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 WOU-KI

Page 1











港灣中的船,

在趙無極的作品中,船的主題是非常有啟示意義的。在早期的畫中,他比較側重於肖像和 風景的描寫。就現存作品來看,

海邊或河岸的畫面(共 幅)。在他

年以前並沒有任何關於水的表現,只有一些

年寫的《自畫像》中,趙無極承認:「我一直對海這

個提材都提不起興趣: 對我來說,它就代表著中國被外國的侵略,是需要抵御的。對於西 方詩人常常稱頌海洋的浩瀚壯觀,我也沒有什麼共鳴。我更喜歡近乎靜止的湖泊,它們隱 藏著神秘,並且呈現出變幻無盡的色彩。」(見第

在 物館。

年至

頁)

年間,趙無極由於沒有汽車而很少離開巴黎,於是在這裡參觀了大量博

年以後他往瑞士和法國的薩瓦地區旅行,這一年,他首次畫船(共7幅)。這些

畫是旅行的紀念(如日內瓦湖 ),不少更是受到阿爾卑斯山和萊蒙湖的風景的啟發而作,作 品大多是小尺寸的畫幅(

公分)。在旅行期間,比如

年的意大利之行和

年的

西班牙之行,他先以水彩的形式畫在隨身帶的速寫本上,這樣便於回到畫室以後繼續加 工。這些水彩畫上有船,但並不很多。

直到

年,船的主題一直很有限(一共 幅),但是從

年開始卻突然增加(

如這幅畫所表現的,大多是一些港灣,畫幅較大(從

公分到

幅)。正

公分)。主題

的輪廓線條纖細,幾乎顯得尖銳,色彩濃厚的背景有時甚至覆蓋了圖案。畫幅比較小的 畫似乎是用來反映小範圍的風景(比如: 倫敦橋塔,美麗的威尼斯,安維爾港)。

年,

趙無極又畫了五幅船,隨後這主題就從他的創作中消失了。

港灣中的船 這幅畫也印證了趙無極和帕蒂 嘉德比 這位紐約畫廊的主管曾長期珍藏這幅畫。趙無極從 一個將他的畫介紹到紐約的人。在

年至

伯奇

的聯繫,

年開始跟她合作,因此她也是第

年間,她曾舉辦了兩次趙無極的個人畫

展。雖然這幅畫當時沒有展出,但是它在早期美國私人收藏的作品當中亦具有代表性。





鬥牛,

鬥牛的主題在趙無極的創作中極為罕有。這幅 鬥牛是他在

年西班牙之遊的真

實寫照,亦是在他的隨身速寫本上留下的唯一水彩畫。五十年代初期,畫家多次從 那些旅行中吸取靈感,在畫中描繪了很多曾經遊覽過的建築,並以此作為畫的主題 (如

年的 阿萊佐;

斯、荷蘭小城;

年的 仙納廣場、聖母院;

年的西班牙大教堂布爾高

年的聖母院)。

畫中所描繪的地方雖然跟真實地貌有所出入,但從中我們仍可看出西洋畫中的遠 景透視法對作者的影響(如

年的 威尼斯廣場,收藏於巴黎蓬皮杜現代藝術中

心)。在鬥牛中我們看到的並不是一個影點

,而是好幾個重疊的畫

面。畫中的鬥牛場只是在以平面的視角勾勒出來。顏色和線條並駕齊驅,兩者皆對 畫面結構起了重要作用。這幅畫創作的時間,正是趙無極的藝術生涯處於轉折的 時期: 開始以非寫實的風格,把畫中的人物變成線狀網絡的藝術符號。





無題, 在

年間,趙無極開始尋求超越一貫對物體的寫實再現。

一次見到了保爾

克利

的原畫

年,他在瑞士第

年他曾在中國通過一些復制品接觸

到他的畫。克利自由奔放的風格、充滿詩意的作品、無窮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及微細 符號的運用等等,都令當年已漸有走進創作死胡同之感的趙無極得到無盡的啟發。他 說:「那時的我每天都為尋求創作新靈感而煩惱: 一條船,兩條船,三條船,一件靜物, 一個風景……我需要創造一種能衝破主題選擇限制的語言。」(《自畫像》,第

頁)

為了超越對克利的模仿,趙無極開始嘗試從自己的傳統吸取養分。在他的畫裡,他加 入了一些中國古代象形文字,並借用青銅藝術來表現這些文字符號,其中大部分都是 作者憑想像創造出來的。

年的這幅畫正正反映了這一嘗試的創作成果。畫中已化成網絡文字符號令人聯 想到商朝的甲骨文字和宋朝灰綠色瓷器的獨有裂紋。

「我嘗試利用文字符號,將畫在幾乎單一色調背景上的想像物顯示出來……然後,文 字一點一點地成為形狀,變為背景,化為空間。通過反覆更改、毀掉、重現,一種新的 東西在我內心深處浮現。我的畫仿佛在暗中醞釀,漸漸活躍起來。一些形狀突然出 現,而我則亦大膽使用之前一直令我感到害怕的顏色。」(《自畫像》,第

頁)





無題,

年,趙無極曾在新澤西他的兄弟趙無為的家中暫住了數月。在紐約,他經朋友皮爾 的引薦,認識了一家畫廊的主人薩繆爾 便一起共事,直至

庫茲

蘇拉熱

,至此二人

年畫廊結業。他參觀博物館,與一眾紐約派的很多畫家結為朋友,他們

的自然畫風亦令趙無極印象深刻。

此後,他與皮爾和柯萊特 島和日本。及後於

蘇拉熱

一起去了一次長途旅行,途經美國夏威夷

年他決定一個人在香港停留六個月。這是趙無極自從

年離開中國

以後第一次返國。在這次短短的旅程中,他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陳美琴。

在香港,他重新拿起畫筆,創作了將近十幅尺寸不同的畫作(從

公分到

公分)。

這裡展示的就是在香港創作的其中一幅。畫中所描繪的是作者創作的兩種主要元素,一方面 是美國生活的回憶(顯而易見的自然畫風、組合的生動),另一方面是中國傳統的再現(相互交 織的符號、象形文字的力量)。趙無極由此形成了鮮明的個人特色。

這個時期的許多畫作,包括在香港和其他地方的創作,都曾在庫茲畫廊展出。當時私人收藏 家及美國博物館的熱烈反應,充分反映了趙無極新穎和獨特的繪畫手法。





, 以

為題的這幅畫與以前的不同,它是一幅完全抽象的作品。從香港回到

法國以後,趙無極畫中的形象有了新的發展。在純西方的繪畫材料中,我們可以 發現中國毛筆揮灑自如的筆法。趙無極說:「我想畫那些看不見的東西,生命中不 同的氣息、風、動態、形狀的生命、色彩的起源與融合。」(《自畫像》,第

頁)他

知道,他已經不再需要尋找主題,他可以把他的內心中的一切和現實畫出來。他 充分利用顏色的差異來將自己的感覺化為不同的色彩和形狀。由於不再受主題和 文字符號所局限,他從此走向一個空間的創作。

年以後,趙無極在拒絕照搬現實的路上又邁進了一步。他採用那種在上世紀 四十年代曾興一時的標題方法,從此不再給作品命名,只在背面寫下畫的年號。 從

年起,他便用作品完成的日期來作為畫的題目。根據法國人標日期的習慣

命名的這幅

,指的就是

年 月 日完成的作品。





這是趙無極旅美以後的大幅油畫中的一個出色代表。從

年到

年,他幾乎

每年都去美國,這期間創作的大幅油畫,大部分由紐約的庫茲畫廊及密麗婭姆 普雷伏 和吉爾多 卡普托

年 月 展,

日到 月

經營的巴黎法蘭西畫廊展出。

日,巴黎 的 法 蘭 西 畫 廊 為 趙 無 極 舉 辦了第 二 次個 人 畫

入選,並獲選為畫冊的封面。

年,德國埃森市富爾克望博物館舉辦

趙無極的歐洲作品回顧展時,也展出了這幅畫。

此畫可被視為六十年代初趙無極的藝術發展的一個宣言。顏色越來越明顯地超越了 文字符號;符號被紅色淹沒了,只剩下一條狹窄的、神秘的黑縫。在這裡,顏色的運用 是毫無保留的,充滿了膽識和力量。

「……大幅油畫要求我跟空間搏鬥;我必須填滿這個空間,賦予它生命,並將自己奉 獻給它。我試圖表現出動感,表現它迷人的緩慢及閃電般的迅速,我希望通過一種顏 色的對比和無數細微變化讓畫面產生震動的效果。」 (《自畫像》,第

頁)





畫框尺寸的不斷改變,使趙無極跟空間的關係也在不斷變化。在這幅呈正方圖形的 畫作中,他採取了一種從中心出發的構圖,這是他在六十年代的許多畫作 中的一個典型特徵。一個旋轉的群體從分成兩半的背景中顯現出來: 下方一個明亮 的小塊,與大部分色調陰暗的背景形成對比。

我們不應被畫中的大氣影像所蒙蔽;這裡顯示的與其說是一股旋風,不如說是作 者在這種大氣團之間勢力較量之中的探索,這些氣團時而密集,時而鬆散。歸根究 底,這幅畫要表達的是心中那股潛在的強大張力。





這幅畫也是六十年代一系列結構嚴謹、顏料厚重的畫作之一。在這裡我們感受 到某種形式的猛烈、急切、閃電式爆發。氣團相互較量。顏色的選擇亦十分精 確:「安靜的白色,明朗的藍色,絕望的紫色。」(《自畫像》,第

頁)

「……我用大幅度的姿勢作畫,有時候用颳刀,仿佛要拼命擠壓畫布,好讓顏色 滲透進去一樣。在各種紛亂混雜的顏色與重疊交錯的剛勁筆鋒中,我感到非常 自如。那時我還未體驗過用繪畫來表現「空」的困難;與安靜比較起來,我更 傾向於猛烈和噪聲。我一心想戰勝畫面空間。」(《自畫像》,第

頁)





在這幅巨大的畫作中,出現了一種與此前幾幅截然不同的空間概念。如果說畫的中 心是一團旋渦的話,它似乎被套上了一個框架,受到了限制,幾乎被兩個單色的條 帶制服了。這個變化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中國傳統對趙無極的初期影響。也許在意 想不到的情況下,這次「空」的返回為作者在繪畫構圖上打下了重要基礎。這不是 西方概念的空,亦不是虛無主義,而是中國古老哲學和藝術觀念中所說的「空」。

七十年代時,趙無極的摯友、詩人亨利

米修

建議他重新發掘中

國墨的使用,從而迫使他重新思考空間及大氣團之間的關係,但從這幅在

創作的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傳統對趙無極的創作生涯中早已產生不可磨滅的 影響。

因此,當他在

年回到杭州藝專從事一個月的教學時,他並沒有向他的學生

(全都是來自全國各大藝術院校的教師)講授西方繪畫。他首先要令他們了解到, 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能忘掉自己的傳統,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我們更應 該將中國傳統作為一個基礎加以利用。「整個中國繪畫就是一個尋找適當空間和 光線的探索。為甚麼你們不在這方面想想,創作一些能令西方人敬仰的作品?」 (《自畫像》,第

頁)





致勒內

夏爾,

在趙無極的藝術生涯中,曾有過很多為敬獻和紀念而畫的作品,這些畫是少數不光用年代為題 的作品,有的在年代後加註解,有的換成別的題目。這種來自中國傳統的致意畫作,是對那些去 世的朋友或者歷史象徵人物的紀念。「慎終追遠是我一直遵循的禮儀。我這樣做純粹是為了陪 伴去世者的靈魂,這樣他們便能通過我的畫繼續活著。」(《自畫像》,第

頁)

年,趙無極畫了兩幅 紀念屈原,獻給這位中國第一位偉大詩人,還有一幅 紀念杜

年和

甫,獻給這位唐代「詩聖」。在趙無極的這類畫中曾出現過的對象還有畫壇大師(如 年致亨利

馬蒂斯

年致克羅德·莫奈

),有同他交往親密的藝術家( 年及

年致亨利

年致愛德加

米修

),還有他的家人和親屬(

, 年致夫人美琴,

,趙無極與法國詩人勒內 夏爾

年致保爾

瓦萊斯 年致讓

年、

, 保爾

塞尚 年、

里奧佩雷

年致兄弟無為)。

結為朋友。他為夏爾的詩集《花園中的伴侶》

畫了四小幅銅版插圖。他們很快便成為親密朋友,

年的這幅畫是趙無極為夏爾作的第一

幅,屬於少量色調淺淡,卻洋溢著詩情畫意的作品。

年趙無極又為他作了第二幅畫,

年夏爾也為趙無極在法蘭西畫廊個展的畫冊撰寫

了前言。他們的友誼在八十年代進一步加深,勒內

夏爾邀請趙無極為自己的手稿《黃麻布包的

散絲亂縷》畫了十幅水彩畫。這部兩雙手共同創作的詩集,如今已成為在巴黎的法國國家圖書 館的收藏。





趙無極於 年 月 日在北京出生。來到法國後將自己的名字 改為趙無極。

十五歲時,趙無極進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學習繪畫,他在這裡度 過了 年,學習素描、畫模特兒、油畫和用中國傳統畫法臨摹大師 的作品,同時也學習西方遠景畫法及書法理論。

從藝專畢業後,他獲母校聘任為助教,並在重慶舉行了首次個人 畫展。由於抗日戰爭的爆發,學校於 年從杭州遷到重慶。

在父親的鼓勵下,趙無極攜同妻子謝景蘭一起到巴黎,繼續學習繪 畫藝術。在 年中,他與阿爾貝托 賈科邁蒂 為鄰。他在大茅屋美術院找到了新的家庭,在這裡他結識了尼古 拉 德斯塔爾 ,漢斯 哈同 , 皮爾 蘇拉熱 ,瑪利亞愛蓮娜 薇拉 達希爾 瓦 ,後來又結識了薩姆 法蘭西斯 ,諾曼 布魯姆 和讓保羅 里奧佩 雷 。 克勒茲畫廊 評。

為趙無極舉辦巴黎的首次個人畫展,獲得好

亨利·米修 看了趙無極的第一批石版畫以後,寫 了八首詩,這些詩以《亨利 米修對趙無極 幅石版畫的閱讀》為 題,由拉雲畫廊出版。為了感謝他的新朋友,趙無極開始與法國的 皮爾 洛布 畫廊合作。這亦是他與亨利 米修始終 不渝的友誼的開端,直到米修於 年去世。

趙無極在瑞士發現了保羅 克利 的啟發。巴黎的皮爾畫廊 開始在意大利和西班牙旅行。

的畫,受到抽象畫風 首次為他舉辦畫展。他

巴黎舉辦了多次趙無極的個人畫展(皮爾畫廊 、拉雲畫廊 ,使他有機會認識了貝聿銘 和他的夫人;為 他舉辦畫展的其他城市還有伯爾尼 、芝加哥、倫敦(漢諾威 畫廊 )、羅馬、紐約(嘉德比 伯奇畫廊 、克利 曼畫廊 )。他的畫出現了重要的變化,開始走向抽象。



首次在巴黎的法蘭西畫廊舉行畫展,並在皮爾 洛布 的同意下與之簽約。第一部關於趙無極的專題論著由著名作家克 洛德 羅亞 撰寫。 在紐約旅行中,趙無極認識了薩繆爾 庫茲 ,這 家畫廊從此成為他在美國的正式代理商。此後他與皮爾和科萊特 蘇拉熱 一起旅行,然後獨自在香 港停留六個月,在此期間他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陳美琴。 年,趙無極的首次紐約畫展在庫茲畫廊舉行。

在巴黎,拉雲畫廊 年推出西方的誘惑,由當時的文化部長安 德烈 馬爾羅 親自撰寫介紹文章,展出 幅石版 畫。為感謝他的支持,趙無極兩年後加入了法國籍。

在世界各地舉行個人畫展: 紐約(庫茲畫廊)、洛杉磯(法蘭克 佩爾斯 畫廊 )、舊金山(舊金山藝術博物館)、東京(東京畫廊)、 馬德里(阿泰內奧畫廊 )、巴 黎 ( 法 蘭 西 畫 廊 )、倫 敦(雷德芬畫廊 )、愛 森 ( 富 爾 克 旺 格 博 物 館 )、 維也納(阿爾貝蒂娜畫廊 )、奧斯陸(霍爾斯特 哈爾福森 畫廊 )、蒙特利爾(現代藝術博物館)。 由於夫人美琴患病,趙無極無法全力專心油畫創作。他聽從米修 的建議,重新使用水墨作畫。美琴於 年 月去世後,趙無極隨 後返回中國,探望至 年便分隔兩地的親人。

巴黎的法蘭西畫廊為他舉行近期作品畫展,畫冊的前言由詩人勒 內 夏爾 撰寫。這是趙無極的一個創作高峰時期, 畫作多為大畫幅。 他為羅歇 凱路阿 的《影像的榮譽》和《詩藝》 畫了插圖。趙無極與芳思華 瑪爾凱 結婚。 意大利梅迪西斯別墅博物館的經理讓 雷馬里 邀請他們到羅馬小住。 日本富士電視台畫廊 作品。

於東京展出大畫幅



趙無極向法國國家博物館捐贈版畫, 藏於珍品陳列室。

幅精心挑選的版畫被收

皮爾 馬蒂斯參觀了趙無極的畫室後,建議秋季在紐約為他舉辦 油畫和水墨畫展。畫冊的前言由貝聿銘撰寫。

在巴黎大宮殿國家畫廊舉行的畫展,是趙無極在法國的國家級博 物館的首次畫展。 年間,這個畫展分別在日本、香港 和新加坡的五個城市再次展出。 在台北的台灣國家歷史博物館介紹了趙無極的畫作。其後,應中 國文化部的邀請,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和他的母校杭州藝專舉辦畫 展,這所學校當時已經成為浙江省美術學院(如今是中國美術學 院)。

得到國文化部長雅克 朗格 的推薦,趙無極獲授予法 國軍團四級榮譽勛位。他在瑞士日內瓦的首次畫展由雅安 克魯傑 畫廊舉辦,展出他的水墨畫。 應母校的邀請,趙無極攜同夫人赴杭州講學,講授為期一個月的 繪畫課程,夫人芳思華則教授現代藝術史和博物館學。

紐約的皮爾 馬蒂斯畫廊 行,畫冊由弗朗索瓦 雅各布

展覽如期舉 作序。

法國法亞出版社 在夫人芳思華 瑪爾凱協助下出版趙無 極的自傳《自畫像》。庫里亞藝術畫廊 以五十年代作品 回顧展為題,展出他初到法國時的畫作。 日內瓦的雅安 克魯傑畫廊 畫作和水墨畫,法國圖爾市美術博物館 舉辦趙無極的油畫、水墨畫回顧展。

展出他的近期

舉辦多次畫展: 如巴黎庫里亞畫廊 的油畫展、 瑪莞 霍斯畫廊 的水墨畫展。在葡萄牙首都里斯 本, 在卡路斯特·古爾本健藝術館 舉辦回顧展。在盧森堡公國舉辦了兩次畫展: 一次是國家博物館 的水墨畫展,一次是在維安登城堡 的油畫展。


趙無極獲授予法國軍團三級榮譽勛位,接受密特朗總統授勛。同 年並獲香港中文大學的榮譽博士稱號。

台北美術博物館為他舉辦回顧展,愛麗絲 香港畫廊舉辦近期作品展。

在她的

墨西 哥 現 代 藝 術 文化中 心 推出「趙 無 極 四 十年 繪 畫 作品 展 覽 」。

趙無極前往東京,接受日本天皇為他頒發的皇家美術獎。

西班牙的伊比加亞 德奧羅斯 畫廊在薩拉 哥撒地區 的會所展覽中心舉辦趙無極畫展,日本的 石橋基金會在久留米市的石橋美術館舉行趙無極畫展。

在台灣高雄美術館舉辦回顧展,這次展覽之後又在香港藝 術博物館舉行。

在法國安然市的展覽分三個部分: 油畫、水墨畫、版畫和畫家的書。 里斯本博覽會開幕儀式展出趙無極於 年為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地鐵站創作的馬賽克壁畫。

以「趙無極 年繪畫生涯, 」為題的大型回顧展,由 、歐萊雅、上海博物館聯合策劃,分別在上海、北京中國美 術館和廣州美術館分別舉行。在台灣, 畫廊推出「趙 無極: 年畫作展」。

東京的富士電視台畫廊舉辦趙無極個人畫展。瑪莞 霍斯畫廊 在巴黎舉辦「趙無極近年水墨畫展」。

泰薩 赫羅爾德 畫廊在巴黎的 之際 舉辦近期油畫精品展。在法國巴黎小王宮博物館及巴黎市美術館 舉辦的「中國: 帝王的業績」大型畫展中,趙無極的油畫入選現代 部分。


西班牙華倫西亞市的胡里奧 崗薩萊斯中心 舉辦趙無極主要作品回顧展,稍後在比利時首都布魯 塞爾的伊克賽爾博物館再次展出。 在法國開辦兩次畫展: 巴黎的梅努畫廊 和捨濃梭城堡 。 月,趙無極接替讓 卡祖 的位置,當選為法蘭西美術學士院的院士。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泰德哈利畫廊 舉辦回顧展,紐 約的墨爾本畫廊舉辦回顧展,大型回顧展在巴黎的網球宮博物 館舉行。

日,趙無極進入法蘭西美術學士院。

法國舉辦多次大型回顧展: 敦克爾克市美術博物館 的油畫及水墨畫展,格拉維林市 素描原版畫博物館的版畫和書籍展,蒙貝里埃市 的油畫及水墨畫展。日本的石橋基金會也在東京普利 司通博物館舉辦了回顧展。 法國舉行兩次畫展: 第一次在費坎城的本篤宮,另一次主要作品回 顧展在比亞里茨市舉行,以「油畫及水墨畫, 」為題。

趙無極參加多次集體畫展: 西班牙比爾堡市古根海姆博物館舉辦 的「紀念齊立達」畫展,瑞士巴塞爾市廷格里博物館的「紀念愛 德加 瓦萊斯 」畫展,還有法國巴黎盧森堡博物 館的以「抒情的飛翔,巴黎 」為題的畫展。 應貝聿銘之邀在中國蘇州的新博物館落成典禮上展示趙無極的 宣紙水墨畫精品 -「黑與白之夢」。

趙無極獲法國軍團二級榮譽勛位, 月 日希拉克總統在香榭麗 舍宮為他頒授榮譽勛章。


參加法國國家圖書館為詩人勒內 夏爾 舉辦的展 覽。在法國乃慕城堡 舉行的個人畫展上,展出了他的 油畫、水墨畫、水粉畫和版畫,以及畫冊和早期的陶器畫。

在塞佛爾市 的法國手工製造廠,他完成了兩套原創花瓶 繪制。法國國家圖書館舉辦他的素描作品回顧展,趙無極又向圖 書館捐贈了畫作。這個展覽後來又在中國的蘇州博物館展出。

法國伊蘇丹市

的聖洛克濟護院博物館 展出了趙無極從 年到 紙畫作品,並介紹了其油畫對空間概念的影響。

年的

紐約墨爾本畫廊展出了他的最新畫作: 大型的新版畫,用法國著 名陶都里摩贊市 的貝那多工廠所產陶器畫的中國畫, 近期水墨畫。

加拿大魁北克市的國家美術館展出了他的近作,畫展主題與他的 三聯畫獻給我的朋友讓保羅·里奧佩雷有關 。這些畫也再 現了兩位畫家之間的友誼。

摩納哥蒙特卡羅的墨爾本畫廊舉辦近期紙畫和陶器畫。

比利時拉呼爾普市弗龍博物館 借歐洲 中國國際藝術節之機,展出了趙無極的紙畫。這次畫展介紹了讓 米歇爾 弗龍 和趙無極的友誼。 在 年香港的法國五月節之際,愛麗絲 頌揚趙無極」的精選畫展。

金在香港畫廊舉辦「

法國弗拉瑪利永出版社 推出了介紹趙無極的大型 專題著作,中心文章的作者是是多米尼克 德維爾潘 。該書的中文版和英文版由香港 出 版社於 年在香港出版。


趙 無 極 的 作品 參加 在西 班 牙馬 德 里 的 提 森 博 耐米 薩 博 物 館 和卡加馬德里博物館 的「莫奈與抽象」畫展,還參加了法國巴黎 的馬莫丹莫奈博物館 的畫展。 應作家若塞 弗萊施 的要求,趙無極的三聯畫紀 念莫奈在上海博覽會的法國廳展出。

葡萄牙里斯本的阿巴德

塞乃斯-薇拉 達希爾瓦畫廊 的畫展,體現了這三位藝術家的親密聯 繫,以及在葡萄牙趙無極作品的豐富收藏。 趙無極為圖爾附近的聖科斯摩斯教堂所畫的十四幅玻璃彩繪舉行 剪彩儀式,這些作品是應克羅德 盧瓦隆 的要求 而作的,在這裡還同時展示了趙無極的裝飾藝術。 趙無極曾為勒內 夏爾的詩集《黃麻布包的散絲亂縷》作十幅水 彩畫,兩人聯手的詩畫著作以精裝收藏本的形式出版,由多米尼克 德維爾潘 作序,書中加插了以前從未發 表過的夏爾與趙無極的通信,此書為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

趙無極參加在中國杭州美術院舉 辦的「林風眠和他的學生」畫 展。在林風眠的作品旁邊,也展出了他的主要學生的作品,其中 包括: 朱德群 蘇天賜、吳冠中、席德進及趙無極。

撰寫: 版權所有:












香港中環雪廠街16號西洋會所大廈8樓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