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Page 1

民用航空局 飛航服務總臺

50

週年紀念專刊

Civil Aeronautics Administration Air Navigation & Weather Services 50 th Anniversary


飛航服務總臺 亞太地區第一流的飛航服務提供者


飛航服務總臺 50 年,再創航空新紀元 飛航服務總臺為亞太地區一流的飛航服務提供者 為旅客及民航業者提供一個 安全、舒適、便捷、高效率的飛航服務環境 我們將持續以 「飛航安全、世界第一;飛航服務、顧客滿意」為目標 展現我國飛航服務的堅強實力 再創下個 50 年的航空新紀元!

安全 S a fe t y

r vic 服務 Se

ffic 效率 E

e

ienc y 天際

者 守護

・再

航 創飛

里 全新


飛航服務總臺 50 週年 Happy 50 th Anniversary

歡慶 50 ・祝賀詞 近年來,在國際高油價的衝擊,以及國際經濟情勢因次貸風暴的雙重影響下,全球 航空業普遍營運績效不佳,惟我國有賴於政府兩岸直航政策之指導,除可為國籍航空公 司開闢新的空運市場外,亦可為廣大的台商及跨國企業商旅大幅節省往來兩岸的時間成 本,對於國籍航空公司營運乃至國內經濟成長皆具有加分效果及明顯效益。 回顧過去一年,自 97 年 7 月 4 日實施兩岸週末包機、12 月 15 日實施兩岸平日包 機,到 98 年 4 月 26 日於「第三次江陳會談」中簽署「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雙方 就優化航路、建立定期航班營運模式、增加航點及客貨運航班之班次等事項達成共識, 目前兩岸已開通 2 條北線及 1 條南線雙向直達航路,並建立兩岸航管部門的直接交管程 序,大幅縮短航機飛行里程及時間。而這些成果的背後,飛航服務總臺(以下簡稱總臺) 始終為第一線執行兩岸直航政策的作業機關,對新航路的規劃以及飛航管制、飛航情報、 航空氣象、航空通信、助導航設備與系統的各項作業安排與資料提供,都能圓滿的達成 任務,對於總臺同仁的付出及辛勞,應予肯定及嘉勉。 臺北飛航情報區位於東亞航路樞紐位置,東鄰日本、韓國並延伸至美洲大陸,西經 香港、曼谷及中亞連接至歐洲,具有相當的地理位置優勢,惟面對全球性飛航環境的變 革,亞太地區各國皆已投資大量資金及人力以佈局新的飛航環境,我國必須進一步加強 臺北飛航情報區的飛航環境。爰此,在構建一個能滿足未來飛航需求,且配合政府擘畫 我國成為亞太運籌中心的理念下,總臺於 91 年開始推動「通訊、導航、監視與飛航管理 (Communications, Navigation, Surveillance / Air Traffic Management, CNS/ATM)發

4


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臺 50 週年紀念專刊 Civil Aeronautics Administration Air Navigation & Weather Services 50th Anniversary

展建置計畫」,此一長達 10 年、耗資 45 億的長程計畫,期待藉由先進的科技與嶄新的 飛航程序,解決我國日趨飽和之機場容量及高密度之空域使用問題,提供我國及國際航 機更先進之航空服務,並協助航空公司降低營運成本,以全面提昇與臨近國家爭取國際 航空公司飛航臺北飛航情報區及建立轉運中心之能力,確立我國於亞太地區民航運輸界 之地位。 飛航服務品質與效率的提升及飛航安全的確保,一直是總臺 責無旁貸的使命與職責,值此總臺成立 40 週年之際,展望未 來,總臺還需面臨許多艱難的挑戰與課題,尤如前面所提到 即將於 100 年完成的 CNS/ATM 發展建置計畫,總臺已投入 相當多的人力與物力,同仁的心血與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期 望同仁能堅持到底、同舟共濟、群策群力,讓該計畫如期順 利的完成,為我國飛航服務發展進程寫下歷史新頁。 最後,本人期勉總臺全體同仁,在未來的日子, 落實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態度,持續不斷創新以及改 善軟硬體服務措施,並以主動、積極、認真、開闊 的態度,迎接未來的新挑戰,相信可以再創造下一 個嶄新輝煌的里程碑!

交通部 部長

林佳龍 5


飛航服務總臺 50 週年 Happy 50 th Anniversary

歡慶 50 ・祝賀詞 本人於去(97)年 7 月到任時,適逢高油價及國際經濟情勢,因國際金融次貸風暴 開始下滑,加上高鐵營運對國內航線造成之重大衝擊,如此情形真可謂是民航事業最嚴峻 的寒冬;民航局身為民航事業主管機關,有責任協助航空產業發展、提升場站及飛航服務 水準,以增加我國民航於亞太地區之競爭力;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本局同仁並未因外在環 境因素不佳而坐困愁城,因著大家的努力,配合政府政策之指導,自去(97)年 12 月兩 岸平日包機啟航以來,協助國籍航空公司逐漸提升載客率,目前平均已達八成以上;且於 本(98)年 4 月 26 日「第三次江陳會談」簽署了「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劃設南航 路及第 2 條北航路、建立兩岸定期航班及增加通航航點與容量班次,在兩岸空運上再度有 所突破及推動重大進展,都顯示本局協助我國民航事業擺脫谷底陰霾的決心,惟在追求運 量成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能持續致力於飛航安全的確保與空運服務品質的提升。 飛航服務總臺(以下簡稱總臺)即將邁入成立四十週年的日子,在過去近半個世紀 以來,總臺肩負提供我國飛航管制、飛航情報、航空通信、航空氣象、助導航設施等綜 合性飛航服務之重大任務,過去雖曾面對過多次的困難與挑戰,均於總臺同仁群策群力 之下一一克服,細數民國 58 年成立時期物資缺乏的篳路藍縷,至民國 68 年配合台灣桃 園國際機場(中正機場)啟用,成立臺北塔臺(中正塔臺)及民國 70 年成立臺北近場管 制塔臺,其後於民國 76 年起配合政府實施開放天空政策,在航空運量迅速增加之情形下 妥善確保飛航安全,續於民國 83 年起陸續完成多座雷達之建置,以及民國 85 年完成我 國第一套自動化航管系統之建置啟用,這些歷史重要時刻充分證明了總臺同仁一直以來 具備了不畏艱難、迎接挑戰的優良傳承。

6


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臺 50 週年紀念專刊 Civil Aeronautics Administration Air Navigation & Weather Services 50th Anniversary

展望未來,為了使我國飛航服務的品質持續往前邁進,總臺正致力於各項短、中、 長期的計畫推動,舉凡「航空氣象現代化」、「通訊 / 導航 / 監視 / 飛航管理建置」、「飛 航服務單位搬遷南北飛航服務園區」、「高雄馬公機場終端雷達汰換」、「台灣桃園機 場新建塔臺」等重要專案的規劃與執行,皆非輕易可以達成之艱鉅任務;此外,面對許 多國家飛航服務組織企業化及民營化之潮流,總臺如何強化訓練成效,提高人員專業素 質,在有限的人力及經費下達成高效率之運作,維持我國在 亞太地區飛航服務之競爭力,更是極具高度挑戰的課題。 本人相信飛航服務品質的提升與飛航安全的確保是 一項永無止境的工作,好還要更好,值此 40 週年總臺臺 慶之際,期與總臺全體同仁共勉,希望總臺的各位同仁在 總臺長的領導下,上下一心,充分發揚總臺「奉公守法,犧 牲奉獻,群策群力,勇往直前」之組織文化以及跑馬拉松 之精神,迎接任何挑戰,再創輝煌新局!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 局長

林國顯 7


飛航服務總臺 50 週年 Happy 50 th Anniversary

歡慶 50 ・祝賀詞 時光荏苒,驀然回首,飛航服務總臺(以下簡稱總臺)自民國五十八年成立迄今已 臻四十載,首先要感謝過去在總臺服務的前輩所付出的努力與辛勞,為總臺奠定了良好 基礎,讓我們現在得以順利地推展各項飛航服務業務。近年來隨著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推 動各項作業符合國際民航組織相關附約標準、飛航服務科技的日新月異、民航產業受內 外部環境變遷及航空業者對飛航服務品質的高度期待等因素影響,總臺正面臨一連串重 要的變革與嚴峻的挑戰。 本人自九十六年七月到任迄今已兩年,期間走訪總臺航管、情報、氣象、通信及航 電等一、二級單位,與總臺同仁多次面對面座談與溝通,始深切體認基層同仁在實務作 業面所面臨之種種困難與辛勞,在此除了感謝大家對飛航服務的默默奉獻外,對總臺航 管單位缺少行政人力、房舍土地遍佈全省且數量龐大無專責工程單位、行政及專業基礎 資料尚未完整建檔、薪資與差勤系統的複雜性等長久存在的各項行政問題,總臺將就法 規、制度及執行等面向持續檢討,利用各種行政作為(如航電人員及主任管制員上行政 班)及訓練(如主管訓練、輪調等),紓解人力短絀的壓力及提昇同仁行政與規劃的能力。 目前總臺除一般例行性業務外,最重要的就是整合全總臺的力量於 100 年如期完成 「通訊、導航、監視及飛航管理(CNS/ATM)發展建置計畫」,這個歷時十年的重要專 案計畫,推動至今,除了原來主要負責規劃執行 CNS/ATM 專案計畫的飛航管理系統工 程隊外,亦已成立了轉移工作小組,緊鑼密鼓的運作。這次航管系統之轉移牽涉範圍極廣, 包含轉移前之飛航服務相關系統遷架、各作業單位搬遷進駐南北飛航服務園區、新舊數位

8


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臺 50 週年紀念專刊 Civil Aeronautics Administration Air Navigation & Weather Services 50th Anniversary

語音通訊系統轉移、航管單位之平面及陸空通信備援線路介接、新航管系統之操作及維護 人員訓練、航管作業轉移流程制訂,新航管系統介面連接及飛航資料庫設定調校、航管緊 急備援系統及應變程序制訂等甚為複雜之作業,這些都需仰賴事先完備週全之規劃及演練, 始能達成妥善規劃轉移作業、維持適當飛航流量、確保飛航安全、順利完成新航管系統作 業轉移之目的。此外,尚有「飛航服務單位搬遷南北飛航服務園區」、「高雄馬公機場終 端雷達汰換」、「臺灣桃園機場新建塔臺」、「臺灣桃園國際機 場道面整建及助導航設施提昇工程計畫」、「廣播式自動回報監 視系統」等重要專案需進行規劃及執行、中央行政機關組織改造 中四級機關對總臺組織層級與職務列等的限制與影響、以及總臺 內部組織變革、財務分析、飛航服務收費制度及人才培育等重要 課題均需面臨,這些都是有賴總臺同仁共同努力才能達成之艱鉅 任務。 展望未來,希望在總臺所有同仁的自我提昇及共 同努力下,持續朝『飛航安全,世界一流;飛航服務, 顧客滿意』的目標前進,並期許總臺能成為亞太地 區第一流的飛航服務提供者,為旅客及民航業者提 供一個安全、舒適、便捷、高效率的飛航服務環境。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 飛航服務總臺 總臺長

9


飛航50年・再創航空新紀元


目 錄 CONTENTS 歡慶50・祝賀詞

05

壹 歷任總臺長期許與感言

13

貳 合作無間的服務團隊

15

參 飛航歷史與變革之回顧

18

飛航管制的世紀大變革

22

臺灣民航氣象發展之回顧

24

機場管制塔台沿革略述

26

航管飛越六十年

27

飛航情報業務之回顧與展望

29

航管自動化系統 (ATCAS) 回顧與展望

32

肆 10年的豐收與躍進

34

航管自動化系統 (ATMS)

36

航機到場管理 (MAESTRO)

38

到場航機夜間離峰時段持續下降作業 (CDO)

40

航空氣象服務網

42

臺北飛航情報區通訊、導航、監視與飛航管理 (CNS/ATM)

50

塔臺興建工程

54

伍 安全尖兵,航空優質守護

58

陸 宏觀遠謀,未來展望

72

柒 飛越五十年大事紀

98


ANWS 壹 歷任總臺長期許與感言 楊 厚 明 首任總臺長 (58 年 9 月 1 日 ~73 年 9 月 30 日 ) 民國 57 年奉派由國防部通指部北部參謀長,軍職外調至民用航空 局,受命規劃飛航服務總臺重新改組專案任務時,積極參與國際會 議,廣泛蒐集各國飛安資訊,同時增進各國間之交流互動友誼 。 嗣於民國 58 年 9 月 1 日成立飛航服務總臺,擔任第一任總臺長, 隨即擬定遠近程計畫及業務革新方案,進行各項硬體工程建設、軟 體業務聯繫協調技術交流及人才培育措施,奠基總臺制度規章。更 在資源有限及桃園國際機場(中正國際機場)完工啟航壓力下,成 立機場架設工程隊,率 42 位先進同仁,不眠不休如期如質達成啟 用任務。雖然 59 年我國退出聯合國,仍然籌組成立「飛航安全電 子協會」,膺任創會理事長,積極邀請友我各國飛安理事主席,首 次在歐洲國家以外地區舉辦,於 73 年在我國舉行「國際飛航安全 電子協會聯盟(IFATSEA)」執行委員會議。

任 志 超 第四任總臺長 (83 年 1 月 16 日 ~85 年 1 月 15 日 ) 民國 83 年奉派由民用航空局航管組組長調任總臺長後,任總臺長 旋就以其在民航局時期所規劃相關措施為度,架設三貂角及恆春兩 座長程航路雷達,深入推動執行第一次航管自動化資訊技術作業, 加強各項安全及工作標準作業程序訂定及管制,使屆臨轉型時期之 總臺,各類飛航作業得以與國際環境潮流同步。在工作要求之餘, 任總臺長更重視管制同仁辛勞付出應有對應之回饋,爰透過多方管 道與立法及行政部門折衝協調與爭取,終獲「飛航管制專業加給」 與「飛安獎金」通過。此舉,除突顯管制工作之壓力及重要性外, 對激勵管制同仁工作士氣,有正面意義。敬業、樂業、專業是成為 一位稱職飛航服務總臺員工必要三條件。

12


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臺 50 週年紀念專刊 Civil Aeronautics Administration Air Navigation & Weather Services 50th Anniversary

李 仲 榮 第五任總臺長 (85 年 1 月 16 日 ~91 年 7 月 31 日 ) 在我國國際經貿及民航快速發展成長階段,接任總臺長職務,即積 極全面從根檢討總臺組織功能、行政效率、各項飛航服務設(措) 施,旋於民國 87 完成制定總臺組織條例。率先實施完成飛航情報、 飛航管制、航空氣象及助導航設施等飛安總體檢,多方規劃興建及 汰換各項飛航服務設施,確保各項作業系統維持正常安全運作。啟 用飛航計畫書自動化系統及開放機航頻道,便利航空業者使用。廷 伸本、離島服務範圍,啟用金門、馬祖新塔臺及氣象臺,松山、花 蓮、台東終端雷達及東部航管自動化系統分別開放使用。更領導全 體同仁順利於本飛航情報區完成全球第一個航管體系 Y2K 修復工 作,獲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之嘉許殊榮。

熊 光 榕 第六任總臺長 (91 年 8 月 1 日 ~96 年 7 月 15 日 ) 為符應國際趨勢潮流,提昇飛航效益,解決日益嚴重班機廷誤、 通訊不良、空域擁塞等問題,積極領導規劃 CNS/ATM 發展建置計 畫系統,在前瞻規劃下,用新觀念、新技術及新程序,建設嶄新 的飛航服務系統。同時通過 ISO9000 服務品質認證及 BS7799II、

CNS17800 資通安全認證,追求達成國際化及標準化作業目標,確 保飛安於萬全。配合政府政策及發展需要,以務實的態度實踐組織、 業務、人力及財務管理調整措施,得到相當好的評價。「奉公守法, 犧牲奉獻」在工作崗位上盡心盡力的態度,「全神貫注、全面關注」 在提供服務上沒有折扣的努力,是成為一位好公務人員的必備人格 特質條件。

13


ANWS 貳 合作無間的服務團隊 組織成立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為統一指揮管理,有效運用既有資源以提昇行政效率,達成飛航服務最高效能 及品質,於民國 58 年 9 月將原隸屬之飛航管制處、航空通信總臺、航空導航總臺及臺北航空氣 象臺等四單位暫行合併而設立「飛航服務總臺」,該時期設 13 個單位,暫行編制員額為 443 人, 負責執行臺北飛航情報區飛航管制、助航、通訊、飛航情報與氣象等服務作業。

組織沿革 民國 60 年 5 月 6 日飛航服務總臺經行政院核定正式成立,其編制員額為 459 人,囿於改任換敘 問題,於 61 年 7 月 1 日正式施行。期間本總臺員額陸續增加:63 年 7 月奉准增加 41 人、67 年 2 月增加 85 人、69 年 3 月增加 42 人、同年 11 月增加 25 人、75 年 2 月增加 71 人、78 年

1 月 增 加 12 人、79 年 8 月 增 加 26 人、80 年 11 月 增 加 5 人、82 年 5 月 增 加 25 人、84 年 2 月增加 35 人、85 年 1 月增加 50 人。現行飛航服務總臺組織條例,係於民國 87 年 6 月 24 日奉 總統(87)華總(一)義字第 8700124010 號令制定公布,編制員額為 979 人,現 98 年預算員 額為 780 人。

飛航服務總臺歷任臺長及任期資料

14

任別

姓名

任期起迄期間

1

楊厚明

58/09/01-73/09/30

2

陳明華

73/10/01-79/07/31

3

呂維奇

79/08/01-83/01/15

4

任志超

83/01/16-85/01/15

5

李仲榮

85/01/16-91/07/31

6

熊光榕

91/08/01-96/07/15

7

96/07/16-101/07/15

8

李建國

101/07/16-103/07/31

9

黃麗君

103/08/01- 迄今


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臺 50 週年紀念專刊 Civil Aeronautics Administration Air Navigation & Weather Services 50th Anniversary

・民國 59 年 3 月 1 日起將總務室劃分為總務、人事、會計三室。 ・民國 60 年 7 月 16 日設立後龍助航臺隸屬第一助航區臺,同年 8 月 1 日起裁撤電子設備裝修所, 該所掌理之業務分別劃歸第一、二助航區臺,並自 10 月 1 日起裁撤第二助航區臺高雄電子設備臺。 ・民國 61 年 3 月 1 日起設立綠島助航臺隸屬第二助航區臺,並自 3 月 15 日起裁撤臺北發報臺。 ・民國 61 年 7 月 1 日飛航服務總臺組織規程奉行政院核定公布施行,其原設之飛航管制處、航空 通訊總臺、航空導航總臺及臺北航空氣象臺(包括高雄機場氣象站)四機構編制員額表同時廢止。 ・民國 61 年 8 月 1 日奉行政院令,為精簡政府機關組織,各機關安全單位裁撤併入人事室,原 安全室主任改任為人事室副主任。 ・民國 62 年 2 月 10 日設立草山助航臺隸屬第一裝修區臺,同年 9 月 15 日設立高雄雷達臺隸屬 第二裝修區臺。 ・民國 63 年 1 月 1 日以任務編組設立電腦中心,同年 8 月 24 日奉准正式設立,並自 10 月 1 日 設立花蓮近場管制臺。 ・民國 64 年 7 月 1 日將高雄塔臺改為高雄近場管制塔臺;同日將超短波臺所屬大屯山中繼通訊 設備及人員併入大屯山助航臺管轄;8 月 1 日起為使臺北區雷達及有關自動化系統維護人員能 集中運用將第一裝修區臺所屬臺北雷達臺暫行配屬電腦中心;8 月 16 日設立高雄飛諮詢臺隸 屬臺北飛航情報中心。 ・民國 65 年 2 月 1 日設立高雄通訊設備臺隸屬第二裝修區臺,同時隸屬第一裝修區臺之超短波 臺改稱為臺北通訊設備臺。 ・民國 66 年 8 月 1 日設立臺北儀器降落臺。 ・民國 67 年 7 月 1 日設立臺北飛航諮詢臺、臺北氣象臺並裁撤日月潭通訊臺;同時設立第三裝 修區臺、桃園塔臺、桃園氣象臺、桃園飛航諮詢臺,於 68 年 5 月 18 日復更名為中正塔臺、中 正氣象臺、中正飛航諮詢臺。 ・民國 68 年 7 月 1 日設立高雄飛航諮詢臺,同時裁撤高雄通訊臺。 ・民國 69 年 7 月 1 日設立修校組隸屬第一裝修區臺。 ・民國 70 年 1 月 1 日成臺中近場管制臺及臺中雷達臺;7 月 1 日設立豐年機場管制臺、臺東通 訊設備臺及臺南儀降臺;8 月 15 日設立花蓮飛航諮詢臺,同時裁撤花蓮通訊臺;9 月 1 日將 中正塔臺改制為中正近場管制塔臺;12 月 1 日為統一事權、方便指揮將修校組改隸屬技術室督導。 ・民國 71 年 11 月 25 日裁撤草山助航臺,改設立陸空通訊臺隸屬通訊中心。 ・民國 76 年 7 月 1 日設立蘭嶼機場管制臺、馬公飛航諮詢臺及馬公雷達臺。 ・民國 78 年 7 月 1 日設立豐年氣象臺。 ・民國 79 年 7 月 1 日設立綠島機場管制臺,隸屬於豐年機場管制臺。同時設立蘭嶼助航臺。 ・ 民國 80 年 4 月 24 日設立馬公雷達臺。 ・ 民國 83 年 1 月設立北竿機場管制臺,隸屬於臺北近場管制塔臺。 ・ 民國 85 年 5 月設立臺中機場管制臺,隸屬於臺北近場管制塔臺。 ・民國 87 年 6 月 24 日臺北氣象中心再改名稱為「臺北航空氣象中心」,總務室更名為秘書室。

15


ANWS 飛航服務總臺所轄單位分佈圖

馬祖助航臺 馬祖南、北竿機場管制臺 馬祖南、北竿氣象臺

桃園裝修區臺 臺北機場管制臺 桃園航空氣象臺 桃園飛航諮詢臺

臺北飛航諮詢臺 大屯山助航臺

北部飛航服務園區 臺北區域管制中心、臺北近場管制塔臺 臺北航空氣象中心、臺北飛航情報中心 臺北航空通信中心、資訊管理中心 秘書室行政課、飛航業務室系統作業課

翔安地區:區域管制中心 資管中心、通信中心

總臺幕僚、臺北裝修區臺 松山機場管制臺 松山航空氣象臺

三貂角雷達臺 後龍助航臺

金門助航臺 金門機場管制臺 金門航空氣象臺

花蓮助航臺 清泉崗助航臺

馬公助航臺 馬公機場管制臺

嘉義助航臺 臺南助航臺

南部飛航服務園區: 高雄裝修區臺、高雄近場管制塔臺

臺東裝修區臺 豐年機場管制臺 豐年航空氣象臺

綠島助航臺 綠島機場管制臺 綠島航空氣象臺

高雄地區: 高雄近場管制塔臺 高雄氣象臺、高雄諮詢臺 恆春助航臺 恆春機場管制臺 恆春航空氣象臺

16

蘭嶼機場管制臺 蘭嶼航空氣象臺


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臺 50 週年紀念專刊 Civil Aeronautics Administration Air Navigation & Weather Services 50th Anniversary

臺北飛航情報中心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臺組織系統圖

臺北飛航諮詢臺

高雄飛航諮詢臺

桃園飛航諮詢臺

臺北航空通信中心 主計室

臺北航空氣象中心 航空氣象預報臺

北竿航空氣象臺

松山氣象預報臺

南竿航空氣象臺

桃園氣象預報臺

恆春航空氣象臺

飛航管制課

高雄氣象預報臺

綠島航空氣象臺

情報通信課

豐年氣象預報臺

蘭嶼航空氣象臺

航空氣象課

金門氣象預報臺

飛航業務室

系統作業課

臺北區域管制中心

詢練課 國際飛航事務臺

臺北近場管制塔臺

人事室

南竿機場管制臺

高雄近場管制塔臺

機電設備課

副總臺長

北竿機場管制臺

臺北機場管制臺

航電技術室

副總臺長

總臺長

松山機場管制臺

安全辦公室

助航設備課

高雄機場管制臺

恆春機場管制臺

雷達資訊課

金門機場管制臺

綠島機場管制臺

通信氣象課

豐年機場管制臺

蘭嶼機場管制臺

綜合計畫課

馬公機場管制臺

政風室

臺北修繕區臺

副總臺長 供應室

通信氣象臺

三貂島雷達臺

助航設備臺

大屯山助航臺

雷達資訊臺

馬祖助航臺 ( 北竿 )

馬祖助航臺 ( 南竿 ) 機電設備臺

財管課 採購課

桃園修繕區臺

秘書室

通信氣象臺

雷達資訊臺

助航設備臺

清泉岡助航臺

第一課

機電設備臺

後龍助航臺

第二課 行政課

高雄裝修區臺

臺北塔臺專案小組 19 個一級單位

First-class Units: 19

通信氣象臺

臺南助航臺

助航設備臺

馬公助航臺

機電設備臺

恆春助航臺

雷達資訊臺

金門助航臺

15 個任務單位 Task Force Units: 15

資訊管理中心

嘉義助航臺

59 個二級單位 (15 個課、44 個臺 )

航管系統臺

作業系統臺

臺東裝修區臺

機電設備臺

通信設備臺

Second-class Units: 59

網路資安臺

臺東助航臺

綠島助航臺

花蓮助航臺

蘭嶼助航臺

17


ANWS 參 飛航歷史與變革之回顧 機場管制塔台沿革略述 我國機場管制塔台之設置何時開始已無從查考。想當年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也即 1945 年前兵 荒馬亂期間,雖已有航空運輸交通事業,但一則因系統初創,二則戰爭期間經費、人員、器材, 無法充份籌得,困難重重在因陋就簡中進行。

抗戰期間,已有中國及中央(前身為歐亞航空)兩大航空公司在運作,當時由其航務人員在提供 飛航管制資料作為起、降之憑藉,談不上有何規定或標準可言,當也難說有機場管制塔台之設立。 迨抗戰勝利即 1945 年後,航空運輸為配合大量復員及物資輸送需要,首先由中國航空公司在上 海龍華機場設立簡易之龍華塔台,由中國及中央兩大航空公司派員輪值,提供所有在龍華機場 起、降航空器氣象等資訊服務,是我國有民航塔台之初創,但尚談不到標準規則,人員之管制技 能、術語之統一,均為將就環境,使航空器能安全起、降為首要目的。 迄自 1947 年 1 月 20 日,我國民用航空局奉交通部令正式成立於南京,憑藉由國外回國航空界 學者及由空軍退役人員在美國 TWA 航空公司航務部門研習航空管理,適時回國貢獻所學,積極 開始整理各地機場及加強各種飛航安全服務,飛航管制即為飛航安全服務之重要一環。無安全即 無飛航是民航界之首要。當時除開始接收空軍移交之若干機場需加以整理外,重點就需建立航空 管制服務。 首先於 1947 年 8 月 20 日在龍華機場設立「上海空中交通管制處」, 隸屬民航局已成立之「專用電訊總台」。接著再由 該處籌設「上海航路管制站」於龍

1949 年新 建的廣州 白雲機場 空調,不 航空站, 信看下圖 塔台居其 ! 頂上,

18

可是……

沒有

1949年夏天的白雲機場塔台,著 背心者為航管前輩劉組長育 孟,汗濕襯衣站立者為王前 哲明,來台後至CAT轉PAA 輩 服務。


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臺 50 週年紀念專刊 Civil Aeronautics Administration Air Navigation & Weather Services 50th Anniversary

華機場,負責操作實際空域間飛航服務,工作人員除由美 TWA 航空公司研習完成之空軍退役人 員外,另外招收大專畢業學員 6 名,一同參與工作,其中有兩位女性管制員,是為我國開始有女 性人員參與航管事業之啟始。初期頒發由上海起飛航空器之最低安全高度之單、雙千呎,履行飛 航安全管制最低要求。飛航中航空器沿途飛越各大定點作位置報告,經由各航空公司之航務中心 分別用人工親送或後期用「自動轉報機(Teletype)」轉至管制站,由管制員記錄在飛航管制條 上,顯示航空器在飛航途中安全飛航之憑藉。當時機場管制塔台仍由兩航空公司負責,起飛前高 度許可(Clearance)經由熱線(Interphone)傳遞至塔台,再由塔台轉發予航空器。 為此,民航局開始積極培訓飛航管制人員,1947 年 11 月 1 日於上海虹橋機場成立「民航局技 術人員訓練所」,隨即於 1947 年 11 月招進 32 員大專畢業生進入訓練所,接受為期約四個月, 在航空管制、航空標準、氣象資訊、導、助航設施及功用、航空器識別符號縮寫、地名簡化等課 程。學員皆自抗戰勝利後復員歸來,良莠不一,三教九流甚致有副駕駛轉業來當學員,所有學員 在大專所學科系為化工、通信、機械科系畢業,無文科人員,蓋因當時規定理工才得報考。

學員規定一律住宿機場宿舍,房屋均新建完成,氣象一新,真有好的開始。所長為民航局安全處 處長賴遜岩上校兼任,並親自教授,與其他美國回來之空軍退伍人員擔任教官。因受訓人員各路 人馬均有,中途退訓者有之,受訓完畢立刻離職者也有一、二人,餘皆於 1948 年 4 月開始分發, 其中一員派至九江機場工作,其餘均派至上海航路管制站,增援原少數輪值人員,由「上海空中 交通管制處」兼處長徐秉燮直接管理並派遣輪值。俟新進人員熟練能正式接替工作後,原此少數 輪值人員再輪調進入訓練所,資深人員反成為第二期學員矣。 上海龍華機場因航空器起降繁忙,無法由初出茅廬人員接手,遂於 1949 年初經兩航空公 司協妥,派本局管制員二人進入龍華塔台見習,希望俟熟練後可以接手。

附 航空站二廈 空站,在今 前塔台矮 目 怪 會 不 了 座塔台---看 自 近,後面有 代。(轉載 ,是為第一 軍 空 屬 應 了吧!--網頁) 台北航空站

航 1949年,台北

塔 之木造 第二代 建 席。 l 另 a 為Loc 之左面 其右手 在圖三 , , 上 台 a p p席 機場塔 灑坐在 管松山 輩即瀟 航局接 前 民 李 年 , 1955 場管制 繼續近 台,並

19


ANWS

若以目前眼光看來,訓練所完訓人員與航管實務所需大相逕庭,結訓者僅初俱航空常識而已,對 實作應用方面相去甚遠,換言之根本無法擔當實際管制作業所需重任,事關飛航安全,人命關天, 何能率爾操作?後來終因時局轉變,上海局勢告急,共軍於 1949 年 5 月 21 日進佔龍華機場, 不得已,整個人員,飛機撤離,跑道炸毀,結束此一時期之航空管制作業。 在龍華機場撤離前,約在 1947 年左右,在上海西南隅,尚有一虹橋機場存在,該機場早期即由 美國志願軍飛虎隊揚名世界的陳納德將軍經營的「民航空運隊」(民航空運公司之前身 Civil Air

Transport, 簡稱 CAT)單獨在運作,該隊在抗戰勝利後頻繁活動,上海據點設在虹橋機場,航機 起降全由該隊航務人員在辦公室以陸空通信無線電與該隊航機聯絡,如遇夜航,事先派工人上機 場跑道點燃煤油燈(俗稱馬燈),導引航機夜間起降。民航局有鑒於此,於 1949 年 2 月即調派 管制員前後四名,進駐才初建完成之管制塔台,負責該機場,也即專為該隊航機之起降服務。當 時夜航不多,夜間不派員輪值,仍由該隊航務人員操作。 該隊為酬謝本局管制人員,特提供早、午餐餐券(meal coupon)予值班管制員,可隨時至該隊 在機場設置之餐廳用餐。因餐券無限制供應,而又屬「空勤伙食」水準,同仁中竟有未在輪值時 間,專程趕至機場用餐,可見當時民生困頓之一般,而另方面也顯示空運隊之極需本局人員協助, 而遂有處處優厚以待之景象。 至 1949 年 4 月底,共軍在上海首先進入虹橋機場,空運隊及本局人員全撤至龍華機場,始結束 本局在虹橋機場管制塔台服務之一段短命歷史。

空運隊在龍華機場受到兩航排擠甚烈,隊本部被趕至機場西南 尚在興建中機場大廈旁一隅運作,龍華塔台僅

木塔台後 方即為首 任的劉塔 每天各輪 台長育孟 值半天 之辦公

20

處,唯一

的 李S P 堂

與他

現在的塔台(第四代)還不 知在那兒呢,莫非電腦修片 呼?不然,且看 本古早照片與圖六比較,少 了兩個微波盤子等等,且路 面尚未整理完 工。


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臺 50 週年紀念專刊 Civil Aeronautics Administration Air Navigation & Weather Services 50th Anniversary

提供該隊航機起降服務,其他氣象等資料,奉令不予提供,委曲求全在生存。本局當時尚未能接 收塔台工作,此種不平現象看在眼裡,也只好徒呼負負。 民航局已早於 1949 年 3、4 月(可能 1、2 月)間由南京遷往廣州東山辦公,其後陸續本局人員 也由各地撤至廣州,至 1949 年 5 月 18 日,上海空中交通管制處之航路管制站派遣四位管制員 前往白雲機場,形成民航局人員齊集廣州,卻毫無業務可言,終日無所事事,坐吃山空。當時廣 州白雲機場大廈尚在興建未完工,機場起降由兩航公司人員在無機場管制下運作。直至 6 月左右, 白雲機場大廈落成,頂層塔台同時開始提供服務,完全由本局負責管制,另請中央氣象局隨時提 供氣象資料。

當時航機眾多,每日上午七時開工,多數航空器向西飛往重慶、成都、雲南、桂林等地,傍晚返 回,其中時間大部份為廣州與香港間往返之 shuttle 班機,每約三十分鐘即有一架,航程也不過 半小時,因當時往來港澳無任何出入境管制,也無身份証查驗,僅需十圓「銀圓券」即可隨時上 機,堪稱自由自在,也可見當時管制人員多辛勞。工作人員午餐由大廈餐廳送上便餐,邊吃邊呼 叫,不停止與航機聯絡,同仁因此不患胃疾者幾稀!

另塔台無冷氣設備,四面陽光照射毫無隱敝之處,因此管制人員赤膊揮汗工作,倍極辛苦;所幸 當時塔台裡全是男人,故精神甚為愉快。因無夜航,每日大約傍晚 6 點多即可收工,帶著疲憊的 身心,打道回宿舍。

1949 年 7、8 月,民航局在廣州已開始實施疏散計劃,有眷人員先撤至重慶,單身人員原則撤 往台灣。迨至 1949 年 10 月中旬,共軍進入廣州,局本部順利撤往重慶,除部份人員留下外, 其餘自行設法經香港轉進台灣,倍亟艱辛。

面, 雷達果在東 端用的OA-99 塔台。 航路當作終 代 三 第 為 , 台原在西面 足以証明塔

第三代

,應 台內景

在 197

1年 攝

,因為

有3 值班已

8期 『

年輕人

』。

訓 人員 技術 規 航空 但 「 , 組 站之 時編 加油 暫 、 ,同 之 站 教官 遷台 航空 派駐 結 大陸 A 台北 自 A F 今 業務 所 並由 位於 員, 航訓 助, 管制 ,為 資 之 」 援 亞 美 南 練班 因有 份東 小, 及部 部。 模不 空軍 本 有 局 訓所 航局 民 時培 成為 ,竟 束後

21


ANWS 柒 飛越五十年大事紀

民國 59-67 年

59 09.01

民用航空局將所屬之飛航管制處、航空通信總臺、航空導航總臺及臺北航空氣象臺等。四單位 合併設立『飛航服務總臺』,負責執行臺北飛航情報區飛航管制助航通訊飛航情報與氣象服務 作業,編組時期置總臺長 1 人、副總臺長 3 人,並設安全室、技術室、總務室、供應庫、區域 管制中心、臺北塔台、高雄塔台、飛航情報中心、氣象中心、通訊中心、電子設備裝修所、第 一助航區台、第二助航區台等 13 個單位,編組員額 443 人,由楊厚明先生擔任首任總臺長。

60 05.01

行政院核定正式成立『飛航服務總臺』,置總臺長 1 人、副總臺長 3 人,並設安室、技術室、 總務室、人事室、會計室、供應庫、臺北區域管制中心、臺北塔台、高雄塔台、臺北飛航情報 中心、臺北氣象中心、臺北通訊中心、第一裝修區台、第二裝修區台等單位,編組員額 416-

459 人。 05.24

臺北終端雷達管制開放運用。

08.19

臺北(即現在松山機場)國際機場儀器降落系統新裝 完成,開放使用。

10.01

高雄國際機場 CO 定位台,新裝完成,開放使用。

10.07

後龍 VOR/TAC 台裝設完成,開放使用。

10.31

高雄國際機場儀器降落系統新裝完成,開放使用。

61 07.03

第三代塔台內景,應在1971 年攝,因為值班 已有38 期『年輕人』。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臺辦事細則施行。

62 01.05

綠島助航台之 NDB,公告正式開放使用。

08.06

自動轉報系統正式啟用。

10.18

草山與花蓮 NDB 遷架完成。

09.15

新增 ASR-7 雷達設備。(註:機場終端第一次啟用)

63

22

位於今台北航空站、加油站之「航空技術人 員訓練班」

02.28

實施新訂臺北飛航情報區飛航高度轉換空層,由 FL180 改為 FL150。

04.01

臺北花蓮航空通訊由使用廿餘年之莫爾通訊改為印字通訊。

04.01

草山 DME 裝設完成使用,達成 VOR/DME 設施。

06.30

高雄壽山通訊台架設完成。

07.09

「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臺組織規程」修正公布。


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臺 50 週年紀念專刊 Civil Aeronautics Administration Air Navigation & Weather Services 50th Anniversary

63 07.15

完成策劃中關 ( 關島 )R96 及中韓 B76 二直達新航路之建立。

09.21

「臺北飛航情報區飛航管制程序」公布實施。

64 05.22

修訂臺北飛航情報區轉換高度為 11000 呎,轉換空層為 130。

06.01

臺北終端雷達管制自動化系統正式啟用。

65 01.16

劃定高雄近場管制空域由高雄近場管制塔臺負責管制,以

現在的塔台(第四代)還不知在那兒呢,莫 非電腦修片呼?不然,且看本古早照片與圖 六比較,少了兩個微波盤子等等,且路面尚 未整理完工。

接管原由空軍負責之臺南近場管制業務。

01.16

高雄終端雷達自動化系統正式開放使用。

02.01

設置高雄通訊設備臺隸屬第二裝修區臺,同時隸屬第一裝 修區臺之超短波台改稱為臺北通訊設備台。

02.02

民航局設立桃園機場助航設施架設工程隊,派飛航服務總 臺長楊厚明兼任隊長。

03.01

臺北(即現在松山機場)國際機場儀器降落系統新裝完成, 開放使用。

03.01

啟用高雄終端雷達管制自動化系統。

05.01

啟用 LU 定位台 (357KHz)。

木塔台後方即為首任的劉塔台長育孟之辦公 處,唯一的李SP 堂與他每天各輪值半天。

66 01.31

完成嵩山、樂山及大崗山 MODE C BLANKER 架設,便利航管作業。

01.31

實施晴空亂流預報,增進氣象預報效能。

03.01

試辦臺北飛航情報區航路管制區域重劃作業,革新航管業務。

03.15

氣象中心改裝高速 (240RPM) 氣象傳真接收機,接收美軍太平 洋區氣象資料,以利氣象分析與預報。

06.20

航路雷達自動化工程全部完成。

10.10

臺北飛航情報區航路雷達管制自動化系統正式開放,提供服務。 航路當作終端用的OA-99雷達果在東面,足

11.16

臺北國際機場啟用 341.0 MHz 自動終端資料廣播專用頻率。

以証明塔台原在西面,為第三代塔台。

67 01.01

飛航服務總臺實施晴空亂流及冷鋒移動預報。

03.21

完成 Brite2 雷達裝備架設,便利塔台管制。

06.08

大屯山 AP NDB 台裝架完成,正式開放使用。

12.06

配合東部低涵蓋無線電開放使用,完成花蓮、臺東、綠島遙控系統測試。

23


ANWS 柒 飛越五十年大事紀

民國 106-107 年

106 12.20

啟用馬祖南竿機場簡式著陸區燈。

12.15

榮獲民航局所屬各機關行政績效考核第 2 名。

12.15

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一行 7 人參訪北部飛航服務 園區及松山機場管制臺,以瞭解本區各類飛航服 務作業情形。

12.12

臺北 - 香港間航管通聯線路由原類比電路升為數 位電路。

12.07

為推廣安全管理系統,提醒同仁於日常作業中落 實風險管理,舉辦「我 ( 們 ) 所認為的安全」創 意短片競賽決選活動。

12.04

航空氣象資訊 APP 改版升級,滿足相關從業人員 作業需求。

11.28

空軍氣象聯隊一行 16 人參訪本總臺,雙方就相 關航空氣象服務與作業方式進行交流。

11.23

民航局方副局長志文在黃總臺長麗君陪同下, 視察桃園國際機場新塔臺園區工程,瞭解工程 進度及飛航管制作業現況。

11.18

本總臺與中華航空氣象協會共同舉辦桌球聯誼 賽,共約 100 人參加。

11.08

民用航空局、中華民國台灣飛行安全基金會及 中 華 航 空 氣 象 協 會 共 同 舉 辦「2017 年 國 際 航 空 氣 象 發 展 趨 勢 研 討 會 」, 共 約 100 人 與 會, 會中針對航空氣象國際發展趨勢議題進行報告 及討論,有助於本區航空氣象服務之未來發展。

10.31

交通部范政務次長植谷在民航局何副局長淑萍、 桃機公司李副總經理建國及黃總臺長麗君陪同 下,視察桃園國際機場塔臺及臺北區域管制中 心,瞭解飛航管制作業現況。

10.24

財團法人中華航空事業發展基金會邱秘書瓊平講 授「跟媒體打交道、寫好新聞稿與危機處理」, 共計 54 人參加。

10.22

完成松山機場 W、E 滑行道太陽能 LED 邊燈。

10.21

舉辦第三屆總臺盃慢速壘球錦標賽,共計 112 人 參加。

10.05

舉辦桃園國際機場新塔臺工程上樑祈福儀式。

98年毛部長視察松山機場塔臺

106.01.06 黃總臺長麗君率工程團隊視察工程

高雄飛航諮詢臺安全查核

航空情報服務系統緊急應變演練

24


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臺 50 週年紀念專刊 Civil Aeronautics Administration Air Navigation & Weather Services 50th Anniversary

106 09.28

黃總臺長麗君率相關人員參訪民用航空局航空醫 務中心,瞭解飛航管制人員心理性向測驗常模建 立作業。

09.27

正式啟用飛航服務安全管理資訊系統

- SERA(Safety Event Reporting and Analysis System)。 09.26

空軍氣象聯隊一行 7 人參訪本總臺,雙方就相關 航空氣象服務與作業方式進行交流。

09.15

香港氣象學會一行 3 人在中華民國氣象學會秘書 長陪同下,參訪臺北航空氣象中心,雙方進行航 空氣象作業交流與資訊分享。

09.13

泰國 AEROTHAI 公司一行 11 人參訪北部飛航服務 園區,深入瞭解本區航空情報服務之作業方式。

視察松山機場塔臺

107 12.21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師生一行 57 人參訪南 部飛航服務園區以瞭解相關飛航管制作業。

12.12

增設松山機場 10 跑道 B 型警戒燈,降低跑道入 侵風險。

12.05

本總臺代表赴馬爾地夫參與 CANSO 亞太區第二次 工作小組會議,並於安全工作分組會議分享總臺 安全文化推廣作為。

11.23

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黃主任俊泰率 11 位訪評 委員,至本總臺北部飛航服務園區進行 107 年度 國家關鍵基礎設施防護演習訪評作業。

11.20

航空情報服務網 (AES) 第 2 次增修功能上線服務, 包含 飛航前簡報項下新增「更新」及「濾除臺北 飛航情報區無人載具」功能、氣象資料查詢提供 下拉清單輔助、提供過去 24 小時之 機場天氣 資料查詢等功能。

11.19

2 名韓國大邱區域管制中心管制員至北部飛航服 務園區參訪,並對臺韓管制經驗進行討論與交流。

10.28

桃園塔台正式更名為「中正塔台」。

09.30

完成臺北 ILS 換裝。

正式啟用飛航服務安全管理資訊系統

南部飛航服務園區以瞭解相關飛航管制作業

增設松山機場10跑道B型警戒燈。

25


ANWS 柒 飛越五十年大事紀

民國 107 年

107 09.07

民航局秘書室郭主任忠華一行 3 人至本總臺進行

107 年度公文檢核實地訪查。 09.05

飛航服務總臺

為提升安全行動小組 (Safety Action Group, SAG) 的行動力與執行力,落實安全管理並深化同仁安

亞太地區第一流的飛航服務提供者

全意識及安全文化,舉辦強化安全行動小組方案 成果發表會。

26

09.03

航空氣象收發報系統正式上線啟用,提高航空氣 象電報發布效率及正確性,提升臺北飛航情報區 航空氣象服務品質。

09.01

航空氣象收發報系統正式上線啟用,提高航空氣 象電報發布效率及正確性,提升臺北飛航情報區 航空氣象服務品質。

09.01

舉辦北部地區 49 週年臺慶活動「石門水庫大溪 一日遊」。

08.28

民航局企劃組陳組長昭諭一行 8 人至本總臺進行 107 年度為民服務績效實地評鑑。

08.21

航空氣象服務網新增「直昇機專區」,提供直昇 機飛行任務所需航空氣象資料,提升航空氣象服 務品質。

08.15

交通部張政務次長政源在民航局何副局長淑 萍、薛組長少怡及黃總臺長麗君陪同下,視察 北部飛航服務園區並聽取總臺重要業務說明。

08.10

空軍戰術管制聯隊一行 8 人拜會本總臺,雙方就 戰航管協調作業方式進行意見交流與分享。

08.01

2018/8/1、03 為提升臺北飛航情報區航空情報發 布品質,民航局與本總臺共同辦理 2 場次「107 年 度航空情報研討會」,計 26 個單位、69 位代表參加。

07.28

於南部飛航服務園區辦理 107 年南部地區親子日 活動,共計 119 人參加。

07.20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施人事長能傑一行 8 人,在 交通部及民航局各級主管陪同下,參訪北部飛航 服務園區,瞭解各類飛航服務作業情形。

交通部范次長植谷視察桃園國際機場塔臺

民航局林局長志明由黃總臺長麗君等人陪同下,蒞 臨大屯山助航臺視察

臺南機場(RCNN)氣象報文資料納入香港區域航用氣 象電報交換系統(ROBEX)進行國際交換


民用航空局 飛航服務總臺

50

週年紀念專刊

出版機關: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臺 地址:10594 臺北市濱江街 362 號 電話:(02)8770-2129 出版年月:108 年 9 月 定價:380 元 展售門市: 國家書店及網路書店:臺北市松江路 209 號 1 樓電話:(02) 2518-0207

http://www.govbooks.com.tw 五南文化廣場及網路書店:臺中市中區中山路 6 號 電話:(04) 2226-0330

http://www.wunanbooks.com.tw GPN:1009802195 ISBN:978-986-01-9616-0 著作財產權人: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臺 本書保留所有權利,欲利用本書部份或全部內容者,須徵求著作財產權人 同意或授權。

設計印刷:西堤廣告設計有限公司 電話:(02)2723-3516


GPN:1009802195 Price:380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