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腦的生活方式

Page 1

人不管到幾歲都可以成長

改變腦的生存方式 PHOTO / eian


改變腦 的 生存方式 茂木健一郎 著


茂木健一郎 腦科學家,也是日本知名暢銷作家。 現任日本 SONY 電腦科學研究所資深研 究員,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客座教授、 東京藝術大學兼任講師。 1962 年生於東京。自東京大學理學 院、法學院畢業之後,繼續攻讀東京大 學理學系物理學博士課程,獲得理學博 士學位。並曾任職於劍橋大學。主要的 著作有《感動腦》、《音樂腦》、(天 下雜誌出版)等。


第一章 第一章 人不管到幾歲、在那裡都能成長


1. 腦具有支持改變的力量  人類的腦,原本就具有支持改變的力量。  「不確定會變成如何」之偶有性是活化腦、 生存下去的關鍵。  原本就不擅長某件事的腦不存在,只是還沒 找到學習的方法。比方說深信「自己是不擅 長英語的」。實際上沒有人天生下來就是 「不擅長英語的腦」,只是因為尚未找到學 習英語的方式。


2. 人格與知性是「交織的 總體」  雖然智商在以前被當作是分別「頭腦好壞的 指標」,然而現今我們卻認為不能僅僅透過 智商來了解人類的智慧。  首先請先捨棄「自己從一開始就是孤立的存 在」的這個想法,你這個人,是各式各樣事 情「交織的總體」。  把改變當作是喜悅,繼續生活下去是最好的 事。


3. 人類在改變的瞬間會變 成蛹  當人類真正改變時,有一瞬間會停止活動 ,就像是進入「蛹」的狀態。  在人生中重要的事,不確定會變成如何, 所以才更要跳進「偶有性之海」。當遇上 與自己異質的某件事時,不要急著保護自 己,請試著跳進去。  請盡可能將自己置於面對各式各樣人生的 局面,或是身處於各式各樣分野中行動。


4. 腦的學習是「可能無 限」  腦具有巨大的可塑性,可以無限改變。  人類的腦具有 N +1的可能無限,就算你 很努力學習,覺得自己已經學到極致,但 必定還有可學習的東西。  人格與能力也一樣,可以無限地改變。我 的個人經驗也讓我得知,處於這種時期, 不能感到害怕。


5. 想要改變、最好方法就是 「感動」  改變自己的腦的行動、最佳方法就是「感 動」。雖然光只是感動,人類不會改變, 但是相反來說,感動卻有可能是改變人類 的「致命毒藥」。  能夠感動的能力,也就是把自己當作樂器 ,看看自己這項樂器能夠演奏多大聲。


6. 當心受到動搖時,踩下油 門吧  感動這件事,就是自己受到牽絆、動搖的 時候。之所以會流眼淚,就是腦接收到過 多、無法處理的情報。  當你面臨動搖、感動時,就盡情地跟著改 變吧。這時若不踏下油門,腦將無法真正 產生變化。  愈堅強的人,愈容易受到動搖,也因而能 夠不斷地改變。


7. 「七十從心所欲」 這句話的厲害之處  透過現今的腦科學得知的人類的腦,超乎我們 想像的還更利他。  顧慮他人,想為他人做些什麼的功能,本來就 存在於腦中。所以孔子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不 踰矩這段話,並非是荒唐無稽的話。這句話, 我想大概是在表達就算是在無意識之下,人也 會變得愈來愈美麗。


8. 智慧能夠一生都能磨練  蘇格拉底認為,能夠與睿智及智慧交換的東 西,不存在於這個世間。因此陶冶人格、磨 練智慧值得花一生經營。  想要陶冶人格,或是磨練智慧,是任何人都 能做到的事,而且一生都能做到。


9. 「無記」思想的意義  所謂「釋迦牟尼的無記」,就是愈重要 的事反倒不說。要是說出心裡的真正想 法,是多樣性的喪失,也會出現不幸的 事。  學習到「釋迦牟尼佛的無記」的人,能 夠散發人格的光芒,不管到了幾歲,身 邊自然而然會聚集很多人。


10. 重要的事反倒不說  無記這個思想,真的是讓我非常欽慕。我 認為人生可以如此就好了。我認為能夠不 說出真正重要的事,直接將這些想法帶進 墳墓就好了。  真正強韌的人,不會輕易地就亮出利劍。 人與人接觸時,真正重要的是貫徹無記的 態度。


11. 將自己的缺點以幽默表 現  若本人想要隱藏缺點,周圍的人會變得 非常辛苦。在人前說出自己缺點,彼此 也會比較輕鬆。  請學習將自己的缺點透過幽默的方式, 學習「自我批評」的技巧。


12. 對自己抱持「認知的距 離」  真正的科學家,會把自己的假說放在桌 子上當作對象檢視,也能夠自我批評。 因為學習到對自己保持「認知的距離」 ,我們就能獲得自由。


第二章 第二章

培育腦的多樣性


13. 腦的個性,本人也不知 道  腦的個性,本人也不知道。人生是永無止 盡的發現之旅。  多樣性是人類成長的關鍵。所以讓孩子接 受越多樣化的吸引越好。


14. 「奇蹟的蘋果」的文明論 意義  在無農藥、無肥料 的環境下維持生態多樣性, 才能培育出「奇蹟的蘋果」,就算切開蘋果,表 面也不會變色腐壞。  在生態系統中,我們人類與多樣性的森林相反, 處於「無菌狀態」中。但是對腦來說,沒有比生 活在僅有一項原理、無菌狀態的情形更不幸的事。


15. 腦中是叢林  在叢林中,沒有一項生物能夠單獨生存。 我們腦中一千億的神經細胞,各有各自負 責的角色,這就是複雜系,無法加以控制 。


16. 愈是與自己異質的人, 愈是了解自己的鏡子  與自己異質的人接觸,可以活化腦中的 「鏡像神經元」,將他人當作映照自己的 鏡子。  人與人的接觸就是生態系,在這個網絡中 唯有擁有多樣性的人才會成長。


17. 奇怪的人展現著生命的多 樣性  不需要因為奇怪的人的行為而生氣,只要認 為這正是表達生態系統的多樣化,就會變得 很輕鬆。  能夠與自己心靈產生共鳴的人,只存在於遙 遠之處,所以若能與這些人相遇,真的非常 幸福。


18. 優秀的人教養深厚  留下優秀功績的人,無例外地都具有多樣 性的教養。腦中儲存越多的多樣性,越能 豐富創造性的果實。  腦中到底能夠蓄積多少的知識與體驗呢? 是一百、一千,還是一萬?累積越多的體 驗與記憶,由記憶連接產生出來的東西就 越豐富。


19. 已經不需要大學  網路上有包含專門論文、各式各樣的情報。所 以,已經不需要大學。  自己只要有所進步,腦就會感受到喜悅,連接 至回路的改變。只要強化該回路,就會更想學 習,腦的學習過程是無限的。


20. 智慧的光芒是社會的護 照  學習與成長的結果,就像是獲得光輝的智慧,一 旦獲得之後,就能成為通往各個世界的護照。  依據某種行為的結果,若是分泌出多巴胺這個報 酬物質,就能強化行動,這就是強化學習。訂定 全力以赴方能達到的目標,只要能突破,就更能 分泌出多巴胺,成立強化學習的目的。


21. 腦是透過「雪人」式學 習  持有沒有根據的自信、不與他人比較,也不持有 劣等感。這就是能將學習改變為喜悅的秘訣。  在泡沫時期,股價就像指數函數(註)一樣上升 ,而腦也可以像指數函數一樣成長。雖然剛開始 上升得很慢,但最後有確實地攀升。所以為了到 達這個結果,不能與其他人比較。


22. 才能並非與生俱來  腦中的回路並非與生俱來。就算你自己意 識到有不擅長的科目,也不代表你的腦不 適合。只是因為自己心中抱持著不擅長的 意識,還有一直以來都不順利等因素,會 出現各式各樣的抵抗感。  只要能夠走過最辛苦的第一步,就會感受 到喜悅,接著想要再次嘗試,以加速度前 進,所以不管是誰,都能將不擅長的事變 成拿手的事。


23. 精通「腦的快樂原理」  強化學習不限於在學校的學習,只要能夠 領悟到由負荷帶來的喜悅這項機制,就一 定能夠成長。儘管辛苦但卻很高興的「腦 的快樂原理」,端視能否精通這項原理, 也決定人生的勝負。  最理想的狀況,就是透過跨越人生下一個 階段的儀式,發揮最大的力量跨越而獲得 的經驗,腦在此種狀態下最能成長。


24. 在戲劇中, 不管是誰都有角色可演  客觀看待自己的缺點,透過幽默來表現,這是由 英美人士培養出來的睿智。  在戲劇中,就算是不會說話的人、不能走路的人 ,不管是誰,都有角色可演,人生也是一樣。


25. 世上最美的東西  這個世上最美的東西,存在人的心中。有多 少人生存於世,就有多少種美麗的可能性。  若是讀者的心中存有美麗的原石,該如何磨 練原石,端看自身的決定。至於應往那個方 向磨練,亦由自身決定。


第三章 第三章

把他人當做鏡子了解自己


26. 了解自己的幽默  腦在思考時,重要的是持有「自己與他人 的關係」之觀點。  教育就是找出自己獨特優點的過程。發覺 孩子的獨特之處是教育的目的,但也是最 困難的事。


27. 不及格是了解 「自己優點」的機會  不及格與失敗就是機會。將之與未能達成的事物 相對照,也是知道自己的優點與個性的好機會。  反省由自己的選擇反映出來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並藉此成為改變今後的思考方式的契機。換言之 ,後悔是為了改變未來而出現的機會。


28. 創造了解自己的機會  依據能夠映照他人與自己的鏡像神經元的 活動狀態,不僅可以讀取他人的內心,也 可以藉此了解自己。與自己愈不同的人相 遇,愈能夠成為了解自己的契機。  或許理念不同,對方不了解你,讓你因此 受到傷害。但正因為如此,才會讓自己強 烈地了解自己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29. 一位天才的智慧, 不如一百位平凡人的智慧  比起一位天才的智慧,一百位平凡人的智慧更為 可觀。這是網路時代的想法。  只要聽取一百人的話,就有一百面鏡子,可以透 過各式各樣的形式看見自己,然後思考自己究竟 是怎麼樣的存在?聽取各式各樣人的意見,但是 最後由自己決定。這個過程很重要。


30. 彈奏「自己」這項樂器  與他人相處時,如何好好彈奏自己這項樂器,是 一場認真的比賽。與距離遙遠的人物接觸,讓自 己這項樂器產生共鳴,能夠豐富人生。


31. 我們真的無法得知他人的 內心  關於他人,而想到的種種好事與壞事中, 你會選擇說出什麼?這真的是「神聖的選 擇」。  我們真的無從知道他人內心的真正想法, 所以在與他人接觸時,絕不要認為自己非 常了解對方。


32. 不要為他人設立框架  他人的內心在想什麼,我們不知道。但是 在不知道的情況下,還是得與他人接觸。  前提是先了解他人心裡,有著我們不知道 的廣大陰影。不要像先為他人設立「這傢 伙就是如此」的框架,這是最要不得的事 。


33. 不安與恐懼的理由  腦科學的知識指出,為了對應不知道會發 生什麼事,所以才會出現不安或恐懼的感 情進化。  他人隱藏的秘密中,也有真的很可怕的事 情。正因為具有神秘感,他人對我們來說 才是重要的存在。


第四章 第四章

不要典當人生


34. 大家都正在典當人生  我們要追求的應該是「活著這件事,不是只針對 某個特定目的」。  活著期間,只要「不典當人生」,人生就不會因 為某個特定目的而被回收。


35. 不管是什麼人生目的, 都不符合活著的效益  佛陀雖然持續地被問到「涅盤究竟是什麼?」但 是據禪僧所言,佛陀在過世前一直沒有回答這個 問題。所謂完全的涅槃,是無法在活著的時候獲 得。  任何「人生的目的就是這個」的論說,都不符合 活著的效益。


36. 佛陀變成 「不起眼的平凡人」  佛陀在三十幾歲開悟,到八十幾歲入滅期間 ,或許一直處於無法守護現世的東西、如幼 童般的狀態也說不定。  不管出現再怎麼優秀的哲學或是科學發現, 最重要的事都在於活著的當下。


37. 恢復人生的偶有性  我們絕對無法理解他人的內心,只是自以為理解 而已。  眼神接觸的重點在於韻律感。眼神接觸會分泌出 多巴胺的原因,是因為「有看、沒有看」這項不 確定存在的關係。  人生的偶有性,會依據與他人之間神秘的存在, 而恢復到活躍的狀態。 正因為與他人接觸,才 使得人生的偶有性變得完整。


38. 該說什麼與不該說什麼 的嚴格區別  歐巴桑與年齡無關,也與長相無關,更與白髮無 關。所謂歐巴桑,是無意識的盲從,也就是想說 什麼,就會全部說出來。  應該嚴格區別自己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不然 就跟不化妝、隨便塗點粉底就出門一樣,是很丟 臉的事。


第五章 第五章 保有腦的空白


39. 腦的放空時間很重要  不要瞬間處理情報,擁有培育自己內心的 時間。  腦會活用各式各樣的經驗。比方說我在孩 童時期捕捉蝴蝶的經驗,使我總會靜待生 命的提示出現,也影響到我現今成為這本 書的作者。


40. 落語中的「下位視線」  在落語中會出現最無法想像、最低俗的人 ,但是那些人的生活中卻有笑容這個奇蹟。 是因為持有「下位視線」的人,就算在逆 境時也很強。


41. 享受偶有性的秘訣  如果能夠享受自己的人生不確定會發生什 麼事之偶有性,就沒有會感到害怕的事。  與他人比較的劣等感,是享受人生偶有性 時最礙事的想法。丟掉劣等感吧。


42. 享受空白就能豐富腦  品味「重要的人不存在」與「出現重要的人」兩 者間的對比很重要,能夠培育想像力。  不確定會出現何種狀況之偶有性,是促進腦中分 泌報酬物質的契機。 「一定會發生什麼事」對腦 來說,不是件快樂的事。因為無法連接到學習的 報酬構造。


43. 不要設限自己是某種人  不需要要求自己配合身處的世界或業界, 如果完全適應的話,那個人就此結束。重 點在於保有某種空間。  腦具有開放式結局的性質。只要不自我設 限,不管到何時都能持續發展。


44. 重要的事兩秒鐘就決定  人生中面臨決斷的時候,決定的時間只有 二秒。因為沒有正確解答,所以誰也不可 能知道自己適不適合某種職業、誰也不知 道往那個方向走可以獲得幸福。  到了必須決定的時刻,屆時就是靠活用自 己的人生經驗來下決定。


45. 總之先出力試試看  想要磨練直覺,就要活動身體。這也是為 什麼英國人會從事足球或橄欖球的運動。 雖然知識與經驗很重要,但請先理解人生 沒有正確解答。擁有這種想法,對人生來 說很重要。  腦要是不出力,就不知道內部有什麼樣的 想法。只要一開始嘗試,就會知道了。


46. 比起能力更需要瞬間的判 斷  不要設限自己是某種人,也不要以為自己非 常了解自己,享受不確定會變得如何之偶有 性,這些對人生來說都很重要。


第六章 第六章 學習時,持有孩子玩樂的心態


47. 不論何種職業, 都有豐富的學習種子  人生最美好的事,就是不管從事何種職業、或是 累積多少經驗,都必然出現偶有性。  為了在偶有性中學習,不能「祈求不可能達成的 事」,也要有覺悟接受加諸於自己身上的種種制 約。


48. 試著替換別的人生  人生接近終點時,同樣能夠意識到不知道 死亡何時會降臨之偶有性,我認為這正是 能夠散發生存光芒的事。  就算沒有才能,也沒有很好的境遇,還是 有努力的空間。擁有的偶有性與那些擁有 恩惠的人並無差別。只要這麼思考,腦必 定會有所回報。


49. 不要認為自己比以前更 偉大  在強化學習時,如果能夠重複完成跨越人 生下一階段儀式等嘗試,就能夠走到很遠 的地方。  不管從事何種職業,就算在工作中累積再 多的經驗,也不能覺得自己變得更偉大。 不管到了幾歲,保有像孩童時期玩砂時的 興奮感很重要。


50. 「神之山」的尋根體驗  日本人氣建築家藤森照信 的建築設計靈感,源 於他成長之地的記憶,並讓記憶開花結果。  不為少年時期的體驗加工,就這麼長大成人的話 ,就能夠從事獨創的工作。  如果能與自己的故鄉和解,而且能夠察覺到自己 將故鄉一直放在心中而沒改變,我認為寶物就會 出現在人生中。


51. 遊玩時不知不覺就已日 落  如果能夠享受自己的人生不確定會發生什麼事 ,那個人就能活用偶有性。  享受偶有性最高層級,就是到達像孩童時期, 很專心遊玩的、沒有察覺到天色已晚的狀態。


終章 終章

如何活出人生


52. 沒有正確解答的事才重 要  腦面臨的問題,也有一些沒有正確解答的 事。像是如何生存之類的問題,就沒有正 確解答。  人類的腦,不是為了解開抽象問題而存在。 所謂智慧經常都是存在於當下,也唯有在 具體的當下,才能發揮作用。教材都在現 場,無法以電腦遊戲替代。


53. 理解人心就是教養  要理解人心,需要有比共感能力更多的東 西。動物無法理解與外表不一致、撲克臉 的人心。  想要理解那些外表看不出內心的人,需要 有綜合性的學問。相反來說,學問的終極 目的,就是為了解人心。


54. 道德是學問的集大成  人類為了他人做某些事情時,會感受到 喜悅,腦中也會分泌多巴胺。自我中心 的人,只能感受自己的喜悅,也就是多 巴胺的單一種植。  能夠教導我們如何生存的學問,才是真 正的學問。能夠理解他人內心,就真正 的意義來說,也獲得了學問。


55. 無法忘懷的人  最終能夠感化人心的還是人格。就算是想 要傳達知識或技術,就結果來說,還是會 受到人格影響,人也會因而有所改變。  人類不需要名譽或財富,只要能夠成為有 人格的人,身旁自然會聚集許多人。  把自己的人格,當作是某種作品好好磨練 ,只要能將這件事放在心上,我認為人生 就可以過得很快樂。


作者的話  腦就像是「要石」一樣的東西。「要石」就是 位於日本茨城縣鹿島神宮那顆傳說的石頭。要 石出現在地平面以上的部分又圓又小,但是一 直往下挖掘,就會變得愈來愈大,不管怎麼挖 都挖不完。  人類的腦也是一樣。儘管認為自己已經知道, 但那些都只是在深入了解之前的入口。人類現 今還未能得知究竟存在於地底下的石塊到底有 多巨大。  腦非常地偉大,腦就像永無止盡的大洋,而我 們就漂浮其中,所以只要安心面對每天的生活 就好 。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