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91 祥和在抱 - 銅佛造像精品專場

Page 1

華輝拍賣行有限­公司

華輝二○一八秋季精品拍賣會(一) Fortune 2018 Autumn Auction of Delicate Items ( I )

銅佛造像精品專場 2018年10月5日(星期五)  下午五時 Friday, 5 October 2018 Vol.91

祥和在抱 銅佛造像精品專場 —

5

傳 真 (Fax) : (852)3904 3780

2 0 1 8

電 話 (Tel) : (852)3904 3490 www.fortuneauctioneers.com

O C T

香港上環皇后大道中 340 號 華秦國際大廈 G2 8 室 Unit 8 on Ground 2 Floor, Hua Qin lnternational Building, 340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投標委托書 Bid Form 華輝拍賣行有限公司

Fortune Auctioneers Limited 香港上環皇后大道中340號華秦國際大廈 G2樓 8室

內部使用:FAC 拍賣編號 Sale No. 拍賣日期 Sale Date

Shop G2 8, Hua Qin International Bldg, 340 Queen's Road Central, HK

% Buyer's Premium

Tel: (852) 3904-3490 Fax: (852) 3904-3780

www.fortuneauctioneers.com *本人已清楚閱讀華輝拍賣行之拍賣條款及業務規則,現依規定委托貴公司代為競投以下物件。在已確認所委託 競投之拍品成功拍得後,按該規則及包含之費用繳付全數,並在此聲明在任何情況下不作退貨及撤銷該宗交易。 I have read and understood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and business rules of Fortune Auctioneers Limited. Please bid on my behalf up to the limits shown for the indicated.I understand that if my bid is successful, I will be obligated to pay the total price, which includes the successful bid price, buyer’s premium and any fees listed in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and declare will not return the purchase or cancel the transaction under any circumstances.

祥和在抱— 銅佛造像精品專場 二零一八年十月五日(星期五)

請用正楷填寫 Please print 編號 Lot No. 作品名稱 Title or Description

下午五時開始(編號 501-569號) Friday, 5 October, 2018 at 5:00 pm (Lot 501-569)

最高出價 Maximum Bid Price (HK$)

預展

PREVIEW

二零一八年 十月二日(星期二) 下午二時三十分至下午八時 十月三日(星期三) 上午十一時至下午八時 十月四日(星期四) 上午十一時至下午六時 Tue . 2 October 2018 2:30 pm - 8:00 pm Wed . 3 October 2018 11:00 am - 8:00 pm Thu . 4 October 2018 11:00 am - 6:00 pm

預展及拍賣地點

PREVIEW & AUCTION PLACE Full Name 姓名

香港灣仔港灣道4號

灣 景 國 際 酒 店

Company Name 公司 Address 地址 委托人簽字 Signature

2樓展覽廳

Telephone No. 電話 日期 Date

E-mail:fortuneauctioneers@gmail.com Website:www.fortuneauctioneers.com 雅昌網上預展 : www.artron.net

Fax No. 傳真

國內人民幣帳號:中國銀行 廣州市 東山支行金德大廈支行 6013821-900-05785-5335 填妥後請於拍賣日前傳真或寄至本公司。 Please fill in all sections and return it to us before the auction by mail or fax.



(局部)

501 清  銅鎏金金剛亥母 高 12 cm.  宽 7 cm.

起拍價(港元):  15,000 501

(背面)

502 清  銅鎏金降閻魔尊 高 27 cm.  宽 13 cm.

起拍價(港元):  15,000 502


503 清  銅鎏金吉祥天母 高 21 cm.  宽 16 cm.

起拍價(港元):  30,000

(局部)

503

(背面)


504 清  銅鎏金大威德金剛 大威德金刚是藏传佛教中造型最複杂的本尊神灵之一,是格鲁教 派崇奉的最重要的主尊。因其能降服死神,故称大威,兼有护善 之功,故又称大德,是文殊菩萨的教令轮身。 此尊造型为常见的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主尊牛头栩栩如生,头 戴五骷髅冠,红髮顶端为寂静相的文殊菩萨头像。主臂双手分持 钺刀和嘎布拉碗,其余三十二只手中分别以不同手势持不同法器 向身体两侧伸展。主尊左展直立,左八足下踏八只飞禽,右八足 下踩一人和七只走兽,飞禽走兽之下有八位明王,所有飞禽走兽、 明王均五官清晰,神态各异,可见工艺之细腻。下承椭圆形仰莲座, 莲瓣饱满精巧,排列规整。 高 17 cm.  宽 14 cm.

起拍價(港元):  40,000

(局部)

(局部)

(背面)


504


505 十五世纪  銅鎏金二臂瑪哈嘎拉 玛哈嘎拉,意译大黑天,是藏传佛教诸宗共同推崇的智慧护法, 二臂玛哈嘎拉是普贤如来之忿怒化身,为噶举派最重要的护法神, 能赐予贫困者福德财富,普度众生的功德。历史上对我国广大地 区的藏传佛教影响广泛。此像赤髮冲霄,粗眉如焰,三目圆睁, 短须络腮,咧口卷舌,獠牙外露,头戴五髅冠,身穿鱼鳞甲,身 挽缯带,盘绕飘拂,右手执金刚杵柄之钺刀,左手持装有甘露的 头盖骨(佚失),脚踏象首天神,相容凶忿,体格彪悍,有威震 寰宇之势,下承单层覆莲座。此尊造型饱满生动,铸造工艺精湛, 鎏金华美,殊为难得。 高 23 cm.  宽 17 cm.

起拍價(港元):  100,000

(局部)



505


505


506 十八世紀  銅鎏金財寶天王 财宝天王,来源于印度教财神库贝罗(Kubera)。古印度教传说, 库贝罗是一位智者毗沙门的儿子,所以他也姓毗沙门。据说他苦 修千年,大梵天为了奖励他,赐他永远不死,并任命他作为财富 神和大地神富宝库的守护者。供奉加持财宝天王,可事业顺利, 宏图大展,求财满愿。由于其良好的寓意和神通,财宝天王是藏 传佛教中最受崇信与喜爱的题材之一。 此尊财宝天王束髮高髻,宽额丰颐,双目炯炯,面相威猛。身穿 铠甲,腰勒金带,脚腋战靴,以狮为骑。飘拂的缯带、披帛及衣袖, 增添了律动感。尊像如意坐姿坐于坐骑雄狮之背上,神态威武, 其头戴宝冠,宝冠为以锤揲工艺制造,其上錾刻花纹,头部及手 部未施鎏金,露出紫金色铜胎。下承单层覆式莲花座,莲花瓣排 列整齐,制作极为精细,为清中期造像之精品。 高 29 cm.  宽 26 cm. (背面)

起拍價(港元):  150,000

(局部)

(局部)


506


507 清  藏傅銅鎏金勝樂金剛(內蒙風格) 胜乐金刚也称上乐金刚,是藏密无上瑜伽部母续的本尊, 与大威德金刚、时轮金刚、密集金刚、欢喜金刚同为藏传 佛教密宗无上瑜伽部五大本尊。胜乐金刚汉文名称还有胜 乐金刚、胜乐王佛、胜乐王佛和六十二佛等不同汉译。 在藏传佛教图像志中,胜乐金刚造型丰富,常见造型多为 一面二臂、一面四臂或四面十二臂造型。此尊即为四面 十二臂造型,头戴五颅冠,髻顶由摩尼宝庄严,髮髻前饰 羯磨杵;髻上半月,表喜乐无尽,并不断增长。四头分别 代表息灾、增益、敬爱、降服四德;每面各具三目,表三 世智,能看三界及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每一面刻画 出略微不同的半忿怒表情,即寂忿相,表示依照瑜伽行者 不同的需求而示现不同的证悟方式。身着天衣,以虎皮为 裙,主臂二手以吽迦罗印,左持铃,右持杵,拥抱金刚亥母, 表示方便、智慧交运。明妃右腿盘绕于主尊腰间,左手捧 嘎巴拉碗,左手持钺刀。胜乐佛父其余诸手伸向两侧,各 持象皮、嘎巴拉碗、斧、钺刀、三股戟、金刚索及人首等物。 右腿直伸,足踏大自在天神;左腿微曲,脚踩大自在天妃 的心上。表示降伏忿怒、贪欲、外道及众生的我执而得成就。 二尊皆以五骷髅冠、骨饰作严饰,佛父以寂忿相凝视佛母, 双运相立于般若烈焰之中,表现出和合而无欲的极高境界。 佛母双腿各踩一外道,下为莲花宝座,台座较高,为束腰 仰覆莲座,中部饰仰覆莲瓣一周,莲瓣饱满有力,十分精美。 高 100 cm.  宽 65 cm.

起拍價(港元):  30,000 (局部)

(局部)


507


(局部)

508 十五世紀  西藏 銅鎏金嵌綠松石金剛薩錘(背小绺) 高 48.5 cm.  宽 37 cm.

起拍價(港元):  120,000

(背面)

金刚萨埵源自印度,大乘佛教中,金刚萨埵意为“金刚心” 或“雷电心”,是密宗佛教仪轨中最重要的法器和象征—— 金刚杵的化现,代表着权力与坚不可催的开悟之心,最初 亦作为净化罪恶与污秽的密宗修行。金刚萨埵又译为“金 刚勇识菩萨”,意为金刚勇猛心。西藏密宗认为他是本初佛, 是普贤菩萨的化身,为密宗百部主尊之共主。 此尊金刚萨埵为合金铜铸鎏金造像,其眼帘微垂,目光柔 和而坚定,双眉细长直入高鼻,嘴角微升,面容沉静安详。 其髮束高髻,有佛塔金刚杵首式顶严。耳垂圆珰,缯带从 耳际向上飘起,帔帛搭于双肩弯曲而下,翻卷飘垂于两侧, 彷佛迎风摆动。其右手持金刚杵于胸前(佚失),左手握 金刚铃于腰间(佚失),比例协调,动势婀娜,整体典雅 高贵。尊佛体态优美,上身袒胸饰项圈和长炼,项圈下缀 U 字形连珠式璎珞,手足处饰有钏镯,极为华美。下身着 长裙,全跏趺坐姿,两腿间裙褶呈放射状铺于台面上。


508


(背面)

(参考图)

509 十五世紀  布面礦彩金剛總持唐卡 金剛總持,又稱金剛持,持金剛,是噶舉派敬奉的本初佛,被認為是釋迦說密法時所呈現的形象,代 表著上師、自性,故也視同法身佛。 唐卡中金剛總持面容圓潤,神情專注,肅穆莊重,雙手在胸前結哞迦羅印,右手持金剛杵(象徵善巧), 左手持鈴(象徵智慧),跏趺坐于清麗的蓮座上,手足塗紅色。周身佩戴金色的釧環,將其襯托的更 加華美高貴。 坐落於紐約切爾西畫廊區內的魯賓藝術博物館,被譽為西方世界第一座完全致力於收藏、展示喜馬拉 雅藝術及其周邊,尤其是西藏地區藝術的博物館。自 2004 年正式開館至今,魯賓藝術博物館收藏的 藏品共計 3800 餘件,時代跨度超過 1500 年,涵蓋了從尼泊爾、不丹、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中 國和蒙古等相關周邊地區的具有喜馬拉雅藝術風格的繪畫、雕塑、飾品等藝術品。在這眾多的藏品中, 各個時期的唐卡作品佔有相當大的比例,魯賓藝術博物館也因此成為全球收藏最多珍品唐卡的博物館 之一。 參考:Holy Madness: Portraits of Tantric Siddhas(Cat.no.13,如右上圖) 60×44 cm.

起拍價(港元):  150,000


509


510 十六世紀  西藏 銀錯金銅大寶法王 噶瑪巴 噶举派为藏传佛教中的四大宗派之一,是西藏第一个建立转世系 统的教派,其转世系统称为噶玛巴,又称黑帽系或大宝法王,在 藏传佛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明永乐五年(1407),封哈立麻为 大宝法王,因此“大宝法王”这一封号,即成为噶玛巴的专有称号, 一直沿袭。 此件造像为噶举派最大的转世活佛噶玛巴第二世噶玛巴希 (1204-1283),他是第一位将观音菩萨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 传到西藏的上师。造像头戴折沿式金边黑法帽,脸庞圆润,眉骨 较高,下颔肥硕,表情刻画写实传神,将其高僧的气度以及坚毅 性格完美表现。身姿挺拔,外披僧氅,身穿袈裟,内着坎肩与僧 裙,双手扶膝坐于方台上。左手施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这种 “成道相”造型的上师像,反映了藏传佛教“视师为佛”的特点。 不愧为藏区铸造的上师造像精品。 高 37 cm.  宽 26 cm.

起拍價(港元):  150,000

铭文:噶瑪巴 您是佛陀法教的吉祥依怙之主!



510


510


511 十六世紀  西藏 銅鎏金大寶法王五世 噶瑪巴 高 35 cm.  宽 26 cm.

起拍價(港元):  150,000

(局部)

(背面)


511


512 十六世紀  西藏 銅鎏金嵌綠松石無量壽佛 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无量寿经卷上言,无量寿佛,威神光明, 最尊第一。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 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 为崇敬和弘扬。 此造像鎏金嵌宝石,禅定而坐,面容沉静祥和,双眸低垂,双手 捧长寿宝瓶,宝瓶上还化现一坐姿菩萨。其冠及身皆镶嵌松石、 红宝石等各种宝石,制作精细。宽肩细腰软腹,佩饰璎珞钏环, 丝带如妙华飘散,既慈而美。鎏金虽历数百年,但仍浓郁莹润, 极为精美。台座上面平整,无量寿佛裙褶铺漫其上,裙褶上錾刻 细密花纹,尽显奢华。本像仪轨工整,形态典雅,镶嵌情况保存 较好,是明中期造像中不可多得的一件佳作。 高 24 cm.  宽 18 cm.

起拍價(港元):  80,000

(背面)


512


513 十七世纪  銅鎏金彌勒菩薩 “大明永樂年施”款 弥勒佛即弥勒菩萨,也叫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 Maitreya,巴厘 文 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经典中, 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 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 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此尊像头戴五叶宝冠,头部左倾微扬,以凹陷的眼窝,凸显眉骨 与挺直的鼻梁,这样的表现手法比较少见。双唇微合,嘴角带淡 淡的微笑,表情沉静,双手捻莲茎顺臂而上,莲花齐肩绽放。花 蕊上奉置象征弥勒菩萨身份的宝塔和军持。身着天衣绸裙,腰饰 缨络垂至双腿,腰带上方腹肌刻画尤为突出,身姿优美。通身佩 戴缨络钏环,装饰繁缛,华美精贵。双足站立于莲花宝座之上, 左手自然下垂捻一衣角,右手高举于胸前结说法印。束腰仰覆式 莲花座,莲花瓣小巧精致,饱满圆润。 高 35 cm.  宽 14.5 cm.

起拍價(港元):  180,000

(背面)


513


514 十八世紀  西藏 銅鎏金嵌寶石蓮花手菩薩 “大明永樂年施”款 莲花手菩萨是南亚和东南亚佛教文化圈中流行非常广泛的一种佛 教造像,是观音菩萨造像的重要代表形式。我国藏传佛教历史上 受南亚佛教文化圈的深刻影响,也保持了这样的传统,广泛流行 的这种莲花手菩萨形式的观音造像。 这尊造像是一尊莲花手菩萨像的标准样式。菩萨头戴五花冠,头 顶结高髮髻,余髮编成两条大髮辫垂于两肩,髮髻顶端安化佛—— 阿弥陀佛,标显出莲花手菩萨的身份特点。宽大的髮箍现于额前, 上面镶嵌宝石,做工极其讲究。菩萨跏趺坐于莲座之上,身姿挺 拔,胸脯厚实,四肢圆润,显得极为匀称健美。右手当胸施无畏 印,左手自然下垂置于腿前,拇指和食指轻捻莲花长茎,莲花盛 开于左肩。菩萨上身裸露佩戴镶宝石的项链和嵌银的缨络,手足 戴钏环,下身着长裙,轻薄贴体,在腿前形成柔软的褶皱。主尊 和莲座分体铸造,仰覆式束腰莲座高大稳重,上下缘以连珠为饰, 莲瓣修长饱满,瓣端饰草头纹,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通体鎏金, 局部嵌银,或镶珊瑚、松石等宝石,更显精美华丽。 高 28 cm.  宽 19 cm.

起拍價(港元):  80,000

(背面)


514


515 十六世紀  西藏 銅鎏金阿彌陀佛 阿弥陀佛为五方佛之一,位居西方,是主持西方 极乐世界的教主。佛教传入中国后,阿弥陀佛以 宏大的悲愿、美妙的净土世界和方便易行的修行 法门,且佛教中的寿神如无量寿佛、度母等多与 此尊有关,因此广受崇奉。 阿弥陀佛面相端正,神态慈祥,唇角含笑。躯体 健硕,胸部厚实,袈裟衣纹流畅生动。全跏跌坐, 双手置于腹前结禅定印托钵,下承仰覆式莲纹方 座,莲瓣饱满有力,瓣端饰草头跪人纹。造像整 体端庄大方,比例舒展匀称,形象生动传神,时 代风格鲜明,极为精美。 高 35 cm.  宽 24 cm.

起拍價(港元):  80,000

(背面)

铭文:世间导师无量寿佛尊       非时死缘无余悉灭除       无量苦聚有情唯一怙       佛陀无量寿尊我顶礼


515


516 十七世紀  汉藏 銅鎏金釋迦牟尼佛 高 32 cm.  宽 20 cm.

起拍價(港元):  60,000

516


517 十六世紀  尼泊爾 銅鎏金釋迦牟尼 高 23 cm.  宽 20 cm.

起拍價(港元):  80,000

517


518 清  西藏 銅鎏金上師阿旺洛桑 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是藏传佛教格鲁 派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位宗教领袖。1642 年,在蒙古和 硕特部固始汗的帮助下,他和四世班禅一起建立了格鲁派在 藏区的宗教统治权。1644 年满族政权入关之后,他不断加强 与清廷的联系,顺治九年(1652)更亲往北京,进献千件贡礼。 一年后,顺治帝赐金册金印,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 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称号,自此,达赖喇嘛在 蒙藏地区的宗教领袖地位正式得到确认,格鲁派的发展进入 鼎盛时期。 此尊五世达赖像,头戴格鲁派典型的帽饰,穿交领式僧衣, 衣纹质地厚重,衣褶线条流畅,裙摆自然铺于座垫前沿;左 手结禅定印,右手结当胸结说法印,坐于方形座垫上。仪态 庄严,面相俊朗,较为写实,形象生动传神。写实的体现说 法中,身、语、意的凝聚与贯通,形象生动传神,成功塑造 出其作为宗教领袖的坚毅性格。着衣有三层,内穿交领式僧衣, 外披袈裟和僧氅,这是西藏僧人的典型装束,衣褶线条流畅, 衣纹质地厚重,层次分明,出神入化的其造型精准,刻画细致, 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也可谓匠心独运。衣褶造型为造像增添 了特有的魅力。 高 17 cm.  宽 12 cm.

起拍價(港元):  80,000 (局部)

铭文:顶礼 一切智 阿旺洛桑嘉措 一切吉祥!


518


519 十七世紀  蒙古 銅鎏金大樂蓮師 据说大乐莲师是当年莲花生大师在桑耶寺根据自己的形象制做的 小塑像,西藏人认为见到大乐莲师的形像即得解脱。本尊大乐莲 师为陶质红漆,头戴法帽,衣纹层层叠叠,厚重写实,遮住上师 盘坐的双腿,支撑他圆润有力的双手。上师像虽样貌各异,但都 追求静穆安详的气质,追求睿智坚毅的个性,在写实与想像之间, 尽显上师的非凡气宇。 高 17 cm.  宽 13 cm.

起拍價(港元):  70,000

(局部)


519


519


519


520 十五世纪  銅鎏金金剛手菩薩 “大明宣德年施”款 金刚手菩萨是大势至菩萨化身,是藏传佛教尊奉的三大依怙主(其他两尊为观音和文殊菩萨)之一,在我国藏蒙地区具有 广泛的信仰,据称修学金刚手菩萨法,能够得到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历史上藏族人民还把吐蕃王朝时期赞普赤热巴 巾尊奉为金刚手菩萨的化身。 此造像头戴花冠,顶结高髮髻,余髮垂肩,耳侧缯带飞扬,耳下垂圆环,面相庄严,神态安详。双肩宽厚,腰部收束,躯体柔软, 肌肉饱满。上身饰项圈和长链,项圈下缀 U 字形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带,腰带下前后左右亦有 U 字形连珠式 璎珞装饰,双肩披大帔帛,手足处饰有钏躅。裙子与帔帛采取写实手法表现,衣纹流畅自然。跏趺端坐于莲座宝座上,右 手高举执金刚杵,左手当胸结期克印,体态优美大方。莲座为半月状束腰形式,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连珠纹,莲花瓣宽大饱满, 周匝环绕,对称分布。莲座上刻有“大明宣德年施”六字款。整体造型完美,风格成熟,装饰繁缛,工艺精细,充分展现 了明代宫廷艺术的精致与典雅。 此像造型样式也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稍有藏传佛教造像知识的人都知道,藏传佛教中的金刚手菩萨多以愤怒形象单独出现(寂 静形金刚手菩萨也有,但为八大菩萨之一,不单独供奉,且多为站像),其身体呈黑蓝色,头戴五骷髅冠,赤髮上扬,须眉如火, 獠牙露齿卷舌,三目圆睁;右手持金刚杵,左手结忿怒拳印并持金刚钩索当胸;身围虎皮裙,以骷髅与蛇为严饰全身,双 足右屈左伸威立在莲花日轮座上。整体形象阴森而恐怖。此像一改藏传佛教金刚手菩萨愤怒形象,而采取了迥然不同的寂 静形造型样式,在藏传佛教金刚手菩萨图像上可以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变形品种。据调查,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发现明代 宫廷造像有这样的寂静形金刚手菩萨像,除此而外的任何时间和地方皆没有出现如此造型的金刚手菩萨像,可见这一造型 样式是明代宫廷的创新样式。那么,明代宫廷为何要改变藏传佛教传统造像样式而塑造如此寂静形金刚手菩萨像呢?我们 认为与汉地传统文化和汉地佛教的影响密切相关,因为汉地传统文化和汉地佛教都习惯于循循善诱和慈眉善目的教化方式, 而不像藏传佛教喜欢用愤怒的形象慑化众生,寂静形金刚手菩萨像出自汉地传统文化主导的明代宫廷,自然顺应了汉地这 一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事实上,在明代宫廷造像中,许多愤怒形造像改变了原有的面貌,而最为突出的是表现愤怒的特 征明显有所减少。此像以较大的创新性变化充分反映了明代宫廷造像受到汉地文化影响不仅体现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 而且也体现在形象特征和图像模式上,是明代宫廷造像多重汉化的一个十分突出的实例。 明代宫廷造像是明代永乐和宣德两朝宫廷御用监“佛作”制作的汉藏风格造像,主要赏赐给西藏上层僧侣,为朝廷推行的 宗教笼络政策服务,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工艺和宗教价值。它见证了明代汉藏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和深度的文化艺术 交流,显示了明代藏式佛像和宫廷艺术的极大成就,体现了明朝冶炼和铸造技术的高度发展水准,反映了明代藏传佛教思 想发展、教派发展和神像崇拜的基本面貌,在当今艺术品市场上是最受青睐和追捧的佛像艺术品类。据笔者调查统计,现 存于世的明代宫廷造像约有 400 尊,但十之八九是永乐时期的造像,宣德造像不足其中的十分之一。由此可见,比起永乐 宫廷造像,宣德宫廷造像更加珍稀难得。此像具有明代宫廷造像的一切共同特点和价值,且保存完好,品相一流,值得广 大的佛像收藏和爱好者珍视。 高 25 cm.  宽 17 cm.

起拍價(港元):  180,000

(局部)


520


520


520


521 十五世紀  银合金泥金無量壽佛 “大明永乐年施”款 无量寿佛是阿弥陀佛的意译,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又称长寿 佛,广受信仰,代表寿命的延长,一般作双手禅定持盛满甘露的 宝瓶。常与白度母和尊胜佛母组合,称为“长寿三尊”。阿弥陀 佛同时也是汉传佛像中最常见的一尊。 此尊像束髮高鬃,头戴花冠,面相方圆,直鼻小口,神态沉静, 莲花形耳档垂于双肩,宽肩束腰,体态均称,造型优美,上身袒 露,胸前佩有璎珞,手、臂、踝处都饰有钏环,下身着长裙,衣 纹在双腿间做平行线状铺于莲花座之上,有很强的装饰性。双手 结禅定印捧长寿宝瓶。悬垂而下的四条珠宝饰带分别代表阿佛、 宝生佛、大日如来和不空成就佛,而无量寿佛是阿弥陀佛的化现, 这样就构成了长寿坛城中的五方佛。此像为明代西藏地区铸造, 采用了罕见的铜错银工艺,技法高超,精美怡然,佛意幽远。 高 24 cm.  宽 17 cm.

起拍價(港元):  150,000

(背面)


521


(局部)

522 十三世紀  尼泊爾 銀合金泥金嵌寶石四臂觀音三尊造像 配銅鎏金座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中都具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在佛教的众多 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 四臂观音是藏传佛教观音菩萨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因其被视为六字大明咒“嗡 嘛呢叭咪吽”的化现,深受雪域民众的虔信和敬奉。广大藏蒙佛教徒还把达赖喇嘛奉 为观音化身 , 四臂观音舆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合称三族姓尊 . 代表大悲、大智、大力, 为密乘行者人人必修的法门。 此组四臂观音三尊像地排列造型来源于古印度六字观音成就法仪轨,中尊四臂观音为 主尊,束高髮髻,顶置牟尼宝珠,戴三叶冠饰。面庞方正,额似张弓,眉目清秀,鼻 梁挺直,嘴唇肥厚,异域人种的外貌特征非常明显。上身躯体匀称,富有力度,佩戴 各种饰物。上两臂分持莲花和念珠,下两臂当胸合十。下身着紧身长裙,双腿结跏趺 坐,下承莲花宝座。左尊为六字大明母,为六字真言的女性神格化现,其造型与中尊 相近,只是在肌体表现上更为突出女性化特征。右尊为男性神持宝,其身姿、手印与 中尊完全一致。三尊像的宝座之下为涌出的莲茎,其下为方形折角台座。整组造像铜 质莹润,工艺古拙,不论是人物外在造型,还是神灵组合方式,都体现出浓郁的印度 帕拉造像艺术特征。 高 19 cm.  宽 12 cm.

起拍價(港元):  120,000

(背面)


522


(局部)

523 十七世紀  漢藏 銅鎏金嵌寶石綠度母 度母在藏传佛教信众中广受尊崇,具有多种化身,其中常见的有 白度母、绿度母等。度母和观音菩萨的关系密切,有一种说法是 度母是由观音菩萨的目光变幻而成。因此度母既有观音菩萨的慈 悲,又有女性尊神的温柔。据经典记载,修持此尊,能断生死轮回, 消除一切魔障、业障、病苦,并能消灾、增福、延寿、广开智慧, 因而受到广泛崇信。 绿度母是观音菩萨的殊胜化身,位居二十一度母之首。修持此尊 法门,能免除一切魔障,得除一切罪业,救度一切灾难,并能增 长福慧与利益。在西藏,入嫁吐蕃的唐朝文成公主被奉为绿度母 的化身。此尊头戴五叶冠,面庞圆腴,额际宽广,高鼻薄唇,符 合仪轨中度母形象的特质。身体略呈三折枝式,宽肩丰乳,细腰 软腹,体态婀娜。身着天衣绸裙,胸前佩戴的璎珞项链,繁缛而 精美。裙褶的刻画则汲取了东印度造像的艺术风格,富于装饰性。 披帛顺肩而下,绕臂而出,尾端于体侧飘扬。左手当胸持莲花, 右手施与愿印,半跏趺坐于仰覆莲台上,右足踏仰莲。整像胎壁 厚重敦实,造型端庄优雅,权衡合度,铸造与镀金工艺精湛,体 现了古代匠师的高超工艺水准,令人心生欢喜与赞叹。 高 16.5 cm.  宽 12 cm.

起拍價(港元):  80,000

(背面)


523


(局部)

524 十七世紀  漢藏 銅鎏金文殊菩薩 “大明永樂年施”款 文殊菩萨,音译为文殊师利或曼殊师利,意思是妙德、妙吉祥。 曼殊是妙之意,师利是吉祥之意,简称为文殊。为中国佛教四大 菩萨之一,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他 们合称为“释家三尊”。大乘佛教认为文殊菩萨在智慧、辩才方 面堪称第一,为众菩萨之首,被称为“大智文殊菩萨”。 此尊文殊菩萨,髮髻高耸,头戴五叶宝冠。神情喜乐,气质雍容。 面庞方圆,双耳配以璎珞耳铛,身披连珠纹饰帛锦,使人物更加 传神。主臂于身前结印持法物,代表掌握无上的智慧思维,后右 臂自然而置,后左臂高扬持智慧剑,象征斩断烦恼苦闷。以束腰 系带作为视觉间隔,呈全伽跌式的坐姿,顺势平摊于莲座上之帛 裙,又成就了另一种静态的平衡美感。束腰莲花座莲瓣修长美丽, 层次分明。 高 25.5 cm.  宽 15 cm.

起拍價(港元):  150,000

(背面)


524


525 十七世紀  西藏 銅鎏金嵌寶石自在觀音 自在观音原名“水月观音”。她一改佛教造像直立或打坐的成规, 右腿曲蹲,左脚轻踏荷叶,重心落在左胯,右手微抬微翘,左手 为支撑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其姿态出色地突现了观音流畅 的线条和优美的身段。人们于是忘却了她本来的名字,亲切地称 她自在观音。自在观音至于称观世自在者,观世界形能自在无碍, 对苦恼众生能自在拔苦与乐。 高 55 cm.  宽 38 cm.

起拍價(港元):  180,000

(局部)


525


525


525


526 十七世紀  尼泊爾 銀合金釋迦牟尼 高 36 cm.  宽 27 cm.

起拍價(港元):  120,000

(局部)

(背面)


526


527 十五世紀  印度 七寶銅鎏金藥師佛 藥師佛,又作藥師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大醫王佛、醫王善逝、 十二願王。為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此佛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 曾發十二大願,願為眾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諸根,導入解脫,故 依此願而成佛,住淨琉璃世界,其國土莊嚴如極樂國。 本尊造像頭戴寶冠,髮髻高聳,面相方圓,雙目低垂,表情慈悲 柔和,以慧眼凝視眾生。禪定坐姿,左手平伸結禪定印,右手下 垂自然彎曲結觸地印。整尊造像做工精良,打磨光潔,鎏金部澄亮, 體態給人以年輕健美之感。 高 69 cm.  宽 44 cm.

起拍價(港元):  150,000

(局部)

(背面)


527


528 十八世纪  西藏 銅錯銀彌勒菩薩(背光佚失) 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摩诃萨)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 怛俪药,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 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释尊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 世尊,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 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此菩萨呈三折枝式站立,身体重心落于一边。髮髻高耸,头戴宝 冠,菩萨面目清秀,眼睑下垂,双眉上挑,鼻梁挺真,侧看呈管状, 下巴圆润,双唇微开,嘴角带微微的笑容,沉静典雅。左手自然 下垂,右手结施愿印,这是弥勒菩萨明显的标识。造像上躯袒露, 肩搭仁兽,斜披圣带,下身薄裙贴身,椎带自然飘垂,极富装饰性。 高 47 cm.  宽 12 cm.

起拍價(港元):  80,000

(背面)

(局部)


528


529 十七世紀  西藏 銅鎏金嵌寶石紅財神 红财神是五姓财神之一,属于慈悲莲花部之成就事业部。属于财 神的最高护法神。能满足现世间一切功德福禄,增长官运、财运。 红色代表着息压一切负面业障,摧破一切恶业。这尊红财神是萨 迦派密法中的一位功德无比的财神,他有能招聚人、财、食等诸 受用自在富饶之功德。 本尊红财神通体鎏金,面生三眼,顶戴五叶冠,五官刻画精细, 面容似带些许愠怒,但又透出平静与威严。耳垂圆珰,身挂璎珞, 帛带绕肩过背,翻卷自如,身穿天衣,胸前系结,衣纹刻画精美, 瑜珈姿的肢体美丽舒展。左手持盛满甘露的颅器,左手持挺杖, 以游戏坐姿据于单层仰覆式莲莲座之上,摆布自然,肢体美丽舒 展,这种题材在铜造像中极为少见,不可多得。 高 36 cm.  宽 22 cm.

起拍價(港元):  80,000

(背面)

(局部)


529


530 十七世紀  西藏 銅鎏金嵌綠松石象頭財神 象鼻财神也称象鼻天,梵名频那夜迦,在印度 教和佛教中都被广泛崇拜。来源複杂,原为婆 罗门之神,是一尊凶猛之恶鬼神,后来依佛法, 奉守三宝,成就一切善事,消灭灾祸,后变为 一尊授与富贵之有德善神。此尊造像呈游戏坐 姿状,象头人身,顶束高髮髻,髮髻的顶端有 一造型神似元宝的装饰。双目圆睁,神情喜乐, 象鼻卷曲于胸前。主二臂置于胸前,右手持宝 穗,脖子上挂两串大宝珠,四臂皆有钏镯装饰。 整体铜质精炼,工艺精妙,纹饰华美毫不马虎, 造型奇特,形象生动,保存完美。 高 39 cm.  宽 28 cm.

起拍價(港元):  100,000

(局部)

铭文:您是佛陀法教的吉祥依怙之主!


530


531 十五世紀  漢藏 銅彌勒菩薩 弥勒是印度梵语音译,意译“慈氏”,因其过去世值遇佛陀开示, 修得“慈心三昧”而得名;又有说弥勒是菩萨名,本姓“阿逸多”, 意为无能胜,所以又称阿逸多菩萨。整体造型端庄,形象生动, 比例匀称,工艺精细,生动自然,体现了永乐宫廷造像鲜明的风 格和工艺特点。 从元朝开始,此地区即开始信奉萨迦派。十五世纪,阿玛贝尔在 此地建立政权,并邀请俄尔寺的的建立者贡嘎桑波来此地进行传 法并且主持修建了大量佛寺及壁画,所以木斯塘地区无论造像还 是壁画,艺术风格都与日喀则、萨迦等地一脉相承。此尊弥勒菩 萨正是木斯塘地区十五到十六世纪时期的作品,仍然明显的受到 尼泊尔马拉王朝造像风格的影响。 其面容如鹅蛋般饱满而圆润,头冠、缯带、耳珰及全身的璎珞均 装饰华贵精美。弥勒菩萨装,造型优美,宽肩细腰,臂膀饱满而 富有力量,腰腹却又如女性般婀娜多姿。双手于胸前结说法印, 并各执莲茎,莲茎贴手臂而上,于肩头盛开。其手部的刻画具有 极高的艺术表现力,手指上节尖翘,纤细灵活的同时又极富律动 感;全跏趺坐于仰覆莲台之上,莲台上下缘均以连珠为饰,莲瓣 短小精致,排列整齐规矩。整件作品虽然不鎏金,然而在细节的 表现上柔和而不失力度,身体曲线曼妙而不艳俗,充分展现了弥 勒菩萨的尊贵与华美,是一件极为难得的木斯塘造像典范。与年 代较之更早的十四世纪西藏木斯塘地区绿度母像相比,二者所表 现的主题虽不同,但在面容与身体曲线上则极为神似,可看出明 显的地域风格上的传承关系。 高 11 cm.  宽 8 cm.

(局部)

起拍價(港元):  80,000

铭文:尊圣依祜国师弥勒佛尊前弟子我仁       青宫巴在诸圣尊眷属前礼拜并皈依


531


(局部)

532 十七世紀  漢藏 銅白度母 白度母是观世音菩萨化现的二十一度母之一,因其身色洁白,故 称白度母。藏人认为松赞干布的王妃尼泊尔尺尊公主是白度母的 化身。 此尊白度母像体态婀娜,高束葫芦形髮髻,头戴五叶花冠,冠叶 细长,髮冠下沿饰精细的 U 形璎珞,雍容华贵。双足结跏趺坐于 莲台之上,右手置于膝上,掌心向外,施与愿印,左手当胸左手 结说法印。帔帛婉转飘扬,胸前的项链、璎珞、珞腋等细节刻划 清晰,底座莲瓣工整精致。两手心、足心各具一眼,加上双目及 额部天眼,共七眼,是白度母特有的标识。整像造型优美,工艺 精湛,以合金铜铸造,具有汉藏融合的艺术韵味。 高 14 cm.  宽 8 cm.

起拍價(港元):  80,000

(背面)


532


(局部)

(背面)

533 十六世紀  西藏 銀合金泥金宗喀巴 連銅鎏金座 高 23 cm.  宽 14 cm.

起拍價(港元):  80,000

(局部)


533


534 十八世紀  尼泊爾 銅鎏金觀音菩薩四尊造像擺件 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等,中国佛教崇奉的 四大观音之一。观音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纪阿弥陀佛的 胁侍,被称为“西方三圣”。观音菩萨可示现三十二应化身形, 救民于难,因此形象很多。 高 41 cm.  宽 26.5 cm.

起拍價(港元):  120,000


534


535 十六世紀  西藏 銅鎏金釋迦牟尼 高 19 cm.  宽 13 cm.

起拍價(港元):  50,000

535



536 十七世紀  西藏 銀釋迦牟尼 ( 喀什米爾造型 ) 喀什米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这里是古犍陀罗的一部分,曾是 西北印度的佛教中心。盖地区造像源于犍陀罗艺术,并受到笈多 时期秣菟罗风格和萨尔纳特风格的影响。从六世纪开始,喀什米 尔地区开始独立创作本地风格的造型,到七八世纪,形成了喀什 米尔风格。其佛像特征是脸型长圆,眼睛在脸部的位置十分突出。 这些造型多以黄铜制作,精工细琢,对中国西藏地区造像有深刻 的影响。 此像为银胎,佛像螺髪肉髻,面容丰润,头型椭圆,细眉长目, 白毫居中,鼻梁挺直,鼻翼丰满,耳垂近肩。身躯饱满,身着袒 右肩之袈裟,轻薄铁蹄,纹路自然,右手下垂施触地印,全跏趺 坐于莲花座上,是为喀什米尔风格的造型。 高 11 cm.  宽 8 cm.

起拍價(港元):  60,000

(背面)


536


537 十七世紀  尼泊爾 銅鎏金釋迦牟尼 ( 喀什米爾造型 ) 高 22 cm.  宽 14 cm.

起拍價(港元):  50,000

537


538 十三世紀  印度 銅合金釋迦牟尼 ( 喀什米爾造型 ) 高 19 cm.  宽 10 cm.

起拍價(港元):  50,000

538


539 十七世紀  尼泊爾 銅鎏金釋迦牟尼 ( 喀什米爾造型 ) 高 11.5 cm.  宽 7.5 cm.

起拍價(港元):  50,000

539


540 清  銅鎏金金剛總持 高 17 cm.  宽 12 cm.

起拍價(港元):  60,000

540


541 清  銅鎏金觀音菩薩 高 29 cm.  宽 17 cm.

起拍價(港元):  50,000

(背面)

541


542 十八世紀  銅鎏金尊勝佛母 高 16 cm.  宽 12 cm.

起拍價(港元):  40,000

542


(局部)

543 十八世紀  銅八臂十一面觀音菩薩 十一面观音是密教六种主要观音的一种,根据不同传承仪轨,其 手臂有二、四、六、八、十等多种,十一面的排列方式也有几种, 西藏流行的是十一面八臂,十一面的排列是中三、左三、右三、 加上顶上一个三眼忿怒相和阿弥陀佛相。其法相最常用于八关斋 戒(见圣十一面观音断食仪轨)。 此尊造像为八臂十一面造型。十一面分五层排列,正面最顶层为 佛头像,是修大乘众生所作的说法相;其下四层面相各异,第四 层为使善恶杂秽众生改恶向善而现出的暴笑相;下三层为三面, 正面是见到行善众生生出的慈悲欢喜相;左三面是见到行恶众生 生出悲心的大悲救苦相;右三面是见到净业众生生出的赞叹相。 主二臂于胸前双手合掌,其余各手在身侧,工艺精湛。菩萨身材 修长,上身袒露,佩璎珞钏环,腰系束带,自然飘落;下着衣裙, 前后饰璎珞装饰,做工精致。整尊体型高大,造像精美,做工精细, 彰显华丽之美。 高 76 cm.  宽 41 cm.

起拍價(港元):  50,000

(背面)


543


544 五代  銅鎏金彌勒佛 高 28 cm.  宽 8 cm.

起拍價(港元):  60,000

544

86


545 清  銅鎏金上師 高 17 cm.  宽 13 cm.

起拍價(港元):  40,000

545


546 清  銅鎏金上師夏瑪巴 高 18 cm.  宽 13 cm.

起拍價(港元):  30,000

546


547 十八世紀  上師唐卡

嗡 阿 吽

76 x 50 cm.

起拍價(港元):  10,000

547


548 十四世紀  銅錯銀合金釋迦牟尼佛 高 28 cm.  宽 21 cm.

起拍價(港元):  25,000

548


549 十五世紀  銅合金觀音菩薩(小損 ) 高 37 cm.  宽 23 cm.

起拍價(港元):  50,000

549



550 十四世紀  印度 銅合金濕婆與帕瓦蒂像 高 22.5 cm.  宽 15 cm.

起拍價(港元):  40,000

550


(背面)

551 十七世紀  印度 銅合金象鼻財神 高 13 cm.  宽 7 cm.

起拍價(港元):  20,000 551

(局部)

552 十六世紀  尼泊爾 銅合金 象鼻財神油燈 高 22 cm.  宽 10 cm.

起拍價(港元):  7,000 552


553

554

553 十六世紀  印度 銅合金吉祥天女油燈

554 十六世紀  印度 銅合金吉祥天女油燈

高 25 cm.  宽 10 cm.

高 36.5 cm.  宽 13.5 cm.

起拍價(港元):  16,000

起拍價(港元):  20,000

(局部)

(局部)


555 十六世紀  印度 銅合金吉祥天女 高 26 cm.  宽 9 cm.

起拍價(港元):  30,000

555


(局部)

556 十七世紀  印度 銅合金濕婆 高 27 cm.  宽 8 cm.

起拍價(港元):  20,000 556

(局部)

557 十六世紀  印度 銅合金大鵬金 翅鳥燭臺 高 15 cm.  宽 9 cm.

起拍價(港元):  20,000 557


558

558 清  西藏 銅人面像 來源 : 英國 Woollby & Wallis 05.2016 Lot.147 高 23 cm.  宽 21 cm.

起拍價(港元):  30,000

559

560

559 清  銅金剛杵

560 清  西藏 銅鎏金金剛杵、鈴 一套

宽 21 cm.

宽 12 cm.  高 18 cm.

起拍價(港元):  10,000

起拍價(港元):  8,000


561 遼  木髹漆描金自在觀音 ( 插手佚失 ) 高 54 cm.  宽 23 cm.

不設底價

561


562

562 十五世紀  西藏 銅合金無量壽佛 高 22 cm.  宽 21 cm.

起拍價(港元):  20,000

563 十九世紀  銅鎏金無量壽佛 高 13 cm.  宽 8 cm.

起拍價(港元):  8,000 563


(背面)

564 十八世紀  尼泊爾 銅鎏金四臂觀音 高 14 cm.  宽 8 cm.

起拍價(港元):  10,000 564

565 十九世紀  銅鎏金釋迦牟尼 高 14 cm.  宽 9.5 cm.

起拍價(港元):  9,000 565


566 十六國  銅鎏金高佔佛像座枱燈 高 20 cm.  宽 10 cm.

起拍價(港元):  10,000 566

567 清  銅鎏金上師 高 15 cm.  宽 11 cm.

起拍價(港元):  5,000 567


568 十九世纪  吉祥天母唐卡 29×23 cm.

起拍價(港元):  2,500 568

嗡 阿 吽

569 十九世纪  尼泊爾 布 面礦彩尊勝佛母唐卡 36×27 cm.

起拍價(港元):  2,000 569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