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靈鷲山 有緣人235期

Page 1

235

LING

JIOU

MOUNTAIN

MONTHLY

2016.04

■有緣人助印有緣人 ■ 劃撥帳號:1328-4228 ■戶名: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

綠意•福隆

愛心如同雨水,潤澤了大地,滋養一切的生命。 Just like the rain moistening the earth, a loving heart nourishes all life.


《刊前語》

懷璧無由見舊題 呂政達

試著跟隨蘇東坡來到古寺,黃昏降臨,寒鴉點點,他慨然寫下「老僧已死 成新塔,懷璧無由見舊題。」的詩句。 想像是閱讀大詩人作品必備的功夫,想像寫下這首詩的多年前被貶下放的 蘇東坡懷著憂懼的心情離開京城,旅次間偶遇老僧,一夜談佛法,稍解大詩人 的憂慮心結。時間過去了,他又重遊舊地,路長人困老馬嘶鳴,他想尋覓老僧 再給他開示,但老僧已圓寂,只留下一座新砌的塔,紀念老僧住世的歲月,感 慨無常之時,詩人又見到了當年他題在壁上的字,無來由的湧起的是一種冷冷 的領悟吧,在時間的覆蓋下。 在時間的覆蓋下,在一路到天涯海角的旅次間,每個人都是生命的旅人, 卻不一定具有蘇東坡的文情,隨後寫下了千古的絕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恰 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在時間的覆蓋下,想起的則是靈鷲山的法性師,真快,距她圓寂也要滿周 年了,真快,當許多法師還追念著法性師的事蹟,法性師已是安睡在多羅觀音 旁的一座新塔,卻永遠安慰著前來憑弔新塔的人們,這裡曾經活過這樣精采的 一副靈魂。 心道禪師曾經說過,學佛學禪要求的是當最後的時間來臨時,可以「好好 的死」。回想法性師五十多歲的陽壽固不算長,卻有那麼多人懷念他,他的講 道曾經啟示過這麼多的信眾,應該也不枉這一生的修行之路了,在靈鷲山的長 空下,得伴觀音永眠,那就像是向永恆借來的一座紀念碑,也許鴻已高飛,也 許許下來生乘願再來的華枝春滿,觀雲觀海也觀生死。 我們其實就是飛鴻留在雪地上的那一排足跡,也許在緬懷間偶而見到舊日 的題字也會生起感嘆,時移境遷,我們開始驚駭,當年那個年輕的女孩男孩又 到哪裡去了呢?是我現在的這個樣子嗎?但隨即想起喬哀斯在《都柏林人》那 本小說裡的句子,大雪輕輕的落下,覆蓋著死者,覆蓋著生者。


235

235

目錄 LING

JIOU

MOUNTAIN

MONTHLY

Contents

2016.04

■有緣人助印有緣人 ■ 劃撥帳號:1328-4228 ■戶名: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

綠意•福隆

綠意•福隆

愛心如同雨水,潤澤了大地,滋養一切的生命。 Just like the rain moistening the earth, a loving heart nourishes all life.

綠意•福隆 喜歡穿過靈鷲山的天眼門 第一眼看見的綠色 那不僅告訴旅人 靈鷲山真的到了 穿過芒草叢生和一山的綠林 回到了心靈的家 ( 封面攝影 / 黃春英 )

發行人:心道禪師 總 策 劃:靈鷲山宗務委員會 編輯單位:宗務堂宗長室 法教顧問:曾慶忠、廖誠麟 編輯總監:呂政達 採訪編輯:張育寧、蘇雅芳、余素珠 美術編輯:陳素菁、傅華麗 圖片提供:開山寮文獻中心 發行單位: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 地 址:新北市永和區保生路 2 號 20 樓 信眾服務專線:(02)8231-5789

歡迎分享傳閱 隨喜贊助 本刊圖文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數位閱讀響應環保 歡迎訂閱電子月刊 索閱/取消紙本月刊,或對內容有任何建議 惠請來函編輯部 webadmin@ljm.org.tw

心之道 02 研戒攝心 ( 上 ) 隨師行記 06 猴年深耕厚德,廣結一切善緣 08 全球視野 封面故事 10 綠意•福隆 阿含——菩薩清涼月 我就是這樣的比丘尼 22 請問大殿在哪裡?一花一草就是知客 甘露清涼 25 《佛說吉祥經》談業力的轉化 佛心育苗 28 要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 般若——常遊畢竟空 寂靜行者 30 聲聲入心心記一場和南管相遇的午後 法華——為償多劫願 悲心願起 36 抄心經與觀音同在 喜歡生命 38 技精,通於道――世界劍術冠軍謝志威 華嚴——浩蕩赴前程 靈鷲山在全球 42 靈鷲山 2015 緬甸朝聖紀實 ( 上 ) 宗博館超連結 44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從天主教徒變成佛教徒的何貞師姐 46 行事曆 093TV 48 緬甸尊者原典詮釋佛陀教法,帶領我們穿越時空


心之道

Topic

研戒攝心 (上)

這次安居為什麼從研戒開始? 研戒,是我們安居要去做的一份生活修行。戒,也就是我們生 活的準則,是一種漸次漸次進入佛法體悟的生命。戒,是從生活的點 滴中攝心,從點點滴滴的攝心、發願裡面,讓自己止息生活上的妄念 習氣。從研討中,讓我們更熟悉戒律,對戒的生活更能夠熟練,那麼 我們在生活中就可以攝心辦道。 戒是身心淨化的工作,戒法讓我們常常注意到生活細節,不要 在這些細節上產生放逸、傷害,從戒裡面去淨化五毒。所以研的目的 就是從熟悉戒,用戒淨化自己,進而能夠如魚得水去修行的一種生 活。在戒定慧三學中,最初從戒開始攝心,從戒做起,就會得到身心 安定、清淨、解脫的功能,然後進入一種定的專注,到達修定,從戒 去養成習慣,從攝心到專注!進入專注止觀的禪定修行,從禪定的寧 靜安定,讓我們心靈能夠敏銳沈澱,慢慢產生心性的觀照力,對心性 契入。所以戒也是生活的止觀,打下那份安定的基礎、開智慧的基礎。 2


心之道

Topic

伽的養成教育,僧伽養成教育是靠戒規範出來 從研戒裡,我們慢慢知道,在生活中怎麼

的,使我們能夠獲得一份神聖而清淨的生命。

去圓滿各種事相的變化,然後從這裡得到定, 從定裡產生觀照的智慧,從觀照智慧得到一個 解脫自在無礙的生命智慧。

為何佛入滅後要以戒為師?

戒與生死解脫的關係是什麼? 戒,是生活中一個滿簡單易做的善法,從 事相上作嚴謹的規範,達到離相的效果,也就 是淨化、沈澱我們粗魯的心念,慢慢讓心念純

佛沒有入滅時,祂是我們學習的一條路、

淨,從純淨中慢慢接近心性,一種空寂的心性。

一盞明燈,我們隨時隨地可以跟佛陀學習跟連

如果我們不從戒著手,生活不嚴謹,習氣就增

結,我們經常可以跟佛在一起,佛都會這樣親

長,粗重的習氣是一種垢染,這些垢染會變成

教,給我們很多在生活上的指導、學習,但是

遮障,用戒這樣一個善法,可以去除粗重的思

佛滅度以後,我們就沒有一個準則,生活準則

緒及生活慣性,把這些遮障清除,把過去的無

沒有了,到底出了家生活準則在哪裡?

明煩惱洗滌,讓著相的心慢慢減輕,從戒慢慢

佛在的時候,可以領航我們修行的生活準 則,會有一個成佛之路的導引,所以佛滅度後,

離妄、離相,到達離相的一個生命,終究見到 空性實相,達到明心見性、解脫自在的生命。

以戒為我們的導師,讓我們能夠走這條成佛的

所以,戒等於是次第修行,漸次生起空性,

道路而不會走偏,依戒而走的時候,等於佛陀

從這樣見性的次第,來圓滿我們心性的一個明

在世時的一個教化功能,所以戒對我們來說,

白。所以,戒就是生起次第,也就是說我們要

是出家以後遵循的一條道路。這戒就是我們的

得到開悟明心,必須漸次去執行戒律而達到一

生活導引,後學才知道佛在世的時候,祂怎麼

個圓滿心性的明白。所以戒就是我們密宗講的

教導我們!從戒裡面,去學習生活準則,從戒

生起次第,戒就是一個規範跟生起次第的原則,

能夠找到修行的道路。

這個就是我們修行的基礎原則,要從戒開始做,

總之,戒法就是佛陀點點滴滴的生活教育, 如何止息一切的不善與惡!生起一切善法與菩

才能圓滿我們心性的明白。( 接下期 ) ( 本文為 2015 年冬安居閉關開示 )

提心!戒,是我們佛教徒生活的薰陶,也是僧 3


ĺżƒäš‹é “

Topic

Studying the Precepts to Rein in the Mind Part I

Why does this retreat begin with study of the precepts?

the mind. Morality in the form of precepts

We always begin the winter retreat with

conduces to wisdom. The concentrated mind

a discussion of the precepts. The precepts

is both relaxed and alert, and thus capable

are standards of behavior we apply to our

of clear observation. So upholding the

daily lives, and they form the very foundation

precepts is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f Buddhist practice. We use the precepts

concentration and wisdom.

to take hold of the wandering mind and rein it in; by vowing to uphold the precepts we make every aspect of life a part of the practice and work towards the elimination of forgetfulness and habitual tendencies. A soli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cepts helps us rein in the mind and go deeper into the practice.

conduces to concent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By understanding the precepts we come to know how to skillfully deal with all situations in life; living in a pure and harmless way gives rise to peace and concentration; concentrations gives rise to clarity and wisdom; and wisdom gives rise to spiritual liberation.

Precepts are meant for purification of body and mind. They help focus our attention

Precepts as teacher

on all the details of daily life, which we tend

While the Buddha was still alive he

to be negligent about. Upholding the precepts

personally taught the Dharma and was

is a way of counteracting the five poisons

available to all who sought him out, and thus

(greed, hatred, delusion, arrogance, and

served as a living example of how to practice

doubt). So by understanding the precepts

the Dharma. But after his death was there

and using them to purify ourselves, practice

no longer any standard to be followed by his

eventually becomes as smooth and natural

disciples?

as a fish in water. In the three-fold training of morality, concentration, and wisdom, we begin by using the precepts to rein in 4

Just as during his lifetime the Buddha was the supreme guide, after his death the precepts he laid down are taken as the


心之道

Topic

supreme guide and the standards to be

closer to the essential emptiness of the

followed so that we don’t go astray on the

mind. Conversely, if we don’t conscientiously

path leading to buddhahood. So by upholding

uphold the precepts, our habitual actions

the precepts, it’s as if the Buddha is still in

become stronger and coarser, giving rise to

the world and serving as our personal guide

defilements which impede our progress in the

on the path. By understanding the precepts,

practice. So we use the precepts to eliminate

we understand how the Buddha taught and

coarse thoughts and habits, and to clear

guided his disciples during his lifetime. Taking

away impediments and defilements born

the precepts as our standard and guide to life

of ignorance, thereby gradually lessening

sets us squarely on the path of practice.

attachment. Starting with upholding the

In short, by applying the precepts to all aspects of life we replace unwholesome actions with wholesome ones and generate bodhicitta. The precepts are meant for edification; in the

precepts, we gradually transcend attachment and erroneous notions, gain insight into the inherently empty nature of the mind, and ultimately experience liberation.

case of monks and nuns, the precepts are the

It’s a systematic process beginning

very basis of monastic education, since by

with morality and proceeding to insight

upholding them we lay down an unshakable

into emptines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oundation in the holy life.

mind. Cultivating deep insight into emptiness begins with practicing th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cepts and liberation

precepts. This principle equally applies to

The precepts make it simple and easy to

understanding and upholding the precepts

live a virtuous life. Conscientiously applying

is it possible to gain deep insight into the

them to all phenomena helps us overcome

essential nature of the mind.(to be continued)

Vajrayana practice. Only when we start by

attachment. As the coarse mind is gradually settled and purified, we come closer and

(Talk given to the monastic community during the 2015 winter retreat.) 5


隨師行記

Topic

猴年深耕厚德 廣結一切善緣 用願力點亮眾生的善業,點亮每個人的善心,讓每個人都能幸福快樂。 撰文•隨師恭記

〇一五年底,靈鷲山僧眾從研戒、誦《華

正面、積極、樂觀、愛心與願力。從三好五德做

嚴經》到 21 日禪關,49 日「僧眾冬安居」

起,過簡樸的生活,再將靈性培養好,做好生態

就在圓滿寂靜的覺照中開啟新年度。2016 年 1 月

環境的維護,以良好的循環讓我們共同生活的地

5 日出關第一天,心道禪師多年的法友直貢噶舉

球能夠更美好。

傳承澈贊法王第三度來山相聚,法緣具足僧眾在 禪關大圓滿後,心道禪師特別為僧眾向法王請 法,請求開示「大手印」心要,讓初出關的僧眾 們各各法喜充盈。

回到靈性,世界就會更和諧 法王與心道禪師經常在國際交流上碰面,同 時致力於世界和平及生態環保志業的兩人,對眾

如同每年心道禪師在新春年節前夕,寫給 大眾與當年生肖有關的法語,這句法語給予社會 大眾的是一個新年新啟示,也是一份平安的祝 福。今年是猴年,心道禪師送給大家的祝福是 「深耕厚德」,「厚」就是「猴」;「深耕」, 就是努力的耕耘善業累積厚德、福祉人類,有了 好心情、好天氣,就會有好年運。

生的熱愛與關懷不僅只在宗教的傳承信仰上,卻

心道禪師用「深耕厚德」來鼓勵大家能夠

是用心用力的珍愛世界,為這世上苦難的人,以

從品德、從好心、從善念讓家庭好、社會好、

及還未找到生命方向的人,讓他們得到關懷與引

國家好、人類好,讓大家都能平安又好,離苦、

導,找到生命至高的靈性,只有回到靈性,世界

離災、離難,每個人都平安,也用「深耕厚德」

就更和諧。

來廣結善緣,讓自己處處有貴人、處處都方便、

所以從今年開始,心道禪師要弟子們做好心 靈環保,三好:身好、口好、意好,以及五德: 6

處處有希望,處處都是最好的善緣。 23 日,為了感恩靈鷲山護法會委員們一年


隨師行記

Topic

除夕夜心道禪師開示道,所有的發生都是讓我們呈現智慧的花朵。

來付出,在這天舉辦了「全國委員歲末感恩聯誼 會」感恩護法們為教團、為眾生做出好的願力, 用願力點亮了眾生的善業,也點亮了每個人的善 心,讓每個人都能幸福快樂。

有了信仰,生命就不會孤單 在感恩聯誼會上,心道禪師語重心長的開 示護法委員們,「生命就像波浪,時好時壞、時 高時低,如何面對生命中的好好壞壞?只有信仰 才能陪伴我們!當我們感情失敗時、生意失敗 時、病時、死時,都是信仰一路陪著我們。信仰

儒釋道文化的傳統與純粹。 心道禪師在大足石刻開幕式時表示,「當 全球華人及當代世界正需要這份儒釋道文化時, 這股力量能夠帶給人們心靈的寧靜、家庭與世界 的和諧,大足石刻的千年佛像展示,帶給大家不 同文化學習的新經驗,在這個文化的大學堂中運 用活生生的教化場域,幫助下一代做好傳統文化 的傳承,如此的生活教化也藉此機會讓大眾能多 多接近文化、品嘗文化,進而共同成就一個愛與 和平的大家庭。」

是一生的伴侶,有了信仰,生命就不會孤單。」

6 日是乙未年最後一天,年三十是一個年

生命的儲蓄就是記憶,儲蓄好的記憶就會有好

終,也是讓我們回到原點,把心歸零的最好時

緣,留下一份好的儲蓄、善的儲蓄,生命的儲蓄

機,除夕之後開始另一個新的生命。除夕夜心道

就是廣結生生世世的善緣。

禪師開示道,「我們用感恩心面對一切的發生,

這一份善緣從千年延續至今。世界文化遺 產「重慶大足石刻」,12 件國寶級收藏品於 2 月 3 日起在世界宗教博物館展出。千年前已播下 的種子,到了今天再度綿延傳播,做為平台的世 界宗教博物館與重慶大足石刻攜手合作,揉捏出

不管好壞都給予我們智慧與經驗,讓我們在事事 物物上更慈悲、更有覺性,更能體貼、奉獻與服 務,這些就是生命給我們最好的教育,所有的發 生都是讓我們呈現智慧的花朵。」新年新希望, 深耕厚德,廣結一切善緣。 7


全球視野

Topic

梵諦岡樞機主教拜訪心道禪師贈聖保祿金鑰 來自梵諦岡天主教廷的樞機主教 Bishop

特 別 指 派 樞 機 主 教 Bishop Thomas Manwel

Thomas Manwel Dabre,2 月 15 日 來 台 拜 會

ADbre、Indunil Janakaratne Kodithuwakku

靈鷲山無生道場,並與心道禪師進行跨宗教交

Kankanamalage 神父、教廷駐華大使館參事

流。心道禪師於會中強調,「各宗教間彼此互

Sladan Cosic 高德隆蒙席、天主教會台灣地區

相合作,一起做愛地球、愛和平的事,努力推

主教團宗教交談委員會執行秘書鮑霖神父,前

動讓這個世界能夠更好。」樞機主教致贈一把

來靈鷲山拜會心道禪師。

象徵天主教最高敬意的「聖保祿金鑰」,神聖 的金鑰代表,耶穌走後上帝交給聖保祿進入教 堂的金鑰,而教堂是耶穌的化身,故金鑰象徵 意義非凡;心道禪師則回贈一尊彌勒佛,並妙 喻彌勒佛的大肚子代表心量,金鑰開啟廣大心 量,如此緣起也象徵天主教與佛教間深厚的情 誼。 梵諦岡天主教廷為明年九月在台灣舉行 六年一次的天主教與佛教對談會議做準備,

樞機主教致贈一把象徵天主教最高敬意的「聖 保祿金鑰」給靈鷲山心道禪師。

心道禪師受邀參加 2016 年印度世界文化節活動 2016 年 3 月 12 日,來自 155 個國家的 350

心道禪師 12 日和古儒吉大師會面時表示:

萬人參加了在印度新德里舉辦的「世界文化

「這是神聖和平的開始,古儒吉走了 30 年,現

節」,心道禪師及多國政治領袖受邀出席,他

在有很大的影響力,祝福他健康保重,後面還

以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的身分上台致詞,宣

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感謝古儒吉舉辦了這次

揚多年和平交流經驗,而心道禪師主張的「心

大會,希望一直延伸到全世界,這是一場 Holy

和平」,儼然成為本屆活動的主軸,讓參加者

Peace。」

驚艷。 印 度 知 名 靈 性 導 師 古 儒 吉 大 師(Sri Sri

聲」墨寶,以及一盒來自故鄉雲南的玫瑰花餅,

Ravi Shankar 詩麗 詩麗 若威 香卡)創辦的

兩位同為倡導「愛與和平」的心靈大師,在世

「生活的藝術基金會」(AOLF) 所舉辦的世界文

界文化節上再一次喜相逢。

化節,人數規模堪稱史上最大活動,該活動 3 月 11-13 日在新德里舉辦。 8

心道禪師並送給古儒吉大師一幅「聆聽無

12、13 日舉辦的世界領袖論壇,有超過 65 個國家約 2000 名企業、政治及各界領袖與


全球視野

Topic

心道禪師於韓國「世界禪修大會」帶領一日平安禪 為復興韓國佛教,韓國首爾參佛禪院院長 覺山法師特別於江源道舉辦「2016 世界禪修大 會」,並禮請四位世界知名禪師教授禪修法門, 千人滙集於此領受四位禪師傳授心法,覺山法 師表示,「四位禪師的直心傳法,透過禪修為 韓國人民的疲倦與痛苦提供最好的療癒。」 去年 4 月,覺山法師親自來靈鷲山邀請心 道禪師出席「2016 世界禪修大會」,這是心道 禪師以禪師身份首度於韓國帶領禪修。除心道 禪師外,並有來自泰國阿姜查座下大弟子阿贊 間夏(Ajahn Ganhah)、西澳洲覺智寺住持阿 姜布拉姆(Ajahn Brahm)、韓國慧國法師, 更有上千位來自全球各地的禪修愛好者藉此機 緣學習不同禪師獨到的禪法與體悟。 2 月 27 日,由心道禪師帶領大會群眾進行

在心道禪師的引領下,千人共同行禪的盛況為 傳統保守的韓國佛教開啟了禪修新視野。

一日平安禪,心道禪師以佛陀「拈花微笑」公 案做為開場,心道禪師說,「其實每個人都有 正法眼藏,只是被無明覆蓋了,經過佛陀的引 導,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的心就是涅槃妙心,無 形無相、不生不滅。」而 70 位來自靈鷲山全球 各地信眾所組成的禪修朝聖團,也在禪修大會 上為大眾示範行禪,在心道禪師的引領下,千 人共同行禪的盛況,也為傳統保守的韓國佛教 開啟了禪修新視野。

靈鷲山心道禪師 ( 左三 ) 與世界各界領袖出席世 界領袖論壇。

會,暢談世界和平、愛與和諧。出席論壇的領

Cathrine Hofstad Helleland),以及古儒吉大

袖包括印度總理莫迪、斯里蘭卡總統席瑞塞納

師等。

(Maithripala Sirisena)、尼泊爾副總理薩巴 (Kamal Thapa)、印度財政部長賈特里(Arun Jaitley)、歐州議會副議長薩尼齊(Ryszard Czarnecki)、挪威文化部長哈麗藍德(Linda

這次活動還特別邀請台灣、香港、中國大 陸和新加坡的華人,一起在世界文化節中演唱 「明天會更好」,把希望世界和平的理念透過華 語傳達出去。 9


封面故事

Topic

綠意•福隆 10


封面故事

Topic

喜歡穿過靈鷲山的天眼門 第一眼看見的綠色 那不僅告訴旅人 靈鷲山真的到了 穿過芒草叢生和一山的綠林 回到了心靈的家 11


封面故事

Topic

綠色 是佛法的顏色 想想, 心道禪師創建的靈鷲山, 已過了三十個年頭, 也在福隆和全世界, 長成了一片綠意綿延。

撰文 ˙ 呂政達

歡綠色,也喜歡生命。 喜愛依靠在碧草如茵的土地,聆聽一株小

草破土而出的悸動,天地屏息,星球遺忘轉動, 只為等待一株小草帶來的綠色。 喜歡麥特戴蒙主演的《絕地救援》,一個 被遺留在火星上的植物學家,嘗試種植馬鈴薯, 在人造溫室第一株發芽的綠意,帶來對生存意志 的渴望。

有了綠色,一切的故事都可以發生 有了綠色,就代表有了水,有了氧氣,也 有了生命,一切的故事都將可以發生。 12

喜歡穿過靈鷲山的天眼門,第一眼看見的 綠色,那不僅告訴旅人,靈鷲山真的到了,穿過 芒草叢生和一山的綠林,回到了心靈的家。 三十年只是人類歷史的一個小片段,好像 只是溫室裡的一個培養皿,卻讓靈鷲山長大成現 在綠意盎然的模樣。當年,心道禪師坐於岩洞中 閉關,心中悠悠浮現的綠色,與心中的一點靈光 對看。他心中默想:「將來的福隆,一定會是綠 色的福隆。」 喜歡那張心道禪師仰望向樹林的照片,據 說是在德國教導禪修閒暇,在慕尼黑的郊外所拍 攝下的。自然的偉大和人類的渺小,是佛陀和康


封面故事

Topic

德以來,哲學家一直探索的議題,佛陀見到了

去年所見的綠葉和鮮花已散盡,沒有一花一葉能

虛空的無盡,康德見到了深夜的星辰,心道禪師

熬過季節和風雨的摧殘。

見到了一片橡樹林,每片透過陽光的樹葉是綠色 的,也是無言的般若。

綠色也是綿延的, 一眼望去的原野,或是 像福隆這樣的海邊小鎮的綿延綠意,迎著海風一

《指月錄》記載一則禪話,說「青青翠竹,

節一節的升高,我說的是多次訪問福隆的感覺,

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但已見到了

福隆不是只有沙雕季或是音樂節搖滾的喧囂,也

虛空性空,綠色也只是一抹顏色而已了。

有細細縷縷,根源自泥土的生命力量。

如果喜歡綠色是著相,只能說我喜歡那張

這種綿延的力量,也許親近佛法的人最能

照片,不僅是因為橡樹林的綠意對照禪師那件蕃

夠了解。二十世紀初英國的哲學家柏格森曾以

紅色的袈裟,我彷彿聽見從赫曼赫塞《流浪者之

「創造進化論」,理解綿延的生命現象,這和

歌》湧出的綠意,本書是赫塞向少年的悉達多致

佛法的「因緣相合」道理是相通的,柏格森說,

意,在我們許多人的年輕生命裡,種下了親近佛

創造本身就是進化。所以,種下一棵樹,本身既

法的種子,小心呵護著的綠色。

是創造,也是進化的力量。

「悉達多,你且靠近過來,」擺渡人說,「我

所以,法國作家尚 • 季沃諾的《種樹的男

將度你過河。」後來很久很久以後,現老身的悉

人》一直感動著幾世代人們的心靈,在普洛旺

達多也將以世尊之稱,度無數的靈魂過河到彼

斯,一個孤獨的牧羊人憑自己的毅力,在三十年

岸。

間將一片荒地種植成橡樹林,作家在書中讚嘆: 「這名孤獨的老人找到了快樂的美好方式。」

綠色,一直就是佛法的顏色 佛陀在世一面行走印度的大地,眼見人民 身陷生老病死如己身之苦,他種下了許多的樹, 也以樹和草為譬喻講經說法,綠色,一直就是佛 法的顏色。 綠色是摧折的,是脆弱的,來到靈鷲山,

想想,心道禪師創建的靈鷲山,也已過了 三十個年頭,也在福隆和全世界,長成了一片綠 意綿延。在佛法的土地上,要一直的種樹,雖然 說到究竟,菩提究竟本無樹啊。 喜歡走進綠色,也喜歡走出綠色。 13


封面故事

Topic

綠色足跡.靈鷲山 人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本應是互利共生, 並遵循著自然生態法則共存共榮,惟有萬物共生才會欣欣向榮、生生不息。 撰文•蘇雅芳

為一支廣告而聲名大噪的台東池上伯朗大 道,兩旁的稻田隨著插秧時間展現不同的

綠,嫩綠、碧綠、深綠,綠綠相連,因而有「翠 綠的天堂路」之稱。從中央山脈峽谷間穿出的 陽光灑在綠油油的稻田上,泛著金色光芒的綠 地毯更顯活力。 喜歡漫步在這樣的田野間,陶醉在寧靜的 氛圍中,微風輕輕吹拂,望著翠綠的稻浪翻飛, 彷彿置身畫中,在綠色能量的加持下,尤如吃 了定心丸,安撫了疲憊的身心,給人帶來了希 望。

少了綠色,生態環境就會失去平衡 很難想像少了綠色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 樣?還會有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未來嗎? 「綠色」是大地資源,代表著生生不息、 永續經營,是農民在炎炎烈日下揮汗耕耘的成 果,也是豐富的自然景觀帶給我們在萬物生態 及環保各方面的啟示。綠色象徵生命、活力、 自然與和諧,可說是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的代 表色。一旦大自然少了綠色,生態環境就失去 了平衡,人們多彩多姿的生活也會變得黯淡無 光。

印度總統表揚為「環保英雄」的藏傳佛教精神領 袖,第十二世嘉旺竹巴法王在多年前便開始關注 全球暖化的問題,用最基本的徒步淨化環境與種 樹的方式來傳達對地球生態的憐憫 ,是一位積 極推動環保的勇士與教育家。法王將佛法中「一 切眾生皆息息相關」、「萬物相依共存」的思想 和精神,貫徹於實際的環保行動中,深信以實際

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獎」得主,並獲 14

靈鷲山佛教團在福隆海水浴場舉辦「福隆淨灘污」活動。

行動可為全球暖化問題找到具體解決方案。


封面故事

Topic

「綠色足跡」傳達愛與慈悲的力量 這種與大自然對話的環保徒步朝聖行動, 讓人們在氣候變遷危機中看到契機與希望,所 以對於推廣環保、人權等公益活動不遺餘力的 國際知名影星楊紫瓊一開始得知這項計畫便深 受啟發,並且積極參與活動。 為了將環保概念推廣到世界各地,楊紫瓊 主動擔任電影監製,將橫跨喜馬拉雅山這場在 世界屋脊上進行的綠色革命拍成紀綠片「綠色 足跡」,藉以傳達出愛與慈悲的力量。一個是 藏傳佛教的精神領袖,一個是國際影星,原本 是兩條平行線的兩個人因為愛護地球,從此有 了交集,成為推廣環保意識的伙伴。 近年來,來自大地深層的怒吼,巨大的反 撲力量不斷重創世界各地,這是人類過度濫用

動。

環境導致大地反撲。人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本 2009 年 5 月 至 7 月, 法 王 帶 領 700 名 環 保鬥士徒步 42 天,翻越喜馬拉雅山 5 座海拔 5000 米高的險峰,沿途撿拾塑料垃圾,並教 導山村居民環保回收和植樹做水土保持的重要 性,教育他們如何運用喜馬拉雅山的文化和傳 統,保護自己珍貴的大自然生態,這場淨山活 動最後撿拾了超過半噸的垃圾,也創下植樹將 近 4 萬棵的壯舉。

應是互利共生,並遵循著自然生態法則共存共 榮,惟有萬物共生才會欣欣向榮、生生不息。 拯救大地必須要從心做起,人人希望身體 健康,盼望風調雨順,這一切都需要從自我心 靈做起,環保說到底就是在調養大地、修行心 地。力行環保、保護生態,做愛護大地的農夫; 同時也要知福惜福、簡約生活,做心地的農夫。 大家用心照護大地與心地才能與天地共生。 15


封面故事

Topic

身為竹巴法王多年好友的心道禪師曾說: 「佛教的生活態度是環保共生,我們提倡簡約樸 素,提倡禪修都是根本的環保。」並強調環保的 重點在於觀念,人類對於萬物與自然沒有相互 共存共生的觀念教育,就不可能善待地球環境, 也談不上環保。禪師曾在福隆地區首先提倡淨 灘、環保概念,也曾在福隆海水浴場舉辦「福隆

生命不在於享受,而在於永續經營 環保重要的是做,普及環保意識、落實環 保教育,在生活中徹底實行,不是只有大聲疾呼 節能減碳愛地球,而是要真心實踐。淨灘淨山是 最直接的守護行動,其真正意義與精神不在於撿 多少垃圾,而是在提倡環保意識,進而達到在生 活中減少垃圾量。

淨灘污」活動,身體力行在福隆沙灘撿拾垃圾, 當時有弟子問他:「怎麼撿得完?」他說:「做,

在物質文明過度發展,地球資源遭濫用的

就對了!」。

今天,人們開始渴望回歸自然的懷抱,嚮往樸

黑澤明的夢, 我們的夢

有些夢境像是隔夜的宿醉,

夜 我 做 了 一 個 夢, 夢 見 黑 澤 明 導 演 的

兵鬼魂流連隧道,家的燈火始終在山的那一邊,

《夢》。

到老年的水車村,隨著送葬遊行的隊伍走去,老

黑澤明晚年拍的這部電影,貫穿他自己從 童年到老年所做過的十個夢境。這些年我們重複 觀看,每次都像生命回到了起點,童年目見狐狸 娶妻,到中年赤色的富士山的夢靨,終戰後的士 16

有些夢境則值得用力實踐; 黑澤明的夢, 心道禪師的夢。 撰文•呂政達

而不知所終。既貫穿了近代的日本,貫穿了世界 文明史,也貫穿了生命。

有機種植變成人們對環境的一種信仰 好像,黑澤明是在說,從童年開始的一切


封面故事

實純善的生活。偶然在鄉間水渠旁遇見的古老水 車,讓人彷彿重回到四、五十年代那個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農村,簡單中卻蘊藏著城市生活所沒 有的悠閒自在。

Topic

心禮敬大自然。 就像日本國寶導演黑澤明在電影《夢》的 最後一段「水車村」中所描繪理想的桃花源境 界。溪水潺潺流逝,水車緩緩轉動,大自然充滿

在物資缺乏的年代看不到人們對自然環境

靜謐祥和的氛圍,人們與天地和諧相處,珍惜世

的惡意破壞,只有滿懷感恩的心,珍惜守護人類

間萬物,知足常樂。生命不在於享受,而在於細

的大地之母。儘管現今物資豐富,然而人依然

水長流的永續經營,但願環保的綠色足跡得以延

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我們擁有天地萬物的滋養照

展、步步蓮花入佳境。

護,除了心生感恩,也應當抱著共生共榮共存的

奮鬥,都在為老年實現一個大同理想的水車村做

當地開辦一個國際禪修村,也許沒有水車,也許

著準備。在一個老年化的世界裡,我們嚮往著老

沒有送葬如同歸去的歡樂氣氛,但黃昏一樣來

年期也有著這樣的釋懷胸襟。記得心道禪師也

到,有當地小農聚集來的有機農作,有分享手種

說過同樣的話,「我們的修行,都是為死做著準

蔬果的歡樂,也有樂以不知所終的時刻,綠色,

備。」

轉眼從手上進到了胃裡,變成了生命的養分。

倒是,黑澤明生前受訪,談到他對一個水 車村那樣的村落的嚮往,也許也更接近老子或 陶淵明的出世信念,「落英繽紛,芳草萋美。」 在現代人間,在台灣,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在地 小農興起,有機種植也變成人們對環境的一種信 仰後,也有越來越多人做著和黑澤明一樣的夢。

有些電影一看即忘,有些電影則一再流連。 有些夢境像是隔夜的宿醉,有些夢境則值 得用力實踐。 黑澤明的夢。 心道禪師的夢。

心道禪師就做過這樣的夢,他曾想在福隆 17


封面故事

Topic

生機,在福隆默默綿延 象徵生機、希望與未來的綠色,在福隆默默的綿延著, 沒有敲鑼打鼓地喧鬧,沒有譁眾取寵的張揚, 只是靜靜婉婉的訴說著自己的故事

隆,盈滿福氣,諸事興隆之所在,三十年 前心道禪師到福隆之後,就把福隆當作他

第二個家,將佛法的綠色,從靈鷲山頭蔓延到山 腳。

撰文•張育寧

奔波,一群人甘之如飴。 也曾經在潔白如雪的芒花叢中,百餘人由 心道禪師帶領行禪,以蒼穹為頂,以全然放鬆的 姿態小步行走,百餘人,百餘顆心,在純然行走

鄰近福隆車站的草嶺古道建於清朝時期, 屬於「淡蘭古道」的其中一段,淡蘭古道是從淡 水廳到噶瑪蘭廳間(台北到宜蘭)的主要交通道 路。在這裡有著彌足珍貴的歷史遺跡,被列為國 家三級古蹟的「虎字碑」,緣起於清同治六年, 台灣總兵劉明燈北巡葛瑪蘭,路經此地時,遇到 了猛烈的東北季風,於是取《易經》「雲從龍, 風從虎」之意,揮毫書寫「虎」字,勒刻於巨石 上,以鎮風魔。

古道行禪,步步微風起 虎頭埤的故事為草嶺古道添上一抹傳奇色 彩。歲月悠悠,春草年年綠,在這片生機勃勃的 原野中,心道禪師與其四眾弟子們,用自己的方 式,默默在末法時期寫下一頁寧靜篇章。

之間,回歸心的安適泰然。 在雪白芒花中洗去喧擾人間的不安與恐懼, 抖落滿身塵埃紛擾。跟著上師走著、感受著、聆 聽著,天和地、花與草,這些為我們而備的美 好事物,此時此刻,天地靜謐,心明澄澈,周身 每一毛孔都可以感受到天地的美好。享受純然行 走的愉悅,自在步伐中,「步步微風起」、「步 步蓮花生」,清新的微風吹去生死輪迴中的煩 擾惱熱,無礙的腳步輕盈仿若足下有朵朵蓮花, 在這似有所往,卻無所往的路程中。循著上師腳 步,人間找著淨土,娑婆也是華嚴。

綠色是家的顏色 傳唱多年的兒歌,「我家門前有小河,後 面有山坡……」即便不知作者是誰,每個人都朗

這裡,曾駐足無生道場上象徵平安與希望

朗上口。綠色,也是家的顏色。從花蓮嫁到福隆

的平安鐘,僧人與信眾們曾將重達百斤的平安

的黃師姐,忘不了家鄉水稻那片溫暖的綠意盎

鐘,以卡車搬到草嶺古道的最高點,只為芒花季

然,當福隆農家發起認養梯田的活動時,她義不

「鐘聲幸福」的活動,讓那象徵平安的鐘聲響

容辭的立即響應。「民國 89 年福隆有一個很大

徹原野,為人們帶來終生幸福。為此,每週六、

的水災,梯田可以緩阻水源往下衝,維持生態的

日僧眾帶著義工在無生道場與草嶺古道間來回

平衡。」黃師姐說起自己認養梯田的初衷。

18


封面故事

Topic

貢寮地區有很多老農,有農田卻沒有人力

體驗。大人、小孩的身影,置身在秧苗青青中,

栽種作物。認養梯田,除了每年捐助一定金額協

是綠意綿延中一抹突兀的妝點。那綠,是生機的

助該平台維持運作外,農忙時期的大事,插秧、

綠、是生命的綠、也是希望的綠。而當一大一小

除草、割稻、曬米等,皆需人力,每在農忙時,

彎身其中,為著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流動在空氣

黃師姐也會前往幫忙耕作,而經過一天的勞頓,

中的暖意許不炙人,卻綿遠流長。也許是「我也

農家主人們煮上熱騰騰的米飯,佐以家常小菜,

會插秧喔!」這種小小單純的雀躍,也許是「有

兒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單純質樸農家生活的記

一天我要來收成今天插的秧苗!」那種期待收穫

憶,在這台灣的東北角,再次鮮活起來。

的想望,這抹綠,泛著喜悅的光芒。歲月更迭,

不只幫忙農事,黃師姐也協助接待機關團 體體驗插秧、割稻等農作活動。插秧,讓生活在

物換星移,十數年後,這抹綠或許成為某個小男 孩、小女孩心頭上最真實的存在。

都市叢林裡的人們,以身體的勞動換得心靈的安

果實熟成前,是綠色的小小果子;稻穗在

適。古老傳說,女媧捏土造人,人類由大地孕育

結實之前,是青色的秧苗。綠色,是未成熟的顏

而生,若由此想法著眼,卻也有著幾分道理。回

色,因為還在成長,所以總是讓人充滿無限想

到土地的懷抱,人們有種沒來由的親切感。這裡

像,「究竟,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不是羅馬競技場,沒有分秒必須戰鬥的緊張感, 也不是汲汲營營的商場,毋須腦中時刻算計不得 閒。

象徵生機、希望與未來的綠色,在福隆默默 的綿延著,沒有敲鑼打鼓地喧鬧,沒有譁眾取寵 的張揚,只是靜靜婉婉的訴說著自己的故事。綠

這兒只是泥土、只是大地,只是個讓人安 身立命,安養休憩之所在。 也有不少親子慕名而來,參與農村生活的

色,綿延在山水之間層層疊翠的梯田,綿延在草 嶺古道一望無際與大地合而為一的廣漠原野,綿 延在無生道場兩旁鬱鬱青青的林間小路。綠色, 也在每個熱愛這片土地,無私奉獻的人身上。 19


封面故事

Topic

有機福隆 因為在福隆落腳,靈鷲山全體都自覺是福隆的一份子,除了社區經營, 扶持在地有機農業,恢復福隆的好山好水,也是靈鷲山每一份子的衷心嚮望。 撰文•余素珠

隆的好山好水,不只人們喜歡,也是各類 動植物生存、繁衍的天堂。

用在地有機食材為顧客上菜 阿玉師姐出生在花蓮瑞穗鄉,父親是阿美

現在的福隆,有些是如此,有些還在向這

族原住民,從小跟父親從事農作,雖然不專業,

樣的目標努力;因為,曾經有一段時間,綠色福

但對土地的情感,像是從那時候就根植下的。長

隆失了色。

大之後,如同許多原鄉的青年,總覺得到都市發 展比較有前途,於是跟著兄姊到北部都會就學、

在機械化農業降臨台灣時,傳統有機耕作

就業,繼而結婚、生子。

敵不過大規模量產的現代農業模式,因為從農作 中得不到溫飽,曾經的農民放棄了從小養育他們 的土地,雖然不捨,但也無可奈何。

「慶幸」,阿玉師姐嫁到福隆的一個小漁 村,因地緣關係,在核四工作了六年的時間, 計畫結束之後,阿玉師姐的工作必須「另起爐

快速、大量生產的農業種植方式,讓人們

灶」。當尋覓之際,由農委會輔導在地婦女以

長期享受了低廉、不分季節的農業種植成果,正

在地食材創業的計劃吸引了阿玉師姐,經過一番

當現代人為人類智慧貢獻給作物生長提供的優

學習,在貢寮海邊景色絕美的「田媽媽海景咖啡

勢時,農藥殘留、基因改造、破壞水土等因食物

簡餐」(「田媽媽」為農委會輔導創業的品牌)

引起的風暴,一波波襲向人們。一部分人開始意

餐廳成立了,因著阿玉師姐的用心經營,餐廳的

識到現代農業對原生態的破壞,基於對土地的

生意蒸蒸日上,不時有媒體前來採訪報導,這讓

熱愛,他們集結了林務局、農委會、在地農民、

阿玉師姐愈做愈起勁,想方設法要給顧客最好的

社區媽媽等資源,要幫福隆這片好山好水找回它

服務。

該有的面貌。 阿玉師姐很重視食材,為了提供顧客健康、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努力,福隆舊有的景觀

美味的餐飲,她深入在地農業,一個一個去找能

恢復了一些,蜻蜓、蝌蚪、蝴蝶都是見證者,而

用在她餐飲中的在地有機食材,包括段木香菇、

在這群改造有機福隆的推手中,在靈鷲山聖山寺

山藥、小黃瓜、芋頭等,她都是親自去接觸農

擔任導覽的阿玉師姐(黃春英)就是其中一個。

民,了解他們的耕作方式,確認這些食材是以不

20


封面故事

Topic

阿玉師姊為福隆在地農業永續經營 盡心盡力。

破壞土地、對人們健康有益的方式耕作,她就想

她現在主要的工作是聖山寺的導覽及園區

辦法將它們入菜,即使過程中,農民向她表達這

的規劃及執行,每天沐浴在「平安、成功、圓滿」

些食材的成本要高一些,她也欣然接受,她知

三尊金佛的殊勝恩典中,阿玉師姐充滿法喜,她

道,這些蔬果食材,與大規模耕作的量產蔬果,

關愛園區裡的一花一草一木,一隻因受傷而被

確實不一般。

挖除雙眼的貓咪「阿福」也被照顧得很好,阿玉

因為經營餐廳這段時間對福隆有機農業的 走訪,阿玉師姐開始帶著家人認養在福隆山上

師姐總是超時工作,但仍時刻不忘:還能做點什 麼?

復耕的水稻梯田,從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由於聖山寺景區仍有許多尚在規劃及建設

帶著孩子一起體會,除了收成時那一刻的感動,

中,在阿玉師姐的想像,聖山寺的入口處,有一

帶領孩子親近土地的過程,彷彿讓她又回到童年

個角落可以經營一家咖啡廳,提供一些蔬食簡餐

時光,與父親、手足一起在稻田裡插秧、鋤草、

給前來園區的信眾;另有一塊開放空間,可以提

收割的彩色記憶,一幕幕翻湧而出。

供在地農民作為農夫市集,除了推廣有機飲食, 也是為在地農業永續經營盡一份心力。你現在來

盼以有機農業與福隆當地民眾結緣 阿玉師姐的餐廳鄰近靈鷲山聖山寺,經常 有師父到這裡來用餐,因為先生多年來在靈鷲山 禪修的因緣,她對靈鷲山並不陌生,當聽聞愈來 愈多關於師父弘法的理念,她也親赴師父修行的 墳場去感受佛法,漸漸的,她覺得該為靈鷲山、 為師父做點事,於是,她把用心經營了四年、前 景看好的餐廳轉讓給了員工,轉身成為靈鷲山的 一份子。

聖山寺,可能還看不到這些景象,但以阿玉師姐 的發心及執行力,相信實現的時間不會太遠。 因為在福隆落腳,靈鷲山全體都自覺是福 隆的一份子,農曆年前的平安粥施放,包括社區 老人、機關團體、學校等,共計與 2500 位在地 民眾結緣;而除了社區經營,扶持在地有機農 業,恢復福隆的好山好水,也是靈鷲山每一份子 的衷心嚮望。 21


Agama 我就是這樣的比丘尼

阿含

請問大殿在哪裡? 一花一草就是知客 我希望大家更認識聖山的一草一木,更熱愛這片土地,因為這裡就是我們的家! ――法藏師 撰文.張育寧

靈鷲山無生道場擔任知客師的法藏師,接

學。無生道場依據不同的服務內容及工作屬性發

引信眾無數,與志工、職工們一起深耕福

展出不同組別:照客組負責對信眾的基本服務,

隆,透由導覽、接眾、舉辦活動等方式,傳布佛

包括接待、諮詢;安單組負責來山信眾的住宿安

法善種子,數十年如一日。熱愛山上原始風貌

排;交通組處理交通、接駁車調度事宜。各司其

的法藏師,在她眼中,靈鷲山的一花一草就是知

職,俾使山上的接待事務順利運作。

客。

靈鷲山無生道場背山面海,風景靈秀,吸

慈悲心會感染 在無生道場多年,負責信眾接待、也與地 方多有互動,他提到:「如果用世間法來說, 知客就是客服中心一樣,不只做遊客接待服務, 與來山信眾的食住行都息息相關。靈鷲山無生道 場地處觀光景點,有些遊客是因朋友告知這是一

引不少慕名而來的遊客,為此特別發展志工導覽 組,除了為來自各方的遊客導覽聖山風光外,導 覽員對無生道場、聖山寺的建築、佛門行儀以及 師父修行弘法利生、宗風理念都有感動與認識, 也肩負協助接引來到道場的遊客,進而對本山志 業有更多認識。

個非來不可的地方,因為風景實在太美!也有人

志工們不只利用個人休假日上山服務,也

是因為網路風景介紹因緣來到這裡,亦或是因為

常常自發性舉辦讀書會、研習各種課程,持續進

修行寧靜的氛圍充滿靈氣吸引他們,不管他們是

修充實自己,將弘揚佛法及如何在教團自利利

怎麼來到這裡,只要來到靈鷲山就是客堂知客的

他當作生命中重要的事。志工團也會定期聚會,

事,如何讓這些走入的有緣人能認識師父而學習

交流工作上遇到的問題,並討論如何解決。法藏

佛法,所以把服務做好就是客堂的任務。」

師提到,自己做的就是平台,先讓他們有發揮的

靈鷲山佛教教團有很多工作仰賴志工協助, 培養志工、規劃工作內容,法藏師自有一套哲 22

空間,再關心志工團需要什麼樣的協助。 「我們會定期跟志工團開會,接收他們的


我就是這樣的比丘尼

回饋,也因道場空間較簡樸自然,在沒有很多資 源支援的情況下,都是願力使然,讓志工們願意 長年累月奉獻,親切服務接引來山信眾。」法 藏師也會視志工服務年資的長短,安排他們上相

阿含

Agama

珍惜在靈山福地修行的因緣 靈鷲山佛教教團在福隆已有 30 多年歷史, 伴隨無生道場、聖山寺一路走來,提起當知客時 的種種趣事,法藏師如數家珍。

關課程,從靈鷲山山史到佛門行儀,循序漸進。 他說,這就是一個「聖化」的過程。

由於早期道場規模比起現在可說是「簡樸」 許多,常常碰到信眾在開山聖殿前詢問:「請問

法藏師非常感佩心道禪師的悲心大愛,默 默關懷地方獨居老人已經 20 餘年,師父指示靈 鷲山慈善基金會除了派志工定時關心獨居老人 外,這些志工還教導鼓勵老人念誦佛號,讓他們 心靈有所依恃,而這份慈悲心也感染了周邊居

大殿在哪裡?」通常講到大殿,一般人心中想 到的都是宏偉富麗的「大雄寶殿」,尤其不少信 眾是慕名而來,想像中的大雄寶殿應該是恢弘氣 派,因為跟預期落差太大,才有了在大殿前找大 殿的趣事。

民,山腳下阿兵哥的長官們現在也主動送便當 給獨居老人。今年靈鷲山聖山寺更舉辦寒冬送

法藏師表示,無生道場吸引人的地方不在

暖活動,由青年團團員分送平安粥給獨居老人,

於寺內有富麗堂皇的大殿,而是心道禪師對有情

希望將這份慈愛悲心傳承下去,除了獨居老人感

眾生的慈悲心。「無生道場的開山聖殿裡有一塊

受到社會的溫情外,年輕人也藉此機會學習關心

大石頭,這是在別的地方不可能看到的,師父說

別人。

它是『原住民』,所以應該尊重它的居住權。」 23


阿含

Agama 我就是這樣的比丘尼

法藏師笑著說道。 也曾有位觀光局的官員來靈鷲山,看到路 上常常有樹木擋道,很是驚訝,開路建寺一般 都會清除路障,使人行路方便,但心道禪師並 沒有為此砍伐樹木,從開山初期心道禪師就致 力於保留生態的原貌,即便是一花一草都予以 尊重、愛護。這位官員真切感受到師父對自然 生態的慈悲,因著這份感動,常常上靈鷲山。

熱愛自然的法藏師,也熱衷參與各類公益活動。

由於這番因緣,他熱誠帶著法藏師認識山 上的植物,解說這些原生植物的特別之處,並 告訴法藏師維持自然生態的原貌有多麼重要, 法藏師也希望教團的僧眾多認識聖山的草木植

靈鷲山宗務堂 信服部 - 專案組

物,更珍惜能在靈山福地修行的因緣。於是,

需求 職缺

春天野百合或秋天菊花開了,她就會拍照上傳,

工作內容

告訴大家這是山上的哪一種原生花種,有什麼

1. 接聽信眾服務專線與回覆線上信眾問題

樣的特色。「我希望大家更認識聖山的一草一 木,這裡四季不同景觀配合開出不同的花草, 它就這樣一直自然演出,等你看見!」

2. 各項行政文件處理與各部門作業執行進 度追蹤 3. 網路及資料的輸入、處理 4. 資料建檔及報表文書作業 5. 主管交辦事項 6. 具備溝通能力及服務熱忱

自古以來,土地與人總是連結著濃厚的情

7. 熟悉電腦系統操作

感,土地孕育萬物卻不居功,人們生長於其上, 有多少雙眼看得懂這純樸美好的人間風景,有 幾顆心能體會土地內蘊的無私之愛。僧人有情, 在山間水邊,草木花樹間處處可見其真情流露, 三千大千世界,法藏師眼中最美的風景在靈鷲 山,因為這裡是心靈聖山! 24

財團法人靈鷲山佛教基金會 意者煩請將履歷寄至: 新北市永和區保生路 2 號 20 樓 人資部收


甘露清涼

阿含

Agama

群祥開泰

《佛說吉祥經》談業力的轉化 在《吉祥經》中佛陀說:恭敬、無愁、無染、安穩最吉祥。 撰文•開山寮法堂院

人生的道路上,我們祈求平安順利,無憂

式;就意業,即內心的作願。「願」就是希望能

無慮地生活,這便是吉祥幸福的人生,然

夠仰仗三寶功德力,離苦得樂,所以稱吉祥。

而,什麼力量可以帶給我們這樣的護佑呢?

此外,我們待人處事,也要持有這分恭敬

心道法師說:「三寶給我們啟發善業、啟

心,心道法師說:「要以恭敬的心來改造我們

發智慧,讓我們生命的基因、種子,能夠延續不

的我慢心,把一切眾生都看成佛祖一樣,一切

斷地發生智慧跟善業的一個延續。所以我們生生

眾生都是未來佛!所以,我們要恭敬每一個人,

世世可以依止三寶、皈依三寶,那我們的生命、

像恭敬父母、最親愛的人一樣。一切所接觸的

健康、財富、家庭、事業,就非常如意吉祥了。」

人,把它當作佛菩薩一樣來恭敬,感覺像是在

因此,「我們依止佛的覺醒、光照、普照、 覺察,依止佛的法去實踐,讓我們的冤業、心結 打開,讓我們的這種善業、善心能夠轉換,成 為一個好的善緣。」若能恭敬三寶、依止三寶, 在佛法中安住,自然能漸漸達到無愁、無染、安 穩寧靜的生命狀態。

恭敬(garavo) 恭敬自謙而尊重禮敬於他人,是指對應當 禮敬佛陀、辟支佛、如來的弟子、導師、戒師, 此外母父親、兄長姊等,我們也應敬愛。 恭敬三寶的方法:就身業,如依五體投地 行跪拜之禮(敬拜佛身或僧侶);就口業,可以 稱名讚歎,稱念佛的名號,如早晚課誦的稱歎方

做服務,懷著一顆恭敬的心,感恩眾生給我們 服務的機會。」由此,恭敬可以轉化我們的心, 同時也轉化我們的緣,讓每一份緣都是善緣,這 當是吉祥。

無愁/解脫苦(asoka) 「無愁」是指漏盡者的心,沒有各種憂愁, 拔出了憂愁之箭。愚癡、愛欲、執著、渴望是苦 的根源,是導致輪迴的根源,無愁就是解脫苦, 把苦根源斷除,苦滅盡,沒有憂愁,就是吉祥。 在《百喻經》卷四,有個苦主常與人產生 仇怨,整天憂愁不樂。有人問他:「你近來為 什麼這麼憂愁憔悴?」他回答:「有人詆毀我, 但我想不出什麼辦法來報復他,所以愁苦。」 25


阿含

Agama 甘露清涼

註一:西土有咒法,咒死屍令起,謂使鬼去殺人。《梵網菩薩戒經疏註》卷 2:「毗陀羅者西土有呪法呪死屍,令起謂 使鬼去殺人。」

於是有人說:「有一種咒語叫毘陀羅呪(註 一),可以害他。不過有個壞處,如果殺害他不 成,反而會傷害你自己。」

觸?」 佛陀便告訴阿難:「這群牛的主人是個屠 夫,為了使讓牛隻健壯,所以雇人放牧群牛到處

這苦主聽了非常高興地說:「你馬上教我

吃草,然後宰殺賺錢。被宰殺的已超過半數,然

這個咒語吧,雖然知道它也會害到我自己,但我

而,這群牛兒渾然不知,依舊天天開心吃草玩

還是要報復他。」

樂,與同伴爭鬥。世人也是一樣,不曉得無常的

這故事,讓我們知道世人對瞋心的執著, 就像求毘陀羅呪的苦主一樣,處心積慮想報復, 結果還沒害到別人,已被自己的怒火所傷,後世 還要墮入三途惡道,和這愚人有什麼差別呢﹖ 所以,「無愁」提醒我們要解脫這苦的執 著,用正面、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事物。 心道法師說:「不憂愁是一個吉祥的事情, 常常抱持正面、積極、樂觀、愛心、願力,你如

道理,只知貪圖五欲之樂,為了欲求,彼此傷害。 掉入輪迴的深淵,與這群牛有何差別呢!」 心道法師說:「無染,才會清淨,染著的 時候,這個心就貪了,貪財、貪色,貪了以後, 就困擾很多,而且麻煩很多,無染是不沉溺於這 些世間的五欲,那麼就能常常腦筋清醒,不會昏 了頭。」如果我們不沈溺於五欲,脫離痛苦的束 縛,自然能遠離煩惱而解脫自在,所以無染著的 心是最吉祥的。

果常常憂愁、負面的想法,傳染給這麼多人一同 給你煩惱,自尋煩惱划不來,給人正面的、積極 的、樂觀的,大家生活在一起才能快樂吉祥。」

安穩(khema) 「安穩」即無畏、無災難。一個人若能保 持平靜心毫無動搖,保持輕安和清淨心,於一切

無染/不沈溺於性慾和情慾(viraja) 「無染」即由離去貪、瞋、癡的染,稱為「無 染」;欲愛是主要的束縛,使我們沉淪在苦海裡。 如果我們沈溺於欲中,那麼我們將會永遠被苦所縛。 《法句譬喻經》中記載,有一次佛陀在返 回精舍途中,遇見一人趕著牛群回城,牛群在路 上奔逐,彼此以牛角互相攻擊。佛陀見到此景, 有感而發,阿難即問:「世尊,您為何有所感 26

行動是最吉祥。 《雜阿含經》記載,有一小鬼看到舍利弗 尊者剛剃完鬚髮,就跟大鬼說:「我要去打那位 沙門的頭。」 大 鬼 馬 上 勸 說:「 你 千 萬 別 這 麼 做, 這 位沙門具有大德大力,你這樣做將來會受無量 苦。」但小鬼完全不聽大鬼的勸告,出手打了舍


甘露清涼

身:五體投地跪拜 恭敬三寶

阿含

Agama

口:稱名讚嘆 意:念佛憶佛

利弗尊者的頭,還戲笑地說:「來燒我啊!來 煮我啊!」但沒過多久,小鬼馬上墮到阿鼻地 獄。

不至於有多大的痛苦。」 目連尊者聽了非常吃驚地說:「這個小鬼 可厲害,如果他可以將須彌山打成碎片,而今

這時,目連尊者聽到舍利弗尊者被鬼打了 頭,關心地問:「你能忍得了嗎?」 舍利弗回答:「雖然會痛,但我還能忍,

恭敬的三好實踐

你被打,怎可能不痛呢?」 舍利弗尊者還是回答他:「我真的沒有感 到什麼大苦痛耶!」 此時,佛陀聽到他們的對話,便對大眾說 了一個偈:「其心如剛石,堅住不傾動,染著

身好的實踐:每天禮佛,恭敬三寶,並對所有人 保持恭敬態度。 口好的實踐:時常稱念佛號,讚佛的功德。 心好的實踐:以恭敬的心來改變我們內心的傲慢。

心已離,瞋者不反報,若如此修心,何有苦痛 憂?」這意思是說,舍利弗尊者的心有如金剛

我還可以做到……(為自己立下新目標)

般,時時堅住正念、如如不動,沒有染著的心,

無愁的三好實踐

別人對他瞋怒,他也沒有報復之心。若能如此

身好的實踐:不對他人做報復性的行為,能放下

善修這念心,何來苦痛呢?

仇恨,解脫對瞋的執著。 口好的實踐:常說正面、積極、樂觀鼓勵的話。 心好的實踐:常抱持正面、積極、樂觀、愛心、 願力的心念。 我還可以做到……(為自己立下新目標)

心道法師說:「我們要能夠有一個安穩的 心,不要急急躁躁的心態,安穩就是讓大家常 常要想到世間是那樣的起伏,但不要在起伏裡

無染的三好實踐

面用心,要知道這個環境過了就沒有了,一切

身好的實踐:不沉溺於這些世間欲望的種種享樂。

的好好壞壞都會過去,過了就沒有了,我們要

口好的實踐:不貪著口腹之慾。 心好的實踐:不貪著物慾,心遠離煩惱,常常腦 筋清醒。 我還可以做到……(為自己立下新目標)

安穩的三好實踐

安住觀察這個滅去,一切都會滅去,我們念頭 生起,也就會滅去,安住在這種生起滅去,而 我們不住,不要貪住現象的一種變化,我們要 無所住而生其心。」

身好的實踐:平時多練習禪定,使自己寧靜安穩。 口好的實踐:遇到苦的受報時,不起惡口,不抱 怨。 心好的實踐:常常觀察生滅現象,抱持正念,覺

無愁、無染,能讓我們不受煩惱牽絆,帶 來了寧靜安穩的心,所以當知是吉祥。

觀不生不滅。 我還可以做到……(為自己立下新目標)

27


Agama 佛心育苗

阿含

要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 畢竟孩子是看著父母背影長大的,所以,以身作則永遠是勸說孩子最好的方法。 撰文•日修

友聽說我面對「孩子沈迷電玩、偷錢盜刷、

曾有位訓導主任說過:「學生違反校規通

在網路結交惡友」時,竟然先向孩子懺悔

常就是『記過』了事,但是,教育的目的到底是

道歉,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地問我:「這樣做好

要學生記住自己的過錯,還是要學生改掉自己的

嗎?明明是孩子自己做錯,身為爸爸的你為什

過錯呢?所以『記學生過』,不如『設法讓學生

麼要向孩子懺悔呢?如果是我大概早就氣到七

改過』!」

竅生煙,我兒子一定會被我打個半死的,一定要 讓他好好吃點苦頭,這樣他才會記取教訓,才 能讓他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可是你不但不罵他、 不打他,還跟他道歉,這樣會不會寵壞孩子?會 不會讓孩子誤以為既然是爸爸的錯,自己當然就 沒有錯了呢?」 我想一般人家中發生這樣的事,大概就如 朋友所說的:「家長大發雷霆,不是打、就是 罵」,但這樣真的有用嗎?發生這樣的事情,你 希望最後的結局是怎樣呢?

記過,不如設法讓學生改過 「打、罵、道歉」都只是方法,到底要選

那麼要採用什麼方法才能讓孩子改過呢? 又打又罵也許會讓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這種 印象恐怕不是很好的回憶,而且孩子可能還是不 知道如何才能改過。無論孩子犯了什麼錯,做父 母的無非就是希望孩子能夠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能夠認錯、能夠思考如何改正錯誤、然後努力地 改正錯誤、以後別再犯錯。 其實孩子犯了錯,多多少少也知道自己錯 了、也會良心不安,我兒子就曾表示當時他也是 提心吊膽、很害怕被爸媽發現,很想乾脆跟爸媽 自首,但一看到爸媽嚴肅的臉,想起爸媽可能出 現的「怒目容顏」,就又不敢開口了。

擇什麼方法,應該要先想一想:哪一種方法最能

既然孩子也知道自己錯了,為什麼當被父

達到我們的目標?因為每個家庭、父母、兒女都

母責罵時反而一臉「死不認錯」的樣子?人性就

不一樣,家庭氣氛、互動關係、主客觀因素也

是這麼「顛倒」,人只要一被批評就自然會生起

都不同,哪一種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其實並

防衛心,無論爸媽講得再有道理,孩子一概認為

沒有標準答案,但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再做決定,

是批評他的話,所以一點都不想聽,不是耳朵自

通常會比在氣頭上所做的決定恰當。如果能靜下

動閉上,就是「進入放空狀態」,左耳進右耳出,

心來想一想我們希望達到什麼目標,再來決定採

就像一個杯口倒置桌面的杯子,縱有「八萬四千

用什麼方法,通常比較妥當。

法水」,也無法進入「被無明覆蓋封閉的心」。

28


佛心育苗

教育無它,唯愛與榜樣而已 幼兒教育創始人福祿貝爾說過:「教育無 它,唯愛與榜樣而已」,既然要孩子認錯,身為

阿含

Agama

改變事情的主控權落入他人之手,因為想要別人 改變往往不是那麼容易、快速,更不是自己能掌 控的。

父親的我就得做出榜樣。孩子固然有錯,身為父

要改變世界、想改變別人,先從改變自己

親沒有善盡陪伴和教育的職責自然也有錯;希望

做起,每個人都可以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來

孩子改過,身為父親首先就必須「改變過去的做

讓事情變得更美好,包括做父親的我也是一樣,

法」,先從自我反省做起,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模

由我帶頭示範因改變自己而把事情做得更好,

範,讓孩子感受到「認錯並不會減損他人對自己

看到父親的努力,孩子自然而然也能開始思考

的尊重」,反而能「贏回別人對自己的尊重」。

自己錯在哪裡、可以如何改過、如何防止再犯。

另外,認錯也是重新取回生命主動權的開 始,如果凡事都怪罪別人,雖然自己成為「受害

畢竟孩子是看著父母背影長大的,以身作則永遠 是「勸說孩子」最好的方法。

者」好像有理由可以得到諒解,但對現實好像沒

想一想: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師父都

什麼幫助,只是在心裡獲得一點點自以為是的慰

是滿懷慈愛、以身作則地在我們面前立下了最佳

藉罷了,一旦養成習慣,就會用怪罪他人來逃避

榜樣,但我們能好好接受他們的教育嗎?我們可

自己應負的責任。

以如何好好效法這些好榜樣?我們又能「以身作

孟子說過:「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 事情執行有所不得的,全部要反回來要求、訴諸 自己本身能夠改進的地方,如此一來,才不會讓

則」地為「自己的有緣人」做出什麼樣的好榜樣 呢?歡迎 email 作者:fonbuz012@gmail.com, 分享您的體驗與心得。 29


Prajña 寂靜行者

般若

聲聲入心心 記一場和南管相遇的午後 南管對於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係有何療癒的效果,王心心用南管大曲的過程做譬喻, 從亂到趨到曲到艷,把自我隱藏,形成一曲和諧。

常日子不會遇見王心心,只在亭閣或是水 湄的當中,像是江南仕女畫中的女子,她

手撫琵琶,開口吟唱,南管於是來了,每次聽, 都像是第一次聽。

撰文•呂政達

靜坐調息,在適宜的沉澱後才能工作 我對王心心的印象,還不只是來自那個接 近歲終的下午,在接近寧夏夜市她的工作室,喝 她泡的大紅袍,早前就知道她是漢唐樂府的陳美

從她四歲在家鄉晉江跟父親學南管,到後

娥一聽即驚為天人,顛覆了台灣人以為南管只是

來進入南管專科學校,半生都在南管內的王心心

訴說情愛的地方曲藝的印象,某年我出遊宜蘭傳

說這是門自娛的藝術,在當地,也是廟殿邊敬神

藝中心,在遊客中心,一片喧囂燜熱,王心心抱

的音樂。我們對王心心和南管的印象,無論是將

著琵琶兀自彈唱,曾讓我心中一動:「竟有如此

進酒、琵琶行還是她用南管唱著心經,都可稱其

安靜之人。」

為王心心的南管禪唱。

30

說是天人,就想到「此曲只應天上有」,


寂靜行者

想到將進酒的愁懷或逸興壯志,想到佛經裡為諸 佛菩薩歡喜得撫琴頌歌的天女,滿天的曼陀羅花 正隨著歌調飛舞,那聲音是靜寂的,如同王心心 在普庵咒裡飄揚在老僧頌佛的上方,一聲聲的彈 撥相送,那聲音隨時是要飛走的。我們更感覺, 原來泉州語方是中原正音。

般若

Prajña

「心亂就不能彈琴。」 心亂不能彈琴,她也靜坐調息,在適宜的 沉澱後才工作。數息有時是不容易的事,就是簡 單的一到十,有時還會自動跳號,她照樣遇到禪 修者的難關,但收進專輯的聲音卻可以供聽者 收攝身心,停留在一個相對寂靜的心境,我說,

王心心從泉州來到台灣定居,從在漢唐樂

作為一個聽者,我不曾在她的聲調中聽出心亂的

府擔任音樂總監到自成門戶,用新曲和南管的元

跡象,像有人已掃盡昨夜被風吹落一地的松子,

素創作,成為南管藝術跨界的代表,王心心究竟

有人在播放音樂的同時燃起一根陳振芳的沉香,

活在人間,推廣南館也有心煩心亂的時候,我

王心心的聲調正是音符的裊裊飄香,敬天禮佛敬

問,「心亂,會不會自己彈唱南管收心?」她說,

天地,君不見高堂明鏡懸白髮,君不見黃河奔流

31


般若

Prajña

寂靜行者

到海不復還,君不見時間崩落萬事轉頭空只是

王心心說的,如果心還是亂的,如果胸中的風

王心心的一句喟嘆?

暴從不停息,就從南管開始吧。

南管是和的藝術,表演現場僅是為自 己的心 王心心還唱了什麼? 她說,不能用西方樂團表演那種形式來要 求南管,南管是和的藝術,表演現場也僅是為 自己的心,不是為了觀眾的存在而存在,舞台

李白的詩,「蜀僧抱綠琦,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在王心心的南管, 我們沒有聽見萬壑松聲,卻感受一陣陣的禪意 清風,靜夜中的燈花一粒粒散落。客來不來? 王心心來不來?

心心南管樂坊《此岸 • 彼岸》

上四人兩兩面對,只有主唱者面對觀眾,讓觀 眾看見她的正臉,就如靜夜思封面從白居易潯 陽江頭盈盈現身的彈者,觀眾必須用自己的心 去跟隨南管。

人和心靜,千載清音 東方的古老智慧,菩薩的慈悲叮嚀 導演:吳素君 音樂:王心心

王心心說,南管還是要來看現場,彈者和

頌缽:曾文通

觀眾間的氣場,就如一個人的靜坐和閉關的差

服裝:鄭惠中

別,是禪修洗滌的場合。

主持人:許悔之 演出曲目:

南管既然是和,對於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

傳統南管〈春祭〉、〈南海觀音讚〉、

係有何療癒的效果,王心心用南管大曲的過程

〈白衣大士神咒〉、〈心經〉

做譬喻,從亂到趨到曲到艷,把自我隱藏,形

演出時間:5 月 14 日 ( 六 )19:30

成一曲和諧。

5 月 15 日 ( 日 ) 14:30 演出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在婚姻、親子或自我的對話中,我們缺乏 的正是這個從亂到艷的歷程,要是自彈自調, 最後亂成一片不成曲調,有時候要把自己隱藏 來成就一個曲調,有時候,就是那個和的功夫 不到位,單純的彈音或撥奏,幾個簡單的和絃 就是音調的極簡,卻如同現代人的啟示,就像 32

( 臺南市東區中華東路三段 332 號 ) 兩廳院售票 / 票價:NT$400、600


般若

Prajña

夜聽普庵咒 在激情和動盪的時代氛圍間,我盼望自己此時處在深山古庵, 和普庵禪師共喝一壺茶,只聽見遠處的蟲鳴和風聲, 連淡淡的月光也驟成一首歌,一闕古曲。

撰文•呂政達

家鄰近國父紀念館,每到歲末,夜間從市

之悠悠,古人已不復見,奈何我是在一年間最喧

政府方向傳來大劑量的搖滾音樂聲,聲聲

鬧的一個夜晚,聽見王心心的《普庵咒》。

擾人,到了跨年夜,樓上轟轟傳來人聲,安睡是 別想了,我對著咄咄侵擾的聲量,播放起《普庵 咒》。

活在現代化的都會間,確實有許多無奈之 處,以前的人可以依據四時的韻律節奏過日子,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隨著節氣的規矩,「帝力

是南管的王心心吟唱的《普庵咒》,在王

何有於我哉」?現在主宰我們的是時鐘的分隔,

心心飄逸的南管和老僧的佛號間進行著的古曲,

是想要在時間的競逐中得到更多的慾望,想要找

向來有安定心神、驅逐蚊蟲的靈驗。

到一名心安身輕的「安居之人」,竟然也像李宗 盛的歌,「寫一首皆大歡喜的歌,越來越難」。

在最喧囂的核心,讓自己的這個角落 變成一顆孤寂星球

在無奈之餘,也必然對生命還有些慶幸之

我聽著《普庵咒》,動靜之間,音聲如舟。

處吧,譬如,我們還可以聽見王心心的《普庵

回想音咒每一迴的標題,月移花影,泉流石壁,

咒》,還可以在最喧囂的核心,讓自己的這個角

蛺蝶穿花,亂灑珍珠,子規啼月。我聽不懂梵語,

落變成一顆孤寂的星球,還可以在靜夜讀一段好

卻在這樣喧囂的夜裡,盡量讓心歸向寂靜。

詩,在心情塵埃落定之時,這樣的開始一個新的 年度。

《普庵咒》來自南宋普庵禪師的創作,禪 師誦讀《華嚴合論》至「達本情忘,知心體合」

在《普庵咒》的最深處,我聽見窗外開始

時,豁然大悟,以梵語或華嚴種子字母編製。多

倒數,那座擎天大樓又快變成一株噴火的石柱

年後不僅入古琴曲,也是南管的必備曲目。

了,在激情和動盪的時代氛圍間,我盼望自己此 時處在深山古庵,和普庵禪師共喝一壺茶,只聽

以前讀金庸的《笑傲江湖》,讀到任盈盈 以此曲安撫心躁意亂的令狐沖,心即嚮往,我們

見遠處的蟲鳴和風聲,連淡淡的月光也驟成一首 歌,一闕古曲。

還依此推敲,《笑傲江湖》最可能的時代是明萬 曆年間,因為此曲在萬曆年才入古琴曲。念時間

轉眼,那名叫阿妹的歌手又唱起歌了。 33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蛻 變

十方仰望 大海看著華藏海, 華藏海也看著大海, 鴿子為多羅觀音,殷勤的,

華藏海外觀整修及 電梯施

向遠處的水手捎來家書, 在陸地上, 喜愛靜寂的禪之蔓華悄悄地建造地圖, 大海跟華藏海說:有一天,我要乘著鯨魚前來拜訪。 歡迎啊,華藏海說, 34

我歡迎你如同歡迎一陣和風 如同前來尋求寂靜之心。


法華

整修及 電梯施工

華藏海 1 樓大殿整修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3 樓禪堂現況

華藏海殿堂修復專案 台灣 Taiwan ▉銀行匯款 戶名: 靈鷲山無生道場 銀行: 玉山銀行南京東路分行 帳號:0026-966-126478 ▉郵局劃撥 抬頭:靈鷲山無生道場 劃撥帳號:1962-2316

男眾房間床鋪施作

女眾房間內部整修

35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悲心願起

法華

抄心經與觀音同在 抄經開運活動,讓信眾有機會將親手抄寫的經文安奉於觀音法身中,生生世世得聞 觀音菩薩佛法。

撰文•張育寧

鷲山佛教教團將安奉於圓通殿的毘廬觀

專心的力量是很大的。我們能夠專心,好好去

音,2 月初舉行安奉裝臟儀式。《心經》

做一件事情,我們就能夠把這件事情完成。

奉觀音的活動在靈鷲山行之有年,一直受到信 眾的熱烈支持,而此次「新年新希望 抄經開好 運」活動,讓信眾有機會將親手抄寫的經文安 奉於觀音法身中,生生世世與觀音菩薩連結, 生生世世得聞佛法,因緣難得,功德殊勝。 究竟抄《心經》有何可以利己利他之處? 為何裝臟是難得的殊勝功德?

抄《心經》除了幫助攝心,在領受佛法的 過程中,消業障之外,抄經的功德在經典上亦 有很多記載: 《金剛經》云:「聞此經典,信心不逆, 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無著菩薩亦云:「抄經有五種功德。一者 可以親近如來、二者可以攝取福德、三者亦是

抄經能消業障及助培養定力 抄經就是寫經,也就是書寫經文。抄經便 是用最虔誠、最恭敬的心把佛陀說的法,一個 字一個字抄寫下來,並做功德迴向。抄經有很 多好處:深入經藏、親近佛法、長養慈悲、自 利利人、親近佛法,還能培養我們的定力,也 就是攝心。 當我們以最虔誠、恭敬的心書寫佛經時,

贊法亦是修行、四者可以受天人等的供養、五 者可以滅罪。」可見抄經功德何等殊勝。 毘廬觀音安奉無生道場圓通殿,親手抄寫 的《心經》得與觀音同在,因機會難得,活動 推廣以來,信眾反應熱烈,並踴躍分享心得, 以下截文分享:

常存法師:抄《心經》破無明恐懼

整個身心都會投入其中。當一個人能夠集中精

上海的沈師姐是位年輕美麗的企業家,年

神之後,就比較不容易為外界所動搖,而且也

年都報名水陸法會,這是教團的弘法功德項目,

能斷除種種雜念,以達到一心不亂之境。

只要我有推廣,她都會參加護持。與她從小一

「一心不亂」就是一種定力,我們知道, 念佛可以一心不亂,抄經其實一樣可以抄到一心 不亂。佛陀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可見, 36

起長大的胞姐幾年前檢查得了白血病,突如其 來的打擊讓姐姐每天以淚洗面,生活在生命不 知何時將結束的驚疑恐懼之中,於是沈師姐讓 姐姐參加靈鷲山抄《心經》奉觀音的活動,教


悲心願起

姐姐念一遍《心經》便抄寫一份,就這樣,姐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什麼是裝臟? 為什麼要裝臟?

姐一份又一份的唸跟抄寫,漸漸地,她的心安 定下來了;而當她讀到《心經》的「遠離恐怖,

裝臟是佛像安座前的重要儀式,如同人

顛倒夢想」時,突然覺悟到為何自己要莫名恐

身因心而得以續延生命,一切聖相亦因裝臟

懼,既然會無中生有,也會有中滅去,自己應

而具加持力。佛像裝臟一般就只一次,裝臟

該要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姐姐告訴妹妹,因為

開光後就具足了諸佛的身口意功德,當如迎

靈鷲山的這份《心經》,讓她不去悲嘆即將逝

請佛陀一般請入佛龕,安放在高潔之處,避

去的生命,而專注於讓自己活在當下、活得快

免灰塵。不可再翻動佛像內的聖物,如打開

樂有意義。

底蓋翻動聖物就造了毀佛之重業。

前年九月妹妹特別帶姐姐到山上感謝我,

密續云:「若於如法裝臟之塔前修法、

姐姐臉色紅潤,笑容燦爛,開心的跟我說:「我

供養、繞塔等,諸願皆圓滿。因為,塔乃圓

會每天唸《心經》,一直持續下去 ......。」完

滿佛之所依處。」

全看不出身心正飽受血友病的折磨。

在諸多經續中皆云裝臟功德加持,是可

然而,就在冬安居期間 (12/17) 我打開手機,

作為裝臟所依出處。裝臟要略一事,並非執

妹妹傳來簡訊說姐姐已經往生,她要在靈鷲山

取有相,而是依緣方便,令眾生供養能生功

幫姐姐辦超渡法會,我安慰沈師姐說姐姐生前

德。

抄那麼多的《心經》,都將裝臟入毗盧觀音的 法身中,將永遠跟觀音菩薩在一起了! 37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喜歡生命

法華

技精,通於道 ――世界劍術冠軍謝志威 茶有茶道、商有商道、劍有劍道, 天底下的技術到達巔峰的境界是相通的; 武術不能只有盤架空殼,還要有哲學內涵。

撰文•林靜端

訪謝志威先生,這位曾經奪得國內外無數

製作,製程耗時許久。缽身非常薄透,刻上美

劍術比賽冠軍的年輕人,對我而言是件充

麗的圖騰與咒語,巧奪天工。隨後,他為我頌

滿挑戰的經驗。

缽,細緻的梵音震動整個空間,善巧的手技,

談「劍道」是修行功夫,論「劍術」涉及 藝術涵養,但回到「劍」的本身,總歸是一種武 器,在古代,劍等同於英雄人物的生命,所謂 「劍在人在,劍斷人亡」。現代人有機會見到

為梵音再添舞韻,彷彿佛菩薩為眾生說法之前, 飛天舞樂,天花、天雨佈下祥和之氣一般。在 殊勝的音聲中,他悠然地講述這一生與武術的 緣份。

的劍,僅止於博物館展示品,但那鋒利的光芒、

從小體弱多病,想藉練武強身,7 歲從洪拳

凜冽的劍氣,雖透過厚重玻璃,隱約仍有殺氣,

入門,沒想到每個月都拿名次,讓他越學越起

令人望之怯步。

勁,一路都用比賽的成績升學,高中唸體育班, 大學就讀文化大學國術系,主修內家拳、形意、

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 當我正對此次採訪好奇著:究竟會見識到 「劍」的哪一種面貌?眼前出現的竟是一位非 常俊美的年輕人,綁著短馬尾,身高約 185 公分, 穿著時尚的飛鼠褲,熱情地站在日本 DONDA 重型機車展場入口迎接,我一時意會不過來, 心想,這就是鼎鼎大名的世界劍術冠軍?

太極,研究所攻讀輔仁大學體育碩士班運動管 理組,一路走來,對劍情有獨衷。 古代帝王、英雄豪傑都喜佩劍,劍有君子 之稱,所謂「刀如猛虎、劍如遊龍」。劍是用 來制人,不是傷人的,這是他喜歡習劍的原因。 劍,曾為他贏得無數冠軍,光是高中,整整拿 了三年的全國冠軍,但他也曾多次想放棄劍,

正式採訪前,他提到目前從事佛教藝術交

因為,國人對劍術的認知仍停留在武術團的雜

流。佛教藝術與武術有關嗎?我問。當然有關!

耍功夫,他覺得即使拿到無數比賽冠軍,還是

他肯定地回答。隨手拿出一個銅缽,告訴我:

無人能懂他的劍。

那是尼泊爾的精湛工藝,只有在月圓之日才能 38

上了大學才發現自己還有好大的學習空


喜歡生命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間,記得大一上學期有位老師告訴他:「你的劍

熟讀一部經典,他舞劍的方式就會有所不同。用

術只能騙內行人中的外行人,騙不了真正的內行

儒教的精神來舞劍,他的劍就透出工整規律的節

人。」他內心非常震驚,請教老師如何突破?老

奏感;用老莊哲學來練劍,劍法就呈現行雲流水

師只告訴他:「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

的氣勢。想知道自己修行的進程,只需看自己新

當時的他不懂,再繼續追問,老師只說:「佛曰,

練的套路就知道了,全然不用求人。

不可說,不可說。」

走在修行的路上,他一直都有貴人相助,

但慧根獨具的他,大一下學期就領悟到了,

林谷芳老師、古琴館王惠文館長,這兩位前輩非

武術不能只有盤架空殼,還要有哲學內涵。攻防

常疼他,讓他明白所有藝術皆相通的道理;還有

只是武鬥,還有文鬥呢!技精,通於道。茶有茶

中醫師盧文瑞先生,他是劍術的前輩,看盧醫師

道、商有商道、劍有劍道,天底下的技術到達巔

舞劍,謝志威會感動掉淚,因為他的劍是用來救

峰的境界是相通的。

人,而不是炫技的。 每一招式都帶著「存在」在那個當下,那

每熟讀一部經典,舞劍的方式就有所 不同

是種具療效的臨在。這位前輩告訴謝志威,有

劍走細膩,不像刀一樣大起大落,每當他

一把劍他每天練,他稱之為「般若波羅密多心 39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喜歡生命

劍」,每天幫病患把脈時,從患者的復原狀態,

學老師林谷芳曾告訴他一則寓言:古代有一個國

他就知道心中這把劍練的進度如何。

王帶著茶人去民間巡視,在市集中,茶人的身體

謝志威在這位前輩的劍上,看到許多自己 不曾有的東西,於是拜師學藝,老師也不藏私地 教他學習雙手劍。謝志威本是左撇子,但所有的 劍都只設計給右手用,因此,他左手的潛力無法 發揮,但盧醫師一眼就看出他的問題,還教了他 一套雙手劍的套路,謝志威當下就練成了。 謝志威坦承,見到這位前輩之前,他的劍 有殺戮之氣,因為,劍的設計是直線、雙面刃, 進退皆能傷人。就如同「信任」也是一把雙面刃 一樣,人際的距離若太近,在進退失據的情況下 難免就傷了和氣。 但看了前輩的劍法,才知到劍也可以救人, 那是思想上的提昇,與技術無關。真正的劍術不 是每一次的起落而已,而是啟動丹田、太極的原 理運作,與對手不需靠得太近,要懂得用柔和方 式在每個關鍵點停留片刻,傳遞特定訊息。 習武之人首先要學習規矩,接下來是熟練 規矩、守住規矩,但很多人練到這個地步就被規 矩困死了,不知變通,殊不知往後還有另一個 階段要突破,那就是在合乎規矩的前提下,不 能只守住根本,還要進一步在根本上作出變化, 否則,劍術的本身就會匠化。

透過劍,傳遞愛與和平的能量 講著講著,愛講故事的謝志威想到他的禪 40

不小心撞到一位武士的佩劍,在當時這是對武 士的一種挑釁行為,因此,武士向茶人下戰帖要 求單挑決勝負,但是茶人只會泡茶,哪懂劍術, 心想,這下死定了。正當無計可施時,經高人指 點,「你是茶人,你就用泡茶的功夫與對方較 量。」決戰當天,武士到場,看到一個人氣定神 閒在泡茶,再上前一看,他注水的「定功」出凡 入聖。武人當下就拜倒,知道此定中有真功夫, 甘拜下風。 這個故事在講,與人較量,真正輸贏的關 鍵在日常修練功夫,所以還沒上場比賽,就可以 定輸贏是常有的事。中國人講「定、靜、安、慮、 得」,每一個字都是「道」的檢查哨;不同行業 也能比高下,因為,技精,通於道。 謝志威不自滿於眼前的功夫,經常讓自己 到世界各地流浪,認識各領域高手,他曾到蒙 古、貝加爾湖、烏蘭烏德、尼泊爾、歐洲許多大 教堂、古文明聖殿,在這些地方,他都接收到充 滿光與愛的安定能量。 問他,「道」與「藝」的關係為何?他說, 「技藝要精益求精、道要求能捨,捨到最後就連 意念都要捨,更何況技藝。但我的人生不能沒有 劍,也不能只有劍,因此,我將劍藝轉化在做 人、做事上,也藉學習其他技藝來練我心中那把 無形的劍,我習茶、古琴、吉他、頌缽……都是 將有形之劍轉化為無形之道的具體方式。」


喜歡生命

法華

Saddharma-Pundári . . ka stage

去年,他到歐洲流浪三個多月,在布拉格

拉姆及馬來西亞的鼓樂朋友一起表演。那是個高

跨年那晚,他的皮包被偷了,厲害的小偷拿走大

難度的合作,鼓樂只有節奏,沒有旋律,如果

部份錢之後留一百元給他,並巧妙地將錢包放回

任由鼓來開場,央金的音樂是進不去的,因此,

他左胸前口袋。所謂「盜亦有道」,廣義地想,

他加入了頌缽去轉換那個空間質量,央金開唱之

小偷也是一種謀生方式,他雖偷觀光客的錢,

後,謝志威的劍就有辦法在聲韻中使力了。那次

但並不想讓對方無路可走,留下證件與車馬費,

活動,謝志威非常清楚,自己提供給現場觀眾的

也算是職業道德!他心懷感激地講述這件經歷,

不只是一場劍術表演而已,從每個與他握手擁抱

但我明白,當一個人懷抱謙虛的學習心,逆境也

的觀眾眼神中,他明白,他的劍已能傳遞「愛」

是助力。

與「和平」的能量,那是他真正想留下的永恆存

去年蒙靈鷲山的邀請,到美國鹽湖城參加

在。

世界宗教論壇活動 (CPWR),與藏族音樂家央金

2016 大悲閉關 21 悲心轉念 地球平安 活動日期:4/30( 六 )-5/21( 日 ) 活動地點:靈鷲山無生道場 根據最新研究顯示,專心持誦佛教相關咒語可提升人類身心靈的健康。 除增強人體氣脈循環、提升血氧量外;透過持咒,也可以讓我們心靈感到寧 靜和祥和。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為救渡眾生苦難的無上咒語,持誦大悲咒將 會轉換我們的心念,進而豐富我們的人生 靈鷲山年度法會—「2016 大悲閉關 21」已開始受理報名至四月十五日 止,竭誠歡迎您共同參與,透過眾人虔誠持誦的大悲咒音,讓我們一起增益 福慧資糧,心地清淨、大地清淨,為地球平安盡份心力。

報名請上「大悲咒共修團 全球心靈網」網站或各地區講堂洽詢 報名專線:(02)8231-6789 轉 2105 凡參與隨喜共修四支香以上者,即結緣百萬大悲咒加持之大悲聖旗乙面,護佑闔家平安。

41


華嚴

Avatamsaka stage 靈鷲山在全球 .

靈鷲山 2015 緬甸朝聖紀實

(上)

佛法的全球化就是要大家共同認知、瞭解、尊重這個世界,彼此相依相存、互相尊重, 謙卑的生活在一起。

參觀佛牙塔

圖文提供•緬禪中心

諧。

佛法與全球化,是心與物的交流、對話, 人是當中的載體——心道禪師 佛牙塔是緬甸最新的一座佛塔。它的建造 源於 1994 年緬甸政府第二次迎請北京八大處靈

參觀世界和平塔 和平應從內心發起――心道禪師 靈鷲山 2015 緬甸朝聖團在朝聖第一天參觀

光寺供奉的佛牙舍利到緬甸巡禮供奉。佛牙舍

了緬甸世界和平塔(Kaba Aye pagoda),世

利被先後迎請到仰光、曼德勒接受朝拜,整個

界和平塔位於緬甸仰光市東郊 11 公里的斯裡孟

緬甸幾乎是萬人空巷,民眾從各地趕往供奉地

加羅山崗上,是緬甸著名佛塔之一。「斯裡」

朝拜佛牙舍利。為了紀念這次殊勝事件,緬甸

是巴利文「至尊」的意思,「孟加羅」意為「吉

政府在仰光和曼德勒各新建了一座佛塔。仰光

祥」,因此世界和平塔也稱為「至尊吉祥大千

佛牙塔於 1997 年落成,現在裡面供奉著一顆由

世界安寧寶塔」。1956 年世界各國佛教徒為紀

象牙複製的佛牙影骨舍利。

念釋迦牟尼涅盤 2500 周年在此召開第六次世界 佛教大會,朝聖團一行參觀了會址

靈鷲山緬甸朝聖團參拜了這座緬甸最年輕

萬人石

窟道場。

的佛塔,深感宗教全球化的力量。如今,全球 化串起人類生活的脈動,佛法也正在面臨著全

緬甸從佛陀時代就沒有改變過原始佛教的

球化的未來,心道禪師對此開示,在全球化時

原貌,一直繼承著佛陀仁愛、慈善、和平的佛

代開放的遵循古法,就是在覺、喚醒靈性道德、

教思想。

找尋神聖的生命價值、保存固有文化的智慧與

在莊嚴的法塔前,朝聖團團員們感受到了

生活趣味。朝聖團團員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

緬甸佛教對於和平的崇尚與熱愛,也深切體會

佛法的全球化就是要大家共同認知這個世界、

到了靈鷲山對於緬甸佛教的付出。

瞭解這個世界、尊重這個世界,彼此相依相存、 相互尊重,謙卑的生活在一起,這裡面有一個

多年來,心道禪師帶領靈鷲山用熱情、熱

共同的心願,就是愛地球愛和平,讓世界更和

愛與感恩的心態護持著緬甸的佛教。心道師父 曾說:「我們每年供萬僧,讓全球海內外信徒

42


靈鷲山在全球

華嚴

Avatamsaka stage .

阿南達佛塔

世界和平佛塔

來這裡參訪時,能瞭解緬甸保存佛陀最原始的

靈平靜的地方。朝聖團員們在這座「無所不知」

文化、最原貌的修行生活,更堅定一份戒定慧

的塔下,更能深深體會佛陀究暢無極的智慧和

的修行,進而讓社會保有一份深刻的信仰,得

圓滿無礙的神通,也更加堅定了嚮往佛陀之心。

以更安定幸福。」

達比紐佛塔,一座無所不知的塔

緬甸朝聖:遇見最美——阿南達佛塔 (Ananda)

我們要用最虔誠的心,規規矩矩的繞塔。

「道心」是什麼?道心就是了脫生死、

——心道禪師

斷煩惱的心,有這個心,就是學佛的主

達比紐佛塔(Thatbyinnyu Pahto)有「神

要原因。——心道禪師

廟」之稱,在緬語裡,「達比紐」意為「無所

阿南達佛塔是公認的蒲甘平原上最美的佛

不知」。這座塔由阿隆悉都王建於 12 世紀,為

殿,同時也是保存最為完好的佛塔。無論是建

蒲甘中期成熟技術的代表之作。佛塔高 60 多米,

築工藝還是選用材料都屬蒲甘地區遺留下來的

有直聳雲霄之勢,塔壁刻有著名的巴利文長頌

佛塔中的精品。佛塔內還有大量的雕刻和壁畫,

石刻。身處蒲甘城,只要抬頭,最先映入眼簾

堪稱古代緬甸建築藝術的代表作。塔內很多圖

的必定是達比紐佛塔。在達比紐佛塔上,俯瞰

騰形體是以龍首、獅身、魚尾為特徵,加以修

蒲甘,無數的紀念塔,寬闊的伊洛瓦底江,遠

飾變化,具有典型的東方文化色彩。

方東西兩面的山丘,一切盡收眼底。佛陀在上,

阿南達佛塔歷經千載而不滅,朝聖這座最

鳥瞰全城,知曉一切,也許這就是佛塔名字的

精美的佛塔,就如同學佛,觀照緣起性空,心道

來由吧。

禪師開示:每個地方都要仔細觀察,一切的緣

心道禪師開示說:「繞塔持咒表示與釋迦

是無常、苦、空,是不可得,這樣心才能夠離相。

佛心心相印,能夠得到釋迦佛以及諸佛菩薩的加

朝聖團團員們也發願利益一切眾生,在無盡的

持。」雖然沒有舉行專門的繞塔儀式,可是朝聖

生死裡面,播下覺悟的種子,在八識田裡面種

團團員們亦在此感受到了繞塔的莊嚴。僧侶與

下無盡的菩提種,讓八識田的種子轉成華嚴世

寺廟是緬甸人的心靈皈依,亦是緬甸人追尋心

界的智慧。( 接下期 ) 43


Avatamsaka stage 宗博館超連結 .

華嚴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從天主教徒變成佛教徒的何貞師姐 何貞師姐立志要不斷學習,自我期許能夠深入佛法,並將所學到的佛法融會貫通於 日常生活中。

撰文.蘇雅芳

聞何貞師姐是天主教徒卻來參加慧命成長

課程,之後一整年上了「立體閱讀讀書會」

學院的課程時,便對這個人充滿了好奇,

的課程,覺得在這裡接觸到的都是良善之人,

她從說話的藝術、立體閱讀讀書會的課程上到

便興起了想進一步認識靈鷲山的念頭,於是在

四期教育,由探索生命的心靈交流到建立學佛.

2015 年的大年初一去無生道場擔任志工兩天一

生活規則的佛法課程,由淺入深地次第修習,

夜,負責教育推廣,這是她與靈鷲山無生道場

是什麼原因促使她來上佛法課程?天主教跟佛

的第一次接觸。

教兩個不同的宗教,在她心中會不會有所衝突?

2015 年 4 月起,靈鷲山無生道場舉辦了三

何貞師姐說上課地點在世界宗教博物館,

梯次的山海 SPA 慢活篇,何貞師姐希望家人能

是以尊重、包容、博愛的華嚴精神為創館理念,

認識靈鷲山,了解靈鷲山的美好,便帶著家人

尊重多元宗教信仰,包容各種族群,所以兩年

一同參與了每一梯次,而兩個女兒也正如她所

前身為天主教徒的她能夠自在地在慧命成長學

願,看到遼闊無垠的大海,內心不由自主地平

院上課。

靜起來,深深愛上這個讓她們有回家的感受、 洗滌身心靈的地方。

靈鷲山的美好讓人有回家的感覺 回憶起成為天主教徒的經過,何貞師姐表 示她的父母很開明,即便他們的宗教信仰傾向 佛教也不會干涉兒女的信仰,所以她自幼即受 洗成為天主教徒,不過卻也極少誦唸禱詞,頂 多偶爾劃十字聖號,也不會定時上教堂禮拜, 算不上是虔誠的天主教徒,而且宗教都是勸人 為善,在她心中自然也就沒有衝突。 她回想跟靈鷲山結緣,是因為兩年前經朋 友邀約而來慧命成長學院學習「說話的藝術」 44

小女兒還將這趟慢活之旅的心得記錄下 來,其中一段寫道:「『心和平,世界就和平 了』、『修行,就是讓心在任何起煩惱的地方 放鬆』,這些話語淺顯易懂,卻都蘊含著智慧, 我細細品味這些話語,也放在心底好好提醒自 己。」何貞師姐開心展示著小女兒的心得,對 於女兒有這番體會感到欣慰。 每一次的山海 SPA 慢活之旅,何貞師姐在 依山傍水的秀麗風光中聽心說話,接受大自然 的洗禮,徜佯在青山綠水的懷抱有如進行一場


宗博館超連結

華嚴

Avatamsaka stage .

何貞師姐 ( 右一 ) 全家與心道禪師 合照。

SPA,徹底洗滌了身心靈。而家人一起享受心 靈饗宴,對於心道禪師的悲心願力深表感動,也 感恩於大自然的恩典。此外,家人也因為參與了 山海 SPA,了解到為什麼何貞師姐總是開口閉 口說靈鷲山好,而給予肯定與支持,因此三梯次 的山海 SPA 慢活之旅,成為令她印象深刻的難 忘之旅。

四期教育課程在生活上有很大幫助 在接觸靈鷲山的過程中,何貞師姐了解到 心道禪師的修行歷程,認識了宗教博物館的創 建理念,也看到舉辦許多法會,讓她內心大感 震撼,由衷尊敬起心道禪師。因此她在去年 5 月 中旬報名四期教育的阿含期初階課程,學習《初 轉法輪經》和《無我相經》,期許自己要精進, 盡量參加活動來幫助自己學習跟成長,並更加了 解佛學。 來學院上課不僅心靈得以寧靜也感到歡喜, 尤其在上了四期教育課程後,對她的生活有很 大的幫助,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她會更設身 處地為人著想,多加愛護年輕人;也會用心聆 聽對方傾訴心聲,以自己的方式細心循循善誘, 幫助對方從身陷的泥沼中獲得解脫。而她本身也 在上課後勇於親近曾經傷害她的人,這些都是她

學習四期教育課程所得到的豐碩收穫。 何貞師姐表示,學習沒有捷徑,只有腳踏 實地。既然接觸佛法就要努力精進,抱著實事 求是的學習態度,正如同心道禪師所說的,「四 期教育不只是一生一世,而是生生世世的生命大 學習」,何貞師姐立志要不斷學習,自我期許能 夠深入佛法,將所學到的佛法融會貫通於日常生 活中。

聽禪師開示瞬間便發心皈依 何貞師姐在去年的水陸法會擔任志工,其 間在 8 月 23 日與心道禪師結緣,當她聽到心道 禪師開示的一瞬間便發心皈依,並獲賜法名「蓮 輝」。她表示當下完全沒有因為自己是天主教徒 而自我束縛,反而在看到心道禪師的那一刻就立 刻告訴自己「我今天要皈依」,「或許是因緣俱 足,就是那麼自然而然地起心動念,法喜充滿地 皈依上人」談到皈依當天的心境,她至今仍覺得 奇妙。 皈依後,何貞師姐發願更認真學習,希望 能夠盡量參與靈鷲山的任何活動及課程,如同她 認真抄寫的上課筆記中的一句話:「人生就是一 場修行,修的是自己的一顆心。」初入佛門的何 貞師姐期許自己積極禪修,學習把握當下。 45


華嚴

Avatamsaka stage .

105 年 4 月行事曆 無生道場 ( 上院 ) 新北市貢寮區福連里香蘭街 7-1 號 (02)2499-1100 內容 日期 信眾禪關 21 4/4-4/25 大悲閉關 21 4/30-5/21

時間

基隆講堂 基隆市中正區義一路 43 號 10 樓 (02)2424-0533 內容 日期 時間 百萬大悲咒共修 10( 日 ) 09:00 朝山 16( 六 ) 07:00 發車 一日禪 17( 日 ) 09:00 誦戒會 11( 一 ) 19:30 太極導引 11.18.25( 一 ) 19:30 平安禪 5.12.19.26 ( 二 ) 19:30 書法班 6.13.20.27 ( 三 ) 14:00 經典共修 - 6.13.20.27 ( 三 ) 19:30 大乘妙法蓮華經

台北講堂 台北市松江路 220 號 5 樓 (02)2571-6663 內容 日期 平安禪共修 5.12.19.26( 二 ) 養身氣功班 5.12.19.26 ( 二 ) 經脈導引班 6.13.20.27( 三 ) 經脈導引班 6.13.20.27 ( 三 ) 百萬大悲咒共修 2( 六 ) 千燈供佛法會 7.21( 四 )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16( 六 ) 回山志工 23( 六 ) 經典共修 24( 日 )

時間 19:00 19:30 10:00 19:00 13:30 09:30 13:30 09:00 09:00

中壢中心 桃園縣中壢市裕民街 26 號 12 樓 (03)426-2431 內容 日期 時間 普賢行願品共修 5.12.19( 二 ) 19:30 阿彌陀經共修 26( 二 ) 19:30 禪修課程 7.14.21.28( 四 ) 19:30 大悲咒共修 23( 六 ) 13:30 敦煌舞 4.11.18.25 ( 一 ) 09:30 敦煌舞 6.13.20.27 ( 三 ) 19:00 敦煌舞 7.14.21.28( 四 ) 09:30 敦煌舞 2.9.16.23.30( 六 ) 09:30

46

新北市分院 新北市永和區保生路 2 號 8 樓 (02)8231-5685 內容 日期 時間 平安禪 - 九分禪 11.18.25( 一 ) 19:30 經典共修 11.18.25 ( 一 ) 19:40 花與禪 12.19.26( 二 ) 17:00 大悲咒共修 23( 六 ) 13:00 平安禪共修 12.19.26 ( 二 ) 19:30 一日禪 30( 六 ) 09:00 註:4/3-4/4 清明節連假講堂暫停服務,造成不便 敬請 見諒 ! 新莊中港中心 新北市新莊區中安街 3 號 5 樓之 2 (02)8992-2369 內容 日期 時間 歡喜小菩薩班 6.13.20.27 ( 三 ) 12:30 九分禪暨經典共修 6.13.20.27 ( 三 ) 19:30 初一、十五燃燈供佛 7.21( 四 ) 10:00 ( 普門品暨大悲咒共修 / 佛供 ) 大悲咒共修 23( 六 ) 13:00 一日禪 30( 六 ) 09:00 樹林中心 新北市樹林區中正路 415 號 7 樓 (02)2688-3135~6 內容 日期 時間 百萬大悲咒共修 7.14.21.28( 四 ) 19:30 齋僧 11( 一 ) 06:30 發車 平安禪禪法 ( 禪訓班 ) 5.12( 二 ) 19:30 一日禪 24( 日 ) 09:00 桃園講堂 桃園市中正路 1071 號 16 樓之 1.2 (03)346-3093 內容 日期 平安禪共修 12.19.26( 二 ) 堅固道心的十五道牆 7( 四 ) 經典共修 - 普賢行願品 14.21( 四 ) 經典共修 - 阿彌陀經 28( 四 ) 敦煌舞 11.18.25( 一 ) 敦煌舞 ( 初階 ) 6.13.20.27( 三 ) 大悲咒共修 23( 六 ) 一日禪 20( 三 ) 新竹共修處 新竹市興中街 53 號 (03)562-4009 內容 經典共修 禪修共修 大悲咒共修

時間 19:30 19:30 19:30 19:30 19:30 19:00 13:30 09:00

日期 時間 1.8.15.22.29( 五 ) 19:30 7.14.21.28( 四 ) 19:30 23( 六 ) 13:00


華嚴 台中講堂 台中市西區東興路三段 (04)2319-0199 內容 經典共修 平安禪 初一、十五佛供 大悲咒共修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160 號 4 樓 日期 時間 6.13.20.27( 三 ) 19:30 1.8.15.22.29( 五 ) 19:30 7.21( 四 ) 11:00 24( 日 ) 13:20 10( 日 ) 13:30

嘉義中心 嘉義市東區吳鳳北路 291 號 4 樓 (05)216-2820 內容 日期 朝山暨百萬大悲咒共修 4/30-5/1 佛供 7.21( 四 ) 瑜伽班 12.19.26 ( 二 ) 禪修共修 1( 五 ) 大悲咒共修 8( 五 ) 法華經暨經典共修 22.29( 五 ) 禪修密集班 4/16-4/17

時間 07:00 發車 11:00 19:20 19:30 19:30 19:30 08:00

台南分院 台南市東區長榮路一段 203 號 7 樓 (06)208-3981 內容 日期 時間 幸福家庭讀書會 1.8.15.22.29( 五 ) 09:30 初一、十五:佛前大供 7.21( 四 ) 11:00 百萬大悲咒共修 7.21( 四 ) 19:30

新營共修處 台南市新營區健康路 128 號 2 樓 (06)635-0890 內容 日期 時間 藥師經暨普門品共修 2( 六 ) 13:30 初一、十五:佛前大供 7.21( 四 ) 11:00 百萬大悲咒共修 2.9.16.23.30( 六 ) 13:30

高屏講堂 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 (07)225-5187 內容 書法抄經班 經典共修 平安禪法共修 初一、十五佛供 百萬大悲咒共修 朝山

平安禪

182 號 13 樓

台東中心 台東市志航路一段 302 (08)922-6990 內容 藥師經共修 普門品暨大悲咒共修 回山齋僧 秘書

號 日期 14.28( 四 ) 7.21( 四 ) 4/23~4/24

花蓮共修處 花蓮縣吉安鄉仁里八街 100 號 (03)852-2601 內容 日期 初一、十五佛供 7.21( 四 )

時間 20:00 20:00 請洽講堂

時間 10:30

寂光寺 宜蘭縣礁溪鄉龍潭村環湖路 70 號 (03)928-3485 內容 日期 時間 地藏法會 30( 六 ) 08:30 暨瑜伽燄口法會 註:法會、活動如有變動,以講堂公告為主 ~ 造成 不便,敬請見諒 ! !

掃一掃,更多關於靈鷲山的資訊:

日期 時間 5. 12.19.26 ( 二 ) 19:30 6.13.20.27( 三 ) 19:30 1.8.15.22.29( 五 ) 19:30 7.21( 四 ) 10:00 9( 六 ) 08:30 4/16~5/17 06:30 發車

靈鷲山佛教教團

Avatamsaka stage .

蘭陽講堂 宜蘭縣五結鄉上四村福德路 88-1 號 (03)965-5093 內容 日期 時間 百萬悲願暨禪修 3( 日 ) 08:30 梵唄課 5.12.19.26( 二 ) 10:00 平安禪暨經典共修 5.12.19.26( 二 ) 19:00 朝山 23( 六 ) 08:30 初一、十五 09:30 7.21( 四 ) 金剛經共修暨佛供

"

靈鷲山全球資訊網

新浪微博 心道說禪

Facebook 心道說禪

心道師父網站

世界宗教博物館

靈鷲山教育網 FB

47


Avatamsaka stage 093TV .

華嚴

緬甸尊者原典詮釋佛陀教法, 帶領我們穿越時空 圖文提供•靈鷲山全球網路電視台

「應供」是指應天人供、接受天人的禮敬;「正 遍知」是指具有了解世間一切法的知智等。當 我們在稱念佛名時,則應欣羨佛陀的斷德,仰 慕佛陀的智德,「是心念佛,是心作佛」,來 報答佛陀的恩德,這才是我們稱揚佛陀名號的

千五百多年前以人身示現成佛、廣為說法

積極意義。

的釋迦牟尼佛,深受佛弟子尊崇、敬愛。

佛陀曾經從地上抓起一把沙,對弟子說︰

在過去無盡的生命輪迴過程中,祂不斷學習,

「我所了解的法,就如整個大地的所有塵沙;而

不斷修行,不斷累積「波羅密」,徹底清除了

我所說的法,就如手裡的這一小把沙。」為什麼

內心的染污,斷除了一切煩惱,內在的力量完

佛陀具有了解世間所有一切法的知智?又為什

全開展,圓滿了無上的福德與智慧,成就無量

麼祂所說的法那麼稀少?佛陀的老師是誰?佛

功德。

陀時代的周利槃陀伽原本三個月都學不會四句

釋迦牟尼佛被稱為「佛寶」,是眾生的最 上福田,祂的功德浩瀚無邊,不僅許多大菩薩 難以盡說,即使十方諸佛同聲述說也無法說完。

是心念佛,是心作佛 說起釋迦牟尼佛的十種功德——應供、正 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 丈夫、天人導師、佛陀、世尊。《金剛經》第 二十九品 威儀寂淨分:「如來者,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除了「如來」之外, 其它九個名號就代表了佛陀的九種德行,例如: 48

偈,為什麼後來證得阿羅漢?而且馬上就學會 了佛陀的一切教法?人人都想成佛,成佛就是 斷除一切煩惱,眾生都在各種煩惱裡打轉,煩 惱究竟是怎麼來的?煩惱有多少種?如何能夠 去除煩惱?……請鎖定靈鷲山全球網路電視台 的阿含系列節目,邀請緬甸上座部巴利大學尊 者以巴利文原典詮釋佛陀教法,帶領我們穿越 時空,領受佛陀教法。佛十號尊稱系列中文版、 緬文版,敬請收看!


微笑曲線隨身杯 (售價 : 1780)

尺寸 : 7.8 x 7.8 x 13.7 cm 容量 : 320ml (附贈矽膠杯套) 顏色 : 白果綠/白淺藍/白粉紅/白褐黃/白橘

LED蠟燭燈杯組(方) (售價 : 580) 充電式安全環保LED富貴、平安蠟燭燈(充電四小時,可點八小時)


當屠圖主教的眼神回望流轉 宗博玄謐的空氣 他曾經牽攏黑白的藩籬 行過萬里路 最後回到眼前的磐石 「在這塊磐石上 我將建造我的教堂」 一千座海洋也分不開行善和平的心 (2007 年 4 月,南非屠圖大主教曾參訪宗博 )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