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 Press 2010 Sept Issue

Page 1

「BA塔」啟用, 同學要到凱悅食晏?

書展後遺 午夜藍:

動漫研: 毒,不可亂 讀

你知道嗎? 中大是用中文的

與哥哥 仔同行

公屋加租, 住戶何處立錐

大O新玩法 二 零 一 零 年 九 月 號 免 費 取 閱


目錄 校園 4 5 6-7 8-9 10-11

社會

投稿 體育 生活 專欄

文藝

情色

性別

學制向前走之「循序漸進」 ——從學系分拆到統一收生 CUSIS啟用Kill同學 初探中大新教學大樓──BA塔 全宿共膳探一探 當我們談論大學生時 別樣大O:學長談新亞精神 中大!學咩人用英文呀!

12 13 14-15 16 17 18-19 20

居權十一年 禁煙的神聖道路 香港是我家,罷工齊參加 還有多少個大浪西灣? 重建菜園村的困難和意義 只加不減新機制、政府榨乾公屋戶 自從政府「推廣文化藝術」以後……

21

失去靈魂的教育

22 23

我的中大體育生活 中大體育活動

24 25

真正的有機農業需要護土 「喂,有冇嘢做呀? 去行街嚕!」

26 27

【兒童樂園|Pat】忽爾懷念 【斟|獵夫】電梯 【雀躍|奇翼鳥】事後 【左翼風情畫|覃俊基】廿五萬人的悲哀

28 29 30-31 32-33

加勒比海的女中豪傑——烏娜馬遜 (Una Marson) 請別濫用毒這個字 書展過後——書扎大集合 電影扎記:美麗舊世界《打擂台》、 模擬習作《潛行凶間》

35 36

小說:MISS 電影札記:Prayers for Bobby 為巴比祈禱 Chrissie 信箱

37 38

嘗試回到基層的性別運動 與哥哥仔同行——訪問午夜藍

編者的話 大學的暑假,超過三個半 月,比一年的四分之一還要 多。暑假剛開始的時候,覺 得時間很多,但轉個眼, 暑假又結束了。回望這個 暑假,經常都會有種「Busy doing nothing」的感覺。 勞勞碌碌,上過法文班,出 版了《六四特刊》、《迎新 特刊》和《九月號常刊》, 又參與了籌辦善衡這所新書 院的第一屆 O Camp。瑣碎 的事接踵而來,令我應接不 暇——主要不是體能上應付 不來,而是心理上的負擔很 沉重。我從沒想過大學的暑 假會這麼繁忙。 由於那種「Busy doing nothing」的感覺,也因為 我想做好 O Camp 組爸的 角色,令我更想知道,大學 究竟是什麼。為此,我特地 借了金耀基的《大學之理 念》來看。金耀基是中大前 校長,在任時曾引起不少風 波,如國際化事件、「肥上 瘦下」的減薪事件和殺系事 件等。但這本在他上任前差 不多二十年出版的文集,卻 完全看不到半點金校長的影 子。「人係會變嘅」,唯有 這樣解釋吧。 金氏在《大學之理念》其中 一篇經常被引用的文章,是 〈象牙塔與服務站〉。文章 這樣形容「服務站」:「社 會要什麼,大學就給什麼; 政府要什麼,大學就給什 麼;市場要什麼,大學就給 什麼……在這種情況之下, 大學已非一獨立研究學問之 地,而成為即用的知識的工 廠,大學與社會間的一個保 持清靜思維的距離也消失 了。」香港的大學與社會之 間,能否有一個清晰距離固 然值得相榷;但大學漸有「 服務站」、市場化的傾向, 卻是不容置疑的。我們只要 一看深圳分校的設計,只開 兩大範疇的科目——理工科 和商科(1),就能略知一二。 若論書中最深得我心的一句

話,非懷海德 (Whitehead) 之言莫屬。他說:「大學之 存在就是為結合老成與少壯 以從事創造性之學習,而謀 求知識與生命熱情的融合。 」所謂「創造性學習」,我 以為重點在於人與人之間的 互動和思想的沖擊,而此互 動又必須建基於學生以熱情 主動學習、探索、質疑。 看清現況,訂立了理想,就 要在現實的限制內/外實踐 理想。把這度尺放回我在暑 假,甚至是在大學生活所做 的一切,有幾個問題可以問 自己:我所做的,是否純粹 地在滿足其他人的喜好,本 身毫無價值?所行的路徑又 是否僅是前人的路徑,缺乏 自己的思考?我是否熱衷追 求不同的知識,並願意為此 與其他人互相研習,甚至激 辯? 又是新一個學年的開始。有 時候,對自我身份的探索, 會消耗人生的不少光陰,但 這不能成為我們隨波逐流的 藉口。不單是我們在大學的 定位,我們在社會的角色、 人生的意義,一切都值得我 們省思。而思想之後就是行 動,為貫徹自己所相信而 作的必要的行動。是時候弄 清自己身在何處,應往何處 走。 「假如世上有正確的道路, 最終它必然只能在自己的思 考之中。」 ——《迎新特刊2010》

總編輯 鄭智浩

(1) 校方在暑假為理學院和工 程學院舉辦的簡報會中表示, 在擬辦的深圳分校,兩個學院 將合而為一,同歸一個學院管 理。理學院並不同意此建議。 有關兩次簡報會的內容,請參 考 http://www.provost.cuhk. edu.hk/sz/zh-TW/campus


傾莊日程 迎新夜 傾莊

9月8日(星期三)七點正 范克廉樓306室(學生休息室)

逢星期二晚七點正 范克廉樓307室(報社會室) 9月14日 大學生身份

講下報社平時做啲乜, 認識一下新同學。 一眾現莊/老鬼/友好 同你一路食,一路傾。 有乜問題,即管問我地。

大學生係乜?呢個身份代表啲乜? 大學同社會之間又有咩關係? 9月21日 媒體客觀中立的迷思

9月28日 最低工資

媒體係咪堅持客觀中立先係好?媒 體有冇可能達到中立?若否,原因 為何?媒體又應該堅持咩原則?

最低工資究竟係保障工人嘅生計, 定係倒工人米?背後嘅理念係乜? 係咪有最低工資,工人嘅權利就可 以充分受保障?

「眾多新生,初進中大,總會對大學生活有一番憧憬。夢醒 之前,總得認真問問自己,『唔係咁樣,可以點樣』!生活 有很多限制,大學種種,也非任由我們決定。但在埋怨抱怨 別人之前,也得先清楚自己想過怎樣的一種生活。」 ——九八年《迎新特刊》

來 傾 莊


學制向前走之「循序漸進」 從學系分柝到統一收生 —— 文:獵夫 唔知大家仲記唔記得,上年考 final 前後鬧得滿城風 雨的音樂系、藝術系分拆事件?(即校方想把音樂 系、藝術系同學打散到各書院,唔似宜家咁,讀音 樂 一 定 係 崇 基, 讀 藝 術 一 定 係 新 亞。) 經 過 同 學 一 番抗爭,風波似乎告一段落;但原來學系分拆,也 只不過是「文學院統一收生」的前哨而已。 統 一 收 生, 除 了 意 味 著 新 生 可 以 讀 一 年 再 選 主 修, 也意味著入學遊戲規則的改變。音樂系藝術系現時 收 生 準 則 跟 其 他 科 不 同, 較 看 重 藝 術 方 面 的 造 詣, 例如要求新生有一定程度的音樂資格或需要呈交作 品集等。統一收生之下,所有科目將一視同仁地著 重成績,中學老師恐怕只能著力主科考試,無暇顧 及藝術訓練。 究竟校方推行統一收生的目的為何?有傳是應大學 教育資助委員會的要求,有人仲話呢個係國際大趨 勢添。不過根據其他大學的數據,統一收生能推高 收生成績,校方本身都好有誘因咁做。

4

統一收生話就話多啲選擇,但通常啲人都會聚晒去 某一兩科,唔受歡迎嘅科等摺都得。港大文學院統 一收生後,藝術系音樂系名存實亡,只剩下藝術史 等科目。如果中大藝術步其後塵,全港就只餘浸大 一家視覺藝術,對香港藝術界前景打擊可謂不小。 雖 然 按 現 時 校 方 說 法, 將 來 統 一 收 生 會 行 double 制,即新生可選入「文學院」或直接選入某學系, code 對藝術系等殺傷力應該較港大的制度低。但現時所 知的細節甚少,加上校方亦會繼續修改方案,同學 仍需密切注視統一收生的最新動向。

校園散打

CUSIS啟用Kill同學

文:林檎 為咗應付將來新學制,校方今年推出左新嘅網上系統CUSIS,但八月開始咗選科之後,就 收到好多同學埋怨呢個新系統難用又複雜。一登入就見到有十幾個連結,但啲名又好混 淆,例如想睇下今年開咗咩科,應該揀My-Planner、My-Academics、Course-Enrollment定 Class-Search呢?入到Class-Search,又發現佢顯示晒所有科目,要知道今個學期有冇開, 要逐科入去睇,超級麻煩。以前方便同學計劃下時間表嘅Timetable-Planner仲取消埋添!

雖然校方已經回應左,會盡快推出中文界面同埋改良個系統,但等得佢完善個系統,我地都選晒科啦!於 是有同學自發晌Facebook寫左一篇教學文,幾日內share左好多次,仲有埋timetable-planner嘅網上程式 CUTS,方便同學安排時間表。唉,校方今次用左幾百萬搵軟件公司設計嘅CUSIS,出到黎反而仲麻煩左好多。

不過校方都幾貼心嘅,知道同學放咗咁耐假,唔多願意番學,就晌CUSIS整左架Shopping-Cart,等你知道選 科同購物一樣,佢賣你買。一邊選科一邊體驗下購物快感,比四萬幾蚊就任你reg科,好抵呀!


初探中大新教學大樓 ── BA塔 文:笑希嬉 在火車站外、巴士站旁的白色巨塔一直令我心生恐懼,可能是 因為這座位於凱悅酒店旁,名為澤祥街教學大樓(BA塔)的建 築物,一度被盛傳為今年商學院同學集中上課的地方。七月初 商學院各學系的辦公室遷往該處,就更像在引證這個消息。直 到CUSIS開始有得reg科先真相大白,現在最主要都是酒店管理 系的同學會在該處上堂。另外,商學院的DSME及MKTG course 及一些由商學院開的大學通識都會在BA塔上堂。

校園外的校園生活 曾經跟不只一個同學談起BA塔,大家都不約而同表示BA塔的位 置根本稱不上在中大校園內。如果無住宿、無上莊、又找不到 課外活動參加,好似完全唔會踏足中大校園:「TCW,邊度黎 架?」「烽火台,無印象喎!」「摺LIB?即係點呀!我最近 都要行兩三個字先去到CC圖書館喎!」無錯,你未必要朝朝九 半至十半的時間排超長隊等校巴,但係你亦沒有機會體驗迫校 巴這個全中大最多人參與的mass game有幾討厭。

日日食凱悅、美心? 就算你未明白、甚至唔需要這些集體經驗,你好歹要關心來年 的伙食吧!根據校方的資料,雖然BA塔佔地約20,000平方米, 樓高十五層,可是卻沒有特別預留位置興建canteen。入面只 有供教學用途的管理訓練西餐廳以及自助式咖啡廳各一間,雖 然會提供膳食,但每間只有大約40個座位。校方都明白空間極 之不夠,所以正積極考慮提供外賣服務。可是BA塔現時沒有預 留空間讓同學坐低用餐,恐怕到時買完外賣要出去對住巴士廢 氣用餐。

迫你食貴野? 如果商學院同學有幫手做過BA塔Coffee Bar的問卷調查, 會發現基本上果度嘅食物都係食不飽的。校方回應係:「 由於受地方限制,咖啡廳的備餐間只有16平方米,因此將 主要以提供免烹調的輕食及飲品為主。同學如有需要,可 選擇惠顧西餐廳。」再問定價如何、會否考慮一般同學的 負擔能力,得到的答覆竟然是這兩所食肆的主要功能是實 習,同時將會融入凱悅酒店的最佳服務準則及管理系統。 因此使命有別於現時大學校園中的學生食店及飯堂,定位 (即係價錢啦!)將會介乎於同類型食肆與酒店之間。不 過有得食總好過無得食,因為據知最快都要今年尾,這兩 所食肆才有機會開始運作,在此之前,大家自求多福吧!

只關HMG同學事? 未來人口大爆炸,校方為了減輕校巴的負擔,所以會將同 一學系的課堂地點統一。觀乎現在商學院的辦公室已經盡 皆搬到BA塔,可以想像未來只會有愈來愈多的課堂在這個 outside campus的campus上,衰啲講句,到時BA Festival UCBA的coffee corner BEAT就要改成美心BEAT了。再 想,BA塔未有食肆已經先要人在附近上堂,不是跟新書院 連宿舍、飯堂都未有就叫人全宿共膳一樣嗎?校園的眾多 事物,由課程到Canteen,由上課地點到CUSIS,我們又是 否全盤接受呢?如果有不滿,我們又是可以踏多一步,帶 來改變?

5


全宿共膳探一探 訪問:Javier、Janet 文:謝斐亞 眾所周知,中大其中兩所新書院——善衡書院及晨 興書院不約而同將全宿共膳視作書院的一大特色。 他們今年收生,九月七日將分別在范克廉樓學生膳 堂及新中大教職員會所(五旬節會樓高座地下)舉 行首次的共膳聚餐,學生報於是邀請兩書院接受本 報訪問,解答同學對全宿共膳的各種問題。

全 宿

兩所新書院學生今年將暫住國際生舍堂(I-house),屆時 學生需同時遵守I-house及各自書院的宿則,然而兩所書院 的宿規尚未定案。 考慮到本年使用了原本屬於其他書院學生入住I-House的名 額,而每所書院於新宿舍落成後收生仍不足以住滿所有宿 位,故新宿舍落成後會把空置的房間全數撥給四書院,直 至收足新生為止。另外,若學生入宿後不喜歡宿舍生活而 想退宿的話,兩所書院均表示當初已向學生闡明書院是全 宿共膳,換言之三年住宿是書院的底線,學生要承擔當初 「承諾住宿」的責任。他們亦指出由於中大沒有轉書院機 制,即使學生不喜歡,原則上是不容許學生退宿的,醫護 需要除外。(但據理解,崇基學生如強烈不喜歡基督教式 的周會,是可以要求轉書院的。)

晨興書院今年收了19名內地 生,11名國際生及50名本地 生。莫理斯院長強調,學生可 以自由選擇同房,但強烈建議 (strongly advise)本地生 選擇與非本地生共住。宿規的 尚未定案是因為莫院長及賈協 理院長希望讓學生也參於制定 宿規,但如何諮詢等執行細節 則未定。

善衡書院強調「家」的感覺,重視學 生意願,學生如遇人際相處的問題, 可按I-House宿規向舍監申請轉換房 友。書院亦希望學生多參與書院事 務,如共膳安排及制定宿規,他們認 為學生絕對有自理的能力,所以不會 採用家長專制式的管理──教職員制 定規則,學生只需執行。不過據了 解,善衡學生於O-Day填宿舍Preference Form時,亦被建議選擇自己大 組的組員為同房,方便入宿翌日的迎 新營進行。之後共膳、書通(有得行 山嘅非一般書通),都會被編排與自 己組一起進行。「家」的感覺也許有 了,但學生自治則略嫌不足。

Freshmen,既然新書院講得咁美好,大家好趁青 春結伴行,夾手夾腳訂個「合理」嘅宿規:合法 鴛鴦蛇又好,男男、女女Couple蛇又好,總之同 學可以揀啱key嘅房友,仲要訂個方便大家嘅探訪 時間,又或者宿舍啲活動室點用呀……一於齊齊 自己管理自己住嘅地方,實踐我地對生活事務嘅 參與同民主管理。

6


共 膳

兩所書院的宿舍及膳堂均尚未完工,將借用其他地方作晚膳,而共膳的內容及形式亦大致相同。 善衡 晨興 地點 時間 人物

食物內容

晚膳節目 內容 成本價

范克廉樓學生膳堂Annex Part 逢二至四晚 學生:自由出席 九月內推出網上登記平台。設定是有賞無罰式參與, 積極參與書院活動者,於申請書院獎學金時加分。 分別有中式、西式和各地主題餐單,每月內的餐單不 會重覆,並講求Balance Diet,八個學生加一個Mentor一枱(每月一次High Table Dinner在Shaw) Cultural Dinning:邀請嘉賓於飯後舉辦文化座談 Communal Dinning:以Mentor形式進行,使學生與書 院的教職員及同學有互相溝通及聊天的機會 普通:$35 High Table Dinner:$65

新中大教職員會所 逢二至四晚 學生:自由出席 沒有登記制度(即假定人人出席?) 截至本報訪問日(八月二十五日),每 晚節目及內容尚未訂定,即使連每餐的 成本價,將會收取學生多少膳費等資料 應告欠奉,院長及協理院長只是不斷重 覆「We are negotiating」(我們仍在 洽商中)

當然精采的訪問內容於有限的篇幅不能盡錄,但新書院確實由於很多「傳統」未奠定,全宿共膳都只是書院 生活的一部份,兩所書院都有提及學生有參與書院制度決策的權利,包括共膳的內容與方法,大至宿規、通 識課的內容等,所以強烈建議新生「多參與書院事務」,合力打做一個真正「以學生為本」的書院。

後記 訪問中,晨興副院長的態度令人不敢恭維,除了對詳情三緘其口之外,更每每 反問「不如你話我知我地可以點做」,這種「學生有要求要同我哋講」的退守 態度將無助師生溝通。相反,在小記問及善衡書院每餐食Franklin要35蚊對不 少同學來說是負擔的問題後,不出數天即收到善衡的電話,說書院考慮到由於 第一學年共膳模式及食物質素受到限制,故會對善衡學生補貼膳費。雖然補貼 膳費無改變迫同學食貴飯的本質,不過至少顯示出書院願意回應同學的意見。

從Part房問題見家長式管理

新書院偽同學爆小鑊 文:珍叻 談及新書院的全宿共膳,可想像Franklin如何貴夾好食、住Ihouse助你keep fit;亦可想像I-house渡假屋式的舒適間隔、書院 樂也融融的生活。但不能避過背後最不合理的,是要學生當下承諾 讀大學期間一直住宿及每星期共膳三晚。然後,視退宿為特殊例 子,因為怕不住宿的新書院人,若要轉書院,將挑釁書院制。 且聽新書院同學成襲怎樣說:「呀……當我第一次知道要住宿住 三、四年的時候,其實我是拒絕的!因為我覺得……呀……你不能 叫我住、馬上住,第一,我要試一下,我又不想說……住一個地 方入宿以後加了很多規條,那生活,動L……很嚴!很悶!很煩! 結果出來我可以罵誰,根本沒有這種生活!這證明上面那個是假 的……我說先要給我試一下…的機會也沒有。」當其他人恨三年必 宿不是他們的,成襲卻葡萄那試一下的機會。

有晨興學生向本報表示晨興職員曾指不容許他 們自行Part房,使他們大感困惑。院長與協理 院長受訪時,澄清只是強烈建議他們與非本地 生共住,並稱於早前已徵詢過同學有關他們住 宿的意向。但經本報查證後發現所謂的徵詢住 宿意向,只是收集學生於O-Day填寫有關宿舍 的Preference Form,該表格最主要問學生想 住二三人房或是單人房,沒有房友意見一欄, 同學有Part房人選則需填寫於「特別要求」一 欄。姑勿論大部份同學只會理解「特別要求」 為健康需要,早睡等等生活作息上的安排。校 方將學生對房友的要求視作特別要求,頗反映 出校方多麼不了解同學。當問及新書院會否考 慮加上四書院一貫Part房的做法——由宿生於 入宿日自行組合。院方則回應指學生如果有特 別要求會填寫Preference Form。而校方會幫人 分發好宿位。由此可見,新書院自稱幾開明都 好,其實亦擺脫不了行政主導的家長式管理。

偽成襲還說:「我唔鍾意承襲law,本身歡喜新書院冇傳統,點知 佢共膳學人High Table Dinner!都唔知比起平時有咩唔同。」 還望偽同學來年新生活愉快,其他同學如有消息提供,我地有堅報 料熱線,我靜靜雞話你知,26036404。

7


當我們談論大學生時 文:小蕭 八月六日《東方日報》又報導了一單似 曾相識的新聞,內容大概是中大三十名 學生齊舉中指拍照,而臉上竟然全無羞 愧之色,而且表現亢奮,實在是教壞細 路。先不論《東方》編輯們的想像力 ──舉著中指而表現羞愧,就像脫褲子 放屁、穿褲子拉屎一樣,至少我不能想 像的,而更重要的是,我說它似曾相 識,是因為類似的論述在以往有跡可 尋,譬如新亞桑拿、情色版事件之類。 縱使這次沒有引起軒然大波,但其思路 與以往一脈相承,先是發現,被報導, 被批判,然後惹來討論,接著事情被逐 出熱門話題之外,不了了之。 這樣的話題似乎也老得要掉牙,但當 我看見一次又一次大學生的所作所為 與主流社會不符,然後惹來討伐;大 家心目中乖乖的大學生的幻想一次又 一次被戳破的時候,我不禁要懷疑, 我們大學生生活在這個環境,社會就像個工廠,我們幾乎就 像富士康工廠的工人一樣,被監督著、被操控著,我們能夠 做的只是那沉悶而又不證自明的工序,每談一句說話、每一

大O早被定型為玩樂主導,已經無可救藥,只要參閱學生報以往對迎 新營的書寫,便可知其梗概。但在剛完結不久的新亞書院迎新營大組 之一:「欣咫丹」,卻認為新亞書院的學生不應對書院精神及大學生 身份一無所知,於是在迎新營首日便邀請了昔日新亞學生,現於哲學 系任教的吳啟超、政治及行政學系任教的馬嶽與周保松以及現任校長 沈祖堯等,在知行樓分享他們讀大學的經歷及對新亞精神的理解,希 望新生瞭解「新亞精神」及從中思考大學生身份。現紀錄如下:

馬嶽率先分享了他參與了四年迎新營的經驗。七十年代時,中大同 學力避以英文「ocamp」稱呼迎新營,而且不同於港大的「喪玩」傳 統,中大的迎新營則較政治化及講求關社認祖(註1),一心渾渾噩噩過 四年的人會受朋輩的批判。及至八十年代,國粹派及社會派的爭峰減 退,政治色彩漸淡,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仍備受迎新營重視。馬嶽指 出,以往將迎新營辦成以社交玩樂為主的康樂營,需要很多的證明, 但今日卻不證自明。

我係未婚的。

個行為幾乎都要獲得批准、獲得淨化,活像 個機器一樣,毫無個性,僅僅被當作服務工 廠的工具。 身處這個環境,我們大學生從來只是被論述 的客體,我們從來都沒有行動與論述的能動 性。然而在我們想像中,成為大學生只意味 著獲得更高薪酬,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個 齒輪,甚至進入資本家角遂的遊戲裡的時 候,我們就不難發覺,這個社會的意識形態 與大學生身份是如此契合著,大學生在社會 裡僅是被培訓為一個又一個服從資本家的規 則,既溫馴而又反人文精神的機器。

在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大學生在社會裡從來 不被當作「個人」來看待,大學生的身份與 中學生、小學生一樣,都是被教化、馴服的 一群「學生」。當我們在談論大學生身份的 時候,大學生只是被社會拼命製造意義,然 後拼命消費的一個空洞概念而已,甚至可以 說──大學生只是一件又一件的商品,他們配 合著意識形態而被廉價地消費著。當社會大眾猛烈批評大學 生不道德、沒教養的時候,有時不過是滿足大眾洶湧的道德

別樣大O: 他認為,Orientation Camp應是方向營,為新生的大學生活提 供方向。而大學只讀一次,故這個方向的問題必須思考。然 而,今日的書院迎新營往往逃避價值判斷,如對「民女像應否 落戶」沒有意見,只把大學當成超級市場,抱持「我揀就好」 的價值觀,卻往往是連自己也覺無意義。他認為新生即使不必 向他人證立(justify)他的選擇是好的,至少也要向自己證 立。換言之,也就是要經自己思考。總之,他鼓勵新生不要把 大學生活自我局限,要開闊自己眼界,不要只著眼cv。他更重 申新亞書院對中國的文化使命,希望新生可以認識與傳承。

吳啟超 則直言很少參與迎新營的經驗,但也分享了在知行 他認為大學生活是美麗而且自由的,它是脫離父母控制、工作控制的 一片空間。而迎新營正處於這種人生轉變的關口,應該想清楚自己的 去向和「為何讀大學」這個之前很少觸碰的問題。因此,他同意需要 有人提醒新生思考大學生身份,以免延續中學生活而虛耗大學生活。

周保松記述他當年在知行樓的宿生運動如公開播放三級片、報警要

8

求舍監歸還大字報、揭發宿生會分配房間不公及聯署令宿生會總辭。 而他當時選擇新亞,是出於對新亞精神的期待,然而在九十年代初, 已只得少數人會提及這些嚴肅話題。現在,他每年都會與崇基迎新營 的同學商討主題,但令他失望的是,每年都花費大量時間辯論大O可 否有正經嚴肅的內容(哪怕少量),卻始終不能達成共識。對於周來 說,此猶如辯論入大學是否需要讀書一樣荒謬,因此今時今日的大細 O文化只是依靠言不及義的虛弱凝聚力維持。

樓四年生活的點滴。他提及大學生為何經常被社會批評,是因 為大學生的身份,是令社會充滿期望的。因為社會的不公義顯 而易見,一般人自然期待這些有能力改變社會的年青人。他以 線的兩端作喻,一端是欲望,另一端是社會期望。大學生自然 有權滿足欲望,但當道理高於這種滿足欲望的權利,應該跟隨 道理而行。而大學生若要掌握道理之所在,應通過獨立思考。 最後,他將新亞精神概括為人文精神,亦即要求大家堂堂正正 地做個人。而真正的人,就是心中想到別人的人,關顧他人的 人。只要是符合此標準,已是達標的新亞人。 其後,講者圍繞如何回應「新亞精神」就只是屬於現在的新亞 人和甚麼是「新亞精神」的問題:


情緒而已,大學生與超級市場的罐頭其實不無異樣。 我們可以想像,大學生建構身份的能力與社會意識形態是密 切相關的。在這樣一個消費主義、金錢萬能的脈絡底下,大 學自自然然成為資本家以至資本主義的囊中物而成為職訓場 所,而我們的話題亦經常談論搵份好工、努力賺錢。而我們 大學生卻又一次又一次地墜入陷阱,自願走入陷阱,甚至在 陷阱裡悠悠自得,幾乎就「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當大學生一次又一次地宣稱「現實係咁架啦」時,其實不 過是犬儒主義的另一種形態而已──我們既不理事實,也不 相信改變的可能性。 被稱為新共產黨宣言的《帝國》裡指出,帝國主義已經消 亡,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一個去中心的「帝國」,它運用著資 本主義的手段滲透人們的日常生活,運用「生物政治」操縱 著全球化,而這一個帝國在我們眼前這一刻已經形成了。書 中有提及在帝國裡的反抗手段是什麼──那就是依靠一個又 一個獨立自主的群眾(multitude)在帝國的內部抗爭,幾乎可以 說是一種被等待的盲動。我不能說這種反抗方式在當前的脈 絡底下可以完美地套用,但我們又應否像帝國書中的描述一 樣,等待著內部群眾運動的形成?等待著一個又一個大學生 的覺悟,然後奪回詮釋大學生身份的權利?

不如先讓我們回到話題本身,事件過去良久, 但並未見惹起什麼討論或回響,也許舉中指此 等瑣事沒有觸動大眾的神經,也許經過新亞桑 拿、情色版事件以後,大眾對這些事情已經麻 木,而我此番說話也不過是借題發揮,抒發 久藏心底的鬱悶情緒而已。有人說這件事的 產生只是因為某些人笨實,因為他們忘記了 把相片改成私人發佈,而我卻說這種犬儒心態 正正契合著這些橫蠻的道德教條主義──它要 求你害怕,要你不敢面對站在道德高地的人 群,讓你繼續被奴役、繼續被迫服從、繼續陷 入這種困境。 我不敢說現在我講的都是對的,但起碼,要對抗這種教條主 義,我們就必須作出多一點對大學生的想像,譬如,如果 你可以問我,到底你想像中的大學是怎樣的?那麼我就會 答你,我想像的大學不是一個連講句粗口、喝杯酒、抽支煙 ──樣樣都被管的地方,我想像中的大學是充滿著人文精 神、理想主義、批判精神的地方,它尊重個體,對社會有強 烈抱負卻又會批判著道德教條主義,我夢想中的中文大學, 大概就是這樣的一所既反叛又熱情的大學。

學長談「新亞精神」

紀錄/文:陳昌明

馬認為「新亞精神」可分兩層看,一層是與創校時人本主義思想與哲學及教育理念相關的,但同時亦有另一層與現代新亞人扣連的精神面 貌。由於書院非主觀選擇,強行灌輸一套理念予新生不切實際,但新亞的淵源也可以提供一些反省材料。當年新亞學生會最反對的就是整 年不講孔子思想,卻要學生拜孔子。他認為新亞精神要有意義的話,不可太隨意講,最重要的還是思考。 周認為書院的成敗在於可否分得出該院學生的氣質。新亞人的身份,跟隨一生,應該是出自對新亞的價值認同。新亞有長久的傳統,希望 新生可以開放自己的胸懷,除了玩樂,還能有反思與反省。而吳啟超則認為新亞精神的詮釋可能有千種,但新生不能只以一種自居,應了 解其他詮釋然後再決定,這才是更高的境界。

後記 新亞精神具體和時代的指向從來都人言言殊,就好像馬 不認同新亞精神是一種原則性的價值;而周則傾向新亞 精神具備這種原則性的價值;吳則點出儒家理想,就是 新亞精神的其中一種詮釋。但是,就筆者而言,在整個 時不予我的迎新營中推動深刻議題的嘗試,就已顯露新 亞精神的理想主義。這種無分書院、國籍、種族的理想 主義,可以幫助我們對現實做出微小、初步但意味深長 的改變,正如對迎新營一樣。 註 1「關心社會,認識祖國」的縮語,是七十年代著名的社 會派與國粹派學生的口號。

9


中大! 零四年底

校園散打:新民主牆 文:一個人 已經不只一次有人問小記我,中大係唔係無民主牆,因為搵極都搵 唔到。我都會不厭其煩地解釋其實文化廣場同天井中間,果一大堆 壁報板就係中大的民主牆。中大歷來不少運動、社會的大事都在 上面留下不少足跡。 當然,這樣的做法是有所不足的,因為那位置其實十分迫,沒有 其他大學民主牆可以貼大字報的功能。而且因為唔知那些壁報板 一般學生可唔可以使用,所以很少會有同學在上面張貼自己的看 法。用政府及民主黨的新創詞語來形容就是:民主成份十分不 足,十分不足。 有見及此,幹事會近日在中菜廳,對文化廣場的那面牆設立了 新的民主牆。雖然這塊是臨時的民主牆,(因為未來文化廣場 將會大更新,之後民主牆可能會搬入天井位置。)但與舊的比 較,面積大了之餘,同學亦可以更方便使用跟瀏覽到。 民主牆會跟一般壁報板的物料大同小異,用水松木做底方便 同學張貼紙張。而問過幹事會這個新的民主牆會唔會有甚麼 張貼的機制。幹事會表示民主牆本身就係為了方便同學表 達意見,所以傾向用最低度的管理,固然不需好像Poster Board一樣要申請,可能只會定期清理,維持足夠的空間。 民主牆有望可以在開學後啟用,問幹事會有無想過點宣 傳,好似未有定案。不過計我話,現在的位置咁搶眼,又 駛咩特別宣傳呀!由以往的混亂壁報板到真係有一塊民主 牆,有相對顯眼的空間讓學生去發表意見,讓不同的立場 有一個對辯或討論的空間,從而推進我們的思考。嘩! 實在太令人期待啦!話雖如此,中大發表意見的地方又 豈能單單局限在一面牆上?計我話,整個中大就是一個 民主場。

10

混亂的舊「民主牆」

,校方向各系發出通告, 要他們承諾有多少科目會 採用英語/普通話授課,學生、老師、校友都出現 劇烈的反響,有近百篇文章討論/聲討校方的語文 政策。可惜在07年10月,中大依舊通過《雙語政策 委員會報告書》,將校內的主要語文由中文改為中 英雙語並用。兩個月後,中大政政系三年級學生李 耀基申請透過司法覆核推翻該報告書。09年一審敗 訴,李不服判決提出上訴。今年7月26日,上訴庭 再判李敗訴。現在李正安排上訴至終審法院。語文 官司雖然繼續下去,可惜大眾對語文官司的關注卻 愈來愈少,更有不少人將是次事件視作一場鬧劇。

吓,中大會用中文授課架? 雖然現在我們一般好難想像中大會用中文作為主要 教學語言,可是對年長一輩的中大人來說,用中文 教又是那麼的理所當然。09年三月號《中大學生 報》刊登雷競璇的〈急於擺脫中文的大學〉,入面 有一段:「我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畢業生,在校時 期的中大,中文是主要授課語言,老師用中文教學, 同學用中文學習,彷彿天經地義,不用置疑。」

中轉英,校方的理據 中大當年甚至在中文成為法定語文前已經堅持要用 中文授課,除了為照顧大量中文中學畢業生的需要 外,自有其理念,才會隆重其事地將「其主要授課語 言為中文」寫在等同學校憲法的中大條例之中。可 惜,近年校方卻不斷用種種行政手段(例如以英文授 課可以獲得多些資源),將教學語言大幅度轉為英 語。其實,大學所列舉的理由不外乎以下數個:1) 提供足夠的學分讓國際生修讀;2)大部份學術知識 產自英語國家,要同國際學術界接軌;3)提升學生 英語能力,提升競爭力。以下將簡短逐一回應。


學咩人用英文呀! 本地人變晒做國際生

要國際視野更需要用母語

本來去外地讀書就要學當地的語文,如果學不懂,就只有較少的 科目可供選擇,這點去過外國讀書/交流的人都應該清楚。2010 年本科生中,非本地生只佔整體約十分之一,可是十之八九的科 目都用英文授課。有時明明教的是本土的事情,授課的老師同學 生都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卻要用英語去教、去討論,何苦呢?

一間大學如果要國際化,要她的學生有國際視野,不能 單著眼學生的英語說得流利不流利。龍應台在〈為什麼 燈泡不亮──我看香港的「國際化」〉將國際視野定義 為:「對於其他國家的歷史和現狀有一定的認識,對於 全球化的運作和後果有能力判斷,對於人類社區的未來 有所承擔。」當中最重要的不在於英語,而在於有沒有 深刻健全的的思考。而往往只有用自己最嫻熟的語言 ──母語,才能協助我們練習深刻的思考,才可談得上 有國際視野。

同國際學術界接軌的兩條出路 校方的第二個論點,一聽好似好有道理,畢竟大部份學術知識都是產 自英語國家,就連一個香港的教授研究本地文化分分鐘都要寫外文, 才有學術價值。可是這代表我們一定要用外語授課嗎?外文系畢業教 中文的孫述宇教授曾形容同國際學術界接軌有兩條出路:要不費大量 人力物力翻譯,立志培植這些「西學」在本地生根;要不認命,叫中 國人世世代代用英文作學術語文。當年殖民統治下,中文尚未成為法 定語文時,創校的先賢尚有所擔當,堅持用中文授課。為什麼現在的 中大卻成了機會主義者?

提升學生競爭力不能是唯一追求 提升學生競爭力,為香港這個商業社會服務固然可以是大學的其中一 個面向,可是大學除了「適應」外,更重要是「超越」:批判現實的 世界、構築理想的社會;探索真理、傳承人類的文化精神。如果放棄 這些面向,大學只會淪為經濟和政治集團的附庸,成了一間職業先修 學校,以學生出來的第一份人工的升跌作為終極追求。 國家/地區

人數

國家/地區

人數

毛里裘斯

1

美國

2

加拿大

1

南韓

8

立陶宛

1

馬來西亞

10

台灣

5

荷蘭

1

印尼

1

新加坡

1

伯利茲

1

葡萄牙

21

波蘭

1

德國

2

委內瑞拉

1

澳門

71

津巴布韋

1

總數

131

http://www.cuhk.edu.hk/iso/facts/ issue/2010/students_c.htm

表 一 : 中 大 海 外 本 科 生

虛假的國際化 校方固然會重申多用英語授課可以吸引多些外地生,繼 而讓而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外國的文化。姑勿論多些外 地生是否真的可以帶來具意義的文化交流,近年不斷上 升的非本地生人數其實充滿水份。扣除與我們文化相近 的內地、澳門、台灣學生,2010年中大11,255個本科 生,只有55個外地生(見表一),即使加上只來中大半 年、一年的外地交流生,都不禁令人懷疑會否真的有文 化交流,更枉論在吸引他們來的時候,我們犧牲了這麼 多。

中大,你的堅持在哪? 如果語文官司是一場鬧劇,我想最胡鬧的莫過於一間大 學的教學理念竟然要靠學生與她對簿公堂來喚起。用甚 麼語文來學習應該建基於老師同學生的協調,選用大家 最能溝通的言語。語文政策本身就不應受着政府意識形 態與市場競爭搖風擺柳。現在改用英語授課,遲些恐怕 又要改成普通話授課。中大,你的堅持在哪?

延伸閱讀: 杜振豪:〈來把中文國際化〉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49151 龍應台:〈為什麼燈泡不亮——我看香港的 「國際化」〉 http://www.inmediahk.net/node/31596 雷競璇:〈急於擺脫中文的大學〉 http://cusp.hk/?p=938 梁寶山:〈哭新亞─寫在改吃洋奶之後〉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1237 獨媒索引:〈中大教學語言大論爭〉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5833

同場加映:

〈哭中大〉 〉 大 vs 笑中 vs〈笑過了, 二零零五年一月三十一日,反對中大語文政策〈 多看 的中大學生、校友,連同中大學生會聯署發表 了一篇名為〈哭中大〉的公開信,繼承劉美美 師姐當年〈哭新亞〉的精神,呼籲校友、同學 聯署捍衛中大的理想。 (〈哭中大〉:http://www.cul-studies.com/ Article/focus/200502/654.html)

當天下午,又有一篇名為〈笑過了,多看點書罷〉、署 名「一個人」的文章張貼於另一塊壁報板上,對〈笑中 大〉一文作出回應。五年多後的今天,該篇文章已經失 傳,後人們亦無從一窺究竟。

點書罷〉

個多月後,三月七日,下午四五時許,一篇名為〈笑中 大〉、署名「幾位支持國際化策略的學生、校友」的文章 在文化廣場的一塊壁報板張貼。內容直指〈哭中大〉:「 喪幡式樣的〈哭中大〉條幅觸目驚心,年前年後的文化廣 場一片索然,再看看這《號外》中這唯一的一段現場原文 發言,卻不禁失笑隔日……」稍後,范克廉樓地下亦出現 一大疊該文章的印刷本。 (〈笑中大〉:http://www.inmediahk.net/node/15833)

11


居 權 十一年 文:雲希星 甘浩望、「甘仔」,對香港人來說是一個既 熟悉又遠離的名字。熟悉的是在十一年前, 一個外籍神父為了一群新移民絕食,將居港 權事件帶到公眾的注意: 1999年1月29日,終審法院宣判港人在內地 出生子女,只要父或母一旦獲得香港居留 權,子女便能享有居留權。同年4月,港府 聲稱因終審法院而擁有居港權的港人內地子 女人數初步統計逾167萬。隨後更補充根據 167萬這數字推論,若他們在未來十年全部 來港,本港則需增加7100億非經常性開支。 其時香港剛經歷金融風暴,政府公佈的數字 令民間一遍恐慌,立法會通過提請人大釋法 的動議。人大指出只有在出生時,父或母已 成為香港永久居民的內地子女,才可擁有居 留權。 誇 大 的 數 字 , 絕 望 的 開 始 此一役,因錯信政府誇大的數字(同年10 月香港人權監察的調查結果顯示,因判決 而新增的人口只有五十六萬二千人;及後十 一年,發現來港人士連港府每天容許150個 的配額亦未用盡。)及不合理的推論(7100 億的推論假設167萬人來港後完全沒有生產 力,而且可以立刻享受公屋等福利。),我 們放棄了我們對人權、法治的堅持。2000年 8月,入境處發生懷疑縱火事件,入境處職 員梁錦光和爭取居權人士林小星傷重不治。 其後,再有兩名爭取居權子女無法忍受長期 在家中無了期的等待,先後自殺。 無證兒童,連學習都成為一樣奢求 人大釋法,不單令眾多的家庭骨肉分離,分 隔兩地。在港出生的居港權事件第三代因政 府不承認他們父母的身份,只能成為無證兒 童,連學習都成為一樣奢求。2002年,居港 權大學,居港權小學先後設立,分別支援爭 取居權的朋友和小孩。居港權小學成立後, 只能依靠義務教師幫手,所以上課時間跟教 師都常常變更。他們的上課地點也不固定, 要在不同民間團體之間遊走,邊度有位就去 邊度。

公 義 ? 佢 地 係 新 移 民 喎 ! 直至今天,百多名爭取居權的家長子女仍 在遊行,由最初的每逢星期二,到現在的 每兩星期一次。他們從未放棄要求還他們 一個公道。居權運動是香港持續最久的社 會運動,亦是最受忽視的社會抗爭。可能 是因為傳媒的不感興趣;可能是因為很多 的受害者都操一口濃厚的鄉音,甚至不懂 廣東話;甚至可能是因為我們這些「舊」 移民的後裔,無視成為香港居民最少七年 才能領綜援的事實,永遠都擺脫不了遲我 們一兩代來香港的人一定是蛀米大蟲的偏 見。 一

十一年了,即使當事的決定來自一個錯誤 的估計,在得知現況後,我們好應該還爭 取居留權人士一個公道,儘快安置他們。 可是,我們的政府沒有。十一年半爭取, 爭取居留權的人士只不過要求港府每天容 許的150個名額中,將每天都用不盡的餘 額,分配給這些港人在內地所生的子女。 澳門政府已經有具體措施處理居留權問 題,而香港政府亦宣佈該措施適用於香 港,卻一直以行政的問題拖住。特區政府 曾一度承諾,在本年6月30前公佈新政策, 可惜他們進一步失信。今天,「甘仔」和 居留權人士繼續抗爭,他們爭取的不單是 近3千名子女的身份,更是我們遺忘已久的 人權和公義。


文:差明 自本年八月一日起,携帶十九支以上的未完稅香煙入境會被課稅。在大陸境的免稅店開始設有棄置處,供購買者從廿支裝的煙包抽出一支 棄掉;而在香港境購買的一包廿支裝免稅煙則必須由職員陪同下,往海關辦事處補回一支為數港幣1.2元稅款及2元手續費,需時約廿分 鐘。此外,據蘋果日報八月九日報導,控煙辦正研究在大廈出入口五米範圍內禁煙,勢將再度進逼煙民,煙民趁休息時間圍著垃圾筒「打 邊爐」的景況可能不再。有人或許要拍掌歡呼:我們的城市已經快變成文明整潔的榜樣。不過,無論是「十九政策」或出入口禁煙這樣充 滿針對性及微細的極權監控,當中對個人自由的侵害,似乎不必證明。例如校園驗毒計劃上,驗毒凌駕於個人私隱上,彷彿只要目的正確 (雖然也可疑),便可橫行無忌,成效不彰也不能質疑其初衷。結果,所有反對聲音只會跌入「本來是好的,但……」這些枝節中。固 然,這是因為香煙早已不「馨香」之外,甚至幾乎人人喊打,要把它漸漸全面禁絕。可我們除了醫生的忠告和政府的廣告外,到底立於甚 麼基礎上,投射出這個全面禁煙的必然和背後將禁煙等同「文明」的形象?

禁煙不是必然

禁煙的神聖道路 禁煙的神聖道路 禁煙的神聖道路 禁煙的神聖道路 禁煙的神聖道路 禁煙的神聖道路

二手煙有害,任誰也聽過,卻不是誰也證明它比汽車廢 氣,或拜神燒香厲害;但吸煙的好,切切實實受人感知, 卻很少被提及。其實煙草可抗抑鬱,能起著鎮靜的作用。 對於許多吸煙者來說,吸煙能夠提神,幫助他們對抗勞 碌、欠缺休息時間的緊張生活。另外,如電影《志明與春 嬌》所描述的一樣,吸煙提供了社交的機會,並且在日常 的機械生活中逃離、沉澱。所謂social smoker,便是這 種無傷大雅又饒有趣味的吸煙習慣。禁煙嘗試奪走的,就 是這一連串的好處。 又正如眾多信念,好比香港地少人多、或食水必需依靠大 陸等錯誤「常識」,「吸煙危害健康」的陳述亦試圖抹殺 許多思考自身生活的角度。譬如說,常常有人針對吸煙者 眾多會增加醫療開支,卻不論煙稅的龐大收入到底能否彌 補。而控煙辨、衛生署等亦不斷為此加上許多「不健康」 的註腳,甚至把禁煙塑造為「不可抗拒」的國際潮流,似 乎我們的生活亦必需要聽從醫生的專業判斷。

吸煙竟不是權利? 然而,就個人可否選擇不以健康為先的價值判斷問題,則 被懸空不談。醫生不過是個人體維修員,他的專業不在 作出什麼才是好生活的價值判斷,因此也不應將自己的喜 好普遍化。可是,政府以醫學之名的禁煙論述,甚麼「禁 煙,我撐你」,卻不曾覺得自己越徂代庖。而且,憑著健 康之名,政府往往將禁煙看成力度多少的問題、從中煽動 吸煙者與非吸煙者的對立,好像兩者是零和遊戲(你得我 則失),而非如何讓兩者各得其所。

因此,那些鋪天蓋地的打壓如果只是家長式「為你好」的 好意,也許不能解釋這些煙民的自由和第一身感受如何脫 出大家的視線外。這種好意承認個人自由是人人均等的, 但唯獨吸煙者的自由可被犧牲──吸煙者無權追求自己的 好。反之,拜神燒香的人卻往往更容易換得諒解和容忍。 客觀上,這種現象對某些掌握話語權的勢力有利;它們自 成一套文化監控,壓逼著沒有權勢發聲的人。

「扯, 咁點解會咁多人都咁覺得喎?」 這就是霸權(Hegemony)的作用。霸權又可譯為統識,正 正是指明了它的特點:統一的意識形態。意識形態作為偏 向行動的思想,通常缺少理論層面的基礎(而非沒有)。 因此支持全面禁煙者,通常並沒有系統的理據或數據,反 而基於個人對吸煙者的偏見和煙草的獨特氣味,就會支持 全面禁煙的行動。這樣的統識,妙處在於利用強大資源宣 傳偏見,最終使大家趨同(例如:吓?吸煙唔好唔係常識 咩?),終令統治運作暢順。 在禁煙一事上,不像同樣有害健康的汽水、咖啡及紅酒 般,就是因為香煙漸變得不受統治者及中產階級歡迎。香 煙的文化形象越來越草根的同時,加上以醫學為外表的論 述,吸煙更像是一班沒有知識的人才會選擇的行為、是不 能控制自己的癮症和病態。至此,香煙之死罪與污名就此 定了下來。於是,普羅大眾不單要接受物質上和經濟上的 統治,連精神世界,也要服從著統治自己的他者意志。 可悲的是,禁煙想像中沒有汗水、沒有臭味的美麗世界, 即使它永遠不是現實的全部,卻是我們以為的「文明」。 而自由,卻竟不是這文明的一部分。


罷 工 文:金霉明 本年七月中旬,四間巴士公司與汽車交 通運輸業總工會屬下4間巴士分會代表 商討加薪方案多時,仍未達至共識。 總工會指出,4間巴士公司只同意加薪 1.3%至1.4%,與分會要求加薪3%至4% 差距很大。四間巴士公司工會於8月9日 發起工業行動,按章工作,新巴工會更 發起罷駛抗議。 巴士司機不滿的原因主要有三。首先, 沙士之後新入職車長轉成合約制,沒 有雙糧.04年更把底薪由9000元減至 6000元,縱使公司利潤增長幾十個百 分比,也只是加了丁點。 其次,同工不同酬。按市場工資請人的 薪資年年不同,但都比長工低,結果有 些04年入職的合約制車長,工資比08 年還要低,福利更比不上長工。而學徒 的三至四年間,每月僅得5000元,期 間絕不加薪,沒有福利。 其三,肥上瘦下。除公司加價大賺外, 高層亦瘋狂加薪。新巴鄭家純酬金總額 由08年829萬加至929萬,增12.1%; 曾蔭培則由603萬加至621萬,另外福 利增長可觀。而九巴何達文由08年518 萬加至578萬,增11.6%,最高薪的五 位人士由1196萬亦加至1235萬。

[訪問] 巴士工潮系列一至四 http://left21.hk/hklabour/ [短片]九巴勁賺六點八億,司機番工挨飢抵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zsUT3BXEgU [短片] 8月9日新巴罷工現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3NeEvzCcPw

巴士司機 爭啲咩? worker strike

罷 工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香 港 是 我 家 罷 工 齊 參 加 由此可見,巴士司機忍受了這種惡劣的待遇已久,支持 他夠生活下去的工資 文:陳初鳴

我們基本上都是生活在絕對貧窮的警戒線以上, 因此這句傳統社會主義的政治口號中的無產者, 在香港當然是天方夜譚。但馬克思所用的無產 者,其實不只是指那些手空空、無一物的窮光 蛋,而是所有在僱傭勞動關係中,沒有生產工具 (如機器、技術、廠房等等),只能出賣勞動力 的人(很可能就是你和我!)。相反,掌握生產 工具的就是資本家。換言之,即使部分港人的收 入比本地或全球的平均水平都較高,但與馬克思 時代的無產者相比,仍無質的分別。

法國每年總有一兩次的全國大罷工,無論鐵路工、教 師、外交官,甚至警察和憲兵都不例外。就在2010年 3月,法國勞工為抗議退休金改革與失業問題,發起大 規模罷工,並逼使政府暫緩實施重大的碳排放稅開徵計 畫。而且,法國不單保障了罷工權利,罷工不終止勞動 合約,不受僱主日後的懲處及福利上的歧視,更在社保 制度中明確肯定了最低工資、最高工時、休息權。提及 法國的原因,不是崇洋媚外,只是聽到法國工人團結一 致爭取自身階級的利益,即使我是看似無關的香港學 生,但總是同時有點欽羡和卻又戚然。欽羡的是法國工 人意識到自己的經濟位置相同,戚然的卻是本港打工仔 絕少意識到自己真正的利益。

馬克思如是說,是因為肯定了勞動力本身無分貴 賤,是同質的。但由於我們依然處於生產工具被 壟斷的狀況,例如公司的財產屬於老闆,生產所 得的成果也是屬於老闆,因此無法平等地按勞分 配(這並非「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反 而是按付出多少來分配)。巴士車長的例子,就 是證明了長時間辛勤為市民服務的勞動者,所得 的報酬,卻遠遠少於那些僅僅因為掌握生產工具 的董事及管理層數十至數百倍。然而,巴士公司 的利潤卻是只能由勞動者投入勞動力而產生的。 因此,《共產黨宣言》就是呼籲,勞動者要奪回 那些自己創造的勞動果實。十分自然地,「你恰 我,我反擊」,癱瘓生產的罷工,就是其中一種 方法。

欲罷不能

香港罷工,為何不可能

同是2010年的八月份,本港巴士車長要求同工同酬、 分享利潤,爭取足以生活的工資和福利,發起了四巴 工業行動。當中新巴罷工的行動中,只得約5%車長嚮 應。罷工聲勢固然弱小得可憐,同時也得不到政府和輿 論的同情:有人說要尊重薪酬機制、有人說車長貪得無 厭、有人說車長待遇本身已經很好、有人說罷工會犧牲 「公眾利益」和導致加價。可是,這些說法令我憤怒的 地方卻不只是它們了無新意又不符事實,更是由於這些 說法往往偏幫了大權在握的資本家。

誰也知道,如果只是少數打工仔罷工,對財雄勢 大的資本家是幾乎沒有作用的。因此罷工,一定 需要團結大量的打工仔。另外,即使宣稱無限期 罷工,總是有一定時限的,因此它是階段性的手 段,目的是逐漸促進打工仔的團結和福祉,向資 本家施加壓力。問題正正是,香港的罷工規模不 大,時期也不長(扎鐵工潮也不過持續了36天) ,癱瘓不了資本家的生產。歸根究柢,香港法例 沒有賦予工會集體談判權1,讓打工仔及工會充 權,實為問題的淵藪之一。假如打工仔有了集體 談判權,則資方難以利用多個工會搞分化,從中 獲利。而且,談判成果將應用在所有打工仔身上 (無論是工會會員與否),更可提高打工仔對自 身經濟位置的認識、促進工人運動的發展,最終 向著消滅資本家剝削的目標進發。

隨意應用的「公眾利益」 其實不需訴諸傳統的左翼理論,我只需問:土地與勞動 力都是商品的話,那麼為何政府與財團可以壟斷土地牟 利,勞動者卻不可以聯手壟斷勞動力增加籌碼呢?為何 許多傳媒和評論說出希望那些受壓已久,而且付上被解 僱的風險而罷工的巴士車長顧及「公眾利益」時,卻不 曾同時針對資方,或者背後的政商聯合體,有沒有在加 價和壓低工資時顧及「公眾利益」?難道「公眾利益」 只適用在叫勞工讓利,而不適用在資方?那麼,彼此間 權力的失衡和壓逼還不夠顯而易見嗎?難道這些說法, 未免對資方有利得太刻意吧?也許,也許讀者真的覺得 不夠明顯和刻意,那麼我還是應該引介一下傳統的馬克 思分析,以資說明。

回到法國,法國人之所以對罷工的高容忍,是因 為他們相信,人創造財富,就是為了美好的生 活。而美好的生活,自然就包括了公義的生產和 財富分配。可見,一味追求競爭力,但擔憂、勞 碌半輩子還不能保證有安樂晚年的香港社會,是 如何徹底地瘋狂。 註1集體談判權曾經在95年立法通過,隨即於回歸後被臨時立 法會取締。


文:法吾德

魯氏大宅不是一天建成的

西灣村村長 黎恩先生

大浪西灣一片美麗的草林給一個「熱愛有機耕作」的大叔魯連城以超便宜 的一千六百萬,分七十多次的買下十萬尺的農地起大宅。當大眾開始關注 這片美麗的土地的時候,她早已被狠狠的翻開、蹂躪,變得面目全非。

大浪西灣一帶原是「古瀉湖地」,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地理結構。大浪西 灣位置遠離市區,本來西灣的風貌一向怡人美麗。一大片翠綠的樹林畔著 水清沙幼的大浪西灣海灘,深受遠足、露營人士和泳客歡迎。香港郊遊的 去處有限,如今僅存的自然生態環境給強行開發,確是讓人感到可惜。

西灣村分為上下兩村,上村已經荒廢了多年,居民大多移民到外國。魯連 城以較吸引的價錢去收購他們的土地時,村民都沒有異議。下村村長黎恩 先生稱魯連城起初沒有要求買下十萬平方尺的土地,只是村民眼見留下自 己一小寸土地也沒有大用處,倒不如也一併出賣。 黎村長接受民間記者訪問時,他表現得有點心灰意冷,坦言這是他們惟一 的出路。又說魯連城開懇荒廢的上村也非壞事,把堆積的垃圾清走,二來 平整地方對遠足行山人士也有好處。在自由市場下,私人土地交易好像沒 有什麼好說,就是一個願買,一個願賣。我們只好乾巴巴的看著需要珍惜 的地方看似合理地消失。驅使村民賣地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政府忽視他們。 當年政府興建萬宜水庫時把多條村徙置到西貢市中心,西灣村卻沒有納進 那個安排。進村的路又要申請許可證才可使用,生活難以維持,住民活得 毫無尊嚴,像被關起來。

16

大浪西灣現貌

大浪西灣受到破壞要向誰追究?村 民?他們都是為了生活。魯連城?他 花真金白銀一千六百萬買的,有單有 據,況且私人土地做什麼誰可以去管 他?有人會覺得政府把關不力,但事 實上政府的政策根本就無任何對公共 空間的保障,如果單單因為民怨就選 擇性執法,根本沒有合理性可言。所以大家只好大眼瞪小眼,眼白白看著 一件絕對合法而又不合理的事情發生卻無法阻止,最後甚至有人提出要回 購大浪西灣。西隧又回購、領匯又回購,現在大浪西灣都話回購,如果在 現有的制度下,不嘗試重新思索,我們從來都不意覺,如果我們不去關心 我們的空間,不去站出來,到最後才忽然熱心,這些事便會像魔咒般不斷 重複。我們要反問自己,如果買地的是李嘉誠而不是魯連城;如果興建的 是供內地人購買的新一批低密度豪宅,我們又會如何理解?商場取代了公 園,街邊的小販亦不復見,就連約朋友傾多句都要去Cafe、餐廳、糖水鋪 消費。對此我們視若無睹。只能說,魯氏大宅不是一天建成的。


年初的反高鐵運動,掀起了社會上熱烈討論:跨 境基建的諮詢、巨額公帑的使用公義、新界農村 的發展狀況、新界原居民與非原居民之間 的不平 等關係等等。撥款最後在保皇功能護駕下漠視民 意通過,而運動的起點,位於石崗的菜園村現況 又如何呢? 自菜園村宣佈重建家園計劃至今,半年已過去。 這半年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村民宣佈向政府登 記索取賠償,地政署人員進村登記;第二是申請 復耕牌,由漁護署及運房局一起處理;第三是買 地和規劃的部份,村民四出物色土地,而由支援 者牽引的專業團隊則替村民開始做新村規劃。

建村的困難 菜園村是非原居民村落,法定上並沒有替非原居 民搬村的規定,遇到拆遷,一般像菜園村這種政 府眼中的寮屋,拿到賠償金就應該捲鋪蓋離開。 菜園村村民在整個運動中展示的龐大力量,雖然 很可惜不能使政府撒回方案,但仍鞏固了村民的 心,決定要尋找方法建村共同生活。 農業復耕計劃是政府給予菜園村的賠償選項的其 中之一,這本來是漁護處的政策,讓農民在遇拆 遷時能覓地重置,但讓政策已多年沒有更新,變 得過時,例如舊政策底下農民需要每戶耕一萬四 千呎地,在往日來說並不多,但在農業式微的現 在,很多地主並不願出租土地,或已把土地改換 成貨地或廢車場。在這種情況底下,村民很艱難 才透過鄉議局找到比較合適的土地,並向政府承 諾會全村集體推行農業計劃,減少要買的土地呎 數。 政府雖曾於撥款通過前向村民作出承諾——若村 民想住在一起,繼續農耕,會盡量配合——,可 是撥款過後,卻對村民申請復耕牌照一事諸多留 難。六月及七月,村民四出奔走,去立法會示威 及政府總部示威、參與七一遊行、與官員開會, 經不斷的努力和施壓,政府才願意放寬對復耕牌 照申請的資格。 事情在村民的全力推進下,漸漸有些許進展,可 是距離新村得以建成還有很長的路。土地在落成 買賣以前,村民要和當地附近的居民作諮詢和溝 通。早前有來自台灣的學者來菜園村幫忙村民進 行參與式規劃,並看新村基地的水土,風向等 等。要建一條村,除了土地平整和房屋設計,還 有水源的流向、會否淹水、村中的路能否行車、 居所與田地的分配比例、居民房屋的放置、污水

重 建 菜 困園 難村 和的 意 義

處理等等問題。幾十戶村民要一一就這些問題討 論、達成共識、作出決定,單是討論已不知花去 多少時間。政府設下了十月底前要村民遷出的限 期,眼下決是無法實現,在處理眾多問題的同 時,仍要向政府申請寬限,讓村民可以先建後 拆,延期遷出。

永續香港,齊建菜園 或許我們會問,村民重建家園是他們的事,為何 旁人要參與支持?在菜園村村民的奮力發聲下, 反高鐵運動得以開展,我城對往日忽視的問題作 出檢視、討論。菜園村埋著反高鐵運動的種子, 使得參與式民主規劃、繼續耕住合一的生活模 式、延續發展多年的社區等的發展理念得以在新 村開花結果,對所有香港人來說,有著多重意 義。 引用在我們今年所編的七一特刊中一句,為何我 們不願再看見社區消失?「市民不再接受被政治 特權包庇的資本力量,肆意地消滅和改造平民百 姓的生活空間。」拆遷事件還陸續有來,新界多 處的非原居民村落,城巿裡的舊區,一群群小巿 民的生活尊嚴隨時都會被剝奪。菜園村這棵大樹 已被政府抖落不少枝葉,如何讓她在新的土地生 活下去?必定是更多人的支持,以及更肥沃的城 巿土壤。 文:餅 (菜園村支援組成員)

由去年五月始,我們每星期都會舉行導賞團,至今 參與人數已超過二千。除了希望更多朋友來到菜園 村,感受當中的人、地、情外,還可以在踏著這片 因建高鐵而犧牲的土地時,感受到新界鄉郊土地面 對的多重開發壓力,並一起思考未來可能的出路。 本月公開報名團為9月12日(日),若多人報名會加 開18日(六)。至於團體團(至少20人)則是9月26 日及10月10日,歡迎大家報名參與! 集合時間、地點:下午二時四十五分於錦上路C出口 報名及查詢:choiyuensupportgroup@gmail.com

17


只加不減新機制、 政府榨乾公屋戶 文:東郭先生

今年7月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為公屋租金政 策進行檢討,其調查報告指出公屋居民收入有 增長,因此根據現行「可加可減機制」的安排 下,最快會於今年9月加租4.68%,全港50萬戶 公屋單位都會受影響。試想想,不少住公屋的 基層勞工都沒有什麼積蓄,生病也不捨得花錢 看醫生,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如果還有所謂的 「批判的眼光」,都應該去審視公屋加租是否 有合理,免得基層生活更添苦難,否則如果 我們輕易接受這個安排,其實會有更深層的意 味,即認同了當下加租的理由及機制。若從公 屋政策的歷史出發,便可發現當下的可加可減 機制如何(故意)忽略計算哪些因素。

考慮基層負擔能力 租金不應超過收入一成 於1997年,前立法局規定公屋「租金佔家庭入 息比例中位數」不能超過10%,即假設現有9個 住戶,把各住戶的「租金佔家庭入息比例」由 小至大排列,排在中間 ( 即第5位住戶 ) 的 數值便是「租金佔家庭入息比例中位數」。當 時規定了這個中位數的數值不可以超過10%, 即如果這家庭收入是一萬元的話,租金便不可 收多於一千元。 這個條例因何而來?由於當時90年代樓價及租 金高企,與基層市民的負擔能力脫節,公屋便 作為政府對基層市民承擔起基本的住屋保障。 對低收入的家庭而言,他們收入本來已經不 多,如果當中大部份尚要用來交租,剩下的收 入將難以維持他們的生活。97年加入上述條 款,便能限制公屋租金加租的幅度,避免政府 將公屋租金和市場掛勾,維持「公屋作為保障 基層住屋權益」的原則。 此條款的立法精神除了限制加租幅度外,其實 亦可視為減租機制,即如果市民收入下跌時, 租金便應相應下調,以符合居民負擔能力。

奈何政府有法不依 自97金融風暴之後,香港經濟衰退,公屋居 民的入息大減,公屋租金已佔入息中位數 的一成半,某些住戶的租金比例更直達兩成 半,早已超出了租金政策的規定。房委會卻 不對此作出相應的減租措施,只以凍租來解 決、逃避,02年更有兩戶公屋居民認為政府 違反公屋租金的規定而入稟法院並勝訴,但 政府依然堅持不減租。 本來「租金佔收入比例不得超過一成」是一 套較能為公屋基層市民著想的租金政策,可 是政府並沒有付諸實行,反而是帶領公屋居 民進入另一個租金檢討制度下,用另一種所 謂「精密科學的統計」,去計算下一次加租 的可能。於2006年,政府便取消「租金佔家 庭入息比例中位數」的計算方法;2007年以 「可加可減機制」取締,2008年正式實行。

執行 可加可減 有加無減機制 自2008年開始,政府會每兩年進行公屋租金 政策檢討,純粹以公屋租戶家庭收入的變動 為準則,決定加租或減租。至於租金佔收入 有多少%,即居民對租金的負擔能力,則突 然被忽略了,不在機制的考慮之中。 簡單而言,如果整體公屋租戶收入增加,公 屋租金亦會隨之調高。相反,如整體居民收 入下降,政府亦須減租。政府會進行抽樣統 計調查,每月在全港公屋中抽選二千個不同 租戶進行入息調查。而第一次以「可加可減 機制」作租金檢討便於今年完成及公佈。 報告內政府比較07年和09年公屋家庭平均收 入的變動,聲稱住戶09年的收入較07年為 高,由月入13,233元升至13,852元,升幅為 4.68%,故此政府亦會將租金上調4.68%,平 均每戶加租 $62。

數字只不過是 當權者的把戲 政府的統計有很多值得質疑的地 方,例如它抽選租戶進行入息調查 時,會剔除「公屋富戶」、「其 他高收入住戶」及「綜援戶」的數 據,是次租金檢討報告指出有910 戶「公屋富戶」、513 戶「其他高 收入租戶」及5640戶「綜援戶」的 資料不被計算,分別佔整體數據的 的3.9%、2.2%和24.0%。數據比例 上,前兩者比後者少得多,因此將 這三種住戶從計算中刪去,必然會 拉高了公屋居民的平均收入,有助 政府合理化其加租的舉動,難道這 些偏差便是政府口中所謂「客觀、 科學的數字」?定還是數字只係權 力操控的結果?


公 屋 加 租 將 鞏 固 新自由主義

對於機制的質疑,我們還可以設想以 下的情境:如果我07年有工開、有正 常收入,但不幸在09年之前失業而要 拎綜援的話,我的數據資料將不會被 計算。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於立 法會會議中表示,09年領取失業綜援 個案比08年急升了6.6%,有三萬三千 宗個案(1),所以其實有很多人正活 於以上設想的情境,他們的收入由一 般水平跌至 $0,要節衣縮食、靠拎取 綜援才僅僅夠生活,基層的生活哪有 變好?!但這群失業綜援戶收入的跌 幅卻故意地不納入計算,因此保留綜 援戶的數字反而能夠多少反映到基層 的生活水平及經濟就業的動態轉變。

「物價上升快過我加 人工,點計先?!」 可加可減機制有很多計算上的問題還 沒有解決,政府就「快刀斬亂麻」, 拿數據來合理化加租。其實無需精密 的科學計算,走落街隨便捉住個師奶 做訪問,她們都會感受到物價上升的 壓力。通脤對基層市民的影響其實是 最大,因為基層市民絕大部分收入都 會用在生活必需品上,物價上漲其實 會抵消了市民收入的升幅。不過可加 可減機制的計算竟然忽略了一般消費 物價指數的升幅,沒有充分反映社會 因素。所以要不政府就很故意地忽略 這個重要的因素,要不就根本掌握不 了民情、不知民間疾苦。

加租的決定是理據之 爭,而非數字之爭 有人會覺得加$62「好濕碎」。然 而,我們決不能墜進「加得多就反 對、加得少就無所謂」的心態,而是 要考慮的是政府加租的理由是否合 理。如果當下的機制出現以上這麼多 漏洞時,政府憑什麼說基層市民收入 增加了?

「寬免租金」 只不過是掩眼法 政府官員說「如果」可以寬免一個 月租金,便可抵上兩年的加租影 響,呼籲市民不要太擔心。那麼, 這也算不上是什麼德政,因為本身 加租的理由就不合理,這項措施只 不過是要暫時平息民怨,繼續施其 惡行。況且也不一定會有寬免租 金,政府消息人士指政府沒有特別 傾向會寬免,而且房委會資助房屋 小組委員會主席張炳良強調,對於 是否贊成寬免租金要再三思。(2) 「寬免租金」這些手段與當年政府 用凍租來逃避公屋減租的要求其實 是同出一徹,用免租取代減租,長 遠來說便能令租金只升不跌。我們 嘗試將目光放遠一些依可加可減機 制的規定,兩年後,即2012年又要 再做多次公屋租金檢討。那時如果 再要加租,但又沒有寬免的話,連 續兩次加租的影響便會相疊而增 加,相信到時小市民會更感吃力。

公屋政策影響甚大,雖然平均每戶只加租62元,看似 影響甚少,但加租的決定絕不是一場數字遊戲,加租 動機背後的意識形態才是問題所在。政府的政策絕不 是亳無價值取向,它除了有經濟利益的考慮,還盛載 著意識形態的取向,例如官方的言論都只著重公屋加 租的幅度、數字的調整,而忽略了原則性的問題,種 種的(故意)忽略其實是公屋政策「新自由主義化」 的結果。政府當初提出設立「可加可減機制」的舉 動,其實是旨在取消「租金佔入息比例中位數不可超 過10%」的限制,方便房委會日後加租。這做法的首要 考慮因素是房委會自身的財政營運,漠視了公屋居民 的負擔能力,放棄公屋作為住屋保障的原則,淪為政 府的賺錢工具。 新自由主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不僅是令你每個月多 付62元那般簡單,環顧香港這幾年間的事件:領匯上 市、大學私營化、政府削減公共服務開支、根據世貿 協議逐步開放本地(公營)服務市場等做法,全都是 企圖在社會上確立一種共識,即是「公營服務最好以 私人機構的方式運作,如果不能將之私有化,也應以 機構的商業、經濟利益的考慮為先,將利潤極大化」 。(3)這種對經濟效益的重視,是先於對市民利益的考 慮,先於一切住屋權益、價值原則問題。 如果以較宏觀的角度看公屋加租的問題,其實是一項 助長「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政策,商賈及窮人的 待遇實仍差天共地。一方面,香港的稅收不算高,美 其言要為了吸引外資、創造良好營商環境,如果政府 想加稅就要「諗前諗後」,又要怕李家誠撤資;另一 方面,公屋要加租的話,政府就無恥地拋出一大堆與 現實基層生活不相符的數字。政府本應保障基層市民 有合理生活,為何現卻主動加重基層市民的負擔、促 成香港貧富兩極化的幫兇?(4) 房委會不應違背它作為公營機構的原則而只顧經濟效 益,應以公共利益為先。如果政府只會繼續用空洞的 數字來衡量公屋居民的生活,其實是抽空一切社會限 制,例如當下福利保障的不足、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等 問題。政府的存在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要維持平等、 正義的社會環境,公屋的成立原意亦作如是觀。當公 屋租金水平是以居民的負擔能力作準則,例如至少可 以在「租金佔家庭入息比例中位數不能超過10%」的框 架下作修改,此後公屋租金的檢討才有真正的意義, 租金的變動才有正當性可言。 (1)《綜援總開支11年增43%》,2009年8月25日,載 於文匯報。 (2)《公屋最快九月加租4.68%》,2010年7月16日,載 於星島日報。 (3)可參考《從公屋租金檢討看香港的新自由主義化》 一文,載於基層大學網頁。 (4)房委會的貪婪並非無緣無故,欲了解房委會運作的 大背景,可參考《公屋非福利,居屋乃地產 —— 房委 會簡史》


香港藝術界的今天 近年,政府對外宣稱重視文化產業,承諾每年會批出1%政府總支 出(註1)給文化藝術發展,除了電影、體育或名畫等一些以「藝 術」為名來賣錢的玩意外,有多少本土藝術能夠受到政府資助?想 要分享那1%很難:首先,藝術家要準備一份詳細的profolio說明 你的作品,然後要遞交一大堆證明自己的作品到過什麼地方參展、 獲得過什麼奬項的資料。最荒謬的是你需要先有的其他sponsor, 政府才會撥款。而最難找的資金,往往就是第一筆——這其實就是 將那些作品較為另類或初出茅廬的藝術家排拒在外。

藝術場地的矛盾 藝術是透過各種方式來表達某種情感或意識型態的,故離不開「生 活」。在香港,一些貼近草根,充滿著本土氣色的藝術產物(音 樂、塗鴉、話劇等),從來都在暗角裡,不假外求地發生著。藝術 創作需要一定的空間,在高地價政策底下,藝術家們都要遷到租金 較平的地方。而工廈單位地方較大,方便做視覺藝術的人放置大型 的器材與作品;管制較少,亦吸引了很多獨立音樂人。雖稱不上大 鳴大放,但這些年來,他們各自都用著自己的方法經營著,生生不 息。 可惜,這些「不起眼」的單位根本就進入不了官員們的視野之內。 而現有提供的藝術場地,如牛棚或JCCAC就如施捨給本土藝術家一 般,並要求藝術家配合其管理方式。由於牛棚是法定古蹟,所以在 內工作的藝術家必須要小心翼翼,不能影響到古蹟結構──藝術家 不能在内播放太大的聲浪、不能隨便掛上BANNER、未經批准下不 能進行任何拍攝、採排或塗鴉活動。而為了保護古蹟,在一般情況 底下,閒人免進,即幾乎不能用作展覽用途。JCCAC的情況剛好相 反,因經常要開放給外人參觀,用家們甚至不能把自己單位的窗戶 遮蔽,那細小的工作室內工作,就如被關在鐵籠般。

自從政府「推廣文 化藝術」以後…… 自然活化合作社 自活社是由工廈藝術家策劃的關注工廈藝術生態的團體,由09年 活化工廈宣佈之後組成,負責凝聚一群受活化工廈影響苦主、工廈 藝術家和關心工廈藝術生態的朋友。我們倡議保護藝術生態,建設 一個人民規劃的社會。

沒有餘地的談判 與政府溝通的渠道從來不多,工廈藝術家們於今年一月尾發起了一 次名為「生勾勾被活化大遊行」,告訴社會工廈藝術生態的存在, 並希望ADC(藝術發展局)能協助他們面對活化政策。ADC答應會展開 一個關於工廈藝術生態的研究,並代邀請其他政府部門的官員來開 一個研討會。遊行在二月舉行, ADC在五月為研究作出簡介,在六 月作討論會及展開研究。而活化工廈政策卻在四月正式實施。 在遊行之後,在工聯會副會長陳婉嫻安排下(註2),藝術家們跟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開了一次閉門會議,他們跟文化研究及人民規 劃的學者嘗試提議了一些具體建議給發展局,例如將現有的zoning 加上文化及藝術用途、實施租金管制、提供誘因給業主們降低藝 術家的租金等,但全被否決。林鄭說zoning的問題屬於TPB(Town planning board)範圍,發展局不能干預自由市場,至於藝術空間 的問題則屬民政管理,發展局無權干預。 事後,政府卻向傳媒說已回應了工廈藝術家的訴求,並且會提供一 張「良心業主」清單,說這批業主會用「平租」租給藝術家。不 過,直到現在為止,藝術家們並沒有收到任何正式通知。而所謂「 良心業主」的租金亦比原本的租金貴了三至四成;其次是業主或政 府對創作空間的誤解,他們都認為藝術空間等如表演或展覽場地, 能帶旺該建築物。但作為一個創作空間,閉門工作是必需的。 因馬頭圍道塌樓事件而引發的《收回土地條例》修改,又稱「九轉 八」的落實(請參閱二月號【市局重建 以X為本】專題), 加上 零九年施政報告的所提倡的活化工廈政策出籠,至今過了大半年。 每隔數星期便會看到報紙刊登出什麼地產以超底價收購了(註3) 那裡的工廠大廈;那裡的工廈加租八成或者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 1)2008/09年度的政府總支出1%約為27憶港元,當中包括了那個旅遊發展 局的飛龍標誌和西九龍發展等電視廣告的支出。 2)新蒲崗內有很多的工廈單位都被畫劇團或粵劇團租了來作排練場地, 在「活化工廈」政策出籠後,他們正面臨著沒有場地排練的問題,因些便 向該區陳婉嫻 議員求助。 3)《太陽報》|「億京中心呎價逾4800」|2010-06-14 參考文章: http://kwuntong.wordpress.com|《強拍+九招十二式=欺人太甚》|袁智 仁 自然活化合作社blog|《校炮打怪獸!七一藝遊以後》|黃津鈺


失去靈魂的教育

投稿

逸夫社會二 陳烈春 現在的很多學生是教育制度的受害者,卻被批判成為一個頹人。 有怎樣的教育制度及教育理念制度,便會培養出怎樣的學生。中 四至中七的四年中,我們都在不停地主動,或很多時被迫要操大 量的試題,以在公開考試中取得佳績。大學一年級,在書院通識 的堂上,老師不停地批評同學欠缺國際視野,只是在我們過去 的教育中,我們根本不需要什麼國際視野,我們今天之所以在這 裡,是因為我們(至少是我)具有對考試及PASTPAPER的一份狂 熱。如果我(們)很早就具有如那教授所得的什麼國際視野,我 (們)還可以坐在這裡上課嗎? 香港是一個功利至上的社會,也是現代資本主義的典型社會,以 商立港的社會一向講求效率至上,資源要用得其所,要PROFITMAXIMIZATION。這些都是要求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立竿見影,不 用長遠的思考和規劃,長久下去,使人鼠目寸光、短視、欠缺遠 景的視野。

中大學生報 誠邀您投稿 《中大學生報》現接受投稿(印刷版及/或網上版): 1. 稿件版權由投稿者及本報共同持有。 2. 基於版面有限,故部份投稿作品將只載於 《學生報》網上版,供讀者瀏覽。 3. 刊於印刷版且願意提供聯絡方法之作者,本報當奉 上女工合作社現 金券(港幣四十元正),以感謝投 稿 者善用本報一抒己見,與其他讀者交流駢進。 4. 稿件將有機會於《中大學生報》一零年十月號或 以後期刊登。 5. 本報承諾,有關投稿者的資料,僅用於相關處理工 作;除非得當事人允許,否則本報拒絕向第三者披 露有 關投稿者的任何個人資料。

今之教育,無論中學大學,無一不受到這種思想的侵蝕。會考高 考是就典型的短視功利例子,在短短的兩年之間就要把學生的成 績催谷,一切為成績服務。不可否定,學生的成績一定可以大幅 提升,但問題的關鍵是只有1/3的人可以升中六,只有1/2*的中七 學生可以升大學(除不知所謂的呃錢副學士以外),那麼其餘的 2/3及50%呢?他們成為教育之下的弱勢,中學的教育中,他們得 不到好的成績,那麼他們還可以有其他的東西得到嗎?放榜了, 成績不佳,被鼓勵入ASSO、IVE,學費不菲,出來工作,薪水比 人低一截,負債可不比人輕。為了他們,我們是否可以減少催 谷,而多點省思中學教育在社會中,在學生本身生命中的一個位 置。而不是努力地比拼入U率,合格率,我們付出的努力豈是可以 用數字來度量,教育本是以教改變人,如今,卻是本末倒置。 我們的中學教育,是否一定要照搬商業運作的思想價值。作為教 育工作者,我們又是否忍心把有血有肉的學生當成成批成批的貨 物,都按一定的程序,流水式作業呢?會考高考放榜日作為中學 教育界的業績發佈會,找來傳媒拍照,出新聞,掛出醒目的BANNER,「今年的成績,我校……」。某校以「光榮完成中學會考 歷史使命」對中學會考作一總結,我才頓時明白,我才頓時明 白,原來他們的任務及使命就是為了會考,而非培育學生。標題 如此赤裸裸地反映了心中的想法,如這真是香港教育工作者的使 命,這不亦是香港之悲哀乎。

類別: 一)自訂題材書寫或創作 二)就前一期《中大學生報》篇章作出回應

形式: 一)文字(歡迎提供附圖);字數為1000字或以下 二)相片或圖畫(本報或要求投稿者進一步提供文字輔助或演繹) 內容不限,亦可選擇參考現有版面優先刊登準則依次為: * 願意透過電郵或面談,參與有關該稿件的討論 * 見解獨特(無須認同或呼應心目中學生報的立場) * 首次投稿 * 投稿內容為首次發表 * 及早投寄稿件

教育是一個社會的支柱。如今,我們的教育丟失了靈魂,他朝, 我們的香港也只會剩下軀殼。 *根據編輯查找的資料,只有約1/3的中七學生能升讀大學。

投稿處理程序參考: (1) (2) (3) (4)

每月15日截稿後,本報人員將就所得稿件作出討論。 嘗試電郵或直接約見部份投稿者,以進行了解及交流。 本報有必要時,將以文字回應部份投稿,一併刊登。 至該月25日,本報將以電郵有關投稿者知性稿件之處理。

相關查詢或投稿,請電郵至:cusp@cusp.hk, 註明「《中大學生報》投稿」; 或致電聯絡本報編輯 鄭智浩(61433025)、陳昌明(61823929)

21


我的中大體育生活 我從小學開始就 熱愛運動,上堂前打波,小 息打波,午飯時間打波,放學都依 然在打波。初中時,甚至一度令我班主任 都忍不住要當眾教訓我:做波牛,無鬼用。 話雖如此,十多年體育都從來沒有離開我的生 活。除了我打了十一年、一度視為自己第二生命的 排球外,籃球、足球、羽毛球、壁球、網球、乒乓 球……都深深吸引著我。升上大學,一度幻想可以嘗 試好多未試過的運動。那時記得港大有體育學會例 如棍網球、 劍 擊、欖球、空手道、投球、曲棍球 等,心想中大應該都唔會差太遠,所以當在藝墟 發現中大的體育學會是多麼乏善可陳時,不禁 大失所望。選擇PE 科時面臨同樣的情況,

於是第一個sem我便選擇了自己不 太熟悉的游泳,希望可以乘 機學習一下。

文:武 借體育堂學體育 隨後就發覺這個決定害慘了自己,除了每星期有其 中一節課要在星期一的一大清早(第一、二節)回來 上之外,臨近十一月,水溫更是冷得嚇人。除去這 些不說,以為可以「學」游泳的如意算盤轉眼就落 空了。也不是老師教得不好,相反,是課程實在太 緊湊了。一些不懂游泳的,上完兩堂後就以個人安 全為由轉去另一個項目;自問體能不差、蛙式尚算 可以的我都覺得被每次的訓練弄得死去活來。更糟 糕的是,一同上課的不少都是高手,有些更是體育 精英運動員計劃進來的游泳健將,不消說,最後體 育科的成績十分恐怖。

令人期待的體育科 汲取第一個學期的教訓,第二個學期,我讀回自己最有把握的排球,果然一如所料,每一堂都十分 輕鬆。其他同學原先都覺得學排球好難好難,但大部份很快都掌握了基本的技巧。於是十分喜出望 外地,大家來上PE堂除了是驚要take attendance 唔想比人扣分之外,更多是真正享受上PE堂的時 光。所以很多堂都有十多人在課堂完結後唔捨得走,想打多一陣排球。阿 sir見我地玩得咁開心, 有時都會技癢加入比賽。可以話,同PE mate的友誼,都係Year 1其中一個令人懷念的得著。

院隊/校隊 除了必修的體育科外,我還加入了院隊,因為會加PE分、宿分。以我參加的新亞男排為例,入院隊 其實幾著數,練習次數不多,一隻手掌都數得曬。總共比賽3場(因為仲係得4間書院),贏了仲有 錢分(新亞的傑出體育隊伍獎學金)。相較起來,校隊的訓練就要辛苦得多了。雖然我一度有考慮 過入校隊,但始終都想有多些時間,試多些不同的東西,只好作罷。

其他活動 中大其他類型的「體育」活動五花八門,絕大部份都會加PE分,當體適能工作人員、當大專比賽觀 眾、新亞Happy Run、 逸夫環Shaw 行等。不過因為我成日覺得唔值得為了PE 果一個credit 去參加 這些「體育」活動,所以最後參加過的活動甚少。其中一個就係新亞的院長盃,代表BBA出賽,觀 眾少得可憐之餘,第一場出賽的對手更因為搵唔夠人而棄權,可見中大實在沒有甚麼體育的風氣。

小結 這篇文章絕無指點江山之意,我講PE 堂的經驗亦無意叫同學只報有把握的項目,畢竟第一個sem辛 苦的PE堂確實令我游泳技術有很大的進步,而sem 2的排球課因為大家的成績太好(有個別項目有一 半人滿分),所以我也得不到自己理想的分數。此文只想分享一下我Year 1的經驗。你呢?你又會 如何書寫自己的中大體育生活?

22


中大體育活動 文:鄺頌婷 在中大,無論你讀什麼學系,都一定要上體育課。但很多時為了遷就時間表或為了高GRADE,不少人選擇的都不是最有興趣的體育 項目。要做運動其實不一定只靠體育課,參與運動學會之餘,也可以平日於天地堂之間,又或者黃昏時去做做運動。不少設施只要 WALK-IN已可以免費使用,即使要收費的場地,收費都不是特別高,趁畢業之前加以善用啦!

1. 學會 體育學會與校隊院隊不同,他們雖然也 有定期練習,有教練指導,但由於他們 是興趣學會,即使是新手也可以參與, 無需擔心自己程度不夠。如壘球學會, 更會於上學期特別開辦幾節基本訓練予 新手呢!參與體育學會的好處之一,是 學會預先已訂好場地和所需用品,會員 只需定期出席訓練即可。

2. 水運會、陸運會 除了體育學會外,中大的體育部每年都 會舉辦各種比賽,包括四院各自有陸運 會、水運會,亦有中大的陸、水運會。 同時亦有以書院為單位的四院球類比 賽,分別在上下學期舉行。中大水運會 更設有浮板賽,供不懂游泳的同學參 加。

3. 特別活動 中大不同部門亦會不定期舉辦一些體育活 動,例如2007年開始舉辦的「樂步行」, 就是健康促進及防護委員會為了推廣步行 文化而舉行。去年中大更與紅十字會合辦 了大型心肺復甦法訓練,雖然不知道這和 體育有什麼關係,但都有不少同學參加。 即使沒有參與訓練,只是在當日做helper,都可以加體育分呢!

4. 體育設施 參與定期訓練固然是做運動的途徑之一,但閒時約三五知己去打波也未嘗不可。認識中大的運動設施就很重要啦。 (剛過去的暑假很多體育設施仲免費添!) i. 室內體育館 收費:平日免費。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按運 動收費。羽毛球場$14/小時;籃球半場$27/小時,全場$54/小 時。 大學體育中心(U-Gym)、新亞書院、聯合書院以及逸夫書院 皆有體育館。

v. 室外運動場 收費:平日免費。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小型足球場$55/小時。 夏鼎基運動場、嶺南運動場都有好多人做唔同種類的活動。有 射箭、Rugby、跑步、踢足球、野餐……不過要小心,因為SPE 的同學仔都會係果度練標槍。

ii. 健身室 收費:免費。 新亞書院、聯合及逸夫書院均設有健身室,設備齊全,並裝有 落地大鏡。大學體育中心的健身室相對偏僻,唔算多人去,不 過其實設備最齊全,唔做GYM都可以去參觀下。做GYM需要有 GYM CARD,體育課的老師會幫你申請,於上堂時派發。

vi. 網球場 收費:平日免費。星期日及公眾假期$14/小時。 中大共有十四個網球場。分佈於本部、崇基及聯合書院。如果 得自己一條友,又想打下網球,可以試下U-Gym外最埋邊的5號 場,有塊網球壁,個人訓練用一流。如果願意行多幾步既,可 以book 6號場,但要出左U-Gym貼左行,繞夏頂基外圍行落去。 佢既網球壁係有少少傾斜,令到網球回彈得輕鬆d。

iii. 壁球室 收費:$14/45分鐘(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停止開放) 郭氏壁球中心(汾陽體育館,於UGym旁)。共設有六個壁球 室,其中一個更備有看台。逸夫亦設有壁球場。

vii. 游泳池 收費:每次$5.5。可買套票,$55有12張票。 位於本部,池畔軒(即Snack Bar)旁。人又少,收費又平。大 家真係要用多啲啦!據稱好多校友都鍾意返中大游水,不過校 方規定校友一係就申請恆生校友信用咭,一係就比$220年費, 考起了不少校友。大家有得游就快啲游啦!

iv. 康樂室 除了一般的體育設施外,其實大學體育中心及各書院均有康樂 室,可以用來打乒乓球或跳舞。

viii. 室外籃球場 收費:免費。 為於崇基嶺南場旁。可以WALK-IN入去打波。

想預訂場地的話,可以親身到該場地拿取訂場表,或者於網上進行亦可。今年剛轉了新系統CUSIS,網上訂場亦要於此系統進行。登入CUSIS之後點選Sports Facilities Booking便可。

大學校園體育設施 崇基 新亞 聯合 逸夫 本部 室內體育館 ○ ○ ○ ○ 健身室 ○ ○ ○ ○ 壁球室 ○ ○ 康樂室 ○ ○ ○ ○ 室外運動場 ○ ○ 網球場 ○ ○ ○ ○ ○ 游泳池 ○ 籃球場 ○ ○

大學體育學會 射藝會 精武武術學會 單車會 柔道部 空手道部 超級足球聯賽會 欖球會 划艇會 風帆學會 攀石學會 壘球會 跆拳道會

飛盤學會 新亞國術會 籃球學會 拳擊學會 釣魚學會 足球學會 遠足學會 游泳學會 崇基武術會 崇基單車會 自由體術學會

23


文:海娜

真正

作,跟他們交流。席間她不時邀請聽眾去台東找 八月十四日,香港實踐共同購買團體「自在生

她。很多人覺得產品價格高很不值,蘭香就說:

活」從台灣邀請了徐蘭香女士,講講她進行有機

「給醫生十萬元治一隻眼你說可以,之前不過花

農業的經驗。蘭香指出,實行有機農業最重要的

五十元買一斤菜你就不願。很多人就把自己的身

兩點,是和消費者溝通,和積極參與公民運動。

體當成一個個器官,不當成是生命的一部份。」 她的農場門外就掛著這一副對聯:「多一個有機

徐蘭香女士是台東的一位農民,早年在台東地區

農場,少一所大型醫院。」

發起了諸如關閉農藥廠、反對建核廢料廠等土地 抗爭運動,後來成立打碗花農場,直接利用有機

引發蘭香進行有機農業的是當地土地抗爭的不少

方法進行耕作及加工,並四處推廣保護土地的訊

伙伴,因為這讓運動由保有土地變為善用土地。

息,以及繼續參與台灣各地的土地抗爭運動。

說到運動,她曾發起台東地區的反建農藥廠、反 建核廢料廠等等上百個保衞土地行動,自言「從

蘭香指出,現在有很多農產品都稱自己是有機種

來未輸過」。她認為作為農民就應該以農業作為

植,科學家還靠做認證去賺一筆,不過宣稱有機

自己維生的事業,才能真正體會農民所需,也因

的東西,並不表示對土地沒有危害。有很多經「

此要參與公民運動,

認證」的卻還是對土地有害,當地有一種茶叫高

爭取作為農民所需而

山茶,商人稱它為有機,並出售它來圖利,「為

又應得的權益。她賣

了這些商家的一塊錢,害了農家的四十五塊錢。

過一些農地,不要求

」但它是會讓山上不能有其他植物生長的,「食

很多錢,但契約就寫明要以有機方法種植,以及

素的人說他們不殺生,但他們滅種了。」

支援保護土地運動。她也不時在政黨舉辦的大型

需要

場合插咀發言。「他們說的都是廢話,常常說拼 蘭香較喜歡把自己的農業叫作循環農業,因為她

經濟,經濟是要濟民的,他們不過是拼錢。」她

能夠真正利用天然的物料和「廢料」來做她的農

給我們看的其中兩張相片,是她們用政黨的宣傳

作物和加工品的原材料,即是以大自然的第一手

橫額,當作趕鳥布使用。講座的末段是蘭香在今

資料去製造。堆肥生產的例子說明了這一點,把

年六月在苗栗縣支援一次運動的影片。在六月,

堆肥的原料堆好之後,田野間的各種蟲蟻就會走

苗栗縣政府用機器將快要收成的農田迅速夷平,

到堆中進行分解,不同的蟲蟻的出

有機 農業

不少農民因反抗被捕,令人咋舌。

現代表不同的生產階段,大自然就 已經可以給出一些指標。

找年青人,因為新一代像冰淇淋,很多不能捱太

她的農場主要出產的消費品是不同

陽捱勞動,她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農民保住土地,

材料釀的醋。醋是用自己種植的高

不讓土地給偽有機農、廠房等等奪去。「有人放

粱,或向當地農民購入水果去直接

棄了在田野中工作,卻總有人會覺得田野中工作

引菌發酵釀造的。水不用自來水,

很重要而進來,而且堅定的留下。只要土地還

而要用溪水。「醋不是酸的,現在

在,要進來的總會進來。」

很多台灣人都以為醋是酸的,所以飲起來酸的, 就當作是醋。」她說因此很多人把合成醋叫成真 正的醋,又或者會用失去了原材料營養的蒸餾醋 加水果去浸。她又說不可能隨便上個網找找就學 會如何釀醋,因為在不同地方釀造,原材料、水 源和氣候都不同,用料的方法和所用的時間就不 相同,要經過反覆試驗,更遑論好像一些廣告所 說,保證一個月出一批醋。網上講的造醋方法, 多是用米和糖加水,用空氣中的菌發酵,容易失 敗,發酵的程度也低得多。 很多人指有機農業成本高,產品銷售價也高,如 果沒有認證,就更容易讓人借名圖利。蘭香認為 做有機農業,與消費者溝通十分重要,最好的溝 通是讓消費者到生產者的田地看看,體驗生產跟 土地和生產者的關係。大家得來到參與種植等工

24

對於推動有機農業的未來路向,她認為不用勉強

護土


2

除咗商場,最常去邊度行街? L:多數喜歡行舊區,比較少蛋糕樓,唐 樓樓下有好多街舖,各式其式好精彩。

1

H:油尖旺。呀,仲有上網「行」街。以前成 日睇外國live cam,跟住鏡頭pan晒成條街。而 家成日上google map,不過live cam會有人行 嚟行去,開心好多。 F:從前多行商場少行街,這兩三年才懂得行 「街」的好,但已無時間行街了。最近行得最 多的頂多能算是小路,名字也沒有。菜園村的 小路貫通村頭村尾,居民用紅毛泥建成,人和 單車能行。

「喂,有冇嘢做呀? 去行街嚕!」

除咗買嘢,行街通常做啲咩?

H:睇人同鋪頭!留意下周圍嘅人講嘢,有時好好 笑。有時行街會唔理周圍,自己諗嘢。通常係心情唔 好先至會自己諗野。 K:其實唔鍾意迫人嘅地方,所以通常好急速咁行。 夏天好熱時,一路行一路抵受珍珠奶茶的誘惑,勝敗 參半。亦鍾意塞著耳朵聽歌,幻想如果是在拍MV,步 速要怎樣配合,鏡頭要怎樣擺之類。目及女。 F:張望。一入村口經過士多,必會看看老闆娘在不 在,有時坐下喝茶看報聊天。經過村民們的家,隔著 圍牆或鐵網看看有人在否,有時狗會撲出來猛吠,嚇 你一跳。看看年老的村民在不在田,在淋水或拔草; 看看村民家的果樹植物,有沒有開花收成。感覺路的 熱,樹林的長高,有堆著燃燒的垃圾,有掉下來的石 榴。

整理:Echo

呢個問題係咪好熟呢?熟到我哋唔使諗都識答。唔使 諗,正正反映出我哋對行街嘅高度共識——行街就係 shopping、買嘢。又或者咁講,我哋嘅共識,其實好 狹窄、單一。除咗問「去邊行」之外,不如我哋問下 「陣間行街做啲咩」、「行街即係咩呀」……

4

H:我認識一個地方的方法。同埋我成日蕩失路,所 以成日都唔小心發現新地方。

最 好 的 一 次 行 街 經 歷 是 甚 麼 ? H:同一個好朋友晌西洋菜街百老匯睇完斷背山,大約十點 左右,行彌敦道,唔多人又涼涼地咁,好舒服,好享受。 V:零七年炎夏,與老弟一起由葵芳行到屯門黃金海岸,只 為行,不為郊遊。最終行到腳傷要人揹,兩個月不能外出, 錯過當年我城最觸目的風風雨雨外,還永久留下痛腳一雙。 F:反高鐵時,苦行五區,應該是多年來最花時間去「行 街」。觀塘穿過球場的一段路特別深刻,由靜區走向旺 區,下斜,我們緩行匍伏,耳裡有石屎 的溫度、冷風。爽

3

在,重新閱讀每一條街道,不同的質地,不同的人, 不同的面貌。爽在,認為「行街」,就可改變世界。

K:Transit去另一個有意義的地方時必經的undesirable過程。唔排除「行街」偶然會有驚喜嘅,但如 果有隨意門,我應該唔會「行街」囉。 L:咪就係喺條街到行……可以很漫無目的。「行 街」就係做人類學field work,買嘢啊同人傾計啊, 就好似做緊participant observation。「上街」好多 時係有訴求,將自己expose喺公共空間控訴一啲 嘢。「落街」就多數係目標為本,快快趣完成任務 就上番屋企。 V:最機動又有效的發洩活動。每次鬧情緒或感悲 傷又不夠體力時,只要隨意在任何的街道行上一小 時,血氣立時順暢十倍。不過鬧情緒最好在無人的 街,悲傷就不需要熱熱鬧鬧的。 F:Bridging。從一種心情行去另一種心情、從一 個任務行去另一個任務、從一個身份行去另一個身 份、從無行到有,再從有行到無,由一個人,行至 變成另一個人。

25


兒童樂園

電梯

忽爾懷念

家住的大廈近年大翻新,換水箱、髹外牆、裝電眼 等一搞就搞了兩三年,近日終於開始最後一個工程 項目:更換電梯。事關樓齡已屆四十多,大廈只有 兩部老式電梯,一走單數層一走雙數層,不過兩部 也停我家住的頂樓。

音樂節以外的Glastonbury,是一個充滿偽神秘色 彩的小鎮,若我與薩伊德熟稔一點,大概可以之為 東方主義的極致案例,大書特書一番,但我當然無 法如此做。周休兩天,只想暫時遠離熟悉的人,到 退修中心在鎮上的附屬咖啡店大hea 一場。昨天買 的《浮士德》才讀了一幕,看到前面的Macbook男 女邊工作邊打情罵俏,又少不免魂遊太虛。

到訪的朋友就算不記得我家的樣子,也不會忘記坐 那部電梯的經驗。首先拉開一道鮮艷得過分的橙 色門,待門後那塊纏著電線的鐵皮自動移開後,方 可踏進去。右邊牆上兩排刻著數字的圓柱體,按 下一個,沒有燈號、聲音或者其他表示。它總要呆 數秒——這時候我那不耐煩的弟弟總愛踢它一兩 下——才懂關門啟動。

兩年半前,選修了馬嶽的香港政治專題。上課時間 是星期一下午,雖然reading不多,但我每每在最 後一刻才讀完,或寫好報告大綱。有時星期天晚上 在大埔,午夜過後回家的通宵亡命van單程十六元 正,但五點半的早班火車學生票才五六元,於是索 性把電腦帶到大埔墟的華立或華輝茶餐廳工作,天 亮才回家。兩間茶餐廳都沒有無線上網服務,附近 來來去去的人與我龐大而蒼白的好勝心互相配合, 逼令自己專心一點,難以明目張膽地發白日夢。 其實我通常都光顧華立,左面舖位兩點半後多作睇 波之用,在右面的才可耳根清靜。晚上蛋撻早就 賣光了,早餐又要四點半才開始供應,所以剛坐 下時多數只叫飲品,然後不斷添清茶,時間到了才 醫肚。那年初有幾星期寒流持續,手冰冷得打不了 字和翻不了書,只能死命握著熱咖啡、熱朱古力或 熱檸樂略嫌黏手的杯子取暖。晚上的伙計團隊中沒 有了下午那個臭寸的性格阿叔,但有另一個不穿制 服,看來平易近人的四眼粗框阿叔,見熱茶已被一 飲而盡,會快手添茶,熱茶變冷了,又會問要否換 過杯。 雖然不是睇波區,但還是有plasma大電視,長期播 放無線。星期天凌晨的節目乏善可陳,觀眾群太 小,都是些騎呢東西。記得看過半齣〈大佬愛美 麗〉,還有不知在同樣時段重播了多少次的〈異靈 靈異〉。後者雖是超低成本又低級的偽恐怖節目, 但配合羅蘭姐的陰森主持及配音,即使身處燈火通 明的茶餐廳,都不免覺得驚恐——如果在場有人因 受驚而發出「嗚~」一聲,又另作別論。 晚上的人流當然不及日間多,印象中只有一晚不知 何故人頭湧湧。顧客中有夜更司機,可能也有看 更,年齡多介乎四十至六十之間。間中也有二十 出頭的,但大多聯群結黨,或花枝招展,像我獨佔 一卡座,無多餘裝扮,並故作tech-savvy的頹廢青 年,有時也頗令人側目。不過河水不犯井水,通宵 營業茶餐廳的江湖味,也可褪得很徹底。

嚴格來說它不是密封的,機頂是一部大風扇,你能 在電梯裡找著它的開關按鈕。老人家吹著頭皮怕頭 暈,他們總會順手把風扇關掉,跟怕熱的年青人展 開一場無止境的開關風扇大戰。機箱由幾塊粗糙的 鐵板拼湊成,狹窄得令乘客無法躲避彼此的視線, 擠電梯倒是一家四口最親密的時間。每當要停頓 時,機身總要跳動數下。七年來習以為常的震動, 來訪的客人十有八九都會嚇一跳,以為電梯故障。 最爽的是,那雙老爺電梯裡是沒有閉路電視的。這 樣,電梯就由被監控的密室變成廁格以外,唯一令 人撤底放鬆的私密空間了。大熱天回家,在電梯已 能脫鞋脫皮帶甚至上衣。比起浴室,電梯是更能令 我放膽高歌的地方;間中在裡面宣洩性的呼喊一兩 聲,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專 欄

將來的電梯,據說門是全自動化的,機身要瘦長 一點,並裝有閉路電視……應該不會附帶錄音功 能,但也足以阻嚇到我大呼小叫的行為了。明明全 棟只有二十多伙住戶,看更又經常巡樓(假設不是 揸攤),保安問題應該不大,要閉路電視幹嗎?難 道現代人都有被窺看的癖好嗎?以後門不用自己推 了,通風系統也犯不著我們管了,電眼提醒我們要 乖乖的筆直站著——感覺自己似「被運送」多於「 乘搭」。 希望的,只是當那特別的震動沒有了的時候,我仍 懂得步出電梯。

當碟上最後一滴蛋汁、最後一滴咖啡都被吞下肚, 看準了火車到站時間,就結賬離去。這時天還未大 亮,徹夜未眠的睡意,加上把樹葉吹得團團轉的寒 風,走在只有零星路人和紙皮的街上,大概就是單 拖上路的啟蒙吧。寫出來也不是因為想家,反正即 使回去,應也不會再在深夜光顧華立了。

Pat,童年時霎下霎下,少年時英勇作戰,老年戰 死沙場,平安踏實,無詬無譽。

獵夫,酷愛獵奇,也愛獵豔。九月開始傾莊後,可 能也要轉行獵頭。本欄由本報編委輪流執筆。


雀躍 事後 我自小就很會跟著指示做出四平八穩的結果,在所有人 眼中大概就是乖得不行的悶蛋吧。小學時的我算是頗會 寫東西,所以經常被老師點名朗讀文章。雖然已完全忘 記寫作內容,但肯定是一些擁抱主流價值如阿媽一定是 女人之類的悶蛋文章(不然老師不會讓我讀出來)。直 到小學五年級,「不慎」接觸了當時紅遍中童界的流行 雜誌《YES!》,作文成績就大倒退了。 雜誌以偶像歌手以及關於性等悶蛋中童不可能接觸過的 資訊見稱。面對這嶄新的世界,我當然立時著了迷,每 期都向同學借來看。不過本質地悶蛋的我,最終認真迷 上的卻是不起眼的鬼故專欄。 相信大家對於「每一間學校前身不是亂葬崗就是醫院」 這狀況一定有點共識吧!我校屬於前者,校內流傳著不 少以亂葬崗為題的鬼故事,內容大同小異——必定是純 粹用來嚇人且毫無教育意義的故事。當我在《YES!》 看到別人投稿的鬼故事,才知道寫作不一定要正經八百 的,於是立即憑空寫了五、六個鬼故,一反自己四平八 穩的寫作風格,胡鬧地把學校寫成鬼神滿天的地方,並 暗地投稿,最終被挑中刊登了兩次。感到被肯定以後, 我就將老作的故事不斷講述,目標是令這些故事變成傳 說。那時覺得,如果數十年後學校仍流傳著我這些老作 故事,會是很過癮的事情。 xxx 第一次掉乳齒的時候,我就萌起對老去的恐懼。當時為 著快掉下的第一隻牙齒,躺在床上哭著輾轉反側,倒不 是害怕無牙吃好東西,而是覺得自己快要跟祖父一樣 老。令人傷腦筋的是,偏執的性格似乎在乳齒生成之前 就已成形,母親如何解釋或勸說都無法說服我牙齒會再 長出來,在床上扭擰了大半天也不肯讓她替我把牙齒拔 掉。 其實那時根本沒認真想過老去是甚麼(六歲的小鬼就算 認真想了也是哂氣吧),關於老去的印象全來自祖父 母,不過是掉牙齒、滿頭白髮、滿面皺紋以及行動不便 等的身體狀態,與任何形而上的人生關懷完全沾不上 邊。直到數年後祖父過世,我才意識到「老掉牙」還意 味著接近與人世徹底斷裂的死亡,在生者的記憶裡慢慢 消退,最後不留一點痕跡——這才是真正的恐懼吧。 生起把死後可以變成鬼的想象寫成文字,且「流傳下 去」的慾望,大概源於當時的覺悟吧。

左翼風情畫 廿五萬人的悲哀 最低工資立法的前夕,我與數個朋友來到立法會面前參與集會。或許是受一股 「在立法會面前看直播」的風氣所影響,職工盟的朋友也掛起了一個小小的 screen讓我們知道立法會內發生甚麼事。 其實當天立法會,就是否決令議案變得合理一些的修正案。例如嘗試令大學生 實習有最低工資,減少對傷殘人士歧視的這些。簡而言之就是維持這個議案的 腦殘本質,減少最低工資對僱主及資方的影響。誰人會贊成,誰人會反對,我 們都心中有數——或者我們自以為心中有數。 要記下的,是將外傭納回最低工資保護的修正案。 說外傭生活艱辛,絕不為過。僱主的確是包食宿,但這亦同時意味著外傭工時 極長(可以想像,朝七晚十甚為普遍),而且還是半夜有甚麼事他們還要隨傳 隨到。似無還有的種族歧視亦使僱主對外傭態度普遍地差,打罵有之,但外傭 卻又難以反抗,因為現行對外傭的保障極差——如果外傭被炒,14日內找不到 工就要返回祖國,甚麼投訴也是沒用。當然,大家可以說他們祖國的工資如此 低,來到這裡算是執到了。但最低工資的原意,本來就是要超越所謂的市場價 格,保障生活,還工人一個尊嚴。我們說他們執到了的時候,和那些刻薄老板 與清潔工說:「比四千蚊你執到了,沒有人會請你的。」又有何異呢? 如果最低工資是為了保障,那麼外傭就是最他媽的需要保障的一群。那投票結 果呢? 通過不了是想當然的,但我呆望著那票數,為甚麼只會有九票的呢? 七月天,熱得要命,我還記得那時我有點暈眩的感覺,也不知道是熱得暈了, 還是氣得瘋了。我向著身邊的朋友,大聲喊道:「邊個無投到呀仆街?」朋友 紛紛驚叫不清楚,雖然我們心目中也大概知道答案。職工盟的朋友告訴我們, 職工盟街工當然贊成,社民連、民協,加上何秀蘭鄭家富,總共九票。民主 黨,公民黨,全體棄權。 我以為他們是不敢這麼赤裸的——反正議案都是通過不了的,但他們就是連裝 都不用裝。他們不是自詡正義,保護弱勢的嗎?就說民主黨垂老矣,那公民黨 不是風頭正盛的嗎?余若薇面對曾特首時不是威風凜凜嗎?陳淑莊面對菜園村 居民時又不是聲淚俱下嗎?說到底,還不是害怕得罪自己的中產票源? 這些是我認為必須記下的事。就學理抑或政治圖譜來說,我們固然需超越民 主派vs.非民主派的對揚,引入經濟政策的面向。民建聯工聯會自由黨自然應 該極力反對,但民主黨公民黨也很多時不是甚麼好東西。民主黨多年前也反對 過最低工資,公民黨當年也支持領匯上市。此等中產政黨,終究會為其階級服 務。就個人政治選擇來說,我們必須萬分警惕此等政治機會主義者:群情洶湧 之時,他們會順應民意;但如我們缺乏政治影響力時,他們就會回歸到自己的 利益立場。今天他們可以因為「技術理由」放棄支持外傭 [1],明天也可以放棄 我們。但這些都不是我覺得必須寫下的理由。不為甚麼,只為三分義憤,要不 然,又怎對得起廿五萬離鄉別井,歷盡辛酸的外傭?就算我無法改變甚麼,也 最少要將醜惡偽善的面紗扯下來。

[1] 反對者的主要理由,是僱主已為外傭提供另類福利(如食宿),再給外傭付最低工資 就是給多了。於是,職工盟李卓人建議將食宿之類的「福利」轉換成工資一併計算,而無 需將外傭排除出最低工資保障。但民主黨公民黨則宣稱,這類非現金利益「難以量化」, 故此投棄權票。這實是我聽過最爛的藉口。首先,在職福利那麼多種,難道只有外傭的「 難以量化」?量化不是問題,而是他們不能面對李卓人的建議:他們知道即使將那些「福 利」計算在內,如果仔細計算工時(想想外傭的工時有多長!),外傭的工資還是要大幅 提升。

奇翼鳥 有翼不曉飛。基本上信耶穌信阿拉信天后信婆羅門信佛 陀信……滿天神佛都信,同時信人。

覃俊基,哲學系研究生,努力畢業中。為人和善,但憤世嫉俗,深信資本主義 制度為人類面對最大的危機。喜歡長篇大論與枯燥的分析,奈何時不與我。 竹中大左翼學會成員、左翼21成員


欄專

文:凌靖海@吐露詩社

加勒比海的女中豪傑—— 烏娜馬遜 (Una Marson) 上

一次學生報的文藝專欄,吐露詩社跟大家探討 公理和正義的問題。白色恐怖的嚴冬裡,我們 不禁大聲質問象徵公義的春天何時到來,向世人發放溫 暖和生機。而現在炎夏將盡,吐露詩社打算燃燒最後的 熱情,到熱帶的加勒比海看一場思潮的崛起,如海嘯一 般,一開始時只是一流暗湧,到最後思潮席捲而去,詩 人以自己的聲音為牙買加女性重塑自 身價值。 Una Marson,中文姑且譯為烏娜馬 遜,牙買加詩壇的重要人物。1905 年出生於牙買加,之後成為多產傳媒 人,除了在眾多報章雜誌上發表文 章,更開設自家的雜誌社宣揚理念, 及後再移居倫敦供職於英國廣播公 司,而理想不但從不磨滅,關注面向 更隨人生閱歷漸增而變得更多元。無 論身處牙買加還是英國,烏娜都以其 極富力量的詩句抗爭。

烏娜馬遜

時為二十世紀的三十至四十年代,牙買加當時仍是英國 殖民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協助英國作戰。當時牙買加 推行的政策幾乎都為鞏固父權而服務,例如已婚婦人不 可以做公務員,女生在學校接受的教育內容改成育嬰訓 練,等等。在如此混亂的時空背景推行的政策,是功是 過至今仍未有定論。但烏娜當時已經寫詩發聲,我們可 以從中窺知牙買加黑人女性要面對的切身問題。 牙買加黑人女性當時面對著的,是種族加父權的雙重壓 迫。黑人女性的自我形象長期被主流的價值觀扭曲壓 榨,因為當時的觀點認為白人女性的雪白肌膚和直長秀 髮才是美的標準定義。對這種不公平的價值觀,烏娜 固然要大聲疾呼。在“Kinky Hair Blues”一詩中,主角 義無反顧向讀者道出 “I hate dat ironed hair/ And dat bleaching skin.” “I like me black face/ And me kinky hair”,當中 “kinky hair”指的就是那一頭鬈髮。這兩

28

句固然表示了黑人女性以自己天生的外表為傲,更指 出當時流行的美的定義根本是他人強加於她們身上的枷 鎖。詩句本身以牙買加口音的英語寫成,故此反抗的意 味更加激烈。 另外一例是 “Renunciation” 一詩。此詩以傳統的英詩 格律十四行詩寫成,雖然烏娜此舉被一部分評論家批評 為模仿歐洲詩人(例如吉普齡),但亦有 人持相反意見,認為以舊式格律去創作、 故意模仿歐洲詩人,不失為抗爭的手法。 詩題“Renunciation”指放棄,是極度嚴 肅而正式的用語,已向讀者明示作者對婚 姻所持反對態度之嚴肅與義無反顧。詩 的頭三段用柔和的自然意象帶出愛情的 甜蜜喜悅(如鳥語花香、如月明星輝、 如海浪陽光、如熹微夕照),卻在最後 兩行來個大反撲: “But not for me what most I crave, --/ To call thee mine, -- to be thy slave.” 「奴隸」(“slave”) 一字出現得特別震撼,意味著對婚姻制度 的控訴。牙買加的男性霸權比英國更加牢固,詩中人物 縱使深愛男友但仍然力拒結婚,因為結了婚就會變成男 家的奴隸。成為愛情奴隸的苦況又是如何?可以在 “In Vain” 一詩找到答案: “In vain one boon from life’s great store I crave,/ No more the king comes to his waiting slave.” 固然,裡面的「皇帝」是借代丈夫而「奴隸」 是借代妻子。但更重要的是奴隸不光是奴隸,更是苦苦 守候的 “waiting slave”!妻子之苦可想而知。 說到這裡,大家有否發現詩除了可以撫慰人心、吟風玩 物之外,更可以成為抗爭的有力武器?上文提到的牙買 加口音英語,又有否令各位想起最近鬧得熱烘烘的保衞 粵語運動?


專欄

請別再濫毒

這個字

中大動漫畫研究社第十五屆市場開拓 刁志浩

新營過後,相信中大內又多了不少「全組最毒」、「全系最毒」 等等的稱號。「毒」一字在年青一輩當中已經成為潮流用語,只 是又有多少人在使用「毒」一字時是明白當中的意思呢?換個角度來 看,到底怎樣才能算是「毒」?

「毒」與御宅族 提到「毒」一詞,相信最容易聯想到的就是《電車 男》內的男主角。他作為一個動漫畫愛好者(御宅 族),平日生活除了工作就是沉迷在動漫畫的世 界內,長期以來與主流文化脫節,加上本身性格使 然,令他變得衣著土氣、沒有異性緣,亦不會與異 性相處,及後發展出與愛瑪仕小姐的愛情故事。自 此大眾就將「電車男」作為對擁有類似特質的人的 稱呼,「電車男」的故事本來於日本bbs討論區的 獨身男性版上流傳(此討論版亦被戲稱為毒男版) 。後來「電車男」一詞傳到香港以後,於最近一兩 年內,「電車男」與「毒男」變成了等義詞,而「 毒」則變得更加常用。 然而,在香港使用「毒」作為形容詞時,包含的意 思已經與原意──或者說這字已經變成自創的── 有著明顯的分別。一個「毒人」的印象會是一個 人坐在角落面對電腦、身邊沒什麼朋友、不擅辭令 等。最奇怪的是,喜歡動漫畫卻不是必要的因素。 這些特徵理應比較接近隱蔽青年多於御宅族,可 是,在大學內只要自稱喜歡動漫畫,就幾可肯定會 被冠以「毒」之名,這點實在令筆者難以理解。

主流文化所排斥的「毒」 筆者無法否認,有不少觸動漫畫的人會有部分隱蔽 青年的特質。可是,因為有接觸動漫就被歸類為「 毒」的人實在是太無辜了。筆者作為御宅族的其中 一員,被社會大眾誤解已經是家常便飯,亦已經有 心理準備和無視的能力。最可憐的是並非隱蔽青年 但有稍為接觸動漫畫的族群,他們被「無意中」發 現在看動漫畫,然而對其認識未必很深,亦沒接觸 很多,卻被冠以「毒」之名直至畢業,實在是一件 非常可悲的事。 為何喜歡動漫畫就要被加上一個貶義的「毒」作為 標籤呢?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興趣,有人喜歡看o靚 模,有人愛聽偶像派的流行曲,更甚者有人是AV 專家。喜歡看動漫畫內的角色,聽動畫歌,收集相 關精品等行為,和以上提到的,本質上都只是興趣 而已,但因為是小眾的、非主流的就要受到歧視和 被媒體抹黑,是否反映了主流文化的膚淺和病態?

被濫用的「毒」 每天在叫同學「咪咁毒」的人,到底有幾個真的 明白什麼是「毒」呢?抑或他們只是想不到怎樣 形容一些較離群、或者不是主流興趣、跟不上話 題的人,就給他們分類為毒?如果連「毒」是甚 麼都不清楚,到底有甚麼資格在一直說別人「 毒」?喜歡動漫畫也只是興趣的一種,如果這不 是主流文化就要被標籤出來,被嘲笑,被貶抑, 這實在是一種歧視和文化暴力,實在令人感到失 望。以下是筆者於網路上看到有關「毒」於香港 身高不足 為毒男女。 的介紹: 視 被 會 , 的

有男女朋友 識較重 毒男女。沒 為 視 被 女。歸家意 會 男 , 毒 的 為 多 視 不 朋友 ,會被 為毒男女。 。學歷低的 的,會被視 ,會被視為毒男女 。對ACG 的 視為毒男女 「毒男」 被 會 , 的 樣子不討好 毒男女。 星 都是 為 沉迷某某明 則,我們事實上全 的,會被視 會被視為毒男女。 然 , ..... 沒有名牌的 會被視為毒男女. 亦 , 男毒女/ 有興趣的 69250532/毒 /6 m 。 co a. 」 g 、「毒女 /hkblog.xan ttp:/

g Kong)h

anga Hon

毒女|X 載自「毒男

(轉

潮語的確十分順口,而且言簡意精,但亂用、濫用只會突顯無知和膚淺,亦會 做成其他人的不快。希望各位在用「毒」之前,認真想想這個人是否真的「 毒」,又或者有更合適的形容,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29


韓寒的目光 文:朝

飄移中國 韓寒/牛津大學出版社

韓寒大概是「成名要趁早」這句話最貼切的體現。三十 歲不到,已是中國文壇響噹噹的大名,且其聲譽有日趨 上揚之勢,連香港牛津都特地為他出版了這本博客文 集。香港牛津專於出版普及學術書籍,這次出版側面說 明了韓寒除人氣以外,他的文章也可被算入嚴肅的範 疇。 韓寒的雜文早已流傳甚廣,結集裡要看的都已在網上看 過,唯獨有數篇被禁掉的卻沒有選入(〈你是小明嗎〉 、〈孩子們,你們掃了爺爺的興〉)。書中談及賽車的 部份,不好此道者大概要讀得打呵欠。雖然如此,但《 飄移中國》還是值得一讀的。一口氣把書讀完,不只重 溫了這幾年來中國發生的大事,還可以看到韓寒的關懷 如何由私人走向公共,以及他那日漸成熟的筆鋒。

有評論者以為韓寒寫文章旨在迎合大眾,隨便選宗炙手可熱的 大新聞,挑個安全位置,然後巧言令色的評說一番。然而,韓 寒厲害之處就在這裏:在耀目的修辭背後,就是他那銳利的目 光。他的文筆、思路、姿態,在在展現出他的鋒芒與關懷。在 當下中國,缺的不是爭着要表明立場的人。他所看重的是如何 在掣肘下,踩着界多爭一點空間。用時下的說法,就是在打「 擦邊球」。就如香港記者問韓寒六四問題時,他會調侃兩句, 暗示他不想跟你玩這種立場的遊戲;但說到內地情況,他還是 會一臉認真的談下去。 有人拿韓寒跟魯迅作比較,說韓寒就是中國的下一個魯迅。也 許是對的。跟清末民初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不同,今日中國 唱的可算是盛世之歌了。批判國民性的說法可能過於文化決定 論,但這也許就是聯繫兩人的線索。假以時日,若韓寒多了點 魯迅的「深沉和悲劇感」(梁文道語),他的成就或許會更 高。

其實學生報仝人今年都冇去書展,反正買書冇理由唔係去經營艱 難且明明每日都俾個八折你的樓上小書店。

書展 過後

小人物的大時代 文:奕

Pandaman 敗時代 以無法為有法 江康泉/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我真係唔明,一百三十幾頁的漫畫,點解可以簇擁咁多組成香港社會的重要元素——廣 告滲透一切景觀、超市企業壟斷滴水不漏、巨型豪宅遮蔽百姓的藍天、警權特大賊喊捉 賊、居民被隔絕於自己家園所在的重建諮詢會、社工隊被逼成了市建打手、政權與資本 掌控了新聞的流通,還有還有…… 這充滿謬事的城市對我們來說可謂「親切」得恐怖,不需費力就能輕易代入。而最令我 震驚的是,把現實中絕頂荒謬之事以漫畫故事的形式重現,對錯竟然分明得沒有狡辯的 餘地——沒有人再能為「維持公眾安全」而濫權的警察,或以發展為由肆意踐踏百姓生 活的官方打手辯護。 故事著重小市民的生活細節,日常得一D都唔好笑,於是製造出來的共鳴就不同於小克式 的,對城市面貌或流行文化的輕佻戲謔,更與「笑中有淚」之類的廣告廢話完全拉不上 邊。作為「英雄」的熊貓人由頭到尾都不是主角——主角是善良而偏執的社工,或自發 組織起來抗衡超市壟斷的師奶們、為保護樹木扮熊貓人搞音樂會的阿公阿婆,同時也是 懷疑命令的國家機器,更是活在香港且會被故事牽動情緒的你和我。 於是故事雖然不見紅,但讀來血肉橫飛,觸目驚心。

衝突畫面背後的一點思考 文:陳嘉寶

直接行動 葉蔭聰/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 提起直接行動,基於近年香港媒體的渲染,我們固 有的想像通常就只有示威者隔著鐵馬與警方對峙的 畫面,更甚就是雙方衝突的暴力場面。然而,畫面 背後一些政治問題卻難以探討:為什麼示威者要使 用直接行動?直接行動這個名詞是在甚麼脈絡之下 走出來的呢?本書作者葉蔭聰梳理直接行動在西方 國家的源起,及分析其理論基礎,整理出這本只有 一隻手掌大小的「書仔」,讓香港的讀者可以就本 地直接行動的爭議有更深入的理解。 從字面入手,直接行動的「直接」究竟是什麼意 思呢?與「直接」相對的,其實是「代表」(representation),即是說行動者是十分強調自主,抗 拒將自己的意願託付給議員、工會代表、大型的 NGO。這反映了西方代議民主失效的問題。失效


飆咗去,最後無事,係全片唯一一件叫做有D劇力嘅 事。ANYWAY,以結婚為前提,來請粉絲食甜筒的 「o靚模」,政治不不正確,總不至於要叫佢去搵紫藤 (註1)。

周秀娜.政治.市場.學 文:小武

周秀娜3D法國蜜月之旅 Tong Ka Fai/鐳射發行有限公司 「喺呢隻光碟入面,我將會飾演你(指住鏡頭,停咗一秒)嘅老婆。我 哋會一齊去歐洲度蜜月,地點係(停一秒)法國,一個充滿文化氣息嘅 地方。準備好未呢?準備好我地就一齊出發,享受我哋嘅3D蜜月之旅( 又指住鏡頭,Fade out)」-《周秀娜3D法國蜜月之旅》片頭 《周秀娜3D法國蜜月之旅》全長40分鐘左右,故事很簡單,就係直擊 同老公去度新婚蜜月的過程。影片的「老公」用第一身視點去處理,換 言之,周秀娜個老公就係「你」。片段中間,老公老婆一齊去了法國 的海灘游水,老公掛住望果D曬緊日光浴嘅法國妹,激到老婆一支箭咁

從無質疑過周秀娜的靚,可能係對「結婚」有種虛幻的 恐懼,或是自己太早就接觸日本A片,我確實沒有那種 「要J到一地都係」的感覺,老實講,仲幾悶吓。寫真 中,周秀娜與法國,各有各靚,3D亦沒有3D的必要。 要演不慣戲的她叫「老公!老公!」,亦教人「毛管 棟」。娛樂新聞裡的周秀娜,倔強、敢言,與白姐姐、 黃秋生鬥咀;支持反高鐵、最低工資,在片內要變作小 鳥依人的「港女」。表面上與之前建立了的形象看似格 格不入,卻給予基層出身的她,一份「打工真係辛苦」 的滄桑感。不論市場策略與否,其工作未必不比主流想 像中的性工作厭惡。 不過,返工又有邊個唔辛苦呢?一個倔強、敢言,卻 要以去法國度「新婚蜜月」來為粉絲提供幻想的「o靚 模」,僅僅造了一個有關最底工資的專訪,政治不不不 正確,總不至於要為此而冠以大量掌聲吧。 註: 一)黃秋生於書展其間,對於o靚模表示被禁於書展要申訴一事,毫不客 氣地向傳媒表示說:「要申訴搵紫藤,知唔知紫藤係咩?但係周秀娜唔 知o丫嘛!」

以此為題,只係咁岩見一年一度,食住條水搏人(你)視 線,搏乜搏物咁。

詩歌裡展開的本土革命圖譜 文:曉嫻

島嶼之北 洛謀/文化工房 警察先生,我們來投案的/那一夜我們都是暴民/那一文我們都擁有最強的武器/ 那一夜我們都高唱人民的抗暴歌/〈暴民之歌〉 當有人還在追問詩歌是否私密之事的時候,洛謀寫出了八十後詩人的革命之歌。從 二零零二年的大磡村清拆事件,寫到反世貿運動、台灣的樂生事件、香港的利東 街,再回到屋村、士多,這些日漸失去的我城景致,革命與草根作為詩集裡的意 像,建構出中環以外的我城,也勾畫出近年的本土革命圖譜。 的脈絡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新自由主義的興起使工序更加零散 化,加上工業漸漸向發展中國家遷移,工會因而越難將工人的 力量團結起來,繼而工會對政府及資方的影響力就大大下降; 加上自稱左翼的政黨都因著選票的考慮走上中間路線,成為選 舉機器,與群眾意願脫鉤。在如此情況下,群眾自然會覺得難 以透過代表來推行合符自己權益的改革,於是另闢蹊徑以直接 行動去對抗資本主義的侵害。 作者在最後一章引述對直接行動的批判,我認為最能引發讀者 和行動者自省近年本地直接行動的爭議。批評的意思大概是指 行動者很容易墜入將直接行動變得儀式化,沒有使得因受階級 處境限制(如工時太長)而無法參與行動的市民反思並介入資 本主義日常的社會關係。批評者顯然不是將直接行動和思考對 立起來,他們提出的只是大家都會容易忽視的問題:如何可以 喚醒社會上被動的群眾去了解資本主義的社會關係,繼而與他 們攜手作出對抗?

洛謀非常擅於運用長句和排比句來加強詩歌的氣勢,特別在他描寫社運的場境時, 比如「那些寫革命反動詩的/那些寫不三不四陰陽怪氣詩的/那些寫國家是法律是 子彈是催淚瓦斯的/警將為你們奉上不少於六發的布袋彈」節奏明快緊張,有好多 首關於反抗的詩歌都用上了這種典型的排比句,或是在結構上重覆來經營出革命之 必要的氣氛。而詩人書寫生活日常時,又轉用短句,如「老伯伯看著籠子/兩隻相 思、兩隻畫眉/他看見地上有隻蟑螂/撿起,餵他的相思/相思爺爺、爺爺的叫 著」,偶然也混入口語,這些又親切溫柔如午後的陽光。兩種不同形式的詩歌夾 在詩集中,一緊一弛,但那些書寫基層的溫柔又何嘗不是生活中最微弱最底蘊的抗 爭。 讓詩歌成為反動的武器,或者真是侈想,革命的詩歌有時不免流於口號式的呼喊, 「那一夜我們都高唱人民的抗暴歌」有時會變得空洞,彷如遊行時高喊的口號一樣 無力,每次結果都一樣地,不可能抗暴不可能以血肉之軀以詩歌去保衛我們的信 仰,但一直書寫下去,是為了記得每一場運動,那些看不見的真相就在詩歌裡重 生。那些失敗,慢慢集結、重整,就成為下一次運動的力量,終有一天,終有一 天,我們的信仰得以實踐。

31


影 美麗舊世界 文:小武

郭子健,鄭思傑:《打擂台》 演員:梁小龍,陳觀泰, 泰迪羅賓,陳惠敏,黃又 南,賈曉晨,歐陽靖,李海 濤,羅永昌,邵音音,羅莽 《打》是一部懷舊電影,從場景到故事到演員都能找到很多 代表住六、七十年代的符號。故事裡,兩名徒弟把羅的武館 「羅生門」改裝為「羅記茶樓」,作為大師兄的成(陳觀泰 飾)做掌櫃,不難令人想起陳觀泰當年的「成記茶樓」(桂 治洪導演),內裡懷舊的裝修加上街坊飲茶打牙骹亦很有氣 氛。記得一幕,街坊們眉飛色舞地話當年之際,生面口的梁 景祥(黃又南飾)走入茶室,街坊們誤以為他是控煙辦而慌 忙地把煙頭弄熄。當弄清梁只是茶客一名後,大夥兒馬上回 應「車!」,然後繼續「話當年」。當中的情節刻劃出那一 代人簡樸直接的處世態度。 《打》並無如同期的另一套懷舊片《歲月神偷》般賣弄煽 情,在片內的景物並無過份修飾,沒有刻意強調舊世界的好 或新世代的壞。羅師父一覺睡了三十年,來自「三十年前」 的他,無意中成為了與過去接軌的橋樑。在他眼中,拳館不 應封塵,街坊不應上了年紀,連臘鴨皇也不該是「陳年」 的。現實是,拳館不再是拳館,臘鴨亦是由冰鮮鷄暫時充 當。而負責守護住羅那個「過去」的梁小龍和陳觀泰亦不再 是陳真和大哥成,隨年月消耗生命,他們戲裡戲外都不再「 當打」,但經驗卻給與了各位「老戲骨」在鏡頭前的表現自 然──成先後和淳(梁小龍飾)與芬(邵音音飾)商討師父 與茶樓結業的事;龐青(陳惠敏飾)一時忘了禁煙而在拳

館內點煙;羅生師父(泰迪羅賓飾)與徒弟們去夜總 會與尾段淳與龐的首徒龐家軍(李海濤飾)的那段對 打。眾人妙絕的互動給這個平凡的故事多添幾條快樂 又滄桑的幼紋。 羅師父要參加龐所舉辦的擂台比賽,下令徒弟報名參 加。龐因怕了其功夫而令其徒叢生猛(歐陽靖飾)去 和他們私下武鬥。羅為保護徒弟,不慎令頭部受創, 羅生門更因此被取消資格。羅卻因此而恢復記憶,向 徒弟們一一道謝,更承諾翌日去龐青拳館「踢館」 前,蒸了那隻珍藏了三十多年的蠟鴨皇(冰鮮雞所 扮)與大家分享,遺憾羅當晚就與世長辭。在電影的 尾段,淳私下與軍下戰書,淳在幾下手腳後,因氣力 不繼而跪在地上。這時,龐拋出一句「拳怕少壯!唔 好打喇。」作為觀眾的我亦不禁為淳所代表著那個「 舊世界」的不復再而神傷,但在成與「蠟鴨皇」的鼓 勵下,淳重新站了起來,忘卻那殘廢了的右腿,戰到 連站起來的氣力都沒有為止。 練武之人並不需要好勇鬥狠,但潛心修練幾十年,想 與同道比過高低乃人之常情。「唔打就唔會輸,要打 就一定要贏。」是羅向徒弟們訓話時留低,沒有任何 修飾美化,簡單直接的一句話,可能亦是那個年頭的 溝通方式。值得思考的是,在這個「舊世界」被急速 淘汰的「現在」,人又該懷著什麼態度去面對那逐漸 消失的「舊世界」呢? 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值得我們去留住的,是那隻「臘 鴨皇」?還是續存住那道與「舊世界」接軌的橋樑 呢?在這個靠包裝、靠外表、靠語言技巧去「走精 面」的年代,學習去反樸歸真,或者就是《打》彌足 珍貴的地方。


扎 模擬習作 文︰F.A

路蘭︰《潛行凶間》 (Inception) 主演︰迪卡比奧、 米高堅、艾倫比治 故事的結尾留有懸念。科比回到美國,見到魂 牽夢縈的兒女。至少有三種閱讀可能。第一可 能是這是真實。另一可能是他在最深的夢鄉 裡。第三可能是這些都不重要,這個結局是不 重要的。第三個可能我不詳細解釋了——最簡 單的說法是︰電影不過是片斷的集成,片斷與 片斷之間如何關係,並不重要,因為它只是片 斷的集成︰正如夢境與夢境的關係並不重要, 夢的「層次」關係是虛幻的,它不過是妄圖理 解關係的其中一種嘗試。至於第一個可能,我 難免認為不合情理,因為末節中科比朋友是異 常地平面且無對白;由尾二的片斷過渡到最後 一個片斷,之間沒有中間層次的任何穿透畫 面;迪卡比奧沒有在飛機醒來後把玩圖騰;他 的兒女與回憶一樣沒有長大;一切過於完美; 且科比的拍檔阿失說過︰「他會迷失下去」。 因此,我會以第二個可能作為評論的基點。於 是,我們可以這樣倒述劇情︰「《潛行凶間》 的故事不算複雜。科比是最優秀的商業間碟, 常常把人誘進夢鄉,盜取重要資訊。日本企業 鉅子齊藤邀請他反偷取為置入,把解散集團的 念頭加入能源集團太子爺的腦海中。過程曲 折,揭開了科比亡妻身故之謎。最後任務成 功,科比卻留在夢鄉,與他幻想出來的兒女一 同生活。」

在電影評論的另一端──觀影後的翌日, 林奕華在面書上質疑導演路蘭備受過譽的 追捧意味了平庸時代的到來,《潛行凶 間》缺乏人與生活的肌理,入夢的過程生 硬,導演自戀而煩厭,只懂得賣弄他有如 何了不起,這是何等單調的雄性幻覺,云 云。我想我們很難反對這些觀點,但《潛 行凶間》的評論卻不妨由這裡開始︰從傳 統人文美學敘事的力量,去摸索《潛》這 種過份指向敘事語言設計與科技場面的末 代科幻大作,我們或者更能辨別評論的可 能與本質——創造性的閱讀是跟成本瘋狂 的科幻片一樣,只是虛妄的自戀遊戲嗎? 我的回應可以很基本︰即使路蘭如何自 戀,再邀請觀眾來見證、投入、複製,讀 者/評論者也有自主能力,甚至有責任去 發掘文本意義。詮釋不必由作者壟斷,已 是老生常談——因此,作為沒有評論野心 的讀者(我甚至假設你也沒有野心),我 們更能在意的是︰如何在庸俗的世界裡安 身立命,不相信不承認主流話語而又能與 它共存,並在思考過程中回應犬儒的主體 政治的具象挑戰。於是,我的評論嘗試就 會如此開劃︰「路蘭在故事上製造漏洞, 同時又在結構上製造弔詭甚至迴路。哪個 圖騰是真?哪個是投射?科比的外父邁爾 斯深藏城府,會否正是元凶?第一節老人 齊藤與科比的開場白其實完全不必要,為 甚麼要有這樣的開始?這節開首與後面所 有片斷構成怎樣的敘事關係?小女孩艾蓮 是否愛上科比?阿失是否愛上艾蓮?科比 的亡妻真的死去了嗎?這些感情伏線有怎

樣的暗示?──凡此種種,《潛行凶間》 的精彩處就是局部不講邏輯,強逼讀者完 成文本空白處的填充。這種手段相當常 見,然而今次規模龐大,每個觀眾看完後 都可自行發明三四種故事結構,另組母 題。反過來說,如果文戲太有力量,反而 會削弱了結構上搖搖欲墜的危機感。而那 種跡近電視劇的單薄,正正與科比以家庭 作為信仰的虛妄恰當配合。效果未必是路 蘭有心有意,但至少他沒有歌頌科技。 自以為最掌握科技的男主角,最自困也 離真實最遠。科比與亡妻白頭偕老的片 斷,一子一女的背影,第四層(limbo) 中房子與房子的仕途成就(career accomplishment)的結構,分不清是喜是悲 的結局……世界的幻象何其常見,真要活 在夢裡才算發夢嗎?或者,路蘭觀察到對 美國式的『家庭夢想』的追求其實是社會 與人最大的苦難︰以『回家與孩子相聚』 作為人生與社會最無法抵達的彼岸、最大 的傷痕、最虛妄的夢想,實在也顯得恰 當。可是,最令評論者南轅北轍的卻是索 然無味,令主角性格十分平面的科幻電影 語言,到底那是路蘭的迷失還是意在言外 的嘲諷與自嘲?而到頭來,面對過多的懸 念,真正重要的其實是決斷的閱讀,與為 決斷而投入的虛妄(嗎)。這是電影工業 最迷人的病徵,因為它也是電影需要存在 的關鍵理由。科幻是異化而單向的,但閱 讀的人不是(嗎)。」


一. 14/9 (二) 最低工資與基層論壇 時間: 4:30-6:30p.m. 地點: 火車站外空地 講者: 李卓人立法會議員、劉玉珍(因在城市論壇控 訴時薪$20而被炒的單親媽媽)、女工合作社社員 二. 16/9(四) 池畔音樂會 時間: 6:30-8:30p.m. 地點: 本部泳池旁 歌手: 甘甘(社運歌手)

點止小賣咁簡單? 女工合作社週 中大基層關注組(下稱「基關組」)會定期落區接觸基層人 士,希望透過組織基層,帶來體制的改變;同時會經常舉行討 論會和工作坊,例如這次便跟「女工同心合作社」合辦「女工 合作社週」,令每位成員能有套較整全的社會結構分析。 女工合作社週(13/9-24/9)係中大學生會同基層關注組合辦,精 彩多姿嘅活動令你對合作社理念同基層處境有所體會!

三:20/9(一) 女工夜話 時間: 6:30-9:00 p.m. 地點: 3樓玻璃房(306室) 內容: 與合作社社員茶敘﹑談心 四.21/9 (二) The Take 電影放映會* 時間:7:00-9:00p.m. 地點: 文化廣場 內容: 播放阿根廷工人佔廠營運合作社的紀錄片,女 工分享合作社經驗 *此活動乃與左翼學會合辦 如果同學對以上活動有疑問或有興趣加入基關組,可依下列途徑聯絡我們。 1. 電郵地址:grassrootconcern@gmail.com 2. 在Facebook搜尋「基關組」,便會找到我們的專頁 3. 直接到「女工同心合作社」(位於本部泳池旁)留下您的姓名及聯絡方法


情色小說

Miss 文:奧奇特

巴士司機與資方談判決裂,工業

百等兩個二再入三百5521沽晒佢

行動升級,過半的司機及合約工

唔係3527係係孖五21……

手心竟緊張得開始冒汗,身子也 熱起來。

拒絕上班。要預早出門,今天是 重要的日子。

每一個舉動,猜度著她的心情,

這摩天大廈,電梯內也可打電話 電郵短訊,剛才戴著耳機的金融

朝著電梯大堂筆直的走。呯!在

界人此起彼落的吐出一堆咒語,

轉角碰到了一名女子,她的文

賺千萬跟蝕過億只是彈指之間,

件跟手機都掉地上,她第一時間

電梯埋伏著商業巨獸,持續吸吮

撿起珠粉紅色的日系摺機,拿著

人們的自主。看著她的面龐,就

它細心呵護,怕它摔壞了哪裡。

像逃出了魔獸的爪子。

噹!電梯門打開,一分十二秒的 旅程,帶她上了半空,她奔出門 口立即打開手機蓋子展開對答, 眼角看到了她耳的赤色還沒消 退。「頭先好迫人呀,我放左 係手度架啦,個男人個背脊阻住 晒,隻手完全郁唔到,又攪肚痛

幫了她撿起地上的文件交到她右 手掌心,不經意跟她的纖手有著

電梯徐徐上升,腳邊傳到了一些

十分一秒的碰觸,感受著柔滑

震動,一些連續重覆有序的節

的,軟綿綿的皮膚,恨不得所有

奏,兩長一短,滋滋滋─,滋滋

神經都集中在接觸的一處。然而

滋─,妳有來電。在侷促的密閉

她只注視手機,眼也沒轉說了聲

空間,大家仍是盯在門上的樓層

謝,左手托了托橢圓鮮紅粗框的

指示器,五九十四二十二……震

眼鏡,手機沒事舒了口氣,便走

動持續著。隔著眼前壁上的鏡看

了。她很美麗。

著她,貪婪的注視她的神情。雙 手被夾著動彈不得,手機跟手緊

神經仍在跳動,但步伐要趕快

緊的貼伏在敏感的位置,最想探

些。電梯大堂堆滿了人,想怕是

索的地方,震動持續著。手很想

大家都提早了出門,各人注視著

提起移開,只稍動了一動便碰到

門上的樓層顯示器。不經意瞄了

身旁的外籍女士,勉強的側頭笑

一眼剛才碰到的女子,便捨不得

了笑賠個不是。請妳向這邊伸手

把目光移開。突然她打開電話接

過來,隔著衣服也感受到妳不由

聽,又好像有一瞬望了這邊來,

自主的抖顫。她困著,肯定是困

登時逃避她的直視,眼睛轉移到

擾著的了。

喎……我知我成日miss你call, 我miss你吖嘛……我唔想架…… 下次唔會架喇!今晚……」怪不 得她多麼緊張手機。 走過長廊,踏進了辦公室,要會 見上司。打開房門,眼前是熟悉 的面孔,是剛才的她。「你好! 我叫Sally

Law,係市場推廣部

Head,歡迎加入我哋。」還未接 受到。「Chris?你沒事吧?你 有冇聽到我講野?」怔了一怔。 「我哋Department好講效率,你 唔ready就會拖住成team人,我 唔想你第一日返工就要收warning letter,OK?……」那手的 溫溫軟軟感覺消退著,「謝謝」 的聲音變得模糊。換成了「你返

所有人都盯緊的地方。 電梯沒有停過一直往上爬。她的 「好好,嗯,再見。」她蓋上手

面頰透出淡淡的紅,是太熱是太

機電梯來了,趕不及把它放進手

焗還是〇〇××?蹙眉咬唇焦急

袋便跟大夥兒擠進去,不消一刻

歪嘴喘氣閉上眼享受酥軟無力嚥

把空間填滿。她背靠著牆,手握

下口水想掩飾一切。環顧周圍活

著手機提著手袋。

像沒有人留意她正在跟自己的身 體摶鬥著,看著她的血液快要從

7392入五百0253放晒0843三個八

臉上直接炸開一個個洞來,頸上

再入一千9765今日公佈業績睇住

也現起絲絲青筋。打賭著她能否

佢六得個六八八四十六2836放二

克服過去,袖手旁觀,渴求著她

出去啦。」 這是我第一天工作,收起感覺、 埋葬幻想、蛻化成木偶的日子。


影札 —

Prayers for Bobby 為巴比 祈禱

文:Javier Prayer for Bobby 是一齣真實改編的影片, 主角Bobby Griffth生於一個保守派基督教家 庭之中,一直受到父母的愛護。但自Bobby被 哥哥向母親透露了有同性戀取向後,整個家 庭的關係變得「破鏡難圓」。母親Mary為「 矯正」兒子,用盡辦法:讀聖經、返教會參 加核心小組、心理治療等等,但均告無效。 而教會中對聖經中有關同性戀的負面詮釋, 更一拳拳打在身心疲累的母親心上,甚至更 激動地向Bobby說出:「我不要有一個同性戀 兒子。」只得20歲的Bobby,最後帶著滿肚 的抑鬱、孤獨的感覺,開車到高速公路的橋 頭,縱身一躍...... Bobby死後母親傷心不已,身為教徒的她,「 兒子死後能否上天堂」成為她首要處理的「 身後事」,面對著神職人員一致的看法—— 同性戀是罪,使Mary陷入了深切的痛苦之 中。機緣之下,Mary參加PFLAG(Parents, Families and Friends of Lesbians and Gays)小組,與神職人員對聖經經文以另一 角度重新詮譯及思索——其實所謂的「聖經 話」,只是人利用自己的意志及喜好對聖經 自行加以詮譯,無人有對聖經的絕對詮譯 權。藉小組中各同性戀家長的互助,Mary發 現以往對Bobby的傷害是如斯的深,卻已無法 彌補,唯有藉將畢身精力投入於同志維權事 業中,希望更多面對著同樣狀況的家庭能夠 得到幫助。

筆者看罷後立刻想起上年「家暴條例」修訂 案時,很多宗教團體藉上帝之名在議會內剝 奪同志戀人受法律保護的權利。人人生而平 等,在法律前每個人的生命都應受到保障, 相信無人會反對。但社會上眾多血淋淋的同 志戀人家暴案件發生,宗教團體卻以不同的 名目嘗試把這群人置於法網保護之外,等同 於借法律之手,狠狠地傷害、逼迫同性戀 者。 Mary 在推動市議會同志自由日提案時留下名 句:「當你們在家中、教堂說出阿門時,想 想和記得,有個孩子在傾聽。」不只為巴比 的祈禱,我們也不妨想想「當你們利用咒罵 同性戀,或利用同性戀作玩笑時,想想和記 得,有個人在你旁邊傾聽」。 “Before you echo Amen in your home or place of worship, think and remember. A child is listening.”-- Mary Griffith 詳情可瀏覽: http://www.prayersforbobby.com/ 香港DVD發售點: 鑽石山小童群益會,詳情可致電周先生 (62213614)

Chrissie 信 箱 村中村:

Chrissie: 最近響新聞睇到有變性人爭取 喺香港結婚。我都就快做變性 手術。好細個就知自己係男 人。聽到人哋叫我做阿女/小 姐時會好沮喪。然後睇住唔屬 於我嘅部位越嚟越大,隨時 想、想死左佢。好多人以為我 係TB。身邊無人明。你都唔會 明。 想做手術,亦會想同女朋友結 婚。就算俾醫生質疑都keep住 覆診、好俾心機儲錢。好多有 人話連我哋都結得婚嘅話,咁 同性戀都結得婚,但唔生得就 唔應該結婚,如果唔係會破壞 大家對「家庭」嘅理解……關 我咩事。我直架!我唔想生 咩?我冇得生之嘛! 村中村上

多謝你坦誠嘅分享…Chrissie知自己同好多人一樣唔知呢種「終 身監禁」到底有幾痛;有人覺得呢種係身體與靈魂錯配嘅、何韻 詩式「汽水樽裡的咖啡」,Chrissie又可能同你唔同:覺得自己嘅 性別唔止男/女兩種,有D似《得閒炒飯》個講法,男女比例一時 係一比九,一時五十五十,一時不男不女,隨時變、可以變。但 係,Chrissie好喜歡你肯定自己所體認到、呢個屬於你嘅性別;好 喜歡你為咗自己應得嘅自由而堅持。我們應該有可以互相明瞭的地 方! 我有諗過「TB的特定標準係到底咩?」──都有人話過我係可愛 TB!惟有落力啲解釋我點睇──「性教育」都唔會講。有時某啲傳 媒笨蛋一見人短頭髮就叫人做「男仔頭」、「TB」,電視電影入面 嘅女同志組合又往往是短頭髮硬朗女子再加一個長頭髮美女,咁樣 嘅定型已經好傻~不過你都唔怪得佢哋,佢哋都好可憐,成世都以 為世界上得男人同女人,對住比較特別的、無法分入去男/女界別 入面的人就即刻手足無措。亦可能係佢哋俾人鬧得多,知道短頭髮 都唔一定係先生,仲可能係直女,所以佢地先會叫你小姐,其實佢 們都被困於「先生/小姐」呢個分類入面,所以先會出事。希望認 識或者係想識你嘅人「高呢」啲,與其將人求其分類,不如同你傾 兩咀,了解下你嘅睇法!又或者下次你遇到叫你小姐嘅人,停落黎 同佢吹兩句性別101,當係同佢上下堂,等佢下次冇咁容易叫錯其 他人。 至於「咁如果變性人有權結婚,下一步就係同性湧出來爭註冊, 咁樣會破壞婚姻,引起好多社會問題!」──車!所謂的社會問 題來來去去咪就係冇得生同埋破壞倫理,依家果單變性人官司,政 府個律師竟然話生兒育女係婚姻定義,咁唔生同生唔到果啲異性戀 夫婦點算,全部唔係婚姻?好心佢哋唔好淨係諗住人哋啲性徵,將 人類簡化成陽具同陰道,當其他嘢透明,係咁講破壞婚姻、社會問 題……就算真係冇得生都可以領養架嘛,而且外國都有唔少同性戀 家庭,仔女叫兩個家長做爸爸/pa爸、媽媽/媽ma咁樣啦,或者索 性叫名,都不知幾溫馨,分分鐘仲溫馨過唔少異性戀家庭tim ar! Chrissie


嘗試回到基層 的 性 別 運 動 文:小弟、K 最近收到由香港彩虹發出的江湖帖,指今年的Pride Parade(同志巡遊)由於經費不足必須停辦,並發動籌 款,希望能籌得十四萬作為明年(2011年)同志遊行 的經費。十四萬到底是怎樣的概念?據上年同志巡遊的 經驗,又是舞台又是歌星表演,整個巡遊洋溢著滿滿的 中產情調,參與遊行的Queen (1) 個個衣裝華麗,美不勝 收。Pride Parade原來是希望通過這種嘉年華的巡遊, 讓多元性別在陽光下展示身體之美,並豐富街道上的性 別風景。 然而,性別運動在香港發展多年後,卻陷入無法解決的 中產化困局,於是可見的同志往往是美麗的、有品味 的、懂得享受高檔次生活之人。當性別團體提出同性戀 的歷史時,也免不了搬出希臘神話、中國旦角、娛樂圈 同志(如何韻詩、明哥、中村中等),但這些都逃不掉 精緻之氣。在整個性別運動的走向中,基層同志無論在 論述上或是實際情況都成為被忽略的一群。 六月時「直人撐基層同志」想要衝破這種華麗的同志想 像,舉辦了基層同志勞工法例分享討論會(勞基班), 以機會分享職場上因同志身份而引伸的經歷,和提出對 勞工法例的疑惑,並邀得熟悉香港勞工法例的Suzanne作 為講者,與一眾參與者進行相關討論。

勞工法例中的性別盲點 如果你以為在勞工法例可以保障你在工作中免受性別身 分歧視,那你就想得太多了。勞基班的講者Suzanne就 說:「勞工法例只是一個底線、安全網。」由於現時勞 工法例中沒有針對同性戀者的保障條例,故就算面對歧 視也無路可訴。勞基班上有同志朋友表示有一次被老闆 當面問是不是同志,並指「哇,我之後幾驚會比老闆炒 啊!」但就算真的因此被解僱,勞工法例也無法保護 你,因為往往難以找出實質理據證明僱主因性別歧視而 解僱該員工。 「你可以去政府屬下的性別認同及性傾向小組投訴。不 過政府處理投訴的常用的方法就是取消投訴。你話你要 投訴你boss,他可能會問你『他有沒有講到明係因為你 係基而炒你啊?不如我打比你boss問下他有沒有歧視 你?』」Suzanne講出了投訴的難以成事,並無奈地指出 性別認同及性傾向小組實際上形同虛設。

等等,還原基本步: 咩係基層同志? 勞基班上有參與的朋友分享他們的基層同志社交生活,「 係公司就唔洗諗住溝到仔/女架啦,分分鐘被炒魷魚無錢 開飯,要扮直架!」咁去邊呀?看得Sex and the City 太 多,覺得同志盡是聚集在華麗的酒吧和派對上,衣香鬢影 靚剎全場,但你以為個個同志都係有錢佬?NO!如今公廁 魚塘沒落、桑拿又要入場費,酒吧派對想都不用想,「無 啊,唯有拜下兔兒神(2)囉。」基層同志不但在工作上擔心隨 時因身份曝光,工都冇埋。更要缺乏社區交際的空間。 「基層同志」就是在除了性別身分外在其他生活面也受到 壓迫的人,不單只是工時長工資低的同志,因為膚色、年 齡、樣貌、「精神病」、階級或更多另類生活狀況而被其 他同志及主流社會所排斥,以致不能把握自己的生活的同 志,都是基層同志。如果同志是身份政治的問題,那基層 就是階級的問題。 當然不可以否認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不理會階級的不同而 妄稱自己為「基層同志」的確不妥,必須承認的是我們擁 有某些文化資本,甚至更有本錢去打性別戰爭,比如是當 我們去控告僱主性別歧視之時,就算失掉原本工作也有可 能轉向NGO(民間組織)或是其他機構工作,但對於真正 基層同志而言,機會成本相對高很多,以致他們面對工作 上的歧視或不平等對待時多半啞忍。再回望勞基班的參與 者,皆為眼熟之人,明顯未能將議題帶入真正的基層當 中,這固然是組織者需要考慮,日後同類的活動上如何接 觸到基層的朋友,也是關心性別議題的朋友,需要反思運 動的路向上,除了強調身份政治以外,也應考慮不同階級 的同志需要。 更多直人撐基層同志活動詳情請看:http://antihomophobia2008.wordpress.com/

註: 1 Queen也可稱為Drag Queen(扮裝皇后),即以女性衣著打扮現身的男子, 同志遊行中經常出現男同志打扮成美艷女子的情境。 2 就是月兔,相傳是同志的守護神


與 哥 哥 仔 同 行 — — 訪問午夜藍 在我們僅有的認識中,午夜藍是維護男性性工作者的組織。午夜 藍職員Ray說,午夜藍是一個性工作者互助網絡,目前服務對象 包括男性及跨性別性工作者。午夜藍是由紫藤(註 1 )男性性 工作者小組發展出來的組織,於2006年正式獨立運作。午夜藍, 是一種顏色,是「奔向黎明前嘅夜色」,意指「夜晚都可以好璀 燦」、「奔向明日嘅光明美麗」。Ray強調每個人的詮釋都不一 樣,不是自己說的就是絕對,但總括來說想帶出正面、有意境的 聯想。

過去、現在、未來的工作 午夜藍一方面為哥仔提供服務,一方面為他們爭取及維護權益。 他們的工作包括了解男性性工作者的情況和需要、改善職業安全 環境、提供培訓班(安全性技巧班、防賤客班、法律班、語言班 等)、提供免費愛滋病及梅毒測試、提供法律咨詢和籌辦社會運 動等。另一職員阿偉表示︰「在香港,法律存在灰色地帶,賣淫 或者一樓一係可以嘅,但唔用合唔合法呢個概念,被規管嘅嘢先 會話合法化(legalization),如做保安、喺邊度食煙等,賣淫 係叫唔 違法。 」午夜 藍的目 標是要 將性工 作除罪 化、非 刑事化 (decriminalization),而非合法化。 問到過 去如何 跟從業 員建立 關係, 阿偉直 接地說 靠累積 。他以 「cut線年代」來形容前幾年的情況——只要對方一知道你不是 客,就會馬上收線。他們的對策是繼續打電話,現在會多落場接 觸哥仔 。日子 有功, 同行間 互相交 換資訊 ,午夜 藍漸漸 有了口 碑,加上提供的服務「有用」,哥仔都比較願意和他們接觸。阿 偉表示︰「建立關係,就要令哥仔漸漸相信我哋係嚟『打岔你嘅 生活』,但我哋都係由你嘅視野角度出發、與你同行」。「打岔 你嘅生活」,就是要令哥仔明白「性工作是工作」、走出性工作 者以往一貫的軌道吧。

「又老又醜搵唔到食」先幫襯? 午夜藍接觸的哥仔,由十幾歲到六十幾歲都有,主要來自香港、 內地和泰國。其實他們接觸的不止性工作者,「援交、按摩、理 髮、跳舞等等,都係某種形式嘅賣淫」,這些從業員也是他們的 服務對象。據阿偉說,哥仔的收入非如外界所想般豐厚,「無閒 錢買Gucci同LV」,叫做收入合理吧。哥仔遍佈香港每一區,多 寡主要視乎該區環境——為配合顧客,哥仔多選擇低調、不太公


開的地方。很多人以為嫖客「又老又醜又搵唔到食」,事 實嫖客很多樣化,有老有嫩,也有蒲開的人,肯定不限於 「又老又醜搵唔到食」的定型(註 1 )。

大學生 = 嫖客 = 哥仔姐仔? 看完上文關於午夜藍和哥仔的介紹,是否覺得自己已經關 注過哥仔呢?Ray打趣地形容我們是「去動物園睇動物」。 我們是否不經意地站在「睇下性小眾有幾得意」的位置上 呢?關注沒錯必須要先了解,但絕不止於在外圍觀看式的 了解,而是把自己由思想以至行動投入其中。

阿偉表示最基礎的是思考自己與性以及性工作的關係,「 去嫖下、做一陣哥仔姐仔,試下啲嘢係點樣。如果唔得 嘅,我哋要以咩態度去理解?而自己唔得人哋得嘅意義係 咩?」或者說,這種「唔得」,是力有不逮還是態度上的 拒絕?以前有大學生去過午夜藍做實習,但很少接觸哥哥 仔,怕言語上傷害到哥哥仔,阿偉指這種擔憂可以理解, 但亦表示我們沒有放下身段,沒有與哥仔一齊經歷。他反 問我們憑甚麼可以傷害到哥哥仔,我們是否把自己放得太 大,我們有沒有從哥哥仔的視野去思考呢。

後記 其實點先叫放下身段?或者從阿偉同Ray身上可以睇到。 阿偉話最初嚟午夜藍做,都驚人哋誤會自己係哥仔或者嫖 客;到咗依家,Ray會話自己係嫖客,阿偉會叫你「去嫖 下、做下哥仔姐仔」。係咪一定要去嫖下、做下哥仔姐仔 先叫放低自己?咁又唔一定。但至少要放低顧慮,唔介意 人哋以為我哋係嫖客同哥仔姐仔,否則我同你都仲係果幾 個實習嘅大學生。 註1 ﹕紫藤是本港關注女性性工作者的組織。 註2﹕有一點阿偉也表示奇怪,就是約八成哥仔的客都是男 同志,「女嫖客去晒 邊?女人嘅情慾搞乜鬼﹖」為進一 步了解嫖客,午夜藍剛剛展開項目,分別研究男同志嫖客 和女性嫖客。

性路無疆—— 深圳男性性工作者 口述歷史

註1 ﹕紫藤是本港關注女性性工作者的組織。

讀書會 十月學生報會與午夜藍合辦《性 路無疆》之讀書會,同學如報名 參加該次活動,就可以成本價$30 (原價60大元)「換購」。讀書 會之日期時間將與報名朋友商 議。 報名請打62249413,找Vicky。 截止報名日期為9月19日(日)


落廣告?

想 《中大學生報》是一本由中大學生出版的 刊物,於一九六九年創刊,迄今四十一 年,風雨不改。學生報於零六年進行改 革,銳意擴闊讀者群,增強影響力。改革 以後的學生報每月五日定期出版,印數 8000,主要在中大校園內派發,同時亦於 各大專院校、社區中心或書店發行,並陸 續增加發行地點。

大學社群 中文大學.教學樓 崇基學院利黃瑤碧樓地下大堂 崇基學院信和樓G樓大堂 何善衡工程學大樓7樓大堂 蒙民偉工程學大樓地下大堂 蒙民偉樓7樓電梯大堂 聯合書院鄭棟材樓地下大堂 逸夫書院國楙樓地下平台 大學火車站觀光橋下詢問處 范克廉樓

本報誠意向各界提出廣告邀請。合作形式、版面內容和設計以及價格等 項均能相議,為打造有意義消費生活的一個嘗試。 我們同時歡迎不同友好社會運動組織聯絡宣傳,希望連結不同組織展示 不同意見立場,讓更多大學生與社會各界聽見不同團體發聲,透過學生 報版面更直接地接觸群眾,使彼此互相認同的精神更有效地走進社會。 如欲查詢或進一步商討,歡迎致電62249413 Vicky或60449234 阿熹。 電郵lovickei@gmail.com

聯合書院伯利衡宿舍 聯合書院陳震夏宿舍 聯合書院恆生樓 逸夫書院國楙樓 逸夫書院第二學生宿舍樓

中文大學.飯堂/師生 中心 崇基學院眾志堂 新亞書院樂群館 聯合書院張祝珊師生學生大樓

中文大學.宿舍

其他大專院校

崇基學院華連堂 崇基學院利樹培堂 崇基學院何善衡夫人宿舍 崇基學院明華堂 崇基學院五旬節會樓高座 崇基學院五旬節會樓低座 崇基學院神學樓 崇基學院文質堂 崇基學院文林堂 新亞書院學思樓 新亞書院志文樓 新亞書院知行樓 新亞書院紫霞樓 聯合書院湯若望宿舍

香港大學 理工大學 浸會大學 城市大學 科技大學 教育學院 嶺南大學

文化書廊 阿麥書房 阿麥別館 森記書局 田園書店

樂文書店 尚書房 愉林書店 新思維書店(旺角店) 博學軒 文星圖書公司 紫羅蘭書局 Kubrick bc Kubrick(觀塘APM) 序言書室

《中大學生報》歷史悠久,信譽超卓,功能強大,覆蓋面廣,實為關心 社會、上堂排隊、散佈謠言信息之最佳消遣及傳播工具。家陣誠邀中大 各學會於《中大學生報》免費落分類廣告,宣傳校內活動,畀足八分一 版你,一個仙都唔收,又點話。唔夠大,價錢可以再傾。

查詢: Email:cusp@cusp.hk 26036404(報社) 62249413(Vicky)

社區本土

明愛香港仔社區中心 基層大學 青年聚合 勞資關係協進會 杏花村青年空間 香港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 筲箕灣青年空間 互惠市場 紅磡青年空間 街坊工友服務處綜合服務中心 農圃道青年空間 仁愛堂 將軍澳青年空間 社區二手店 黃寬洋青年空間 YMCA(公共關係及傳訊科)基督徒學會 翠林青年空間 獨立媒體 乙明青年空間 社民連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陶君行議員辦事處 (分發往轄下逾四十間機構) 香港彩虹 沙角青年中心 紫藤 沙田青年協會 午夜藍 香港聖公會馬鞍山(南)青少年 性學會 綜合服務中心 Parasite 獅子會大埔青年空間

中大各學會注意, 有免費廣告喎!

截住你稿時間:每月20號

大埔青年協會 葵芳青年空間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太和青少年服務中心 荃景青年空間 天瑞青年空間 天耀青年空間 建生青年空間

發行網絡

《中大學生報》二零一零年九月號

出版資料 出版: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中大學生報出版委員會-「斟」 地址: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范克廉樓三零七室 電話:2603-6404 電郵:cusp@cusp.hk 網址:http://cusp.hk/ 編輯/作者:鄭智浩、陳昌明、彭梽樃、鄺頌婷、何敬熹、簡浩 德、林啟舜、孫根芳、張浚軒、何奕彤、湯詠婷、劉子僑、羅奕 媚 客席作者:蕭浩恩、陳秉鳳、陽少、譚永賢、覃俊基、 Pat、洪 曉嫻、朝、F.A.、陳嘉銘、東、劉璧嘉 鳴謝:吐露詩社、中大動漫畫研究社、午夜藍、莫理斯教授、梁 美兒教授、賈南溪博士、辛世文教授、梁榮能教授、黃錦波教授 、劉貽琦先生 承印:唯美國際印務有限公司 設計:黃衍仁及其他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