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 第二期 [試閱版]

Page 1


詩++ 第二期

◎目錄 頁數 崑南 編者話 5 崑南 江濤 在流水響(四首) 8 江濤 周游 周游 我的腰忽然消失了 13 骨詩勿詩 18 波希米亞 馬利亞 20 波希米亞 陳麗娟 熊貓秘密通訊 22 陳麗娟 鄭詠詩 鄭詠詩 觀察 23 小丑 24 紅眼 紅眼 從此一代霸王 困於動物園看夕陽 26 ͼ⒬̬​̬૮̬໺᲋

-2-


詩++ 第二期 熒惑 熒惑 TIME 2010 28 1,300,000,000 29 轉世 33 陸穎魚 噓。 35 陸穎魚 江濤 江濤 一闋時間的歌,與詩 ──讀也斯詩歌《七月》 36 周文慶 壁虎 44 周文慶 米米 關鍵字 45 米米 Jack Ng 重訪 46 示威 48 方頌欣 西鐵上一個小數族裔的孩子 50 方頌欣 心雪 一人 52 心雪 不清 大雪 54 不清 -3-

ͼ⒬̬​̬૮̬໺᲋


詩++ 第二期 小風 《藍天》給P 55 小風 玄英 天虹三部曲 56 玄英 善因 越獄 58 善因 心頁 距離 59 心頁 袁兆昌 袁兆昌 以書灌溉兩地的十一月花園 --從台北牯嶺街到 香港九龍城 60 崑南 無名氏特輯 65 崑南

ͼ⒬̬​̬૮̬໺᲋

-4-


詩++ 第二期

編者話: 我們推開移動的窗口 崑南 從初中年代用鋼筆寫臘紙開始,轉眼六十年 了。一出世,就與文字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過 去的時光,都離不開,搞東搞西,辦雜誌周報, 出版詩集小說,在報社工作,回到家,永遠是 書書書,就這樣,還這樣:我是呼吸文字長大 的。 到了今天,開先河,主編製作電子版詩刊,雖 然,年代不同了,一切都在雲端,但仍是文字 文字文字,大半世的路程,本來應該對自己 說,是鳥倦不再飛的心態吧。又開耕了,新的 載體,新的興奮。 -5-

ͼ⒬̬​̬૮̬໺᲋


詩++ 第二期 今期詩創作,比意料中多,不同的風格,不 同的技巧,各有各的表述。Merry go round mood .....well, man, just flip and flip. 讀者 一定會找到自己喜愛的作品。 一本詩刊的工作,只是推開窗口,讓大家欣賞 風景。要記住,我們推開的不是普通的窗口, 而是不停移動的,所以,景色也是移動的。我 聽過這樣的聲音,車,來來去去都係咁。我一 定這麼回應他:老兄,唔滿意就請露一手,自 己寫番篇示範啦,《詩++》歡迎你。 今期頁數比創刊號更多十多頁,沒法,之前預 告過的稿件,只能留番下一期了。其實,無名 氏專輯仍有一些文獻,只好割愛。 今期插畫排版大大改善了。大家都可以看得 到,字體也大了,相信在手機上閱讀,都會舒 服一些。在 ipad 之類平板裝置,更加揮灑自 如。

ͼ⒬̬​̬૮̬໺᲋

-6-


詩++ 第二期 今後封面設計將會精心製作。今期文滴的“李 白學寫現代詩”,不會令大家失望吧。我們不 敢自滿,繼續歡迎大家來信指正,多給我們意 見,務求精益求精。電子版詩刊,新生之物, 一定要經時間琢磨琢磨也。 新的一年,謹代表本社祝新年進步,詩興大 發。

-7-

ͼ⒬̬​̬૮̬໺᲋


詩++ 第二期

在流水響(四首)

江濤

◎在流水響(之一) 就是不轉出,我的自我小天地。 素指挑動,東海之波, 跨出一步,長江、黃河就成了屬地之臣—— 我的最天真的野心; 就是要做小國寡民,閉關自守, 曲徑通幽,藏進別有洞天,從外面看,仿若有光; 就是要唱自己的歌謠,在刻板的井田上 ͼ⒬̬​̬૮̬໺᲋

-8-


詩++ 第二期 播種有機情歌,以雨水澆灌。 有時我也擔心,畢竟,地勢才是真正的鬼斧神工, 所以,我愛上隨波逐浪,每遇拐彎, 總向自我回流。自己衝撞自己,左右交臂, 莫失莫忘,緊緊擁抱顫動的雙肩,像抱住 命運無常的身不由主—— 當陶潛遭遇桃花林,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注:流水響水塘位於香港新界北區東部八仙嶺郊野公園 之內,龍山東北一帶,也是軍地河的主要源頭。流水響 水塘原是一個供農田灌溉用的小型水塘,早于清朝嘉慶 二十四年 (1819 年 ) 編的《新安縣誌》已有記載:「流 水響潭發源處有數石井,天造地設,深約尋丈,春夏溺 如飛瀑,秋冬則淙淙細響」。

-9-

ͼ⒬̬​̬૮̬໺᲋


詩++ 第二期

我的腰忽然消失了 周游 『 一 』 我的腰忽然消失了 暗角花園長出了一朵紫黑色的 鬱金香 日歷早已懶得一頁一頁地落 北迴歸線的角度傾斜在銀河邊緣 星斗為閃爍十五分鐘之前守望了一生 在其中一個不比其他別緻的行星上 別名叫市民 草地為了再次轉綠的一年一度而囈語起來 街燈頂站了海鷗 兩眼琉璃光 太陽下反照出星斗般的 不聞不問 佯裝烏鴉叫 在春和夏的接縫間飾演宇宙的發訊者 下面有市民在散步和沉默地吵架 下面有市民在野餐和睜眼造惡夢 - 13 -

ͼ⒬̬​̬૮̬໺᲋


詩++ 第二期

觀察

鄭詠詩

享受 只在旁人的側面的流浪 最細微的變化都明顯,觀摩 由光線塑造的形象 心識流動 這天,單獨面對的自己 無法以光造形 屋內光線 明暗、晃動 側影 天一半地一半 要繼續游移 方可領略的 微明,在每人心中的意義

然後待在文明邊緣,仰望 天的一角 是為光明的出處 因為一點的光 已能確立世界的 原型(最起碼,已脫離黑暗 最起碼,看見) 利用一面鏡子、一道光 映照的自身 即使,隔著雲的疏落 就只能望得見它的破碎

為了活著 為了不住思索 不確定必要存在 如流浪到盡頭還是邊緣 - 23 -

ͼ⒬̬​̬૮̬໺᲋


詩++ 第二期

1,300,000,000

熒惑

一、 有死者將要從霧裡復活 世界為這天準備了 一張椅子 大堂之內 一張椅子就擠得下 十三億顆頭顱 二十六億片唇 尚有七十八億塊耳骨 擱在兩側椅柄 如此就算那些懸在啞牆的弱軀無重 一如象形我們姓氏的鎖鏈 在長河上下也必卡住太陽、 卡住晚星 此刻 縱有熹微的日光圈纏在椅子上空 世界也要為這般澄澈的透明而暗 在冷氣候的極北遠國 - 29 -

ͼ⒬̬​̬૮̬໺᲋


詩++ 第二期

̬❪ၞ❑᠇ኃⰴᶎ⅊

ȞȞÿÿ⇁ͳဋ⅊ኃȧ̮ႮȨ ጜᔀ 1. 出於個人的原因,對「七」這個數字尤其敏感,這是一 個神秘而充滿機遇與變數的數字。 某次,在某個詩歌論壇得知也斯在一次朗誦會上讀了他 的新作《七月》,心裏就有個想法:我要看看也斯是怎 樣寫《七月》! 恰巧,受廣州某出版社友人之託,要把也斯將在廣州出 版小說的合同帶回香港給也斯,6 月 30 日傍晚,我見 到也斯,並心急地問他:你是否有一首詩叫《七月》? 可否給我看看! 也恰巧,當晚,在 7 月 1 日剛過凌晨時分,我的郵箱 收到了也斯傳來的《七月》。讀完《七月》,我跟也斯 說:我喜歡詩中那民謠般的淡淡的,哀而不傷的情緒的 迴旋,還有詩在行文結構上與《詩經・七月》的互文所 帶來的一種比照與對話的意趣。我還跟也斯說:我覺得 ͼ⒬̬​̬૮̬໺᲋

- 36 -


詩++ 第二期

關鍵字

米米

點火、在鋼索上潛行 遺忘和太陽穴上的一點結痂 一年中總有人掌控韻律 春天 有無所不在的肢體在舞動 冬季便死心塌地 等待最後一槍 你和我的步法絶對不一致 紅色旗袍和白色護士袍不一致 死囚的眼光和漁夫的木槳不一致 三角梅和聖誕樹尖不一致 煤屑和稀土不一致 京腔和大笪地不一致 那麼練習繳械、投降的決心 為這一年的終的繁華盛世 去掉所有關鍵字

- 45 -

ͼ⒬̬​̬૮̬໺᲋


詩++ 第二期

以書灌溉兩地的十一月花園 --從台北牯嶺街到香港九龍城 文:袁兆昌

2010 年 11 月,台灣與香港分別有兩場創意市集 舉行。由南海藝廊整合政府資助、大學資源而辦的牯嶺 街書香創意市集,自 2005 年至今籌辦了十次;如要觀 察台灣藝 文界如何運用公共空間來發揮整合力,牯嶺 街就是個好例子。由青年學者組織 ROUNDTABLE 第二次 主辦九龍城書節,邀請書商與藝術家在兆基創意書院擺 攤,今年以「大時代、小日子」為題,號召年輕文化力 量推崇書於時代的價值。筆者以獨立出版名義,同月參 與兩場文化活動,本文將分享所觀所感。 牯嶺街在台灣文化人眼中自有它的特殊地位。半世 紀歷史無意間為牯嶺街形成舊物販賣文化。據詩人楊 渡所述,日據時代,台北該區有大量日軍家屬居住; 日 本結束管治後,還鄉者就把難以搬回家鄉的家庭物 品,統統推往街上販賣:鋼琴、衣櫥、書架……當然, 還有一批書,物品之多,到他們出境那天仍未賣完。在 ͼ⒬̬​̬૮̬໺᲋

- 60 -


詩++ 第二期

無名氏特輯 - 65 -

ͼ⒬̬​̬૮̬໺᲋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