷,才能保有一貫的風格和品質。 囧星人曾針對「業配」做出了回應, 她提到,出版上會給她許多書,讓她挑選適合、值得推薦的, 才會達成合作推出影片。

38 38


精華的價值遠超過於業務配合的酬勞

囧星人說,出版社會支付她數千元的補貼費用, 但和製作影片的超長工時(40 至 50 小時)相比,恐怕不足以稱為酬勞, 廠商也不能對她的內容提出要求,所有呈現都是她真心想說的,並不受規範。 每本書她都會讀兩遍以上,精粹出書的要點,通過簡短介紹帶給大家知識。 「我力求能讓不同口味的、沒有時間的人,都能在我製作的短影片中有所收穫。」

啾啾鞋也提到,要完成一支影片, 光是查資料和讀論文就要花十小時的時間,加上編輯影片更是不得了, 他仍希望可以把更好的內容帶給觀眾。 他舉例像是國外有些知識型頻道,會擁有許多分支, 可能一個講人文、社會議題,另一個講自然科學、最新發現等等, 他的夢想是最終能夠台灣也能有這樣的知識型聯播網, 帶給觀眾們更豐富、精緻的影片。 「當你提供給這個社會價值,本身的價值自然也會提高。」

他們費盡時間、心力、思考投入其中, 而這些心血都被濃縮在短短的 10 分鐘影片內,質量並不被業配影響, 在他們的創作中自己擁有絕對的「主導權」 ,既將內容客觀呈現,也主觀的評價, 讀者必須從中自我反省,觀察主客觀在影片中是如何對話辯證。 他們的影片個個都是嘔心瀝血的優質精華。

3939


當然這也不禁讓我們思考,當獲得這些名人的推薦後, 書常一躍而升到了排行榜前幾名,上了暢銷排行, (或者 Youtuber 也可能從排行榜中挑選熱銷的來推薦) 這使書的能見度變高,進書局的人、逛網路商城的人,第一眼看見的總是那幾本, 而其他值得推薦的書、出版社經費不足去做大推廣的好書, 被埋沒在商人的推廣計謀中。 這是否是另一種變相的將「主流」推波助瀾的現象? 身為非主流主題的推動者,卻不經意地成為了助長主流文化的推手。

40 40


然而在工商業社會的急功近利、商業機制的操弄之下, 這個現象似是無可避免的,所能期望的是所有讀者都能保有好奇與探索的心, 排行榜與推薦者的一面之詞並不是選擇準則的全部, 而所謂「酒好不怕巷子深」,好書就待明眼人來發掘。

修復社會腐敗的表皮 由於小說或者詩、散文類型的書, 通常較需帶入自身經驗去感受,吸收而內化成自己的一部份, 因此 Youtuber 們所挑選的文本,會偏向於有理論的、有科學根據性的書, 帶大家廣泛吸取知識、摸索認識自己、生活上如何應對困難, 從而激發讀者的積極向上力,甚至愛上文學。 知識型的創作者正在修復汲汲追求便利、沉迷娛樂的社會, 但表皮的不堪是無法單純的塗上藥膏來治癒的, 必須一步一步地感化這個社會,從內部做改革, 由人們自身「真心」、「專心」的吸收。 他們相信,他們的領路帶頭、冒險付出終將使人們變得更好, 社會的美,會由內而外

煥發光彩地綻放。

41

41


詩專欄 〈春天喜歡悲傷的人〉

◎曹馭博

春天喜歡悲傷的人 它為你埋葬冬天 種子還在泥沼中沉睡 田裡都是你善良的背脊 除了草地,循環的子嗣 其他我一無所有 時間是一匹綠色的馬 在黑暗裏踐踏太陽 我想在地上畫一道月亮 讓你做一個有關光明的夢 世界不需要墳墓 到處都是安睡的土壤 冬天是一隻墜地的鳥 在田裡失去了知覺 我怕冬天再度愛上了你 我要在詩裏遵守春天

42

文/蕭宇翔


詩四首

◎林佑霖

〈虛構的大風雪〉 一場公平的雪 均勻地落在你我僅存的 間隙之間(什麼地方積滿了雪 ? ) 雪是冰的,空氣是涼的 肌膚的溫度在上一秒消散 想起季節,在不具名的時刻 被偷偷調換 不曾聽過雪的聲音 落在擱置已久的記事本 該赴的約、該完成的工事 一張出境和入境的戳記 走的太快(還是太慢 ? ) 混淆了記憶與遺忘的路徑 像是在季節裡迷失的候鳥 以為追尋南國、棕櫚樹與日光 就能抵達更好的明天 雪落下來的時候逃離 不是逃離了季節 是逃離了我們 一場虛構的大風雪 過境我們一如往常的生活 試著在雪融之前 下一場虛構的大風雪之前 成為彼此 最靠近春天的地方

43


〈這樣很好〉 我很想你。詩是幻術,在最短的文字涵蓋最大的意義,那我的時間是什麼 ? 在這 短暫短暫的時間裡,我很努力地找尋空隙,盡可能吃飯、睡覺。 而什麼是可能 ? 問題在我周身具現、盤旋,我不斷問自己,可能嗎 ? 明天可能 會下雨嗎 ? 越過這片平野還有風可能嗎 ? 整潔的餐桌有成套的餐具可能嗎 ? 在瑣碎的時間被瑣碎佔據,我睡不好。 可我還是想你,想知道你的白天跟我的是一樣的嗎,你的黑夜有我的顏色嗎,每 天你途經的風景,即使是再平凡不過的馬路,都是有意義的,我想你沒有發現。 我不說晚安,晚安是結束;我不說早安,早安是開始。我說水、聲音、跳動的、 線條、貓頭鷹以及狗。我們都學過文本分析,你知道我在說什麼,如果 不知道,至少你看過了。 昨天夢到一個人陪在我身邊,醒來後一直想不起來那個人是誰,這樣很好。

44


〈虛構的花〉 -記花蓮,兼致那些尚未被遺忘的地名 一枚看不見的種子落在 島嶼一角,費盡兩次心神 使花誕生於浪潮將抵之岸 一朵虛構的複形的花 在灘上翻滾,與海迴縈環繞 偷走摩擦的記憶 呼喊花的名字在記憶裡 語言被鳥侵蝕,在風中消溶 如一場過於繁茂的大雪 不斷融解、落下 輪迴花的名字,用一次次 吶喊。有時聲音不只是符號 當我們開口,神祇降臨於此 「蝴蝶蘭的撲翅聲 自奇萊的森野傳來 在遠方的風暴發生以前 流進未知的冬日」 但花還是花,沒有任何一朵花 成為鯨豚;沒有任何一個灣岸 站成歌。你聽浪聲 晃動時間,在暈眩和清醒之間 汲取零碎的字,讓詞語演化 所有的名姓我們呼喊 讓溪成為浪潮、飛禽成為紅鶯 身處想像的獨木舟,靜靜地 等待浪潮 赤足走過滾燙的沙灘 心懷盼望,用不同的符號呼喊 花的名姓,一朵虛構的複形的花 開在浪潮將抵之岸 成為此處的名字

45


〈虛構的指節〉 你幻想出的手,有著虛構的十四節指節。於是你開始寫,在紙上寫、在日子裡寫、 在每個同樣來臨卻完全不同的投影裡寫,在眼前建構出一個立體的神的世界。 只有雨無所不在,在這裡你能控制一切,除了雨。雨找到了繁衍的溫床,它們在 這裡覓食、築巢、繁殖,讓世界布滿雨水直到連時間都顯得潮濕,失去流動的速 度,變得越來越慢,越來越像你。 連指節都被泡爛,明明是虛構的,怎麼會痛呢 ? 水尚未退去,你還是你。 整個世界過於透明,一種無限卻有限的開放,你覺得倦,這個世界使人溺、使人 上岸、使人不再嚮往水,從此都在岸上。 其實你都明白,身處岸上一樣在水裡,輕輕劃開水面,波紋從中心開始擴散,一 圈圈的漣漪彼此碰撞、消失,在水裡你還是你。

46


任明信–澤下之雷 文本分享第三場 紀錄阿廖《尋歡記》 文/邱宜湄 前言: 每場都在不同的空間、遇到不同的人的狀態,對我而言每一場是第一場也是 最後一場,澤下之雷預計在八個縣市進行分享,第五個縣市來到花蓮,主題是喜 樂。 在喜樂前已經經歷過了信仰、神、愛和痛苦、才來到喜樂。一開始在設想這 八個主題時並沒有想太多,並沒有一定要搭配某些文本,或是有明確的脈絡,大 部分都是直覺性的一種思考。 既然要談文本、要談藝術,不談愛是不可能的,對我來說這是很重要的一個 面向;要談信仰不談神是不可能的;要談喜樂談快樂不談痛苦是不可能的;談生 命不談死亡是不可能的。 而最後當這些都經歷過了,才有可能走到八個主題的最後兩個,也就是安靜 跟自由。安靜不是無聲的安靜,對我來說是平安與平靜,也就是更恆長的喜樂, 而喜樂已經是恆長的快樂。 八個主題我想要講的其實都是同一種東西,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就是真理。 但這兩個字是非常重的,一般人聽到這兩個字應該會覺得一種心靈工房的氛圍馬 上出現,光是講心靈兩個字就會讓人發抖、起雞皮疙瘩,因為你在市面上看到的 書籍寫著心靈雞湯、心靈治癒、心靈工房,形式上好像會知道這個東西是跟心、 跟靈有關的,但對我來說我在看的過程中得到的迷惘可能比得到的希望還要多。 一開始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才發現最大最大的根本問題還是在語言,我們現 在最習以為常的工具,也是我們最常使用的器物。這個東西是非常直接的,當我 們見到一個人之後除了目光之外,最有可能發出的就是聲音,也就是文字。 我設想最理想的形式是不管怎麼樣都還是得解決頭腦中的問題,但要解決這 些不透過語言或是文字是不行的;但我又知道最弔詭最尷尬的事是,最終你還是 要擺脫這些東西,也是所謂生命裡面最重要的經歷,必須要真的去活、真的去經 驗,必須要真的進入那個字背後的意義本身,那些字才有意義。 就像我們談愛,如果你沒有愛過,沒有經歷過痛苦卻談痛苦,那些東西會變 成空的、會變成容器,但裡面沒有裝成物。 沒有經歷過,也就是當我在看那些書籍(指前面提過的心靈雞湯)時,有些 看起來很平凡簡單的經歷對我來說卻是非常非常的遙遠。 語言牽涉到的東西是非常非常廣的,例如當我們在談愛的時候愛是什麼;我 們在談神的時候神是什麼,基督教說的神,跟可蘭經說的神是同一個東西嗎?是 不一樣的東西嗎?道教說的神,又是同一種東西嗎?作為語言我們用一種非常簡 單便宜的方法去命名,而這個命名方式都讓我們覺得安心,因為至少有一個明確 可以掌握的東西,至於掌握的準不準確,掌握之後會出現的問題都等掌握了之後 再說。 也因此語言對我來說是個雙面刃,我所說的愛與你認為的愛是一樣的嗎?指 向的的確是同一個東西,父母認為的愛和你認為的是一樣的嗎? 我所要做的也只是在釐清事實而已,釐清真實,當我們在談這些東西的時候,

47


到底在談些什麼。這是我辦這個講座的起源也是一個脈絡,釐清這些後我才看懂 許多我原來看不懂的許多東西,像是道德經或是莊子。我才發現我創作的動力來 自於我想要處理一些生命的困境,在藝術與文本中我找到巨大的快樂,同時也有 著巨大的痛苦,它們總是相伴出現。 對我而言一切的文本,包括我們今天要做的事情,我在這裡做為一個說明者 的狀態,這個路徑是我的路徑,是只屬於我的路徑,就會有我的框架,會有我的 陰影,大家在離開之後也要慢慢試著擺脫這些東西,當然這些東西裡面有我渴望 想要表達的,如果你們在過程中可以得到我也會非常開心。 我也是遇過一些事情,在一個奇妙的契機下才覺得,我以一個比較是還願的 狀態在做這個講座,對我來說「做」本身就是一個目的。 到後來我看一個文本已經無法只欣賞一個文本而已,我渴望處理的是更大 的一個東西,而我現在在這裡有一部份也是因為這個東西處理得差不多了,想要 講給自己聽,澤下之雷對我來說不只是一個還願的旅程,其實是一個完成的旅程, 當我每次在講這些東西的時候,我才能更接近什麼。

談阿廖: 每次主題我至少都會選一本詩集,這次我選的是阿廖,阿廖算是我比較後來 才真的看進去的詩人,講創作總有個脈絡,但我一開始看的不是阿廖的詩,而是 他們一群人的詩,那群朋友簡單來說都是一群奇妙的人。他們的詩好像都沒有在 講什麼,最厲害的是你看了之後好像會有種「我到底看了什麼」的感覺。 他們那群朋友都處在一個神奇的狀態,他們都沒有要說什麼,我卻隱隱約約 在裡面看到些什麼,那個東西又太朦朧太模糊,但我又隱隱約約看到了,便無法 忽視,說看到其實也不太準,看到是一種隱喻,簡單來說,因為詩是用看的嘛。 最終還是要看你的心有沒有準備好,打一個比方例如說:像音樂,你是看不 到音樂的;就像聽不到文字是一樣的,有一些限制就是這個樣子。如果你的受器 不對、狀態不對,那便怎樣都不對,但一旦準備好了,心準備好了,那個東西就 會不一樣。 所謂尋常的文字,那些我原本說不知道看了什麼的東西,他們突然都很有什 麼。而那個很有什麼對我來說是非常驚人的體驗。 我大部分看的詩都是在一個創作者很有自覺,他們很想要寫出好詩的詩,也 就是他們把那個當作是他們的血肉、他們的代表,他們渴望去琢磨、去成就一個 藝術的高塔、藝術的建築,渴望完成,對他們來說就是需要傾心傾力付出的東西。 當在看阿廖的詩時他好像就只是在講話,而且他那個講話好像也不是講給你 聽的,他不知道講給誰聽的,他就只是想要講。要是我在更早更早的已往看到他 的詩的話,我會覺得很爛,會覺得寫這什麼鬼,乾脆不要寫。簡單的說,若在一 個非常偏激的文青時期一定會這樣覺得,因為真的是在供三小欸,我現在不敢開 啟第一張投影片是因為一旦開啟了那這個狀態就會變得很有趣。 但是我現在是非常非常喜歡他的東西,他的那個自在,而且就是不是要寫給 你看的,他只是寫爽的,他真心的在喜歡寫詩這件事情,整個東西因為是一致地 所以非常的迷人,他不是為了誰寫的,他沒有要取悅誰,甚至也沒有取悅自己,, 當然也是愉悅的,他沒有要取悅自己才寫詩,就只是讓它長出來。 以往我理解的藝術形式可能必須要是一個。例如我去看一個法國的插畫大賽,

48


每一個作品都有自己的創作觀,都有自己內部的省思在裡面,但阿廖就只是把他 家草皮割下來放上去,仔細看那個雜草都大有文章,挺亂的,但那個雜亂卻非常 美,長得非常自然。 我們還是先看一下下(當時放映的投影片),看了之後也比較好理解。今天 主要是要分享《尋歡記》 ,但在這之前他還有幾本詩集,一本是《狗樂府》 ,一本 是《美國時間》,一本是《無人歌唱會》,最後才到《尋歡記》。 《無人歌唱會》是不同於其他三本的創作狀態,其實是他最早在寫詩的狀態。 因為要講《尋歡記》,還是不能跳過《無人歌唱會》和一些前面的,所以還是都 會提到。

談《狗樂府》 : (讀詩) 〈空在那裡〉 每一塊 都完整了 都完整了 再放進來 放進來之後 會東少一塊 西少一塊 盡可能的 補齊了 補齊幾塊 是幾塊 補不齊的 就先空在那裡 大家應該可以理解我在說什麼,就是「我到底看了什麼……」,但很有趣的 是我在看他大量的詩時真的就是這樣,就是沒有要講什麼。 我再讀再讀再讀再重看的時候,當他在說每一塊都完整了,都完整了再放進 來,我想像的畫面有點像是我們在拼圖,拼圖是一個完整的東西,但拼圖的碎片 不是,我們稱之為碎片是因為它是破碎的、它是殘缺的、它是需要被完整的,但 阿廖在這裡說的不是,每一塊都完整了,都完整了再放進來,每一塊都是完整的, 沒有什麼是殘缺的,放進來以後會東少一塊西少一塊,沒有放進來的時候反而是 沒有少的,放進來了反而才看到它的少、才看到那個空,盡可能的補齊了,補齊 幾塊是幾塊,補不齊的就先空在那裡。 有趣的就是空在那裡,空既是動詞也是名詞,不是沒有東西的狀態,不是虛 無,它有一個東西在那裡,空在那裡。 他就是沒有要講什麼,但不管是瞎貓碰到死耗子,或者是他歪打正著,他意 外地把語言回到語言,不為了寫詩而寫詩,他讓說話本身、話語的力量本身回到 文字,突然有種感覺:難道你是想要做這件事嗎?是我太愚笨所以一直都看不出

49


來,忽然有種奇妙的覺醒,也還不確定,只是覺得看得很開心。詩的密度跟以往 我們為了想要寫好寫滿的,狀態在讀詩集的時候可以感覺到創作者的掏心掏肺, 會想要說很多、怕你不知道、渴望被聽見,但阿廖這種就是:啊~~青菜啦,要 不要聽不干我的事。他不在意。 因此在讀的時候會是閒散的,有種奇妙的愉悅好像在散步一樣,但讀某些人 的詩集會像是在狂奔,或是卡在原地。 再看一首,也是《狗樂府》的。 (讀詩) 〈AB 道〉 道人是走路的人 道士是走路的人士 道友 就是一起走路的朋友 一起走路的朋友 走在皇后大道東 其中 A 是我 我是貧道 A 你是新來的 就叫你貧道 B 我們兩個貧道 一起走 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忘了要去的地方 往那邊走 比較近 你們知道我在講什麼對嗎,就是道人是走路的人,ok;道士是走路的人士, o~k;道友就是一起走路的朋友,三小啦……,一起走路的朋友就若無其事走在 皇后大道東,A 是我、我是貧道 A,會讓人想到底在幹麻,他也不是為了搞笑, 但就是很好笑,神奇的是貧道卻似乎又有著某種雙關。 我有一次機會在書店和他有一次對談,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看到他的時 候真的覺得他整個人就是他的詩的狀態,就是看到我他會說「誒~」的那種狀態, 他的很放鬆就真的是很放鬆、超放鬆,談詩也是很放鬆,但他還是有講到一個很 重要的東西:他說寫詩對於他而言是自由行,也就是有的人去旅行時會喜歡套裝 行程,有的人喜歡跟團,有的人喜歡大團有的人喜歡小團,他覺得他就是自由行, 不去規劃不去預設要幹麻,真要說的話就是他就是在做這件事情,也就是沒有要 幹麻。 的確,他就是一個自由行的樣子,詩也在自由行的狀態,我們遇到了就一起 走一下,走到一個十字路口,忘記要去的地方忘了要怎麼走比較近,就是在告訴 你,這個事要放下。對我來說,你不要去記得你要去哪裡,最好是忘記,你就是 在哪裡,想要去哪裡就去哪裡,每一次都可以重新開啟。

50


這是《狗樂府》裡我特別喜歡的幾首詩。

談《無人歌唱會》: 《無人歌唱會》是一本我看了覺得完全是另一個人寫出來的東西,口氣超級 不一樣的,它超級有什麼的,裡面的文字是非常凝鍊的,他堆砌且也意有所指。 我選的這個系列有點像是讀書心得,他寫了一些詩,為了他喜歡的藝術作品, 這首是他寫給波赫士的,是一首很長的組詩,開頭是 00,只有一句話: 00 天使是異化之始 光是這個口氣就可以知道與前面那種不為什麼而講的不一樣,在一開始他做 一個很奇妙的宣告,一開始就翻轉,只有一行但是本身就可以說是短詩,對我來 說它是有那個質地的。 天使不是一個被祝福的、不是光鮮亮麗的,祂是異化的開始。 再下一首,我又挑了另外一段,是 55,他那個數字我也不知道有什麼意義, 數字也都亂跳,我懷疑他只是想要亂取而已,這首詩叫〈水流經我們〉。 (讀詩) 〈水流經我們 / 波赫士〉 55 他們佔領這片海 朝海座落一群青石 季風帶來魚訊 他們從魚訊潦草的字跡辨識他們的神 神來神往 日子極邃密平常 極永恆 我們只是了解到水到此深入地層 並不了解我們曾經是它的流域 我們也是水 水流經我們 有一天這個關係破壞 瓦解 水繼續是水 在另一條河流 水域 我們乾涸

51


大家就會發現這跟剛剛那個東西完全是不同的東西,這是誰啊,我在讀的時 候因為《無人歌唱會》是他第二本詩集,就在想這個人怎麼突然來一個大轉折, 突然變了一個人,寫了一本整本不知道在寫什麼的詩集。 這是〈水流經我們〉,寫給波赫士,這是他在看波赫士時你不知道他看到什 麼,突然想到些什麼,但他想到這些東西的時候,他用非常精鍊的、密的文字、 非常用力的文字。 我不打算解釋這首詩,因為他所謂的神和水都是他的意思,但基本上可以看 的出來當他說水流經我們的時候,那個東西非常非常的自己而且非常緊,不知道 為什麼一個人同時有著這兩個東西,而且他有一個順序,我在和他對談的時候就 問他說:我在看《無人歌唱會》的時候感到很神奇,怎麼你會寫出這樣的東西來。 我們再看一首,這首是〈尋找克利〉,保羅克利是一個畫家,阿廖這首詩就 是寫給他,這也是一首組詩所以我擷取其中一段。 (讀詩) 〈尋找克利/ Paul Klee〉 80 手藏在心裡 心藏在眼中 觸覺所及是作品 現在觸覺藏在想望裡 秘思團聚為存在的山泉 只有眼睛 張開是看 看就是畫 一幅畫是一只凝視 畫是看的亞種 這些都發生在昨夜 昨夜的星 昨夜的晚風 這個就是比較像我們以往所看的詩可能的形式,他好像有一個模糊的神祕的 所指,他想要說什麼、他渴望用力,而你要去理解這個東西可能必須要先看過保 羅克利的畫,但有趣的是就算看了畫還是不知道他在寫什麼,但他有一些很亮的 東西。像他說手藏在心裡、心藏在眼中,一幅畫是一只凝視,畫是看的亞種。對 我來說這真的很厲害,亞種可以被這樣子使用,他很直接的講出畫作為一種創作 形式勢必是一種觀看,但是是一種二手的觀看,二手並不是次等的,它就只是二 手。 你會發現他是有這個能力的,他是可以作出這種東西的,不管他寫保羅克利 或是寫其他人。

52


再看一首,這首是〈無言歌〉寫給名為 Frida 的一個女畫家。 (讀詩) 〈無言歌 / Frida Kahlo〉 99 一個阿羅漢是自身諸己的菩薩 那麼多淚為那麼多的自己流 鏡子只作為一只遠方 的現場性 擺在那裡 你看不出他的性別稱謂 他是他自身的菩薩 他是一滴淚 你會發現他的確有看到一些東西,不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他有看到什麼並 且明確的傳遞東西,光是第一句「一個阿羅漢是自身諸己的菩薩」,在佛教裡面 阿羅漢是一個覺知者的一個狀態,但菩薩是一個可以做更多、是一個去掉分別、 是把慈悲除了給自己以外可以給更多的人的狀態。 但在這裡阿廖做了一個奇妙的詮釋,一個阿羅漢是自己的菩薩,那麼多淚為 那麼多的自己流,去看許多 Frida 的作品時會發現她有許多自畫像、鏡像的狀態, 對我來說我看到的卻不是阿羅漢或菩薩,我也看不到那個東西。 當時我就問阿廖:可以解釋一下你怎麼會這樣嗎?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出這個 東西的,而那個是有順序的,我認為是完全切割的。 阿廖自己本身有一個社團,他會在裡面分享一些他看到的有趣的文章或詩歌, 有一些也會寫自己的想法,在看到那些想法時我就明白這傢伙是很厲害的,他的 洞見很跳,但那個跳又說得很準,他在寫評論就是這個樣子,對我來說他的評論 也是詩。 問他之後他說這本《無人歌唱會》是逼不得已才出的,本來根本沒有要出, 但卻因為朋友在找,類似同樂會的樣子要一起出,都是自己出錢自費印刷,他就 想不然來玩啊,這本詩集就叫《無人歌唱會》,他就只是要唱給自己聽,他是教 國文的老師,就會知道他不是一般人啊,我那時候才意識到他不是沒有要幹麻, 他是已經都看完了,就是要幹麻、所有的可以幹麻,他已經放下那些東西了。 真正懂他的意思是因為他說現在已經完全不會這樣寫詩了,《無人歌唱會》 才是他最早期的詩,他曾經這樣寫,但後來已經不那樣寫了,他寫的是一個我們 去看感覺很像廢話題的東西,舉一個很爛的例子:過了一分鐘,就是過了六十秒 之類的。 他的沒有要講什麼看起來和別人的沒有要講什麼很像,但有一些根本上不同。 再看最後一首,挑的是〈無人歌唱會〉,這首是寫給保羅策蘭的。 (讀詩)

53


00 他必是那樣的 一首歌唱完 沒有唱者 沒有聽者 所有的現場性都走到了盡頭 現場性支撐到絕響的發生 無物而完整 純粹的現場 99 我帶著霧到你那裡 霧是眼睛 觸摸你 燒灼形象 你體溫下降 好一場大雪 落在火焰周圍 伸手可及 你嗅了嗅那把生冷的刀 苦難在子宮外受孕 你不是父親 策蘭也是一個創作者,我同樣不知道阿廖看到了什麼反芻出這些,這個東西 已經不只是他和策蘭了,是他們之間獨一無二的什麼,我並不打算解這首詩,但 是你會很明顯感受到這和前面的〈AB 道〉是不一樣的,充滿非常驚人的洞見: 你體溫下降,雪發生了落在周圍,你嗅了嗅那把生冷的刀,之後也會看到他其他 有畫面的詩,但光是畫面感就是完全不同的。苦難在子宮外受孕,你不是父親, 苦難不是在子宮內受孕的,它不是在應該的位置、自然的位置,而在一個意外的 地方發生,它們總是在意外的地方發生,有趣的是你也不是那個製作的人、你不 是父親,但它就是出生了。 對我來說阿廖是很有什麼的人,在我看這個詩的時候我會相信他是一個老師, 但我不知道為什麼他選擇了一個看似無用的說話方式,他好像又沒有要發揮他應 有的所謂的影響力。

54


談《尋歡記》: 《尋歡記》是阿廖最新的詩集,在看這本詩集的時候我覺得他找到了另外一 個、原本沒有要說什麼的鬆散狀態,變成了一個無招勝有招的東西,他的沒有要 說什麼,都不是沒什麼。 (讀詩) 〈一年容易〉 她說我都想過了 要火化 放在一個廟裡 省得麻煩 不要像以前那樣 跑來跑去 連一塊墓碑也找不到 她問他準備好了嗎 她說如果你一個人 可以嗎 她前面就像是一直在 murmur,但是她就是突然默默地回頭,問你準備好了 嗎,如果你一個人,可以嗎,就是這麼簡單,你會發現那些話如果被獨立出來, 完全沒有什麼,那些話本身好像沒有什麼,但當她決定要這麼說的時候,題目又 訂為〈一年容易〉,一年真的容易嗎?他的詩看起來是簡單的,但真的容易嗎? 簡單就是容易嗎? 我們再看一首,這首是〈要認真看〉。 (讀詩) 〈要認真看〉 以前人的相片 霧霧的 要認真看 後來人的相片 就亮多了 亮多了 又不能看太久 他說到了不看太久,那些新的東西、後來的東西、看似明亮的東西,卻那麼 的不耐看,那麼的經不起人的匕矢,所以他說要認真看。當一個人在說話的時候 我們有沒有認真聽,父母、情人在說的時候我們到底有沒有聽進去,有沒有看進 去,文字真的就是我們理解的這個樣子嗎? 再下一首,〈祝你幸福〉。 (讀詩)

55


〈祝你幸福〉 一個說 一個被說 說與被說 彼此之間 有一種關係 關係確定了 距離也拉開了 拉開到遠遠的 這種狀態的時候 你就可以說了 祝你幸福 這詩跟〈一年容易〉一樣,它就是藏在裡面,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寫了一個這 樣的東西,裡面有一種奇怪的溫暖,但那個溫暖又很不刻意,太自然了,所以這 個祝福給的舉重若輕。 他說一個說、一個被說,很奇怪的是不是一個說一個聽嗎?說與被說之間彼此 有一種關係,什麼關係我不知道,但是關係確定後,距離也就拉開了。關係確定 不一定是好事。拉開到遠遠的、這種狀態時你就可以說了,你終於可以說了—— 祝你幸福。也就是本來是不能說的話,本來的距離之下這個話是丟不出來的、這 個祝福是給不出來的,必須要慢慢的遠離,必須要慢慢的去確定那個距離,到了 一個程度的時候才有辦法。 一個說一個被說,究竟什麼是被說,我才想到、突然意識到,一個說,另外 一個不一定有在聽啊,他在被說、他不一定在聽,只是讓那些話經過而已。說與 被說彼此之間是有一種關係的,那跟聽與說的關係是不一樣的,但那也不是壞事, 因為這種關係一旦確立了、不再那麼親近的時候你反而才可以給出這樣的東西: 祝你幸福。 看起來沒有什麼的詩卻藏了一些莫名會讓你內傷的東西,在看的時候就是會 讓你:「這……這……這……」的東西。 接下來這首是他詩集的最後一首,名字就叫〈毛巾的味道〉。 (讀詩) 〈毛巾的味道〉 手上的味道 是毛巾的味道 水龍頭旁邊 掛著一條毛巾 手髒了 洗洗手 洗洗手之後 再用水龍頭

56


旁邊的毛巾擦擦手 手上 就有了毛巾的味道 第一遍看的時候我還在想這是在寫……一個理所當然的事情,看到了毛巾, 便擦了手、手上就有了毛巾的味道,然後呢? 但後來我發現,他的詩就是這個樣子,他的詩就是那條毛巾,你看到你就會 拿來擦擦手,你看到就是看到了,但你的手、你的腦袋就是記得那些東西;他很 簡單、很小,非常的不起眼,但你忘不了。你一旦被打到了、一旦看到了就再也 回不去了,你也不想回去了,就是有了那個味道。他也沒有要說什麼,那個味道 也是會消散的,消散也沒有關係,但你就是看到了,就是記得這個之後的樣子。 阿廖這個詩集叫作《尋歡記》 ,有一種在找樂子的感覺,有一種我在找樂子, 為什麼你不一起來找樂子呢?的確我在讀他的詩是找到許多樂子的,同時會看到 一個人生命還是有層次有厚度的,但他不是用那麼刻意的方式,而是用很自然的 方式,他自己知道那是什麼,對他來說這好像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個東西同時也打了我一巴掌,以往我在學創作還是在一個非常用力想要說 什麼,我渴望我的詩可以感動我自己,再怎麼憑藉靈感我都希望我言之有物,不 希望我是一個輕鬆愉悅、可以這樣被看過去的形式。在看到阿廖的詩後就想,何 必呢?好像那樣也可以、不那樣也可以,對我來說那是真的放下寫作這件事情, 完全自在的人的狀態才能做的事情。 最後有一個小小的請求,請大家不要拍手就直接散了就好,以往這種活動似 乎都會拍手,做一個收束的動作,但我總覺得那好像就把你今日所得的拍光光了, 好像沒有什麼就可以這樣回去了,我希望不要就這樣回去了,就留著,留著這個 狀態,大家慢慢離開就好。 謝謝大家。

57


文學和音樂

文/鍾書昀

音樂圈中一直以來都有不少佐現代詩的作品,現代詩此一名稱本來就也就同 意於「現代詩歌」,將現代詩改編成歌,或是請詩人來填詞都不在少數。2016 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由歌手 Bob Dylan 拿下,歌曲重構了詩意的表達。 以下介紹台灣著名詩人夏宇,由詩壇跨足樂壇的她,成績驚人。用她獨特的 詩意,成為一抹台灣樂壇獨特的風景。 1.詩人夏宇以筆名李格第寫詞,作品包含: 告別/酷/情不自禁/親愛的你在煩惱些什麼呢/城市英雄/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 殘酷的溫柔/痛並快樂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幫要混/乘噴射機離去/雨水一盒/失 明前我想記得的 47 件事/雨中的操場/被雨傷透/請你給我好一點的情敵/勾引/ 我是狗你是我的母狗/純金打造/花瘋/還是要相信愛情啊混蛋們/滾吧/Play 我 呸/存在感/無花果/裸體早餐等兩百首……

陳綺貞 雨水一盒(A Box of Rain) 作詞:夏宇

作曲:陳綺貞

每當日子渾圓飽滿 我感覺自己

我就一籌莫展

完全地不可靠

那些下午我決定要 走 我這麼孤單難以預料

我閃爍其詞丟三忘四

我是我猜我會

一無所有

慢慢瘋掉

慢慢瘋掉

到未來那許諾之地

不停的擁吻就像

最好不要

只能留給你雨水一盒

我想我是我會

你必須了解我無法繼續下去 我們言不及義

編曲:陳建騏

法國電影

我從來不喜歡那些現成的人生隱喻

58

慢慢瘋掉

在那裡我是那麼那麼愛你


除了 遙遠異地 一台點唱機 讓我 投下一枚銅幣

即使在最值得一提的下午 我在琴弦上把每個音都

慢慢跳舞

對於告別我還是顯得粗魯 彈得飽滿了

一顆一顆雨水都落在盒子裡了 一顆一顆雨水都落在盒子裡 了

一盒乾淨透明的雨水 雨水又要

又要

我從來不知道

盒子上有個裂縫

滿滿一盒雨水

慢慢漏掉.....

那些下午我決定要 走 我這麼孤單難以預料

一無所有

只能留給你雨水一盒

我想我是我會

慢慢瘋掉

慢慢瘋掉

2.夏宇的作品也被改編成歌曲,收錄在「點唱機裏的詩」 Hello Nico 〈我們苦難的馬戲班〉 「原來原來是這樣愛過的 卻也否認如塗改過的詩句 為你彈一些剛寫好的歌 順風時帶到遠地: 「曾經嚮往的一種自由像海岸線 可以隨時曲折改變; 曾經愛過的一個人 像燃燒最強也最快的火燄。」

59

瘋掉

最好不要


3.夏宇也創作了不少影像詩,如: 愈混樂隊/親愛的你在煩惱些什麼呢/ 要不要就一起加入共產黨/貝阿提絲/讓物 體自行移動/排隊付帳(勾引)/整夜大雨/ 我們苦難的馬戲班/七首詩和一些耳 鳴…… 整夜大雨 詩 / 夏宇 曲、編曲、演出 / 邱比 夏宇唸詩 整夜大雨 他到底說了些什麼話語 整夜大雨 他站在雨裡面我完全聽不清楚 整夜大雨 我也站在雨裡雨把我淋得完全模糊 整夜大雨 把他說的話全部都沖散 整夜大雨 讓流的淚也完全不算 我清楚看見了話就落在那些雨裡 我清楚聽見了雨很大很清楚句子完全不清楚 噢乖雖然話聽不清楚但是雨那麼清楚 噢乖我們整個在雨裏 整個整個 想說個清楚 噢乖那些雨真把句子弄得濕透了 我感覺到我們整個就要溶解了我們站在雨裡 噢乖我們整個在雨裏好想把話說清楚 噢乖我們整個在雨裏 如果搖晃 就要化成霧

60


2018上半年:華文大事記

文/林姿旻

3/6 講者:張系國

講題:張系國的小說創作理論

3/7 講者:張系國

講題:喬治歐威兒的生平和創作(花蓮場)

3/8 講者:張系國

講題:張系國的科幻小說工作坊

3/9 系友新書發表會 黃同弘:《翻轉戰爭之眼:從美軍舊航照解讀台灣地景脈絡》 林書帆:《億萬年尺度的台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 3/10 講者:張系國 3/19

講題:喬治歐威兒的生平和創作(台北場)

講者:翁文嫻老師

講題:轉化經典為當代寫作的能量

4/19 春天讀詩•讀楊牧 4/20 系友新書發表會 顏訥:《幽魂訥訥》 4/27

邱常婷:《天鵝死去的日子》《夢之國度碧西兒》

講者:黃淑嫻、賴恩慈、阮智謙

講題:《亂世破讀》香港的藝術與文化

探索 散文攝影集座談會 5/1

講者:陳黎

講題:創作與翻譯經驗談

5/2

講者:楊翠

講題: 「文學 vs 歷史」 《少數說話:臺灣原住民女性文學的多

重視域》 5/13

講者:張亦絢

講題:大學時代與文學創作

5/22 講者:吳鈞堯

講題:我的創作經驗談

6/5 講者:宋明煒 香港

講題:科幻新浪潮,異托邦與後人類時代:中國,台灣,

6/14

講者:林怡伶

講題:做海報的那些日子

61


發行人 須文蔚

編輯群 蔡易庭 潘文真 石卓勳 蕭宇翔 謝文婕 張簡麗雯 潘宜枚 林亮彤 林姿旻 邱宜湄 鍾書昀

封面設計 邱宜湄

校稿 林亮彤 蔡易庭

排版 蕭宇翔 謝文婕

62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