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凡響—响仁和製鼓

Page 1


CONTENTS

Chapter 1

鼓的起源 05

鼓的歷史 鼓的藝術特色 發展

Chapter 2

响仁和 13

响仁和製鼓廠 响仁和文化館


Chapter 3

繃皮塑木 19

使用工具 鼓身製作 蒙皮製作 塗漆製作

Chapter 4

製鼓職人 ─王錫坤師傅 31

深度訪談



Chapter 1

鼓的起源 在我國樂器史上,鼓的出現年代最早。遠古時代的原始社會,我們勤勞的祖先在 會說話、會唱歌的同時,就開始用鼓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了。傳說我們聰明的 祖先在勞動過程中,發現枯樹乾和實心樹干會發出完全不同的聲音,便用空心樹 幹蒙以獸皮做成最簡陋的鼓,供娛樂時敲打。

5


鼓的歷史 鼓,是在堅固的且一般為圓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雙面蒙上一塊拉緊的膜,可用手或鼓錘敲擊使 之振動而發聲。相傳在遠古時期,人們借用鼓這樣一種發出特殊聲音的響器傳遞信號,以起到 迎神驅邪的作用。如中華民族祖先軒轅黃帝「九擂夔鼓擒蚩尤」,史載「黃帝伐尤,玄女為帝 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連震三千八百里」,黃帝率部隊在與蚩猶大戰時,擂起這種特 別的鼓,連擂九通,聲震數千里之外,天地為之變色,蚩尤部隊喪魂落魄,遂克伏蚩尤之黨, 勝利後,黃帝又作了一部《棡鼓曲》以示慶祝,曲子激越雄壯,氣勢萬鈞。 在古代,鼓一直被尊奉為通天的神器,作為祭祀的器具,作為人與神溝通之媒介,也是人與自 然間交流之象徵物,被廣泛應用於詩、樂、舞以及各種儀典中,受到歷代的重視。幾乎每一朝 代均有專職之司鼓人員,如周代有「鼓人」掌管鼓類,漢代有鼓吏,漢唐有鼓吹署,宋設有鼓 院、鼓司,明清則設有鐘鼓司等等。 鼓的種類很多,有陶鼓、土鼓、皮鼓、銅鼓、腰鼓、羯鼓、連鼓等幾十種。腰鼓在唐代以後廣 為盛行,其鼓形似圓筒,兩端略細,中間稍粗,兩端蒙皮,鼓身有兩支環,用帶子懸掛在腰間, 兩手各執一木槌敲打,腰鼓無固定音高,音響清亮,表現各種歡快的情景,是腰鼓隊的主要樂 器。在我國,各種民族使用不同形式的鼓,演奏技法也是千姿百態。

6


鼓的藝術特色 中國鼓的藝術表現力是由節奏、音色、力度及速度等要素的綜合作用所構成,乃產生了高深 的藝術特色。以音色來說,由於鼓的形制構造不同,以及演奏技巧的不同,如擊鼓的部位或 不同的奏法等等,都可產生相當豐富的音色變化。如《詩經》、《史記》等史籍就舉出了鼉 鼓逢逢、鞉鼓淵淵、法鼓冬冬、夔鼓鏜鏜,以及坎、鼚、鼛等十數種鼓聲的像聲詞。 而以不同的力度使用在相同的節奏及音色的鼓點上,也可產生很多的變化,加上速度的掌 控,可表達出更豐富多彩的音響藝術。大鼓由兩根較粗的木棰敲擊發音,鼓的中心發音較低 而深厚,越向邊緣聲音則越高而堅實。由於從中心到邊緣各圈的音色不同,演奏時可利用這 些變化來豐富它的表現力。演奏方法有單擊、雙擊、頓擊等,力度變化很大,對氣氛的渲染 能起很大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藝術中,鼓佔有重要地位,歌舞器樂都離不開鼓類樂器。由於鼓有良好的共鳴作 用,其隆隆之聲同於天上之雷電轟鳴,氣勢磅礡,威風凜凜,其聲音和威力無可比擬。強奏 時鼓聲震天,鈸光閃爍;輕奏時,又如春雨滋潤禾苗,給人們帶來愉悅與歡欣。 因此人們把天上雷霆的轟鳴、春天氣候的溫馨、萬物生長的動態、音聲等,都融會於鼓這一 實物與概念之中,認為鼓具有非凡的神力,鼓聲像雷聲一樣可以引來雨水,滋潤萬物。《說 文解字》中也說:「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古文中「郭」 同「廓」,有擴張、延伸與成長等意,因此,擊鼓也成為鼓舞人們的精神力量,使人在獲得 美感的同時,得到警醒與啟迪,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7


8


發展 近代隨著戲曲和其他民間音樂及節日慶祝的普及,鼓類樂器也相應 地得到了發展,如流行音樂常用的爵士鼓、國樂團使用的大鼓、小 堂鼓、定音鼓、排鼓等、媽祖遶境用的開路鼓、寺廟內鐘鼓樓掛的 大鼓、北管用的板鼓等。且近年來也有許多鼓的藝術團體,如朱宗 慶打擊樂團、十鼓文化村、優人神鼓、御鼓坊、東方藝術團等表演 團體,讓大家更能接觸「鼓」這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樂器。

優人神鼓 / 影像來自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

優人神鼓 / 影像來自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

9



11 DRUM TAO/ 影像來自ドラム TAO 官網



Chapter 2

响仁和 鼓是有生命的,牛死留皮,能替老牛延續多久的生命,為這個世界帶來多少的 鼓動、為人心帶來多少的撼動,這就是我們的使命。

13


响仁和製鼓廠 台北縣新莊市,人車嘈雜的中正路上,傳來陣陣的 鼓聲,聲音響徹雲霄,這是具有八十多年歷史的响 仁和鐘鼓行,現今由二代傳人─王錫坤師父所經 營。開放式的工廠內外都堆著大大小小的鼓,工廠 內散發著牛皮鼓面的味道,廠內的工人有的削牛 皮,有的在幫鼓桶繃皮,有的在幫鼓身上漆,這些 步驟都是最傳統的手工製鼓法。

14


响仁和鼓文化館 製鼓廠旁邊便是响仁和鼓文化館,外觀樸素,裡面陳 列著將近五十件來自不同國家,有著特殊形狀與用途 的鼓,都是王錫坤的收藏。他說:「開文化館不是基 於商業考量,而是把這項文化展示給大眾。我一直在 強調鼓不是只有在廟宇或陣頭裡才能看見,它也可以 進入到家庭裡,做音療或是當作藝術品,以不同的姿 態出現在民眾眼前,這項技藝才能歷久彌新。」

15





Chapter 3

繃皮塑木 製作一面鼓既耗時又費力,製鼓師傅通常都要費上許多工夫才能完成,一面好鼓 除了師傅的用心還要堅持純手工的製法,好的鼓雖昂貴但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放 上幾十年,外觀依舊艷麗明亮,鼓聲依然響徹雲霄。

19


使用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製作鼓皮工具:單柄削刀、雙柄削刀、平刀、毛筆、圓規、尺。 製作鼓桶工具:機器刨刀、電動打磨機、油性批土、鐵鎚。 製作繃鼓工具:千斤頂、麻繩、棒子、銅製鼓釘。

20


21


鼓身製作 「鼓身」是鼓的共鳴體。

大部分的鼓身都是用台灣楠木或是酸枝木按照想要製作鼓的尺寸來取木片的大 小,當鼓身紮好之後就要送到木材工廠加工,工廠會將一片片的木材切割好並 乾燥處理,然後就要用鐵圈固定並把它黏貼起來。每一片木頭的兩側都以「尿 酸素」來塗抹,在等待接著劑乾的期間要在鐵圈的下緣釘一排鐵釘,這樣可以 讓膠黏的更牢靠。鼓身上完鐵釘後,以鐵鎚開始敲打鐵圈,朝著圓周一段段往 下敲,這個時候的黏膠差不多是半乾的狀態,而敲打可以使縫隙間的距離更密 實,鼓的上下面都要,這就所謂的「紮鼓身」。

22


23


蒙皮製作 「鼓皮」是鼓的發音體。

鼓膜 製鼓師傅會先挑選一塊完整牛皮攤開,切割下大小不一的牛皮,放入滾燙的水中 做「燙皮」的工作,之後再進行「除毛」,然後再由經驗豐富的師父來「削脂肪 層」,之後「去除黑色沉澱物」使鼓皮更美觀,再進行「鼓皮對比」將鼓皮放在 鼓桶上進行修裁,修裁完畢之後就可以將鼓皮的周圍「打洞」,最後就能拿去曬 太陽,曬二到四天讓鼓皮自然風乾。

24


繃鼓 將已完成的鼓皮用麻繩穿過剛剛打的「繩洞」做「穿繩」 的工作,接下來要調整繩子讓木棍平衡,把穿好繩的鼓 皮套在要繃的鼓上,過程中必須用千斤頂,把繩子和鐵 圈結合並固定,然後調整鼓的聲音。繃鼓的期間製鼓師 傅必須要持續做「踩鼓」的工作。過程中還必須不斷調 整鼓的音色,等到「調音」和「踩鼓」的工作都完成之 後就要「上釘」,等全都釘好以後就要「刻邊」將邊緣 修整齊,接下來就要「刨鼓身」這個動作可以讓鼓身更 細膩沒有粗糙感,最後的三個步驟「上鐵箍」、「鑽扣 環孔」、「上扣環」。

25


26


師傅正使用平刀順著方才所畫好的記號將多餘 的鼓膜切除,動作看似簡單卻十分費力,由師 傅卸下的牛皮就可以知道它非常的硬。

27


塗漆製作 美觀,更是為了保護鼓身。

一般「上漆」分為上底漆、補土、磨土以及面漆。上漆時是否用心時間一久便能知道,用心上漆可使 鼓面不會因年代久遠而班剝,讓色澤不管過了多久都依舊保持艷麗,大多將鼓身塗以朱紅色的漆,也 有極少數漆成黑色或綠色,上漆完成後就能在鼓面上上字體,上完後要再塗一層透明漆以保護字體跟 鼓皮不受傷害及剝落。

28


29



Chapter 4

製鼓職人 ─王錫坤師傅 透過各種形式的改良與創新,不僅保留傳統文化的精神,也透過中、西交流突破 既定的框架,讓鼓的形式不再一成不變。

31


深入訪談

剛接觸製鼓時遇到什麼困難 ? 師傅說我「沒才能」,第一點,我太瘦,那時我才 48 公斤,那是要從事體力的工作。第 二點,我從來沒有接觸,連刀子都沒磨過。想說燙皮看起來最簡單,應該就是把皮放下 去煮就行了,結果反而把皮燙熟了,經過長時間反覆的摸索,才知道攝氏八十五度是最 適當的溫度,剛好可以將皮和毛分離,之後要將整張皮削到 0.25 到 0.5 公分的厚度。

對製鼓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態度」其實我一直覺得任何行業都一樣,態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跟廣度,如果你做事 吊兒啷噹的那們做什麼也不會成功。我從傳統技藝中起來,不斷的摸索,鼓的生命是什 麼?是聲音,然後我們求其次再對鼓身作變化。

對於文化產業有什麼看法? 其實我覺得文化是文化,產業是產業,產業是經濟部的事情,要將文化與產業結合起來 有些強碰,文 化有它的個性,跟生意人只想到賺錢不一樣,從事傳統產業的人會專注自 己的技藝並一直建置下去。

32


鼓聲可以說是一支鼓的靈魂,每支鼓的聲音來自製鼓人的 耳朵,是如何學會聽鼓的? 鼓我是從小聽到大的,顧客跟我買鼓我都會問他用途,用途牽涉鼓的 聲音、皮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就算削一樣厚度的皮聲音也會不同,濕 度對皮根木頭來講也很重要,其實聽鼓沒有什麼特別的公式或其他什 麼的,這行業做久了慢慢就可以感受到。

有些鼓的鼓身顏色與外型很特別,有什麼特別的涵意嗎? 塗料有哪些不同處? 其實我有一顆不安分的頭腦,傳統不一定要一成不變,鼓不一定要是 圓的,所以我有做八角形的鼓,鼓身我有用浮染、油畫、天然漆,讓 鼓身的顏色可以更變化多端。

33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