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人物影像脈展issuupdf

Page 1

人。物

影像脈絡展作品集 作者:趙樹人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

1


『人。物』脈絡 這幾年有很多機會拜訪了很多人,拍到他們的照片,也讀到他們的故事,想 要做個整理並分享一下。這個展覽預計在2017年六月在台中文創園區進行。 在整理影像與故事的過程中,也瀏覽到個人過去有關人物拍攝的一些畫面, 現在閱讀起來仍是記憶猶新,有趣,因此延伸出現在進行的這個『影像脈絡 展』,透過不同時間所完成的人物攝影,看這近26年間,自己在人物攝影方 面,持續的是什麼?轉換的又是什麼? 人物攝影的表現是一個互動的關係紀錄。 影像紀錄的是被拍者與攝影者的一個對應關係,攝影技術、元素與構圖在程 度上都是攝影者必備的基礎條件,被攝者與攝影者的『關係狀態』反而是重 點,也許一個習慣被拍的人可以很坦然的面對各式採訪拍攝者,一個善於紀 錄的攝影者也可以很快的處理與被攝者的互動關係,兩方狀態的展現與互 動,就決定一張照片的內容。這也是有程度的觀眾可以從影像中讀出的東 西。 另外,人物攝影的時間性是一個重要的元素,因為人跟其他題材不一樣,特 別是植物或風景,正常情況下,你今年拍,五年後拍,或是三十年後拍這些 題材,你不太能分辨出時間在這些東西上作用的差異。可是,人就非常明顯 了,五年前、十年前,三十年前與現在的對照是極明顯的,甚至這個獨特的 『人』,可能就消失了,僅剩照片。 如果光只是記錄了人的樣子,可能也只是一張張的不同的造型,但記錄了人 的工作與他做的事,也才有機會看到不只是樣子,還有想法,而這個想法才 是凝聚人與人之間情感聯絡的重要關鍵,因有共鳴而有機會常接觸, 因此物 以類聚,形成聚落,共築一種文化。

20161210

2

於台中


目錄 1990大陸開放初見證

2008藺草編織人

田間路之夫婦

5

劉幼

46

兄弟吃飯

6

盧來春

48

村口。返鄉之路

8

陳曾鳳娥

50

孩子們的團體照

10

陳紅柿

52

夥伴

12

李月英

54

修鞋嗎

14

茶水攤

16

2011青春舞者

老房子前之夫婦

18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1992 隱晦東方 男子

21

2013十大好米與農民

女子1

22

桃園的呂理樹與弟弟

70

女子2

23

桃園的呂理樹與夫人

72

女子3

24

桃園縣平鎮市的莊玉城

74

女子4

25

桃園縣楊梅市的陳明勝

76

韓女

26

高雄大寮陳毅鴻及其姊夫吳俊賢 78

2008數位校史館 周如川

30

葉芸芸

32

薛保瑕

34

竹北陳發生

80

宜蘭市葉水盆

82

展覽紀錄 展覽邀請卡

84 86

2005-2012舞者與海報 2005凌越

38

2005創世紀

39

2006輪

40

2009京天動地

41

2009繫

42

2012黑白雙弈(提案)

43

3


1990大陸開放初見證 1987年11月大陸探親開放,1990年陪同父親踏上探親之路.. 以一個臺灣長大的年輕人,踏上父親老家所在的一個『新環境』,用相機探索 這極度陌生與封閉的土地,與那邊的親戚與人們! 在這次的展覽,直接以 CIBAchrome的正片沖印完成照片 。 當年在完成這系列攝影後,我就到紐約念書,在學校暗房,嘗試自己用CIBAchrome的正片沖印完成照片。與紙基相紙不同,這材料沒有相紙紋路,如鏡 面般相紙面貌。這批也是在紐約第一次買材料自己在學校彩色暗房完成的正片 洗照片。現在看到這些手工沖印的彩四大照片,覺得特別有趣,所以這部分就 沒有再轉成數位檔後噴墨輸出,直接將當時略不成熟沖印的相片做展示,除了 分享影像的故事,也呈現當時的沖印技術與趣味。 1. 田間路之夫婦 2. 兄弟吃飯 3. 返鄉之路 4.孩子們的團體照 5.夥伴 6.補鞋嗎 7.茶水攤 8.老房子前之夫婦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992 隱晦東方 1987年服完兵役,三年換了三份工作,思考我就這樣要過一輩子?我的進階 方向是什麼?抱著太多的人生困惑,竟成為我克服語言障礙出國留學的動力。 來到紐約唸書,看了很多,也試了不少。 在學校跟來自其他國家的學生共習攝影,很自然地就想要找到屬於自己文化的 特色題材與方法來做表現。所以開始嘗試以絹為基材,將感光乳液塗布在絹 上,成為影像顯影基材,透過黑白影像來表現東方水墨印象。做在一次失控的 嘗試成果, 因藥膜塗布不勻 ,造成顯影不均,有因水洗溫度不夠低,造成顯 影藥膜幾乎剝離,造成畫面局部斑剝,又因塗布藥膜不均的絹布,在乾的時候 產生不規則皺摺,畫面變成凹凸起伏。 在課堂經驗分享時,這出乎意料的結 果,竟引起老師與同學的興趣。認為很值得再繼續發展下去。 在這個系列裡,我嚐試過人物、恐龍,還有大都會博物館的佛像為主題,用這 形式來展現這些主題,因為殘缺而產生想像空間的神秘感與故事。 殘缺與距離,讓人們的想像有機會作用~ 這次的展覽,我也挑了幾件作品直接展出,這應該是台灣極少見的影像材料, 很有趣味性,學攝影的人可以參考這特別效果的材料,但台灣天氣太熱,應該 沒辦法處理這樣的材料。 在這次的展覽原本只挑人物的影像,但限於台灣觀眾的文化特殊性,所以特別 再搭配了神佛像影像來做搭配,以降低觀眾的不安!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008數位校史館 那年在系友張逸家的捐助下,我們帶了幾個學生做了中師附小的早期校友 訪談專案,希望透過與中師附小老校友的接觸,談談小時候,看看現在的 成就。除了讓現在的小學生能知道過去的一群孩子在長大後的可能,以建 構未來的成長願景,也試圖重新喚起校友對母校的關心與連結。有回憶、 有情感的交流,這才能落實校友公關,特別是老學校,當歷史變遷後,所 有的老建築不復見,過去的師長們也先後離去....

也在那個時候曾思考,一個校史館應該要先有內容的累積,再談硬體建 設,就不會有台灣319鄉鎮的地方文化館,絕大多數最後成了蚊子館的慘 狀。(2002年文建會的羅文嘉副主委提出「一鄉一館」計畫) 也在這次的專案執行與訓練下,我們做了次漂亮的在實作中學習的範例。 為了月底的展覽,整理這些早期活動資料,再次懷念起這些非常棒的學 生,也祝福這些學生都能有好的發展! 1.周如川(中山醫院創辦人) 2. 葉芸芸(旅美作家) 3.薛保瑕(國家美術館館長)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5-2012舞者與海報 (6件) 協助舞蹈系製作海報,是件有趣的經歷。 起初是因為在台體體育系教運動多媒體課程,經過校園佈告欄,看到舞蹈系表 演的海報,發現一件海報在人物的拍攝、平面設計與印刷上都有很多改進的空 間,這些問題我都能處理,所以毛遂自薦協助他們處理海報相關事宜,甚至提 議不滿意,不收任何費用,如果滿意就把他們的預算給我就好。 就這樣,我連續做了五年的舞蹈海報文宣。 感謝舞蹈系那個時期的王玉英主任與當時的幾位老師,在這段日子給我很多的 信任與支持,讓我有機會留下好的作品。 1. 2005 凌越 2. 2005 創世紀 3. 2006 輪 4. 2009 京天動地 5. 2009 繫 6. 2012 黑白雙弈(提案)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2008藺草編織人 在2007年元月,藺草文化館的展示做了局部調整,為了強化藺草編織文化, 並連結居民與文化館的關係,規劃了藺草編織人展示區,透過記錄這些為地方 工藝續存努力的老太太們,讓文化館不只有藺草編織工藝品的展示,更有與 編織有關的人文故事,也透過這些故事讓我們對於藺草編織品有更深得一層認 識。同時,讓現在的年輕一代可以了解老一輩過去時代與故事,讓兩代之間可 以藉由這些故事與這些藺草工藝品相互認識與體認,以強化文化館的文化記錄 與傳承工作,不只是作品,更是我們對這塊土地的認識。 雖然,初期的工作只有十位編織人的記錄,但相信這樣的訪談與呈現,可以帶 進十個家庭對這個文化館的認同。如果還有機會再次,甚至持續的進行記錄工 作,這個文化館肯定會成為這個地區最有價值的人文薈萃場所,因為它有機會 包含這個地區所有人的記憶,並影響到那些難以數計遷進遷出的人們。 能有這樣的成果,要再次感謝苑裡鎮農會前總幹事鄭炳輝先生與農會的朋友 們,對我的信任與支持,給我這麼多發揮的空間。 1.劉幼 2.盧來春 3.陳曾鳳娥 4. 陳紅柿 5.李月英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2011青春舞者 你看到什麼表情? 在空中舞蹈狀態下會有哪些表情? 我看到愉悅、自信、認真,還有青春的驕傲。 這一年在補拍舞者照時,還有一段插曲: 為了要有一張特別的相片,有個男生就在我鏡頭前一直後空翻!真的一直翻,讓 我都覺得沒拍好會很丟臉。因為是拍後空翻,所以我花了好久才掌握抓那個按快 門的point,且沒有超出Frame之外。我想應該在百次上下! 他說:老師,沒關係,我可以一直翻。 有被他的認真與直率感動到......。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2013十大好米與農民 這次的任務只是個簡單的紀錄,但是可以在一個短時間遊走四分之三個台灣,拜訪這麼多 農夫,看看他種出好米的農田所在,也是蠻開心的。 以拍攝工作來說,對自己也是一個挑戰,農夫除了他的田地?還有什麼可以成為影像陪襯 元素? 為了這次的展覽,再次回顧幾年前拍攝的照片,在挑選照片時,心中一直在想,最像農夫 的是什麼樣子? >桃園的呂理樹與其弟弟在田裡的照片,應該是最符合我心目中的農夫模樣! 但呂理樹和妻子在家裡的客廳,牆壁上滿掛匾額更展現台灣送匾額祝賀的地方文化,非常 特別。 >桃園縣楊梅市的陳明勝,在地方上有過好幾次得獎紀錄,這些獎金與補助款,幾乎都用 來改善稻米耕耘設備,承繼著父親的那幾甲田,在鄉間朝著種出更好的稻米目標經營。 >桃園縣平鎮市莊玉城,相信只要你肯努力,相信都能在自己的農地上,永續地耕種,與 大自然和諧共存,在此與世人分享悉心栽培的成果與榮耀。 >>高雄大寮陳毅鴻及其姊夫吳俊賢,這家人今年拿下全國十大好米的兩個獎項!兩個獎項 誒!一個倉儲林立的的地方,很難想像這個地方會是產生稻米的良田,年輕的農夫,一家 子,用本事拿下兩個獎項! >竹北陳發生,每天在他的田地裡巡視,像個土地公,可惜這片種出台灣好米的良田,再 不久會因為開路而永久無法再耕作,遺憾! >宜蘭市葉水盆,在兒子的幫忙下,一家人得到十大好米的殊榮,有各方賀詞,貼的門口 熱鬧無比。一家人開心合照!一家子的光榮,因為也是一家子各司其職的共同努力!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展覽紀錄 2016年12月5日至29日, 中臺科技大學藝文中心展覽室, 台中市北屯區剖子路666號

84


85


[人 。物 ]影像脈絡展作品集 作

者:趙樹人

圖文編輯:趙樹人 出版: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 地址:台中市三民路三段129號 電話:04-22196212 出版日期:2017年8月

86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