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萊文訊》第35期:二〇二三年二月號之五

Page 1

▹台灣賞鯨產業面臨的限制與困難

▹我國與他國賞鯨產業比較

29 海廢知多少──ICC(台灣版)與日、韓的「快篩」調查

▹透識海廢──ICC在台灣

▹ ICC的開花結果

▹如何實踐ICC?

▹借鏡日、韓

2 Contents 03 東部海域鯨豚及常見鯨豚介紹 06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臺灣東部鯨豚保育大使 11 鯨豚的身分證PHOTO-ID計畫 14 愛牠,就要養牠?反圈養制度的提倡    ▹圈養動物,也是一種教育?    ▹牠們的家不是牠們的家 16 連結海洋與人類的大使──海上解說員 18 陳克華-南濱 20 黑潮解說員訪談紀錄──林東良、廖祥惠 24 賞鯨產業面臨的限制與困難
3

花紋海豚 Grampus griseus

廣泛分布於全球熱帶與暖溫帶的深水海 域,是台灣鄰近海域常見的鯨類。

大翅鯨Megaptera novaeangliae

大翅鯨廣泛分佈於全球各海域,多在 大陸棚或是島嶼周圍活動。春季到秋 季多半在中高緯度地區覓食、冬季則 在低緯度海域繁殖育幼。在臺灣有少 數擱淺紀錄。

長吻飛旋海豚Stenella longirostris

分布在三大洋的熱帶與亞熱帶海域,主要 活動在近岸大陸棚水淺且溫暖區域,也常 出沒在海灣與島嶼周邊。

東部海域鯨豚及常見鯨豚介紹 東部海域鯨豚及常見鯨豚介紹
4

抹香鯨Physeter microcephalus

廣泛分布在三大洋,主要出現在南北緯60度之間的海域。

臺灣的抹香鯨海上目擊以花東海域為主,但小琉球與宜 蘭海域也偶有抹香鯨的目擊紀錄。

虎鯨Orcinus orca

廣泛分佈於全球各海域,多在 大陸棚或是島嶼周圍活動。春 季到秋季多半在中高緯度地區 覓食、冬季則在低緯度海域繁 殖育幼。

我們都是哺乳類動物喔!

熱帶斑海豚Stenella attenuata

分布在三大洋的熱帶與亞熱帶海域,主 要活動在大洋深水且溫暖區域,臺灣則 因周遭海底地形陡降近岸也可常見。

5
臺灣東部鯨豚保育大使
海洋文教基金會
黑 潮

結鯨豚與人類的非政府組織在陸上的棲身之

它的玻璃窗上彩繪著躍身擊浪的大翅鯨,一隻虎鯨隔著玻璃門,從掛牌上浮窺路上的行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辦公室,一個連

蓮市中美路上,有一間小小的辦公 室隱藏在騎樓裡的店家之中。

處。一推開玻璃門,便可以看見牆上掛著的世界鯨豚圖,鯨豚圖底下是海豚與鯨魚的解剖模型,再來是滿滿一櫃的黑潮的出版品。往裡走一些,靠著牆壁的櫃子上放置著海洋廢棄物的樣本,一間陸地上的小房子,居然聽得見海浪的聲音。第一次到黑潮拜訪,我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黑潮抹香鯨個體資料庫公開──你拍的照片,也可以做保育!)

印象最深刻之處,是爬上頂樓後一望無際的海岸線。淺藍中帶點灰調的顏色,是從花蓮看出去的太平洋,那抹藍不同於宜蘭的深色純粹湛藍,總覺得像是歷經了滄桑,終於看 破紅塵般的大海。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黑潮抹香鯨個體資料庫公開──你拍的照片,也可以做保育!) 近、認識而珍惜海洋。

明信片:韓國插畫設計│WARMGREY TAIL

島,應該與海洋如同朋友般親近,遺憾的是在大多數台灣民眾的生活中,並沒有海的一席之地,甚至許多人並不清楚台灣的周邊海域定居著多種類的鯨豚。鯨豚作為最高階的海洋消費者,他們的存在可說是海洋生命的環境指標,作為神秘而美麗的海洋哺乳類,在人類的自私底下,因汙染、捕鯨已消逝了許多,黑潮的工作目標不僅只在讓民眾了解鯨豚的美麗與哀愁,更是要以有效的努力, 落實鯨豚的保育。 黑 潮 因為關心鯨豚,進而關注到牠們的

多羅滿賞鯨公司合作,黑潮定期舉行海上解說員的培訓,由多羅滿賞鯨公司提供船長與賞鯨船,期望能讓賞鯨船成為海洋教室,能帶領遊客身歷其境分享知識與感動,進而觸發遊客關心海洋的慾望。至於為什麼是研究鯨豚?

鯨豚研究之外,還包括環境教育與解說,他們不只要保護海洋環境、關心鯨豚保育,還致力於加強民眾與海洋之間的連結。

黑潮的主要工作,除了海洋環境觀察與

洋環境觀察與鯨豚研究中,他們和

臺灣東部鯨豚保育大使

和平組織合作,希望在

教育推廣,黑潮的出發點一定扣合鯨豚,為還給牠們一個舒適的家而努力。

至 於

在 過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撰稿人/陳采葳

去,漁業署等政府機關並未重視保

這就是

10
在 海
台灣作為一個海 不
談到黑潮的未來願景,黑潮執行長林東良表示,他們依舊會延續現在的工作,除此之外, 期待能更積極的處理鯨豚保育和保護的議題,在管理、保育的策略上,有更明確的法規。具體來說,國外已成立海洋保護區,台灣是否可以也成立海洋保護區?在漁業的政策上,如何改善管理,才能限制危害鯨豚的 漁法(如:東海岸流刺網捕魚法等)?
育,因此在研究資料尚未齊全的現在,談保育法條都還太早,黑潮的未來願景,是深入調查後,積極推動一系列鯨豚保護的法規與 政策。 2030
前述設立海洋保護區,黑潮與綠色
年,海洋保護區
的設立能達到百分之三十以上。他們期待保護區的生態恢復之後,裡面的魚群生物開始增加,當保護區的供給開始不足,魚群往其空間時,便會產生溢出來的效益
的策略。

鯨豚的身分證   ──PHOTO-ID計畫

類有名字,每個人都長得不太一樣,因此我們能夠分辨朋友、家人、愛人。那麼,我們也可以為鯨豚 取名字,辨認出來牠們的身分嗎?

答案是肯定的!每一隻鯨魚都長得不太一樣,從牠們的背鰭、尾鰭,甚至是身上的花紋等,都可以辨認出 牠們的個體獨特性。

試想,你在幾年前出海賞鯨,看見了一群花紋海豚,其中一隻海豚烏黑閃亮的背鰭上,有著「來」字型的 花紋,於是你將牠命名為「來」。在這之後,你每年的出海都會特別注意有沒有來的蹤跡,你會開始在意一個 在海上漂泊的生命,你期待再遇見牠......終於!在你錯認幾百條海豚後,你再次遇見了牠,你會像遇見老朋友一 般的驚喜,你會慶幸牠依舊如此有活力。你們分別後,你會開始期待下次的見面,會開始想像牠在海上的生活, 希望牠一切安好,等待你下次的拜訪。

這時候,你便與海有了連結,陌生的生命就此有了意義。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以身體紀錄東海岸──「大頭仔」過往23年的變化)

HOTO-ID計畫,中文為「照片辨識法」,是一種動物研究方法。黑潮將其應用於鯨豚辨識,建立鯨豚 資料庫,以了解台灣東海岸鯨豚的保育情況。

由於鯨豚在海上時,自由自在的下潛及跳躍無法捉摸,害怕過於靠近鯨豚反而造成牠們壓力的情況之 下,很難拍到鯨豚完整的照片。於是計畫的一開始以個性較為文靜、目擊率又較高的花紋海豚作為起點,捕捉 牠們背鰭的照片,透過背鰭的形狀、缺刻、刮痕作為牠們的「身分證」,幫牠們取名字,開始進行海豚的「戶 口調查」。

花紋海豚剛出生時是灰黑色的,因為皮膚的特性,使得牠們容易因玩耍、覓食或打鬥留下白色疤痕,並隨 著歲月流轉而不斷增加。研究牠們身上的花紋也可得出另一種研究報告,即鯨豚的傷痕來源。由自然因素造成 的傷口,如同伴之間的齒痕,或是被達摩鯊、掠食性的鯊魚所咬傷;又或者由人為活動造成的傷口,例如漁具 纏繞、船隻的螺旋槳撞擊、誤食漂浮於海面的人造廢棄物等。透過觀察鯨豚身上的傷疤,不僅可以檢視人類活 動和鯨豚生態之間的關係,也能找出影響鯨豚生存的潛在威脅。

去年開始,黑潮也著手建立抹香鯨資料庫,抹香鯨不同於花紋海豚,因為牠們的尾鰭缺刻外觀每一隻都不 同,如人類的指紋獨一無二,所以在拍攝照片時,主要拍攝部位為尾鰭。

資料庫的照片大多來自多羅滿賞鯨公司的江文龍船長,船長自2010年開始協助黑潮累積花紋海豚的個體影 像資料,在海上以單眼相機紀錄鯨豚生態,至今抹香鯨資料庫仍依賴著江文龍船長才能成形。黑潮在船長近十 年所拍攝的照片中,搜尋抹香鯨的身影,依照時間與群次分類後,再透過電腦螢幕,開始從2020年的影像檔之 海當中辨認抹香鯨不同的個體。除了相片的分類與裁切外,資料庫也包含了個體與群次各別的表格資料,如座 標、時間、編號與特徵、已知尚未被辨識的個體數等等,未來逐年往回處理檔案時,歷年數值與文字資料皆可 進入資料庫程式,以累積臺灣抹香鯨相關研究與調查的基礎。

人類自大規模的捕鯨年代至今逐漸重視鯨豚保育,對抹香鯨的瞭解仍然有限,臺灣賞鯨產業視其為重要的 明星物種,而國內抹香鯨的少量研究主要在於聲學領域。黑潮建立、累積抹香鯨的基礎資料,未來的抹香鯨資 料庫也許能夠讓人類進一步窺探抹香鯨個別的身世、增加其社會網路與棲地利用模式的分析。

圖片來源:以身體紀錄東海岸──「大頭仔」過往23年的變化

12

PHOTO-ID計畫實行的困境,一是鯨豚照片的質與量。影像亮度不足、模糊、拍攝時距離鯨豚太遠,或個體 的照片數量稀缺,都會對後續相片對比的工作與成果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而計畫的困境,也不只在收集照片的 困難。

建立鯨豚資料庫的工作入門門檻偏高,需要學辨識、操作的技術,但從拍照、整理、分析個體到資料庫建 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於是在有限的人力下,雖然現在時間已經到了2022年,但是黑潮在花紋海豚的照片 處理上卻停留在前幾年。

資料庫的建立永遠趕不上時間的進度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黑潮抹香鯨個體資料庫公開──

你拍的照片,也可以做保育!)

國立東華大學社會責任中心,研發AI的顏士淨老師在詢問之下得知PHOTO-ID計畫可能需要AI的技術取 代人力問題,於是開始和黑潮合作往AI的方向發展,以AI人工智慧的方式處理照片的辨識工作。

即使現今AI的雛形版本還沒辦法達到很高速、高效率的運作,但已成為最初階的版本,可以開始慢慢的增 強效能,期待未來能突破PHOTO-ID計畫的困境。

◎撰稿人/陳采葳

對話框素材:<a href="https://zh.lovepik.com/images/png-1123123.html">信息 Png vectors by Lovepik.com</a>

13

臺灣東部鯨豚保育大使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王璇〈魚問〉

愛牠,就要養牠?反圈養制度的提倡

說:「只因為我活在水中,所以你看不見我的淚」——王璇〈魚問〉

第一眼見到這句文字時,便深深被感動。我們究竟是看不見鯨豚的眼淚,還是我們假裝看不見?疫情之下, 許許多多的人類因為需要被隔離而叫苦連天,2021年的夏天,三級警戒下,人們被迫待在家中幾個月,大家都因為 無法外出而神經緊繃,盼望能早日自由的在藍天之下走動。同樣的心情,套用在鯨豚之下,牠們的家,原本是無邊無 際的廣闊海洋,牠們能在裡頭自由玩耍、嬉戲、打鬧、狩獵,卻因為人類美其名的「喜歡牠們」,被迫一輩子關在小 小的水族箱中,每天的工作是翻滾、跳躍、取悅人類。

或許,「可愛」,是牠們最避之唯恐不及的形容詞。

小時候,曾到韓國的水族館旅遊,旅行團的導遊神秘的告訴我們,他們與水族館簽訂契約,可以帶遊客到頂層參 觀。通過狹長的樓梯,鐵門的後面一片濕漉漉的水泥地中間挖了空,大約兩間教室的大小,裡頭住著一隻白鯨。

我看著那純白的身軀來回游動,牠的尾鰭擺動兩次,便已抵達對岸。牠不停的游著,擺動兩次尾鰭,轉彎回頭, 再擺動、再轉彎。我當時不懂這是什麼意義,只是看著牠巨大的白色身軀,心中泛起一陣悲哀。大人(或許也有差不 多年齡的孩子)讚嘆著白鯨的美,在禁錮牠的大箱子前圍成一圈。我站在一段距離後面,旁觀著躁動的人群。

是我不懂得欣賞,還是人類有意識地忽略牠哀愁的身影?

當天活動結束,我拿到了三隻白鯨絨毛娃娃。那三隻娃娃至今仍躺在我的櫥櫃裡,我不敢觸碰它們,卻也捨不得 將牠們丟棄。那隻白鯨的身影至今活在我的腦海中,遺憾的是,我的腦海,也不是一望無際的大海。

14
魚說:「只因為我活在水中,所以你看不見我的淚」

圈養動物,也是一種教育?

2022年,幸運有機會以黑潮志工的身分,參加國立海生館「漁識場」科學市集活動,在擺攤過程中,我看見一 個令人憂傷的現象。

來參與闖關活動的小孩,大多數仍不清楚鯨豚是什麼。

明明白鯨就在隔壁館,即使才剛參觀過展區,在小孩的記憶裡,卻只留下「白白胖胖的大魚」印象。

活動間的短暫閒暇時間,我也到了白鯨展區參觀,展區對鯨豚類的介紹非常詳盡,也有互動設施豐富展區教育, 可惜的是,幾乎沒有孩子完整看完展區。有些孩子,因為父母或行程安排的原因,即使已駐足在展區介紹前,仍被 父母帶走,而更多孩子,獵奇似的一窩蜂擠在被圈養的白鯨前,隔著手機鏡頭看著那隻憂傷美麗的鯨,卻一點也不 想了解牠們的生態。

支持圈養者總立論在「圈養可幫助生命教育」上,但真是如此嗎?

從兩天的活動觀察中,我發現十個參觀過白鯨館的孩子裡面,只有不到半數記得白鯨的名字,甚至不知道海洋 哺乳類代表的意義,不知道白鯨是鯨類而不是海豚。

這樣的教育真的成功嗎?這是「生命教育」,還是立基於獵奇追求的商業活動?

牠們的家不是牠們的家

黑潮長期倡議「反圈養」制度,為何不是提倡「零圈養」?事實上,零圈養雖然是倡議的最終目標,卻不可能 立即實施。現存在海洋公園、海生館的鯨豚因為人工圈養,已失去野外生存的能力,若將牠放生,極有可能造成鯨 豚的死亡。目前可以做到的,只有禁止營利機構再以鯨豚為牟利工具,讓牠們頤養晚年。待牠們死去之後,再也不 捕捉鯨豚,尋求令其他方式另求牟利。

至於民眾該如何接受未來在陸地上看不見鯨豚的身影?黑潮執行長林東良提到,進行倡議,一定需要讓社會一 起進步。在進步之前,最重要的是觀念跟教育,必須先讓民眾知道為何要做這樣的倡議。

早期,很多人不理解這一點,只覺得給鯨豚這樣大小的池子應該夠大了,足夠讓牠們在裡面生活,卻不想鯨豚 原本的生活環境是更大的,並且有這樣的需求。這些問題會反覆的被提出來,必須讓大家理解。

要從反圈養走向到零圈養,一定需要一個漫長過程的教育,才有辦法讓大家接受這件事情。如果臺灣人對於東 部外海更了解,知道那裡就生存著一群鯨豚,或許會覺得看野生的就好。鯨豚自由自在,在海中展現牠們最真實的   狀態,仰泳、躍身擊浪、浮窺......那種輕鬆而美麗的姿態,其實最能展現牠們的美。如同很多人每年都要到非洲         草原看看,搭開在草原上的吉普車,沿著生態旅遊的路線看遠方那些在草原上的動物。

不過,倡議不只是要教育大眾,另一方面也需要遊說政府。舉更先進的國家,以加拿大為              例,

他們已經走向零圈養,將所有在水族館內的哺乳類都移除。

這是尊重生命的表現,而台灣是不是也應該要如此看待?如果是的話,便應該要提出              可執行的政策。國際上正在往零圈養制度前進的國家,有些會將鯨豚送到「安養院」,              可以讓牠(目前只有白鯨)能在半開放的水域當中安養天年。臺灣目前的水族館及海             洋公園,採取的策略是讓鯨豚在原本的池子裡,生活直至壽終正寢。現行法規在黑潮幾           年前的倡議下,已經讓鯨豚的輸入、輸出變為不太可能,期待在法規的限制之下,為人類的         自私買單的鯨豚能夠不再出現。 ◎撰稿人/陳采葳

15

連結海洋與人類的大使 ——海上解說員

搭上多羅滿賞鯨公司的賞鯨船之前,遊客會先到多羅 滿賞鯨公司的講解教室集合。在那裡,黑潮的解說員 會播放鯨豚相關影片,講解鯨豚相關的知識,配合投 影幕的簡報,生動介紹台灣東海岸常見的鯨豚,讓乘 客有基本的認識。

在船上,解說員透過廣播,和大家介紹海洋和鯨豚。

如果以為解說員只會講述理論性的鯨豚知識,那你就 錯了!黑潮培訓的每個解說員都有自己的不同風格, 當天遇到的解說員不同,廣播的內容也會不一樣!雖 然黑潮培訓解說員的目的是讓民眾與海洋之間產生連 結,但為了不讓民眾感到負擔,解說員並不會全程傳 達自然科學性的知識,他們會適時結合自己的經驗, 傳達給遊客海洋保育的概念,期望能以自身為橋梁, 連結人類與海洋。

(封面圖片來源:財團法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以身體紀錄東海岸──「大頭仔」過往23年的變化)
16

扶手縫隙偷看你

2022年5月8日,不只是我二十歲的生日,也

是我和海洋相遇的紀念日。

第一次出海賞鯨,心情並不是完全的期待,事實上, 更多的大概是擔心。擔心自己會暈船、擔心天公不

作美,一出海就下雨、擔心鯨豚今天的心情不好, 不想和人類接觸......。擔心的很多,但慶幸都沒有發 生。

船一駛離港,我看見海岸山脈慢慢的遠去。圍 繞著山的霧氣在太陽的照射下已不見蹤跡,我的心 情在看見兩旁經過的燈塔時開始雀躍不已。我站在 船頭,沒有了船艙的保護,被船頭剖開的浪不服氣 的噴出浪花,對船上的人類展開報復。調皮的浪花 在我的手下互相追逐,淘氣的鑽入扶手間,和我已 濕了一半的衣服打招呼。

離港不久,我們便看見了第一群的海豚。那是

一群有著活潑好動個性的飛旋海豚,烏黑的背鰭在 陽光照射下彷彿有著點點星芒,人們不自覺的歡

呼,解說員怕驚擾到海豚群,趕緊告知遊客:「我 們已經到海豚的家了,就要安靜,不要打擾牠們!」

大家紛紛拿出手機攝影,我看著遠處偶爾露出的背

鰭不敢發出一點聲音。牠們在蔚藍的海水中快速游 動,互相追逐的身影一下出現在十二點鐘處,一下 又出現在三點鐘處。

突然,解說員一聲驚呼,將我們的吸引力暫時 從海豚身上拔出。原來,在飛旋海豚群中,混入了

一隻好久不見的真海豚。真海豚的外表和飛旋海豚

十分相像,若不是解說員的好眼力,我們根本注意

不到!那隻真海豚被識破了真身,似乎是害羞了, 快速的通過船的身邊便消失不見。解說員的惋惜和

不捨並沒有換回真海豚的回頭,反而是一對飛旋海 豚的母子對,被這群大驚小怪的人類吸引,孩子跟

在媽媽身邊快樂的撒嬌,牠們離船很近,幾乎是手 穿過扶手就能摸到的距離,牠們觀察著人類,孩子

露出左腹旁達摩鯊的圓形咬痕,似乎在對船上的幼 童說:「看!我還是個孩子就這麼勇敢,你們人類

小孩還哭哭啼啼的呢!」

船停了一下子之後緩緩離開,船長一直到海豚

群離我們一段距離後才加速,為的是降低賞鯨船對 鯨豚的干擾,不打擾生態的友善賞鯨,是黑潮和多 羅滿一直追求的。

往前開了一陣,突然在海面上看見一股水花垂 直射向天際,船長立即熄火等待海豚群靠近。這次 遇見的是身上布滿白色花紋的花紋海豚,從牠們將 近白色的背脊,可以判斷出是年齡較大的海豚群。

有別於飛旋的活潑,瑞氏海豚非常穩重,文靜的個 性讓牠們看起來不疾不徐。牠們在離船的一段距離 聊天,可以聽見偶爾靠近的一隻極大的呼氣聲, 「噗」一聲,又優雅沉著的游走。

其中,有一隻瑞氏海豚停在水面上許久,解說 員告訴我們,那是正在水面上睡覺的海豚,即使休 息,牠們也讓左右腦相互清醒,因此不會漂離海豚

群。更遠處的一群瑞氏海豚,或許是聊天聊到了盡 興之處,不僅露出白色帶點粉紅的可愛肚皮仰泳, 更有躍身擊浪的動作出現。

回航的途中,船隻轉向時捲起大浪,我和朋友 坐在船頭來不及發現,便被大浪迎頭澆下,在那一 瞬間,溫熱的海水鑽入我的眼裡、嘴裡、耳裡,我 已顧不及衣物與鞋子的潮濕,只覺得灌進嘴裡的海 水既鹹又苦。那種苦像是一次飲入了幾千個人的淚 水,嘴張不開,也闔不起來,一吸一吐之間彷彿能 看見結晶的鹽粒。

我想海水會這樣的鹹苦,大概是因為海洋的淚 水太濃烈,也太哀愁。

解說員在回航時,告訴我們一個小故事。有一 次出海,上船前,他聽見路過花蓮港的孩子問父親: 「為什麼海中這麼多垃圾呀?」

孩子的父親回答:「因為人類用的塑膠很輕, 一不小心就會飛到海裡面呀!」

孩子想了想,說:「那我們都不要用塑膠了好 不好?這樣海就不會髒髒的了。」

解說員感慨的對這對父子的對話下了註解:我 們曾經都像孩子一樣天真地想要清除一切不對的 事,但為什麼長大之後,那些我們曾經認為「壞」

的事情,就可以被容許了呢? ◎撰稿人/陳采葳

17

臺灣東部鯨豚保育大使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陳克華〈南濱〉

我以為這裡就是天涯 海角。我一直以為。

這裡就是── 雲和山和海最終的歸處 有著故事結束時

拉長的遠景,淡出和定格

我以為到了這裡就沒有 更東,或更南

或更北更西。沒有。這裡 就只有這裡 在這裡不必眺望──

但沒到過這裡的人 又如何懂得眺望?──

目光必須穿行過千萬個眼睛 才落在一個叫南濱的海灘; 如果

又如何能懂得在時光的湍流 擲出他的錨……

我出生在這裡。山和海之間 我通過窄窄的雲,全世界

最低最安靜的雲

跌落在南濱

滿地狼藉的光,又從四方

簇擁而來

風塵僕僕的浪

我要說這裡的每一朵浪

都是不遠千里

而來才來到我腳下── 每一道微風都環遊過世界

一切都已備妥,只等著我

我的到來,俯身拾起一片光

一塊鵝卵,一段漂流木

一眼青山和森林──

這些都已經在了

只等我抬頭,眺望

望見有一個人

倚在自行車上看海

那背對著我雙手抄著口袋的 姿勢

那麼孤獨而堅定

時間和整個太平洋的風 都只能停下

彷彿在告訴著我

只有天涯海角 只有身在天涯海角 才能望得見

另一個 天涯海角。

18
不懂眺望
19
黑潮解說員訪談紀錄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黑潮解說員 以下以東代稱。 林東良 楊均濰攝 以下以椒代稱。 廖祥惠

Q加入黑潮的契機?

椒:希望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為環境付出是值得的。 東:大學時期認識黑潮的解說員志工,他的經歷引起我的興趣,之後也參加解說員 培訓,加入黑潮。

Q海上解說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椒:我喜歡探索、感受、體驗各種沒有經歷過的事情,但當經驗一直累積,有些事 情就會忘記了。解說讓我轉化、思考自己的經驗,根據經驗分享不僅能和人有連結, 也可以記得並思考自己的經歷。

Q出海的難忘經驗?

椒:我還在海上實習時,那時是秋天,浪已經開始變大了。那天的海豚,幾乎把我 們整船包圍,他們在浪裡面跳來跳去,玩得非常開心,感受到他們在衝浪。最難忘 的原因一方面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海豚,一方面是當浪很高的時候,人會有不舒服 的感覺,可是對海豚來說,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之後浪大的時候出海,我就會期 待看到這樣鯨豚的狀態,但其實沒有,就跟人一樣,每天心情不一樣,不是海況如 何,鯨豚就會如何。

東:當海洋已經成為了你的一部分時,在陸地上久了就會想念,會想要再出海。當 你認得海浪的時候,身體就會自然因應他,不用想太多。

Q如何克服暈船

東:每年剛開始出航時,我會在某幾個航班上好好睡一覺,讓自己去適應浪、讓身體 漸漸地去習慣浪的流動。嘗試了幾次,身體就會漸漸適應,就不太會暈船了。有人會 說,為什麼要到海上自己找麻煩?但我已經被海洋吸引了。

Q在海上解說並且推廣海洋保育時遇到的挫折?

椒:對我來說,這件事情的困難,是成效很難評估。每一次的解說,一次短短的航 程內,會遇到不一樣反應的遊客。我們只能從他們的回應中,大概評估成效,但很 難確定,這是解說最困難的地方。環境教育的部分,還有另一個困難。我很自然的 會在意環境,覺得它是自發的事情,但這不能強加在大家身上,明明很簡單的事情, 我們卻需要花很多力氣讓大家意識到環境。其實最理想的是大眾自發,當人們有一 些和自然的深刻體驗,可以自己意識到環境,就會主動保育。我們站在環境教育的 角色,要達到讓大眾自發,我覺得蠻困難的。

Q在海上解說並且推廣海洋保育時遇到的挫折?

椒:對我來說,這件事情的困難,是成效很難評估。每一次的解說,一次短短的航 程內,會遇到不一樣反應的遊客。我們只能從他們的回應中,大概評估成效,但很 難確定,這是解說最困難的地方。環境教育的部分,還有另一個困難。我很自然的 會在意環境,覺得它是自發的事情,但這不能強加在大家身上,明明很簡單的事情, 我們卻需要花很多力氣讓大家意識到環境。其實最理想的是大眾自發,當人們有一 些和自然的深刻體驗,可以自己意識到環境,就會主動保育。我們站在環境教育的 角色,要達到讓大眾自發,我覺得蠻困難的。明明很簡單的事情,我們卻需要花很 多力氣讓大家意識到環境的重要。

Q賞鯨產業是否能有效推廣海洋保育

東:以臺灣現在的狀態而言, 賞鯨產業不做海洋保育,其實一樣可以賺錢做生意。

我們的前輩們在推動讓臺灣可以搭娛樂漁船賞鯨的時候,抱持著可以讓人更認識海

洋、鯨豚的期待,但當現今仍有一些業者不重視保育時,它並不一定是好的幫助。

處於娛樂的狀態,便無法讓保育的意識提升,因為大家會帶著一種獵奇的心態出海, 看到鯨豚時,好像只是去看了一場秀,這樣對保育的意義是很少的。所以為什麼黑

潮會堅持解說?因為我們想將保育的觀念傳達給大眾。總體而言,臺灣的賞鯨產業 沒有被好好約束,推廣海洋保育的效果有限。

(圖片來源:https://cyberisland.teldap.tw/P/qHQZFmZeylQ

產業與人文組_朱智青_02_賞鯨豚/拍攝年代:2011/拍攝地點:龜山島/拍攝者:朱智青)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與國際接力,在東海岸為鯨豚創造一片綠洲!)

>
於娛樂的狀態,便無法讓保育的意識提升。

圖片來源:黑潮文教海洋基金會/鯨豚界的點點繁星與奔騰大軍──熱帶斑海豚、弗氏海豚過往23年的變化

24

賞鯨產業面臨的限制與困難

聊到「台灣賞鯨產業目前所面臨的困境」,其中有 提到,海保署曾經委託黑潮立法評估,回去之後, 查詢了相關文件,其中找到了2018年海保署委託黑潮立法

評估的文件「臺灣海域賞鯨規範可行性評估暨推廣計畫成 果報告書」將其他有賞鯨規範的國家做為參考,並比對哪

些條例是與台灣沒有去執行的,明確說明了現今台灣賞鯨

產業所遇到的困難,裡面的內容大致如下:

因目前未有明確的條例去規範賞鯨業者,故現今若有賞鯨 違法行為出現一律使用「野保法第18條」。使用此法的缺 點,在於條例的規範不夠明確,無明確細則界定,賞鯨船

開船是否騷擾鯨豚,標準模糊化。因此需要制定清楚的條

例、細則,去規範賞鯨業者,讓法令的執行面上減少困難。

以下是黑潮當時提出的幾個建議:

建議在賞鯨行為過程中應避免下列行為,減少對動物造成 短期及長期的衝擊,恐造成騷擾的疑慮:

(1)以高速接近鯨豚,在鯨豚 500 公尺內倒船或猛加速等 不當開船方式。

(2) 超過三艘船隻於半徑 500 公尺內同時包圍鯨豚。

(3) 船隻航向從鯨豚群體中穿越,衝散鯨豚原有的群體活動 範圍。

(4) 改變鯨豚原有的活動路徑,或擋住鯨豚的前進方向。

(5) 船隻行為引起鯨豚突然躬身下潛。

(6) 船隻因過度追逐或迫近引起鯨豚突然加速游離。

(7) 船隻刻意追逐鯨豚的母子對群體。

因此於賞鯨產業中應確實做到:

(1)賞鯨從業人員(船長、解說員)需能正確判斷鯨豚受干 擾之反應。

(2)明訂賞鯨規範,預防干擾的開船行為,及違反的罰則。

(3)長期監測鯨豚的族群生態是否受到長期衝擊的影響,根 據結果滾動式的反應修正規範。

(節錄自台灣海域賞鯨規範可行性評估暨推廣計畫成果報告 書p.53.54 )

25
台灣賞鯨產業面臨的限制與困難
26 圖片來源:黑潮文教海洋基金會臉書

我國與他國賞鯨產業比較

國賞鯨產業在東部主要有三個地點:

宜蘭烏石港、花蓮港及花蓮石梯坪

還有台東的成功港。在西部的話只有台中港。

台灣賞鯨的高峰期大概在4月初~10月底之

間。在台灣海域,較常在海上目擊到的鯨豚種 類有長吻飛旋海豚、弗氏海豚及熱帶斑海豚 等。價錢大概落在台幣600-1000元不等。

日本來說的話,賞鯨的地點有沖繩跟北海道。

沖繩的賞鯨季大約落在每年1月底~3月初,

其中大家最想看的鯨魚種類為大翅鯨!而在沖 繩賞鯨的價位大概落在4500~7000日圓 (大約 為台幣1000~1700元)。 北海道的話,季節大 約落在4月底~10月初之間。可以看到的鯨種 為抹香鯨、虎鯨、大翅鯨和小鬚鯨……等。 價錢大概落在6000~8000日幣之間 (約台幣 1400~1900元)。

美國賞鯨業較為發達的地區為西岸,主要地點 於阿拉斯加州的朱諾、華盛頓州的聖胡安群 島、奧勒岡州的迪波灣及夏威夷州,以上這四 個地區的賞鯨季節皆不同,主要「賞」的鯨豚 種類也不太一樣。比方說在朱諾,賞鯨季主要 是4月~11月,可以看到的鯨豚種類為大翅鯨 和虎鯨,在聖胡安群島的話,賞鯨季為5月 中~10月中旬,可以見到正在戲水的虎鯨喔! 而在迪波灣,賞鯨季節為10月中~2月、3月~6 月,聽說在賞鯨高峰期時,可以一個月見到 200-300隻灰鯨呢!而夏威夷州的賞鯨高峰期 則是10月~2月,體型巨大的大翅鯨是最常見 的。在美國,全年皆適合賞鯨的地點則是加州 的蒙特里灣,整年都有機會看到大翅鯨、藍 鯨、虎鯨和灰鯨。美國的賞鯨價格大概落在美 金28~65塊(台幣800~2100左右)。

總體將台灣、日本及美國的賞鯨產業比較的 話,以價格來說,台灣的確還是比較便宜。但 論整個賞鯨產業完善度的話, 依序為美國、 日本,最後才是台灣。美國的賞鯨業,是有明 確的法令及明確的賞鯨規範,其依據的法條為 《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 》(MMPA) 及 《瀕危 物種法》 (ESA),是具有強制效力的,且各地

依照鯨豚的種類不同,會有不同的規範;日本 雖無法令規定,但日本以地方自治,協商的方 式,各地組織賞鯨協會,去規範賞鯨行為,為 有效的方式;台灣雖有《娛樂漁船管理辦法》

及《 野保法》法令規範,但卻沒有明確的定 義什麼樣的行為算是騷擾動物,目前只推動了 「友善賞鯨」,若台灣向其他國家學習效仿制 定明確的法令,對台灣賞鯨環境會更有幫助。

當我們在採訪黑潮執行長林東良先生時,聽他 說完台灣目前面臨的賞鯨產業困境,我和我的 夥伴從東良先生身上感受到一種想改變,但卻 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於是我們便提問了:「真 的無從改變嗎?」他回答我:「改變需要契機, 我相信台灣有一天一定可以達成啊(笑)」我 佩服像他這樣致力於改善台灣賞鯨現況、為鯨 豚付出努力(雖然他自己說比起鯨豚他更喜歡 大海(笑))這篇文章其實只是簡略了說明台 灣賞鯨產業發展目前遇到的限制與困難,若想 了解更多的話,可以上網搜尋2018年當時黑 潮向海保署提案的「臺灣海域賞鯨規範可行性 評估暨推廣計畫成果報告書」說明會更詳細。

27
◎撰稿人/陳佩奇 圖片來源:: Newport Landing/Slater Moore

不過,上述諸如此類訊息如何得知?對於淨灘的目的又帶來什麼 影響?

圾如何從垃圾桶飄至海中、繼而在岸邊現形;此外,更進一步的淨灘行動也讓人得以透視海廢的 廢棄物的主要材質、數

量占比、用途、來源 等等。

年,海廢議題受到關注,人們開始思索自家產的垃

ICC (台灣版)與日、韓的「快篩」調查
海廢知多少

淨灘行動紀錄表」,將海廢區分為五大類,其中再細分成

一、廢棄物需完整可辨識,才能知道確切來源。

二、確切紀錄數量,才有管理的依據。

台灣,海洋環保意識的抬頭,促使民眾熱衷於參與淨灘活動, 賣力地將視線所及的岸上海洋廢棄物拾起,扔進垃圾袋。

淨灘,較為繁瑣,但其初心正是力求達成兩點:

,根據「台灣版國際 一)。 乍看上述的 ICC

▲ (圖一)為台灣版國際淨灘行動紀錄表

▲此圖為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出處: 海廢治理平台

透識海廢 ──ICC 在台灣
團體採用 ICC 淨灘模式 (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
不過,這樣子的淨灘就算功德圓滿了嗎?實際上,淨灘的重點並非撿 到的海廢裝成了幾大袋(這事實也許壞了某些人的淨灘興致與成就 感),而是「分類」,一如我們最初處理垃圾的步驟。普遍台灣淨灘 19 項(圖
淨灘的目的不僅是清理乾淨,而是後續還能用於教育、研究及 推動政策,多方措施同步進行,才能對症下藥,真正迎來根除海廢的生活(如圖:海廢治理平台) 30

活動統計得出前十名的海廢種類以及它們占整體海廢數量約八成,因此,倘若我們能減少前十名,意味 著解決了七八成的海廢量問題 二);

用途的分類邏輯,讓我們能察覺海廢究竟與何種人為活動有高度相關,並以此下手管理 (圖三)。

出的數據,讓我們理解環境當下哪裡出問題,同時該從哪個角度適時 改進。例如

動順勢萌芽,並開始被使用於各國的淨灘活動,表格也根據當地的環境差異有所調整。

年美國環保署成立海 洋保護協會,

的開花結果

ICC
ICC 表格彙整得
2020 年台灣 ICC 淨灘
ICC
早 在 1985
表格依照海廢的材質與 ICC 國際淨灘活 ▲ ▲ 31

你沒看錯,首要步驟並非綢繆裝備,而是先回歸淨灘初 心。淨灘時撿拾到的廢棄物千奇百怪,必定超出表格所納,因此,冷靜接受並專注於紀錄表的

手把手帶你成為

淨灘小達人!

海廢的由來,繼而從生活中減量;環團人士與研究員能 整合調查結果,提出建議與解方並督促政府有所作為。

最後一步正是使用

讓淨灘有所效率且成功的要素。 Step④

:檢視成果

的目的,讓淨灘的民眾推測多數

述已大致說明藉由 ICC 淨灘的好處,讀至此,你 是否躍躍欲試,想投身 ICC 淨灘了呢?接下來將 如何實踐 ICC? Step① :心理建設
19 個項目,是
ICC
ICC
32

夏季淨灘不可或缺的即是防曬用品與個人飲用水;而手 套、長夾與包腳鞋能讓你免於被尖銳的廢棄物或岸上礫 石割傷;垃圾袋大致區分三類,一般垃圾、需回收與特別放易碎物的麻布袋;不過,最關鍵的還是與量秤,這是對撿到的海廢進行調查的重要裝備。 淨灘作為團體行動,工作區分成兩種:記錄以及撿拾, 撿拾者需要向記錄者回報種類及數量,記錄者要記得覆

:淨灘標配

Step②
33

法」,即目測海岸垃圾量,決定該從何處進行重點回收、選擇清理全部或一半,政府也可以此制定對策。

調查,找出污染最嚴重的地點,並估量清理預算,再配合設立監測站,訂立每年/ 月的海廢管理計畫。

日本環境行動網絡社團法人(

集到的大量垃圾,該如何更確切估計它們的總量,最終使它們蕩然無存?難道會有

大致的數量統計與歸屬,不過,淨灘收

年,韓國研究機構

更適合台灣處理海廢的模式嗎?

作為一種淨灘方式,使廢棄物有了

)開始運用這種「快篩」

年報導)。

年發想出「視覺觀測

借鏡日、韓 CC
I
Japan Environmental Action Network; JEAN )理事 金子博先生, 2004
2016
OSEAN( Our Sea of East Asia Network
2022
比 ICC
34

是在淨灘時將垃圾拾起作分類和計算,

樣點,每年會在樣點的

ICC

年,台灣舉辦了「海岸廢棄物快篩技

金子博先生、

1139

的洪善旭女士互相交

公尺範圍內進

個測站蒐

121

168個

35

2018
JEAN
術工作坊」,各方環保團體與 OSEAN
流,並著手進行首次全台海岸垃圾快篩調 查,從
公里的海岸線、
集到的數據中,不僅估計出全台海廢總量、 排出十大最髒海岸、海廢常見類型與其分佈的關聯性,也發覺相關管轄單位處置的 不足之處 欠缺整合海廢清理的中央機
100
關與常態性海岸清理的經費編列。至今三 年過去,本島及離島海岸線上已有
行四次海廢快篩調查,而三年多累積的結果顯示著我國海廢持續遞減中,「快篩」 無疑成為後續清除海廢行動的一大助力。
精確但費時費力;快篩則以眼睛巡視岸上垃圾的體積,相較而言,人力需求少,且能短時間內取得大量海廢資訊。 耗力於清理呢? ◎ 撰稿人/王怡婷

流浪--

探訪流浪動物之家

設計/內⽂撰寫:溫婕寧

動物之家採訪

地點:台北市動物之 家 時間:111/8/23下 午12:05 受訪⼈:姚光成先⽣
如何知道這裡的? 喜歡狗,想幫助 狗,跟狗相處,退休後
1.來這裡當志⼯的原因?
60歲就來了。選這的原 因,是因為住在附近。

2.有沒有印象⽐較深刻的浪浪?

⼤,⾷物如今也有⼈捐贈,所以 現在動物都吃很飽。(換作以前 那些⽼狗)可能今天看到它,明

3.想做志⼯有沒有什麼

要求(條件)嗎?

會有專⼈訓練。要

先上課,通常幾個⽉會

要,⼀年做滿72⼩時 (就好)。

家好多了,現在有冷氣空間也變
很多記憶,都不錯,待久了 都會有感情。⽐⼗年前的動物之
天就被安樂死,現在⽼狗都在這 裡養⽼。
招募⼀次,只要你想

4.⼯作⼤致如何分配? 新來的會先讓他去遛狗。

就在家照顧狗不來了。

(那遇到⽐較兇殘的狗呢?)會 有專⼈幫忙注意,不會讓新⼈ 去冒險,很安全沒那麼可怕, 來動物之家久了以後也就會分 辨每隻狗的個性。有些志⼯來 ⼤約半年⼀年,就會和裡⾯的 ⼀些狗產⽣感情帶回家,然後

5.在真正當動物之家志⼯後,有什 麼和之前感覺不⼀樣的嗎?

慢慢就會看透了,(流浪動物) 是救不完的。原本是憑著⼀股熱

忱,到現在也能明⽩,想拯救全部 的動物是異想天開的。問題源頭是

太多⼈不幫寵物結扎,濫⽣濫養, 也不植⼊晶⽚,最後養不了就丟到 這裡(動物之家)。在狗舍能看到很

多很乖的狗,這些被丟掉的⽼狗都 很是溫馴親近⼈的。

為何

「浪」跡天涯? 作者:溫婕寧

記得在我⼩時候,看過⼀部紀錄⽚《⼗

⼆夜》,這是紀錄流浪狗被關進收容所後的 12天發⽣的種種,⽽經過⼗⼆天無⼈領養

後,這些流浪狗將會被安樂死。不過如同姚 先⽣所說,如今安樂死已經被廢除,從本質

上是值得⾼興,但動物能在收容所待到死亡 ⼜是新的問題。每隻動物多⼀個等待著希望

的⼀天,背後所需的⾦錢就多⼀些,這增加 的費⽤⼜該從哪裡得到?

我家第⼀隻狗是四年前在這間動物之家

領養的,那時的環境也不能說髒亂,能看出 有許多⼈⽤⼼整理過,但依然掩蓋不了⽇漸

破舊的痕跡,志⼯遛狗的地⽅是和旁邊寵物 公園之間,狹窄的⼀塊⼟地,對⼀些狗⽽

⾔,這就是它們⼀⽣能去到最好的地⽅,鐵 網另⼀邊的寵物公園是它們⼀輩⼦都無法進 到的樂園。

慶幸的是,他們現在搬到了更為寬敞 的地⽅。更寬敞的⼤廳讓領養⼈等候,更 ⼤的草⽪供狗狗們去奔跑,更乾淨的環境 不把⼈拒於⾨外,還有放在⼀旁整⿑堆放 ⼀旁的糧⾷,這些都更能讓有意願養寵物 的⼈選擇到收容所以領養代替購買。說句

題外話,在⼤廳還能和動物之家裡的吉祥 物狗狗們互動!

動物之家新址

這次探訪動物之家,真要

細說,仍然存在⼀些需要解決 的問題,像是在幼⽝室的鐵籠

成年的狗依然待在狹⼩的鐵籠

中;聽姚先⽣說,如今還有幾

百隻狗還待在原來的地⽅尚未

搬過去……

供領養⼈和動物親 近處

動物之家舊址

中,能看⾒排泄物在籠中,遲 遲沒有⼈去清理;有些已經是

說是收容所需要改進,更該改進的是⺠眾對

寵物的責任⼼和養寵物的觀念。結扎、植晶⽚都 是⼀再倡導的事情了,然⽽街頭巷⾓還是能看到 被丟棄的⼩狗⼩貓。三年前,我家第⼆隻狗是在 朋友介紹下,最終被我接收,當時詢問了來歷,

是那⼈家中⼤狗意外⽣下的⼩狗,如果沒有被⼈ 領養,那些養不起的⼩狗就會被送到收容所;⼀ 年前,住在附近的同學在路邊撿到五隻剛出⽣的 幼貓,最終分別被幾⼈收養,不然結果依然是等 待收容所接收;幾個⽉前,在校版有⼈發⽂在宿 舍停⾞棚發現被丟棄的⼩貓……依稀記得當初領 養第⼀隻狗時,它的來歷就是和兄弟姊妹ㄧ起被 放在紙箱裡丟到路邊。

動物之家-貓住處

收容所還是那個收容所,被遺棄的

動物卻越來越多。本該屬於各個主⼈們 的責任,不應該如此隨便就將此義務交 給各個「動物之家」,⼈總需要屬於⾃ ⼰的避⾵港,何況是動物呢?當⼈能和 動物將⼼⽐⼼的時候,或許我們的家, 就是他們的「動物之家」。 動物之家-⼤廳
最後,在此感謝台北市動物之家同意拍攝,以及姚
先⽣願意空出休息時間配合拍攝與問答。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