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看待「建北」的眼光 (人本教育札記第276期)

Page 1


【特別企畫】

另一種

看待﹁建北﹂ 的眼光

攝影/Who&Go studio


學生,犧牲另外九成 甚 —至所有的學生。

編輯部

是長期以來的狀元思想,讓整體社會甘願為了篩選出一成的﹁ 菁英 ﹂

讓我們談談﹁建北現象﹂ 在朝野研議近三十年後,教育部所欲推行的十二年國教,依舊 問題重重; ﹁免試﹂應是構成﹁國民教育﹂的要素之一,但在諸多明 星高中希望保留﹁ 特色 ﹂的聲浪下,教育部所祭出的,仍是無法割

本次特別企畫中,我們將呈現兩回﹁ 建北現象研討會 ﹂的完整

台灣的公立明星高中,特別是其中的龍頭 建 —中和北一女,總 被許多人賦予高度的榮耀,考上建北的孩子似乎就是等同於﹁ 優秀 ﹂

樣的影響?他們如何看待或經驗存在於社會中的﹁ 建北現象 ﹂ ?相對

了幾位建北畢業生的﹁ 那些年 ﹂,走過建北,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什麼

捨﹁分類筆試﹂的山寨版十二年國教。

與﹁ 菁英 ﹂, ﹁ 建北 ﹂似乎也成了﹁ 前途光明、不可限量 ﹂的同義

的,一個曾在高中聯考失足、沒有進入明星高中的優秀學生,難道

記錄,提供讀者們一同認識並省思﹁ 建北現象 ﹂ ;又, ﹁ 建北現象 ﹂

詞;而相對的,學業成績表現不夠亮眼的孩子,不論具備何種個人

就真的毀於一旦了?

並不僅僅是存在於學者口中的抽象概念,在研討會之外,我們採訪

特質或多元才能,卻只能被摒棄在升學窄門之外,單一的教育目標

關學者專家:輔大法律系吳豪人、師大公教系吳佳範、台灣青少年

為此,人本教育基金會召開兩次﹁ 建北現象研討會 ﹂,邀集了相

引玉,督促政府將資源投注在對的地方,推動真正讓國家有未來、

虛幻的自我認知。我們由衷希望對於﹁ 建北現象 ﹂的討論能夠拋磚

校,而是整個社會如何在升學主義的迷思下,給予孩子們不平等且

不僅扼殺了可能發光發熱的靈魂,也是削弱國家競爭力的幫凶。

權益與福利聯盟葉大華、政大法律系廖元豪、政大教育系馮朝霖、

孩子有愛智的十二年國教。

﹁ 建北現象 ﹂所欲檢討的,從來就不只是建中與北一女兩所學

全國家長聯盟謝國清、中研院社會所吳齊殷等人,一同與會討論; 在台灣升學制度的綁架下, ﹁ 建北現象 ﹂的存在不只是菁英主義,也

37


特別企畫

範就此演起戲來;要說是玩笑,或許也可以,但又不全是

王士誠

這固然逗

這句話,歧視意味十足,建中畢業的吳豪人和師大附中校友林佳

都是浪費資源的蟑螂!

意,只有建北等名校學生是值得國家投入教育資源的雞鴨,其他學生

論,其中一句就是﹁ 拿飼料去餵雞鴨,總比餵蟑螂好吧!﹂言下之

牆上,一句又一句的標語,是人本四處收集來的﹁ 挺建北 ﹂言

地明星高中,而現象,已經貼在牆上了。﹂

研討會一開始,史英就說:﹁ 建北,當然是建中、北一女等台灣各

盟秘書長葉大華。

同時出席的還有人本董事長史英、全家盟榮譽理事長謝國清,與台少

是菁英現象,還是菁英幻象? ﹀﹁建北現象研討會之一﹂報導

建北現象研討會之一 時間/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A室 主持人/史英 與會專家、學者/謝國清、林佳範、吳豪人、葉大華 台大校友會館裡,出現此番情景

﹁ 跟我比,你是蟑螂!﹂說這話的人,手指著鄰座的中年男 子。而那中年男子低著頭說: ﹁對,我是蟑螂,我人渣、低等!﹂

笑了大家,卻也突顯部份明星高中支持者扭曲的心態。

師大公領系教授林佳範:

多半是玩笑話吧?不然,就只能說是兩個人心態都扭曲了;

否則,怎麼會有人公然以﹁ 蟑螂 ﹂侮辱人,而被辱者竟還受之不疑?

建北現象反映了歧視

學校 ﹄培養出來的人如果有種族主義的想法,所謂的﹃ 建北現象 ﹄的

渣 ﹄,這不是應該出自美國六、七〇年代種族主義白人的嘴嗎?﹃ 菁英

林 佳 範 指 出 :﹁ 牆 上 還 看 得 到 , 有 人 覺 得 沒 考 上 建 北 就 是 ﹃ 人

尤其,當我們知道,說人蟑螂的,是輔仁大學法律系教授吳豪人,而 自認為蟑螂的,是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公領系的林佳範時,就更能確 定這是玩笑了吧?兩位教授怎麼可能一個辱人、一個自辱? 他們是在人本基金會主辦的﹁ 建北現象研討會 ﹂上講這些話的。

38


服從體制才能成為菁英。(左起吳豪人、林佳範、史英、謝國清、葉大華) 提供/人本資料庫

另一種看待﹁建北﹂的眼光 ︻特別企畫︼。

確應該提出來檢討。

﹁ 這除了是十二年國教的教育制度問題,更是深層文化、人權的問

題。民主社會應該警惕:我們透過菁英學校篩選出來的學生,竟帶著 階級歧視心態!

﹁ 我的意思不是要消滅菁英,而是要消滅菁英主義。真正的菁英,

在任何環境下都不會被消滅,而所謂菁英主義,是只認可菁英取得資

源,犧牲其他人的機會。我們的教育,長久以來都是這樣,犧牲九成

的學生,去成就前面一成的人。而這一成的人,竟然帶著種族主義!

光看這一點,就必須推動十二年國教!﹂

輔大法律系教授吳豪人:

菁英學校就是告訴你,服從體制才是菁英。

吳豪人還幽了自己一默:﹁ 我決定不要講得太有道理,免得人家以

為建中培養的人都不錯,我要講點沒道理的話,讓人知道建中也有我

這種平庸的傢伙。﹂而與其說吳豪人的話沒有道理,不如說他是指出

他說:﹁ 為什麼有人自覺是菁英?很多時候是沒 了什麼叫﹁ 沒道理 ﹂ — 想清楚。例如,進北一女儀隊好像就是一種菁英,可是為什麼要叫高

中生去踢大腿、耍槍?儀隊本身是戒嚴的產物:穿著軍服,在總統府

前面效忠國家。小朋友從小被教怎樣才是菁英,就不會去想,那背後 可能很不堪。

﹁ 像建中的前身台北一中,是日據時代專門給日本人唸的學校,設

立它就是要告訴台灣人,你們是次等的,只有皇民化,學得像我們日

本人,才能進去。戒嚴時代,我在建中讀書,有一題三民主義問﹃ 當

前最重要的是什麼?﹄我寫﹃ 民主自由 ﹄,可是答案是﹃ 反共 ﹄。菁英

學校就是透過這些來告訴你,你得符合體制才是菁英,才享有菁英的

39

「 建北現象 」研討會邀集多位專家學者,討論該現象所反映出來的菁英主義。與會的吳豪人教授( 左一 )認為,所謂「 菁英學校 」是在告訴小孩,


特權;這是設下一個陷阱,讓聰明的小孩習慣享受特權的光環,而代

處;出了社會,說不定就是﹃菁英﹄們適應不良,變成蟑螂。

圈圈,要勇於面對台灣社會的多元價值,讓孩子和所謂的﹃ 蟑螂 ﹄相

螂還慘。﹂

區別誰好誰壞,不能和人相處,出了社會,他可能比那些打不死的蟑

英,未必是永久的菁英,如果家長讓小孩走﹃ 菁英 ﹄的路,從小學著

﹁ 現在很嚴重的青年失業問題,常是高學歷高失業率。一時的菁

價是他要比別人更忠君愛國。 ﹁ 如果一個小孩十六歲就習慣了享受特權,恐怕一輩子都很難戒掉 了。我們的教育是要人屈從體制,這是很壞的事。﹂ 講到樂儀隊,史英又想起一件事:﹁ 我們曾經對建北學生做過小規 模、非正式的調查,問兩校學生對樂儀隊的看法,質疑的人幾乎沒有

養成他們質詢兒少政策的能力;葉大華因此接觸了許多非明星學校的

而就在研討會的前幾天,台少盟正培訓各地的青少年代表,希望

﹁ 常態下,總會有一些人想到樂儀隊和戒嚴、軍隊的關係吧?但建

孩子,看到他們與﹁ 菁英學生 ﹂完全不同的、對十二年國教的焦慮,

︵註一︶。 北學生沒有人這麼想,即使有意見,也多半是因為沒有被選上。而樂

她 說 :﹁ 問 他 們 目 前 最 關 心 的 公 共 議 題 , 幾 乎 每 個 人 都 說 是 十 二 年 國

查,他們很驚訝,十二年國教竟然已經爭論了二十多年。

教,也幾乎每個人都以為這是近一兩年才有的政策。我請他們上網

儀隊選人,有時是很不雅的︵註二︶。 ﹁ 在民主社會裡,有人喜歡儀隊,當然沒問題。但是,沒有人討論 儀隊的爭議,就讓人憂慮。﹂

﹁ 可是,他們問師長十二年國教制度,竟然沒有人能回答,這讓他

一來,他們似乎就成了違反現代社

長、師生希望保留現行制度,這麼

菁英教育何去何從,自然有少數家

教的變革;但,當政府不明白宣示

與師生是用平常心來看待十二年國

我們相信,多數明星學校家長

值脫節,這是陷菁英學生於不義!﹂

就是擺明了要讓菁英教育和多元價

清楚怎麼栽培﹃ 菁英 ﹄,我認為他們

們的教育主事者卻兩手一攤,不說

﹁ 當台灣社會擁抱多元價值,我

國家不對他們說明?

們焦慮。他們不知道國家的教育政策要帶他們去哪裡,也疑惑為什麼 如果國家的教育讓少數人自覺高人一等,將影響到國家長遠的

台少盟秘書長 葉 大 華 : 現行體制下的﹁菁英﹂,可能適應不了社會! 當然,樂儀隊早就與戒嚴時代的政治需求無關,現在的建中也不 是日本人用以宣揚殖民威權的台北一中;然而,必須順從體制,才能 進入建北等校,這件事從沒有改變過。也因此,建北學生的同質性很 高,謝國清就說:﹁ 年初,我到南部一所社大去,主任問我對十二年國 教的看法。他是南一中、台大畢業的,所以我當時很擔心,覺得會受 到很大的挑戰。 ﹁ 我告訴他,明星學校的缺點之一是,同儕太一致了。他很贊同我 的看法,並且對我說,自己是到當兵才知道,原來社會上有形形色色 的人。﹂ 關 於 這 點 , 葉 大 華 的 看 法 更 直 接 :﹁﹃ 菁 英 教 育 ﹄ 不 應 該 再 搞 小

利益。 提供/人本資料庫

40


說,那不過是在爭取﹁權益﹂罷了!

會多元價值、提倡單一菁英思維、開時代倒車的人!可是,對他們來

研究這個問題,他回應:﹁ 建北得到的資源,帳面上看來和其他學校沒

的意思是,建北拿了比較多錢嗎?﹂謝國清所屬的全家盟,曾經深入

全家盟榮譽理 事 長 謝 國 清 :

宜的公立學校;沒錢補習的,就進貴的私立學校。

高,高中的情況也大致如此。也就是,有錢補習的,考得好,就進便

有太大不同。但統計顯示,台北市大安區的學生,進入台大的比例最

教育資源分配 不 均 , 建 北 等 校 佔 據 較 多 。 吳豪人也為菁英學生們說了話:﹁ 我覺得建北這些學校的孩子很可

大賀陳弘老師把補習的交通費、時間成本也算進去,更高達五百億。﹂

成補習,每人平均一年花三萬元,估計每年花了三百億在補習上; 清

﹁ 因為這樣,國中小學生補習很普遍,全家盟算過,國中生約有八 憐,沒有人會因為唸了建北就在社會上得利的,得利的是誰?是台大

明顯地,不是人人能付出這些資源,當然不公。 ︵註三︶

這種無形的社會資源不公,將影響到國家未來的利益。

國家的教育讓少數人把別人當蟑螂、自覺高人一等,社會竟也同意,

史英補充: ﹁ 更讓人憂慮的,是﹃ 眼睛長在頭頂上 ﹄的資源。如果

幫、政大幫、清大幫!我們用考試篩選出前面幾個大學的人,他們佔 有國家資源,而明星高中學生只是預備軍,像歷史上納粹的青年軍。 台灣沒有法西斯,就連結到有錢人階級。 ﹁ 建北的﹃ 菁英 ﹄不會延續一輩子,但是台大會、政大會,所以體

共同的福祉?關鍵就在於,我們培養下一代的時候,能不能讓他們有

,謀求我們

我們相信希望保留明星學校的人們,是想爭取其權益,而我們必

心胸與人和平相處?如果照﹃ 建北現象 ﹄這樣發展下去,絕非國家之

﹁ 因為這牽涉到,我們能不能不分種族、宗教、階級

須提醒他們,這﹁ 權益 ﹂,說穿了只是既得利益者為了鞏固讓他們得利

福!﹂

制是在說,你越服從這體制,以後的保障就越大。﹂

的體制,所創造出來的,並非人天生自然的權益,爭這些,不過是在

除了要解決國中生的升學壓力、

受教環境以外;長遠地看,十二年國教是要培養下一代與人相濡以

這便是十二年國教的重大意義

那 麼 , 什 麼 是 天 生 自 然 的 權 益 ? 在 教 育 上, 當 然 就 是 人 人 有 權 接

沫、共謀福祉的能力。為此,在推行十二年國教前,必須排除充滿歧

為既有階級作嫁! 受機會均等的教育,也就是﹁ 國民教育 ﹂。故,十二年國教應該無區別

視心態的﹁建北現象﹂ !

札記︾第二三五期撰寫︿台灣為何需要﹁正確推動十二年國教﹂﹀一文,詳加探討。

註三:關於國民教育中的資源分配問題,時任中華民國教改協會常務理事的丁志仁,曾在︽ 人本教育

︽人本教育札記︾。

選樂儀隊的過程,往往公開對學生品頭論足,是一種當眾羞辱。這段採訪,已刊登於二六六期

註二:前公視總經理、前北一女樂隊指揮馮賢賢,曾經接受本刊採訪,談她的高中生涯。她認為,挑

看法,人本董事長史英並撰文分析該調查,刊載在二六六期︽人本教育札記︾上。

註一:人本基金會曾在二〇一一年七月,對數百名建北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包含他們對樂儀隊的

地公平分配所有教育資源。然而,就如史英在研討會上所批評的:﹁ 現 在 的 十 二 年 國 教 政 策 , 一 開 始 就 說 要 保 留 ﹃ 菁 英 學 校 ﹄, 使 得 國 民 教 育的立意大打折扣!﹂畢竟,這不只不符國教理念,而且以台灣的國 情,必定有大批人一心想擠進﹁ 菁英學校 ﹂窄門,十二年國教再怎麼 推都是白費工夫。 關於資源分配,在研討會近尾聲時,有聽眾提問:﹁ 資源分配不均

另一種看待﹁建北﹂的眼光 ︻特別企畫︼。

41


特別企畫

十問校長

多半﹁ 關心 ﹂同一個 —

人本辦公室的電話鈴聲,在四月二十四日的建北現象研討會後, 包括建中校長秘書在內 從未斷過;來電的人 — 問題: ﹁ ﹃人渣﹄這句話是誰說的?﹂

無論出自什 有這麼多人追究此事,表示這個社會、這些﹁ 名校 ﹂ — 不能容許歧視性的言論,要想方設法地把講這句話的人找出 麼理由 — 來﹁輔導﹂,以匡正社會風氣、善盡教育責任。 相信多數人都能同意:要導正一個人的偏失,最基本的一件事在 找出其行為的背後原因。因此,我們不能明白,為何關心此事的 於 — 人們、名校們在公開宣示﹁ 單一學生發言不能代表學校 ﹂、且不斷追問 應受保護的當事人姓名之餘,沒有好好想想該生為何口出此言,正如 本會回應這些電話的新聞稿所說:

王士誠

次聲明,兩校多數人都不自認為菁英,但少數言論裡的菁英主義,是

們沒有回應,我們於是決定要開研討會來討論這背後的心態。我們再

們希望大家注意這件事 也 —就是建北現象。 ﹁ 因此,我寫了﹃ 十問 ﹄ ︵ 註二 ︶,請教建北校長的辦學意見,但他

年國教抱著平常心,但討論的過程中,有些意見造成社會的對立,我

研討會一開始,人本董事長史英就說:﹁ 我們認為,多數人對十二

菁英主義下,潛藏著反民主的危機。

政大教育系教授馮朝霖:

論。

玄 機 何 在 ? 人 本 舉 辦 的 第 二 場 ﹁ 建 北 現 象 研 討 會 ﹂, 對 此 有 深 入 的 討

思想中了呢?為什麼總有人認為,建北才是﹁ 最好 ﹂的學校?背後的

到底,﹁ 建北現象 ﹂背後的菁英主義,讓什麼樣的幽靈駐紮到你我

而是要試著檢視菁英主義駐紮在思想的幽靈 ︵註一︶

時讓師生理解,不僅僅是不可以講出﹁ 菁英主義相關歧視字眼 ﹂,

校方如欲進行教育,應讓廣泛學生對於人有廣泛關懷,並同

音訊全無﹂報導

萬校皆下品,唯有建北高? ﹀﹁建北現象研討會之二 •

建北現象研討會之二 — 十問校長 音訊全無 時間/二〇一二年五月三日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B室 主持人/史英 與會專家、學者/謝國清、馮朝霖、廖元豪、吳齊殷

42


值得注意的。﹂ 對校長們提出問題的,不只史英,還有與會的政大教育系馮朝霖 教授。他問:﹁ 我不是針對特定校長,而是要問,如果有校長要維護明 星學校,強調要教菁英,那麼,他們作為教育家﹃ 有教無類 ﹄的情懷 到哪裡去了? ﹁ 而當大學都已經越來越注重通識教育,認為不能只給學生窄化的 知識時,高中為什麼還在強調要培養反映單一價值的﹃ 領導人才 ﹄?這 種菁英主義是民主社會危險的敵人,從最淺顯的政治學理論就知道, 不好好面對這種心態,社會就隱藏著法西斯的危機! ﹁ 教育做為一個民主社會的要素,不能讓體制裡有一種特殊形式的 學校,這是與菁英主義連結的、是歧視。﹂ 馮朝霖的話,不禁讓我們回想起,歷史上每一個極權政體都在某 程度上強調﹁ 領導人才 ﹂的重要,並且讓人們認為,這些人才只能透 過特定形式來養成;上一場研討會裡,吳豪人提及的納粹青年軍、共 青團,就是如此。

中研院社會學 研 究 所 研 究 員 吳 齊 殷 : 透過學校,菁 英 主 義 複 製 了 社 會 階 級 。 眼前的台灣社會當然與法西斯無涉,但﹁ 領導人才 ﹂對大眾的宰 ︶指出,學 Pierre Bourdieu

吳齊殷) 攝影/曾慶怡

制並非就不存在,而是轉為另一面向,一如中研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 吳齊殷所言:﹁ 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

校在工業化後被發展成重要社會制度,就是要傳佈符合社會價值的思 想,學校教育的結果就是讓社會階級不斷被複製。 ﹁ 這是一種階級的利益,透過學校的複製,來傳遞菁英的價值,到

43

後來就變成菁英主義,使價值一元化。統治者藉教育對被統治者說:

另一種看待﹁建北﹂的眼光 ︻特別企畫︼。

在第二場「 建北現象 」研討會上,與會的專家學者們深入地檢視菁英主義駐紮在人們思想中的「 幽靈 」。( 左起:馮朝霖、廖元豪、史英、謝國清、


順從這個規則,你也可能成為我們的一員,功名就會提升,於是大眾 也贊同這些規則。﹂ 就這樣,社會階級不斷被複製,統治者永遠高高在上。吳齊殷 問:﹁ 選一些人進那個階級,而讓多數人承受痛苦,這是民主社會該有 的價值嗎? ﹁ 這是社會利益的分配,是透過學校來確定原來的分配不會被打 破。從這裡看,我們就能理解校長們為什麼會講出﹃ 要培養菁英、領 導人才﹄這樣的話。﹂ 或許有人會認為,現行台灣教育體制,總是容許低階層的人躋身 高階層,哪來的階級複製? 這說法,忽略了一項事實:低階層者要在體制內往上爬,就必須 接受高階層者藉教育傳佈的一切價值觀;因而,當他們爬到上位後, 無 論 是 身 份 還 是 思 維 , 都 完 全 成 了 ﹁ 高 階 層 者 ﹂, 這 當 然 是 階 級 的 複 製。

政大法律系教 授 廖 元 豪 : 我們的制度, 能 刺 激 學 校 用 心 辦 學 嗎 ?

很好,但中學讀了八年,被留級。那時候,大家告訴我,我很優秀,

英 ﹄的範圍給它們,而是像企業那樣,經過競爭的。我們的制度是排

﹁ 任何國家都有明星學校,但那是流動的,不是國家劃出一個﹃ 菁

﹁ 進 入 一 所 ﹃ 好 學 校 ﹄, 社 會 對 你 有 高 期 待 , 你 也 就 有 了 自 我 期

可是都讀課外書;雖然學校的書讀了沒什麼意思,還是要先讀學校的

﹁ 我高中有些同學甚至已經讀完錢穆的︽ 國史大綱 ︾,歷史卻還是

許 ; 進 入 非 名 校 , 代 表 社 會 一 開 始就 放 棄 你 。 素 質 差 不 多 的 兩 個 人 ,

序,讓明星學校固定下來;還是促進競爭,讓學校必須找出特色、用

不及格。能玩這套遊戲的人就可以變成﹃ 菁英 ﹄,這真的是在製造﹃ 菁

一個覺得他可以做到,另一個不行,表現就差很多。﹂

書。我就想,既然我很優秀,為什麼要被留級?學校的書沒意思,為

英﹄嗎?﹂

心辦學?

他學校沒什麼不一樣,是一群考得好的人進來,學校才會這麼好。

特色?能給學生什麼?然而,很多明星高中的人都說,學校本身和其

﹁ 但是,就一個辦學的人而言,應該要想的是:我辦的學校有什麼

統,我們很能體會。畢竟不論是誰,都有他們珍惜的﹃那些年﹄。

說 到 這 裡 , 他 話 鋒 一 轉 :﹁ 不 管 建 北 或 其 他 學 校 , 大 家 想 維 護 傳

能將有益的青春用在無益的書本上,以爭取虛幻的明星學校光環,期待有

什麼還要讀?

任教於政大法律系的廖元豪也質疑這套價值系統:﹁ 我小學的成績

政府抱著菁英主義的思維,將資源都放到菁英階級那邊去,於是孩子們只

一天也能成為「菁英」。 提供/人本資料庫

44


全家盟榮譽理 事 長 謝 國 清 : 好的發展。﹂

努力去發展多元的教育特色,如果只是對抗菁英主義,就不會有其他

有觸及根本。菁英主義是資源分配問題,如果資源分配者

也就是政 —

吳齊殷的回應,指出了菁英主義的根本弊端:﹁ 這想法很好,但沒

菁英主義使人們不重視辦學,犧牲了所有學生。 然而,同樣是明星高中的學生,也不見得人人都能獲益於廖元豪

可以分得好,那沒有問題,但政府仍然是抱著菁英主義,為了成 府 — 就這個系統,會把資源都放到菁英階級那邊去。

口中的這個正向﹁ 比馬龍效應 ﹂︵ 註三 ︶。第二度參與建北現象研討會 的全家盟榮譽理事長謝國清就說:﹁ 我前幾天面對一群焦慮的家長,問

﹁ 如果只是發展其他的可能,卻不去碰菁英主義這個基礎問題,只

情不合﹄而失敗,這個國情就是菁英主義。

史英的回應則是:﹁ 台灣引進了各種國外的教育制度,都因為﹃ 國

是在包裝利益分配,不讓﹃菁英﹄以外的人得到資源而已。﹂

他們為什麼要小孩唸明星高中,他們的回答裡,比例最大的是﹃ 升學 率高﹄。 ﹁ 我查了半天,發現建中升台大的比例大約是四成,全國最高,他 們就很有光榮感。但是我問家長:建中的孩子,在國中時都是全國前

菁英主義幽靈附身,使得教育體制有反民主、階級化的危機,人

﹁ 只要少數人有這種心態,就會像看球賽時,明明只是第一排的人

﹁ 很多人認為,在明星高中,同儕互相刺激,會讓他們表現更好,

人搶資源,爭得頭破血流。要驅除這個惡靈,首先當然要讓﹁ 建北現

百分之一的,如果學校辦得好,維持他們的水準,不是應該全部上台

或許這是真的,但我們看不到數字;而顯然,刺激之後,有人被踩掉

象 ﹂及其背後的菁英主義現形,這不僅不是與任何人為敵,反而是讓

站起來,後面的人卻也得站起來,最後大家什麼都看不見,可能還會

了,是不是該去想,發生了什麼事?我們不只犧牲了非建北的孩子,

所有人不彼此為敵的唯一方法。

大嗎?即使扣掉不想唸台大的、畢業就出國的,只有四成上台大,比

更犧牲了建北的孩 子!﹂

辦理,期待這一系列研討會,能帶著各位讀者發現教育體制中,各種

打起來!﹂

談﹁ 建北現象 ﹂,是要討論 謝國清的話,與人本一貫的立場相合 — 其反映出的菁英主義,如何犧牲了以建北為代表的明星高中孩子,甚

幽靈作崇的現象。

例不會太低嗎?

至,犧牲了﹁非明星﹂的孩子、犧牲了教育本質。

註一:該新聞稿全文,可參見以下網址: http://hef4ever.pixnet.net/blog/post/24432421-%E5 %90%8D%E6%A0%A1%E7%9A%84%E9%A2%A8%E7%AF%84-%E4%BA%BA%E6%9C%A C%E6%95%99%E8%82%B2%E5%9F%BA%E9%87%91%E6%9C%83%E6%96%B0%E8%81%

他們感受到支持,其表現也會更好;反之,負向的期待,將使孩子的表現變差。

註三:比馬龍效應︵ Pygmalion Effect ︶又稱﹁ 自行應驗效應 ﹂︵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指期 待 的 好 壞 會 影 響 一 個 人 表 現 的 好 壞 。 如 , 在教 學 現 場 裡 , 師 長 對 孩 子 有 積 極 正 面 的 期 待 , 會 使

讀者,也可在以下網址讀到全文: http://hef4ever.pixnet.net/blog/post/24640769

9E%E7%A8%BF2012-04-25 註二:史英對建北校長提出的十個問題,刊登於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的︽ 自由時報 ︾,有興趣的

﹁ 驅魔 ﹂的工作,剛剛才開始。因此,﹁ 建北現象 ﹂研討會將持續

菁英主義的幽 靈 , 必 須 被 驅 除 。 然而,這卻引起﹁ 與菁英學生為敵 ﹂的疑慮;研討會上,一位陽 明大學研究生的發言,多少表現了這種立場:﹁ 孩子各有不同特色,沒 必要排除會考試的,他們不是敵人,只是眾多教育的一環。我們應該

另一種看待﹁建北﹂的眼光 ︻特別企畫︼。

45


特別企畫

我們的﹁建北﹂心結

王士誠

﹁ 建北 ﹂現象體現在哪裡?體現在我們許多人的生命經驗中。有些人因為沒有考上﹁ 建北 ﹂等名校,就被自己或家人貼上了﹁ 不用 功﹂或﹁失敗﹂的標籤,消沉上好一段時間;手足之間是否有考上﹁建北﹂等名校,也常因為各種差別待遇,造成彼此微妙的歉疚 關係。 透過就讀﹁建北﹂等名校,大家所投射的期待為何?讀不讀﹁建北﹂等名校,差別有這麼大嗎?為什麼這個社會上大多數的人,都 崇慕著﹁建北﹂光環呢?實際經歷過﹁建北﹂教育的人,他們如何看待﹁建北﹂現象? 在本單元中,我們採訪了幾位主人翁,且聽他們以自己的故事,說出我們的﹁建北﹂心結。

﹃就沒辦法想像啊!﹄﹂其燁邊講邊笑。

對於北一女,大家有很多過度想像 由於﹁ 北一女學生 ﹂的身份,總有人對其燁﹁ 另眼相看 ﹂,其中一

動。大家聚在一起自我介紹時,其燁發現參加這次健走的人來自全台

高一那年,她報名了南部某民間團體舉辦的八通關古道健走活

以,北一女學生在他心目中,簡直是﹁ 讀書之神 ﹂,實在沒辦法想像會

是 :﹁ 將 來 , 你 要 在 考 場 上 和 她 們 競 爭 , 怎 麼 可 以 不 好 好 讀 書 ! ﹂ 所

功,不只在課堂上認真,連走路都拿書在看!﹂那老師的意思無非

原 來 , 這 位 同 學 的 老 師 們 不 斷 告 訴 他 :﹁ 北 一 女 學 生 很 強 、 很 用

各地,不乏各縣市明星高中學生;介紹自己來自北一女的那一刻,其

生都很正常、活潑啊,愛讀書的當然有,可是也很多人愛玩, 甚至有

其燁每每想起這段往事,總感到啼笑皆非:﹁ 我覺得我們學校的學

是什麼樣子!

我 當 下 反 問 他 :﹃ 那 , 你 以 前 想 像 北 一 女 學 生 是 什 麼 樣 子 ? ﹄ 他 說 :

﹁ 幾 天 後 , 有 個 同 學 跟 我 說 :﹃ 原 來 , 北 一 女 的 人 很 好 相 處 耶 ! ﹄

燁感覺到大家看她的眼光不太一樣。

次經驗,她一直忘不了。

46


人老是要找男生聯誼,怎麼會有人把北一女學生想成那樣? ﹁ 現在很多人在談維持北一女的傳統、不要讓人消滅北一女,但 無論制度如何,北一女這學校不是一直都會在嗎?怎麼消滅得掉?對 學生來說,有意義的應該是在校的快樂時光,不是那個所謂﹃ 傳統 ﹄ 吧?而如果﹃北一女傳統﹄會帶給人這種奇怪的想像,還真是悲哀!﹂ 其燁認為,即使不是人人把北一女學生當做讀書之神,但大部份 人對北一女的想像,也都還是過度了。她說:﹁ 例如,北一女的師資並 沒有特別好,有的老師確實很會教,可是也有部份老師的課,我們聽 不懂,所以大家也一樣補習。 ﹁ 當時我們班讀書風氣還不錯,快聯考時,晚上滿多人自動留下來 讀書。但也不是每班都這樣,隔壁班就沒什麼人留校自習。 ﹁ 要說一群很會讀書的學生在一起會互相刺激、提高學業表現,也 不見得。我們當然很佩服功課好的同學,不過還是自己唸自己的,不 會特別想要﹃幹掉﹄她。﹂ 聽起來,北一女還真的很普通,不是嗎?那麼,大家對北一女的 這 些 想 像 是 哪 來 的 呢 ? 其 燁 是 這 麼 解 釋 的 :﹁ 那 只 是 一 種 傳 統 的 虛 榮 吧!社會上都這麼講,大家也就這麼想了。 ﹁ 就像,我很多親戚的孩子都是明星高中畢業的,叔叔伯伯阿姨們 常常告訴我:﹃ 其燁啊,妳以後要是考上北一女,我們家小孩的制服可 以給妳穿喔!如果是中山,我們家也有制服!﹄ ﹁ 這些話聽久了,就會覺得:那些學校好像真的很好耶!大家都很 想讀的樣子。﹂ 當然,其燁也知道,社會對北一女等明星高中的正面評價,和大 學 升 學 表 現 有 關 。 但 她 質 疑 :﹁ 北 一 女 學 生 進 台 大 的 比 率 很 高 沒 錯 , 可是那又如何呢?那只是人生裡的一段,台大學生後來也有發展不順

47

的,非台大學生,也很多人過著好日子。

另一種看待﹁建北﹂的眼光 ︻特別企畫︼。

多元? 攝影/胡詠晴

其燁指出,北一女學生的學業表現雖好,但校內更認同才藝表現。那麼,又何必以學業成績來篩選學生?如果不以成績選人,學生的才藝會不會更


﹁ 而且,我在台大法律系的時候,班上一些人也不是明星高中畢業

試分數來選人進北一女?而且,如果不用分數來篩選,會 不會進北一

﹁ 可是我就會想,既然大家不是為學業表現興奮,當初又何必用考

﹁ 當然,用分數選人進北一女,對北一女沒什麼不好,但這種制度

女的人,才藝更多?

的。我有一位國中同學,小時候成績雖然不錯,在國中卻沒有被編進 ﹃ 最好 ﹄的班,也沒進明星高中;不過,後來她考上台大,我們又相遇 了。

這些,都是﹁ 考試

卻犧牲了很多事。﹂花大把時間讀書考試,顧不到人格養成或興趣試

探等教育目標、努力用功卻永遠榜上無名的打擊

﹁ 甚至,當年資優班考上台大醫科和電機等前幾志願科系的比例並 沒有高過普通班級,她們有些人只考上分數比較低的台大二三四類組

篩選菁英﹂制度帶來的犧牲。

懷,不是嗎?

畢竟,學生的狀態

而非學校的傳統

才該是教育最優先的關

像她說的: ﹁菁英到哪裡都會是菁英,不一定要放在一起教。﹂

以這些想像為理由,把﹁ 菁英 ﹂集中起來﹁ 栽培 ﹂,當然沒有必要。就

對其燁而言,社會上的﹁ 北一女想像 ﹂,往往和現實不同,如果要

科系,並不一定都比普通班同學考得好。我要說的是,不用把北一女 看得那麼特別,並不是只有北一女的學生上得了台大,也不可能沒有 了建北、台大,台灣就沒有菁英。﹂ 說到菁英,許多人指出,北一女學生的﹁ 菁英 ﹂之處在於,她們 不只學業優秀,各項才藝也十分突出,其燁很同意這點:﹁ 在北一女, 有人考試考得好、拿了全國學術獎項什麼的,其實大家不太有反應; 反而是得到其他才藝,像籃球、音樂等等的獎項,大家都會很高興。

王士誠

了唸書還是唸書。在那個縣市各自辦理高中聯考的年代,﹁ 北聯 ﹂通常

對北一女那段日子,我沒有什麼感覺。 對雅萍來說,當年就讀北一女,表面上顯得很﹁ 光榮 ﹂,但除了它

舉考上北一女。

是全國﹁ 資優生 ﹂競爭的場域;雅萍的成績搆不上頂尖,但老師認為

雅萍在桃園讀國中,算是個乖學生,與多數同學一樣,生活裡除

是個第一志願,她骨子裡真的不太知道為何而光榮?現在回想起來,

她有挑戰北聯的能力,雅萍也就順從老師的建議,跨區報考北聯,一

雅萍對北一女這所學校,竟然毫無感覺。

48


﹁ 那時候,我爸爸好高興啊!﹂雅萍回憶:﹁ 現在想起來,當年我

雅萍覺得,之所以這群全國成績前百分之二的學生,沒能通通考

裡?或許,就如她所說:﹁ 我們在學校裡花了很多時間處理人際關係的

進前百分之一的大學科系,有部份原因在這裡。那麼,其他原因在哪

然而,高一開學後,雅萍印象最深的那件事,卻很難說讓她高興

事,就誰和誰怎樣啦,誰又喜歡誰什麼的,並沒有把所有心力都放在

很用功唸書,可能就是因為希望爸爸高興吧?﹂ 或不高興。她記得,開學沒多久,老師就告訴全班:﹁ 妳們在國中可能 書本上。

一群人裡,也是有差異的,有些人真的很愛唸書,有些人就愛玩,整

﹁ 北一女的學生,當然相對地都比較會讀書考試,但即使在這樣

都是班上前幾名,進到這裡就不一定了,妳們的心態要調整。﹂雅萍 的國中成績並不算名列前茅,因此對這句話沒什麼特別反應,但她覺 得,對其他在國中名次較高的同學來說,這個﹁警告﹂是很實在的。

個風氣並不是像大家所想的人人努力用功,和其他學校沒差那麼多。﹂

因此雅萍覺得,所謂﹁ 建北是好學校 ﹂的想法,其實不過是﹁ 第一志

事實上,從名列前茅到名次可能嚴重下滑,這個劇烈的變化,的 確讓一些人難以承受。雅萍提起她一件往事:﹁ 我有個小學同學,國中

願﹂的光環投射而已。

已。

她說:﹁ 就這層面來看,在

什麼特別感覺。﹂那就是一段和別人沒太大不同的青春歲月,僅此而

雅萍為她的北一女生涯下了這樣一個結論:﹁ 我對北一女其實沒有

樣的觀點。﹂

然而,如她所說:﹁ 在北一女時,根本不會想到這些,校內很少有不一

孩子,它還意味著某種階級,難道真的可以任由它這樣繼續存在嗎?

等;她開始覺得,建北之類的名校好像不僅僅是一群較會讀書考試的

如有不少學生來自社經地位高的地區或家庭、學校佔有較多社會資源

出社會後,雅萍聽到一些對北一女不同角度的觀察 和想法,例

那個環境裡,沒有不同的觀點,一切都一致的那麼自然。﹂

考大學。至於選大學,就看分數高低來填

期待,用功讀書,然後進了一所有人愛讀書、有人愛玩的高中,準備

雅萍當年的生活,和大部份人一樣﹁ 理所當然 ﹂:照師長、父母的

的排序填,沒有在想什麼性向、興趣。﹂

向 ﹂,這看法不見得正確。她說:﹁ 就選填大學來說,大家都是照志願

雅萍更覺得,許多人認為孩子就讀建北能實現他們的﹁ 學術性

小成績都很好,可是進北一女以後,成績就掉下來。她越唸越沒有自 信,最後就休學了。進北一女以後,那個﹃ 佼佼者 ﹄就換人當了,不 再是自己,這讓很多人信心受挫。﹂

挫。 攝影/胡詠晴

另一種看待﹁建北﹂的眼光 ︻特別企畫︼。

49

在北一女,雅萍看到許多因為成績不能像國中一樣名列前茅,而信心受


遺留在綠色制服下的創傷 事業有成、已為人母的小櫻,用一句話形容她的高中生活:﹁ 高中 生活就跟我的制服一樣慘綠。﹂ 那年,小櫻進入北一女讀書,學業方面一直沒有達到自己的期

低潮,心情也很混亂。

胡詠晴

一開始小櫻想不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後來她開始進入自我

覺察的過程,發現原來是過去北一女那個環境帶來的心理陰影和壓力

不到,努力死背也無法理解的窘境 ﹂,即使去補習班也無法解決問題,

羨的北一女制服並沒有帶給她太多光環與榮耀,﹁ 制服就像是掛在牆上

﹁ 那種感覺很像很窮的人,每天都要跟有錢人互動。﹂穿著令人稱

又回來了,彷彿回到了高中時代,同儕們的菁英形象再度浮現出來。

雖然大部分的同學都有補習,但也有同學沒有補習而學習狀況掌握得

的一張獎狀,掛在牆壁上不會每天看,但每天的挫敗感都是真實的,

老師與同學用分數來定義每個人的成就與價值,這就是我高中三年所

不健康。她甚至還記得那時候因為考卷常要交換改,隔壁同學總是考

天活在一群課業成績出色、十項全能的同儕當中,其實非常不快樂也

選,會造成有些人符合社會優勢,有些人則沒有,那些沒有的人可能

智商也有一定水準,但是每個人都有各式各樣的特質,透過考試篩

她無法否認北一女的學生真的非常優秀,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

受的教育和薰陶。﹂

八 、九 十 分 , 而 她 卻 在 及 格 邊 緣 游 走 , 彼 此 的 距 離 像 是 一 條 無 法 跨 越

因此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

小 櫻 對 於 目 前 的 十 二 年 國 教 提 出 質 疑 :﹁ 只 要 還 保 留 特 色 招 生 名

反覆思索:﹁ 我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夠?我會不會不是一個好媽媽?我是

間陪伴孩子長大的母親。每次小櫻找她處理法律問題後,回到家總是

能力強,也是丈夫的賢內助,家庭照顧得很完善,而且是能夠抽出時

不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相當成功的事 業女性,像八爪章魚,不僅專業

有一次,小櫻需要求助律師,諮商法律問題,她找到的律師是位

於學習特別優異或才能特殊的學生,卻沒有特教專業的老師進入所謂

好。一般學校有針對學習障礙或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特教輔導,但對

小櫻認為,明星學校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教育資源也沒有比較

向,讓孩子的思想無法獲得啟發,從小到大都活在被比較的陰影之中。

的結果,讓天賦和個體差異無法得到良好的發展;填鴨教育與分數取

是讓每個人就她的個人特質與優勢做最好的發揮,但是考試領導教學

額,沒有全部免試,國中教學就永遠無法正常化!﹂所謂教育,應該

不是應該跟著她的腳步走?﹂每當和這位律師見完面,小櫻總會有些

事業成就的小櫻身上。

青春期自信挫傷的心理現象,偶爾還是會出現在已然成年、擁有

的鴻溝。

題:﹁ 只要考試成績排名在第一名之後的人,永遠都會信心匱缺。﹂每

小櫻認為﹁ 自信危機 ﹂很可能是明星高中學生需要面對的永恆課

很好。

待,考試總是考不好,令小櫻很感挫折,﹁ 那是一種如何努力掙扎都做

50


﹁菁英學校﹂做特殊教育。 身為家長,小櫻認為選擇學校的指標應該是:教育專業強不強?

什麼音符一樣,這是生物性的不同 ﹂,具醫學背景的小櫻說:﹁ 太單一

化的教學目標,其實是毒害大腦。青少年的身體長好了,但是大腦還

產生,特別是形塑認知、建立價值觀的前額葉,要到二十歲才長好,

沒,人的腦部在國、高中時期正在做最後的修正,細微的變化一直在

如果沒有明星高中,會考試的孩子分散到一般學校之後,﹁ 優異 ﹂

如果沒有得到健全發展,將來再去開發會有困難,傷害是不可逆的。﹂

老師有沒有愛心?學校辦學是否認真?有沒有發展自己的特色? 的學業成績就只是單純的一種專長,就像是會彈鋼琴或會打籃球一

對 於 自 己 明星 高 中 的 經 歷 , 小 櫻 仍 記 得 剛 考 上 北 一 女 的 開 學 前 一

大學

聯考。長大後,發現人生值得追尋的事物很多,小櫻不禁嘆道:﹁ 高中

天,心情無比恐慌,所有的努力就為了等待下次更重要的一戰

樣;但是如果繼續保留明星高中,孩子始終達不到優異的成績,卻會 感覺自己不如人。 生物有個體化的差異,個人特質與優勢,很容易就被考試制度犧

三年將全部精力投注在那八科,實在太不值得了。﹂

鄭有傑

畢業自建中的鄭有傑,是台灣近年來備受矚目的導演。其電

把貶低別人當有趣、物化女性當男子氣慨、還有根深蒂固的特權、權

在我的經驗中,建中校園裡的確瀰漫著一股無可救藥的優越感。

但當然不是全部的建中生都這樣,只是,也沒人有膽量跳出來批

影、電視作品如︻ 一年之初 ︼、 ︻ 九降風 ︼、 ︻ 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 最近,鄭有傑讀到︽ 自由時報 ︾對﹁ 建北現象 ﹂的報導︿ 不

判這種優越心態,或是大聲宣佈:老子不唸這種噁心的學校了。包括

力崇拜。老實說,很噁心、很幼稚。

跟人渣上課? 學者憂建北現象 ﹀,在其臉書頁面上發表了感想,

我唸建中時,有一次國光劇校的學生來敝校表演傳統雜藝,本是

我記得很清楚的一件事︵我想跟我同屆的都記得吧!︶ :

我在內。

爆炸︼等,都獲得許多好評。

學弟們,別再抓著那股優越感了!

牲掉了,﹁ 像有人天生可以一百公尺跑十三秒;有的人聽音樂就知道是

即本文。經其同意,我們將這段文字轉錄了過來。 首先,我雖然無法確認是否真的有建中學生講﹁ 人渣 ﹂兩個字, 但就算有,我不會太意外。

另一種看待﹁建北﹂的眼光 ︻特別企畫︼。

51


一件兩校交流的美事。沒想到,幼稚的建中生,一看到女學生出場就 鼓譟,看到男學生出場就噓。結果表演到一半,國光劇校的校長走出 來,忍住憤怒,對我們說:﹁ 這是我們巡迴全世界,第一次被噓。﹂然 後客氣地指責了我們的傲慢後,終止表演,率團離開。 當下我真的覺得羞恥到想哭了。但更羞恥的是,當那麼多建中生 在發出噓聲時,我也沒有站出來制止他們。 還有更羞恥的事在後頭:隔天建中校長去跟國光劇校校長道歉, 校內竟然還有學生說校長不應道歉,是他們沒有雅量接受觀眾的噓

束著一圈蓬鬆馬

聲。我真不知道,這些很會唸書的同學,你們家裡是怎麼教你的。

如果讓我回到那時候,我希望我有勇氣站出來制止幾百位同學的 無恥行徑。

我以一個校友的身分奉勸學弟們:別再緊緊抓著你們那可憐而渺

小的優越感了。你們只不過在十幾年的人生中比別人會考試而已。若

繼續讓自己麻痺在這種優越感中,你會失去人生中很多珍貴的東西。

然後關於十二年國教,就趕快實施吧!這種程度的菁英主義,真 的是不要也罷。

胡詠晴

頡,開始玩樂團、參加熱音社。當時在建中,很多人用前兩年來玩興

覺得別人對自己的認識很容易建立在學校光環上,從制服開始認識一

子頡有個特別的習慣,一離開校門就想趕快把制服脫掉,因為他

覺得如果沒上前三志願還滿丟臉的。他本來沒有想讀建中,而想讀師

子 頡讀 國 中 時 , 大 部 分 是 考 第 一 、二 名 的 成 績 , 學 校 的 氛 圍 讓 他

趣,高三再來拼聯考,因此他也跟著這條路線走。他一直記得社團成

會系。

家都開始讀書,沒有玩團的同伴了,於是他收心讀書,考上了台大社

個人,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不見得都在追求課業成績,很多人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

誰有想法、有見地,而不是在比較誰的功課好,建中有很多﹁ 怪咖 ﹂,

事、時事議題的熱情,他認為菁英就是在學校裡活躍的一群人,是看

子頡認為,身為建中生的﹁ 菁英感 ﹂是來自於和同學討論國家大

學生的自主與自由,不應只是建中的特權。 見到楊子頡,很難不注意到他外表獨特的打扮

果展前夕,他﹁ 努力 ﹂翹課玩社團的結果是有六科被當。到了高三大

他對建中的回憶是:像大學一樣自由的高中。考進建中之後的子

輯的工作。

尾,穿著寬鬆的垮褲,他是建中第五十七屆畢業生,目前從事採訪編

52


會 ﹁ 比 較 嚴 格 ﹂, 為 了 讓 他 選 讀 建 中 , 不 惜 以 一 萬 元 的 紅 包 ﹁ 利 誘 ﹂

大附中,因為覺得男女合班比較正常,但父親以為建中是第一志願,

性,或比較有邏輯思考能力,但具備這些傾向,就算是菁英了嗎?其

的聰明。建中學生花很多時間念書,所以大部分比較坐得住、有定

在考試制度裡 被看見。如果以西方哲人的定義來看,菁英應該是具有

他方面的能力,像是組織能力、人際互動、溝通表達能力等,就無法

子頡順了父親的意選擇就讀建中,但建中生活的實情卻沒有順

所謂自由的心靈,主動關心公共事務、具有社會責任和意識的人,現

他,子頡便接受﹁賄賂﹂了。 著父親的預期。他在高二玩社團請公假就請兩百節課,病假另計,翹

子頡認為,每一所學校的特色應該被發展出來,在建中,老師對

行的考試制度卻遠遠在這些標準之外。

課堂上,而是在社辦、練團室,或參加校外的音樂表演,這種自由是

學生的信任,建立在一開始即認為學生會自動自發念書、讓學生對自

課次數不知凡幾,快一半的時間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很多時間不在 其 他 學 校 所 沒 有 的 。﹁ 如 果 從 頭 選 擇 一 次 , 我 還 是 會 選 建 中 , 因 為 自

己學習狀況負責;但所謂中後段的學校,卻沒有同樣的自由,辦社團

活動常被學校打壓,或以段考、模擬考為由,禁止學生舉辦社團活動。

由。﹂ 但建中整體師資並沒有比其他公立高中好,很多同學會說,被某

些為自己的權益發聲之類的行動呢?這種想法,在中後段學校似乎很

子頡聯想到,這些學生怎麼不去串連班聯會,或對學校施壓,做

學生是先靠自己讀書、再來靠補習、最後才是學校。﹂﹁ 為什麼呢?﹂

少 見 。﹁ 以 校 刊 社 為 例 , 建 中 的 校 刊 社 會 去 採 訪 老 師 或 主 任 , 討 論 教

某老師教到,那只好去補習或是靠自己吧!子頡認為:﹁ 大部分的建中 ﹁ 沒辦法,遇到不好的老師只能當作他/她不存在,因為沒有退場機

社比較像學校的附屬社團,

育問題,但其他學校的校刊

對於考試領導教學的現況,子頡認為,這是現在所有高中生的

是由老師來主導刊物的走

制。﹂ 共同處境,學生 只能祈禱遇到會教書的老師,真正的好老師不是讓學

﹁ 自主與自由,不應該

向。﹂

蕭蓉蓉,上地理課的時候,她會播放中東、巴勒斯坦的紀錄片給大家

只有明星學校的學生能獨

行的制度,讓許多菁英該有的特質,無法被看見。

生考高分,而是能在課堂上啟發學生。子頡到現在都還記得地理老師 看,讓同學討論當地宗教或種族的衝突,這些議題比較像是大學通識

有。﹂子頡說,當一個人被 賦予比較多信任感,被期待

課程,對考試毫無作用,但卻能激發學生對知識的熱忱。

表現更好,擁有更多空間的

攝影/Who&Go studio

子頡認為,台灣的文憑社會傾向,將人分類

公立在上,私立在 —

式 前 進, 而 非 持 續 停 留 在 不

饋的能力,往自我管理的模

時候,會學習發展出正向回

的現狀值得批判,越﹁ 上層 ﹂的人擁有越 下;高中在上,高職在下 — 多自主空間,﹁ 下層 ﹂的人卻受到壓制,這不是值得追求的教育模式, ﹁這是變形的複製,複製不平等的制度。﹂ 子頡認為,考進建中的學生不見得是菁英,而是﹁ 功課好的人 ﹂,

知所以的壓抑之中。

53

更具體的說法是:在這個學習階段認真負責的學生,但不見得是真正

另一種看待﹁建北﹂的眼光 ︻特別企畫︼。

子頡認為,建中學生不見得是菁英,而是「 功課好的人 」。台灣現


世界不是圍繞著明星學校旋轉 哲宇目前從事醫療業務,一九八七年從木柵國中畢業,是當年全 校唯一考上建中的學生。

胡詠晴

與填鴨教育的遊戲規則裡存活下來,強記、組織、歸納能力是被逼出

來的,但功勞並非來自填鴨教育,在學業上的磨鍊,多半來自個人的

的天文雜誌就是困難重重的一件事,比如要把錢匯到國外,就必須到

文社,那時台灣的資訊和管道沒有那麼發達和開放,光是要訂購國外

露骨的說:﹁ 其實菁英現象是一種掩飾,某些出來大聲疾呼的孩子和父

質疑,照這個邏輯推演下來,考試第一名的人不就沒朋友了嗎?哲宇

聽到有建中學生說:﹁ 我不希望和成績不好的人成為同學。﹂哲宇

體會。

與現

而不是帶領社會前進、突破現況的菁英。﹂他進一步分析,掠食者菁

指定銀行買匯票,有分日幣和美金匯票,然後再自行翻譯句子

為了讀懂英文的天文學雜誌,哲宇努力自學、翻譯,在沒有補習

英只在乎他能掠奪的底層越多越好,這樣的人不論進入公務 人員體系

母,就是想當社會食物鏈最高位階的掠食者,他們想當掠食者菁英,

的情況下,他在大學聯考的英文成績排名在全國前百分之三,上了大

或私人機構,都會想盡辦法透過同學或裙帶關係,讓他的位階繼續往 ﹁ 其實念建中的時候,我

學,閱讀原文書也沒有太多障礙,為了探索天文奧秘,對於相關的化 ﹁ 因為興趣,所以培養了相關的能力。﹂哲宇說:﹁ 對我來說,這

也有打架和偷東西的經驗,

上爬。

一生的英文基礎其實是從非學業方面的興趣奠定下來的。因為熱愛,

只是剛好沒有被學校抓到而 好奇,跟著同學去對方學校

所以我必須把週邊的相關知識納進來。﹂可惜的是,強調升學讓培養 台 大 植病 系 畢 業 後 , 哲 宇 一 直 不 知 道 自 己 該 做 什 麼 , 走 學 術 路 線

堵人,後來情勢所逼只好打

已。﹂哲宇分享自己曾因為

好像關在一個圈子裡,對社會接觸的程度不多。以前大家都告訴他:

架,卻也不知為何而打的故

能力這件事變得枯燥和無聊。

﹁ 只要好好讀書,所有事情都會迎刃而解。﹂但出了社會,他發現完全

事。哲宇開玩笑說:﹁ 如果被 會的菁英了。﹂

抓到了,我可能就變成黑社

不是這麼一回事,﹁ 這些老師完全無法對我的人生負責,卻鼓吹升學主 義,根本沒有真正為學生著想。﹂ 他認為很多建北學生的存在是一種﹁ 人擇 ﹂,這些孩子在升學制度

攝影/ Who&Go studio

時候,希望學弟們等到四十歲後再來思考。

建中學生是不是菁英?哲宇認為,高中還不是判斷的

學、物理知識他也一併消化吸收、融會貫通。

在只要有信用卡,上網訂購,雜誌就直接寄到家裡的便利相距甚遠。

回想起建中那段日子,哲宇對社團生活格外懷念,他熱衷參與天

54


對於目前推行十二年國教,哲宇有些疑慮,在他所處的新北市地

對於近來建中學弟們發送傳單、呼籲保留﹁ 菁英傳統 ﹂的作法,

至於偷東西,哲宇無法解釋自己當初為什麼要這麼做,只是有種

自己也有兩個孩子的哲宇,對於孩子的期許是:希望他們成為可

他尊重學弟們此時此刻的想法,但他仍語重心長地說:﹁ 請將手上的傳

區,並沒有足夠容納所有國中畢業生的高中職學校,如果沒有,是不

以生存、能將自己的生活和身體照顧好、有社會適應能力的人。哲宇

單留到四十歲以後再拿出來看吧!﹂學弟們是否真如他們所自認的是

想﹁ 做怪事 ﹂的衝動。他想,如果他真的被抓到了,而對方也決定把

深知這個世界並不是圍繞著明星學校旋轉,不需要花費那麼多力氣來

菁英,哲宇認為現在還不是可以做判斷的時候。年屆四十的哲宇,回

是要跨學區念書?就近入學的超額比序,比到後來會不會又是篩選項

追逐這件事,他非常務實地提出他的看法:﹁ 要看孩子的目標是什麼。

想高中時代曾經參與野百合運動的往事,他表示:﹁ 我很高興現在的我

他貼上﹁ 犯罪 ﹂、﹁ 小偷 ﹂的標籤,也許這就是他之後會走上的路了,

他們能把想做的事認真做好,就是我唯一的期待。﹂他認為目標清楚

還是覺得高中時參加野百合是對的。學弟們現在做的任何事,希望他

目替換、換湯不換藥的惡性競賽呢?

很重要,不論孩子的目標是汽修或跳舞,價值都是一樣的,只要有認

們四十歲時不會覺得十七歲的他們做錯了。﹂

因為周圍所有的力量都將他往這個方向推。

真的過程,自然受益無窮。

黃福惠

一 干 弟 妹 有 這 樣 的 大 姐 當 榜 樣 。﹁ 我 國 三 的 班 排 名 大 概 都 是 第 四 或 第

她,有兩個感情極好的妹妹,更是家族中的長孫女,大人們都很放心

小吉,現職為雜誌廣告業務,從小學業表現優異且多才多藝的

大,然後找到好工作

樣認為的嗎?︱學業表現優異的人,高中就進明星志願,接著考上台

日的感覺。﹂雖然原本對於高中生活也沒什麼想像,但大家不都是這

不如預期。回家時,她路過公園,坐了一下,﹁ 那時候,有一種世界末

那些年,我不在明星高中。

五,最好的朋友都在前三名,我覺得自己和他們差不多,應該都能考

底該怎麼辦。

拿到聯考成績單以後,媽媽陪著小吉搭車到成績落點的幾間高

面對被打亂的人生腳本,小吉不知道接下來到

上很好的高中。﹂ 從高中聯考的考場走出,同學們對起答案,小吉發現自己的成績

另一種看待﹁建北﹂的眼光 ︻特別企畫︼。

55


並沒有期待我一定要考上明星高中,挫折感主要是來自於我自己。因

中,看看上學是否方便,最後決定就讀一所離家很近的高中。﹁ 我爸媽

對自助旅行卻步的麻煩事。

外自助旅行,她發現自己很喜歡規劃行程,而規劃行程卻是令許多人

同學求教的對象。﹁ 但我的感覺一直不踏實,雖然我在這所學校功課很

高中三年,小吉的學科成績永遠是班上第一名、全校前十名,是

她反省了自己從前的自

﹁ 在高中那段時間,我學會了觀察別人。﹂小吉說,高中聯考失利,讓

覺到自己明顯的更具有協調能力、更知道不同的人可能在想些什麼。

如今,進入職場好幾年了,與台大畢業的許多同學相較,小吉感

好,但要是和那些明星高中的人相比,會不會還是差一截呢?﹂在小

大,從小,只要有一桌人

為那個挫折感,我高中以後變成一個不太有自信、很文靜的人。﹂

吉高三那年,大妹考上了一所明星高中,雖然很為親愛的妹妹高興,

控場的人;小學時總是當

在談事情,她一定是那個

回顧高中生活,小吉因為聯考的挫折而更專注於學科,印象所

班長的她,也有過讓同學

卻也讓小吉不禁自問:我是不是真的比較差? 及,她沒碰過小混混或破壞上課秩序的搗蛋鬼,學校也沒發生過什麼

想和她絕交的舉動。 學會觀察別人以後,

驚天動地的事情。小吉高一的班導是一位新的國文老師,教書很菜, 但很關心同學,畢業後還有一些同學與這位班導保持連絡。小吉喜歡

師很博學,不 會讓我們死背,而是用一種統整的思考讓我們認識歷史

原本興趣一般的歷史,更是碰到了一位非常厲害的老師,﹁ 歷史老

斷。雜誌廣告業務的工作

謂秀異者經常展現出的武

一份周延,而不流於所

小吉發表的意見更多了

的內涵,讓我們發現很不一樣的看待歷史的方式。﹂這位歷史老師親

相當複雜,要不斷認識新

地理,幸運的,地理老師把課上的很好。

自整理的講義和教材也非常清楚、容易吸收,小吉兩個考上明星高中

子,有小吉參與討論的協

的人、規劃和執行各種案

小吉的兩個妹妹就讀同一所明星高中,兩個妹妹班上都發生過要

調過程,多半會比較順

的妹妹在準備大學聯考時,也都是看這份講義。 罷免老師的情況,因為老師常遲到、教得很糟等緣故,﹁ 我媽很少說老

利 。﹁ 主 管 說 我 很 適 合 這 承認,但好像真的是這

師怎樣,但她看過我妹她們其中一個老師,就覺得那個人怪怪的。﹂ 小吉的文靜面貌延續到她成為台大學生時。﹁ 剛上大學的時候,發

樣!﹂眼前的小吉,再度

份工作,雖然沒有很想

現同學都是建中北一女之類名校的學生,他們好像都互相認識,我不

顯露了活潑的面貌。

同樣的事情,在小吉高中三年裡則都沒有遇到過。

太知道要怎麼打入他們,心裡也滿慌的。﹂於是課餘的時間,小吉就 往家裡跑。大二大三以後,小吉開始拿出從小存的壓歲錢,嘗試到國

台大校友小吉當年高中聯考沒能進入明星學校,她認為,這使她反省自己的自大,學會觀察別人,更知道不同的

人可能在想些什麼。 來源/Flickr Creative Commons 作者/tawalker

56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