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ymkfund.org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釋題 現代信徒偶然也會對別人從上帝領受甚麼旨意感到好奇,又或者在與別人相比 較 下為 自己 抱不 平。 我們 可能 會問 :為 甚麼 某某 可以 這樣 怠懶 ,在 教會 甚麼 事奉 都 不幹,亦 遵行十一奉獻,卻仍可以享受一樣的會友權利,在世得享長壽,來世得享永生 ? 又 或我 們覺 得某 些人 一生 蒙受 上帝 過多 明顯 的賜 福, 家境 富裕 、恩 賜突 出、 際遇 平 順 ,在 教內 教外 均受 人推 崇, 因而 為自 己較 差的 景況 自慚 形穢 、自 怨自 艾, 甚至 埋 怨上帝不公平呢! 昔日彼得對於在神旨意下約翰的命運如何,亦感到好奇。當耶穌三問彼得愛主 之 心, 並預 言他 的命 運後 ,彼 得即 好奇 地問 主: 「這 人( 約翰 )將 來如 何? 」( 約 二十一 21)耶穌回答:約翰將來如何,與你(彼得)無干,你只管跟從我吧!
本篇道透過闡釋耶穌三問彼得愛主之心、彼得的命運、跟從耶穌等意義,指出信 徒該專注於自身與上帝的關係,定睛仰望基督,跟隨祂的腳蹤行。
經文 約翰福音二十一章 15-23 節 15
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 〔在馬太十六章十七節稱約拿〕 的兒 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 「 你 餵 養 我 的 小 羊 。 」 1 6 耶 穌 第 二 次 又 對 他 說 : 「 約 翰 的 兒 子 西 門 , 你 愛 我 嗎 ? 」 彼 得 說: 「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 耶 穌 說 : 「 你 牧 養 我 的 羊 。 」 1 7 第三次對他說:「約翰 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 「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 18 我實實在在地 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 要 把 你 束 上 , 帶 你 到 不 願 意 去 的 地 方 。 」 19 ( 耶 穌 說 這 話 是 指 著 彼 得 要 怎 樣 死 , 榮 耀 上 帝。)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 20
彼得轉過來,看見耶穌所愛的那門徒跟著(就是在晚飯的時候,靠著耶穌胸膛說: 「主啊,賣你的是誰?」的那門徒)。 21 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說:「主啊,這人將來如 何?」 2 2 耶穌對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 2 3 於是這 話傳在弟兄中間,說那門徒不死。其實,耶穌不是說他不死,乃是說:「我若要他等到我 來的時候,與你何干?」
道材
◆ 與你何干?◆
P. 1
釋經 耶 穌 知道 (15-17 節)
彼得將耶穌的「知」放置在自己 的「知」前面;惟有耶穌的「知」與 他的相吻合,他的「知」才是確鑿可 靠的。
耶穌在復活後,曾在提比哩亞海
沒有人能憑藉自己的力量相信上
邊查問彼得對祂的愛心,這是我們耳
帝,也沒有人能憑藉自己的力量維持
熟 能 詳 的 故 事 。 耶 穌 連 續 三 次 問 彼 得:
信仰。我們若認為人有自由意志抉擇
「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
信仰,就不應同時主張「一次得救、
(約二十一 15、16、17)令他由爽快
永 遠得 救」 ;上 帝永 恆 的 保守
地回應到心中發愁。他不曉得為何耶
(perseverance) 只 能 與 祂 對 人 的 預 定
穌要三番四次詢問同樣的問題,而這
揀選扣在一起講,否則便會將基督信
又不過是個簡單的、只需回答「是」
仰淪為 廉價 福音 (只要曾決 志受 洗, 便
與「否」的問題。這是否意味耶穌不
不管日後如何胡作非為,都可以僅僅
相信彼得的回答,又或者祂洞察到他
得救 )。我們不能撇開耶穌在約翰福音
內心仍有某些隱而未現的雜念,故斷
十七章的排他主 義 (exclusivistic) 的講
定他的答案其實是言不由衷的?愛是
論,而孤立地宣揚祂在約翰福音十章
一種抽象縹緲的東西,彼得無法提出
28 至 29 節 的 應 許 。 事 實 上 , 聖 經 中
任何的證據,證明他對耶穌的愛是如
所有「永遠得救」的應許,都是連著
假包換、真實無訛的;他唯一可以把
上帝的揀選及預定說的。正如耶穌所
持的是心中的一份確信,他認定自己
說:「差我來者的意思就是:祂所賜
對耶穌忠貞不貳,至死不渝,這是他
給我的,叫我一個也
的立志、他的感受。但是,這份確信 卻在耶穌的連番追問下給動搖了。他
失 落 。 」 ( 約 六 39 , 另 參 64-65
果真是忠於耶穌,愛祂勝過一切嗎?
節)我們要承 認自己在信仰的事上徹底
他真的能將這愛延續下去,而不僅是
無能,全然投靠上帝的保守引導,確
一時間的心裡火熱嗎?……證諸過去
信只有藉著創始成終的祂,方能成就
所發生過如三次
我們的救恩。
認主的事件,他大概也不敢這樣
我們不是對自己保守自己不失足
自恃。尤其若連他的主也對此有懷疑
有信心,卻是對上帝的保守有信心。
的 話 , 他 便 更 加 不 敢 自 誇 了 。 於 是 乎,
不是我們知道自己終極的命運,也不
彼得開始憂愁。在全知的基督面前,
是我們 憑著 某個 捏造 的定 律 (諸如我做
人間一切的證據都是不管用的,彼得 不敢聲言他對自己的瞭解比耶穌對他 的論斷更正確;如此他只能謙卑地說 「 主 啊 , 你 是 無 所 不 知 的 … … 」 ( 17 節)
決定,上帝 負責 )來推定未來的 去向 , 而只是我們相信上帝的「知道」。 「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
命運的終極判決 (18 節)
你 跟從我 吧 ! (19 節)
耶穌確實是知道彼得的。祂不單
耶 穌 講 完 有 關 彼 得 命 運 的 預 言 後,
知道彼得對祂的愛有多完全,也知道
便 對他 說: 「你 跟從 我吧 !」 ( 19 節
彼得的畢生命運。祂之所以在此重複
下)這是祂在總括了彼得一生後所給
三問,不是為了查證彼得的愛心 (祂
予他的建議,是對他的殘酷診斷後的
用不著查證),而只是引導彼得將信
處 方 ; 或 許 也 是 當 下 的 一 個 及 時 慰 勉。
心建立在祂而非自己之上;祂要他認
一個人若知道自己的命運經被決定,
識到,作為人的他是沒有自恃能力的
他的無 奈、無能感該 是至為強烈的 (尤
一切惟獨信靠上帝 。不過,在耶穌心
其這個最終命運的內容正是關乎他的
中也許還有另外的想法,由於祂十分
無能 );還 能做甚麼呢,一切經被注定
清楚彼得將來的命運,並且那會是相
了!要是連僥倖的心亦無立足之地,
當艱難與悲慘的遭遇;祂既有不忍之
所有的努力掙扎又有何意義呢?就算
心,又希望在此時鞏固他的信心,故
彼得意欲為主殉道,如今所知的後果
才要求他三次宣認對基督的效忠。祂
不過是求仁得仁;但期待判決與得聞
接著預告了彼得的人生終局:「我實實
判決畢竟是兩回事,被宣判死刑的感
在在的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
覺不會是好受的。在這個被切切實實
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
的無能感籠罩的時刻,耶穌的「你跟
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
從 我 吧 」 成 了 正 合 時 宜 的 開 導 。真的,
不願意去的地方。」(18 節)
除了被動地跟隨基督以外,再沒有甚麼
我們可以想象耶穌在作此預言時
是他可以主動做的了。
的感受,卻不知道彼得聽後的反應如
「你跟從我吧!」這個勸慰也許
何。聖經在這裡沒有記載。約翰寫這
尚有更深邃的含義。耶穌將彼得的注
卷福音書時,彼得業已為主殉道,他
意力,由對自身命運的自憐自傷,轉
在憶述時當然明白耶穌的話的深意;
移到與基督的認同 。他不是因著自己
但是,由於耶穌的話還是說得不太直
做錯了甚麼,發生甚麼問題,才遭逢
接,後知後覺的彼得,或有可能未完
此樁不幸;這個命運卻是基督性
全明白耶穌的預言的。不過,在似懂
(Christological) 的 , 是 因 為 他 徹 底 認
非懂之間,他總意識到被人捆綁到不
同 所 信 奉 的 主 , 故 才 分 享 了 祂 的 命 運。
願意去的地方,不是甚麼好事情了。
換言之,殉道原不是彼得的終局,而
我們浪漫地想,他或會因為配為基督
是基督的終局,彼得正是因著跟隨基
的 名 受 辱 而 歡 喜 ( 徒 五 41) ; 但 將 心 比
督的緣故,而將自己的終局與祂接上
心地估計,他也可能因驚聞噩耗而感
了。此時他大概會憶起耶穌不久以前
到莫名的震動,惶恐不安。後者的可
說過的話:「世人若恨你們,你們知
能性該較前者為大。
道,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你
道材
◆ 與你何干?◆
99/8/29
P. 3
們要記念我從前對你們所說的話: 『僕人不能大於主人。』他們若逼迫
端的假設句,來阻止彼得的探索。 耶 穌 曾 多 次 對 門 徒 談 過 末 世 的 事,
了我,也要逼迫你們。」(約十五
包括有甚麼事情發生、他們會有甚麼
18 、 20) 彼 得 如 今 真 的 記 念 耶 穌 從 前
際遇等。祂不是為了滿足他們的好奇
對他所說的話了。「你跟從我吧!」
心,讓他們快人一步地預知人類歷史
跟隨耶穌是導致他殉道的原因,而對
的終局,好炫耀於人前,或成為茶餘
他來說,殉道是跟隨耶穌最切實的表
飯後的話題,而作出這樣的預告;卻
現。「我們若是與基督同死,就信必
純粹是為了讓他們有個心理準備,做
與祂同活。」(羅六 8)
最壞的打算,以致恭謹行事,敬虔度
末世與現在 (20-23 節)
日,堅固對上帝的信心,勿對世界存 有奢望。耶穌堅決不肯透露末日的確
耶穌簡單的處方,對心靈簡單的
實日期 ,說這只是父 上帝 才知道 (惟 有
彼得而言,大抵是很管用的。彼得既
祂才有資格知道 )的事; 祂不要他們將
知道耶穌已掌握他一生的方向,又聽
眼目投射到那個即將來臨的日子之上
到耶穌為他開了一條出路,便覺心滿
卻應關注今天個人的信心與事奉,惟
意足,一切篤定。他不再為自己未來
有現在才是他們可以掌握與預備的 。
的 命 運 徬 徨 , 卻 開 始 關 心 身 旁 的 事 來。
他們只要在今天的每一刻都預備好,
他 看 見 約 翰 站 在一旁,就問耶穌說:
就無須懼怕基督在任何時候再來。末
「主啊,這人將來如何?」他有興趣知
世的重點不在將來,而在現在。
道約翰的命運,或許用來與自己比較一 下吧。 耶穌不大欣賞彼得的求知慾 (或
因此,今天教會裡許多關乎末世 的討論,在重點方面都是錯誤的。不 少人關心的是末世的日期,及近期發
背後跟人比較的心理 ),故以 責備的口
生 的 政 治 事 件 與 聖 經 的 徵 兆 的 對 應 等;
吻跟他說:「就算我命定約翰一直活
他們將聖經的啟示文學視作類似劉伯
到我再回來的日子,也不關你的事。
溫《燒餅歌》的讖緯書,又以對號入
你只管跟隨我吧!」(約二十一 22 的
座的形式來將時事與經文套合。其目
意譯)這句帶刺的話,既表明耶穌不 願意隨便豁露人的未來給人知道 (預先 知道終局, 就不好玩了 );亦顯 示祂 最 初預告彼得的前途,目的僅是為了堅 固 他 的 信 心 , 而 非 為 滿 足 人 的 好 奇 心。
的則不外乎要證明講者的獨特見地, 他們參破了聖經的隱藏奧祕,言人所 未 言 。 且 不 論 這 些 套 格 是 否 牽 強 附 會, 就是從研究的取向而言,這個做法並 不符合聖經的原旨。耶穌基督談論末 世,祂期望我們建立末世的心態,而
祂不想彼得或其他使徒誤置了祂的話
非考究未來可能發生的事。祂說:
的重點,將原為關乎現今的準備轉移
「與你何干?」(22 節)
到關乎未來的推測,所以便用一個極
有趣的是,彼得及其他門徒看不
是按祂的旨意被召的人。因為祂預先
到耶穌的話裡譏刺的含義,他們照著
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祂兒子
字面理解,以為耶穌真的是讓約翰活
的模樣,使祂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
到 祂 重 回的 一 天 ( 23 節 上) 。這 個 誤
子。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
會大概流傳了一段日子,直到約翰在
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
晚年時候,才在這卷福音書中予以澄
人又叫他們得榮耀。」(羅八 28-30)
清 : 耶 穌 並 非 預 言 約 翰 不 死 ( 23 節 下),祂的話的重點只是「與你何 干?」。
「你跟從我吧!」作為延伸基督 生命的人,我們縱然在日常生活中仍 然面對各樣小抉擇,但大體的路向卻 是 已 確 定 的 , 便 是 忠 心 不 貳 地 跟 隨 祂。 做基督徒說複雜是很複雜,說簡單也
現代意義
是非常簡單,我們沒有詭奇幻變的招
以基督生平 為 個人生平 「你跟從我吧!」 基督徒若是以
效法基督、追隨基督,作為一生的圭 皋,那他便該沒有自己的生平,他的 生命是基督生命的延伸與彰顯 ;「現 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 面 活著 。」 ( 加 二 20 ) 所有 發生 在他 生 活 中 的 , 事 無 大 小 , 均 是 基 督 性 的, 與 基 督 的 身 分 和 使 命 息 息 相 關 。 這 樣, 他必須以基督的心為心,學習從基督 的角度來審視關乎基督的事情,瞭解 一切的得無非是基督的得,一切的失 亦盡然為基督的失,故既不自喜亦不 自憐,無驚無懼。對他而言,未來再 不可知還是確定的,因為他已與復活 的 主 相 遇 , 知 道 基 督 榮 耀 的 終局;所 以正當他親身活出基督生平的前卷時, 他已預知了基督生平(也是他的生平)的 末章,就算中間有好些章節他仍未透悉, 亦無關宏旨了。 保羅說得好:「我們曉得萬事都
式,無須修習不同的內功外功;不管 來 敵 是 誰 , 我 們 都 只 有 那 麼 一 招 —— 跟隨基督,防禦進攻皆盡於此。反正 我們知道自己沒有禦侮的能力,就算 明知有人要來把我們的手拴住,帶我 們到不願意的地方,我們亦是無招架 餘地、無所逃遁的。但是,我們卻立 志:「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 身 上照 常 顯 大 。 」( 腓 一 20 )我 們也 確信:「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 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 八 37 ) 以 不 變 應 萬 變 , 外在變幻不定
的世界,不能動搖我們對一個目標的 持定:「你跟從我吧!」
信仰的個人性 「與你何干?」雖說我們跟隨的 是一位全知全能、創造萬有的上帝, 但 我 們 對 萬 有 的 瞭 解 卻 是 極 其 有 限 的。 我們無法洞悉生老病死等人生面相, 難 以 解 說 各 樣 的 因 緣 際 會 、 悲 歡 離 合, 甚至
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
道材
◆ 與你何干?◆
99/8/29
P. 5
瞭 解 上 帝 的 救 贖 計 劃 的 實 施 細 節。
聖經、教義、禮儀等在此層面的作用
譬如說,為甚麼有基督徒可以一生平
也不很大。由於它們關涉個人的信仰
順,生長在豐裕的環境中,未曾受重
深層,故對我們的信仰生命有關鍵性
大的信仰考驗;有些則要為信仰付上
的影響。譬如說,我媽媽給汽車撞死
慘重的代價,家破人亡,試煉無算。
了,沒有人可以藉查考聖經告訴我上
就算我們可以用將來所得的獎賞之不
帝在這件不幸事件中的旨意,其他人
同以為安慰,我們也得問:用一代甚
在類似事件中的反省於我亦只有參考
或兩代人的代價來換取在天上多一個
(而無指導)的價值;必待我自己與上
光圈,是否划算?並且,我們還得作
帝 交 涉 糾 纏 , 在 聖 靈 的 開 悟 下,我 才
好心理準備:將來上帝可能不是論功
獲得一個正面的信仰意義。要是我無法
行賞,而是不管早上班抑或晏上班,
在理性與感情上消化這個意外,無法為
所有人都是得一錢銀子呢(參太二十
之尋出神學的詮釋,我的信仰肯定會受
1-16) ! 我 們 實 在 不 明 白上帝選召的標
到嚴重的損害。
準,也不明白上帝對不同的人為何有截 然不同的心意。 耶穌對彼得說:他無須知道上帝 在其他使徒身上有甚麼旨意安排,無 須將各人不同的命運作比較;他只須 知道自身的使命:跟隨基督,並且勉
結
論
:
與你何干?你跟從我 吧!
力遵行,這便夠了。 「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這 基督教並不特別鼓吹個人主義, 信仰也不僅是個人與上帝之間兩造的 事;基督呼召我們,乃將我們引進一 個群體 中, 讓我們在 那裡 (也僅能在 那 裡)踐行祂所交付 給我們的 使命。不過,
信仰在其最深處,卻有一個個人的層 面,是其他人無法涉入,僅僅是關乎 上帝與我們之間的 ;此包括基督對我 們的個別呼召 (或我們對 基督 個別 呼召 的確認 ),我們對基督的 委身 及對使命 的領受,我們對個人 經歷 (特別是負面 的)所作 的信 仰詮釋,乃至對上帝個別 的旨意與指引的尋求……等。這些地 方 都 是 非 常 私 人 性 的 , 關 連 到 主 觀 的、 內在的、即時的領受,沒有任何客觀 公式可以供我們作普遍性的審斷,而
是耶穌對彼得的勸勉。彼得的問訊已 涉入了上述的個人層面,僅關乎耶穌 與約翰兩造的事,與彼得及其他人無 涉 , 故 彼 得 既 無 須 知 道 , 亦 不 該 尋 問。
彼得只該專注於自身與上帝的關係, 包括他對基督的恩典與呼召的確認, 及對跟隨與服事基督的堅持,這同樣 是耶穌與他兩造間的事宜,與他人無 涉 。 由 於 個 人 層 面 的 東 西 都 是 獨 特 的, 無任何普及推定的可能,故根本無從 跟 人 比 較 。 反 正 一 切 都 是 上 帝 的 預 定, 而 預 定 觀 念 本 身 亦 排 除 了 幸 運 的 因 素, 所以無法評論幸與不幸。我們獨自面 對上帝,發現祂在我們生命中具體確 鑿 的 恩 典 , 原 來 遠 超 過 我 們 所 能 回 報,
於是乎便再沒有
隨後向母親建議:「媽,您老是替別人 禱告,我想您也應該為自己禱告啊!」
公允這回事了。 弟兄姊妹,我不曉得我們是否偶 然也會對別人在神的設計下有何旨意 感到好奇,又或在與別人相比較下為
這個小女孩心智非常成熟。不錯,我們 是需要常為自己禱告:求主帶領、求主 饒恕 、求主施恩 、求主憐憫 。 托 雷 ( R.A. Torrey ) 曾 說 : 「 為 自
自己抱不平。耶穌對我們的勸諭是: 不要管別人,不要有委屈與吃虧的感
己禱告未必是自私的行為。」就拿耶穌
覺,得失成敗不是在此世的我們可以
的例子來說,祂在「大祭司的禱告」
恰如其分地評斷的。我們只當定睛仰
(約十七章)中,先為自己禱告,祂這
望基督,跟隨祂的腳縱行,認定祂為 我們所作的安排是最好的,祂不會差 錯 , 不 會 看 我 們 過於所當看的;故活 出祂在我們身上的命運,總是我們最大 的可能了 。
樣做並沒有錯;因為那時祂正面臨地上
請聽基督今天對你的呼籲:「與
你受創的心靈。祂會給你必要的帶領。
生活最沉痛的時刻,再過不久祂就要為 全人類的罪被釘十字架。為自己禱告後, 祂就為門徒 代求 。 神會幫助你看得更清楚,也會安慰
今後你來到神面前禱告,必須為別人代
你何干?你跟從我吧!」
禱,但 也別忘了為自己 禱告。
—— 撮自《慈繩愛索》10 月 14 日
喻道材料 我必衰微 (可用於 IV.A)
使用建議
約翰福音第一章記載有關耶穌連續 四天的生活,其中兩個主要人物出現的
本篇道較偏向教義性,講者宜因
情況頗為特別:第一天我們只看到「約
應所牧養之教會的處境,補充一些教
翰 」( 15- 28 節 ); 第二 天則 看見 「約 翰 與 耶穌 」( 29- 34 節) ;第 三 天 我們 看到
牧關懷的信息。
「 耶穌 與約 翰」 ( 35-4 2 節) ;第 四天 則 只見到「耶穌」( 43-5 1 節)。 這說明了甚麼呢?當我們在主的恩 典中成長時,別人就愈發看不見我們這 個人,卻很容易在我們身上看見救主的 形象 。
—— 撮自《慈繩愛索》12 月 12 日
別忘了自己 (可用於 IV.B) 有一個女孩安靜地聽她母親禱告,
道材
◆ 與你何干?◆
99/8/29
P. 7