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態-第二屆巨像獎作品集

Page 1



Content 關於巨像-----------------------------------------------02 校長 / 主任 / 評審序---------------------------------06 首獎-----------------------------------------------------12 特優-----------------------------------------------------16 優選-----------------------------------------------------20 佳作-----------------------------------------------------27 主辦單位 / 感謝名單--------------------------------68


關於主辦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 圖文傳播藝術學系(所)是臺灣藝術 大學草創時的三大科系之一,創立於 西元1955年,隨著時代與科技的變遷, 由最初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的「美術印 刷科」到臺灣藝術學院時期的「印刷 藝術學系」,最終整合藝術、科技與 傳播媒體而蛻變為「圖文傳播藝術學 系」,五十年的光景,培育圖文傳播 界無數的英才。

活動宗旨 縱 觀 臺 灣 之 攝 影 比 賽 , 鮮 少 是 由 專業學術機構,以學生為對象所籌辦 之學習性競賽,有鑑於此,為開展攝 影藝術交流之風氣,克盡學術教育機 構之責,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 藝術學系,於2012年起籌辦「全國大 專院校攝影邀請賽」,以「巨像」 為名,寄以長遠經營之目標,期望透 過此一競賽、展演活動模式,建立攝 影藝術教育推廣之藍圖,以校園為基 礎,深耕攝影藝術,冀望同好、先進 共襄盛舉。

評審委員 鄧博仁、王建揚、吳政璋、楊炫叡、 曾敏雄、劉振祥、張宏聲。

2


3


校長序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是目前國內歷 史最悠久、學科結構最均衡的藝術高 等學府,創校至今已逾半世紀,也是 近代臺灣藝術教育的重鎮。在篳路藍 縷的創校前期,本校即著重於藝術創 作人才之培育,從藝專時期迄今,已 培育無數優秀的藝術家及社會中堅。 更有許多傑出校友都在其藝術專業領 域上大放異彩。 而作為讓學生發展其創意、交流 攝影藝術的純粹性教育平台—「巨像 獎」已邁入第二屆,希望能號召更多 熱愛攝影藝術的學子來參與,與同好 切磋琢磨、激發出更多精彩的火花, 並期許「巨像獎」的原淬精神能源遠 流長,為台灣攝影藝術教育培養更多 人才、開創出一番新視野。

4


主任序 圖文傳播藝術學系為本校草創時 的三大科系之一,創系至今已五十多 年,由最初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的「美 術印刷科」到最終整合藝術、科技與 傳播媒體而蛻變為「圖文傳播藝術學 系」。多年我們來秉持著對攝影藝術 教育的熱情及定立圖文系於攝影藝 術教育五十餘年來先拓者的角色,教 導學生透過觀景窗用心體會世界的美 好、並將內心想法和觀點藉由影像與 世界分享。 今年,以學生為對象之學習性攝 影競賽「臺藝巨像獎」擴大升格成為 巨像學生攝影交流平台,我們冀望它 能作為一個對攝影藝術教育的新利基 點,鼓勵更多年輕人拋出他們獨特的 創意和思維,透過攝影來實踐「對 人、環境、美的關懷」,為這個新世 代、新社會來發聲。

5


評審序 鄧博仁 這次的主題「百態」,是一個很好 表現的題目。在參賽作品中涵蓋了各 種類型的表現手法,如紀實、編導式影 像,也有許多觀念攝影。其中首獎照片 獲得評審群一致的好評,最為突出。他 以編導式攝影手法,引用村上春樹作品 《挪威的森林》中的文字:「死不是以 生的對極方式,而是以生的一部分存 在。」來為這個題目做了如下的詮釋: 「生與死,百態的最初與最終。」藉 由不同型態的草和黑背景,企圖展現出 新生(茂密的草叢)與死亡(黑暗的深 淵)。唯一覺得可惜的,若是能讓草展 現它原有的色彩,影像張力將會更強。 而優選作品「後年代黑死病」,從 觀者的角度,似乎看到作者的企圖心, 藉由穿戴防毒面具看報紙的影像,表現 出對當今社會頻頻爆發不安全食品事件 的控訴,是具有議題性的成功參賽作品。 此次參賽作品中,有些表現形式與企圖 心很強,卻在呈現的過程上少了最後一 擊,而顯得不夠到位,甚為可惜!卻也 有參賽者,以十幾年前的得獎作品為典 範,用同樣的手法與形式來參賽。仿作 對一位在學學生而言,是必經的過程, 也是一件好事,但希望大家能夠模仿到 原創者想要表達的作品精髓,而非只是 形式化的表象。 不管是用什麼形式拍照,攝影人不 應該離開群眾,更不應該離開生活。應 永遠在路上找尋題材,好讓更多人看到 影像,進而想做些什麼或改變什麼。 6


王建揚 我覺得創作就是要反映出你們經歷 過的人生,所以年輕的你們,請拍出像 你們這世代該有的思維,或是屬於你們 的幽默感,切記不要去想怎樣的題材比 較容易得獎,而是要從自身的生活去觀 察體悟,並且反映在作品上面,拍出屬 於你的作品。 另外,建議主辦單位下次比賽時不 要限定主題,因為這會讓參賽的學生被 侷限住,尤其如果你希望鼓勵學生朝多 元化發展的話。

吳政璋 「攝影」在我們現在的生活當中似 乎無法缺席,每人每天製造的照片數量 是自有人類以來的高峰,學生更是製造 這個高峰的重要族群。本次參賽作品中 部分學生在題材選擇與畫面的構思上頗 有企圖心,也獲得較佳得獎項,但以學 生的「攝影人口」而言,作品的表現形 式與品質並未顯示出等比的關係。建議 參賽者多用心觀察身邊的題材,更有意 識的運用攝影工具來關心社會脈動之下 的文化現象。 7


劉振祥 2013巨像獎評審在高度共識下選出30 組作品,今年比較突出的作品都是導演下 擺拍作品居多,這好像是這個世代年輕人 對待影像的趨勢。想法跟故事先行,再進 行創作。有了故事就有了影像,剩下就是 看誰的精彩,誰比較有創意。

曾敏雄 我一直很喜歡看年輕人的作品,他 們在拿起相機的頭幾年,觀看的方式往 往極為單純直接。 這次由台灣藝術大學所舉辦的巨像獎給 喜愛攝影的年輕學子一個很好的參與, 從參賽作品的主題與拍攝手法來看,正 符合了本次以「百態」為名的主題。 然而也正因為無所不含的主題與拍攝手 法的呈現,正悄悄的顯影了這一代年輕 人眼中的觀看,參賽作品所呈現的觀看 幾乎都是與作者自身有關,在少數觀照 社會議題的作品中,有一幅「戴防毒面 具」的作品拿下了優選,此幅作品正好 凸顯出目前社會上層出不窮的食品以及 環境安全的問題,透露出了作者較為宏 觀的那一面。 在影像隨手可得的年代,除了從自我日 常生活觀察的作品類型之外,走出自 己,與社會現象結合,這是攝影的功能 之一,值得大家鏡頭的關照!

8


楊炫叡 針對主題「百態」—在參賽作品中 有利用人物、動物表情、肢體語言、職 業場域等等,各種生活場域來詮釋多樣 的百態樣貌,在影像中展現出多元的表 現創意。而勝出的作品則是在獨特的表 現創意外,還蘊含了完美的攝影美感, 可提供給其他學子作為參考。得獎的學 校從北到南分布廣泛,也顯示出巨像獎 已為大多數的學子所知,成為學生攝影 的重要比賽之一。

張宏聲 【巨像獎】是國內大專院校間,一 個跨校際與跨區域的攝影比賽,經此, 可擴大同學間對同一事件與命題的不同 觀點與看法!在此次的競賽中,欣見投 稿件數踴躍,表現方式也頗多元。 在此就評審中所見,給予同學些個人觀點: 此次主題為【百態】許多作品中對於主題 的詮釋,會稍嫌過於針對文字的表面意 涵;另或有些觀點不錯,但攝影的基本 表現技法不足,因而影像無法深刻的切 入;此外,對於連作作品的概念仍須加 強,諸如:連作的順序與邏輯等...。然整 體而言,比賽觀摩的精神是十分值的鼓 勵的,且最終脫穎而出的佳作,也都頗 具代表性! 祝福巨像獎的精神能持續不斷,同學的作 品亦能更上層樓。

9



首 獎

11


12


「離去」「歸來」

楊昇浩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生與死。 百態的最初與最終。 「死不是以生的對極方式,而是以生的一部份存在。」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如果說我們以懵懂方式到來 而我們以已經理解方式歸去 我們都死過 我們都活過 在愛裡死 也在愛裡求生 「離去」「歸來」—重生

13



特 優

15


16


女體

歐陽富 實踐大學

沒有表情、沒有感覺、沒有性慾。 被解構、被獨立,原有的種種意象被消解。 像是某物卻似是疑非,似有隱喻但無從稽考…… 改變視角,變得陌生且無法言語。 一直以來女性被規範教訓使她們對自我的認識難以擺脫男性觀點的糾纏和影響。 我藉由對女性身體探索“男性的凝視” 嘗試改變視角呈現女性身體,藉此讓觀者能跳脫既有方式思考性別問題。

17



優 選

19


20


Both Hand

李佩瑜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勞動者的雙手, 述說著歲月所帶來的一種痕跡。

21


22


陳琨堡 嶺東科技大學

群聚而紛亂的商業招牌失序的強佔視野, 而滋潤這些招牌不斷生長的, 是同時身為消費者的我們, 商業行為因應需求而生, 我們依賴,忽視,縱容,麻痺,而可以視而不見; 我們不難從各種招牌中看見自己, 也看見那些不斷被我們需要與消費,甚至物化的它們; 我認為此為生存空間中, 一種人如何去占據的姿態, 人如何被占據的姿態;皆因人而起。

23


後年代黑死病

我們咀嚼不能自己選擇消化的文字, 媒體及物質被選擇性消費, 填補我們活在這個世代的空虛, 未知的毒,一點一滴滲入我們的生活, 當沒有一個願意對世界誠實, 我們退到現實的體制下扮演旁觀者, 自知卻假裝不自知的加害者。

24

賴虹君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佳 作

26


浮華

楊洪桉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你知道嗎? 我們差一點就和這座城市一起掉下去了。

27


眼淚

劉守恆 國立政治大學

眼淚, 做為人類情感的極致,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學會把它隱藏。 然後,只獻給此生最珍愛的人。

28


慰藉

蔡欣妤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大年初一的清晨, 神明的庇佑下, 無止盡的鞭炮聲, 留下的是數不清的殘餘, 人們汲汲營營的拾取那些殘餘所謂的期盼和平安, 在那煙霧瀰漫的狀態, 帶走的到底是什麼。

29


漠視

曹育誠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人來人往之間,卻不曾停下腳步,看看身邊需要被關愛的人、事、物。

30


尋首

林妤恒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眷村裡住的人不多了。下午時分,曬著的衣服投影在牆上,像是無頭屍的鬼影在 找尋找什麼。

31


價值

放輕鬆吧! 得意 失意 風光 落魄 多年後 都是塵土

32

林婉瑜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仿、生

古程豪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摘取綻放、拆解死亡, 企圖模仿一種奇異的重生。 觀景窗,所教導我的, 是種種排列的可能。

33


宇宙是海,缸是地球,水是空氣

我在這裡, 看著萬物成長衰弱, 我逆流而上,往上游,往上游, 我卻仍是一隻離不開缸的魚, 在魚群裡,從未曾被留意。

34

林芳儀 世新大學


刳剝

周芳伃 景文科技大學

屠夫刀刀剮下的肉塊 相對的是喚不回的痛楚 而剩下的只有那張皮面具 無法反抗被出賣。 雜亂無序的迴廊 似完整的實體 不過是塊被抽了魂的軀肉 再也拼湊不回來。 腥味瀰漫四處 隨風消散殆盡……

35


36


車窗電影

李家發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熟悉的台中車站, 每個歸鄉的陌生人都在演一齣戲, 動作到位、表情到位,透過鏡頭, 將這電影般的場景記錄下來。

37


38


最忠實的朋友

胡松偉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假如當人類不在時, 你家的狗狗也會像你一樣眼神, 人類和動物之間日常生活互動, 表現彼此的情誼也是我們人類最忠實的朋友。

39


40


大三尾牙

王冠蓁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那天, 我們在小紅花壁紙的熱炒店, 叫了近20手的綠玻璃裝金牌,偶來幾瓶台灣, 吃辣炒田螺,合唱卡拉OK。 那裡的我們是大學同學, 一起創作遊戲,偶爾打架, 大三實然是最愁苦也最美好的時光。 那天,老師的導師費都被喝光了。

41


42


蕭薔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每個剎那之間, 存在著各種的情與景, 試圖用快門將其一一捕捉, 使瞬間的風景,幻化為永恆的故事。

43


44


生之慾

蔡欣芸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慾望與生存來自人之本能, 對於貪的慾望、勾引的慾望、甚或觀看的慾望 面對著荊棘與困處也有著對生存的慾望, 慾望裡顯示的最原初之念即是生存之欲,也是人最基本的樣態。 當慾望成為了無可制止的擴散狀態,膨脹後則帶來的生之抑制 當生命誠為了不可壓抑的目的,個體則擁有了無可抹滅的 意志力量。

45


46


滋味

朱嵐清 輔仁大學

小時候, 對於吃,你總是充滿期待與好奇的。 每天放學後, 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在巷子裡偷偷吃一碗剉冰再回家。 成年了, 上班前在路邊的早餐店吃早餐時也不忘瞥幾眼報紙, 雖然那上面的光怪陸離都與你無關。 年老時,對於食物的味覺已經漸漸喪失, 對於吃,已沒有太多奢求。 害怕一個人吃飯的孤獨,只希望每日的飯桌上有家人的陪伴。 同樣的食物,在不同的人的嘴裡、心裡,有著很多不同的滋味。

47


48


妳喔

劉欣平 世新大學

She knows nothing,but she can do anything. 園中旆旆, 妳用鋤頭拔擢衰盛興榮。 織車唧唧, 妳用針線扎緊分崩支離。 筆尖沙沙, 妳用數字代替萬千記憶。 妳喔!妳喔!即便歲月鏗鏗鑿溝於妳的臉。 妳喔!妳喔!妳的臉,全世界最美。

49


50


真實的自我

林朕暐 嶺東科技大學

你還記得自己原來的樣子嗎? 日復一日, 你扮演著我們想看到的角色, 做著我們要你做的事。 那個被你囚禁在深處的真實自我過得如何? 最初懷抱的夢想、純真與熱情呢? 最近還好嗎?

51


52


完食

林怡菁 亞東技術學院

最幸福的不是在炎熱的夏天吃完一盤又香又甜又涼的哈密瓜 而是看著心愛的人在你面前吃完你所用心準備的食物。

53


54


Fragment

陳柏軒 中國文化大學

城市本身就是人類慾望的集合體, 街道就是反射所有慾望的劇場。 -森山大道 在街道裡,在城市中的片段裡, 利用不完整、破碎的畫面去拼湊我們內心中 的那個所謂的城市。

55


56


雙雙

姚舒晨 國立成功大學

或相知相惜,相濡以沫。 或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親愛的,你終究不會一個人的。

57


58


姿視

洪啟峰 嶺東科技大學

生活在媒體資訊氾濫之下, 網路社交平台盛行, 個人的隱私或行為隨時被檢視著。 我們開始習慣依附他人眼光, 迎合著眾人的口味, 在資訊快速交流中, 漸漸地不假思索而分不清是非對錯。 或許,在隱私隔著一層距離時,才能保有那最原始的純真跟不造作的感受。

59


60


盼望

黃稚庭 嶺東科技大學

沒有12天的倒數, 縱然身體殘缺也努力的綻放生命的光彩! 邃亮的眼眸訴說著曾經在外頭闖蕩的一切。 在保育場內無私奉獻的志工們, 用他們滿滿的愛照顧著、陪伴著牠們, 並且鍥而不捨的幫助他們找到一個溫暖的家。

61


62


縮影

鍾純浩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當太陽隱沒在市場邊際,月亮悄悄升起時, 下班的車輛擠在大馬路上,人群湧現在捷運上, 菜市場也在這時熱鬧起來,琳瑯滿目的蔬果呈列攤前, 叫賣聲不斷的小販從沒停歇過,賣魚的阿伯抽著菸, 想著如何為兒女賺取學費, 數著錢的阿桑想著下個月可以好好生活了, 一位先生看著手中的錢, 盤算著夠不夠買一盤填飽妻小的肉回去, 這裡,是台灣的菜市場,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

63


64


羈絆映情

賴彥仰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人情豐富的真摯溫暖,伴隨在台灣各個角落,演繹著人生的百態。

65


66


身為

沈逸欣 淡江大學

時間過得很快, 樓價漲得很快, 計程車跳錶很快, 大眾的步伐很快, 一聲招呼後的擦肩很快, 科技帶來的資訊很快, 臉書按讚的動作很快, 愛情來得快去得也快。 而後淡去的夜, 星空依然繞行, 我們在偌大城市奔跑這麼快, 不知道是否可以只「身為」自己。

67


2013巨像獎作品集 發行人 謝顒丞

總編輯 韓豐年

執行編輯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G.Photo團隊

發行部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圖文傳播藝術學系 巨像G.Photo全國大專院校攝影交流組織

紙張贊助 博 客 創 意 行 銷 有 限 公 司 印刷贊助 科 億 印 刷 裝訂贊助 聿 成 裝 訂 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

E-mail goldenshot.gca@gmail.com

得獎名單( 排 列 依 評 選 編 號 ) 楊昇浩/歐陽富/賴虹君/李佩瑜/陳琨堡 楊洪桉/劉守恆/蔡欣妤/曹育誠/林妤恒 林婉瑜/古程豪/林芳儀/周芳伃/李家發 胡松偉/王冠蓁/蕭 薔/蔡欣芸/朱嵐清 劉欣平/林朕暐/林怡菁/陳柏軒/姚舒晨 洪啟峰/黃稚庭/鍾純浩/賴彥仰/沈逸欣

發行日期 2 0 1 3 年 7 月 定價 3 0 0 元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